我的bike的怎么看电脑具体配置置 看看多少钱

来看看号称 世界最安全的自行车长啥样?
  Babel要价可能有点高昂,非电动版的零售价为2499英镑(约合人民币22900元),电动版3499英镑(约合人民币32000元)。预计2016年4月交货。
  现代交通已经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因此全世界范围内都应该提倡绿色出行,少开车多骑自行车,既健身又环保!
相关新闻:为了梦想,我离开上海南下到深圳;为了酷玩,我放弃宝马选择了 MINI;为了情怀,我撇开了小牛坚定了永久;为了...?我神经大条的拥有了后街...由于三点一线生活半径的逐步变小,700bike 后街就成为了我日常出行的首选。从一开始官方的预订到车来了组装时的喜悦,再到日常马路和自行车道的骑行生活,以及专属 APP 的智能应用和如何保养与维护等,通过 2 个多月的亲密接触,可以说我与 700bike 后街的情感又进一步加深了。700bike 后街其实就是一款针对城市 “ 轻骑者 ” 所推出的智能自行车,如果你也想拥有一个轻松舒适、外观有格调且较高安全性的代步工具,那么选择 700bike 后街绝对没错。
▲ 深情的回眸 却轻轻地与 MINI 进行告别
曾经习惯性地开着 MINI 游走在外滩边,悠闲的欣赏着模仿星光坠落的灯光夜景,穿过繁华喧嚣的南京路去寻找一个安宁之地细细品阅海外大师的设计美学...如今却更喜欢骑着单车远驱到红树林看海,回到东角头家里的路上,会不经意地骑到南海意库小憩,偶尔和朋友约好去蛇口价值工厂小聚...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也算是一种全新的出行生活吧。
▲ 每一次极简的描绘都是脑海中无数次碰撞后的美丽
▲ 唯有简单的线条才能激发我内心的愉悦
▲ 极简致爱 简单的设计却如此的美
也许是这种简单的生活让我越来越厌倦了繁琐,以至于这种习惯都已入侵了我工作之中。近期在翻阅设计底稿时,在一几几的每一套办公系列中,发现自己都喜欢刻意地运用简单元素和材料来突出创新的质感和实用性。而也正是这种极“简”的致爱,当我浏览到 700bike 官方看到后街时,大脑的荷尔蒙就直线飙升,然后便神经大条地下了订单,2499 元,顺丰包邮。与此同时,我也正式向 MINI 说出了“拜拜”。
组装:一周等待 附带专业工具可轻松安装
在忙忙碌碌中,一周时间过得似乎有些快,当快递大哥提着箱子推给我时,才意识到 700bike 后街到了,这段时间忙的我似乎快遗忘了这个订单。简单开箱后发现车架主体的部分已被装好,那我只需要用专用工具安装车把和踏板,再安装 APP 和绑定后街就大功告成了,全套流程我基本在 30 分钟内搞定,不过对于一个自行车老手来说并不算快。
▲ 从快递哥手里拿到就开箱了
▲ 700bike贴心的将主要配件都已安装好了
▲ 随车的配件,我依旧最爱极简的个性化工具
▲ 第一步安装车把手
▲ 第二步安装脚踏板,这就大功告成了
由于700bike附带了大小说明书和专业套件工具,因此安装起来并不难。在安装车把手时,先拧下位于 OLED 屏幕最前方上下的两颗固定螺丝,此时前端半圆形的挡板也会被卸下,然后将把手中间处(有钢印花纹的设计)卡在里面,再将挡板和螺丝拧紧就好了,注意把手的固定角度可参考小说明书上的示意图。而脚踏板就更简单了,因为在踏板上有张贴“左”和“右”的标签,取出对准相应的位置后,手动拧紧就大功告成了。
外观:简洁设计才是唯美 车架减震设计超预期
其实700bike后街那的纤细钢架车体、简单设计、皮质把手和干净的后轴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
▲ 简洁的外观设计才是唯美
▲ 这种感觉的700bike后街最美
而我一直认为饱受非议的 “ h ” 型后上叉、前轮的 Panasonic 发电花鼓、后轮的两速自变速花鼓、Prowhell 代工的 39T 一体中轴单速牙盘和踏板,以及与 Wellgo 合作打造的专用脚踏板等等,都只是一些“锦上添花”的配置,更多的是为了突显出“智能化”的概念吧,但对于我来说,后街就是用来骑的,简单漂亮 + 好骑就是我想要的。
▲ 得益于强度稍逊但吸震性更好的 4130 铬铝钢
▲立管和下管均采用了雷诺 725 的钢材
▲ 700Bike 对不同钢材的重新调配
700bike后街简约的造型很唯美吧?其实车架本身的材质也很独特,为此我还特意花时间去研究了一番。整车的立管和下管均采用了雷诺 725 的钢材,同时其他地方还使用了强度稍逊但吸震性更好的 4130 铬铝钢,再通过 700Bike 对不同钢材的重新调配,因此让后街天生就具备了出色的减震效果。说实话,这点是我完全没有想到了,而慢慢体验后对后街也更加喜欢了,甚至长途骑行时,我会更乐意选择后街。
独有的OLED屏最迷人 皮质把手和座椅真心硬
不过我发现自己骑多了后街之后,对这块 OLED 屏幕有所迷恋,其中最令人意外的是所有的骑行数据均会优先保存在“自行车”里,然后与手机相连时才会自动同步到 APP 内,这样能避免数据的丢失。
▲ 骑车中还是尽量少看OLED屏幕~太危险
而表面所显示的时间、时速、总里程、电量、GPS 和通讯信息强度等都很吸引眼球,以至于我在换骑永久时,还会习惯性地向下看一眼,不过我也知道这个对安全骑行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现在也在尽力克服。
这里必须要提点意见是,这个位于中间的码表稍显偏后,尽管 OLED 屏的高对比度能提供更好的可视性(阳光下),同时夜晚也不会因为背光高度过高而降低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力,但在高速骑行状态下稍微低头看码表时,对路面的视野还是会有所影响,至少有一次让我差点没刹住,同时这与后街低速时重心不稳也有一定的关系。
▲ 皮质把手居然不防滑 两端弯折角度过大,长骑易酸痛
▲ 143mm宽的坐垫真心硬
皮质的把手和座椅也是吸睛的设计,同时将自行车的档次感提升了不少,不过材质上就偏硬了,同时车把两端弯折的角度过大,当我握持的时候压力基本都集中在手掌外侧,因此骑行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酸痛。而刚开始骑行时对座椅有些接受不了,主要原因还是太硬惹的祸,骑了不到半小时,屁股就已经觉得较疼了。
▲ 永久改装的皮质把手也很好看吧?
不过比这些更惨的是手心出汗会导致手握处打滑,同时在过颠簸路面时也完全没有缓震的效果。这方面真心不如我自行给永久改装的皮把手,尽管也没有缓震可言,但舒适度和防滑绝对优于后街,因此这里必须吐槽下后街的皮质把手,不知道为什么这种皮质还不防滑,逼格是得到了提升,但防滑和缓震的确还有待改进。
结构组件:前轮 Panasonic 发电花鼓只能算是辅助补电机
值得肯定的是,后街这个V型的前刹设计的很好看,从正面看也大幅提升了后街的颜值,不过看到位于前轮的 Panasonic 发电花鼓就有种莫名的忧伤,一开始得知这个摩电花鼓能给码表充电时,我欢喜若狂,结果专门等没电了去试了试...结果想依靠它充电就是个概念。
▲看到位于前轮的 Panasonic 发电花鼓就有种莫名的忧伤
▲ 700×35C的外胎配纹理 慢速下绝不甩水
因此还是回家老老实实地用充电器充电吧,不过在实际骑行中发现速度超过 10km/h 时,这个花鼓便开始给码表模块充电了。值得分享的是,如果是满电且经常保持骑行状态,发电花鼓对于提升电池续航还是很有帮助,算是个补电小助手吧。
结构组件:一体牙盘/偏心中轴/脚踏板/“h”型后上叉
位于座椅下方的一体单速牙盘则来自Prowhell,同时还自带了护盘,至少我在穿长裤骑车时,裤腿还是很安全的,但总觉得 39T 的齿数还是略大,是不是 34T 和 36T 会更适合城市骑行些呢?骑时间久了发现我已爱上了 Wellgo 的脚踏板,不仅与鞋的接触面积大,同时凹凸的橡胶表面还能拥有不错的抓脚感。
▲ Prowhell 代工的 39T 一体中轴单速牙盘还自带护盘
▲ 骑时间久了发现我已爱上了 Wellgo 的脚踏板
▲ 后街采用的偏心中轴是个亮点
其中 700bike 后街在传动系统中所使用的偏心中轴是个亮点,并取代了像永久单速车上的传统的后鱼嘴设计,说白了后街这个就是偏心外挂培林套。要知道传统一体中轴设计的牙盘组在安装到 BSA 五通时,都需要配备外挂培林套,而后街这个培林套内径与外径则不共享轴心,这种巧妙的设计能让培林套在旋转的时候,牙盘相当于向后移动了一段距离,此时上链条也就显得非常容易。当链条安装完毕后旋紧培林,相当于拉长了牙盘与飞轮的距离,这也确保了链条张紧,从而能提供比鱼嘴设计更好的精度。
▲ 后街的五通高度应该是被下调过
而且我觉得后街的五通高度应该是被下调过,这让我在等红绿灯时,坐在车座上脚都能够接触到地面,可以说后街对安全感的照顾还是很到位。因此一般我都会找机会在马路边骑行,不过不建议大家这样,毕竟机动车道上不太安全,但后街真的很适合在马路上骑行。
▲ 饱受争议的“h”型后上叉
▲马路边的自行车道有很多小坎 好在后街的吸震效果不错
后方独特设计的 “ h ” 型后上叉是 700bike 后街的一大特色,不过这个设计在后街发布当初还是引起了业界的一番褒贬,因此我也下意识的认为强度肯定没有传统的高,同时还担心会导致后轮轴心偏移,因此在过小坎时都会格外小心,遇到台阶较大时,还会下车来推着后街前行,不过有时候因为赶时间也会匆忙地经过了几个小坎,那时发现后街的吸震效果比我想的要好很多,完全秒杀我的老伙计永久,同时在公路边快速超过拥堵的汽车和变道时,也没觉得后轮轴心有偏移的状况。
骑行感受:自变速花鼓智能的让人“心”太累
可以说续航绝对是后街的强项,但这限于在平坦的马路上骑行,如果换做深圳那起伏不断且人群不断的自行车道来说就不一定了,毕竟这个来自 SRAM 公司的 Automatix 两速自变速花鼓(后)会让人有些“苦不堪言”。
▲来自 SRAM 公司的 Automatix 两速自变速花鼓(后)
原因是当我骑行在 19±1km/h 时,花鼓内置的离心式离合器会配合行星齿轮挂入高速档,此时保持高速骑行是件很愉快的事情,但如果前面有人或遇到突然对向来车时,都会下意识的停止蹬踏及避让,而花鼓的设计是只要停止蹬踏的动作便会立即下档(阻尼减小),随后等绕过后我再接着蹬踏时,不爽的脱脚感便会顺势而来。此时就像在光线不足的楼道里上下楼梯,抬脚或下脚踏空时的感觉一样,很不爽。
▲ 偏长的轴距和把立长度使得后街在低速时重心不稳
而偶尔与朋友一起骑行聊天时,通常时速都不会很快,我们习惯性的半捏刹车缓慢的向前骑行,至少我骑永久时都这么干的,但换成了后街之后便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是后街偏长的轴距和把立长度的原因吧,使得整车在低速时的重心不稳,同时初段起步也较偏迟缓,所以在骑后街与大家聊天时,我基本都是推着的,但是马路上拉速度和比续航,此时的后街能让我在朋友中扬眉吐气一番。
▲ 躲在前叉后面的V刹让后街的正脸更好看
▲ 隐藏式的后刹也设计的非常巧妙
▲ 细节经过特殊处理后 基本看不到刹车留下的痕迹
当速度起来后,骑后街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而且当前方有突发情况时,后街也稳稳的刹得住,只要舍得捏刹车把手就能达到抱死的效果,尽管刹车行程不长,但也没有让我随惯性大幅度向前冲的情景发生。如果说在前叉后的简约式 V 刹是为了提升后街正脸的颜值而存在,那么隐藏在后上叉叉桥下方后刹设计的就更巧妙了,至少骑过那么多泥地后,后刹处也没有积聚过多污垢,在用水冲洗时非常容易清理,同时在擦拭车圈的刹车边时,也没有看到留下的烧蚀痕迹,这点不得不佩服 700bike 在细节上的特殊处理和优化。
停放车:没有脚支架的后街应该如何停靠呢?
由于 700bike 后街是没有脚支架的,因此我只能将后街靠在墙边,或者直接放在办公桌的一侧,这样停放还有个好处就是离电源接口近,方便给后街的 OLED 屏(码表)进行充电。
▲没有脚支架 要么靠着办公桌
▲ 没有脚支架 要不靠着墙面
▲上街时可以利用脚踏板来做支点停靠
如果你觉得麻烦或者喜欢传统的停摆方式,那也可以在官方选购专属的个性化支架。另外,我通常在街边停车时,会利用脚踏板来“充当支点”压在马路牙子上,这样后街也能完美停靠。
APP到底怎么样,如何启用“防盗”模式?
其实700bike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GPS定位防盗系统,而这个除了依靠码表里卡的定位外,还得同步依靠专属的APP软件才能实现。不过在与大家分享APP应用之前,我觉得充电这个事情必须好好讲讲,因为充电真的很重要。如果后街的 OLED 屏(其实就是个码表)没有电量,那么一切的电子科技都将成为泡影。
▲ 最吸睛的OLED屏幕(码表)
▲ 还是推荐使用磁感吸入式充电口进行补电
在后街码表的末端巧妙地镌刻了数字“ 7 ”的模样,以及带磁感吸入式的充电接口。我并没有刻意去记录充电时间,反正一夜怎么也满了,何况在日常骑行中,前轮的 Panasonic 发电花鼓还可默默地进行充电,以我会经常与永久轮换着骑行的情况来看,后街的电量基本都能维持在一周以上。
▲ 700bike的APP到底是什么鬼?
▲ “精选”、“活动”和“排行”的相关页面
我能不能吐槽下 700bike 的 APP?前面两个分类都是“广告”,其实“精选”和“活动”还是很有用的啦,只是我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参与而已。而左边的“排行”则是能“激将”那些骑行达人欲望和斗志的分类。
▲ “我的”页面内容、骑行轨迹/数据和历史信息
最后“我的”分类则是常规的设置,当然内置的“骑行历史”让我彻底地抛弃了 iPhone 里的“健康 APP”,里面能详细地记录骑行时间、单次里程数、用时、均速、卡路里消耗量和骑行线路图,以及相当于减少多少公斤的碳排量等数据,其中最有意思的是 700bike 给予的评价和最高极速,而我最高的极速达到过 28km/h。
▲ 开启“布防” 实时的动态提醒功能
相比好玩的数据记录,中间初始界面的“骑行”分类是这款 APP 最大的亮点,通过该图标上方带锁 LOGO 的“布防”可将 700bike 进行锁定,一方面通过定位可得知 700bike 的具体位置,另一方面如果车被移动,手机会通过振动和响铃来提醒你,同时 APP 里也会同步弹出消息来提醒。如果车辆真被盗走,那么还能通过最终定位和警察的帮助来找回爱车。另外,每辆 700Bike 都有特定的编号,绑定后就可以对车辆进行挂失,那么这辆自行车就无法绑定其他帐号了。
▲ 码表亏电或没点亮 手机APP是连不上的
从原理和设计的角度来说,我承认 700bike 是一款不怕丢的自行车,但高颜值绝对也是后街容易被贼下手的原因,因此一定要保证 700bike 的码表里有剩余电量。而在使用中我还发现用 APP 互联 700Bike 时,700Bike 的屏幕也必须启动和点亮才行,否则 APP 将无法找到 700Bike。另外,GPS 联网定位是需要服务费的,在 APP 的“在线客服”咨询了下得知,第一年流量是免费的(其实是 700bike 给交了),随后每年自己通过 APP 支付 50 元即可。
▲ 尽管是辆不怕丢的车 但放在身边还是最有安全感
提到丢车这个话题,回想下自己至少丢过3辆自行车吧。说真的,我个人非常讨厌偷车贼,因为被盗走的不只是财务,同时也让我失去了一个好的“伙伴”,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有些伤感。尽管 700Bike 联合 APP 的 GPS 定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还是习惯将后街推到公司的墙角,尤其是工作太忙忘记给 700bike 充电时,毕竟再先进的科技也敌不过人堕落的行为。
▲ 后街与永久摆在一起 后街被偷的概率更大
而我觉得 700bike 很容易成为“目标”,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高颜值惹的祸,试想如果与我这辆永久放在一起,贼选择 700bike 后街的概率更高,尽管永久也被我改的很有特色,但 700bike 上会亮的 OLED 码表则会下意识的让贼觉得更值钱,所以让 700bike 留在棚里,至少我心里会一直忐忑不安,夜不能寐。
我的重大发现:关于700bike的保养与维修
最后再来说下我很担心的一个问题,因为我自己酷爱倒持(其实看看我的老永久即可明白),所以也比较担心玩坏了后街怎么办?但查阅了相关的信息后,了解到 700Bike 已经支持全国寄送配件和北京、上海、杭州、 广州、深圳这5城上门维修服务,其中常规零件更换可以联系客服寄送配件,而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只能由合作的车店进行上门维修了。
总结:城市里“轻骑行”先锋就应该是700bike后街
逐渐我已经习惯了与永久和后街的简单生活,我并不是骑行发烧友,也不是什么极客,总感觉单车就是简单生活的一部分,有时候工作累了会骑车来到朋友的小咖啡厅里,自己亲手制作一杯专属的咖啡,悠闲地欣赏下国内外的设计图,让单车一起陪我享受这宁静的时光,也许这才是我想要的“忙里偷闲”。
▲忙里偷闲亲自做一杯咖啡来犒劳自己
▲ 心静时最适合欣赏海外大师的艺术品
▲ 我的新出行EDC
▲ 后街是一辆舒适、安全又有逼格的代步工具
而从咖啡厅走出来时,若要舒舒服服轻骑回家或去看海,我会选择 700bike 后街同行;若是围绕公园骑行来锻炼身体,那么永久则是我的不二之选。
还有没发现的惊喜
一个字不服来战
天天上下班都骑后街,感觉挺不错的
看了官网,说有个防盗的GPS功能,是怎样的一个东西?好用吗?真的可以防盗?希望小编可以回复。
大叔的简单生活好难懂
感觉小编好有意思,还和我们在评论里讨论起来了,赞一个
多谢乌冬小编的敬业,以后做你的小粉丝了
那必须的,大家的建议和留言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宝贵的。
平心而论,后街的做工和细节来看,2499的价位,再加上官网有时候的活动,还真挺值的。
这叔叔真心帅啊!
这个模特挺有范儿的,拍的不错,这车太大,不方便,我还是会买一辆折叠车放在后备箱吧
自行车的话 现在老牌子都不行了,越搞越乱,反倒是中间品牌不错,这些新出来的互联网品牌不好说,毕竟没开过
还可以啊,真是良心出品,外观因人而异,但减震和刚性都不错的材质,以及公路轻巧且带速度感的骑行都不错,适合城市轻骑者,如果后花鼓自动变速器能再智能些就更好了,或者直接换个单速吧。
这气质跟单车真的好配,图片拍得真心好
只有我一个人觉得那辆永久更好看吗
永久没放细节图,要是看细节,做工还是不行。
是的,复古feel真心帅呆了
专注新能源出行方式
新能源出行方式 | 电动汽车 | 智能车载
有趣的和前沿的
关注公众号
关注新浪微博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拆开与安装A-bike后叉(上)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拆开与安装A-bike后叉(上)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我是新手,请大家帮忙看看这个配置组出来的山地车可以吗?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是新手,请大家帮忙看看这个配置组出来的山地车可以吗?
我的预算是2500元~3000元,用途主要以上下班,健身,周末短途旅行等,不越野不冲山,纯粹休闲之用.这个价钱能否拿下?
车架:美利达TFS MATT 车架(专卖店报价800元)
前叉:2012三托XCM V3 油簧叉可锁
花鼓:玖欲4轴承
车圈:ALEX DP20
变速系统:shimano M430 大套件...
我有更好的答案
争取升到deore吧,那才是shimano入门的开始。看到你没有盲目的追求碟刹。美利达那个架子价格高了,品牌价值太多,没必要追这种烂牌子。买个mosso的。省下钱来继续加入传动中,可以的既然不需要越野,那么完全应该用硬叉,不要用避震。把资金集中在轮组和传动上
采纳率:39%
!,卧铺与硬座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像搭几天火车!要不骑车手累死提醒下,一个好的前叉是必须的
不懂车的话还是想买整车或者在CB论坛或biketo等大型自行车论坛潜水几个月,要不然你就是在给商家送钱,还有就是,配置一般,很和谐,懂车的基本都会自己装,东西走淘宝,价格淘宝就知道了,相信你也会搜。话说,南京闪电有款促销车590套件的 3000元,不知现在还有吗。。。哪个才是性价比啊。。。
还真不懂。。。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山地车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自行车知识
我的图书馆
自行车知识
最早的单车是由法国人雷斯发明的,当时叫做木马。它没有传动系统,靠两脚蹬地向前滑行,最快只能达到时速20公里。后来苏格兰人皮埃尔发明了前轮带脚蹬的自行车。第一辆现代意义的自行车出现在19世纪末的英国,后由传教士带入中国。目前单车在地势平坦的荷兰最为普及,中国是自行车王国,据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五亿辆自行车。&  下面是一张简要的自行车结构图:  1:前轮 2:辐条 3:花鼓 4:前叉 5:前刹 6:钢索 7:刹车及变速把手  8:车把 9:竖杆 10:车架 11:前变速 12:车座杆 13:车座 14:后刹  15:货架 16:飞轮 17:反光镜 18:后轮 19:后变速 20:脚撑 21:气门  22:后轮 23:链条 24:轮盘 25:脚踏 26:曲柄  几个重要的概念:&  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轮盘)、被动齿轮(飞轮)、链条及变速器。  齿轮比:主动齿轮(轮盘)与被动齿轮(飞轮)的齿数之比;  传动比:齿轮比乘以后轮的直径;  传动行程:传动比再乘以圆周率即为传动行程,也就是每蹬踏一周单车前进的距离。从交通工具到运动器械  自行车,拉丁文为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意思,中文译名“自行车”。  1815年,世界上第一辆自行车出现在法国,它没有中轴和脚蹬,骑车人和行走一样,借助脚蹬地的反作用力,使车轮向前滚动。1869年,法国人玛金在前轮上加了脚蹬,骑起来省力气,速度也加快了。到1890年,英国一个医生把实心轮胎改为充气轮胎,减少了与地面的摩擦力,又一次提高了速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过多次重大改革才逐渐演变为现代式样的自行车。就近代自行车而言,也有过几次重大革新,一是增添了变速装置,出现了多级变速,最多达到10—21个档位,可以随意调节,适应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条件,给旅游和竞赛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二是材质的改进,向质轻、坚固的方向发展,提高了速度;三是结构形式的改进,啬了自行车的形号、类别,现在流行的有踏板式自行车、折叠式自行车、椭圆牙盘自行车和多人旅行自行车等;四是动力的改进,国同低频已经出现全电控制自行车、液压传动自行车,从而使现代交通工具增多了。世界上先进的竞赛自行车,每辆只有6—9公斤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竞赛自行车的速度等性能,日本生产的“空气动力赛车”已经问世,1981年法国举行的全国自行车比赛,冠军获得者吉西杰,就是使用的这种赛车。这种空气动力赛车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注目。纵观自行车从诞生到现在170多年的历史,它一直是在改革中发展前进的。完全可以预料,各种新型自行车将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运动项目的增多,自行车在作为交通工具的同时,也已成为一种体育活动的器械,自行车运动成为人们爱好的体育竞赛项目。早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自行车运动即被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奥运会已举行了22届,其中19届都有自行车比赛。除奥运会外,国际间每年还举行一届男女锦标赛、男子青少年锦标赛、多日赛及洲、地区级比赛等。1900年成立了国际自行车联合会。自行车是什么?  这个题目像问得很傻,自行车当然就是一种交通工具,一种车;可以代步,也可以载货。代步与运输  事实上,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大陆,自行车是十分重要的运输工具之一。不过,即使在工业发达、备最新型交通工具的国家如日本,仍然有许多人乐意采用自行车。这是因为骑自行车比走路省力,比驾车省钱,而且,不怕塞车,不用忧虑没车位,来去自如,十分方便!健身的器材  在美国,骑自行车的人愈来愈多,但他们不是依赖它作交通工具,而是用来健身!现代人运动不足,於是日益肥胖,患心脏病的愈来愈多。医学界呼吁之下,曾掀起缓步跑热潮,但对於脂肪过剩的人士来说,自行车又是多麽适合的一种减肥健美方式!其他要跑要跳的运动,不停要抵抗地心吸力,难以持久;但自行车却不同,舒服地坐著,双腿只管推动脚踏,不用支持自己的重量,特别容易维持斗志,继续坚持下去!聪明的商人又发明了健身自行车,最适合怕太阳晒的娇滴滴小姐,和日理万机的行政人员,他们可以一边运动健身,一边从事其他活动,绝不浪费时间!当然,自行车还适合老弱伤残,和意外爱伤後的复原者锻练,因为并不需要很大的气力,亦相当安全,不会太剧烈。体能的考验  不要以为自行车是很小儿科的玩意,要能做到尖端的自行车运动员也可不容易!早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林匹克世界运动会,就已经有自行车比赛的项目。当时除了短程的0.2公里、10公里等赛事外,还有马拉松计时赛。你在十二小时内能骑多远?当年的冠军运动员共走了314.998公里,平均时速26公里。不错罢!别忘记当年的自行车远不及今天的轻巧及顺溜。时至今日,自行车比赛的方式五花八门,有场地赛、公路赛、爬山障碍赛、个人赛、队际赛各种铁人赛,也定不会缺少单车这个项目。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要算是环法大赛和环意大赛。单靠两条腿转动风火轮,环绕法国和意大利这两个面积不算太小的国家,不是三数小时或三数天的事,而是三数个星期。不管是体能还是意志,都伸展到极限。可曾有留意环法大赛所创下的最新纪录?平均时速38公里-不简单吧!消闲的玩意  自行车的确是自有其魅力的。没有那个小孩不喜欢骑自行车。以轮代腿,来去自如,清风迎面送来,便是这麽的逍遥。旅游的工具  近年来,旅游风气日渐普遍,许多年轻人尤其乐於采取自助旅游的方式,行程中的一切安排均不假手於他人,不仅是免除束缚,可以随机应变,更能给予自主的满足感!不过,要说到真真正正的自助旅游,应是自行车旅游。因为,名符其实地,连交通工具也完全自助-只凭自己的两条腿!解剖自行车  自行车的奇妙特性之一,是整部自行车可以轻易地分解为零件部份;就如同近年流行的组合家具一样,不同的零件配搭能给予不同的特性和效果。所以,自行车可以整部买,亦可以逐件配置。很多爱骑自行车的人,都以装嵌和拆卸自行车为乐──事实上亦有这个需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零件,对整部自行车的性能和寿命都发挥一定的作用。  自行车作为一种最简单的交通工具,除了最起码的「骨架」之外,还有三组零件来达致三种基本功能:动、停和转弯。这三组零件,分别称为:  1.传动部分──将人力化为机械动力的部分,包括脚踏、曲柄、链盘、链、飞轮、车轴、後轮。  2.掣动部分──即煞车设备,使自行车能减速并有效地停下的零件组合,包括掣手、掣线、掣钳。  3.导向部分──使自行车能从心所欲地转弯的部分,包括车头、前叉和前轮。  所有自行车均具备以上三个部分,但为了方便骑车者能在不同情况下均能骑车自如,很多自行车还兼有第四个部份:  4.变速部分──利用不同的「变速档」以适应各种路面情况的部分,包括变速手柄、变速线、飞轮。  至於自行车本身的「骨架」,包括两部分:  1.车架──以及座位和座通。  2.车轮──包括轮轴、辐条、轮圈、内胎和外胎。  除了这些基本零件外,自行车还可以安装其他附件,以切合不同的需要,例如:  ·示警设备──如车铃、车头灯、车尾灯。  ·方便设备──如车泵、里程表、水壶架及水壶。  ·舒适设备──如挡泥板、避震弹簧。  ·载物设备──如车头篮、车尾行李架。山地车的故事  一名可卡因毒贩步出美国西雅图市商业区一家破旧的旅馆,走向他的汽车。他上车时,一名警察向他走去,他立即启动引擎,一踩油门,把车开进街上的车水马龙之中,他认为自己已安全逃脱,因为他在以30公里的时速行驶,徒步的警察是无法赶上他的,而交通拥挤的街道又过于狭窄,警车无法超到他的前面。  那毒贩没有料想到西雅图警察局配备了最新武装:自行车。毒贩在路上左穿右插,也始终无法摆脱骑着21速登山自行车的警察梅斯。毒贩转入一条横街之后,梅斯用无线电话通知在另一条附近街道巡逻的一名警察,叫他骑自行车接力追赶。那家伙每转入一条街,都发现有骑自行车的警察在追他。最后,那汽车开进了一条死巷,毒贩成了瓮中之鳖。自行车巡逻队又建一功--迄今为止,他们已抓获了3000多名罪犯。  利用自行车帮助抓捕罪犯,只是自行车革命的其中一项。由于制造自行车的技术改进,加上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身的日益关注,骑自行车已从便宜的代步方法转变成为既时髦又健康的活动。  70年代中期美国出现了一批骑自行车的加州人,他们骑着21速的登山自行车沿着山间小路蜿蜒登山,成了一项新颖的运动。一些越野运动爱好者相互挑战,在北加州一条山路举行惊险的自行车竞赛。他们把这种比赛叫做"加油",原因是自行车跑道极其陡险,每次比赛完毕,制动器中的润滑油都会全部耗尽,必须重新补充。传统的自行车过于单薄,禁不起碰撞,于是人们纷纷将车改良,譬如加固车架,改用较宽的轮胎,增加5到10个变速档,使用强力悬臂制动器等。到了1980年,首批山地自行车在加州上市。  山地车(Mountain Bike)的名称则是一位来自圣·巴巴拉的自行车狂热份子吉姆·麦克里姆首先使用的,他建议将这类型的改良式自行车命名为山地车。  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山地车越野竞赛名叫雷派克(Repack) 。是在一九七九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美国北加州泰马派山的一条防火道上举行的。在美国境内有许多的高山,有些有路,而有些没有路可以供人登山,但是它一定会开辟一条可供救火车行驶的山道以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候可以上山救火,这条山道往往非常简陋,没有柏油路面,只是就地取材,用碎石子铺成,反正只要救火车能开就行了。泰马派山的这条防火山道全长2900米,垂直高差400米,最小的坡14度最大的20度。第一次比赛时,赛完全程的改良式"老爷车"到达终点时(从山上往下冲),剎车部份的剎车油已在下山猛刹的过程中耗尽,冒出阵阵白色的浓烟 ! 为了纪念这一次比赛,从此泰马派山的这条防火山道便被命名为雷派克路(Repack Road),所以雷派克竞赛可说是现代山地车竞赛的开篇。  有着生意头脑的日本自行车组件制造商日旅公司和岛津公司抢先生产了山地自行车。岛津公司以制造当时的换档变速器著称。这种换档变速器主要用于多用途自行车,和传统的那种不同。传统的换档变速器换档时,需用手去拉或推车架上的杠杆,岛津公司的换档变速器则是装在把手上的,用手指一推就行,在山区颠簸的路上最为理想。该公司对换档变速器又做了一些改进,使自行车在全速前进时也可换档。随后,他又把山地自行车的"骑士"喜欢的强力悬臂制动器加以改进,使其效率更高。到了1988年,岛津公司须倾全力生产,才能应付市场需求。1990年,该公司自行车组件的销量上升到原来的4倍。  1986年,山地自行车(又名越野自行车)在美国的销量为150多万辆,占自行车总销量的12%。1990年就上升到50%,在欧洲则占35%,销量最多的是法国和意大利,占45%。  有人曾经骑山地自行车到非洲吉里曼加罗山顶,也有人骑这种自行车横越撒哈拉与戈壁大沙漠,在中国长城飞驰。欧洲至少有9个国家举办全国性的登山自行车锦标赛,巴黎--达卡越野自行车大赛成了一项著名的国际大赛。  由于越野自行车比赛盛行一时,许多职业运动员藉此以维持生计。这种比赛有时还十分危险,车手在泥土跑道上骑车下山时,速度每小时达到90公里。  工艺的改进也有助于把登山自行车热潮扩展到城市。越野自行车的车架结实,能负载骑车人所购买的物品,也能应付道路上的坑洼。车座弹性良好,而且设计的让骑车人可以直着腰板坐,使骑车者感到舒适。还有,它的重量比普通自行车轻了约3公斤。当踏板平均每分钟转80圈时,如果把变速器调到18-21的最低档,车速为每小时10.5公里左右。如果调到最高档,车速可达每小时42公里左右。在交通拥塞的城市例如伦敦、巴黎和罗马,交通繁忙时,汽车的平均时速还不到18公里。  重量与速度间的相互关系,促使自行车制造商不断设法使产品的重量减轻,大部分优质自行车架都是用铬铝合金钢管制成的,这种赛车用的合金管,厚度已经减到0.4毫米。专家相信,比铝还轻的镁是制造车架的更理想的金属。近年来环法自行车大赛用的自行车有一部分就是用镁制造的车架。在意大利米兰的一家小工厂里,自行车制造商已选定用碳纤维和加固的工艺聚合物来制造自行车的车架,使这种由一个革命性传动机构提供的自行车重量不超过1.3公斤。  最新推出的山地自行车轮子的直径只有43厘米(传统的为70厘米),轮胎的气压达到每平方厘米6.2公斤,蛛网状的车架像桁架桥。因为小轮车比较坚固、轻盈,转弯比较灵活,加速也比大轮车快,桁架式车架把各部分连为一体,而且比目前任何别的车架都结实。  自行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势将成为更具有吸引力的交通和运动工具,不管它的形状如何,也不管它是怎样制造的,明日的自行车必定比过去任何时候的都更容易骑,并能提供更多的乐趣。自行车给你最酷的夏日  在夏日里,骑上自行车,告别都市的尘烟,融进大自然的怀抱,总会让人兴奋得撒欢儿。     骑着自行车奔向青山绿水之中,即便路途百转千回,人也会乐在其中。     如果你选择高性能的山地车,可以随意变速,会不惧恶劣的道路。总之骑车远游能让你心里装满自由,还会有种征服自然的满足。不信你来试试。   重新认识自行车     当人们说起,世界上哪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寿命最长时,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邮递员在世界各行业中寿命最长。据说主要原因是他们经常骑自行车。     运动学专家也对自行车运动普遍看好,认为骑自行车与跑步、行走、游泳一样,具有锻炼内脏器官的耐力和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由于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还可使左右两侧的大脑功能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捷性。无怪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报道,目前在美国有两千万人骑自行车健身;在欧洲,骑自行车“一日游”也成为最时髦的时尚运动方式之一。     在中国这个自行车的“王国”里,如果一个成年人不会骑自行车,就如同在巴西不会踢足球一样,会被很多人不理解。在我国自行车的拥有量约5亿辆,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人数在6亿左右。曾有人形容中国,是架在自行车轮子上的国家。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自行车在担当代步工具的同时,更成为了运动休闲活动的最佳工具。人们用自行车玩出许多新花样,也演变出多种特殊性能的自行车,如: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小轮车、技巧车等。一般来说,小轮车、技巧车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与滑板、轮滑一样玩的是技巧,目的是在挑战自己的体能,这在青少年中很流行;而公路自行车、场地自行车作为体育竞赛项目,缺少骑行的乐趣,所以不能在普通人当中流行;只有山地旅行车,可以伴你翻山越岭,自在骑行,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自行车种类。   山地车革命     山地车的出现,实际上是自行车的一场革命。它给人们户外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0年前,一些自行车赛手在旧金山以北的塔玛佩斯山来回驰骋。他们偏爱大轮胎自行车,因为它比公路自行车结实,而且车手能挺直上身,看清前方的道路。但是这种车却重得要命,攀爬陡坡异常艰难。于是这些骑车人开始着手改良大轮胎自行车,他们采用摩托车上的把手和手柄,并用可在土路上产生较大摩擦力的凸块花纹轮胎,加上赛车的多档变速器,使上山时大大降低轮胎的转矩。此外,他们还采用了赛车上的高速制动器、特制钢架和轻型强力合金钢作为材料,把骑车人的重心移到后轮,以增加摩擦力。这样,真正的便于人们户外骑行的山地车诞生了。  现在,最先进的山地自行车是用碳纤维或钛金属制造的,这些都是制造喷气式战斗机的材料。过去,笨重的登山自行车在塔马佩斯山的陡坡上艰难地爬行,噪音不绝。而现在,高科技把它变成了外形美观,重量仅有10公斤的高速自行车。自行车的革命使人们纷纷扔掉仅用来代步用的旧式自行车,加入到自行车攀爬和自行车户外游的行列中来。有一个数据表明,1999年美国售出成年人的自行车当中,有一半甚至还要多的数量是用来从事户外运动的山地车。  近几年来,山地车户外运动吸引着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从8岁的小孩到80岁的老人都热衷于这种户外健身方式,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发现,骑山地车到户外既可以健身又有很多乐,而且山地车比赛车更容易掌握,骑起来也比较舒服。专家认为,户外骑车健身或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学会骑车  骑单车并非难事,但学会正确地骑单车却并非易事。在平时骑车时主动地训练自己,改正一些错误的动作,会使你减少疲累和不适,更加轻松地完成旅程。   首先应掌握正确的姿势:  上体前倾,躯干向上躬起,头部稍向前伸。双手有力地握住车把,两臂自然弯曲,支撑住上体。臀部稳定地坐在车座上。两腿作100-170度左右的蹬踏循环,通过脚部把力量传到脚踏板,动作要顺滑有力。   掌握正确的姿势必须正确处理好人车关系,要根据自身生理结构即腿长、臂长、肩宽、躯干长度来选择和调整车架、车座、车把。   车架的高低由腿长决定,长度由臂长加躯干长度决定。   车座的高度可按以下方法决定:稳定地坐在车座上,当脚蹬在最低点时用脚后跟踩住,此时腿应刚好伸直,既不弯曲也不蹦直。车座前后和俯仰角的调整由整个身体结构决定,以舒适为准。调整好的车座应使你骑在车上,当曲柄与地面平行时膝关节与脚踏应在一条铅垂线上,在蹬踏最低点时腿部应稍有弯曲。   车把不应太窄,窄于肩会挤压胸部,应与肩大体一致。   当你确定了你的单车结构并正确调整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如果你觉得很舒适,最好就不要轻易变动了。   其次要学会正确的蹬踏技术:   蹬踏时蹬踏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踏板运动圆周的切线方向一致,在进入蹬踏的时候应逐渐加力,在曲柄与地面平行时力量加到最大,再向下时力量逐渐减小。通过最低点后脚腕和腿部开始放松,并且顺滑放松地到达最高点,再进入用力阶段。整个循环中两腿不要左右晃动,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长途旅行时应尝试用脚的不同部位蹬踏,并掌握好节奏,以使肌肉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不要用你承受不了的高齿轮比骑行,也不要频繁地变换齿轮比。   最后提醒你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集体出行时,如果你想节省体力,请尾随在别人后面,这样你前面的人所形成的涡流会牵引你前行,使你能节省20%-30%的体力,这也正是专业选手爱跟在别人后面的原因。   在遇到较小的上坡时,上坡前进行加速,利用冲力快速地爬上去,可以在最后阶段使用站立式骑行。较长的上坡或山路需要你平均分配体力,保持匀速,不要急于向上冲,这样会使你过早地进入疲劳期。齿轮比要提前改变,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如果你觉得很累,不妨下车走上一段,使肌肉放松一下。   下很长和很陡的坡时,先把车座放低些,这样会比较安全。刹车不要过猛,前后同时进行刹车,单独使用前刹会把人向前抛出,单独使用后刹会使单车打转,把人向两边甩出。   长途旅行最好给单车装一个后架来放置行李,长时间的骑行即使背上一个很小的包也会让你苦不堪言。 山地车骑行指南   山地车,英文叫“mountain bike”,缩写为MTB。这种车起源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是美国青年为了寻求刺激,在摩托车比赛的越野场地上驾驶自行车进行花样比赛而派生发展起来的车型。  山地车因其坚固,粗犷,新颖的外型,缤纷夺目的色彩,优越的骑行性能,很快成为都市青年追求的时尚。不知从何时起,山地车“刺耳“的刹车声成了都市自行车交响曲中的高潮。  山地车钢度大,车架钢管比普通自行车的粗;轮胎较宽,抗震性能好,牢固结实,特别适合于怕山越野,郊游旅行。山地车的速比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和21速。正确运用变速器,能应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顶风等复杂路况和气候,比普通自行车快速省力得多。  长途骑行,应适时变换调速器,充分发挥山地车的特长。一般来说,应以脚下略感有力为宜,若觉得有点“空“,就应马上换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应及时换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术,骑上山地车的感觉简直就象个国王,在我们这个以自行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国度里,山地车可算是当之无愧的郊游大哥大。 山地车的骑行技术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 (一)姿势  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二)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2、脚尖朝下踏蹬法: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3、脚跟朝下式踏蹬法: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作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二、转弯技巧(一)倾斜法:车体为一线,往弯内倾斜。  1、身体重心基于车上往弯内倾斜,人车保持同样的倾斜角度。  2、伸直外侧的膝盖并且下意识的加点力度,就好象你要把脚踏踩下来似的(不过如果你真地把它踩下来的话可别找我们)。  3、用内侧的膝盖顶着横梁,这是一个调节你的轨迹的好方法,减少压力就可以缩小弯度。  4、外侧的手稍稍拉起车把。  运用倾斜的两个好时机:  可以利用不太急的转弯处(少于45度)加速  可以清楚看到前方但不熟悉的弯处  湿沥青路上,倾斜的两个缺陷:  在雨天,尽管这种转弯技巧能给你一个很好的牵引力,但是它的角度和重量的分配、安排不太利于湿滑路面;倾斜技巧没有相应的扭转来得灵敏。(二)把向法:车子保持直立些,身体往弯内倾斜。  1、向前挪动,直至鼻子和刹车把成一行。  2、保持车子直立,身体往弯内倾斜(足以让外侧的手臂伸直)  3、把车把往弯内一侧歪。  4、弯曲内侧手臂的手肘把车把拉回,同时外侧手臂把车把推出以转动车把方向。  5、保持两边膝盖内扣,继续蹬踏。三、自行车上下坡骑行技术  上、下坡骑行技术是公路自行车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技术。(一)上坡骑行技术  上坡骑行要保持正常的踏蹬动作,不可突然用力,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站立式骑行或提拉式骑行方法,否则会过多地消耗体力。遇到短距离坡路,应充分利用物体运动的惯性原理,轻松地踏蹬,快到坡顶时可采用站立式骑行,把速度尽可能提高,给下坡加速创造有利条件。遇到漫长的上坡,要根据自己的体力状况及时调整传动比,不要等到骑不动和速度完全降下来时才改变传动比,要坚决避免重新起动的现象出现。坡路较长或有陡坡时,可交替使用站立式骑行方法,调剂用力部位,让部分肌肉得到休息。  上坡时跟车不要太近。由于上坡用力的原因,行车常常左右摆动,跟车过近,可能发生碰撞。再者,上坡时速度显着下降,跟车反而会使自己的骑行方法受到限制。(二)下坡骑行技术  下坡骑行要达到理想效果,就要勇敢机智,胆大心细,精力集中,两眼密切注视前方路面,随时准备果断处理路面上出现的任何情况;不仅要充分利用车子运动惯性滑行,而且要敢于主动踏蹬,加大速度。  转弯时,身体和车子要保持一致,向里倾斜,上体和车子保持一条直线,以克服离心力。倾斜角度根据速度和弯道大小而定,但一般不得超过28度,否则就有滑倒的危险。转弯前要控制车速。用点闸的方法逐渐减速,刹车时,尽可能前后闸同时使用,前闸可稍稍提前,使用前闸,要求前轮的方向和车子前进的方向相一致,否则,会因骑行者的体重和车子惯性受到限制而导致摔跤。进入弯道后将闸放开,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减速。弯道上使用后闸不要过猛。否则车子可能掉头或滑倒。四、刹车的技巧  前刹车能提供你非常好的制动力,但是也可以让你变成空中飞人,下面我们告诉你如何刹车。(一)使用前刹车的时候将重心往后移   当你使用前剎的时候,你的重心会因为惯性而自然前移,你必须练习当你开始剎车时,有意识地将你的重心向后 移动(身体放低,屁股往后移)。重心往后移的越多,你就可以使用更多的剎车力量。  你可以在沙地或有点湿滑的平地上练习,加快速度使用不同的力道压下你的前、后剎车,了解如何控制你的剎车。或在骑行的时候询问高手他是怎么使用剎车的。(二)转弯时减低前刹的力量  和驾驶汽车一样,在转弯的时候你必须要降低速度。如果你在转弯的时候使劲地压下你的剎车,你将会产生侧滑而失去控制。在转弯的时候同时使用你的前、后剎车来降低你的速度。当剎车的时候你前轮的反应会降低,所以减少前剎车力你的转弯将会更完美。  如果你在一个下坡的急转弯,需要使用到剎车时,尽量使用后剎车的力量。如在平地上,在最后一刻剎车时将重心往后降低以前面 30% 后面 70% 的剎车力量,来作剎车的动作。(三)不要过度的压下前刹  "惯性是你的朋友",你需要速度去通过岩石及障碍。不然轮子将会停止转动,将你拋过把手。过度的压下前剎会使你的重心前移,导至车头下倾。  如果你在险峻下坡的转弯中使用前剎,这时你必须同时控制你的前后剎车,不可过度地用力一直的按着,这时你可将剎车作一放一按的动作,以防止剎车锁死的现象发生。五、山地车骑行技巧——简单的小技巧使你更像专业骑手  骑着你的山地车上路,同家人与孩子一起沐浴在郊外的大自然中,享受郊游的快乐。有一两件事可能会围绕你:亦或在骑山地车行进中,你肚子饿了想要掏点东西吃,但是当你放开手单手骑车时却很容易摔倒;您想喝水时,你的水壶却好象离你远了些而难以拿到;当你要观察后方的情况时,不要担心,经由我们说明之后,这些小技巧只要稍加练习,你就会非常熟练,好象是生来便有的能力。  1、口干吗?假如可能的话,先找一条平坦的,或者是稍稍下坡的道路,(凹凸不平的路可不是将一只手松开把手的好时机),不要停止踩踏板,而且保持向前看,而不是看着你的手,一只手肘微弯,握住把手。手肘微弯能够吸收石块路面带来的震动 ,同时能够稳定你在喝水时任何影响山地车方向的动作,另一只手伸下去拿水壶,这时,也不可以看下方而是保持直视正前方,这样不停地反复练习,直到很熟练为止。 如果你的水壶是小号的,伸手下去时,要抓它的瓶盖部份,如果是大号的水壶,便握住瓶身凹下去的地方,在喝水的时候,水壶要向嘴角侧面,以免遮住视线。用牙齿拔开瓶盖,喝完水后,用你的身体来压住关上瓶盖,然后将水壶滑顺地放回架上,这时仍然不可往下看,保持直视前方。如果此招不行,那不如就带个奶瓶上路,或试试使用一种不用动手的饮水系统,只要将一支吸管放入嘴中便可以了。   2、往后看的时候,你的手不能离开把手,同时要注意前方路面,当你从左肩扭头往后看时,将你的右手放松,手肘处微弯,这样虽然你的上身扭转了,却仍能保持山地车笔直的方向,假如你骑得非常快的时候,你也可以很快地从你的左臂下方低头很快地查看后方一下。 如果你需要比较长时间去查看后方,那你就必须坐正上身,右手抓住靠近竖管处的龙头,然后放开左手,身体在座垫上稍稍扭转向后看, 一个职业化的小技巧:当你与另一个人同骑时,当你回头时,坐正并轻触你同骑者的肩膀,这样会帮助你骑直线。  3、如果你打算乘骑山地车超过一个小时以上,那么就有必要在衣裤口袋中准备一些由天然食品制成可以增强体力的块状食品,当然你不可能用双手来吃一顿午餐,你只能够吃这种简单包装的食物。在行前,你就应当将包装的塑料纸撕开一些,这样当你取食的时候便不必要大费周折。同时放置这些食物的地方,最好是很轻易可拿到的口袋而不是与地图等混杂一起的深口袋,取起来极不方便。 当你准备进餐的时候,将身体坐正,并将一只手握着竖管旁的龙头部份,手肘微弯来减少震动,然后再掏出食物,顺着你早些时撕开的部份往下撕去,然后便可以吃了。记住,吃完不可随地丢外皮,应当放在背包中。   4、摇摆不定的骑手在团体的乘骑中是危险份子,就算是个人单骑,也会在拥挤时危及他人。假如你对自己骑车没有把握走直线,那么你就应该在路边的白色漆线上沿着线来练习。但如果你的手臂及上半身无法放松的话,这次简单的练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自然放松。将你的双手轻握把手,双肘微弯,眼光放在前方约30呎外,但不要集中注意力在直线上,只要知道你在顺着这条线,不久之后你就会发觉自己走得十分稳定。单车手必须知道的五个窍门   这儿我们将告诉你全部有助于骑车的小窍门,好好享受它们带给你的乐趣吧!   1.提车头技巧   车身竖立技巧不单止有助于让旁观者留下印象,主要还是在公路上行走时克服木块、树根和石头的精华技巧。大多数新手拉车把过狠想使用车头抬起来是最常犯的大毛病。提起车头发生在车重微微向后转移同时对脚踏加一点儿的力的情况下。当你把这两个要诀很好地合在一起时,用轻微的拉力就能使前轮腾空!   2.定车   当你能突然刹车并直直地立在原地至少超过十秒种而身体的任何部分无须接触地面时,你就完成了定车。这是停止前进的重要技巧,对于场地赛中这种平衡技术甚至比速度重要得多。顺着路,轻轻用前闸慢慢刹车。离开车座站立,转动车头偏向一边(使你感觉舒适的一边),保持重心并将注意力集中在距前胎前约五英尺的地面,用脚踏的压力,同时用前刹保持平衡。如果快撑不住了,就放开车闸前进几英寸,直到你恢复镇静。在用无扣的脚踏或脚扣尝试之前先穿普通鞋子并用平的脚踏试试。   3.兔式跳跃   知道如何象小兔子一样跳跃(即在无任何斜坡或跳跃帮助的情况下令两个轮子离开地面)能让你在碰到突然出现的小洞穴、石块、一截湿滑的铁轨或一段新的断路时救自己一命。用无扣式脚踏来完成兔式跳跃要容易得多,因为它能让你的腿更好地控制脚踏。做一个简单的跳跃得站立并轻压自己的身体,想象你的胳膊和腿是个大“弹簧”:想要把这个“弹簧”压住,然后突然放开这“弹簧”这将会把车子带离地面。用更精确的方式来表达就是:一个用自己身体做的跳跃动作。自然,车子也会跟着跳。如果你试图跳过一段高高的木头或一只疯狗,首先得集中注意力令前轮抬起足够高以便越过障碍物。记着当前轮越过后,即使后轮碰到障碍物,怎么说跳过它应该是没问题了。但如果前轮都已碰到,那么你注定得失败。   4.走一字车队   这是一项目很好团体骑行技术,最多只与前面车手偏离几英寸,这样你将进入他们车队路线并使你的能节省差不多40%的消耗。 很显然,这项技能更适合在公路上施展。掌握这个技能的要点是保持流畅,为避免在行进过程产生一联串的不良影响,必须知道前面车手的情况。注意别老盯着前面车子的后轮,这也许是你的本能,应该集中注意看前面那人的身体的某部分通过那里你还可以看来更远。开始时应和这项技术水平比你高的车手一起练习,余下的只是为自己的紧张操心了。开始几次外出时不要因跟随而为之感到担心。前进了差不多两英尺时,当你的技术和自我镇定能力提高后再慢慢紧跟前面的车手。   5.骑行一百英里 这不一定算是一个技巧,但它正如你骑行的一个里程碑,值得一提。骑行一百英里只有一个窍门:相信自己做得到!的确,100英里听起来不少呢,其实几乎所有身体状况良好的车手都能完成它。不管能否如此,问题只是你想在行进过程中如何轻松地、和花多少时间来完成它。我知道车手在几乎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完成了一百英里。确实,到达终点后会受一点点伤,但期间他们知道必须坚持饮食,经常停止去休息一会,还有,自始至终保持微笑。他们做到了! 平衡   初学骑车者就象被铆死在车中间一样。实际的关系其实更象一个坏家伙在火车顶上向西走。火车车前进时,他会跑到车的前面,后面,又或者只呆中间。当然,他的移动不会影响火车的行进,他还没有足够的重量改变车的运动。可是,如果把这身体放在一辆自行车上,你看看会有什么发生。   提高你在脚踏车上平衡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学会来个“定车”,也就是说你看上去只是很酷地在钉在原地。下面是掌握这个重要技巧的六个步骤。   1.放松地骑行,当车溜至差不多停下来或轻刹前闸时,(轻轻抓住手把,肘部和膝盖弯曲),哪样感觉都很轻松自在。带些微倾斜的地面上更是最好的练习场地。   2.用你一只“好脚”放在前面,保持两脚踏的水平(就象钟表里3点和9点的位置),好脚就是你喜欢的那只脚,通常和你喜欢的手是同一边的,但并非总这样。如果不太确定,就想想当你……滑行的时候哪只脚会自动地放前面,那就是你的好脚。用这只脚轻轻地给脚踏加力——刚好能让车子前进就够了。   3.同时,死死捏住前闸阻止前进的动作。   4.与此同时同时,转动你的前轮偏向你“好脚”的那边。刚开始也许会过度转向,放心,只需有足够的角度让车子保持平衡就行了,你将会感觉到那个平衡点的位置。   5.在所有这些力量下保持平衡。你竭力让自己在前进与跌落之间保持悬浮状态,就象在等量练习中肌肉组织互相抗争却不移动。   6.假如你开始往好脚那边掉了,就直直地转动车轮并松开车闸和脚踏。这会轻微地释去你的自重(有时是车的)并重获平衡。如果你开始往另一个方向掉,则更要重压脚踏,死捏车闸,这能变为你向前的力量。   就这么多了。当自我感觉不错的时候你可以移师平地,这样能学习怎样用你的膝盖保持平衡。如果没有这些,即使你骑过自行车车也很难明白,别指望能在头二三十次的尝试中静止很长时间。   ——当你试着在停滞中保持平衡时,本能地会盯着手把前后动,这很糟糕,会造成一些称之为掌舵不稳的后果。相反,把你的脑袋和胳膊侧向一边控制车子,会得到一些称之为爽的效果。   ——典型的车上重量分配:身体百分之六十在后部,百分之四十在前部。这种安排在大部分情形下能最好地推进和牵引。雪雨天骑车防滑方法   ·车胎气不可太足,将气放至平时充气量的2/3为好,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以防止打滑;   ·尽量放低车座,降低重心可以使骑自行车平稳;   ·与前面车辆保持3米以上距离,防止前车滑倒而绊倒自己;   ·不要急刹车,这样会使车轮打滑、失去平衡,可骑得慢一点,遇见情况早下车;   ·尽量避免急转弯,在道路许可范围内转弯半径越大越安全,尽量使自己的重心通过车轴线与地面保持垂直。&怎样选购自行车  选择自行车的主要是一看是不是好的车架,二看是不是好的零件组成,三看组装技术好不好。将这三个因素科学地加以组合后,才能算是一辆好的自行车。一、车架:1.车架是什么?  车架相当于人的骨架、有了车架才能装上各种自行车零件。车架由铁、铝合金等材料组成、根据管材的长短构成的角度等影响整体自行车的特性。比如,直线骑行较好的自行车、易转的自行车、骑行舒畅的自行车等,决定这些因素的很多都来自于车架。2.怎样才能算是好车架?  轻、牢、弹性好等是车架追求的目标之一,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还要看各个车架生产厂家的工艺。如设计的车架是否根据材料的强度和特点来设计、焊接工艺是否成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车架的外观、强度和弹性。还有较重要的就是喷漆,好的车架喷漆均匀,而且喷3-4层的漆。别小看喷漆,好的喷漆可使自行车容易保养、不易生锈。如果使用不符合以上要求的车架来装车的话、就有可能生产出不能直线骑行或不易转弯的自行车,或很快就退的自行车。3.车架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   最多的是铁车架,但是,铁车架也分成铬钼钢、高强钢、普通钢等在铁中加入其它万分的车架,加入了这些其它成分后,可以做成比如较薄的管材,使得整体车架变轻。最近,在不减低强度的基础上,出现了采用铁以外的材料的车架,比如铝合金材料。以自行车比赛中有使用钛金属炭纤维材料的车架。二、零件组成1.什么是自行车零件  装在车架上各种各样的零件都有其各自的作用,比如,刹车是为了让自行车安全停止;脚踏是为了将动力传到车轮等等、生产和销售这些零件的专门工厂称为自行车零件制造厂商、有名的零件厂商每年都开发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又提供给各大自行车制造厂商、然后出现在市场上。2.怎样才是最好的自行车零件?   简单的讲就是既轻又牢固,而且性能要好。因为具备了这些条件自行车骑起来才轻松、安全、方便。但是要达到所有的以上条件,就需要好的材料。所以,自行车零件往往是左右自行车价格的一个具体因素。最好的就是能够参加奥林匹克自行车比赛的零部件。不管是强度性能还是重量上都采用了最好的材料。 三、组装技术1.组装技术   好的零件如果组装不好,就会象既没经过建筑设计师经心设计,也没有经验丰富的工匠来建的房子一样,使您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它会倒塌。所以,如果你不想买了以后后悔,就应该了解这些知识。2.自行车的舒适功能 A.变速器?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自行车装有变速器是为了可以加快骑行速度,其实人能够发出的力最大只有0.4马力。变速器是为帮助人们将这最大马力轻松地发挥出来的工具而已。B.变速器有什么好处?   一般自行车都在城市内使用,城市内其实也有很多斜坡。比如有时您骑车时会感到脚踏突然变沉,用眼睛无法判断的斜坡往往比较多。在此时,变速器的作用就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如果有变速器的话,此时只要能换成较轻的齿轮即可轻松自如的骑行。当然,同样可使用在逆风的时候。  变速器的优点还在于,它可帮助您在体力不佳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您的体力消耗。比如感冒时,体力消耗不能过大,所以如果您骑车时选择较轻的齿数比骑行时就会很轻松。还有女性身体不佳时、学生应试疲倦时、年纪较大者都可灵活地使用变速自行车。所以变速车的好处确实是太多了。C.以前的变速系统需要微调整(现在也有一部分的变速车需要微调)、但随着SIS(SHIMANO INDEX SYSTEM)机能的开发成功,使得很多的自行车上都装配了SIS系统,变速时只要按动变速把即可随着“啪啪”的响声而完成变速,所以已经不用再担心如何操作了。D.骑行时不知道现在在第几变速段?  现在在变速把上都有数字显示器、只要看一下数字显示器即可,最新产品中还有采用了电脑液晶显示的FLIGHT DECK电子显示系统。此显示系统还可显示时间、平均速度、骑行总距离等17种的功能。 E.内变速和外变速  在了解他们之前,有必要知道内变速和外变速的概念。简单的讲外变速是指将变速器装在自行车的外部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存在,而内变速是指暗藏于后花鼓中的内藏式零件。   外变速直接呈现于外部,直接接触外部空间。内变速却暗藏于内部,不直接接触外部空间。这样,外变由于设计的空间较大,变速的范围也较大,多用于山地车。但由于接触外界雨水、泥土、油污等,所以必须定期地清洗保养,而内变速就不用定期的保养,但内变速由于设计的空间有限,所以,变速的范围较有限,一般都用于在城市内骑行的轻便车为多。F.为什么内变速车现在还未普及?  国内市场由于消费者还未能体会到内变速的魅力,所以现阶段还未普遍,但在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内变速已经是非常普遍了(在日本50%的自行车都是内变速车)。当然理由就是不用维修。最近的新产品中还有通过电脑感应和微型马达来自动进行变速的全自动内变速系统。 G.刹车很重要的零件   刹车的好坏关系到您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刹车力和刹车的制动时间是决定刹车好坏的主要因素,所以刹车制动性能好,所用操作力轻是很重要的。在日本市场有一种较普遍的罗拉式刹车,除在雨天也能象平时一样得到满意效果外,刹车时不会有噪音,并且不维修。四、什么样的自行车最适合您呢?   首先是看您骑自行车的目的是什么,一般上班、上学、买东西的话使用一般的轻便车即可,最好是比较大的篮子,可放书包什么的。还有如有条件可买内变速的车或外变速的自行车。   如果您骑的路上有斜坡或桥,您又觉得上坡、上桥得累很麻烦的话,您不应该选择有变速器的自行车。 如果您骑的路上不是平坦的铺装道路时,您就应该选择较宽的轮胎和有变速器的自行车。   如果您一天骑行的距离很长的话,您就应该选择带变速器且轮胎较窄的自行车。如果是短距离的话就应该选择轻便车。   如果您所处的地方经常下雨,您就应该选择带挡泥板的自行车,如果夜间骑行机会较多的话,就应该选择带车灯的自行车等等。   在自行车店往往有很多种的外观、颜色的自行车,所以,在您去自行车店前,最好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将自己需要什么样的自行车确定焉,然后再到自行车店去购买。自行车的选择   虽然上大学的时候,骑一辆几百块钱的自行车也会玩得很痛快,但作为一个真正玩车的人来说,这就远远不够了。   自行车种类很多。大致分为公路自行车、山地自行车、场地自行车、小轮车、技巧车等。一般来说,玩小轮车、技巧车与滑板、滚轴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青少年中很流行。对于以外出旅行为目的的人来说,依所去地点不同,一般选择公路车、山地车和旅行车三种。   公路自行车轮胎窄而薄、车身轻便、档位灵活准确,车速快;山地自行车车身结实、刹车灵、减震性好;旅行自行车介于公路车和山地车之间,样子像山地车,但轮子比山地车细,比较轻便。   一辆国外进口的整车,如被玩车族所推崇的美国Canondale(佳能得)赛车,价格要几万元,国人很难问津。 所以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如果你只是初次尝试自行车运动,一款1500元左右的中、低档国产捷安特牌运动自行车就可以了。品种有公路车、山地车、旅行车等。自己动手攒一辆自行车    如果您想真正加入玩车一族,那么不妨自己动手“攒”一辆自行车。   选择配件时,你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感兴趣的自行车项目、你的身体条件、需要的功能和结实的程度,当然还有你的经济实力。   像玩电脑的人会攒电脑一样,玩儿车人都有一套“理想配制”方案:车架和车圈要结实。运动车有别于普通的自行车,它的突出要求是要结实。车架必须是可承受巨大的压力、撞击和震动而不至出现断裂或变形。车圈必须是双层的,这样内胎在运动中不会损伤。需要注意的是,车带要成对购买(前、后带的花纹不同,这是运动中前、后用力不同的需要)。套件性能要好。“性能好“是一句很常用的话,每个玩儿车的人都会不时带出一句。其实这是个很模糊的术语,可以代表结实、舒适、轻便等多重含义。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感觉特好。“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套件要尽量选择高档的。一套日本产的ShimanoXTR97款套件包括:前后轴、飞轮、牙盘、前后刹车、前后拔链器、中轴、闸把、线管、链子等,是目前比较高档的配件、价格自然不菲。车座、把套要舒服。  自行车的小配件虽然不像大件那么重要,但同样不可忽视。把套和车座的形状和软硬要合适,长时间运动后不会感到疲劳。别看一整套自行车的零件有这么多,它们加起来的重量才只有二十几斤。公路赛车还要轻得多,大概只有14斤重,每天搬上楼也不会觉得很累。   组装一辆运动自行车的花费大约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为了安全,千万不要到街上买几百元一辆的“山地车”,那些车在平坦的都市里过过瘾还行,要是骑到远郊,颠簸之下就有苦头可吃了。 装车DIY  很多玩家都会自己组装自行车,因为这样的花费会比买一台整车少,而且还可以按个人的喜好配置零件。   装车除了需要零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套完整的工具。六角匙、扳手、螺丝刀、剪线钳......专用工具方面至少需要一个节连器。   零件和工具完备就可以开始装车了。先是在买中轴的地方装上中轴,因为装中轴需要专用工具,买这工具回家平时也派不上用场。初学者最好到车行把轮子也调好。   1.装车头五件。用木板垫着把上下两个杯打到车架上,这里使用些暴力也没所谓,因为车架是十分坚固的。同样,将波顶打到前叉上,将波环图上黄油,就可以将前叉装到车架上。记着,千万不要把波环的方向弄反了。把后轮装到车上,这样车子就可以站稳了。   2.装车头。把把立夹到前叉的上端,不必夹得太紧,因为后面还得调五件的松紧。把把横夹到把立上,然后套上手刹、波杆,摸一点水,将把套套上。注意,水不能太多。   3.装变速。先把齿盘装上,拧紧螺丝。把前变速和后变速装上,注意前变速的位置要对好。把链条也装上,记着链条一定要完全穿过后变速。把变速线套到波杆上,摸上一点儿黄油,剪出适合长度的线套穿上,拉紧变线夹到变速器上。   4.调闸。把前轮和前后闸装上,在车架的闸座上要涂上一些黄油。   5.调变速。把前后轮都装上,先调好后变速的低定位,拉紧后变线,然后边骑边调挡位。在介绍各种不同功能的山地车之前,先谈一下购车的预算。对一般的初学者来说,我们建议你购 买一台完整﹑标准型﹑没有减震装置﹑钢架车身的山地车。原因是,这种钢架车身的车就是在发明减震器前,一直被骑士们沿袭使用的山地车。没有前后减震以及昂贵金属的车身,车本身的价钱便实在多了。用实在的价钱,买结构结实的车身,可以跑各种不同的路面,零件出问题的机会也不多。在这里您同时要注意到,您的座车最好配上金属的脚踏板,或者好一点的话也可换成夹式踏板。另外一个比较省钱的方式便是购买二手的山地车。这种方法唯一的缺 点是与买二手汽车一样,很可能买到日后大小毛病不断的车,因为你不知道这台二手车的过去历史与状况。在买二手车前,一定要找懂车的人帮你检查,一般来说,二手车的毛病,像车架本身如果受过创伤,很容易便看得出。给你的建议是,最好买只用过一年或两年又只在一般路面跑过的山地车。另一个检验的方法就是看看这个卖主现有车的保养状况。一般山地车  假如你是在找一辆可以在一般的路径上乘骑的山地车,那么这种 Trail bike 就是你最佳的选择了。这种山地车最大的特点是它有优秀的前叉避震器以及高品质由钢﹑铝合金或碳纤维打造的车身。其实这种山地车具有许多骑士们渴望的特性 ,这种车通常经久耐用,使用很多年也都不会带给您保养上的麻烦。一般乘骑的山地车,并不太在意单车本身的重量,所以它的车身构造十分坚固。但是它也不是不能朝轻量的方向去,像特轻的钢或铝制的车身都可以让整台车子的重量变轻,但一般来说除非是参加比赛用途的登山车,车子本身的重量都不太重要。全减震山地车  最初把减震系统装到登山车上的目的,主要是为应付下坡竞赛时的冲撞,但是到了今天,如果你能够拥有一部可靠、轻便以及非常舒适的登山车,即使不是为了下坡赛,也是很值得的。最新式的登山车就是根据结实、舒适这些条件所制作的,你可以整天骑在车上也不会觉得很疲劳,所以说全减震的登山车是最舒服的登山车了。今天,全减震的登山车已经不限于下坡赛专用,区别它的方法是,如果这部登山车是为了下坡赛专用,除了全减震之外,它所有的零件都是专门为适应下坡赛时的大力冲撞而设计,所以它的重量会比一般越野用的全减震登山车重约10磅(4-5kg)左右。在求舒适的前提下,你会选择全减震的登山车来参加任何一种的活动 ,但有一点你必须要记住,因为加上了避震器,你的登山车已经比其它无减震器的自行车重了许多,所以当您在乘骑的时候,不必带些不必需要的装备或工具来增加你的负荷在这里职业选手们所骑的越野登山车,与我们在店里面看到的库存或高等级的自行车都不一样,职业选手会为了获取胜利而选择轻量化,及能获得更高效率的装备。为此,他们往往要忍受很多的不舒适,像较窄的轮胎,较硬的座垫,这些都是他们为了要得到较快的速度下所作的牺牲。在越野登山车的设计上,是以上坡时能爬得愈快愈好,而不太在意下坡时或遇到凹凸不平路面的特殊状况。职业选手级的登山车相当的轻,有时连前减震器包括在内一般在23磅(10.5kg)以下。下坡赛的登山车选手所骑的山地车,长久以来,都与越野赛所乘骑的山地车一样,只是在前叉多装上较长距的减震器。但是到了今天,几乎所有下坡赛的骑士们都选择了全减震的登山车,它的减震器伸缩距离至少达到6英吋以上,重量比一般的越野登山车要超过10到15磅(20-30kg)。在下坡赛所使用的车身一定要非常的坚固,因为下坡时的冲撞力量,会由前叉传到车架,普通的山地车是承受不住的,甚至会造成车架的支解,在这个大前提下,重量已经不是下坡登山车的主要考虑因素,坚固才是重要。登山车中有一种最特殊的,主要用来跃过各种障碍物,不像一般在普通山道中乘骑的登山车。这种登山车的特性 是它专们为了蹦﹑跳﹑扭﹑爬而设计。这种特技车用来跳过各种不同的障碍物像木块、石块、长桌子,甚至汽车。这种登山车与一般的越野车不同之处在于它的车身很低,选手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在车上扭转。多用途山地车  这种山地车是为既爱好山地车活动又要常在城市与山路间乘骑单车的人士所设计。它的车身虽然不必要拥有和山地车一样特别坚固的车身,但是还是必需达到坚固耐用的要求。车身的喷漆一定要好,来对抗城市中的刮、割、擦、撞。因为要适应城市内的路面,您可能也需要加上置物架与挡泥板。它的车身大多是用钢做的,也有用铝合金为材料,但仍以钢材为多旅游山地车  山地车实在是最理想的旅行伴侣了。很多人都喜欢在旅行时,携带登山车在外国的名胜风景区来乘骑游览,有些甚至是没有多少骑车经验的人士,不管怎么样,在决定将骑车规划成你旅游一部份之前,必须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要注意的是车身材料的选择,因为不论在世界各地旅行时,如果车身出毛病,都能经过焊接修理的材料只有钢,所以钢制的车身是最合适用做旅游山地车。 坚固耐用的组件是必要的条件之一,轻的组件是不适合装置行李,背包或旅行用品的,更何况在旅行的情况下通常乘骑的时间,距离都比较长,耐力才是最重要的。 旅行前的另一个重要的准备是要仔细检查轮圈的组件。如果没有办法订做新的轮圈组,你必须要把整个登山车拿到好的车行去检查翻修,将飞轮检查一遍,换新的外胎及内胎,这样才不会受到在异国荒郊野外拋锚之苦。 座垫要选择非常适合自己又舒适的,最好是在旅行前试骑一段时间,不要在旅行期间才来试验,如果不适合,连换的机会都没有,总之,要考虑很长时间都要骑在车上,座垫的舒适非常重要。 行李架的材料要坚固,廉价的铝制品有时很容易弯折,一分钱一分货,价钱较高的架子会坚固一些。山地车小常识车架  车架的材质有钢、铝、钛合金及碳纤维。其中钢制的车架最便宜,不过重量也最重,表面的油漆脱落后便有生锈的危险,所以平时在保养上要下功夫。再高级点就是铝合金,重量较轻,但是需要较粗的管径才能达到与钢管相同的强度,为大部分登山车所采用。表面抛光后整台车呈现银白色,很好看。碳纤维车架的特点是可以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不过每个车架需要特殊的模具制造,成本也很高。钛合金不但重量轻,不生锈,强度高,材料特性最佳,不过原料昂贵,加工困难。座垫  座垫的高度对骑车的舒适性有很大影响,计算方法是人坐于坐垫上,把踏板踩到离身体最远的地方,此时脚伸直后,脚跟要恰恰能踩在踏板,注意是脚跟。如果脚跟踩不到就是坐垫太高了,膝盖伸不直的话就是太低了。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坐垫高度远远高过大部分人习惯的骑车高度,停车时甚至要单脚垫脚尖才够到地,刚开始骑的时候会不习惯,所以在都市中,车多、红绿灯多的地方要小心。不过对于长距离的骑车,这个高度能够让你的腿部对踏板提供最佳的施力。所以你的脚踏车只是骑几百公尺的话。为了安全还是不要把座垫抬到最高。变速  一般人骑变速车时,想骑慢时就调到轻的齿轮比,想骑快时就调到重的齿轮比,这是错误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要维持一定的踩踏速度,通常是1分钟90转。当以此速率稳定的骑车时,要是发现脚有点吃力,踩不了那么快,就应改变到较轻的齿轮比,反之则变速到较重的齿轮比,让腿部始终维持相同的施力,这才是变速系统正确的操作方法。所以21、24,乃至最新的27段变速,并不是提供更大的变速范围,而是在相同的范围中提供更细的变速,以维持踩踏速度的稳定。牛角  牛角是指装在车把两端的小把手,或叫做附把,除了用来挂档,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手腕不同的抓握方式,减少疲劳,此外也有保护手部的作用。一般车把都是左右水平的,抓握时类似吊单杆;牛角则是前后平等,抓握时手臂的姿势与开汽车差不多。上坡时,双手握住牛角比较容易施力。下坡时,因为牛角的转向操控性不良,同时也拉不到刹车,所以还是握原来的车把比较安全。牛角的装设角度因人而异,通常是先调到与手臂垂直,然后往下调整,使手腕在最自然的状态下便能抓握。&&&&&&&&&&&&&&&&&避震的分类及简要介绍   避震有弹簧、阻力胶、气压、油压之分。  弹簧一般是一些国产的或者台湾的,用于廉价的、普通使用(即仅仅用作代步)的交通工具,这种避震有两极:很软/很硬,有的是软得一坐上去冲程就已经过半的,有的是根本压不下去的,如果是自行车发烧者,都不会用这种,这也是避震当中最低级的。阻力胶比弹簧要好,而且一般都比弹簧要轻,调节方便,保养也方便,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阻力胶会老化,用久了会变硬,但是价格中下,适合有心无钱的爱好者。(如MANITOU的5代、ROCKSHOX的Q系列等)。气压就是利用密封的气体的压力实现避震的,优点有:轻(因为阻力的来源是气体,气体的重量有多请大家都知道)、不怕老化,缺点就是因为是气压,密封再好也会漏气,就需要经常测试并调准气压,否则可能会因为气压的不平衡而损坏叉体。(如ROCKSHOX的SID系列就是半气压半油压的)。油压就是用一个油压胆代替阻力胶、弹簧等实现避震,优点是不用经常料理,也比阻力胶轻,缺点就是如果油压胆损坏了,就要整个胆换掉,费用不菲。&&&&&&&&&&&&自行车服饰  运动自行车玩起来有一定的强度,所以配套服饰必不可少。主要包括:   ·头盔:由高强度塑料制成,里衬压缩泡沫塑料,上有散热孔。骑车时如果不幸摔倒,可保护头部不受重伤。  ·骑行服:紧身,由特殊材料制成。可保证快速骑行时不被风吹起影响速度,尤其可防止大腿内侧磨伤。   ·骑行鞋:鞋底由一个凹进的小槽,与车上脚踏板的小槽吻合,快速骑行时脚与脚踏板的小槽吻合,快速骑行时脚与脚踏板不脱离,便于用力。   ·骑行手套:主要起到防滑的作用。但在这里提醒您,自行车运动唯一的弊病就是对手有一定损伤。   ·骑行镜:挡光、防晒。自行车小窍门冬季防自行车胎漏气的窍门   冬季冷,自行车气门金属芯和橡胶气门芯间有少量水气冻结而造成漏气。这时在自行车金属气门芯上涂一层黄油,套上橡胶气门芯管(不能沾水),即可防止漏气。处理车胎慢撒气的窍门  将气门芯拔下,放掉内胎的空气,取半汤勺滑石粉,用硬纸做成锥形漏斗将其慢慢灌入内胎,这样可解决慢撒气的问题。修补自行车内胎的窍门  自行车内胎被尖东西扎破后,可在小洞上贴几层一层比一层厚的医用胶布,可使内胎长久不漏气。自行车沾水不宜马上上油  自行车遇水后,虽经过擦拭,大的水珠擦去了,但仍有许多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水珠存在。如果这时急于上油,油膜正好覆盖了无数微小水珠,使其不宜挥发,反而会造成车子各部件,特别是电镀的生锈,因此沾过水的自行车用布擦干后,要过几个小时,待微小水珠挥发后再上油,才能达到防锈的目的。摩托车也是如此。固定自行车车把套的窍门  自行车把套容易旋转松动,可将白矾放在铁勺内加热熔化,倒入把套中,趁热旋转即可。&&&&&&&&&&&&&&&&&&&&&&&&&&&&&&&&&&&&&&&&&&&&&&&&&&&&日常保养七个小窍门   1.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各部件应进行检查与调整,以防零件松动脱落,滑动部位应定期注入适量机油,以保持其润滑。   2.车辆被雨水淋湿或受潮后,电镀零件应及时擦干拭净,再涂上一层中性油(如家用缝纫机油),以防生锈。   3.涂罩光漆的零件不可抹油揩擦,以免损伤漆膜,使其失去光泽。   4.自行车内外胎及刹车橡皮都是橡胶制品,应避免接触机油、煤油等油类制品,以防橡胶老化变质。新车胎要打足气。平时车胎打气要适当,打气不足,外胎易折裂;打气太足,易伤车胎和零件。正确的做法是:前胎应少打气,后胎宜多打气。冷天应打足气,热天打气不宜太足。   5.自行车载重要适量。普通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20公斤;载重自行车,载重量不得超过170公斤,由于前轮按设计只承受全车40%的重量,因此不要在前叉上挂重物。   6.骑车速度要适当。起动不要过猛,遇到不平的路面要慢速行驶。   7.自行车不用时,应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免锈蚀;同时,车胎要打足气,以免车胎被长时间挤压而裂开或变形爱车之简易检查与保养   如為確保單車騎乘的安全與舒適,行前的單車檢查與事後的保養,都十分重要。   1. 輪子:轉動是否正常?輪圈有否變形?是否穩固的裝在前叉及後叉中央?   2. 輪胎:胎紋是否清楚?胎壓是否正常且氣是否充足?   3. 剎車:剎車是否順暢?煞車夾片是否雙邊同時作用,若只有單邊使力,應牽至車店請老板調整。   4. 輻條:同一輪圈上各輻條的緊度是否相同?用指甲彈弄看看是否鏗鏘有聲,表示輻條固定正常。   5. 鏈條:保持潤滑清潔的狀況。鏈條的鬆緊以不超過半吋為限,定期噴防銹油,騎乘完畢,應將齒輪放至最小的一圈,以防鏈條彈性疲乏變長。   6. 座墊:高度是否調整妥當並鎖緊?座墊面應與地面平行。   7. 車手及車手豎管:車手是否保持平直?龍頭是否有鬆動?   8. 車架:車架強度是否符合需求?車架與前叉有無歪曲?所有螺絲配件是否鎖緊?   9. 腳踏:是否運轉順暢不會側滑?若有彎曲、鬆動、損壞,則應更新。   10. 變速系統:定位變速系統,一次變動一格,看轉動是否靈活?若不順暢,則應上潤滑油。   11. 車燈、反光鏡:前後車燈亮度500英呎內是否清楚可辨?車燈反光鏡是否乾淨?   12. 配件:若裝有水壺架、肩袋、車袋等,應檢查各配件螺絲,是否緊密牢靠?   平日多留意修護細節,可保單車壽命加長,若遇嚴重的問題,最好送車店保養、而更換零件。&&&&&&&&&&&&&&&&&&&&&&&&&&&&&&&&&&&&&&&&&&&&&&&怎样保养轮胎   1.轮胎打气要适中,充气过足易爆胎,气不足又会使轮胎折裂,造成车胎提前报废。   2.不能招自行车放在烈日下限晒或用水浸,否则轮胎容易老化变质。   3.车胎勿接近盐、酸、碱和油,给自行车零件加润滑油时,注意不要滴在轮胎上,否则会造成轮胎变质。   4.轮胎使用一段时间后,最好将前、后车外胎调换一下,并且车胎左右换向装,这样可以使外胎受力均匀,延长其使用寿命&&&&&&&&&&&&&&&&&&&&&&&&&&&&&&&&&&&&&&&&&&&&&&&&&&&&&&&&变速器调校技巧   1.将前链条置於大齿盘上,後链条则拨入小齿轮。如下即可确定外部作业位置:先将上方小导轮精确地置於最小的小齿轮位置─如为Shimano系统为上 方的小螺丝,ESP系统为下方螺丝,而Di.R.T的变速系统则为前方的调校螺丝。此项工作也可在链条及变速缆线组装之前进行。   2.变速缆线最慢在此时即须卡上(之前应是将变速器及变速杆上的调螺丝转紧一圈)。而後以变速器调节螺丝将缆线轻调至紧绷的程度。如为Sram的组件─不论是Di.R.T.或ESP系列─则可减省此手续。只须将缆线以右旋把上的调节螺丝调紧即可。   3.至於内部作业机制方面,须将後方的链条拨入最大的小齿轮上,前方则置於小齿盘上。此时即可转动─依变速器型式不同而有异─其他各颗调节螺丝至最紧,使上方的小导轮精确地在大齿轮下方进行变速动作,注意须达其极致点。如不然,在历经一段美好的自行车之旅後,即可能因链条小齿轮与轮辐之间的拉动而造成轮辐断裂。  4.现在应利用所谓的B号起子,将後变速器调整至最 大的小齿轮与上方小导轮之间,直到空出一个半链环的空间为止。如间隙过大,变速器的作动会不精准,但如间隙过小,链条要拨入大的小齿轮上便会有困难。要诀:在调校时,将踏板向後旋动,让後变速器可自由摆动。  5.接下来进行微调:将踏板向前转动,并将链条下拨至第3个小齿轮(前方则置於中齿盘上为宜),後变速器调节螺丝(或是Di.R.T.及E.S. P.车款右握把上的调节螺丝)便可尽可能转松,到链条不和第4小齿轮磨擦为止。为了查验,应将所有段速都完全再变换一次;如在上下变速时仍有些卡阻的现象,可以再进行小幅度修正。  6. 在缆线各端都会有一个尾套。这不仅是为了美观,也可防止缆线出现叉散或缠卷情形。在紧急时也可以轮圈尾套代替,但须用万能钳夹固定。 如要豪华些,专业作法便是以焊锡制成此尾套&&&&&&&&&&&&&&&&&&&&&&&&&&&&&&&&&&&&&&&&&&&&&&&&&车圈的变形和校正   由于车条折断或车条松动引起的车圈变形,一般有轴向跳动(车圈左右摆动)和经向跳动(车圈上下跳动)。若变形不太大可在车上调正,如变形较大,可将车轮拆下,取下车胎,放在平圈器上进行调整。排除轴向跳动的方法:首先调整好轴承档位,旋紧固定螺丝,寻找车圈轴向跳动量的大小和范围,在跳动段的车圈或外胎上做出标记。如果向右摆动,用条扳先将跳动段右花盘上拉得过紧的车条适当放松,再将左花盘上拉得过松的车条适当拧紧;如果向左跳动,调整方法相反。排除经向跳动的方法:首先要排除向心的跳动,将跳动段左右花盘上较紧的车条交替旋松;然后再排除离心的跳动,将跳动段较松的车条交替拧紧。假若车圈仍然跳动,除调整好跳动段车条的松紧之外,还要调整跳动段附近车条的松紧。调整车圈是一件细致工作,条帽螺母每次旋动量不要太大。一般只允许旋动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周,调整到整个车圈的跳动量不到一毫米时为标准。自行车训练时由于碰撞或摔跤,车圈会产生严重的扭曲或“死弯”。用松紧车条的方法不能校正时,可将车圈、车 胎和车条(或部分)拆下,用木棒或锤子敲正(用锤子敲击 时要垫上木片,防止砸坏车圈)。如果扭曲较大,将车圈放 在地上用双脚踩平。也可用横杆将车圈的长轴方向压短 ,或者把短轴方向拉长。然后在地上划一 个直径670毫米的圆圈,进行检查。如果车圈和地上的圆圈基本重合,说明车圈的椭圆形已消除。校正的车圈再装上车条到平圈器上进行精确校正。&&&&&&&&&&&&&&&&&&&&&&&&&&&&&&&&&&&&&&&&&&&&&&&&换刹车轻松上手   本文以广受欢迎的Shimano sm-600为例,教导大家如何装置新的刹车线和刹车块到V型刹车夹器上。定期检视自己爱车的刹车夹器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V型刹车夹器,他们比旧式的悬臂式夹器刹车敏锐度更高,但正因为如此,V型夹器本身及其部分零件的 耗损速度亦相当快,所以车手必须随时注意刹车夹器的状况,如此才可安全上路。本文将介绍各位更换刹车线、装置刹车块以及清洁刹车块的简易技巧。更换旧刹车线 :步骤1:   剪断刹车线末端 → 将刹车线导管自铰链悬杆上松开 → 放松刹车线螺钉,把防尘套和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克01具体配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