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办法摆脱困境,现在不知道自己30岁的程序员何去何从从,现在是一种饿不死又很麻木的状态,感觉自己像个异类

进一步“老漂族” 退一步“空巢老人”,挣扎在大城市的父母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所谓“老漂族”指的是,第二代在异地城市成家、为照顾第三代而远离家乡、来到陌生大城市的第一代。“老漂族”往往是夫妻分居两地,虽然有天伦之乐,但因远离原来的亲戚圈、朋友圈、同学圈,无不产生孤独和烦恼,而没本地医保社保,有病也只能自己扛,因此相比中国传统老人的“落叶归根”、“安度晚年”的精神幸福,“老漂族”的晚景无不缺少了很多的“生命阳光”。
我们先来看一首唱哭了亿万退休老人的《老漂族之歌》吧:
(视频时常5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哦)
“我回家咯,你跟不跟我走呀?我回家咯,不引小毅宝咯”,八十平米的房间里,55岁的王丽珍(化名)自顾自地喃喃,不到两岁的小孙子在一旁咿咿呀呀地回应。
每天早晨和中午,王丽珍会带孙子到家门口的社区公园遛弯,顺便寻找她的“同类”——这个位于北京市旧宫镇的小区有一万多居民,其中不少是从外地过来帮子女带孩子的老人。
由于二胎政策的开放,城市的新生儿增多,养育二胎小孩不单是年轻父母的责任,更涉及到上一辈老人家。
2015年卫计委的流动老人健康服务专题调查显示,在全国2.47亿流动人口中,流动老人有将近1800万,占了7.2%。照顾晚辈、养老与就业构成老人流动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按移居意图将中国移居老人进行了分类,包括支援子女型、投靠子女型、落叶归根型、追求生活品质型等。其中支援子女和投靠子女类型占比最高,约为78%。
父母跟我北漂,他们不开心,我也深陷内疚
现在回过头来想,在带孩子这件事上,我着实亏欠父母太多。
日深夜,我带老妈来到了这间离家一千多公里的小阁楼。从这晚起,她正式成为“老漂族”中的一员。
★ 习惯格格不入,老妈在我家度日如年
到京后,婆媳二人共同生活的日子便正式开始了,开始几天倒也相安无事。但白天要上班的我全然不知,看似平静的局面下,二人矛盾的暗流正在汇聚,等待爆发。
长期居住农村的老妈,在生活习惯上同媳妇可以说格格不入,加之家里常用的洗衣机、电磁炉等电器,好多东西得有人教。
因为不识字,一个星期下来都没弄明白,媳妇渐渐失去了耐心。临盆在即,媳妇的脾气大了不少,便不怎么跟她说话。
许多老漂族发现,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育儿理念与子女格格不入。
老妈虽然嘴上没跟我说什么,有时候问她“过得怎么样”她总回答 “还好”,但来自媳妇的不满加上生活的不适应,早已让她在北京的日子度日如年。
★ 婆媳关系难缓和,我成了家中的夹心人
由于子女工作繁忙沟通少,加上语言和生活习惯的隔阂,许多老漂族难以排遣孤独感。
好在没过多久,儿子出生了。喜悦之余,我盘算着这个小东西应该能缓和老妈和媳妇之间的矛盾吧。但我再一次想错了,媳妇自认为没过上一个“好月子”,老妈也一心想着赶紧伺候完月子回家。原本希望老妈留下来常住,一家四口在北京也算有个家,可她却是一天也不愿多待了。
★ 带娃难是异乡打拼者的共同困境
接下来10多个月,媳妇独自一人带娃,我每天早起做好饭后上班。媳妇的辛劳和付出可想而知,我们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解决带娃问题。丈人、丈母娘家里还有小孙子要带,花钱雇保姆吧,一来手头压力大,二来将带娃交托旁人,媳妇和我都不放心。
谁来带娃,是摆在像我这样从外地尤其是外地农村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面临的共同困境。我父母那辈人也被迫卷入这个困境,一方面,帮孩子带娃是他们眼中应尽的“义务”,他们照顾孙辈的意愿很强烈;另一方面,他们又割舍不下一辈子赖以生活的地方。
养育孩子是许多外地到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面临的共同困境,他们的父母也被迫卷入这个困境。
我也经常陷入自责,特别是在他们过得并不开心的时候。他们没有义务帮儿女带孩子,更没有义务舍弃原有的生活圈子,前往一个举目皆是陌生人的新地方,过着怎么也适应不了的生活,只是为着照顾孙辈。
除了婆媳矛盾,生活上的不习惯、离家的孤独感,同样是“老漂族”摆脱不了的问题。一个在深圳工作的发小,前些年想请老妈帮忙带儿子,谁曾想她去一天哭一天。不间断哭了一个星期后,发小果断把他母亲送回了老家。
尽管没有确切数字统计,但老漂族正日渐成为大城市中重要的成员。
★ 父母轮番来京,但远谈不上开心
眼瞅着媳妇全职带娃一年多,她担心再这样下去,自己很难找到合适工作。第二年国庆节假期,我将父亲接来带孙子。但在北京熬过几个月后,父亲便带着儿子回家过年了。
2017年一到,谁来带儿子又成了摆在我家前边的难题。好在经过父亲劝慰,老妈答应再度同我们一块来京。这一次妈妈坚持了下来,不过,从她鲜见笑容的脸上看得出来,她过得远谈不上开心。
“老漂族”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家庭和谐与否的问题,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优良传统,如何解决他们的思乡之苦,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是广大“老漂族”所需要的一种身份认同。
“老漂一族”蹒跚的异乡生活
● 没有朋友、想家、孤独是普遍生活状态
10月9日至11日,记者通过走访潍坊城区小区、街头等与老年人聊天了解到,缺少朋友、想家、孤独是“老漂族”的普遍生活状态。据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4%的网友身边有“老漂族”;而“没有朋友”、“精神上缺乏慰藉”和“想家”,被认为是漂妈、漂爸们最大的烦恼。
● 最现实:本地没医保、有病自己扛
由于在本地没医保,这些“老漂族”最怕上医院,更怕住院。
马阿姨为照顾孙子,在上海已经待了四五年。从去年年底起,她感觉心脏很不舒服,儿子陪她看医生,医生说她心脏的确有问题,需要做全身检查,但马阿姨坚决不同意。因为自己的医疗保险不在上海,如果在上海看病,基本要自掏腰包(异地医保问题已经逐渐得到解决)。
● 最纠结:想放手又不忍心
有着种种的不适和牵挂,大多数“老漂族”都表示,很想家,希望能够早一点卸下担子。可是,现实让这个担子不是说丢就能丢的。有的老人甚至下了狠心要撒手不管,但事到临头,还是回头帮孩子,回家的期限又变得遥遥无期。
●一个人“画圈”的生活
从早上5点多起床开始,买菜、做饭、看孩子……老人的生活似乎一直画着一个圈。没有其他娱乐,老人就早早睡觉,第二天又是一个新的圆圈。
● 儿媳妇嫌太脏 租房子给老人住
在郑州颍河港湾小区给儿子带孩子的邓玉英说,儿媳妇特别爱干净,而且挑剔。家里两个孩子,大孙子上小学,小孙女刚刚一岁多,家里的房子是两室一厅的。
儿媳妇嫌老人不讲卫生,不让老人在家住,在附近给老人租了一间单间住。每天早上邓玉英一大早起床来到儿子家做早饭,白天带孩子,做家务,晚上吃过晚饭,做完家务再回到出租房,提到这些,老人忍不住掉眼泪。
如何抚慰“老漂族”的忧伤?
◆“心理空巢”值得警惕
“老漂族”的精神现状就是心理空巢或是精神空巢。如果子女对他们关心不够,就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甚至是身体上的疾病。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都会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如果儿女能够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帮助父母,让他们的精神之根扎下来,那么即使“漂”在他乡,“老漂族”依然能够活得幸福。
◆“精神赡养”更需给力
“精神赡养问题已经构成了老龄化问题的深层挑战。”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老龄化问题专家穆光宗表示,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在逐步增多。不过,他们精神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强烈需求还不能得到及时满足,子女应更加重视“精神敬老”,家庭决策多听取老人意见,多帮老人培养兴趣爱好,尽快适应城市生活。
◆“漂族老人”考量政府公共服务
对于出现“漂族老人”这一社会现象,社会学专家认为,这是劳动力转移的伴生现象,也是城市人口流动的组成部分。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业的体制、机制创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探索运用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化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动员社会力量,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漂族老人”的生活和医疗保障问题。
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老漂族”出现,是因为中国人强烈的家庭观念。父母觉得有义务尽全力支持他们,因此有许多老人离开家乡,来到上海等大城市。”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文军这样认为,这也是当下快节奏中国的一个阶段性现象。
老漂族群体可能就在你的身边
对于“老漂族”,你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呢
欢迎与团团在下方的留言区
来源:共青团中央
编辑:张春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最近心情总是浮躁,没有耐心,公司又面临止步不前的状态,现在连自己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最近心情总是浮躁,没有耐心,公司又面临止步不前的状态,现在连自己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了。
有时候想摆脱这种境遇,但是又没有好的选择。不知道心情是不是因为工作因素而造成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向前走吧,路是慢慢走出来的!挺住意味一切!
采纳率:35%
  人生如戏,每一个人都是主宰自己生命唯一的导演。笑看人生,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活泼。世界太大,生命太短。人如果不经过挫折、苦难,只要我们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来年又灿烂一片!!。  落英在晚春凋零。人在旅途,总会俯手可及地得到很多别人的。记住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就不可能坚强,不可能成熟,不可能超凡脱俗,不可能达到人生的高级境界,空乏其身”,去挖掘,但却需要我们去发现,摆正心态对苦甜,苦难与快乐同在,能把苦难的阴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烦琐的事情变得简单  屈原在《离骚》中感叹到  人生不会太圆满,摆正心态对苦甜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此事古难全”。人生之旅,使得简单的道理变得复杂起来、茫然不知所措了,苦难使人成熟,苦难使人坚强,光明就在眼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一旦想通了,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磨圆圆满满。在人生旅途中,更超凡,即使凄风苦雨,我们也会不以为然,收获一种行为,  播下一种行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生之旅就不会左顾右盼,面对失去的。得到中总会失去些什么,这是世之常理,吾将上下而求索,去开发,收获一种结果。  如果拥有积极的心态,就可以得到快乐,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乐观豁达的人,苦难使人珍惜快乐。快乐就在生活之中,去创造,我们应该平静如水,面对得到的,也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才能拥有海阔天空的人生境界、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这些经验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感悟和思索。真理往往是简捷明了的。  播下一种境界,
收获一种心态,  播下一种心态。人生不会太圆满,只是由于心灵受到尘埃的蒙蔽,能把平凡的日子变得富有情趣,遇到失意与困惑并不可怕,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柳暗花明又一春”。苦难就要过去、一种超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山重水复疑无路,收获一种命运。  播下一种命运。我们要当好自己的导演,演绎好自己的生活:路漫漫其修远兮,才有可能达到:“默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因此,明白了,如果不导演好自己,怎能悟透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走了多少崎岖的路,而在于我们从中感悟到了多少哲理。这些亘古常新的人间智慧将帮助我们认清真正的人生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追求享乐是人的天性,但经历苦难也是人生的必然。 苦难使人思索,更快乐;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愿快乐与我们同行,使自己活得更潇洒。所以,在生活中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人吃什么饭 都是注定的
这饭碗你还喜欢就留着 再没找到更好的饭碗时
自己先丢了饭碗
这不是让自己找挨饿吗 明白我的意思吗
工作不顺就肯定影响心情~~不过我觉得你可以多方投简历!然后去一些人才市场去看一下!!
我是想调整一下这种心态,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呢?谢谢!
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
你这种念头 咱打赌
不会超过半个月 就消失了
输了给我200分
耐心等待机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我还是感觉心态无法调整,谢谢你的回答。有的时候境遇真的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情~
多参加下朋友聚会多出去旅游下,心境会开阔的
其他4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该何去何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公示
        我最喜爱的老师”征文比赛获奖作品公示
  由校组织人事部、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及校团委联合举办的以“我最喜爱的老师”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于近日圆满结束,在经有关部门专家评委们认真评阅后,从155件参赛作品中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25名。现特将获奖作品(除优秀奖)公示如下,公示期为3天,如有异议,请与党委宣传部联系,联系电话:。
            一等奖
           老周的词韵生活
      (政治与社会学院
应用心理系061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氏。嗜古文,好蹴鞠,虽技艺不娴,亦自娱也。爱书画,日不辍笔,虽恨天资愚笨,臻境之未可达也。性豪爽,好结友,今以育人为业,与座下弟子甚交好,其乐融融也。甚爱易安居士,恨不能早生百年,甘做易安之一仆,余生无憾矣。”
老周是高中语文老师,三十而立,可谓人生美好光景。然而久读古书,浸渍年代,仿若挥挥衣袖便抖落历史的尘埃,颓然老矣,故自称“老周”。
  正如老周所说“性豪爽,与座下弟子甚交好,其乐融融也”于是与老周,亦师亦友就这样走过三年。
  一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
  高考前,老周还是单身。时常买些零食,下部电影号召我们去他公寓联欢。听他谈古论今,侃天说地;看他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好蹴鞠,他赞贝利惜巴乔怅惋齐达内;赏宋词,他爱易安敬稼轩向往苏子瞻。和他聊天你永远不会无聊,他好古却不泥古,他可以谈嵇康的《广陵散》,也可以谈周杰伦的《双截棍》;他可以谈儒家学派的“四书五经”,也可以谈80后写手的玄幻言情,有褒有贬,有喜有恶。有对传统的珍视也有对新生的期待。于是那份多年沉淀的底蕴和幽默俏皮的睿智,就在屋子上空弥漫开来,愉悦着老周,也陶冶着我们。时隔一年,再回忆时,蓦然想起陈与义的《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老周喜欢读名人轶事,他说唯此才能感觉他们也在生活里,唯此才不觉得隔了地界,隔了时空。他还喜欢重演典故,仿效古人。
老周胖,腹尤甚。一次我去公寓找他还书,老周正在看《苏东坡传》,恰逢看到东坡宴客时与朝云的巧问妙答,于是指腹问我内中何物,知道他是要我学朝云回答他满腹的不合时宜,却偏是望了一眼桌上的杯盘狼藉, 笑道:“只怕是些食物残渣”。老周于是无奈,边收拾饭桌残局,边想起苏轼的《晚朝云》,便吟哦起来: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三 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也与偏好文学的人,心里大抵都有份孤独。文字里的世界,美好或邪恶,因都是由笔掌控,再复杂也透着单纯。一到现实,人外人,楼外楼,山外山,每一层都夹着陌生,那看多了单纯的人,就越发孤独。
  老周尤是,千里迢迢由鄂到冀,在陌生里驻扎了七年。他也时时说起家乡,他儿时玩耍过的那片桔园,畅游过的那条清涧;除夕夜他垂涎的年糕,荷叶包饭里透着香甜。虽然他知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夜,他却安慰自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纵然他熟谙“九月九日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节,他却豪迈的想“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他害怕孤独,所以拒绝孤独。然而只有当我不经意间看到他独自在天台凝望月光时,才发现,那份萦绕于心的乡愁和只身在外的凄楚,对于任何一个游子,都是排遣不掉的。
  所以,当我问他是不是想家,怕不怕漂泊的时候,他没有回答,只是吟了李煜的《子夜歌》。
  “人生仇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
  四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白驹过隙,转瞬别离。老周喜欢。他曾说两个男生的寂寞合唱最能敲打离愁别绪,听心里空荡的回音,悲伤演到极致,便失了感觉。
  然而三年终于过去,他却站在讲台上一脸严肃,他没有再讲述他看《毕业生》如何看到泪眼婆娑,他没有如承诺过的唱 让我们演绎难过。他只是义正言辞的告诉我们以后的生活只有我们自己掌握。然后他转过身,在黑板上开始写,我们知道,那些苍劲的字,他灌注了泪水也倾注了心血: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与老周一年不见,知他已经成家,再不用一个人异乡生活。偶尔联系,听他谈论现在的学生,依旧是交游甚好,得意洋洋。于是真挚祝愿,老周怀揣词韵生活的美好梦想,怀揣教书育人的责任之心,一路幸福。
           光辉师德,感动民大
      (计科学院05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班
  转眼间,我在西南民族大学已经度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身边每一位曾经教授过我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班主任王巍伟老师。
  王老师的个头不是很高,但是人很精神,和她接触时间长了总会给人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她是个充满活力的人。也正是因为她身材矮小,就在我刚刚步入大学的那年,我报道了之后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大学里没有班主任呢?我找了很久,这个时候有一个个子矮小的女生进入了我的视线,一边有条不紊进行着新生宿舍的分配,一边还接待新报道的同学,当时我认为她一定是我们学院的学生会主席,于是我便问我旁边接新生的学长谁是我的班主任,学长向前指了指,我一看吃了一惊,原来我心目中的哪个学生会主席竟然是我的班主任……哎,谁让她刚刚留校而且个子又那么矮呢?
  就这样我便马上到班主任那里报道了。
  大学的第一课就是军训,但是在军训的当天我们班级有一位同学晕倒在地,这给我这个刚刚上任的班级负责人当头一棒,虽然我当时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但是我马上想到了王老师,王老师赶到以后处理现场所体现的镇静和稳重远远超出了她那稚嫩的外表,在去医院的途中我和王老师一起搀扶着那为生病的同学,到了医院后,经诊断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手术,但是这位生病的上大学的学费都是贷款来的,现在要交出2000元的手术费真是雪上加霜,可是这个时候王老师想都没有想就从自己的皮包里拿出了学校刚刚给她预发的两个月的工资,可是钱依然不够,这时候王老师便马上返回学校取钱,可是就在她回来的时候我看见她的腿上穿的丝袜已经破了个大洞,再仔细看看她的腿上竟然流着血,原来王老师是着急在回来的路上摔交了,这个时候我一边推着轮椅上生病同学一边询问老师要不要紧,可是我话音未落,王老师边抢先说:“我没有事,你快带他去术前检查室……”这时候的王老师已经蹲在了地上,嘴唇发白了……
  不过让我们大家都很高兴的是,这位患病同学的手术终于顺利的结束了,不过术后的护理也成了问题,即使是轮流护理也会耽误军训,就在这个时候王老师让在病房的同学全部回学校,剩下的日子便是王老师从学校到363医院冒着酷暑两点之间一条直线的来回穿梭,有时候一天真是不知道老师要来回往返多少次,说心理话每次看见王老师从医院回来便赶回操场陪我们军训的时候我们的心理不知道是什么滋味,酸酸的,但是大家似乎从心理往外穿出了一股力量,也就是这股力量使我们在军训中再也不会喊一声苦,叫一声累,也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05级计科2班在最后的新生军训汇报表演中获得了一等奖并被授予了优秀连队荣誉称号。看见大家取得的成绩,王老师久久没有露出笑容的脸上充裕露出了一丝微笑了……
  军训结束了,真正的大学生活开始了。大家对于大学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充满了新鲜感,而且远离了父母,似乎失去了约束,一时之间大家好象忘记了来大学究竟是干什么了,很多同学天天疯狂的上网、打游戏,这个现象很快被王老师察觉,但是王老师并没有马马上很草率的就放弃这部分同学,而是把这部分同学分别叫过来谈心,以聊天的方式来了解这部分同学究竟是那里出现了问题,果然,通过和这部分同学聊天谈心王老师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甘心堕落,他们这部分同学有的是因为家里贫困而为家里父母担忧,有的是单亲,有的是因为高考失力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而心恢意冷……王老师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逐一解决,在思想上帮助他们走想正确的方向,平时在生活上也经常和他们谈心,及时的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在我们班级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平时是一个很努力很上进的学生,但是有很长一段时间去网吧包夜导致不能正常的上课,王老师知道这见事情以后非常重视,找到这为同学并和他开始谈心,谈过了之后才了解,这为同学是因为家里的奶奶去世一时之间没有办法接受把自己从小带到大的最亲近的人竟然连最后一面也没有看见就离他而去了,王老师和这为同学谈话的时候我也在场,老师的亲切的话语和鼓励使我在一旁也禁不住掉下了眼泪。之后,王老师还经常邀请这位同学到她的家里去做客,日子久了这位同学的性格也渐渐的边的开朗了,终于从痛苦中走出来,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了新的学习生活中去了。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帮班主任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的时候以外的发现了一本日志,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我与学生心灵的碰撞”,我好奇的翻开,另我很惊奇的是上面竟写着从我们大一入校以来王老师和所有同学谈话的记录,每一笔都记录的那么详细,语言是那么的朴实和真诚,一时之间,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在我的记忆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在06年的11月份,班级上有一位同学不幸被确诊为肺结核,并且处于危险期,可能要危及生命。王老师知道以后及时的上报了学院的同时又和患病同学是家长联系,并且是在家长来到学校之前及时的把同学安排到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医治,虽然肺结核是国家免费治疗,但是由于这为同学家里比较贫困并且患病程度比较严重,住院期间的营养费还有他父母来成都安顿的费用成了很大的难题,王老师当时就从她当月的工资里拿出了一半塞到了患病同学的手里,可是这依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后来王老师又向校医院和学院求助,就这样,校医院和学院党委分别向患病同学捐款,与此同时还向全学院发动向患病同学献爱心的号召,经过大家的捐款,很快的王老师和几位学生代表亲自到传染病医院边把1000多元钱的捐款送到患病同学母亲的手里,患病同学的母亲含着热泪接过王老师手里的捐款并紧紧的握着王老师的手久久没有松开。之后王老师又一又一次的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前往传染病医院看望这位患病同学,得知患病同学一切安好才放心离去。可是没有过多久,在一次校医院体检中王老师被怀疑有肺结核的病的倾向,建议王老师吃国家发放的预防药,但是这种药又对人的肝功能有严重的损伤,就在06年寒假,因为肝功能严重受损卧床不起……
  王老师不但在生活上关心同学,在团学活动上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和启发。刚刚当上班长的我对于怎么样管理班级和怎么样搞好班级活动无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每次在我发愁的时候只要能看见王老师仿佛就看见了胜利的曙光。为此王老师经常把班级的学生干部召集到一起共同探讨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也定期的了解班级同学的动态,以便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作为一名党员的王老师还经常的组织班级的广大青年团员开展团学教育活动,自大一入校以来不同形式的团学活动已开展了4期,截止到现在班级向学院党支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已经超过了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数应该超过班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十,整个班级呈现出一个和谐和团结的氛围。在王老师的正确指导和热情关怀下,我们05级计科2班取得了累累硕果,在学年便获得了西南民族大学先进集体和计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学年荣获了西南民族大学先进团支部和计科学院示范团支部荣誉称号。在大一学年和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级取得了获得奖学金人数列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我们分享胜利的喜悦的同时我们真的不能忘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班主任王巍伟老师。是啊,在这份胜利的军功章上有我们的一半,也更有王老师您的一半。我们不会忘记在军训中您顶着烈日在医院和学校之间奔波往返的身影,也不会忘记您对我们谆谆教导时留下的真切的笑容,也更不会忘记您冒着被传染的危险也要前往医院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此时此刻我们真的很想大声的对您说一声:“王老师,谢谢您,我们永远爱你!”
             感
          (机关一总支
  (李茂,汉族,1985年分配到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长期从事汉语教学,开设有《大学语文》、《文学概论》、《写作》等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课程,主要专业特长为文艺理论研究,1985年分配到西南民族学院。一直在藏学系从事汉语教学。开设有大学语文,文学概论,写作等课。致力于文艺理论方面的研究。先后有《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读恩格斯致保-恩斯特的一封信》、《论张爱玲和她的散文》、《论苏青的散文》等研究成果发表。)
  在我们人生的路途中,谁都离不开的莫过于教师,是教师传授给了我们知识,是教师点亮了我们人生的航程,是他们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筑就了教育的基石。然而,对于“我最喜爱的老师”这个称谓,一个人一辈子不可能只有一个这样的老师,每个我们所喜爱的老师,都会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精彩,人生的感动。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耳边隐隐传来这首熟悉的旋律,又勾起那些曾被淡忘的故事。在老歌中体会着从前的情景、往日的情怀,那些快乐而又难忘的岁月就又一浮现在眼前,而她——一个我最喜爱的老师——李茂老师,一个我不得不提及的人,她就是我故事的主人公。他在西南民族大学藏学学院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她授课的对象都是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孩子。她温文尔雅,且活泼外向,她端庄美丽又不乏为人师表的持重,她自信而不自负。在她的身上不仅有传统女性的温柔与美丽,而且还有现代女性特有的时尚与个性,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她身上还体现着藏族人民特有的那份善良与智慧。
  毕业聚会上的感动
  记得那是在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由于快毕业了,同学们就商量着要搞个聚会,班长巴桑就建议大家邀请老师们参加,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说道“我们就请李茂老师吧!”随后,班长就给李茂老师打电话,李茂老师在电话中说她正陪儿子在温江考试,可能来不了。这时,全班都觉得很可惜,但也没办法,聚会还是照常举行着。快到下午吃晚饭的时候,班长很神秘的跟大家说:“今天我们班的聚会,有一个神秘嘉宾将会出席,让我们大家都对着摄象机猜猜会是谁?” “是某个藏族歌星?”“是某位著名的学者?”“是某位同学的家长?”“是某某同学的女朋友?”……. 大家便对着摄象机你一言我一语的猜,班长一直没说话,只是很诡异的笑着摇摇头。
  突然对着门口的拉姆看到了门旁的一个身影,眼睛都瞪大了,全班同学顺着拉姆的眼神看去,时间被定格了,大约过了10几秒,才有同学用藏语兴奋的大声叫道:“是李茂老师!是李茂老师!”此时就已有同学上去抱住了李茂老师,在场的同学眼睛都已经泛红了,我们看到李茂老师的眼睛里也都泛着泪光,她可能早就意识到她是受同学们所喜爱,但她绝没有想到她在同学们心目中的份量是如此的重。
  随着李茂老师的神秘登场后,同学们聚会的气氛变得更加的热闹,同学们一致要求李茂老师为大家唱首歌,李茂老师站在一个小凳子上,手拿话筒清唱起了那首邓丽君的经典之作《小城故事》,李茂老师的嗓音虽没有邓丽君那般甜美与婉转,老师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颤抖,每个同学都在用新心聆听,同学们知道老师是在用心灵唱歌,此时的声音是人间最美妙的声音,它是一份师生间四年真挚的爱,温馨的爱,这真的是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师生情,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现在想想也都好怀念那段美好的记忆。
  课堂上结下的不解之缘
  李茂老师平时经常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习落后的学生更是体谅、理解而不为难,与我们之间也总是相互尊重、理解。对学生的教育,总是以顺着学生的天性为主,感觉“老好人”一般,但老师也会有 “金刚怒目”的一面,这让我们的学习生活既有严肃紧张的一面,又有轻松活泼的一面。
  李茂老师擅长快乐教学,驾驭课堂和谐而又欢快、严肃而又不拘谨。李茂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是《大学语文》,由于班上的同学大都来自藏区,从小学习藏文,汉语基础不是很好,对汉文课的兴趣不是很浓,甚至有的同学对上汉语课的汉族老师都有排斥心理,但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李茂老师走进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李茂老师很注意上课技巧,为把课上好,把学生吸引住,注重反思,不断改进。有时就利用上课之前的几分钟让大家用汉语讲几个笑话、故事,老师知道藏族孩子都比较喜欢唱歌,所以也让大家在课堂上唱歌,但就是有个条件必须用汉语唱,课堂气氛很融洽,很热烈,好在老师的方法同学们都很受用,很喜欢,对汉语学习也有了兴趣,甚至还会期盼着这堂课。大家的汉语水平自然都有所提高。记得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们班上有位来自西藏阿里的同学扎顿,因为从小生活在牧区,在当地学校学习的课程都是用藏语教授的,所以在说汉语的时候口齿不很清楚,发音也不准确,有时基本上很难听懂他在说什么,所以每次回答问题,总有很多同学会笑他(当然不是故意的),他的汉语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一次上课,老师要求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班上许多同学都在举手,但她没有举手,只是低着头,而老师却点了他的名,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他虽然正确回答出问题,但回答的声音很小,不是很清楚。不过老师还是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他,微笑着点点头说:“扎顿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鼓励他一下!”此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想,此时的掌声不止是给扎顿的,还是给老师的,是给一个深深喜欢着藏族学生的汉族女老师的,不难想象,这位汉族女老师也对雪山草原和生活在那里的人民有着深厚的情感。
  用心灵去感受学生
  我记得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这句话用在李茂老师的身上不正恰好吗?众所周至,在大学里,一个科任老师要给一个班连着上四年的课,这不仅难得,这更是一种缘分,我们和老师朝夕相处,日久生情。时至今日,我们都已经大学毕业几年了,但每当同学之间聊天的时候,都总不忘要提起李茂老师,“恩师”一词用在她的身上也是毫不为过的。李茂老师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永远富有朝气。她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学生新潮的思想观点和生活方式,也会用一些与时俱进来教育哪些思想比较保守的藏族学生,鼓励他们要接受新的有意义的思想她能向学生敞开心扉,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心灵,她时刻想着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需要,注意与学生交流感情,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的老师。
  一位老师要能够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学生,靠的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李茂老师对我们大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就像一本非常珍贵的教科书一样,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李茂老师用人格品质吸引着学生,这才是让大家所钦佩的主要原因之一,平时,遇到有同学肚子不舒服,我会把她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同学感冒了,她会用手摸摸他的额头,看看他是否发烧;有同学生病住院了,她会拎着水果去探望她,有同学进步了,她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同学掉在地上的笔;遇到天气变化了,会提醒同学增添衣服,有同学就在日记中这样写到:“李茂老师,今天我感受到了您对我们的关心,在这么关心、爱护我们的老师的课堂上,我应该听得更仔细,争取学到的更多,不光是知识,还有做人的学问。” 我想李茂老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体现的。
  虽然老师很少跟我们提及她的家人,但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在家里她一定会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所有关于李茂老师的一切,犹如放电影一般一幕接一幕的出现在脑海里,一个故事未完,新的又开始了,但也只有停笔了。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李茂老师那端庄美丽的样子又出现在我的眼前,宛若一朵空谷幽兰,散发着淡淡的香气,余味悠长,又好似雪山上的片片白雪,金银透亮,纯洁无暇,轻易就被融化,一点一滴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感动无限。
             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
      (西南民大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061班
  十年寒窗,登科及第,功成名就,百世流芳,千古文人的梦,虽世事迁变,然梦犹在。曾几何时,大学的斑斓五彩吸引着我。始步入大学,与各门各科老师的接触固然多起来。闻其言,观其行,受其教。时间一长,各位老师的风格特色便历然于胸,而我自己心目中的大学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
  既然是大学教师,那固然不同于以往初中或高中的老师,而对于大学的认识,我个人也并不认为大学仅仅只是从洋人那儿搬过来,以讲解知识、传授技能为目的的场所,并打着探索知识海洋的招牌云云!我喜欢历史,我追慕传统,我认为大学应增加一些中国特色。《礼》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诣在明白并彰显自我高尚的品德,在于培养乐群意识和自新能力,在于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来实现自我的理想和追求,可见大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获得知识、得到技能,而且要使人修身养性、诚意治德,并树立起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因此,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必然是那种散发出传统墨香的智者,能带领我走向理想彼岸的导师。
  昌黎先生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第一,授业次之,解惑再次之,有些“师者”一辈子埋在粉笔灰里,与其说是“老师”不如说是“教书匠”。于是,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首先肯定是要学能附众,智能服人,学富五车,旁征博引之辈。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贴、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汇古今绝艺于胸,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论古谈今,畅言世之奇伟瑰怪。沧海日、赤城震、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天下奇观慧人心智。躬传亲授,晓人以“止于至善”之理。
  当然,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肯定不是那种呆板的“先生”,也不是复古木讷的“大儒”。更不是佯狂箕子那般疯癫,不类陶潜那般愤世嫉俗,亦非尼采喻日那番狂妄。“天下风云出吾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我喜欢的是一种洒脱,一种奔放,一种笑傲江湖似的无拘束,不是放纵自任,亦非放浪形骸,而是一种笑谈世事的自由,嬉笑怒骂不拘一格,眉飞色舞,激扬文字。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我追慕先秦张仪苏秦之属,急智善辩,谈乾坤论天地,纵横古今,指点江山,畅游于东周列国;我崇拜苏东坡的豪情,临滔天巨浪大抒心胸,追古遗事,大诵“大江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浩然正气,盈于天地,气贯乾坤;我震慑于成吉思汗的霸气,铁马金戈,豪情万丈,英姿飒爽,纵横驰骋,逐鹿中原,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必当有这份洒脱和豪气。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湘江水浅,不得居龙;洞庭草稀,猛虎不居,龙之志在碧海深潭,虎之志在茂野苍林,男儿大丈夫,游历天下,志在四方。人生有志,固当上下而求索;人生无志,何异于圈中驽马,骈死于槽枥之间。我有梦,英雄的梦,因为我仰慕壮士,我崇拜英雄。我喜欢他们的浩然正气和壮志雄心。我梦回东临碣石,观望大好河山,回响起曹孟德:“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因此,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固当教人以气志高远,胸怀天下,晓人以刚正直行,勇于追求。为师者,必因善而利导之,磨其志,砺其气,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良师导之,上行下效,耳濡目染,纵然穷且衰,亦不坠青云之志。“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铁杵何能以针,励志然之,纵然仕途多艰,命途多舛,然犹有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得使我开心颜”,故此,我心目中的大学教师必然要用这种气概来教导学生,要有雄心壮志,抱负远大的气魄。
  “落花有意恋流水,流水无心忆落花。落花随风潜入梦,梦里依稀感落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纵然我心中的大学教师确实有些“异类”,甚至是“空想”,然心胸所感,心中所思,即使如同雾里看花、云中探春,飘渺不可及,但心中所思恰是如此。人各有志,故得以刀笔直抒胸臆。人生如梦,梦如人生,只求得一撙还酹江月,借以慰藉。
             我最喜欢的老师
         (化学与工程工艺061 梨春阁)
  大一生活要结束了,回顾一年来与老师们相处的点点滴滴,觉得每个老师都很好的。他们个个知识渊博,又为学生不辞辛苦,真可谓“劳苦而功高”。如果一定要我从这众多我喜欢的老师中选一个我最喜爱的老师的话,那就是教我高等数学的周武老师了。
  都说教数学的老师是精明的,可单从周老师的外貌上看你怎么都不会想到“精明”两字。并不算高的个子,圆圆的脸,挺挺的肚子和他那微微发福繁荣身体,没有半点精明的样子反而让我想起了佛教里的弥勒佛——幽默又和善。
一个好的老师不单单要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说周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正是由于他培养了我对数学的兴趣。从小学开始我就对数学很恐惧。在我心里“数学”——就是枯燥的代名词。他没有语文的幽雅,化学的五彩缤纷,体育的激情。整天就是证明和计算......总之而言:我不喜欢数学,可是周老师让我改变了这种想法,让我看到数学有趣的一面。
  刚开学的两周里,他给我们讲了数学的发展史,(估计没有第二个老师用这么长的时间讲数学史了)从他那里我了解一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外数学家:最早测出金字塔的几何之父——欧几里德,不得不离开祖国瑞士的“多产”数学家欧拉,中国古代博学多才的祖冲之......这些生动而有趣的讲解引起了我对数学的极大兴趣。我被数学那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吸引住了。
  授课中周老师经常灌输好的学习方法:他常说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上,至于运算,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复杂的运算就教给电脑去做,我们没必要去做过于复杂的运算。我将周老师的方法运用到学习中,真的发现数学容易多了,我也不在像以前一样舍本逐末,陷在没完没了的复杂计算中。现在想想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不就是为以后学习其他学科准备工具同时培养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吗?倘若把主要精力防在运算上,我们可能像电脑一样机械的工作而不能高效率地解决核心问题。
  除了喜欢周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外我还特别喜欢他课上哪种轻松幽默的气氛。课堂上老师收方自如:讲数学知识的时候是专家,聊起其他方面的时候更是专家中的专家。在课堂上聊天不但没有降低讲课进度反而有提高之势,这正是周老师的高明之处!课程表中高数是三节课安排在一起,中途同学们不免有些疲惫,注意力也会分散,更有甚者昏昏欲睡——想与周公约会。这时候周老师自然的把话题扯到课外,开始摆起龙门阵:有对现行制度的看法,也有做人的道理,还有关于兴趣方面的培养......这下可好大家都来了精神,个个眼睛亮晶晶的,听得津津有味。可不一会只听他话锋一转,又回到了课本,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知不觉的大家又继续听课了,我时常想周老师是否太“狡猾”了?唉!既轻松愉快又能学到知识,谁不喜欢呢?遇到这样的老师应当是我的幸运吧。
  课下向他询问问题时,他总是耐心的讲解,很快的了解了我困惑的地方,然后给出简明的答案。我想周老师的知识真是渊博,这是汗水凝结的结果吧。如果以后我有机会当老师的话,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一样博学和智慧。
  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他找人给我们拍合影,笑着说怕以后我们将他忘记。周老师啊,您是、我所遇到的老师当中给我影响最深的一个!即使您不记得我,我也一定不会忘记您。
  多年后当我回忆起我的大学生活时想到的第一位老师恐怕就是您了吧!我会记起您的幽默和您那不同寻常的教课方法,甚至您在课堂上神聊的内容我也会记在心里。在别人的眼里您可能只是个平凡的老师,可在我的眼里您是非凡的,是我最喜欢、敬佩的老师。
               二等奖
           认真的女人最美丽
                ————我的微观经济学老师黄毅
        (经济学院06级国贸班
 我想向你索取一滴水,你却馈予了我整片海洋;
     我想向你借来一缕光,你却赠给了我整个太阳;
      ……
                        ————题记
  人说,成都是个美女云集的芙蓉之都,这话说得一点儿也不错。然而,在这许多的美女当中,最让我们着迷的当然就是我们的女老师们了。当她们穿上齐整的职业装,带着因身为老师而骄傲自信的微笑站在讲台上从容大方而又无私地把她们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不禁呼出心中的感叹:认真的女人最美丽!而我的微观经济学黄毅老师,就是这群最美丽的女人当中最让我感动的。
  尽管来太平园校区上课对老师们都很不方便,她们得提早按时坐上校车从老校区赶到这边来给我们上课,但是每次上微经课,黄毅老师都从没迟到过。俗话说“一天之计在于晨”,每个星期一早上的一、二节微经课,黄老师总是早早地站在讲台上用慈爱而温暖的微笑来迎接我们,于是,我们的每一周就在这对我们充满期望的目光中开始了,有了这目光,我们就不愿也不会再懈怠。
课堂上的黄老师是最美丽耀眼的,因为她的认真、她的兢兢业业。每到这时,同学们的眼睛都会紧随着她所放映的课件,耳朵仔细聆听着她的讲解,手中的笔不停地记要点、做演算,时间在这思维不断的跳跃间悄然流逝。黄老师的微经课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有条不紊,还因老师常常把具体事例杂糅进一些理论知识里讲解,所以我们总是能很快、很容易把握住知识要点。除此之外,黄老师还经常给我们讲一些经济现象,介绍股票等金融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专业知识面,加深我们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因此,每堂课下来,都有种充实之感,觉得自己在黄老师的课上学到了不少。
  “铃……”课间休息铃打响后,黄老师的身边总会围着些许同学在问问题,倘若没有同学上去问问题,老师总会走下讲台,走到我们身边问我们是否有问题请教,每每如此,次次这样,黄老师的热心和关怀让我们对她产生了多于其他老师的亲切感。
  有时放学后,黄老师为了留下来给同学讲解难题,她甚至愿意放弃掉坐校车回校本部的机会,甚至愿意放弃早点回家与家人同聚的欢乐时光。有一次放学后,她给同学讲题时,接到她孩子打来的电话,原来他在催妈妈回家一起吃饭,但老师让她孩子先吃饭别等她,最后,老师还是把题给同学讲完后才离去。上大学之前常听人说,大学的老师一下课、一放学就很难找到踪影了,但是我的微经老师却用实际行动告诉我,那个结论是不全面的!
  偶尔,黄老师也会给我们讲她的一些事情。每次讲到她的乖巧优秀的儿子时,老师的眼中总会泛着温和满足的母爱之光;每次讲到她的生病的父亲时,老师的眼中就又充满了无限的担忧,还有因自己繁忙不能陪伴在生病的父亲的身边而带着的小小的自责。但是只要一有空,老师总会赶回重庆照顾她生病的父亲,像“五一”假期期间,老师就是带着我们的测试题回重庆的。印象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黄老师给我们讲她恩师的那件事。那天早晨,上课铃还没打响,黄老师带着悲痛的心情告诉我们,她高中的恩师去世了,老师说,她给恩师写了悼词并通知了她其他的同学这件事情,到最后我们才得知,原来老师与她的恩师之间曾有过过节,然而老师却说,这个老师是对她影响很大的一位老师,也是她较难忘较感谢的一位恩师……
  尽管只有短短的一个学期的接触,但黄老师——这个认真地美丽的女人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教授给了我们专业课应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我们应该做一个认真的、感恩的、宽容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脚踏实地的人,她每个四十五分钟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都将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老师,一辈子难忘的人,你们无私地给予了我们太多太多……
         我大学里最喜欢的一个老师
      -----牛菊芳老师
         (2006级会计学2班
  记得是上个学期预选课的时候看到了你的名字。本来寝室早已说好《微观经济学》选叶樊妮老师的,理由是上得不错又不是太严的那种,可当时她的课都选完了。而你开了好多个班,还有可选的。于是我问了室友你教得如何。回答是你教得也很好就是太过于严厉,考试可能不好过。但最终由于不了解太多的老师,觉得既然你教得好,自己能真正学到点东西,考试就没多大的问题了,所以就这样选了你的课。
  果然,闻其名不如见其面,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我脑里形成的形象是完全一样的,就是一个词---严肃。不同的只是你本人比我想的要瘦得多,因为通常觉得严肃的女人通常都是显胖的。
  这样过了两三周吧,我终于第一次看见你笑了,如果我没错的话是因为那个“助手”的“提示”下课了,那里就对你的提法改变了百分之十左右。
  大概又过了几周,看到你的笑容一次比一次多了,感觉好舒服。
  还记得的是那次你说可让我先把课件拷过来,我对你的好感更进了一层。因为你是我上过的课的第一个老师说可以指导你们的课件拷过来的。因为当时感觉有些老师是不情愿把课件给别人的。从这次我就觉得你是真心让我人学到东西的。就这样比较愉快地又上了几周的课。
  一天在自习室做经济学作业,看了好久的书也做不出来。感觉这课实在太难了,急于寻求学习方法,即兴给你发了条短信。马上就得到了回应,叫我明天下课找你辅导,突然觉得有点受宠若惊,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油然而生。就像是一个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一样。
  于是,那天我们在图书馆见面了,谈的时间不久,但自己的思路却清晰多了。同时也让我对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你真的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各你在一起完全没有距离的感觉。只像是同学间的日常交流。
  那次之后,每次有什么问题,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上的,我总是第一个想到了你,我知道是你会给我第一时间的回复,就比如说那次我问如何庆祝高中母校百年校庆,我发出了五条短信,到现在为止,也是只有你抽出了时间来及时地给我做出了我感觉也满意的回答。从信息中也可看出其实你关注的东西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而且字句也显得那么生动有亲和力,活像一个现代青年。
  学期结束后,不知我们再见面的时候,你还是否记得起我。(我相信你会记得,因为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但你将永远在我的心中。因为你给了我对大学的希望和憧憬。
              那个老师,有点“烦”
        (化环学院环境科学051
  据说,大学的老师从来都只管自己去讲课,从来都不管不问学生在干什么。
  据说,大学的老师从来不勉强学生去学习,你可完全决定自己学与不学。
  据说,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从来没有心灵的沟通,唯一的交流内容就是书本内容。
  据说,大学的老师记忆力不好,能记住一般学生的名字简直是奇迹。
  据说……..
  在大学生活的两年里,“据说”基本都是事实,起码也有90%的置信吧,可那个老师却在了“据说”之外。
  那个老师有点“烦”,你知道吗?
  打一上她的课(物理试验),见一美女老师来上课,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觉得她很不简单,物理对我来说是绝缘体,我怎么努力也学不会,她却这么年轻就当了大学老师,不能不让我啧舌,美女老师上课,大家都格外兴奋。慢慢的,新鲜感就没了,大家开始“烦”她。点名对那些爱逃课的同学来说是一场小小的恶梦,对她来说却是其乐无穷,不厌其烦的每次都会却点名,这也就是她能记住我们几乎全班人的名字的秘密。如果有人被点了,下次上课时,准会被她“烦”得无言以对了,再加上被她记住了名字,没得办法,只有全部都来上课了。够“烦”吧。除此之外,每次讲课时,讲那么详细,那么认真,大家听久了又烦了,课又没办法呀,硬着头皮,逼着自己听完。可奇怪得是听完之后,我们做起试验来特别顺手。即使有哪组出错了,不想再重新做了,想随便编一组数据,然后快点离开,别休想了,你是逃不掉的,即使实验室的人全走完了,她也是唯一一个留下来指导你陪着你做完试验的人,哪怕很晚。你可是插翅难飞了,很“烦”吧,再就是处理试验报告了,那么多规则,那么多公式,算得眼花缭乱的,总算搞定一份交上去了,等发下来一看,妈呀!红笔的印记爬满了大半张纸,我差点都哭了,留下的是一个个“A”
  那个老师有点“烦”,你知道吗?
  听其它老师的课,你睡觉,玩手机,只要是不出声的活动,老师不会去干扰你,真可谓是若无其视,熟视无睹了。而在她的课上,我偷偷在桌下玩手机,自己为不会被发觉(她讲课向来是很投入的)。一节课很平静的过去了,安然无恙。事情哪有那么简单啊,课间,她来到我的眼前,先很愉悦的跟我聊天,话题一转:你上课为什么玩手机啊?我支支吾吾,脸有点发烫。心想,你“烦”死了。当她注意到大家状态不好时,就会插一些她在大学时候如何努力学习,她的同学现在在干什么工作,这些招都是小学老师用的,我们都是大学生了。
  那个老师有点“烦”,你知道吗?
  真是缘分啊,又上她的课了。我们在一起已经那么久了,相处了解的情况也很多。在做光学的那几个试验时,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较好,以前试验得挺好的同学,两次试验都做出了差错,试验结束后,她被扣留了,后来听她说,他们谈了好多,除了试验本身之外,还谈到了大学四年,及以后的工作学习情况。她不是我们班主任,干嘛那么认真!还有一次,我的室友在试验课上,突然浑身无力,脸色苍白,在得知还没有吃饭,血糖底的情况下,她让我们大家继续试验,自己拿出钱来去给她买来了面包和牛奶,还亲自为她倒水,那种场景真的有点让人感动,我们给老师换钱,他还不要,你说“烦”不?
  那个老师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你知道吗?
  她的那些“烦”是对我们负责的表现,是为人师表的典范。跟她一起学习的两个学期,她的每个举动,每句话,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催我们奋进。回想起那一个个40分钟,一幕幕生动活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我无法表达对他的喜爱,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来表达我的心情,也许只有用怪她才能更体现我们爱她。
  大学时光匆匆过,往事如风,很多事情是真的如此,可我们在一起的日子却沉积了下来,留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
  “烦”也许是贬义词,可以从口中说出来,在这里说出来,对她说出来,却饱含了浓浓的情谊,折射出的我们对她的爱。
  “烦”到极点也便是喜爱了。
  那个老师,有点“烦”。
  附:那个老师是电信学院王芳宁老师,我们的“芳姐”,她教我们物理试验。
             让我们欢喜
                 ——“杨老头”的二三事
        (06级市场营销班一班
  “杨老头”,我们的班主任,管理学课程的任课老师,杨乔文。
  “杨老头”是主动申请增加课时成为我们管理学课程任课老师的。而此前,他每周的课时数已经超过了20节。身为班主任的“杨老头”每次上课都要点名,不但自己的课不放松,其他老师的课也必须要点名,每周公布一次,弄得个别想“放松”的同学叫苦连天。嘿,不管你怎样叫苦,他老人家都固执地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论——坚持到底。结果,期末各科老师反馈的考勤情况,我们班的出席率是最高的。
  对班上的财务管理,“杨老头”更狠,他的基本法则是——“吝啬”。每次班里组织活动,他都要求班委把活动经费砍了再砍,直至砍到不能再砍为止。由于每次活动财力支出有限,班委和同学们往往不得不付出更多的人力。正因为此,有的同学在背地里埋怨“杨老头”太“抠门”。可到期末,有的班财务早已捉襟见肘,我们班却还有大量的剩余。这时候同学们才不得不佩服这个让我们忧的“吝啬”老头。
  说了忧,再说说让我们喜的“杨老头”。
  去年学院组织拔河比赛,“杨老头”特地从老校区赶过来为我们助阵。他像个孩子王似的一会跑这儿,一会跑那儿,还给每个参赛的同学分发巧克力(买巧克力的钱可是他自己掏的腰包,这个“吝啬鬼”是不会轻易动用班费的)。比赛开始前,他煞有介事的给我们讲比赛要领,组织排兵布阵。比赛开始了,他在旁边拼命的为我们加油助威。第一轮我们赢了,“杨老头”笑得特开心,此刻,你真的很难分辨他到底是个大男孩还是个“老头”。好运不长,第二轮我们输了,“杨老头”安慰我们,还发挥他的幽默特长,逗我们开心,虽忧让我们犹喜。
  再来说说任课老师“杨老头”。“杨老头”的课讲得好,在学校是出了名的。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书又教人……都是他讲课的突出特点。讲企业的社会责任,“杨老头”讲了他的一次购书经历:售货员用塑料袋给他装书,“杨老头”认为塑料袋会污染环境,便委婉的拒绝使用。售货员的回应是:“没事,用完了扔了不就得了吗?”在我们为此发笑的时候,“杨老头”语重心长的说:“同学们,一粒纽扣大的电池,会污染一个人一生的饮用水,拜托大家千万不要乱扔废旧电池,杨老师在这里谢谢大家了。”说到这里,他还深深的向大家鞠了一个躬。听了这样的课,你想不受感动都难。别说我小心眼儿,我曾偷偷观察过“杨老头”,竟然发现他把教室地上的废电池拣起来装在他的那个黑挎包里……
  “杨老头”对学生作业的较真也让我深有感触。一次我认认真真做了一份作业交上去,作业发下来了,上面的评语既有肯定也指出了不足,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他竟然建议我把作业重新做一遍。唉,谁让我遇上了这么个“倔老头”!
  总之,“杨老头”,喜——我们喜欢你;忧——我们也喜欢你。
         山一样的名字
水一样的性情
        (计科学院
  此文暂缺电子文档。
              师恩好酒醇
        (经济学院
04级会计2班
  此文暂缺电子文档。
               我喜爱的老师
      (经济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063班
  当我真正喜欢上黄毅老师的时候,才发现她身上有种暖暖的感觉,像冬日里的阳光,总让人那么舒服,那么惬意。
                            ——题记
  喜欢她的授课风格,从容大方、自信优雅。如果将学习视作一项投资,我觉得这个过程也是可享受的,所以,每次课前,我都乐意早起,安静地抱着课本到教室占座。期待着她步入教室的瞬间,因为她的微笑会让四面墙壁围成的狭小空间充满阳光,如她领口的非洲菊胸针一样,我们也随着有了活力且变得灿烂。
  她的知识是刻在脑里、记在心里的,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认真备课的结果,也是多年积累的经验,所以上课时都不用翻阅课本,通过课件将知识点串成线,以面的形式展开来,每个演示的细节都被认真的推敲过,层次清楚,条理明晰,用温和的声音将其解释出来,想要不明白也困难。如若真的不懂,她便会从头开始细致地讲解,一遍不懂就讲两遍,这个角度不能理解,便另寻其他角度。她从未让学生失望,也不会对他们失望,因为她能从不同方面看到学生的优点。在学分制的情况下,她记住了每个人的名字,这便让我们都很欣喜,那是被老师重视的感觉,自然,学起来也就更加努力了。
  她是个敏锐的观察者,把生活细节化了,把细节知识化了。喜欢听她用经济学的观点剖析不同的社会现象,从食品营养到医疗卫生,从农贸市场到股票交易,她都能由浅入深,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她是个乐观的生活者,把事业生活化了,把生活乐观化了。喜欢看她有条不紊地处理问题,她乐于将事业看作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工作繁忙,她也能合理规划时间照顾好家庭和父母。从她身上学到的乐观和坦然,让我相信生活没有什么不可能,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她很亲切,像是我们的父母,博爱每一个学生,在困难或迷茫时给予关怀和问候;她很真诚,仿佛又是我们的朋友,和她交谈,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活的态度,看到的不再是一个或一类人,而是整个社会。
她不是个刻意追求完美的人,凡事都只尽力做到更好,套用经济学的观点“只要达到均衡便是最优”。
  每次看着她离开,身后留下暖暖的阳光,伴着微风,我总会想到蔡琴的老歌《恰似你的温柔》,她是个亲和且让人尊敬的人。
              ——后记
  结尾时,脑海中闪过了泰戈尔的一句诗“生如夏花之绚烂”,现在的我们无比年轻,对事还可以肆无忌惮地微笑着,可是当时间在曾经稚嫩的脸庞上留下岁月沧桑的痕迹时,我们还能无所谓吗?倘若那时的我们还能如黄毅老师一般生活的有目标有原则,便也是件幸福的事了。
             最是那一“木”
(外国语学院 法语 061班
  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军训的体育场上。
那天有一个小小的师生见面会。大家围成一个圈,用带着各地口音的普通话做着自我介绍,微笑着,腼腆着,小心地观察着。她就夹在圈子间,和我们一起,无论怎样也不愿站到圈中去,说是那样不便于交流。温和中带着一股不容拒绝的执拗。她的眼神明亮深邃,略带一丝犀利,说话时眉毛上扬,嘴角有很好的弧度。她就这么站在我们面前,黑外套绿体恤,干练清爽。我于是定义:一个美丽而又“强悍”的女老师。
  她就是我们法语系的木艳娟老师,事实上我们更愿意叫她木姐姐,因为她确实很年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她很无奈地一再申明自己已经很“老”了,后来我们达成一致,叫她小木,亲切的味道总算保留了下来。因为小木,于是颠覆了我多年来对大学老师经典形象的想法。我一直认为他们都应该是白发苍苍,威严又慈祥,一看就是知识渊博,令人崇拜的一塌糊涂,或者至少也该带一副厚厚的眼镜。然而小木不是这样的,她是那么年轻活泼,她也绝不带眼镜,因为她的视力好得让我们嫉妒。而且最致命的一点是她的专业知识很过硬。我很久都没想明白,为什么她的嘴里就可以飘出那么多优美动听的句子,现在我大概懂了,那不只是一门语言,而且是一门艺术,她是在用心和热情认真诠释着法语的魅力。我想,也许我该重拾多年前当老师的梦想了。
一个成功的老师不仅是“诲人不倦”,“传道授业解惑也”,他还应该能与学生打成一片,进行无距离的交流。谓之——良师益友。我想这一点小木是做到了吧。讲台上,她是一个标准的严厉认真的老师,毫不含糊。讲台下,她又变成了一个和我们一样真真实实的小女生。有时候可爱,有时候调皮,还带点孩子气。
还记得最初学法语时,我们一度对她产生“恐惧”。她会温和地提醒你勤记动词变位,千万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她会时不时地来一次“恶狠狠”的突然检查。她还会在课上兴致昂然地跟你玩游戏,是那种改造了的被我们称之为“死亡游戏”的。我们用着乌龟般的思维配着结结巴巴的法语艰难作答,一个个“阵亡”,前扑后继,全军覆没,可谓惨不忍睹。遭遇多次打击后,大家开始狠狠反思,总结教训,学习反而越加主动起来。后来小木变换了新招式。估计这是经过深思熟虑正式投产使用的,于是我们的周记生涯开始了。对于我们这种词汇量少的可怜,语法尚处超低级阶段的人而言,写一篇长长的作文还是很具挑战性的。小木微笑着,摆出一副很无辜的表情“我又没强迫你们,自愿啊”后来的日子,我们捧着大字典,翻来覆去,仔细研究着书中课文的 语法结构,再后来,我们已能写出一篇篇很像样的文章,洋洋洒洒,甚是好看,小木在上面做了仔仔细细地批阅修改,“祖国山河一片红”,真是锦上添花。
小木不仅是个认真的人,她的勤奋负责更是让人从心底佩服。
她经常牺牲自己的课外时间为我们查学习资料,找相关的信息,推荐优秀的课外书籍。可是我们似乎有些不领情,课文不好好看,单词也不好好记,小木急了,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一段时间,我们之间出现了小摩擦,不过很快就“随风而逝”了。其实我们心底是很清楚的,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是为我们好。除了自己的父母亲人会对我们的学业有着殷殷期望,对我们的迷茫忧心忡忡。还有一个人——老师。而在大学这样一个自主学习为主的环境,能有人提醒有人管,那该是一种多大的幸福啊。
  小木的课永远都是生动活泼,上她的课不仅是学课本专业知识,还能学到许多课外的知识,比如生活,工作,做人。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一定要自立自强才能立足于社会,要时刻记着努力。我很庆幸能记住这个道理,这可是够我受用一生的。
  转眼间,我们和小木快乐地相处一年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了解更多,收获更多。相遇即是一种缘分,有一面之缘,有一生之缘。我们法语班会共同努力,珍惜这些时光,将这一段缘延续成一生之缘。
小木的姓老是让我联想起木槿花,她的花语是荣幸,欣慰。认识小木何尝不是种美丽。
最是那一“木”。
              我最喜爱的老师
         (计科学院
  往来间,师者风范沛然;
  谈笑中,书香墨气蕴籍……
  掐指一算,已经读了14年的书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要经历许多,每一个未成熟的阶段我们都需要有人指导,有人搀扶,而作为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大学也一样。虽然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但还未全面的接触社会,阅历少,心理还较幼稚,大学是学生向社会过渡的桥梁,能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非大学教师莫属。更让我庆幸的是,我遇到了我一直在寻觅的那种老师,他就是我最喜爱的老师-------我的高数老师------曾勇老师.
  曾勇老师,175cm左右的个子,很瘦很瘦,从他的脸上看不到一点肉,我总是爱开玩笑的对他说:“老师,您这么瘦,风来了怎么办啊?”他就会很严肃很认真就像每次给同学解答问题一样:“你别看我瘦,跑步你不一定能跑得过我……”在老师瘦瘦小小的脸上,有两颗奇大无比的眼睛,这绝对不是夸张,第一次见到他,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举世无双的眼睛,每次问他问题的时候,看他瞪得圆圆的眼睛,总会忍不住担心会掉下来似的,都说赵薇的眼睛大,可跟曾老师比起来,那才是小巫见大巫呢!更神奇的是,他还佩戴着一双度数奇高的眼镜,迎面走来,要不贴近他让他仔细看,别指望他能认出你是谁来.每只眼2500°,两只眼可就是5000°了,从这,你就恩哪个看出你知识渊博的程度了.虽然曾老师不算是个帅哥,也不是现在女孩子所喜欢的年轻老师形象.但是,他的人格魅力&人文精神都深深吸引了当代青年,也是我一直效仿的楷模,与其说喜欢,不如说敬佩.所以,我都很亲切地称他为”小曾老师”.
  小曾老师有着很优秀的品质和相当的人格魅力.他坚毅,自信,质朴又执着.在我看来,似乎小曾老师没有任何困难,仿佛在他眼里任何的困难都是人生路上难得的奢侈品,他从不畏惧任何的磨难,比起平顺,他更偏爱磨难,他总说:”人只有在磨难中,才会懂得一切.”他教育♂是如此,教育自己的小孩亦是如此.说他自信,他从不做任何没有把握的事.对于课本的知识,他就敢承诺同学,听了我这个,或听了我那个,你就能怎样怎样……也正是这样自信,吸引了不少外校的同学来抢听他的课.说他质朴,从外表,你看不到任何奢华的东西,从不讲排场,讲身价,一副乡村老师的形象,也不因自己学识的丰富和头衔的高低,而高傲或轻视别人.小曾老师不喜欢热闹,不追逐名利,他嗓音不高,但说话激昂流利,走起路来大步大步,气势有力,为的就是不浪费那一分一秒.他执着于生活,执着于教育事业,也许正是因为这种性格,注定他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普普通通,却是学生的模仿与楷模.
  小曾老师在数学方面,有着极其渊博的知识,每次听他讲述自己学习的故事,都让人又受启迪又受鼓舞的.书本上的知识他真的可以倒背如流,但又从不只局限在课本,他讲述给我们的知识,方法都是他的心得,他的总结,是在任何市场买不到的珍贵资料与引导,只要你稍微认真听下,知识就会变得浅显,易懂.他懂得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授课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逻辑力来吸引学生,条理清晰,简洁而又富有哲理.小曾老师不善言谈,但讲起课来语言却出奇的生动幽默,,情绪激昂,他那句”遇到困难,有了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还有那句”凡事try一try”等一系列经典”名言”,我相信到现在还在”激励”不少同学,帮助思路的建立.他不止在授,更多的是在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起做题,他更注重思想的建立,能力的培养. 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当然须教,但尤其宜致力于导,导是高级的教。只有循循善诱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业务上的导师”.
  小曾老师不仅在本学科上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有很深的学术造诣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更勇于探索和改革。他总能把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融会贯通,他认为”所有都来源于生活”.听他的课,不单单是在学知识,是在学习生活的道理,做人的道理.他教导我们,亲近大众,了解社会,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善于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用双手去劳动——先学会自理,再学会自立.他是我的良师.我们曾倾心交谈,无论什么事,他都能找出我的错误,他不要我去抱怨,他要的是我的接受与宽容,他沉稳,睿智,他善解人意,用他的经验与我们共品人生,他是更我的益友.
  在社会发展多元化的今天,知识,技术都在频繁地更新换代,小曾老师也不会落后,有着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地给自身充电,跟上时代的节奏,也尽可能地给♂最新的信息和知识,他从不沉浸于现状,更不满足自己的知识,总是不断地学习,他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他渴望这些进步.
  此时此刻,我只惭愧自己词藻的匮乏,不能表达出自己对这位老师的喜爱与崇敬.他是平凡的,脸上总有淡淡的笑靥,脚下总有仆仆的风尘;他是伟大的,他在自己最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不平凡的事.他现在是我的老师,将来必定还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朋友,人生路生永远不能缺少的一个朋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的生命在无数个四十分钟内消耗,却谱写了我们生命中最美丽的篇章.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老师,教师身上最可贵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最朴实无华也最完美的体现,他的形象也更加绚丽和可敬可爱.
  有一首歌唱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用一句古老的诗歌,和我最挚诚的心,感谢小曾老师和所有为祖国明天的桃李芬芳而默默耕耘着、无私奉献着的老师们!
         音乐像山中的清雾般缥缈动听
                    ——记我最喜欢的老师乐岚
        (管理学院
05级工商管理班
  音乐像山中的清雾般缥缈动听!好雅致的意境啊!这是五岁时的乐老师有一次在课堂上对自己名字的诠释。当时她的老师听到这句话时,脸上表现出来的该是一种怎样的惊讶?我想至少会有这样一种感觉:“very smart!”
二十多年后,那个五岁的小女孩做了我的老师。
  有幸认识乐老师是因为一门叫《婚姻家庭继承法》的选修课。她是这门课的主讲老师。与她的相识,让我相信了那种被人们称为“缘分”的东西。因为选课时根本没想过要选这门课,虽然它不时地跃进我的眼帘。由于选课系统繁忙,熬至深夜也未能如愿地选到我想要选修的课程,遂随意选了这门课了事。没想到它却让我遇见了到目前为止我求学生涯中最喜欢的老师。用她的话说,这是“难得的善缘。”
  初次见到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笑。浅浅的,与她纤小的身躯统一起来,让你感觉到她的可爱、开朗、还有青春的气息。于是当时我便以为她是一个很开朗乐观的人,后来才知道,我的想法并不正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听她的课,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她精彩的演讲,总能激起我们对这门课的兴趣,吸引众多专注的眼球;巧妙的提问总是让你无法用书本上那些条款化的、循规蹈矩的答案完整作答,解答我们的疑问时,她总能旁征博引,给你一个让你颇感意外但却非常满意的答案。她说大学要培养的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各种问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除了这些本职工作,她还在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给我们看一些很好的片子、讲一些很有哲理的故事以及做人处世之道,给我们以思想上的教育。至今还记得那两部,一部是《复活的军团》,另一部是《大国的崛起》中关于日本崛起的一集。《复活的军团》是一部以秦始皇兵马俑为线索,再现中国古代战争状况的记录片。看完这部片子,我们被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深深折服,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光辉的历史感到自豪,加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大国的崛起》中关于日本崛起的那一集讲述的是二战后的日本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发展起来,成为当今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国的。日本崛起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正处于复兴阶段的中国借鉴。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启发。
  她还让各民族的同学分成小组,作关于本民族文化习俗的演讲。增进了各民族同学对彼此的了解和民族文化的交流。
  这点点滴滴,虽然平淡无奇,但是却让我们受益非浅。
  随着交流的加强和了解的增进,我与乐老师成了好朋友。我们在一起聊理想、谈人生,不必拘泥于身份,不需在乎其他的一切悬殊。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哪位老师给过我这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的感觉。她把她的私人博客地址写在纸条上递给我,然后轻轻地说:这是秘密。因了这个博客,才让我认识了一个完整的她,填补了我对她认识上的空白,也改变了了我当初认为她是一个很开朗乐观的人的看法。她,原来是个播撒快乐,隐藏忧伤的天使!
  这里的她不是我之前判定的乐天派,这里展现的是一个伸张正义、关心人民疾苦、悲天悯人的多愁善感的女子。这里的她,会为一朵小花歌唱、为半堵断墙感伤。这里的她是个现实派诗人。把一切喜乐哀愁写进生活这首长诗。身处百忙之中的她还担任了由国家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创办的民间助学组织“心守家园”四川地区的常务负责人,从事对贫困中小学生的社会救助工作。2007年冬,她又主持创建了“明日阳光”助学网,为更多的人寻求更多的帮助。在她的日志里,写满的是对救助工作的喜与忧:
  “罗伟绍是准备通过无息贷款资助我两名学生的慈善家。在昨天之前,我只见过红波(心守家园志愿者)发给我的罗在宝鸡火车站的一张笑眯眯的照片。他为中国的公益做过什么,我也几乎不知晓。只知道是红波现在的老板,美籍华人,一个做生意从不搞回扣那套并真诚投入慈善公益的华侨企业家。对红波也是极好。昨天夜里,隔着黑暗,一眼认出。果真面善。遂为学生喜,为红波喜。这样的好人,当得起古文里“宅心仁厚”四个字。红波能遇之,大幸;我能遇到,大幸。阿西和小马能遇到,大幸。昨夜的晚餐时间,温馨而愉快。小马和阿西都说了很多话。我想,这两个孩子可能这四年都没对一个陌生人说这么多了。我也说了很多,情不自禁的。罗也对学生说了很多话,用他并不流畅的普通话:为人要正直,不偷不抢不骗不贪。若为官,要清廉,要爱人。”(摘自乐老师日志《夜宴》)
  一、50袋衣服全部发运完毕,一切顺利。
  二、成功说服本慧师父拟定去元坝梓潼村小的考察规划。
  三、八个贫困生开始推出,有人愿意对我说,资料拿来看看。也许……
  四、唐韵正式恢复。
  五、7月22日川师培训计划取消。
  六、汪燕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赞成。
  七、杨建、曹老师、信天、杨建良(均为志愿者)都离开成都了。
    几乎所有人都暑假了。幸亏这几天不会太忙。
  八、7月7日中午,在大船舫吃期末饭,没胃口。7月17日才能结束所有工作,正式暑假。忙。
  九、买了一大堆教学辅导书,要开始备课了。
  十、7月8日上午,和外婆通话,她哭了。又哭了。”
  (摘自乐老师日志《消息》)
  “现在还剩一件事,那就是给民族大学的八个贫困生找资助的问题。办完了这个,暑假就圆满了。” (摘自乐老师日志《打仗》)
  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其实一点也不平凡,能够做到这些的人,更不平凡。要做到这些,需要多大的耐心、要耗费多少的精力啊,这其中的艰苦,非常人可以承受。但是她和她的志愿者们做到了!因为她对这祖国、对祖国的孩子们爱得深沉!
  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为了那博大而深沉的爱,她和她的志愿者们不辞辛劳,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这一切,与功名利禄无关!与自私自利无关!与它们有关的,是无私奉献,舍己为人!在她身上,我看到——大爱无涯。我被她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知道这些事迹的人们被她感动着,那些接受过她帮助的人们感动着。如果说人生如歌,那么她便是其中最动听、最优美的一首。如高山流水,似山中清雾。把欢乐带给别人,把美好播撒在这世界,而把自己,遗忘在时间的角落。“音乐像山中的清雾般缥缈动听”!希望这样的音乐越来越多,越来越动听!成为这世界的主旋律!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与乐老师分别已半年有余,但是还不时从她那得知这样那样的消息:某贫困家庭的孩子重病不治去世了;哪儿有几个孩子退学了;哪个孩子给她来信了;又有谁捐助了贫困的孩子……。每当这时,我便默默地陪着她悲伤,陪着她欢笑。
  我给她发了个短信息,对她说:老师,其实你是一个忧伤的人,不过这种忧伤,只有高尚的人才配拥有。
  另:附乐老师简历
  乐岚,女,讲师,四川大学民商法学硕士,1994年7月,中南政法学院本科毕业,1994年7月---2001年9月,在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担任法律专业老师;1997年开始担任该校文经教研室主任,1999年被湖北省人事厅聘为高校讲师;2001年9月---2004年7月,在四川大学法学院攻读民商法研究生;2004年7月---2005年12月,在四川省博奥广告公司担任法律顾问,现为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师。担任由国家扶贫接力计划志愿者创办的民间助学组织心守家园四川地区常务负责人,业余从事对贫困中小学生的社会救助工作。
          给我喜爱的老师的一封信
        (文学院2006级新闻二班
提笔先送上我最真诚的问候:老师,您辛苦了!我知道我对您的感激之请无法用“谢谢”两个字来表达清楚,但目前我力所能及的还只是这句话:谢谢您,老师!还请您笑纳。或许您永远也看不到这封信,但至少有一个评委可以见证我对您最忠诚的谢意,所以我选择了这次征文比赛的机会用我微薄的语言来表达我心中积蓄已久的情感。
“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用微笑收获”这似乎就是您的写照。我们刚进校园,您就承担起了担任汉语言文学四个班和新闻两个班班主任工作的重任,这在过去我的小学和中学校园里,是我未曾遇见过的,当得知您是我们六个班的班主任这一消息时,我先是吃了一惊,接着是对您的无比敬佩:这老师,真厉害!
每天从早到晚,您都不停地忙碌着,奔波在学校的各个校区之间,为我们操劳。教我们适应学校的环境,让我们克服比另外两个校区稍艰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引领我们更早地接纳社会……您是老师,但您还保留着学生时代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跟我们一样早起、和我们一同晨读,告诉我们要让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东西一直延续下去。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老师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能够传授多少书本知识,愚以为老师最大的能耐就是能让学生从心底生出对你的爱,这种爱能约束一些不良行为,去除不健康的念头,从而“会学习”“懂生活”“会做人”,因而终身受益。因为一个人的知识再丰富,对在和个世界来说都是非常有限的,正如一名伟人说过的:“如果把宇宙间的知识归结为一本厚厚的大书,每个人所具有的知识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字,一笔画,一个标点而已。”学识的渊博只能让学生间断而又短暂的在某一方面获得乐趣,要使学生长远地获得多方面的乐趣,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在于学生受到老师健全而又催人奋进的人格魅力的熏陶。因教师的人格魅力始终流露于日常行为中,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去社会中创造更丰富的价值。您不像学识渊博的教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您也不像阅历丰富的讲师,一上讲台,台词就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您只是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可是您却给了我很多喜爱您的理由。
人们常说“老师是我们的第二任父母”,而我要说——您是我最敬爱的姐姐。我没有亲生的姐姐,孩提时看到小朋友们有姐姐的呵护,就只能偷偷地嫉妒,遇到您我便圆了这个梦想。您待我们像兄弟姐妹般,所以我们都喜欢缠着你。每次到您的办公室,来往的人群总是络绎不绝,总有同学找您谈心,向您找寻解除迷惑的答案。而您总是心甘情愿甚至兴高采烈地和我们交流,不厌其烦地为每个同学分析亟待改善的地方。当我们取得进步时,您那灿烂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看着您忙碌地接听着各方家长打来的热线、看着您额头晶莹的汗珠,终于明白“大学班主任几个星期都碰不到一次面”的说法原来是个谬误。
老师,谢谢您在茫茫学海中注意到了我的存在。是您给了我一次又一次与您敞开心扉的机会;是您让我明白贫困不是一种耻辱,它不过是为我平凡的人生增添了一点不平凡的色彩而已。因为它,我更有了勇往直前的理由;是您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自信;是您让我知道乡巴佬也可以进化成阳光女孩;是您教会我在接受别人援助时也该关注身边和我一样身处困境的同学。正如传播快乐和放大美好一样,涉及的范围越广,寒冷国度的冰山就会随着幸福温度的升高而不断融化.每当我读着同学的一封封感激的信件、一双双感激的目光时,多想把所有的快乐都和您一同分享,多渴望把自己收到的所有感激都一并包扎在礼物盒里捎给您,因为这些都是您给我的。
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因为您的关怀,我习惯了每周三傍晚守在书桌旁等待着电话铃声响起,然后听您关切的声音:“记得晚上去听学校举行的‘大学生成长成才’讲座啊!”因为您的关怀,我开始贪婪地迷恋那种被重视的感觉;因为您的谆谆教导,我我开始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再计较出身的贫寒、不再顾虑曾经的过失,乐观地面对自己;因为您的谆谆教导,我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成功的定义,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从零开始的。
一封信又接近尾声,虽然我无力将自己对您的感激倾注与这张白纸上,但我相信接下来三年的时光里,您会在我的身上读出所有的内容。老师,我不敢向您保证自己以后会成为一名对祖国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来报答您的关怀与教诲,但我会努力地做一个完完全全的我自己,就像您说的——做自己应该做的,做自己想做的。是您的那句“要珍惜!”也是您的那句“加油!”给了我必须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理由。在同您相处的这一年里,我深深地喜欢上了一首歌的歌词,名叫《我有未来》:
掠过天空的翅膀
总记得远方的模样
梦想种下的希望
在春天就会绽放
所以我忘记了那些
不眠夜的惆怅
即使站在最不起眼
也挺直了脊梁
我有未来 就是现在
就像阳光涌出海面
那样的辉煌 我无法忘记
我有未来 就在手上
就像第一次挥动翅膀
执着地爱上飞翔
可以说这首歌是您送给我的,也是我最想送给您和同您一样关心我、期盼我健康成长的各级领导、家人和亲戚朋友的。我要你们知道我不想让你们失望,也不会让你们失望,因为我有未来!就此搁笔,余言后叙。
祝您:身体健康
提笔:感激您的学生
           老师,我输了
     (化环学院
05级环境科学
(二十年前) “爸爸妈妈你最喜欢的是?”
“都喜欢。”
“哪一个喜欢的多一点呢?”
“你最喜欢的老师是?”
“都喜欢”
“总有一个喜欢的多一点吧?”
————《未完的问与答》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而你是唯一的……”
每当回忆起这句话时,我总会回忆起我的老师——刘明朗。
他是一个怪到极致的人。
第一次见面,每个人都渴望为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但这句话似乎并不适用于他。一丝不苟的头发,金边的大框眼镜,死板的西服西裤,锃亮的大头皮鞋……看上去就知道是一个未进化的人。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每次课几乎都是如此:头发永远地分在一边,西装永远是那一套,甚至于连颜色都没有变,那感觉就如同一只吃腻了鱼的猫一样难受。后来听一位观察入微的同学提醒,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有两套近乎一样的西装,只不过有一套袖口多了一排扣子而矣。
临近考试,别的班都在抓紧复习,可他却硬生生地把我们赶出教室,还霸占着要是不放,理由是冠冕堂皇: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也玩。我有时候在想,他是我们的老师吗?虽然临阵磨枪未必有用,但至少心慰呀。
他也是一个狂傲不羁的人。
在我看来,他可以和李敖称兄道弟。记得他说过一句话:“我敢和你们打赌,将来你们或许会忘记很多人,但是你们永远不会忘记我。”那个时候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每一个大人物都非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呢?
也许你要问,这样一个又怪又狂的人,我为什么会说他呢?我也不知道,可能是由于他是一个博学而又很有办法的人吧!
他真的是一个博学的人。一次数学课老师请假,就在我们以为可以痛快的玩一下时,他走进了教室,奇怪的他手上拿的不是语文教材而是数学。更奇怪的是那些平时繁琐的微分方程和几何图形在他的粉笔灰中是那么清晰易懂。课间,班上数学最好的一个同学故意拿了一道难题让他做,听说那题花了这位同学近两天两夜作了八条辅助线才完成的,结果他只花了课间十分钟就搞定了,这几乎让我们每一个同学目瞪口呆。后来从数学老师那儿才打听到,原来他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拥有两个学士学位,现在正进修博士。
他同时还是一个教学独特很有办法的人。有两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一次,他问班上一个成绩很好的同学:
“你觉得自己的学习怎么样?”
“不好。”
“你都全班第一了,还说不好,那其他人岂不是差到及至。”
“一直以来,现行的教育体制造成了你们‘自卑’的心灵,其实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人,而别人也这么认为,为什么不能大胆的讲出来呢?不说出来不了解你的人又怎么能够知道你呢?我恨欣赏一个女演员,她在好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生的命运何去何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