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顺肌肉多少岁开始健身

80岁“老鲜肉”王德顺:人生高峰才刚开始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
  老网红49岁辞职全家北漂为演哑剧 为工作坚持健身30年70岁练腹肌像“罗丹一样美”
  王德顺(图/CFP)
  201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让王德顺一炮而红。(图/CFP)
  他24岁做话剧演员,44岁学英语,49岁北漂演哑剧,50岁开始健身,30年间练就一身肌肉,79岁上T台成为男模。2015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光着膀子领着一队模特上台,满头银发却肌肉紧致。穿上大棉裤,蹬上黑布鞋,像一个逆风行走的少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他一夜爆红,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中国“最帅大爷”、“老鲜肉”、“老型男”。
  近日,随着电影《盛先生的花儿》的上演,80岁的王德顺再度进入公众的视线。在一般人眼中,80岁已是人生暮年,但在王德顺看来,自己人生的高峰期才刚刚开始。
  和王德顺聊天,你会有一种错觉,眼前这个鹤发童颜的80岁老人,风趣活泼,中气十足,给人感觉像个20岁的小伙子,他还不时用手机刷一下微信或微博。
  意外走红的30秒
  王德顺成为老网红,是在2015年的中国国际时装周。王德顺客串了一场时装秀。这场T台秀,王德顺仅出场了30秒,也是迄今为止他唯一一次当男模,但他一下子就火了。
  王德顺回忆说,这次走红完全是一次巧合。当时,自己的女儿王遒给这台时装秀做音乐,设计师胡社光无意中看到了她手机里王德顺的照片,就问她,这老头是谁,与胡社光合作负责这次服装的高婕看到之后惊讶不已:“这是我老师!”原来,1987年,王德顺曾接受北京时装博览会的聘请,为中国服装博览会培训时装模特,高婕就是学员之一。高婕当时在电话中问他是否愿意当模特。当时,他抱着玩的心态接受了。
  当音乐里传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时,王德顺一听,甩开膀子,从这头走到那头,再走回来,30秒。“就这30秒,火了。第二天,媒体铺天盖地,说什么‘最帅大爷’,‘小鲜肉闪开,你大爷来了’,我真的大吃一惊。”王德顺说。
  那场时装秀之后,王德顺的微博一下子拥进十多万粉丝,网友称他为励志爷爷、老鲜肉,还经常有人在他的微博中留言,加他微信。就连有时他出去到外面逛街买菜,也有人认出他来,要求合影。他有些不太适应成名后的生活。“冬天出去,我都把帽檐压得很低。”
  49岁辞职当北漂
  王德顺告诉记者,自己出生在沈阳的一个农村家庭,小时候连小米稀饭都吃不上。因为家里穷,没钱读书,他先是在沈阳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后来又去沈阳军工厂当工人。从那时起,他就对文艺演出感兴趣。那时候沈阳工人文化宫上课不要钱,他把话剧班、舞蹈班、声乐班、朗诵班报了个遍,为自己“打基础”。
  从1960年起,王德顺进入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1974年到长春话剧院。1985年,他和妻子赵爱娟编排好《暮年》、《生命》、《死神》等多个哑剧节目。但他发现,这些哑剧在长春没市场。种种束缚,让王德顺有了脱离“铁饭碗”自谋生路的打算。
  他跟一个朋友说要辞掉工作到北京。那位朋友劝他别傻了。“他跟我说,再过10年你就退休了,房子、退休金、医保什么的都有,你现在辞掉工作,可什么都没有了。但当时我就是有股傻劲,根本没想活路的问题,就辞职到了北京。”至今回忆起30年前的那段经历,王德顺仍唏嘘不已。
  曾住王府井地下通道
  1985年3月,一家四口离开长春话剧院,来到了北京。当时还是计划经济,吃饭都要靠粮票。一个月结束了,工资没发就没钱吃饭,又没有多余的钱去住旅馆,一家四口人过起了像吉普赛人一样的流浪卖艺生活,组成了一个临时剧团,妻子负责编剧和拍戏,王德顺负责表演,女儿负责钢琴伴奏,儿子报幕和打灯光。一开始没有剧院的演出机会,一家人就到北京的高校去演。当时,北京的50多所高校,他们几乎都跑遍了。十几个哑剧组合下来大约是两小时左右,报酬往往是一两百元。起初王德顺一家借住在朋友家,但因为朋友家来了亲戚,一家人被“请”了出去。
  这段在北京露宿街头的日子让王德顺终生难忘。“当时从中央戏剧学院出来的大马路到北兵马司胡同口,也就100多米。当时有个感觉,活不下去了,准备去要饭了。”一转角,发现一对老夫妻,老头在拉板胡,老太太在旁边拿着破碗收钱。两口子盯着这对老夫妻,心里都琢磨着同一个问题:可能自己离他们这种处境也不远了。
  妻子开玩笑说,“没事,真到了那一天,你当街演哑剧,我在旁边收钱。”王德顺一家四口走到王府井地下通道,刺骨的穿堂风呼啸而过,妻子笑着说,“这里面还有弹棉花,要饭的,就缺个艺术家,我们到这里刚好。”3月的寒风如锥刺骨,一家四口蜷缩在墙角瑟瑟发抖。想起前路茫茫,王德顺一夜无眠。但第二天事情就有了转机。德国大使馆要观看王德顺的哑剧。“当时主办方介绍说,中国哑剧表演艺术家要献上哑剧表演,我心里想笑,我昨晚还在地下通道挨饿挨冻呢,今天就成了艺术家。”表演很成功,中央戏剧学院的招待所也破例同意王德顺入住,每天收费10元。
  如今回想起来,王德顺仍觉得那是人生中最快乐的年头。“比现在还要快乐,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因为当你没什么失去的时候,你的一切压力都卸下了,人真的是彻底释放了。”王德顺说,哪怕当时睡马路,流离失所,但一家人在一起,还是感觉温暖的。哪怕手头只有10块钱,也会想着出去每人喝碗粥。
  人生如一部励志剧
  1993年,王德顺和妻子赵爱娟创作出了将形体语言和雕塑相结合的艺术形式——活雕塑,王德顺全身涂成青铜色,和复制的雕塑一起表演。但这种艺术形式对身体要求很高。
  57岁的王德顺当时腹部松垮垮的。他不服输,决定练肌肉。他给自己定下铁规矩:不看电视,不打牌,每天健身两个小时,游泳两个小时。3年下来,肥肉没了,他成了一位“肌肉男”。
  如今已80岁高龄的王德顺,坚持每天健身,坚持拍戏赚钱,忙里偷闲照顾小孙女,跟年轻人学着刷微博、玩微信,俨然成了老神仙。在《重返20岁》中,王德顺扮演鹿晗的爷爷“李大海”,在《煎饼侠》里扮演一个狡猾、爱钱的功夫老头。如今,他已出演了十多部影视作品。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当你要说太晚了的时候,你一定要谨慎,它可能是你退却的借口。”
  采访中,王德顺重复着这句话,在他看来,自己的人生就是一部励志剧,虽然每一步都好像比别人晚了几十年,但一切都还不晚。
  对话:
  为工作50岁进健身房
  广州日报:很多人好奇,你一身肌肉是怎么练成的?
  王德顺:我是演哑剧的,这本身就是一门形体艺术,就是一个人在台上,通过形体、姿态和语言来表达主题,对形体要求很高。我从50岁开始就进健身房,每天都在健身房汗流浃背。尤其是我的活雕塑演出的时候,对形体要求更高,尤其是健美的腹肌,像雕塑罗丹一样健美。所以,我从70岁时开始专门练习腹肌,前后练习了超过3年时间,腹肌终于练成了。再加上我每天都游泳,对身体塑形也有帮助。所以,我79岁登上T台时,身材依旧没走样。
  每天几百个深蹲、仰卧起坐,一点一点练,终于能做出这样的动作了。
  广州日报:是刻意要保持这样的好身材吗?
  王德顺:一开始我不是有意保持,完全是因为工作的需要,才使身体成为这个样子。当然,我对自己也是有要求的,我要求我的身体必须这样。
  30年前就培训模特
  广州日报:当男模走红是不是挺意外?
  王德顺:的确很意外。我想主要是因为反差太大。之前模特圈子流行的是时尚、袅娜,我这么一个彪形大汉往那里一站,突然来了一个很大的反差,让大家觉得很新鲜。我就是那种粗犷、阳刚的风格,你让我阴柔,也阴柔不来。另外我这个年龄还能上T台,还能有一身肌肉,大家也没想到。
  广州日报:你演了一辈子话剧、哑剧,反而因为一场走秀爆红,有没有觉得挺滑稽?
  王德顺:的确挺滑稽的。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在文艺界就已经是风云人物了。1987年,我代表中国到德国参加哑剧节,那是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世界哑剧的舞台,演出的照片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
  当然,T台走红跟之前的积累分不开。30年前我就开始培训模特,还当过模特培训学校校长,当模特不过是干了一回老本行。实际上,我本身就是一个演员,当模特也是一种表演形式。
  80岁我也是“80后”
  广州日报: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经历特别励志?
  王德顺:其实我也没想过要刻意做一个励志的人物,只是我在想做一件事的时候,立刻就会去做,其实一切都还不晚。
  我今年80岁了,还有梦想,还有追求,我也是“80后”,我人生的高峰期才刚刚开始。我曾经也说过,该炫自己的时候,千万不要对自己手软。没有人能阻止你成功,除了你自己。 记者肖欢欢
(责任编辑:彭浣鋆)
制作:新华网广东频道
Copyright (C) www. All Rights Reserved.79 岁男模王德顺:50 岁健身 65 岁学骑马(图)_网易新闻
79 岁男模王德顺:50 岁健身 65 岁学骑马(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王德顺,形体表演艺术家、演员。1936年出生于沈阳,24岁做话剧演员,49岁到北京,成为“北漂”一族。他曾参演过《天地英雄》、《闯关东》、《二炮手》、《功夫之王》等,在前不久上映的电影《重返20岁》中,他饰演了可爱的老头李大海。3月25日,在中国国际时装周一场以“东北大棉袄”为设计元素的时装发布会上,他登上T台,赤裸上身引发轰动。组照发到网上后,王德顺成了“网上红人”。现在,他的微博粉丝数已经超过了12万。
  关于健身
  每天至少得锻炼2小时
  记者:您的身材这么好,是怎么做到的?王德顺:我是50岁的时候,为了演哑剧才开始到健身房健身的。后来继续健身是为了创作“活雕塑”:你的身上画上青铜颜色之后,往那儿一站,得让人家感觉那是一个雕像,不能让人感觉那是一身肉,所以要把身上所有的肥肉给练掉,把身上的肌肉都给练起来。
  当时我每天要在健身房锻炼4个小时,各种器械都练,我用三年的时间把身体练得像雕像一样。现在每天也至少要保证两个小时锻炼,包括游泳一个小时,上器械进行一个小时的力量训练。
  关于养生
  每天要睡够8小时
  记者:您现在身体怎么样?您的作息时间是什么样的?
  王德顺:我每晚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每天要保证8小时睡眠。起床后,就是准备一些讲课的材料,因为很多地方请我讲课。此外就在健身。
  记者:能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养生经验吗?
  王德顺:其实就是经常活动。哪怕散散步也好。
  记者:我觉得您的心态特别年轻,您是怎么保持的?
  王德顺:答案就是爱玩的人长寿,我就是爱玩,从小爱游泳、滑冰。 据《华商报》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80岁T台明星王德顺:每天游泳健身 和女儿去滑冰
  ■日,中国“活雕塑”第一人王德顺现场助阵2011天津电视台十大品牌栏目总决赛。
  ■T台上的王德顺。
  80岁的T台明星王德顺
  中国“活雕塑”第一人T台走秀 火爆全场
  ●1996年的新年伊始,在北京已经当了11年“北漂”的王德顺将要迎来60岁的生日,通常意义上的晚年的开始。
  ●之前10年在他看来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他干了两件事:演哑剧、演活雕塑,他健美的肌肉和形体就是为了做这两件事练出来的。
  ●但没想到又过了20年,快80岁还不服老的王德顺一下子红透了网络,许多人到他的微博下面留言叫他“爷爷”,管他叫“高龄青年”,称他是自己的偶像。
  1996年的新年伊始,王德顺换了一个新的日记本。这一年对他来说是个重要年头,因为他将要迎来60岁的生日,通常意义上的晚年的开始。在日记本的扉页,他写了一篇给“一九九六先生”的信:“我并不盼望你的到来……它象征着我的成熟,也预告了我的衰老。好在我并不服老。”
  在北京已经当了11年“北漂”的王德顺和妻子赵爱娟以及一双儿女那时候总算已经过上了基本安定并相对富足的生活:他们买了房子,女儿王遒找了工作;王德顺的生活开始变得闲适了一些,偶尔接一些影视剧作品。之前10年在他看来是人生最辉煌的时期,他干了两件事:演哑剧、演活雕塑,他健美的肌肉和形体就是为了做这两件事练出来的。去健身房的习惯从此保留了下来,到现在还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的锻炼时间。“我妈总形容他就像皇宫里的妃子似的,虽然皇帝不来看,但还把自己打扮得很好。”王遒不无调侃地谈论她爸爸。
  但没想到又过了20年,快80岁还不服老的王德顺一下子红透了网络,许多人到他的微博下面留言叫他“爷爷”,管他叫“高龄青年”,称他是自己的偶像。
  今年3月25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他客串了一场时装秀,他穿着东北大棉裤、裸着上身在T台上虎虎生威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开来,近80岁还能保持的好身材以及神情和气场令众多网友折服。
  这完全是一次巧合。王遒给这台时装秀做音乐,设计师胡社光无意中看到了她手机里王德顺的照片,觉得这个老头儿“有点意思”,与胡社光合作负责这次服装的高婕看到之后惊讶不已:“这是我老师!”1987年,王德顺曾接受北京时装俱乐部的聘请,为中国服装博览会培训时装模特,高婕是学员之一。那时候正是王德顺表演哑剧最忙碌的时期,但为了生计他也总要想办法赚钱。培训了那么多学生,自己却没有走过秀,接到高婕的邀请电话时,他抱着玩的心态接受了。表演前两天高婕先和他碰了次面,王德顺还是高婕记忆中那么利落:“打电话跟他说开车来接,他说不用,我们在地铁站见就成。一见面,还跟二三十年前一样的精气神儿。”只不过王德顺的长发已经变成白色的了。
  T台上的王德顺
  走秀开场和结尾都交给了王德顺,让他即兴发挥。他看着东北大棉袄那熟悉的家乡元素,听着开场音乐里暴风雪的声音,熟练地演了一段多年不演的哑剧《暮年》,讲一个老人如何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光。“他光着膀子出来走秀其实就是最后结尾时的几秒钟,但这个一下子被放大了,吸引了人们。”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胡晓航是王德顺即将出版的《形体语言艺术》一书的责任编辑,她看了那场走秀后觉得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把握王德顺的表演。“他是把整个后面的时装表演做了一个叙事性的开头。熟悉他的人,看的时候立马就能想到那是他表演了多年的哑剧。”
  虽然人们对他如今的生活现状无比好奇,但王德顺最愿意和人分享、聊起来最眉目生动的话题,不是现在如何,却是哑剧和活雕塑表演。这两个他最看重的艺术成就,带给他的名气都不如这一次意外走红来得大,王德顺也知道,这是时代变化了。
  作为一个一直“思想超前”的老头儿,他从来没有停止接触新鲜的事物,一点点触摸和适应这个改变了的时代:他学着用微信来进行日常的工作联系,尽管有时候他要用很长时间去找键盘上自己想要的符号;微博上给他的留言,他会认真地回复。他衣着时尚地去拍大片,为了电影角色的需要还学会骑年轻人的摩托车。“别看他在家逗孙女的时候就是个普通爷爷,一出门就可帅了”。
  1970年从沈阳复员到长春时,王德顺满心里想的全是自己“一定要翻身”。从1960年起,他在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演了10年话剧,那里“地位高,所有的一切都被安排得好好的”,然而这一切却因为“文革”中“站错队”一下子失去了。
  每天游泳、健身 还和女儿去滑冰
  入伍之前,王德顺先是在沈阳电车公司当售票员,后来又去沈阳军工厂当工人,但总是不安分,想着组织业余演出队。“我一入行就觉得很对,没有经过特别痛苦的学习过程。”王德顺一开始在学员队,另一队是老演员,因为缺人,他很快就从学员队里被抽出来和老演员演戏,在剧团里过了相当快活的10年,“永远是主演”。即便后来去了长春话剧院,他的表演能力也展露得很快。孙休兰和王德顺同龄,从中戏毕业后分配到长春话剧院,她是科班出身,王德顺就常找她给自己说戏。“他总是说这个戏你给我看看演得行不行。我就感觉他进步很快,看他排戏常常觉得今天和昨天就不一样了。”孙休兰说,“话剧演员都分甲组乙组,万一甲组不行的时候有候补的演员,只要他在,就永远用不上另一组的演员。”
  上世纪70年代话剧演出很多,常常一天两三场话剧。那时候粮食凭票供应,孙休兰看王德顺高个子,瘦得“那么可怜”,有时就把自己的牛肉票匀出来给他。剧院领导还专门开会,说王德顺演戏太辛苦,要给他补充营养,商量了半天给他
  买了一瓶可可粉。王德顺记得自己简直受宠若惊的样子:“这特殊化啊!不敢接受。”
  但王德顺还是倒下了,1979年到1980年他生了大病。王德顺把这“归咎”于他学习当时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太用心。“这种体系要你表演时特别认真,要以特别真诚的情感去演戏,必须动真情。”一出叫《万水千山》的话剧,王德顺戏中演因激动而昏倒的教导员李有国。可王德顺没想到,自己真的昏倒了。“大家叫了几声我也不醒,一个演员背过身‘啪’给我一个嘴巴:‘王德顺,该你说话了!’我才醒了。”
  医生告诉王德顺,他是得了植物神经紊乱,以及窦性心律不齐的心脏病,不能够再这么投入动感情地演戏了,“再演下去要成神经病了”。
  大约有一年的时间,王德顺不敢接触戏剧,换到剧院做行政工作,但他是不甘心的。这时中央戏剧学院的丁扬忠教授到长春话剧院讲学,专讲布莱希特的理论,王德顺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又重新有救了。“既然你成不了那个角色,为什么要追求成为那个角色呢?我忽然就转向了,开始研究布莱希特的理论,研究怎么把你内在的情感变成外部的动作表现出来。
  王德顺开始琢磨着要锻炼自己的身体了。他以前总是不停地开会、演出,并没有注意过自己的形体锻炼,但是要演哑剧,必须得有一个健美的形体,才能够被人欣赏。王德顺的形体有天然的好底子。
  1979年他陪着王遒去北京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为了支付庞大的开销,需要赚钱,于是去美院当人体模特,但他那时候并没有多少肌肉。孙休兰觉得王德顺“是个笨人”,可贵处不在天生条件,在于肯下工夫。四五十岁了开始咬着牙锻炼,慢慢地练出了肌肉,压腿也行了,而且还常去聋哑学校,教学生的时候也观察他们,学习他们的神情动作。王遒觉得爸爸在“自救”:“他不是为了好看而健身,一开始是为了他的身体,要有肌肉才能去表达情感,后来是为了他的艺术能够长时间地存在,因此他从来不叫苦。”
  1983年,王德顺在丁扬忠的邀请下去中戏参加了国际布莱希特研讨会,在会上表演了他自己创作的第一部哑剧《人与蛇》,取材于农夫与蛇的故事,既演农夫又演蛇。他想得很清楚,“哑剧不能两个人演,这样比划观众会着急,一个人演就不用说话,用虚幻来表现没有的东西”。十几分钟的表演引起了德国大使馆的注意,邀请他去德国参加哑剧节。这成了王德顺编演哑剧的动力,也成了出走长春的契机。1985年,和夫人赵爱娟编排好《暮年》、《生命》、《死神》、《等》、《囚》、《梦》、《杀鸡取卵》等十几个哑剧节目后,王德顺带着全家人来到了北京。“我觉得哑剧在长春不会有观众,我们只能去文化的中心演。”这一年,王德顺49岁了。他把对戏剧情感的投入转移到形体动作上,但他同时又投入了更多:有保障的工作、舒适的住所、安稳的生活,然后不可避免去面对北漂过程中要经历的情感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
  王德顺和家人组成了一个家庭剧团,赵爱娟帮他编戏和排戏,女儿帮他钢琴伴奏,儿子帮他报幕和打灯光。一开始没有剧院的演出机会,主要演出场所就是高校,想着“高校里学生有文化,更能接受哑剧这种形式”。那时北京有50多所高校,他们用一年的时间演了个遍。到了第二年新生入学了,又去演一遍。
  但如今回想,王德顺仍觉得那是人生中最快乐的年头。
  中国“活雕塑”第一人
  其实王德顺搞活雕塑,一方面是看了罗丹雕塑展的启发,一方面也是因为他开始觉得自己体力上演哑剧有点困难了。演《死神》的时候,他正面演人,背面演鬼,死神作揖时他要把双手背到身后去合十,常常扯得两臂酸疼。有的动作他更是难以完成。“比如《杀鸡取卵》中要表现鸡的垂死挣扎,我躺在地上四脚朝天,要用后背的力量把自己弹起来,这非常难,到后来就不太行了。”王德顺找人复制罗丹的雕塑,把自己全身涂满青铜,然后和雕塑一起进行表演,排了三段爱情故事:亚当和夏娃、罗丹和他的情人、《神曲》中的保罗与弗朗西斯卡。“我给他配音乐,每一组故事他会有几个动作,基本上是在很缓慢地进行,一个动作完成后他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停留的过程中你看不见他的呼吸,所以会容易产生一种幻觉,当你盯那个雕像时,他每动一下,你就会觉得那雕像也活了,会觉得雕像的情感也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叫活雕塑?因为他使雕像复活了,而并不是说他是一个雕塑。”王遒说,“本质上与他的哑剧是相通的。当时我一下飞机他表演给我看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眼泪就刷刷地流。”
  一开始活雕塑的演出相当成功,彩排的时候记者和观众挤得水泄不通,急得赵爱娟用东北话维持秩序:“乡亲们哪乡亲们……”让王德顺乐不可支。首演得到了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等的认可,让王德顺也充满信心。但很快就有报道出来,说王德顺在搞“裸体艺术”,虽然没有彻底封杀,但表演机会从此寥寥。这对王德顺是个很大的打击。“活雕塑之后他差不多歇了两年,然后我开始慢慢劝他接演一些影视剧的角色。”王遒说。
  晚年的王德顺每天游泳、健身,还和女儿去滑冰,生活得从容起来。王德顺把自己的书当作一本教材,他理想中的读者是美术专业、表演专业的学生,跟自己的个人经历没什么关系。但是胡晓航觉得,人们对王德顺最感兴趣的,恐怕还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的状态和生活故事。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
[责任编辑:79岁王德顺分享健身经验:60岁还进健身房_网易娱乐
79岁王德顺分享健身经验:60岁还进健身房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今天早上,王德顺老爷子表示自己完全是因为工作而去保持身材的,五十岁时为了演哑剧必须练功,六十岁时演《活雕塑》必须进健身房。
王德顺走秀。
http://img4./photo/-27/600x450_ALMUCD7R00AJ0003.jpg
http://img4./photo/-27/t_ALMUCD7R00AJ0003.jpg
王德顺走秀。
http://img6./photo/-27/600x450_ALMUCDDQ00AJ0003.jpg
http://img5./photo/-27/t_ALMUCDDQ00AJ0003.jpg
中国大爷王德顺(资料图)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LMUCDNE00AJ0003.jpg
http://img2./photo/-27/t_ALMUCDNE00AJ0003.jpg
中国大爷王德顺(资料图)
http://img2./photo/-27/600x450_ALMUCDSH00AJ0003.jpg
http://img3./photo/-27/t_ALMUCDSH00AJ0003.jpg
中国大爷王德顺(资料图)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LMUCE3R00AJ0003.jpg
http://img4./photo/-27/t_ALMUCE3R00AJ0003.jpg
中国大爷王德顺(资料图)
http://img5./photo/-27/600x450_ALMUCE.jpg
http://img2./photo/-27/t_ALMUCE.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网易娱乐3月27日报道&&近日,曾在《重返20岁》中饰演李大海一角的79岁老爷子王德顺登台走秀,半裸上身霸气豪爽,大秀好身材的组图在网络热传。今天早上,老爷子也发微博跟网友们分享保持身材的经验,他表示,自己完全是因为工作而去保持身材的,五十岁时为了演哑剧必须练功,六十岁时演《活雕塑》必须进健身房。
看到这么健硕的老爷子,网友纷纷给王德顺点赞:“看了《重返20岁》,就觉得老爷爷你太有型了!”“有身材说啥都好,爷爷棒棒哒!”“爷爷仙风道骨,甚是帅气啊!”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德顺的身价是多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