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湖北的理科状元据说是在湖北衡水中学学复读,平时在他班上排名还不到前十。这是真的吗?

咨询热线:29
衡水中学是应试教育的超级工厂吗?
写在前面:关于衡水中学,这是中国中学教育的一个神话,神话的核心就是每年能录取大量的清华北大等等名校。衡水中学已经成了传说,尤其在二三线、三四线的城市,模仿衡水中学的做派,已经蔚然成风。关于衡水,我们知道的也不是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来自网络,只是在这儿选择一点点衡水中学的资讯共参考。蝶课不加置评。
南方周末 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
发自:河北衡水 来源:南方周末
衡水中学2012届高中毕业生合影。在有的中学校长们看来,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甚至省外优秀生源,&站起衡中一个,倒下一片&。 (衡水中学网站图/图)
衡中校门街道边,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104名学生头像一字排开。街道不够长,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77名学生没能露脸。
衡水的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但衡中撑起了&教育名城&的所有名声。放假时校门口停驻近4000辆小车,十年中接待访问人数17万,如今参观须交600元会务费。
学校实行&无死角管理&,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10分,时间安排具体到分钟。成绩、德行、卫生全部纳入&量化管理&,包括&男女生频繁交往&、发呆、吃零食等都属扣分范畴。
衡中&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优秀生源,河北高考渐成独唱。2013年高考衡中独占清华北大招生人数的80%、全省600分以上考生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
&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全衡水所涉及部门、单位都必须密切配合。衡中背后,是衡水全市乃至河北全省的教育资源集中。
完全可以把衡水中学当做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拿着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你看不到哪怕一分钟,是留给学生们自由支配的。
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无缝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喜欢招聘女老师是衡水中学的一个传统,因为&好管理& &&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这个工厂的产品,便是每年6月份的高考升 学率。
整个河北省的初中,都是衡水中学的原材料供应商。尽管恶评不断,当地政府也多次出台政策限制跨区域掠夺优秀生源,但衡水中学仍能轻松从全省甚至从北京遴选优秀生源。
在这所超级中学的&英才街&上,位考入清华北大学生的头像贴画从街口一字排开,一直延伸到校门口。
300米的小街显然不够长,考入香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名校的77名学生甚至都没能一一露脸。
在这300米的小街上,可以看到教育的理念和荣耀被层层削减后剩下的东西:考试,考更好高校以及最好的高校。
英才街热闹的背后,2013年河北省高考几乎是衡水中学的独奏表演,不仅囊括了河北省文理科状元,文理600分以上的考生也超过全省的五分之一。考入清华北大的104人使得衡水中学独占两校河北招生人数的80%,并成为河北自新中国成立以后首个两校录取学生过百的中学。
这已经是衡水中学连续第14年在河北省高考中夺魁,在全国15000余所中学里再添传奇。而在民间,衡水中学被追捧为&超级中学&之上&神一样的学校&。
中国恢复高考36年,在基础教育层面则是逐渐摆脱&农村包围城市&,资源向城市倾斜的历史过程。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超级中学&现象,在屡创应试神话的同时,更加剧了资源失衡和教育不公。因而在落后地区眼中,&超级中学&被形容为一个个超级&黑洞&。
衡水中学则是一个例外。和大城市超级中学若干分庭抗礼不同,衡水中学在整个河北没有对手,且像一个反向&黑洞&般将石家庄乃至北京的优秀学生尽收门下。衡水这个经济省内倒数、曾经贫瘠的盐碱地也因这所学校而成为盛名远播的&教育名城&。
一直以来,围绕衡水中学的质疑和获得的成绩一样巨大。作为落后地区基础教育一次难得的&逆袭&,以半军事化管理、绩效量化等现代公司管理手段为特点的&衡水模式&在国内迅速传播并被争相仿效,一边被捧作济世良药,一边又被斥为应试教育的复辟和滥觞。
如今,出身小城的衡水中学已经站到了当地&教育生态链&的顶端,并继续扮演着掠夺者的角色,令那些同样是落后地区的基础教育&雪上加霜&。衡水中学带来的争论还远未休止。正如《人民日报》在2013年7月一篇文章的标题&&衡水中学:没对手有隐忧。
衡水中学很多学生即使跑操手中都拿着一本书,稍有间隙即争分夺秒学习。 (网络资料图/图)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
位于北京以南270多公里的河北衡水有着便捷的交通,却有着与之不相称的经济发展水平,由于资源缺乏,GDP长年徘徊河北末三位。衡水中学几乎撑起了这座小城所有的名声,学校位于市区西南一片低矮的居民区,来往大货车卷起的尘土时常将街道陷入一片灰蒙。
衡水周期性的繁荣,则出现于每个月学校放假的日子。外地家长们赶来衡水看望念书的孩子,挂着各地牌照的小汽车会将街道塞满,整个城市都会陷入拥堵之中。
衡水中学是拥堵的中心,其门口有时会停驻近4000辆小汽车,绵延数公里。天长日久,&衡中堵车&已经成了市民长期反映的民生难题。衡水交警部门还为此专门制定《关于衡中放假期间联勤工作方案》,派出30名工作人员以保障衡水中学附近通畅。
&能考个好大学,见不到孩子也值得。&家长们对拥堵也很能忍耐,他们每个月只能见一次孩子,陪孩子吃顿饭。他们觉得孩子能到衡水中学念书,就是送进了&大学的保险箱里&。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
家长来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也来了,他们是衡水中学的&朝圣者&。虽然是以研讨会的名义来到衡水的,但老师们的参观并不免费,为此他们需要缴纳600元的&会务费&。
&这是我去过的地方里门票最贵的。&一位参观过衡水中学的老师打趣说。他早就听闻衡水中学的名号,学校派他和同事来这里的目的,是希望借助这里的经验来提升升学率。
当老师们走进衡水中学所在的英才路时,一眼难以看到尽头的头像贴画会令他们感到震撼。边走边看,这些图腾般的图画会让他们心情变得虔诚。等到衡水中学门口,数字化介绍高考成就的巨大展板会再度强化他们的惊异。
脖子上挂着吊牌,他们像学生一般排队,在衡水中学工作人员的带引下进入校园参观。激情课间操震天的口号,无人抬头的自习课,午饭时间学生的奔跑,都 会给这些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然后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下&封闭管理&、&量化教学&这些词语。当然,不少人还会反思自身,写下长篇大论的参观感受。
云南等地的中学更为直接,老师带着学生坐了36小时的大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为的就是在这些学生心中&埋下信念的种子&。
除了造成拥堵之外,这些外来者仍不无可爱之处,他们会住满市区数量庞大的酒店,购物消费。曾经,一个全国性的高中校长论坛在衡水中学举行,校长张文 茂一再要求减少参会人数,原因是&衡水市区的宾馆住不下&。2011年衡水中学承办会议,尽管包下衡水所有的宾馆,还是有不少与会者只能到几十公里以外的 县城去住宿。
十余年来,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的外地官员、师生就有17万人。衡水中学宣传处主任张永笑称,衡水中学为衡水的宾馆业作出了很大贡献。
但这些取经者学到了什么&真经&呢?换句话说,衡水经验,是否可以在全国复制?
陕西老师刘波9月初参观了衡水中学,他对学生疯狂的学习态度感触颇深,回校之后他发现自己所在的学校环境根本没法那样要求学生,憋到最后,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结果换来一片哀嚎。
衡水中学成名了,山东的老师曾慕名来学习过。但来过以后,之后就不再来了,因为山东禁止中学补课。&衡水模式的基础是建立在对学生时间控制之上的。&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的李娟说,禁止补课打断了生产线的连续工作。
强人校长的&药方&
&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
时间倒前20年,衡水中学还只是衡水市(县级市)下辖的一所中学,招生范围仅限于全市。衡水中学退休教师戴藏云还记得,当时衡水中学房屋破旧,还有被洪水淹过的痕迹。1992年,李金池开始担任校长,这成为衡水中学的转折点。
&学校管理十分混乱,教学也是一团糟。&李金池回忆说,当年衡水中学召开班主任会,副校长讲话,台下有人喊了声&别听他瞎掰扯,散了吧&,众人一哄而散,留下几个领导在台上面面相觑。1992年,在衡水地区十一个县的教学评比中,衡水中学排名靠后。
&当时组织部物色校长时找了不少人,但大家都不愿理这个烂摊子。&接到任命后,李金池回到家一宿未眠。
戴藏云与李金池是河北师范学院77级的同学,毕业后又一起被分配到衡水中学。&他本来是一名历史教师,有些家国情怀。&戴藏云说,李金池还善于管理。
面对衡中的沉疴,李金池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整顿校风校纪。当年,衡水中学围墙低矮,学生纪律涣散经常逃课,而一些社会青年也可以翻墙入校滋事行 窃,甚至骚扰女生。&我当时忙完一天的工作,还要带领学校中层蹲点抓流氓,经常抓到一两点。&李金池说,为了震慑流氓,常常抓住后是先打一顿,然后再扭送 派出所。
1993年,衡水中学关闭校门,实行全寄宿、准封闭管理,要求所有学生一律住校。&扎紧篱笆,管理就方便了。&
但与落后的硬件水平相比,校园管理还不算多大的难题。当时衡水地区尚未建市,仍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市区仅有三万人口。盐碱地里广种薄收,经济发展的落后也牵制了教育。戴藏云还记得,那时很多中学连一幢像样的房子都没有,教学和住宿都在平房里。
李金池穷得连一块砖都买不起,当时衡水中学一年的办公经费仅有一二十万元,仅够发教职工的工资。1993年,李金池听到一个消息&&教育部正在酝酿建设1000所国家级示范高中。他认为机会来了。
他先在学校的大会小会上频频提及这个未经证实的事情,并勉励师生为之奋斗。当年教师节,衡水市委书记与市长都来到衡水中学考察。李金池重点汇报了衡中争创&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目标,他对领导说:&衡水地区必须要争取一所,衡水中学要担起这个责任。&
时值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湖北的黄冈模式正风靡中国,凭着&奥赛、高考和教辅&三大法宝,黄冈中学缔造了基础教育的第一代&神话&,宣称&把中国考起 来&。红火之时,黄冈中学不仅上央视上教材,大卖教辅试卷,每年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名额。仅十余年后,学校每年效益就过千万,还到外地开分校。基础教育为贫 困地区带来的名声与经济反哺,刺激了地方教育政绩观的兴起。
&国家级示范高中&这个饼画得很有诱惑力。戴藏云回忆当年一次全市干部会,市领导特别提及衡水中学,希望能把学校办好。经过李金池向市领导的多次请缨,衡水决定花力气办好衡水中学,校园硬件建设被提上日程。
&当时市里投资1200万,分三年支付。&李金池说,每年400万在当时的衡水已经非常可观,占去衡水地区每年财政预算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第二 年,衡水市财政困难,只拿出了200万元。为了保证工期,李金池开始东拼西凑,连一些低分生缴纳的&借读费&也拿了出来。资金到位之后,很快新的教学楼、 图书馆都建立起来了。这些建筑衡水中学一直使用到现在。
事实上,&国家级示范高中&建设的政策并没有出台过。但李金池却凭借这个虚拟的幌子,完成原始积累。1995年,衡水中学成为衡水地区升学率排位的 第一名。1996年,衡水撤地设市,衡水中学被划为市教委直管中学。借助扶摇直上的办学成绩,李金池又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提升衡水中学行政级别,以比肩其他 地市的知名中学。1997年,衡水中学升格为正处级单位。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分享的经验,那就是善借外力。&20年后,李金池这样总结衡水中学的崛起。
一位2011年毕业于衡水中学的女生保存了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摞起来有2.41米,她最终考入了香港大学。 (网络资料图/图)
一切公司化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交往频繁,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衡水中学开始腾飞的1994年,800公里外的湖北黄冈中学恰逢90周年校庆,黄冈市城区许多单位放假一天,中央政治局五位常委为其题词,七十多家中央及地方媒体蜂拥而至。
这样的殊荣,对衡水教育界构成了不小的冲击。置身于发达的京津唐工业区之外,经济指数全省倒数的衡水也在努力寻找出路,李金池和衡水中学也不例外。
对衡水中学而言,学习大城市高薪聘请名师自然是不可行的,衡水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此,李金池后来回顾的治校措施,更多是从衡水中学内部发掘潜力。&竞争是衡水中学发展起来的关键。&无论李金池还是衡水中学的老师们,都会这样总结。
&衡水中学管理的特点就是没有死角。&戴藏云说。所谓&没有死角&,就是实行全寄宿、封闭管理,在校内,学校全面安排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而林林总总的校规细致到&能否带橘子进教室和穿短裤睡觉&。
流传于网络的一张课表,记录了衡水中学校园生活的紧凑,学生从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间9点50分,排得满满的。就算是晚间放学之后,学生也必须十分钟内跑回宿舍并上床休息。如果学生违反,将面临惩罚。
衡水中学的一天,是从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中开始的。每个班级音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这个班级的量化考核分数。就算是站在操场上,每个学生手中也都拿着书本在朗诵,争分夺秒。就算是吃饭,学生们也是争先恐后跑去食堂,一度学校规定不许跑,甚至派人检查,仍然管不住。
&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得怎么样。&经典的&衡中三问&,是衡水中学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而激励人心的口号则见于每个班级和学校的各个角落,就连上楼的阶梯上都是各种各样的公式。积极、竞争,已经深入校园里的每个角落。
&衡水中学的管理说到底就是封闭管理和量化考核,这是一个钢G的两个侧面。&李金池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封闭管理是第一步,可以为学校营造一个单纯的 环境。而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量化考核则是不可或缺的。而有去过衡中的参观者认为,绩效量化其实就是借助现代公司手段管理校园,无止境地追求效率和数值考 量。
从量化班级入手,班级的学习成绩、纪律、宿舍卫生状况,都会影响考核成绩。而考核的成绩直接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的绩效评定发生联系。&比如坐班,量 化会具体到每个小时。&李娟曾在衡水中学任教10年,她说执行量化考核的是学校课少的音体美副科的老师和教务干事,他们统计成表并公布出来。
&学校利用了老师们的自尊心。&李娟说,量化考核鞭策结果是,老师只能拼命工作。
对于量化考核、坐班等措施,教师中不少人反对。&当时一些教师抵触,在背后骂我。&李金池回忆说。戴藏云觉得李金池有自己的政治智慧,他常常将一个制度先在学校中层干部会上透风,但并不急于实行,等到教师们下面骂完了,情绪平静后,他才突然宣布实施,反对的声音就小了。
除开硬的一面,李金池还有软的方法。推行班级量化考核,反对最厉害的是班主任,因为考核结果最终会落到他们头上,李金池一度将班主任的津贴从8元提高到40元。学校经济宽裕之后,他给教师们盖了住房,他和其他学校领导都靠后,好房子让一线的教学骨干先选。
统一的管理逐渐有了成果,衡水中学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从几人到了十几人。2000年高考,衡水中学力压石家庄二中这些传统名校,成为河北省的高考冠军。
&你们中要出更多的吴仪,要出更多的鲁迅。&戴藏云曾多次看到,李金池的一句话就能让台下的学生嗷嗷叫。李金池成为这个学校的标志。他每天早上会带 领师生跑操,和5000名学生一起高喊口号。按照他信仰的&工作安排紧凑了就是激情&,衡水中学的时间表里每件事都被精确到了分钟。
就连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衡水中学的量化也做到极致,如男女学生频繁交往等&非正常接触&,会酌情量化扣除班级德行分。
2002年9月,中国教育报头版连续四天以《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为题报道了衡水中学办学经验,衡水中学声名鹊起,被称为&教育神话&。李金池还记得,当时学校里找他的电话都被打爆了。2004年,李金池从校长位置上调任衡水市教育局局长,那时他在衡水已经家喻户晓。
河北衡水中学门前英才路两旁的围墙上贴满了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的学生照片,长达百米,蔚为壮观。 (CFP/图)
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
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李金池离开衡水中学之后,他原来的下属张文茂接任衡水中学校长一职。这时候的衡水中学俨然是河北省内首屈一指的名校。全国政协委员迟福林曾认为,地方政府是&超级中学&现象的始作俑者,许多地方领导以辖区内拥有&超级中学&为荣。
而对于衡水当地而言,衡水中学无疑是手中筹码,如果运用得当,这将是小城最耀眼的&名牌&。
在河北,超级中学的苗头则出现在2003年。这一年石家庄二中成立分校,在河北教育界引发震动。当时许多教育专家已经预测到这将带来的&黑洞效应&和对教育公平的破坏。此后,河北省内的知名中学仍纷纷设立分校扩大招生。
当时,高考已经成为超级中学的秀场。人大附中、西工大附中、南开中学都已经形成气候。这些中学多分布在首都和省会,当时优质的师资和生源向大城市流动是趋势。相比而言,衡水中学面临一场逆流而上的战斗。
2006年9月,衡水中学将一所民办中学收入旗下,改名为滏阳中学,专门招收复读生。凭借衡水中学的名气,第一年就有近千人入学就读。利用生源的&马太效应&,衡水中学开始在河北省各个地市吸收生源。
&实际上,衡水中学能考上十几个清华北大,已经到了极限。&河北教育界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衡水中学原来的招生范围仅限全市,多数学生都来自于市区桃城区(原来衡水县级市)。衡水中学已经将这些学生的潜能最大程度挖掘了。
衡水中学要继续迈进,就必须打破&不得超范围招生&的藩篱,广纳全省的优秀生源而教之。李金池说,在他任校长最后的两年里,已经有外地的学生慕名来 衡水中学。衡水中学的加入,使得河北超级中学的争夺倍加激烈,主要体现是优质生源的争夺,免收学费甚至是给钱给物这样的招生&谍战&在各处上演。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顶级的&尖子生&则流入了衡水中学这样的一流中学。2010年中考,邢台市区前100名学生留在邢台的只有30多名,接近70人流向石家庄二中和衡水中学。
&县里招生环境越来越恶劣,很难招到和留住优秀学生,高考升学率滑坡严重。&河北赞皇县中学校长侯树军曾对媒体说,衡水中学等超级中学的&掐尖&,使得大部分县市中学的处境越来越恶化,被业内人士形容为&站起一个,倒下一片&。
2011年,赞皇县中考前200名,最后留赞皇中学的仅60人。赞皇中学一度出台政策,将出十万元奖励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但一直没有机会兑现。而 某名校招生老师在赞皇还被打了。而河北当地媒体,不时接到关于衡中等名校违规招生的举报和投诉,&难道教育局管不了他们吗?&一份投诉材料这样写。
日,河北教育厅基教处曾通报衡水市第二中学、临城中学、石家庄二中分校等三所学校违规招生,但并无详细处理说明。
衡水中学成为乱局中的赢家。从十几人到近百人,衡水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两校的人数占掉了全省大部分,超越石家庄二中等传统名校,独霸河北。虽然河北省教育厅一再禁止超范围招生,最终都不了了之。
&在我们的班上,当时就有超过20个同学是外地人。&衡水中学2007届学生张雨说,甚至不少北京、山东等地的学生也在衡水中学学习。
虽然,本地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冲击,衡水中学服务本地的作用下降了。但衡水当地政府却跟衡水中学进入了&蜜月期&。每年高考成绩出榜之后,衡水中学的网站会挂满衡水各个领导的贺词。
2009年,衡水市原市委书记陈贵在考察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时也表达强力的支持:&衡水中学扩建工作是全市人民关心的一件大事,必须看大、看急、看重。&他要求衡水中学扩建所涉及的部门、单位都要密切配合。
除开当地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衡水中学还有另外一张可供资助的&关系网&。据熟知衡水中学招生的人士说,衡水中学一座难求,外地学生要进去必须有高官的&条子&。能拿到&条子&的学生,不是子女也会沾亲带故。这些关系会帮助衡水中学免去不少麻烦。
&从现在学生家长的通讯录就可以看出,不少家长都非等闲之辈。&曾做过衡水中学班主任的王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她和丈夫在高速路上因严重违章被扣车,她忽然想到班上一名学生的父亲是交警部门的领导,就拨通电话求助,很快她和丈夫就直接开车走人。
&我一个普通老师都可以这样,学校能动员的资源就更厉害了。&王莉说。
衡水中学提倡&激情教育&,时常举行各类&誓师大会&或&冲刺大会&,学生代表与班级集体均发言表态、并相互比拼激励。 (衡水中学网站图/图)
走中间路线了
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
58岁的李金池现在是石家庄一所民办中学的校长。2010年,他从衡水教育局长位置上退下来后,再度回到熟悉的教育实践领域,任精英中学的校长。
&他将自己的经验运用在这里,学校很快有了起色。&退休后曾在精英中学兼职的戴藏云说,李金池到达精英中学后,他的&名人效应&使得这所民办中学当 年招生就满额,优质的生源开始往这里流动。2013年高考,精英中学的一本、二本上线率就达到了石家庄全市第一,人们惊呼&衡水中学奇迹再现&。
&我现在走的是一条中间路线。&李金池说,到精英中学之后他对教育又有新的思考。但他的方式仍然没有变化,精英中学封校后实现了封闭管理,李金池仍旧在这里提倡他在衡水中学运用过的&激情教育&。
近年来,关于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讨论从未停息。李金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当年搞的是题海战术,拼学生、拼老师,做了不少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有 些老师甚至体罚学生,采用棍棒教育,学生累得发昏,老师累得吐血。他说,从1997年后他也开始探索课堂改革,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
吊诡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学都开始以衡水中学为师。对于河北那些利益受损学校而言,要生存下来就只能学习衡水中学。然而,衡水中学的&马太效应&已成,要撼动几乎不可能。
李娟介绍说,如今衡水二中、衡水十三中都是学习衡水中学的治校模式,甚至在某些做法上青出于蓝。衡水二中提倡&低进优出&,招收衡水中学余下生源中的优秀者,目前每年也都有5人左右考上清华北大,实力远超其他地市的名校。
&比如衡水中学的每日教研&&把老师聚齐开会交流经验的做法,就是学习二中的。&李娟笑说,衡水的中学间展开了发扬&衡中模式&的比拼。
&衡水中学的本质是一种过度教育。&一位衡水中学的离休领导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张雨还能记起她2007年在衡水中学复读的日子,发呆、吃零食、撕纸都会被记录,损失班级量化考核的成绩。一天晚间,她尿急去上厕所,就被工作人员记录下来,第二天通报批评就上了黑板报,班级量化考核被扣掉一分。
如今,无数渴求升学成就的学校将衡水中学的经验奉为圭臬。这让李娟感到忧心,教师的状态最终会影响到学生,考核的压力也会间接转移到他们身上。
&谁的青春可以被量化呢。&李娟说。
(文中张雨、李娟、王莉为化名)
怎样看待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的存在?
三新青年,情商为零的绝世天才
很有趣的题目,也是当年我们寝室卧谈会争论很多次的题目(师范生就是这么蛋疼),上面已经有很多有趣的答案了,我个人从一个普通教师的角度尝试着答一下。
一、衡中的定位
毫无疑问,衡水中学是一所超级学校。在河北省内,它是第一。在全国范围内,它也能算得上前百。这样一所名校在中国其实很多,比它好的学校也很多。衡中能够成为话题级的学校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一所县城中学。
如果河北省最好的学校是石家庄一中,那么大家自然会认为理所当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很多省份最好的学校基本上都在省城,直接以省会为名,什么附中,什么一中之类的。
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和省城相比,县城的教育资源是要缺少很多的。举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我实习的学校叫东丰县二中,是吉林省辽源市东丰县最 好的高中,基本上每年能稳定考两个清华北大。在我实习期间,该校最好的实验班平均成绩是领先普通班 250 分的(总分 640 分)。而实验班的成绩仅仅是辽源市五中普通班成绩。更残酷的是,辽源市五中实验班成绩还和吉林省最好的中学之一的东北师大附中差一大截。
什么是碾压,这就是碾压,现实有时候太残忍了。
我去实习的时候东丰县二中正在大力推广衡中模式,校领导带队前后组织了好几批骨干教师前往衡中学习取经。
对于无数的县城中学来说,衡中是神话。这些县城中学的领导层可以说时刻都在琢磨着衡水模式,并且希望能够将衡中模式复制过来。衡中的成功,让无数县城中学看到了希望,至少指出了一条路。
这个模式的意义在于,如何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实现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学生的教育培养。
在衡水中学成名之前,中国同样有两所现象级名校,湖北黄冈中学和江苏启东中学。不严格地说,还有两所是江苏泰兴洋思中学和山东杜郎口中学。当年这几 所学校在教育界可以说是刮起了一股旋风,县城中学几乎顶礼膜拜。原因很简单,这几所学校也全都在存在于类似县城的地方,它们也可以算是县城中学。
北京人大附中好不好?答案毫无疑问。但是,人大附中的模式可以复制吗?不用我说,大家也都明白,并不可以。县里面中学根本不可能具备人大附中的资源和条件,即使严格如衡中,依然是不可与人大附中相比较的。
我再举一个例子,我之前带的一个家教学生,他是东北师大附中的一个中等生,学习并不是很刻苦,作业很多也都是对付完成,并没有展现出一些特有的天 分。就在前两天,他发微信消息给我,说他被韩国延世大学录取了。我随口问了他一下,他说像他这样的录取已经算班上差的了,他们班一多半的人比他拿到的 offer 好多了,在学校高考光荣榜上他恐怕要放在后面。
出于好奇,我查了一下韩国延世大学:根据泰晤士报(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14 年世界高校排名,延世大学位于世界第 106 位;亚洲高校排名第 16 位(北京大学第 9 位,清华大学第 14 位)。
我们再看新闻,当衡中每年还在为清华北大人数沾沾自喜的时候,省城的那些超级名校早就在比常青藤等国外名校学生数量了。
看看顶级名校的路数:
揭秘南京&学霸高中&:仅 21 人高考其余全被提前录取 -- 教育 -- 人民网
在这背后是什么?
衡中学生几乎零自由,精确到分钟的作息时间表,衡中学生花在作业考试上的时间几乎是那些省城 名校的三倍之多。很多省城名校已经取消晚自习制度,没有节假日补课制度。各种学生社团,艺术节文化节,学生是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去学习的。他们其中的 很多人,甚至完全不用参加高考,对于他们来说,高考的压力几乎为零。
我曾经很偏激地说过一句话:在中国,你参加高考你就已经输了。
二、考试工厂
在省城那些超级名校眼中,衡中是饱受鄙视的,他们戏称之为考试工厂,学生全都是考试机器。媒体也很乐于这么报道, 七成网友不认可衡中模式,对衡中模式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但衡中依然是衡中,那个小小的衡水县城依然以衡中为核心。
原因也很简单,衡中别无选择,它们也是被逼出来的。
有些人弃之如敝履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却是无上珍宝。
无数县城中学仰望衡中。要知道,很多县城中学,已经数十年甚至自恢复高考以来从来没出过一个清华北大。
中国很大,县城高中的情况如果不是在其中切身待过,恐怕很难理解。一个班级之中,大部分人全都来自县城下面的乡镇甚至村子里面,他们当年能够考入县城中学本身就是村子里面的骄傲。对于这些人来说,读书真的是改变他们命运的唯一途径。
我和县城中学的一些老师聊天,他们聊到一些学生都感动的哭出来。我当年读书的时候,是我们班的班长,我清楚的记得我们班有个小个子男生,名字叫周 强,平时话并不多,我们都叫他小强哥。这哥们有天上早自习的时候忽然昏倒在了班级门口。之后我才知道,他竟然每天看书到凌晨三点,早上他没吃早饭,结果低 血糖晕倒了。这事儿我替他瞒着班上所有人,因为他不想让班上其他人知道他如此刻苦,他害怕别人嘲笑他。他的成绩是班上倒数。
县城中学学生真的太苦了,他们真的除了自己努力,几乎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可以依靠凭借的东西。一个县举全县之力办一所高中,在这所高中中还要早早地分出实验班。在实验班之外的人,几乎全都是陪太子读书,重点本科基本上已经与他们无缘了。
谁都希望任何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上一所更好的大学,都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现实却无比残酷。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让很多人在一开始就只能成为悲剧,成为牺牲品。
但悲哀的是,衡水中学不是那么好学的。
三、衡中的死结
我上一届有一个师兄,他毕业之后去了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学,等他再回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他已经憔悴不堪了。
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你问我去不去衡中,我的选择是拒绝。
很多人只看到了衡中对学生的管理严格,但却忽视了另外一点,那就是对教师的严密控制。衡中教师并不是河北省内最厉害的教师,他们很多人在教育理念教 育方法上并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但有一点,我却可以肯定,他们是河北省内最负责任的老师。学生到了,他们也到了。学生起床了,他们也起床了。校方甚至对他们 的婚配都有着严格建议,最好选择本校教师。
一个新教师,去了衡中,你将忙的可能都没时间谈恋爱。
无数县城中学学衡水中学,最后全都无疾而终,顶多学了个跑圈喊口号,跑圈带个单词书,画点做操之类的。
有些学校领导花大力气决定一切照搬衡中,连作息时间什么的全都一样。学生们没有崩溃,教师们先崩溃了。太难了,对教师们来说,这几乎是噩梦。学生们再苦再累,坚持三年也就过去了,但是对教师来说,这可是生活常态啊。
衡中能够实现做下去,一来因为传统,二来因为高福利。好的教学成绩和高考成绩,带来的是丰厚的绩效,是上万的月薪。
用我心中的偶像魏书生老师的话来说,教师也是人,他们一样需要挣钱养家糊口。
县城中学留不住好教师,原因无他,工资太低。只要有点名气,他们还是会选择离开。人,有时候就是这么现实。
但是我有一个预言,衡中已经走向了一个死胡同,它已经把自己逼上了绝路,超级学校的崩溃往往只是一瞬而已,一如当年的黄冈启东。支撑衡中的唯一支点是高考成绩,然而他并不能保证他每一年都再创辉煌。一旦他的高考成绩没落下去,就是衡中分崩离析之时。
这几年,石家庄的学校正在缓慢崛起,衡中的危机时代恐怕就要来临了。但即使如此,他依然是一个奇迹。
四、我的一些废话
1、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争的问题并不是关键,他们之间也不存在多么大的冲突,一如我们语文教学里面长谈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我们不是要关注衡 水中学的问题,至少在应试教育这一块他们的培养塑造是成功的。说衡水中学是高考工厂也好,纳粹集中营也好,至少它让在其中就读的绝大部分学子最后有了一个 较为满意的归宿。真正值得我们警惕和关注的是那些无论在应试教育还是在素质教育方面全都搞的一团糟的学校,他们很多时候真的在荒废学生青春。在中国,有无 数的市重点高中,上千人的学校,每年高考重本录取人数甚至不过十人。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几乎没有接受到任何教育,无论是文化课还是身心培养。像我很长一段 时间关注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当我真的看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时候,我只能说这真的是一个噩梦,我几乎泪流满面,我看不到这群孩子的未来在那里,那根本不是学 校。
在这儿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十三棵泡桐&在我们教育学中,很有名的一部影片。
2、不提高教师工资,永远无法吸引优秀人才留在教师行业,中国教育永无希望。人,唯有人,才能够改变一切现状。至少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下,绝大部分教 师是无法安心工作的,尤其是县城中学。在养老金改革之后,公立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人才会涌现私立学校。到那时,恐怕 真的没人来教穷孩子们读书了。
3、还是教育资源分配的问题。不求分配的绝对均匀,只要要让有些人能够看到希望,不是绝对的碾压。
4、救救孩子们。
近日有消息称,曾经号称神话的湖北黄冈中学已经没落,1999年以来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后再未拿过国际奥赛奖牌。
这种消息自然不乏叫好声,许多人认为黄冈中学的滑坡是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以及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多项政策合力的结果,还喊出了&神话破灭是好事&之类的口号。
老实说,我也特别讨厌当年的黄冈中学,这种&神话&当然应该倒塌。我读高中时,每天黑压压的卷子上,左上角总 有&黄冈中学&字样。尽管有人称这些打着黄冈中 学旗号的试卷并非全是真货,但它仍堪称应试教育代名词,顽劣如我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黄冈中学如今的没落真的意味着教育进步?我倒是认为二者没一毛钱关 系,而且标榜&改革&&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中学教育不但没有进步,还有沦陷之势。
至于有乐观的专家称&封闭以 及半封闭的教育管理办法才是黄冈中学及类黄冈中学神话逐渐没落的重要原因&,认为&对学生封闭式的或者半封闭式的管理影响了学生的视野,而现在我们高考命 题比较灵活,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够回答,而这种农村学校对高中学生的管理不太符合这种信息化的社会&,在我看来更是想当然的看法,高看了如今的高考试 卷。出点偏题、联系一下时事,并不&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够回答&。
记得我刚读小学时,大人们常常提起青岛下辖某县级市的一所著名中学。 据说学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自习到十点,凭借繁重的课业,它成为了名校。小学毕业后,我进入了青岛市一所省重点中学。入学 第一天,我就在校门口看到了高考上线人数达七百多人的喜报,此后一段时间里,数字还在陆续增加,喜报隔三差五就换一张。
我起初很困惑,心 想一个高三年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后来才知道,除了N个正式班之外,还有N个复读班,即所谓的&高四生&。学校不大,但仍专门辟出整栋楼给高三年级使用。 整个初一,我只去过那里两三次,大白天也极为阴暗的走廊,所有的门都紧闭着,甚至悄无声息,只有走到窗边,你才能看到里面黑压压的人头,那简直可算是我的 年少梦魇之一。
所幸初二那年,我就随父母回到了广东家乡,就读的那间中学也是省重点,课业也繁重,但校方每天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打篮球似乎比自习更重要,傍晚还可以在宛若花园的校内找个地方看看闲书。再加上香港电视台和电台的熏陶,总算不至于被题海弄傻。
我 的个人经历当然不具备普遍意义,但仍有典型性。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经济已然发达,高考录取率虽不及京沪,但在国内也排在前列。即使是扩招之 前,那所省重点中学的高考录取率也在95%以上,扩招后更可达到100%。加上学校设施齐备,有正规足球场、大量篮球场,后来更有了专业的体育馆和小球 馆,图书馆、音乐楼和美术楼等一样不少,早在90年代中期就有了配备一二百台原装机的专业电脑室,这一切都给了学生更多空间。
相比之下,山东省的高考录取率低于广东,即使是省重点中学,在扩招前也有大量学生需要通过复读考上大学。至于那家传说中的青岛下辖县级市名校,生源多来自农村。在80年代和90年代,高考几乎是这些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课业繁重实属必然,成为省内&神话&也属必然。
(河北衡水中学)
这类&神话学校&几乎遍布全国,老校区一度成为热门景点的黄冈中学是其中翘楚,学生们排队打饭时都在背书做题 的河北衡水中学同样如此,还有在校生超过两万人 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它们往往有着同样的规律:军事化封闭管理,题海战术,尽量少放假,注重研究所谓&题路&,提倡标准化,严 苛的作息制度和巨大的课业压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集中营&。
同时,它们大多属于经济不发达、高考录取率偏低的省份,在省内又偏居更不发达的县级市乃 至乡镇。如果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这类&名校&也往往位于乡镇,比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所青岛下辖县级市的中学。
它客观说明了一个事实:需要靠高考改变命运的群体,是这类学校存在的土壤。如今,这个群体并未消失,但高考也许已经无法让他们改变命运。与此同时,&神话学校&的无力侧面说明了高考选拔机制的变化,也就是所谓&改革&的成果,但这个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谈 及黄冈中学的没落,师资力量的流失是重要因素。因为地区经济在湖北排名倒数,教师收入也不高,不少老师被武汉学校挖走,还有不少出走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 角,但这恰恰是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无限度倾斜的一个佐证。本地生源的扩大导致参差也是一大因素,可它同样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缩影。据报道,黄冈中学建设并 搬入新校区后严重负债,每年只能勉强偿还利息,靠政府帮忙才还清债务,校区扩大也带来了招生扩大,优质生源就此被稀释。同时,来自省会武汉的一些名校也来 抢夺生源,通过减免学费、为贫困生父母在校内安排工作等手段吸引学生,黄冈中学显得更缺乏竞争力。
教育资源的倾斜早已不是秘密,早在9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那所珠三角重点中学就开始了疯狂挖人,教师资源基本来自江西、湖北和湖南等传统教育大省,据说还有&支付转会费&之举。
而 在黄冈中学辉煌的年代里,教育资源的占有恰恰是其最大优势。比如当年高考统一命题,黄冈中学就掌握了极大话语权,甚至能够影响命题。但在各省独立命题后, 黄冈中学的这一资源便流失了。至于当年的奥数优势,说到底也是优质生源和填鸭式教育的优势,但奥数与高考脱钩后,不但奥数辉煌不再,黄冈中学也失去了在加 分领域的话语权,优质生源的流失在所难免。
如果这种资源分配是良性的,当然是好事,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黄冈中学作为&神话&尚且如此, 普通的三线城市学校乃至乡镇学校就更不必说。我做学生时无比憧憬素质教育,但忽视了一个问题:在恶性竞争土壤没有改变、资源享有严重 不平等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它不可能比应试教育好多少,甚至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有人曾说&中国的素 质教育前提是有钱&,这话一点不假。我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提起音乐,就等同于乐器考级。它一方面制造了另一种应试压力,使得孩子更加 &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寻租腐败的空间。最可怕的是,它封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原本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他们,如今悲哀地发现,城市孩子只 需要弹弹钢琴下下棋就能跑赢他们。这一点加上原有的录取分数差异,以及扩招后带来的就业压力,对寒门子弟的影响甚至是致命性的。有人曾统计,黄冈中学当初 的生源中有半数来自贫困家庭,原本他们可以通过题海战术赢得高考,进而改变命运,但现在他们却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能够考入名校顺利毕业,他们在 择业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困难,比如人脉关系,比如陈旧观念,甚至老土的着装品味都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这当然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黄冈中学 无法守住的,其他同类中学同样守不住。各种优质资源都流向发达地区、大城市,难道这一切比黄冈中学的&神话&更高明吗?说白了无非是把黄冈中学的模式搬到 了较发达地区,然后通过经济优势让一切变本加厉。就像有人所说:&当年黄冈中学厉害,是因为它够狠,不把学生当人看,但现在的学校一个比一个狠,它就显得 不突出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平衡,因为寒门子弟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也因为所谓的&素质教育&不但未能减负,还制造了新的负 担,&唯分数论&仍占主导,所以落后省份的落后地区仍然会制造各种&神话&级别的名校,比如河北第一名校衡水中 学。衡水在经济不发达的河北都属最落后地区,可衡水中学却凭借着自己的高考神话,在国内各地开设分校。黄冈中学也许没落了,但其他落后地区的政府为了政 绩,学校为了升学率,对抗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仍然会走这条路子&&这甚至是落后地区中学对抗发达地区中学的唯一路子。
(河北衡水中学高考誓师大会)
我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越是落后地区越重视教育&,黄冈是一例,衡水也是一例。持此观点的人认为, 落后地区的政府总是大力扶持教育,家长也重视教育。其实这个说法明显偷换了概念,与其说落后地区重视教育,不如说落后地区重视分数,政府需要高升学率作为 政绩,家长需要分数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甚至根本不会理睬&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黄冈中学就是典型例子,它辉煌不再,貌似最着急的是当地政府。据说,当地政府新近提出了&要重振黄冈教育雄风&,并在计划中将复兴黄冈中学放在第一位,还提出了量化标准,比如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
当地官员摆出一副低调的样子,甚至拒绝记者采访,表示&还未做出大的成效来,我们只想静心好好做好当前的事情。&可这种看似低调的言辞,背后实质却仍然是假大空的好高骛远,还是当年的陈腐思维&&教育是用来量化的吗?这是教育还是工厂?
在黄冈市当地提出的振兴计划中,粗暴的行政干预无处不在,比如禁止各校单独提前招生,禁止截留生源,严格控制 优质生源流向市外等,一切都为了黄冈中学铺路。 再如什么&全市要培养100名全国名优教师、500名全省名优教师、2000名黄冈名师&,提高名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这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无疑是政绩 思维的体现。
但这种思维并非黄冈独有,对于所有落后省份的偏远城市而言,想要实现教育的政绩功能,想要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抗,就要集中资源,将优秀的师资和生源集中在一起,通过封闭学习提高高考成绩。
这 种行为不但功利,还戕害学生。而且即使高考成绩提上去了,仍然无法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今天刚刚看到一则消息,南京一所学霸中学共有295名学生 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有的学生从未参加任何学术竞赛,但坚持绘画和钢琴十多年,从小阅读各种书籍,父母坚持&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
这 当然是成功教育的例子,但能够持这种先进理念,并从小就以书籍、乐器等熏陶孩子的父母,基本不可能是寒门子弟。当黄冈中学、衡水中学的学生还在为了高考头 悬梁锥刺股时,当河南的郸城一高贴满&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之类的横幅时,享有更多教育资源的那些孩子已经避开高考,选择直接出国了。
黄冈中学不但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曾是教改支持者的眼中钉,似乎不鄙视它,都不好意思出来谈教改。但这一神话的倒塌并未成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甚至还展示了更严重的失衡,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近日有消息称,曾经号称神话的湖北黄冈中学已经没落,1999年以来再未出过省状元,2007年后再未拿过国际奥赛奖牌。
这种消息自然不乏叫好声,许多人认为黄冈中学的滑坡是高考改革、新课标改革、奥赛与高考脱钩,以及高考试卷分省命题等多项政策合力的结果,还喊出了&神话破灭是好事&之类的口号。
老实说,我也特别讨厌当年的黄冈中学,这种&神话&当然应该倒塌。我读高中时,每天黑压压的卷子上,左上角总 有&黄冈中学&字样。尽管有人称这些打着黄冈中 学旗号的试卷并非全是真货,但它仍堪称应试教育代名词,顽劣如我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但黄冈中学如今的没落真的意味着教育进步?我倒是认为二者没一毛钱关 系,而且标榜&改革&&减负&和&素质教育&的中学教育不但没有进步,还有沦陷之势。
至于有乐观的专家称&封闭以 及半封闭的教育管理办法才是黄冈中学及类黄冈中学神话逐渐没落的重要原因&,认为&对学生封闭式的或者半封闭式的管理影响了学生的视野,而现在我们高考命 题比较灵活,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够回答,而这种农村学校对高中学生的管理不太符合这种信息化的社会&,在我看来更是想当然的看法,高看了如今的高考试 卷。出点偏题、联系一下时事,并不&需要广泛的知识面才能够回答&。
记得我刚读小学时,大人们常常提起青岛下辖某县级市的一所著名中学。 据说学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读书,晚自习到十点,凭借繁重的课业,它成为了名校。小学毕业后,我进入了青岛市一所省重点中学。入学 第一天,我就在校门口看到了高考上线人数达七百多人的喜报,此后一段时间里,数字还在陆续增加,喜报隔三差五就换一张。
我起初很困惑,心 想一个高三年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后来才知道,除了N个正式班之外,还有N个复读班,即所谓的&高四生&。学校不大,但仍专门辟出整栋楼给高三年级使用。 整个初一,我只去过那里两三次,大白天也极为阴暗的走廊,所有的门都紧闭着,甚至悄无声息,只有走到窗边,你才能看到里面黑压压的人头,那简直可算是我的 年少梦魇之一。
所幸初二那年,我就随父母回到了广东家乡,就读的那间中学也是省重点,课业也繁重,但校方每天都会给学生安排一两个小时的运动时间,打篮球似乎比自习更重要,傍晚还可以在宛若花园的校内找个地方看看闲书。再加上香港电视台和电台的熏陶,总算不至于被题海弄傻。
我 的个人经历当然不具备普遍意义,但仍有典型性。当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经济已然发达,高考录取率虽不及京沪,但在国内也排在前列。即使是扩招之 前,那所省重点中学的高考录取率也在95%以上,扩招后更可达到100%。加上学校设施齐备,有正规足球场、大量篮球场,后来更有了专业的体育馆和小球 馆,图书馆、音乐楼和美术楼等一样不少,早在90年代中期就有了配备一二百台原装机的专业电脑室,这一切都给了学生更多空间。
相比之下,山东省的高考录取率低于广东,即使是省重点中学,在扩招前也有大量学生需要通过复读考上大学。至于那家传说中的青岛下辖县级市名校,生源多来自农村。在80年代和90年代,高考几乎是这些学生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课业繁重实属必然,成为省内&神话&也属必然。
(河北衡水中学)
这类&神话学校&几乎遍布全国,老校区一度成为热门景点的黄冈中学是其中翘楚,学生们排队打饭时都在背书做题 的河北衡水中学同样如此,还有在校生超过两万人 的&亚洲最大高考工厂&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它们往往有着同样的规律:军事化封闭管理,题海战术,尽量少放假,注重研究所谓&题路&,提倡标准化,严 苛的作息制度和巨大的课业压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高考集中营&。
同时,它们大多属于经济不发达、高考录取率偏低的省份,在省内又偏居更不发达的县级市乃 至乡镇。如果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和城市,这类&名校&也往往位于乡镇,比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所青岛下辖县级市的中学。
它客观说明了一个事实:需要靠高考改变命运的群体,是这类学校存在的土壤。如今,这个群体并未消失,但高考也许已经无法让他们改变命运。与此同时,&神话学校&的无力侧面说明了高考选拔机制的变化,也就是所谓&改革&的成果,但这个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谈 及黄冈中学的没落,师资力量的流失是重要因素。因为地区经济在湖北排名倒数,教师收入也不高,不少老师被武汉学校挖走,还有不少出走发达的珠三角和长三 角,但这恰恰是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无限度倾斜的一个佐证。本地生源的扩大导致参差也是一大因素,可它同样是教育产业化的一个缩影。据报道,黄冈中学建设并 搬入新校区后严重负债,每年只能勉强偿还利息,靠政府帮忙才还清债务,校区扩大也带来了招生扩大,优质生源就此被稀释。同时,来自省会武汉的一些名校也来 抢夺生源,通过减免学费、为贫困生父母在校内安排工作等手段吸引学生,黄冈中学显得更缺乏竞争力。
教育资源的倾斜早已不是秘密,早在9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那所珠三角重点中学就开始了疯狂挖人,教师资源基本来自江西、湖北和湖南等传统教育大省,据说还有&支付转会费&之举。
而 在黄冈中学辉煌的年代里,教育资源的占有恰恰是其最大优势。比如当年高考统一命题,黄冈中学就掌握了极大话语权,甚至能够影响命题。但在各省独立命题后, 黄冈中学的这一资源便流失了。至于当年的奥数优势,说到底也是优质生源和填鸭式教育的优势,但奥数与高考脱钩后,不但奥数辉煌不再,黄冈中学也失去了在加 分领域的话语权,优质生源的流失在所难免。
如果这种资源分配是良性的,当然是好事,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黄冈中学作为&神话&尚且如此, 普通的三线城市学校乃至乡镇学校就更不必说。我做学生时无比憧憬素质教育,但忽视了一个问题:在恶性竞争土壤没有改变、资源享有严重 不平等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是一句空话,它不可能比应试教育好多少,甚至会制造更多的不公平。
有人曾说&中国的素 质教育前提是有钱&,这话一点不假。我们所理解的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比如提起音乐,就等同于乐器考级。它一方面制造了另一种应试压力,使得孩子更加 &不得安宁&,另一方面也制造了寻租腐败的空间。最可怕的是,它封杀了寒门子弟的上升渠道,原本可以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他们,如今悲哀地发现,城市孩子只 需要弹弹钢琴下下棋就能跑赢他们。这一点加上原有的录取分数差异,以及扩招后带来的就业压力,对寒门子弟的影响甚至是致命性的。有人曾统计,黄冈中学当初 的生源中有半数来自贫困家庭,原本他们可以通过题海战术赢得高考,进而改变命运,但现在他们却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即使能够考入名校顺利毕业,他们在 择业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困难,比如人脉关系,比如陈旧观念,甚至老土的着装品味都会影响他们的前途。
这当然是资源的不公平分配,黄冈中学 无法守住的,其他同类中学同样守不住。各种优质资源都流向发达地区、大城市,难道这一切比黄冈中学的&神话&更高明吗?说白了无非是把黄冈中学的模式搬到 了较发达地区,然后通过经济优势让一切变本加厉。就像有人所说:&当年黄冈中学厉害,是因为它够狠,不把学生当人看,但现在的学校一个比一个狠,它就显得 不突出了。&
更可怕的是,因为资源分配不平衡,因为寒门子弟的上升空间越来越窄,也因为所谓的&素质教育&不但未能减负,还制造了新的负 担,&唯分数论&仍占主导,所以落后省份的落后地区仍然会制造各种&神话&级别的名校,比如河北第一名校衡水中 学。衡水在经济不发达的河北都属最落后地区,可衡水中学却凭借着自己的高考神话,在国内各地开设分校。黄冈中学也许没落了,但其他落后地区的政府为了政 绩,学校为了升学率,对抗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仍然会走这条路子&&这甚至是落后地区中学对抗发达地区中学的唯一路子。
(河北衡水中学高考誓师大会)
我常听到这样一个说法:&越是落后地区越重视教育&,黄冈是一例,衡水也是一例。持此观点的人认为, 落后地区的政府总是大力扶持教育,家长也重视教育。其实这个说法明显偷换了概念,与其说落后地区重视教育,不如说落后地区重视分数,政府需要高升学率作为 政绩,家长需要分数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甚至根本不会理睬&教育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
黄冈中学就是典型例子,它辉煌不再,貌似最着急的是当地政府。据说,当地政府新近提出了&要重振黄冈教育雄风&,并在计划中将复兴黄冈中学放在第一位,还提出了量化标准,比如一本上线率提高1个百分点,考取清华、北大人数突破25人。
当地官员摆出一副低调的样子,甚至拒绝记者采访,表示&还未做出大的成效来,我们只想静心好好做好当前的事情。&可这种看似低调的言辞,背后实质却仍然是假大空的好高骛远,还是当年的陈腐思维&&教育是用来量化的吗?这是教育还是工厂?
在黄冈市当地提出的振兴计划中,粗暴的行政干预无处不在,比如禁止各校单独提前招生,禁止截留生源,严格控制 优质生源流向市外等,一切都为了黄冈中学铺路。 再如什么&全市要培养100名全国名优教师、500名全省名优教师、2000名黄冈名师&,提高名师的政治和经济待遇,这种假大空的政治口号,无疑是政绩 思维的体现。
但这种思维并非黄冈独有,对于所有落后省份的偏远城市而言,想要实现教育的政绩功能,想要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对抗,就要集中资源,将优秀的师资和生源集中在一起,通过封闭学习提高高考成绩。
这 种行为不但功利,还戕害学生。而且即使高考成绩提上去了,仍然无法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面&&今天刚刚看到一则消息,南京一所学霸中学共有295名学生 被国外知名高校录取,有的学生从未参加任何学术竞赛,但坚持绘画和钢琴十多年,从小阅读各种书籍,父母坚持&顺其自然&的教育理念。
这 当然是成功教育的例子,但能够持这种先进理念,并从小就以书籍、乐器等熏陶孩子的父母,基本不可能是寒门子弟。当黄冈中学、衡水中学的学生还在为了高考头 悬梁锥刺股时,当河南的郸城一高贴满&要成功,先发疯,下定决心往前冲&之类的横幅时,享有更多教育资源的那些孩子已经避开高考,选择直接出国了。
黄冈中学不但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也曾是教改支持者的眼中钉,似乎不鄙视它,都不好意思出来谈教改。但这一神话的倒塌并未成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甚至还展示了更严重的失衡,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为什么中国各省最好高中多聚集于省会,且多为师大附中,而河北衡水却成为例外,当年显赫一时的黄冈中学为什么盛名不再?
文|鲍君恩
高考成绩发布后,衡水中学又一次笑了,这个让教育专家咬牙切齿的反面典型,今年延续了辉煌&&包揽河北文理状元,省文、理前 10 中各占 9 名,另有 106 名学生被国外名校录取。
猿题库&2015 年基于升学率统计发布的全国高中排名中,衡水中学虽屈居第二,但单论考取名校的比例,排名第一的人大附中也不是它的对手,2015 年人大附中的清北录取数只有北京四中的 1.3 倍,远不如衡水中学优势明显。
作为河北 GDP 排名垫底的城市,衡水现象极为反常&&猿题库高中分省排名显示,在其他所有省份,好中学全都集中于省会和经济发达城市。只有河北例外,不只是衡水中学,衡水的市二中、武邑中学、冀州中学也都进入前十。
黄冈中学为什么没落
衡水中学地狱式的管理模式在其他地方并不鲜见,山东、河南某些中学犹有过之,只是成绩不突出,没有受到关注。
&衡中模式&是&县中模式&的延续。1978 年后,中国中学教育长期都是&县中模式&和&附中模式&并存。
所谓&县中模式&,即县乡中学通过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密不透风的作息时间安排,来出成绩。由于农村学生舍高考外别无出路,所以远比城市学生用功,它的成功其实利用的是&低人权优势&。
衡水中学特色:拿着书跑操的学生
所谓&附中模式&,即为依托师范大学的师资优势以及省会城市的财政优势,靠财力和人力资源出成绩。八十年代&附中模式&对&县中模式&并无显著优势。但在今天,中国各地最好的高中,大部分是师大附中。
改变始自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以加大基础建设拉动经济,高速公路网的建成和财政向省会城市倾斜,使得各省区域中心城市的资源不断向省会聚集,使得一省之内,省会城市与区域中心的差距迅速放大。
它造成的一个结果是,省会城市不但能吸引优秀师资,由于地理相近,也能大量汲取优质生源,形成了如今县中沦陷、省会独大的格局。就读于县级高中的 80 后当年或许还能考上清华北大,95 后、00 后的县中生考上 985 已值得庆祝。
黄 冈中学的没落就是典型,这所当年让全国高中生谈之色变的超级中学,如今在湖北省内的地位已远不及武汉的华师大一附中,也不如襄阳的四中、五中&&黄冈距武 汉太近,优质的生源和师资大都流向了武汉,而地处鄂北的襄阳能出现两所牛校,除经济实力在区域占优,与武汉的距离也比黄冈远得多。
同 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最早谈论&县中模式&的江苏,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苏北的很多县级中学高考成绩都超过省会南京,位于苏北的启东中学是与黄冈中学齐名的牛校,但今天江苏的顶级中学几乎全部位于南京和经济较发达的苏 南,苏北牛校仅余海门中学一所,启东中学如今已泯然众人。
&县中沦陷&最鲜明的例子不是武汉和江苏,而是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等西部欠发达省份,这些地方原本城市人口就高度集中于省会,今天省会与地方差距进一步加大。这使得省状和考取清华北大的学生往往集中于省会的一两所中学。
所幸,这种区域经济落差造成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通过网络在线教育得到了一定稀释。以猿辅导?& 为代表的在线教育 APP,近年在二三线城市和县乡积累了大量用户,县中的孩子们可以在线接受一线城市优秀教师的辅导,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与省会的差距。
河北的尴尬
不少人把衡水中学恐怖的高考成绩归因于地狱式的管理,但衡水中学能在河北一家独大,甚至把省会著名中学石家庄二中远远甩在后面,原因没有这么简单。
比如《纽约时报》曾报道过的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低人权&程度不在衡水中学之下,但其主营业务是落榜生复读,生源无法和合肥、芜湖及六安市内相比,考取一本人数虽常常过万,但清北、985 录取人数却一直寥寥,无法和衡水中学相提并论。
徐鹏(中)是毛坦厂中学唯一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生
优质生源才是高考好成绩的关键。而衡水中学能吸引全省优秀初中生就读,或许是河北的区域位置太特殊。河北腹地生生嵌入北京、天津两个超大抽水机,1968 年才被定为省会的石家庄对省内资源的吸引力远无法与京津相比,其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甚至不如秦皇岛和唐山。
被京津隔开的河北无法形成一个真正的中心。以内斗闻名的江苏虽然会争论南京是不是安徽首都,但对江苏省还是认同的,而河北人连内斗都斗不起来,除了填写籍贯,河北人很难有自己是河北人的意识&&如果把廊坊、香河、燕郊人称为河北人,他们多半会感觉受到了侮辱。
河北省地图看上去像被咬掉了一块
正因为缺少区域中心,依靠低人权的县中优势才唯独能在河北保留下来。衡水市虽在全省 GDP 垫底,但由于衡水中学最初的成功带动了整个城市的产业链,成为地方政府的名片和支柱,它获得的财政支持远超其他城市,在挖掘全省生源时占尽优势。
比钱更重要的,是政府提供的政策便利。河北省教育厅虽多次发文要求禁止异地挖生源,但只要衡水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衡中自然能想办法绕开规定,临近衡水的邢台甚至规定,党政机关干部若让子女去衡水读高中会被除名,但哪怕受党教育多年,也不敢为党性赔上孩子的前途。
衡水二中、武邑中学、冀州中学同样进入河北省高中排名前十,也能说明衡中的崛起并非靠一两个英明的校长,而是地方政府超常规投入的结果。
让另一部分人也素质起来
县中模式的沦陷,对县级中学和教育局是灾难,但也不全是坏事,教育专家们喊破喉咙的素质教育,在一些孩子身上得以实现。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之辨,在中国本就是个伪命题&&极度稀缺的优质教育资源导致极度残酷的高考竞争,没有人会为了所谓素质教育赔上前途命运,天真善良如白岩松才会相信,只要各地不评选状元、不发布喜报,中国的孩子们就能减缓应试之苦。
白岩松在节目中呼吁给高考状元降温
其实,中国有一部分人很早就享受到了素质教育。
1960 年,时任中宣部长陆定一发表《教育必须改革》的报告,委派秘书长童大林组建景山学校,这所学校独立编写教材,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学习德语、西班牙语等多门外 语,并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如美术、音乐分别辅导。学校管理之宽松,今天的中学生不敢想象&&现任易宝支付高级副总裁的余晨,80 年代初上高一时提出休学半年回家自学,老师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
北京景山学校自编教材
素 质教育的杰出代表还有史家胡同小学和十一学校,前者在 1990 年代中期就为小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和形体课,绝大多数孩子只能在音乐课学唱《春天在哪里》时,他们的音乐课已分为声乐和器乐课程,讲授古典音乐;后者在 1960 年代时,校园内已有专门供学生接触大自然的动物园。
这些学校能在全中国人民不知素质教育为何物时就实现了素质教育,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学生没有必要为高考浪费时间精力,只需准备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因此综合素质最重要,绝不能做应试教育的奴隶。
县 中沦陷后顶尖中学的独大,则让另一部分人也素质起来&&衡水中学高考成绩虽然出众,毕业生不会对中学时光有丝毫留恋。而华师大一附中为代表的省会牛校,毕 业生往往发自内心以母校为傲,在中学时代,他们就能享受到绝大多数孩子在大学才能拥有的环境:宽松的管理、自由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社团活动。
论 素质教育,中国最牛中学非北京十一学校莫属&&完全照搬美国式的走班制、导师制教学,取消班主任,设立 300 多门课程,选修课包括马术、击剑、滑雪、戏剧、汽车设计等;全校有 200 多个学生社团,学生成立内阁,参与管理学校事务,校长每年都会按学生要求做到十件事,实现全校免费 Wi-Fi 覆盖;学生恋爱完全自由,校长甚至专门发文为早恋辩护&&
北京十一学校的学生参加马术比赛
十一学校无疑最适合为素质教育代言,在猿题库? 排 名中,它名列北京第 6,除大量留学国外名校外,考取清华、北大等顶尖名校的人数在北京也很靠前。不过,其惊世骇俗的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现任校长 李希贵就任前,负责筹建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并任负责人,2014 年,教育部还专门为推行该校教改经验举办新闻发布会。
该 校能保持如此高的升学率,很难说是素质教育的成功。十一的师资首先就令一般高中望尘莫及&&特级教师 28 人,高级教师 175 人,来自北大、清华、中科院、耶鲁等名校的中方博士 60 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104 人,还有来自牛津、剑桥、耶鲁、哥伦比亚等名校的69名外教。
痛恨衡水中学、激赏十一学校的人可能没有想到,二者成功的关键竟然是一致的&&提前获得优质生源。为防止初中部生源流失,十一学校对小升初招收的尖子生实行二四制,即初二毕业后直升高中,无需参加全市组织的中考。这种直截了当的政策优势,远比四处挖人的衡水中学轻松得多。
教育部虽极力推广十一学校的教改经验,全国各地的中学校长也赴该校参观见学多次,但真正敢改革的,除了省会牛校,应该只有衡水中学,或许不久的某一天,衡水中学会突然变成素质教育的急先锋,不知到时白岩松们会作何感想。
如果说,全国排名第二的衡水中学堪称&牛校&的话,那么排名第一的人大附中就只能被称作&神校&了。人大附中式的优秀,不仅其他省市的中学无法复制,就连北京的其他学校也难以效仿。
  今年秋季一开学,将有7名硕士和9名博士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的新教师,他们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
  中国人民大学人事处公示这份拟选聘教师名单后,有人说,这是&神州第一校才请得起的师资&。
  事实上,人大附中早在1999年便开始聘请博士任教,成为国内第一个聘请博士做教师的中学。当时便有人指责,中学引进博士是一种人才浪费。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回应称:&那些批评中学引进博士的人,低估了基础教育的潜力与价值。在中国,博士进入中小学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她毫不讳言人大附中的&野心&:&要建一流学校,必须有一流教师,没有一流的教师,哪来一流的学生?&
  1997 年,刘彭芝在出任校长 5 天后,便提出 &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 & 的办学目标。如今,人大附中登上《全国高中百强榜》首位,在近 1000 所候选学校中,获得满分 100 分&& & 神州第一校 & 的位置似乎无法撼动。
  & 神校 &VS& 牛校 &
  2015 年,人大附中学生刘智昕以 721 的总分成为北京高考理科状元。这是自 2004 年以来,人大附中的第 11 位高考状元。12 年来,人大附中培养的状元人数超过北京四中、清华附中、北师大附中这 3 所北京重点高中的总和。甚至在 2012 年,人大附中还曾包揽了北京市的文、理科状元。
  毫不奇怪,人大附中也是北大、清华的生源大户。2015 年,两校共在京招收 351 名学生,其中 101 人来自人大附中,接近 30%。
  这一年,300 公里以外的河北省衡水中学,有 119 名学生被北大、清华录取,这几乎是上述两校在整个河北省录取人数的一半。这所中学的高考成绩已经连续 16 年居河北省第一。
  在 2015 年《全国高中百强榜》上,衡水中学仅次于人大附中位列第二名。但不同的是,很多人把衡水中学称为 & 考试工厂 &,对其军事化管理的教学方式等不断诟病。
  在衡水中学,学习从早上 5 点开始,晚上 10 点结束,学生每 3 周放假 1 天。而在人大附中,早上 7 点 40 开始早读,下午三四点便陆续放学,即便在高三,下午放学的时间也很少超过六点半。
  王乐怡是人大附中科学实验班学生,她的苹果手机屏幕碎了许久也不愿去修,因为她难以忍受离开手机超过一天。刚刚逃掉一节自习课的她无法想象,衡水中学的学生不能用手机、不能上网,迟到早退更是不被允许,在自习时间里抬头是一种要被扣分的行为 && 为了让学生安心学习,衡水中学所在的区域几乎没有娱乐场所。
  从小学至今,数学竞赛多次获奖的王乐怡,用 & 特别好玩 & 来形容比赛。她曾参加过两次美国的数学竞赛,在去美国的两周里,除了 1 天用来比赛,剩下 14 天都用来玩。& 国内的竞赛就是自己去考试,国外的比赛是团队合作,每天玩的时间比复习多。&
  衡水中学学生的学号是根据成绩浮动而变化的。他们有每周测试排名、月考排名、单科成绩排名、进步退步幅度排名 &&
  而在人大附中,学生的成绩不会张榜公布,考试后,学生会拿到一张分数条,但不会告知排名,如果学生或家长希望知道年级排名,则需要单独向老师询问,而老师还会用两张白纸,盖住其他学生的成绩和名次。
  一位人大附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现在的学生更有思想,和他们的交流很成人化。而且学生们会对平等和尊重有自己的要求。&& 从来没有见过老师当众批评学生。& 已经在人大附中就读 5 年的学生王睿鸿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便在学生犯错时,老师会找他私下谈话,但不会在同学们面前指责某一个学生。
  而一位外省的教师在衡水中学参观时,在学校的公告栏内看到一则公告:高二年级一位学生带橘子进教室受警告处分,并要求学生回家反省。
  人大附中也限制学生的饮食,2008 年开始,为保证学生健康,学校内不再售卖碳酸饮料,但如果学生从校外带进学校,也不会有人强行制止。
  人大附中不仅给了学生自由,也给老师宽松的教学环境。班级之间不比较成绩,青年教师和资深教师一起备课,可以争论,学校不检查教案。
  学校也不强制要求老师的坐班时间,美术、音乐、计算机、体育等副科老师,如果上午没课,可以下午再来学校,但他们没有被学校边缘化。& 不是高考学科的老师才受重视,老师们都很有存在感。& 计算机老师会带领学生去参加机器人竞赛,美术老师会把学生的美术作品布置展览,音乐老师开设的选修课,把音乐细分成歌唱、戏剧、作曲、舞蹈等多种领域。
  学生不害怕与老师开玩笑。王睿鸿在朋友圈称赞某饮料好喝得 & 胜过海洛因 &,老师们纷纷留言表示同意。校长刘彭芝遇到早恋的学生时,甚至还会问一句:& 你男朋友怎么样了?&
  有人大附中学生曾向学校提议将周五设为便装日,理由是源于英国的 & 星期五便装日 & 可以提高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
  于是,刘彭芝在一次早操时问:& 你们想穿自己的衣服上学吗?&
  & 想。&
  & 那周五穿吧。&
  事实上,在北京穿人大附中校服已经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有学生周末也穿着校服去补习,在参加课外补习时,他们能获得外校学生 & 中国最好高中 & 的羡慕,补习老师也会称赞他们 & 不愧是人大附中的学生 &。甚至有学生在假期穿着校服去滑雪 &&
  如果说,全国排名第二的衡水中学堪称 & 牛校 & 的话,那么排名第一的人大附中就只能被称作 & 神校 & 了。
  生源优势
  人大附中最初的成绩源于 & 超常教育 &。1987 年,在时任人大附中副校长刘彭芝的建议下,该校成立了第一届高中实验班,由她担任数学老师和班主任,在高中开始 & 超常儿童教育实验 &。两年后,该班学生颜华菲为人大附中获得了历史上第一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奖牌。
  当时的人大附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数学能力,侧重竞赛成绩,希望能以数学带动其他学科。为了扩大超常教育的规模,1989 年 9 月,人大附中在数学实验班基础上正式创办 & 华罗庚数学学校 &。& 华校 & 的建立,标志着人大附中的超常儿童教育实验形成规模。人大附中也开始通过 & 华校 & 选拔北京市的优秀生源。
  2004 年,& 华罗庚学校 & 更名为 & 仁华学校 &。同年,人大附中被北大、清华录取的总人数,第一次超过北京四中,成为北京市第一名。
  王乐怡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读仁华学校,& 它像一个补习班,每周日上 3 个小时,讲不同的学科。& 五年级下学期开始,仁华学校便开始不断考试。& 语、数、外、地理、逻辑等等,什么都考,& 王乐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但他们不会告诉我们成绩,所以基本没有心理压力。& 最后,仁华学校会综合考试成绩,通知家长,孩子是否可以升入人大附中的初中就读。
  80 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吕克农没有想到,当时那个像一片荒地的学校,后来会成为北京乃至全国最好的中学。20 年后,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就读人大附中,他和妻子则费尽心力。
  他们的女儿凭借奥数竞赛获奖,进入了人大附中 & 小升初 & 的面试。刘彭芝对坐在礼堂中等待的家长们说:& 你们在座的大多数人(的孩子)进不来。&
  面试开始后,10 个老师与 10 个学生相对而坐,家长们就坐在学生身后。学生要抢答各个老师的问题。& 竞争太激烈了,让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差距。& 吕克农感叹。
  & 人大附中的一个文化是,比较关注家长的背景。& 吕克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有人调侃说,人大附中最出名的其实是学生家长。海淀区聚集着北京高科技人才:中科院,航空航天部,中国核工业研究院,北大、清华等诸多高校 && 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为人大附中提供着优秀生源。
  因为同学的家长刚好在人民大学任教,王若鸿创办的读书社请到了人民大学的教授,和他们一起探讨存在主义。& 教二代 & 在人大附中并不少见,人大附中的教师子女都可以直接就读这所超级中学。
  & 家长很多是知识分子,他们学历很高,重视教育。& 一位人大附中老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有家长曾告诉这位老师,自己可以辅导孩子的所有功课。& 我当时很震惊,因为我也不能做到这一点。&
  & 这些家长文化水平都比较高,职业又好,相互联系,信息渠道广,舍得花钱。他们知道有哪些活动机会,有的家长还会带头组织课外班,请好老师上课。& 一位人大附中的毕业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 会玩儿 &
  进入大学后,人大附中的毕业生总是有些 & 特别 &,毕业生王甜(化名)说:& 我们好像更会玩、更爱折腾,没有其他学校学习得那么刻苦。&
  即便和其他北京重点中学相比,人大附中也显得更 & 会玩 &。比如,人大附中的学生会竞选,比一些大学还要正式。学生们穿着正装,参加各部门面试。学生要在为时三天的会议议程中,发表改进学校的提案,写清原因和预算等,优秀提案会被学校采纳。
  & 办学生活动时,老师给的空间很大,不会干预。需要什么器材,要借就借;需要老师配合的,老师都会支持,经费也由学校出,很自由。& 王甜说。
  有学生家长建议,学校组建橄榄球队,人大附中评估方案后便开始聘请教练。& 你有什么特长,人大附中会支持你去玩。& 王甜说。
  在人大附中,很难找到没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学生,而他们的兴趣,几乎可以得到学校的一切支持。学生可以在歌舞嘉年华上 & 群魔乱舞 &;喜欢电影的学生可以自己拍上一部,他们可以在 & 电影节 & 上走一次红毯。更不必说每年上百个社团一起参与的社团文化节了。
  人大附中还有 150 多门选修课,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体育与艺术等领域等。学生可以学习十余种语言,还有 18 门学科用英语教学,由外教任教。学生还可以提前修读微积分等大学课程。一些选修课人大附中还会聘请高校老师授课。有人因此戏称中国人民大学是 & 人大附中的附属大学 &。
  就连 & 打牌 & 也在人大附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刘彭芝在升旗仪式上为桥牌选修课 & 站台 & 后,桥牌便成为热门选修,每学期有将近 400 人报名。随后,人大附中的桥牌队也多次在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中获得冠军,学生入选国家队。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也来到人大附中参观。
  人 大附中鼓励学生自发参加竞赛。如今就读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张开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曾在高二时参加一个国际比赛,那时是中国学生第一次参与,他们最后 进入了决赛。即便当时学校没有分配指导老师,但相关学科老师都乐于解答竞赛问题,他们甚至会帮学生去找专家。在这次竞赛后,老师还专门为此开设了选修课, 学生还有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
  & 当时这件事有些影响学习,老师也没有制止我们。& 准备比赛时,他们请了一天假,班主任开了绿灯。出国比赛让他们不能按时开学,老师也批准他们晚几天再回来上学。
  不难想象,以衡水中学的标准,相当数量的人大附中的学生是需要检讨思过的,虽然他们毫无疑问是优秀的。于是,一名高中生在知乎提出疑问:& 为什么大多数高中宁愿学习衡水中学,而不愿学习理念更加先进的人大附中?&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看来,人大附中和衡水中学注重高考成绩的本质是相似的,但人大附中有更好的资源,两校的生源也非常不同,所以教育方式也必然是不一样的。
  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式的 & 高考工厂 &,大多坐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考试成绩是学生成才的唯一标准。
  人大附中曾有一位高二学生辍学,到世界最大基因测序公司做研究,即便刘彭芝没能为他争取到被北大、清华破格录取的机会,但如今 24 岁的他创办了自己的科技公司,已经获得了名校难以给予的认可。而在一些偏远地区,不论学生多么聪明、刻苦,也很难在高考以外找到出路。
  此外,& 衡水模式 & 是可以快速学习的,因此曾有 300 多个考察团的 4600 余名教育工作者先后到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模式相似的安徽毛坦厂中学也一考成名。在中国很多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像衡水中学和毛坦厂中学这样的 & 考试工厂 & 还有很多。
  但人大附中式的优秀,不仅其他省市的中学无法复制,就连北京的其他学校也难以效仿。譬如,在国家级课程研究性学习方面,人大附中的成果在北京市甚至已经无出其右。
  王乐怡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是《一种海洋放线菌中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化合物鉴定》,指导老师是中科院微生物药物学研究组副研究员宋福行。学生选择研究方向后,人大附中会提供一个相关实验室名录,学生依照自己的需要选择一个实验室,再自行联系导师。
  当时还是高一学生的王乐怡并没有接触太多的生物学知识,宋福行便给了她大量的中英文文献,读完后两人再讨论,& 导师会引导我找一个研究方向。之后具体怎么做、会用到什么仪器,都是导师教完,我们再自己实际操作。& 最终她的研究性学习获得了一等奖。
  和她一起在人大附中中心花园展示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还有:《基于旋转脚掌和连续追踪的指静脉识别算法》《基于 STM32 的四旋翼飞行航拍器的研制》《新型刚性共轭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
  在中科院,王乐怡见到并使用了很多她从未见过的实验仪器。王乐怡在人大附中的生物学老师也是一名博士,一位中科院的研究员是他的同学。& 如果是本科毕业的老师,很难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也很难开设专业方向的选修课。& 一名人大附中老师说。
  储朝晖将人大附中复杂的特殊性归于两个原因,一是校长刘彭芝的个性化理念,二是学校深厚的社会关系。
  有些校长希望按照学校原本的方式继续发展,有的校长则是希望通过改革创新,将学校推向一流。刘彭芝显然属于后者。在教学上,她在 1997 年便提出 & 尊重个性、挖掘潜力 & 的办学理念;在政府办学的背景下,她结交的政府官员和社会关系,为人大附中的发展带来包括政策优势在内的极大便利。
  & 刘彭芝拥有的不是一般的能量。& 一位教育界人士这样评价。刘彭芝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级干部,是教育部首批认可的 & 中国当代教育家 &。2013 年,她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邀请她去中南海座谈教育。
  这些都足以让人大附中有能力突破教育部门的各项政策管制。人大附中可以将其他省市的优秀校长、老师挖来本校,可以帮助他们解决户口、编制问题,甚至提供住房。
  1999 年,教育部发文明确了 & 初高中分离 & 的政策。但人大附中得以豁免,恢复初中部遴选优秀生源,与优秀初中毕业生签约,承诺他们不必参加中考,直接入读本校高中。
  在教育界集体反对以奥数选拔生源时,人大附中停办了仁华学校,但它的超常教育没有停止。2013 年,人大附中承办了海淀区知春里小学,并将其更名为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小学的超常教育便在该校继续进行。
  2010 年,人大附中的 & 早培班 & 通过了教育部批准。北京市教委发文,批准人大附中与中科院、中国社科院合作成立 & 早培基地 &。这里类似于夏令营,老师直接教授小学生初中课程,上午讲课,下午考试,& 主要是看你接受新知识的程度有多快,或者说你学得有多超前。& 早培班也冲破了学区限制,面向全北京市选拔优秀的小学生,让他们升入人大附初中。
  虽然,2015 年 2 月,北京市教委表示,已经禁止学校以早培班名义选拔超常儿童,但人大附中的第一批早培生将在 2017 年参加高考,他们仍将继续为人大附中创造优异的高考成绩。
  在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强力支持下,优秀师资教育优秀生源,让人大附中进入了良性循环。储朝晖指出:& 越是有钱的学校,越能弄到钱,有钱之后,就能巩固自己的权力。& 于是强校愈强,难有对手。
  刘彭芝也曾受到教育界一些人士的质疑。2005 年,刘彭芝在一场 & 考试改革与教育公正 & 的教育沙龙上,展示了人大附中的几百种选修课,一所农村学校的校长指出:& 有钱谁都能开。&
.cn//1425542.jpg
  即便人大附中成立了联合总校,托管帮扶弱校,试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资源不均衡仍是长久存在的社会问题。北京市教育局的数据显示,2009 年,包括人大附中在内的海淀区 11 所示范高中的校均教育事业经费支出超过 3000 万,而另外 45 所普通中学仅有其三分之一。
  《中国基础教育调查报告》显示,2013 年北京的基础教育经费为每个学生 28668 元,而河南和贵州两省则分别为 5458 元和 6872 元,相差 5 倍之多。
  教育投入大而集中的地区,升学率也远超其他省市。2015 年北京高招本科录取率约为 71.8%,位居全国第一,上海紧随其后,远远超过河南的 44.4%,贵州 39%,而全国的本科平均录取率则为 38.9%。
  北京的独特地位让人大附中的特殊性更加无法复制。& 人大附中是教育不均等的产物它的存在也在制造着更多不均等。& 储朝晖说。
  原标题:人大附中:&神校&甩&牛校&几条街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第23期 记者 / 王思婧 实习生张池羽对此文亦有贡献)
6月23日凌晨,高考成绩公布之后仅半小时,河北衡水中学高三575班的袁嘉玮接到了清华大学招生办的电话。
&说希望我能参加一个优秀新生夏令营。&袁嘉玮日前告诉澎湃新闻,虽然已经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降分录取资格,但当时电话中还未确认他已被录取。
而接到清华招生办的电话约10分钟之后,他又接到来自北京大学的电话。袁嘉玮说,由于当时清华还没有给予明确的录取答复,因此自己也没有直接拒绝北大。
又过了约20分钟,到凌晨1点左右,清华招生办教师赶到袁嘉玮家中。当天早晨,这名河北省文科状元搭乘清华招生办老师的车去了北京。
语文130分,数学149分,英语147分,文综280分,总分706分。这是袁嘉玮的高考成绩单。
他不仅轻松甩开第二名18分取得全省文科头魁,并且文综和总分两项刷新了河北省高考的纪录。
被清华接走&感受到精英云集&
清华优秀新生夏令营的日程约有10天,而6月30日澎湃新闻联系袁嘉玮时,他已经回到家中,&因为家里有事情,就提前两天回来了&。
他介绍,这几天在北京,白天由清华的教师带领他们参观一些校内有名的实验室和校外一些知名的企事业单位,如汽车实验室、众创空间、人民日报社和中国证券。
同行的&优秀新生&有20来人,每天晚上是大家互相交流的时间。袁嘉玮说,同行的都是各地的高考状元,让他提前感受到精英云集的感觉,有种自己要努力成为其中一分子的感觉。&这和在衡中做一位高考状元的感觉确实很不一样,又被激起了斗志。&
夏令营期间,袁嘉玮住在清华大学的宿舍,在学校食堂用餐,&还挺好吃的&。其间,他跟经管学院的一名辅导员交流过,问到经管的课程安排。当问及是否和清华签署了保密协议之类的文件时,他回答&这倒不知道&。
早在高一时,袁嘉玮定下的目标就是清华和北大。2015年高二暑假时,他也曾报名参加了清华大学组织的学科体验营。
当时被选中后,袁嘉玮发现,同行的也有几个衡水中学的同学。那次7天左右的体验营包括了丰富的活动和一次考试。让袁嘉玮记忆深刻的是一场趣味运动会,&不是常见的运动项目,觉得挺兴奋&。
2016年高考成绩公布后40分钟,北京大学也曾经联系过袁嘉玮。在清华的夏令营期间,经过权衡之后,袁嘉玮最终还是选择了此前就更加心仪的清华。
对于如何看待名校抢生源一问,袁嘉玮认为,这强烈地表达了高校&渴望人才&的愿望,但希望招生体系能更加规范化。
&我总想看到事情的全貌&
袁嘉玮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
航模和长跑是袁嘉玮的课余爱好。爱上长跑是因为能承受住长途跋涉所带来的疲惫感的同时,还能用心感受它所带来的乐趣。
初中学业没那么重时,他一学期能跑5次,大多在操场或是郊外。&一开始,我会享受跑步的感觉,中途疲惫了我就唱唱歌,心里想要坚持,冲刺的时候一定拼尽全力。&逐渐延长路程,超越自己的极限,对袁嘉玮来说,长跑对性格的培养是一种磨砺。
袁嘉玮说,意志坚定不是凭空获得,而是积累自磨难。&从小经历的事情比较多,慢慢形成了这种性格。&
在农村念完了小学,到县城念初中,再到衡水市上高中,&学校的水平不断提升,我自己的能力也要逐步跟上&。而在&跟上&的过程中,袁嘉玮遇到过诸多的困难和挫折。
就好比他刚到衡水中学的第一学期,成绩居于中游,班主任说他吃饭、跑步好像都慢半拍。但一路走来,袁嘉玮学会了在日后的学习中摸索、梳理、总结、提升而后慢慢靠向前列的能力。
他还提到小时候的一次手术经历。&在脖子的部位有个肿瘤,对健康的危害倒不是很大。做完手术,那些感觉却什么都来了,之后的长期治疗还是挺磨练我的意志的。&
袁嘉玮的高考志愿填报了清华大学的金融管理专业。由于父母和奶奶都从事金融行业,他从小对财经信息耳濡目染,加之平时也爱阅读金融类的书籍,慢慢产生了兴趣。&我的爸爸、妈妈确实关心我,但通常只做一个方向性的指导,而不会规定具体步骤,剩下的都是我自己判断。&
这个暑期,袁嘉玮想学开车,再丰富一下自己的厨艺。做菜是妈妈教的,他笑着说,他最拿手的菜是水煮鱼。
暑假中,一家机构向袁嘉玮提供了参观哈佛大学的机会。对此,他颇为期待:&我总想看到事情的全貌,而不是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对话袁嘉玮】
谈清华:重访校园有&梦想实现了&的感觉
澎湃新闻:看到高考成绩后你觉得怎么样?
袁嘉玮:确实是有些激动。7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年湖北理科状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