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用

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谈《列方程解》的教学策略&【摘要】:列方程解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课改过程中,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也应打破常规教学方式,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和限制,避免步步引导、就题论题和“题海式”训练的教学方法,努力走出一条低耗高效的教学新路子。现就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关键词】: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数量关系 教学 算术解法 引导学生 等量关系 解决问题 解题思路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 抽象思维能力 【正文】:从算术到代数,是学生认识现实世界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代数的抽象性特点之间的矛盾,以及算术思维定势的影响等,使小学生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遇到很多困难。而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联系实际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问题的分析中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创新的意识。对比异同,弄清解题思路 对应用题的解答,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因此,方程教学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一、让学生感觉方程解法比算术解法有很大的优点&初学列方程,学生仍用已掌握的算术解法,对列方程解法很不适应,我在教学中通过例题分别用算术法和列方程进行分析解答,然后说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方程解法的优越之处。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排除由算术解法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干扰,从而使学生逐步适应并熟练掌握方程解法,顺利达到从算术解法到列方程解法的过渡,逐渐体会到用字母代替数,认识到从算式到方程使我们有了更有力、更方便的数学工具,从算术方法到方程解法是数学的进步。事实上,算式法和方程的解方程是相同的,但算式的得出是从要求的数值反推回去,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是逆向思维的,这样难于思考,而且一次性地计算出问题的结果来,学生也难以做到;而方程的解法是利用未知数x将有关的量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然后依题意列出方程,最后将未知数求出来,由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顺向思维,便于思考,易于列出关系式。二、培养学生构建代数式的能力培养学生把未知数x和已知数放在同等地位来进行分析,并正确、熟练地列出代数式是列方程的基础。为此,应该强化以下两点:1、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和代数式进行“互译”。这种“翻译”训练可以为列方程扫除障碍,铺平道路。例如:(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代数式:&&&&& ① 4x-8&&&&&&& ② 3×6-4x&&&&& (2)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x与10的和,&& ②8与y的差&&&& ③x与8的积2、训练学生把日常语言“翻译”为代数式。把日常语言“翻译”为代数式,是以数学语言为中介实现的。比如:“书比科技书的2倍多46本”,先翻译为数学语言“比某数的2倍多46”,再翻译为代数式,“2x+46”。其意义在于使学生真正明白每个代数式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学习方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三、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着力培养学生寻找等量关系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等量关系”是列方程的依据,同时“等量关系”又是与问题中所有的“基本量”密切相关,是对某一类“基本量”的关系的刻画。由此,也可以说任何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都是由这些“基本量”的关系构成。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了解或熟悉的基本的数量关系,这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石。常见的基本数量及关系如下表:类型&基本数量关系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盐水问题&盐的质量=盐的质量分数×盐水的质量价格问题&总价=单价×数量&& 总利润=利润/件×数量=总收入-总支出其它&其它在列方程解应用题前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列式计算再现这些基本的数量关系,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好“脚手架”。四、培养学生设未知数的能力在应用题中,特别是未知量较多的问题中,若能巧妙的设未知数,可以给列方程带来方便。设未知数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对含有多个未知数而又只允许设一个未知数的问题,用哪个未知数来设元,直接关系到列方程的难易程度。一般来讲,解应用题有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1、直接设未知数法。就是题目里怎样问,就怎样设未知数。这样设未知数,只要求出所列方程的解,就可直接回答问题。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来解决问题的。例如:儿子今年6岁,父亲今年36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 这道题就可直接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4倍来解:x+36=4(x+6)2、间接设未知数法。一些题目中,若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会给列方程增加麻烦。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通过间接的桥梁作用,达到求解的目的。如按比例分配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整数的组成问题等均可用间接设未知数法。间接设未知数的具体做法是设一个不是问题的未知数为“x”,然后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所问的未知量,求得未知数的值后,再求出表示未知量的整式的值,最后回答问题。总之,数学方程问题的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渗透列方程中蕴涵的“数学建模思想”和解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即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方程模型来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相关教学资料:
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最新教学资料
推荐教学资料
? ? ? ? ?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总复习题-免费下载
数学备课大师――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伴您成长!
您现在的位置:&&>>&&>>&&>>&资料信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列方程解应用题》总复习题
全站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资料类型:&word / ppt / mp3
授权方式:&免费交流
公益宣言:&
&&&&&&&&&&
::使用说明::
::相关资料::
公益网站 全站免费 无需注册 &专注于中小学数学在线备课 站长qq:<FONT color=#ff00&&&&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提高题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五年级数学提高班练习卷(1)―(列方程解)班级:&&&&&&&&&&&& 姓名:&&&&&&&&&&&&&&&& 成绩:&&&&&&&&&&&& 例题:1、大杯内有酒精610毫升,小杯内有50毫升,现在向两个杯内倒入相等的酒精,使大杯内的酒精是小杯的8倍。两个杯内各应倒入多少毫升酒精?
2、学校有一批树苗,分给同学们栽,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3棵多4棵;如果只分给女生,则每人4棵少6棵。已知男生比女生多5人,这批树苗共有多少棵?
3、方糖每千克8.8元,圆糖每千克7.2元,用方糖5千克与多少千克圆糖混合,才能使混合后的糖每千克8.2元?
自我检测:1、甲、乙两人年龄之和为40岁,已知甲的年龄是乙的1.5倍,则甲、乙两人各是多少岁?
2、一条大鲨鱼,头长3米,身长等于头长加尾长,尾长等于头长加身长的一半。这条大鲨鱼全长是多少米?
3、有伍元的和拾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伍元币和拾元币各有多少张?
4、有壹元、贰元和伍元的人民币共50张,总面值为116元。已知壹元的比贰元的多两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5、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比计划时间早到1小时;返回时,每小时行40千米,比计划时间迟到1小时。原计划几小时到达?
6、两个水池共蓄水50吨,甲池用去5吨,乙池又注入3吨后,这样甲池的水比乙池少3吨。原来两池各蓄水多少吨?
7、把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后,得到的数比原来的数大9.9。原来的数是多少?
8、某小学举行了两次数学竞赛(参加人数相同),第一次及格人数是不及格人数的3倍还多4人;第二次及格人数增加5人,正好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参加竞赛的有多少人?
9、篮球、足球、排球平均每个36元,篮球比排球每个多10元,足球比排球每个多8元,每个排球多少元?
10、快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与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五(1)班的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同样多。选派18名男生和26名女生参加实践活动,剩下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五(1)班原来男、女生各多少人?
12、五年级的同学去去划船,若每条船只坐4个人,则还有5个人留在岸上;若每条船坐5个人,则最后一条船上还有4个空位。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春游活动?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摘 要: 任何应用题都包含或多或少的曲折,迂回情节,因此解决问题时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求得问题的解决。选择什么方案解答应用"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列方程解应用题
  摘 要: 任何应用题都包含或多或少的曲折,迂回情节,因此解决问题时往往采取迂回策略求得问题的解决。选择什么方案解答应用题,既与思维的策略性有关,也与思维的灵活性有关,它显示出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方面,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因此,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宜设计一些多开端、多思路、多等量、多解法的题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中国论文网 /2/view-5466504.htm  关键词: 列方程; 应用题; 数学; 思维; 能力; 思路;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4-01   “数学”不只是为了教给学生一些数字的变化和计算的知识,重要的还是需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捷性和敏锐性,使学生遇到问题立即会选择最佳思路和方法,而方程解题就是这方面知识的发展。它是应用题知识的横向开拓,用它解题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   在上关于警戒水位的问题这个课时,我首先从例题上引导学生读题观察,理解题意,然后指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时问题产生了,由于这里学生的认知局限性,学生对于什么是湖、大坝,甚至水库,堤坝都不知道是什么,给审题带来比较大的困难,我还结合学生常见的鱼塘、塘堤等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说明,学生才恍然大悟,由此可见,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情境必须是学生真正熟悉的生活情境,要结合当地学生的认识水平,这才是有效的情境。其次备课一定要深入,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还要深入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这样才能备好一节课。   在交流汇报时,学生说出了如下数量关系: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今日水位―警戒水位=超出部分;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然后让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这时学生发现例题与之前所学的方程有所不同,之前列方程时题目中未知数已经有了,直接看出x表示那个量,而例题中并没有x,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要列方程必须把其中的未知量假设为x,从实际中让学生发现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有“设……为x”的必要性,不至于出现在列方程时不写“解:设……”的情况。但是学生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还有四个主要障碍:一是用方程解题的思路难以形成;二是不会寻找等量关系;三是不会列方程式;四是不会解方程。   鉴于以上情况,教学时可着重抓好下列四个方面,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明确学习目标,通过类比训练,抓好“过渡”理清思路   教学开始,首先对学生说明这节的应用题都会解答,但学习这一节的目的主要是要掌握新的解题思路,学习新的解题方法,为今后解答更复杂的应用题打基础。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然后抓好由算数解法到方程解法的过渡,通过类比训练,初步领会两种解法的不同思路,初步体会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例如:教例题“今天上午8时,洪泽湖蒋坝水位达14.14米超过警戒水位0.64米,警戒水位是多少米?”先用算术关系式,今日水位-超出部分=警戒水位,再启发学生说出求今日水位的关系式,启发学生用字母X表示警戒水位,得到X+0.64=14.14,就是解这道题的方程,此时,向学生指出设未知数X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有了它,可以把未知数当已知数一样看待列式,并引导学生比较例题中的设句与问句,掌握直接设未知数的表述方法。通过几个不同例题的教学,逐步归纳出算数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异同,理清思路,正确用方程解应用题。   二、引导学生探索找等量关系的途径   分析等量关系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它只须分析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从中找出相等关系。一般途径有:   1.直接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分析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例如文字题“231和一个数的和是528,求这个数”;2.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式寻找等量关系。例如:一辆载重车每小时行35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距离245千米的目的地?此题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建立相等关系;3.利用计算公示找等量关系。例如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它的底是25厘米,高是多少厘米;4.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高÷2=面积 建立相等关系;5.根据应用题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语找等量关系。例如:甲班生产零件64个,比乙班生产的2倍多16个,乙班生产了多少个?抓住题中叙述“…比…多”关键词语,把这类题目变换成文字题直接布列方程。把原体的情节换为“比X的2倍多16的数是64”。从而列方程:2X+16=64。   以后随着学习内容的拓宽、加深,还可以找到其他途径,如“图示法”等。   三、把握等量标准,教给学生列方程的方法   由于一道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往往不只一个,因此可以经常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习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列出不同的问题。可让学生先选一个已知量作为等量标准写出等量关系,再用已知数、算式或含字母的式子去“对好入座”列出方程。例如:某厂计划一月份生产节能灯32000只,已经生产了20天,再生产8000只就可以完成生产计划。这20天中平均日产量是多少只?设这20天中平均日产量是X只,可以用列表方式,以两种不同的形式表示同一个已知量,然后用等号连接列出方程。   分别以已知量1、2、3、4作为等量标准,可以依次得方程:   1、20X+ 2、()÷X=20   3、20X= 4、00   这样不仅可以防止算术解法思路的干扰,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   四、熟练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正确解方程   学生从方程中分离未知数有障碍。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熟练的掌握加、减、乘、除之间的互逆关系,造成他们不知道怎样把未知数x从等式中分离出来。同时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思维的调整控制能力较差,一般不能变更自己的思路而另辟新径,往往局限于问题被解答的心理满足而不探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具体求解过程常常过早忙于运算,追求逐个的局部成果。而且往往不善于将方程解答的结果经自我检验后回到课题作出答案。解决问题时整体策略优于局部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首先对于题目中设哪个数为x,由什么等量关系列方程,怎样巧解方程等进行比较,选择巧法,达到最优化解题。   总而言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学生由算数法解题向用代数法解题的一个过渡,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飞跃。在抓住分析题中数量关系的同时,找出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来解答,多进行找等量关系这方面的单向练习,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建立起用方程解题这一新思路、新方法,同时也达到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分享给朋友:通用代码: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复 制flash地址: 复 制html代码: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复 制列方程解应用题1下载至电脑扫码用手机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列方程解应用题1扫码用手机继续看用或微信扫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二维码2小时内有效,扫码后可分享给好友没有优酷APP?立即下载请根据您的设备选择下载版本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 请使用者仔细阅读优酷、、、Copyright(C)2017 优酷
版权所有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列方程解应用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