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去华为还是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小木虫 --- 7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热门搜索:
&&去华为还是去学校呢?
去华为还是去学校呢?
男朋友博士毕业,先签了华为,搞研发,在成都,现在又拿到宁波一个警校的offer,让他过来当老师,有警衔,还给分70平米的房子(没有产权),现在在犹豫去哪边工作呢?我现在也在宁波这边工作,他要是过来的话倒是能够早点稳定下来,不过就是担心去那个学校没啥前途,限制挺多的,到时候想出来估计都不好出。华为那边工资比这边高,不过我过去了还得重新找工作,年龄大了怕不好找。哎,纠结呀!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甲18号中鼎大厦A座1层102室 电话:010-汉柏科技的野心:下一个华为?_工大高新(600701)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汉柏科技的野心:下一个华为?
日 09:25:08 来源: 新华智慧城市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被工大高新25亿元收购的汉柏科技为何把成长目标瞄向了营收超过2800亿元(2014财年)的巨无霸华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它有着怎样的成长路线?新目标汉柏科技最新的一次亮相是在7月1日。当日其在北京发布了云计算安全新解决方案——云眼。汉柏科技CTO王智民表示,如果放到基于混合云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环境中,这是全球首款。他更强调,这是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安全产品。“自主、安全、可控”是汉柏科技在云安全领域的手里的一张主打牌。王智民介绍,目前汉柏获得专利91项,正在受理中的专利478项;发现30多个自主挖掘高危漏洞,650多个自研安全漏洞威胁。2014年,汉柏科技推出了下一代防火墙NGFW和虚拟化软件OPV-Suite。超弦攻防实验室在安全领域超过10年的积累,病毒库、攻击特征库、漏洞库、应用识别库、挂马库等一应俱全。但需要强调的是汉柏科技的目标并不只是一家云安全厂商,还有这更大的野心。王智民说,汉柏的“假想对手”是华为。后发的机会按照王智民的介绍,汉柏科技有着超长的产品线及业务布局,涉及网络设备、开放式机柜、操作系统、虚拟化套件、应用软件、安全、身份识别……如果从产品线的布局上来看,在国内似乎只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与之媲美。“产品线看似很长,其实云是汉柏科技的产品主线“王智民表示。记者了解到,2009年汉柏科技成立时的定位是,致力于网络智能、云计算和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2014年,王成江的加盟促成了汉柏科技最终向云计算的全面转型。从履历上看,王成江,曾经先后任职于浪潮和曙光,对云计算技术及产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在王成江看来,汉柏的转型需要两个抓手,一是云计算与大数据,二是国产化。在时间上,2014年才转型的汉柏科技显然已经错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第一轮跑马圈地。那么,汉柏科技的后发是否会有优势?一个大的背景是,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筹划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其中的一个重点方向是,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筹划打造完整的国产云计算产业链。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工大高新与汉柏科技之间的收购行为,还是汉柏科技在产品线上的设计,都开始与国家规划开始同步。行业云市场是检验商业模式最好的试金石。作为曾经的华为系,王智民把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打法”归结为“群狼作战”,而汉柏科技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深耕下去。他表示,这是汉柏科技与华为的区别。在具体的市场开拓方式上,汉柏科技瞄准了行业云市场。目前其已经在天津、广州、呼和浩特、成都、长春、重庆等6个城市部署了数据中心,并计划通过BOT或BT商业模式,帮助客户构建承载人脸识别、能源管理、安防、物流、环保等系统的私有云解决方案。在2014财年,汉柏科技公开的营收数据是15亿元。这一规模距离华为还很远。不过,它的研发投入与营收比达到了1:5,这是汉柏科技技术当家人王智民最有底气的一点。
汉柏科技(英文:Opzoon)是一家全球领先的行业深度定制化、智能网络设备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00年,源自硅谷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在10年的发展历程中,海外市场业务占据汉柏95%以上的销售来源,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截止2010年全球销售额累计10亿美金,在全球10多个国家设立26个办事处及分公司。  2000年—2005年,经过5年海外业务高速的发展,汉柏已经在数据通信市场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为海外用户提供全面的系统整合的网络设备硬件、软件、客户服务、全球后勤服务等。在汉柏支持下,众多行业合作伙伴很好的实现了自身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增值,汉柏已经完成了原始市场的稳健积淀。  2005年—2010年,汉柏迈入了自主研发的发展道路,在北京市海淀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永丰产业基地,投入3000平方米作为国内研发基地,始终聚焦通信领域创新技术,并攻关核心技术,不仅连续推出包括基于PowerPC、MIPS和x86架构的多款硬件平台,更创新地将高性能的网络转发和全面的安全保障融入自主研发的IronScreen OS操作系统中,逐年研发了包括防火墙、交换机、流控、IP语音的多个系列的全线产品,...
好企业必有好想法绝对的信
脱胎换骨,高大上企业。
看来梦想将成真了
汉柏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现代互联网拥有三个行业的科技公司,值得珍藏了!
评论该主题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海归,回国后你还会去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吗?
海归,回国后你还会去华为这样的公司工作吗?
留学时训练的思辨意识,让我们能够深刻地探寻企业的本质,并敏锐地察觉到目标雇主特征,特别是企业文化。作为海归,其实最重要的气质还是独立人格与怀疑精神,否则在国外学了半天,似乎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又从国外混回国内了。留学有什么用?有人会说,开开眼界,见见世面。等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回到国内,为什么像以前一样开车不让路?为什么像以前一样在公众场合大声打电话?为什么像以前一样英语越来越Low?更可怕的是,海归并没有些许不适,而是顺理成章地解释说,环境使然!回到国内,一切又恢复了原样。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19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美学生容闳,以优异的成绩从耶鲁大学毕业回国,拜见当时清政府的封疆大吏曾国藩。曾国藩对“耶鲁”不以为然(很可能是毫不知情),对这个慷慨激昂的“假洋鬼子”并无好感,不过鉴于当时出国留洋的中国人还不多,曾国藩同意让容闳给清政府跑跑腿,除了介入当时的官商经济(洋务运动的早期模式)外,由他主持、协调成建制留美幼童的派遣。早期的公派留学造就了詹天佑(著名铁路工程师)、唐绍仪(民国初年国务总理)、唐国安(清华大学校长)、梁敦彦(清朝交通总长)等一批彪炳史册的栋梁之才。公派留学也带动了民间留学风潮的兴起,打破了中国原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国人的视野延伸到旧有体制之外。不过,海归荣闳的雄才壮志,换来的也就是个“五品候补同知衔”,在几十年的人生沉浮中,他在体制内的最高成就,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高级跟包”兼翻译。多少满腹经纶、意气风发的有识之士,最终也难逃制度、文化的束缚,或随波逐流,或黯然离去。1881年清政府停止了派遣幼童赴美计划,荣闳极度失望,痛心疾首地回到美国定居。一百五十年前的这段往事,毕竟还在腐朽的专制时代,“体制内”是唯一的选择。当今主动开放的时期,西方体制介入,使中国的生存空间多元化了,体制的约束大大减轻,游走于非公意识形态圈子已经成为常态。大约十几年前,留学生崇尚世界500强,最差也得是进入这个榜单的“世界级”央企!那时国内民营企业还没有现在这么“呼风唤雨”,华为、阿里巴巴还只能算是方兴未艾,联想、新东方还在为转型而摸索。嫌穷爱富的职场,永远是“马后炮”。死心塌地被私营企业主洗脑,真拿到原始股、摇身一变成了亿万富豪的,也就是那么屈指可数的个别“死心眼儿”和“一根筋”,稍有“理智”的,一般都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弃暗投明”,成为平庸的大多数了。留学回国也不少年了,很多曾经艳羡的明星企业,渐渐不再是自己追捧的对象。为什么呢?很简单,在资讯发达的当代,留学时训练的思辨意识,让我们能够深刻地探寻行业的本质、企业的本质,并敏锐地察觉到目标雇主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更关键的是,从招聘者的举手投足之间,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挖掘出其中的企业文化。在审视华为以及与华为类似的公司时,一个海归的视角应该在哪里呢?薪酬。我肯定会先看这一点,不完全是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权衡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一纸合同足以说明问题。看看具体到工资、奖金、升职、休假等关键问题,是否含糊不清,什么“根据实际情况由部门确定”等狗屁话占比高不高。华为一向被认为奖勤罚懒,而且普通员工按业绩有可能年薪百万,这至少是“契约精神”,至少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和认可。体制。国有、民营、还是外资,有时候还是比较重要,这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激励机制的出口儿。华为的企业性质比较模糊,壁垒森严,不像上市公司那样明晰,基本上被认为是民营企业,据说还有《华为基本法》作为制度上的支撑。不过民营企业的“法”需要谨慎,这种看似规章化的管理背后,可能是类似“家法”性质的蛮横与随意。而且“家法”有时甚至高于宪法和国家法律,就像当年禹作敏在大邱庄搞的那一套“独立王国”的“法”,让人不寒而栗。业绩。反正别像我二十年前不读书、不看报,糊里糊涂地进央企,进去才知道,正在“脱困”,个人承受得了这样的机会成本吗?华为的业务是“全球化”的!中国的企业没几个能有海外收入,华为当然值得大书特书。但看看客户所在的区域也就基本知道怎么回事了。当然还要看看财务报表,别只是盯着销售收入,别忘了看看利润、利润率。如果利润率低、薪水高,需要考虑一下这种模式能否持续,别刚进公司就裁员,纯粹浪费时间。文化。这个比较难。本来企业文化也是舶来品,咱们中国企业不大讲这个。我私下认为,天天喊狼性的企业,也可能就以狼为图腾,灌输“狼文化”,需要防备被反咬一口。华为的狼性不言而喻,而且也被写进了MBA案例。考虑到每年都会发生的员工自杀问题,似乎说明除了狼性外,缺少人性!而且要注意,除了对竞争对手缺少的人性外,恐怕对自己的员工也没有太多人性。上述这四个方面,也只是我个人的视角。作为海归,其实最重要的气质还是独立人格与怀疑精神,否则在国外学了半天,似乎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又从国外混回国内了。作者简介:赵刚(Andrew)英国格拉斯哥大学MBA;国际教育知名专家,现任英国诺森比亚大学中国区首席代表;十几年来一直从事中英教育交流、文化传播工作,著有《到英国去》、《欧洲情调之旅》;资深自媒体人,获评搜狐“2016年度留学类自媒体人”,同时得到腾讯教育、新浪教育、一点资讯教育频道的关注和支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看娱乐事件,侃明星八卦
作者最新文章汉柏科技的野心:下一个华为?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 被工大高新25亿元收购的汉柏科技为何把成长目标瞄向了营收超过2800亿元(2014财年)的巨无霸华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它有着怎样的成长路线?
汉柏科技最新的一次亮相是在7月1日。当日其在北京发布了云计算安全新解决方案——云眼。汉柏科技CTO王智民表示,如果放到基于混合云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环境中,这是全球首款。他更强调,这是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云计算安全产品。
“自主、安全、可控”是汉柏科技在云安全领域的手里的一张主打牌。王智民介绍,目前汉柏获得专利91项,正在受理中的专利478项;发现30多个自主挖掘高危漏洞,650多个自研安全漏洞威胁。2014年,汉柏科技推出了下一代防火墙NGFW和虚拟化软件OPV-Suite。超弦攻防实验室在安全领域超过10年的积累,病毒库、攻击特征库、漏洞库、应用识别库、挂马库等一应俱全。
但需要强调的是汉柏科技的目标并不只是一家云安全厂商,还有这更大的野心。王智民说,汉柏的“假想对手”是华为。
后发的机会
按照王智民的介绍,汉柏科技有着超长的产品线及业务布局,涉及网络设备、开放式机柜、操作系统、虚拟化套件、应用软件、安全、身份识别……如果从产品线的布局上来看,在国内似乎只有华为这样的企业可以与之媲美。
“产品线看似很长,其实云是汉柏科技的产品主线“王智民表示。记者了解到,2009年汉柏科技成立时的定位是,致力于网络智能、云计算和安全产品的研发、生产。2014年,王成江的加盟促成了汉柏科技最终向云计算的全面转型。从履历上看,王成江,曾经先后任职于浪潮和曙光,对云计算技术及产业有着独到的见解。在王成江看来,汉柏的转型需要两个抓手,一是云计算与大数据,二是国产化。
在时间上,2014年才转型的汉柏科技显然已经错了国内云计算市场的第一轮跑马圈地。那么,汉柏科技的后发是否会有优势?
一个大的背景是,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始筹划云计算的“十三五“规划,其中的一个重点方向是,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兼并重组、集中资源,筹划打造完整的国产云计算产业链。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工大高新与汉柏科技之间的收购行为,还是汉柏科技在产品线上的设计,都开始与国家规划开始同步。
市场是检验商业模式最好的试金石。
作为曾经的华为系,王智民把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打法”归结为“群狼作战”,而汉柏科技必须在某一个领域深耕下去。他表示,这是汉柏科技与华为的区别。
在具体的市场开拓方式上,汉柏科技瞄准了行业云市场。目前其已经在天津、广州、呼和浩特、成都、长春、重庆等6个城市部署了数据中心,并计划通过BOT或BT商业模式,帮助客户构建承载人脸识别、能源管理、安防、物流、环保等系统的私有云解决方案。
在2014财年,汉柏科技公开的营收数据是15亿元。这一规模距离华为还很远。不过,它的研发投入与营收比达到了1:5,这是汉柏科技技术当家人王智民最有底气的一点。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柏科技 人脸识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