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遇到的问题所涉及到的会计录有哪些

会计成本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包括、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等。
会计成本基本概述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
会计成本=账户支出=已消耗+未消耗
其中:未消耗=资产,已消耗=产生收入(费用)+不产生收入(损失)[1]
会计成本成本内容
会计成本是会计记录在公司帐册上的客观的和有形的支出,包括生产、销售过程中发生的原料、动力、工资、租金、广告、利息等支出,按照我国,总成本费用由生产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组成。
会计成本相关书籍
生产成本是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包括各项直接支出和。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燃料及动力等)、直接工资(生产人员的工资、补贴)、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的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维修费、修理费及其他制造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等)。
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公司一级折旧费、修理费、技术转让费、和摊销费及其他管理费用(办公费、差旅费、劳保费、土地使用税等)。
是指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及其财务费用(汇兑净损失、银行手续费等)。
是指为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销售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运输费及其他销售费用(广告费、办公费、差旅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直接计人当期损益。
会计成本成本差异
定价成本是指政府制定价格所依据的成本。会计成本是定价成本的基础,会计成本所依据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也是核算定价成本的重要依据。但定价成本又与会计成本存在很大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成本核算目的不同
这是定价成本和会计成本最根本的区别。会计的基本目的是为的使用者(投资人、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要求客
消费者承担会计成本
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和财务成果,以便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实现最大化。定价成本核算则是为政府定价决策服务的,目的是为了公正反映企业各种资源的合理消耗,兼顾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三方面的利益,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因此,定价成本虽然同样重视成本的客观性,但更强调成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从而产生与会计成本不同的原则、结构、方法和标准。
会计成本核算原则不同
会计成本和定价成本有一些共同遵循的原则,如客观性原则、,但由于核算目的不同,两者之间有许多原则是不同的或有差异的。比如,谨慎性原则、原则是会计成本的重要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合理地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八项减值准备。然而,“可能发生”是一种带有预见性的东西,哪些减值准备可以计提?计提的条件是什么?计提标准是多少?企业和价格监管部门会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价格监管部门从维护消费者利益出发,认为企业应当承担必要的风险,不能将全部风险或主要风险由消费者承担,因而对倾向于不计提减值准备或少计提减值准备。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成本将“开办费”一次性,定价成本则要求按多年分摊。
会计成本成本性质不同
会计成本反映的是企业个别成本;定价成本反映的是。在政府管制价格的行业,所有企业都会有不同的会计成本,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有不同的定价成本。对于竞争性行业(如药品)来说,不论每个企业会计成本是多少,定价成本都是一致的。对于来说,该企业的会计成本并不能直接作为定价成本,只有经过个性费用的合理确认和共性费用的社会化之后,才能将会计成本转换成定价成本。会计成本主要从单个企业角度反映为取得一定的收益而消耗的资源,以求企业收益最大化;而定价成本则更多地从全社会角度,分析各种资源利用和分配效率,以求资源消耗最低、社会效益最高。
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和标准不同
由于核算目的不同,会计成本和定价成本在许多成本费用项目的核算方法和标准上存在较大差异,这是定价成本和会计成本的重大差别。比如,为加速更新换代,减少技术进步对固
会计成本相关书籍
定资产减值的影响,企业可以根据有关制度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采用较短的折旧年限。而在定价成本核算中,政府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持价格的相对平稳,在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前提下,通常会倾向于采取年限平均法或者较长的折旧年限。新的《》给企业会计活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特别是许多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其条件和标准主要由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企业需要和职业素质来判断和确定,必然会与定价成本核算要求出现更多、更大的差异。
会计成本核算口径不同
从经营者角度看,只要符合会计制度规定的所有费用,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都可以计入会计成本。但能够计入会计成本的费用,并不一定能够计入定价成本。定价成本的核算口径取决于产品或服务的性质、政策目标、财政承受能力和消费者负担能力等因素。政府监管部门还可以基于公共目的,将资源保护成本、环境恢复成本等纳入定价成本构成,这也是一般的会计成本核算所未包括的内容。
会计成本核算基础不同
会计成本是历史成本,核算的是企业实际的生产费用、材料消耗水平和分配标准等。会计核算必须要以有关会计凭证为依据,最终核算出来的会计成本,必须是,而不能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等来代替。定价成本不一定是或不完全是历史成本,有可能是计划成本、标准成本,更多地是在历史成本基础上进行调整后的成本。比如,在项目尚未正式运营前制定价格或收费标准时,应主要以计划成本或预算成本(如中的成本预算)为基础核算定价成本;核定已运营多年的企业产品或服务定价成本时,无疑应当首先审核其历史成本,但并不能直接将历史成本作为定价成本,而必须对历史成本中的一些费用按照定价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整。总之,定价成本并不一定是实际发生的成本。
会计成本补偿渠道不同
从经营者角度看,会计成本采取什么方式补偿、由谁补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得到补偿并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是指通过政府定价予以补偿的成本,通过其他渠道补偿的成本虽然是政府定价所必须考虑的因素,但并非定价成本本身。因此,会计成本可以有多种补偿渠道,定价成本的补偿渠道则只有一个———即向消费者收取的价格。比如,对公共汽车公司来说,其会计成本的补偿方式至少可以有三种:财政、票价以及关联收入(如车厢广告收入等);而公共汽车定价成本应当是公交公司会计成本扣除已由(或应当由)财政补偿和关联收入补偿后的那部分成本,这部分成本需要通过政府制定票价由消费者补偿。在医疗、教育等公益性服务领域,会计成本和定价成本的补偿渠道差异更为明显。
正是由于定价成本在很多方面都与会计成本有较大区别,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在制定或调整价格时,不能只是调查核实企业的会计成本,而必须对会计成本进行审核和分析,根据相关规定对会计成本的有关费用及相关指标重新计算、分摊,合理核算出符合价格监管目标的定价成本。
会计成本联系区别
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它可以用货币计量,是可以在会计的账目上反映出来的。除了会计成本之外,还有另一种隐性成本。隐性成本往往不被管理者所认识。它与显性成本即会计成本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来说隐性成本不能直接从帐面上反映出来,因而难以精确计量。比如,就属于隐性成本。
经济成本是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二者之和。因而经济成本是一个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的概念。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济成本几乎涉及了企业所有的经营内容和领域。经济成本是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全部成本,有些经济成本项目我们没有认识到,也有些经济成本项目我们虽然也知道它的存在,但却没有把其当作独立的成本项目来进行分析,比如组织成本。企业只有销售最终产品和向外提供服务才能从市场取得收入,而在企业内部为了组织生产,就要建立各种组织。特别是对于大企业,其组织可能是相当庞大的,组织的结构可能是相当复杂的,而要维持这些组织的正常运转就必然有支出,有时支出可能是很大的,这些支出就是组织成本。
企业中的组织成本通常不构成独立的成本项目,因而企业没有对它进行单独的核算和分析。其实组织成本在企业中的总成本构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构成。其中管理人员的工资、组织机构的运作经费等都属于组织成本的显性部分,而如由于组织机构臃肿等原因而降低了组织机构的效率等就属于组织成本的隐性部分。企业的隐性成本还有很多表现。如影响力成本、权威失灵成本、信息失真成本等。
既然经济成本是比会计成本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因此我们在进行决策时不得要考虑到会计成本,更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只有在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的管理上都取得了成本优势,企业才能在总成本上取得了优势,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独占鳌头。
会计成本会计区别
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
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
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
会计成本分类
会计成本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
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可分为实际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
(1)实际成本制度。实际成本制度,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计算成本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
(2)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是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用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同实际成本相比较并记录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制度。
(3)估计成本制度。估计成本制度,是在产品生产前预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凭以确定售价,然后通过复式记账将算出实际产量的估计成本与账上实际成本比较,据以修改估计成本的一种历史上曾采用过的不完整的成本会计制度。
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
(1)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又称“吸收成本”计算模式,它是按照传统的成本观念,将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用来进行存货的估价和确定已售产品成本的一种计算模式。
(2)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是指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会计成本按照性态进行分类
通常情况下,在会计中,成本按照性态被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一)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例如,固定月工资、固定资产折旧、取暖费、财产保险费、职工培训费、科研开发费、广告费等。  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针对成本总额而言的,如果从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来看则正好相反。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产量减少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将会增加。  (二)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外部加工费等。  这类成本直接受产量的影响,两者保持正比例关系,比例系数稳定。这个比例系数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单位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产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原材料消耗通常会与产量成正比,属于变动成本,如果产量很低,不能发挥套裁下料的节约潜力,或者产量过高,使废品率上升,单位产品的材料成本也会上升。这就是说,变动成本和产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只在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在相关范围之外就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  (三)混合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除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外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成本,它们因产量变动而变动,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  1.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在初始基数的基础上随产量正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电费和电话费等公用事业费、燃料、维护和修理费等,多属于半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通常有一个初始基础,一般不随产量变化,相当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基础上,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又相当于变动成本。这两部分混合在一起,构成半变动成本。  2.阶梯式成本  阶梯式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呈阶梯式增长的成本,亦称步增成本或半固定成本。例如,受开工班次影响的动力费、整车运输费用、检验人员工资等。  这类成本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发生额不变,当产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会突然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产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其发生额又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跳跃为止。  3.延期变动成本  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例如,在正常产量情况下给员工支付固定月工资,当产量超过正常水平后则需支付加班费,这种人工成本就属于延期变动成本。  4. 曲线成本  曲线成本是指总额随产量增长而呈曲线增长的成本。这种成本和产量有依存关系,但不是直线关系。  例如,自备水源的成本,用水量越大则总成本越高,但两者不成正比例,而呈非线性关系。用水量越大则总成本越高,但越来越慢,变化率是递减的。保持一定量存货的成本也属于曲线型的成本。  想要控制成本,需要完成两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是将成本的分类搞清楚,你要知道对于自己的企业而言,哪些属于变动成本,哪些属于固定成本,哪些属于混合成本。  因为不同的成本需要不同的控制方法。  例如,变动成本,控制点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上,企业重点看的是比率是否合理,是低于同行业,还是高行业。  固定成本,控制点在投入的前期,固定资产价格的确定,人员基本工资的确定等等。  混合成本,控制点要和企业的实际经营相结合起来,因为产量发生变动的时候,该部分成本也会有相应的变动。通常情况下,采用较为复杂的数学分析方法,来确定其函数公式。  第二步,是要确定每项成本的控制目标。并想尽办法实现目标。  例如,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变动成本中,材料消耗要控制在什么水平,价格要控制在什么水平;为了实现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要降低到多少?企业日常的开支,哪些是必须花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花销是在浪费企业的资源?|[1]
.仁和会计教育.[引用日期]导读:从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5.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答: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最初的成本会计只是进,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成本分析.之后,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极其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与渗透,成本会计的职能又不断发展,也就没有现代成本会计.6.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是什么?,是成本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7.简答:企业为了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支出的各种生产费用之和,即为产品的成本。 产品价值由三个部分组成,即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为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v),一级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戒指(m)。产品成本时前两部分价值之和(c+v)。 2.什么是产品生产成本表?其结构怎样? 答:产品生产成本表示放映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的总成本和各种主要产品的成本的报表。该表分为基本报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基本报表部分应按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分别填列。基本报表部分,反应可比产品.不可比产品和全部产品的奔月总成本和本年累计总成本。 3.工业企业的材料。按其用途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工业生产用的材料,按其在生产中的不同用途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1)原料及主要材料。(2)辅助材料。(3)外购半成品.(4)燃料(5)修理用备件(6)包装物(7)低值易耗品。如果企业所需用的修理费用备件或包装物的数量不大。资金占用不多,也可以将其并入辅助材料一类。 4.综合逐步结转法有何特点?有何优缺点? 答:综合结转法的特点是将各步骤所耗用的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以“原材料”.“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的项目。综合计入各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综合结转法的优缺点。 综合结转法的优点是,可以在各生产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帐中反映各该步骤完工产品所耗半成品费用的水平和本步骤加工费用的水平,有利于各个生产步骤的成本管理。缺点是:为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加强企业综合的成本管理。必须进行成本还原。从而要增加核算工作量. 5.简述成本会计的职能及包括的具体内容. 答: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内在功能.最初的成本会计只是进行成本核算.随着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会计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进行了成本分析.之后,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极其与成本会计的结合与渗透,成本会计的职能又不断发展,变化,逐步增加了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及考评等职能.在诸多职能中,成本核算是基础.没有成本核算,其他各项职能就无法发挥,也就没有现代成本会计. 6.什么是成本报表?成本报表的作用是什么? 答:成本报表是根据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的核算资料以及其他有关资料编制的,用来反映企业一定时期产品〔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水平及其构成情况的报告文件.编制和分析成本报表,是成本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成本报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其一,能综合反映成本费用计划完成情况;其二,通过成本报表分析,可以揭示影响产品成本指标和费用项目变动的因素,从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挖掘节约费用和降低产品的潜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其三,成本报表提供的实际产品〔或经营业务〕成本和费用资料,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车间和部门加强日常成本.费用管理的需要,而且是企业进行成本.利润的预测.决策,编制产品成本和各项费用计划,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 7.简述成本会计任务包括的内容。 答: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结合成本会计的对象和职能,成本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第一.审核和控制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防止与制止各项浪费和损失,以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第二.核算各种生产费用.期间费用及产品成本,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所需的成本.费用数据。第三.分析各项支出的发生情况.消耗定额与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节约费用的潜力,从而促及企业加强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总之成本会计的任务是核算与分析成本费用,并促使企业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8.简要回答定额法的优缺点 答:定额法的优点是: (1)通过对生产耗费和生产费用脱离定额和计划的差异的日常核算能够在各该耗费和费用发生的当时反映和监督脱离定额(或计划)的差异,加强成本控制,从而及时.有效的促进节约生产耗费,降低产品成本 (2)由于产品实际成本是按照定额成本和各种成本差异分别反映的,因而便于进行产品的定期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3)通过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核算,有利于提高成本的定额管理和计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4)由于有着现成的定额成本资料,因而能够比较合理和简便的解决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即分配各种差异)的问题。 定额法的缺点是:由于要制定定额成本,单独计划脱离定额的差异。在定额变动时还要修订定额成本并计算定额变动差异因而计算的工作量比较大 9.简述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的性质及特点。 答:1)待摊费用性质:是一种摊销期在一年以内的流动资产; 第 6 页 共 21 页 特点:是先由本期发生支付费用,在以后各期平均分摊计入成本.费用. 2)预的费用性质:是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 特点:先计入成本或费用项目,在以后发生和支付。 10.什么是分批法,简述分批法的特点。 答: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分批法的特点是: a) 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批别或工作今号。 b)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是不定期的。 c) 一般不需要分配在产品成本。 11.简述成本还原的过程。 答:成本还原的过程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分解.还原成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原始成本项目,从而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12.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其适应范围包括哪些? 答: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生产周期较短的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 特点:1)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2)成本计算定期按月进行。 3)月末在产品费用视具体情况处理。 四.计算题
1.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7月份发生的生产工人的计时工资共计14 700元,甲产品完工1 000件,乙产品完工400件,丙产品完工450件,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2.5小时,乙产品2.45小时,丙产品1.6小时。 要求: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甲.乙.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答:甲产品定额工时=1 000×2.5 =2 500(小时) 乙产品定额工时= 400×2.45 = 980(小时) 丙产品定额工时=450×1.6=720(小时) 工资费用分配率=1+980+720)=3.5 甲产晶生产工人工资=2 500×3.5 -8 750(元) 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980×3.5 =3 430(元) 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720×3.5=2 520(元) 2.某企业有一台机器设备,其原始价值为96 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折旧年限规定为10年。 要求:计算该机器设备的折旧率.月折旧额。 答:该机器设备年折旧率=(1-4%)/10×100%-=9.6% 该机器设备月折旧率=9.6%/12=0.8% 该机器设备月折旧额= 96 000×0.8%=768(元) 3.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有一大型精密设备,原值150万元,预计净残值率5%,预计可使用工时为18 000工时。5月份使用该设备生产,耗用了100工时。要求:采用工作量法计算5月份该设备折旧额并作出折旧的会计分录。 答:(1)该设备单位折旧额=×(1―5%)/18 000=79.17 5月份该设备折旧额=79.17×100=7 917(元) (2)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
7 917 贷:累计折旧
7 917 4.某企业某工人加工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工时定额为24分钟;乙产品工时定额为18分钟。该 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5.2元,该月加工甲产品250件,乙产品200件。
要求:(1)计算甲、乙两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单价。
(2)按产品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其计仵工资。 (3)按完成产品的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其计件工资。 答(1)甲、乙产品的计件单价 甲产品计件单价=5.2×24/60=2.08(元) 乙产品计件单价=5.2×18/60=1.56(元) 第 7 页 共 21 页 (2)按产量和计件单价计算的计件工资 该工人月计件工资=2.08×250十1.56×200=832,(元) (3)按定额工时和小时工资率计算的计件工资 完成的甲产品定额工时=24/60×250=100(小时) 完成的乙产品定额工时=18 /60×200=60(小时) 该工人月计件工资=5.2×(100+60)=832(元) 5.某工业企业9月26日通过银行支付外购电费24000元。9月末查明各车间、部门耗电度数为:基本生产车间耗电350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5 000度;辅助生产车间耗电8900度,其中车间照明用电1900度;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耗电6000度。该月应付外购电力费共计24950元。要求: (1)按所耗电度数分配电力费用,A、B产品按生产工时分配电费。A产品生产工时为36 000小时,B产品生产工时为24 000小时。(2)编制该月份支付外购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3)编制该月份分配外购电力费用的会计分录。该企业基本生产产品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辅助生产产品设有“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 答:(1)分配电力费用 电费分配率(单价)=24 950/(35 000+8 900+6 000)=0.5 基本生产车间产品用电费=30 000×0.5=15 000(元) 基本生产车间照明用电费=5 000×0.5=2 500(元) 辅助生产车间产品用电费=7 000×0.5=3 500(元) 辅助生产车间照明用电费=1 900×0.5=950(元)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照明用电费=6 000×0.5=3 000(元) 分配A、B两种产品动力费: 分配率=15 000/(36 000+24 000)=0.25 A产品应负担动力费=36 000×0.25=9 000(元) B产品应负担动力费=24 000×0.25=6 000(元) (2)编制9月份支付外购电力费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账款
24 000 贷:银行存款
24 000 (3)编制9月份分配电力费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燃料及动力)
9 000 ――B产品(燃料及动力)
6 000 辅助生产成本(燃料及动力)
3 500 制造费用一一基本生产车间(水电费)
2 500 一一辅助生产车间(水电费)
950 管理费用(水电费)
3 000 贷:应付账款
24 950 6.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甲种材料,其实际成本为10000元。来年高中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定额为:A产品8元,B产品4元;当月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600件,B产品800件。 要求:采用定额费用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原材料定额费用:A产品:8×600=4800(元) B产品:4×800=3200(元) 材料费用分配率=10000/()=1.25 两种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A产品:=6000(元) B产品:=4000(元) 7.某企业某些低值易耗品采用分次摊销法。某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计划成本36 000元,本月低值易耗晶成本差异率为节约3%,该批专用工具在一年半内分月平均摊销。要求:编制领用、调整成本差异和摊销的会计分录。 答:(1)领用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36 000 贷:低值易耗品
36 000 (2)月末调整所领专用工具的成本节约差异1 080[36000×(一3%)]时: 借:长期待摊费用
1 080(红字) 第 8 页 共 21 页 贷: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1080(红字) (3)本月摊销低值易耗品价值时: 借:制造费用
[ (36 000一1 080)÷18] 贷:长期待摊费用
1 940 8.某工业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的一台设备计划在6月份进行大修理。预计大修理费用21 000元,年度内各月均衡负担该项费用。企业规定从1月份开始,每月预提1 750元。该项大修理由机修车间进行,领用材料9 860元,发生工资费用8 300元,制造费用5 840元。 要求:编制1N12月份预提固定资产修理费用和修理费用分配的会计分录。 答(1)1~6月份预提大修理费用时: 借:基本生产成本
1750 贷:预提费用
l 750 (2)6月份发生大修理费用时: 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 000 贷:原材料
9 860 应付工资
8 300 制造费用
5 840 (3)结转修理费用: 借:预提费用
24 000, 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
24 000 (4)7―12月份每月分摊大修理费用: 借:基本生产成本
(24 000一1 750×6)/6 贷:预提费用
2 250 9.在材料消耗定额比较准确的情况下,车间领用某种原料1053公斤,单价2元,共生产甲产品400件,乙产品300件,甲产品消耗定额为1.2公斤,乙产品消耗定额为1.1公斤。计算分配结果并写出相关分录。 答.甲产品原料定额消耗量=400×1.2=480公斤 乙产品原料定额消耗量=300×1.1=330公斤 原料消耗量分配率=0)=1.3 甲产品应分配的原料数量=480×1.3=624公斤 乙产品应分配的原料数量=330×1.3=429公斤 甲产品应分配原料费用=624×2=1248元 乙产品应分配原料费用=429×2=858元 借: 生产成本------甲产品
1248 -------乙产品
858 贷:原材料
2106 或者答案正确的其他方法 10.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原材料28000元,本月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分别为:100件.500件.300件,单位甲产品A材料的定额耗用量为15公斤,单位乙产品A材料的定额耗用量为10公斤,单位丙产品A材料的定额耗用量为25公斤。要求采用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材料费用。 答:分配率=2×15+500×10+300×25)=2 甲产品分配的原材料费用=100×15×2=3000元 乙产品分配的原材料费用=500×10×2=10000元 丙产品分配的原材料费用=300×25×2=15000元
11.某工业企业生产A产品,本月发生可修复废品损失为:原材料1500元,工资费用350元,制造费用450元。本月A产品投产500件,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实际费用为:直接材料62500元;直接人工13888元,制造费用15376元。A产品合格为490件,不可修复废品10件,其加工成都60%,废品残料作价为300元入库。 要求:根据上诉资料结转可修复与不可修复废品损失,作相应会计分录。 (1)结转可修复废品损失: 借:废品损失―A产品
2300 贷:原材料
1500 第 9 页 共 21 页 应付工资
350 制造费用
45 (2)结转不可修复废品损失: 约当量=490+10×60%=496件 分配率:直接材料=5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不可修复废品成本:直接材料=125×10=1250 直接人工=28×6=168 制造费用=31×6=186 借:废品损失―A产品
1604 贷: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1604 (3)残料入库: 借:原材料
300 贷:废品损失―A产品
300 结转净损失:0=3604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604 贷:废品损失―A产品
3604 12.某企业在生产B产品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00件,按所耗定额费用计算废品的生产成本,单件原材料费用定额为400元,已完工定额工时共计800小时,每小时的费用定额为:工资及福利费5元,制造费用10元。不可修复废品的残料作价500元以原材料入库。 要求: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不可修复废品生产成本及净损失。并作出结转废品生产成本.收回残料.及结转废品净损失的会计分录。 答A.不可修复废品的定额成本 原材料:100×400=40000元 工资及福利费:800×5=4000元 制造费用:800×10=8000元 B.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00元 相关分录: 1)结转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 借:废品损失
52000 贷;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
40000 ---工资及福利费
4000 ---制造费用
8000 2)回收废料 :
借:原材料
500 贷:废品损失
500 3)废品净损失计入生产成本:
借:基本生产成本---废品损失 51500 贷:废品损失
51500 13.假设某工业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和一个辅助生产车间,前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后者提供一种劳务,某月份有关经济业务如下: (1)该企业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核算。月末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为4430元。 (2)月末。“辅助生产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为3954元(在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配结转之前)。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艾勇直接分配法分配。其中应由行政管理部门负担3104. (3)月末,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为8032元(在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结转之前)。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产品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其机器工时为:甲产品1670小时,乙产品1685小时.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 (1) 编制分配结转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会计分录。 (2) 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编制会计分录。 第 10 页 共 21 页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考试资料、党团工作、旅游景点、办公文档、教程攻略、应用文书以及电大2014年成本会计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本会计做账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