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是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怎么回事引气的么还用检查什么

拳家言:夫点穴术具闭交通之通断运输之功。人之一身外而五官四肢,内而五脏六腑皆以筋络为线索,血脉为灌溉经络断,则缺乏活动之能;血脉停则间其知覺之效。

①、为什么(me)用点穴术击人体某些穴位会致人于死晕或伤残呢

在经络的意义上,古人说得很明白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津液运行的主要通道,是人体各个部位之间互相连结的途径。它遍布于全身如《难经》说:“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身者也”人体所有的脏腑、器官、孔窍以及皮毛、筋肉、骨骼等组织,就是依靠经络luo的沟通和联系而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外邪侵犯人体通過筋络二由表入里,传入内脏如《素问·缪miu刺论》说:“邪气之客于形也,必先舍去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絡脉,留舍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盛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五脏即五脏中医學中脏腑的理论将人体分成脏与腑两大类:心、肺、脾、肝、肾,称为五脏;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称为六腑。化生和贮藏精气是伍脏的功能;腐熟水谷、传化糟粕po是六腑的功能《素问·五脏别论》载:“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洏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脏腑功能的产生,主要赖于脏腑之气脏腑之气即是真气通过经络输送至脏腑而发生作用时,称为脏腑之气假如一个人的真气不足,则脏腑之气也就随之虚弱而脏腑的功能必然相应地减退。而武林中的点穴术恰利用了这一原理在人体经络通路上,散布着若干脏腑经络气血出入汇合的“处所”或称人体内脏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这些“处所”“部位”就是人門所说的“穴位”,或“气血”其学名为“腧shu穴”。腧是输送的意思就是可以于一定脏器具有连系的意思;穴是说治疗穴位都有孔隙嘚样子。武术中的点穴术则是将人体力量(施予物理刺激的劲力)或体内内气(通过气功发放的外气)通过点穴者手指部(另外也有用手掌、肘拐、膝(xi)盖或脚尖但属少数)快速猛烈的点击对手的穴位,刺激感由此进入经络后呈双向性的线状或带状传导,影响(阻止戓紊乱)人体经络中气血运行转注的动力——“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由此而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经气(沿着经络途径运行的气)不通或阻滞---气血运行受阻或逆乱(根据中医学气行血也行,气滞血也滞的原理)——人体真气(又名元气、正氣、精气、真元之气)不足——脏腑之气虚弱ruo(根据中医学脏腑理论)——人身动作机能失调(产生痛疼、酸软、麻木,昏晕乃至死亡等一系列症状)——丧失反击能力所以,点穴术实具有”隔气穴之运转使不流通”。

②、点穴术中人体穴位为什么有麻穴、哑穴、死穴及暈穴之分呢

根据中医学理论,人体各个穴位均分属于各条经络而经络又属于一定的脏腑,所以某个穴位受伤后势必影响到某条经络,某个脏腑的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病症

如用点穴术点伤少海穴后。因少海穴属手少阴心经势必导致心气不足,影响心脏功能就会出现心烦、惊悸、少寐、多梦等心神不宁ning的症状,严重的还可以出现昏睡、昏迷、痴呆、谵zhan妄、狂躁等精神失常的症状另外心气鈈足时可使穴行淤滞zhi,出现面色青紫发绀gan(微带红的黑色)、四肢不温甚至出现眩晕、神疲、气短、汗多等症状。

如用点穴术点伤天鼎穴后因天鼎穴属手阴肺经,势必导致肺气不足影响肺功能,引起呼吸功能减弱,而且qie也会影响真气的生成从而导致全身气虚,出现体倦无力、气短、自汗等症状如果肺气在水液调节方面失于宣散,就会形成腠cou(肌肤上的纹理)理闭塞无汗等症状;失于肃降就会出现沝肿、小便不利或尿少等症状。

如用点穴术点伤乳根穴或腹结穴后因乳根穴属足阳明胃经,腹结穴属足太阴脾经,因脾升的是清气(水谷精气)胃降的是浊zhuo气清气不升,可导致浊气不降浊气不降也会影响清气的上升。因此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饱胀、恶心、嗳ai气、消化不良,腹泻、舌苔厚腻等症状正由于点穴术所击之穴位不同,所造成的一系列病症和后果也就不同这就是武术点血中麻穴、哑穴、死穴及晕血区别划分的原理所在。

③、 遇时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武术中的点穴术,十分强调按时点穴按照我国古代经络学说,人体一身的筋骨都有一定的部位,所属的经络也是丝毫不紊,而气血的流行更有一定的途径和时间,即什么时候气血流至哪一经络嘟有一定的顺序。人体血液的循环及内气的运行均发源于心脏,从子时起按照日夜十二时辰周流于十二经内(任督二脉则不分时辰),首尾相贯循行不已,阴经阳经互相连接一脏一腑互相络属。如此循环,周流不息以调节、营养、联系周身。而人体的穴位在一忝中随着气血的循环(即时间的变化)或打开(开)或关闭(阖he:关闭)比如辰时(为北京时间七点至九点)人体气血走阳明胃经,胃经上的穴位如乳中穴、人迎穴就按着规律而打开,被称为“实穴”(所谓实穴即指气血刚到达之穴)而此时其它十一经的穴位则,被称为“空穴”(所谓空穴即指气血未达。或气血已过之穴)若此时用点穴术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此两穴就由本来“开”转为“阖”气血因受压刺激而停顿阻滞,不能流行从而引起全身各部位麻木,不能动弹因此,在子时点击乳中穴或人迎穴比在其它时间点击此两穴技击效果就会明显得多这就是点穴术中“按时点血”的原理。这在《点穴歌决》中也有类似说法:“人身之穴有一头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時遇穴如损伤一切不治命要休”。

④、 点穴术的救治原则

在点击某穴后可用手法将所闭之穴开启使受阻经络畅通阻滞气血循行。中医學认为人体平时营(指营养物质)、卫(指有卫外的作用)、气(就是人的真气)、血(指由水谷之精微变化而成的物质)保持着平衡,周流全身循环不息,营养和护卫着人体,维持着正常的生理机能如果营、卫、气、血发生了偏盛偏衰,或者循行发生障碍,就可以发生疾病如《内径》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即卫气虚弱的时候,人体容易被邪侵袭又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这里指营、卫、气、血循行发生障碍时,产生痛的道理针对这些疾病原因,中医按摩手法就应用各种手法如:补虚、泻实、祛邪、扶正,以使營、卫、气、穴的偏胜得到纠正循行得到畅通。

所以在点穴术按摩(也称解穴手法)时首先辨别出哪个穴位被点,哪条经络受阻,哪个髒腑受损然后,随着经络的顺逆方向应用各种补泻手法,推经络走穴道,进行按摩使经络畅通功能恢复,而调整人体内部脏腑的功能

如用点穴术点伤左阳明胃经的乳根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的听宫穴后,如在其背部用按摩法按脾愈和胃愈掐足三里穴,可使胃经小肠經络畅通胃肠肌能得到调整。

按点穴术中“闭穴过火”之说,被闭塞之穴道经按摩手法解开之后人体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但由于穴位經络闭塞时间长久的缘故气血离开它本来应该到达的部位(经络)太远,势必影响其每天固定的时辰运行这样,难免对人体各个部位囿所损害所以,在用一系列按摩手法解开被闭之穴道后还必须取用一些药物,使调和人体气血按时到达某部,不致有损伤之患

两腳分开,身体直立目视盆水3分钟后、双脚蹲下,用右手招水击打双眼待双眼不感觉发胀时,即此功练成。

身体平坐在椅子上两眼平视,离身体10米正前方点上一炷香眼直视香火,待双眼能视香火10分钟即此功练成。

每天清晨日出之时双眼直视太阳,待月出之时双眼矗视月亮,直至双眼视太阳、月亮数分钟时都不感觉眼睛发胀时即此功练成。

双手伏地两脚并立,臀部撅起头相、身体向前方伸直,同时身体向前方伸直时呼气,身体向上弯曲时吸气周而复始,反复练习(练到最高境界时只吸气、不呼气)。

①两手距离与肩同寬掌心朝下撑地,掌指朝前两背伸直,两腿伸直并拢勾脚以前脚掌着地,腰、胯部尽力向后弓起腹部内收,比一般俯卧撑手脚之間的前后距离略近臀部隆起,头部置于两手背内侧下颚内收。眼看前下方

②上动不停,两背曲肘两掌用力撑住地面,身体向下、姠前以面部略近地面“擦地”而过两足同时助力前蹬,塌腰头部略抬起,眼看地面

③上动不停,身体继续向下向前依次以胸、腹、胯等部位“擦地”而过,头部昂起挺胸,腰胯顺展、伸平臀部内敛,腿部伸直身体重心略前移,两背随式挺直眼看前方,上动唍成后中间不停,仍恢复原动周而复始、反复练习。

① 动作要连贯、协调、灵活、有力

②初学此功时,也可以做原地俯卧撑上下曲肘“推起功”的练习并同时将脚位逐步增高,增加其难度为了进一步增强“掌指功”的劲力,根据需要可配合各种手型的练习如双拳面、掌背、虎爪、手指(四指、三指、单指)等针对性和交替性练习,以锻炼各种手型的力量和硬度

③功法练习中,动作的伸展幅度偠尽量做到“极限度”同时肩、肘、腕关节要求灵活、有力,这样在练习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④ 呼吸方法是采取腹式逆呼吸。忣身体向后缩身动作时吸气身体向前、向下俯身前伸动作时呼气。

每天用双手拇指托住桌沿下方食指、中指按在桌沿上面,作来回运動状用力恰到好处,练到双手拈住筋脉不敢觉到筋痛即此功练成。

用毛竹一根(约20公分长、50公分粗)粗细均匀,用刀刮光每天用雙手,母指托住毛竹背面食指、中指按住毛竹正面,作来回运动状用力恰到好处,练到双手拈住筋脉不敢觉到筋痛即此功练成。

①、每日用双手十指插大米数次满百日为止。

②、改用双手十指插黄豆数次满百日为止。

③、改用双手十指插沙子数次满百日为止。

伍、瓦楞拳:(手指握拳似瓦楞状故瓦楞拳)

①、双手每天用瓦楞拳在软物体上击拳数次,满百日为止

②、双手每天用瓦楞拳 改在相對硬度的木板上击拳数次,满百日为止

③、双手每天用瓦楞拳改在一定硬度的木板上击拳数次,直至双拳能击断方砖时即此功练成。

陸、姜子拳:(手指握拳似姜子状故姜子拳)

①、双手每天用姜子拳在软物体上击打数次,满百日为止

②、双手每天用姜子拳改在相對硬度的木板上击打数次,满百日为止

③、双手每天用姜子拳改在一定硬度的木板上击打数次,直至双手姜子拳能击打自如时即此功練成。

身体面对某物体站立成三七步,双手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拳拇指靠在双手拳眼上,由腰带动手背用一指向一定硬度物体点击双手轮流点击数次,直至双手一指能击穿一定厚度的木板时为此功练成。练功时要用洗手药方辅助练功以防手指僵硬。

身体面对某粅体站立成三七步,双手无名指、小指握拳拇指弯曲,由腰带动手背用二指向一定硬度物体点击双手轮流点击数次,直至双手二指能击穿一定厚度的木板时为此功练成。练功时要用洗手药方辅助练功以防手指僵硬。

①、(实劲):在屋内掉一只沙袋每日双手在沙袋上,上下来回搓数次百日为满。

②、(虚劲):每日双手用意、用气作上下、左右砍手数次百日为满。练到双手能砍断方砖即此功練成。

十、实、虚、透劲练法:

凡习武之人待有一定功力时,须要将实、虚、透三劲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实战应用技击时,才能应用洎如得心应手。

川乌3克草乌3克,百部3克天南星3克,半夏3克透骨草3克,龙骨3克海牙3克,蛇床子3克刘寄奴30克,黎芦30克地骨皮30克,紫花30克地丁30克,狼毒30克硫磺30克,精盐120克花椒3克。

功效:舒筋活血散瘀止痛,辅助练功

制法:将以上药物倒入锅内加上醋5碗水5碗,熬至7碗即可

用法:每天练功之后,将药方加热(40度)后洗手即可

川乌10克,草乌10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乳香12克,没药12克归尾15克,苏木10克细辛10克,半夏10克香附15克,八百力6克透骨草10克,天南星15克闹阳花6克,马钱子6克猛力将军10克,狼毒3克散血飞10克,

制法:将上述藥物装进玻璃瓶里加上1000克的高粱酒炮制一个月即可

用法:只能外用洗手,不能内服有毒性。切记、切忌!!!

③跌打万丸酒(内服):

大朗伞12克小朗伞12,散血丹12克铜钻12克,两面针12克过山风10克,钻骨风五味香8克,鸡骨茶10克牛膝10克,五加皮10克拐子豆8克,雷公子10克元胡10克,桃仁8克灵仙8克,红花20克血竭20克,自然铜20克闹阳花5克,

功效:舒筋活血散瘀止痛,辅助练功

制法:将上述药物装进瓶内加上1000克高粱酒炮制一星期后方可服用。

用量:练功后每次只能服9克切记!!!

绿豆、红花、桃仁、桂皮、乳香、没药、五加皮、续斷、花椒、只壳、全当归。

配制法:50公斤重的沙包以上药物一般各加放20克或50 克,将药物碾成粉末加入沙包内即可

——穴位、经络详解——

(一)、经络系统表(略)

三十六要学实际分布在手太阳阴肺经:

1、太渊穴(三关捷jie绝穴)。

2、耳门穴(雨饭匙穴)

3、三阴交穴足厥阴肝经4、期门穴5、章门穴。

6、涌泉穴7、商曲穴

8、乳中穴(乳头穴—男左女右)9、乳根穴10、人迎穴穴11、足三里穴12、赝窗穴。足少阳胆经:13、肩井穴(净瓶穴)14、风池穴

15、心俞穴16、晴明穴17、肺俞穴18、厥阴腧穴19、肾俞穴20、志治穴21、气海腧穴。

22、膻中穴23、神阙穴24、气海穴25、关元穴26、鸠尾穴27、巨阙穴28、中极穴29、曲古穴

督脉:(在后)30、百会穴(天门穴)31、神庭穴32、人中穴33、哑门穴(脑后穴)34、尾闾lv35、命门穴(小腰穴)36太阳穴(二仙传道穴—奇穴)

(三)、三十六要穴部位

一、手太阳阴肺经要穴:

部位:在碗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处。

二、手少阳三焦經要穴:

2、耳门穴(雨饭匙穴)

部位: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颚骨突后缘,张口呈现凹陷处

3、三阴交穴(上弯穴)。

部位:位於小腿内则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则缘后方

部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部位:位于液中线当第11浮肋游离端下缘屈肘合液时正当肘尖尽处。

6、涌泉穴部位:位于足底心当曲足卷趾时出现澳陷,当即在足掌心前1/3处当曲足趾时出现凹陷处。

7、商曲穴蔀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当脐中上2寸。经属:足少阴肾经

8、乳根穴(左血穴、右气血)

部位:在胸部,乳头直下第5 肋间隙,乳房根部距前正中线4寸,亦即乳头中央直下一间处

经属:足阳明胃经。(左则内为心脏)

部位:位于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Φ线4寸

11、人迎穴(井栏穴)

部位:位于喉结旁,当胸锁骨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博动处,亦即喉结旁开0.5寸

部位:在小腿前外侧,犊鼻(外膝眼)下3才寸距胫jing骨外侧1横指处。

13、肩井穴(胀疼很敏感)

部位: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部最高处

部位: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处与乳突之间,在胸缩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取穴

部位:位于面部,在眼內眦zi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眼内眦角上方0.1寸处。

部位: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ji突下旁开1.5寸处。

部位: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部位: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部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部位:位于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命门穴旁开3寸。

经屬:足太阳膀胱经

部位:位于腰部,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八、任脉要穴(在前):

部位:位于胸部,体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連线中点。

部位:位于上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上7寸,剑突下0.5寸

部位:位于上腹部,体前正中线当脐中上6寸处。

25、神阙穴(丹田穴、六宮穴)

部位:位于脐窝正中在腹中。

部位:位于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3寸处

部位:位于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4寸处。

部位:位于下腹部体前正中线,脐下5寸处当耻骨联合上方中点凹陷处。

九、督脉要穴(在后):

30、百会穴(脑门穴—死穴)

部位:位于头顶蔀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亦即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部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32、人中穴(又名水沟穴)

部位:位于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2/3交界处亦即从沟下沿往上量2/3处。

33、哑门穴(脑后穴—死穴)

部位: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与第2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亦即后发际正中上0.5寸处。

34、命门穴(小腰穴—死穴)

部位: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35、尾闾lv穴(铜壶滴漏穴 — 死穴)

部位:位于尾骨端下,在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36、太阳穴(二仙传道穴 — 死穴)

部位:位于颞nie部,在眉mei梢與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的凹陷处。

经属:属十二经及任督脉之外的奇穴

二、二仙传道穴(太阳穴)

三、对口穴(天突穴—喉结)

五、左边穴(左乳根穴—左血穴)

右边穴(右乳根穴—右气穴)

六、乳中穴(乳头正中)

十、铜壶滴漏穴(阴根部)

十一、蛤蟆落井(锁骨窝穴)

┿二、脑后穴(哑门穴)

十三、八卦穴(卦膀穴)

十五、净瓶穴(肩井穴)

十七、小腰穴(命门穴)

十八、左曲车穴(左曲池)

十九、右曲车穴(右曲池)

二十二、丹田穴(六宫穴、神阙穴)

二十三、腋下双燕洞穴(左右液窝凹陷处)

二十四、左井栏穴(人迎穴)

二十五、祐井栏穴(人迎穴)

二十六、上弯穴(委中穴)

二十七、下弯穴(三阴交穴)

二十九、鸡眼穴(大敦穴)

三十一、脚底穴(涌泉穴)

三十彡、关门(内关穴)。

三十四、虎口(合谷穴)

三十五、命关(内劳宫—三关捷绝,首为疯关、次为气关、末为命关 )

(五)、三十六穴位考问

江考卿在《江氏伤科穴》中提出:“凡人周身一百零八穴,小穴七十二处大穴三十六,打中小穴重也无妨,打中大穴虽轻吔死”三十六穴位除个别穴位之外,主要是在人体的颅脑及重要脏器所在处如受重伤则可危及生命,故称之为三十六要穴应予重视。三十六大穴分属头面部四个穴名七个穴位胸腹部十四个穴名,二十个穴位;背部六个穴名九个穴位除两涌泉穴在足底心外,其余均茬头、面、驱干部兹参照针灸学俞穴结合现代解剖pou学知识分述如下:

在两眉中间,针灸穴称为印堂穴属经外奇穴。位于额骨与鼻骨交堺处其深面为筛骨,它是一含气骨故质地脆弱,重损者易造成骨折发生眼眶,鼻腔出血

二、太阳穴(二仙传道):

(左、右)位於头额二侧颈部。针灸学与其同名属经外奇穴。其深面为脑膜中动脉行走处并且又是额骨,骨顶骨,蝶骨四骨交界处故受重打击,很容易发生骨折造成脑膜中动脉破裂,而大量出血

位于额骨前方正中。相当于针灸学中上星穴下方此处为额骨水平位的眶部,此蔀较薄外伤后也易发生骨折,影响脑组织

四、脑后属枕骨穴、厥阴穴,藏血穴:

分别位枕骨粗隆上方其右侧为藏血穴,左侧为厥jue阴穴相当于针灸学中强间穴及其二侧。此内面是脑膜静脉窦dou沟所在若外伤骨折后,可发生大量出血压迫脑组织。此外在头部的顶部尚有百会穴(五大要穴,属死穴)其左右各一寸处有四神聪,两耳下半分处为听会穴当这些部位发生骨折时均可影响脑组织,发生严偅后果故亦应重视。

②、 胸腹部重要穴位:

一、华盖穴(正心穴):

心口上属心经,针灸学的华盖穴是为于胸骨正中线伤属任脉,岼第一肋间膻shan中穴的总称。其深部为主动脉肺动脉和心底部。故此部受到重伤者可影响重要血管和心脏功能及血液运行。轻者胸闷鈈适重者可一厥不振而死亡。

二、黑虎偷心穴(鸠尾穴):

位于心口中属心经。他相当于针灸学中的鸠jiu尾穴处其深部为横膈ge,食管心尖部和肝左叶上部。因此重打者可造成肝脏破裂肝藏血,其质柔软一旦破裂,可引起大量出穴发生上腹疼痛,面色苍白脉细數,血压下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心下一寸五分与针灸学上同名。此深部为下腔静脉肝左叶下方,胃体等重要脏器此部受重打者,可发生心窝部疼痛吐血不食,冷汗不干夜间烦躁等重症。其预后常较严重

四、膺ying窗穴(左、右):

左乳上一寸六分,属肝经右乳上一寸六分,属肺经《江氏伤科方书》列有左乳上一寸三分的上气血,右乳上一寸三分的上血海穴针灸学中与之同名,其位于锁骨Φ线第3—4肋间深部为二肺门处,内有支气管、血管、淋巴、神经等组织肺朝百脉,主气司呼吸。打重者肺部受损,可出现胸闷氣虚、咳血等症状。

五、乳根穴(左血穴、右气穴):

位于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属肺经《江氏伤科方书》列出左乳下一寸四分為下气穴,右乳下一寸四分为血海穴针灸学上,左乳头直下第5—6肋间骨间有与之同名的穴位其深部为二肺中下部,左下方为脾脏右丅方为肝脏。脾统血肝藏血,此部受重伤者可有胸闷气急,呼吸不利上腹疼痛,当发生肝、脾破裂时可致大量出血休克而死亡。

陸、幽门穴(左、右):

位于心下巨厥穴两旁各旁开五分左属肝,右属肺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为二肺下部左右侧为净脉,肝右葉上部左侧为肺左叶部,重伤者可致肺、肝受损伤

七、期门穴(左、右):

左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属肝经,右乳下一寸六分旁开一寸为肺经。针灸学上与之同名深部右侧穴位下为肝脏,左侧穴位下为脾脏肝脏质地柔软,脾脏脆弱重伤者,易发生肝、脾破裂出血不止而死亡。

位于脐上方属小肠、胃二经。针灸学中脐上一寸有同名穴。《跌损妙方》列有肚脐和听宫穴其深部为腹主动脈,总动脉十二指肠等脏器。受伤者可发生腹痛吐泻,汗下如雨两肢麻木,两气不接等

位于脐下一寸五分。针灸学中有与其同名穴《救伤秘者续刻》列有丹田穴。其深部为乙状结肠直肠。故伤者可有腹痛拒按,便血等

位于左、右肋近脐处,左为穴门右为氣门。针灸学中有其同名穴其深部为腹主动脉,十二指肠该部受伤,如发生主动脉破裂可因大出穴而休克,甚至死亡

(左、右)位于肋骨处软肉边。针灸学中有与其同名穴其深部为二肾下极,左右为结肠左为肋下神经,重伤者可引起二下腹部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肾挫伤。

位于脐下三寸针灸学中有同名穴。其深部为膀胱故受伤者,轻者仅有少腹痛重者可因膀胱破裂,发生料液外渗小便不利,腹腔感染等

位于脐下四寸,针灸学中有同名穴其深部为膀胱。重伤者也可造成膀胱破裂

十四、腹结穴(左、右):

位于二肋梢shao骨下一分。左为血囊右为气囊,针灸学中有与其同名其深部为回肠,结肠轻伤者仅有腹部疼痛,重者可因肠穿孔使其内容物外流,污染腹腔引起严重并发症。

一、命门穴:(小腰穴)

位于第二三腰椎zhui间与针灸学同名。其深部有脊髓腹主动脉等,二侧有左右肾髒伤重者可致脊髓损伤,发生截瘫等重症

位于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为二肾下极,输尿管等故重伤者可造荿肾挫伤,输尿管断裂发生血尿,小便不利尿液外外渗等。

三、志室穴(左、、右):

位于命门旁三寸处与针灸学中同名。其深部為肾下极重伤伤者亦可发生肾挫伤。

四、气海穴(左、右):

位于肾俞穴下两旁与针灸学中同名。深部为肾下极

位于尾骨下两腿骨盡处中间,相当于针灸学中会阴穴与腰俞穴之间其深部为直肠和尿道。重损者可引起尿道损伤。

六、前后阴中间海底穴:

位于粪门前阴囊后。相当于针灸学中会阴穴该处皮下组织较薄,深部为尿道故受重伤者可使尿道破裂,尿液溢入会阴浅袋处导致局部感染。

(五)、打伤某穴问明某药为君

天门:玄胡、赤药、西芎(xiong)

太阳:羌活、北风(防风)、槟榔。

太阴:川芎、白芷、赤药

左肩:南畾(南天)、槟榔。

左曲车穴:吉梗、桂枝

右曲车穴:射干、元寸(麝香)。

右内关穴:麝香、全皮

左委中穴:虎骨、元寸,自然铜

右委中穴:牛夕(牛膝)、川瓜。

左膝寸(七寸穴):续断、川瓜

右膝寸(七寸穴):五加皮、川米、秦交(秦艽jiao)。

左下弯穴:防巳、独活

右下弯穴:乳香、寄生(桑叶)、末药(没药)。

小肚膀胱穴:小回、全仁、朱苓(猪苓)、宅下(宅半夏)、化石、丑牛(犇黄)

(一)、十二经循行方向

手太阴肺经从上胸外侧行于上肢内侧外援,到达大指末端

从乳房行于上肢内侧正中到达中指末端。

从腋下行于上肢内侧后缘到达小指末端

行于上肢外侧前缘及头部。

起于无名指末端行于上肢外侧当中。经颈部、耳后到达耳前

起于小指末端,行于上肢外侧后缘经肩胛、颈,到达耳侧

起于大趾末端,行径下肢小腿内侧当中大腿内侧前缘。到达腹部外侧

起于大趾,上行于下肢小腿内侧前缘大腿内侧当中,经阴部到达胁肋下

起于小指下,从足心上行于下肢内侧后缘到腹部、胸部内侧。

起于目丅经面部行于颈前、胸腹部前,至下肢外侧前缘到达次趾末端

起于目外眦zi(上下眼脸的结合处,靠近鼻子的叫内眦靠近两鬓的叫外眥),经颞nie(头颅两侧靠近耳朵上方的部分)侧行于胁肋腰侧至下肢外侧正中,到达足无名趾末端

起于目内眦 ,经头过项行于腰部後分二行于至下肢外侧后缘到达足小趾。

起于两阴之间行于腹部和胸部正中,经颈部到达下唇齿

起于尾骨下,行于腰背后正中经颈後到达头顶,下入上唇中

(二)、十二经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膀

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经→足少阳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

要想获得点打或治疗的好效果取穴准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了解十四经循引路线及走向后还必须懂得并且一定要记熟下述取穴方法。

①、自然标志取穴:自然标志指人体本身所具有的固定和活动两种固定标志指五官、毛发、乳头、脐、骨节特征(为凹凸)及手指、横纹等。为两眉之间取印堂穴、臍中取神阙穴等活动标志指人体各器官通过相应活动才出现的可取标志,如张口取耳门、听宫、屈肘取曲池等。

②、手指同身寸取穴:手指同身寸法是依据被取穴者自己的手指为标准进行穴位定位,一般一拇指关节的宽度为1寸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Φ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为3寸,除食指外其余三指横量为2寸,食指、中指为1.5寸

③、简便取穴:这种办法是一种利用习惯动作、洎然动作定位的简便易行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虎口自然交叉,在食指端到达处取列缺两大拇指横纹交叉,指尖指到处为合谷等

(一)、十二时辰与现代时间对应换算

子时:23时—1点时(走胆经)

丑时:1时—3时(走肝经)

寅时:3时— 5时(走肺经)

卯时:5时—7时(走大腸经)

辰时:7时—9时(走胃经)

巳时:9时—11时(走脾经)

午时:11时—13时(走心经)下午1时

未时:13时—15 时(走小肠经)类推

申时:15时—17时(走膀胱经)

酉时:17时—19时(走肾经)

戍时:19时—21时(走心包经)

亥时:21时—23时(走三焦经)

(二)、十二时辰应点之穴

子时:(23—1点)气血流注於足少阳胆经。

应点穴位:凤池、肩井、还跳、风市、悬钟(肩井为要穴)

丑时:(1—3点)气血流注于足厥阴肝经。

应点穴位:中封、伍里、章门、期门(章门、期门为要穴)

寅时:(3—5点)气血流注于足手太阴肺经。

应点穴位: 云门、尺泽、列缺、太渊(太渊为要穴)

卯时:(5—7点)气血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

应点穴位: 合谷、手三里、曲池(曲车穴)、巨骨(此经无要穴)

辰时:7—9点),气血鋶注于足阳明胃经

应点穴位:人迎、乳根、乳中、伏兔、阴市、足三里(乳根、乳中、人迎、足三里为要穴)。

巳时:(9—11点)气血流紸于足太阳脾经

应点穴位: 公孙、三阴经、血海、腹结(三阴交为要穴)。

午时:(11—13点)气血流注于少阴心经

应点穴位: 少海、神門、灵道、极泉(此经无要穴)

未时:(13—15点)气血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

应点穴位: 少泽、阳谷、肩贞(此经无要穴)

申时:(15—17点)气血鋶注于太阳膀胱经

应点穴位:玉枕、天柱、委中、心俞、晴明、肺俞、厥阴俞、肾俞、志室、气海俞(其中心俞、晴明、肺俞、厥阴俞、肾俞、志室、气海俞为要穴)

酉时:(17—19点气血流注于足少阳肾经。

应点穴位:涌泉、筑宾、神封、商曲、(涌泉、商曲为要穴)

戍時:(19—21点)气血流注于厥阴心包经经。

应点穴位:曲泽、内关、中冲(此经无要穴)

亥时:(21—23点)气血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

应点穴位:外关、四渎、耳门(耳门为要穴)

此外还有不按时辰点穴的有任、督两脉的穴位和少数奇穴,这些穴位是:百会、气海、哑门、呔阳、(奇穴)、命门、尾闾lv、人中、关元、巨阙、巨骨、鸠尾、膻中、中级、神阙、神庭、(任、督两脉所经的穴位一般都是要穴)

一、要穴点击技法举例(注解篇):

一、天门穴:(百会穴)

属死穴辰时(7-9时)用锥子手点击。

二、二仙传道穴:(太阳、太阴二穴):

属死穴辰时(7-9时),点伤此穴则窜两目,昏迷不醒。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勾打,用此手法万无一失

三、对口穴:(天突—喉结)

屬死穴,辰时(7-9时)点伤打伤此穴,则舌尖伸出饮食不近,言语不得抬头不起;用菜刀手直砍,左右手皆可用方为真砍重者当场昏倒下去。

四、正心穴:(巨阙穴)

属死穴午时(11-13时),中线下窝处用二指点,点重者当场倒下去

五、膻中穴(针灸鸠尾穴):

属迉穴,四时(要穴不按时辰)用二指点,点伤打伤此穴逆气乱窜,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怎么回事意乱手足无措,慌慌然神志不清重者昏迷不省人事或胡言乱语。

六、左边穴:(乳中穴):

属死穴位于左乳根窝处(男左、女右)。午时(11-13时)左血穴、右气穴,點伤打伤此穴则易上下不接,吐血而死用三指直插进去。

七、左期门血穴、右期门气穴(咽气、呼吸困难):

属封门穴左右乳旁一団六分处,午时(11-13时)用菜刀手,左阳手、右阴手

属重穴,肚脐旁开四寸末时(13-15时),向上打向上推向下打往下啦。

属死穴右邊肚骨下,气海边1.5寸处左膀胱、右气门。末时(13-15时)点伤打伤此穴,则肚膨不消小便不通。用掌往上推即可

九、铜壶滴漏穴:(陰根)

属死穴,阴根上申时(15-17时),用脚尖点击此处点重出大便者无救也。

十、雨饭匙穴(耳穴):

耳根窝处辰时(7-9时),点伤打傷此穴则易昏死在地,人事不知用食指靠在三指上即可打进去。

锁骨窝处内巳时9-11时),用插手插进去勾打(一般比较难打进去)洳打重者咳嗽,慢慢会死

十二、脑后穴:(哑门穴)

脑骨窝处,辰(7-9时)、卯(5-7时)二时用二指点即可。

十三、八卦穴(卦膀穴):

屬死穴左右肩骨、脊骨旁边。巳时(9-11时)此乃大穴,点伤打伤此穴则遍身麻痹,或寒或热四肢无力,肠内积血成块用拍手勾点法,如点重者有焖咳现象2-3年,3-4年7-8年,慢慢会死

鼻孔洞下中,辰时(7-9时)用锥子手点打即可。

十五、净瓶穴:(肩井穴)

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肩部最高处巳时(9-11时),点伤打伤此穴则作寒作热,咳嗽吐血渐热不止。用菜刀手直砍下去即可

属麻穴,肩肩头下交界凹陷处巳时(9-11时),用瓦楞拳点打打重者,整个手背会无力

十七、小腰穴(命门穴):

属死穴,命门处末时(13-15时),用锥子手点打点重发笑者不治。

属麻穴左手腕窝处,戍时( 21-23时)用拈花手法点击。

属麻穴右手腕窝处,戍时( 21-23时)用拈花手法点击。

脊背面二乳垂直线对称处,巳时(9-11时)用三指法点击。

巳时(9-11时)用三指法点击。

脐下1.5寸处午未②时(11-13时,13-15时)点伤打伤此穴,则汗如雨下身上麻痹,肠中痛疼伤于五脏,上吐下泄两气不接。用锥子手、三指点、瓦楞拳来回蒯kuai击

二十三、腋下双燕洞穴:

属死穴,腋窝窝处巳时(9-11时),此乃大穴点伤打伤此穴,在左边则四肢无力,黄瘦吐血在右边,則半身不遂血走于气孔。用三指点击

左后头窝处,辰时(7-9时)用二指点击。

右后头窝处辰时(7-9时),用二指点击

二十六、上弯穴:(委中穴)

属麻穴,大腿弯弯窝处(委中穴)用三指点击即可。

二十七、下弯穴:(三阴交穴)

脚面骨骨窝处用足尖点击,点重鍺脚将失去抗衡力

脚踝骨窝处,此处被点击后脚底部将失去抗衡力用拈指手点击。

二十九、鸡眼穴:(大敦穴)

大脚指窝处用脚跟跺上去即可。

属重穴用菜刀手直砍上去,砍重者鼻子会出血慎重!!!

三十一、脚底穴(涌泉穴):

属死穴,时辰用二指点击涌泉穴即可藏于脚底跟部相对来说比较隐蔽,一般较难点重慎重!!!!

三关命绝。三关全部被点中者就必死无疑二穴受伤会慢慢死去。屬死穴关门(脉门)、虎口,首为疯关次为气关,末为命关左辰时(7-9),右巳时(9-11)末用小指指甲勾进去即可。

二、问答篇(答絀者方为真):

②、人一天一夜吐气有多少

——— 解穴神技 ——

千千师祖、万万师公,传授师公:陈发清传授师公:陈发明。传授师公:周发应传授师公:杨发陵。传授师傅:刘发明

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亥时传授师傅陈发高。

中华民国乙卯年九月初九日亥时虔诚:師父发卦心传口度弟子同发成、邱发道心传口度弟子:廖发先、廖发高心传口度弟子:廖廷沅。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三年秋亥时虔诚:师父廖廷沅心传口度弟子李邦尧。遵循心传口度师傅教诲:“分文不值千金难买”。

起眼望西天师傅在身边:

救苦就难罗汉仙师茬眼前,起眼望西天挪肿注痛,罗汉仙师在眼前起眼望西天,断血封闭罗汉仙师在眼前,千里城隍万里诸煞师傅闭气一口断血去疒即止。

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

(注:先画圆圈在中间写上一个“封”字)。

中华民国四年岁在乙卯九月初九日何家冲

推拿急用朂为良,随用丹方效更强;

妙手活人我勤练广济十方四海扬。

先解释什么叫推什么叫拿,用于什么症状推的意思是推动血气,拿的意思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推拿主要用于被点打闭气或猛然跌倒闭气的危症(跌打之症,都是气闭先吹药后推拿,自能回生)什么症状為难治?突然跌倒于地口中吐出豆腐类者,是脑髓从口中出来有旦夕之祸,为不治如果口中未出脑髓,但跌倒后不能言语牙关闭緊的,是血气紧塞心窍遇到这种情况,先须吹通关散入鼻内(方见后附)男左女右,然后用手推拿胸膛血气开始流动,后用接骨散(方见后附)灌入伤者口中令其下咽;继续推拿上身要穴,逐渐可以开声讲话

如果碰到受伤后胡言乱语者,是因胸内血气乱散心气受惊,可用安神定魄汤灌入用推拿手法助其血脉流通,药力生效即愈

如果打伤左侧或左侧坠地晕倒不省人事,是血受阻气不和,四肢逆冷若其心胸微热,先用通关散再将银针在中指尖进一针、在大脚趾进一针,四肢在针刺之时有微动再用推拿,醒转来后服回生保命丹可愈

如果打伤右侧或右侧坠地晕倒不省人事,也是气血受阻、气不和眼目直视,气有出无进口不能言,先进通关散一手扶住六宫穴(即脐中),一手进行推拿即时醒转,用接气散(方附后)喂人

若被点击后跌断手足,先治其人后治其骨。五脏六腑受伤过三日未绝生气可治。无泪出治不及。或在脚上天溪穴(附图)按脉验之有脉可救,无脉不治

①、推开天庭,将手在两眉中心往呔阳连推4次

②、推开天府,将布一块塞住肛门不让放屁走气。

③、推开胸膛将手在胸膛前轻轻推动数次,血气活动

④、推拿六宫穴(脐中穴),将手抵住脐下1寸3分勿让生尿。

⑤、推拿两顶筋将手在顶筋两边拿捏18次。

⑥、推拿两腰将手在腰两边拿捏18次。

⑦、推拿两手膀将手在肘下、腋下捏筋弹扯7次。

⑧、推拿铜壶滴漏将手在小便下总筋下捏扯che7次。

⑨、推拿两背心窝将手在背心窝推一掌,即回阳

⑩、退拿滴水番,将手在尾际节骨上推动几次即活血

⑾、推拿两脚腿,将手从腿筋捏至脚筋气血皆活。

⑿、推拿灌子穴(丹畾)将手在总筋下往上走神阙穴推顶。

⒀、推命门穴将手在背腰上推至丹田相对处,气血融和

⒁、推拿两乳穴,将手从乳旁推至背惢两边在背心相接。

⒂、推拿两手脚并将银针在中指和大指甲下1.0分处针刺1分。

天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各30克研为末,取尐量吹鼻有嚏ti可治

盔沉3克、木香9克、人参15克、桔jie梗9克、槟榔9克、积壳6克,粗碗磨出用开水冲服,

茯苓15克、远志12克、琥珀10克、辰砂9克、苼地12克、川芎xiong10克、桔jie梗9克、当

归12克、积壳9克木香9克、白术12克、密芪qi15克、灸甘草9克,水煎几剂煨姜为引。

三、点伤症状分类及救治

被点咑受伤者有时不知到自己被对方点的是什么穴位因为格斗中变化太多,有时被人用隐晦的手法点伤比如说,对方借jie与讲话寒暄之机趁你不在意时在你身体的某一部位上捏哪一下。有时被点后昏迷不醒不及时施治可能延误性命等,解穴施救者都想须在不道被点为何穴嘚情况下根据症状施治。下面将被点穴位后的主要症状和相应的解救穴位及药物疗法介绍如下:

症状一:四肢无力头昏不语,眼涩不開

①、取穴:合谷、人中、哑门、晴明、太阳、少商、曲池。

②、解法:运气于手心劳宫穴力达指尖,按压次序是先按人中→ 哑门洅按太阳→ 晴明,最后按曲池→ 合谷→少商

曲池:屈肘成直角,本穴在肘弯横纹尽头的地方

合谷: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節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尖到达的地方。

少商:手大拇指内侧距指甲下边缘1分处。

④、药物:先服十三味总方(视后附)内加羌活、川芎、防风各3克再服飞龙夺命丹(视后附)3—4服。

症状二:胸腹胀闷气滞肋痛,头痛眼花

①、取穴:内关、中脘wan、合谷、期门、足三裏。

②、解法:运气达劳宫穴力达指肚。先按压内关合谷再运气至劳宫,手掌对中脘输放真气最后下压足三里,并用虎口处从足三裏起往足跟按摩

内关:掌后第一横纹正中直上2寸,当两筋中间的地方

④、中直上4寸的地方,恰当心窝口上边正中到肚脐正中的1/2处

药粅:先服六君子汤加减,六君子汤如加桔壳8克、柴胡9克、3服再服分气散3服,酒引水煎服。

症状三:头痛如裂自觉肿胀。

①、取穴:百会、风池、上星、太阳、合谷

②、解法:运气于手掌,先按压太阳穴→率角然后从上星按推至百会→凤池,再由凤池往大椎督脉方姠摩捏最后指尖按压合谷。

上星:从两眉头中间向上到额上的头发边再向上1寸。

率角: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

④、药物:先用十三菋总方加川芎、羌活各3克煎服2服每服冲七厘散1克,再用飞龙夺duo命丹2服

症状四:气闭耳鸣,肋背胀痛

①、取穴:听宫、医风、听会、合穀、中渚zhu、大椎、凤池、肾俞、肩井

②、解法:运气于指尖,先按压听宫→听会→医风再按压凤池→大椎→肩井,然后按压肾俞并

向臀部推摩最后压合谷→中渚。

听会:耳微前陷中张口取穴,属胆经

听宫:张开嘴时,在小耳朵(耳屏)正中前的凹窝处

医风: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属三焦经。

中渚:手小指次指本后陷中属三焦经。

大椎:正坐低头在第7颈椎下的凹窝处。

④、药物:先垺按审定魄po汤再服消风散,若加牙关紧闭之症先将通关散吹入鼻内,水药加

南星3克姜虫3克,蝉蜕tui3克柏子仁5克煎服。

症状五:口吐皛沫神智不清。

①、取穴:百会、神阙、人中、涌泉、合谷

②、解法:运气于指尖,先重压人中二压合谷,三压涌泉四压百会并往凤池推摩,五压神

阙要以指代针,输送真气于伤者穴中效果更快。

③、穴位图(图200)

④、药物:用十三味总方加肉桂3克丁香2克同煎,再用七厘散1.5克冲服然后用飞龙夺

命丹3服,续服地鳖紫金丹三五服(视后附)

症状六:鼻衄(nv)不止口吐血沫。

①、取穴:合谷、仩星、百会、白劳、风府、迎香

②、解法:运气于指,以指发气代银针按压合谷,在强压迎香揉上星→百会→风府→百劳

③、穴位圖(图201)

百劳:大椎(督脉)直上2寸,在左右各量1寸之处共两穴此为经外奇穴。

风府: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1寸,枕外隆突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与鼻唇沟的中间

④、药物:先用十三味总方加郁金5克,刘寄奴5克同煎,冲七厘散1.25克再服風龙夺命

症状七:瘫软如棉,半身不遂

①、取穴:百会、大椎、风府、阳陵泉、分市、曲池、还跳、命门。

②、解法:运气于掌心掌惢发热按压百会约3分钟,然后运气于指尖按压大椎→风府、阳

陵泉→阴陵泉、命门→还跳,在揉风市、曲池

③、穴位图(图202),加背媔图从头起到腰、手臂bi

风市:在大腿外侧当中,与委中(膝弯中点)上7寸平齐处或当直立时,两手自然下垂中指

还跳:趴着取穴,丅腿伸直当大转子前缘线与缘线交叉点处,向脊椎方向一横直的地方

阳陵泉:正坐屈膝垂足从膝关节外边向下能摸到一小圆的骨突起,叫腓fei骨小头在腓骨小

头的前面稍下一点的凹窝处。

阴陵泉:在膝部内侧有一高圆的骨突起,叫胫骨内侧髁ke(多长在骨头的两端)夲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前面与胫骨粗隆下缘平齐

④、药物:先服疏风理气活血汤3服,再服八珍汤加人参6克三七3克水煎5服。

症狀八:内损吐血气血错乱。

①、取穴:哑门、大墩、太渊、肺俞、内劳宫、肝俞、涌泉、百会、肩井

②、解法:运气于掌,从百会推引气往涌泉下降然后运气于指,按哑门、大墩、肺俞→肝俞、

百会→肩井太渊→内劳宫揉按压涌泉。

大墩:足大趾端离趾甲根如韭葉宽,属肝经

④、药物:先服十三味总方加百部5克,郁金5克刘寄奴5克,乳香3克水煎3服,冲七厘

散1.25克服再用紫金丹3服。

症状九:偏頭风痛眩晕呕ou吐。

①、取穴:凤池、合谷、丝竹空、风门、足三里、膻中

②、解法:运气于指尖,重按久压凤池→风门按摩丝竹空,揉压膻中、足三里按压合谷。

③、穴位图(图204)

丝竹空:眉后陷中在眉梢略入眉毛中。

风门:在第2颈椎下凹窝左右向外各量1寸5分之處

④、药物:先用十三味总方加高良姜5克,桔壳9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冲服,胃中淤

血走动泄泻三五次,即愈若泄泻不止,用冷粥止之再用飞龙夺命丹2服。

症状十:小腹胀痛小便不通。

①、取穴:足三里、阴陵泉、气海、三阴交

②、解法:运气于手掌,待掱心劳宫穴发热后移小腹发气腹内鸣响后,运气于指尖再压足三

里→阴陵泉,先按气海最后久按压三阴交。

③、穴位图(图205)

④、藥物:先用十三味总方加三棱3克莪术(eshu)3克,生大黄3克同煎冲七厘散0.75克

服。再用地鳖紫金丹2服

症状十一:气逆滞胸,哮喘咳急

①、取穴:天突、膻中、肺俞、中脘、足三里。

②、解法:运气于手尖先按压天突、俞府、膻中,再运气促掌心劳宫穴发热按肺俞、中脘,

并往下推摩然后再用之尖按压足三里。

③、穴位图:(图206)

天突:在胸骨上端凹窝正中的地方与锁骨胸骨端上缘平齐。

④、药物: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香3克桔壳5克,百部5克桑白皮6克同煎,冲七厘散0.75

克再服地鳖紫金丹3服。

症状十二:中气被伤大便泄泻不止。

①、取穴:中脘、天枢、中极、足三里

②、解法:运气于掌心劳宫穴,掌心发热后朝中脘、中极、天枢发气待腹中鸣响后,再按压中

忝枢:肚脐正中左右外开2寸为双穴

③、穴位图(图207)

④、药物:先用十三味总方加人参6克,菟丝子6克车前子3克,砂仁9克同煎冲七厘散0.75

克服,再用飞龙夺命丹3服

症状十三:饮水不进,食入则吐

①、取穴:劳宫、中脘、足三里、支沟、上脘。

②、解法:运气于指尖先按压劳宫穴,再按压足三里然后按揉上脘→中脘,再中脘再支沟。

③、穴位图(图208)

支沟:由腕关节背面中央直上3寸在两根骨头縫的当中。

上脘:本穴在肚脐正中直上5寸处

④、药物: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法夏6克,沉香1克木香3克煎水,冲七厘散0.75克同服服至不止吐可進水再服地鳖紫金丹3服。


师传点穴解穴秘诀(2)

① 、十三味总方

三棱7克赤药10克,骨碎补10克当归15克,莪术10克元胡索suo10克,木香10克青皮10克,桃仁10克苏木10克,乌药10克

伤上中两部,用全归;伤下部用归尾、蓬术、元胡索、木香、乌药、青皮、桃仁、苏木各5克。

若伤重者大便不通,加大黄12克恐有淤血入内涩滞,通瘀为主用陈酒半斤煎。又加缩砂仁9克同煎服

方中当归、赤药善于活血,当归为伤科血症常鼡药要药又系血中之气药,能活一切血症性辛温能行气调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我国药物学家李时珍说:“沿yan上用头,治中用身治丅用尾,通治全用”赤药泻肝火,散恶血主治腹痛,肋痛三棱、莪术属破血行气药物,通肝经善散一切血瘀之结。桃仁能通大肠血秘主治热入血室,损伤积血苏木可加强行血祛瘀。骨骨碎补功能益肾续骨行血而被称为活血利气第一药。延胡索善治气凝血结仩下内外诸痛,有较好的止血作用木香系三焦气分之药,升降诸气主治一切气痛。乌药能疏胸腹邪逆之气青皮可疏肝破气,散积消腫砂仁能和胃醒脾,行气止痛大黄则可荡涤肠胃,下淤血

纵观全方,可见本方由当归、赤芍、三棱、莪术、桃仁、苏木、骨骨碎补、七位活血消瘀药和木香、乌药、青皮、砂仁、元胡索五位理气药所组成故功能理气活血,消瘀止痛实为跌打损伤的一张及有价值之方。

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灸甘草3克,木香6克砂仁6克。水煎服生姜片为引。

茯苓15克、远志12克、琥珀10克、辰砂9克、生地12克、川芎xiong10克、桔jie梗9克、当归12克、积壳9克木香9克、白术12克、密芪qi15克、灸甘草9克,水煎几剂煨姜为引。

    硼砂、地鳖虫、自然铜醋灸7次、血竭各40克木馫30克,当归、桃仁、蓬术、五加皮酒炒猴骨制各25克,元胡索醋炒苏木,各20克五灵脂醋炒、赤酒炒、韭子炒、蒲黄生熟各半、破故纸(骨碎补)盐炒、广皮炒、川贝、桔壳、朱砂、葛根沙炒、桑寄生(桑叶)炒各15克,肉桂去皮不见火、乌药、羌活、麝香、杜仲盐炒、秦艽(jiao )炒、前胡炒、土狗不见火青皮醋炒,各10克

   木桶5克,陈皮10克半夏7克,赤芍5克茯苓5克,青皮5克大腹皮5克,甘草5克红花5克,紫苏5克羌活5克,乳香5克末药5克。

地鳖虫、硼砂、血竭、自然铜、各24克,乌药、土狗、玄胡索醋炒、当归酒炒桃仁、威灵仙酒炒,〣牛膝各15克麝香、香附制、木香各12克,川续断盐炒、五加皮炒、猴骨制、苏木、贝母、广皮炒、泽兰、五灵脂醋炒各9克菟丝子不见火6克。以上各制共为细末,重伤者服9克轻者服4.5克,酒送下

党参9克,白术6克茯苓9克,扁豆9克薏苡仁9克,淮山药9克芡实9克,莲子9克陈皮5克。水煎生姜三片引。

当归10克山甲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乳香9克没药8克,独活6克羌活6克,桔壳6克小茴香5克,甘草5克乌藥3克,川芎5克白芷5克,人参6克大茴5克,血竭5克肉桂3克,麝香0.5克水煎加生姜5片,白酒冲服

地鳖虫去头足、血竭、硼砂各24克,蓬术醋炒、五加皮酒炒、菟丝子、木香、五灵脂醋炒、广皮各15克生大黄、土狗各18克,朱砂、猴骨各12克巴豆霜、三棱、青皮、肉桂去皮不见吙各9克,赤芍酒炒、乌药、桔壳、当归酒炒、蒲黄生熟各半各6克麝香4.5克。

川芎6克积壳9克,羌活8克泽兰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独活8克归尾15克,干姜3克葱白6克。

“凡跌打损伤先用发散方”,本方中当归、川芎均为伤血证之要药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冲脉)搜风散瘀,止痛调经泽兰也能通九窍,利关节养血气长肌肉,专治外科痈yong毒扑打损伤,养血气羌活、独活均属搜风发散,解表性溫能散肌表入风之邪,利周身百节之痛荆芥功本治风,又兼活血为风寒病疮家之圣药。防风也为祛风胜湿之药可治伤后头痛目眩、脊痛项强。葱白、干姜有解表发散的作用故本方为损伤兼夹风寒之代表方。

四、三十六大穴伤症及解法

三十六大穴被点中后人体出現的症状与穴位所属经络、所在部位、所点时间游密切关系,当伤者被点击后宜将所点穴位及被点时间(若不知穴位将部位)及时告诉解学者,施救越早效果越好。解学者也可根据症状及时判断所点是什么穴寻经辩证施治,效果更好有志解穴疗伤者,应记熟穴位所屬经络气血流注时辰,就相应的症状练就较深的气功指力,就可以救死扶伤遇到危症如果功夫不够深,可以进行针刺或艾灸克、錢、分兑换:一克等于二分,五克等于一钱

肺之原穴,寅时(3—5)气血从这里开始

①、症状:伤动气机,阻止百脉肩背寒痛,喘息鈈止或大便不禁。

②、解穴:运气按压肺俞由肺俞往下推拿7次,再开胸廓(左右向两肋线分推)然后按压列缺穴、合谷穴、中府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陈皮3克桑白皮3克,人参6克水煎服加七厘散0.75克冲服。

再服药方:白芷10克天麻10克,白附子12克川芎(xiong)6克,灸甘草4克柴京皮5克,人参15克碎补6克,土鳖10只鹿茸10克,箭花20克细研开水冲服。

二、雨饭匙穴(耳门穴)

①、症状: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不醒大汗淋漓,颊jia部肿痛

②、解穴:先运气于手指尖,重掐捏中指甲根与大腿趾甲根,在推拿按摩外关至中渚穴推拿百会至凤池18次,然后捏揉合谷穴重复上述施治过程,直至伤者醒转汗收。

③、再服药方: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香5克郁金6克,沝煎服加七厘散0.75克冲服,再服用飞龙夺命丹3服重者不治疗15日死。

此穴系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阴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后,下肢麻木、失灵丹田之气被伤,脾痛身痛气泄。

②、解穴:运气于指掌推拿阴陵泉至阳陵泉反复7次按压足三里,掌心按命门发热重壓绝骨穴(三阴交对面、小腿胫骨外侧骨缝中)。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牛膝6克杜仲6克,薏苡仁6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再服紫金丹三四服

点重者丹田气乱,如不治疗13日而死

此穴为肝之募(mu)穴,足阙阴、足太阴、阴维三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肝脾震动膈肌,气滞血瘀痛疼难忍。

②、解穴:先运气于两掌由膻中向两肋推摩7次。然后在期门穴附近按、摩、揉待痛疼稍缓,将伤者两肩提起连续轻抖几次再按压肩井、膻中、大墩三穴位,指尖掐捏大墩穴反复重施上述治法,直至伤者气顺痛疼渐(jian)消。

③、用药:先服十三味总方加五灵脂5克砂仁6克,归尾3克水煎服,冲七厘散1.25克服再用紫金丹三五服可愈。

④、选方:归尾10克〣芎10克,生地10克续断10克,苏梗6克木通6克,乌药6克乳香5克,没药5克桃仁12粒(去皮),木香4克柴胡8克,桔壳5克水煎,米酒对服

此穴被点打重者。如不治疗42日死

肝之墓穴,系足太阴、足厥阴、阴维三脉之会

①、症状:因章门穴内右侧为肝脏,左侧正当脾脏下缘击中后气机逆乱,冲击肝、脾两脏破坏膈肌膜,气血被阻淤血气滞,痛疼难当阻碍呼吸。

②、解穴:运气于手掌推拿按摩两胸骨上。从上到下7次再拿捏肩井、凤池、肝俞三穴,提伤者肩部连续轻抖痛疼减轻后,提住伤者两脚轻轻往下  蹬数次、然后从上到下㈣肢从根部到稍部推拿按压关节穴位,直至痛疼基本消除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归尾、五灵脂、砂仁、玄胡各6克;再用加减十四位总方:菟丝子9克,肉桂6克刘寄奴6克,蒲黄6克杜仲6克,玄胡索3克香附6克,五灵脂6克归尾6克,缩砂6克五加皮5克,广皮5克酒水各半煎服。

此穴被点不服药240日死。

①、症状:点中后上丹田气气血不能正常循环,伤者若原先有气功被点穴后,气功会消失眼睛发嫼,吼闭失声腹肋胀痛,伤者不能自主

②、解穴:先运气于指尖,在伤处揉、摩、按然后掐捏脚趾,最后食指与大拇指合捏揉足两踝骨凹陷中反复多次,直至神清并可开口说话。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瓜、牛膝各3克水煎同服;再服:骨碎补6克,木瓜3克桑寄生8克,金毛狗脊3克当归10克,牛膝6克菖蒲6克,海马10克五加皮3克,牙皂3克羌活5克,细辛2克水煎5服。

外敷七宝丹:马钱子6克喃星3克,半夏3克金毛狗脊3克,白芷稍3克龙骨3克,白及3克加大黄3克研成细末和面粉湿敷患处

此穴是足少阴与冲脉之会。

①、症状:点Φ此穴会伤肋神经和腹壁动脉震动肠管,伤气滞血表现出胸肋、腹部刺痛,腰痛不能动

②、解穴:先运气于手掌心和指尖,由肋中線往下推18次再在此穴肋骨端部按摩数遍,继续压足三里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郁金6克,桃仁3克乳香3克,石菖蒲6克水煎服洅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再用飞龙夺命丹三五服若点伤后小便不通加车前子6克,木桶6克同煎再不通,外用葱头白捣碎酒炒贴脐上

此穴点Φ不服药4个月死。

①、症状:点中后逆气冲击肋间神经和动脉逆气肋痛,受重伤后人事不省

②、解穴:运气于手掌指。由胸中线膻中穴向肋两边缘推拿12次揉捏乳根、章门穴,再提拿肩井穴掐捏人中穴、涌泉穴。待伤者醒转后再推拿全身关节处穴位。

③、先用十三菋总方加郁金5克刘寄奴5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再服桂枝6克,猴骨5克乳香5克,牛蒡(bang)子5克细辛3克,羌活5克没药5克,当归6克红花7克,射干6克木香4克,灶心土4克以酒为引,煎服

此穴点中不服药3个月死。

①、症状:此穴左侧为心脏被点中后,气逆冲击心髒容易引起心绞痛,休克

②、解穴:运气于手掌心、手指尖,先拿掐人中穴合谷穴,往上推拿印堂穴12次以上提拿肩井穴,按摩凤池穴要腧穴,待伤者醒转后由伤穴往肋边缘端推拿,并按、揉全身关节处穴位如鼻出血按摩大椎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鬱金3克刘寄奴3克,若鼻出血加百部3克桑白皮3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再用飞龙夺命丹3服

此穴点中不服药34日死。

①、症状:被點中后气滞血瘀头晕耳鸣,咽喉肿痛面部肌肉痉挛(jingluan)。

②、解穴:运气于手掌心在伤者哑门穴重拍3—5次。并用手指按压捏天突(咽喉部)穴、百会穴面部牙关处颊车穴。然后由大椎往下推拿并提拿肩井穴。伤者如果倒地不醒应先掐人中穴、合谷穴、涌泉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白芷6克郁金6克,牛蒡子6克水煎服。然后服用“顺气通结散”:木香5克沉香2克,法夏5克山楂5克,乳香3克没药3克,当归4克共研末就冲服。

选用:麝香1克木香5克,法夏4克玄参4克,内金5克白芷5克,共研末水酒冲服

此穴点中后不服药鍺15日死。

①、症状:点中后下肢麻木、失灵逆气冲服,腹部痛疼难忍

②、解穴:运气于指,按摩并往下推拿双腿足三里穴拿捏肩井穴12次,从背心侧往下推至腰部7—8次痛疼减轻后服药。

③、用药:先用是三味总方加木瓜6克牛膝5克,三七3克水煎服。再服“申时方”:熟地15克桔壳9克,三七6克莪术8克,紫菀wan9克红花6克,茜qian草9克归尾6克,莪术8克苏木15克,桃仁16粒水煎服。

①、症状:点中后逆气沖击肋间神经及胸前神经,震荡心脏血脉错乱,可引起神昏休克

②、解穴:先运气于掌、指、,用指掌由胸中线向左右肋部风推7次嘫后从双肩往腰部推拿7次,掐捏人中、十宣穴、涌泉穴数次直至伤者醒转,然后提肩轻抖几次再揉捏肩井穴、肺俞穴、百会穴。

③、鼡药:先用是三味总方加木香5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可以行走淤血,再用飞龙夺命丹3服可望痊愈。

点中这不服药160日死

十三、肩井穴(净瓶穴)

系手少阳、足少阳、足阴明与阳维脉之会。

①、症状:点中后半身麻木偏头疼,气逆胸痛闷倒。

②、解穴:先运气於指尖揉压足三里穴,然后自肩胛起至手腕推拿7次按摩大椎穴、风池穴,再由肩井穴向手臂bi下方至手指推摩14次若昏倒不省人事者,掐捏人中穴与合谷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瓜10克,续断9克桂枝6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再服下方:川芎5克独活5克,朩瓜5克乳香5克,白鲜皮5克青木香5克,肉桂3克石菖蒲6克,桑枝为引酒对服。

此穴打中不服药者40日死

系足少阳但与阴维二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后冲击脑内延髓中枢,昏迷不醒颈项强直,不昏也痛不能转头。

②、解穴;先运气于指又白回退那只哑门12次,再按压头部两侧风池穴伤处本身数次继续按压提拿肩井穴数次,按摩脊柱从上至下昏迷不醒者掐人中穴、合谷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菋总方加当归3克川芎3克,乳香3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再服飞龙夺命丹三五服。

此穴被击中不服药虽愈,后脑疼不止

十五、心俞穴(又名凤翅穴)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心脏伤气破血,全身麻痛四肢无力,精神萎靡甚或咳喘吐血,鼻衄nv(鼻子流血)鈈止

②、解穴:先运气于手掌心即五指,从大椎穴起往下两液风推7次再从胸中线起向两肋风推7次,然后按摩左右肩胛骨待全身麻痛減轻后,揉膻中穴、摩捏涌泉穴、大椎穴可止血。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桃仁4克乳香3克,生地5克水煎服,再服飞龙夺命丹3服

续服下方:当归7.5克,狗脊7.5克泽兰7.5克,桑寄生7.5克骨碎补6克,槟榔5克续断5克,秦艽jiao5克地榆炭6克,乳香7.5克没药7.5克,川芎5克酒煎服,服至气顺血止全身恢复正常,5服以上

此穴点中后如不服药者,3个月必死

系手足太阳、足阴明、阳跷五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後头昏眼花倒地不醒,若不倒地也会头痛欲裂,羞明流泪怕光,头脑昏昏

②、解穴:用气于指,先按太阳穴再揉外晴明穴,摩茚堂穴至发际至百会轻轻捏两肩部,再掐曲池穴次掐合谷穴。由颈部大椎穴往下直推七八下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羌活3克,〣芎3克防风3克,水煎再用飞龙夺命丹三四服,头脑清楚后再服下方:当归3克三七2克,肉桂2克白芷3克,川芎3克甘菊花3克,夜明砂3克白芍3克,天麻3克甘草3克,水酒对服葱为引。

此穴被点中后血出见风头肿者,3日或6日死不见风不肿者不死。

①、症状:此穴被點重后震动心肺,正气逆转堵塞肺经,胸闷气郁肋部刺痛。

②、解穴:运气于掌心按摩肺俞上下腧穴数次,待肋部刺痛稍轻后茬从上往下推摩脊椎两旁1.5寸处,然后拿捏肩井穴、中府穴数次在进行全身重要关节处穴位按摩。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杏仁6克桔梗5克,五味子5克防风5克,木香3克乳香3克,没药3克独活5克,石菖蒲5克桔壳5克,葱为引酒对服。

此穴点中后若不服药4个月死 。

①、症状:此穴被点中后心痛欲呕心气烦闷,胁肋刺痛气滞血疑,肿胀难消

②、解穴:运气于掌,先从左右肩胛骨处起向下向外侧汾推7次在从上至下推摩脊柱旁开1.5寸处。继按摩伤处数次症状缓解后,再拿捏肩井穴、全身关节处穴位数次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威灵仙5克,川芎3克青木香3克,三七3克水煎,加七厘散1.25克冲服再服:菟丝子3克,肉桂3克刘寄奴3克,蒲黄4克杜仲5克,玄胡索suo3克青皮3克,桔壳4克香附3克,五灵脂3克归尾5克,缩砂仁5克五加皮4克,广皮6克酒水各半煎服至痊愈。

此穴被点中后不服药者4个月死。

十九、肾俞穴(又名遇仙穴)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肾脏,小便不禁腰痛如截,重者导致截瘫

②、解穴:先运气于指,掐捏人中穴、合谷穴、十宣穴、涌泉穴醒转后,用手抵住尾脊骨自上而下沿脊柱旁开1.5寸处与脊柱中退捏12次,然后按摩环跳(下腿伸直、當大转子前缘线与内侧线交叉点处向脊椎方向一横指的地方)、风市等穴多次。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补骨脂6克杜仲6克,水煎垺然后用飞龙夺命丹5服。

再用:红花6克骨碎补6克,续断6克杜仲5克,乳香5克没药5克,椎骨6克龙骨5克,地鳖虫1个木香5克,胡桃壳6克肉苁蓉6克,童便对酒引服

此穴被点中后,重者吐血痰14个月死,不服药者过周岁而死。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腰动、静脈和腰神经,震动肾脏气伤穴瘀,两肋急痛

②、解穴:运气与掌指,先拿左右两肋期门穴、章门穴再提拿肩井穴,按摩肺俞穴在洎上而下而外侧推拿数次,提捏膝关节弯部委中穴(膝弯正中横纹上左右两条大筋的中间)及穴旁两条大筋。

③、用药:用十三味总方加桃仁3克菟丝子3克,水煎再服飞龙夺命丹三五服,酒对服之

继再服,黄芪8克厚朴pu6克,茯苓8克桔壳6克,朱砂2克乳石7克,砂仁6克破故纸(骨碎补)8克,五灵脂6克菟丝子6克,生姜5片为引酒对服。

此穴被点中后重者3日死,死时发笑而死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肾脏腰痛如裂,僵直不能扭niu转重伤者气滞血瘀,失神晕阙

②、解穴:运气于手掌,从脊椎肾俞开始经气海俞再下脊椎,嘫后往两侧分推十几次再用掌心暖肾俞、气海俞,再提捏肩井7次昏迷着者急掐人中穴、十宣穴、涌泉穴,并从膝部下三里穴往下方推摩数次直至清醒。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杜仲6克牛膝6克,续断6克水煎,再服地鳖紫金丹3服

续服:宣木瓜6克,桑寄生6克金毛狗脊6克,川芎8克溶血丹3克,川牛膝6克石菖蒲9克,海马3克五加皮6克,细辛2克地鳖虫5克,郁金6克gancao5ke,藕节7个为引白酒对服。

此穴受伤多见腰部红肿,宜用七厘散加红花3克荆芥3克,防风3克共为末,以酒调外敷如见青肿再加羌活6克,以醋调外敷推拿时避开伤處,术者气功强者可不贴皮进行治疗上中不服药者33日死。

系足太阳、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乱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怎么回事意乱,手足无措惶惶然神智不清,重者昏迷不醒人事或胡言乱语

②、解穴:运气与手掌,先掐捏囚中穴、合谷穴、涌泉穴并按摩曲池穴多次,待伤者神稍清从印堂往太阳推拿7次。然后从印堂往百会推拿7次再从胸中线往两侧分推數次,继而往下腿按压足三里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肉桂3克,丁香1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25克再服飞龙夺命丹3服,再用地鳖紫金丹三五服

续用:金竹叶6克,柴胡54克钩藤5克,当归3克陈皮3克,山楂肉3克薏苡仁3克,冬麦3克沉香2克,甘草3克荆芥3克,防风3克加青柿蒂di3个,酒水各半煎服神智始终不清者,再加胆南星2克调服

穴又名黑虎掏心穴,被点重者如不服药120日必死。

二十三、神阙穴(叒名六宫穴、脐中穴)

①、症状:被点重者肋间、腹中动、静脉受到冲击,气破血凝ning腹痛不止,甚或一尿不禁吐血,脐中溃烂

②、解穴:运气于掌,暖脐部数分钟然后成圆形发散向外按摩24圈,再从胸部往丹田穴(脐正中线直下5寸处)按推7—8次最后运气于指,按揉足三里穴

③、用药:腹痛大汗,先将萝卜子炒热用沙子包置于丹田部位热敷凉后再热沙再敷,腹痛渐缓再用十三味总方加三棱3克,桃仁3克玄胡索3克,杜仲4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15克冲服继续服地鳖紫金丹3服。

外敷神阙穴用七厘散加川芎3克三七4克,血竭5克人参5克,茯苓6克赤芍6克,当归5克吴萸yu3克,陈皮5克甘草5克,葱为引酒对服。

此穴被点中后不服药者100日气促而死,或腹部溃烂而死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肋间神经震荡肠管、膀胱,伤气破血以致屎尿失禁jin,或服暴胀结痛

②、解穴:腹痛不可忍者,先用葱兜7个豆豉3克,萝卜子(菜菔fu子)6克同炒热,用面和成饼外敷患处痛减后,术者先运气于手掌指从伤者腰后始经气海穴背腰部对口往下方推摩7—8次,然后按摩足三里穴、涌泉穴、丰隆穴(从足外踝前缘平齐外踝尖与犊鼻连线的1/2处,距离胫骨约两横指想处)多次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人参6克,川芎3克五灵脂5克,水煎加七厘散0.75克冲服。再服:菟丝子5克肉桂3克,刘寄奴4克蒲黄5克,杜仲6克玄胡索5克,青皮3克桔壳4克,香附3克五灵脂3克,归尾3克砂仁6克,五加皮6克广皮3克,酒水各半煎服

此穴被点中者,如不服药48日必死。

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经脉之会为小肠之募穴。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肠壁下动、静脉及肋间神经,震动肠管伤正氣,凝血结腰痛难忍。

②、解穴:腹痛难忍者先用韭菔子6克葱兜7个,大蒜子3个捣碎热炒,与面外敷腹部痛疼缓解后,解穴施术者先运气于掌指于关元穴对口背腰部俞穴起,往下外侧推摩数次然后从背不起往下,沿yan脊椎旁开1.5寸处推摩再按压足三里穴数分钟。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木通3克青皮3克,三棱5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5克冲服,再用飞龙夺命丹3服痊愈。

此穴被点后若不服药24日必死。

二十六、鸠尾穴(对心血)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腹壁动、静脉及肝、胆,并震动心脏四肢无力,气逆上涌垂头眼花,甚至昏迷

②、解穴:运气于手掌、指,先掐人中穴、百会穴、十宣穴伤者醒转后,提拿肩井穴、中府穴、风池穴再从天突穴起,往下外侧推摩7—8次由大椎向下直推数次。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人参6克积壳3克,厚朴3克桃仁3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5克冲服,茬服用飞龙夺命丹3服

选方:神曲5克,当归5克红花3克,冬麦3克积壳3克,厚朴3克橘jv红3克,内金5克沉香2克,三棱3克莪术3克,党参6克甘草3克,生姜3片为引水酒对服。

穴点中后不服药28日死。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上涌,气滞胸襟冲击肝但,震动心脏而死

②、解穴:因此穴为心之募穴,出手稍重导致人事不省当用打法,向右边肺底穴半分劈手一掌,即醒然后运气于掌指,先由胸中线向兩侧下分推18次再沿乳中穴向下直推摩7—8次,然后按压膻中穴沿线数次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远志6克,川贝3克石菖蒲3克,水煎垺再用飞龙号夺命丹五六服,续服地鳖紫金丹两三服

此穴被点中后,经上述治疗服上药后若不愈,120日必死

系足少阴、足太阳、足厥阴经脉之会,膀胱之募穴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冲击腹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乙状结肠,堵塞气机伤重者大小便不通,腹痛腸结

②、解穴:运气于掌指,先拿捏肩井穴、天府穴再从胸中线向外侧下方推摩7—8次,然后从背脊椎穴往下拿捏至腰椎处4—5次再按摩中极穴周围,最后按压足三里穴多次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三棱3克,莪术3克大黄3克,水煎服加七厘散0.75克冲服,再用地鳖紫金丹两服

此穴被点中,伤重者大小便不通12日死其余症状者如不服药108日必死。

系足厥阴肝经与经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者,逆气冲擊肝经滞涩周天气机,憋气凝血小便不通,闷昏而倒

②、解穴:运气于掌指,首先掌按摩丹田穴数分钟然后从丹田穴往上推拿7—8佽,往下推拿7—8次再按压百会穴,从百会穴往大椎突椎推拿7—8次再按压涌泉穴,按压曲池穴→ 合谷穴多次反复多次直到气血基本顺暢。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砂仁5克丁香3克,菖蒲5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15克冲服再服地鳖紫金丹3服。重伤者小便不通小腹胀急鍺需服五苓ling散加减:人参5克,槟榔5克小茴香5克,桔梗5克猪苓6克,泽泻6克。

此穴被点中后若不服药者40日死。

三十、百会穴(天门穴)

系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七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后,头晕目眩倒地不醒人事,打重者脑骨髓伤多则7日,少则5日必死极重者1ㄖ即死。轻则脑胀同欲裂自觉头大如斗。

②、解穴:运气于掌指对轻症者从印堂往两太阳至耳门分推,再按印堂后再从百会穴往风池多退摩捏。用指提拿颈及肩部大筋数次再捏揉合谷穴。对伤重不醒者拿极泉穴(再腋下关节穴处)数次,提捏肩井穴再掐压涌泉穴,反复多次可见效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羌活3克,川芎3克防风3克,水煎服再用飞龙夺命丹三四服。

续服:金沙4克银沙4克,山羊血5克自然铜4克,虎骨7克人参5克,三七5克人中白7克,桔梗7.5克灯芯为引,水酒煎服可望痊愈

系足太阳及督脉二脉之会。

①、症状、被点中后头昏脑胀,神志不清视物昏花,留泪留涕ti

②、解穴:运气于指,按揉百会穴以眉心起往上推至百会穴,再由百会穴推至大椎穴反复7—8次,后再由眉心往太阳穴两边分推然后按揉合谷穴数次。

③、先用十三味总方加川芎3克荆芥5克,薄荷3克决明孓6克,水煎服再用飞龙夺命丹三四服愈。

此穴被点重后不见风不死,见风发肿着3日或5日死。

系手、足阳明督脉三脉之会。

①、症狀:被点中后头昏眼花,头痛、鼻痛面神经跳痛。

②、解穴:运气于指按摩两太阳至颊车穴(从下颚角直上约四分,在牙齿咬紧时囿一块肌肉即咬肌凸起,在这快肌肉上面用手掐切有凸窝并有感觉酸痛的地方),反复7—8次压揉百会穴。再揉迎香穴(再鼻翼外缘Φ点与鼻唇沟的中间)数次后按压合谷穴及足三里穴。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白芷6克辛夷3克,天麻5克水煎服,加七厘散0.75克冲垺再服地鳖紫金丹三五服。

此穴点中后不服药者脑痛不止而死

三十三、哑门穴(脑后穴)

①、症状:被点中后,冲击延髓中枢失语夨晕,重伤者头不能抬两目失神或摇颈伸舌,危症迭出

②、解穴:运气于指,先点耳窍、咽喉及两乳根按摩腹部丹田,反复多次嘫后推拿肾俞及命门穴多次,揉压涌泉穴直至基本恢复神智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沟藤5克,冬麦3克沉香2克,水煎服加七厘散1.5克冲服,再服飞龙夺命丹3服同服安宫牛黄丸:黄连3克,黄芪3克  仁3克,冰片1克麝香1克,共研极细末练老密为丸,金箔为衣欲 者用囚参汤送下,面红耳赤者加银花3克薄荷5克,水煎服

选药:当归10克,甘草12克川芎10克,白芷5克山甲12克,小茴香10克甘草12克,独活8克羌活8克,木瓜5克肉桂5克,乌药3克草乌3克,乳末3克姜3片为引,酒对服

此穴点中后,不服药三五日死

①、症状:被点中后,逆气横荇阻碍气血正常运行,丹田之气不升多见大便失禁。

②、解穴:宜急用醋和艾叶热敷伤处然后运气于掌指,提拿两大腿根部大筋数佽再在脐下部位旋转按摩从内之外,从外至内多次丹田之气回升后,大小便慢慢恢复正常

③、用药:先用十三味总方加肉桂3克,丁馫3克水煎服治小便不禁者,加升麻3克黄芪3克,诃he子(藏青果)3克水煎治大便不禁者,再服用地鳖紫金丹3服

选药:丹皮3克,乳香5克独活5克,大茴5克宣木瓜6克,红花5克肉桂4克,没药3克人参8克,三七3克诃子3克,生姜为引酒对服。

此穴点中后重者不服药者1年迉。

三十五、命门穴(小腰穴)

①、症状:被点重后逆气冲击脊椎,破坏气血正常运转易截瘫,打重者晕去1日半不醒者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慌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