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秦始皇统一中国时间就没有中国的今天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如果当年的秦始皇没有死,现在社会有什么变化吗_百度知道
如果当年的秦始皇没有死,现在社会有什么变化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会有变化。宋代之后到清朝的一千年里中国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因此这就是农业中国的稳定状态了。无论秦始皇做了什么,无非是推迟或者提前这个稳定状态的来临,而不会改变它。所以不会有什么变化。
采纳率:84%
来自团队:
没有变化。而且历史没有如果
我是说如果
你想象一下,又怎么了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
已经回答了
有,多了一个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想象一下芒,如果当年的秦始皇没有死不就多了他一个人吗满意请采纳O(∩_∩)O谢谢不懂采纳后在追问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秦始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秦始皇为何一生没有立皇后?
秦始皇13岁登基,22岁亲政,再然后征六国,平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甚至可以这样说,华夏民族的今天与秦始皇当年所做的一切是密不可分的。但是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会发现一个天大的秘密,那就是秦始皇竟然一生没有立皇后。皇后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作用,往小了说,那是皇帝的贤内助,帮助皇帝管理好后宫,让皇帝有更多的精力处理国事。往大了说,那是国家的颜面,是要母仪天下的。可秦始皇就是不走寻常路,他就是不立皇后。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原因不外乎以下四点:一、秦始皇母亲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史记》中是这样记载秦始皇母亲的:“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秦始皇渐渐长大了,但是他妈赵姬仍然丝毫不检点私生活。这样让秦始皇很难过,后来渐渐将这种难过转变成了恨。不止恨赵姬,还有全天下的女人。二、秦始皇觉得没有人配得上他秦始皇很有才能,而且也确实立下了丰功伟业。但凡有作为的君主,大多比较自负。再加上赵姬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让本就轻视女性的秦始皇更加觉得没有几个人能配得上他了。三、相比较皇后,秦始皇更热衷于方术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开始追寻长生之术。毕竟对他来说,只有活着才能保证自己的江山永固,因为他觉得谁都比不上他。秦始皇对于长生之术的苦苦追寻,让他根本无暇去想那些事情。四、工作太忙,无心也无力权利和义务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秦始皇享受帝王的权利和荣耀,他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批示的公文有60多斤。公务繁忙,根本就没有精力来考虑立后之事。参考文献:《史记》?
记者陈芊秀/综合报导大陆艺人张艺兴(Lay)以韩团EXO出道,近年积极在家乡发展演艺事业,除了参加陆综《极限挑
来源:娱乐星光云
之前小编就吐槽过新版《半生缘》的选角,尤其是两位女主演,和原著年龄相差实在是大,都被网友戏称这般不该叫《半生缘
来源:韩剧情报社
于日在湖南卫视首播,12月迎来终局。《猎场》经过报告高端职场的贸易案件,揭秘金领们的人生挑选
来源:每天都在找吃的
吴昕现在不局限《快乐大本营》之后,人气是越来越高了!不管是在大本营的低调不抢镜,或者是在时尚上的发挥,努力的人
来源:两颗柠檬绿
结婚可以说是一生最重要的事,女明星更是如此,每个梦想自己是公主的女明星都会花尽心思,看到这些女星结婚时的婚纱,
来源:搞笑的薇
搜狐娱乐独家专稿(文/影吹斯汀)经历了2016年电影市场的冷却降温后,今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整体呈现触底反弹的态
来源:搜狐电影
近日,电视剧《九州缥缈录》“赤幕”版海报曝光,男女主角刘昊然、宋祖儿,主演陈若轩、张嘉译、许晴、张丰毅、演员张
来源:明星解说
早期的香港电影,编剧一般都是很严谨的。因为在一部电影的前后一般都会设置几个伏笔以及前后对应关系,特别是周星驰的
来源:一论电影
====豪哥原创禁止转载,违者必究!====大名鼎鼎的王者荣耀主播剑仙,在这个游戏内那真的是十分受欢迎的一个人
来源:就爱玩游戏
★游戏马蹄铁原创,禁止网站或个人商用盗取,违者必究老司机大会吃鸡里的载具除了帮助玩家们移动外,总是能够创造一些
来源:游戏马蹄铁秦始皇陵的秘密,兵马俑全部坐西朝东,仿佛镇压着什么
  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的封建王朝君主,他横扫六国,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被后世尊称为千古一帝。然而,有关他的陵墓,一直有着一个未解之谜。  他的陵墓已经发现四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发掘,而且还有一个令所有人不解的疑惑,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按照中国古老习俗,凡修庙、造坟、建房,通常要坐北朝南。中国历代帝王之陵,绝大部分也是坐北朝南的。但赫赫有名的秦始皇的坟墓,却很奇怪的是坐西朝东的。  过去一直以为秦始皇的墓是朝北的,因为根据一些军事、政治理论认为,他修筑长城,是防患匈奴。但匈奴直到秦始皇死了仍没有消灭,他死不瞑目,所以他的坟墓是面朝北面的渭河,表示时刻注视敌人,戒备不懈。
分页:1/2页&&
相关阅读推荐:
美高梅热图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美高梅解密
  曹操是东汉末年很厉害的角色,可惜生下来却是宦官的后代,因为当时不受人待见。又
  公元前49年,刘家祖辈们已经差不多把能打的仗全都打完了,卫青、霍去病、赵充国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联共(布)党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之一  尼古拉&
  说起战国时期的名将、大将,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王翦。  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
  近期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英雄无名》,主角是我党隐蔽战线上一位
  公元前87年,汉武帝得病死了。即位的汉昭帝年纪才八岁。按照汉武帝死前的嘱咐,
  孙中山先生一共有过被公开的是三位老婆,其实还有一个是日本人。其实大家比较熟悉
  众所周知,清初的文字狱是相当严酷的,而这些文字狱中相当一部分,恰恰与乾隆皇帝
  说到清朝,人们第一反应无非就是康熙雍正乾隆之类的帝王,很少有人会提到康熙的第
  在中国美高梅上,有一位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梁红玉。家世不详,她的事迹在正史
  1976年殷墟妇好墓现世,从这开始,一位巾帼英雄,一位为华夏立下汗马功劳的女
  保罗三世&&第222任天主教皇  保罗三世,原名亚历山大&法尔内塞。第222
  1618年,影响世界今后绘画创作风潮的菱川师宣在日本江户的一个小村庄里诞生。
  秦始皇陵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庞大的帝王陵墓之一。这里埋葬着一个改变了中国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历经几千年从未间断,不仅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也留
  什么是地震云?民间传闻这种云能够预测地震的发生,那么这到底是真是假呢?地震云
  任何一个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都会用法律作为载体来约定人们的行为,一
  布朗族祖先崇拜与普洱茶  布朗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和祖先崇拜。信奉南传上座部
  古代的交通工具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有火车、汽车、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然而,在
  在我国美高梅上,打仗是常有的事,而凡是打仗就会有输赢,输赢并不可怕,只要留得青
  王勃是一个少年时期就有才气的人,据说王勃9岁的时候就写了十卷的《指瑕》指出颜
  地理大发现早期,西班牙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摩尔人仍盘踞在南部,因此虽然也濒临大
  二战结束前夕,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私下达成战后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
  在人类的美高梅上发生过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这些残酷的战争也洗礼出了许多的战斗
  东条英机的生平简介  东条英机被大多数人熟知,那么关于东条英机的生平又如何呢
  每当战争爆发,无论是何结局,最苦的毫无疑问是百姓,美高梅上有句老话叫做,兴,百
  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已经震动了大明朝野。明朝君臣早已习惯了自己的天朝地位,
  元末时,朱元璋领导的起义部队已经在大批量使用火器,大明建国后,火器成为明军的
  一战带来的影响解析  一战是第一次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一场战争,它所带来的影
  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在哪里  抗日战争对于中国来说十分的重要,这是一场关于民族尊
  黄麻起义发生于大革命时期,并不属于抗日战争。这场起义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
  谭平山与南昌起义有何联系  谭平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发
  朝鲜半岛在公元1世纪左右进入三国时代,分成高句丽(又称高丽)、新罗、百济三个
  马致远的代表作  马致远的作品多的数不胜数,他被世人称作&曲状元&。其中小令
  巴勃罗&埃斯科巴曾是世界头号毒枭,家中资产价值1751亿元人民币,富可敌国。
  杨辉在总结前朝数学家的成果时,又极大地创新和发展了数学技术,推动了中国算术领
  之前不是有一部电视剧比较火叫&云中歌&相信大家又看到里面的饰演者身上穿的得服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灵异传说,都有晚上不能走的&禁忌之地&,有的是鬼楼,有的是
  在古代没有热武器的时候,冷兵器是唯一也是最喜欢的武器,而世界三大名刀也是来源
  中国似乎没有几所学校不是建在坟堆堆上的,这已经不能算是个槽点了。但话说回来,
  清代画家王翚,江苏常熟人,出生于公元1632年,于1717年逝世。王翚,字石
  不穿内裤咖啡厅顾名思义,就是女服务员都不穿内裤的咖啡厅,日本对于女仆装可以说
  在日本有一个神秘的行业,这个行业只有女性工作者,人们把她们称为&诱捕者&,她
  挪威海怪其实就是北欧神话中的北海巨妖,长达150米,潜伏于海底,漂浮在海面上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澳门美高梅官网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美高梅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司马相如在文学上的造诣相信没有人会否定,他的代表作品《子虚赋》、《上林赋》都
  日前,小编看到了一个奇葩言论,台湾独派人士洪耀南称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
美高梅人物首字母索引:
人物朝代、地区索引:
热门明星索引: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
添加笔记:
<div id="correct" title="在法汉-汉法词典中发现10个解释错误,并通过审核,将获赠《法语助手》授权一个">有奖纠错
秦始皇帝(前259年1月-前210年8月10日),赵氏,名政,时称秦王政,生于,之子。唐代司马贞在《》引述《》称其为赵政。后世俗称嬴政,亦被某些文学作品称为「祖龙」。自称「始皇帝」,是末期君主。他十三岁即位,先后铲除与,并重用、尉缭,三十九岁时统一六国创建,五十岁出巡时驾崩,在位三十七年。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制度及推行,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不含追尊皇帝)。统一天下后推行多项政策,例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策及典章法制,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可说是广泛而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誉为“千古一帝”。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等,加上**令人民甚重,这亦是秦朝在他死后速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始皇帝名称
始皇帝(,)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认为过去「君、王」等称号都不足以显示自己崇高的地位,因而创造出「皇帝」这个新头衔授予自己,自称「秦始皇帝」,简称「始皇帝」:
「始」有最初、首次的意思,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后继者沿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一词主要引用「」的神话传说,从中抽取「皇」字和「帝」字结合而成。秦始皇显然希望透过这个头衔,以示自己不逊于的地位和威望。
「皇」的意思指「大」或「辉煌」,通常是古代中国人对「天庭」的称谓,如皇天;皇穹(指天帝)等。
「帝」的意思指「天帝」、「上帝」,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
秦始皇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是为了显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反映了他并不满足仅仅做一个人间的统治者。
「秦始皇帝」和「始皇帝」的称谓,首见于西汉太史公著作的《太史公书》,即《》,其中「秦始皇帝」出自《秦本纪》,而「始皇帝」则出自《秦本纪》及《秦始皇本纪》。由于秦始皇首度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故此秦始皇的正式称谓应为「秦始皇帝」。
邯郸秦始皇雕像
嬴政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前260年12月17日-前259年1月17日之间,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初一)。嬴政生于赵国,父亲是秦公子,母亲是赵姬。
由于秦昭襄王采用了「」的战略,将近攻的对象选定为邻国和,而和较远的停战。按照当时的惯例,秦赵两国需要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质子是秦始皇的父亲王孙异人(又名子楚,即秦庄襄王),异人当时是被秦昭襄王立为太子的安国君(即秦孝文王)的其中一个庶子。异人有20多个兄弟,加上他的母亲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因此他继承王位的机会很低。更不幸的是,由于秦赵两国已发生数次的军事冲突,故此异人在赵国的待遇并不好。
异人就这样成为赵国的人质,但是大商人却改变他晚年的命运。吕不韦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觉得异人「奇货可居」,很快与异人成了好朋友。当时异人的父亲安国君已即位为秦王,华阳夫人被立为王后,但华阳夫人无子,吕不韦便亲自游说华阳夫人之弟阳泉君,指秦王年事已高,如无意外便会登位,必重用士仓,阳泉君的权势就会烟消云散。阳泉君大惊下问计于吕,吕不韦巧施簧舌,指异人才德兼备,可惜没有母亲在宫中庇护。王后倘若能立异人为太子,异人肯定会感念华阳夫人的恩德,作为国舅的阳泉君,在权势方面也就得到保障。
阳泉君被吕不韦说服,同意游说王后,王后便要求赵国将公子异人遣返秦国。
异人的返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赵国不允异人返国,吕不韦不得不亲自游说,指秦国不会因为一个质子而放弃攻赵,但若厚礼相送异人返秦登上王位,便可以赢得未来秦王的友谊,而且吕不韦更称现时秦孝文王年事已高,一旦驾崩,赵国尽管以异人为质,秦国也随时可以另立秦王,赵国只会一无所得,最终赵王同意异人返国。
自返秦后,吕不韦便让异人穿着楚服拜见王后,王后大悦并替异人改名为“楚”,史称「子楚」。其后子楚在秦王面前展现自己的才华,秦王大讶,在丞相面前称其儿子们没人比得上子楚,同时在王后劝说下将子楚立为太子。
中文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秦孝文王在位时间很短,先是服丧一年,正式称王后仅仅三天便驾崩了,享年54岁。随后太子子楚即位,也就是秦庄襄王,他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兼封文信侯,赐食邑蓝田十二县,并继续秉承「远交近攻」的国策,对(韩赵魏三国)开战,以确立秦国的强势地位。不过庄襄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三年后便驾崩了,享年35岁,时年13岁的嬴政因而正式踏上秦王的宝座。
据《》记载,秦王政是子楚与所生。但《》却记载,吕不韦将赵姬餽赠给子楚时,已经知道她怀孕,亦即是说嬴政很有可能是吕不韦的。东汉史学家亦引用此说法,在他的著作《》中称嬴政为吕不韦之私生子。
「奇货可居」的故事是作为秦始皇嬴政身世的主要证明,分别记载在《》及《史记·吕不韦列传》中,但即使是同一个故事,在细节上仍有不少出入,现摘录下表如下:
细节《史记》版本《战国策》版本
吕不韦的籍贯阳翟人濮阳人
吕不韦与子楚的初次会面秦昭襄王在位后期秦孝文王在位时
吕不韦游说对象华阳夫人之姊,未提及之子华阳夫人之弟阳泉君,并提及若秦孝文王之子子傒登位,必重用士仓,阳泉君的权势就会烟消云散。
子楚返秦经过于邯郸之围期间逃亡赴秦吕不韦成功游说使其放子楚回国。
吕不韦所封食邑河南雒阳十万户蓝田十二县
吕不韦献姬一事有详细记载没有记载
中文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历代史家均相信《史记》所载,其中以清人为之辩论最力,但梁却跟很多文人,包括明人及汤聘尹一样,质疑「不韦献匿身姬」的说法。在他所着的《史记志疑》中,他根据唐初《春秋左传注疏》所云:「十月而产,妇**期」,指出若赵姬怀孕不到十个月,属于,嬴政才有「吕政」之嫌,若嬴政不足十月而告之以「足月」诞生,子楚决无不知的道理,而且中国修史很多时服务于政治,为了证明本朝得位「顺天应人」,对前朝故事总有曲笔、污蔑之辞,可信性存疑。由于汉承秦祚,恶尽归秦,司马迁总不能公然在史书中替秦始皇翻案,故此记下「不韦献匿身姬」一事,但亦同时提到始皇「大期而生」,梁玉绳认为一般人相信「不韦献匿身姬」一事,应为误读《史记》的缘故。
近代治先秦史名家马非百不但质疑「不韦献匿身姬」,更指《史记》中「奇货可居」的版本实属伪造,其中最重要一点是吕不韦封邑的记载。据《汉书·地理志》所言,秦代并无河南之名,庄襄王元年初置,至时,始改名河南郡。吕不韦之采邑显然不会是河南郡,而是《战国策》所记载的「蓝田十二县」。此外,马非百指司马迁在记述六国史事时,多数引用《战国策》,惟独「奇货可居」一事别据他说,令人奇怪。此外,「不韦献匿身姬」一事只在《史记》记载,并没有其他同时代的文献记录,按照在《十批判书》的说法,在史学上属于「孤证」,可信性成疑。
中文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另一方面,亦在《十批判书》提及其他疑点:
「不韦献匿身姬」一事与将怀有身孕的李园之妹,献给无子的的情节雷同,过于巧合。
《史记·吕不韦列传》又有「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之说,显然与前文「赵姬乃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自相矛盾。
除此以外,翻译《》的外国学者约翰·诺伯洛克(John Knoblock)教授及杰弗瑞·瑞杰尔(Jeffrey Riegel)教授认为这种说法是用以诽谤秦始皇及吕不韦,而按照现代医学理论,“吕不韦生父论”中所谓的赵姬“怀胎十二个月”,根本就不可能成立,这是因为人类的时间只有266天(不足九个月)。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古籍刻本
嬴政即位当年,发生叛乱,后被秦将迅速平定。
由于年龄尚幼的关系,嬴政尊称相国吕不韦为主持国政,以蒙骜、、等为将军。
当时各诸侯国的贵族为了巩固其政治地位,都会专门招收人才。凡是投奔到其门下的,他们都收留下来,并供养他们,这些被供养的人一般称为「」,而以供养食客众多名扬天下的,则以战国四公子(魏国、赵国、齐国及楚国)为首。吕不韦自地位巩固后,感叹以秦国之强,居然在养士方面不如战国四公子,因此亦大力招揽食客,并重金礼聘许多有学问的人,其门下食客一度达三千人。他更授意自己的食客编撰《》,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
据日本就实大学综合历史学系李开元教授的分析,当时秦国的国政,完全掌握在三大势力手中,分别是以嬴政的养祖母华阳夫人为代表的楚系外戚,嬴政真正祖母为代表的韩系外戚,以及嬴政生母赵姬为代表的赵系外戚,这三大外戚势力的倾轧,深刻地影响嬴政即位初期的历史。
为秦庄襄王之子,嬴政之弟,其生母有可能是祖母夏姬为代表的韩系外戚的族人,被封为长安君。
公元(秦王政八年),嬴政命成?率军攻打赵国,成?在屯留(今)叛秦降赵。秦军攻占屯留后,成?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今)。成?投降赵国后,被封于饶(今东北)。
对于成?叛变的原因,据李开元分析,有可能因为其主要靠山,韩系外戚的夏姬于秦王政七年去世,嫪毐在赵姬授意下,彻底清洗韩系外戚势力,领兵在外的成?被迫叛乱。
有一说法指秦朝末代君主是成?的后裔。
秦代所用的箭镞
自秦庄襄王亡故后,吕不韦跟太后赵姬(嬴政的母亲)的关系一直藕断丝连,不过这段不伦关系似乎是主动单方面展开的。随着嬴政年龄渐长,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阳具特别大的人(làoǎi,音涝矮,粤音路蔼)作为,并借机让嫪毐在一场盛大的宴会中,表演阳具驱使桐木车轮转动的把戏,故意传到太后赵姬耳中。
正如吕不韦所料,太后果然对嫪毐大感兴趣,于是吕不韦假装不知情地将嫪毐带进宫中,并找人假意告发嫪毐有犯之嫌。另一方面,吕不韦又暗中教唆太后,替嫪毐安排「」的职务留在宫中。太后深以为然,暗中收买行腐刑的役人,不对嫪毐运行,但要他们对外宣称嫪毐已受刑,并将嫪毐的胡须拔除。嫪毐就这样成为服侍太后赵姬身边的侍宦。
太后完全为嫪毐的「巨阴」而痴狂,其间竟意外怀孕。为了避人耳目,太后与嫪毐捏造,指居于不利,双双移至秦国旧都(今凤翔县南),其间太后与嫪毐誔下两子。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八年),嫪毐获封长信侯,以(今东南)为其,又以、等郡为其封田。嫪毐门下最多时有家僮数千人,希望做官而自愿成为嫪毐门客的,也达到千余人。
不过按照秦国的规矩,封侯可谓相当困难,例如王翦在灭楚前,曾向嬴政提到自己为将多年,仍未得封侯之赏,而王翦当时已经有消灭赵国,重创燕国的战绩。令人讶异的是,《史记》也没有提到嫪毐封侯的原因。有学者推断,嫪毐封侯不外乎军功或告奸(商鞅法:告奸者与杀敌同赏),正是在嫪毐封侯的同一年,成?与蒲鶮在屯留发动叛乱,有可能是嫪毐平定成?之乱有功,他才有封侯的资格。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22岁的嬴政按照惯例到秦国旧都雍举行,其间有人向嬴政告发嫪毐为假宦,并与太后赵姬淫乱,甚至还试图以其与太后所生之子为秦王,嬴政下令彻查。嫪毐决心孤注一掷,先发制人,遂伪造秦王与太后印信,引导其童仆门客和少数受骗军队发动政变,攻击蕲年宫。
嬴政令相国吕不韦及有楚系外戚背景的、兄弟率兵平叛。嫪毐军本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加之不得人心,很快就被击溃。在悬红铜钱百万的重赏下,嫪毐被生擒,被送至咸阳后,处以之刑,「」,其和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杀,其童仆门客皆被流放蜀地,太后赵姬则被囚在。
可是在当时,亲母始终有悖孝道,嬴政余怒未消,下令凡为太后求情的,先用蒺藜责打,然后杀掉,为此有27位进谏者被杀。这时齐国人劝说嬴政,指出幽禁母亲有损嬴政声名,难以让天下人信服;杀害进献忠言的大臣,会寒了天下人才之心,对收买六国人心、统一天下大业不利。嬴政顿时茅塞顿开,采纳了茅焦的建议,厚葬被杀的大臣,又亲自率领车队,前往雍地把太后接回咸阳,复居甘泉宫,母子关系得以恢复。茅焦因此事被尊为。
不过亦有学者认为茅焦的一番话未足于令嬴政改变初衷,真正让嬴政担忧的,是赵系外戚势力在嫪毐之乱中几乎烟消云散,让华阳夫人为首的楚系外戚势力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出于帝王平衡的需要,嬴政才宽大对待嫪毐流放蜀地的门客,以及将赵姬迎归咸阳,避免楚系外戚独霸朝堂。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九年),太后赵姬去世,谥号为帝太后,与庄襄王合葬在茝阳。
吕不韦失势
嫪毐叛乱最终牵连到相国吕不韦,嬴政打算诛杀吕不韦,但吕不韦毕竟令嬴政父亲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拥立之功,而且有众多吕不韦门客求情,于是打消了判处吕不韦死刑的念头。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以失职为名罢免吕不韦的相国职务,并把吕不韦放逐到其领地。
不过一年过后,吕不韦仍然名声显赫,有不少来自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专程拜访吕不韦。嬴政惟恐吕不韦发动叛乱,在公元前235年(秦王政12年)向他赐下一封指责他的,大致内容如下:
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史记·吕不韦列传》
被下诏,命他与其族人迁往蜀地,想到嬴政不会放过自己,惟有服毒酒自杀,遗体被其食客偷偷安葬在洛邑。
嬴政对于吕不韦的旧部,与参加吕不韦葬礼的宾客,采取下列措施:
对于出身自六国的吕不韦门客,一律驱逐出境。
对于俸禄在六百石以上的秦国官员,剥夺其爵位,流放至。
对于俸禄在五百石以下的秦国官员,若未参与吕不韦葬礼,同样流放至房陵,但不剥夺其爵位。
自嫪毐及吕不韦相继死去后,嬴政怒气稍歛,就让流放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咸阳,并警告其臣下若胆敢像吕不韦、嫪毐等人不遵从正道处理国事的话,就会剥夺其官职,家人充当为奴。
名誉教授吉川忠夫推测,在嫪毐叛乱事件当中,嬴政查出背后跟吕不韦有关,实际已出乎嬴政的预料。至于陈舜臣则推测少年嬴政早有铲除吕不韦,独揽大权的念头。另一方面,从嬴政在嫪毐叛乱之后三年,才对吕不韦作出较严厉处分,以及对出席吕不韦葬礼宾客的不同处分,都显示嬴政在政治上的慎重。
至此,嬴政彻底扫清了威胁自己王位的因素,大权独揽,成为秦国名实相符的。
统一前的预备
尽管嬴政即位初年年龄尚幼,但其麾下秦军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例如秦国将领分别在秦王政三年(公元前244年)攻取韩国十三城,以及在秦王政五年(公元前243年)攻取魏国二十城,并在该地设置东郡。
郑国渠的现今位置
在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开始建造,位于今日中国陕西省泾阳县上然村泾出口一带。建议者为来自的水利专家,其真正身份是韩国的。
当时三晋之一的韩国听说秦国喜欢大兴土木,就想以建渠消耗秦国的国力,使秦国无法向东用兵,韩国便让水工郑国找机会游说秦国,让秦国凿通泾水,从中山以西到瓠口修一条水渠,出北山向东流入长三百余里,用来灌溉农田。工程进行途中,郑国的阴谋被发觉,嬴政打算杀掉郑国。郑国指自己虽然是为韩国做细作而来,但建渠不会为韩国延续多少国祚,而渠建成以后的确会对秦国大为有利。
实际上以秦国之强,也免不了受到自然灾害的烕胁,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发生的特大导致瘟疫流行,甚至逼使嬴政下诏鼓励老百姓纳粟受爵,在某程度上说明在关中地区建渠,以抵御自然灾害的必要性,因此嬴政最终命令郑国继续把渠修成。
自渠成后,淤积混浊的泾河水被引至灌溉两岸低洼的盐碱地,面积达四万多顷,亩产达到了六石四斗。从此成为沃野,再没有饥荒年份,为并吞六国打下坚实基础,该渠也因此被命名为「郑国渠」。
谏逐客书与李斯
虽然郑国渠的建设本身对秦国利大于弊,但其企图疲弊秦国的意图,郤引起秦国本土大臣的警觉,认为山东六国出身的客卿根本不值得信任,在他们的怂恿下,嬴政颁布「逐客令」,驱逐一切出身六国的客卿。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嬴政颁布「逐客令」的时间为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正值吕不韦因嫪毐之乱被罢免的时间,因此「逐客令」很有可能针对的是「养士三千」的相国吕不韦,以削弱吕不韦的势力。吕不韦的门客之一,出身自的也在被逐之列。为了避免被逐的命运,李斯主动向嬴政上书,这就是著名的「」,内容大致如下: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彊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李斯·《諌逐客书》节录
嬴政遂收回「逐客令」
出身韩国公族,有口吃的毛病,与李斯都是战国著名思想家的学生,李斯自觉才学不如韩非,他们都信奉「」,认为人的思想容易受到环境左右。
自商鞅变法后使秦国强大后,秦国的统治阶级便相当重视,并用之作为治国方针。另一方面,韩非自荀子处学成归来后,多次上书韩王,但不为所用,于是写下《》、《孤愤》、《显学》、《难言》等著作。
韩非的著作流传到秦国后,嬴政相当欣赏其所阐述的治国思想,当从李斯口中得知作者为韩非后,即以战争作要胁,逼韩王命韩非出使秦国。
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韩非出使秦国,受到嬴政的欣赏,准备加以重用,李斯与姚贾怕嬴政重用韩非,私下诬陷韩非,说韩非是韩国宗室公子,必定不会效忠秦国,既然不能为嬴政所用,那就是一个祸患,劝嬴政把韩非禁锢在云阳,嬴政深以为然。不过李姚两人害怕嬴政反悔,为免夜长梦多,于是派人给韩非送去毒药,让他自杀。韩非想向嬴政自陈心迹,却又不能进见。
不出所料,韩非自被囚禁后,嬴政便显得相当后悔,于是命人赦了韩非的罪名,但为时已晚,韩非已被毒杀。
在众多韩非著作中,嬴政则比较欣赏韩非在《孤愤》、《五蠹》的理论阐述,例如韩非在《》中称有才有谋的人,一定有远见并且能明察秋毫,不能明察,就不能照亮私暗处的奸邪;能执法之人,一定性格坚毅并且为人刚劲正直,不刚劲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另一方面,韩非亦在《五蠹》论述,指作为明君,应不用有关学术的文献典籍(指、),而该以法令为教本;禁绝先王的言论,而以吏为师;不提倡游侠刺客的凶悍,而只以杀敌立功为勇敢。这样,国内民众的一切言论都必须遵循法令,—切行动都必须归于为国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须用到从军打仗上,才能奠定称王天下的资本
中文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韩非亦毫不客气称学者()、言议者()、带剑者(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徵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为扰乱君王法治的五种人(),指这些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社会。这些论调也间接影响嬴政日后作出「焚书」、「坑儒」的决定。
秦灭六国形势图
自郑国渠建成后,变成了肥沃之地。至此,秦国的三大粮仓——、、关中就此全部建成,嬴政因而发动了历时十年的统一中国战争。
李斯早在担任吕不韦门客的时候,很快就得到面见嬴政的机会,他不动声色地向嬴政献上消灭六国之策,指现时正是吞并六国最好的时候,这个时机如果不抓住的话,一旦六国中兴,订立的盟约对抗秦国的时候,秦国要席卷中原,吞并六国就要付上相当沉重的代价。另一方面,魏国大梁人尉缭亦指六国与秦国相比,六国诸侯就像郡县的首脑,但六国合纵对付秦国却是一桩大麻烦,为免重蹈、、因敌手联合攻击而亡的覆辙,希望嬴政不要吝惜财物,给各国权贵大臣送礼,利用受贿的大臣,打乱六国诸侯的合纵计划,这样虽然损失些许财物,但却可以消灭所有诸侯。
嬴政深以为然,听从了尉缭的计谋,为了显示恩宠,嬴政还让尉缭享受同自己一样的衣服饮食,每次见到他,总是表现得很谦卑,并任命李斯为长史,负责暗中派遣谋士带着金银珍宝去各国游说。对各国能收买的六国权贵大臣,就多送礼物加以收买;不能收买的,就把他们杀掉;成功离间六国君臣关系后,嬴政随即派良将随后攻打。由于秦军战胜所付出的代价甚少,故嬴政任命李斯为客卿。
嬴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
附表:六国灭亡顺序
年份秦王政纪元被灭国家
公元前230年—前229年秦王政17年—18年韩国
公元前229年—前228年秦王政18年—19年赵国
公元前226年—前225年秦王政21年—22年魏国
公元前224年—前223年秦王政23年—24年楚国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燕国代政权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齐国
时期形势图
嬴政首先选择的攻击目标为,因为韩国的实力在六国中最弱,但是韩国还没有到不堪一击的地步,而且三晋唇齿相依,嬴政担心秦灭韩时,仍有助韩的可能,所以在灭韩之前,必需大幅削弱赵国。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11年),赵军将领率领主力北上攻打燕国,想胁迫燕国一起进攻秦国。嬴政乘赵国进攻之际,以救援燕国为由,派、、杨端和率军两路攻打赵国,拉开了统一战的序幕。
当赵军攻取了赵燕边境的勺梁(今河北省北)时,王翦出兵攻打赵国的;当赵军攻取了燕国的貍(今东北)时,王翦已攻克了赵国的阏与(今)、橑杨(今山西省)等六座城池。王翦统率军队十八天,让军中年俸禄不满百石的小官回家,每十人当中挑选二人留在军队。当赵军攻取了燕国的(今河北省西南)时,桓齮攻克了赵国的(今河北省邺镇)和(即新宁中,今河南省西南);当庞煖闻讯挥师南下救援时,秦军已经将流域全数吞并。秦军与赵军同步行动,赵国只夺得北方边境的几座城池,却丢失了南方、西方的九座城池,实力大减。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13年),秦军再度进攻赵国的(今河北磁县东南)、(磁县西南),斩首10万,大败赵军,并杀死赵将扈辄。赵国经过秦国这次攻击后,国力大衰,仅能退守自保。
不过秦军并没有打算罢手,同年十月,秦将桓齮又率秦军东出,越深入赵国后方,大破赵军,攻占了赤丽、宜安(今葶城西南)。公元前233年初(秦王政14年),秦军进逼邯郸,赵王迁急命北部边防名将为将军,率领他的部队南下,指挥全部赵军抗击秦军。
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经激烈战斗后,秦军大败。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奔回秦国,史称「」。赵国夺回了被秦国**的土地,李牧因此战受封为「武安君」。
灭韩赵两国
中文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尽管李牧在肥之战挫败了秦军的兵锋,但赵国只能仅仅自保,消除了赵国援韩的可能,秦国可算是达到了目的。
赵国国力被大幅削弱后,被逼在公元前233年(秦王政14年)向秦国称臣。公元前232年(秦王政15年),秦军分两路进攻赵国,一军至,一军至,取狼孟,但其后在番吾再被李牧击败,史称「番吾之战」。
秦国虽然进攻赵国失败,但并不能挽回韩国危如累卵的形势。秦王政16年,韩国被迫割让一带土地给秦国。当年九月,嬴政派去接受韩国所献之地,由他代理南阳守之位,并开始命令所有秦国国内男子登记年龄,以便征发兵卒、,为大规模的统一战争作好准备。
公元前260年的战国形势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17年),嬴政借着赵国发生大与,无力援助韩国的大好机会,命内史腾攻打韩国,并擒获韩王安,韩国灭亡,将其国之地设置,建郡治于(今河南),但嬴政下令将「天下不轨之民」迁于南阳的举措,却造成韩国故地局势不稳,秦国一度陷入新郑骚乱及李信之败的窘境。
嬴政自然不会因为灭韩而满足,赵国同时发生大地震与饥荒,可说是消灭赵国的大好机会,于是大举出兵,命王翦、杨端和为将,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赵国派李牧、司马尚率兵抵御,两军相持。
吸取了番吾之战失败的教训,秦国遂派间谍贿赂赵国权臣郭开,要郭开离间李牧和赵王。郭开其后向赵王迁进言,指李牧、司马尚欲谋反。赵王迁乃使赵葱及齐国出身的将领颜聚,取代李牧为将。李牧拒不受命,更使赵王迁倍加相信李牧试图谋反,因此使人暗中拘捕李牧并将他处决,并免除司马尚的将军之位。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秦国王翦军破赵军,杀赵葱,俘颜聚,占邯郸,赵王迁被俘虏,赵国灭亡。赵在邯郸被攻占后,率领他的宗族几百人到代地(今河北东北)收拾残部,并自立为代王,向东与燕国的军队会合。至于秦军则暂停军事行动,驻扎在,做好攻打燕国的准备。
王翦攻占邯郸后,嬴政亲自到邯郸,找到当初与他在赵国时,与母亲有仇的人,把他们全部活埋,其后经太原、返回都城咸阳。
韩国遗民并未因为韩国沦亡而变得安于现状,反而该地正酝酿着反秦的余波。
虽然韩王安自被虏后,嬴政并没有将他流放至蛮荒之地,目的是显示宽容态度,以此怀柔韩国遗民,对其他国家的君王示以姿态,有利于秦国各个击破,但自从刺秦事件后,嬴政对山东六国的态度大变,韩王安也被牵连,在秦王政二十年被迫离开韩国本土,以割断他和韩国遗民之间的联系。同时由于韩国并没有对秦国作殊死的抵抗,嬴政只是将韩王安迁徙至附近的(今淮阳县),留下了温和的余地。
然而事情的发展与嬴政的预料相反,就在韩王安被迁徙的次年(秦王政二十一年),韩国遗民愤于国破王迁,在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秦骚乱。虽然这次骚乱被镇压,但韩王安却因新郑骚乱受牵连而亡。
早在秦王政16年韩国献南阳地的时候,迫于秦国强大的军力,亦主动向秦国献地求和,秦国在该地设置丽邑。此时嬴政正调集主力全力攻赵,不想分散兵力攻魏,就接受了献地,使魏国苟延残喘。
公元前226年(秦王政21年),嬴政借口楚王背弃献出青阳(今湖南)以西土地的承诺,并袭击秦国为理由,派王贲率大军出函谷关,攻占了楚国北部的十几座城。在保障了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王贲旋即回军北上突袭并围困住魏国国都(今河南省西北)。大梁居于睢水、颍水、的交汇之地,护城河十分辽阔,五座城门皆备吊桥,地形易守难攻。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王贲竟引黄河、鸿沟(汴渠)水灌入城内。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大梁城被水浸近三个月,城墙崩坏,投降,魏国灭亡。嬴政在魏国地区设立,又建置。
昌平君叛秦
秦代杜虎符,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西安市南郊山门口出土,是古代朝廷用于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一种特殊凭证。通常作虎形,分为左右两半,右半符留在京师,左半符颁发给屯驻在外的军队。需调兵时,由朝廷使者持右半符前往,军队长官将右半符与左半符验合后,军队即按使者传达的命令行动。
是南方大国,疆域辽阔,山林茂密,物产丰富,号称拥有甲士百万。不过楚国的内政一直不振,总是贵族争权夺利,这种状况到战国末期尤为严重。尽管如此,三晋灭亡后,仅存的楚燕齐三国当中,以楚国最为强大。楚国亦随之成为继赵国后,统一战争中最大的绊脚石。
秦灭楚国的战争,史记记载得十分简略,予人的印象是秋风扫落叶一般,但从《云梦秦简》(亦称)的《编年记》的记载来看,情况不完全是这样,至少秦灭楚之战是相当艰难的,而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
昌平君是熊元的庶子,名启,其父熊元返楚即位为楚王后,他与其生母滞留在秦国。由于他与华阳夫人同属楚国王族,故此成为楚系外戚的主力,活跃于秦国政坛,更与嬴政联手平定嫪毐之乱。吕不韦去相后,昌平君继任为丞相。
当嬴政决定消灭楚国后,随即召开廷议,参与者为秦国主要大臣,包括昌平君、李信及王翦,就攻楚方略提供意见(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不过对于灭楚所需兵力,李信与王翦却产生分歧。李信认为需二十万人灭楚,但王翦却称灭楚需要六十万人。嬴政倾向采用李信的方略,这是因为王贲灭魏国前,曾试探式攻击楚国,轻易地取得楚国十余城,让嬴政得出灭楚不难的结论。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称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另一方面,昌平君因对攻楚颇有微辞,故在秦王政21年被贬至郢陈。
郢陈原属国都,被楚国所灭后称为陈县。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29年),秦国名将攻陷楚国国都(今),在该地设置,被迫迁都于陈县,故此亦称为郢陈。由于郢陈以西与韩国国境相连,故此郢陈一旦发生纠葛,往往牵动秦韩楚三国。
郢陈一地虽然最终被秦国所占,但其楚人势力并没有被消灭,反而一直成为楚人反秦的温床,从秦灭楚之战至起义,楚人反秦的重要事件几乎都与郢陈之地有关。因此嬴政将昌平君贬至郢陈,是有深刻的政治用意。由于昌平君长年事秦,并协助平定嫪毐之乱,加上他没有跟故国楚国联系,因而得到嬴政的信任。昌平君徙至郢陈的表面理由是负责监管韩王安,但实际上,嬴政却希望利用昌平君楚国公子的身份,安抚郢陈地区的楚人,为灭楚作准备。
公元前225年(秦王政22年),嬴政遣李信、等将兵二十万**楚国,朝东南方向深入楚国腹地,攻击平舆(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和寝(今临泉县),大胜楚军,兵锋指向楚国首都(今安徽寿县),但是昌平君却在这个时候据郢陈叛秦归楚,截断了南征秦军的后路,郢陈楚人纷纷响应,而颍川郡的韩国遗民亦闻风而叛,秦军形势危急。
的征楚大军随即引兵向西攻占鄢郢(即郢陈),然后接到颍川郡父城(今河南省宝丰县)告急的消息,于是李信、蒙武相约会师父城,以平韩人之叛。昌平君叛军虽未能守住郢陈,但实力未损,他们紧紧追击秦军,连着三天三夜不休息,结果在父城附近与韩人叛军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李信之败,主要是因为王贲灭魏前,对楚国进行的军事行动过于容易,让他产生误判,以为郢陈地区及附近郡县的反秦力量已被消灭,没有考虑到郢陈地区的楚人仍有相当可观的反抗力量,虽然寿春的楚军力量薄弱,容易攻取,但长年事秦的昌平君在关键时刻叛秦,却给予李信军致命一击,终至一败涂地。
楚国收复楚国故都郢陈为中心的失地,更趁势西进深入至原韩国境内,再加上李信惨败的消息,都令嬴政感到惊恐,更感大失面子,因为启用李信及贬斥昌平君出京都是由他作决定。他不得不亲自前往频阳,登门造访被贬斥出京、还乡养老的王翦,强行征召王翦攻楚。王翦本来以自己年老多病拒绝攻楚,但见嬴政面色不豫,担心自己重蹈武安君白起的覆辙,不得已答应嬴政的请求,并称攻楚需六十万人,他要求全权指挥六十万兵力,嬴政一一答应,并亲自到到为王翦的大军送行。为了消除嬴政的疑心,王翦称自己征战多年仍未得以封侯,故希望嬴政赐予数量众多的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为子孙挣下一份家业,大军出征期间,又不厌其烦地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23年),率领六十万大军沿着之前李信攻楚的行军路线,直扑郢陈,苦战久攻不下。秦王政23年4月,与昌平君一样同为楚国公子而仕于秦的战死。同年另一路秦军南至平舆,攻陷寿春,俘楚王负刍。
秦王政24年约3月,王翦军攻破郢陈,嬴政亲自出巡郢陈,以镇慑反秦势力,而昌平君在收到楚王负刍被俘的消息后,撤出郢陈,被楚军大将拥立为楚王,在淮南地区继续进行反秦事业。王翦和蒙武统领秦军消灭楚军余孽,昌平君战死,项燕在淮北的蕲县(今安徽省蕲县镇)兵败自杀。
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公元前222年(秦王政25年),王翦大军平定了长江以南一带,降服了越族的首领,设置了,楚国彻底灭亡。该年五月,秦国为庆祝灭掉楚国而下令特许天下聚饮。
荆轲刺秦与灭燕
燕为之子,过去曾在赵国作人质,由于嬴政幼时在赵国生活,故与太子丹相当要好。其后嬴政被立为秦王,太子丹又到秦国作人质,但嬴政苛待太子丹,太子丹心生怨恨,最终逃归燕国。
太子丹逃返燕国后,打算报复嬴政对他的无礼,但燕国弱小,力不能及。他的太傅鞠武指秦国国土辽阔,敢战之士众多,且有山川之固,劝诫太子丹不要因为自己被嬴政欺侮的怨恨,而去触动嬴政的逆鳞。
中国山东省「荆轲刺秦王」石刻,左边为秦王政,右边为荆轲,中央伏在地上的是秦舞阳,下面是樊於期之首级。
正在此时,秦将(即桓齮)得罪了嬴政,逃到燕国,被太子丹收留。不过鞠武十分反对太子丹收留樊於期,他指嬴政肯定会借此事大造文章,迁怒于燕国,为了避免给嬴政借词攻燕,应该让樊於期流亡,他提倡六国合纵,与北面的匈奴和好,才有对付秦国的可能。不过太子丹认为这个策略所需的时间太长,而且樊於期已走投无路,让他投奔匈奴即是让他送死,自己总不能够因为害怕秦国,而摒弃樊於期的投奔,因此不接纳鞠武的建议。
鞠武认为太子丹过于短视,为了结交樊於期而不顾国家大祸,心灰意冷下向太子丹推荐田光,而田光亦接受了鞠武的游说,亲自面见太子丹,再向太子丹推荐卫国人,最后田光自戕以激励荆轲为太子丹卖命。
知道田光自戕的太子丹表现得相当悲痛,当时秦军已经消灭赵国,驻兵中山,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君臣唯恐大祸临头,因而与逃至代地的赵公子嘉结盟,共同防御秦国。太子丹认为魏楚齐燕四国合纵已经没有太大意义,打算派勇士前往秦国,像劫持般,逼嬴政归还侵占各国的土地,若不答应则将嬴政杀死,使秦国国内陷入混乱。荆轲正是运行这件事的最佳人选,因此太子丹尊奉荆轲为上卿。
荆轲帮助太子丹完善刺杀嬴政的计划,知道嬴政悬赏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购买樊於期的脑袋,就劝樊於期自杀。公元前227年(秦王政20年),燕国以荆轲为正使,为副使,带同樊於期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出使秦国献给嬴政。
秦代弩机,北关出土, 藏于
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嬴政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在嬴政面前说尽好话,令嬴政大为高兴,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亲自在咸阳宫接见荆轲与秦舞阳两人。荆轲捧着樊于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的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以「秦舞阳为蛮夷,因未见过天子威严而心生恐惧」作解释。嬴政令荆轲递上秦舞阳的地图,荆轲展开地图尽头,一把淬毒的匕首露出来。
荆轲左手抓住嬴政袖子,右手用匕首刺向嬴政。嬴政大惊,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想要拔剑,却因为剑身太长,拔不出来。荆轲追赶嬴政,嬴政绕柱奔跑。由于事情发生得太过突然,大臣们吓得发呆,大家都失去常态。而秦国的法律规定,殿上侍从大臣不允许携带任何兵器;武士都在殿下,没有诏谕不能上殿。这时侍医把一个药囊向荆轲扔去,荆轲伸手挡了一下。嬴政趁这时把剑转到背后拔出,回头砍断荆轲的左腿。荆轲倒地,将匕首扔向嬴政,惜撞在铜柱。嬴政向荆轲连砍八剑,武士冲上殿来,杀掉荆轲。事后嬴政评论功过,赏赐群臣及处置罪官都各有差别,其中以夏无且拦截荆轲有功,赏赐黄金二百镒。
嬴政大发雷霆,于公元前227年(秦王政20年)命令王翦、的军队跨过易水,大败燕、代两军于易水之西。其后一年,秦军攻陷燕国都城。燕王喜、太子丹、代王嘉等人率领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王翦以称病为由归秦。秦将紧紧追击燕王与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代王嘉则建议燕王喜杀掉太子丹,以求嬴政的宽恕。燕王喜接纳代王嘉的建议,派使者杀了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嬴政。当时秦军主力几乎调往南线进攻楚国,燕王喜、代王嘉两人得以在辽东苟延残喘。
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史记·刺客列传》
不过嬴政并未因而罢手,五年后(秦王政廿五年),王贲奉嬴政之命,扫除燕国在辽东的残余势力,俘虏了燕王喜及代王嘉,燕国彻底灭亡。
公元前210年的秦国疆域
公元前2**年,齐王田建即位,在位达44年,即位初期由母亲辅佐。
齐国因处在东部海滨,秦国频频进攻三晋及楚国,这四国面对秦国的进攻只有分别谋求自救,因此齐王建在位时期,齐国境内并没有遭受太大战祸,但这种和平却是建基于其余四国的牺牲,因为有这四国为田齐阻挡强秦,田齐才可以享有和平。另一方面,君王后生前对秦国处处忍让,对四国不施以援手,甚至赵国在长平之战战败后,也没有劝诫齐王建及时援助赵国,结果随后秦军轻易地包围邯郸,赵国国力大削,为六国灭亡种下远因。
君王后逝世后,秦国重金收买了齐国丞相,出身自君王后家族的后胜,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甚至在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亲自到秦国朝拜,嬴政在咸阳设酒宴款待。
秦国灭五国后,才顿感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并断绝和秦国的来往,但为时已晚。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嬴政以齐国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在灭燕之后率军南下攻齐,而由于出身将门,刚担任秦国的将军,亦有参与灭齐战事,作战胜利后被授予内史。
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燕国南部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几乎没有抵抗,大军直抵齐都(今山东淄博北),齐军措手不及。齐王建听从后胜的建议,不战而降,后被迁到共城。秦军攻入临淄后,百姓居然没人敢反抗。不过事后齐国百姓反而埋怨齐王建不早与诸侯合纵攻秦,仅对秦国言听计从,以致亡国,讽刺道:「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
齐国的灭亡也标志着的落幕,结束500多年来诸侯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最终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君主统治国家——秦帝国。这一年秦王嬴政为三十九岁。
卫君角解国
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秦军并吞魏地二十城,在该地设置,第二年(秦王政6年),韩、魏、赵、卫、楚五国组成联军进攻秦国,攻占了寿陵邑。秦国派出军队,五国停止了进军。秦国继而攻下卫国,卫君角惟有率领他的宗族迁居到,而魏国的因山势险阻而得以保全,但却被秦国攻占,至于卫国原本的首都则合并至秦国的东郡。
秦灭六国后,卫国仍然被嬴政保留。直至秦二世元年,才下令将其解国,废为庶人,卫国从而成为最后一个被秦国所灭的关东国家。因此有学者认为,这可能连系着秦始皇皇后身分的历史之谜,也就是说,嬴政的皇后(或王后)有可能出自卫国公族,而公子有可能为卫国来的皇后(或王后)姬氏所生(有另一说指扶苏生母为楚国公主),这也解释了胡亥即位后立即废掉卫君角的原因,即秦二世矫诏杀死其兄扶苏后,剪除东方起义军利用扶苏和其外戚卫国的影响上的威胁。
历代不少文人都曾经探讨过六国被秦国所灭的原因,其中以位列的三苏父子(、、)的六国论较为著名。苏洵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弊在赂秦」。苏轼则认为秦国因养士而轻易地灭六国,而统一后又因视养士无用而速亡,大概是出于宋朝士子、吴昊两人因累试不第而叛宋投夏的感概。至于苏辙则以地理战略的角度着手,指山东六国必需保有韩魏两国作屏障,韩魏两国位处中原,当两国不保,其余四国只能被秦国各个击破。
事实上,六国之亡是主要受到内因外因等多个因素影响,三苏的论点合起来,才比较接近秦能统一六国的真相,但仍然有不足之处。曾说过「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秦人能做到足食、足兵、国人信服这三点,只要上台的不是昏君,自然能兼并六国。例如秦人有关中沃野之利,又有的盐铁之利,不惧山东六国的盐铁封锁,北有郑国渠,南有,已做到「足食」一点;军功授爵,首级易功,士卒敢战,已做到「足兵」一点,而徙木示信,则做到「国人信服」一点,因此才对山东六国造成压倒性优势。
秦代用的箭镞
除此之外,秦国武器制造的流程与制度十分严谨,每一件兵器从生产工人、仓库保管、工场的责任人,一直到中央政府的总监制者,都要实名在产品上记录。这种制度称为「勒名工官」,既是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也是产品流通监管制度,可以从头到尾追踪每一件武器产品的行踪,因此秦国兵器精良无比,1982年发现的秦代铜戈「十七年丞相启状戈」正是具体例子(现收藏在天津市博物馆)。
此外,秦国地理位置优越,其西南北三个方向都没有强大,或者是势均力敌的敌人,故可专心一致向东方扩张。即使征东失败,有、函谷关之固,亦可足以自守,休养生息,坐待山东六国互相攻伐。相比起三晋的地狭人众来说,秦国可说是地广人稀,故此秦国经常招徕三晋百姓到秦国种地,并赐田宅,免,专事耕织,这样秦国本土百姓就可完全投入兵役,轮番作战。
史书记载当时秦国百姓勇悍,却甚为单纯,以兵戎来说则秦最强悍,三晋次之,齐人最怯。秦国为免民风变得柔弱,故采取措施以尽量减少秦国百姓与关东百姓的接触。如公元前325年遣取魏国陕县后,即将当地人遣回魏国。秦国即使招徕三晋百姓开垦,也只把他们安置在新辟地方,不与秦国百姓接触。保持强悍民风,亦是秦国消灭六国的主要因素。
史学家杜正胜在他的著作指出,各国都透过税制及户籍制度对百姓直接支配,称为「编户齐民」(编入户籍的农民),承担国家赋税,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支柱。不过到了战国后期,六国农民朝不保夕,经济破产,无法支持战争的开支及征召,六国的赋税基础受到破坏,因而败亡。
六国合纵本是嬴政在统一战争最大的绊脚石,但六国本身各怀鬼胎,且山东六国之间亦时常发生战事,例如赵燕两国已经因连年战争,而成为生死大敌,在公元前242年(秦王政五年),燕王喜因赵国长期遭受秦国攻击,主将又出奔魏国,燕王喜不但没有打算援赵抗秦,反而有意趁火打劫进攻赵国。出征前燕王喜曾询问关于庞煖的情况,剧辛说容易对付。燕王喜于是以剧辛为将攻打赵国,赵国派庞煖迎战。最终赵军大胜,俘虏燕国两万人,剧辛被擒杀。从上述例子可见六国合纵关系十分脆弱,终被秦国逐一轻易击破。
嬴政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举措,对后世的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统一及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秦代石铠甲,藏,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园出土
初年,只有才可称为「王」,但自平王东迁后,周室衰落,楚吴越三国分别僭越称王,而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权威更形低落,其间发生「」,各诸侯不但各自称王,还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的王位,一时间「王」的称号亦大幅贬值,因此「皇、帝」之名开始形成。当时各国诸侯为了合理化自己的政权及统一的依据,纷纷从上古史中找出根源,甚至为自己王族编造古代帝王谱系。如战国后期及秦昭襄王互称东西两帝。
嬴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功过三皇,德兼五帝」,「王」的称号根本不足以向后世人张显自己伟大的功业及尊崇地位,于是与重臣丞相王绾、、及廷尉李斯等人商议,就自己的「尊号」一事提供意见。王绾等人首先称赞嬴政的功业已经超越,然后称古代有、、泰皇等称谓,以最尊贵,因此向嬴政献上「泰皇」的尊号。颁布律令的称为「」,诏告天下事件的称为「」,印章称「」,所说的话称「谕」,群臣称其为「」。天子不再自称为「」,改称为「」。
嬴政接受王绾等人的大多数建议,但对于群臣向自己献上的尊号「泰皇」,则将其泰字去掉,采用上古「帝」一字,称为「皇帝」,并追尊其父庄襄王为,废除谥法。自称「始皇帝」,后代则称二世、三世直到万世。百姓则称为「」。
另一方面,嬴政又命李斯将(一说是蓝田玉)磨成,亦即是后世相传的「」,玉玺大小为四寸方形,由咸阳玉工王孙寿将和氏璧精研细磨,玉玺上方雕着五条龙,上写八个虫鸟,根据记载和现存拓片有「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见《三国志·吴书》)」、「受命于天,既寿且康(见《应氏汉官》、《皇甫世纪》)」以及「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史学家说法)」四种说法。
五德终始说
秦始皇采用战国的,认为属土德,有黄龙和大蚯蚓出现。得木德,有青龙降落在都城郊外,草木长得格外茁壮茂盛。得金德,所以才从山中流出银子来。周朝属火德,所以出现赤乌的祥端。秦继周而兴,加上秦始皇的先祖在出猎时遇上黑龙,故秦应属水德。为配合水德的特性,以十月为岁首,年初朝贺改至十月一日进行,色尚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天子乘舆六尺、车驾六马)等制度都以「六」为数,并更改黄河的名称为「德水」。其他水德的特性包括方向尚「北」,季节尚「冬」等。因为水主阴,阴代表刑杀,秦始皇以此作为其加重严刑酷法的依据。
由于秦代国祚短暂,加上记载残缺,对于秦代的官僚制度只能作出间接推断,但无论是的《》,还是所着《》,都指汉承秦制,因此对于秦始皇时期的官僚体制,主要是根据《》的记载。不过无论如何,秦始皇确立百官体制,称「三公九卿」,并沿用后世的说法,仍为人广泛接受。
关于「」一词出现的时间,应在春秋之末。至于「」则自周初至战国初期,未曾发现各国采用此官制的证据,但可以确定「九卿」一词出现在春秋、在位期间,且与‘三公’连在一起。先秦文献中关于九卿之说的确切记载是《》,另外《吕氏春秋·十二纪》中也有类似的制度描述,可以视为‘九卿’一词的最早出处。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立百官体制,以丞相总理国政·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纠察和监察工作,统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九卿」掌控宫廷事务,包括(宫中保安)、(掌财政)、(掌宗庙礼仪)、太仆(掌皇室舆马)、(掌刑狱)、(掌山海池泽)、卫尉(掌宫门卫兵)、(掌「蛮夷」事务)及(掌宗室事务),但因为文献记载的缺乏,故未能确定太尉及御史大夫是否真正履行实务。至于九卿的数目开始时只是象征式,只是观念上之官制,并未尝为「九」之数字所拘。直至东汉才将观念上之九卿,坐实为事实上之九卿。
另一方面,秦代官制亦设博士七十二人,以备咨询,又设将军(掌征讨)、将作(治宫室),所有官员都由朝廷委任,随时调动任免,并须每年考绩。秦始皇创建的官僚制度,成为历朝政治制度的典范。
推行郡县制
自消灭六国后,朝廷曾为应否复行封建,展开讨论。当时丞相王绾认为,燕国、齐国、楚国地处偏远,若果不在此三地分封宗室,此三地就无法真正被朝廷控制,因此建议秦始皇诸子,以屏藩皇室。这个建议尽管得到大部分大臣支持,但当时担任廷尉的李斯却力排众议。
李斯以周王室作例子,指周王室亦分封不少姬姓公族,但他们的后代却因为血缘疏远,纷纷割据,互视对方为寇仇,周天子根本无力阻止诸候之间的争端,而且诸侯根本不再将王室放在眼内,最终分崩离析。分封诸子只会导致日后诸侯割据,兵甲不息。要使天下安宁,只能推行,对于皇子功臣,用公家的赋税重重赏赐,这样才可以消除天下人的野心。
秦始皇认同李斯的意见,指诸侯王才是扰乱天下的祸端,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天下人才苦于连年战争无止无休,渴求和平。如果重新分封诸王,只会重演春秋战国时,各国互相攻伐的苦况,因此决定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直至秦亡为止,共置五十四郡,每郡都设置郡守(掌民政)、郡尉(掌军政)、郡监(掌监察),由中央朝廷委任,不得世袭,并须向朝廷汇报租税、户口及治安情况。以下是秦代初期三十六郡的资枓:
据刘宋裴驷《史记集解》记载,秦初三十六郡分别是:
关中巴蜀地区:、、、、云中郡、、、、
河南地区:、、、、、、、
河北地区:、渔阳郡、、、、、、、上党郡、、、
淮南地区:、、、、、、
秦始皇决定在地方治理上采用三级行政区划制度,构建中央—郡—县—乡—亭—里—什—伍—户的纵向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主要在郡设,郡下设县,县设,但秦代的国家行政机构只下设到县级。县之下实行「乡亭制」(亦称乡里制度),设「乡」,具体办法是在「乡」级设「」掌教化,「」听讼和征税,「游徼」侦缉盗贼。此外,乡级以下则利用民间力量来治理,一乡辖十亭,设亭长;一亭辖十里,设「里魁」(亦称);一里辖**,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这种制度为秦朝带来了巨大的动员能力,即使三百多年前的创建帝国之时,唯有省()和县作为行政区划机构。。
除此之外,历来盘踞在淮河流域的、泗夷早已变为民户,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今一带地方设置。由于秦始皇认为闽中郡远离中原,是「荒服之国」,地处偏远,山高路险,而且越人强悍,难以统治,故实际上并未派遣官吏往闽中,只是废去当地酋长无诸及的王位,改用「君长」的名号让其继续统治该地。
郡县制在全国推行后,标志着六国故地不会再有拥兵割据,自选官吏,财政独立的诸侯。此外,百姓的籍贯不再用以前所属的诸侯国,例如楚国人、齐国人等作为识别,而是用其所处的郡名以咨识别。
不过自秦灭汉兴后,汉高祖认为秦王室推行郡县制后,因缺乏宗室屏藩,过于孤立而亡,于是推行,大封刘氏宗室子弟为王,但却导致日后的。因此历代统治者都试图在郡县制至分封制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以维持国祚。
去险阻,坠城廓
为了防止六国遗民作乱,秦始皇下令收集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熔化,铸成大钟及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个重达二十四万斤,放置在宫廷里。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32年),秦始皇进行第二次巡游,途经碣石,宣布拆除原关东六国建造的城廓及堤防,称为「坠城廓、决堤防、夷险阻」,并在碣石山门刻石立碑,碑文内容如下:
遂兴师旅,诛戮无道,为逆灭息。武殄暴逆,文复无罪,庶心咸服。惠论功劳,赏及牛马,恩肥土域。皇帝奋威,德幷诸侯,初一泰平。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地势既定,黎庶无繇,天下咸抚。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惠被诸产,久并来田,莫不安所。群臣诵烈,请刻此石,垂着仪矩。
译文:皇帝兴师用兵,诛灭无道之君,要把反叛平息。武力消灭暴徒,依法**良民,民心全都归服。论功行赏众臣,惠泽施及牛马,皇恩遍布全国。皇帝振奋神威,以德兼并诸侯,天下统一太平。拆除关东旧城,挖通河川堤防,夷平各处险阻。地势既已平坦,众民不服徭役,天下都得安抚。男子欣喜耕作,女子修治女红,事事井然有序。皇恩覆盖百业,合力勤勉耕田,无不乐业安居。群臣敬颂伟业,敬请镌刻此石,永留典范规矩。
———《史记·秦始皇本纪》
至于拆除原关东六国所建造堤防,原因是为了消除地方割据,这是由于各国堤防的设计不合理。根据《孟子·告子篇》的记载,魏国著名水利专家及商人曾向指,自己治理水患的水平胜过,但孟子却不以为然,指责白圭只是将邻国当作蓄水的沟壑,即是将洪水引向别国,令百姓厌恶。
此外,据《汉书·沟洫志》的记载,当时齐国和赵魏两国是以黄河为界,赵魏两国位处黄河上游,地势较高,齐国的地势低下,黄河泛滥时齐国所遭受的灾害就较严重,因而齐国首先沿着黄河建筑了一条离河二十五里的堤防,以防止黄河的泛滥。自从齐国沿黄河筑了堤防,令黄河泛滥的水流冲向赵魏两国,于是赵魏两国也沿着黄河建筑了一条离河二十五里的堤防。从以上记载可见,战国诸侯都有利用水利设施,作为削弱敌国的手段,因此秦始皇才强调采取「决通川防」的措施。
「坠城廓、决堤防、夷险阻」等措施,除了防止六国遗民据险作乱外,还有方便交通,促进贸易的作用。
秦始皇自消灭六国后,便下令迁徙关东六国富豪十二万户入咸阳,其中以齐楚两地出身的富豪为主。这是因为齐鲁之地崇尚「齐鲁学」,崇尚聚众讲学,追求典雅,与主张谋富强,尚功利,务实际的秦国主流思想「三晋学」截然不同,学术思想的冲突很容易形成反秦舆论,齐鲁儒生讥讽秦始皇封禅一事正是明证。不过相比起齐国来说,秦始皇更为担心楚国故地,例如他往楚国故地巡视期间,史籍可见其在江东、、等地掘地厌天子气的记载,而且「亡秦必楚」一说,亦反映楚人强烈的复仇欲望。因此徙民以齐楚之地为主,也就变得理所当然。
另一方面,迁徙富豪还有其他政治用意,除了可繁荣首都外,更可避免富豪与六国贵族互相勾结。此外,富豪们在本地兼并土地,放,造成地方不安定因素,将他们迁徙至咸阳,亦有助消除地方势力。
秦小篆刻石
秦始皇为统一人们的思想,大造天神,统一文本,强行教化。使小篆和隶书为全国通行的字体,对中国文化、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得悉六国文本各不相同,决定推行「书同文」政策,按照当时任廷尉的李斯所奏,废除关东六国原有文本,将简化为(亦称秦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于是令李斯作《仓颉》七章、作《爰历》六章、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规范字帖,皆取材于时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但现时世人皆称李斯为小篆的鼻祖,其相传书迹有《》、《琅琊台刻石》、《》和《会稽刻石》等。
时期,闾里书师将三篇以六十字为一章合并为《苍颉篇》,共五十五章。西汉时期又称《仓颉》、《爰历》、《博学》为三苍,但因多种原因,《苍颉篇》文本大都失传。
另一方面,据唐朝张怀瓘所着《书断》记载,秦朝下邽(今)人(字符岑)在狱中花了十年时间,创造隶书,得到秦始皇赏识,被任命为御史。由于小篆难以在奏事繁多的环境下使用,故此程邈发明的字体颇受欢迎,而因为程邈字体起初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但正史没有关于程邈的生平记载。
统一度量衡
传统上是计量长度、体积、轻重单位的统称。度是用来计算长短,量是用来测量体积,衡则用来计算对象重量。,各国都采用不同的度量衡标准,致令在换算过程中显得十分混乱。
以计算对象体积的「量」来说,各国都有计算「量」的标准,例如的量制以益、斗、斛为单位,的量制以升、豆、区、釜、钟为单位。据《》记载,的定制为四升为一豆,四豆为一区,四区为一釜,十釜为一钟。齐国田氏为了夺取姜氏的齐国政权,收买民心,故改变量制,以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十釜为钟。另一方面,以量度对象重量的「衡」来说,的衡制以釿、镒为单位。以铢、两、斤为单位。据楚墓出土的砝码测量,楚制一斤平均值是260.798克。
各地度量衡制度的不同,显然不利统一,故此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26年)下令统一全国的度量衡,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秦度量衡作为标准,规定标准度量衡器具须由负责监制,民间不得私铸,亦规定六尺为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秦代度量衡器具的测算标准为:一尺为23.1厘米,一升为201毫克,一斗为2010毫升,一斤为256.25克,一石(120斤)为30.75公斤,每件标准度量衡器具均刻上以小篆写成的铭文:
廿六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 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 乃诏丞相状绾 法度量则 不壹嫌疑者 皆明壹之解说:诏书中的「廿六年」即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皇帝」指秦始皇。「黔首」指百姓。「丞相状、绾」指右丞相隗状和左丞相王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意思指度量衡不统一或者有问题的话,都要弄清楚,并统一起来。
———《青铜诏版》
不过秦始皇也明白,要在短时间内推广单一的度量衡标准,可说是相当困难,甚至有可能引起一场大混乱。因此一般推断,秦始皇会在统一度量衡的诏书下达前,先设立一个过渡期,暂时承认各地的度量衡标准,并制定严格的换算率作为折衷办法。
始皇诏「瓜棱形五斤权」,铭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藏。
统一货币可说是秦始皇在经济领域方面的重大举措。秦始皇三十七年,重新发行钱币,把原来的圆形方孔钱推广全国,废除原来全国各地相异的货币,克服过去商品流通使用和换算的困难,使货币在全国范围内有更佳的流通、支付和储蓄的价值作用。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无论在形状、价值都不尽相同。当时通行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形态,是三晋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形状像农具中的镈(bó,博);此外,齐燕赵三国亦流行使用呈小刀状的「」,有些刀币更可长达十六公分;秦地、西周东周、赵魏沿河(靠近秦国)之地则流行「圆钱」;至于郢爰与铜贝,则只在楚国流通。当时货币经济仍未确立,各国自铸货币,甚至私人铸币,货币价值则取决于其中的含铜量,含铜量愈高,货币的价值愈高。
秦始皇因各地币制紊乱,遂废止关东六国原本通行的珠玉、龟贝、银锡等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圆形方孔的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直径一寸二分,重十二铢。
需要注意的是,「半两钱」只是对秦国铜钱的统称,不是指铜钱的实际重量。据《》记载,秦钱既重,又轻重不一,故此难以使用,并非一种理想的货币。另一方面,「半两钱」圆形方孔的设计,亦非秦始皇首创,班固《》记载秦钱「质如周钱」,可见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已经有类似的货币设计。不过无论如何,圆形方孔的铜钱设计可以用绳索捆绑成串,携带方便,遂成为东亚各国货币的原形。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大力推行重农抑商的措施,他在瑯琊台刻石明白写着:「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其具体措施是把商人和罪犯、奴隶作为首先「谪戍」(充军)的对象,让他们长期地出外远征,并到新征服的荒凉地方开垦,如及、等地,使边地得到开发。当时秦法规定,首先征召有罪吏、及贾人(即商人);其次征召曾为商贾的人;再其次征召祖父母或父母曾为商贾的人。此外,富人也得先服徭役,称「发闾右」,最后才征召贫弱人家,称「发闾左」。
不过秦始皇并非鄙视商人本身,相反他对某些富商大贾,他仍给予一定的尊重,例如当时有个经营畜牧业的大亨乌氏倮,牲畜多到以山谷为单位来计算数量。秦始皇诏令乌氏倮位与封君同列,按规定时间同诸大臣进宫朝拜。另一方面,巴蜀有个名叫「清」的,其先祖自得到后,竟独揽其利达好几代人,家产也多到不计其数,更以弱女子之身守住先人的家业。秦始皇认为寡妇清是个贞妇,除了对她以客礼相待外,为了表扬她还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使黔首自实田
据刘宋裴驷《史记集解》引东晋敍述,指在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但对于此诏令的真正意思,史学界众说纷芸。有学者在其著作称,此诏令是指按国家规定数额,让黔首自己设法占有足额土地,不再保证按规定或阶级授田,并认为这是战国授田制的崩溃,此外更指西汉初年的「名田制」正是「使黔首自实田」政策的延续。
除此以外,秦始皇31年时的粮价高得离奇,米价每石为一千六百钱(平常年份粮价为每石30钱),但该年却没有任何大型自然灾害的记载。由于史料缺乏,故无从得知粮价高昂与「使黔首自实田」的因果关系。
另一方意见则指,秦始皇不太可能让百姓自行占有土地,因为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一直以授田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证官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土地原则上是国有的,由国家授田给百姓耕种。从控制百姓的角度来说,给予百姓自行占有土地的自由,即等于削弱自身对百姓的控制力,而控制力一旦削弱,国家就会引发**,这恰恰是秦始皇所不愿看到的。
因此,「使黔首自实田」一句未必指废弃秦国原有的土地制度(国家授田制),土地国有的政策并未根本改变,该诏令可能是要求新近得到授田的百姓,去「充实」从国家领到的土地,努力垦荒,专心农耕,不要弃农经商。
秦始皇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主要是为了国家的安全和建设,但也给当时百姓带来繁重的负担。
秦代长城,小点是关东六国建造的长城,大点则是秦始皇时期建造的一部分长城,历代朝廷都以秦长城为蓝本,定期对之进行修复及延长。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秦始皇派将军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占据。为了抵御北方的侵略,秦始皇下令将秦赵燕三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到绵延万里,成为“万里长城”的前身。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用以「互防」的城墙被拆毁。
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循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横山、、,然后向北折至今托克托南,抵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西段的,向东至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至河北,再向东北经今、围场,再向东经、后向东南,终点在汉乐浪郡遂城县(今入海处)。与现代留存的明长城相比,秦长城的工程规模远远不及。现时靠近的固阳县内,便残存着秦朝建造的长城遗迹。
不过后世不少人都质疑秦始皇修长城的意义,西汉贾君房对此的评价为「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侵入至、。可见长城本身在抵御匈奴的作用并不若想象中大。
筑驰道与车同轨
秦始皇从公元前220年(秦始皇27年)开始,大幅修筑以京师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的,类似现代的,将秦故地和原六国境内的旧道连接起来,并加以扩建。李斯正是其中一名负责驰道修筑工程的大臣。
驰道本来是天子专用的道路,修筑驰道最初只是为了方便始皇巡游,军事用途不过是附带的功能。据《》记载,秦驰道宽50步(合今6.9米),约隔三丈(合今7米)载一颗树,用来计算道路的里程。驰道两边根据当地情况,种植杨,柳,槐,榆等树。驰道的路基加厚,呈“龟背形”,形成一个缓坡,有利于排水,著名的驰道包括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秦栈道及秦直道。
在众多驰道中,以最为著名。据《史记》记述,秦始皇下令修秦直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巡游天下,故在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任命蒙恬兴建由甘泉宫(位于云阳,今淳化县西北)直达大漠深处的九原郡直道,达一千八百里,工程相当浩大,堪称两千多年前的军用高速公路,不但要削平高山,还需要劈山填谷,而且所经之处地势险恶、人迹罕至,甚至越过1800米的子午岭而不回避,然而这条直道没能完成,但在今天陕西省北部的大山中,直道的遗迹依旧清晰可见。
据考证,秦直道是完全纯人工打造,以每六至七厘米为单位,将黄土固定打硬后,再舖上一层相同厚度的黄土,然后将之又打硬,这种建筑方法称为「版筑法」,以版筑法打硬过的土壤,会变得非常坚实,植物无法在这种土壤上发芽生根。以每六至七厘米打硬黄土,从而成为一千八百里的直道,可以想像耗用的人力及钱粮必然是十分惊人。
可是,秦代道路并不像后世的水泥路般坚实,下雨时道路即成为一片泥泞,战车会在泥泞地面留下车辙的痕迹,天晴后路面就会留下坚硬的车轮沟痕。车轮相距(即车轨)不同的战车,会因与道路上留下的沟痕不同,而有行进困难的情况,这正是秦始皇推行「车同轨」(统一车距)的背景。
现代残存的灵渠
秦始皇为方便运送征讨所需的军队和物资,下令开凿南通百越的运河。经过实地检查,发现流往东北注入长江水系的,及由往南注入南海的漓江,二条河川之间距离很短,以现时单位计算只有约四十公里。如果将这二条河川凿通,长江水系便可与南海相通。
然而,湘江与漓江之间的水位差距甚大,工程接连失败,直到秦始皇命使监「禄」(史书称史禄)开凿运河,终于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33年)以三十六道水门,完成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工程,被称为秦凿渠,后因漓江的上游为零水,故又称零渠、澪渠。唐代以后,方改名为,俗称陡河。
灵渠结构图
灵渠位于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36.4公里,宽十米,由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南渠、北渠、秦堤和陡门等子工程组成。铧嘴是灵渠最主要的分水设施,位于兴安县城东南2.5公里的湘江之中。建造时以长石叠砌四周,中间用砂卵石回填而成,高约6米,宽23米,长90米,前锐后钝,状似犁铧。铧嘴将湘江水分为两股,其中七分水被分水垻所阻,因而沿着大天平,经北渠流到湘江,三分水经小天平和南渠注入漓江,即所谓的「湘七漓三」。自贯通后二千多年来,一直是岭南与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此项工程在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近代以来,随着和的通车,灵渠内的航运逐渐停止,但直至现在,灵渠仍被当地居民用作生活用水及灌溉用途。另一方面,现时不再以水门,而以作「堰」的方式,提高湘江的水位,以解决漓江与湘江之间水位高低差的问题。
秦始皇时期建造的宫殿
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期间,便已开始为自己的宫室大兴土木,每逢灭掉一个诸侯,都在咸阳北面的山坡上,仿造该诸侯国的宫室,范围从雍门往东直到泾、渭二水交会处,殿屋之间有天桥和环行长廊互相连接起来,并把虏来的美人和钟鼓乐器放在里面。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在建造期间,秦始皇已打算在关中建造三百座宫殿,关外建四百座宫殿。另一方面,史记亦记载在秦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时,咸阳城方圆二百里内已经有二百七十座宫观,以天桥、甬道相互连接起来,并把帷帐、钟鼓和美人都安置在里边。
以下是秦始皇时期建造的宫殿:
宫殿名称史籍记载备注
梁山宫《》位于好畤县(今陕西省咸阳市)
曲台宫《汉书·贾邹枚路传》东汉应劭曰:「始皇帝所治处也,若汉家未央宫。」
长乐宫《水经注·卷19·渭水下》位于渭水以南,其北为咸阳宫,两宫之间以渭桥相连。
兰池宫《元和郡县图志》位于唐朝咸阳县东二十五里,公元前216年(秦始皇31年)一个晚上,秦始皇与四名武士正是在兰池宫附近,遇上强盗袭击。
宜春宫《三辅黄图》本是秦始皇的其中一个离宫,位于长安城东南,杜县东,近下杜。
望夷宫《三辅黄图》位于县界,北临,向北望为夷狄之处,故以此为宫名。秦二世则在望夷宫被赵高胁逼自杀。
钟宫《三辅黄图》位于东北二十五里,应为秦始皇收天下兵戈销为钟鐻后,钟鐻停放之处。
咸阳宫《三辅黄图》《史记·秦始皇本纪》咸阳宫本为秦始皇召见荆轲之处。公元前213年(秦始皇34年),秦始皇与群臣置酒咸阳宫。公元前212年(秦始皇35年)后,秦始皇将咸阳宫用作处理日常事务,以及群臣接受诏令的地方。
信宫《史记·秦始皇本纪》公元前220年(秦始皇27年),秦始皇下令在渭水南面建造信宫,不久又把信宫改名叫极庙,以象征处于天极的北极星。从极庙开信道路直达,又修建了甘泉前殿,并修造两旁筑墙的甬道,从咸阳一直连接到骊山。
《三辅黄图》秦始皇时期建造,西汉时经多番修缮,周长二十余里。
清·袁耀《阿房宫图》
阿房宫亦称阿城,位于渭水南岸,雍州长安县(今西安市)西北十四里,本来在统治期间建造,但惠文王逝世却令宫殿的建造搁置。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认为现时所居的宫殿狭小,不符合自己皇帝的身份,而且位于渭水北岸的咸阳人烟稠密,扩展宫殿规模受到限制。当得悉、分别建都的、两城,都是位于渭水南岸后,认为该地才是所谓的帝王之都,故打算在渭水南岸的中建造「朝宫」,首先建造前殿,称为「阿房」,这正是「阿房宫」的名称由来。
不过以上只是阿房宫名称由来的其中一种说法,为汉书作注时,指「阿房」指宫殿之四阿,皆称为「房」。另有说法指「阿房宫」座落在地势高峻的丘陵上,「大陵若阿」,亦是阿房宫名称的由来。除此之外,「阿」有「近」的意思,「房」与「旁」相通,「阿房」即近旁之意,因该宫靠近咸阳,所以称为阿房宫。另有人指「阿房」一词乃秦始皇宠妾的名字。可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指当时秦始皇对这个名称并不满意,准备等阿房宫修成后,改为更好的名称,结果未能如愿,阿房宫这个名称便一直沿用下来。
对于阿房宫开始建造的时间,《史记》却有两个不同的记载。《史记·六国年表》记载开始建造阿房宫的时间为秦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但同书的《史记·秦始皇本纪》却记载为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多数人把后者当作阿房宫的始建时间,较合理的解释是,秦始皇28年是嬴政意欲新建「朝宫」的时间,其间酝酿和规划用去几年时间,到秦始皇35年才下令动工。
阿房宫的建造规模相当宏大,虽然阿房宫实际上只是渭南「朝宫」的其中一个部分(即前殿),但据《史记》所述,其面积达东西五百步(693米),南北五十丈(116.5米),高数十仞(约11.65米),上面可以坐上万人,下可建为五丈旗,在里面运送酒菜要用车和马才行;四周架有天桥可供驰走,从宫殿之下一直通到南山。在南山的顶峰修建门阙作为标志。此外亦修造天桥,从阿房跨过渭水,与咸阳连接起来,以象征天上的、阁道星跨过抵达营室星。另据《三辅旧事》所述,阿房宫的宫门以制造,亦称「却胡门」,四夷朝拜时若有兵刃藏身,必然被发现。
为了完成如此宏大的工程,秦始皇下令征集隐官刑徒70余万人,并从渭北山岳开采山石,从蜀地、荆地运来木料,分别修建和阿房宫,为此迁徙三万家到骊邑,五万家到云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西北),都免除十年的和。两年之后,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逝,九月被埋葬在。由于覆土骊山的需要,遂将阿房宫建设工地上的劳力徵调到骊山陵。第二年即四月复建阿房宫,但当年冬天(公元前209年),数十万起义军汹涌而至,修建队伍被迫停止。除去因覆土骊山暂停的7个月,共施工了2年7个月。
可是,由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组成的阿房宫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阿房宫从来就没有建成,仅是完成地基而已,而入关中后,焚烧的是位于渭水北岸的秦咸阳宫,并不是一般认为的阿房宫(位于渭水南岸),考古学家在发掘原咸阳宫遗址时,发现了大量的灰烬和红焦土,证明项羽确实曾纵火焚烧过咸阳宫。
秦始皇的另一个宏大工程就是花了三十余年时间,修建自己的陵墓,后世称为秦始皇陵(亦称骊山陵),与阿房宫等大型工程一起,共动员了近七十万人,陵墓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从渭水北岸的山岳运取石料。由于骊山一带盛产黄金,南面的以盛产美玉闻名,故此被秦始皇视为风水宝地,因而定此为自己的长眠之地。
陕西西安秦始皇陵
自秦以后,秦始皇陵即被人认识到其特异性,东汉在其著作《》一书中,指古时并没有祭拜坟墓的风俗,因为当时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仍永远存在宇宙间,所以并不将灵魂脱离后的遗体视为祭拜的对象。对死者的祭拜是在「」内举行,直到秦始皇将「寝」从宗庙脱离,改置在陵墓旁,世人才有在陵墓外祭拜的风俗。汉承秦制,也在陵墓旁安置寝殿,还准备了让死者生活舒适的各式各样设备。
据《》记载,秦始皇嬴政自从登基为王开始,便已着手在骊山营造陵墓,统一天下后,即征召天下罪犯为他营造帝陵。凿穿三泉,以铜制外椁(棺),墓内设计有如宫中一样,表现出百官就位的模样,至于绝品器皿及珍禽异兽等也从宫中移至墓室。墓室内点燃着以人鱼油脂制成的蜡烛,祈愿其永远明亮不灭。
为了防止盗墓者进入,秦始皇下令工匠在墓室中装设可自动发射的弩弓,并以仿真天下河川及大海,以机关使之流动,如真实世界一样。据推断,由于水银易挥发的特性,在墓室内注入水银,弥漫的水银蒸气不但可令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而且水银蒸气具剧毒,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毒死盗墓者。
除此以外,《》亦记载秦二世命人在秦始皇墓外栽种草木,从外边看上去好像一座山,并下令凡没有子女的先帝(秦始皇)后宫妃嫔,都要殉葬;为了防止工匠盗墓,贪取墓室财宝,所有参与修造墓室的工匠,不待他们出来,就封闭墓门,被活埋在陵墓里。据考证,秦陵西侧发现大量暴露在外的修墓人骸骨。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铜马车」,出土时间为1980年11月,发现地点为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西侧通往地宫的甬道中,由数千件零件组成,虽只有兵马俑实际大小的二分之一,但考古学家要用近十三年时间(1980年至1993年)修复两辆「铜马车」,可见秦朝时期的工艺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
《古今图书集成·坤舆典》引述史料《汉旧仪》指,李斯是秦始皇陵工程的主持者,他曾向秦始皇报告,称其带了72万人修筑骊山陵墓,已经挖得很深了,好像到了地底一样。秦始皇听后,下令「再旁行三百丈乃至」。关于「旁行三百丈」的意思,专家作出解释,指修陵人从地宫向南挖巡游信道时,遇到了大砾石,最后不得不顺着砾石层改向挖掘,即所谓的「旁行三百丈」。
2006年,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率领一众考古学家,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始皇统一中国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