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24岁,可以被美国夫妇收养中国弃婴吗

美国夫妇领养了中国无臂女孩被人嘲笑,现在女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我的图书馆
美国夫妇领养了中国无臂女孩被人嘲笑,现在女孩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这个天生没有双臂的中国女孩,在2岁的时候被来自美国的夫妇克里斯蒂安(Christianne)和杰里米(Jeremy)收养,取名叫苏菲。很多人不理解甚至嘲笑这对夫妇,为什么要去收养一个身体有残疾的孩子,可克里斯蒂安夫妇从不后悔他们的这个选择。苏菲是个热爱跳舞的7岁小女孩。虽然没有手臂,她却不仅能跳舞,还能自己用刀叉、筷子甚至梳头。原本这对夫妻是要领养苏菲的姐姐,也就是现在11岁的蕾西 (Lexie),不过他们在办手续时看到苏菲,马上一秒恋爱…喔不是,是一秒被她可爱的大眼睛吸引了。克里斯蒂安还说他们一开始甚至没有注意到索菲没有手!这对夫妻只知道蕾西跟苏菲都需要一个家,于是他们决定同时领养这两姐妹。原本一次同时从中国领养2个小孩是不被允许的,不过因为蕾西跟苏菲都有身体上的残缺,所以官方开了特例。苏菲天生没有手臂,而蕾西则是天生就看不见,这两姐妹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克里斯蒂安说:“她们真是太可爱的一对,蕾西会当手臂,而苏菲会当眼睛。” 用双脚都会用筷子,这已经算是特异功能了吧!苏菲在哥哥的琴声下跳舞。杰里米跟克里斯蒂安已经领养了7个有身体障碍的孩子,杰里米说: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孤儿院长大的话,未来会很灰暗,那些地方可能不像美国一样能符合他们的特殊需求。杰里米也说这些孩子带给他们家幸福。这家人为了苏菲的特殊需求把家里做了一些改变,像是把喇叭锁换成门把,让苏菲用下巴也能开门,还买了一台特制的脚踏车。不过两夫妻非常惊讶地发现苏菲用两只脚能做到多少事!克里斯蒂安说她记得在他们刚领养苏菲的时候,他们买了一支冰淇淋甜筒给苏菲,原本克里斯蒂安已经准备要喂她了,没想到苏菲自己用小小的脚接过甜筒然后开始舔。他们都非常惊讶,而从那时候他们就知道苏菲什么事都做得到!跳舞是苏菲最大的兴趣。她以前会去上芭蕾课,不过她发现其他同学都有手部的动作,她却无法加入时觉得很沮丧,最后就没有去上课了。不过现在苏菲在上1对1的舞蹈课,也很热衷于创造自己的舞步。苏菲上学那天,同学问她为什么没有手臂,最后苏菲回家时就哭了,而且不敢再去上学。隔天克里斯蒂安到课堂上解释索菲的情形,并放影片给他们看苏菲可以做到多少事,现在苏菲是班上最受欢迎的同学,大家都想坐在她旁边或是跟她一起搭电梯!有时候困难的时刻来自外界看她的眼光,但苏菲的爸妈也教她如何应对。克里斯蒂安说:“我们教她如果碰到不舒服的情况时,要用幽默的态度去面对。她最常被问到 ‘为什么你没有手?’ 有时候她会说 ‘被我埋起来了’ 或是 ‘被鲨鱼吃掉了 ’,他们都会笑,这样情况就缓和多了。”克里斯蒂安说:“她是个开心果,而且有勇气又有决心。她非常甜美善良又关心别人。她真的是个完美的小天使,我不觉得没有手臂会让她无法做任何事。”苏菲也希望她的故事能鼓励更多人跨海领养小孩,也希望她的决心能鼓励其他跟她一样有身体缺陷的孩子。她说:“别让任何人阻止你去做你爱的事!”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娃:见亲生父母时不知所措_网易教育
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娃:见亲生父母时不知所措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次在泉州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12岁的Ricki Mudd有些不知所措。在接下来的六年多时间里,这位被美国家庭领养的女孩和自己的中国亲生父母的交往被镜头记录下来,制作成了纪录片《承诺》(Ricki’s Promise),片子本月在美国展映。
18岁的Ricki Mudd幼年被美国家庭收养网易教育讯 (来源:财新网“旁观中国”微信;文化小队 卿滢| 文)1990年代初被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孩子们渐渐开始长大成人,文学和影视作品也开始挖掘这个特殊群体的心路历程。第一次在泉州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时,12岁的Ricki Mudd有些不知所措。在接下来的六年多时间里,这位被美国家庭领养的女孩和自己的中国亲生父母的交往被镜头记录下来,制作成了纪录片《承诺》(Ricki’s Promise),片子本月在美国展映。Ricki小时候的名字叫梦婷(音译),她并不是被父母直接抛弃的。因为计划生育政策和生男孩的家庭压力,她的亲生父母并没有给她上户口。为了避免被查到后罚款,一家人经常搬家。小Ricki很快学会了不要哭,或者不要吸引注意力。Ricki觉得,早年的经历对她有很大影响:“我感到害怕的时候,第一直觉就是不要动,藏起来。我经常在想这是为什么,现在我意识到,这源于我以往总是被藏起来的经历。”Ricki Mudd的亲生父母1990年代初被收养的孩子许多已经长大成人,和Ricki一样,他们有了对自己特殊文化和地域身份的疑问。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学和影视作品也开始挖掘这个特殊群体的心路历程。Mei Fong是一名长期观察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研究员,她在《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的文章中提到,在《承诺》之外,一部名为“One Child”(既可以翻译成独生子女,也可以翻译成一个孩子)的电视剧集也即将在美国首播,故事虚构了被英美家庭领养的孩子与中国血亲的故事。《One Child》的剧情乍听起来有些夸张:被收养的中国孩Mei突然被亲生母亲找到,原因是她的亲生哥哥在中国遇到冤案被判死刑,只得向她求助。于是Mei不得不开始与中国的司法系统打交道。“One Child”剧照另有一部即将完成的电子书《似曾相识的家》(Touching Home in China)讲的则是真实故事:两个长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被领养孩子回江苏寻根,他们和那里的同龄人交上朋友,由这些新朋友带领着,体会自己本该过着的中国生活——如果他们当初不被送走的话。《似曾相识的家》封面相比之下,《承诺》所记录下的真实故事更为罕见,并且更费功夫。多数被领养的孩子如果可以和亲生父母接触,也都只是短暂的接触。但Ricki却在泉州旅居了很长一段时间,镜头记录下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甜蜜时刻。●这一定程度上有赖于Ricki本人和她养父母的慷慨善意。“有时候我感觉我们把这位女士的孩子带走了。”Ricki的养父说。他们的内疚感情化作了与亲生父母家庭建立长期而丰富关系的真正尝试。○Part of it comes from the generosity of spirit shown by Ricki and her adoptive parents, whose guilt -“There’s times I feel like we’ve taken this lady’s baby,” says her adoptive father—is transmuted into a genuine attempt to build a lasting, enriching relationship.)Ricki Mudd与她的美国养父母本文作者Mei Fong则对这几部作品的故事呈现做出了自己的观察:●在对中国被收养孩子故事的初期探索中,出现的是一种疏远和不协调感。这是主人公们第一次被和他们长相相似的人包围,但是最初“回家”的感觉却因为对语言和习惯的陌生而消减。○In these first tentative forays into the China adoptee tale, what comes across is a sense of alienation and dissonance.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e protagonists are surrounded by people who look like them, yet the initial sense of coming home is undercut by their unfamiliarity with language and customs.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几十年来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也从这样一个特殊的角度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影响。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正式批准国际收养。政府的直接参与和政策本身,让不少有收养意愿的家庭减轻了对非法交易和腐败的顾虑。从1990年代至今,已经有超过12万名中国孩子被西方家庭收养,其中女孩居多。中国被收养人数在九年前开始下降,部分原因是近一二十年的生育率已经降低了。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的收养孩子来源国。去年,美国人在中国依然收养了超过2000名孩子,收养家庭的热情依然不减。这样的现状让文章的作者Mei更加担心:●在这样一个需求高涨、供应萎缩、透明度几乎为零的系统中,腐败会盛行到什么程度呢?○What extent is corruption endemic in a system where demand is high, supply dwindling and transparency virtually nil?电视剧《独生》的编剧Guy Hibbert也有同样的疑问,为了写该剧的剧本,他也在中国进行了不少实地调查。他回忆起在广州看到一群美国人带着新收养的中国孩子的情景:●我冒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这是好的吗?这在道德上正确么?○I had all kinds of thoughts. Is it good? Is it morally right?无论如何,一个个被收养的孩子都渐渐长大成人,他们中许多人也会重复着Ricki、Mei等人或真实、或虚构的疑问:●如果我当初没被送走会怎样?○What if I wasn’t given away?这个问题太难回答。■参考原文:As Chinese Adoptees Return Home, a New Genre Tells Their Tales.(原载《华尔街日报》网站,作者Mei Fong)相关图集&&9岁女孩与美国养母安徽寻亲
7月15日,来自美国的玛丽莲和其9岁养女Madison来到安徽淮南寻亲,玛丽莲、凯利、艾丽分别举着“找妈妈”的字条,Madison举着自己的照片在淮南市三和乡三和街上,很快便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JCN3Q0N0029.jpg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JCN3Q0N0029.jpg
7月15日,Madison和美国养母在她当年被遗弃的地方。据悉,Madison出生于2003年6月,当年10月,被遗弃在淮南三和乡老乡政府门前的老井边,经诊断其患有先天心脏病,被时任三和乡副乡长的刘学文送到福利院。2005年9月,Madison被来自美国的玛丽莲夫妇收养,带回美国抚养至今。如今的老乡政府已经被拆除,建为住宅小区。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JKL3Q0N002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JKL3Q0N0029.jpg
7月15日,安徽淮南,Madison(中)在美国妈妈玛丽莲怀里看前段时间关于寻亲的报道。玛丽莲和凯利说,“我们把她抱回来的时候,她才两岁多,她会说一点点中文,可是我们听不懂。”玛丽莲说,三岁多的时候,Madison开始用英语表达自己,她要找中国妈妈。Madison竟然告诉玛丽莲,“我的中国妈妈,就是让我从她肚子里出来的人。”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JRM3Q0N002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JRM3Q0N0029.jpg
7月15日,来自美国的玛丽莲和其9岁养女Madison在淮南街头寻亲。在玛丽莲的照料下,Madison在美国生活得健康快乐,先天心脏病对她的生活没有什么影响。美国家中,Madison有一匹自己的小矮马,每天可以在家门前骑马溜达,她爱好体操,甚至获得过一次比赛的冠军,但在领奖台上,Madison眼神里表现出一丝的忧伤,她说,获奖的喜悦想跟亲生妈妈一起分享。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K643Q0N002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K643Q0N0029.jpg
7月15日,安徽淮南,当地乡亲们纷纷前来帮助小Madison提供线索。当日上午,他们在三和乡政府找到了当年将Madison送到福利院的刘学文的电话,现在的刘学文已经是当地的纪委书记了。玛丽莲说,“这个孩子就是想见见自己的亲生母亲,没有任何责备她的意思。”谈起此事刘学文表示,“我记得她,当初是我和一个同事把她送到福利院。她父母肯定也想给她一条活路,才把她送到了乡政府门口的。”
http://img2.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KDP3Q0N002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KDP3Q0N0029.jpg
7月15日,安徽淮南,原患有心脏病的Madison病情早已稳定变得非常健康。刘学文说,三和乡有十三个村,每个村三四千人,他决定挨个给村里的干部打电话,刘学文的努力让Madison一家很感动。“反正你们放心,我会发动村里的干部去找的,找到是迟早的事情。”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KJH3Q0N0029.jpg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KJH3Q0N0029.jpg
7月15日,Madison和美国养母玛丽莲在她被遗弃的地点,当年的老井已经不在,老乡政府也已经拆迁变成住宅小区,在一间破旧房屋后的空地上,翻译告诉Madison,她就是在这里被捡到的。
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KT23Q0N0029.jpg
http://img5.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KT23Q0N0029.jpg
7月15日,安徽淮南,Madison和美国妈妈玛丽莲在她当年被遗弃的地点,相视而泣。
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19/86PHQLEH3Q0N0029.jpg
http://img6.cache.netease.com/photo/-19/t_86PHQLEH3Q0N0029.jpg
图集已浏览完毕重新浏览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美媒:中国留学生探究在美国被收养中国儿童生活-中新网
美媒:中国留学生探究在美国被收养中国儿童生活
日 09:08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2月21日报道 美媒称,2014年春天,韩梦(音)拿到奖学金,离开中国前往蒙大拿去学习英语。虽然她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学城,但她发现自己很难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2月16日报道,不过就在几个月后,她在英语老师组织的一个派对上惊喜地遇到几个华人女孩。问题是,她们都是孩子。像阿纳卡,她是一名8岁的女孩。韩梦找到她的母亲,后者解释说自己在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收养了这个孩子。
  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触动了韩梦的感情。她在北京当了十几年的报社摄影记者,也曾看到过中国的孤儿院,那里的条件糟糕。
  报道称,中国最近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虽然中国人喜欢男孩的文化习俗一度让许多孤儿院里满是女孩,但活动人士说,因为负担不起医疗费用和害怕社会上的歧视,家长也会遗弃天生残疾的男孩和女孩。
  韩梦想知道这些被收养的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有什么感受。他们会被孤立吗?他们感到孤单吗?他们会想念自己的亲生父母吗?在拿到奖学金去马里兰学习新闻后,这些问题促使她开始进行调查。
  她说:“我想告诉中国读者,被收养的华人在美国是如何生活的。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韩梦通过网上广告去寻找收养华人孩子的家庭。第一个作出回应的是谢丽尔?吴,她在中国江西省收养了她的女儿。吴女士在华盛顿给有特殊需求的孩子授课。她说:“我的工作是照看残疾儿童。所以我一直希望从中国福利院收养一个孩子,亲自来照顾她。”
  吴女士给韩梦介绍了一个网站,一些收养孩子的家庭常常在网上联系举行聚会和其他活动。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她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与10个州的大约30户家庭取得了联系。
  韩梦说:“一开始,我非常欣赏这些美国家庭。如果不是他们收养了这些孩子,那么这些孩子在中国会过得不好。”
  虽然被收养的华人孩子现在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她了解到他们面临一个普遍的难题。韩梦说:“当他们长大变成青少年时――到11岁、13岁,或者14岁的时候――他们总是会思考自己在哪里,为什么会在这里,他们为什么不同于其他人。”她还说:“这些孩子会想:‘我的亲生父母在哪里?他们为什么不要我了?他们为什么把我遗弃在街头?’”
  报道称,这些问题会驱使他们采取不同的行动:从学习语言和文化课,到当他们足够大时去中国看一看。
  凯斯―西部保留地大学儿童福利学者计划的负责人维克托?格罗扎表示:“当被收养的孩子进入青春期、遇到所有青春期孩子都会遇到的问题时,一些人想寻找他们的根,与他们的亲生父母取得联系。另一些人则希望学习中国文化,他们并不是很关心自己的亲生父母,更关注文化方面的东西。其他人只想在同龄人和他们生活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报道称,很多孩子想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这个过程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少孩子被遗弃在街头,没有任何书面证明,中国也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系统来追踪这些孩子或者他们的亲生父母,其他人可能只想继续往前走。韩梦试图帮助她的一个调查对象,通过医院和当地警察部门找到其亲生父母。但当她找到孩子的父亲时,对方承认了自己的身份,随后开车离去。
  即便孩子的亲生父母后来很难再接受他们,韩梦在调查中发现,总的说来,许多中国人认同和感激这些孤儿被美国人所收养。
  韩梦说:“美国家庭给了这些儿童更好的生活,对此我非常感激他们。另一方面,我想让被收养的华人袒露心声。他们有什么感受,领养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我希望这个项目能成为一座文化桥梁。即便被收养的华人孩子是美国人,他们仍然和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编译/杨雪蕾)
【编辑:南若然】
>相关新闻:
>华人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楼主发言:4次 发图: | 更多
  中国每年有几千名孤儿被美国夫妇收养,成为美国人。但其中6成有先天缺陷,女孩占8成,一对夫妇为治疗收养的中国病儿花费了20万美元。  而这些美国夫妇收养一名中国孤儿却要给中国福利院支付5000美元的“自愿捐助金”。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贩卖儿童,我不知道在这条消息面前我们怎么指责美国的人权。  (消息来源:网易新闻,数读)
 http://news.163.com/special/reviews/adoption0425.html
  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收养签证统计》显示,从1999年至2010年,共收养中国孤儿64000余名,在最高峰的2005年曾达到过7900名,在当时每3个孤儿中就有1个来自中国。除美国外,中国收养中心还向丹麦、芬兰、西班牙、法国等14个国家开放。在上述国家热情收养中国儿童并由此改变他们生活乃至命运的同时,对比国内收养的数据就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  2009年,民政部启动的全国范围内的孤儿现状调查,中国的孤儿数量达到71.2万。而根据民政部发布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09年全国收养登记合计44260件,其中:中国公民收养登记39801件。对于一个有14亿人口、71.2万孤儿的国家而言,只有不到5万的孩童能够再次拥有家庭,其中接近10%还是通过“洋父母”的帮助。  收养中国健康的孤儿,中国收养者与外国人收养者相比收养资格更加严格,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申请收养者必须无子女。这种对于本国收养者更加苛刻的要求,建立在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之上。2006年的《环球时报》引述的《中国人在中国孤儿院不受欢迎》一篇报道称,想要在中国领养婴孩是一段非常沮丧的经历,“中国的收养机构无意为我们提供服务。”这篇报道还称,对那些想领养中国婴孩的外国人,会有各种机构向他们提供酒店、交通及翻译等服务,甚至还有观光。而中国人要难得多,“孤儿院通常不公开有关孩子的信息,这造成许多中国家庭找不到孩子来领养”。  “国内收养是主流,而国际收养只是补充。”这一原则早在日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上就以《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中国也参与其中。但长期研究中国妇女问题、发展和人口政策的美国学者Kay Johnson还是注意到,通过福利机构收养的数字来看,国内收养和国际收养在2005年之前大致相当,前者略高。但在2005年,首次出现国际收养大于通过福利机构的国内收养数量,前者为1.4万左右,后者为1万。中国收养中心还于2006年作出规定,对外国收养申请文件采取“优先办理”的做法。  自从2005年湖南省衡阳市破获一起福利机构跨省违法、违规收买被拐卖儿童的案件之后,中国儿童的涉外收养就不仅仅是爱心这么单纯,舆论注意到福利机构热衷向外国输送婴儿背后,确实存在明显的利益冲动。按照惯例,涉外收养中儿童福利机构可以收取低于3000美元的捐赠费,而国内收养在该方面并无明文规定,捐赠属于收养人自愿行为。这无形中促使福利机构更愿意接收涉外收养。湖南省民政厅一官员说,允许福利院送出一个婴孩,得到2850美元,主要是考虑补充抚养经费缺口,调动基层救助工作积极性,发展福利事业。多向境外输送一个婴儿,就多一笔收入,这在客观上刺激着福利院想法设法搜寻婴儿。衡阳县福利院曾为此下达任务:一个职工一年内抱回3个孩子,即算完成当年的工作任务,工资可以得到全额发放,年终还有奖金。一些福利院职工甚至游说人贩子,不择手段寻找婴儿。  在早期,福利院热衷向境外输送婴儿除了利益诱惑外,还有现实不得已的苦衷,那就是不忍心看着婴儿在最低生存保障线上挣扎,没吃没穿。有媒体调查福州市镇远县福利院的截止2009年收养的81名弃婴中,有60名通过涉外收养出国。如果没有这笔“收入”,福利院在编人员的工资、弃婴、孤儿养育条件的改善很难有其他拨款。此间工作人员指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决定地方财政一级不如一级,所以地方财政对福利院的支持力度十分有限。”  同样的情况在其他基层福利院也很普遍。广东电白县福利院,2009年有43名孤残儿童,职工却有42名,而县政府一年的财政拨款才12万元,这笔财政拨款连孤残儿童最基本的医疗、伙食费都不够。有的地方福利院,要求每位员工每年必须完成三个孤儿的收养指标,只有完成任务才能领取工资与奖金。洛阳市福利院的涉外收养率达到85%,工作人员解释称,财政供给远远不能维持福利院正常运转,所以只有想办法找钱救命。“国家规定涉外收养率不得超过4%,但是哪个福利院都高于这个数字”。  1993年发布的《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实施办法》规定“收养人可以与送养人协商支付被收养人的抚育费。到了1999年新颁布的办法称“国家鼓励外国收养人、外国收养组织向社会福利机构捐赠。”这就意味着,外国收养者所交款项的名目从抚养费改为捐助金。  对于涉外收养,外国收养者所交款项的名目从抚养费改为捐助金。然而,无论是协商支付的抚育费还是资源交纳的捐助,外国收养者从来都只有交钱的份,名义上是自愿,实际上就是强制收费。外国人自愿对福利院的捐助金额,到了2009年,这想捐助金额已经涨到了5000美元,之前这个数字是3000美元。福利院有强大的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合法的,不合法的——增加可供国际收养的孩子。外国收养者由于对孩子的迫切需求,以及在其本国更加高昂的费用,他们对这笔钱并不太在意。  中国收养中心(Center of Adoption Affairs)注意到,大约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富裕城市,领养案例在“明显增多”。但面对这些能够更多、更好给予孤儿家庭的正常需求,中国的收养体系并没有出现积极的改善,资源依旧被福利院垄断。尽管现行的收养法规定,私人也可以作为收养者与送养者。然而,即使是公民私下达成收养协议,也要到当地福利院办理繁琐的各种手续,私自收养社会弃婴幼儿属违法行为,福利院则顺势从这个程序中收取一笔抚养费。律师杨支柱曾记录一对符合《收养法》规定条件的中年夫妇从医院抱了一个弃婴,要建立法定收养关系必须要有送养人,他们去福利院开证明被告知要先交5000元抚养费,尽管被收养的孤儿从来没有进过北京市福利院的大门。  尽管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对国内收养人提出捐赠要求和标准,但部分爱心人士不禁受限于“无子女”的硬性指标,更多是被儿童福利机构收缴的各种名目的费用挡在了门外。据媒体调查,各地儿童福利机构在收养过程中打着各种旗号收取捐赠费、登记费;公告费、户口迁移费、服务费等,收养人收养一个孩子最后付出几万元甚至更多。浙江金华市民政局的相关管理人员表示,收取“赞助费”是各地福利院的领养惯例,主要是参照国家收养中心对外国人领养中国孩子收取3.5万元人民币的做法。  当孩子的父母由于种种原因(孤儿、父母失职或者没有能力等)无法承担抚养子女的义务时,应该由国家出面抚养。国家亲权的理念主张国家在充任未成年人“父母”时,应当为了孩子的利益行事,即以孩子的福利为本位——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在联合国通过,并在此后的十年内成为全球共识。对于孤残儿童,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抚养责任和义务。但某种程度上,当今政府很大程度上仅仅把孤残儿童视为一种负担,资金短缺的福利院也只能把他们当做一个负担,除非有利可图。  宝贝回家慈善基金法律顾问张志伟针对这种漠视和推脱指出了更为严重的风险,收养法对国内收养人条件要求的严苛,政府部门工作效率、服务态度的不尽人意,收养程序的繁琐,收养过程的费时耗力等等不便因素,导致国内收养举步维艰。这实际上以成为民间儿童非法买卖日益猖獗的重要诱因,正是因为付出了金钱、时间和精力的代价后,正常的路子还走不通,才迫使父母铤而走险,刺激了拐卖儿童市场的繁荣。  随着近来越来越多的涉外收养黑幕被曝光,人们有理由怀疑跨国收养并非像外表看上去那样的光明正大。美国人发现他们收养的孤儿中许多并非是孤儿,而是被“贩卖”的无辜小孩。在美国国务院列出的过去15年中领养来源最高的40个国家里,有将近一半的国家由于严重涉嫌腐败及绑架,被暂停领养或禁止向美国输送儿童过。2010年,一位美国收养者将收养的俄罗斯孤儿独自放到飞回俄罗斯的航班上,原因是觉得俄罗斯孤儿有暴力倾向,俄罗斯举国哗然,宣布暂时禁止美国人收养该国孤儿。  http://news.163.com/12/VUR9M0A00012Q9L.html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夫妇收养中国弃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