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名单和一流学科是一个新东东还是985,2

双一流大学来了,那985大学何去何从?
2016年2月教育部印发《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制订“双一流”实施办法。专家认为,启动实施的“统筹推进两个一流”战略,是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双一流大学将成为我们未来大学建设的总体目标,但是另外疑惑的是该方案中对人们熟知的“985工程”“211工程”只字未提,是否双一流将取代985,211大学。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先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双一流大学。
双一流大学是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意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方案提出,国家将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差别化发展,总体规划,分级支持,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与国家五年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双一流”建设总体目标
着眼于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分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
“双一流”目标为何此时提出,与“985”“211”是何关系?
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工程,我国在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提升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对工程建设本身而言,的确还存在着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相对于部属“211工程”、“985工程”高校,许多地方高校受制于身份限制,很难获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在战略上不可避免地处于发展受限的不利局面,不利于调动高校建设的积极性。
与211、985相比,《方案》实现了适度开放,鼓励特色发展、实行分类推进。大学的特色体现在学科的特色上,《方案》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明确了高校差别化发展导向,既适度发展综合性大学,也支持鼓励发展小而精、有专业特色的学校,实行分类推进。随着《方案》的颁布与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多样化发展阶段,部属院校与地方高校将交相辉映,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中国气派。
如果说,已实施多年的“211工程”“985工程”是我国高校汇集办学资源、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集结号”,那么,“统筹推进两个一流”就是中国大学积蓄力量,冲刺国际前沿的“冲锋号”。
高考交流QQ群 ,高考公益 微课堂-微信号:bnyc123456,微信公众号:bnycedu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为中国高中考生及家长提供准确、高效、科学、权威的个性化高考查询服务
全部的基本功能点均为免费、高价值的应用订阅查询方式。
今日搜狐热点“双一流”建设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否定之否定形式
2016年6月2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 国家语委关于宣布失效一批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宣布一批文件失效。其中事关“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文件有8个。即:关于印发《“211工程”建设实施管理办法》的通知(211部协办[2003]1号);《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教重[2004]1号);《关于实施“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的意见》(教研[2009]3号);《关于印发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教重[2009]1号);《关于补充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设规划的通知》(教重[2010]1号);《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教重[2010]2号);《关于继续实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的意见》(教重[2011]1号);关于印发《“985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教重[2013]1号)。8个文件的失效,也意味着在中国实施多年的、广受争议的211工程、985工程正式终结。
211工程始于1993年,是面向21世纪,中国政府集中力量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专业,使其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的建设工程,目前这类高校共有112所。“985工程”名称源于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讲话。其宗旨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目前这类高校共有39所。
两大高校建设工程对中国高校影响最大。它拉开了国内高校之间的水平差异,也拉近了国内一流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距离。但由于其实施过程中的行政性、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绩效低下,也广受社会诟病。特别是两大光环下的学生和光环外的学生深受其影响,造成大学毕业就业中的歧视。近年来特别是2014年以来,关于废除“985工程”“211工程”的传言一直不断。虽然2014年11月13日,教育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公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 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但教育部2015年和2016年的工作要点中,已不见“985工程”“211工程”的影子。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则为“双一流”建设作好了顶层设计,也预示着“985工程”“211工程”将退出历史舞台。从本质上讲,《方案》中的目标追求与“985工程”“211工程”相同。但从价值追求上讲,《方案》提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双一流”建设可以说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否定之否定形式,是后者的延续与升华。“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可以归结为“瞄准一流、追求特色、鼓励竞争、促进公平”。
第一,瞄准一流。瞄准一流是《方案》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但对不同高校来讲,一流是具体的,而不是盲目的。对此,《方案》中给出了明确的方向。“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合理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路径”。其一,若干所高校的一流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或前列”。依目前国内高校表现,这类应该不会太多,或许就是10所左右。其二,若干所高校要“进入世界同类高校前列”。这类高校拥有明显的学科特色,但一流学科数量较少。这类学校也不会太多。其三,拥有某一高水平学科的高校,“进入该学科领域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这类学校的数量应该是较多的,包括绝大多数2011工程高校和部分高水平地方大学。其四,地方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由地方政府支持,但对没有部属高校的地方,中央会重点支持其一所高校进行高水平大学建设。由此来看,地方高校特别是高等教育弱省的高校,不要企求这次会得到大的政策眷顾,一切还得靠自己。那些有少量优势学科的地方大学也不要盲目奢求得到政策的大幅度支持。或许,“双一流”建设的大量经费仍由原来的“985工程”“211工程”分配,只是换了一种分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双一流”建设是“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否定之否定形式。目标学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资助形式的变化。但“双一流”建设方案提供和追求的价值理念,则对全部高校具有指导意义。
第二,追求特色。无论是中国的社会建设还是中国高校的持续发展,中国越来越重视对中国特色的追求与褒奖。从学科学术角度讲,大学应该追求学科的独特性和独有性,“凝练学科发展方向,突出学科建设重点”;从学科组织角度讲,大学应该“创新学科组织模式”,追求学科组织的特异性与合法性。在大学层面上,政治合法性是首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在学术追求上,则依学校层次、地位、水平的不同而不同。综合而言,特色除了组织上的中国特色外,在学术学科追求上,大学要把握的是大学作为智库的贡献度、作为学术高地的参与度、作为人才培养地基的美誉度。综合而言,大学要紧密把握国际化、地方化、行业化的基本策略与方向,开展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离开中国特色,离开社会服务,无论大学还是学科都失去了合法性的生存土壤。
第三,鼓励竞争。作这高水平大学建设的“985工程”“211工程”的升级版,“双一流”建设是“985工程”“211工程”的否定之否定形式。它将否定原来的行政化划拨方式,转而依靠绩效为工具的奖励方式。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高校和学科的绩效评价方法,但在《方案》中已经对此有了原则性规定。即“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评价体系,充分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高等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但作为《方案》,它关注的当然是“双一流”,这其中作为国际化学科评估通用指标的ESI将得到重视。绩效的重要方面将体现在以下方面: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一流人才聚集;抢占包括ESI排名、国级顶级期刊发文量、对科学贡献度在内的学科高点;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影响世界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重大成就。但对其它高校来讲,也要理解绩效、促进绩效的生成与优化。这其中基本的方面就是体现办学的国际化、地方化和行业化。
第四,促进公平。“985工程”“211工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导致学校之间发展的不均衡,行政化地造成大学三六九等的“等级”,表现在“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可以优先得到国家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支持,人为地拉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二是导致毕业生的标签化,在“985工程”“211工程”光环下,社会给学生贴上了985、211的标签,导致“非985、211”院校的毕业生常遭遇就业歧视。党的十八大后,“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目标。如何实现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双一流”建设方案给出了一些路径与激励举措。那就是破除身份标签,在统一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不在用身份说话。当然,“双一流”建设方案在这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甚至不及“2011计划”突破更大。“双一流”建设的经费来源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建设的最大笼子。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应该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什么呢?由于《方案》明确了“中央财政将中央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纳入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中统筹考虑……;地方高校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由各地结合实际推进,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统筹安排”。作为各级各类高校,虽然是功能定位有区别,但在策略选择上应该有一致性。那就是依照“双一流”建设中的核心价值导向进行有针对性地规划,这其中的重要目标应该是打造“更多学科高峰,带动学校发挥优势、办出特色”。而采取的基本策略是国际化、地方化和行业化办学战略。国际化、地方化和行业化办学战略,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作为策略选择,其对高校发展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任何学校,没有国际化战略举措,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瞄准一流。没有地方化战略举措,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服务社会。没有行业化战略举措,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
“双一流”建设方案来了,我们不能说“985工程”和“211工程”消失了,它最多是肉体的消失,从本质上从灵魂上,“985工程”和“211工程”恐难消失,高校之间行政化的鸿沟仍将长期存在。“双一流”建设方案来了,我们也不能说非“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的机会就来了,从本质上讲,“双一流”建设方案只是给出了高校发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追求,高校的机会仍在高校自己的探索与追求中实现。
 评论数(0)
本博文相关点评
[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经网观点]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刘广明简介:刘广明,男,山东临清市人,河南工业大学思政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兼磨料磨具工业职工大学 校长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一流大学及学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