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高中我们班高中语文老师读将进酒跟疯狗一样

这次的高一要悲剧了【新虹桥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883贴子:
这次的高一要悲剧了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今天去学校上课,无意中看到了新生报道,于是心中无限感慨,后来让我听到一个震惊的消息,李萍即将出任高一年级的英语老师!!!
也许你们还不知道,或许已经知道了,你们的新英语老师是李萍!
也许你们会惊讶,这老师怎么了……很显然,这老师肯定有一些状况,对于老师我不想讲好与不好,考得出资格证书的都是老师,作为学生的我们只有去尊重老师,至于老师怎么样,学生心理比谁都明白。
首先,李萍对于各位原高二(3)班的各位同学来讲是一场噩梦,当然有两个人例外…首先这个老师在我们高二上时曾经来我们学校来面试的,后来没有要,但由于后来高三(5)班的英语老师倒下了,所以我们原来的英语老师就拉到高三去了,说一下,这个学校一旦高三老师倒下,各个年级好的老师都将被上调至高三的,所以各位学弟学妹做好心理准备!我们老师在上调前,带领我们班从倒数第一升到了年级第一(以那次期末考做参考),然后在李萍的带领下,我们很快恢复风采,也获得了“第一”,至于老师的指教水平大家想必都了解了。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李萍的来历,MS来自一所职校,很好,职校哦~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职校的老师,我们有多大期盼她有多高的水平呢?所以不由得要讲一下学校,学校曾无耻的说过哦,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是好老师,于是乎,我们抱着满腔热情的对高中生活充满希望,学习是靠自己的,这点没有错,但老师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说得难听点,老师就是你的工具,那工具的好坏多少决定了上层建筑的好坏吧,学校想让马跑得快却又不愿花大价钱给马吃草,所以高考会有出彩的成绩吗?所谓的本科率都是艺术类考生撑门面的,这个是真的,不信得,可以问高三的,校长在家长会上有没有讲过?!既然是职校的,水平可想而知,这个就是为什么上中的老师和职校老师的差距,上过新东方英语的同学想必会有很大感触,这个就是差距!我不说李萍的水平怎么样,首先这个老师上课很“大声”,所以不用担心你上课会睡着,然后上的课呢,你基本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自己找练习上课背吧,不高兴的,拿本高考词汇册背背吧,浪费时间来新虹桥就太浪费了,李萍还很喜欢与学生发生口角,三五两句不和便……这个某人应该深有感触。另外,上课还有一点好处,可以变成茶话会哦~~~还有电影看……惬意啊!!!!
当然李萍也有好的一面哦,就是会大力帮助力挺她的人哦,刚开头说道两个人叛变,结果此二人在李萍的指教下获得大量好处,如独家补课,此二人心机之深,为中学生之罕见。当然这是别人的人格操守和作风,我们就不多做评论了。
所以呢,让李萍来教你们呢,我真的很惊讶,我一开始还以为她会今年走人的,因为去年爆发过班级全民公投和抗议的,结果校方无动于衷,让本人大失所望,所以学校的话!多半全是耳边风……表相信!!!不然苦了自己。所以各位,英语方面,真的要自己去抓紧了,相信李萍等于进了坟墓还送你一口棺材哦~
自己努力吧……到了高三你就会知道高一高二缺了是如此之多了。
也许在高三说这些有的人会有想法,但我觉得有必要让学弟学妹们知道一些本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一定上让学校不要太让我们失望!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对老师请保持至少得尊敬,
你可能不喜欢她的上课方式,但并不代表她在你们身上花下的心血少。
李老师并不喜欢和同学发生口角,只不过她说的话容易让你们和她发生口角罢了,至少我没看见过李老师上课大发脾气过。
老师既然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请你们也保留至少得尊敬,
每个学生心里都有透彻的镜子,所以高一的学生不要把听来看来的评价当回事,李老师到底怎么样,上了课你们就知道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LZ他们是因为有了比较,才会觉得后面的老师不好。
新同学没有比较,所以还好。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其实新接触的话,高一新生也不一定会不喜欢她!她其实很认真的,人也很好相处的!高一新生不要被LZ忽悠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这老师蛮可爱的呀。。。三班的成绩好像从来没拿过第一把?倒数到挺多的。。。不喜欢他不是你成绩不好的接口。。。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草,6楼个SB&,你不懂就不要放屁!我记得很清楚,高2上的期末考,区统考的那次,3班确确实实是年纪第一,数学是第二!倒数挺多?你个SB,你年纪第几名啊,这么嚣张!你SB懂毛啊!你妈叫你回家吃饭,快滚吧!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哎哟,被人质疑怎么样啦?自己出去问问,拉个老师来问好累,原来三班成绩好不好?我只听过人家说2班和4班成绩好,一班就不谈了,我成绩好不好管你什么事情啊,我还是上过年级前五的,你呢。。。不谈了吧,讲出来的话那么没素质,看来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ps。或许你们真的拿过那个什么第一的,但是为什么你记得那么牢啊?有可能就这么一次对吧。。。哈哈哈。。。我没有鄙视三班同学的意思,毕竟你们班级曾经也是有蛮好的认得。不过请这位同学好自为之,老师的好坏会影响学生,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说老师不好的十有八九是这门课不怎么样的。我嚣张管你什么事情啊,管好自己才重要。。。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记得那么牢?那是你自己在说梦话没觉得吗?猪啊,你都说了你嚣张关我什么事,那我说我的关你个屁事啊,我就是看你说3班不爽怎么样,我说我的你管的了?SB。猪,你有没有看清楚啊,我说老师不好了?你是脑子坏还是眼睛坏?总之你可能滚了,你年纪前5?我相信啊,你是倒数5,你这种智力就配这“5”!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这么没文化的人。。。说话都带脏字。。。哎,真是悲哀
专为满足各类行业和客户要求而设计,并已被证明可满足各个施工标准的要求。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6楼8楼的傻X,年级第五了不起啊,你拿过几次?记得那么牢?新虹桥的第五而已,去和上中叫板敢伐啦?个傻X怎么没被人打死?老师都是好的?放你妈&X屁,现高三的高一物理老师是个什么样的垃圾大家都很清楚,全年级他X的几个区统考及格的?你鄙视(3)班?(3)班2年换5个英文老师,你他X这么换试试看?你个弱智不要在这边满嘴喷米共,有种你和曹佳欢叫板去敢伐啦?不敢别在这里唧唧歪歪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说我们高23不好的人都是猪!SB!脏字就是用来说你的,你有个毛素质啊?10楼的猪!看你说的话就知道你是一个垃圾,更不谈什么素质了,你不配提到素质2字,OK?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蛋疼,我感觉我知道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楼主屎拉不出说马桶没吸力,自己不努力老怪别人,你想趁机出风头吗?要不要招告天下你的鼎鼎大名?受到异性的仰慕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妈呀...我好久没看贴吧了..竟然连我一起骂了...谁骂3班了(&别把我骂进去呀)&唉,李萍这个老师认真还是蛮认真的,不过不懂得变通啊,成绩到她手上的确大不如前,这个是事实啊,如果说学习都靠自己,那我们去学校干什么?回家自学就好啦,我想那个几楼的什么年级前5的同学,你就很好嘛,以后不用去学校了,我看学校教不了你什么了,可以自学了嘛.对于骂人的同学还是克制一下,不过这么骂在新虹桥不算什么没素质吧?呵呵~&&&我很赞同11楼的,大家都知道和一个老师一起学习是要有磨合过程的,我们班2年换5个老师,是2班4班能做到的吗?能有今天的成绩还真被你们这些人说对了就是靠自己了.还有,不是说这个英语老师不好,英语这科就差了,楼主的英语你估计还拼不过他,我们班是就这么一次年级第一,也没什么好炫耀的,所以我也早就忘了,今天到又看见了,唉,大家都分班了,这些往日的成绩还有必要看吗?年级前五的同学,不要沾沾自喜了,你八成是没门没有突出的都很平均的吧,这样是没出入的,高考题难点你就我们一样了,我们班差也只是单科跟不上,要英语我们班有英语,要数学我们班有数学,要语文也拿的出手,请问你最拿手的是哪科,可以过来试试比比看,还有一个班的成绩好坏不是看一两个人的是全体同学,我们班有些后腿拖的比较严重的到你们班,你们班说不定还不如我们班,你没有在我们班体会不到一个班被学校年级当成实验班的感觉!!!!!!!以后说话注意分寸,别动不动说人家没素质,你要真的有素质也不会在这里争辩是非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看来你上过她的课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16楼说的太好了!!17楼果然是个大白痴,16楼都说了“我们班。。。”这不明摆着是我们3班的吗?你是年级前5啊?真的假的啊?怎么前5都是这么低能白痴的吗?
被李萍教过就知道了&不管他人品怎么样&较的不好是肯定的&&素质也不怎么样&&那几个帮忙讲话的&不是当年巴结他的&就是某某老师&。那些什么四班的一班的不要叫&补考的时候居然没有一班和四班的&你们语文老师月考放水你们又不是不知道&范围这样缩小&能考不好吗?也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当我们英语成绩有起色了就换老师了,还换来这么一个老师。交了联名信也是没用&。暗地里做过坏事的自己心里明白&。人至贱则无敌,没什么好说的,高一不关我事,这学校爱造孽就造吧。&那些所谓班级荣誉也不关你我的鸟事&又不是你一个人考的&。叫什么嚣。还有就是花的心血再多,没有效果又如何。教的不好事实、举个例子&李萍高二说独立主格结构不考。结果高三了,遇见这种结构,根本不会做。事实就是事实,没什么好争的。
不过还是要骂这个人&&fat&ass&&拍老师马屁的猪&damn&u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就算英文不好好象语文和数学也不太差吧.好象是我主观我似乎也没觉得三班很好.老师还是很重要的.自己努力也很重要.我自己是四班的.我们语文老师是讲题的但也要你自己背.如果自己不看不弄还是考不好的.期中期末还会有人说吗?三班的同学我很能理解毕竟换老师你们要不断接受.但真的最重要自己去做题自己去研究.每个班都有脱后腿的.年级最低出现在我们班不在少数三分地十几分地.但还是有人努力的.所以三班的同学要加油噢!相信自己!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三班人最傻了!成绩不好!整天象疯狗乱咬人!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LZ是金顺杰?
呵&可笑&LS你不是疯狗吗?你和疯狗有什么区别?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顶22的很多人都有同感,这人总当自己是哲学家,说出来得道理其实大家老里八早就懂了,说话语无伦次,吵架就是个结巴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22我同意你,楼主肯定JSJ&,21&楼你个白痴,说我们3班不好那你自己怎么样啊,说我们是疯狗,那你怎么在这里和疯狗吵?正常的人会合疯狗吵?你说你是不是正常的?你连疯狗都不如!我们成绩再不好也比你好!你不要自我感觉这么良好,你连个垃圾都不如,说我们3班不好的人都去死吧!
楼主只会玩女人,玩好就抛掉!你是怎么对女人我很清楚!人之贱则无敌,树之贱则无皮!
nani....怎么骂jsj了。。。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21有出息,你太有出息了,你成绩好,好给我看看呢?你哪门最好?报出来啊!!!!什么叫成绩不好,你们班成绩都很好的咯?没差的咯?我们班就没好的咯?全都差的咯?那像你这样的应该比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要好了,语数外随你挑,你来试试呢!!!!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读好书才重要。。。能进大学才是真理,进个大专的睡都别说自己好。。。
楼主你这么有空去发这么多东西啊,怎么没空去学习啊,学习不好就少找借口!&&你这种渣渣,玩好女人就抛掉!垃圾,&&&眼瞎了看上你!只会看A片?
楼主你这么有空去发这么多东西啊,怎么没空去学习啊,学习不好就少找借口!&&你这种渣渣,玩好女人就抛掉!垃圾,&&&眼瞎了看上你!只会看A片?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学研读课题结题报告黄华伟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日
&& & &&&&&&&&&&&&&
&& B10002&&&&&&&&&&&&&&&&&&&&&&&&&&&&&&&&
&课题类别:□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教师小课题
&&&&&&&&&&&&& &&&&&&&&&&&&&
& &&& &&&&&& & &&&&&&&&&&&
& & & 652290&&&&&&&&&&&&&&&&&&&
& &&& &&& &&&&&&&&&&&&&&&&&&&&&&&&&&&
& &&& 201010&&&&&&&&&&&&&&&&&&&&&&&&&&
&&&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学研读&课题结题报告
&&& 一、&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学研读&内涵阐述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指的是浙江省2006年全面新课改后采用的苏教版教材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即浙江新课改第一轮所采用教材中的课文,主要指一些新课文,也包括一些在新课改背景下能研读出新意的旧文章。
重点阐释&教学研读&。
&&& 1.为什么是&教学研读&?
&&&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照本宣科&、&照参考书宣科&的现象已越来越少;语文老师越来越有主见,都希望能体现出自己的教学特点。这似乎都因为有了&文本解读&,之后又有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多元解读&,于是,语文老师的思想仿佛一下子得到了解放,一下子开窍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课万课解读开&,原来&愚公&可以是个愚蠢的(或疯狂的、或自私的)老人,原来可以把《背影》中的父亲理解为是一个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原来屈原是个有着&疯子&式着装怪癖的刚愎自用的人&&
&&& 所以我们要&教学研读&,从教学角度对文本进行恰当的解读。这里首先要尊重课程目标,否则,必然方向不明,甚至南辕北辙;其次要关注编者意图,把&这一篇&放在教材编写系统里进行研读;第三要尊重作者,我们&应该是以文本主体和读者主体的历史性结合为基础(孙绍振)&,而不是作&过度解读&;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本着教育的育人总目标,也应该对作品进行向善向美有利于学生健康的研读。
&&& 它应该和大学教授们的学术研究有所不同,比如研读不必过于深奥,这没必要也不大可能,或者引用学术上尚未定论的内容,比如在课堂里讲论刘兰芝被逐是由于没有生孩子,所以焦母所为是可以理解甚或原谅的。它更不可以是随便解读,不能&戏说&,教师也不应根据自己的理解随意发挥,比如前头所说的对&愚公&或《背影》中朱父的理解;因为&作为一种社会的公共事业,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取向必须加以彰显,而对取向的任何主张,我们有权利要求主张者作了学理的陈述。&(王荣生)我还认为,也不应该提倡所谓的&原生态阅读&或&自然阅读&,否则,教师有不作为的嫌疑,因为绝大部分学生的思想、学识还有待引导、提高;&&当然,我以为这也可能反应了一线老师的对众多解读的并不认同或无所适从时生出的一种无奈甚或反抗。
&&& 2.研读什么?
&&& 首先是解决疑难问题,包括重要字词(这对语文来说,总是应该做的)、课文背景、难懂语句、艺术手法、主题情感等各个方面。比如《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时阅数载&、&长斯校&、&学成任事&等难懂语句,《我有一个梦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三段即&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一段的结构、内容。&&这里不仅指老师自己读不懂的,或者更应该包括那些老师认为学生可能读不懂的内容,我们要研读其&之所以这样&。&&是谓&读懂内容&。
&&& 其次是关注言语,关注言语的特殊表达,读出所谓&学生一望而知其实一无所知的东西&,&&这里最能反应出语文老师对言语的专业敏感度。比如《我有一个梦想》的第一句&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为什么从&一百年前&入题,为什么称林肯为&一位伟大的美国人&而不是直呼其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是谓&读出妙处&。
&&& 第三是试着发现新的内容和意义。好的作品总是能常读常新,时代不同了,观点发生变化了,自己的阅历深厚了,都可以带来对文本内容的新理解。&&这里特别能体现语文老师的专业修养。这里我想向同行们推荐一本书,即孙绍振先生的《名作细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项链》的主题并不是&讽刺虚荣心&(还是&资产阶级的&),可以明白杀死祥林嫂的凶手到底是谁&&从而领会&教学研读&应该有的姿态、方法。&&是谓&读出新意&。
&&& 3.怎么研读?
&&& 不要从教参入手,不要从读别人的解读文章入手,不要带成见去读;要像平时读书那样去读课文,即常态的研读。
&&& 朗读是研读的根本方法。语音是汉语言这颗珍珠身上的光泽,失去声音的汉字,就是&死珠&,就是&鱼眼睛&。有时我们听不清是哪些汉字,但却可凭借语音从中听出表达者的情感、态度甚至想说的意思。朗读对每一篇课文都至关重要,每一篇课文的朗读都是不一样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朗读和《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当然很不一样,我们读着读着,把它们之间的区别读出来了,终于读出了《我》的激昂、鼓动性、热情、憧憬,读出了《在》的沉痛、肃穆、景仰、赞颂,读出了《就》的恳切、严肃、鼓励、劝勉,我们就已做到很不错的教学研读。
&&& 写评注也是很好的研读手段。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之说。作者是用笔在说话,我们也应该拿起笔来和&他&进行对话,记录下那些一闪而过的思想火花,抓住有意义的阅读&触点&,写下自己的见解、感想。当然,也完全可以把相关知识点写在书上。从教学实际来说,这也是十分实用的做法。当我们把课文写得密密麻麻时,我们的研读就做得比较&牢靠&了,就有了记录了,不会下次拿起来又要重新开始&研读&了。
&&& 写出研读文章。朗读是重要的感性认识和整体感知,评注是四面开花的思想点,如果可以的话,把它们连缀成文,也是十分有意义的,这很可能就为你接下去教学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因为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新的内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会更深入、清晰。
二、课题现实背景和意义
2006年浙江省选用了苏教版教材作为必修课本,相比之前的人教版,苏教版在课文编排上用人文主题统帅单元文章,&&并且&单元&也因此改称为&专题&,选入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文章;教学方式上特别提出&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思路。必修课文已变得陌生起来,&&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也遇到课文理解、教学策略上的新困难。在实践中,对课文的研读已成为一线教师教学工作上的第一个难关。
研读课文,首先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下&教学建议&中第四点&教师和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中提到: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要认真读书,精心钻研教科书&&&以前那种几乎一成不变的课文解读、课文教学方法已经不复存在,当然,从另一方面讲他们对课文的解读应该最有发言权,也应该要有自己的见解,&&新课程需要他们参与研读课文。
其次,是教学现实的需要。对苏教版中的新课文,教师们理解得还不深透,而且,教师们也不可能对每篇文章都有比较深入的理解;相关的备课资料比较匮乏,教学参考书往往侧重于教学实施;同时,在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下,一些旧文章也有了新面貌,过去的理解可能不合时宜了。
第三,是教师发展的必需。一套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后,也就使一个教案教多年的情况一去不回了,教师必须具有自己解读、研究课文的能力,才可能从容应对常教常新的课文,&&研读课文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像《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那样&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发挥优势和特长,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也就是说,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们希望教师们能深刻理解&教学研读&内涵,并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研读方法,能培养起较好的研读能力,而且要使这个课题经验具有让其他老师借鉴的价值。
三、研究结果呈现
在2009年度课题&新教材课文教学研读&基础上,经过一年的研究,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苏教版必修一到必修五)中29篇文章、5个专题作出了原创性的教学研读,共写出32篇文章,约10万字。已取得课题预期结果。
这里的教学研读有三个不同层面:一是对必修教材的总体认识;二是对部分专题的整体分析;三是对课文的研读,这里有两个角度,一是对思想内容的深刻见解、新鲜意见,二是对表达方面如语言特色、艺术手法等进行分析。
每篇文章都体现着研究老师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独到见解、分析。其中大部分研读内容已运用在教学实践中,已逐渐体现出积极的作用。
&&& 这里的研读结果绝对都是原创!
&&& 按教材编排次序排列如下。
具体研究成果
&&&&&&&&&&&&&& &&原创课文教学研读
&&& 文章一览表
苏教版教材特点教学研读
&&对&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的一点思考
&& &新课程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可能是教材不同了,怎么研读课文可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研读课文自然是语文教学的古老的永恒的课题,并不是因为有了新课程才出现的;但它却不可避免地带有了新课程的特点,其根本自然就是研读对象是苏教版课文。苏教版课文中有一些思想内容精深的文章,体现了高中阶段语文应有的高度,这是我们研读的另一个切入点。第三个切入点也是由苏教版引发的,那就是它较浓郁的人文气息笼罩下的&语文&特点。即研读苏教版课文可以有三个角度:读出苏教版的特点,读出高中的特点,读出语文的特点。
&&& 一、要把专题当整体&&体现苏教版编写特点
&&& 必修1-5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2个专题。比如&人与自我&有&向青春举杯&、&珍爱生命&、&号角,为你长鸣&、&我有一个梦想&、&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此情可待成追忆&等6个专题;比如&人与社会&有&获得教养的途径&、&月是故乡明&、&历史的回声&、&和平的祈祷&、&慢慢走,欣赏啊&、&祖国土&、&文明的对话&、&寻觅文言津梁&、&笔落惊风雨&、&走进语言现场&、&直面人生&、&世相百态&、&如琢如磨&等13个专题;比如&人与自然&有&像山那样思考&、&科学之美&、&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等三个专题。
&&当然,由于课文内涵的丰富多义,这三个向度有时呈重合状态。
&&& 一个专题是相对自足的话题结构。
&&& 比如必修二的&寻觅文言津梁&专题是这套教材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言专题,其下三个板块&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正是告诉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三个方法,我们在教学这六篇文章时自然也应该在这三个方法上有所侧重。
&&& 比如必修三&文明的对话&,先是&审视传统&,要解决的是批判继承发扬传统文化问题;第二板块是&认识和沟通&,选用美国人、中国人各一篇文章,了解西方人对东方的看法,明白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认知和态度;第三板块就是操作和现实的问题了,《拿来主义》和《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前者是方法,后者是现实分析。而这个专题又是纯粹的议论文专题,议论文体及手法的学习是必然的,而专题课文也是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几乎解决了议论文相关知识的呈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在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持论严密方面有独到之处;《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在对比论证手法方面可以说发挥到淋漓尽致了;《拿来主义》在正反论证和比喻论证上特色鲜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则在事实论据运用方面做到出神入化了。
&&& 再如必修三第三专题&号角,为你长鸣&的整体感知,可用表格表示如下。
必修三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属于&人与社会&向度)
&&& 二、读懂内容为我有&&实现思想内容的高深
&&& 以《今生今世的证据》研读为例。
&&& 我们本来就&活在今生&,为什么还需要证明?又需要怎样的证明?
只有这种情况:我们在现世失去存在感,对&活在今生&感到怀疑;而同时我们强烈地想要表明自己正&活在今生&。
我们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干什么?&&当代世界的快速变化使我们周围几乎在瞬间就面目全非,发展变化的洪流以不可抵抗的巨大力量裹挟我们而去,思想还在&原地&,身体却已不知到了哪里。&&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不可避免地有过类似的感触和迷惘。而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惊慌失措是因为勉强还能够从这新世界中找到、辩认出一些旧痕迹:亲人、朋友、房子、食物&&情感、秩序、道德、观点&&
当然,我们也都清醒地意识到,所有的生活具象必然会消失,时间之&坑&的&漫长等待&迟早会让&证据&之&墙&倒塌、消失,&&包括我们&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的&内心的生存&。而所谓思想精神的不朽也不过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历史上无数默默无闻的生命的思想谁还会记得?即使是伟人的思想,它们在流传中注定也会慢慢失去其本来面貌。我们最终无法留住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的存在、曾经的真实存在。&当家园废失&,&所有回家的脚步&归根到底只是人类迷失于今生的矫情梦呓。
&&& 当然,我们也许还没来得及、顾得上想那么远,我们迫切需要证明的只是&今生&,&&那活在近乎虚无现世中的清醒者的神经衰弱。
&&& &&有些
&&& 三、勿忘语文在言语&&突显能力要求的精深
& &&《祖国山川颂》中,&祖国的大自然经常改变它的装束。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
&&& 大自然季节的变换,催促着新生事物的成长。&
&&& 这一段的描写,包括接下来的一些内容,应该是&自然界&的特征,而不是&祖国&的,也就是说,把这些描写,放在许多其他国家,也应该是一样可行的。
&&& &大自然季节的变换,催促着新生事物的成长。&语意上也不很通。夏变换成春时,秋变换成冬时,都使事物凋亡的。
&&& &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个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也就是说,作者终于明白生活是不容讨论的,&生死&问题是一个伪问题,纠结于此就是自找烦恼,&&但&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其实应该是&事情终于没有弄明白&:&上帝&,不过是人类面对无法解决的困难时的虚拟答案。当然,无论如何他终于从痛苦中&超脱&了。
&&& &顺便保证&说明&生&不是问题时,&死&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人总是要死的&,不要着急。
&&& 而因为有&死&,我们才能充分体现曾经&生&过。无论是作为痛苦的完结还是作为欢欣过的证明,它是值得庆贺或值得纪念的,所以它不仅仅是个&日子&,而是个&节日&。
&&& &&我不认为作者放下&生死&问题后对生命就有了积极的认识或乐观的态度,他只是认为这是他必须面对的生活,仅此而已。&&对&生死&&这样想了好几年&,不过是他对现实的一种逃避,是在残酷命运前的怯懦,所以与其说&这样几年&后他变得&明白&了,还不如说他变得勇敢了!
高中是学生接受学校汉语教育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在这里,我们要让学生接触到和学生思想认知水平相当的思想内涵,更要让学生认识到汉语表达的高妙境界。
& &&总之,领会苏教版专题编写特点,读懂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读出课文的语文教学价值,最终把它变成自己熟悉的适合学生学习的高中语文课文。
试论苏教版课文的比较教学
&&&&&&&&&&&&&&&&&&&&&&&&&&&&&&&&&&
&&&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基本方法,很早就走进语文课堂,但似乎没有一种教材能像苏教版那样适应于广泛运用这种方法。
&&&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0个专题&,即各专题内容构成了一个系统。而每个专题的板块之间在人文内涵上也都有内在关联,呈现出一种或并列或递进的紧密关系。如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的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以亲情、爱情和友情为主题,三个板块,三种情感,并列安排;又如必修三&文明的对话&专题,三个板块&&&审视传统&、&认识和沟通&、&拿来与接纳&,时间由过去到现在,角度从回望到沟通到做法,递进编排。而板块下面的课文之间也自然有了某种联系,比如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下&如泣如诉&板块中《陈情表》和《项脊轩志》的忠孝至情的併文和真挚亲情的散文之比,再如第二板块&执子之手&中《长亭送别》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国式含蓄凄婉和西方式热烈奔放的爱情之比。&&这就使得整套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不再是&一篇一课&,而是内容相关的整体中的一点,这就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特别适合广泛进行比较教学的根本原因。
&&& 一、依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开展比较教学
&&& 关于比较教学,《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多次明确提出相关建议,从必修一到必修五前后共有8处,其中有4处在&基本要求&中,4处在&发展要求&内,另外还有8处被写进了&教学建议&中。
&&& 依据《指导意见》的建议和课文的特点,如下两类课文可广泛开展比较教学。
&&& 1.同主题课文
&&& 比如从内容上进行比较,必修三第三专题第二板块可以用一个大问题把两课合在一起教:两篇文章都论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那么两文在论述的角度上有何区别呢?学生通过梳理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从历史角度侧重探究两种文化的联系,《中国与西方的文化资源》则着眼于现状的分析,侧重论述两种文化的差异。&&这是内容层面的,也是首先要解决的,然后才是论证方法上的比较。
&&& 深入一层还可以就课文的文化意义展开比较,比如必修五第三专题板块一&生存选择&中的《报任安书(节选)》和《渔夫》,两篇文章中的人物在生死关头做出了看似截然相反的选择,在比较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探讨人生价值观:司马迁和屈原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怎样评价司马迁和屈原的人生观?&&这也正是这个专题要探讨的问题。学生经过比较探究就会明白司马迁和屈原实际上树立了两种人格榜样:一个择生,一个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从而能以现代视角来审视古人的生死抉择,于是有了自我与历史人物、古与今的对比,最终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伟人共同的高尚品格。
&&& 2.同文体课文
&&& 比如对必修五第二专题第三板块的三首现代诗歌,用比较阅读可以让教学化繁为简而重点突出。三首诗歌意象鲜明,有可比性:《旧日的时光》用举杯饮酒及从前故乡生活的意象,有清新之感;《箭与歌》用题目中出现的&箭&与&歌&两个意象,使友情与意象构成比喻关系;《别离》截取一个个生活场面,又能显出哲理意味,较之前两首诗,显得有些抽象。教学时就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三首诗歌在意象上有何特点,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诗歌风格?这一问题的解决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
&&&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在上必修一第四专题第一板块的两篇散文&&《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线上》时,就是通过比较把两课整合在了一起。其教学环节简述如下: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黄厚江老师先让学生谈读两文的阅读感受,再转入比较阅读感悟,然后通过品读达到对两文整合的目标,最后让学生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在比较中,学生就能充分地感受到两篇课文表现出的优美与壮美。
&&& 二、挖掘教材隐含的因素进行比较教学
&&& &教科书编写者一直在期待一种专题阅读式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如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先从局部打通,有一个整体的教学观或者说教学实践,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教学尝试。&而比较教学无疑能够使教学内容在&从局部打通&的基础上获得&一个整体的教学观或者说教学实践&,进而对教学内容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已知到未知的比较分析。教师可用以下两种方法挖掘教材隐含的因素进行比较教学。
&&& 1.整合演绎
&&& 比如在学完必修一到五相关主题的文言文后,教师可组织一次梳理。&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下面是一个相关的教学设计:
&&& 总结历史经验借古讽今,向统治者发出建言或警言,是历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也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和精神。像这样的文章,在中学阶段学过不少,师生共同回顾学过的文章中史论家关于天下兴亡的观点,并比较它们的侧重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如何以史为鉴,革除社会弊端。
&&& 附文章及主要观点
& &《阿房宫赋》(必修二)&&戒奢以俭
&& 《谏太宗十思疏》(必修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 《季氏将伐颛臾》(必修四)&&君贤臣能,且上下精诚团结
&&& 《寡人之于国也》(必修四)&&使百姓不饥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义
&&& &&讨论(略)
回顾学过的相关主题课文,并把它们进行比较分析,就是对教材的整合或者说是&整体的教学观&的体现,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 同样,比较教学也适用于多种不同类型课文的&整合&。苏教版教材人文性突出,许多专题围绕&人&的话题展开。为此,教师可选择一个人文主题作为切入口,比如古今中外优秀人物在人生逆境乃至绝境中是如何坚守人性真善美的,可让学生列出必修一到必修五课文中出现的人物,比较他们形象的异同,并评论之。比如贝尔曼(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老王(必修三《老王》)、格斯拉(必修三《品质》)、辛德勒(必修四《辛德勒名单(节选)》)等,他们或事业失意,或生活困顿,或惨遭淘汰,或遭遇巨大阻力&&但艰难危险的环境却更衬托出他们的人性光辉和英雄气概。&&起到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的作用。
&&& 2.探究归纳
&&& 教师收集相关的课文或文段,让学生来比较、归纳。比如学习古诗词时,为了探究&月&这一意象的特定内涵,教师可先收集已学过的古诗词中出现的有&月&的诗句,如下:
&&&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苏轼《水调歌头》)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通过探究,会发现&月&经过一代代文人雅士的修饰润色,在历史文化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它独特的价值取向和美学意义:宁静美好、冷寂伤感、离别感伤、怀古伤今&&
&&& 比较归纳,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不常见的难题,比如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区别。在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为了让学生对现代小说和传统小说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把《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三篇小说的故事情节一一描述出来,再让学生从中感受三文的差异。学生会发现《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几乎没有故事情节,而是以内心活动敷演成文。&&这就是现代小说区别于传统小说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即淡化情节,运用意识流手法。
&&& 三、拓展教材相关的部分运用比较教学
&&&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拓展教材相关的部分,运用比较教学,可从两个角度进行。
&&& 1.横向比较
&&& 指此事物与其他同类事物的比较,是平行比较,可以是不同文学样式之间的比较、不同译文之间的比较。比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必修四)时,可采用不同译文对照的方法,通过揣摩语言表达的优劣完成学习目标。
&&& 译文一(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岗都要削平,高高低低的要改为平坦,崎崎岖岖的必成为平原,上帝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
&&& 译文二:幽谷上升,高山下降,坎坷曲折之路成坦途,圣光披露,满照人间。
&&& 学生通过品读揣摩,感受到两篇译文的不同特点:课文运用叠词,音韵优美,形象生动,抒情色彩鲜明浓厚,但稍觉繁冗;而译文二严谨整饬,简洁干脆,但气势稍觉不足,抒情意味不如课文。
&&& 当然,除此之外,同一作家同期作品的比较也适合用比较教学。比如教艾青的《北方》时,引进诗人的同年之作《我爱这土地》。两首诗歌在意象的选取上有相近之处,都是借受灾深重的&土地&表达自己对祖国深沉不渝的挚爱之情,后者是对前者的强化、深化。两相对照,诗人特有的&土地&情节便清晰可感。这样,我们对《北方》的理解便能更加深刻,进而甚至把握住诗人的艺术风格。
&& &2.纵向比较
&&& 纵向比较是指事物自身前后的比较,具有历史性。比如对同一位作家不同时期作品的比较。教李清照的《声声慢》(必修四)时,可以选择初中九年级的《醉花阴》一词进行比较教学,这两首词是词人晚年和青年时期生命状态的真切反映。相关教学设计可以这样:先让学生自由读《醉阴花》和《声声慢》,并琢磨两首词中的表现出的&愁&的区别。可提示学生从意象和情感两方面思考。如两首词都说到&黄花&,但是《醉花阴》说黄花时只是说&瘦&,而《声声慢》里的却是&憔悴损&;《醉花阴》是&愁永昼&,《声声慢》是&凄凄惨惨&、&怎一个愁字了得&。再运用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结合词人前后反差较大的人生际遇)可得出,李清照早期的&愁&写得非常美,《醉花阴》中的&愁情&甚至含有一份甜美,但《声声慢》中则全是凄苦,而且浓得化不开。这样,学生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词人内心的沉痛悲苦。
&&& 还可以是新旧教材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采用,给教师提供了比较不同版本课文的契机,教师&创生&的空间因此大大拓宽。比如人教版和苏教版都选录的《雷雨(节选)》,苏教版选的是《曹禺全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年版的版本,人教版则是从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曹禺选集》中选的。比较两个版本细微处的差别,会给教学带来全新的内容,比如第二幕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的部分:
&&& [苏教版]
&&&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
&&& 鲁侍萍& 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
&&&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 [人教版]
&&&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
&&&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教师可组织学生品读两段文字并寻找差异,然后揣摩出各自的深意。苏教版比人教版的多了一句台词:&朴园,你找侍萍么?侍萍在这儿。&&&这话里充满了无限的柔情,满含着热切的渴盼,语气缠绵甚至含点娇嗔,也许说明侍萍并没有忘记恩爱旧情,对今天的周朴园可能还存有幻想。从中也可以感受到苏教版编委有意避免将文学作品阶级论化、现实化的思想取向。
&&& 立足苏教版教材按人文主题编排的特点,运用比较方法,充分开发、挖掘和拓展课文资源,我们的教学将变得重点突出而简洁明快而丰富深刻,从而创造一番崭新天地。
《相信未来》赏析
&&也谈新诗艺术魅力
&&&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命运》)文革期间文学田地几乎一片荒芜,这使《相信未来》这首诗显得特别珍贵。它以非凡的艺术魅力打动了几乎整整一代人,在知识青年中的反响尤其强烈。当年不少知青一边朗诵这首诗,一边泪流满面。其成就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 一、新鲜意象和壮丽意境
&&& 1.意象及对诗歌的意义
&&& 所谓意象,简单地说,就是意+象,就是有寓意的物象。
&&& 古诗中就有许多著名意象,比如月(思念、团圆)、流水(时光流逝、惆怅忧愁)、秋(肃杀、萧瑟)、雁(思归)、杜鹃(悲凄)、柳(离愁别绪)、梅兰竹菊(高洁清幽)等等。
&&& 意象是诗歌的基础,诗歌就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有人给诗歌下的定义就是&意象符号系统&。诗歌的改新在很大意义上就体现在意象的更新上。
&&& 因为生活永是向前发展,不同时代有不一样的生活,必有不一样的意象群体。
&&& 比如郭沫若的《天狗》:我是一条天狗啊!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知了。我便是我了!&&&我&个性意识的强烈迸发。比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劳动女的形象: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给新诗带来了全新的内容。
&&& 2.全新意象和壮丽比喻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 &&蜘蛛网、炉台/灰烬/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令人耳目一新。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 手指&&排浪/手掌&&大海/曙光&&笔杆。
&&& &&这是一只巨手,一只力量无穷的巨手,一只能带来光明和希望和巨手!
&&& &&极富想象力,可谓豪情磅礴,境界壮阔!
&&& 二、自由的表达和层进的内容
&&& 1.新诗首先是形式的解放
&&& 中国古诗成就辉煌,但为什么到了新文化运动时要提倡用白话写诗呢?首先的原因就是古诗的形式已不适合表达新生活内容了。
&&& 且来看看文学史上第一首新诗。
&&&& 两只蝴蝶(原题:朋友)/胡适
&&&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 (作于1916年8月23日,发表于1917年2月的《新青年》。)
&&& 再来看徐志摩《沙扬娜拉》中的句子: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 戴户舒《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胡适还有形式的顾虑,但后两首的自由就不是古诗所能做得到的,这为充分抒发情感提供了必要条件,回归到文学表达思想、内容决定形式的艺术规律上来。
&&&& 这给新诗带来了舒缓的节奏和丰富的内容。比如《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 2.层进而丰满的思想内容
&&& 自由的表达不是散乱无章,而是内在的层层递进。
&&& 这首先体现在内容的深度上。
& &&比如第一节&&生活的苦难,第二节&&心灵的苦痛,第三节&&思想的热烈。
&&& 第四节是过渡(这是智慧的体现)
&&& 第五节&皮肉&是生活,惆怅是情感,脊骨是精神。
&&& 其次,更体现在情感的加强。
&&& 比如&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 比如&就在这时/就在这时候&的反复
&&& 更明显的就是&相信未来&在全诗中的四次出现,情感一次比一次热烈,这就是所谓的&内在的节奏&
&&&& 使全诗体现出回环往复、一唱三叹而又不断提升的艺术效果。
&&& 三、热烈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 1.黑暗寒冷中的温暖曙光
&&& 前两节的转折,奇崛有力。
&&& 第三节的壮阔,令人振奋。
&&& 比如《热爱生命》: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78年北京)
&&& 2.苦难苦痛中的不屈不挠
&& &是因为心中对青春力量的信仰。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有什么含意呢?我们来看塞缪尔的《青春》可能就会有深刻的理解了: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
《疯狗》:
受够无情的戏弄之后,/我不再把自己当人看,/仿佛我成了一条疯狗,/漫无目的地游荡人间。
&&& 我还不是一条疯狗,/不必为饥寒去冒风险,/为此我希望成条疯狗,/更深刻地体验生存的艰难。
&&& 我还不如一条疯狗!/狗急它能跳出墙院,/而我只能默默地忍受,/我比疯狗有更多的辛酸。
&&& 假如我真的成条疯狗/就能挣脱这无情的锁链,/那么我将毫不迟疑地,/放弃所谓神圣的人权。
《获得教养的途径》重要语句解读
1.&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多更大的幸福。&
&教养&的目标是&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有多少能力?这些都要我们在&教养&过程中慢慢获得。我们战胜了困难,然后收获了信心;我们战胜了痛苦,然后精神得到了升华&&我们看懂了艺术&&我们创造了事业&&我们的感受变得丰富,我们的能力变得强大,我们的眼光变得深邃,我们思想变得成熟&&&&这一切都因为有了能够感知人生、世界的&自我&。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的重要,越来越能够把&自我&的力量变强大,于是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能体会到&更多更大的幸福&了。
2.&因此,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每个终点都是起点。&宇宙&生生不息,所以永不停歇才是生命应有之义,活着就要发展,才能&与宇宙共振&并&生存于永恒之中&,消极享受生命约等于生命停顿约等于死亡。
3.&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生活的意义&和生活一样多,一样深刻,并在生活中不断发展变化。你现在对生活的理解和之前的一样吗?和之后的会一样吗?
&未来&在&过去&的另一面,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过去&,我们也就能够看清未来,这自然可以给我们前行的勇气。而文学就是过去的世界,就是另一个世界,就是现在世界的一面镜子。
4.&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却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世界无比阔大,生命无限丰富,每部杰作都是一个完整美好的世界。文学不是科学,她给人的是感动和美好,而不仅仅是&知识&。
5.&&&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
要使自己融入人类中,使自己更接近于人类。因为人类之谓,不仅在生理遗传,更在精神修养,这些杰作都能从某一方面向我们揭示人类的模样,使我们更真切地看清人类的样子,&&从而使自己长得更像&人类&并和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
6.&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读书是和伟人对话,我们的思想常常达不到那个高度,所以,认真的读书都是困难的,但有困难才有意义;克服了困难,你也许就长到能看清伟人的高度,这就是收获。
读书不是逃避人生,而是正视它的&无意义&,并把它变得有意义,即我们要赋予它意义。
7.&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黑塞给我们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不是谁都能变得有教养,这世上注定有些人就是没有教养的;或者在提高教养时,他必须还要有一个学习过程,使自己变得&可教养&。
&个性或人格&是说人要是&你自己&,你没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独立于&人群&,你就会消失于历史及现世的人流中,你就不是&一个人&。你不能主观能动地接受&教养&,你就不能对增强自己的修养做出选择和努力,就不可&教养&;即&可教养&的前提是你愿意接受教养,而你之所以愿意接受教养是因为你认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是个鲜活的与众不同的生命,你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你有自己的道路和人生,&我要有自己的生活和命运&。
8.&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阅读时没有&博爱&之心,没有对知识的&敬重&,没有对心灵的关怀,这种教养过程就是浪费生命,就是荒芜心灵,因为它甚至侵占了接受教养的其他途径,堵塞了接受教养的应有空间。
9.&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读书不等于生活,它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为增加生活的意义和乐趣而存在的。
10.&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鲁迅先生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你有怎样的素质和层次,就从杰作看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意义。你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够到杰作的理解水平,你才能读懂它。&&当然,你的修养和杰作思想之间应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1.&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的心中唤起新的共鸣。&
随着自己阅历的丰富、修养的提高,对作品的理解也慢慢变化、深入。&&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就是在读自己,对书的不同理解正是成长的见证。
12.&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锻中,在一些个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真正深刻地认识到人类本身,这种积累了无数阅读体验的认识,慢慢滤清了虚假的色彩,渐渐洞穿了纷繁的世象,终于抵达生命的本质,看到&超现实&的人类真实面貌。&&就如释迦牟尼枯坐菩提树下,冥思苦想,终于手眼通天,大彻大悟,看见了去世和来生:原来如此!
&月是故乡明&专题解读
&&& 《想北平》&&真切朴素的思乡述说
&&& ①口语化、乡音浓
&&& 如果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为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捡着我知道的写&&
&&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以此类推,我所知道的那点只是&我的北平&,而我的北平大概等于牛的一毛。
&&& 巴黎,据我看,还太热闹。
&&& 北平的好处不在处处设备得完全,而在它处处有空儿,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气。
&&& 每一个城楼,每一个牌楼,都可以从老远就看见。况且在街上还可以看见北山和西山呢!
&&& 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
&&& &&亲切随意,如话家常;京味俗语,如闻乡音。
&&& ②生活化、细节化
&&& 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直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细小的事件中有个我,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
&&& 北平既复杂又有个边际,使我能摸着&&那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
&&& 北平的&草花儿&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钱而种一院子花。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省钱省事而且会招来翩翩的蝴蝶。
&&& 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等等,大多数是直接由城外担来送到家门口的。雨后,韭菜叶上还往往带着雨时溅起的泥点。青菜摊子上的红红绿绿几乎有诗一般的美丽。果子有不少是从西山和北山来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枣、柿子,进了城还带着一层白霜儿&&
&&& &&塔影城墙、庭院生活,瓜果蔬菜、花草虫鱼。很生活,所以能动人;很细腻,所以够真实。
&&& ③真挚、直白
&&& 动人心者,莫外乎情。没有感情的思乡不可想象。作者出乎真情,首先感动了自己,然后感染了我们。
&&&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说&但要让我把北平一一道来,我没办法&,然后第二段直接抒情:&可是,我真爱北平。这个爱几乎是想说而说不出的。我爱我的母亲,怎样爱?我说不出。在我想做一件事讨她老人家喜欢的时候,我独自微微地笑着;在我想到她的健康而不放心的时候,我欲落泪。言语是不够表现我的心情的,只有独自微笑或落泪才足以把内心表达出来。我爱北平也近乎这个。
&&& 我的每一思念中有个北平,只是说不出而已。
&&&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我不能爱上海与天津,因为我心中有个北平。可是我说不出来。
&&& 它紧连着园林、菜圃与农村。采菊东篱下,在这里,确是可以悠然见南山的。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享受一点清福吧。
&&& 再来赏析一下末句,它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以上三个特点。
&&& 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
&&& &&口语化,重复强调&想念&之情,&要落泪了&直白、率真得像小学生了。
&&& 《我心归去》&&层进抒情的家乡悟思
&&& 作家先描述了在他在法国想家的具体情状。
&&& 环境很好:一幢雅静的别墅、两层楼六间房子四张床三个厕所全属于我、前面是蓝海旁边是绿公园、很少有人。
&&& 难耐冷清:除了所有的服务都要你付钱外,这里的一切声响都弃你而去&&你拿起电话不知道要打向哪里,你拿着门钥匙不知道出门后要去向何方。电视广播行人谈话全是法语法语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你跳下去不会有任何声音和光影,只有虚空。
&&& 不想移民:缺乏勇气也缺乏兴趣&&我就那么在乎法国的面包和雷诺牌汽车?
&&& 于是作者开始想家,这里开始作者慢慢地展现出我们之所以想家的原因:
&&& ①亲人所在:倒不是特别害怕孤寂,而是惦念亲人。我知道我对她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是她们的快乐和依靠。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像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
&&& &&也就是爱和被爱的需求。
&&& ②情感所系: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各种异国旅游景区都不能像故乡一样使我感到亲切和激动&&假若你在旅途的夕阳中听到舒伯特的某支独唱曲&&常常是故乡的小径,故乡的月夜,月夜下的草坡泛着银色的光泽,一只小羊还未归家,或者一只犁头还插在地边等待明天&&我相信所有的中国二胡都只能演奏悲怆,即使是赛马曲与赶集调,那也是带泪的笑。
&&& &&那是熟悉的,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地方。
&&& ③生命所自: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丽总是含着悲伤&&任何旅游景区的美都多少有点不够格,只是失血的矫饰。
&&& &&人,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 ④希望所在:&&我的心却在一次次偷偷归去。我当然知道,我会对故乡浮粪四溢的墟场失望,会对故乡拥挤不堪的车厢失望,会对故乡阴沉连日的雨季失望,但那种失望不同于对旅泊之地的失望,那种失望能滴血。血活之地将真正生长出金麦穗和赶车谣。
&&& &&流过血泪,才是故乡。
&&& ⑤心灵所依: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而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 &&精神有所寄托,心灵有所依靠,这就是故乡。
&&& &&作家都是思想者,思想者才有可能成为作家。作者在深切的思乡情感中层层深入地对想回家作了深入的探讨,揭示出想回家的原因。
&&& 《乡土情结》&&丰富广博的乡情综论
&&& 这像一篇学术论文,作者从宏观的角度,试图对&乡情&作较全面的描述、论说。
&&& 写得较好的是第一段,读一下:
&&&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灺人散后,良辰美景奈何天,洛阳秋风,巴山夜雨,都会情不自禁地惦念它。离得远了久了,使人愁肠百结:&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亁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好不容易能回家了,偏又忐忑不安:&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异乡人&这三个字,听起来音色苍凉;他乡遇故知,则是人生一快。一个怯生生的船家女,偶尔在江上听到乡音,就不觉喜上眉梢,顾不得娇羞,和隔船的陌生男子搭讪:&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辽阔的空间,悠邈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节。
&&& 文章大致按人的成长顺序写离家的原因(不安分、不得已),在他乡的几种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留恋他乡、衣锦还乡),要化乡土情为建设祖国的豪情。
&&& &&材料多,引用多,于是不免有些杂芜,也可见全景式文章难以驾驭。
&&& 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以不同风格,讲述了&想回家&的思想情感。老舍高明,&想&而已,真情动人;韩次之,问了个&为什么想&,虽难说已把它讲清楚,但还比较集中;柯想一网打尽,结果只能是一锅粥、大杂烩。
三篇内容小结如下。
&&& 《前方》&&深入思考的摄影散文
&&& 所谓摄影散文就是通过对摄影画面的说明或描述,形象地创造生活世界、塑造人物、抒发情感的文章。
&&& 文章先后提出三个论点。
&&& ①人有克制不了离家的欲望
&&& 人类迁徙的习性&&当人类还未有家的意识与家的形式之前,祖先们是在几乎无休止的迁延中生活的。
&&& 外面世界的诱惑&&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 生活生命的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抑或是心和身一起受着家的压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
对前方情景的幻想&&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
&&& &&总起来说,人之所以要离家,是由于心中的欲望。&&相比《乡土情结》中对离家因素是不安分、不得已的说明有所深入。
&&& ②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 比如作者对照片的描述: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挤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像: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那位男子手托下巴,望着车窗外,他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个将要开始艰难旅程的人所有的惶惑与茫然。&&钱钟书先生&&丰子恺先生&&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 &&也就是说人离家后,在路上,就是痛苦的;不管旅途客观条件好还是不好,我们的心情都是焦虑的、不安的、苦痛的。
&&& ③我们实际上永远回不了家
&&&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和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 &&白居易有诗云:&我身本无乡,心安是归处。&&&何处可心安呢?&&只能是理想、信仰、爱。
&&& &&孙犁《老家》:自己越来越思念家乡,越来越尊重家乡,然而却不愿再回去,回家乡去住,是不可能了,一是家园已经没有亲人,二是村中自己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什么意思。
&&& &&总起来说,因为欲望,所以我们在路上;因为欲望永不能得到满足,所以我们总是在路上;因为我们总是在路上,所以我们总是很痛苦;因为我们总是很痛苦,所以我们总是想回家。&&只是我们即使回家我们也找不到家的感觉,所以永远也回不了家。
&&& &&可是,为什么回不了家呢?为什么找不到那温馨和安宁的心灵依托呢?这就是下一篇文章《今生今世的证据》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在10月9日再来讲&&&人生为什么需要证据&。
&&& 统观整个专题,可以整理为如下表格。
今生为什么需要证明
&&读《今生今世的证据》
&&& 一、作者及其作品介绍
刘亮程,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 作品简介: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和《风中的院门》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被誉为20世纪最后的文学景观。1999年10月,在国内文学界享有盛誉的《天涯》杂志的头题位置刊发了&刘亮程散文专辑&,并配发了李锐、李陀、方方、南帆、蒋子丹等著名评论家、作家的推荐文章。之后,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以&刘亮程和他的村庄&为题对其作了专访。2001年4月获&第二届&文学新人奖。其他名篇还有《城市牛哞》、《寒风吹彻》等。
&&& 名家评价:真是很少读到这么朴素、沉静而又博大、丰富的文字了。我真是很惊讶作者是怎么在黄沙滚滚的旷野里,同时获得对生命和语言如此深刻的体验。&&
刘亮程的才能在于,他好像能把文字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一番,洗得每个字都干干净净,但洗净铅华的文字里又有一种厚重。捧在手里掂一掂,每个字都重得好像要脱手。&&
读几句他的文字。
&&& 有时想想,在黄沙梁做一头驴,也是不错的。只要不年纪轻轻就被人宰掉,拉拉车,吃吃草,亢奋时叫两声,平常的时候就沉默,心怀驴胎,想想眼前嘴前的事儿。只要不懒,一辈子也挨不了几鞭。况且现在机器多了,驴活得比人悠闲,整日在村里村外溜达,调情撒欢。不过,闲得没事对一头驴来说是最最危险的事。好在做了驴就不想这些了,活一日乐一日,这句人话,用在驴身上才再合适不过。
《寒风吹彻》:&一野的寒风吹着我一个人,好像寒冷把其他一切都收拾掉了,现在全部地对付我。&&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都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这一炉火,对这个寒冷一生的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他的寒冷太巨大。&&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 《都市牛哞》:&多少次我看着比人高大有力的牛,被人轻轻松松地宰掉&&我在心里一次次替它们逃跑,用我的两只脚,用我远不如牛的那点力气,替千千万万头牛在逃啊逃,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最终逃到城市,躲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让他们再认不出来。我尽量装得跟人似的,跟一个城里人似的说话、做事和走路。但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两种动物。我沉默无语,偶尔在城市的喧嚣中发出一两声沉沉牛哞,惊动周围的人。他们惊异地注视着我,说我发出了天才的声音。我默默地接受着这种赞誉,只有我知道这种声音曾经遍布大地,太普通、太平凡了。只是发出这种声音的喉管被人们一个个割断了。多少伟大生命被人们当食物吞噬。人们用太多太珍贵的东西喂了肚子。浑厚无比的牛哞在他们的肠胃里翻个滚,变作一个咯或一个屁被排掉--工业城市对所有珍贵事物的处理方式无不类似于此。&
刘亮程对对当代散文的意义:经历了80年代中后期&小女人散文&对现实生活寻常琐事的世俗甜腻表现的虚妄,以及&文化大散文&滥觞于&审智&的沉重而失却散文本体&诗性&意义的描述的所引发的心灵孤寂之后;90年代则是貌似繁荣、实为平庸的机械复制式的散文创作总体现状。刘亮程散文在二十世纪末时,适时地填补了人们阅读视野的单一与苍白,并以一种寂寞而又辽远的声音唤醒了我们业已沉睡已久的心灵,对散文创作进行了一次强势的反拔。
&&& 二、今生为什么需要证明
我们本来就&活在今生&,为什么还需要证明?需要怎样的证明?
只有这种情况:我们在现世失去存在感,对&活在今生&感到怀疑;而同时我们强烈地想要表明自己正&活在今生&。
&&& 我们在哪里?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干什么?&&当代世界的快速变化使我们周围几乎在瞬间就面目全非,发展变化的洪流以不可抵抗的巨大力量裹挟我们而去,思想还在&原地&,身体却已不知到了哪里。&&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不可避免地有过类似的感触和迷惘。而我们之所以还没有惊慌失措是因为勉强还能够从这新世界中找到、辨认出一些旧痕迹:亲人、朋友、房子、食物&&情感、秩序、道德、观点&&
只是,当变化范围广泛种类繁多且速度加快力度加大时,我们在疲于应付、仓皇应付中是否会没时间记住这些旧东西呢?而实际上,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旧&的重要,因为&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拥有的事物&&&,甚至&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告别&&&,我们总认为将来&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我们只要前行,只要新鲜的世界。
于是&过去&如流沙一般从我们的记忆中无声息地快速消失,站在&过去&对面的&将来&的面目只能慢慢变得模糊,&&未来呈现出无数的发展可能,也就是说逐渐陷入迷乱之中。于是我们慢慢地意识到需要过去,意识到过去的重要。
于是就要去寻找,前头自然看不清,当下也无可追寻,于是只有&回望&,就如考证历史要去寻找文物、古董一样,我们要在实物身上去找。这和伍尔芙在《墙上的斑点》所表现的感受是一样:&我体会到一种令人心满意足的现实感&&这里,是一件具体的东西,是一件真实的东西&&静静地躺一会儿,赞赏着衣柜,赞赏着实在的物体,赞赏着现实,赞赏着身外的世界,它证明除了我们自身以外还存在着其他的事物。&
是的,我们需要大量的真实事物和生活细节:院墙、树、炉火、朝南的门洞和窗口、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破瓦片、一小块泥皮、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大地深处的大风、榆木桩、大公鸡、老黑狗&&沿着黑寂的村巷仓皇达奔逃、瘸腿男人紧追不舍、风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
过去证明我们&活在今生&,实物证明我们&真实地活在今生&,我们要依靠它们,在时空的坐标里找到自己的生存证明。
&&& 当然,我们也都清醒地意识到,所有的生活具象必然会消失,时间之&坑&的&漫长等待&迟早会让&证据&之&墙&倒塌、消失,&&包括我们&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的&内心的生存&。而所谓思想精神的不朽也不过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安慰。历史上无数默默无闻的生命的思想谁还记得?即使是伟人的思想,它们在流传中注定也会慢慢失去了其本来面貌。我们最终无法留住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的存在、曾经的真实存在。&当家园废失&,&所有回家的脚步&归根到底只是人类迷失于今生的矫情梦呓。
当然,我们也许还没来得及、顾得上想那么远,我们迫切需要证明的只是&今生&,&&那活在近乎虚无现世中的清醒者的神经衰弱。
刘亮程回答了当代人&为什么回不了家&这个问题了吗?
&&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专题文章是有时间跨度的,老舍先生《想北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回家&,到刘亮程这里已是二十一世纪。
结合中国古代的&回家之路&,我们说,这条漫长的路啊,走到今天,已越来越走不到心灵的归宿了:世界的快速变化使我们找不到过去的痕迹,思想意识的混乱和嬗变让我们找不到心灵的坐标。
回不了家的当代人,注定要走向不知何方的末路。
世间有大美
&&《西地平线上》赏析
&&& 一、关于高建群
生于1953年12月2日
高建群说,自己的创作围绕三个地方,一个是家乡渭河平原,一个是曾经生活过的阿勒泰草原,还有一个是长期生活的陕北高原。他说:&我像还债一样,给这些精神家园唱响一首首颂歌。《白房子》是献给阿勒泰草原的,《最后一个匈奴》是献给陕北高原的,《大平原》是献给渭河平原的。写完这些后,债就还清了,心情也就释然了。&
&&& 作为一个作家,高建群一直试图让自己扎到生活的最底层。在他看来,作家就是要深入生活:&浮光掠影的采风根本不能解决问题&&我把自己的视野放得很开。&高建群说,他一直把自己当作一个祭品奉献给文学,所以自创作以来丝毫不敢懈怠。
&&& 在谈到自己的新作《大平原》时,高建群说他意在将自己的家族史与平原史结合起来,为曾经养育他的古老、斑驳、疲惫的村庄唱一首挽歌:&每当我回到渭河平原上,看着当年的村庄早已不复存在,失去土地的农民一脸无奈,我就心生苍凉。我写这部小说,是向那些在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中,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村庄唱挽歌。&
他为人低调。他说柳青的话让他在做人层面受益匪浅。柳青常说,做人要有端着鸡蛋进城的心态,除了端稳鸡蛋外,还要留神别人撞着你。你呢,可不能有想撞别人的想法。
高建群比较喜欢别人送给他及陈忠实、贾平凹、杨争光&陕西四位著名农民&的称号,以为确切。他说:&大家都很努力,都把文学当做生命的唯一。&
&&& 二、落日的美丽
《西地平线上》是高建群的一篇小文章,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写落日的很多,要想再写出新鲜感来已经很不容易,何况一写就是三次;所以作者除了要写得与其他&落日&不同外,还必须写出这三次的层次感,很难。
但实际上作者却&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并不是真要写&落日&,而只是借它来写&世间大美&,这正是这篇文章的高明处和值得研究的地方。
且看作者如何&借鸡生蛋&。
&&& 1.自然之奇美
&独特的地貌,奇伟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作者大处下笔,着眼于&雄伟的风景&。
&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起来,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它没有了光焰,颜色像我们写春联时用的那种红纸。柔和、美丽、安谧,甚至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像民间剪纸。它大极了。我说它像勒勒车的轮子,只是一个顺手攫来的想法,它当然较这轮子要大得多。它停驻在那里,模糊的群山轮廓线托扶着它。&
&作背景的这棵西行路上的树,亦是一棵大有讲究的树。它叫左公柳。一百多年前,左宗棠率领他的三千湘军子弟兵,一边栽树,一边望乡,一边抬着一口棺材前往新疆。他去新疆走了八个月的时间,而在他身后,从西安近郊的凤翔县东湖起,直抵新疆的伊犁,路途上便留下了两行树木。&
落日唯一而独特,亘古却恒新,单纯而热烈;西地平线给了它奇丽的美景,&我们&给了突出它博大的对照物,没落给了它悲壮的氛围。&&于是&我们&只有&惊呆&了,只有仰望拍照,只到它消失,恍若一场梦境。
但很明显,这个层次上的&美&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重点,其描写也不见得有很独特的地方,其独特处倒在于背景中的那颗&左公柳&。
&&& 2.生命之凄美
  &我们向死亡之海罗布泊行进。这里是无人区,没有任何的生命存在,荒凉空旷如同月球的表面。四周瘴气雾霭弥漫,我们感到自己如同走入地狱,走入鬼域。为了打破这压抑,越野车司机放起了《泰坦尼克号》的用萨克斯吹出来的音乐,这音乐更给人带来一种梦幻般的死亡感觉。
  整个一个下午,太阳就这样不死不活地在我们的车屁股的地方照耀着。说是白天吧,但是恍然如同晚上,说是夜间吧,在我们匆匆的回头中,分明有一个物什,在西天半空悬着。?
  &&在我们不经意的一次回头中,突然看见在一平如抹的西地平线上,一轮血红的落日停驻在那里。?
&&& &&它是那样鲜艳、温柔,就像我早年间,家里的墙壁上画着的一个姑娘的红脸蛋。记得每个可以偷懒的星期天,我都躺在被窝,瞅着那胭脂脸蛋出神。(课文删去这一段,大家比较下,有无这段有何不同?)
  &&我们,我们的车,还有刚才那死气沉沉的罗布淖尔荒原的黑戈壁,此刻都罩在这一片回光返照中。我们互相看着对方的脸,每个人的脸都泛着红光。我们感到自己像在画中。?
  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的音乐,这时候适当其时地在放着。在那一刻我突然掉下泪来,我感到,死亡原来也可以是一件充满庄严和尊严的事情啊!?
  记得,罗曼罗兰在构思他心目中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时,他焦躁不安了半年,有一天,他登上山顶,看见一轮太阳正在喷薄而出,于是,罗曼罗兰心目中久久酝酿的英雄在东地平线上出现了。罗曼罗兰因此而热泪盈眶,&让我把你抓紧,亲爱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罗曼罗兰叫道。&?作者特地引用了喷薄而出的太阳来象征罗曼&罗兰心目中英雄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诞生&,并以此来对比落日之&死&的悲壮,认为相比&生&,死更能体现生命的内涵,&&因为生总是无知,死却常能参悟。作者在文中直接评论道&落日景象更庄严、神圣和具有悲剧感&,于是&我们&连同&老地质&都被这落日的&辉煌&&震撼&了,于是在萨克斯管吹奏的《泰坦尼克号》音乐伴奏中,作者不怕矫情地写道&我突然掉下泪来&。
&&& 3.历史之壮美。
& &&&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给我留下一个惊骇的印象。但是,我明白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
  我在那一块地面当过五年兵,中国的那个西北角,曾吞没过我的全部的激情和青春。我的白房子的故事,就是从那里来的。还记得,有一次,我骑着马从阴霾四布的边界上走过,一户兵团人家的土坯房前,有一位七岁的戴着红领巾的小女孩刚刚放学回来,她向我挥手致敬。这一次,我专门到那土坯房前叩门。门开处,女孩已经是三十二岁的姑娘,女孩的孩子今年都已经七岁上学了。?
  我们是从一个叫&顶山&的地方,向西走时,遇到那一次落日的。?
顶山是一个荒凉空旷的地方,典型的戈壁滩地貌。这里是兵团183团的驻地,地球上&无中生有&生出的一座小城(新疆地面有许多这种兵团人建立的城市),只是仅仅因了顶山的旁边有一条浅浅的乌伦古河,这些兵团人方能够勉强地活下来。(这里三段也被删去了)
&&那辽远的西地平线的地方,火烧云映照的地方,被历史学家称为欧亚大平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小亚细亚。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正是在此处,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后,兵分两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尔后进入欧洲,进入非洲。(这段和课文有点不同)?
这无数的生命积累而成的人类历史,具有无比的厚重感和极广阔的时空感,但它呈现给今人的只有&烤红了半个天空&、&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的火烧云,那么&灿烂&那么&热烈&,那么&夸张&,而想像更使它具有无穷的意蕴,&&&我们&只有&惊骇&了。&&在无尽的时空面前,无数的生命之后,&我多么的卑微啊!我多么的平庸呀!&&&也许,只有这不见落日却处处落日的火烧云才能给我们如此&惊世骇俗&的壮美。
如果说第一次自然的奇美所昭示的是空间横轴的话,那么历史的壮美所代表的应是时间的纵轴,我们那凄美的生命就是这无限延伸的时空坐标中微不足道的一点!
自然,生命,历史,在落日的辉映下,显得如此美丽,&&世间有大美,我们读懂了吗?
且以课文结尾的话作结束:
&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两句话并不是我的,前者是一个日本画家叫东山魁夷说的,后者则是中国画家张大千,在看了敦煌壁画以后发出的一声感叹。
罢罢罢,我就做西山吧!
&&试析《始得西山宴游记》心理过程
&&& 简介柳宗元生平
&&&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柳氏是北朝著名士族,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其母卢氏,出身于著名士族范阳卢姓。这使柳宗元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父亲柳镇深明经术,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母给了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柳宗元出生在&安史之乱&后20年,这时的唐王朝已走过了它鼎盛时期而走向社会矛盾重重的中唐。柳宗元幼年在长安度过,后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少年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青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
柳宗元贞元九年 (793,二十岁)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调为蓝田县尉。贞元十九年 (803),回朝任监察御史里行,与韩愈、刘禹锡为同官,并与刘禹锡一起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贞元二十一年(805)九月,王叔文集团遭到迫害。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刘禹锡、韦执谊、韩泰、陈谏、韩晔、凌准、程异亦同时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八司马&。永贞元年冬,柳宗元到达永州贬所。元和十年 (815)春,奉召至京师。三月,又外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六月至任所,官虽稍升,而地更僻远。他在这里兴利除弊,修整州容,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病殁m&。当地居民哀悼他,在罗池地方建庙纪念。现在柳州市柳侯公园内,还有柳宗元衣冠墓。
&&& 柳宗元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极高。他的哲学、政治论文,思想性强,富有逻辑,笔锋锐利,如《天说》、《封建论》;他的寓言,对现实的讽刺有力,含义深刻,如《黔之驴》、《蝜蝂传》等;他的传记文,刻划人物,状写气氛方面,具有纯熟的技巧和高度的艺术性,如《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童区寄传》。
&&& 他的诗歌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 而他的山水记,脍炙人口,成就更高!特别是其中的八篇《始得西山宴游记》、《》、《》、《》、《》、《》、《》、《》,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被后人称为《》。
&&& 《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八记中的第一篇文章,论者以为是解读&八记&的钥匙。
&&& 一、痛苦,终归无奈
&&& 永州地处湖南、广东交界,在唐代还是个人烟稀少的荒蛮之地。柳宗元被贬后三年里,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其母卢老夫人在被贬同年&五月十八日弃代于永州零陵佛寺&;而且&五年之间,四为天火所迫。徒跣xiǎn走出,坏墙穴牖,仅免燔f&n灼&(《与杨京兆凭书》);政敌们还造谣诽谤,对他进行人身攻击,把他丑化为&怪民&。这些都严重地损害了他的健康,使他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b&(大腿)痹&(《柳侯赋》)的程度,也给他带来了精神上的无限痛苦。对少年得志、才华横溢且志向高远的柳宗元来说,真可谓&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l&i囚&(《冉溪》)。所以文章开头就说&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不可谓不沉痛!
&&& 而且&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旧唐书&顺宗记》)则几乎已灭绝了他政治上东山再起的希望。但柳宗元只能无奈,能做的只有&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在逃避现实中苟活。实际上,作者根本没有心思游山玩水,不过&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罢了!&&不过是找个少人的地方喝酒麻醉自己以消磨时光罢了!
&&& 二、无奈,走向孤高
&&& 约四年之后,被贬最初的惊恐不安及亲人离世的哀痛稍稍平淡了一些,柳宗元必须要为自己痛苦而无奈的心找一个寄托之所了,于是西山进入了他的视野。也就是说,是柳宗元想看到西山,于是他看到了。&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因为从常理推测,西山并不在远处,何况作者&凡是州之山水&&无远不到&,不可能到现在才&始得&。至于&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穷山之高&大概可以理解为作者从精神恍惚中清醒过来后的第一次有意识的探寻。
&&& 可是西山似乎并没有特别的景致,&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莫得遁隐&&四望如一。&&&唯高而已。但它&不与培塿为类&的&特立&似乎隐合作者不合于世的&怪特&。论者多以为西山是柳宗元的人格化身,很有见地;实际上,这也是他生命中退无可退的最后心灵依托:罢罢罢,不为人知就不为人知,不被启用就不被启用,老死永州就老死永州,我就做我&特立&的西山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语文老师年度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