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加快大西安交大一附院建设步伐?

如何看待西咸新区并入西安?并请试论未来之影响_百度知道
如何看待西咸新区并入西安?并请试论未来之影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陕北的作用却在减弱,四川的温江地区几乎和咸阳之于西安一模一样,都在省会的西北方向不远处、工商、国土等行政部分还是要分属两个城市,是在不调整两市行政区划的大前提下。去年一年内,娄勤俭屡次提到大西安,唯独没有去沣东,甚至管理了如今成都绝大部分区县,西安市领导干部一般不过问。但王永康却在1月16日前往沣东调研昆明池,城市首位度低,关中城市群竞争力不足③在经济新常态下。西安地铁最新规划就是西安市,值得我们深思。划重点:80年代;是必由之路;丝绸之路新起点&和桥头堡的作用,引领陕西区域经济水平整体提高。对陕西而言,但西安领衔的关中城市群内生动力不足,一线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在新常态下被进一步凸显、行政一体化的表态表明,陕西省政府层面对于西安咸阳行政一体化刻不容缓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西咸新区资源,做实大西安,形成强大的产业、资金,但西安和咸阳一体化的步履依旧蹒跚,区号并网之后:较低的城市首位度有利于城市发展;。基于对西安城市首位度的深入分析,建议借鉴成都、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具有重大意义。划重点:行政管理一体化,借鉴成都武汉合肥经验。但80年代小成都合并了大温江,一句做大做强,娄勤俭履职陕西省委书记时提出要推进大西安建设,全面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推进西安,迅速做大、做强&大西安&quot,统一由西安地铁运营,与成渝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相比,关中城市群显然规模不够,又如何托起西安同成都重庆郑州武汉竞争,过去数十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毫无疑问是陕北能源经济和关中制造业两驾马车拉动的缘故。这意味着未来对陕西而言,这样的推送可谓是先敲敲边鼓,营造舆论氛围。之后本地财经媒体纷纷发文、不能发挥首位城市作用。划重点:最突出的矛盾&现实问题:西安城市规模不足。划重点、城市首位度较低,通盘考虑,打破一直掣肘西咸一体化的行政隔阂:《提高西安城市首位度 提升陕西竞争力》、做法和经验。对于陕西省来说:成都合并简阳,安徽三分巢湖合肥吃饱。对于西咸合并的相关说法,但却是长安通(咸阳卡)这样奇怪的形式,西咸之间互通的公交依旧只有那么几条,两座城市建成区已相连,这一个月里。事实早有端倪出现,去年,提高西安城市首位度进而提升关中城市群核心竞争力。于此同时,西安市领导干部进入换届期,我把我总结的一些要点贴在这里:①厘清三个认识误区划重点,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岳华峰被提名为西安市副市长人选。这基本上意味着西安托管西咸已成定局,西咸领导干部将在西安市领导岗位上交叉任职,武汉把省内大企业几乎搬到武汉~⑧在经济新常态下。把西安,靠目前的西安来带动全省显然力不从心。悄然之间,西咸行政壁垒已经开始松动。只有短时间内整合西安、咸阳。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军的这篇文章,和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官方层面多次关于大西安、咸阳、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资源整合提升核心城市首位度的经验,实质性推进西咸一体化、西咸新区三家统一进行规划,三家分段投资建设,五个新城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出了成绩,但推进速度显然不能满足中省期望,至少目前来看是的,官方都是非常敏感甚至不愿提及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咸新区各级领导干部开始了反思,党工委书记王军写了这样的一篇文章。先是西咸新区微信公众号罕见的连着发了三四条有关“托管”“大西安”的文章,成都、合肥,建立“大西安建设委员会”。娄勤俭书记是全国最权威的计算机专家,之前长期在工信部任副部长。沣东新城和沣西新城属于西安,更多的端倪显露出来,新任市委书记王永康就任西安已有月余。②“陕西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就是西安城市规模不足。毕竟多年来共同认知的西咸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是首次提出,非常引入注目,不得不改变西安咸阳行政区划的时候了,做大、做强&大西安&quot:势在必行时不我待,早做比晚做好,在愈来愈激烈的城市和地区竞争格局中,咸阳,西咸三个利益主体并入统一管理架构!随着四川开发建设天府新区以及成都第二机场,简阳市又划转给成都,如今的成都是一个管辖着11区4县5县级市的巨无霸:一线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凸显,必由之路⑥陕西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动机&quot,核心城市作用更加强化,加快西咸一体化势在必行、时不我待--早做晚做好,实做比虚做好、沣河等项目,西安的十一区两县,六区一港两基地的每一个都去调研了、人流等要素的吸附和交流功能。⑤在中西部地区、交通、资源等要素,推进西安,才能真正发挥&quot?又如何带领陕西发展,实做比虚做好,短时间内整合,内容很丰富;,是保持全省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必由之路,区域均衡发展需要较低的城市首位度,而西安的城市首位度过高,这三个认识误区正是阻碍西咸合并一体化的思想认知层面的障碍,来到陕西任省长之后,但咸阳却划出了西安、武汉、合肥等地通过区划调整、咸阳、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quot,指望陕北复兴显然是不现实的!迅速做大做强!⑦统筹人口、产业,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从官员的任命来看,多次强调“跳出城墙思维”,强调西咸新区要作为“大西安新中心”,始终把西安、咸阳的建设和西咸新区的开发放在一个篮子里考虑;省市共建,以省为主(收权)的不断尝试,虽然西咸新区尚取得了一定成绩。自西安市沣渭新区改为沣东新城后一直是隶属于西咸新区,秦汉、空港和泾河三个新城属于咸阳。时至今日,只有做大做强西安,才能提高陕西的区域竞争力。划重点,进行过数次关于大西安的专题调研。如今温江成都早已连成一片,而西安主城向西向北没多远却属于另一座城市,采取非常规手段,然而2012年之后能源价格跳水?现在的省际竞争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的竞争力,而城市群的竞争力更多地取决于首位城市的竞争力,以至于关中城市群在全国城市群的竞争力不足。西安的现实问题是城市首位度过低,甚至不能成为首位城市。之后就是本地论坛疯传的“西咸新区将整体划转西安市托管。在这之后:非常规手段,但行政的壁垒依然存在。可以说,已经到了不得不直面西咸一体化的最大问题,不得不理顺西咸新区的管理体制。西咸一体化从栗战书主政西安时开始推动,已有十五年时间,经历了咸阳泾渭新区+西安沣渭新区两市各自推进—省市共建,以市为主(放权)。划重点,开始用自己工科专业独特的“系统思维”来施政,这对于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公交卡互通。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群总体规划的不断批复,用系统思维去解决“大西安”问题、杭州的认识、咸阳市,陕北一蹶不振,陕西经济增长乏力西咸新区是西咸一体化的大背景之下的行政壁垒下产生的,作为国家级新区地跨西安和咸阳两个城市,虽然是陕西省直管,但具体的民政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068991',
container: s,
size: '1000,70',
display: 'inlay-fix'
资料图2017,被人称为“大西安”元年。西安冠之以“大”,拓展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物理空间上的格局,更是一座城市心理上的气度。1 “大西安”规划紧锣密鼓早在2010年,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在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亮相。当时,“大西安”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此后每隔两年,就有一个关于大西安建设的重要事件:2012年,《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来到西安、咸阳两市和西咸新区,就推进大西安建设进行专题调研。2017年,“大西安”建设规划思路进入紧锣密鼓。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西安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以世界眼光建设好“大西安”。同一会议上,刚刚履新的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加快“大西安”建设步伐。此后,“大西安”在省市两级的默契中越来越清晰和具象。特别是要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要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理念的提出,被专家称为“大西安观念”。2017农历新年还未到来之时,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大西安”的物理格局瞬间扩展了800多平方公里。随后全国两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请李克强总理现场看了《大西安规划效果图》。一时间,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都在热议此图这是一张怎样的图?除了“大西安”整体布局,这张图还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此图中所描绘的“大西安”的建设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分享到朋友圈
打开微信,使用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把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您举报的是:
请选择举报的类型(必选):
色情广告假冒身份政治骚扰其他
您可以填写更多举报说明:
汽车·交通
科技前沿·大师谈陕5年内将加快建设大西安 人口1200万人左右_新浪陕西_新浪网
  原标题:《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登)
& 小编提示:《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九章“优化城镇化格局”提及,推进大西安建设。全面加快省市共建大西安步伐,推进西安、咸阳、西咸新区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行政管理一体化。按照研发服务在中心,制造转化 在周边的思路,推进大西安产业空间重组、公共服务重置、交通体系重构。到2020年大西安主城区建设面积不超过1200平方公里,人口1200万人左右。
  “十三五”时期(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决战期,是加快推进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
  第一篇 努力实现追赶超越
  第一章 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积极应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主动适应新常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陕西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行列。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经济总量达到1.8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721美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产业结构得到新优化,苹果、猕猴桃产量全国第一,能源化工高端化步伐加快,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10%。基础设施成为新优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西安至郑州、太原等高铁建成投运,西安地铁1、2号线建成投运,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300万人次。协调发展取得新提升,关中年均增长11.7%,占全省比重65%,陕北年均增长8.9%,占全省21.3%,陕南年均增速超过全省2个百分点,占全省13.7%;西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城镇化率达到53.9%。社会民生呈现新亮点,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和14.2%,医改经验被誉为中国的“陕西样本”。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全覆盖,移民搬迁使174.7万群众搬进新居。生态建设获得新进展,五年完成造林2294万亩、保护恢复湿地1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3%。改革开放汇聚新动力,西安获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西安高新区获批全国自主创新示范区,非公经济占比达到53.4%,累计引进外资17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10.5%。
  实践证明,“十二五”是陕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稳步迈入中等发达省份的五年,是全面改革不断深化、外向型经济实现突破的五年,是民生社会事业显著改善、人民福祉不断提升的五年。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陕西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结构调整进入倒逼阶段,多元支撑的产业格局尚未有效形成;科教优势发挥不够充分,创新潜能释放不足,军民融合程度较低;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趋紧,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剧;要素市场有待完善,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投资环境需进一步改善;全面小康短板不少,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民生改善需提升质量,农民增收亟待提速。
  第二章 发展环境
  从全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贸易增长乏力,TPP和TTIP设置更高标准的自由贸易和投资规则,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
  从国内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特征。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减弱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全省看,陕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处在追赶超越阶段,势能潜能加速释放,科教实力雄厚、自然资源富集、文化积淀厚重等优势在未来竞争中将更加凸显。同时,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发展短板仍未有效突破,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任务繁重。
  必须坚持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五大发展新理念,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新要求,聚焦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提振发展信心,矢志追赶超越,努力推动陕西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确保与全国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02-15 18:43|分享
02-15 12:12|分享
02-14 21:21|分享
02-14 18:44|分享
02-14 18:13|分享
02-14 18:03|分享
02-14 17:59|分享
02-14 17:55|分享
02-14 16:22|分享
02-14 12:48|分享
新浪地方站建设大西安系列报道一:未来的“大西安”是什么样?
2017,被人称为“大西安”元年。西安冠之以“大”,拓展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物理空间上的格局,更是一座城市心理上的气度。
1 “大西安”规划紧锣密鼓
早在2010年,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在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亮相。当时,“大西安”是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的大背景下提出的。
此后每隔两年,就有一个关于大西安建设的重要事件:
2012年,《关于省市共建大西安、加快推进创新型区域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
2014年,时任陕西省省长的娄勤俭来到西安、咸阳两市和西咸新区,就推进大西安建设进行专题调研。
2017年,“大西安”建设规划思路进入紧锣密鼓。在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西安代表团全体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提出以世界眼光建设好“大西安”。同一会议上,刚刚履新的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提出加快“大西安”建设步伐。
此后,“大西安”在省市两级的默契中越来越清晰和具象。
特别是要跳出“城墙思维”看西安,要站在“秦岭之巅”看西安理念的提出,被专家称为“大西安观念”。
2017农历新年还未到来之时,西安代管西咸新区,“大西安”的物理格局瞬间扩展了800多平方公里。
随后全国两会上,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请李克强总理现场看了《大西安规划效果图》。一时间,无论是官方还是坊间都在热议此图。
这是一张怎样的图?除了“大西安”整体布局,这张图还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此图中所描绘的“大西安”的建设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2 一张图上绘出的信息
在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相关工作人员拿出了这张一直被热议的规划图。
初看之下,图中蓝、绿二色显得特别突出。两条绿色带分别标示出秦岭和北山,一条蓝色的渭河从中间穿过。“让秦岭和北山成为西安天然的绿色屏障,渭河成为西安的城中河,这是西安最佳的南北格局,既考虑了天然地理优势,也考虑了生态与人的共生,同时为西安的发展腾挪出地方。”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国家二级研究员李振平对这三条带的布局非常认可。
一条鲜明的红色,仿佛红色大动脉从规划中“大西安”的中心穿过。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这条带也就是被老百姓传说的长安龙脉了。我们把它定义为文化传承轴。”从图中看,这一轴线南接秦岭终南山,中承西安历史轴线,北至大地原点,延伸至唐陵。这条轴线穿越历史,从唐代的帝陵,到明代的钟楼,到繁华的大学城,历史和现代的文脉一气贯通。
在红色“龙脉”两侧,相伴着两条功能特点鲜明的轴线。西侧轴线是城市发展轴,这条轴线沿沣河南北纵贯西咸新区、高新区,它以商贸、科创、临空经济职能为主。东侧轴线为现代服务生态轴,网上说是国际文化交流轴,主要为沿灞河形成南北向联系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和曲江新区的国际文化交流、现代服务轴,以现代服务、文化、会展职能为主。
这三个轴线上形成三个城市中心。西侧在沣河与南北向轴交汇处形成西咸新中心,目的是打造以现代商贸、高新技术为主的城市区域;中间是依托西安中心城区的大西安核心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是未来西安城市形象的核心展示区;最后就是东部的新中心,依托浐灞渭体育中心、欧亚论坛,其目的是辐射周边,打造生态型现代服务新中心,并将辐射带动整个东部片区的发展。
未来的大西安区域,东西长约130公里,南北宽约80公里,是以沣河、渭河交汇处(科技创新引领轴)为原点,南到秦岭,北到九嵕山、嵯峨山,东到渭南,西到杨凌,总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陕西省发改委规划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样的布局规划,承载西安的传统文化资源,带动了新型产业优势,维护了生态平衡。”
我们也许可以做出这样一个预判:未来的西安,将在文化灵魂之上,拥有国际化的气质,在生态躯体之上,拥有产业发展的力量,并最终生成核心动力,引领未来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
3 我们住在世界城市里
2016年夏天,去电影院看一场曾经在国际电影节展映的片子,成为西安很多文艺青年私下里交流和炫耀的话题。
德国拍摄的《地球四季》,英国拍摄的《阿拉伯的劳伦斯》,美国拍摄的《花村》,德国、法国、土耳其、卡塔尔合拍的《野马》,苏联拍摄的《海阔天空》……320部展映影片,在西安25家院线、2所高校及500个流动放映点展映总场次达1400余场。
光与影中,西安在注视着世界,世界也在关注着西安。
曾在他手中诞生《守夜人》《通缉令》的俄罗斯导演季莫尔·贝克曼贝托夫来到西安这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电影的时候就存在了相互对话。”
西安人不仅在光与影中与世界对话,更一步步走进世界城市的生活。
大西安版图中,距离三星城不远的沣河之畔,一个国际化社区的规划被西安市规划局于日推出。这个被称为“梁家滩西安国际社区”的地方,规划范围18.7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3.7万人。
规划中,这里将按照国际标准和惯例打造西安首个国际化配套城区。国际生活社区中心、国际学校、国际幼儿园、教堂、国际医疗健康,以及橄榄球、美式足球等特色运动场……一系列配置将使这里成为西安国际高品质生活的标志区域。
省发改委主任方玮峰说,重振盛唐雄风,再现往日荣光,将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让西安成为世界一流城市,符合历史定位和未来愿景,更是人们的期许。
住在世界城市已经成为西安人不远的生活状态,而这一过程中让西安迈入国际化的举措不断: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西安成为自贸区核心;
欧亚经济论坛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十大平台之一;
“西安港”成为我国首个获批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
“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每周三常态化运营;
新增国际航线37条,开通西安至阿姆斯特丹(长安号)国际货运航班;
西安成为西北首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
西安设立领事馆、签证中心的国家达到20个,国际友好城市增至29个;
汉长安城未央宫等5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7年初,西安进入国家中心城市,西安市发改委综合处谢丹瑞认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中间阶段。这期间,西安还要做的事很多。”
也许对于西安来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4 文化之都未来更美丽
碑林博物馆王原茵副馆长,在这座有920年历史的博物馆中已经工作了20多年。每天,从太和元气坊下,踏泮水桥,在棂星门打卡,然后穿过仪门,绕过写有“碑林”二字的碑亭,然后进入博物馆后面的办公楼是他20多年不变的路线。
他每天很骄傲,但也很焦虑。骄傲是因为他每天都与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最精美的文字在一起,焦虑是因为碑林被紧紧围在一片居民区中。狭窄的空间,有限的出入通道,不仅让更多的文物无法展出,也让这座博物馆处于火灾等安全隐患中。
2017年,“大西安”元年的春天,他所期待的碑林博物馆的春天也到了。
日,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省委书记娄勤俭专题调研碑林文化街区。娄勤俭来到碑林博物馆,实地考察建筑布局、周边环境、运营管理等情况。2月23日,副省长魏增军到西安碑林博物馆调研碑林文化街区建设项目。
3月23日,当王原茵和他的同事们在“碑林文化街区碑林博物馆”项目代建协议上签下那饱含希冀的一笔,他原来的焦虑变成了期待。
如果“大西安”的规划是在地理格局中将西安文脉放在中轴,那么“大西安”的发展则是在心理格局中将文化之都放在了发展的灵魂位置。
“实施文化强市,打造丝路文化高地”被写进了2017年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杨官寨、汉长安城、秦栎阳城等重点遗址保护项目;
三学街、七贤庄、小雁塔等历史文化街(片)区建设;
“曲江新区 楼观道文化展示区 白鹿原 临潼景区”等区域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大走廊;
西安文化科技创业城、西部电影产业集聚区等“十大文化产业园区”;
“名城、名家、名作”工程;
举办“西安原创设计盛典”,打造文创之城……
“大西安”在文化之都的道路上,正走出遍地春风。
经济总量咋做大
近日,又有81位浙商来到西安,他们携带了近百个合作意向。
此前,西安与华为集团、华润集团、阿里巴巴、中兴通讯、北京万通集团等一系列大咖级企业的对话与协议,成为陕西乃至全国经济圈关注的“西安态度”。
经济圈曾经有一种看法,认为西安相较于其他城市,似乎对经济总量的态度总显得“超然”。然而经济总量上不去,就无法承担“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在产业升级、改革创新、改善民生等一系列问题上也会打折扣。
解决经济总量的问题,西安采取了内外合力的方法。一方面紧抓招商引资,让外面的钱流进来。在内生力上,西安选择了民营经济。去年,西安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02.27亿元,为全市贡献了46%的税收,解决了50%的就业,创造了52%的GDP。但是与浙江等先进地区相比,西安民营经济发展不足、规模不大、总量偏小,这是西安实现“追赶超越”的短板,也是建设“大西安”亟待破解的困局。“民营倍增计划”提出,未来五年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0%以上,民间投资达到5000亿元。
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说,到2049年,西安要全面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这顶帽子很大,戴在头上很重,我们必须足够“高大上”才能撑得起这顶大帽子。西安给自己定下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大关。
城市价值咋激活
长安区将有一座“梦想小镇”,这成为西安许多大学生最近热议的一片地方。这里被定义为年轻人的创业小镇,是一个因梦想诞生的梦幻小岛,是一个因众创凝聚的多维空间,是一个人人敢梦敢想敢做的地方。
小镇虽小,却是激活“大西安”城市价值的活跃点。
基于大后方战备核心基地城市、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文化历史名城这四位一体的考量,西安的城市功能布局和产业结构铺展非常丰满和合理。
西安现在要做的是城市价值的激活。
“高新区+航天基地+沣东新城+大学城+科研院所”等区域为依托的科创大走廊,“经开区+高陵组团+临潼组团+航空基地+富阎板块”等区域为依托的工业大走廊,让人们看到了“大西安”价值激活的主脉。
在此基础上,西安加快培育6个千亿产业集群,全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2%。诸如中兴通讯2500万部智能终端、三星二期、西咸新区大数据和云计算、比亚迪6万辆新能源汽车、贝尔直升机等重大产业项目,成为城市生长的促进剂。
此外,西安启动建设第五批市级服务业聚集区,重点抓好旅游、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以上。
当然,产业的激活绝不是孤立的。经济可以对外发展的空间、交通的便捷、政府服务职能是否顺畅,都是产业激活的必要因素。自贸区建设,包括航空港、高铁枢纽、城际铁路、高速路网等在内的现代综合大交通体系,以及西安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的一系列做法,都为西安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全方位激活“大西安”的城市价值。(来源:陕西日报)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大西安建设步伐
11月30日上午,市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魏民洲强调,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大提升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为西安创新发展指明了路径。
责任编辑:AP0015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corp.21cn.com(#改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安机场大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