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常久不治疗狗狗严重肺炎治疗方法吗

肺炎引起的长久咳嗽,怎么治疗?
肺炎引起的长久咳嗽,怎么治疗?
肺炎引起的长久咳嗽,怎么治疗?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小儿内科
擅长:外科
提问者采纳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及药品推荐仅供参考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24500
问题分析: 你好,肺炎是比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可考虑通过积极抗菌消炎治疗来改观症状,当然必要的对症治疗如祛痰止咳定喘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的可选择安溴索、氨茶碱等。还可吃些肺宁口服液。意见建议: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祝好。
追问:我在医院住院14天后得到了控制,但是还是咳嗽,医生说回家吃点药吸收吸收就可以了,可是回家都一周多了,还是咳嗽的厉害,请问有什么可以有效治疗咳嗽的么?
回复:在坚持吃药的同时建议您用雪梨炖冰糖试试,肺炎比较顽固,建议您坚持用药
职称:医师
专长:各方面疾病均有所涉及
&&已帮助用户:8123
问题分析: 您好,肺炎多由不同病原体引起,长久咳嗽不排除肺结核的可能。意见建议:建议查血常规、胸片、PPD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6100
问题分析: 考虑支气管感染或者肺炎.建议看医生听诊和透视确诊,必要时拍片检查确诊.意见建议:轻微的感染可以服用消炎药治疗.咳嗽或者有痰可以服用鲜竹沥口服液或者小儿麻甘颗粒治疗.严重时建议静脉输液治疗.
我在医院住院14天后得到了控制,但是还是咳嗽,医生说回家吃点药吸收吸收就可以了,可是回家都一周多了,还是咳嗽的厉害,请问有什么可以有效治疗咳嗽的么?
回复:你好,可是尝试甘草片或者琵琶露试试
职称:护士
专长:小儿厌食,营养缺乏症,小儿脑外伤
&&已帮助用户:15266
问题分析: 肺炎引起的咳嗽在消炎止咳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治疗,雾化疗法。意见建议:建议你平时要避风寒,注意保暖,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煎炸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
职称:医师
专长:肠胃消化道疾病
&&已帮助用户:4718
问题分析: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对机体是有益的,当呼吸道粘膜受到异物、炎症、分泌物或过敏性因素等刺激时,即反射性地引起咳嗽,有助于排除自外界侵入呼吸道的异物或分泌物、消除呼吸道刺激因子 ,咳嗽无痰或痰量甚少,称为干性咳嗽,简称干咳,常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气管炎的初期、胸膜炎、轻症肺结核等。意见建议:建议:口服阿莫西林、板蓝根,外加桑叶煮/泡水喝。药不贵但实用
我在医院住院14天后得到了控制,但是还是咳嗽,医生说回家吃点药吸收吸收就可以了,可是回家都一周多了,还是咳嗽的厉害,请问有什么可以有效治疗咳嗽的么?
回复:多注意下生活习惯,少吃辣的,润肺食物要对症选吃。山药、白萝卜、百合、绿豆、荸荠等都是不错的润 肺食物,但食用时要了解清楚食物的药效。山药适宜于大便稀溏者;白萝卜适宜于痰多、咳嗽者;百合能润肺止咳,以熬粥、煮水饮较佳;绿豆适宜于内火旺盛的人群;荸荠能清热生津,生吃、煮水均可。同时,由于个体素质差异较大,服用时,要根据个人情况“对症选吃”,并切忌同食辣、咸食物。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呼吸系统疾病
&&已帮助用户:4707
问题分析: 你好。肺部感染后,会引起支气管的反应性增高,会出现持续性干咳。意见建议:你如果是干可就建议你吃一些镇咳的药,比如右美沙芬口服液。
职称:医师
专长:皮肤科
&&已帮助用户:72176
指导意见:你好,肺炎是比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可考虑通过积极抗菌消炎治疗来改观症状,当然必要的对症治疗如祛痰止咳定喘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的可选择安溴索、氨茶碱等。还可吃些肺宁口服液。
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清淡食物,祝好。
问肺炎咳嗽厉害怎么办
职称:三级营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脑梗后遗症
&&已帮助用户:93121
病情分析: 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意见建议:抗感染治疗是肺炎治疗的最主要环节。细菌性肺炎的治疗包括经验性治疗和针对病原体治疗
问肺炎引起的咳嗽要吃什么才能不咳嗽,吃的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婴儿湿疹
&&已帮助用户:628826
你好,肺炎是比较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可考虑通过积极抗菌消炎治疗来改观症状,当然必要的对症治疗如祛痰止咳定喘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常用的可选择安溴索、氨茶碱等。还可吃些肺宁口服液。
问肺炎治愈后却经常咳嗽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172399
你好,考虑咽喉炎引起的,治疗时应以寻找病因,预防为主。另外胸片检查看看。
问肺炎要多久才会好,咳嗽有痰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儿科常见疾病。
&&已帮助用户:219177
病情分析:肺炎主要是指肺实质的炎症。为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多由微生物、理化刺激、过敏反应等所引起.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寒冬、早春季节。日常所指的肺炎主要为肺炎双球菌肺炎。以青壮年、室外工作者多发。西医治疗;意见建议:抗菌素治疗:首选青霉素,80万单位肌注,每日2-3次。重症者可加大剂量静滴。用药后2-3天,体温降至正常。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红霉素或先锋霉素V号消炎。
问右下肺炎一般要治多久才好。干咳没痰,要怎么治疗。
职称:医师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已帮助用户:84678
病情分析: 干咳症状多提示是存在肺阴虚的,你平时应该注意多喝水,意见建议:不可吃辛辣刺激食物,还可考虑吃些养阴清肺丸
问肺炎引起的咳嗽要吃什么才能不咳嗽,吃的方面应该注意...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疤痕,痤疮,湿疹
&&已帮助用户:73788
病情分析: 肺炎引起的咳嗽在消炎止咳的同时可以配合中药治疗,雾化疗法。意见建议:建议你平时要避风寒,注意保暖,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煎炸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多喝水,多吃水果。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长期持续这种不良的作息习惯,会给身体造成很大负担,通常晚睡会使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也是男性高发病症,一般分为假性和真性两
百度联盟推广
肺炎相关标签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疾病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细菌性肺炎...
免费向百万名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评价成功!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一米商务网http://www.mce.cn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一米商务网http://www.mce.cn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一米商务网http://www.mce.cn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作者来电或来函联系。
主营产品:
主要市场:
&|&&|&&|&&|&&|&&|&
http://www.mce.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一米商务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9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陶凯大夫本人发表
肺炎阴影长久不吸收
状态:就诊前
希望提供的帮助:
陶大夫,看了您的文章,我猜测是急性间质性肺炎,您是国内肺病专家,中药停服后可以吃百令胶囊吗?吃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再复查CT?还需要怎样的治疗?目前体温36.8-37正常吗?
所就诊医院科室: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科
治疗情况:
医院科室:
治疗过程:自发气胸胸腔镜手术
用药情况:
药物名称:中药汤剂
服用说明:6月11日开始服,一天3次,已服14服
检查资料:
陶凯大夫通知通知:各位患友你们好!,如果您在治疗的病情过程中遇到问题需要咨询,在病情有变化需要帮助时,来医院不方便,您可以您使用家庭医生这个服务,避免来回医院奔波,节省时间和交通成本。我会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回复你的信息。祝各位患友早日康复!
申请我的家庭医生流程如下(两种方式):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我的网站或者下载好大夫患者版客户端,搜索我的名字,找到我的网站,申请我陶凯做您的家庭医生,就可以跟我咨询沟通病情了。如果不合适您可选择来医院就诊,祝您身体健康!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陶凯大夫通知出停诊:因出差,于日(周五)停诊,参加广西南宁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会议。周四上 历城区中医院及周五上中硏院附院门诊暂停一次。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疾病名称:肺炎出院两个多月阴影不完全吸收&&
希望得到的帮助:陶大夫,看了您的文章,我猜测是急性间质性肺炎,您是国内肺病专家,中药停服后可以吃...
病情描述:今年4月6日因着凉发烧38.5度。7日挂病毒唑加抗生素晚上39.7度,8日拍CT,9日取片有阴影,血常规白细胞正常,住院治疗,9日10日只用了左氧氟沙星和维生素,高烧不退,头非常痛,4月11日在家属强烈...
疾病名称:肺炎阴影能彻底消失吗&&
希望得到的帮助:肺部阴影能完全消失吗?我们以后怎么办,是继续吃药,还是再输输液,还有药用调整吗?...
病情描述:病情描述:9月23日发病,以为是感冒,先低烧后高烧,9月30日到医院检查是肺炎,输14天的头孢呋辛酯,阿奇、炎琥宁、氨溴索、利巴韦林,症状消失,出院口服头孢呋辛酯,阿奇 、新雪胶囊、福多司坦...
疾病名称:下颚淋巴肿大,体温37.3度怎么办&&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问专家我这种情况怎么办?是不是体内还有炎症?继续抗炎治疗吗?淋巴肿大跟肺炎有关...
病情描述:本人男,28岁,4月23日检测到肺炎,住院抗炎12天,见吸收出院,出院后服用头孢,出院后体温一直在36.8到37.2之间波动,10天后见体温没有降,感觉下颚淋巴结肿大,去医院门诊大夫给开了百蕊颗粒,...
疾病名称:第二次支原体肺炎&&
希望得到的帮助:想知道是否有结核
病情描述:C丅显示内芽肿,上次咨询过您的,麻烦您帮我看下,谢谢
疾病名称:肺炎,肺部阴影半年了还没下去&&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医生给我一些治疗上的建议,目前病情是否需要手术?,
病情描述:8月份住院支原体感染肺炎,肺不张做了气管镜,住院13天出院后,两周复查胸片医生说较之前有好转,恢复期3到6个月没有症状不用吃药,自身可以慢慢吸收。1月份又去复查肺上的阴影还有,医生说时间...
疾病名称:肺炎&&
李医生,您好!
我老公从2月份开始高烧导致肺炎,至今还没有好,每次拍片都是肺部有阴影,吃药挂水都不吸收,请李医生帮忙看看,到底是什么病,非常感谢!
感冒发烧,吃感冒药无效...
疾病名称:肺部阴影&&干咳&&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教授帮忙看看片子,是不是肿瘤?
病情描述:我的母亲于今年1月末突发咳嗽,发烧,吃消炎药后好转。2月8日再次咳嗽,并低烧,2月10日,入院治疗,拍胸部平扫CT显示左下肺斑片状高密度灶,双肺门不大,各大血管结构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疾病名称:肺部阴影&&
希望得到的帮助:请教授帮忙看看片子,是不是肿瘤?
病情描述:我的母亲于今年1月末突发咳嗽,发烧,吃消炎药后好转。2月8日再次咳嗽,并低烧,2月10日,入院治疗,拍胸部平扫CT显示左下肺斑片状高密度灶,双肺门不大,各大血管结构正常,未见肿大淋巴结影。...
疾病名称:左大叶肺炎下舌片状磨玻璃密影&&
希望得到的帮助:肺部阴影何时可以吸收、还需要什么治疗和检查,。急。急谢谢。
病情描述:晚突然高烧住院12天,后10天复查阴影变化不大又住院5天,还是无明显变化出院,,现在无症状。就是用力时左下后背有点痛,其余正常
疾病名称:大叶性肺炎后阴影不吸收&&
希望得到的帮助:什麽原因引起的阴影不吸收
病情描述:两年前大叶肺炎出院后一直中药调理一年多,可是阴影一直没什麽变化,孩子平时爱咳嗽感冒。
投诉类型:
投诉说明:(200个汉字以内)
陶凯大夫的信息
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心病、迁延性...
陶凯,男,从事中医药工作47年,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山东中医...
陶凯大夫的电话咨询
90%当天通话,沟通充分!
中医呼吸科可通话专家
北京中医医院
江苏省中医院
广安门中医院
河南中医一附院
副主任医师
北京中医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呼吸热病科
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12)郝现军中医文化微信【265】11017
我的图书馆
(12)郝现军中医文化微信【265】11017
微信11017?《洄溪医案》痰~嘉兴朱宗周,以阳盛阴亏之体,又兼痰凝气逆,医者以温补治之,胸膈痞塞,而阳道疾。群医谓脾肾两亏,将恐无治,就余于山中。余视其体丰而气旺,阳升而不降,诸窍皆闭,笑谓之曰:此为肝肾双实证。先用清润之品,加石膏以降其逆气;后以消痰开胃之药,涤其中宫;更以滋肾强阴之味,镇其元气。阳事即通。五月以后,妾即怀孕,得一女。又一年,复得一子。惟觉周身火太旺,更以养阴清火膏丸为常馔,一或间断,则火旺随发,委顿如往日之情形矣。而世人乃以热药治阳疾,岂不谬哉。雄按:今秋落库吏孙位申,积劳善怒,陡然自汗凛寒,脘疼咳逆,呕吐苦水,延余诊之,脉弦软而滑,形瘦面黎,苔黄不渴,溲赤便难,以二陈去甘草,加沙参、竹茹、枇杷叶、竹叶、黄连、萎仁为剂。渠云阳痿已匝月类,恐不可服此凉药。余曰:此阳气上升,为痰所阻,而不能下降耳。一服逆平痛定,呕罢汗止,即能安谷。原方加人参,旬日阳事即通,诸恙若失。苏州府治东首杨姓,年三十余,以狎游私用父千金,父庭责之,体虚而兼郁怒,先似伤寒,后渐神昏身重。医者以为纯虚之证,惟事峻补,每日用人参三钱,痰火愈结,身强如尸,举家以为万无生理。余入视时,俱环而泣。余诊毕,又按其体,遍身皆生痰核,大小以千计,余不觉大笑,泣者尽骇。余曰:诸人之泣,以其将死耶?试往府中借大板重打四十,亦不死也。其父闻之颇不信,曰:如果能起,现今吃人参费千金矣,当更以千金为寿。余曰:此可动他人,余无此例也,各尽其道而已。立清火安神极平淡之方,佐以末药一服,三日而能言,五日而能坐,一月而行动如常。其时牡丹方开,其戚友为设饮花前以贺,余适至,戏之曰:君服人参千金而几死,服余末药而愈,药本可不偿乎?其母舅在旁曰:必当偿,先生明示几何?余曰:增病之药值千金,去病之药自宜倍之。病者有惊惶色,余曰:无恐,不过八文钱,萝卜子为末耳。尚有服剩者,群取视之,果卜子也,相与大笑。其周身结核,皆补住痰邪所凝成者,半载方消。邪之不可留如此,幸而结在肤膜,若入脏则死已久矣。雄按:今夏刘午亭,年六十三岁,久患痰喘自汗,群医皆以为虚,补剂备施,竟无效。徐月岩嘱其浼余视之,汗如雨下,扇不停挥,睛凸自高,面浮颈大,胸前痞塞,脉滑而长,妻女哀求,虑其暴脱。余曰:将塞死矣,何脱之云?与导痰汤加旋覆、海石、泽泻、白前,一饮而减,七日后囟门始平,匝月而愈。继有顾某年五十六岁,肥白多痰,因啖莲子匝月,渐觉不饥,喘逆自汗无眠,以为虚也。屡补之后,气逆欲死,速余视之,苔黄溲赤,脉滑不调,以清肺涤痰治之而愈,旋以茯苓饮善其后★《医学源流论》古方加减论:古人制方之义,微妙精详,不可思议。盖其审察病情,辨别经络,参考药性,斟酌轻重,其于所治之病,不爽毫发。故不必有奇品异术,而沉痼艰险之疾,投之辄有神效,此汉以前之方也。但生民之疾病,不可胜穷,若必每病制一方,是曷有尽期乎?故古人即有加减之法,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或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内,因其现症之异,而为之加减。如《伤寒论》中,治太阳病用桂枝汤,若见项背强者,则用桂枝加葛根汤;喘者,则用桂枝加浓朴杏子汤;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白芍汤;更恶寒者,去白芍加附子汤,此犹以药为加减者也。若桂枝麻黄各半汤,则以两方为加减矣。若发奔豚者用桂枝,为加桂枝汤,则又以药之轻重为加减矣。然一二味加减,虽不易本方之名,而必明着其加减之药。若桂枝汤倍用芍药而加饴糖,则又不名桂枝加饴糖汤,而为建中汤。其药虽同,而义已别,则立名亦异。古法之严如此。后之医者,不识此义,而又欲托名用古,取古方中一二味,则即以某方目之。如用柴胡,则即曰小柴胡汤,不知小柴胡之力,全在人参也。用猪苓、泽泻,即曰五苓散,不知五苓之妙,专在桂枝也。去其要药,杂以他药,而仍以其方目之。用而不效,不知自咎,或则归咎于病,或则曰咎于药,以为古方不可治今病,嗟呼!即使果识其病而用古方,支离零乱,岂有效乎?遂相戒以为古方难用,不知全失古方精义,故与病毫无益,而反有害也。然则,当何如?曰∶能识病情与古方合者,则全用之;有别症,则据古法加减之;如不尽合,则根据古方之法,将古方所用之药,而去取损益之。必使无一药之不对症,自然不倍于古人之法,而所投必有神效矣!★名家论痰治法:严用和《济生方》中就提出:人之气道贵乎顺
顺则津液流通 决无痰饮之患。朱丹溪《丹溪心法》提出:善治痰者 不治痰而治气
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喻嘉言云:(分为肝气逆行,气郁痰癖,肾火上冲等诸型)浊阴上逆:浊阴之气,从下入上裹其痰饮,用茯苓厚朴汤,则分其浊气下出,而痰饮上出也。肝气逆行:多怒则肝气上逆,而血亦随之,气血痰饮,互结成癖,用柴胡鳖甲散以除之。气郁痰结:多忧则脾气内郁,而食亦不化化,气食痰饮亦互结成癖,用清痰九以除之。肾火上冲:多欲则肾气上逆,直透膜原,结垒万千,胀重坠,不可以仰,用桂苓丸引气下趋,痰饮始去也
微信11018治疗便秘单味中药(1)鸡血藤: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本草再新》:补中燥胃。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实用中药》: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闭经等,有活血镇痛之效。本味药用鸡血藤50克用于妇人便秘、老年人便秘属于阴血亏虚之侯(2)何首乌:性味甘温,无毒。入脾肺肾三经。具有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乌发、安神、止汁等功效。养血祛风,何首乌生用,润肠通便作用强,其有效成分大黄酚可促进动物肠管运动。部分高脂血症病人服用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加和腹泻现象。临床应用何首乌治疗老年阴虚便秘,大多剂量为15-30克,多与女贞子当归黑芝麻肉苁蓉等合用。但是临床应用何首乌注意复查肝功能(3)草决明:味苦甘咸,性微寒,入肝肾大肠经。润肠通便,清肝明目,治疗便秘。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缓泻作用。草决明通便多生用。决明子药性寒凉,不适合脾胃虚寒、脾虚泄泻等患者。药理研究决明子主要含有大黄酚、大黄素等化合物,长期服用可引起肠道病变,不可久用,临床辩证识证剂量为15克,多与枸杞子、菊花、当归、柏子仁等合用效果奇佳,中病即止(4)莱菔子味甘辛性平。归肺脾胃经。具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熟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生莱菔子能生能散,长于涌吐风痰《医学衷中参西录》“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常用剂量为6-15克,治疗老年便秘常用40-60克,配伍焦三仙、生白术、枳壳、桃仁、麻子仁等品。治疗便秘的成方①苁蓉丸(《济生方》):肉苁蓉2分,沉香1分为末,麻子仁汁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方中肉苁蓉温补肾阳,润肠通便;沉香降气导滞;麻子仁汁润肠通便。诸药合用,共奏温肾降气,润肠通便之功,尤适应于年老体弱,肾阳虚衰所致之便秘。服法:每服70丸,空心米饮送下②苏麻粥(《医部全录》大小便门录得效方):麻子仁、苏子二味等份研烂,水滤取汁,煮粥食之。方中麻子仁润肠通便,苏子降气化痰导滞,加强麻子仁通便之功,适用于大肠津枯燥结之便秘③威灵仙丸(《医部全录》“大小便门”录得效方):黄芪、枳实、威灵仙各等份,为末,蜜丸如梧子大。方用黄芪益气,枳实理气导滞,威灵仙化滞通便。适用于年高津枯便秘。服法:每服五七十丸,不拘时,姜汤白汤饮下,忌茶④益血丹(出处同上):当归酒浸焙,熟地各等份,为末,炼蜜为丸服。方中当归养血,熟地养阴,两药合用可治疗阴血亏虚之便秘⑤提盆散(《杂病源流犀烛》)草乌为极细末,葱白一根,蘸草乌末纳肛门即通,此即霹雳箭,能治大小便不通。方中草乌祛风湿散寒止痛,葱白辛温通阳,合用可治冷秘⑥火熨法(《证治汇补》)用大黄一两,巴豆五钱,为末,葱白十根,酒曲和成饼,加麝香三分,贴脐上,布护火熨,觉肠中响甚去之(2)治疗老年性便秘较为常见的单验方有以下几种①白术60g,生地30g,升麻3g,水煎服;或单用白术60g,水煎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术能促进胃肠分泌的作用,可使胃肠分泌旺盛,蠕动加快②枳实6~10g水煎服。据现代药理研究枳实可以促进肠蠕动,弛缓肠平滑肌,故老年人不宜过量应用③莱菔子30~60g,温开水送服,每日3次,用治老年性习惯性便秘
④望江南30g单味一次煎汤口服,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次日即可排软便。该药具有平肝之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便秘及某些解大便不能过分用力的病人尤为适宜⑤当归20g肉苁蓉20g沏水代茶饮,用于治疗阴虚血亏,肠中干燥而便秘者⑥淡盐开水一杯,每晨空腹饮服
微信11019王清任论血瘀证的证候特点及辨证规律(一)王清任依据临床观察以及用活血化瘀方药治疗的验证,提出了血瘀证辨识要点是1疼痛。如“眼疼白珠红”、头痛、胸痛、肚腹疼痛、痹痛、少腹积块疼痛等2包块。如肚大坚硬成块、小儿痞块、肚大青筋、少腹积块等3皮肤粘膜青紫。如紫癜风、青记脸、牙床紫等4神志改变。如瞀闷、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无故爱生气、癫狂及夜睡梦多或夜不能睡等5发热特点。有“午后潮热,至晚尤甚”者;有“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者;有“后半日发烧,前半夜更甚,后半夜轻,前半日不烧”或“惟日落前后烧两时,再轻者,或烧一时”等规律6久病多瘀。对年久日深,病程迁延的病症,如耳聋年久,久泻百方不效者等,每以血瘀论治7怪病常有瘀血。如“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食从胸后下”“交接病”、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妇女干劳、男子劳病、半身不遂等“自古无良方者”按血瘀论治,每获良效(二)血瘀证的治法和方药
中医学对血瘀证的认识甚为久远,早在《素问》曾创制了四乌贼骨一芦茹丸而治血瘀证,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门论述了瘀血证,又提出了“瘀血”“蓄血”“干血”等病名,又创制了下瘀血汤等名方以治瘀血。宋代杨士嬴在《仁斋直指方》中提出了“气者,血之帅也”的论述。元代朱丹溪在《丹溪手镜》中,明确提出了“治血用行气,治气用行血”之论。明代的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又进一步指出“血实则瘀,轻者消之,重者行之,更有因气病而及血者,先治其气;因血病而及气者,先治其血”可见历代医学家对血瘀证都非常重视,而且都各有治法。这些学术的积累,对王清任血瘀的论治有着重要的启导与参验价值。他正是站在这个高起点上,又结合自己的解剖知识和临床经验,把活血化瘀的治法更丰富、更系统,使其有本质的提升。王清任以他创立的活血化瘀治法揭橥了其理论的成熟和活血化瘀学派的竚立。总结王清任的活血化瘀14法各法适应证、代表方剂及使用要点如下:1.分部逐瘀法。王清任依解剖部位辨证血瘀,“立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治肚腹血瘀之症。”而针对少腹血瘀或胞宫血瘀又立少腹逐瘀汤;针对痘疮“皆是瘀血凝滞于血管”而立通经逐瘀汤治疗;针对“气血凝滞脑气”设癫狂梦醒汤、会厌部血瘀立会厌逐瘀汤等。用方时还选择不同的引经药,精心配伍,使药物直达血瘀病所。如通窍活血汤选用麝香、老葱、生姜等辛香透窍之品;血府逐瘀汤选用柴胡、桔梗引药上行以治胸中血府血瘀;膈下逐瘀汤意在专治膈下肝脾部位之瘀血,故选用乌药、香附等舒肝理气药配伍。少腹逐瘀汤中选用小茴香、肉桂配伍以温通下焦;会厌逐瘀汤中用桔梗,则引药上行直达会厌等。这种分部位、立专方,治疗血瘀证之法,是他临床经验的结晶,是对前人的一大突破。2.补气活血法。针对气虚血瘀证,将补气药与活血药有机配合,创立补气活血法。使气足而血活,补气以活血,且化瘀而不伤正,补气而不留邪,达到“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而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见《医林改错·黄芪赤风汤》)的治疗目的。如补养还五汤、黄芪桃红汤、助阳止痒汤、止泻调中汤、足卫和荣汤、黄芪赤风汤等,均宗此法而创制,有效地用于不同病因所致气虚血瘀证治疗。3.通窍活血法。窍者,乃指五官七窍、毛窍、心窍等。若窍道瘀阻,气血不行,每致五官、皮肤毛窍、心窍闭塞不通而为病,而皮肤毛窍血瘀所致“毛发脱落”“白癜风”“紫癜风”“紫印脸”“青记脸如墨”等;眼窍血瘀之患“眼疼白珠红”;鼻窍血瘀之患“糟鼻子”;耳窍血瘀之患“耳聋年久”;口窍血瘀“出臭气”;等。王清任对此类疾病颇有发明,熔辛香开窍法与活血化瘀法为一炉,创通窍活血法治疗之。
微信11020王清任论血瘀【2】4.解毒活血法。这是他为霍乱吐泻、天花等传染病,提出“活其血,解其毒”治疗原则,将解毒法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起来,创解毒活血法,如治疗霍乱上吐下泻的解毒活血汤、治疗天花的通经逐瘀汤,均属此法的代表方剂。为中医药学治疗瘟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开辟了新疗法。5.清热化瘀法。针对血热而瘀之病机,将清热法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运用。如治疗“瘟毒烧炼”气血凝滞所引起的霍乱、天花,即选用了清热解毒药与活血化瘀药相配伍;而对于瘀久化热者,如积块日久、小儿痞块等出现瘀热,可选用清热凉血化瘀法;膈下逐瘀汤所用丹皮、赤芍之类,即寓清热凉血化瘀之意。6.理气活血法。本法是中医药学传统治法,历代医家均有阐发。王清任的贡献在于:他巧妙地将舒肝理气药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创制了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癫狂梦醒汤等,使理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更加扩大。7.回阳化瘀法。本法系王清任抢救霍乱吐泻引起的元气衰竭、阳衰血瘀之危症时,创造性地将回阳救逆法与活血化瘀有机配伍而成,他在《瘟毒吐泻转筋说》中曰:“此症得之最速,伤元气最快,如见眼胞塌陷,汗出如水,肢冷如冰,此时无论口干舌燥,大渴饮冷,一时饮水数碗,放心用姜附回阳汤(即急救回阳汤),一付可夺命”显示了他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凭其经验,针对“阳衰血瘀”之病机,融温阳与化瘀为一体,救治重危急症,确实高人一筹。正如他自己所说:“此法非浅医所能知也”。验之于今,现代医学对休克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者,所采用的抗凝剂等,仍没有超越百年前王氏所创的“回阳化瘀”法治疗思想。本法的创立,是对祖国医学关于危重急症治法的重大发展与创见。8.攻下逐瘀法。本法是将通里攻下法与逐瘀活血法相结合而成。通过攻下通里,使瘀血邪毒从肠腹排除。如《医林改错》列举的“加味止痛药散”“古下瘀血汤”等,均为本法的代表方剂。9.温中活血法。系将温中健脾法与活血化瘀法结合运用之法。如王氏创制的止泻调中汤,即选用黄芪、党参、白术、附子、良姜、官桂等温中健脾药与当归、川芎、红花、白芍等活血养血药相配伍。10.滋阴化瘀法。病久、瘀久皆易伤阴,特别是瘟毒感染之热性病,由于“瘟毒烧炼”更易伤阴,引起血瘀阴伤之症,王氏将活血化瘀法与滋阴养血法灵活结合,创滋阴养血化瘀法,如会厌逐瘀汤中的生地、玄参、当归;古开骨散方用龟板、当归等,均属此法的运用。11.通痹逐瘀法。王氏认为风寒湿热之邪“入于血管,痛不移处”,当属血瘀。此时若“总逐风寒、去湿热,已凝之血,更不能活”(《医林改错·痹症有瘀血说》)因此用温热发散、利湿降火或滋阴等均难收效。故创制了活血化瘀与祛风除湿法相结合的通痹逐瘀法治疗痹证,意在疏通经络,使气通血活,“血行风自灭”“血行湿亦行”,以提高痹证的疗效。12.温经化瘀法。血遇寒则凝泣。对于经脉虚寒,气血瘀阻,既要温经散寒,又要化瘀以通经,才能标本兼治,相辅相成。王清任取《金匮要略》温经汤合《和剂局方》失笑散加减化裁,成为温经化瘀有效之方。13.活血化痰法。气郁则血瘀,气郁湿亦聚。情志郁结,不但可以导致血瘀不行,且可导致湿聚痰生,往往形成痰瘀互结为患;若痰瘀互结蒙心滞脑,亦可引起情志病症,如癫狂证等。王氏认为“气血凝滞脑气,与脏腑气不接”是癫狂证的主要病因,因此创立了综合运用活血化瘀、理气解郁、祛湿化痰诸法。针对痰瘀互结凝滞气血之病机的癫狂猛醒汤,治瘀、痰、气三者交阻为患的癫狂证,这是他对中医痰证和瘀血证的突破。14.化瘀调神法。如王氏创制的足卫和荣汤,除用补气活血药物外,选用酸枣仁一味养血调神定惊,治痘后气虚血瘀所致抽风等证,即将活血化瘀法与养血调神法结合运用,独具风格
微信11021蒲辅周老用附子之法【1】《蒲辅周医案》1.回阳救逆《伤寒蕴要》言附子“有退阴回阳之力,起死回生之功”;《本草经读》赞其“为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先生遇霍乱吐、利、大汗、肢厥,用人参四逆汤;脉微欲绝,阳浮于外,予通脉四逆汤加葱白、猪胆汁、人尿;急救投生附子。阳脱汗多者选芪附汤,有下利用术附汤。在腺病毒肺炎120例治疗过程中,对其中1例阳虚肢厥者,投参附合四逆汤为主抢救成功。虽仅见此1例,他认为“不可不备一格。”“阳虚欲脱(腺病毒肺炎)”案经中西医治疗,骤然体温剧降,昏迷足凉,呼吸微弱,舌上少津,脉沉弦细无力,证属阴津既伤,阳气欲脱。先生急疏回阳救逆之西洋参6克、川附子3克、石菖蒲2克,浓煎频服,当夜四肢渐回温,昏迷转微烦,痰能咳出;翌日呼吸衰竭缓和,舌红津回。续以益气生津法(沙参、麦、味、菖、远)调理五日痊愈。全仗参附力挽欲绝之阳也!2.引火归原《本草正》谓附子“大能引火归原,制伏虚热,善助参、芪成功,尤赞术、地建效”。先生对大虚似实,见面赤颧红,头眩烦躁,脉浮大而涩者,认为系欲脱之兆。若精神浮散,彻夜不寐者,亦至虚有盛候,急宜右归加龙、牡、磁、龟板、阿胶和淡菜等味收摄元神。“类中风”案断为五志过劳致肝肾真阴虚,真阳浮越于上,肝风将动。先生予育阴潜阳,佐附子引火归元、人参益气,俾阴固阳回而眩晕渐趋消失,震颤平复。3.回阳固阴“热病转寒中(乙脑)”案会诊前迭进大剂辛凉苦寒及犀、羚、牛黄、至宝之属而高热不退,肢厥神昏,腹满下利稀溏,随矢气流出但量不多,头汗出,口唇燥,板齿干,乃虚实互见,邪陷中焦。先生投辛通苦降剂(参、夏、姜、芩、连、芍)后利止满减,汗出热退。彼时热虽去而元气伤,见筋惕肉瞤,肢厥汗出,脉微欲绝,恐将阳脱,急以生脉加附、龙、牡回阳固阴,浓煎徐服不拘时,各症渐减,阴回阳生。继进三才汤佐枣仁、石斛、阿胶养阴益胃,未及数帖而瘥。4.扶阳固卫:先生于阳虚卫弱之自汗,每斟酌在玉屏风散加附子,或芪附汤间取效。5.温补肾阳(温肾培元)《汤液本草》云附子入“命门之剂”;《本草正义》:“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先生曰久喘治肾,系肾元阳不固者,治宜肾气丸。“脾肺同病(慢支)”案当痰湿化后,先以理中温化健脾,继予桂附地黄补肾固本。真元衰竭之自汗,遣参附汤温扶之。肾炎晚期肾功能衰退,元气不支,济生肾气和理中丸兼进;“月经不调(三)”案为月经先期,经前腹泻,经停泻止,腰腹胀痛,黄芪建中加附、杜、故纸,服五帖经行便即不溏;“经行如崩(一)”案腰痛、脉沉迟无力,附子参入补肾强腰剂中,症情好转,后期黄芪建中加附、术,早晚另服右归丸,两月后经渐调并怀孕;“口疮”案先投封髓丹加减,大便仍稀溏,遂早进补中益气丸,晚服金匮肾气丸渐愈。上皆脾肾并调矣!“腰痛兼二便秘涩(前列腺肥大)”案乃86岁高龄患者,真阴本亏,元阳式微,津涸气馁,无力传送,酿致尿频便结,阳虚阴结之证。先生以桂附八味去丹皮,加菟、杜、膝、故纸、巴戟补肝肾,既育阴滋涸,又温化培元,使肾中水火渐充,形体健、营卫和而诸症悉解,五年未犯。津亏而生津罔效,若系釜底无火不能气化,必加附子。但急性热病津伤,用附子当慎重,“辨证不清,不可轻投”。6.益气温肾:先生治一老年患者,良由中气虚致小便不畅,予补中益气汤加附子,以鼓动肾阳,强盛心力,小肠之气充足,小便自然通利而竟全功。7.温补阳气:“感冒(一)”案乃素体阳虚,营卫不固罹病,初进玉屏风散加附子温阳益气。畏风除而恶寒减,仍汗出,苔白腻,属卫阳既虚,内湿渐露,改投温阳利湿,诸症大减。终以温阳补中法,晨吞附子理中丸,暮服补中益气丸渐愈。首尾三易其方,大法未离乎温阳。8.温阳利湿:阳虚型高血压,先生倡遣附子汤佐龟板、龙骨、牛膝治之。“眩晕(二·高血压)”案4年来血压190~140/120~90),头晕心悸,心烦懊20。先生据脉沉迟,舌质不红,体胖肢胀,乏力溲频,诊为阳虚湿盛,即予附子汤加龙、牡、杜仲、杞、桑寄、狗脊。仅15帖诸症尽除,血压正常。“阳虚脾湿(慢支)”案以六君合苓桂术甘汤加味,咳、痰减,惟大便日2~3次,且不成形,更予附子理中导四神丸制丸缓图。9.温阳利水:一病程14年“心悸(风心病)”患者并慢性心衰,下肢肿胀,先生给真武合桂枝龙牡汤温阳利水,俾营卫和调,脾胃健运,水肿明显消退。另例高年高血压病案,先生视为阳虚水逆,真武辅龙、牡、半夏温镇获痊。慢性肾炎偏肾阳虚者,亦选真武汤温化行水。“慢支”水气上逆,头眩心瞤动,振振欲辟地者,或咳喘肢体浮肿者,先生尝用真武汤加五味子、细辛、干姜,每获佳效。10.温经散寒《伤寒蕴要》指附子“温经散寒,舍此不用,将何以救之。”先生昔年在四川梓潼故里曾治1例炎夏贪凉,场院连续露宿三夜者,两腿剧痛,微恶寒,上下床均须人扶持,群医历治罔效,药用附片15克(先煎)、麻黄9克、细辛6克煎服,20帖健愈如初
微信11022蒲辅周用附子之法【2】11.温化寒湿:张元素论附子“以白术为佐,乃除寒湿之圣药”;虞抟:“引温暖药达下焦以祛除在里之冷湿”;汪昂:“逐风寒湿。”先生认为,寒湿多中于阳虚脾弱者,症见脉沉缓,身无大热,口不渴,溲清便溏,或身痛重着,手足肿痛,但头汗出,背强喜暧,宜胃苓汤加川附子、木瓜、炮姜治之。寒湿,脉虚而涩者,迳投桂枝附子汤。“风寒湿痹”案缘于产后气血虚,外感风寒与内湿搏结合而为痹。先生匠心独运,将温经散寒除湿同调和营卫熔为一炉,黄芪桂枝汤合术附汤增损,翌日痛减,两日后经潮。12.温通寒积《本草纲目》引《王氏究原方》语:“附子性重滞,温脾逐寒。”肾炎晚期肾功能衰退,元气不支,现腹胀便秘,口苦酸臭,尿少而黄,先生每投温脾汤和胃降浊取效。对痼冷在胃肠间之远年痛泻、休作无时者,他多断为慢性虚寒泄泻,积滞未尽,尝用温脾汤制蜜丸服,尤强调“积不除,则病难愈”。13.温肾散寒:急性肾炎,先生对脉沉细紧或沉细弦,舌淡苔白,腰背恶寒,四肢不温者,以附子90克,麻黄、细辛各60克,共为粗末,每用12克煎服;或麻黄附子甘草汤用之。14.助补肝肾:虞抟云附子“引补血药入血分,以滋养不足之真阴。”“滑胎(习惯性流产)”案已有五次流产或早产史,每次妊五月必漏血十余日,此次又兼胎漏。先生首调脾胃以养胎元,五味异功加砂、藿、姜、枣、山药,3帖恶阻止。继补肝肾以固胎本,泰山磐石合安胎银苎酒增损(制川附、别直参、熟地、巴戟、苎麻根、续断、归、杜、苁、术),一周服1剂,直至足月顺娩。15.益气强心:“虚阳上越(脑动脉硬化、冠心病)”案先生析由气血不足使然,以附子汤益气强心,加杞、味、山萸肉、龟板、女贞子等育阴潜阳而获效满意。16.补中养血《本草纲目》言补药中少加附子引导甚捷。“寒湿痹证(亚变败血症?风湿热?)”案迭进通阳宣痹除湿、清热利湿养阴、益气养阴、调和肺胃等法,邪却正伤见多汗,血沉30~40毫米/小时。先生用归芪建中加附子等味,10剂血沉降至20毫米/小时。复谓“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原,脾胃健强,气血足则康复矣”17.温经摄血:“便血”案病程近月,先生指为阴气内结,不得外行,血无所禀,渗入肠间,旋施黄土汤加味,其中附、术旨在复健行之气,血得温煦始循经而行,深恐辛温动血,佐黄芩苦寒监制,加侧柏叶以助涩血,9帖血竟止。18.温脾暧胃:《医学启源》云附子“温热脾胃”“感冒”案素体阳虚,先生历经辛散、祛风清燥和温化痰饮诸法顿挫病势后,转投附子理中汤加味,并以之制丸缓图善后。19.益火补土:“阳虚脾湿(腹泻
19.益火补土:“阳虚脾湿(腹泻)”案,先生初用理中加味即大便复常,惟尚乏力自汗,腹鸣腹凉,脉沉缓,原方出入制就蜜丸常服之。20.温寒止痢:对寒痢下利清谷,肢厥脉微,甚则滑脱不禁者,先生常予理中、四逆辈。21.平复厥热《本草经读》:“太阳之标阳,外呈而发热,附子能使之交于少阴而热已;少阴之神机病,附子能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行通达而厥愈。”“痢疾(急性毒痢)”案为病势危笃历用多种抗生素罔效者,先生于二诊见其寒热错杂,厥热胜复,虚实互见,示病邪深入厥、太二阴,兼阳明胃液被劫最危之候,急投乌梅丸加味,2帖即厥热、烦躁皆平,下利好转。终以益气生津、调和肝脾之剂3帖而安。何等快捷!22.温脏杀虫:李杲言附子“除脏腑沉寒,三阴厥逆,湿淫腹痛,胃寒蛔动。”“虫蛊”案系先生舅父,素嗜酒善怒。盛怒后腹胀如石,头面上肢微肿,下肢黑肿,鱼腹及阴囊均穿小孔流臭黄水,脐突胸高,二便不利,脉沉弦涩。先生因制温白丸给服,吐蚘睡安,醒后糜粥自养数日,肿消孔敛。调理两月得瘳。此实谨遵“大积大聚,非不可治”经旨之启人心扉之佳案也!23.反佐纯寒:纯寒之品理当用于火热之证。至若羸弱之体,难胜克伐,初可见功,后即不效。人以胃气为本,纯寒败胃每令病情恶化。先生忆及夏邦佐治白喉热证,以黄连解毒汤加附子、僵蚕。附子之作用在“用寒勿远热,驾诸药而不凝滞,反佐而能捣其巢,攻坚破结”。先生临床,时有效法。纵观前述,足证先生精研医理,剖析毫芒,用附子已曲尽其妙,达致炉火纯青之至高境界。但“温而不燥”是他自始至终恪守之基本准则。盖附子究系纯阳辛温之品,补火扶阳固有余,损阴尤当慎。否则,水涸阴竭火无所附,势成燎原。先生例举《伤寒论》附子汤配白芍,四逆汤有甘草;金匮肾气丸水中补火,皆无不遵此大旨。故先生谆谆告诫来兹,临证切忌拼凑纯温热药治病。他对肾炎晚期肾功能衰退,元气不支,病势急剧恶化者,尝以熟附子、人参各9克,醋制龟板30克,急救肾中将绝之阴阳并强心气;治疗气闭耳聋之属阴阳两虚者,给服八味肾气丸,皆活泼圆通,深得运用附子之要领,亦先生“温而勿燥,免伤其津,实为温法要诀”之最佳诠释与疏证
微信11023[转载]用中医药治疗常常见到的误区~与西医“直达病灶”,“哪病医哪”的思路不同,中医往往在医治表症的同时,亦讲究综合调理。尤其面对妇科、骨科、慢性病等这些或西药副作用严重,或西医难以根治,除手术外别无他法的病症,越来越多的现代人也开始回归正视传统中医,选择中药来治疗,并且确实有不少患者从中受惠,尝到了甜头。而希望利用中药来治疗癌症这种让现代医学极为头疼,既难以根治,复发率也高的“不治之症”,也就变为了愈来愈常见的事情。人们寄予了中药极高的期望,却又因对其的不了解乃至误会,往往轻易的就此走入误区。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明明是由误解造成的错误,却会给患者的治疗之路与中医药的声誉都带来额糟糕的影响。下面就是几种常见的有关中药的错误认知:1.中药抗癌就是以毒攻毒?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传出的说法“只有有毒的中药才能对抗肿瘤”,使许多人信以为真,并因此长期的,无顾忌的大量服用斑蝥、马钱子、蜈蚣等剧毒中药。然而却不知,这些药虽然确有对抗肿瘤的药效,却也必须谨慎使用,即使是有经验的中医大夫也会将之归入“虎狼方”中,根据各人体质及病症需要,严格控制君臣佐使配比剂量,“猛药”即使要用,也只能很小心的使用一段时间甚至只是一两剂,便得根据病人的四诊辨证及时更换组方,调整用药。这样的药,绝不是谁都能用,谁都敢用的。更不是单靠一味或几味“毒药”即可抑制肿瘤的。若擅自更改用方、用量或者没有可靠的中医医师把关,其毒副作用便可能对心、肝、肾等脏器造成的伤害。2.病症差不多,就可以直接使用别人用的好的方子?这似乎也是个十分通行的做法,身边有熟人和自己的症状差不多,见人家找中医开了方子,用着不错,病情好起来了。就仿佛得到了保证似的而对那药方爆发出十足的信心,也不再找医生诊断,直接要来方子就原样使用。用了不好,就又抱怨中医的“不靠谱”,质疑那熟人不过是“瞎猫撞到了死耗子”,以为中医不可信。却不知,中医诊治病人,开出的药方是极有针对性的,不仅要考虑病症,还要根据各人体质阴阳寒热虚实的不同,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方,症状相同不代表两人体质、病因就完全相同,药方自然也不可通用。“一人一方”绝不是一句虚话,乱用他人药方起到加重病情的反效果也不是没有可能,万不能想当然尔。3.抗癌中药多多益善,同时服用多位医生开出的方剂?这可是个低级错误。就像西药的抗生素等药物也有剂量要求,不能擅改,药物之间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不可随意混用一样,中药又怎么可能是多多益善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的?中药治疗亦是有的放矢,调理适度的医疗,同时服用多位医生开出的方剂什么的,更是“蠢爆了”。4.中药煎得愈久效果愈好?又是一条“傻瓜理论”。打个比方来说,难道煮菜就是无论什么菜,都是煮愈久就愈好吃?在煎药这样讲究额多的“技术”自然更不是。中药中需要久煎的,其实只有如贝类、矿物类等的部分药材,另外一些滋补类的中药可能会需要煎煮时间略长一些。但是像通常常用的如清热解毒类、泻下类药方(尤其是含有花草叶虫类药材比较多的),久煎反而会减低疗效。煎药的方法和时间,也要遵医嘱才好。5.名贵的中药都是补药?甭管三七二十一,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石斛苁蓉天山雪莲…哪个名贵来哪个,有事没事来两口。“这么贵的一定是好东西,药效肯定棒棒哒!”如此彪悍的逻辑到底出自何方?所谓“辨别标本,对症下药”,就是要根据病人的偏重不同,按需组方。即使是身体虚弱急需滋补的病人,也还有“虚不受补”之说,体质病情不合,那滋补药再名贵,也不是适合你的。一味追求药材“名贵”的乱滋补,就好比花大价钱买一双完全不合脚的昂贵皮鞋,可不就是自己给自己“小鞋”穿,能舒服才怪。6.中医是中医,西医是西医,在接受什么样的西医治疗,就不需要和中医医师说了?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会在思想里把西医和中医分开的非常彻底,仿佛这两种医学就是完全无关的两件事情,不能有任何交集。不仅中医不能使用西医的诊断手段,正在接受的西医治疗也不需要和中医医师说明。这个思路实在是有些落伍而闭塞了。且不说现代中医并非故步自封,自然也会融汇西医先进的诊疗手段,正在进行的西医的治疗、用药也会对中医的诊治产生影响和干扰。中医要充分了解病人的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开出真正适用的方子,也让中西医的诊疗能够配合起来,相辅相成各展其长的达到治疗目的
微信11024《脾胃论》论述君臣佐使法:《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一法,力大者为君。凡药之所用,皆以气味为主,补泻在味,随时换气。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浓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浓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咸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咸之热者,为阴中之阳。夫辛、甘、淡、酸、苦、咸,乃味之阴阳,又为地之阴阳也;温、凉、寒、热,乃气之阴阳,又为天之阴阳也。气味生成,而阴阳造化之机存焉。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主对治疗,由是而出。假令治表实,麻黄、葛根;表虚,桂枝、黄芪。里实,枳实、大黄;里虚,人参、芍药。热者,黄芩、黄连;寒者,干姜、附子。君药,分两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如《伤寒论》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以芍药之酸,于土中泻木为君;饴糖、炙甘草甘温补脾养胃为臣。水挟木势亦来侮土,故脉弦而腹痛,肉桂大辛热,佐芍药以退寒水。姜、枣甘辛温,发散阳气,行于经脉皮毛为使。建中之名,于此见焉。有缓、急、收、散、升、降、浮、沉、涩、滑之类非一,从权立法于后。如皮毛肌肉之不伸,无大热,不能食而渴者,加葛根五钱;燥热及胃气上冲,为冲脉所逆,或作逆气而里急者,加炒黄柏、知母;觉胸中热而不渴,加炒黄芩;如胸中结滞气涩,或有热病者,亦各加之。如食少而小便少者,津液不足也,勿利之,益气补胃自行矣。如气弱气短者,加人参,只升阳之剂助阳,尤胜加人参;恶热发热而燥渴,脉洪大,白虎汤主之;或喘者,加人参;如渴不止,寒水石、石膏各等分,少少与之,即钱氏方中甘露散,主身大热而小便数,或上饮下溲,此燥热也;气燥,加白葵花;血燥,加赤葵花。如脉弦,只加风药,不可用五苓散;如小便行病增者,此内燥津液不能停,当致津液,加炒黄柏、赤葵花。如心下痞闷者,加黄连一、黄芩三,减诸甘药;不能食,心下软而痞者,甘草泻心汤则愈(痞有九种,治有仲景汤五方泻心汤)。如喘满者,加厚朴。如胃虚弱而痞者,加甘草。如喘而小便不利者,加苦葶苈(小便不利者加之,小便利为禁药也)。如气短气弱而腹微满者,不去人参,去甘草,加浓朴,然不若苦味泄之,而不令大便行如腹微满而气不转加之。中满者,去甘草,倍黄连,加黄柏,更加三味,五苓散少许。此病虽宜升宜汗,如汗多亡阳,加黄芪。四肢烦热肌热,与羌活、柴胡、升麻、葛根、甘草,如鼻流清涕恶风,或项、背、脊背强痛,羌活、防风、甘草等分,黄芪加倍,临卧服之。如有大热,脉洪大,加苦寒剂而热不退者,加石膏;如脾胃中热,加炒黄连、甘草。凡治此病脉数者,当用黄柏,或少加黄连,以柴胡、苍术、甘草,更加升麻,得汗出则脉必下,乃火郁则发之也。如证退而脉数不退,不洪大而疾有力者,多减苦药,加石膏。如大便软或泄者,加桔梗,食后服之。此药若误用,则其害非细,用者当斟酌,旋旋加之。如食少者,不可用石膏。石膏善能去脉数疾,病退脉数不退者,不可治也。如不大渴,亦不可用。如脉弦而数者,此阴气也,风药升阳以发火郁,则脉数峻退矣。以上五法,加减未尽,特以明大概耳★?《医学源流论》执方治病论:古人用药立方,先陈列病症,然后云某方主之。若其症少用出入,则有加减之法,附于后方。可知方中之药,必与所现之症纤悉皆合,无一味虚设,乃用此方毫无通融也。又有一病而云某方亦主之者,其方或稍有异同,或竟不同,可知一病并不止一方所能治。今乃病名稍似,而其中之现症全然不同,乃立以此方施治,则其药皆不对症矣。并有病名虽一,病形相反,亦用此方,则其中尽属相反之药矣。总之,欲用古方,必先审病者所患之症,悉与古方前所陈列之症皆合。更检方中所用之药,无一不与所现之症相合,然后施用,否则必须加减。无可加减,则另择一方,断不可道听途说,闻某方可以治某病,不论其因之异同,症之出入,而冒昧施治。虽所用悉本于古方,而害益大矣★《医学正传》摘录:丹溪论湿:(丹溪活套)云∶湿本为土气,火热则能生湿土,故夏热则万物湿润,秋凉则万物干燥。夫热而怫郁,则生湿也,因湿生痰,故用二陈汤加酒芩、羌活、防风,去风行湿,盖风药能胜湿也。大抵治湿宜利小便为上策,故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如一身尽痛或无汗,是湿流关节,邪气在表,宜五苓散加羌活、苍术以微汗之,不可大汗,恐汗去而虚湿仍在也。若自汗多者,宜白术甘草汤。若小便自利清白,大便泄泻,身痛自汗,此为寒湿,宜五苓散加生附、苍术、木瓜。如风湿身痛,微肿恶风,宜杏仁汤∶官桂五钱,大门冬、芍药、麻黄各二钱五分,杏仁七个,水三盏,姜十片煎,分二服。又治湿,消肿胀,利小便,健脾胃,葶苈木香散∶葶苈子、茯苓、猪苓、白术各一两,木香、泽泻、木通、甘草、桂枝各五钱,滑石三两,为末,汤调服。然以上诸方,乃略示其端倪耳,全在活法加减而用之,不可执一论也。夫治湿者,固当以二术为君,以补脾为主治。然亦有湿盛气满膨胀者,又当以利水行气为先,补脾药又未可遽用。或以二术为君,而利水药为臣使;或以木通、泽泻、葶苈、草前子等利水药为君,而以茯苓、白术、人参等补脾药为臣使。有本而标之者,亦有标而本之者。看缓急而施治,则万举万全之功,可立而待也
微信11025[转载]中医论治疝气~疝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常见的疝有脐疝,腹股沟直疝、斜疝,切口疝、手术复发疝、白线疝、股疝等。腹壁疝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临床上较常见的是腹股沟疝,在腹股沟区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婴儿多系母亲在换尿布时发现,较大的小儿则多于入浴时发现。引起肿块出现的诱因是腹压增加,如哭泣、咳嗽、排便、排尿等。较年长的小孩可令其站立,腹部用力也可诱发肿块在腹股沟区出现,有些则会到达阴囊或阴唇。肿块系由腹腔内的器官脱出到疝气袋所形成,脱出的器官以小肠居多,因此摸起来感觉柔软。其他如大肠、阑尾、大网膜等亦可能脱出。女性则以卵巢脱出较多,因此常可摸到似拇指大、较硬且多半有压痛的肿块。除了可以看到或触到肿块之外,有些患儿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有些则可能表现易哭、不安等。一岁以下幼儿可暂不手术,因有自行消失的可能。随着年龄增长,疝气如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症状,甚至发生嵌顿或较窄而威胁患者生命,故应尽早及时治疗。我国古代诸医者,对疝气治疗早已有过诸多论述,早在1800多年前,医圣张仲景在其所著《金匮要略》描述“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对此,后世医家,凡有识者无不称效。如金元刘河间经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在其验案中就多处赞谓:蜘蛛散为疗疝特效方。《国医月刋》中,有学者在多方研究的基础上,亦强调指出:蜘蛛散治疗孤疝“妙不可言”。然就蜘蛛而言,后世误用者甚多,如有人误作房角之张网蜘蛛,有人误作草本败酱科之蜘蛛香等等。由此,严重影响其功力和作用,以致随年代迁延,采用之人渐少,使治疝良药被弃。后有人患疝气,中西医治疗不效时,经一乡村农民介绍,以“袋蜘蛛”加入适证方治之,数剂即愈。后上方经多例临床验证,证实袋蜘蛛一物,疗疝功专,效力宏伟,可能为金匮蜘蛛散之主要成分。袋蜘蛛的药用常识:袋蜘蛛又名口袋虫、壁口袋、土口袋。形态:酷似张网蜘蛛,呈黑褐色而有光,大如豌豆。足共十只,左右各五,身长;头如蟹,夹曲如钩,长约3毫米,较身尤黑;尻腹尖圆而大,胸腹左右各有一白小点,内富青黄色;尾有两须,形尖,长约3毫米。特征:作网如口袋,并居其中,网呈灰白色,或灰黑色,长者65~100厘米,短者6~10厘米不等,直如竹筒,底稍尖,袋坚韧厚密如白夹皮纸。在外布网如喇叭,蝇、蚊、虫过则辄出捕食。其跳跃甚速,捕捉时若不将口袋收紧,跳出即不可获。此物味香无毒,画眉鸟甚喜食之。产地:无论沙土、黄土,壁间屋角,棘从园边皆产。《本草纲目》所载“土蜘蛛”,系生于草间,色花白有毒,非此物也。性味:性微温,味辛香。功用:无论疝气偏左偏右,肿大疼痛,或大如碗,或大如杯,或上拘而痛,或下坠而痛,或木硬不痛,皆有效验。采集:夏秋捕获,开水烫死,晒干备用。制法:开水烫死,晒干,于瓦片、或铜器上微火焙干至脆,以气香色黄为度,不可煅,煅则功力减。研为细末,或制成片剂、丸剂、胶囊等,亦可如法制成金匮蜘蛛散。用法:根据个体差异配合适证方,成人日服3次,每次3克,盐汤送下,重症用烧酒送下。小儿日服3次,每次1克,兑入适证方服用,也可每用2~3只加入适症方煎药服用。服药反应:药后睾丸可有短暂气窜感,或觉疼痛加剧,或见轻度恶心、呕吐,自可消失,勿需顾忌。阴囊木硬不知痛痒者,服后即觉疼痛,继之渐软渐消,多服数次自愈。病案1.王男,52岁。患疝10年,屡治不愈,兼感少腹冷痛,时重时轻,甚或冷气上贯于齿,痛连两胁。诊见右侧阴囊肿大如杯,紧若绳缠,舌质晦暗,苔少,脉沉弦。乃属肝经寒闭之证。故以袋蜘蛛散加行气止痛之品投治。用药一日,其痛若失,又服二日,疝消大半;再予三日量痊愈。病案2.张男,37岁。自幼患疝,诸方未效。兼患囊痈,经西医手术而愈,但每因疗疝必发,是故不敢妄治,渐成形容枯黄,体质衰薄,不堪其苦。诊见左侧阴囊大如拳头,胀痛俱有,舌质淡,苔薄腻,脉沉弦。以袋蜘蛛散配补气化瘀行气之品治之。初服即感阴囊气窜,痛不可忍。且有轻度头昏眼花,恶心欲吐,片刻自消。因衰弱之体,不敢纵用,令日服二次。结果,叠进四日,遂获全功。再以十全大补善后。病案3.赵男,46岁。左侧阴囊硬大如鹅卵,劳动即疼,不劳则木硬,不知痛痒。先以张网蜘蛛(大如蚕豆,头小尻大,腹中有黄水者)熬焦,合肉桂以投,连服一周,睾丸稍软,但大小未变。后改用蜘蛛散加入适证方治之3剂,睾丸小如核桃;5剂痊愈。病案4.张男,47岁。因远途跋涉,屡遭淋雨,致疝日久。右睾丸硬痛,行步艰难,痛苦难忍。先以败酱科植物蜘蛛香与肉桂研末,令以酒吞服,投药四日,疗效不显,后以行气止痛化瘀之品加袋蜘蛛令服,3次痛止,7次痊愈。以袋蜘蛛一物,乃治疝良药,系金匮蜘蛛散之主要成分。至于房边屋角之张网蜘蛛颇似,且属同类、同性,但治疝之功则逊也,而败酱科植物蜘蛛香,气香性辛燥,以其通力治寒疝,或亦有效,但多不稳定,且软坚散结之力甚薄,故均不能混而代之
微信11026[转载]何任(1)癥瘕说略~癥,是泛指积聚病的有形可癥者。古籍和中医典籍常有癥病的多种病名。如“藏结”是指病根坚结之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说:“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癥结。”《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其他以癥病为病证名称者,有《诸病源候论》的“癥疝”是指的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又如“癥疰”是指皮肤中作痛等。而最常见的病名是“癥瘕”。《金匮要略·疟病篇》“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癥瘕统称其证为腹中积块。一说“坚者为癥,有物形者为瘕”又一说谓“痈有定处者为癥,痛无定处者为瘕
”《圣济总录》等书都认为与“积聚”相类。而以癥瘕发生于下焦为多《诸病源候论》认为气滞血瘀,痞块固定不动者为癥,虽有结块可推移者为瘕。癥瘕是积聚之有形可诊者,其病因各异。有饮食失节、脾胃虚弱积于腹中;有肝火肝气、使气火郁积成块者。更有食癥、血癥
、癥母等不同。总之,本体虚衰易罹证疾,气凝血滞更是癥之源。
癥瘕是多种证候的根柢《抱朴子》谓“夫癥瘕不除,则生祸疾”确是如此。说明对癥瘕之治,宜十分重视。张从正《儒所事亲》所说“
癥瘕尽而营卫昌”。此语虽为“凡在下者皆可下”而指出,是泛指一切邪实当用下法者,不可迟疑而贻误治疗时机。就妇人癥瘕而言,以攻下通瘀之法逐去留于腹内之癥瘕病害,则脾胃渐复、气血还元、营卫昌盛、病患向愈。此即是驱邪即是补法,攻邪即是扶正,以达到邪去则正安的治疗目的。为何攻除癥瘕会得到如此成效?《素问·热论》说“营卫不行、五脏不通”脾胃功能失常,脾之运化、胃之消磨、血之统摄、水湿的化泄、通行均失其常。故张从正强调当攻则攻,不可迟疑。余以为对于癥瘕积聚,凡辨证为热实、水实、痰实、湿结、血瘀等实证,均可分别施用攻下祛邪。邪实尽去,正气自复。正确使用下法,发挥以攻为补的独特作用的同时,其权变处,在于视病人邪正双方:
正不甚虚而邪实不能安者,自当急治。倘邪实而正已羸弱或虚乏者,总在不伤其正,以期得到惟以气血流畅为贵的地步。这在临诊实践中极为重要的。其目的就是要达到前面所说的“癥瘕尽而营卫昌”。例案:女,40岁,素患月经量多,每行如崩,贫血,夜尿频繁,甚至失禁,须用尿布预防。今作B超示子宫肌瘤6.5
9cm。纳常,苔微白,脉涩。宜先消癥。处方:藤梨根、茯苓各30g,夏枯草、昆布、桃仁、炙鳖甲、薏苡各15g,丹皮、桂枝、香附、佛手片各l
g,赤芍20g,水蛭、血竭研冲各4g。服用本方14剂以后,本月经行量明显减少,5日而净。夜间尿次亦减少,且已能自意控制,不需尿布预防矣,神悦欢畅。再予原方14剂续服。本病例为月经为崩量多、贫血且夜尿频繁或失禁。缘于子宫肌瘤癥瘕之疾而致月经量多、贫血等症。即《抱朴子》所谓“
癥瘕不除,则生祸疾”患者形神尚常,仍每日上下班工作。故断然以除癥瘕为先。盖攻邪所以助正,消癥所以益血也。服药l个月以后B超示子宫肌瘤为6.3X6.1X5.6cm,夜尿已减近愈。可证子宫肌瘤仅在服药1个月,已缩小20%。验不变法,效不更方。续处上方再服14贴。按治疗癥瘕
(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之类)并不是短期内即可见效消除尽净。往往须2-3个月或更长时期服药渐渐消小。此例治疗不过1个月就见缩小,且原有之月崩,尿多失禁均明显改善。除贫血未曾作检测有待下次再予检测外,其经量多等之改善足以说明癥瘕之祸害。此例癥瘕正在消除,气血已渐见流畅,营卫亦渐次须达,脏腑亦安。可见诊治癥瘕宜“急治之”,当攻则攻,不可迟疑。邪实渐去,正气渐复。本例患者之治方,为《金匾要略》方桂枝茯苓丸加增藤梨根、夏枯草、昆布、炙鳖甲之消块化坚积;
水蛭 、血竭之祛瘀滞 ;制香附、佛手片之理气,
薏苡仁之和益,合成有制之师,故而见效。并仍将继续消癥,再使缩小,期其痊好。先行介绍者,俾使读者参酌取义而已(2)痛证说略:痛证是临床最常见病之一。习惯上对痛证,多从痛之部位分述。如头痛、胸痛、脘痛、腹痛、骨痛等。继再各以八纲辨证。前人有“气伤痛”之说,盖气血不通则证见为痛。考之诸家所论,痛有困寒、因热、因风、因湿、因滞、因血、因气、因火、因虫、因虚之分。余以为大约痛属于寒、热、湿、滞、血者,一般见证多有固定,少有移动。即古人所谓守而不走”而痛属于风、气、虫者,一般见证虽亦有固定痛处,但多见痛处移换,即所谓“走而不守”。但其中因火热所致之痛,以部位有异,既有守而不走”者,亦有“走而不守”者。在临床实践中痛证还是不能离开痛的部位而辨证的。何况痛证常常是与其他证状同时存在着。比如头痛有的头痛与外邪风寒、鼻塞、身热、咳嗽等同时出现;有些头痛是某些传染病的一种证状;有些头痛是与肠胃疾患相关联等等。就不能就痛论痛了。其他如胸痛、脘痛、腹痛、骨痛等也是如此。但就痛为主证的病人来说,则就以治痛为主了
微信11027乳岩与乳癖~乳岩(亦作癌)、乳癣均为中医学上的病名。病者证治不同,宜注意区别。证治辨析乳癌,初自乳中结块开始,
如枣如栗,渐次增大,无痛无痒,无红无热,偶或略感隐痛。此证原于肝脾病伤,气郁凝结而成。治法上强调“速”字。前人谓:“速宜外用灸法,内服养血之剂,以免内攻。若年深日久,即潮热恶寒,始觉大痛,牵引胸腋,肿如覆碗,按之坚硬,触摸之形如堆栗,或高凸如岩顶,肉色光亮。或有腐溃者,其患处深如岩壑,翻花突起,痛疼连心。斯时五脏俱哀,万无一救。”
这是对乳岩的症状描述,与目前中西医籍上所述乳腺癌颇为一致。但中医古籍在对乳岩的描述中, 有时也往往将“乳癌” “乳疳”
(类似乳腺结核)证状相混同,
因而在参阅中医古籍时亦应注意区分。乳癖或称乳核,病名见于《中藏经》或称奶脾、奶积”多由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气滞痰凝而成。证状是乳房中生肿块,形如梅李鸡卵,或呈结节状,质硬无痛,推之可移,无寒无热,皮色不变,可随喜怒消长。此症类似乳腺增生及乳腺良性肿瘤。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消核。在中医古籍中对乳癣的描述,亦各有侧重,并非完全一致《诸病源候论·乳结核候》有乳“结肿”的证状,并说“肿热则变败血为脓,冷则核不消。又重疲劳动气而生热,亦掀烊。”这似乎包括了乳腺增生,乳腺脓肿和乳腺结核等种病证在内。西医学上对乳部棱块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大体上常见的是乳房癌,乳腺小叶增生、乳房纤维腺瘤。乳房癌发病率在我国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
,仅次于子宫颈癌。发病年龄在40~60岁居多数(男性也有乳房癌,但发病率极低)。早期乳房内有一个比较小的肿块,无感觉,往往在体检或病人无意中发现,易被忽视。肿块渐大,侵入周围皮肤或肌肉,与之粘连固定,
乳头内缩、抬高,有时有血性粘液溢出,腋窝淋巴结肿大。晚期,乳块甚至可以溃烂。常转移到肺、骨、肝。乳房良性肿块也有恶变可能。乳房癌常用手术切除、放射,激素、抗癌化疗等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或称囊性乳腺病,为妇女多发病,常见于25~40岁间。肿块常多个发生,可局限于一侧,一只或两只乳房。为颗粒状结节,小者如豆粒,大者结集成块,与深部组织并无粘连。常有乳胀痛,月经前胀痛更甚。此症虽为良性病患,但患者发生乳癌的机会较正常妇女为多。乳腺小叶增生的发生,与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卵巢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对此症的治疗,一般症状较重者,常在一定时间注射丙酸睾丸酮。乳房纤维腺瘤是18~25岁青年妇女的常见良性肿瘤。症状为乳房内发生单个肿块,质地较韧,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推动,生长缓慢,与月经周期并无影响,但妊娠时肿块可增长较快,足见雌激素对此症亦有关。虽属良性,但仍有恶变可能,故常用手术切除。综上所述,对乳房肿块的简单鉴别。一是发病年龄各有不同。二是乳房癌病程发展较快,而小叶增生及纤维瘤则较缓慢。三是乳房癌初起不痛,小时增生有周期性胀痛。四是癌及腺瘤肿块单个,小叶增生为多个颗粒状肿块。五是乳房癌肿块边界不清,纤维瘤边界清楚,小叶增生为分散或密集小肿块。六是癌块质地较坚硬,而纤维瘤及小叶增生中等度硬。目前大体上以这些作为鉴别诊断。当然确切的诊断还需作摄片,和活体组织切片检查。乳岩
&宋女,38岁,1988年8月l2日诊。今年3月发现左乳有硬块,初似硬饼,未加重视,渐渐增大,无痛。近来月经量多。经×
医院诊断为乳房癌,决定作手术摘除。因肿块过大,先作光疗,已10余次。检查:左乳房外上方有边界不清约9×8厘米之硬块,推之不活动。苔白微腻,脉弦细。检血白细胞3000。考虑体力较差,为了适应将作手术之需要,又以病人正虚邪实,先予以扶正为主,并益气血合抗癌:太子参、黄芪、当归绞般蓝、薏苡仁
猪苓、红枣猫人参,蛇舌草、七叶一枝花、半枝莲。7剂后,血白细胞5000,照光仍继续。睡眠已安,尚感疲乏,苔白,脉弦。方中去七叶一枝花,加白术。以后又作光疗,每周5次。由于照光面积较广,一度出现口渴、脱发、厌食、吞咽有梗塞感、白细胞再次降低等现象。故停止光疗,单以中药西洋参、黄芪、绞股蓝、薏苡、当归、平地木、茯苓、白术、红枣,山慈姑、山海螺,蒲公英等药加减出入服用。胃口渐开,体力健复。于9月底作肿瘤切除术,术后继续用扶正祛病中药调治。乳癖(小叶增生)
&樊女,25岁,双侧乳房有多个颗粒样小肿块,如绿豆样集结,时时胀痛,月经将行之际胀痛更甚,已历2个多月。苔白,脉弦。即予疏肝散结,处方以逍遥散加青橘叶蒲公英八月札小金丹。连服2个月粒状结块消失。乳癖(纤维增生)
&钱女,38岁,自感病乳有块,作痛,胸部有紧箍感,月经前及受气恼则更痛。于×
医院B超检查,提示双乳维增生,右略大,左略小。苔薄,脉弦。先予疏散:柴胡, 白芷,夏枯草、炮山甲 山慈姑、蒲公英
八月札王不留行青橘叶、炙鳖甲 牡蛎
小金丹等药加减出入,连服1个月后,局部肿块缩小,胀痛减轻,又续服而渐次消失。体会对于乳岩与乳癖二类病,首先需要分辨,
区别治疗,不可含糊。前人曾告诫谆谆:乳核按之坚硬,不移不动, 时时隐痛,
或不痛,皮色如常,形势虽小,不可轻忽。若沉延日久不消,轻则成乳痨,重则成乳岩,慎之慎之!可见在未明确诊断之前,决不可轻率对待。乳岩的治疗,原则上与其他肿瘤的治疗相同。尽管肿瘤的成因极为复杂,很多因素可以致癌,但根本还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患者的体质及脏腑经络等因虚而抵抗力降低,使癌邪毒聚,造成气化紊乱,诸症叠起。因此治疗癌肿的原则,还是“扶正祛邪”。扶正是主要的持续的。目的在于尽量调动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常用人参、黄芪,茯苓,猪苓,
绞股蓝、白术、甘草、当归,
天冬,薏苡、红枣等以补气盖养,而抗癌祛病则视机而行。目前由于见到的病人多已行过手术或进行光疗,化疗的情况下用中药,故而抗癌药应视病人情况,间歇的、或重或轻的用。如化疗、光疗间歇中间,或血像中白细胞不很低时,
中药抗癌药可多用些、用重些。反之,
则相对的少些,轻些,以避免“虚者损之”。常用的抗乳癌药为山海螺、山慈姑、穿山甲、皂刺,夏枯草、蒲公英,香茶菜、白花蛇舌草、七叶一枝花,
土贝母,猫人参、半枝莲、天冬王不留行、八月札等,并对见症作辨证施治。当然,上面虽以扶正和抗癌来分用药,实际上很多扶正药都有实验中抗癌细胞作用,而抗癌药中某些也有扶正作用,因此不能作截然的划分。乳癖的诊治,常见辨证分型甚多。乳癖病因病机为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不调等所致,故总在从肝从脾调任冲为主。一般遣逍遥散加青橘叶、娑罗子、郁金,路路通等均能见效。当时日较久,增生结块较坚者,则常以土贝母,
炮山甲、山慈姑、红花、柴胡、半夏、蚤休、鹿角霜,青橘叶、郁金、王不留行、夏枯草,加小金丹,多能见放
微信11028漫谈大黄~大黄是常用药,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别名将军、黄良、火参、肤如、蜀大黄、锦纹大黄、牛舌大黄、锦纹、生军、川军。大黄性寒味苦《神农本草经》下品,其功教为攻积导滞泻火凉血、行瘀通经。大黄的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包括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此外还含有鞣质(主要为葡萄糖没食子鞣质、游离没食子酸)药理实验谓大黄①有泻下作用,其有效成分为蒽醌甙②抗菌作用3抗肿瘤作用4其他作用。历来医家名著。对大黄之应用多有叙述。尤推崇张仲景《伤寒论》之用大黄《本草思辨录》说:大黄之为物有定,而用大黄之法无定。不得仲圣之法,则大黄不得尽其才而负大黄实多。这说法代表了很多医家的看法(1)对张仲景用大黄之看法综观张仲景用大黄各法。其用大黄总在于攻坚、剥下、清解毒积。他除了重视大黄的用量变化外,还对大黄与他药的配伍苦心探究,如大黄配合厚朴、枳实治胸腹满,大黄配黄连治心下痞,配甘遂、阿胶则治水证与血证;配水蛭,虻虫、桃仁治瘀血;配黄柏、栀子、茵陈治发黄;配甘草治迫急之症;配芒硝治实结之证等等。除《伤寒论》用大黄外,《金匮要略》中亦有精深之方法,如用大黄甘草汤治便闭呕吐;用大黄甘遂汤治水与血结;用大黄牡丹皮汤治肠痈;用大黄硝石汤治里实、腹满黄疸;用下瘀血汤治干血症瘕;用大黄雇虫丸治虚劳干血等。未见有单独用大黄的。现单味大黄用治重症肝炎。急性胆囊炎,肾功衰,急性胰腺炎,急性脑血管病,门脉高压大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等,效果显然。由此而得到仲景用大黄,除用量和配合他药之外,还悟出另一层意思,即大黄作为荡涤蕴热、推陈致新来说是主药。也可以从方的汤名上感觉到但是,对陷胸涤热的大陷胸汤来说,大黄用量虽为6两,但未必作为主药。这如何理解呢?成无说“陷胸汤,甘遂味苦寒,苦性泻。寒胜热,虽曰泻热,而甘遂又若夫间之遂直达之气,陷胸破结,非直达者不能透,是以甘遂为君;芒硝味成寒,是以芒硝为臣,大黄荡涤邪寇,除去不平,将军之功也。陷胸涤热,是以大黄为使”(2)大黄入血分、气分之议:李时珍说“大黄乃足太阳、手足阳明、手足厥阴五经血分之药,而病在五经血分者宜之。若在气分用之,是谓诛伐无过矣。缪希雍说:味厚则入血分,血者阴也。张璐说大黄气味俱沉降,纯阴。乃脾胃大肠肝与三焦血分之药。医家多此种看法,独张锡纯氏则说:大黄味苦气香。性凉,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之亦能调气,治气郁作痛。张氏之说,较为实际。按气血者,实是有形、无形之分。如热在气分,无形之邪热在血分,有形之邪。有形之邪当用大黄荡涤,如大陷胸丸以泻胸胃血分之邪,用大黄。而结胸在气分,则用小陷胸汤痞满在气分,则用半夏泻心汤,俱不用大黄。泻心汤,俱不用大黄。故有形、无形是辨证关键若单从气分、血分而言,则易舛误。如温热症化热阶段,以发热不畏寒、苔黄伏热内发之气分证以中焦阳明无主,既有肺经证象,亦有口渴、便秘等。或中焦湿困,也可用大黄。我认为大黄入血分兼入气分之说是对的(3)用大黄注意宜忌:从大黄的禁忌症而言,有如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均应不用或慎用。我早年尝采《温疫论》吴又可专尚大黄方法。治疗湿温化热、血分热毒诸证。如热邪深陷血分,高热、神昏、斑疹、或吐血、便血、衄血、舌色深绛或紫绛,以及重症麻疹、猩红热、斑疹伤寒、流啮等。以及急性化脓性之感染诸症有实热者,均用生大黄配合清热解毒诸药,效果好。治一精神分裂症发狂患者,大便数日不下,用生大黄188,研为末嘱咐家属分2次用冷开水调服,服后大便解,神情亦安。再用他药调治。治一妇女,以跌仆后脑落地受伤,出现神不清,二便不通。处方以祛瘀实。用生大黄为主服后便通,症减轻。可见对大黄不可畏而不用。某哺乳妇,由于大便不畅而自购生大黄泡滚水服,得畅便,但其乳婴也由此而腹泻2天,可见大黄之泻下成允还能进入乳汁之中,引起婴儿腹泻。故对大黄亦不可忽而轻用★学生兼病人回忆秦伯未活用经方组合治成人尿失禁:1961年冬余在北京中医学院上学时,痼疾小便频数失禁加重,每天解小便十余次,欲解时,未至圊则淋漓失禁。曾历经数医,所用之方皆补肾固脬、益气健脾之剂,收效甚微。后经讬人转请秦伯未老师诊治。秦老诊后,书道:“小溲频数清长,甚则淋漓失禁,逢冬加重,已延三年有余,口不渴,大便调,身无其他不适,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党参9g
炙黄芪9g山药12g炒白术9g &益智仁5g
炮姜6g沙苑子9g枸杞子9g覆盆子9g五味子2.4g莲须2g 炙甘草9g
5付,水煎服。服5剂后,小便次数转为每天五至六次,并能控制,又服五剂则愈。至今未发。秦老认为前医用补肾健脾、固脬涩尿之剂之所以不效,是因为忽略了肺为水之上源,肺气虚寒则上虚不能制下这一重要机制。此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之病证,所用之方是《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与缩泉丸合方加减。在健脾补肾固脬的同时,利用炮姜的温涩和炙甘草的甘温益气,再加党参、黄芪、山药、五味子以温肺、补肺、敛肺,使肺气得复,摄制下焦,则尿频、失禁得以治愈
微信11029[转载]肺系病证诊治说略【1】肺系病证,概于肺字。肺为呼吸器官,通过气管与大气相通,吸收大气中之氧,再将血液中之CO2
排出体外。肺由肺内各级支气管和无数肺泡组成。肺除具呼吸机能外,亦参与某些物质代谢并影响体循环。肺为娇脏,主皮毛,主一身之气,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为水之上源。肺系病证有七八种,现略述咳嗽、咯血、肺痈、肺痨4种(1)咳嗽:为肺系疾患中之常见证候。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导致肺气失于宣发、失于肃降时,均可使肺气上逆而成咳嗽。前人谓无痰有声称咳,无声有痰称嗽,又谓气逆而为咳,痰动而为嗽,同一义也。既有痰又有声称咳嗽。临诊所见常兼而有之,故通称咳嗽。咳嗽之症,须分寒热、虚实、外因、内因。余诊治咳嗽,作简要提挈以辨证:一、寒嗽者,常见痰稀薄,面色微白,畏风多涕,治当温肺固卫;热嗽者,常见痰黄稠,面微红,或身热喘促胸满,治当清火化痰;虚嗽者,常见气逆吸不足或有虚汗出,多见面色苍白或大便溏下,当补脾敛肺;实嗽者,常见阵咳,气壅滞,面色多微红,治当利膈化痰。二、外因所致者,自表侵入,须视六淫之不同。感风或感寒者,治多辛平解表或辛温解邪;感暑者,治宜辛凉除之。感湿者,宜苦降淡渗。感燥者,宜甘凉清润。感火者,宜甘寒苦辛清涤之。内因所致者,所谓“损者自下及上,治宜甘润则肺清而嗽安”还得进一步分析何脏虚损,而着重辨治。余治咳嗽,外因咳嗽,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等所致之咳嗽,基本方用止嗽散加减。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方用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功能止嗽化痰、宣肺解表。主治外感咳嗽,喉痒而咯痰不爽,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者。若有身热,则加连翘、黄芩之类,若见肠胃不适,则加神曲、谷芽等。药理测验谓止嗽散有镇咳、祛痰、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等作用。余亦常用止嗽散加味治流感之身热不甚高但咳嗽颇甚者,效果明显。亦用此散治慢性支气管炎有显效。一般咳嗽除阴虚劳嗽痰中带血不宜使用者外,禁忌症并不多。余治内伤咳嗽,则以自拟方药为基础,随证加减。方用:天冬,麦冬,桑叶,枇杷叶,桑白皮,黄芩,当归,川贝母,甘草,茯苓,白术,百部。一般对久咳伤阴、阴虚火旺咳痰者,能起滋阴、润肺、止咳的作用。男,35岁。感受风寒,未能及时疏解,咳嗽1个月,服成药及输液少见效果,苔薄白,脉浮滑,予止嗽解咳。百部20g,白前10g,陈皮6g,浙贝10g,炒荆芥10g,甘草10g,炙紫苑10g,炒谷芽30g,7剂药后咳嗽渐愈。再3剂而痊愈(2)咯血:喉及喉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排出。量可大可小,一般血色鲜红,泡沫状或混有痰液(呈碱性反应)常为支气管、肺及心脏病变。注意与呕血鉴别。咯血为中医病证名,不咳嗽或少有或偶有咳嗽,喉中有血腥气,血自喉中咯出,整口血或有小血块,亦有痰中带血。成丝成点,整口咯血者,多为阴虚火旺或肺有燥热所致;痰中带血者,则为心火旺,阴虚血脉不宁所致。体会:一是治血证首须辨患者本身之气血盛衰。即辨其阴、阳、寒、热、虚、实及各脏腑之功能。二是血证是以见血为主症,而血之颜色关系证侯之新、久、虚、实。如阳证血色多鲜红,阴证血色多紫黯,须分辨清楚。三是治血之法,宜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调气和血原则。而更宜着重于调气和血,此是治咯血之良法。余治咯血,用自拟方非常灵验。旋复花10g,代赭石10g,海浮石12g,仙鹤草20g,茜草炭10g,白茅根30g,蛤粉炒阿胶l0g,藕节15g,炒牡丹皮l0g,炒谷芽30g
,浙贝l0g,有降气、顺气、化痰、养阴、凉血、止血功用。能使气血调和,血止咳解。且对咯血长久者,亦能起预防之作用。女,50岁,有支气管扩张病史,每次发作,咯血不止,在自己医院中急治处理,终不能根治。予下方:旋复花l0g,代赭石l0g,海浮石15g,仙鹤草30g,茜草炭15g,白茅根30g
,蛤粉炒阿胶l0g,藕节15g,炒牡丹皮l0g,炒谷芽30g
,浙贝l0g,7剂服完,血止气平,再服7剂以巩固之。按支气管扩张由感染、梗阻或其他原因使支气管壁平滑肌、软骨等受损破坏。支气管形成柱状囊状扩张,平时有脓痰,间或大量咯血及肺部感染。保守治疗,终未根治。此例病人服药后显效,以后每感季节气候变化有咯血先兆时,即服上方。以后咯血未再复发。此方亦可治肺结核等肺系病各种咯血、痰中带血等症,都有显效(3)肺痈:症见发热寒战、胸痛、咳嗽气喘、吐出腥臭脓痰或脓血《金匮要略》所谓“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综观本症,乃由初感风寒、未能发越,停留于肺,蕴发为热,或由湿热痰浊蒸淫肺窍所成。余诊治肺痈之体会:一是肺痈之诊断并不困难。肺痈之发病急骤,常突然出现寒战、恶寒,随即高热,一般午后热较盛,咳嗽胸痛。初时吐粘浊痰,1周或稍多些时日,痰量增多,或吐脓血,有异臭。随脓血之大量咯出,身热逐渐下降,经数周而恢复。二是肺痈之治疗《金匮要略》有专门方:桔梗汤(桔梗、甘草)之开提,用于较轻症或脓已溃后;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之泻肺用于肺实壅塞、喘不得卧之重症。另如千金苇茎汤之疏利气血(苇茎薏苡桃仁冬瓜仁)可用于肺痈初起,形寒身热,口干、咳嗽、胸痛、脉滑数者;
微信11030肺系病证诊治说略【2】麦门冬汤(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之清养外,由于肺痈从初起到日久,可因不同症状随证治之。余自制银花大贝汤(冬瓜子、生甘草、北沙参、薏苡仁、桃仁、芦根、麦冬、玄参、浙贝母、金银花、桔梗、百部、连翘、蒲公英)功能清热解毒,治吐脓血,解胸痛都非常有效,可随证加减。除用本方治肺痈外,另如化脓性肺炎、肺坏疽、支气管扩张、气管炎、肺结核空洞等伴发化脓性感染,出现肺痈之证侯者,辨证加减都明显有效。男,29岁。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咳嗽胸痛,咯出脓痰夹血,口干,纳滞,下午身热,苔黄脉滑数,宜清肺化痰解热。金银花12g,浙贝母l0g,鲜芦根30g,薏苡仁15g,桃仁l0g,玄参15g,麦冬l0g,桔梗6g,连翘l0g,冬瓜子30g,蒲公英30g,鱼腥草15g,服3剂后,午后身热除,咳嗽渐减,苔薄脉滑,再原方加减,调治l周余而痊愈(4)肺痨:与西医学中之肺结核病相类同。肺结核为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病。由于吸入带菌飞沫而感染。浸润型肺结核较为常见,肺呈炎性浸润。如不及时治疗,可使组织破坏形成空洞。肺结核早期症状不明显,病变进展时,有倦怠、潮热、盗汗、消瘦、咳嗽、咯血等症状。体会:一是如前代医家所述,劳瘵病程缓慢,并有传染,多由于劳伤正气,正不胜邪,而感受劳虫所致。其证多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胸痛、消瘦,舌红脉细等。此种病相类肺结核。故其治宜一面补虚,复其真元,一面杀虫,绝其病根。二是肺痨之补虚,主要是补阴虚,以滋阴为主。火旺者兼以降火,略助以益气。亦有少数兼见阴阳两虚者,则兼顾之。三是余于早年曾治大量肺痨病人。旧社会学校中往往一宿舍中学生多数得此病,盖与病人密切接触及共同使用寝具,加之劳累吸烟所致。先父曾家传加味地黄丸,甚有治效。方用:干地黄、天冬、麦冬、北沙参、五味子、黄柏、百部、山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龟板、平地木、仙鹤草。视证状加减,随证治之。男,38岁。某医院诊为肺结核,浸润型,咳嗽,痰中夹血,夜有盗汗,午后潮热,面颊微红,乏力倦怠,苔薄白,脉滑数。治宜养阴益肺。北沙参12g,干地黄20g,天麦冬l0g,牡丹皮l0g,青蒿子l0g,炙百部20g,平地木15g,煅龙牡l0g,茯苓20g,炙龟板15g,山茱萸10g,仙鹤草20g,7剂。服药后,盗汗潮热轻减,咯血减少。原方再续,调治数月,证情轻瘥,体力渐复★眩晕诊治说略:一种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的感觉,分为周围性或耳源性和中枢性。前者病变在迷路,后者在前庭神经系统。耳源性眩晕又称真性眩晕,特点为突发,常伴眼震、身体失衡、恶心、呕吐。中枢性眩晕,自觉眩晕重而眼震不大明显。眩晕之症,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气血虚损以及痰湿中阻为常见。“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是也。眩晕多系本虚标实。实者为风、火、痰、瘀。虚者为气血阴阳不足。病在肝、脾、肾,而三者又以肝为主。余对眩晕之认识与体会①《金匮·痰饮篇》说“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冒眩即头晕目眩,乃中焦水饮之邪,上冒蒙蔽清阳;而眩晕,一般当有小便欠利之证。泽泻汤虽只泽泻白术两味,余用本方加味治清阳不升、浊阴上犯之眩晕、心悸泛漾、耳鸣等均有效果。常视其病因不同加天麻菊花茯苓龙胆草等。近报道本方药理作用有利尿、减轻内耳淋巴水肿、降血脂、抗冠状动脉硬化、降血压、保肝等作用②
余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则重在辨证明确,必见有口苦(或目赤)、轻度耳聋、胁痛、烦躁呕泛,眩晕时作,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肝胆实邪者用龙胆泻肝汤(注意不用关木通)常能明显得效。举例:男,64岁,肝脾肾均不足,头晕目眩,视力模糊,神疲形寒,胃纳滞钝,脘腹隐痛,腰腿疲软,夜卧少寐,寐则盗汗出,溲少而浑浊,大便时溏,脉细软无力,舌尖红,苔黄根厚,病程已久,由脾肾阳虚而至肝肾阴虚,宜兼予顾益。沙苑蒺藜9g,菟丝子12g,莲须12g,补骨脂12g,肉丛蓉6g,炮姜3g,五味子6g,覆盆子9g,稽豆衣30g,糯稻根15g,平地木15g,知柏地黄丸18g分2次吞。按此例眩晕,证及肝、脾、肾三脏,且阳损及阴,故阴阳兼顾之
微信11031[转载]脾胃病证诊治说略【1】中医学上的脾与解剖学上的脾概念有别。脾为五脏之一,胃为六腑之一。脾在体合肉,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统摄血液、主四肢肌肉之濡养活动。胃主受纳,腐熟饮食,并下注于肠,与脾互为表里“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与胃为营血化生之源,称为后天之本。脾胃病证一般常见者有10余种,现略述反胃、痞满、泄泻、胃痛4种(1)反胃:又称翻胃、胃反。表现为上腹痞胀、暮食朝吐、朝食暮吐,宿食不化为其主证。其病因在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房室、劳倦等。其病机有脾胃虚寒、胃中积热、痰浊阻胃、瘀血积结等。体会①
徐灵胎曾说“噎膈症十死八九,反胃症十愈八九”此说是不全面的,反胃是中医内科的重症之一《金匮要略》谓“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狗狗严重肺炎治疗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