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季”这两个字都是i韵母是i一声,但韵母是i读起来却不同,为什么?它们押韵吗?

129被浏览15,127分享邀请回答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4小时咨询电话
本站最新资讯
中大考研专业课资料
当前位置: >> >>《现代汉语》考研讲义(七)——韵母辩证与声调
《现代汉语》考研讲义(七)——韵母辩证与声调
来源:passzsu.com &&作者:聚英中大考研网&&浏览:754&&发布时间:
&  二&&& 韵母辨正  (一)与声母变化相关的韵母问题  当方言区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不一致时,有时会导致韵母的发音也出现不同。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1山东方言区的烟台、福山、牟平、龙口、莱阳等地把普通话zh、ch、sh声母的部分字(“招处商”等)读成j、q、x声母,长岛、招远读成[t∫][t∫'][∫]声母,与此同时,还把这些字的韵母由开口呼、合口呼改为齐齿呼、撮口呼。例如:  知&&&&&&&&&&& 傻&&&&&&&&&&& 车&&&&&&&&&&& 烧&&&&&&&&&&& 州&&&&&&&&&&& 缠&&&&&&&&&&& 婶&&&&&&&&&&& 张&&&&&&&&&&& 秤&&&&&&&&&&& 朱&&&&&&&&&&& 着  普通话&&&&&&&&&&& zhī&&&&&&&&&&& shǎ&&&&&&&&&&& chē&&&&&&&&&&&&&& shāo&&&&&&&&&&& zhōu&&&& chán&&&&& shěn&&& zhāng&&&& chèng&&&&& zhū&&&& zhuō  烟台话&&&& ji&&&& xia&&&& qie&&&&&&&& xiao&&&& jiu&&&&& qian&&&&&&&& xin&&&& jiang&&&&& qing&&&&&&&& jü&&&&& jüo  长岛话&&& [t∫]i&&& [∫]ia&&& [t∫']ie&&& [∫]iao&&& [t∫]iou&&& [t∫']ian&&& [∫]in&&& [t∫]iang&&& [t∫']ing&&&& [t∫]ü&&&& [t∫]üo  这些方言区的人在把j、q、x或[t∫][t∫'][∫]声母改为zh、ch、sh的同时,还应该把这些字的韵母改为相应的开口呼或合口呼韵母,即除了将i、in、ing、ü改为-i(后)、en、eng、u外,要将其他齐齿呼韵母(如iao、iang)的韵头去掉,将其他撮口呼韵母(üo)的韵头ü改为u。  2山东方言区的泗水、滕州、枣庄、新泰等地把普通话zh、ch、sh声母拼合口呼韵母和ong韵母的字(“猪中吹双”等)读成[pf][pf']f声母的同时,除了单韵母u不发生变化外,ong韵母变成eng,其他韵母都丢掉u韵头而变成相应的开口呼。例如:  抓&&&& 戳&&&&&&&& 帅&&&&&&&& 追&&&&&&&& 船&&&&&&&&& 顺&&&&&&&& 庄&&&&&&&&& 冲  普通话&&& zhuā&&& chuó&&&& shuài&&&& zhuī&&&& chuán&&&& shun&&&& zhuāng&&&& chōng  山东话&&& [pf]a&&& [pf']o&&&& fê&&&&& [pf]ei [pf']an&&& fen&&&& [pf]ang&&& [pf']eng  泗水等地的人在把[pf]、[pf']、f声母改为zh、ch、sh的同时,除u不需改动外,还应该把eng改为ong,把其他韵母改为相应的合口呼韵母,即在原开口呼韵母(如a、en)前加上u韵头(改为ua、uen)。泗水等地方言所有读[pf]、[pf']声母的字和部分读f声母的字的韵母必须按此原则纠正。  3山东方言区的阳谷、梁山、郓城、鄄城、菏泽、巨野、定陶、成武、曹县、单县、平邑、费县、微山、苍山、郯城等地,把普通话sh声母拼合口呼韵母的字(“刷、说、帅、水、拴、顺、双”等)读成f声母的同时,除了单韵母u不发生变化外,其他韵母都丢掉u韵头而变为相应的开口呼。纠正办法见上条。  4(1)当zh、ch、sh与u或以u开头的合口呼韵母相拼时,湘方言、西南方言往往变成了j、q、x与撮口呼韵母相拼,也就是将本来的合口呼韵母改成了撮口呼韵母,声母也由原来的舌尖后音变成了舌面音。例如,“专zhuān”读成jüɑn、“川chuān”读成qüɑn、“拴shuān”读成xüɑn等。要纠正这些方音,只要将撮口呼韵母改为合口呼韵母,并且将j、q、x改为zh、ch、sh就可以了。  (2)当zh、ch、sh与开口呼、与i或以i开头的齐齿呼韵母相拼时,粤方言往往都发成j、q、x与齐齿呼韵母相拼,也就是将原本的开口呼韵母改成了齐齿呼韵母,声母也由原来的舌尖后音变成了舌面音。例如,“知zhī=鸡jī、常cháng=墙qiáng、收shōu=修xiū、私sī=希xī、词cí=奇qí”等。有这种问题的方言,只要将齐齿呼韵母改为相应的开口呼韵母或齐齿呼韵母,并将j、q、x改为zh、ch、sh就可以了。  5除青州、临朐外的所有山东的东区方言和西区的东明方言在把普通话r声母的字(“染软”等)读成y开头的零声母的同时,还把这些字的韵母由开口呼、合口呼改为齐齿呼、撮口呼。例如:  &&&&&&&&& 日&&& 热&&&& 饶&&&&& 肉&&&& 染&&&& 人&&&& 让&&&&& 仍&&&& 荣&&&&& 如&&& 弱&&&&& 软&&&&& 闰  普通话&&& rì&&& rè&&&& ráo&&&& ròu&&& rǎn&&&& rén&&& ràng&&&& réng&&& róng&&& rú&&&& ruò&&&& ruǎn&&&& rùn  山东话&&& yi&&&& ye&&& yao&&&& you&&& yan&&&& yin&&& yang&&& ying&&& yong&&& yu&&&& yuo&&& yuan&&&& yun  有此现象的方言在把y改为r声母的同时,还应将这些字的韵母改为相应的开口呼与合口呼韵母,即除了把i、in、ing、ü四韵改为-i(后)、en 、eng 、u外,要把其他齐齿呼韵母(如iao、iang )的韵头i去掉,把其他撮口呼韵母(如üo、üan)的韵头ü改为u。  (二)单韵母和复韵母  普通话的复韵母比较丰富,有13个,而有些方言缺乏复韵母。吴方言和山东方言的许多地方把ɑi,ei,ɑo,ou读成单韵母;粤方言的有些地方又缺乏韵头,也把带有韵头的复韵母读成没有韵头的韵母。复韵母在发音时,舌位、唇形必须有一个逐渐变化移动的过程即动程,全国很多方言都存在复韵母发音动程不明显的现象。这些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时要注意学习复韵母,练习复韵母发音的动程。例如:  爱戴àidài&&&&&&&&&& 肥美féiměi&&&&&&&&& 懊恼àonǎo&&&&&&&&& 丑陋chǒulòu&&&&&&&& 耍滑shuǎhuá&&&&   脱落tuōluò&&&&&&&& 吊销diàoxiāo&&&&&&&& 疗效liáoxiào&&&&& 巧妙qiǎomiào&&&&& 优秀yōuxiù&&&&   (三)i和ü  普通话中i和ü是两个不同的高元音。但是不少方言区的人不会发ü音,把ü读作i,如闽、湘、粤、赣和客家方言,北方方言区中云南、贵州、山西的部分地区都有这种情况,如“鱼头”念成“姨头”、把“有趣”说成“有气”。此外,山东很多地区也把ü发成i,如把“去(qù)”发成qì。  i和ü都是舌面前高元音,差别只是发音时i不圆唇,ü要圆唇。先发i的音,舌位保持不变,慢慢把嘴唇收圆就是ü。例如:  名义mínɡyì—名誉mínɡyù&&&&&&&&&&&&& 前面qiánmiàn—全面quánmiàn  季节jìjié—拒绝jùjué&&&&&&&&&&&&&&&&&&& 盐分yánfèn—缘分yuánfèn  (四)er  在普通话中,er只能自成音节,不与任何声母相拼。虽然er构成的字很少,但是,学会发er,是发好普通话儿化韵的基础,因此,学会er韵母的发音很重要。绝大多数的北方人发er都没有太大问题,而南方方言区因缺少er音,许多人都发不好er,er往往发成了e[γ][ ]等。er发音中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口张得太大,二是舌头不能上卷到硬腭中部。因此,发er时,要注意开口度适中,尽可能使舌头上卷到硬腭中部。  (五)、o、e、ie和üe  o  1、当o与b、p、m、f等声母相拼时,东北地区和山东方言的绝大多数地方发o时嘴唇合拢得不够圆,发得近似于扁唇的e。普通话的韵母o只跟b、p、m、f相拼,而韵母e却相反,不能和这四个声母相拼(“什么”的“么”字除外),所以有此问题的方言区的人应注意b、p、m、f后面的韵母一定是o而不是e。发音时注意将唇形略微拢圆即可。  2、北方有些方言如东北话把韵母o读成e,如“坡、破、摸”的韵母读成了e。发音时,这些方言区的人要注意把e改成o。  3、山东方言区的东潍、西齐、西鲁三区中除乐陵、博兴、新泰等个别地方外,其他地区把普通话o韵母拼声母b、p、m的部分字如“伯、迫、魄、陌、默、墨”等读成了ei韵母,跟“北、胚、妹”等同韵。这些方言区的人应该把“伯”等字的ei韵母改为o韵母。  e  1、客家方言、粤方言和西南有些方言把舌根音拼韵母e的字读成韵母o,如“哥、和、颗、喝”的韵母读成o。这些地区的人只须记住,普通话中g、k、h不与o拼,纠正时把与g、k、h拼的o改为e即可。  2、山东方言区的莘县、阳谷、东平、宁阳、泗水、新泰、沂源、章丘、淄博、高青、利津一线及其以南、以东地区把普通话e韵母拼g、k、h和零声母的部分字如“哥、科、喝”等读成uo韵母,跟“锅、阔、活”等字的韵母相同;或uo、e两读皆可;或一些字读uo、一些字读e。具体字有:哥、歌、个、科、苛、棵、颗、可、课、禾、河、何、荷、贺、蛾、鹅、饿、俄。有此现象的人应该把以上字的韵母uo一律改为e韵母。  3、山东方言区东区的绝大多数地区把普通话e韵母拼g、k、h声母的部分字即“割、疙、葛渴、磕、喝”等读成了ɑ韵母。如割ga、渴ka、喝ha等。有此现象的方言应把韵母ɑ改为e。  4、山东方言区的东潍区、西鲁区及黄河以南的西齐区(泰安、肥城、莱芜、新泰、新汶、平阴、章丘、邹平、历城、长清、博山等)把普通话e韵母拼d、t、k、g、h(部分)、z、c、s 声母的字读成ei韵母,与“给、贼”等字的韵母相同;或ei、e两读皆可;或一些字读ei、一些字读e。具体字有:得、德、特、隔、膈、格、革、克、客、刻、核、貉、赫、泽、责、侧、策、塞、涩、色、瑟、啬等。有此现象的方言应把这些字的韵母ei改为e。  ie  1、北方方言区的许多地方都把普通话ie韵母拼j、x声母的部分字读成了[iεi](iai),如“皆、阶、秸、街、解、介、界、芥、疥、届、戒、谐、鞋、解(姓)、蟹、懈”等。  在很多方言中,普通话ie韵母的另一部分字“接斜姐”等仍读ie,因此只要把“皆、鞋”等字的  [iεi]改为跟“接斜姐”等字相同的韵母ie就可以了。  2、山东方言区的许多地方把ie中的元音ê发得近似后元音e。ê是前半低元音,发音时要注意舌位是由高元音i向半低元音ê下滑,而不要向后移动。  üe  üe的后一个音是ê,在山东部分方言中,发音近乎e;还有一部分地区的发音接近于圆唇元音o。如跳跃、乐曲、五岳。这些方言区的人应注意,,ê是一个前元音,发音时舌头前伸,舌尖抵住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口半开,唇形扁平状。而e和o是后元音。发üe时,控制舌位不要向舌面后部移动。  (六)韵头u  普通话里,当d、t、z、c、s和uei相拼时,有的方言如西南方言、吴方言、山东方言区东莱区所有市县和东潍区的平度、莱州、昌邑、潍坊、昌乐、高密、胶州、即墨、崂山、青岛、胶南等地读ei,把韵头u丢掉,将合口呼韵母改读成了开口呼韵母。如“堆、队、推、颓、腿、退、蜕、嘴、罪、最、醉、催、翠、脆、虽、随、岁、碎”等。在普通话里除“得、贼”等个别字以外,d、t、z、c、s声母不能跟ei韵母相拼,但能跟uei韵母相拼,有此问题的方言区的人应把这些字的ei韵母改为带u韵头的合口呼韵母uei。  普通话里有些没有韵头u的字,有的方言如吴方言、西南方言及山东中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把普通话韵母ei拼n、l声母的字如“内、雷、擂、累、类、泪、肋、垒”等字读成了uei韵母,增加了韵头u。有这类问题的方言只要把这些音节中的韵头u去掉,读成ei韵母就行了。  (七)ou和o  普通话里,d、t、n、l、z、c、s、zh、ch、sh、m和u相拼时,有的方言如湘方言、西南的部分方言改成了和ou相拼。例如“肚、图、努、路、租、促、苏、竹、初、树、牡”等。而西南地区的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地方的方言中没有uo韵母,普通话uo韵母的字,在这些地方基本都读成了o韵母,如“多、朵、拖、驮、糯、罗、桌、戳、硕、弱、昨、措、所、锁”等字的韵母都读成了o。分辨:  独立dúlì—斗笠dǒulì&&&&&&&&&&&&&&&&&&&&&&&&&&&&&&&&&& 前途qiántú—前头qiántou&&&&&&&&&&&&&&&&&&   上路shànglù—上楼shànglóu&&&&&&&&&&&&&&&&&&&&&&&&& 突出tūchū—透出tòuchū  (八)ɑi和uɑi  在发音方面,山东各地方言在发ɑi、uɑi韵母时往往缺少韵尾i,同时把韵腹ɑ发成近似ê的音,ɑi、uɑi就成了ê、uê(ɑ的发音口大开,舌尖置下齿龈,舌头中部隆起;ê的发音口自然半开,舌尖放在下齿背,舌面前部隆起)。为了练好ɑi、uɑi二韵,学习时不妨有意识地把韵尾i发得响亮、清楚一些,养成发韵尾的习惯。  普通话ɑi韵母拼b、p、m、zh、ch声母的部分字如“掰、白、柏、拍、麦、脉、摘、宅、翟、拆”等,山东方言区的东潍区、西鲁区及黄河以南的西齐区(泰安、新泰、莱芜、肥城、济南、淄博)读成了e&&& i韵母,跟“杯胚妹”等同韵;长岛、蓬莱、龙口、招远、栖霞、福山、威海、莱阳、莱西、海阳等地区读成了e&&&& 韵&&& 母&&&& ;烟台、牟平等地区读成了o韵母,跟“波坡磨”等同韵;西南方言区的重庆等地读成了ê韵母。这些方言区的人应将以上的ei、e、o等韵母改为ɑi。  ɑi韵母自成音节时,山东的部分方言区把“矮、挨、埃”等字发成ie韵母,直接改读为  ɑi即可。  (九)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  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在方言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in和ing、en和eng、ɑn和ɑng、uɑn和uɑng、eng和ong的混淆上。例如,南京话不能区分ɑn和ɑnɡ,iɑn和iɑnɡ,uɑn和uɑnɡ,如“天坛”等于“天堂”,“平凡”等于“平房”;而其中in和ing、en和eng的混淆最普遍,全国许多方言都存在,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吴、湘、客家及赣方言区的人尤其明显,“人民”等于“人名”,“老陈”等于“老程”等。前鼻音鼻韵母和后鼻音鼻韵母的混淆大体有几种情况:  以南京话、长沙话为代表的方言区,所有的后鼻音尾韵母都读成了前鼻音尾韵母,也就是把in和ing、en和eng、ɑn和ɑng、iɑn和iɑng、uɑn和uɑng这五对韵母的韵尾都读成了前鼻音n。例如“鹰”(yīng)读成yīn。  上海话、昆明话、重庆话、桂林话、兰州话一般把in和ing、en和eng的韵尾读成前鼻音n。例如“谈情”说成“谈琴”等。  广西灵州话、广东潮州话把in和ing、en和eng、ɑn和ɑng、uɑn和uɑng的韵尾都读成了后鼻音ng。例如“开饭(kāifàn)”读成kāifàng。  要发好每一个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掌握好n和ng的发音。掌握好n和ng的发音,关键在于要掌握好舌头的位置变化情况。n是舌尖浊鼻音,发前鼻音尾韵母时,舌头最后是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头基本是平伸在口腔里;nɡ是舌根浊鼻音,发后鼻音尾韵母时,舌头后缩,前低后高,舌尖置于下齿龈的下面,舌根和软腭构成阻碍,并且下颌肌肉有紧张感。第二,要掌握好前鼻音尾韵母和后鼻音尾韵母中元音的发音。例如ing的发音,虽然能发好ng,但是如果i的发音不好,比如发音时舌位不够高,唇形不扁等,也同样不能发好ing。eng和ong的发音,eng是扁唇音,ong是圆唇音。分辨:  赞颂zànsònɡ—葬送zànɡsònɡ&&&&&&&&&&&&& 陈旧chénjiù—成就chénɡjiù  山口shānkǒu—伤口shānɡkǒu&&&&&&&&&&&&& 亲近qīnjìn—清静qīnɡjìnɡ  (十)ɑn、iɑn、uɑn、ü&&& ɑn、en、in、uen和ü&&& n  在发音发面,普通话中的这8个韵母在全国很多方言区,如济南话、西安话、兰州话、昆明话、南京话等方言里往往没有明显的鼻音韵尾n,而读成元音鼻化的鼻化韵。鼻化韵是指其元音发音时软腭下降,打开鼻腔通路,气流同时从口腔和鼻腔里出来,听上去带有鼻音色彩的元音韵母,而鼻韵母ɑn、en等发元音时则先将软腭上收,堵塞鼻腔通路,气流从口腔出来,发完元音后再将软腭下降,用舌尖抵住上齿龈,堵塞口腔通路,气流经过鼻腔发出鼻音n。山东人念ɑn、iɑn、uɑn、ü&&& ɑn、en、in、uen、ü&&& n韵母时应特别注意收尾时一定要把舌尖抵在上齿龈后,练习时不妨特意地把韵尾n发得清楚一些,拖长一些,养成发n韵尾的习惯。  山东方言东莱区的所有市县和东潍区的平度把普通话uɑn、uen韵母拼d、t、n、l、z、c、s 声母的字如“端、存”等都读成了ɑn、en韵母,把韵头u丢掉了;莱州、昌邑、潍坊、昌乐、高密、胶州、即墨、崂山、青岛、胶南等地是把一些字读ɑn、en ,一些字读uɑn、uen。胶东地区的人需要根据普通话从方言an、en韵中分辨出uɑn、uen 韵母的字来。例如:  suànpán&&&& zhànluàn&&&& zhuǎnnuǎn&&&& duǎnzàn&&& běncūn&&&& chēnlún&&&& cúngēn&&&& lúndūn  算盘&&&&&&&& 战 乱&&&&&&&&& 转 暖&&&&&&&&&& 短暂&&&&& 本村&&&&&&&&& 沉沦&&&&&&&& 存根&&&&&&&& 伦敦  (十一)eng和ong、ing和iong  山东方言东潍区胶州湾周围的青岛、崂山、即墨、胶州、高密、平度、安丘、诸城、胶南、五莲、日照等地把普通话eng-ong、ing-iong四韵合成两韵或读作eng、ing,或读作ong、iong。eng、ing的主要元音e、i发音时唇形为扁平状(不圆唇),而ong、iong中的主要元音发音时唇形为小圆状(圆唇)。例如:  téngtòng&&&&& dōngfēng&&&& lěngdòng&&&& zhèngtǒng&&&& dīngdōng&&&&&&&& yīngxióng&&&& xióngxìng  疼痛&&&&&&&&&& 东风&&&&&&&& 冷冻&&&&&&&&&& 正统&&&&&&&&&&&&& 叮咚&&&&&&&&&&&&&& 英雄&&&&&&&&&& 雄性  (十二)ueng  山东部分地区如济宁、青岛、烟台等地的方言把普通话ueng韵母的字即“翁、嗡”等字读成了开口呼韵母ong。有此现象的方言区要改为带u韵头的合口呼韵母ueng。  第四节&&& 声 调  一、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指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一般情况下,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所以也称为“字调”。  二、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一) 声调主要取决于音高。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另一方面,声调也跟音长有关,从发音长短看(音长),上声发音持续的时间最长,其次是阳平;去声的发音时间最短,再就是阴平。假如以音高、音长两个因素为坐标,声调发音的实际情况是:(参见徐世荣《普通话语音常识》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P98)  (二) 声调的高低、升降变化是逐渐滑动的,而不是跳跃式的。因此,它的过渡音是连续的、渐变的。  (三)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指导zhídǎo”与“知道zhīdào”、“看书kànshū”与“砍树kǎnshù”、“理解lǐjiě”与“历届lìjiè”等等,每一组的声母、韵母都一样,只是由于声调不一样,意思也就不一样。  (四)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 声调的平仄抑扬使语言富于音乐性、节奏感。  三、调值和调类  普通话的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调值  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音高有绝对和相对之别。每人的声带的厚薄、长短、粗细不同,因此说同一个音节“水”,一个男人用低调说出,一个女人提高八度说出,尽管用精密仪器测量后的频率是不同的,在别人听起来,意思却完全一样。而且,同一个人情绪状态不同,其声音高低也有差异,但都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就是绝对音高。相对音高指的是用比较的方法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例如:在用普通话读“第”字时,无论是成年人、小孩儿,还是男人、女人,皆从其最高音降到最低音,这种“降”就是其升降模式,“从最高音到最低音”是其降的幅度。虽然在实际语流中,儿童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成年人的要高,女子的最高音、最低音的绝对音高比男子的要高,但在发某一相同音节时,通过比较,他们的升降模式和幅度是相同的,也即相对音高相同。所以,调值只表示相对音高,不表示绝对音高。绝对音高千差万别,无法用确定的数值表示。相对音高却是统一的,可以用确定的数值表示,通常的做法是用“五度标记法”。先用一根竖线作为比较线,均分为四格,分别表示“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度,依次用“5、4、3、2、1”来代表。然后在比较线的左边用曲线或直线表示音节的相对音高变化形式和升降幅度。用五度标记法来标记普通话的四声如图所示:  &&&&&&&&&&&&&&&&&&&&&&&&&&&&&&&&&&& 阴平是高平调,调值为55;  &&&&&&&&&&&&&&&&&&&&&&&&&&&&&&&&&&&&&&& 阳平是中升调,调值为35;  &&&&&&&&&&&&&&&&&&&&&&&&&&&&&&&&&&&&&&& 上声是降升调,调值为214;  &&&&&&&&&&&&&&&&&&&&&&&&&&&&&&&&&&&&&&& 去声是全降调,调值为51。  2、调类  就是声调的类别或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在一起,便为一个调类。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因此就归纳为四个调类。传统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通常也可简单地叫做:一声、二声、三声、 四声。北方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与普通话一致,调值有四种基本变化形式,也就有四个调类。  3、调值与调类的关系  在一个方言里,调值决定调类,有几种调值的基本变化形式,就有几个调类。各方言区的调类数量不尽相同,最少的方言区只有三个,如河北滦县话、山东烟台话;最多的有十个调类,如广西玉林话。多数方言的调类为四到六个,如沈阳话、兰州话、成都话有四个调类,上海话有五类,客家话有六类,厦门话有七类,广州话有九个调类等等。  普通话与方言、方言与方言之间,调类相同的字,调值并不一定一样,比如“方”,在普通话、济南话、浙江绍兴话中都属阴平类,但在普通话中其调值是55,济南话中的调值是213,浙江绍兴话的调值则是41。再如天津话“山”和广州话的“山”,调类与普通话一样是阴平调,但调值不同。天津话里的“山‘是低平调,广州话的是高降调。还有一种情况,调值相同的字,可能分属不同的调类,如调值同是35,在普通话属阳平调,在武汉话里却是去声‘而调值同是55,在普通话中是阴平,在济南话中是上声。  下面就 “花红柳绿“这四个字,在有代表性的方言中的调值作一比较。  &&&&&&&&&&&&&&&&&&&&&&& 花&&&&&&&& 红&&&&&&&& 柳&&&&&&&&&& 绿  北京&&&&&&&&&&&&&&& 55&&&&&&&& 35&&&&&&&& 214&&&&&&&&& 51  武汉&&&&&&&&&&&&&&& 55&&&&&&&& 313&&&&& 42&&&&&&&&&& 35  沈阳&&&&&&&&&&&&&&& 44&&&&&&&& 35&&&&&&&& 213&&&&&&&&& 53  天津&&&&&&&&&&&&&&& 11&&&&&&&& 45&&&&&&&& 24&&&&&&&&&& 42  济南&&&&&&&&&&&&&&& 213&&&&& 42&&&&&&&& 55&&&&&&&&&& 31  开封&&&&&&&&&&&&&&& 24&&&&&&&& 52&&&&&&&& 55&&&&&&&&&& 313  以上各地方言中,调类一般没有多大出入,只是调值差别很大。调值上相差一点,读音就不一样。  4、调号  就是调类的标记符号。汉语拼音方案中所规定的调号是:ˉ、ˊ、ˇ、ˋ 四种。  由于声调属于整个音节,声调的高低、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韵腹即主要元音上,所以调号一般标在主要元音上,如:青菜qīnɡcài&&&& 历届lìjiè&&& 好友hǎoyoǔ&&&& 威吓wēihè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话中除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外,还有一种轻声,如:桌子、椅子里的“子”,舌头、木头里的 “头”,发音都轻而短,其调值不同于上述四声的任何一个。需要分清的是,轻声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而是一种音变现象。对轻声问题,我们后面部分会有专章讲解。  五 普通话的四声  普通话有四种声调,具体描写如下:  (一)阴平-----高平调。发音时调值由5度到5度,简称55。声带则绷到相对最紧,自始至终没有明显变化。例字:巴、方、低、青、知、嘬。  &&&& (二)阳平-----中升调。发音时调值由3度到5度,简称35。声带则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渐绷紧,最后到相对最紧。例字:拔、房、敌、情、职、昨。  (三)上声-----降升调。发音时调值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声带则从略微紧张开始,又立刻松弛下来稍微延长,接着迅速绷紧,但达不到相对最紧。例字:把、仿、底、请、止、左。  (四)去声-----全降调。发音时调值由5度到1度,简称51。声带则从相对最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例字:罢、放、第、庆、志、做。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面的表:  调&&& 类&&&&&&&&&&& 调&&& 值&&&&&&&&&&& 调&&& 型&&&&&&&&&&& 调&&& 号&&&&&&&&&&& 例&&&& 字  阴&&& 平&&&&&&&&&&& 55&&&&&&&&&&& 高&&& 平&&&&&&&&&&& ˉ&&&&&&&&&&& 衣yī&&&& 些xiē  阳&&& 平&&&&&&&&&&& 35&&&&&&&&&&& 中&&& 升&&&&&&&&&&& ˊ&&&&&&&&&&& 移yí&&&& 斜xié  上&&& 声&&&&&&&&&&& 214&&&&&&&&&&& 降&&& 升&&&&&&&&&&& ˇ&&&&&&&&&&& 椅yǐ&&&& 写xiě  去&&& 声&&&&&&&&&&& 51&&&&&&&&&&& 全&&& 降&&&&&&&&&&& ˋ&&&&&&&&&&& 易yì&&&& 谢xiè  普通话四个声调的发音,除注意调值高低抑扬的变化外,还要和气息控制结合起来。有学者把四声的读法归纳为一首口诀:  阴平起音高平莫低昂,气势平均不紧张。  阳平从中起音向上扬,用气弱起逐渐。  上声先降转上挑,降时气稳扬时强。  去声高起直送向下降,强起到弱要通畅。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  阴平----高平,阳平—高升,上声---低曲,&&& 去声---全降  普通话声调也可简单概括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六、声调辨正  汉语的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声调不准是造成歧义或语音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声调有一个发展过程,是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演变发展的。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四声已有很大变化。古汉语的四声为:平、上、去、入。按传统说法是: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无入声,入声分别化入到阴、阳、上、去四声中。学习声调,最好是明确所属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  (一)调类辨正  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七大方言区的调类数差别明显,主要原因是古入声字的分源。北方方言区的绝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的调类一致,如汉口话、济南话、沈阳话、成都话等都是四个调类,入声分别归到阴阳上去;比较特殊的是,滦县话只有三个调类:平声、上声与去声,调类数最少。吴、湘、赣、闽、粤、客家方言区由于保留着入声字,调类数从五到十不等:湘、赣、客家方言区虽都是六个调类数,但调类不同,湘、赣方言区里的去声分阳去、阴去,而客家方言里的入声分阴入、阳入;吴方言区的调类数比较复杂:上海话有五个调类,苏州话有七个,绍兴话有八个;粤方言区的玉林调类数最多,有十个。因此,以上方言区的人们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必须去掉入声字,改读为阴、阳、上、去四声。(参见附录四:《古代入声调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表》)  (二)调值辨正  1.阴平的辨正  (1). 调值不够高。阴平调值是55,但有方言区念成44(沈阳、成都)、33(长沙),甚至11(滦县),如:“现在开始播音”中的“播音”两个字念成最低音11就带有较明显的方言色彩。  例词:诗篇 shīpīān&&&& 出家 chūjiā&&&& 张贴zhānɡtiē&&& 纷争fēnzhēnɡ&&& 初春chūchūn  (2).阴平读成降调。如普通话“生生不息”中的“生生shēnɡshēnɡ”本是高平,天津、南京、兰州、南昌、绍兴等地却读成下降的调子,听起来像是“胜胜shènɡshènɡ”。  例词:失落shīluò&&&&& 推断tuīduàn&&&&& 伺机 sìjī&&&&&&&& 希冀 xījì&&&& 公告 ɡōnɡɡào  (3).阴平读成降升调。有方言区的人,高平调拐弯,如山东济南、泰安等地,把“茶杯chábēi”的“杯”发成类似普通话“北běi”的音,而“纸张zhǐzhānɡ”中的“张”类似“掌zhǎnɡ”。  例词:农耕nónɡɡēnɡ&&& 财经 cáijīnɡ&&& 竞相 jìnɡxiānɡ&&& 客车kèchē&&& 信托xìntuō  2. 阳平的辨正。  (1).阳平读成平调。内蒙及河北滦县等地的人,将普通话中的阳平字读为平调,如“方糖fānɡtánɡ”中的“糖”听起来像“汤tānɡ”,“去年qùnián”中的“年”又像似“拈niān”。  例词:权限quánxiàn&&& 提纲tíɡānɡ&&&& 动情dònɡqínɡ&&&&& 文教wénjiào&&& 漫游mànyóu  (2). 阳平读为降调。济南、成都、福州等地易把阳平读成高降调42、41或52,,如“学生xuéshānɡ”中“学”类似“穴xuè”,“权力quánlì”中的“权”听似“劝quàn”。而南京、长沙、厦门和吴方言区的苏州、绍兴、上海等地,容易把阳平读成低升调13或24,而不是中升调35。  例词:告辞ɡàocí&&&&&&&& 别墅biéshù&&&&&&&& 杂费záfèi&&&&&&&& 轮回lúnhuí&&& 人权rénquán  3. 上声的辨正  (1).上声调值不完全。上声调值是214。发音时,要前短后长,但有地区的人由于习惯,往往读的前长后短,致使声调不完全。沈阳、南昌地区则发成213的调值,  例词: 反响 fǎnxiǎnɡ&&&& 结尾jiéwěi&&& 平整pínɡzhěnɡ&&& 俗语súyǔ&&&& 糖果tánɡɡuǒ  &&&&&&&&&& 难产nánchǎn&&&&& 祈祷qídǎo&&&& 着想zhuóxiǎnɡ&&&& 神采shéncǎi&&& 竹笋zhúsǔn  (2).上声读成降调。闽方言区的人,尤其是厦门人,易把上声字念成全降调51,与普通话里的去声调值一样,如“是你shìnǐ”中的“你”发成“腻nì”,“网上wǎnɡshànɡ”中的“网”好似“旺wànɡ”。  例词:处所 chùsuǒ&&& 复古 fùgǔ&&&&& 隶属 lìshǔ&&&&& 地毯 dìtǎn&&&&& 宁肯 nìnɡkěn  字典zìdiǎn&&&& 电解 diàn jiě&&& 号角hàojiǎo&&&& 将领 jiànɡlǐnɡ&&& 落伍luòwǔ  (3)。上声读为平调。山东方言区除了烟台外的绝大部分地区,像济南、青岛、泰安、临沂、荷泽等地,在发上声时,听起来就像是高平调55,而滨州、潍坊、东营等地又读成低平调44。如“饭碗fànwǎn”里的“碗”听起来像是“弯wān”,“营养yínɡyǎnɡ”中的“养”又类似“秧yānɡ”。上海话里的上声也易读作平调33。  例词:操场cāochǎnɡ&&& 搜索 sōusuǒ&&& 机敏jīmǐn&&&& 多寡 duōɡuǎ&&&& 花鸟huāniǎo  &&&&&&&&& 鲜美 xiānměi&&& 黑板hēibǎn&&&& 喧嚷xuānrǎnɡ&&&& 屋脊wūjǐ&&& 私产sīchǎn  4.去声的辨正  (1).去声读成升调或平调。如兰州四川地区的人把去声读成低升调13,在发“四川sìchuān”中的“四”好象是“sí”,“报告”类似“báogáo ”。而汉口地区易读为阳平调35,南京、滦县则发成平调44或55。  例词:黑洞hēidònɡ&&&& 欣慰xīnwèi&&&& 音量yīnliànɡ&&& 支架zhījià&&&& 疏散shūsàn  头目 tóumù&&&&& 残暴cánbào&&&& 嫉妒jídù&&&&&&&&& 劳作láozuò&&&& 结业jiéyè  (2).去声读为降升调。南方地区的苏州、福建等地有把“看一看”读成类似“砍一砍”、“急噪jízào”中的“噪”与“早zǎo”相似的现象。  例词:变换biànhuàn&&& 世面shìmiàn&&& 供奉 ɡònɡfènɡ&&& 现任xiànrèn&&& 在望zàiwànɡ  &&&&&&&&& 可贵 kěguì&&&&& 锦绣jǐnxiù&&&& 假若jiǎruò&&&&&&&& 火力huǒlì&&&&& 俯瞰fǔkàn  七、东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调值差异  普通话与山东各区市调值对照表  地区&&&&&&&&&&& 普通话调值类别  北京&&&&&&&&&&& 55&&&&&&&&&&& 35&&&&&&&&&&& 214&&&&&&&&&&& 51  济南&&&&&&&&&&& 213&&&&&&&&&&& 42&&&&&&&&&&& 55&&&&&&&&&&& 31  青岛&&&&&&&&&&& 213&&&&&&&&&&& 42&&&&&&&&&&& 55&&&&&&&&&&& 31  德州&&&&&&&&&&& 213&&&&&&&&&&& 42&&&&&&&&&&& 55&&&&&&&&&&& 21  泰安&&&&&&&&&&& 213&&&&&&&&&&& 42&&&&&&&&&&& 55&&&&&&&&&&& 31  惠民&&&&&&&&&&& 213&&&&&&&&&&& 53&&&&&&&&&&& 44&&&&&&&&&&& 31  东营&&&&&&&&&&& 213&&&&&&&&&&& 53&&&&&&&&&&& 44&&&&&&&&&&& 31  维坊&&&&&&&&&&& 213&&&&&&&&&&& 42&&&&&&&&&&& 44&&&&&&&&&&& 21  淄博&&&&&&&&&&& 213&&&&&&&&&&& 42&&&&&&&&&&& 44&&&&&&&&&&& 21  济宁&&&&&&&&&&& 213&&&&&&&&&&& 42&&&&&&&&&&& 55&&&&&&&&&&& 312  临沂&&&&&&&&&&& 324&&&&&&&&&&& 53&&&&&&&&&&& 55&&&&&&&&&&& 312  荷泽&&&&&&&&&&& 113&&&&&&&&&&& 42&&&&&&&&&&& 55&&&&&&&&&&& 321  聊城&&&&&&&&&&& 13&&&&&&&&&&& 42&&&&&&&&&&& 55&&&&&&&&&&& 412  烟台&&&&&&&&&&& 31(平声)&&&&&&&&&&&&&&&&&&&&&&& 214&&&&&&&&&&& 44  威海&&&&&&&&&&& 42(平声)&&&&&&&&&&&&&&&&&&&&&&& 312&&&&&&&&&&& 44  枣庄&&&&&&&&&&& 213&&&&&&&&&&& 55&&&&&&&&&&& 24&&&&&&&&&&& 42  日照&&&&&&&&&&& 324&&&&&&&&&&& 53&&&&&&&&&&& 55&&&&&&&&&&& 312  莱芜&&&&&&&&&&& 213&&&&&&&&&&& 42&&&&&&&&&&& 55&&&&&&&&&&& 31  &&&&& 即墨&&&&&&&&&&& 213&&&&&&&&&&&&&&&&&&&&&&& 55&&&&&&&&&&& 42  &&&&& 章丘&&&&&&&&&&& 213&&&&&&&&&&& 42&&&&&&&&&&& 55&&&&&&&&&&& 21  &&&&& 利津&&&&&&&&&&& 213&&&&&&&&&&& 53&&&&&&&&&&& 55&&&&&&&&&&& 212  从附录二可以看出:山东方言中绝大部分地区四声调值的调型是有平调、曲调、降调而没有升调;降调又多为高降调或低降调,没有全降调。比如济南、青岛、泰安、德州、潍坊、济宁等地把中升调35发成了高降调42;在读去声的调值51时,除了济宁、临沂、日照、荷泽、聊城等地区发成类似普通话214调的降升调外,多数地区为低降调,没有普通话里那样从最高到最低的全降调,在烟台、威海地区的读音又成了平调44;并且山东方言里绝大部分地区把普通话上声的调值214读成了阴平调值55或44,而把普通话的阴平调值55又发成了前低后高的降升调213,比普通话的上声调值214的末尾稍低一点。所以针对山东方言调值这种“高不成低不就”(即高音上不去,低音又下不来)的情形,可采用如下解决方式:  1.“以阳辅阴”----阳平字与阴平字连读,借阳平末尾的高音辅助阴平。如:  &&&&& 栏杆lánɡān&&&&&&&& 谋生 móushēnɡ&&&&&&&&&& 难关 nánɡuān&&&   神龛shénkān&&&&& 舷窗 xiánchuānɡ&&&&&&&& 学期xuéqī  2.“以去辅阳”----去声字与阳平字连读,用去声字的下降来压低阳平字的起音,尾音就易于升高。如:  &&&&& 战俘zhànfú&&&&&&&&& 祝福zhùfú&&&&&&&&&&&&&&& 纵容 zònɡrónɡ  &&&&& 扣除kòuchú&&&&&&&&& 混杂 hùnzá&&&&&&&&&&&&&& 凤凰fènɡhuánɡ  3.“以去辅上”----去声字与上声字连读,使上声开始时下降的低些,则尾音容易升高。如:&&&& 固守ɡùshǒu&&&&&&&&& 倒数dàoshǔ&&&&&&&&&&&&& 调遣diàoqiǎn  副本fùběn&&&&&&&&&& 号码hàomǎ&&&&&&&&&&&&&& 近海jìnhǎi  4.“以阴辅去”----山东方言中没有普通话的去声调值51,多数是高降调或低降调,所以要抓住“高起直送向下降”的特点,在方言基础上增加降的起点高度与幅度。阴平字与去声字连读,益于练习此调值的发音。如:  &&&&& 勘测 kāncè&&&&&&&&& 憎恨zēnɡhèn&&&&&&&&&& 飘动piāodònɡ&&&   深切 shēnqiè&&&&& 失恋shīliàn&&&&&&&&&& 贴切 tiēqiè  (二)调类辩正  在调类方面,山东话里多数字的归类和普通话里的相一致,但有一部分字的归类不同,并且山东各地方言之间也有差异。(详见“附录三”)  注释:  1.东莱区除了龙口、蓬莱、长岛外,其方言的阴平调中有一部分声母为m n l r的字在普通话里归阳平,常用字:  挪箩磨(磨刀)骡螺拿牙模炉芦驴鱼渔米埋泥犁媒雷宜移眉梨疑毛熬苗挠摇谣窑留榴柔揉牛由油南蓝廉镰炎盐阎檐严淋难颜绵棉连联延眠年研缘沿原源援人门蚊忙芒狼昂凉量(量一量)粱梁羊杨扬凝蝇鸣迎名盈赢零铃脓融浓容  这些地区方言中有小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读作上声的字,应根据普通话标准分归到阴平、阳平、去声字中。  2.这些地区方言中有小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读作阴平的字,应根据普通话标准分归到阳平、上声、去声字中。常用字:  职执识急吉疾媳福拂竹烛足菊答察夹博伯德格革者哲则责节结尺笔匹脊谷骨曲(歌曲)法塔甲渴铁帖雪百柏窄色(本色儿)北脚角质赤室适(胡适)鲫绩寂事泣隙酷束肃宿速发(理发)各克客刻册色(色彩)涩确血  山东各方言区调类表  &&&&&&&&&&&&&&&& 平&&&&&&&&&&&&&&&&&&& 上&&&&&&&&&&&&&&&& 去&&&&&&&&&&&&&&&&&&& 入&&&&&&&&&&& 声调数  &&&&&&&&&&& 知&&&&&&&&&&& 人&&&&&&&&&&& 才&&&&&&&&&&& 古&&&&&&&&&&& 老&&&&&&&&&&& 近&&&&&&&&&&& 盖&&&&&&&&&&& 怒&&&&&&&&&&& 助&&&&&&&&&&& 笔&&&&&&&&&&& 麦&&&&&&&&&&& 宅&&&&&&&&&&   北京&&&&&&&&&&&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分归阴、阳、上、去&&&&&&&&&&& 4  利津、邹平、章丘&&&&&&&&&&&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5  昌邑、安丘、临朐、青州、沂水、五莲、胶南一线及其以东&&&&&&&&&&& 阴平(例外字详见注释1)&&&&&&&&&&& 阳平&&&&&&&&&&& 上声(例外字详见注释1)&&&&&&&&&&& 去声&&&&&&&&&&&&&&&&&&&&&&& 4  乐陵、宁津、陵县、德州、武城、夏津、禹城、济南、泰安、新泰一线及其以南的西齐区和东维区的沂源、蒙阴、沂南等&&&&&&&&&&& 阴平(例外字详见注释2)&&&&&&&&&&& 阳平&&&&&&&&&&& 上声&&&&&&&&&&& 去声&&&&&&&&&&&&&&&&&&&&&&& 4  西鲁地区的临沂、苍山、枣庄、泗水、曲阜、济宁、东平、巨野、菏泽、嘉祥、金乡等&&&&&&&&&&& 阴平(例外字详见注释3)&&&&&&&&&&& 阳平&&&&&&&&&&& 上声&&&&&&&&&&& 去声&&&&&&&&&&&&&&&&&&&&&&& 4  沾化、庆云、阳信、滨州、惠民、商河、济阳、潍坊、莒南、日照等&&&&&&&&&&& 阴平(例外字见注释4)&&&&&&&&&&& 阳平&&&&&&&&&&& 上声(例外字见注释4)&&&&&&&&&&& 去声&&&&&&&&&&&&&&&&&&&&&&& 4  淄博、桓台&&&&&&&&&&& 阴平&&&&&&&&&&&&&&&&&&&&&&& 上声&&&&&&&&&&& 去声&&&&&&&&&&& 入声&&&&&&&&&&& 4  烟台、威海、福山、栖霞、海阳、即墨、崂山等&&&&&&&&&&& 阴平(例外字见注释5)&&&&&&&&&&&&&&&&&&&&&&& 上声(例外字见注释5)&&&&&&&&&&& 去声&&&&&&&&&&&&&&&&&&&&&&& 3  莱州、平度(例外字见注释6)&&&&&&&&&&& 阴平&&&&&&&&&&& 阳平&&&&&&&&&&& 上声&&&&&&&&&&&&&&&&&&&&&&&&&&&&&&&&&&& 3  无棣、高青、博兴、莱芜&&&&&&&&&&& 阴平(例外字见注释7)&&&&&&&&&&&&&&&&&&&&&&& 上声(例外字见注释7)&&&&&&&&&&& 去声&&&&&&&&&&&&&&&&&&&&&&& 3  3.西鲁地区方言中有小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读阴平的m n l r 声母字,应依据普通话标准分归阳平、上声、去声字中。常用字:  麦脉觅密末沫茉陌莫抹漠墨秣木沐目睦牧呐纳捺逆匿溺昵聂孽虐疟诺腊蜡辣瘌烙酪乐勒勒力历沥雳立粒笠砾栗傈溧列烈录鹿略掠热日肉入褥若弱  4.这些地区方言中有小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读阴平、上声的字,应依据普通话分归到阴平、上声、阳平、去声字中。  5.烟台、威海、福山、栖霞、海阳、莱西等东莱区的阴平调中有部分为m&&& n&&& l 声母的字,应根据普通话读阳平。有小部分(古清声母入声字)读上声的字,应根据普通话标准分归阴平、去声、阳平字中。常用字如注释2所示。  6.这两地方言中的小部分字应该依据普通话将读阴平的分为阴平、去声;将读阳平的分为阳平、去声;将读上声的分为阴平、阳平、去声。  7.这些地区的方言读阴平的少数字(古清声母入声字)应根据普通话分归阳平、上声、去声;读上声的部分字应分别读阴平、阳平、去声。  由此可见,山东方言与普通话在调类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古清声母入声字上面。  古代入声调在普通话里的读音表  说明:本表收常用的古代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入声字,按普通话的“调—韵---声”序排列。古代全浊声母入声字在山东话里读阳平(无阳平的方言随古代浊声母平声字归上声或去声),跟普通话一致,故不收。  阴平55&&&&&&&&&&& 只一~织汁吃虱湿失逼劈~开滴剔激缉通缉击积唧七柒漆沏缉~鞋口吸夕熄惜息蟋晰析膝锡一壹扑督秃突凸窟哭忽出叔屈曲弯~蓿八捌发出~搭答~应塌拉垃哈~腰扎包~插杀扎~辫子砸擦撒~手夹~子掐瞎押鸭压刮刷挖拨剥~削泼摸托脱捋郭豁桌捉拙戳说做~坊撮勒~索搁胳疙割鸽磕喝蛰~人鳖憋撇~开跌贴捏结~果子接疖切~开歇蝎楔噎缺薛削剥~约拍摘拆塞瓶~儿勒~紧黑剥~皮儿着~急雀~子削切~粥  阳平35&&&&&&&&&&& 执职识的~确级吉急疾即棘~梁媳拂福幅~员蝠辐~头竹烛足卒菊鞠桔答~复瘩轧~钢扎挣~札察砸杂夹~裤荚博驳伯膜掇国酌灼琢啄得~到德格阁蛤~蜊咳壳果~貉折~断哲辙蜇海~则责洁劫睫节结拮诘胁决诀厥爵脚~色镬攫觉感~角~逐没~有  上声214&&&&&&&&&&& 尺笔匹劈~柴给供~脊山~乙朴幅~儿骨~肉谷嘱辱曲歌~法塔哈姓眨撒~种甲抹索葛姓渴恶~心撇一~铁帖血出~雪百柏窄色~儿北得~去给~你郝脚手~角三~  去声51&&&&&&&&&&& 质窒蛭斥赤叱式室释适饰必壁璧毕碧辟复~僻辟开~秘泌惕鲫绩寂迹泣讫戚隙益邑忆亿臆不腹复覆酷祝筑触畜家~束促簇肃速宿粟畜~牧蓄恤发理~踏栅诧煞萨卅恰洽吓~唬轧~棉花迫魄阔括扩廓霍绰硕作工~错握沃各克客刻赫吓威~这渐撤彻设摄侧厕册策恻塞闭~涩色~彩瑟啬扼鄂恶~劣怯切一~窃泄谒却确雀麻~鹊血~压率~领蟀觉睡~壳地~  &&&&&&&&&&& (以下适用于西鲁区和莱州、平度)日密蜜匿溺逆力立粒笠栗沥历厉亦役疫逸翼译轶幕目木牧睦苜鹿辘碌陆戮褥入物勿率效~律绿氯育域浴欲吁玉狱纳捺呐辣瘌蜡腊划计~袜末沫茉莫漠默没沉~寞诺洛骆落或惑获弱若乐快~热灭蔑镊列烈裂猎劣叶页业虐疟略掠悦阅越粤跃月乐音~岳麦脉肋烙酪药钥肉六  七、声调类推法  以泰安话为例。由于泰安话的调类与普通话的调类相同,且每一调类所含的字彼此大体一样,因而,可利用泰安话的调类阴、阳、上、去推知普通话的调类,然后将泰安话的调值改为普通话的调值。这就是声调类推法。  但是,还有一些汉字不能按对应规律类推,例如:“法、北、铁”普通话归上声,泰安话却归阴平;“珍、他、估”普通话归阴平,而泰安话归上声。类似这些调类不能类推的字,统称“调类例外字”(也有人叫“声调例外字”)。
相关推荐:
本月点击排行榜
微信:聚英中大考研网
微博:@聚英中大考研网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联系 QQ:)
Copyright &copy
&闽ICP备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聚英教育所有
咨询电话: E-mail:
2018年中山大学考研QQ群
2018复试交流群
2019中山大学考研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韵母是i的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