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喜欢爬山的,喜欢华商论坛户外活动动的,活动区域

3,671被浏览543,242分享邀请回答496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21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及内容,让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及内容,让孩子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竹溪小山百家号 一、活动目标的理念来源 (一)让幼儿在混龄游戏中获得身心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不同年龄幼儿在一起游戏,是一种相互学习、指导的过程,是幼儿教幼儿。陶行知从其生活教育论指出:“先过那一种生活的是那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种生活的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或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在游戏中儿童教儿童就是儿童之间的对话,教的主体和学习者都是儿童,有共同的语言,脱离了成人文化的痕迹,在自发、主动的环境中获得发展。《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游戏为组织形式,游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种活动,幼儿通过游戏学习、感知,在游戏的情境中了解万物。《教育大辞典》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独特的社会性活动。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游戏,“游戏是童年幸福与快乐的砝码,也是儿童成长的阶梯。。台湾学者梁培勇认为现在的儿童玎以游戏的机会较少,从而导致儿童发生问题的比例比以前高。因此预防儿童产生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儿童有更多游戏的机会。维果斯基则强调“儿童是通过参与比较有知识的人的共同互动,在做中学习的”。在跨年龄的幼儿互动活动中,能力强的幼儿能为能力较弱的幼儿提供支架,这种支架恰好是落在能力较弱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当幼儿通过更专业的同伴协助形成新的结构时,这将带动能力较弱幼儿进步,实现“最近发展区”所达到的水平。与同龄活动相比,在混龄活动中,幼儿有机会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伙伴结成广泛的关系,这就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广泛的互动经验与联系。作为幼儿游戏新形式的混龄游戏具有游戏的各种特性和优点,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质,它将处于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幼儿组织在一起开展游戏,既使幼儿游戏发挥了最大的价值,又使幼儿在混龄中相互交往、相互合作,能够在一个他们能彼此了解而且分享的水平上进行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和丰富的社交策略。因此从这种程度上说,幼儿教育就是游戏教育,混龄教育实质就是混龄游戏教育。混龄游戏在我国幼儿园已有所开展,在实践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方法。较为成熟的是混龄体育活动的实施,但在活动设计、组织、材料投放、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当前混龄体育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从全国范围来看,混龄教育尚处起步阶段,而且各地实施时差异性很大。基于我们的调查研究,当前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存在下列问题。1.目标设定不够全面混龄体育活动无论总目标还是具俸活动目标,只关注大带小、而疏忽了小促大的作用。将小龄幼儿放在弱势地位,其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难以体现。究其根源,是教师对混龄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实施混龄活动,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促进教育素养的提高,在专业化方面要加强培训和指导。2.缺乏系统性、整体性混龄教育不仅仅是几个班级的事,应视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它也不是几个班主任随意所为,而是在幼儿园整体教学计划之下的教育行为。由于对混龄教育认识不足,混龄体育活动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执教者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制订学期或学年的混龄体育活动计划,而多是出于短期目的,在内容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上,表现出散乱和随意。由于计划不周全、准备不充分,教师组织得很吃力,效果却不尽人意,还易遭受家长的误解和埋怨。3.关注个体差异不够开展户外混龄体育游戏中,由于幼儿都是穿插到各个活动中,在不同活动区里游戏,活动区间孩子的流动量也较大,活动区的老师对不是本班的个别幼儿的个体差异难以察觉。例如:个别幼儿的情绪老师难以关注到,就算你关注到了,孩子对你不熟悉,加上还要负责本区活动的指导,安抚孩子的情绪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孩 子的情绪不好,对活动的参与度就不强,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活动的效果。4.冲突的解决策略不足发生冲突时,由于孩子们混龄交往能力欠缺,又不懂得如何处理、解决矛盾,容易依赖他人介入,向他人求救,存在着畏惧、逃避心理。幼儿此种畏惧、逃避心理的形成是与他人的心理引导密切相关的。如果这时候老师能正确把握这一契机,充分利用时机,老师对幼儿同伴关系的良好发展给予及时有效指导,那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飞跃;如果这时候给予的是命令,强行中断正在发生的同伴交往现象,那就使大量的教育机会流失,使孩子养成了畏惧心理。5.跨度单一,形式单调混龄体育活动选择的跨度和形式,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部分,应丰富又切实可行。能够满足不同年龄幼儿和不同能力发展的需要。实践中,有些幼儿园过于强调混龄活动的实施难度,而在尝试混龄的跨度、教学形式方面非常单一,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6.投放的材料的层次性不强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在与材料的互动中不断提高。而老师们在提供的投放材料中层次性不强。例如:提供的游戏材料都是一样的,对年幼些的孩子来说难度高了,对年长的孩子来说又简单了,不能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教师在投放备种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丰富多彩、新型、趣味等,还要注意能够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和补充,提高材料的多样化、层次性使用。7.沟通欠缺,家园相逆在国内幼教界普遍实施分龄教育的大环境下,实施混龄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说可谓是新的尝试,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一些幼儿园在尝试开展了一个阶段的大中班的混龄体育活动后,遭到很多家长的反对。中班家长担心自己孩子会受到大班幼儿的欺侮,容易造成孩子的畏缩行为;大班家长则认为大孩子与小龄孩子一起玩,只是有利于小龄孩子的发展,对大孩子没有什么帮助。问题产生的关键在于,幼儿园没有把混龄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时间、形式等与家长及时进行沟通。应当让家长充分认识到混龄教育不仅有大带小、大帮小的功能,还有小促大、小助大的作用。这样的沟通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会理解和支持的。 (三)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积极尝试国内在混龄游戏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相当少,因此如何运用混龄游戏促进和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和身心和谐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幼儿教育的混龄游戏开展方式是我国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园作为全国幼儿教育最基层的一分子,在混龄教育方面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以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为依托的区域性主题游戏组织的探索实践,将幼儿游戏这一基本的外在活动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幼儿园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起来,为学前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为幼儿教育以及重新审视学前游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个新的生长点。虽然现阶段也处在限于某一时段或某一活动采用“大带小”活动方式,但是在“自然·爱,悦,梦想”的办园理念引领下,坚持“培养健康、快乐、创新的孩子”的办园目标,以健康领域为突破口,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二、活动目标的确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健康活动的一个组织形式,它的开展不仅能弥补集体类健康活动整齐划一的不足,还能满足不同幼儿不同能力发展的需要,对幼儿自主性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它的目标就要着重于运动兴趣、创新合作、自主发展三维目标。同时要考虑各活动区域空间的划分、区域运动器械的运用、幼儿不同年龄层次的安排等因素。 (一)制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依据(1)《纲要》中健康领域的总目标是制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必然依据。同时《指南》在健康领域中,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以及“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子领域。在每个子领域下,包含着若干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因此健康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成为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是制定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又一重要依据。将活动的分类目标转化为年龄阶段目标时,应该考虑该年龄段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目标。(3)幼儿园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场地规划、具体内容和活动形式是制定具体活动目标的直接依据。一般来说,不同的场她设置,适合不同的活动内容,同时活动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而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往往活动的价值(值)也不同。(4)上次活动的反馈信息是制定下次活动目标的又一重要依据。上次活动的有关信息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活动计划及与活动计划有关的活动目标。 (二)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目标的表述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目标表述的特点图示如下(见图3-1):(1)活动目标的实现是达成年龄目标的必然环节,特别是在混龄活动中。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活动目标时,要紧扣年龄目标。(2)表述要具体、明确,操作性强。宜采用幼儿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即以幼儿应习得的各种行为来表达活动目标。(3)活动目标的内容应从发展幼儿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及动作和技能等几个方面全面考虑,体现活动功能的综合性。三、目标的指向与分类(一)总目标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识,学会保护自己4.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5.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6.理解与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二)子目标身心状况:1.具有健康的体态;2.情绪安定愉快;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动作发展: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2.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具有基本的安全只是和自我保护能力人际交往:1.愿意与人交往;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关心尊重他人社会适应: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三)年龄目标 年龄目标具体内容①子领域:身心状况子目标1:具有健康的体态4-5岁 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5-6岁 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子目标2:情绪安定愉快4-5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2.有比较强烈情绪反应时,能在成人提醒下逐渐平静下来。3.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5-6岁 1.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2.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3.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转换情绪和注意。子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4-5岁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2.换新环境时较少出现身体不适。3.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5-6岁 1.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以上。2.天气变化时较少感冒。3.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子目标4: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4-5岁1.能在较窄的低矮物体上平稳地走一段距离。2.能以匍匐、膝盖悬空等多种方式钻爬。3.能助跑跨跳过一定距离,或助跑跨跳过一定高度物体。4.能与他人玩追逐、躲闪跑的游戏。5.能连续自抛接球。5-6岁1.能在斜坡、荡桥和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地行走。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爬攀登架、网等。3.能连续跳绳。4.能躲避他人滚过来的球或扔过来的沙包。5.能连续拍球。②子领域:动作发展子目标1: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4-5岁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15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4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4.能快跑20米左右。5.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5-6岁1.能双手抓杠悬空吊起20秒左右。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4.能快跑25米左右。5.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子目标2:手的动作灵活协调4-5岁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5-6岁能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或用具③子领域: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子目标1: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4-5岁1.喜欢参加体育活动。2.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5-6岁 1.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2.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子目标2: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4-5岁 1.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2.能整理自己的物品。5-6岁 1.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2.会自己系鞋带。3.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子目标3:具有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4-5岁 1.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5-6岁 1.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2.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3.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④子领域:人际交往子目标1:愿意与人交往4-5岁 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5-6岁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子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4-5岁 1.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2.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3.不欺负弱小。5-6岁1.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2.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3.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接受时会说明理由。4.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子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4-5岁1.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愿意依赖别人。2.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5-6岁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2.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3.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子目标4:关心尊重他人4-5岁1.会用礼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5-6岁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⑤子领域:社会适应子目标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4-5岁 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5-6岁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子目标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4-5岁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2.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5-6岁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2.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子目标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4-5岁 喜欢自己所在的活动区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5-6岁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丰富的游戏内容是户外混龄区域活动重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场地设置的合理、玩具材料的丰富、活动形式的多样等。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就是根据活动目标,在各个区域摆放不同的活动材料,设置不同的游戏情节。总之,在不同的区域里,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材料和运动方式并自主地活动,从而使运动能力得到均衡的发展。 一、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在制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全面发展性原则。这个原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幼儿的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应尽量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等,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二是指户外混龄区域活动的主要功能是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但在具体开展户外混龄区域活动时,同样应该发挥运动在促进幼儿认知、情感、态度、社会性和个性发展方面的功能,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在确定幼儿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内容时首先要明确幼儿各类动作与器械的练习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见表3-2),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我园已有特色课程内容制定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内容。表3-2 各类动作和器械的练习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的关系表 (“☆”表示关系密切,“△”表示关系比较密切)二、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内容的设置根据我园的户外场地实际情况,我们充分挖掘本园的体育环境资源,因地制宜,把户外园区划分为19个运动区域(见图3-2)。根据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整合幼儿园原有的体育课程资源,制定丰富的户外混龄区域活动内容。(一)玩绳区表3-3 玩绳区的活动设置区域:1号:绳区游戏目标:1.尝试利用长短不一的绳进行多种玩法游戏,感受其多变性和趣味性,在运动中体验快乐。2.在一定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跳绳的方法,在绳类游戏中提高与玩伴合作游戏的能力。3.发展多种纵跳、双脚跳、斜进跳、单脚跳、跨跳等跳跃动作能力,增强弹跳能力和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学习跳跃中自我保护的方法.活动建议:1.引导孩子玩绳、跳绳,感受长短不一的绳的利用和游戏价值,体验玩绳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2.进行跳跃游戏时,提醒幼儿跳跃要用前脚掌落地,减少对脊柱、大脑的震动。同时,膝盖应微微弯曲,缓和膝盖、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击。3.降低难度,分解跳绳动作,引导幼儿学习跳绳,从单独的甩绳开始(单手甩、双手甩),再到手脚协调同步练习。4.跳跃游戏对体力消耗较大,注意调整游戏的强度与密度,游戏时间不宜过长,要注意适时休息调整。5.提示幼儿要注意活动的空间,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场地:适宜选择较为开阔的空地。材料投放:60cm短绳.3m左右跳绳.6-8m长绳,依照入区人数和活动需要适量投放.参考游戏★游戏:躲小蛇活动目标:1.学习灵敏躲闪和跳过运动的绳。2.体验与同伴合作玩绳的乐趣。活动准备:短绳若干。活动指导:1.幼儿单手握绳的一端,在同伴脚下快速摆动绳子,好像扭动的小蛇,幼儿看到绳子摆过来迅速跳起躲避,避免被“小蛇”咬到。2.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双人(或多人)合作玩,被“小蛇”碰到的幼儿自然进行角色交换。★游戏:蹦蹦跳活动目标:1.练习双脚有节奏地连续跳,锻炼下肢动作协调性。2.掌握前脚掌落地,轻松跳跃的方法,学会自我保护。活动准备:幼儿跳绳若干。活动指导:1.两手捏住绳子的两端,双脚踩在绳子的中间部位,两手拉紧绳寻脚用力连续跳。2.将绳展开放在地面上,双脚并拢在绳的两侧,左右交替连续跳跃。多名幼儿还可自由组合,将绳连接围圈或摆成“一字长蛇阵”,合作一起玩左右斜进跳跃的游戏。★游戏:跳房子活动目标:1.在绳子组合的图形内练习双脚跳、单脚跳、分腿跳等动作,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2.能利用绳子进行多种图形变换和组合。活动准备:幼儿跳绳和短绳若干。活动指导:1.引导幼儿利用跳绳和短绳进行自由组合,在地面上摆出多种类似房子的图形,并可以根据游戏需要不断调整变化。2.设计好通过房子的出入口位置和路径,用双脚跳、单脚跳和分腿跳的多种跳跃方式连续通过,看谁跳得又快又好。★游戏:我是大摇手活动目标:1.通过练习摇绳子感知手腕的转动、摇摆力度与绳子转动之间的关系。2.运用视、听和体位感觉来感知绳子的运动,学习掌控摇绳时的速度和幅度。活动准备:短绳若干。活动指导:1.单手摇绳:单手握短绳在体前、体侧、头顶上等不同的方位进行自由摇绳。2.双手摇绳:双手握绳在身体两侧进行自由摇绳。★游戏:好玩的跳绳活动目标:1.在一定的摇绳、跳跃基础上学习跳绳。2.逐步协调手脚动作的配合,感受学习新本领的喜悦。活动准备:幼儿跳绳、短绳若干。活动指导:1.双手各持一根短绳在体侧练习双手摇绳,随绳从前落下的节奏进行双脚跳跃。2.掌握了一定的手脚配合后,更换为跳绳。展开绳子,双手各握一只手柄,将绳置于身后,练习由后向前摇绳并在绳落下时跳起越过,通过反复练手脚的节奏配合,并使动作渐渐连贯起来,掌握原地连续跳绳感受跳绳游戏的快乐。★游戏:浪来了活动目标:1.发展运动知觉和动作知觉以及观察、判断和迅速反应的能力。2.用纵跳、跨跳动作越过障碍,体验游戏的刺激与快乐。活动准备:6-8m长绳一条。活动指导:1.两人在场地一端,各持长绳的一端并拉直离地面约20 cm,想象为一道“海浪”。2.其余幼儿一字排开,站在场地的另一端。听口令“浪来了。,持绳幼儿和其余幼儿面对面向着对方跑过去,当“浪”靠近时,判断时机起跳,用纵跳或跨跳动作,从“浪”上越过。若不小心被“浪”碰到或绊住,则停止游戏,交换角色后继续。(二)钻、爬游戏区钻、爬游戏区的活动设置区域:2号:钻、爬游戏目标:1.学习各种爬行动作:手膝着地爬、手脚爬、匍匐爬、钻爬、横爬:锻炼上下肢与背部、腰腹肌肉的力量。2.能以手脚并用的方式安全地钻、爬、攀通过各类障碍,锻炼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3.大胆参与活动,遵守安全规则,游戏时能主动躲避危险,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活动建议:1.以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和设计游戏情节引导幼儿进行活动,提高幼儿参与的兴趣。2.注意科学设计好游戏路径,控制幼儿出发的速度,保持间距,避免在通过器械时,人多拥挤而发生危险。3.适当调整循环游戏的密度,根据季节调整运动量的大小。4.在预测到有安全隐患的位置,老师注意必要的提醒和保护。活动场地:选择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及周边场地。材料投放:海绵垫、竹梯、钻洞、拱门、辅助玩具及游戏所需材料。参考游戏★游戏:蚂蚁过山坡活动目标:1,根据场地和器械,练习手膝着地爬、攀登的动作和方法。2.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养成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及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活动准备: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海绵垫若干。活动指导:1.幼儿模仿小蚂蚁,从海绵垫上依次手膝着地爬向“小山”(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2.起立后,手脚并用攀登并爬上“小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胆量,判断自己可以攀爬的高度,选择路径通过“小山”,选择合适的位置爬下,到达地面后可直接返回起点继续参与游戏。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逐步鼓励幼儿挑战通过“山坡”的高度,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游戏:毛毛虫钻洞洞活动目标:1.利用场地器材,练习匍匐爬、钻的动作与方法。2.锻炼提高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活动准备: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海绵垫若干。活动指导:1.幼儿模仿毛毛虫,从海绵垫上依次匍匐爬向“大苹果”(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2.选择玩具中最低的一个洞钻进去,自主选择路径向上、向前钻过4-6个洞后到达对面再钻出来,到达地面后可直接返回起点继续参与游戏。★游戏:八爪鱼寻宝活动目标:1.练习手脚爬、攀爬、钻爬动作,锻炼上下肢力量和协调性。2.综合利用爬的动作,按照指定路线完成游戏,勇于接受挑战。活动准备: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竹梯2个,辅助玩具若干(可以是毛绒玩具或其他)。活动指导:1.幼儿模仿八爪鱼,在场地上练习手脚爬,提示幼儿膝盖不着地。2.幼儿按照指定路线依次出发:沿路线手脚爬一段距离,手脚并用攀爬一端架在大型玩具上的竹梯(角度30 -40度),到达“寻宝屋。(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钻爬进入藏宝的洞洞中,寻找到宝贝(玩具)后,从另一端爬下返回起点,将宝贝放进藏宝箱内(篮子或盒子),继续参与游戏。竹梯的高度可随幼儿的能力调整,鼓励幼儿挑战不同的难度,体验游戏的乐趣。★游戏:螃蟹乐活动目标:1.练习横向爬的方法,通过上下肢的动作配合提高身体协调性。2.综合运用爬的动作,体验钻、爬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海绵垫(窄)、拱门、钻图、立方体等钻、爬类大型玩具。活动指导:1.幼儿模仿螃蟹,在场地上练习横向爬,注意指导幼儿同侧手与脚同时向侧向移动,另一侧的手和脚再收拢,连续移动向一个方向爬行,注意手脚尽量伸直不弯曲,爬行时控制好方向和线路。2,介绍游戏路径,指导幼儿依次出发:先正面弓腰钻过拱门,再侧身跨步通过钻圈,模仿螃蟹横向爬通过海绵垫,到达“乐园”(立方体钻、爬类大型玩具),自由选择路径,运用攀爬或钻爬动作通过“乐园”,到达地面后返回起点继续参与游戏。以上四种游戏玩法和材料可自由组合,设计咸新的游戏开展活动。(三)民间传统游戏区民间传统游戏区的活动设置区域:3号:传统游戏活动目标:1.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加传统民间体育游戏活动,感受游戏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乐趣。2.在游戏中乐于与新朋友交流,学习与同伴合作、分工,遇到困难一起解决,感受与朋友一起玩的快乐。3.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起游戏(或接受同伴的意见和建议),与同伴有冲突时,能在他人提醒下和平解决。活动建议:1.选择多样的材料组织不同的传统游戏,增加孩子参与的积极陛。2.游戏设计多样化,可结合语言(儿歌、故事)创设情境,组织游戏。3.充分利用场地的条件和材料,设计相应的活动。4.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孩子自由结伴游戏。5.注意游戏中的安全指引,提醒孩子主动避开危险。活动场地:选择较完整、平坦并较为开阔的场地。材料投放:各类简易、轻便或自制的传统体育游戏材料。参考游戏★游戏:滚铁环活动目标:1.感受并喜爱民间体育游戏,学习滚铁环的基本方法。2.养成不怕困难、勇于尝试的精神,体验在游戏中相互学习的乐趣。活动准备:铁环、铁棍若干。活动指导:1.将铁棍前端带u形槽的位置套在铁环上,迅速起步推动铁环向前快1走或慢跑,并注意掌握铁环滚动的平衡性和滚动方向。2.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滚铁环游戏的方法要领后,鼓励幼儿反复尝试和1相互学习,逐步找到控制铁环滚动的技巧。★游戏:好玩的毽子活动目标:1.学习踢毽子游戏,锻炼下肢动作的灵活性。2.尝试踢毽子的不同玩法,感受民间游戏的有趣。活动准备:自制牵绳纸毽子(可用报纸或广告纸剪咸条扎在一起即可)、鸡毛毽子若干。活动指导:1.启发幼儿可以怎样玩踢毽子的游戏,请幼儿尝试着玩,练习下肢动作,灵活快速地判断并抬腿踢。2.引导幼儿可以单人玩踢鸡毛毽子、牵绳纸毽子,也可以尝试双人合作互踢毽子。★游戏:陀螺转转转活动目标:1.感受旋转陀螺玩法的有趣,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2.锻炼上肢力量和手眼协调的能力。活动准备:木质陀螺、抽绳若干。活动指导:1.引导幼儿了解陀螺的特性,示范放陀螺和抽打陀螺的方法,讲解要领和注意事项。2. 幼儿分散游戏,感受抽打陀螺旋转的趣味性。注意保持相互间距离,加强安全和要领指导。★游戏:盲人摸象活动目标:1.感受民间集体游戏带来的乐趣。2.尝试大胆参与游戏,能在游戏中灵活解决问题。活动准备:蒙眼罩1-3个。活动指导:1. 1-3名幼儿蒙眼扮演盲人在场地外等侯,其余幼儿在场地范围内,念儿歌并自由走动,儿歌结束即停止原地站立。2.盲人出发向场地中摸索,若摸到其中一名幼儿即获胜,可与其交换角色继续游戏。3.在盲人摸索的过程中,其余幼儿不能离开原地,但身体可以适当躲避,以避免被摸到(例如蹲下身体、抬起其中一只脚等)。4.老师在必要的安全环节方面要给予提示和保护。★游戏:龙欢腾活动目标:1.知道舞龙是中华特有的优秀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学习舞龙的兴趣。2.学习基本的舞龙技巧,理解鼓点的节奏变化。3.尝试与同伴合作,相互配合游戏,体验快乐。活动准备:使用大饮料瓶自制的舞龙道具(瓶子底部打孔穿绳并固定一个瓶盖,可与另一个瓶子相接)、自制龙珠(将花球固定在竹棍上)、鼓、鼓槌。活动指导:1.先请幼儿各自取一节龙身,模仿舞龙的基本动作:摆龙(左右摇摆)、飞龙(上下蹲立)、碎步跑、盘龙(向圆心点绕成螺旋形)。2.学习听鼓点变化做动作:快速小声击鼓为碎步跑,重击1声为停止,敲击两声为左右摆龙,敲击1声鼓面加1声鼓帮为飞龙。3.待幼儿基本熟悉鼓点和动作变化要求后,邀请个别幼儿舞龙珠,其余幼儿将各自龙身连接起来变成一条长龙(人数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每条龙选择好场地范围,龙要跟随龙珠运动,龙珠指挥龙随鼓点变化舞动。考验幼儿合作和相互配合的能力,注意控制好节奏变化和奔跑速度,注意游戏安全。★游戏:舞狮乐活动目标:1.认识舞狮是中华独特的优秀民族文化,激发幼儿学习舞狮的兴趣。2.学习舞狮的左右踏步、交叉步、后点步、进退步等基本步法。3.尝试与同伴合作,同步配合玩舞狮游戏,体验快乐。活动准备:利用纸1mx05自制舞狮道具(纸盒一侧粘贴幼儿绘制的狮头,另一侧固定一条约lm X 0.5m彩布作为狮身)、音乐或鼓(鼓槌)。活动指导:1.请幼儿先了解和学习舞狮的基本步法:左右踏步、交叉步、后点步、进退步、蹲立和基本姿态:摇头、高抬头、鞠躬等。2.请幼儿取道具,两人为一组,学习同步配合进行舞狮基本动作练习,注意确定好动作开始的方向,以便保持一致。3.待幼儿自由练习后,进行集 体舞狮游戏,老师可利用音乐或鼓点引导幼儿进行舞狮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民族音乐和鼓点节奏,提升舞狮的表现力。注:舞龙、舞狮游戏有一定的基本动作要求,需要循序渐进。当幼儿达到一定的能力和基础后,才可逐步加入变化,配合音乐、鼓点节奏等进行游戏。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竹溪小山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留心处,处处皆是学问,这才是真的修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户外活动器材区域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