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了手机两次,到底jquery第二次点击无效起效果没,没看清有没有关系?

我跟我男朋友之间的争吵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原因,吵完之后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但是,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却越来越远,请各位解释一下
我和你的情况差不多,确实像你说的,男人有了第一次,接下来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可能你朋友有点大男子主义,喜欢我都听他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以后打你是无可非议的。因为只要你有哪些方面没听众他的,他只要心里有气就会动手的,而且下手的时候也不考虑后果,等到打完后说不定他心里蛮难受的,也蛮想跟你道歉,但因为他的大男子主义,却不好说出口,以至于不了了知,过不了几天你们又会像从前一样的好,但如果下次发生同样的情况的话他又会忍不住动手。
至于你说结婚的事,得看你自己的心了,如果你非常爱他的话,(其它像他这样的男人心其实蛮好的,只不过大男子主义蛮重罢了)可以再观察一段时间,毕竟你们现在只是吵架,男人一般不会动手打女人的,除非遇到特别不讲道理或是你犯了原则性的错误,才会动手的。我建议你就多与他沟通,相信你们能好好的相处的,也祝福你们哟!!
其他答案(共11个回答)
虽然很平静,但是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导致又...
你的标题很醒目,我是跟你有着同样经历的女人,你所说的男人动手打女人,我明白,我也知道他在不对你动手的时候会对你非常好,甚至会在动完手之后给你跪地求饶,做女人要有自尊的,不要因为他对你动了手,给你在一番诚恳的道歉之后你就服输了,我开始和你是一样的,我也是原谅了他的第一次,但最后都没能象他所说的那样,事情在不了了知后,我们很盲目的就结婚了,婚后的相关信息虽然很平静,但是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吵架,导致又一次的动手,结果我们离婚了,我是真的后悔了,后悔当时为什么没有与他分手,而走到了这步,我不想我的悲剧再次上演,也不想更多的女人受到伤害,男人动手打女人,这本身就是个错,这是到哪里也说不通的,男人动手打他最心爱的人同时,有没有想过她是你最爱的人呢?怎么可以出手这样的狠啊?不要给他机会了,有一就会有二的,这个是男人本身做人的问题,他敢动手打你,说明他还会更狠的治你,醒醒把,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而饶恕他,我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我不想看到你会有我这样的结果,请慎重的考虑.
我平生最看不起的就是男人打女人,只有没出息的男人才会打老婆,这种多半是心理不健康,人家都说好男不跟女斗,几天脸都没好,女人要嫁的不是一个打老婆的男人,而是要嫁一...
他可能有暴力的倾向,或者说一些自卑心理和自虐倾向,因为舍不得打你,而又想把这些发泄出去。只能自己打自己,这也是一种心理的扭曲吧
1、双方多些理解,多些关怀。不管是从生活琐事还是精神上,都给对方都留出自己的私人空间。
2、根据对家庭暴力案例的分析,很多夫妻之间都存在象你们这样的情况...
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男女不是平等的嘛。一般情况下,如果男人打女人是不道德的。关键的是看在什么情况下,要是你不对的话,人家出于气愤打了你,那也是合情合理的。要...
首先,动手打人都是不对的,但作为女人要找出男人为什么会打人的原因,如果无缘无故,把打女人作为家常便饭来宣泄、当乐趣,那么女人应该勇敢的抗议,给他教训,不肯悔改者...
答: 你好,怀孕期间胡思乱想也是正常的,建议多出去和朋友交流。缓解一下心情。
答: 痴情的孝文帝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深爱的冯润,在养病期间,不甘寂寞,与一男侍从产生恋情并私通
答: 先从网上找,再电话联系
答: 她都结婚的人了还管她那么多干什么?
吃点亏也是好事呀.你父母又活不过你姐姐.可能管她一辈子吗?儿女的事让他们自己解决.不要干预,会有依赖感的.
哎.中国父母就是...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院领导集体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中国科学院院刊》(中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综...
《科学通报》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自然科学各领域具有创新性...
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科学与天文学等学科...
近几年,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日益猖獗,不仅造成了人民群众钱...
中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吃”可谓是头等大事,...
作为“天宫一号”的“继承者”,天宫二号即将进行的各类实验...
我国首颗微重力科学实验卫星――“实践十号”已于...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横杠日期}
12bet手机版客户端下载:“黑客”非法下载数据致网站瘫痪 拿赚的钱买年货
我要分享 &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日 05:35&&【字号:&&&&&&】
12bet手机版客户端下载:汇集各种典籍和学者们对《西游记》版本的研究可知,《西游记》的佚本主要有以下数种:1、孙绪所见本;2、耿定向所闻本;3、鲁府本;4、登州府本;5、盛于斯所读本;6、周邸九十九回抄本;7、周邸百回刊本;8、吴承恩稿本;9、荆府抄本;10、世德堂原刊本;11、大略堂古本;12、蔡金注本;13、前世本;14…
汇集各种典籍和学者们对《西游记》版本的研究可知,《西游记》的佚本主要有以下数种: 1、孙绪所见本; 2、耿定向所闻本; 3、鲁府本; 4、登州府本; 5、盛于斯所读本; 6、周邸九十九回抄本; 7、周邸百回刊本; 8、吴承恩稿本; 9、荆府抄本; 10、世德堂原刊本; 11、大略堂古本; 12、蔡金注本; 13、前世本; 14、词话本; 15、道教本; 16、鲁府本的删节本; 17、嘉靖十一年刊本等。这些版本,有些确实曾在历史的某一阶段流传过,有些可能根本就不是描写唐僧取经故事的《西游记》,有些则是当今学者的推测。因此,对这些所谓的佚本,就需要进行一番甄别和研究。同时,这些所谓的佚本,有些可能并没有真正亡佚,而是保存在海内外某一角落,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而已。因此,将这些佚本开列出来,公布于世, 并说明其源流变迁,如果真有哪位读者无意之间发现了这些佚本,对《西游记》研究将是重要贡献。一、孙绪所见本与耿定向所闻本所谓孙绪所见本,见于明代文人孙绪《无用闲谈》的一条资料。这条资料这样说:释氏相传,唐僧不空取经西天。西天者,金方也,兑地,金经所自出也。经来白马寺,意马也。其曰孙行者,心猿也。这回打个翻筋斗者,邪心外驰也。用咒拘之者,用慧剑止之,所谓万里之妖一电光也。诸魔女障碍阻敌临期取经采药,魔情纷起也。皆凭行者驱敌,悉由心所制也。白马驮经,行者敌魔,炼丹采药全由心意也。追荐死者,必曰往西天。人既灭亡,四大分散,何得更有所往?言往西天者,西乃兑地,为少女身中复生为人,不堕鬼道也。异端谬悠,本不足究,因与方外友谈之,漫识于此,不识明哲以为何如!①孙绪(),河间府故城人,字诚甫,号沙溪。弘治十二年 (1499)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太仆卿。著有《沙溪集》二十三卷,包括文八卷,赋一卷,杂著一卷,《无用闲谈》六卷,诗七卷。《四库全书总目》称其《无用闲谈》多深切著明之语,论文论诗,亦各有确见②。孙绪这篇文章主要是站在儒家的立场上,针对佛教的谬悠之说,企图通过自己的解释,使归于正。但是孙绪对佛教的解释却是十分错误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恶意的曲解。不过,纵有此等缺陷,从《西游记》研究的角度看,这篇文章却有着巨大的价值。从文中所披露的材料看,孙绪所见本是介于平话本和百回本之间的一种新的《西游记》版本。文中所说用咒拘之一语,显然是指《紧箍咒》。但是,在现存平话本《西游记》的残文中,并没有紧箍和《紧箍咒》之说。杨景贤杂剧本《西游记》中,观音曾对孙悟空说道:与你个铁戒箍、皂直裰、戒刀。铁戒箍戒你凡性,皂直裰遮你兽身,戒刀豁你之恩爱。又对唐僧说道:这畜生凡心不退,但欲伤你,你念《紧箍儿咒》, 他头上便紧。若不告饶,须臾之间,便刺死这厮。③但是在杂剧本《西游记》中,却又没有孙绪所说的经来白马寺之说。所以,至少从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材料看,孙绪所见本很可能并非平话本或者杂剧本《西游记》。那么,孙绪所见到的,有没有可能是百回本《西游记》呢?也不是。因为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吴承恩。吴承恩大约生于 年之间,到1547年孙绪去世的时候,吴承恩仅四十岁左右,纵然取吴承恩中年写作《西游记》的说法,这时吴承恩的《西游记》还未脱稿或刚刚脱稿,还不可能这么快就传入孙绪手中,更何况当今学者更倾向于《西游记》写于吴承恩的晚年。因此,孙绪所据以评论的这部《西游记》,当是我们所未知的一种《西游记》版本。过去曾经有人认为,在平话《西游记》和世德堂本之间,应该存在着不止一种《西游记》版本,这则材料的发现,证实了这些猜想。孙绪文中还有个特别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问题,就是释氏相传, 唐僧不空取经西天等语,似乎孙氏所见到的版本并非描写唐朝僧人玄奘取经,而是描写唐朝僧人不空取经。不空(705-774),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从小失去了父亲,随叔父来到中国,十五岁即拜密宗大师金刚智为师。金刚智去世后,他奉唐玄宗之命从海路前往西天取经,自开元二十九年(741)出发至天宝五年(746)归来,前后经历六个年头,取回经书一千二百卷④。不过,现存所有西游故事演化史的资料,都没有谈到过不空取经。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明确说明取经的是玄奘僧行七人、玄奘取经壮大唐⑤。平话本《西游记》虽已佚,但在《朴通事谚解》中,也明确说明取经者即玄奘法师也⑥,杂剧本《西游记》中的三藏法师, 指的亦是陈玄奘。因此,所谓的唐僧不空取经西天是不是孙绪的误记,还有待新材料证明。所谓耿定向所闻本,见于《明文海》卷三百四十三纪怪条下一段文字。其文曰:儿时予闻唐僧三藏往西天取经时,其辅僧行者,猿精也,一翻身便越八千里,至西方,如来令登渠掌上。此何以故,如来见心无外矣。⑦耿定向(),字在伦,号楚侗,学者称为天台先生。湖广黄安(今湖北红安)人,著有《冰玉堂语录》、《天台文集》等。耿定向为官耿直,敢于直言进谏,因此曾被贬官。晚年辞官不作,于天台山设立书院,专门从事讲学与著述。耿定向曾与李贽交好,后因思想不合,终至分道扬镳。百回本最重要的版本世德堂本刊刻于万历二十年(1592)。因此, 耿定向儿时所听到的唐僧三藏往西天取经的故事不可能出于百回本《西游记》。其中一翻身便越八千里,显然是指孙悟空的筋斗云。但是在平话本《西游记》的残文中,并无孙悟空翻筋斗云的记录。杂剧本《西游记》中说孙悟空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路程,并不只八千里。特别是文中至西方,如来令登渠掌上的故事,不仅不见于平话本,就连杂剧本中也未能见到。如果耿定向没有记忆错误的话,这也同时证明,在吴承恩百回本之前,的确有一种以上的《西游记》版本存在。不过,耿定向所闻本是否即孙绪所见本,则不可确知。二、鲁府本和登州府本明人周弘祖《古今书刻》卷上,记录山东鲁府刻书有:《群书钩玄》、《萨天锡诗》、《西游记》、《蓬莱图》。又记载山东登州府刻书: 《海道经》、《西游记》。⑧这里所记录的两种《西游记》,便被学者分别称之为鲁府本和登州府本。现存最重要的《西游记》版本世德堂本,题名为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这里的新刻,或者是相对旧刻而言,或者是指第一次刊刻,学界虽然还有不同意见,但是,官板二字,却毫无疑问地说明世德堂本并非百回本《西游记》的初刻本。因为世德堂作为私人出版商,是不可能题自己的刻书为官板的。这里的官板,当指它的旧刻是由政府或王府所刻的版本。缘于此,有学者认为,鲁府本便是 《西游记》百回原本的初刻本,登州府本也许是鲁府《西游记》的重刻本。这些学者还推断,《古今书刻》所著录的书籍必然都是嘉靖以及嘉靖前的刻本⑨,因此《西游记》也必然是嘉靖年间的刻本。周弘祖,生卒年不详,湖北麻城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南京光禄卿,约万历年间去世。其著作《古今书刻》所记载的鲁府,指的是山东兖州(今兖州市)的鲁王府;登州府即今山东省蓬莱市。虽然周弘祖于鲁府刻书和登州府刻书均记载有《西游记》,但是却没有说明它是不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因此,吴圣昔先生就怀疑, 所谓的鲁府本和登州府本,极有可能并不是被称为神话小说的《西游记》⑩,而是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所写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其原因就在于,前人不少典籍都将《长春真人西游记》简称为《西游记》,并且将其归于丘处机名下。如元代樗栎道人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就记载了丘处机的著作《溪集》、《鸣道集》、《西游记》○11等。元人陶宗仪《辍耕录》亦有大致相同的记载。可见,不能排除鲁府本和登州府本为《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可能。特别是长春真人丘处机老家就在登州栖霞,登州府出于对乡邦文献的宣传,刊刻《长春真人西游记》是极有可能的。而鲁府本《西游记》只不过是登州府本的重刻本罢了。吴圣昔先生还认为,从明代嘉靖朝的实际情况来看,鲁府和登州府也不大可能刊刻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明世宗在位期间,崇信道教, 服食金丹,并修炼房中术。当时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人,就因献房中术而得宠,位至一品。在嘉靖皇帝宠信道士的社会背景之下,让鲁王府去刊刻这么一部讽刺皇帝宠道昏乱的《西游记》,无疑是要冒极大风险的。因此,鲁王府和登州府不大可能去刊刻这部有着反道教内容的小说《西游记》。那么,鲁府本和登州府本《西游记》是不是有可能是杂剧本《西游记》呢?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杂剧本《西游记》,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刊刻的。此剧有勾吴蕴空居士所写《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总论》,其中说:《太和正音谱》备载元人所撰词目,有吴昌龄《东坡梦》、《辰钩月》等十七本,而《西游记》居其一焉。然仅见抄录秘本,未经镂板盛行。○12这里就明确说明杂剧本《西游记》没有镂板盛行。由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所谓的鲁府本和登州府本《西游记》,最有可能的是《长春真人西游记》,但也不能完全排除是平话本《西游记》或者是前述孙绪所见本与耿定向所闻本的可能,甚至还有可能是一部游记或者地理性质的著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就在于《古今书刻》提供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太少,令人实难判断其真相。但其不是杂剧本《西游记》,也不大可能是百回本《西游记》,却是比较清楚的。三、盛于斯所读本、周邸本与荆府抄本等所谓盛于斯所读本和周邸本的记载,均见于明代盛于斯《休庵影语》中的一段文字,并且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世德堂原本都与之有一定联系,故我们一并研究。《休庵影语》的文字如下:余幼时读《西游记》,至《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 心识其为后人之伪笔,遂抹杀之。后十余年,会周如山云:此样抄本,初出自周邸,及授梓时订书,以其数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先生疑者,得毋是乎?盖《西游》作者,极有深意:每立一题,必有所指,即中间科诨语,亦皆关合性命真宗,决不作寻常影响。其末回云:《九九数完归大道三三行满见真如》三三九九,正合九十九回。而此回为后人之伪笔,决定无疑。○13盛于斯,字此公,初名筷],晚年笔名错翁,号休庵,安徽南陵(今南陵县)许镇镇盛村人。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卒年一说是崇祯十一年(1638),一说是崇祯十三年(1640)。有《毛诗物考》、《休庵杂抄》、《群书考索》、《休庵影语》等著作传世。盛于斯所提到的周如山,名文炜,如山是他的号。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国色天香条说:原题:抚金养纯子吴敬所编辑,大梁周文炜如山甫重梓。文炜亦无考,封面题敬业堂梓行,当为文炜书坊。又是书不似大梁刻本,殆文炜有书坊在江南;或文炜本江南人, 其族源自大梁也。○14可见,王重民对周如山的生平和籍贯并不了解,但其推测却是正确的。王清原等《小说书坊录》著录金陵周氏(周如山、周希旦)大业堂所刊小说,如《唐书志传通俗演义》、《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等共五种○15。从这些资料来看,周如山应是金陵一位书商。但是,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八周文炜条下却说:周文炜(号如山,江宁人,亮工之父),《诗学》,又《四留堂诗集》,又《旅尘集》,又《适倦集》。○16如果说周文炜名不见经传,那么他的儿子周亮工就不同了。查周亮工(),字符亮,一字缄斋,号栎园,自称笠僧,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即大梁,今开封市)人,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明朝灭亡后,他投降清朝,先后担任福建按察使等职。其著作有《赖古堂集》、《书影》等传世。以上一个书商周文炜,一个周亮工的父亲周文炜,姓名相同,字号相同,籍贯相同,当为同一人无疑。综合各种史料可知:周文炜,字赤之,号如山,河南大梁人,国子监监生,曾任浙江诸暨县主簿。生年不详,清顺治十五年(1658)卒于江宁(今南京)。所以周文炜不是普通的书商,而是一位做过小官、有着浓厚文人气质的书商。盛于斯的这一段文字,至少透露了三种《西游记》的版本信息:第一种版本,即盛于斯所读本。从盛于斯文章中所透露的信息看, 这是一种百回本,基本情况和世德堂本差不多,但也有不同。盛于斯所提到的《清风岭唐僧遇怪 木棉庵三藏谈诗》一回,在世本中为第六十四回,回目为《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其中清风岭既不见于流传的西游故事,也不见于世本;木棉庵也和木仙庵不同。另外,盛氏所读本的末回为《九九数完归大道 三三行满见真如》。这大致同于世本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但和世本第九十八回回目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也有相同之处。相互对读之下,倒是世本第九十八回的行满见真如与九十九回的行满道归根,两个行满重复。由此可见,盛于斯所读本和世本既有不同,但在基本用语上又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这证明,盛于斯所读本并不是现存《西游记》版本中的任何一种。因此,如果有人能发现其回目同于盛于斯所记录的这两回回目的《西游记》版本的话,很可能就是盛于斯所读本,至少也和盛于斯所读本有一定关系。第二种版本,即周邸九十九回抄本。周如山所谓的周邸,指的是明代周王府。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先是被封为吴王,后改封周王,建藩国于河南开封府。透露这个抄本的周如山本身就是一位书商, 对有关图书的信息比较敏感,同时他又是大梁人,可见周如山提供的这个抄本的信息还是可信的。从周如山的话里可以看出,除了九十九回与一百回的区别外,周邸抄本和流行的百回本并无太大差别,否则,在和盛于斯的讨论中,周如山不会不有所透露。所以,这个抄本还是比较接近世本系统的一个版本。这充分说明,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之后, 也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一样,经历了抄本流传的阶段。第三种版本,即周邸百回刊本。从周如山的介绍看来,刊本与抄本的最大区别,当然是增加了一回。但是,究竟是增加了哪一回,周如山的话却是不肯定的。或者说,他对盛于斯所怀疑的《清风岭唐僧遇怪 木棉庵三藏谈诗》这一回是否后人之伪笔的问题,并无肯定的正面回答,而只是用先生疑者,得毋是乎这样模棱两可的话来回答。这个周邸刊本,完全可以称得上官板二字。陈元之在世本《刊西游记序》中称: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17唐光禄所购买的《西游记》,很可能就是周邸刊刻的百回本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唐光禄所购买的,是周邸刊本和世本之外的其它刊本),否则,唐光禄不会无缘无故地称自己书坊的刻书为官板。那么,周邸的九十九回抄本来自何处呢?笔者在拙作《〈西游记〉世德堂本研究二题》中曾经说过:世德堂本卷首陈元之的《刊西游记序》谈到作者时说:或曰出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这里的三个或曰,共同的指向都是王府,可见《西游记》的作者和王府有一定关系。查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记吴承恩有荆府纪善之补;吴承恩的棺材板上,也写有荆府纪善等字,如今还保存在淮安的吴承恩纪念馆内。所谓荆府,即湖北蕲州的荆宪王府。因此笔者怀疑,吴承恩在荆府写完自己的《西游记》后,至少在荆宪王府留下了一个抄本。大梁周王府的抄本《西游记》很可能就来自于荆宪王府。○18如果以上推测不错的话,那么前世本的流变就应该是:吴承恩稿本荆府抄本周府九十九回抄本周府百回刊本 (? )世本。可惜的是,世本之前的稿本和抄本都已经亡佚。那么,我们为什么又说世德堂的原刊本亦是佚本呢?这是因为,现在保存下来的四套世本,都不是世德堂的原刊本。现存堂本的卷九、卷十、卷十九、卷二十又题金陵荣寿堂梓行,卷十六题书林熊云滨重锲,其它各卷则均题金陵世德堂梓行。这种情况说明,世德堂本是由世德堂和荣寿堂两家共同刊刻的。其中世德堂财大气粗,刊刻了其中大部分卷目;荣寿堂可能经济基础不如世德堂,仅投入了百分之二十的资金,故仅刻了其中四卷二十回;世德堂和荣寿堂刊刻的板片, 很可能在某一时期被建阳书林熊云滨得到,但其中第十六卷却因为损坏无法利用,于是熊云滨便按原书的版式重刻了其中第十六卷,然后一并出版发行○19。所以,现存的世本,准确的说应该是熊云滨补刻世德堂本,而世本的原刊本已经亡佚。四、大略堂古本与蔡金注本首先来看大略堂古本。有关这个版本的记述,见于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第九回回评:童时见俗本竟删去此回,杳不知唐僧家世履历,浑疑与花果山顶石卵相同。而九十九回历难簿子上,劈头却又载遭贬、出胎、抛江、报冤四难,令阅者茫然不解其故,殊恨作者之疏谬。后得大略堂《释厄传》古本读之,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然后畅然无憾。○20此外,同书卷末黄周星所写的《跋》说:单阏维夏,始邀过蜩寄,出大略堂《西游》古本,属其评正。○21其中单阏表示卯年,此处指的是清康熙二年(1663)。蜩寄是汪象旭的书斋名。综合汪象旭和黄周星的论述,所谓大略堂古本有三种可能。第一,比较通行的观点是,这个版本其实是汪象旭删节世本而成的一个本子。这样的事情在明末清初并不少见。如清初著名文人金圣叹,就曾经删去百回本《水浒传》后三十回,模仿创作了梁山泊英雄惊恶梦一回,并把这个七十一回本称为新发现的古本。汪象旭的作伪与金圣叹如出一辙。如果这样看,则所谓的大略堂古本,其实就是现存的《西游证道书》,并没有真正亡佚。第二,不能排除这种可能,即前人删节了百回本的有关文字,经大略堂排印出版,并被汪象旭见到。如果这样看,所谓的大略堂本便是一种佚本了。第三,据徐朔方《西游证道书前言》注中说:承美国维斯联(Wesleyan)大学魏爱莲(EllenW id- mer)教授据《尺牍新语》(1663)查出大略堂是查望的堂号,很可能大略堂《西游》古本只是他的藏书之一,不是他的刻本。○22徐朔方先生的推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就笔者看来,汪象旭所谓的大略堂《释厄传》古本,实际上应该是查望所收藏的明代《西游记》简本《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为明代惟有《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才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汪象旭在得到这个版本后,改写了其中有关唐僧身世的故事,并根据世本或者李评本,删节而成一个新的《西游记》版本。蔡金注本的记载最早见于清代道士刘一明的《西游原旨序》。刘一明在指出《西游证道书》的评点者汪象旭对《西游记》评点的缺陷之后说道:其后蔡金之辈,亦遵其说而附和解注之。○23正是由于这句话, 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就专门开列了蔡金注西游记一条,似乎是一位叫蔡金的人,曾经评点过《西游记》。实际上这是一个小小的误会。据吴圣昔先生披露,他在浙江图书馆曾经见到了所谓的蔡金注西游记版本○24。这个版本扉页上端横书圣叹外书四字。扉页下部右侧题有西陵漪子笺注、秣陵蔡元放重订等字样;左侧上部题《绣像西游证道书》,下部题文盛堂藏板。其中所谓的漪子,就是清人汪象旭的号。圣叹外书中的圣叹,指的就是清初人金圣叹。金圣叹曾评点过不少古代小说戏曲,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金圣叹批评过《西游记》。因此,所谓的圣叹外书的题款,只不过是出版商招徕顾客的一种促销手段。至于蔡元放,也是清初著名文人,曾改写《新列国志》为《东周列国志》,并加了评语。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刘一明所说的蔡金之辈,实际上指的是蔡元放和金圣叹,而不是指一位叫蔡金的人评点过《西游记》。其实,孙楷第在《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五注录《西游证道书》时,已经注意到了怀德堂本、怀新楼本的《西游证道书》,亦是评人于汪象旭、黄太鸿外,更加入蔡元放、金圣叹、陈士斌、李卓吾诸题○25。所以,所谓的蔡金注《西游记》,只是《西游证道书》的一个翻刻本,并不是《西游记》的佚本。五、学者推测之佚本学者推测的《西游记》佚本,除笔者前面所推测的荆府抄本外,主要有前世本、词话本、道教本、鲁府本的删节本、嘉靖十一年刊本等。一、前世本。所谓前世本的概念,主要是由当今学者吴圣昔先生提出来的。世德堂本陈元之《刊西游记序》中曾经说:唐光禄既购是书, 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秩其卷目梓之。唐光禄购买到的这个版本,实际上就是世德堂本据以刊刻的版本,吴圣昔称之为前世本。根据我们前面的论述可知,所谓前世本,很可能便是周邸刊本,故前世本和周邸刊本似乎可以看作同一种版本。但也不能排除前世本是周邸刊本到世德堂本之间的过渡性版本的可能。二、词话本。词话本主要是由程毅中、程有庆和张锦池等先生提出来的。程毅中、程有庆先生全面考察了《西游记》中的诗词韵语,认为在世本之前,也可能另有一本《西游记词话》。世德堂本《西游记》里的许多唱词,可能是《西游记词话》留传下来的残文,也可能是《西游记平话》里就有的○26。张锦池先生也认为:世本中诗赞和词话之多所以居中国六大古典小说之首,盖由于它来自词话本《西游记》。○27在中国古代通俗小说,《西游记》的确是诗词赞语最多的一部。其中特别是大段的介绍人物出身的唱词,都说明词话本存在的可能性。但可惜的是, 至今还没有见到词话本《西游记》的任何线索。三、道教本。道教本的提出,是基于百回本《西游记》之中存在着不少与道教相关的内容。如在回目与诗赞中,就用到了不少道教丹道学的名词术语,其中有些诗赞甚至是直接引自于道书;作品中还塑造了不少道教人物;穿插了不少道教修炼方法、神仙法术、宗教仪式描写等。于是有的学者就推测,在百回本《西游记》产生之前,也许还有一个现在已经散佚或失落了的全真教本子的小说《西游记》存在的可能○28。其实,百回本《西游记》中有关道教的内容,很可能并不是来自于道教本《西游记》,而是来自于当时道教徒对《西游记》的曲解。前面所引孙绪之文,就说明在百回本《西游记》之前,已经有道教徒在曲解《西游记》。所谓的西天者,金方也,兑地,金经所自出也。经来白马寺, 意马也。其曰孙行者,心猿也,白马驮经,行者敌魔,炼丹采药全由心意也等语,就明显不是西游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内容,而是当时人对西游故事的评论性内容。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疑受到了道教徒对《西游记》的曲解的影响,因而在百回本中外加了不少道教修炼内容和名词术语,以适应这部以描写宗教取经故事的作品的需要。所以,所谓的道教本《西游记》很可能是并不存在的。徐朔方先生就认为,所谓的道教本《西游记》,只是子虚乌有的主观臆测○29。四、鲁府本的删节本。这种观点是由黄永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现存明代的《西游记》刊本唐僧西游记本、杨闽斋本都是百回本《西游记》的删节本,二者删节的文字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这说明唐僧和杨闽斋本同出于一个已删节过的旧本,而两本在因袭此删节本时又各自再有所删节○30,并且二者并不是根据世本删节的,而是根据一个共同的删节本再删节的。这个共同的删节本,就是根据鲁府一百回刊本删节的。黄永年先生认为唐僧西游记本、杨闽斋本有一个共同的已删节过的旧本,这种结论是可信的;但是由此认为这个 已删节过的旧本就是根据鲁府本删节的,则不免证据不足。因为鲁府本是不是小说《西游记》,如前所述,都还很值得怀疑。五、嘉靖十一年刻本。这种观点亦是黄永年先生提出来的。他认为,世德堂本所载陈元之《刊西游记序》并不是专为世德堂本撰写的;陈序末尾所署壬辰夏端四日,应是明嘉靖十一年而不是一个周甲以后的万历二十年;序中提到的唐光禄,不是金陵唐氏世德堂的主人,这唐光禄的唐和世德堂书商之姓唐只是偶然巧合, 唐光禄的光禄不像是人的字号,而是对光禄寺职官的通称○31。黄永年先生的观点系统地表述了其对《西游记》版本的意见而自成一家,当然值得我们重视,但是却也存在着证据不足的缺陷。这里的关键问题,就在于弄清陈序中的唐光禄,是世德堂的主人还是姓唐的光禄寺官员。根据相关史料,世德堂的主人的确叫做唐光禄。台湾谢文华先生指出,《南北两宋志传题评》和《唐书志传题评》,都是金陵世德堂刊刻的小说。其中《唐书演义叙》云:因略缀拾其额为演义题评,亦怂恿光禄之志。书成,叙之。 时癸巳阳月书之尺蠖斋中。《叙锲南宋传志演义》亦云:光禄既取锲之而质言鄙人,鄙人故拈其奇一二首,简以见一斑,且以为好事者佐谭。时癸巳长至,泛雪斋叙。谢文华先生由此得出结论:这两篇叙和陈元之的《刊西游记序》, 三篇序文不约而同言及光禄一词,由此以观,此光禄若非世德堂书坊主人,则三位序者又怎会留下内容相似之纪录?由此可知,世德堂书坊主人唐氏,在当时应有光禄之誉,不应与实际官名一概混同○32。这种结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因此,陈元之序中的壬辰,只应该是万历二十年(1592),而不是一个周甲之前的嘉靖十一年 (1532),所谓的嘉靖十一年刊本实际上是并不存在的。综上所述,《西游记》的佚本表现为四种情况:一是可以确定为《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孙绪所见本、耿定向所闻本、盛于斯所读本、周邸九十九回抄本、周邸百回刊本、吴承恩稿本、世德堂原刊本、前世本等。二是大致可以确定为《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荆府抄本、词话本等。三是很可能并非《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鲁府本、登州府本、大略堂古本、道教本等;四是可以确定并非《西游记》的佚本的,主要有蔡金注本、鲁府本的删节本、嘉靖十一年刊本等。当然,我们以上结论也仅仅是根据现存史料据理而论而已。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或许有一天,包括那些我们推测可能并不存在的某种佚本会重见天日。读到此文的诸君子当留心焉!注: ①[明]孙绪《沙溪集》卷十五《无用闲谈》,《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影印版,第1264册,第649页。②[清]永等《四库全书总目》(上),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498页。③《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商务印书馆1954年影印本。④参[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一《唐京兆大兴善寺不空传》,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2页。⑤《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影印本,第5、42页。⑥转引自朱一玄《西游记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⑦[清]黄宗羲《明文海》卷三百四十三,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册第 3520页。⑧[明]周弘祖《古今书刻》卷上,《观古堂书目丛刻》,叶德辉编,光绪三十二年长沙叶氏观古堂仿明刊本,第40-41页。⑨○30○31黄永年《论〈西游记〉的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西游证道书〉点校前言》,《古代文献研究集林》第二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亦见《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前言》,中华书局1998年版。本文据后者录入。⑩吴圣昔《〈西游记〉鲁府本揭秘兼谈登州府本之真相》,《西游新考》(二) 明清佚本追踪篇,西游记宫网站,网址: http: // xyjg. /0/21/WU/ xinkao/21-wu-3-2-004. htm.○11[元]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四,《道藏》洞真部谱录类,上海涵芬楼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影印本,第12页。○12[明]勾吴蕴空居士《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总论》,《杨东来先生批评西游记》卷首,《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商务印书馆1954年影印本。○13[明]盛于斯《休庵影语》西游记误,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第36页。○14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新刻京台公余胜览国色天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01页。○15王清原等《小说书坊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16[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八,《适园丛书》第二集, [清]张均衡辑, 吴兴张氏采辑善本汇刊, 1916年,第29页。○17《西游记(世德堂本)》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18○19曹炳建《〈西游记〉世德堂本研究二题》,《东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20[清]汪象旭《西游证道书》第九回,《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年影印本。○21[清]汪象旭《西游证道书》第一百回,《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影印本。○22徐朔方《西游证道书前言》,《小说考信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 555-556页。○23[清〗刘一明《西游原旨序》,《西游原旨》卷首,《古本小说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24吴圣昔《蔡金注〈西游记〉究为何书》,《西游新考》(二)明清佚本追踪篇,西游记宫网站,网址: http: // xyjg. /0/21/WU/xinkao/21-wu-3- 2-004. htm.○25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90-191页。○26程毅中、程有庆《西游记版本探索》,《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27张锦池《西游记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78页。○28柳存仁《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香港《明报》月刊1985年第223-237期。○29徐朔方《评〈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文学遗产》1993年第6期。○32谢文华《金陵世德堂本〈西游记〉成书考》(硕士学位论文), (台湾)国立 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研究所, 2006年,第24页。
一《水浒传》的版本极为复杂,读者首先碰到的就有一个简本与繁本的问题。让我们先来对比一段《水浒传》中的有名的故事黑旋风斗浪里白跳。双峰堂刻《水浒志传评林》是这样写的:众人看见,叫曰:主人来了!这厮…
一《水浒传》的版本极为复杂,读者首先碰到的就有一个简本与繁本的问题。让我们先来对比一段《水浒传》中的有名的故事黑旋风斗浪里白跳。双峰堂刻《水浒志传评林》是这样写的:众人看见,叫曰:主人来了!这厮大胆!来搅乱老爷道路,今番和你见输赢。李逵回头,只见张顺脱得赤身,撑着渔船过来。李逵大怒,撇了布衫转身便起来。张顺把船靠到岸边,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李逵怒起跳在船上容与堂刻《水浒传》的相关部分却是这样写的:众人看见,叫道:主人来了!这黑大汉在此抢鱼,都赶散了渔船!那人道:甚么黑大汉,敢如此无礼?众人把手指道:那厮兀自在岸边寻人厮打!那人抢将过去,喝道:你这厮吃了豹子心、大虫胆,也不敢来搅乱老爷的道路!李逵看那人时,六尺五六身材,三十二三年纪,三柳掩口黑髯,头上裹顶青纱万字巾,掩映着穿心红一点角儿,上穿一领白布衫,腰系一条绢搭膊,下面青白枭脚多耳麻鞋,手里提条行秤。那人正来卖鱼,见了李逵在那里横七竖八打人,便把秤递与行贩接了,赶上前来,大喝道:你这厮要打谁!李逵也不回话,轮过竹篙,却望那人便打。那人抢入去,早夺了竹篙。李逵便一把揪住那人头发,那人便奔他下三面,要跌李逵,怎敌得李逵水牛般气力,直推将开去,不能勾拢身。那人便望肋下躅得几拳,李逵那里着在意里。那人又飞起脚来踢,被李逵直把头按将下去,提起铁锤大小拳头,去那人脊梁上擂鼓也似打,那人怎生挣扎。李逵正打哩,一个人在背后劈腰抱住,一个人便来帮住手,喝道:使不得,使不得!李逵回头看时,却是宋江、戴宗。李逵便放了手。那人略得脱身,一道烟走了。戴宗埋冤李逵道:我教你休来讨鱼,又在这里和人厮打。倘或一拳打死了人,你不去偿命坐牢!李逵应道:你怕我连累你,我自打死了一个,我自去承当!宋江便道:兄弟休要论口,坏了义气。拿了布衫,且去吃酒。李逵向那柳树根头拾起布衫,搭在胳膊上,跟了宋江戴宗便走。行不得十数步,只听的背后有人叫骂道:黑杀才!今番来和你见个输赢!李逵回转头来看时,便是那人,脱得赤条条地,匾扎起一条水裸混儿,露出一身雪练也似白肉,头上除了巾帻,显出那个穿心一点红俏角儿来,在江边独自一个,把竹篙撑着一只渔船 赶将来,口里大骂道:千刀万剐的黑杀才!老爷怕你的不算好汉,走的不是好男子!李逵听了大怒,吼了一声,撇了布衫,抢转身来。那人便把船略拢来岸边,一手把竹篙点定了船,口里大骂着。李逵也骂道:好汉便上岸来。那人把竹篙去李逵腿上便搠,撩拨得李逵火起,托地跳在船上看了上面两段文字,谁都可以看出:双峰堂和容与堂两种本子,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双峰堂本只用了85字,容与堂本却用了704字,两者相差619字;而且双峰堂本中的文字,除个别以外,几乎都包含在容与堂本里面了。学术界一般把文字较简的称做简本,文字较繁的称做繁本。二从外观上分清简本与繁本,并不是太困难的;可是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容易了。从现象上看,简本文字少,叙事状物,自然是粗线条的,给人一种古拙的感觉;繁本文字多,描写细腻入微、委婉动人,艺术上显得比较成熟,因此有不少学者认为,繁本是由简本加工改造而来的。如鲁迅说,《英雄谱》一百十五回的简本,文词蹇拙,体制纷纭,中间诗歌,亦多鄙俗,甚似草创初就,未加润色者,虽非原本,盖近之矣。相比之下,一百回的繁本,惟于文辞,乃大有增删,几乎改观,除去恶诗,增益骈语;描写亦愈入细微,结论是:若百十五回简本,则成就殆当先于繁本,以其用字造句,与繁本每有差违,倘是删存,无烦改作也。(《中国小说史略》)聂绀弩进一步说:简本《水浒》就是繁本的未完成品,繁本是由简本加工改造而来,繁本以简本为底本,给与了整体全部的艺术的加工。对繁本来说,简本不过是一个骨架,给那骨架以血肉,使它成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的,却是繁本。(《水浒五论》)这种认为简本在先、繁本由简本加工而成的观点,是建立在最早的长篇小说的完成,有一个文字技术上的逐渐精细,故事情节的逐渐合理,思想性、艺术性逐渐提高的过程的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的。从道理上讲,不能说不对。但前人的记载却有另一种说法。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说:余二十年前所见《水浒传》本,尚极足寻味。十数载来,为闽中坊贾刊落,止录事实,中间游词馀韵、神情寄寓处,一概删之,遂几不堪覆瓿。清初周亮工《因树屋书影》更指出:予见建阳书坊中所刻诸书,节缩纸板,求其易售,诸书多被刊落。客观地说,从简到繁和从繁到简,这两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从现存的各种版本的客观内容出发,抓住最能判明谁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谁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关键进行分析对比,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来。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下列几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一、简本存在繁本所没有的、不能允许的知识性错误。如《水浒传》中有一名好汉朱贵的绰号,繁本作旱地忽律,几种简本分别作旱地葱、旱地葱律、旱地葱佳。据程穆衡《水浒传注略》引《洽闻记》:鳄鱼一名忽雷,转音为忽律,在水中其恶如是,今在旱地,其恶又当何如?鳄鱼本是生活在水中的凶猛动物,如今却爬上岸来了,所以叫旱地忽律。两咱版本的异文,显然由于是简本的刊刻者不懂忽律本意而造成的错误,而决不会是繁本由旱地葱发展、提高为旱地忽律的。又如繁本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要真人开门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拦阻,洪太尉说: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徐震谔《读〈水浒传〉札记》引《湘山野录》襄阳无书,乞赐一监的话,认为一鉴是一监之误。一监之书,就是指国子监所刻书(所谓监本)的全部,可见这是洪太尉卖弄博学的话。而几种简本为:我读《通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双峰堂本),我读古圣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汉宋奇书本),我读书人不曾见锁魔之法(出像本),说法不同,而犯知识性错误却是一样的。洪太尉是宋仁宗朝人,竟会读到后世司马光写的《通鉴》,尤为荒唐可笑。这只能解释为,简本是从繁本删节而来,删节者不明一鉴之书的意思,妄加改易,所以弄得笑话百出。二、简本存在繁本所没有的情节上的漏洞。如前引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繁本先是写李逵在岸上痛打张顺,被宋江喝住,放跑了张顺,然后方被张顺诱上渔船;简本只写了张顺水中淹李逵,未写李逵岸上打张顺,便使后文琵琶亭上两人来与宋江相见时,李逵曰:你也淹得我勾了。张顺曰:你也打得我好了。这后一句话没有了着落。可见岸上打张顺的内容也是原本就有,后来被简本删落了的。又如繁本写武松在景阳酒店,前前后后共吃了十五碗酒,而简本却写武松先吃了三碗,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曰:果的好酒。吃的口滑,取出碎银,还他酒肉,绰起稍棒便走。比繁本少了三百多字,但武松却只吃了六碗酒,就酒醉上涌起来了,这哪里算得上什么好汉?又如简本写武松打虎的经过:那大虫把两爪略按一按,从空扑将下来。武松见大虫扑来,却闪在那大虫背后。但是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若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比繁本少了一百多字,但只写了大虫的一扑,后头的一掀、一剪,都没有了,使三般若捉不着时,变成了空话。这些漏洞,总不能解释为简本原先就有、而后被繁本一一弥补,而只能解释为繁本本无漏洞,简本为图省缩纸板,仓促删改而造成的。三、简本同繁本相比,人物性格有许多不统一处。如王进本是谨慎恭谦的人,繁本写他被高俅迫害,投史家庄,见史进拿条棒在那里使,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笑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而简本却是:王进笑曰:只是有些破绽。没有了看了半晌、不觉失口的交代,又少了话中肯定史进的意思,损害了王进的性格。又如李忠是个悭吝人,在桃花山做了大王,鲁智深大闹桃花村,被请上山来,住了两天要行。简本写道:李忠、周通曰:哥哥要去时,难以相留。将出白银十两,送别去了。一下子变得大方起来。而繁本却是写李忠、周通要下山打劫钱财来为鲁智深送行,鲁智深怪他悭吝,便取了金银酒器,从后山滚下去了。那么,到底哪种本子是原本呢?对照简本前文有关智深到山上看景,只见四周险峻,只有一条路上去,四下里都是乱草的景物描写,不正是为后文鲁智深从后山滚下去做伏笔吗?可见简本是对繁本作删削的结果。四、简本的文句有许多不完整处。如简本写陈抟处士听说柴荣让位于赵检点登基,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人问其故,那先生曰: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好像庚申年间受禅开基以下一段是先生的话。而繁本为: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颠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应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简本乱加删节,弄得文句破碎,痕迹非常清楚。又如简本写鲁智深在五台山向汉子买酒吃:汉子曰:我这酒只卖与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不许卖与和尚吃;若是卖与你们吃时,便追去本钱,赶出庙去。俺们都是寺内本钱,住的又是村寺房屋,如何敢卖?智深曰:洒家也不杀你,只要与你买酒吃。鲁智深的话,显得突兀。而繁本中,这段话前还有两句对话: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这样再接上鲁智深说洒家也不杀你,就十分自然了。这就足以证明,简本是只图省缩,不顾文句的完整了。以上四个方面的例子,都证明胡应麟、周亮工所说书坊为了牟利,以繁本为底本,删去其中的游词馀韵、神情寄寓的部分,止录事实的话是可信的。这样一来,纸板节缩,成本降低,易于销售,而一般文化水平不高的贩夫皂隶一类下层人民,他们无力购买精致昂贵的本子,又不考究精巧细腻的描写,简本的出现,正是适应了这一客观情势的。从总体上讲,简本是以繁本为底本删节而成的,基本上不存在改作的问题,但也有一些例外。首先,少量而必要的改作,正是为了更好地删繁。如繁本写王进为逃避高俅迫害,将殿帅府拨来的两个牌军一先一后差遣开去,从而从容脱身;而简本却改为:当晚对两个牌军说:我因前日病患,许下酸枣门外岳庙香愿,明日去烧香,你今晚先去买三牲,对庙祝说知。二人先领令去了。王进对两个人说话,却用单称你,不当;买三牲应在早上,岂能今晚去买;话中称先去,有先却没有后:这都是改作留下的漏洞;但这一改作,省去了一百五十多字,达到了省缩的目的。又如简本叙林冲起解,写了休书:那娘子曰:他只虑我被高衙内那厮逼骗,故发此意,叫我嫁人。当下吩咐锦儿把衣包交与林冲,近前拜了四拜,说曰:丈夫路上小心,莫只为妾,致有忧损。道罢,自和锦儿去了。一刻间,只见锦儿走来报说:娘子归家,自缢身死了。张教头与林冲听罢,放声大哭,昏绝在地,众邻救醒。张教头曰:女儿既为你死了,省得你路上挂心。林冲辞了泰山并邻舍,自和公人去了。这样处理,不合情理之处十分明显,但较之繁本以林冲上山后补叙方式交代娘子结局,简本让她在发配时即自缢身死,早早了结林娘子这一头,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章节的繁复。其次,是诗词的改作。如林冲雪夜上梁山,在酒店题诗,繁本为五言八句,排为四行: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而简本则改为七言四句,排为两行:仗义林冲最朴忠,驰名慷慨聚英雄。身世如今浮萍梗,他年得志镇山东。这一改作,目的仍为了省缩。所以,不能因为简本在字句上与繁本稍有不同,就用倘是删存,无烦改作来证明它是草创初就的本子。三但是,《水浒传》的简本与繁本二者之间,确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因而使版本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几乎所有的简本,包括一百十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都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而较早的几种繁本,如嘉靖残本、天都外臣叙本、容与堂本,都只有一百回,统统没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又把简本称为文简事繁本,把繁本称作文繁事简本。后出的繁本,如袁无涯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虽然有了征田虎、王庆的故事,但又与简本中的相关部分不同;从种种迹象来看,倒可以证明是根据简本中的田、王二传改造而来的。这就给删繁为简的理论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题目:既然简本是由一百回的繁本删节而来的,那么,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一百回的简本呢?简本中多出的部分,又是从哪里删节得来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用单向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解决的。尽管从总体上讲,有无数的证据表明现存的简本(除了其中的田、王二传部分),是从现存的繁本删削而成的;但是,现存的版本,并不等于全部曾有的版本,现存版本的删繁为简,并不等于历史上就不曾有过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鲁迅说:《水浒传》是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既然如此,最初结成的《水浒传》,应该是类似说话人底本即话本的作品,加上它的用讲史的格局来联缀小说的结构特点,都决定了它是粗线条的、提纲挈领的东西。这样一种简略的《水浒传》,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和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数的增加,客观形势促使有更高文学修养、同时又比较熟悉说话艺术的文人(以施耐庵、罗贯中为代表),把那些在初期阶段被舍弃了的具有丰满的血肉的部分,通过艺术的再创作,重新添加到那已形成的躯干和骨骼上去,于是便产生了《水浒传》这样一部真正杰出的艺术品。由小本到长篇巨著,由近似话本的简陋记录到血肉丰满的艺术杰作,正是最初的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那么,有什么证据说明上述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不是主观的设想,而是客观的事实呢?有的,这就是现存简本中的田、王二传。长篇巨著的《水浒传》产生以后,一切最初的话本式的简本,都因相形见绌而逐渐淘汰。但唯有残留的田、王二传,却被书坊在删繁为简的过程中,匆忙地增补、插增到简本中去,以全传为号召,从而留下了最初简本的原始形态。现存和简本中的田、王二传,除了文词蹇拙、体制纷纭,只录争战之类的事实,没有什么性格描写和细节刻画之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证明它确是草创初就的东西:一、简本田、王部分,人物身分极为错杂,如柳世雄,本为军中都头,却开客店生理;龚正,本为捕盗官兵,却开酒店;管营张世开,曾以卖理中丸为生;庞元,曾授光州昔利县巡检,却因上任盘缠短缺,在街市使枪棒卖药:诸如此类,写的是官方人士,偏偏都同市民身分纠杂一起,这些现象,都表明是居于市民社会底层而缺少政治生活经验的瓦舍艺人的所为。二、简本田、王部分,政治倾向也十分混乱,贬抑田虎、王庆的情绪并不强烈,相反,在具体描写中,还有相当赞美同情的成分。如琼英称田虎为草莽之君,段三娘赞王庆却有仁义,李杰为王庆定下三条军令:第一,不许杀人放火;第二,不许小喽罗夺人妻女;第三,不许打劫客商。俨然仁义之师。王庆势穷,出奔沙漠,与众将曰:今日国破家亡,相从精兵猛将不留半个,是我该灭之日。尔众斩吾首级献与宋江,保汝众之难,苦苦恋我,有何益也。而田、王手下,均有将吏怀忠臣不事二君之心,为之杀身以殉。又有唐斌,乃回雁峰之强人,不属南北,独自称尊,小说也予以肯定。这些,都属于初期《水浒》的特色。那么,又有什么证据说明简本中的田、王二传,不是简本作者所另写,而是把旧本的残留插增到书中去的呢?证据就是简本中田、王二传与简本自身的矛盾抵牾之处。主要表现在:一、宋江等人官职的矛盾。平辽归来,天子命省院等计议封爵,蔡京、童贯奏曰:方今四边未宁,不可升迁。且加宋江为保义郎,带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锋卢俊义为宣武郎,带御器械,行营团练使;吴用等三十四员加封为正将军;朱武等七十二员加封为偏将军。但转眼间,要敕谕宋江征田虎,又降诏特敕加宋江为平北招讨使大元帅,卢俊义为招讨副元帅,关胜为征北正先锋,呼延灼为副先锋,吴用为行营正军师,朱武为副军师,公孙胜为正法真人,樊瑞为副真人,封女将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为定远夫人,安道全为行军大医,皇甫端为监马大医,其馀众将尽封马步指挥使。及至奉命平王庆,又颁旨封宋江为征西大元帅,卢俊义为副元帅,吴用、乔道清、公孙胜为参谋,孙安、卞祥为总兵,馀俱封都指挥使。然而到了最后征方腊这关键一仗的时候,宋江却被封为先锋了。这种混乱情况说明了什么呢?原来,以百回繁本为底本删削而成的简本的征方腊部分,宋江也只是被封为先锋使的;而原始简本中的田、王二传中,宋江却是封为大元帅的,由于添加匆忙,于是就留下了先封大元帅,后来却加封为先锋使的矛盾。二、徽宗、蔡京、高俅对宋江态度的矛盾。平辽归来,蔡京等奏宋江不可升迁,天子准奏,功高不赏,是昏君奸臣一致的态度。到了征田虎回来,双峰堂却写蔡京、高俅在奏本中承认宋江等功劳甚大,道君急宣宿太尉商议,敕令满朝文武并护卫军士,随着銮驾出城百里迎接,并亲自慰劳说:元帅多收(受)劳苦,已建大功,寡人将何以报。与前后文极不协调。三、高俅、童贯、梁中书等人性格的矛盾。燕青月夜逢道君一回中,宋江送高俅下山,与众商议:我看高俅此去,未知真实。吴用笑曰:此人生的蜂目蛇形,是个转面无恩之人。而到了王庆一传中,却有高俅恩报柳世雄一回,叙高俅流落灵州灵璧县,受柳世雄接济,发迹以后,听说柳世雄到来,对夫人曰:恩人到此,快相见。又对柳世雄说:当初若非恩人,焉能到今。并因要报柳世雄之恩,取银五十两要王庆让总管之位与柳世雄,似非转目无恩之人。四、人物、年代的混乱错误。宿太尉保举宋江一回中,童贯授大元帅之职,征讨淮西,各处调选军马,选了两员良将酆美、毕胜为左右翼,而酆美、毕胜二人,正是前文宋公明两赢童贯中的梁山手下败将,此处又被当作良将选来,岂非怪事?尤其可怪的是,王庆的姨兄范全,也成了田虎手下的大将,被张清一石子打下马来。还有,简本多不记年号,只有宋江平王庆回朝,双峰堂大书:宣和八年,张招讨将宋江等功绩奏闻。(牛津大学所藏明代简本《水浒》残页亦有此语)按宣和七年十二月,徽宗禅位于钦宗,第二年即为靖康元年,史无宣和八年。简本人物、年号的混乱舛错,可见一斑。上述情况表明,简本中的田、王二传,确实是后来添加进去的;它与全书的舛错抵牾,正可以证明,它是原始简本的残留,是《水浒传》草创初就阶段的产物。四关于《水浒传》版本的两种观点──简本先于繁本、繁本由简本加工改造而来;简本出于繁本、简本是繁本的删节──都各有一个方面的真理,又都多少存在对于客观材料任意取舍的倾向。实际上,所谓简本和繁本,只是《水浒传》版本的不同形态和类型,只有以辩证的观点把《水浒传》不同形态的版本之间的关系看成一个密切相关而又互相递嬗的发展过程,才能对这一问题作出比较合乎实际的阐述。《水浒传》的简本和繁本的相互递嬗,大体上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有田、王而无辽国之简本,发展为去田、王加辽国之繁本。在这一阶段中,文字上的由简本发展为繁本,上面已经论及,现在着重谈谈内容上的从有田、王而无辽国发展为去田、王而加辽国的问题。按照讲史的要求,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既要写出宋江事的兴,又要写出宋江事的废,所以如何处理宋江等人的结局,就成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宣和遗事》是这样写宋江的归宿的: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往朝东岳,赛取金炉心愿。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敕,分注各路巡检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按照这种处理,宋江终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且立功封侯了。招安──立功──封侯,这一《水浒传》结局的模式,几乎为后世所有的《水浒传》版本(除金圣叹的贯华堂本之外)所遵循。在这一模式中,招安、封侯都没有多少文章可做,唯有立功一节,却有最大的可塑性。《宣和遗事》中的收方腊有功,自然算是一件大功,但还不足以显示宋江的丰功伟绩,于是在求多求全的心理支配下,增益附会,扩而大之,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问题在于,如果要增益,先增益什么部分的可能性更大呢?具体地说,是先增益辽国呢,还是先增益田、王二传?袁无涯刊本《忠义水浒全书发凡》说:古本有罗氏致语,相传灯花婆婆等事,既不可复见;乃后人有因四大寇之拘而酌损之者,有嫌一百二十回之繁而淘汰之者,皆失。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事,甚善;其于寇中去王、田而加辽国,犹是小家照应之法,不知大手笔者,正不尔尔。发凡中提到四大寇,宋江、方腊,再加上田虎、王庆,恰好凑足四之数,如无田、王而有辽国,就不足四寇了。田虎、王庆之作乱,与方腊同一性质,增益进去,更可以显彰宋江的功绩。天都外臣的《水浒传序》认为益以淮西、河北二事,为画蛇之足,也是这个意思。至于增益辽国,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这种导致《水浒传》主题质变的更易,应是更为以后的事。总之,在《水浒传》的演变过程中,田、王二传是先于辽国被增益进去的。后来有人以田、王二传为蛇足,将其本中删去,又因种种客观情势的影响,加进了辽国的故事;而在此同时,《水浒传》也完成了由简本向繁本的演变过程。第二阶段,由有辽国而无田、王之繁本,删节为有辽国而无田、王之简本。《水浒传》发展到去田、王而加辽国的百回繁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性和艺术性空前提高的过程。繁本的高度艺术成就,使以往一切原始的有田、王而无辽国的简本黯然失色,开始处于被淘汰的境况,而大量以繁本为底本删节而成的新的简本纷纷出现。这时的简本,也同它的底本一样,也是有辽国而无田、王的。试以现存的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同现存的简本如双峰堂本相比勘,两者只有田、王二传的部分完全不同,其馀部分(包括征辽和平方腊)则基本一致;而以容与堂本同现存简本中除田、王以外的部分相比勘,内容一致的程度就更大了(如两者都没有移置阎婆事)。简本是以繁本为底本删节而来的,繁本既然是有辽国而无田、王的,简本当然也同样是有辽国而无田、王的。第三阶段,在添加改造后的田、王之繁本产生的前后,又出现了插增旧本田、王部分之简本。由于第一阶段中一度流行的旧本的田、王故事的影响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百回的繁本由于缺少了田、王二传,总不免给人以不全的感觉,这就是导致《全传》本产生的契机。袁无涯本就是对第一阶段被舍弃的简本中的田、王部分改造后完成的。袁无涯本对田、王二传的添加,在结构上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总的说来,是比较成功的。繁本对田、王二传改造充实的新动向,对于关心和扩大简本销路的坊贾起了一种挑战作用,也迫使他们考虑刻刊一种全本,来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但简本此时求大求全,却遇到了一个先天的困难:简本是由繁本删削而来的,总不能等到繁本把田、王二传改造好了之后,再依照来加以删削吧?为了赶上甚至超过繁本,坊贾们就根本不顾旧本田、王二传同全书的矛盾抵牾之处,匆匆将它增补、插增到里面去了。增补的时间,就在繁本添加改造后的田、王二传的前后,更大的可能是在这种繁本出现之前。因为事实证明,简本把田、王二传的旧本内容增补进去的时候,既没有能够依据袁无涯刊本改造后的田、王二传进行删削,也没有参照袁无涯刊本对主体部分所作的修改加以相应的改动,它们是在没有看到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的情况下匆忙做完增补工作的。以上对于《水浒传》版本递嬗过程的粗线条的勾勒表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远比版本的递嬗演变史要长得多,也早得多。现存的版本,并非曾经出现的版本的全部,现存版本的刻刊年代,也并非等于这一版本的产生年代。《水浒传》各种版本之间的关系虽然极为复杂,但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只要抓住最足以判明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关键问题,以辩证的可变的观点而加以剖析,就一定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版本研究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求得最好的本子;但对小说来说,版本的好与不好,又有其相对性。《水浒传》的版本中,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按理该是最好的,因为它结构完整,有始有终,符合读者求完求全的审美心理;但《全传》中的征田虎、王庆的故事,文笔较差,且与征方腊的故事等于同义反复,少了这两个故事的百回本《水浒传》,倒反觉直截精炼,对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都无影响。在这一点上,百回本倒似乎有了优长之处。但是,不论是一百回本还是一百二十回本,都写了宋江一心招安,且又去征讨同是起义军的方腊,总叫读者心绪不快;况且《水浒传》的精华部分,确在受招安之前,这样,砍掉后三十回、五十回的七十回本,又比较地好了。当然,金圣叹腰斩《水浒》,不是因为不赞成起义军受招安,而是因为他认为造反是大逆不道的,根本不配招安,应该让官军斩尽杀绝才是,所以他又造出了一个卢俊义惊噩梦的故事,让神人张叔夜把一百零八人统统处斩。他这样做,确实满足了部分正统思想很浓的的心理;但又有论者站出来说:这是一种巧妙的手法,因为金圣叹明明说,把起义军斩尽杀绝,只有在梦里才有可能,这不是在暗示起义军的不可战胜么?。
12bet手机版客户端下载。
(责任编辑:臧翠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js判断第二次点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