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域永信教育文管专业培训如何,听说文管培训他们是最好的

共 6 条结果
其他:薪资范围
幼教/早教&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3-5年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学/教务管理&nbsp&nbsp|&nbsp&nbsp中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1-2年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1-2年
家教&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育培训其他&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1-2年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硕士&nbsp&nbsp|&nbsp&nbsp1年以下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培训助理&nbsp&nbsp|&nbsp&nbsp不限&nbsp&nbsp|&nbsp&nbsp不限
教师/助教&nbsp&nbsp|&nbsp&nbsp硕士&nbsp&nbsp|&nbsp&nbsp不限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1-2年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大专&nbsp&nbsp|&nbsp&nbsp不限
招生/课程顾问&nbsp&nbsp|&nbsp&nbsp本科&nbsp&nbsp|&nbsp&nbsp1-2年
共1页,到第页
天山教育培训招聘网为您提供天山教育培训招聘信息,在此有大量天山教育培训招聘信息供您选择,您可以免费查看和发布信息。手机版请点击
.com版权所有|京公网备案信息||乙测资字||违法信息举报:&&【图文】文管专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热门关键词:
热门关键词:
山东凤凰文管培训中心
凤凰文管培训中心是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临沂大学在沂蒙地区享有声誉最好的影视编导文管类培训机构。 自2007年临沂大学新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来,凤凰文管培训中心也进入了一个高...
学校名称:山东凤凰文管培训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临沂大学新校区传媒学院423(2010年暑假班已经开课)
在线联系:
天天招生网会员服务介绍
会员推广服务& 1280元/年
1、频道文字推广
2、频道排行榜固定排名
3、优先推荐
4、图片上传管理
招生直通车服务& 2860元/年
1、频道图片+文字推广
2、频道排行榜固定排名
3、优先推荐
4、图片上传管理
咨询热线:
注意:此电话为天天招生网业务电话,非培训机构电话
凤凰文管培训中心是依托中国传媒大学、山东大学、临沂大学在沂蒙地区享有声誉最好的影视编导文管类培训机构。 自2007年临沂大学新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以来,凤凰文管培训中心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管理求发展、以人性化教育求壮大的信念踏踏实实走过了多个念头。多年来,中心秉承“高、精、尖”的培训理念,专门从事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表演、戏剧影视文学等艺术类专业的考前培训。 培训内容涉及艺术传媒类专业高考的所有科目,专业教师来自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知名院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在连续多年的专业课考试中,专业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有一大批学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四川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在去年艺术类专业考试中,我中心学生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艺术类本科专业合格率达到了97%。 近几年,济宁一中、昌乐二中、育才中学、兖州一中、青州实验、潍坊七中、潍坊四中、济南一中、东阿实验、平原一中等中学的很多同学均通过我中心的专业培训圆了大学梦,众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和家长用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谢证明着“凤凰文管”是一所信得过、负责任的培训中心! 现在,从凤凰文管培训中心考上大学的同学已经遍布全国各地,我们始终坚持小班制、人性化、严管理教学,绝不辜负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期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大学上,每一个孩子都能上想上的大学是我们一贯的目标! 联系热线
小张老师 QQ
学校名称:
&山东凤凰文管培训中心
联系电话:
联系地址:
&临沂大学新校区传媒学院423(2010年暑假班已经开课)
在线联系:】 浏览:76次
  一、学校概况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  学校从1981年起开始以陕西机械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的名义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3年学校取得独立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34个,覆盖了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同时,学校还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和7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学位授权点。学校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和重点建设学科9个,部级重点学科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5个,北京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近几年北京市以专项形式连续对我校科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进行重点建设,学校已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  学校在电子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现代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学科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科研力量雄厚,特色和优势明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近五年来,学校共获得行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37项,近年来,学校连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取得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369项;发表论文4500余篇,进入三大检索论文近1211篇。  目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1122人,全校硕士研究生导师200余人,其中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81人,"双聘院士"2人,19名教授被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单位聘为博士生导师,联合培养博士生,目前在读博士生30余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提供科技创新基金,鼓励研究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已与美国、日本、爱尔兰、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校际关系,共同协作开展科学研究、互访讲学和联合培养研究生等交流活动。学校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外籍教师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将面向未来,抓住机遇,锐意进取,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挑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热烈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  二、招生录取条件  (一)全国统考  2014年我校面向全国招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先进装备动力学与控制、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车辆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机与电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数字文化传播、软件工程、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资源循环管理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基础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38个专业及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7个工程领域及工商管理(MBA)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约450名。欢迎符合报考要求的各界考生垂询并踊跃报考。  招生对象: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人员以及具有与本科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拿到本科毕业证书后才能以本科毕业生资格报考;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可以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教育部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  (2)进修过普通高校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五门以上,并提供正式成绩单)。同等学力报考者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对其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后,方准许报考并发放准考证。同等学力的考生初取后,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加试合格后方可录取。  (二)推荐免试  我校所有硕士点接收推免生,欢迎符合专业要求的考生报考。具体要求见我校校园网"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关于接收推免生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  三、报名和资格审查  2014年全国继续实行网上报名,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具体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规定的统一时间为准。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考生须到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北京地区报考我校的考生直接到我校研究生部报名点现场确认;外埠报考我校的考生请到当地设立的报名点现场确认。  考生报考前,应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认真阅读《2014年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查阅"2014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  四、入学考试及复试  我校将在考前组织专业任课教师进行专业课答疑,并提供近两年专业课考试试题。具体答疑时间和地点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部网站,及时了解信息,网址:http://yanjiusheng.bistu.edu.cn/web/index.aspx  五、学费标准  根据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要求,2014年我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及全日制工程硕士收费标准按北京市相关标准执行。工商管理硕士(MBA)收费标准为58000元/人,分两年收取。  六、几点说明  1.2014年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拟定为450人,待教育部2014年招生计划下达后,若有调整,我们将及时更新。  2.对于同等学力考生,初试成绩达到复试分数线后必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由所在学科组指定。  3.如本简章与教育部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规定冲突,将按教育部文件要求执行。  七、咨询及联系方式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地址:北京海淀区清河小营东路12号3号办公楼150房间&& 邮编:100192  联系人:张老师& 电话:010-& 传真:010-  学院、专业介绍  机电工程学院简介  机电工程学院具有长期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多年来学科专业建设持续发展,形成规模,优势突出。现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下设有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先进装备动力学与控制、先进制造装备工业设计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其中机械电子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还具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学院具有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学术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有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33名,兼职博士生导师4名。校外工程硕士导师23人。  学院的学科建设与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光机电系统测控及智能仪器、先进制造技术、机电系统装备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发展方向,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为北京市的科技与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学科研究基地有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多轴复合机床关键部件研究及应用技术机械行业重点实验室,有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研究所、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所,有北京及国内10余个企业和研究院所合作研究和联合培养硕士,建立了很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条件。  近五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北京市教委课题以及横向科研课题共100余项,科研到款额5000余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  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机电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与趋势预测技术、测控系统的集成及远程网络监控技术、智能监测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系统:提出面向现代仪器制造的柔性研发系统理念,创建开放式柔性研发平台,完成对仪器系统的快速集成、实验研究和性能测试,提高仪器制造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动态响应能力。研制光电分析仪器装备、产品和成套工程应用软件。  机器人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学、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嵌入式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水下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方面积累了研究基础和经验。  本学科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作为第一完成单位于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与装备:机床设计技术与智能控制研究,机床创新设计开发、机床性能分析计算、特种设备研发、高速加工技术、机床智能控制研究。  制造信息化技术:CAD/CAM/CAE集成技术,包括计算机制造系统的信息建模技术、计算机制造系统单元技术及集成策略,现代制造系统的研究。  计算机辅助制造:制造单元及生产线的计算机仿真、生产线系统的静、动态性能预测、系统布局、配置及调度控制策略、生产线规划设计研究  本学科承担了北京市科委的重大科技专项,在机床设计技术研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机械现代设计方法学:现代设计技术与方法研究、产品数字化动态设计、虚拟设计与仿真技术、产品设计优化及可靠性分析、产品创新设计。  机械传动学:现代传动技术与理论的研究、新型机械传动设计制造技术,包括非圆齿轮低速大扭矩液压马达产业化研究、非圆传动节能抽油机、新型限滑差速器等。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及应用:机电系统设计与性能分析的研究,在机器人工程应用技术、液下机器人和管道机器人技术研发方面取得进展;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包括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航空器姿态动力学与控制、复杂缆索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等。  该学科目前已完成和正在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  车辆工程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结构优化技术:以汽车整车及其关键总成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动力学特性,整车的集成开发、系统匹配优化和NVH控制技术,基于刚度、强度、疲劳和碰撞安全性的多学科、多目标汽车结构优化设计技术。  新能源车辆与电子控制技术:研究新能源车辆设计理论、系统集成及控制技术,着重研究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系统匹配及控制策略,底盘控制技术、关键部件的电动化技术和线控技术,动力电池使用性能研究与评价,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道路环境感知技术和特种车辆无人驾驶技术。  汽车设计与制造技术:车身逆向设计技术研究,基于CAE的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轻量化材料的成型与连接工艺研究,汽车零部件的液压成型和挤压成型工艺研究,铝镁合金车身结构件的真空压铸工艺研究,高强度钢板的激光焊接技术研究,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及车身覆盖件CAD/CAM/CAE一体化技术。  先进装备动力学与控制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  机械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主要以机械工程先进装备为研究对象,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以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机械多体系统建模方法、数值计算、仿真与控制问题,探索和掌握先进机械装备的运行和动态演化规律。  装备结构动力学及优化:以先进装备和机器人结构减振和降噪为目标的智能结构以及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对于航空和机械装备涉及到的各种新型复合材料梁板壳结构,提炼其在复杂环境中的动力学问题,利用理论、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揭示结构变形和非线性动力学特性。  先进制造设备工业设计  本学科设有二个研究方向:  工业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以先进制造及其设备的创新设计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研究方法和科学实验方法,研究适合于先进制造产业的工业设计创新理论与方法。  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研究:以先进制造设备为对象,应用工业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工业产品创新设计的研究。  机械工程领域  本领域设有七个研究方向:  数控技术与装备:研究数控技术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功能部件开发;创新设计、优化设计、性能分析、测试评价、高档控制数控系统等。  设备工程与智能维修技术:该研究方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采用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主要研究面向机电设备的现代工程技术、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科学维护技术、设备节能减排技术,以及相关的设备维修管理和质量控制技术等。培养设备工程和设备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光机电一体化测控技术与应用: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面向光机电一体化的现代测控技术,开发相关的测控系统及装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光机电系统的现代测控方法、测控系统集成技术、远程网络测控技术、智能仪器与虚拟仪器技术等;该项技术对于提高光机电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水平,将现代测控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光机电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研究机器人技术所涉及的机构学、运动学、动力学、测试技术和控制技术等主要技术领域及其应用。包括机器人结构设计,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各类信息检测与信号处理,机器人轨迹规划,运动学、动力学和轨迹控制的策略和算法,智能控制技术等。机器人控制包括研究对象涉及特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并联机器人等。  机械系统设计与应用:运用先进的设计理论、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对机电设备的机构组成及原理进行设计,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包括设备结构强度分析与应力监测技术、机械振动分析与控制、机械动力学、机械噪声源识别与控制、机械故障诊断与预报等。  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技术:以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为研究对象,研究车辆系统动力学特性,整车建模、仿真分析与控制策略,整车及其关键部件的匹配、控制技术、电动化技术和总线技术,NVH控制技术。  汽车现代设计方法与制造技术:研究面向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现代设计方法,面向汽车工业的先进制造技术,主要包括基于CAE的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理论与方法以及汽车产品数字化设计方法,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数字化建模技术、数字化产品的分析与仿真技术,逆向工程理论及技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汽车零部件的CAD/CAM/CAE一体化技术,轻量化汽车先进制造技术。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简介  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自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我国首批招收培养研究生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研究生招生历史长,培养质量高。目前具有"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仪器仪表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与北京理工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研究生规模已达到170人。"精密仪器及机械"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参加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进入全国排名前20名。  学院拥有"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与清华大学联合申报获批"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科学研究基地条件优越、仪器设备先进,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  学院拥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3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北京市特聘教授1人,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千人引智计划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北京市中青年学术骨干9人。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承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0余项、其他科研项目50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和研究生互访科研合作。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广、人文底蕴深厚的高素质、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研究生毕业就业面广、适应性强,部分毕业生出国深造和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余毕业生均在科学院、研究院、国家重点行业、大型国有企业、外资合资企业等单位就业,涉及领域涵盖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等,就业率100%。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二级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属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以及对相关要素进行测量、控制的理论与技术,是电子、光学、精密机械、计算机、信息与控制技术多学科交叉、互相渗透而形成的一门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学科。主要研究测量理论和测量方法,传感器与信息获取,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图像识别与处理,各种精密光电测量仪器、测控系统与智能仪器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1981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办学基础好,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其中二级学科:精密仪器及机械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科拥有"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测试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并与清华大学联合申报获批"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北京实验室。本学科有教授9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近五年来,承担国家863重大课题、国家973子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取得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有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4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4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引智配套工程"和北京市海外高层次人才,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2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入选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3人入选北京市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入选北京市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研究方向稳定。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50余篇,出版专著9部,研究成果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航空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广泛应用,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10余项。  主要研究方向:  1、视觉检测与光电测量技术:利用激光技术和光电传感器,通过光学、电子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和信息的探测分析。研究视觉测量技术、光学全场测试技术、光电测试系统集成、光电测量仪器设计。  2、精密测控与仪器智能化: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技术及理论、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图像识别与处理。研究精密测控技术与系统、激光导向实时测控系统、智能结构系统与技术以及现代仪器智能化设计。  3、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高端仪器开发,研究生物流变测试技术、微流控生物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激光诱导检测技术及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技术。研制开发高端生物医学仪器。  4、光纤激光器与光电器件:研究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激光可调谐技术,研究单频光纤激光器、调Q脉冲光纤激光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光纤陀螺光源。研究泵浦合束器、光纤光栅、光纤准直器、光纤耦合器等光电器件。  5、电子测量技术: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系统的研制、电子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测试方法和测试技术研究。  6、新型传感器与敏感材料:研究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压电传感技术、电声和超声传感技术、MEM惯性器件、角速度及水平姿态传感器、压电材料与敏感器件、纳米材料与光电子器件。研究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和微纳光学传感器件。  光学工程(一级学科)  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精密机械、计算机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现代测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与仪器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机电系统测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现代光电测试技术机械工业重点实验室等。  本学科设有四个研究方向:光电检测技术、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光电信息处理。  1、光电检测技术:研究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系统和关键技术。侧重于激光测量技术和光纤测量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激光干涉测量、激光衍射测量、激光跟踪测量、光纤传感检测、光电多自由度监测等各种物理参数测量仪器和系统的研究。  2、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基于严格电磁场理论,研究衍射光学器件、亚波长光栅器件及表面等离子体光学器件的设计理论,实现超分辨成像、光束整形及偏振变换等功能,应用于光学捕获、显微成像、空间多自由度测量及大密度光盘存储等,并进行这些微光学系统的研制及开发。  3、光纤激光器与光器件:研究激光相干合成技术、激光可调谐技术以及双包层光纤、泵浦激光器封装技术,研究单频光纤激光器、飞秒光纤激光器、调Q脉冲光纤激光器、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以及泵浦合束器、光纤光栅、高功率光隔离器、高功率光纤准直器、光纤耦合声光调制器等光电器件。  4、光电信息处理:采用光学/数字图像技术获取、处理、存储、显示各种物理信息。包括采用光电图像处理技术实现信息的分析、测量与识别;数字全息干涉和激光散斑计量技术测量物体形变;采用各种三维传感技术获取、分析物体三维形貌;光信息存储和三维显示等。  本学科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阵列透镜全息术研究"、"基于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大尺寸三维测量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双波长全息干涉术",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三维视觉测量技术研究";国防十一五预研关键子课题"相机主点位置及夹角监测技术开发";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激光干扰效果评价方法研究";北京市政集团重点合作项目"地下施工设备激光导向技术"等。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  仪器仪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设有五个研究方向: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仪器、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和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  1、视觉与光电检测技术仪器:主要研究综合利用各种光电传感器,通过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摄影测量等多学科交叉技术,实现对产品轮廓、三维面形或其他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  2、精密测试系统与仪器:主要研究精密测量方法与技术、精密测试系统设计、精密测试系统精度理论与评定与仪器设计。  3、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面向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光电检测技术,医学图像处理和高端仪器开发,主要研究临床医学仪器开发与设计、超声检测技术与系统、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设计。  4、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主要进行电参量和时间频率量的测量技术研究和测量仪器和测控系统的设计。  5、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主要研究光机电一体化测控系统集成、光机电一体化测量仪器设计。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两个二级学科以及 "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特色学科。学科研究基地包括信息与通信系统实验室(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运动体多模自主导航与控制"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电磁信息技术与煤层气开发研究所;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智能控制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新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微系统研究所。  学院有一支业务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14名。学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受到科研院所、大型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100%。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  本学科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 《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为指导,以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新一代宽带移动通信技术、复杂信号与智能信息处理、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学科重点研究领域。  本学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3项、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防973子专题1项、国防"十二五"预研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以及其他科研项目100余项,目前在研项目总经费达到了2500多万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获发明专利3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0余项。近5年来发表论文236 篇,其中在学术刊物发表96 篇,在学术会议发表 140& 篇,SCI、EI、ISTP收录110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出版教材6部。  近年来形成了数字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信息微纳系统集成等特色研究方向,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围绕下一代移动通信和绿色网络通信技术、微纳信息系统技术、图像置乱变换、指纹及人脸识别及瞬变电磁技术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三维系统级封装集成技术、能源领域电磁及信息技术应用、多模自主组合导航技术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和微纳信息系统集成。  宽带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宽带无线通信理论、现代通信新技术及其实现、信道编码技术、抗干扰设计与信号的降噪处理等。  射频通信及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方向主要研究移动通信、物联网、卫星导航终端的射频电路设计及其高速电路信号完整性分析等。  微纳信息系统集成方向主要研究基于微电子和微/纳光机电系统(M/NOEMS)、先进封装与电路板等先进加工制造技术平台、以电磁场理论、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微/纳米尺度下的多物理场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相应微/纳米尺度下的新型射频/微波/太赫兹电路元器件、微传感器/执行器与其他功能结构,以及这些器件、单元的三维高密度多功能微系统集成及联网互通技术,在掌握相应机理基础上,形成包括设计/仿真验证与测试在内的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  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  本学科设有三个研究方向: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  复杂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重点研究瞬变电磁探测技术、信息系统集成、语音信号处理、信息安全与编码技术等。  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方向重点研究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与流媒体传输理论与技术、绿色网络通信理论与技术、网络智能终端技术等。  图像识别与处理方向重点研究指纹图像和人脸图像模式识别和应用、数字产品保护和认证的数字水印方法等。  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  本工程领域根据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通过学科专业的支撑和配合、产学研的相互促进、实践环境和条件的综合利用,培养具备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生产和科技开发一线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重点在以下几个技术方向培养本领域工程硕士:一体化网络通信技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图像识别与处理、物联网信息系统、瞬变电磁探测与应用、微电子与微机电技术。  本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将在掌握电子信息与通信基本理论、方法的同时,重点突出实践环节,设置不少于1年的面向企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实践,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自动化学院简介  自动化学院现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4个二级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两个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有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个二级学科的工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院还具有控制工程学科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各学科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工程实际需要与本学科的特长,承担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各类高级别项目,在非线性系统控制、鲁棒自适应控制、机器人控制、复杂系统建模与预测控制等理论方法取得一批成果,具有较大影响。在国家与国防的重点研究项目中,在车辆、舰船、飞行器的定向定位、姿态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变频器及直驱电机伺服驱动技术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与理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近年来我院各学科共承担各类任务6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国家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重点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及创新团队项目6项,青年拔尖人才项目4项,军事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15项,北京市教委项目20余项,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10项。科研经费达3000万元以上。多项研究成果的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30多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研究成果已在航天、兵器、舰船、机器人、交通和工业自动控制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有12项成果用于军工型号任务,有7项成果被有关单位采用,累计合同金额达3亿元以上。出版专著7部、教材8部。发表论文60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刊物论文有150余篇,有200多篇被SCI、EI及ISTP收录。  2012年,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参加了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在本学科全国参评83所院校中(其中47所院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总体水平并列第54名,在具有硕士授权的36所高校中位于并列第7。其中,我校控制学科的一级指标"科学研究水平"相对较强,位列第48位;二级指标中"学位论文质量"(并列14位)、"科研获奖" (第26位)、"学生国际交流情况" (第32位)、"教学与教材质量"(第44位)、"专家团队情况"(并列51位)等较强,反映出近年来学科建设取得较多成效。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199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7人,其中教授有3人(其中2人为重点大学兼职博士导师),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副教授4人。另外,一些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也参加了学科相关工作。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基础学科,具有重要的地位。该学科主要研究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中的控制理论和控制方法,目前在非线性系统控制、鲁棒控制、随机控制、自适应控制等前沿领域形成许多研究热点,是一个具有很强生命力的的学科。同时该学科密切结合工程领域的控制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一般及普遍的意义。  本学科设有3个研究方向:复杂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现代运动控制系统;复杂系统建模与预测控制。  非线性系统控制的研究方向,以电弧炉这样一个具有非线性、随机性、三相耦和的典型工程对象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法。在鲁棒自适应控制控制方面,近年来以具有耦合非线性特性的多电机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为背景,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研究方法,该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其他项目多项,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了100余篇论文,其中EI检索50余篇,编写专著3部。  现代运动控制系统方向,以非线性系统无源控制理论为基础,电力电子系统的无源控制为背景,针对各类运动控制系统,提出先进的控制方法,跟踪国际前沿的发展,取得一批成果。该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教委科技项目多项,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出版专著4部。  复杂系统建模与预测控制方向,以大型机电设备、石油化工设备故障检测、故障预测及控制为背景,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建模及预测控制方法。该方向经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发表一批论文,取得较多成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现有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多传感器信息融合。  智能检测技术研究方向主要以统计估计理论、控制理论、人工智能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进行智能传感器及智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特色在于以压电效应为基础,研究机敏材料及其换能器,进行压电式传感器及其阵列的研究、应用与开发,以及智能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的应用和可靠性设计与评估;自动化装置研究方向主要以数字化技术和惯导技术为基础,特色在于数字化微惯导系统和组合导航技术在运动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致力于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测控系统设计、仿真等系统的信息传输与处理;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方向主要以信息融合算法与组合导航设计理论为基础,特色在于多传感器组合系统中的信息模糊推理系统,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卡尔曼滤波等的信息融合、故障检测、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与应用。近几年来,本学科共承担科研任务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军事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等研究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SCI、EI检索5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本学科已在智能检测技术、智能控制及其装置、数字化测试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及可靠性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研究方面取得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一些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本学科现设有两个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信号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是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是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以信息处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技术为核心,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探索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处理、分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具有智能特性的系统。本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控制科学与工程的重要学科分支。学科目前拥有类人型机器人和轮式机器人实验平台,信号采集与处理实验系统和多种相关的仿真软件。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机器人运动规划与控制、基于激光雷达和视觉的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机器人定位与地图创建和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振动噪声有源控制等研究。学科的实验条件可以满足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本学科已经在智能控制和机器人动力学与控制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等研究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SCI、EI检索40余篇。在基于自适应信号处理的振动噪声有源控制理论与应用方面达到很高的学术水平,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导航、制导与控制  导航、制导与控制是研究陆行、航海、航空、航天各类运动体的位置、方向、轨迹、姿态的检测、控制与决策,是民用运输系统和国防武器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本学科面向运动体的组合导航、智能控制和网络控制,以惯性技术、信息融合技术与惯性基组合导航设计理论为基础,致力于自主式惯性基组合导航系统设计,多尺度多速率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智能执行器在运动体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本学科紧密结合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工程需要与我校本学科的特长,在新原理惯性器件、高动态惯性基组合系统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水平。相关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工委科技成果奖、中关村科技园科技创新奖等科技奖励。近年来,本学科获发明专利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4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防973项目、国防预研项目及型号配套任务、北京市学术创新人才项目、北京市委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项目和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等。  本学科现设四个研究方向:自主导航与控制、惯性仪表与惯性基组合系统、微/纳机械传感器、多自由度电动伺服定位技术。  自主导航与控制:以控制理论、智能科学与技术为主导,在机器人、民用无人驾驶车辆、无人飞行器等运动体的不依赖外界信息的自主导航、姿态控制与位置控制领域中开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具体研究惯性导航理论与方法、机器学习在导航与控制中的应用、精确制导控制技术、导航制导与控制(GNC)系统一体化设计与测试、智能伺服技术、新概念飞行器以及运动体控制系统半实物仿真等。  惯性仪表与惯性基组合系统:以惯性技术、传感技术、现代信息融合与估计理论、多模式组合导航技术为主导,从事新原理惯性仪表、新结构新功能机器人、多模式惯性基组合系统、复杂环境条件下运动体的位姿测量领域内的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型号与产品研制以及技术管理,具体涉及新原理陀螺、惯性基组合系统技术、惯性/卫星的深组合理论与方法、机器人的自然感知和运动机理、同步定位与地图创建技术、自主式初始对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控制、嵌入式导航制导控制计算机系统以及可靠性技术等。  微/纳机械传感器:利用新工艺及新原理重点研究声表面波传感器及微/纳机械传感器,研究声表面波器件设计、高频信号处理、微机械加工工艺及材料制作。在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惯性传感器中,声表面波惯性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且耐冲击、性能稳定可靠、敏感灵敏度高和准数字输出等许多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光明的新型惯性器件。  多自由度电动伺服定位技术:传统实现多自由度运动的方法,是采用多个单自由度驱动元件,同时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配合来实现。这不仅造成整个系统体积庞大、笨重、动态性能差,而且传动机构的误差将直接影响系统的定位精度甚至系统工作的稳定性。而多自由度电机的出现为人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方案。本方向主要研究多自由度永磁球形电机的动力学建模和定位控制问题,并施以基于模型和基于数据驱动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立体视觉、高灵敏度机器人关节等系统的精密定位。  本学科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工程能力的培养,培养在运动体的定向、定位和姿态控制领域内从事机器人、无人平台等运动体自主导航与控制、惯性仪表与惯性基组合系统的理论研究、分析、设计、系统实验以及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创新型研究人才。  控制工程  本领域工程硕士以自动控制、电子技术、自动检测、信息处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较宽广领域的工程技术基础和应用技术为重点,着重于控制、管理和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以计算机控制为中心,以自动检测、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和智能控制系统为特点,加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技开发和集成及相关工作的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本领域设有九个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控制与鲁棒控制;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测控系统及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化装置;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信号处理与计算机视觉;自主导航与控制。  本领域主要为企业和生产一线培养输送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重在创新思维和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除在学校学习基本理论、进行科学实验,还要在企业实习获得一定学分才能进入论文阶段。论文选题大多为来自企业的工程应用课题。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工程实际需要与本学科的特长,以国家与国防的重点研究项目为背景,着重面向工业控制系统、现代电气控制技术、计算机测控系统、智能传感技术、机器人智能控制等方面。本学科领域在车辆、舰船、飞行器的定向、定位及其姿态控制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应用方面具有较强特色。  电机与电器  本学科主要从事有关电机理论、运行、设计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电机是实现机电能量转换和控制的关键设备,除大容量发电设备外,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和家用电器等现代科技需要各种微特电机以及电机的调速和控制系统。由于引入电力电子、微机控制、计算机技术、信号监测等新技术手段,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电机控制与高性能运动控制方法和电机节能技术及应用。  电机控制与高性能运动控制方法研究方向着重在无刷直流电机、直线电机、开关磁阻电机等新型电机的控制策略、控制算法和控制器参数优化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基于新型电路变换器、现代控制理论、微控制器,研究矢量控制、直接转矩控制等高性能控制算法在传统交流调速系统中的应用,使交流电机调速技术向高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电机节能技术及应用研究方向主要以油田的电机、泵和风机为研究对象,开展电机系统节能运行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以电机参数结合负载特点,从电机系统节能整体的角度考虑,研究解决电机系统能效合理匹配问题。  本学科拥有研究生导师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高级实验师2人。承担了与本学科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等十几项课题,在高性能交流调速系统、无刷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直线电机及其控制以及电机节能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色。拥有电机及节能技术、交直流调速技术实验室、太阳能发电技术实验室以及校外产学研基地作为本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基地。  本学科培养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和道德素质,掌握扎实的电机与电器及其控制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前沿和发展方向,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和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能从事并胜任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科研院所、公司企业以及高等院校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教学或工程技术等工作。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本学科设有两个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应用,变频器及直驱电机伺服驱动技术。  方向一主要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在各种电能变换器(如AC/DC、DC/DC、DC/AC等),电能质量控制(如无功补偿、有源滤波器等)及在新能源(如太阳能、风力发电等)中的应用。  方向二主要研究变频器及高精度直驱伺服系统。具体研究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本身结构设计优化,研究直驱伺服系统变频调速技术,建立适合变负载、大控制域的伺服驱动控制模型,研究直驱系统设置和控制策略。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 4人,其中教授有3人(为重点大学兼职博士导师);副教授5人;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2人,北京市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2人;另外,一些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年轻教师也参加了学科相关工作。  近5年来,本学科方向共承担科研任务近20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联合项目5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5项、北京市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项、北京市人才强教拔尖创新人才项目2项、北京市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学术创新团队项目2项,总经费1000余万元。上述科研项目的研究有力支撑了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一些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通过本学科的培养,硕士生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应掌握各种电力电子装置、电力传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计算方法和测试技术。具有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和管理等工作。  计算机学院简介  计算机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数字文化传播等5个二级学科。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及工业与信息化部重点学科,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数字文化传播为我校自主设置的特色学科。  计算机学院现有教职工7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9人、副高级职称的23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21人,硕士学位的27人。本院有多名教师评被为北京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等,形成了优良的师资队伍。  计算机学院建立了一支以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带头人、青年学术骨干和硕士研究生为梯队的学科队伍,引进了高级人才,挖掘学科潜力,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和跨领域应用的综合优势以及与产业界紧密结合的优势。2003年以来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有特色的、前沿领域的学科研究方向,围绕信息检索技术与应用、置标语言与多媒体技术、智能中文信息处理、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逐渐形成了专业特色和优势。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硕士和本科毕业生,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并部分实现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移。本学科点近五年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79项,发表论文385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3部。科研项目总经费1500余万元。  实验条件达到国内高校的较好水平。计算机学院科研实验室和研究机构有: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开放系统校级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研究室、语音与信号处理实验室以及软件工程研究与开发中心。本院的实验教学中心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设有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原理实验室、EDA/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软件技术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集群机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近年来获得超过100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在计算机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合作,与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柏林格林菲斯大学、澳大利亚邦德大学、维多利亚大学、英国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等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聘请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来校为研究生授课并参与学院教学改革和科研活动。还与国内数十家研究机构和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学科共建单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是校级专职科研机构,经原电子工业部批准,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资助建立。TRS软件开放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拥有先进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是中文中心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基地。2010年与计算机学院共同建设的网络文化与数字传播实验室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科技预研项目等30多项,每年科研经费达数百万元。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中文全文检索技术研究,在国家和学校的支持下,经过20多年的积累,中文中心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在中文信息处理、信息检索、内容管理、文本挖掘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得到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一致认可。其技术成功产品化,在国内企业搜索、Web内容管理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多年处于第一名。TRS信息检索软件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十大创新软件等荣誉。TRS文本挖掘软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TRS系列软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等多项国家级信息化工程中得到应用。  计算机学院秉持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培养的研究生适应产业需求、就业面宽、实践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  本学科有硕士导师22人。该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相关领域可以独立承担科研开发或管理工作,具备严谨求实的学风与高尚的职业道德,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该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包括:  计算机系统结构(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网络安全与性能评价、计算机安全与数据恢复、嵌入式应用、云计算与物联网等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4个研究方向:  1.网络安全与性能评价--主要研究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的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复杂大系统下的网络可生存、主动实时防护、安全存储、网络病毒防范、网络信任体系与内网审计、网络系统服务质量、网络性能评价与优化技术等理论与技术。  2.计算机安全与数据恢复--主要研究计算机资产安全,即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和信息资源不受自然和人为有害因素的威胁和危害。研究保护计算机中存储的程序和数据安全,包括计算机病毒反制技术、数据加密与解密技术、防电磁辐射技术、磁盘数据的恢复与备份技术。  3.嵌入式应用--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及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和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  4.云计算与物联网--主要研究面向新一代网络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下一代计算机网络。重点研究在新型网络环境中云计算架构、云计算安全与可靠性问题,研究物联网应用相关的RFID技术、传感网络理论与技术以及智能数据融合理论与方法。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1个研究方向:  软件建模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软件建模语言与方法、模型驱动程序设计理论与方法、软件模型重构理论与方法、软件模式与构件重用技术、软件模型再工程技术、模型驱动软件开发方法及其支撑工具与环境。  软件测试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现代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与测试方法,包括1)软件测试模型与软件测试环境的构建理论与方法;2)研究面向专用领域的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多媒体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以及智能仓储与物流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3个研究方向:  1.多媒体技术--主要研究:1)多媒体信息表示模型。通过建立结构化模型对多媒体信息进行表示,并对之进行有效检索;2)虚拟现实与虚拟场景。包括大规模虚拟场景的三维表示及三维重建的理论与方法,基于物理的虚拟场景与实时计算方法,人机交互技术,面向感知的知识表达模型和知识推理以及实时虚拟环境下的行为模型等;3)流媒体技术。主要研究以多视点视频(Multi-View Video/3D Video)为重点的流媒体技术。  2.智能信息处理--主要研究:1)文本理解的智能化技术和策略;2)噪声环境下的语音增强技术、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3)多智能体协同技术;4)面向数字语音通信、机器人、纺织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电子行业等领域的数字化信息处理关键技术;5)开展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  3.智能仓储与物流--主要研究:1)智能化立体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2)作业调度以及多种设备的监控和调度算法;3)基于RFID及智能化交通的多目标优化物流配送方法与技术;4)物联网在智能物流中的应用方法与技术。  4. 数据挖掘与商业智能--主要针对企业、行业和政府网络与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研究网络系统环境下海量数据(大数据)的分析理论与技术,探究海量数据(大数据)蕴含的知识与规律,以辅助企业、行业和政府单位决策。  5.语音识别与图像识别DD语音识别主要研究语音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匹配技术,所涉及的领域包括: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概率论和信息论、发声机理和听觉机理、人工智能等等。图像识别研究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理解以及识别各种不同模式的目标和对像的技术。  6.下一代互联网技术DD主要研究未来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新型网络计算模式,高速、大容量网络流量的识别与分析技术,网络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高,网络可用性和网络性能的改进和提高,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各种创新网络应用技术。  7.数据库与信息系统DD主要研究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开发技术、包括业务流程与需求分析、数据库与系统建模、领域与模型驱动开发等技术。  网络信息检索与内容理解(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语义网与文档信息处理、语言信息处理与理解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3个研究方向:  1.信息检索与知识挖掘--主要研究:1)基于中文文本内容和语义信息的检索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信息过滤和内容安全等;2)竞争情报跟踪和分析研究,研究互联网情报信息的跟踪采集,以及采集后信息的智能化处理;3)基于内容的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表示、发布和发现服务模型、多代理协作等。  2.XML与文档信息处理--主要研究:1)现代置标语言的语法、语义和结构;2)以置标语言为基础的信息共享技术、国际化/本地化技术和信息标准化技术;3)置标语言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应用;4)语义的表示和推理;5)按需出版和跨媒体出版技术;6)办公文档的结构模型和格式描述、格式转换技术;7)办公软件基础标准体系。  3.语言信息处理与理解--主要研究:1)以中文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为主要特色的中文文本语料库与语言信息库资源建设;2)中文文本语料库的评测技术;3)智能化文本校正纠错处理技术;4)限定领域汉语问答式信息检索与过滤系统;5)自动文摘与文本挖掘技术;6)自然语言词法分析、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技术。  数字文化传播(二级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以计算机信息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多媒体处理理论、文化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指导,在数字媒体技术、舆情监测分析以及网络文化传播等方向中的某些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二级学科设3个研究方向:  1.数字媒体技术DD主要研究:1)以数字技术支持的各种媒体形式,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等;2)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为基础的数字媒体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涵盖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电脑动画、数字影视、数字出版、虚拟现实和数字创意等领域。  2.舆情监测分析DD主要研究网络舆情信息的发现、挖掘、处理、研判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内容包括:1)网络舆情采集与提取技术;2)网络舆情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3)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技术;4)舆情走势预测和有效的危机应对等。  3.网络文化传播DD主要研究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传播的规律和特征。研究内容包括:1)文化形态变迁;2)网络文化传播过程、传播内容、效果、主体与受众;3)网络文化产业的创意以及知识产权的管理等。  软件工程(一级学科)  本学科有硕士导师15人。本学科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理论和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软件开发技术与方法、软件测试技术与方法、信息技术标准化、自然语言理解与人机交互、知识获取与检索工具等方向有较深入的研究。该一级学科设5个研究方向:  1.软件开发技术--主要研究模型驱动软件工程过程、软件模型变换与代码生成技术、软件模型重构与重用方法、模型驱动逆向工程方法、模型驱动软件工程环境。  2.软件测试技术--主要研究:1)现代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包括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生成、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等方面的技术与方法;2)研究开发面向专用领域和通用领域的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与环境的技术与方法。  3.信息技术标准化--主要研究信息技术领域面向软件产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标准体系、标准化方法和标准化应用。重点探索软件过程标准化的理论、方法、环境和工具,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对软件技术领域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工程、设计或技术规范,保障软件的开发质量。  4.自然语言理解与人机交互--主要研究:1)人机交互相关的自然语言理解、言语风格识别、自动问答语句或段落的理解与生成等技术;2)语音交互相关的语音识别与合成技术、话语内容的理解与生成技术、说话人识别与验证技术。  5. 知识获取与检索工具--主要研究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海量数据信息检索和信息挖掘技术以及Internet应用技术。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的支撑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将紧密围绕国家和首都信息产业的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培养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及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计算机应用开发、计算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所培养的工程硕士具备以下特点: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能够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的应用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解决计算机应用的先进技术方法与手段,具有独立担负计算机应用工程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计算机应用项目的系统分析能力与开发能力,能够掌握一门外语,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我校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的培养重视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选题注重企业急需的实际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计算机应用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应用在各行各业和各种社会活动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共性技术与方法。涉及人工智能、语言文字处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计算机软件工程方向--主要研究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工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按预算和进度实现满足用户要求的软件产品。涉及软件开发过程、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工程管理与支持、软件质量保证、软件过程度量以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等。  计算机网络工程方向--主要研究根据用户的需求及具体情况,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及产业化程度,确定网络建设方案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加以实施。涉及需求分析与网络规划、网络设计、工程组织与实施、网络运行与维护等。  智能信息处理方向--主要研究借鉴人类智能、行为及其规律,利用计算机对语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方法和技术。涉及知识工程、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文字编码、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理解、信息检索、文档信息处理等。  计算机信息系统方向--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采集、储存、处理、传输和管理信息,并以人机交互方式提供服务。涉及数据库管理、决策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等。  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方向--主要研究利用计算机对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影像等进行综合处理并与用户进行交互。涉及数字音、视频处理、真实感图形生成、计算机动画、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现实、多媒体文档、多媒体系统、人机交互技术、生物特征识别等。  移动计算技术方向--主要研究在移动过程中利用可携带的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信息处理。涉及移动式计算机设备、移动式操作系统和数据库、云计算、移动通信等。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方向--主要研究面向数字语音通信、机器人、纺织电子、信息家电和汽车电子行业等领域的嵌入式系统的关键技术。涉及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基础软硬件平台及相关技术、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工具与环境、嵌入式系统应用技术等。  计算机安全方向--主要研究确保计算机系统正确、可靠、不间断运行,保护计算机系统所存储、传送、处理的信息不会泄露、破坏或无法使用的机制和措施。涉及实体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以及安全管理等。  信息技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方向--主要研究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标准,对信息技术领域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统一的工程、设计或技术规范、准则、方法、过程或惯例,改善产品的可移植性、兼容性、互操作性、可重用性,改进安全或质量;合理运用知识产权,保护开发者的利益,利于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涉及标准的制定、发布及实施过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软件与服务外包方向--主要研究有效地借助计算机和网络将软件和服务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外部企业开发以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的技术和方法。涉及商业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及管理等。  信息技术产品市场营销方向--主要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软件等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以达到满足购买者需求的目标。涉及电子商务、物联网、市场营销管理等。  经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管理学院设置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门类,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管理科学与工程(按一级学科招生)下设有资源循环管理工程二级硕士授权,工商管理下设有技术经济及管理、企业管理、会计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下设有国民经济学、数量经济学、金融学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学院拥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业工程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基于研究生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包括会计实验室、财务与投资实验室、企业管理实验室、营销管理实验室、经济与贸易实验室、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和科技创新基地,牵头组建的文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被批准为北京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院还拥有包括藏书丰富的专业资料室和8个专业校外实习基地,。  经济管理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10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38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54.4%;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7人,占教师比例36%;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96人,占教师比例93.2%。教师中有入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高层次人才、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北京市属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带头人;有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北京市创新拔尖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的青年骨干;有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其他一级学会常务理事与理事;还有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税务师、国家注册审核员、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资产评估师、企业独立董事的行业或职业人才,他们分别在数量经济、科技管理、财务会计、证券投资、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资产评估、人力资源、企业成长与并购、企业管理教学与科研领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学院利用北京市专家人才优势,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等著名科研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政府职能部门,以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等著名学者、企业家、政府部门领导与研究机构专家为兼职教授,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学院拥有北京市市级学科科研平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知识管理研究基地、北京市人才强校计划学术创新团队--知识管理研究创新团队、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北京市重点(二级)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企业管理。学院具有三个校级研究机构--知识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中心和企业成长研究中心,学院自主设置了实验经济学研究中心、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知识工程研究所、职业与信息工程研究所、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等8个研究机构。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爱尔兰都柏林格林菲斯学院开展了2+2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爱尔兰考克大学开展了2+2、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合作开展学生交换培养及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博林格林大学开展2+2模式、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开展学生交换培养及3+1模式的合作办学、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合作开展了短期交流学习项目;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德国亚琛大学进行知识管理研究、消费类产品有毒有害物质评价技术方面的学术交流,举办了实验经济学、科技成果转化、数据共享技术、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全球经济中的中小企业等国际会议和与全国重要的学术会议,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学院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几十项国家级科研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4项、北京市教育教学(高等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全国性行业科技奖励6项,出版专著40余部、发表核心期刊论文70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  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设有国民经济学、金融学和数量经济学3个二级学科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应用经济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21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培养的学生主要在金融机构、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经济、金融、投资决策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本一级学科现设有三个二级学科:国民经济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  国民经济学二级学科  该学科产业经济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出版专著8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二级学科设有2个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与政策。  国际贸易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服务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等。  产业经济与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产业经济理论、产业经济政策、服务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信息产业理论与政策等。  金融学二级学科  该学科金融学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出版专著7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被人大报刊转载论文7篇,EI检索4篇,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二级学科现设有3个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投资分析、科技金融。  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方向:以复杂性理论、投资组合理论等为基础,重点研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中的信贷、投资、利率、汇率等风险控制问题。  金融投资分析研究方向:以投资组合理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行为金融学等为基础,建立与金融决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重点研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领域中的投资决策问题。  科技金融研究方向:以金融创新理论和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股权投资(PE/VC)、资本市场、科技银行、互联网银行、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科技租赁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促进科技企业融资。  数量经济学二级学科  该学科实验经济学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出版专著6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2项。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产业经济分析与预测、企业经济分析与预测,以及证券与投资分析与预测等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本二级学科现设有3个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理论与模型、微观经济理论与模型、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  宏观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经济计量模型、非线性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等。  微观经济理论与模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微观经济理论、微观经济计量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等。  博弈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博弈论、经济仿真、实验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知识管理研究特色明显。近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12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1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与企业从事科技管理、知识管理、系统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管理工作。本一级学科现设有4个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知识工程与信息系统、质量科学与工程,一个二级学科:资源循环管理工程。  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科技管理理论与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应用、质量科学与工程。  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项目决策与评估、项目风险管理、项目运作管理、管理决策与管理创新。  知识工程与信息系统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知识表示、知识获取、知识组织与存储、知识融合以及信息系统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  质量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质量管理理论与应用、质量控制理论与技术、质量工程理论与技术、质量与标准化管理。  资源循环管理工程二级学科:将环境工程、循环经济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传统理论相结合,从资源循环管理技术、资源循环信息化和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三个方面,研究资源循环领域社会、经济、工程的管理问题。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设有企业管理、会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3个二级学科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技术经济、产业整合及管理、会计理论及公司理财等方面研究特色明显。近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18部,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5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培养的学生主要在政府、事业单位、企业从事科技管理、企业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实际工作。本一级学科现设有企业管理、会计学和技术经济及管理3个二级学科。  企业管理二级学科  该学科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出版专著8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1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二级学科现设有5个研究方向: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与会计、企业项目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运作与质量管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本研究涉及组织理论、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会计等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将最新的财务管理、会计学理念和方法,应用于中小企业及服务型企业,并结合其特点进行研究与创新。在研究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服务型企业财务管理会计问题等方面具有特色。  企业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企业项目管理、项目融资、项目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探求项目管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与规律,实现企业在实际管理中的"运作管理"与"项目管理"的有机结合,探索企业项目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  营销管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企业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人才培养。重点将虚拟经营与生产型服务业的形成和发展相结合,探索生产型服务业的营销特点,研究生产型服务业在企业运行功能交换市场和最终产品市场的联系和区别,研究企业如何在两个市场开展有效的营销活动,以加快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人才选拔及培训、薪酬体系与激励机制构建等理论与方法。  会计学二级学科  该学科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特色明显。目前,已形成了稳定的学术梯队,现有教师有4人先后到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等国作访问学者和调研学习。学院有2人为中国会计学会理事,6人为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1人为注册税务师,2人为注册会计师培训的全国名师,具有雄厚的师资队伍,先后与北京市会计学会、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协议,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研究平台。本二级学科设有2个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公司理财。  会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的特点在于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宏观层面,通过财务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微观层面,深入研究企业会计活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财务会计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探索经济全球化、信息、知识经济等新的背景下利用会计管理活动强化企业管理的模式和途径,促进企业会计的健康发展。  公司理财研究方向的特点在于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研究企业财务运行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借鉴发达国家财务理论和实践的经验,深入研究现代金融模式下利用财务手段促进企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为企业发展寻求相应的财务对策。  技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  该学科师资队伍雄厚,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特色明显。近3年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出版专著63本,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省部级奖1项,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服务,产生了积极的学术影响。本二级学科设有3个研究方向: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管理与决策。  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科技管理理论、方法与政策、科技评价。  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包括研究项目立项前、实施中、实施后各阶段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同时掌握项目实施管理的前沿理论和先进经验。  技术创新管理与决策研究方向:主要研究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战略、技术演化、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研发管理、创新组织以及创新管理与决策,企业技术进步的形成机制、途径和发展规律等。  工程硕士工业工程专业领域  本领域现设4个研究方向:生产计划与管理;质量控制与管理;服务运营管理;工程项目管理。  生产计划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产计划与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  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解决生产与服务运营中质量问题的能力。  服务运营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服务运营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解决服务运营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程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提高解决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践问题的能力。  工商管理硕士(MBA)  工商管理硕士(MBA)注重培养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强化能力培养,在提高理论分析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于思维和技巧的训练,通过MBA的学习,学生将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即组织能力、预测能力、应变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在案例与实践教学中学生将积累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  工商管理硕士共设四个研究方向:财务与风险管理方向、金融与投资方向、运营与质量管理方向、IT项目管理方向  财务与风险管理方向:主要研究企业资产购置与资金融通以及财务活动中各种风险的识别、度量、评价、预测和处理等相关的理论与实务。  金融与投资方向:主要研究银行与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以及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理论与实务。  运营与质量管理方向:主要研究企业运营系统资源配置、运营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与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与标准化、质量控制与管理等相关的理论与实务。  IT项目管理方向:以北京市发达的IT产业为依托,针对IT项目的特点研究项目的计划与控制、融资与评价、运作与质量等项目管理的理论与实务。  信息管理学院简介  信息管理学院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突出信息技术优势、建设特色学科专业、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的有机结合,为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培养并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院现有跨学院建设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管理与信息安全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物流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还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电子商务、审计学(计算机审计方向)和管理科学5个本科专业,已经形成交叉渗透、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和群落;学院拥有的信息系统研究所、信息系统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及其下设的实验室、科研平台、实验教学平台,为开展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信息管理学院加大了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在专职教师中,教授、副教授22人,占45.5%;博士后4人、博士19人、硕士13人,占78.3%;5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97.8%的比例。信息管理学院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合理、高学历的年轻师资队伍,学院有三名教师先后代表学校荣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一次,多名教师荣获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等项资助和荣誉称号。近三年来,我院科研工作获得了快速发展,教师主持或参加在研的国家级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22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达200多篇,其中有10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先后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等国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学院"智能信息集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域电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