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硬盘单碟容量量的极限是多大

突破极限?希捷4TB硬盘RAID0阵列测试分页浏览|<span itemprop="datePublished" content="T05:40:00+-12-02 05:40&&&&【 原创】 作者: | 责编:王刚&&&&&
&&& 早在去年年底,SATA3.0接口技术就已经出炉,当时最大改进就是将极限数据传输率翻倍,从上代标准的3Gbps提升到6.0Gbps。不过当希捷的成品Barracuda XT 上市的时候,所有媒体对它的性能提升感到忧虑,通过测试看出SATA3.0相比SATA2.0并无明显提升,那么本篇文章就通过两块Barracuda XT 组成RAID 0模式,看看情况是否有所改观。
&&& 近些年,受惠于垂直记录技术,单碟容量发展迅速,所以现在硬盘已经开始铺货市场。但是谈到硬盘的性能,相信很多用户仍然会比较关注SSD的发展,因为难以跨越的硬盘性能一直是厂商和用户头痛的地方,毕竟7200转的速度一直止步不前,想要提高硬盘内部传输速度非常难。
希捷Barracuda XT 2TB硬盘组RAID 0系统
&&& 希捷Barracuda XT 2TB SATA 的上市,从一定程度将确实证明硬盘技术在进步,但是实际提升速度却比较缓慢。所以本文想通过将两块硬盘组建RAID方式看看是否能够解决该问题。下面笔者先介绍一下测试的希捷Barracuda XT 2TB SATA 6Gbps硬盘。
● 希捷Barracuda XT 2TB SATA 6Gbps硬盘
希捷Barracuda XT 2TB
  希捷Barracuda XT 2TB硬盘是业界推出的首款SATA 6Gbps即SATA3.0规格的3.5英寸。希捷Barracuda XT 2TB硬盘采用四碟装设计,单碟容量达到,拥有7200RPM转速,64MB缓存,最大数据传输速度140MB/s,支持SATA 6Gbps接口规范,面密度为368Gb/平方英寸,为所有PC应用提供最高的性能。
希捷Barracuda XT 2TB硬盘
  希捷Barracuda XT 2TB硬盘采用传统绿色PCB电路板,正面整齐焊接有硬盘的主控芯片、马达控制芯片、缓存芯片,并且有海绵体保护,非常安全。
:&&&&&&&&
频道热词:&&&&&&
精彩内容推荐
内存硬盘评测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TOP10周热门硬盘排行榜
商家报价:
7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1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9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1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2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15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5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12用户点评&主题:硬盘单碟容量的极限是多大?
泡网分: 93.652
精华: 3帖子: 23096
注册: 2008年05月
硬盘是往磁道上写东西,那理论上应该和光盘一样有个最大容量极限,2.5英寸和3.5英寸硬盘的单碟极限容量是多大呢?什么时候将会达到?
现在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视频所占空间也越来越大,而硬盘的容量却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了,要是用RAW拍个延时摄影或者拍很多高清视频做个片子什么的,几TB的硬盘很快就全满了,什么时候电脑存储的容量才能跟上影像设备发展的步伐? 本帖最后由 siliconworm 于
00:33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1084&&回帖:8 &&
泡网分: 0.079
注册: 2009年10月
若是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就算几年后10T的盘上市了,估计135数码都要上到3~5000W像素了吧?储存设备将永远落后于产出的数据,也只有这样硬件商才能多卖掉几个硬盘吧。
泡网分: 38.297
帖子: 11613
注册: 2004年03月
WolfX-700 发表于
16:16 这只是连续读取的速度而已 寻道依然和SSD差很多个数量级转数基本不会有提高,寻道难再提升
泡网分: 113.353
精华: 5帖子: 38027
注册: 2000年12月
liheqiao 发表于
单碟达到10TB绝对有戏,速度也能比现在的最快机械盘快几倍,相同转数和尺寸,速度与密度的二次方根成正比,10单碟的速度可以接近现在最快的ssd这只是连续读取的速度而已 寻道依然和SSD差很多个数量级
泡网分: 38.297
帖子: 11613
注册: 2004年03月
单碟达到10TB绝对有戏,速度也能比现在的最快机械盘快几倍,相同转数和尺寸,速度与密度的二次方根成正比,10单碟的速度可以接近现在最快的ssd
泡网分: 21.557
帖子: 5273
注册: 2007年08月
大容量的硬盘不要指望机械硬盘了,估计五年之内能出10TB的笔记本固态硬盘。
泡网分: 93.652
精华: 3帖子: 23096
注册: 2008年05月
Bohnenkaffee 发表于
最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拍了一天的素材都在一个盘里,万一出点事就麻烦了。俺现在也有备份了,问题是硬盘太小,这么多年了也只是从1TB变成了2TB,而相机像素都翻了多少倍了,4K视频都马上要普及了,硬盘这玩意儿实在是太落后了
泡网分: 68.511
帖子: 28546
注册: 2002年02月
最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如果拍了一天的素材都在一个盘里,万一出点事就麻烦了。
泡网分: 9.493
注册: 2009年04月
自然会有新的技术啦。不过暂时还没见到什么突破性进展
本帖由移动终端发布
&版权所有:&&&&&&|&&责编:孙玉亮
1细数固态硬盘各级别缺陷&&& 从市场的出货量能够看出目前消费者对于的需求量在明显增高,同时三线规格(60/120/240G)同时下滑更是促进了用户选择大容量固态的信息。那么对于我们来讲,容量与容量间的差异到底是什么,哪一款又更适合我们呢?
&&& 固态硬盘市场曾经一直受到价格的胁迫,那么120GB以上的容量根本无法合理的融入到普通消费级市场,对于首次接触SSD的用户来说,只能选择价格更低的60GB甚至更小的容量。当价格逐渐优化,当前的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倍的变化时,我们有更多的理由去选择一款容量更大的SSD为我们提供服务。所以今天的文章,笔者将归纳出三种规格间固态硬盘的优缺势对比,为您提供更多的知道建议。
多大容量最值 细数固态硬盘各级别缺陷
&&& 多大容量够用。这个问题在SSD上显的更有实际意义,容量决定了消费级用户只能够用其做为系统盘使用。在此基础之上,分区是小容量不会选择的,毕竟只有几十GB的空间分划之后也没有实际意义。随着系统临时文件的增加,曾经30GB固态硬盘用户频频反映主分区过满,但不知道是否探究过满载的盘符是否会起到反作用力呢?
&&& 而容量更大的产品面对的就是高价位,无论实用度如何,消费者依然很难逾越价格的难关。所以至今为止,哪怕60GB和120GB仅有不足150元的差距,销量依然倾向于小容量版本,240GB就更不用说了。
50GB系统分区下64位Win7的使用空间
&&& 大容量SSD除去带来更多的使用空间以外,性能也是在逐渐提升,目前很多高端消费者愿意购买128GBx2组Raid0的方式来使用固态硬盘,比256GB便宜的前提下,还能够或得更为出色的性能提升。
&&& 那么对于三种不同容量规格的固态硬盘,他们的优势和劣势又在哪呢?我们今天的文章将一起来讨论关于三者间的利弊得失,为读者朋友的选购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产品:
260GB够用么 SSD容量优势对比
&&& 60/120/240GB,我们首先来看看三者目前的价格对比:
&&& 60GB的高性价比售价在400元~450元之间,例如浦科特的M5S等。
&&& 120GB的高性价比售价在580元~650元之间,目前对数厂商在这个价位。
&&& 240GB(包括256GB)的高性价比售价在1000元~1500元之间,其中的水分较高。
价格对比优缺
容量增长,写入速度攀升(值因产品而异)
&&& 从上面的售价对比能够看到,120GB的容价比最高,同时可选的厂商数量也是最多的。虽然60GB目前的促销力度也很广,但相比120GB而言,在价格上优势不足。
&&& 最后说说为何240GB的水分高,首先就是价格差距较大,其次就是产品的分层不同,999元的240GB和1699元的240GB差在哪,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存在很多盲点。其次就是该容量适应人群还是占小众,性价比相比也存在缺失。
&&& 我们只能做个简单的说明。首先容量越大,闪存产品提供的性能越强,这从优盘时代大家都知道的问题。其次,大容量固态硬盘应用空间为本身提供了优势,这也是我们下面要重点说明的问题:50%降速是否存在?
&&& 因为机械硬盘并不存在满容量降速的问题,导致在这方面重视程度并不高,那么除了容量大性能强以外,本身大容量也提供了优势。
空载/满载 HD-Tune读取性能测试对比分析
&&& 曾经在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空载与满载间的差异,通过两项测试我们都可以看到满载盘符在读取速率要要低于空载转速10MB/s左右,想必性能的降低会随着磁盘空间越来越小而加剧。
&&& 笔者在当时的文章中也吐露了对于固态硬盘满盘掉速的看法,而今天我们将实际测试同样的情况放到SSD上是否会有新的改变。产品:
3空盘测试:优秀速率能否全程保持
&&&& 为了查证容量负载带来的性能影响,我们下面将选用一款60GB做一次简单的测试。在做系统盘的情况下,我们进行简单的测试,然后在满载的情况下再度测试,看看掉速的情况是否存在。
项目一:安装完毕后实测速率
&&&&&60GB硬盘,使用Win7/64位系统,在i5-2500处理器以及8GB内存的环境下完成测试。系统安装完毕后,我们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能够从下图中看到默认的Win7/64位的占用量,以及安装完毕后的主分区容量,60GB容量已经消耗了30%左右。
Win7/64位默认容量及更新驱动后的容量
&&& 在此环境下,我们首次测试产品的读取数据,如果单单作为系统盘使用,这样的成绩能够直观的反映出产品的实际效能。
最大读写性能测试
&&& 驱动完毕后的盘符占用率下,最大读取与写入数值分别为555MB/s和493MB/s。最大的读取数值关系到产品的体质因素,这样的读取速率在目前的产品中也属于比较优秀的成绩了。
Win7复制写入速度
&&& 笔者考虑使用Fastcopy文件来检测盘符的实际拷贝能力,但为了更便于理解与比较,我们直接采用Win7复制写入的速度成绩来对产品进行衡量。在目前占用率的情况下,主分区C盘的复制写入速度可以达到82.4MB/s。
开机时间测试
&&& 30%占用率下,Win7/64位系统的开机速度为17秒。笔者用秒表记录了从屏幕亮灯后直到进入桌面硬盘灯不在闪烁为止,仅供参考。
战地3游戏载入速度测试
&&& 在本环节中,笔者仅拷入单个游戏来测试SSD的载入效能。能够看到战地3的文档进度读取速度为8秒,我们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运用同样的测试来考察其他不同占用率下的速率成绩。
&&& 我们在下一页内容中将直接进入满载测试,答案即将揭晓。产品:
4满载预警:强烈掉速你是否注意过
&&& 一定不要认为自己的主分区不会满载,系统缓存,文件会慢慢吞噬你的系统盘空间,我相信仅剩2GB、3GB容量一定是很多用户遇到过的情况。我们下面的测试环节将使用极限满载来测试数据,更直观的查看性能。
极限满载容量后实测速率
&&& 我们将之前测试使用的720P高清电影复制,直至C盘容量满载。
&&& 在传输过程中笔者截取下了复制速率,速度稳定性极差,从最初的100MB/s左右的峰值不断下降,最后维持在40-50MB/s,这也是我们测试环节中第一次有明显的掉速现象测试。
Win7复制写入突然降速
&&& 传输完毕后,C盘仅剩592KB容量,系统提示了“磁盘空间使用低”的现象。如果用户所剩容量盘符显示红色,那么根据系统临时文件的多少来提示下图中的图标。
C盘满载,系统提示磁盘容量低
极限满载容量后最大读写速度测试
&&& 满载条件下,最大读取数值与前面的测试差距微弱,且数据稳定性也非常理想。这样的成绩能否代表最大读写性能与盘符容量没有关系呢,我们将在总结中继续讨论,
满载开机时间测试
&&& 从写入速度缓慢笔者已经猜想到开机速度一定会有变化,果然测试以25秒的成绩收尾,10秒的差距对于开机速度来讲还是十分明显的。
满载盘符游戏载入速度测试
&&& 在最后一项游戏测试环节,我们同样得到了与前面两项测试差异明显的结果,满载盘符以12秒的载入时间完成了测试,同样,对于一款游戏来讲,这样的性能差距同样不理想。产品:
5弊端出现 固态硬盘占用率分析
&&& 在极限满载测试之后,笔者又进行了一次50%使用率的检验,并和前面相同的方法收集了数据,并且通过对比图的形势为读者朋友提供参考。虽然在进度环节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小细节问题,但在结论前我们还是先统计一下整体的测试数据,让三类环境做个数字对比:
&&& 注:如果使用60GB的话,系统识别容量换算后是56GB,所以基本我们安装完常用后已经能够达到50%左右的使用率(不算大型游戏程序)。
最大读写速度对比
&&& 我们在每一次的固态硬盘评测文章中都讲解到,为何产品在出厂时能标如此高的数值,全部是从ATTO最大读写性能测试软件中得出的成绩,而普遍SATA3.0接口产品在该软件下成绩也比较漂亮,其更直接的反映出了产品潜在体质情况。
Win7复制写入测试对比
&&& 满载的不理想衬托出了前面占用率的成绩,险些跌翻倍的效果的确很令人惊讶,而下面的数据统计更是反映出了满载的弊端。
开机时间对比
&&& 10秒的差距十分明显,当我们寄托可以为我们提高急速的时候,却没有想过满载后是否会带来差强人意的效果呢。
游戏载入测试对比
&&& 如果1秒属于误差,那么4秒的比例就能够说明一些问题了,虽然笔者没有遇到卡死的现象, 但由于满载造成的固态硬盘多线程压力加大的结果是必然的。
&&& 数据很明显的反映出了性能差异,除此之外也许日常的疏忽操作也是造成这样情况的原因之一。产品:
6总结:放长眼光,不差这点&&& 恩,满载的确是个问题,所以在之前的评论声音中有人猜测,关于占用率过高是特指某款产品的问题,其实不然,这样的掉速现象本身就存在在产品上,和闪存本身特性有关。
&&& 如果条件不允许的朋友,可以尝试用空优盘和满载容量的优盘进行对比测试,你会发现,优盘的掉速明显也会很明显。所以,目前USB3.0接口下,如果你直接使用优盘运行游戏或其他程序,会有明显的卡顿现象出现。其实这和固态硬盘的现象一样,所以如果你的SSD出现卡顿,不如看看是不是占用率过高的原因。适当的清理垃圾和整理桌面文件是十分必要的。
百元价格差,解决更多遗留的问题
到底买什么合适
&&& 不敢说,还是因人而异,对于学生用户笔者不可能推崇去买大容量,本身就没有需求。但如果你是一个上班族,那么120GB必然是你最佳的选择,没有之一,无论从价格还是性能的角度都是最具性价比的。
&&& 小容量产品目前也是厂商淘汰边缘的产品线,受到价格的影响,笔者认为在年底时,120GB甚至更大规格价格依然会得到优化,那么60GB的压力就不单单实在性能的角度,一旦价格优势丢失,必然走进死胡同,只能等待淘汰。
&&& 大容量产品市场目前仍需要进一步规划,消费者认知少,市场给予的普及力度不够,虽然低至900元的价格的确很令人心动,但背后的风险谁来担当的。水分压力是目前甚至未来240GB以上容量产品威胁之一。
最具性价比的产品识别,还需平时的知识积累
&&& 离十一假期越来越近了,会有一部分消费者集中选购硬件产品,那么之前这段时间简单的了解一下产品线行情以及硬件只是,对于我们采购一台高性价比的电脑十分有帮助。如果你对固态硬盘选购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用户评论中及时与我们交流,我们短期内会推出迎合读者热点的选购文章继续为您答疑解惑。
&&& 最后要说的是,除了固态硬盘以外,很多硬件产品都是在极小的价格差距内拉开性能优势,希望消费者能够对放开一些预算,尽量换取最大的收益。
7产品参数对比
存储容量 接口类型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3995¥7996¥3297¥7098¥34999¥42910¥179908:39:16 修改
辨识编号是WD5000AAKS&&00M9A0&&&西数&蓝盘单碟500G&&16M缓存的&&23号的价格是350米拿的外观虽然是厚盘&但是&从反面明显可以看出&后壳凹陷很深内部空间不大&&显然只有一张碟&&和我原来的双碟64OG对比一看就很明显了&重量和双碟的盘比&轻了不少使用中&无任何声音&非常静音拿回来没测单碟&&直接上RAID了&强势插入:不组RAID的成绩有人贴出来了&&详情见贴子&&&&&的第二页&34楼&性能和希捷的单碟差不多吧&&但是西数没有希捷令人恶心的三黄详细解答下我的RAID方式:使用INTEL&ICH10R南桥&组成MATRIX&RAID&0+1模式&&使用2个硬盘高速度的外圈的共500G容量&组成RAID&0&也就是系统盘&和软件的盘&能够达到运行效率最大化&&使用&低速的内圈的500G&组成RAID1的250G的备份盘&用来存取重要资料&&&&以兼顾&安全和性能从RAID后的测试来看&&&性能和现在的黑盘类似&&单块应该可以上到105-110M&平均的速度&&&看下面的测试同时对比测试以前的640G蓝盘组的是MATRIX&RAID&0+1&&&&2片盘即可搞定&&兼顾安全和速度咱用不起SSD和万转硬盘啊&&只能搞这个了&&第1张&&&&&RAID图,速度自我感觉还不错,软件秒进&&只是RAID之后测不出硬盘参数温度了第2张&&&&是以前的640蓝盘(现挂作高清从盘)的图&&&,差距恐怖第3张&&&&是拷贝100G的零碎文件速度第4张&&&&是&MATRIX&RAID&方案图&分出500G&空间组成了250G的RAID1评论评论评论评论
你到底是还是啊,单盘上110m的话怕是wd的蓝盘达不到吧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bbs4/logo/.jpg
当然是咯&我最后一张图上&型号标的很清楚&&
这么快是因为貌似他用了什么分卷的手段,第一张变态速度是因为只测试了部分圈,而并不是整个1T的测试楼主怎么不上单个WD5000AAKS的测试图啊
公司新配肉机一台:
Core 2 Duo E4500
ASUS P5GC-MX/1333
GEIL 千禧条 1G DDR2 667 *2
Maxtor 7200rpm 160GB
Samsung 788DF
其他配件均山寨货
很简单的道理&我是RAID0+1&&外圈的500G做成RAID0&&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以追求最大性能&内圈的500G容量&做成250G的备份RAID1&&专门备份一些重要资料平时基本上都是使用RAIDO区&&达到系统效能的最大化
蓝盘有单碟500G了?村里有了?
既然我花钱买2块拿来做RAID&还测个什么单个啊&&有意义么8月后生产的都是新的500G单碟蓝盘&认准00M9AO标志就好了&&买的时候注意看下后盖&要凹陷很深&整个盘重量很轻的&就是单碟的了&
如果你启动&卷回写高速缓存&.&你的速度会更好....
Re:[xiaolanhua001,8楼]以下是引用&xiaolanhua001&在8楼的发言:如果你启动&卷回写高速缓存&.&你的速度会更好....
已经启动了&&第一张图上&2800变态的突发速度&就是拜这所赐
我在深圳360入手一块,在网站上找不到,还以为给人老点呢。一直都担心买的是双蝶的,看了楼主的就安心了。检测过没有的三黄,速度也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帖
其他登录方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盘怎么查看单碟容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