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讲道德经讲座曾仕强:围棋怎样才能永远不会输

下载费用:10 元 &
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9-知识与知道 曾仕强 道德经的奥秘 第 9 集 知识与知道(外:道德经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说,学习的知识越多,反而会离“道”越远,但是现代社会非常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人们普遍认为知识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可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知识和知道是什么关系?知道的这个道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而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知识呢?)第九集 知识与知道《道德经》里面有两句话,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经常搞不懂,第 48 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什么为学日益,而为道会日损呢?一定要从老子的背景说起,老子他当过周朝的图书馆馆长,他学问好得不得了,要不然为什么写的出这么玄妙的《道德经》 ,因此,我们不能说,老子不重视学习,不鼓励我们学习,那是不可能的,他只是说,我们做学问的时候,要反省自己,我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做学问?读书是为了明理,做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这才是根本,很多人做学问做到最后,那种益都是空的,用来整人,用来算计别人,用来夺取财货,最后还是一场空。你表面上看你做学问,你看知识越来越丰富啊,以前不懂的现在都懂了,当然很开心。但是你要小心,这个对你的为道来讲,刚好是一天一天减损的。你不学到这个,你不会做那种事情,你的品德还是蛮好的,你学的这个,刚开始说绝不做,绝不做还是会做,因为弱者道之用。你看我们每次说这个我绝对不要,但是很快,你就钻到那里面去。凡听过的必留下痕迹,你非常讨厌的,很可能变成你最喜欢的,这才是事实。你挡不住外界的诱惑,你挡不住所有资讯的入侵,因为那也是道的一部分,你必须要什么?你必须要把握住自己。为道日损,就是说我不要盲目的去吸收外面的东西,盲目的感觉到说多多益善,那不对。你看一本书先看到目录,这个目录不合你,你就丢掉了,你看它干什么?不行,一定要看完,你不看完你怎么知道它好坏呢?这句话是行不通的。你看那个杂志的编辑,多少人投稿,他每篇看,那他不要活了,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所有有一个人呢,他投稿,退回来,投稿又退回来,他觉得你到底有没有看,所以他第三次投稿的时候,他就把里面偷偷的用那个胶啊,把两三张粘在一起,看看你到底有没有看,投出去,很快回来了,一打开果然不出我所料,你根本没有看完,那个胶还粘在那里,所以他就写了一封信,说编辑先生,我是很敬仰你的,但是你的这种态度实在令人不敢恭维,我怎么怎么怎么,你怎么怎么在怎么。那个编辑看完以后,回他一封信,他说谢谢你,但是我反问你,当我吃一个鸡蛋的时候,我一闻,那个味道不对我就丢掉了,你难道我要吃完才说,这是坏蛋吗。就这么简单。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一看不对劲赶快筛掉,一看不对劲,闪掉,保护你自己。(外:现在社会资讯发达,各种知识都得以传播,但是,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醒我们,如果你不加以选择的去学习的话,学得越多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损害就越大,除此之外,对于修身行道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老子接着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 (《道德经》第 48 章) 。我们一再提醒各位,你看老子书,你不要光看无为,你就认为无为,你要看到无为的前面还有一个为字,叫做为无为, (《道德经》第 63 章)这不是很奇怪吗?那无为前面为什么要为呢?就表示有为。那有为就有为,为什么无为呢?而且后面那句话更奇怪,无为而无不为,那更不可能。除非你耍诈了,欺骗。做了说我没做,那不是老子,老子的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但你还要去做,更重要的,他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天下不一定说我要征服天下了,那每个人都征服天下那还得了,那世界大乱了,取天下是说,我取之于天下,我要用之于天下,我要回馈社会因为我得到社会太多了。那我要回馈社会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人人都要为社会大众服务,那服务要怎么样呢?这个很妙了,以无事,无事不是不做事,你不做事怎么服务大众,无事就是《易经》里面的无咎,无咎,没有后遗症,取天下常以无事,就说你要对社会人群有所贡献,你一定要考虑好,你要做到后面是无事的,不留下后遗症。我来服务,我来贡献,最后搞得天下大乱,人家还给你收拾,那你是干吗呢?你添麻烦嘛。所以我们常常讲少让那个人来,那个人只会添乱,添乱就是有事,你看我做了多少事,只是乱七八糟而已,只是你们还要花更多时间去收拾而已,那还不如不做。所以及其有事,如果做的事,有一大堆后遗症,人家还要花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神更多的金钱来收拾,那不足以取天下,你这根本就不是服务的态度。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记住,你要有那个本领,才可以讲没事没事,没事本事就是我都做好了,而且不会有后遗症,你放心吧,那才叫没事没事。我们人要生活,就不能不求学,不能没有知识,所以很多人说老子他根本就是反对有知识,那老子叫我们不要活了吗,那他没有知识,他就走掉就算了,写《道德经》干什么呢?可见这种说法是很正确的,老子只是告诉我们你要为学,我很赞成,但是你要记住,为学的目的,一定要是为道,就是我们常讲的要求知“道” ,知识和知道,一般人经常混为一谈,我有很多知识,所以我知道了,不见得。(外:很多人都认为知识越多的人当然知道的就越多,却从来没有细想过知识和知道是什么关系?给个知道的“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道德经》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为什么知识越多会离“道”越远呢?)因为我们学了很多,这句话很重要,是不知“道”的知识,那是非常可怕的。你看很多科学家,他知识很丰富,他就是不知“道”而已,因为他知“道”他有些事不敢做,有些论文不敢发表,有些实验做一半他就停了,那才叫知“道”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知识,跟知“道” ,要好好的分开。做一个人,一辈子要知“道” 。甚至有没有知识,那你自己要慎选,这个可以帮助我知“道”的,对我有用,我学,这个不旦没有用,而且我本来知“道”的,会又让我变成不知“道” ,那个才糟糕。我们千万千万要记住,有很多部分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不知“道”的知识,而不知“道”的知识,会把我们跟道隔绝起来,变成很大的阻碍,这是人类,非常需要警惕的一件事情,否则你学了半天,害自己也害别人,那有什么意思?自然法则它是从来不会变,但是自然法则的应用,它是千变万化的,像这种事情,你再过一百年一千年,他还是这样子,所以我们做学问的时候,千万不要这么说,时代不同了,现在想法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的都过去了,我们要求新求变,这种态度是要不得,我们一定要把道,当做一个不可变的根本,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我们求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要使我们先天已经有得道,我们更明白,而不是想办法弄很多,就把它阻隔起来,这样叫做什么,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就是相通,就是我所做的再怎么多他都不会变成阻隔。为学日益,我们可以这么说,为了增加你的智能,你的欲望就增加了,你的那种技巧心机,就增加了,而你要知道,这种欲望的增加,这种奸巧诈伪的增加,最后使你更加烦恼,更加苦痛。为道日损,这告诉我们,你为道的时候你要记住,把你后天学的一些东西,不要的赶快丢,赶快丢,减少你自己的忧愁跟烦恼,这才叫什么,这才叫爱护自己,这才叫修道。损之又损,这是你把后天这些无谓的增加你烦恼苦痛的东西,把它损损损,你就会感觉到,你怎么越来越明白天机了呢。就是嗜欲深者天机浅,嗜欲浅者天机深。一旦你欲望多了,你跟天机就不通了,一旦你知识丰富了,你的创造力就闭塞了。可见我们现有很多事,我们想错了,一定要好好把它调整过来。(外:中国有句俗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就是说有些人学了很多不知“道”的知识,导致其欲望越来越多,离道越来越远,结果往往是害人害己,既然学习知识会有那么多的弊端,那我们还要不要学习呢?)我们在《道德经》的第二十章可以看到四个字,叫做绝学无忧,绝学无忧,你如果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说,我拒绝学习,我就可以没有忧愁,那更糟糕,那你更赶不上时代了,那你到处都行不通了,老子会这样害有我们吗?那是绝不可能的事情。绝学无忧,是告诉我们你要放弃一切不知“道”的知识,你要把它去掉,这样子你就可以减少你的忧愁,减少你的烦恼,因为我们所学的基本上,都是皮毛。那人类他是由不认识,而慢慢走向认识,所以这个更危险,如果人类说不急不急,等我把所有都搞清楚了以后我才告诉你们这是什么,那是为类的万幸。现在不是,摸索,一知半解,然后就说,我懂了,我要告诉你,这个就是什么,那就完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皮毛,里面真正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人不知道的时候突然之间碰到事情他傻住了,怎么这样,我以前怎么不知道,你现在再讲,太晚了,这叫自作聪明,最后害谁,害所有的人,包括你自己。 《道德经》第二十章,老子接着又告诉我们,唯 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你说善跟不善,差在哪里?一个东西好吃不好吃差在哪里?一样东西好看不好看又差在哪里,你说出来吗?所以我们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应该提醒自己,原本都是差不多的,因为他都是从道生出来,而道他是混沌不清,就是我们今天讲模模糊糊,你非要把它搞清楚,这无可厚非,最可怕就说,你没有搞清楚以前你就说你清楚了,这个才糟糕。然后就给它个名号,有了名号以后就开始给它定义,就是开始给它精确化,本来相近的就变得越分越离,那搞的人呢,好像是很专精,都是专家,都很专业,那所看的东西都很窄小,这是当前人类非常遗憾的事情。本来没有那么分歧的,我们使它更分歧,本来没有那么极端的,我们说的更极端,本来他们还可以互助的,我们非要把它分化。它又不是我们敌人,你搞那么分化干什么,然后搞对立,那让他去战斗,最后我们同归于尽了。(外:到目前为止,人类对于宇宙自然的认知,不过九牛一毛而已,如果我们用自己浅薄的知识,去给自然界中发展变化的万事万物下定义,就只能是自寻烦恼。那么对于学习知识究竟怎样的态度,才是正确的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所讲的话,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若就是好像,一个很清楚道的人,她表面都是说,我真的不太明白,甚至还说,请大家多指教,心地很光明的时候,他认为光明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好张扬的,所以他就无所谓嘛要。进道若退,你看一个人啊他日有寸进,可是他会与世无争,里面进,外面他一定退的。你越懂道的人你越跟人家争什么,有什么好争的,就是你还不明白道理,你才会争的。一明白道理,你就说这个东西他自己会调整,他自己会变化。夷道若颣,夷就是平易的意思,很平易近人,那个老子的道是非常平易近人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人听起来说,你怎么那么怪啊。老讲一些怪言论,这就对了,他跟我们不一样,就表示我们有很有问题了。上德若谷,你看那种真正的大德,他是虚怀若谷,他什么都容纳得下,广德若不足,他圣德很圆满,但是他始终觉得(没有了没有了)还差很远,还差一点。 (《道德经》第 41 章)建德若偷,他品行很好,但是他并没有说,你看我多怎么样,反而让人家看出来,这个人好像跟懒惰,很不真,为什么, (质真若渝) ,人家都会自吹自擂,你不会。大白若辱,真正操守很高洁的人,他不会自求表现的,他不会。(外:老子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由于人类的知识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特别谦虚,万事万物永远在发展变化之中,我们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而要学会认知事物的本体)我们可以看到《道德经》第 45 章所讲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无穷。最完美的东西,好像还缺那么一点点,这叫做道体,因为道体它是大成,可是你没有一个人能够全部把它看清楚,没有人能够全部把它说清楚,因此你老觉得说你怎么少那么一点点呢?就是少那么一点点它才会变化嘛,如果整全了,那就固定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可是它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它作用永远不停息,这才是它的功能。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就是说道是空虚的,它是虚的,才能够容纳所有东西。你看一个杯子,如果装了酒就糟糕了,就叫酒杯,酒杯就不能装茶,一个小杯子如果装了茶它就叫茶杯,茶杯就不能装酒,现在杯子它不固定,什么杯子,反正你装什么都可以,为什么它可以装什么东西,因为它始终空空的,这样我们才知道,人为什么要谦虚的道理,你一谦虚你就什么都可以装,然后你就可以选,你有更多的选择。大直若屈,真正最直的看起来好像弯曲,大巧若拙,真正最灵巧的人看起来都是笨笨的,因为他不会让你看到他很灵巧,他让你看到很灵巧他就输给你了,因为你就只要看出来,你就有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元 &&0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曾仕强 道德经 奥秘 9- 知识 知道 docx
&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曾仕强道德经的奥秘9-知识与知道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DOCX
大小: 26.60KB
上传时间:
&& 侵权内容
&& 违法内容
&& 其它类型
&|&川公网安备 12号&|&经营许可证(蜀ICP备号-1)(C)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你妈,老子永远不会中签。却输了本金。。。。。_转发(zf)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你妈,老子永远不会中签。却输了本金。。。。。
你妈,老子永远不会中签。却输了本金。。。。。
  今创集团(603680)  根据《发行公告》,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主承销商)于日(T+1日)上午在上海市浦东东方路778号紫金山大酒店四楼会议室海棠厅主持了今创集团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网上发行摇号中签仪式。摇号仪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摇号过程及结果已经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公证。中签结果如下:  凡参与网上发行申购今创集团股票的投资者持有的申购配号尾数与上述号码相同的,则为中签号码。中签号码共有37,800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1,000股今创集团A股股票。  点击查看&&  下周申购&&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热门搜索:
栏目分类:
&|&|&|&|&|&|&|&|&|&|&|&|&|&|&|&|&|&|
曾仕强讲道德经: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
责任编辑:
发表时间:
  《道德经》的智慧,给我们的人生带来很多启迪,我们一起从曾仕强对道德经的讲解中,去感受“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的道理吧。
声明: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人的一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这是每个人或多或少会思考的问题。老子给了我们三件宝贝,如果做到并保持下去,必将能度过一个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那么,老子所说的人生三宝,到底是哪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很具体地告诉了我们: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很坚定、长久地保持住这三个宝贝。哪三个宝贝呢?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曰慈
  因为慈爱,我们才会勇敢,动物也是一样。比如母鸡,看到有人要夺它的小鸡的时候,它比谁都凶。妈妈很柔弱,因为女性本来就比较温柔,可是为了保护她的子女,她比谁都勇敢。而事情过去之后,妈妈会哭,说自己怎么会那个样子呢,当时真是吓坏了……其实这就是慈的力量。慈的力量是很大的,柔中有刚,阴中有阳。
  现在的人很可惜,只讲爱,不懂慈,一天到晚爱爱爱,动不动就我爱死你了……这样的人根本就是脑筋太简单了。只有慈,才能勇。爱都是自私的,因爱生恨的事情我们见的也很多,但是慈从来就不生恨。
  二曰俭俭朴
  俭,就是节俭。节俭,就可以节省精力,就可以走更远。所以,我们今天常讲,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我们节省钱,是为了要做更好的服务;我们把资源储存起来,是为了后代子孙能够继续有资源用。不然一下子把整个资源都用光了,后代可就麻烦了。
  现在大家都会有一种感觉,我们的衣服好像永远少一件。明明衣服已经够多了,穿不完了,可是看到别人的衣服,还是会认为比自己的好看,自己再怎么样也要去买一件更好看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导致了我们现在过度生产、过度浪费。生产那么多干什么呢?以前的人,一件衣服穿破了,补一补,修一修,实在不能穿了,还要留在家里当便服,买一件新的以备出门拜客所需。
  人一奢侈,就糟糕了,钱就会永远不够用。房子已经够气派,够大了,但是搬进去以后,就是觉得少一间,心想要是再多一个房间多好。有了车子,就感觉别人的车子怎么比自己的豪华呢,坐在里面好神气,然后就觉得不行,无论如何都要超越他。钱不够用,然后就把修道的时间拿来拼命赚钱,这样人生方向就已经走偏了。赚钱没有错,但是赚钱只是手段,只是工具,它是帮助我们修道的。这样想才对。
  但是千万记住,节俭,并非只是节省金钱。精神、力量,包括时间、资源等方方面面,都要节省,都不可以浪费。
  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我们常常把这句话理解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跑到别人前面去,因为枪打出头鸟。所以有人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消极的,是现代社会不可取的。其实,如果我们对中国文字有了解的话,我们就会很轻松、很明白地知道: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
  敢为天下先和不敢为天下先,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为什么?因为当我们说不敢为天下先的时候,同时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如果合理的话,如果顺应自然的话,那为天下先也没关系;当我们说敢为天下先的时候,意思即是,当时机不恰当的时候是不敢为天下先的。
  中国人讲话,厉害就在这里,我们要会变通。是里面含有不是,不是里面含有是;善里面有恶,恶里面也有善;要会变成不要,不要也会变成要。这个需要我们花一点时间好好体会。这也是《易经》的思维,而且几乎百家的思想里面都含有这么一种变动性。因为整个是变的,你怎么可以固定呢?我们站在不要的立场来要,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来发表意见,站在不敢为天下先的立场,敢为天下先。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也是天道的三宝,把这三宝修好,大概就上道了。
  人的一生到底该如何度过呢?曾仕强“不敢为天下先,就是敢为天下先”给我们带来人生的讲解。
声明: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猜您可能需要以下教材
(已有3075人购买)
(已有2104人购买)
(已有2018人购买)
(已有2136人购买)
(已有2238人购买)
(已有9人购买)
(已有2115人购买)
(已有2004人购买)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0超赞0不解0顶起0已阅0愤怒0鄙视1晕阙1震惊
您已经表达过心情了,保持平常心有益身心健康!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
这家伙真懒什么都没留下!
下次自动登录
文明发贴,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暂无网友评论
相关视频推荐
支付/配送方式
Copyright (C) 234.cn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16号之一栋5楼(厦门益智堂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
作者:曾仕强&&
喜欢优秀作家曾仕强的作品,请关注右下角“小树林读书”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曾仕强的其他作品信息。
简 介:《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和《曾仕强详解道德经:德经》是迄今为止*易懂的《道德经》注解,堪称人人都能看懂的帝王学。《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高难度部分的解读,一直是*智慧的象征,曲高和寡,鲜有人学习和研究。以擅长将高深的智慧通俗化的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从老子的身世讲起,以讲故事的形式,全面讲述《道德经》的缘起、主旨、概念和内容。这本书用语浅显幽默,作者把枯燥乏味的《道德经》解读得通俗易懂。本书的出版将为读者打开一道学习《道经》智慧的方便之门。&本书简介:    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他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要我们遵道而贵德,所以它分为《道经》和《德经》两部分。这本书中,增教授娓娓&道&来,使读者能轻松地修习《道经》。&本书共十五集,全面而生动地讲述了《道经》的主旨、概念和内容。道是先天而存在的,它跟天地同时存在,永远不会毁灭。而人是会毁灭的,因为人的寿命很短,但是天地是不会毁灭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怎么办?&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又是什么意思呢?本书将为大家解开这些疑问。  作者简介:  曾仕强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人类自救协会创会理事长,新人类文明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胡雪岩的启示》、《如何在36岁之前成功》、《论语的生活智慧》、《曾仕强剖析胡雪岩的商道》、《易经的奥秘》、《易经的智慧》等数十种。  目录:  现场一  《道德经》究竟玄妙在哪里?  现场二  学习《道德经》,真的能够解答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吗?  第一集  两千五百年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经典。  第二集  老子真的提倡愚民政策吗?  第三集  &上善若水&和&不争&中蕴含着哪些古老的智慧?  第四集  道家修身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五集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  第六集现场一《道德经》究竟玄妙在哪里?现场二学习《道德经》,真的能够解答我们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惑吗?第一集两千五百年前,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五千言《道德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经典。第二集老子真的提倡愚民政策吗?第三集&上善若水&和&不争&中蕴含着哪些古老的智慧?第四集道家修身的目的是什么呢?第五集&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第六集&古之道&真的能帮助我们掌控现在的生活吗?第七集怎样才能达到&太上&的政治效果?第八集我们如何才能不受到诱惑?第九集现代人该如何修道、修德?第十集究竟是&王也大&还是&人也大&?第十一集&五善&指的是哪五个&善&呢?第十二集为什么老子却要求我们&守其辱&呢?第十三集穷兵黩武带给人类的只能是灾难,但是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呢?第十四集太平的生活人人向往,但是怎样才能实现?第十五集&柔弱&真的能胜&刚强&吗?精彩篇章节选&第一集&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无法来说明,只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一画开天&。这个在现在被看成符号的&一画开天&,当时叫作象,而且一直影响了几千年。我们中华民族,非常地执象,看天,讲天象;看人,讲人象;看地,讲地象。老子看到这种状况,就感觉到如果人们再这样执象下去,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当然,这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因此他决定要破象立道,即把象破掉,然后把道引出来。但是老子也很清楚,伏羲氏画象,大家便执象,因此他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又开始执道了。所以,《道德经》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带有警告意味的,意思是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把伏羲氏当年没有办法讲出来的事情说出来,起了个名字就叫作&道&,但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点我们一定要清楚。&第二集&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面,提出了&四大社会乱源&,分别为名、利、欲、知。所以第三章首先就说:不尚贤,使民不争。老百姓争的就是那个名。你说要考进士才能够当官,他就拼命去考进士;你说要有才德才能够被重用,他就拼命去追求才德。这种现象历朝历代都有,表面上是忠臣,最后才知道原来是大奸臣;表面上公正无私,私底下却自私自利。所以老子一针见血指出,整个社会,如果崇尚贤人,崇尚有才德的名,就会造成很多虚有其名,根本无才无德,却装得有才有德的人,使得整个社会都朝这个方向去竞争,然后搞得其他事情没有人做,这对整个人类是不利的。我们几千年来,都是为了功名,为了考名校,为了拿博士,为了这个为了那个,不顾一切,甚至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抛弃。达没达到目的的都开始骂,造成很多无形的压力,使得我们的生活不正常。老子这句话,要好好去思考。&名可名非常名&,不能崇尚任何的名号,否则大家就会盲目地、不顾一切地、不择手段地去争。第三集《道德经》第六章开篇,老子用&谷神不死&来告诉我们,万物的源始都是同样的道。什么叫作谷?老子出生在河南鹿邑,当地是一片平原。放大来看,整个河南是多山的,四面绕山,当中一片广大的平原,这个谷是够大的。然后,老子在函谷关写《道德经》,为什么别的名字不叫,而叫函谷关?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很深、很险要的谷。人们常常会用自己熟悉的地形、地物,来做形容,我想老子也是这样的意思。他说道像一个宽广的谷,可以包容很多东西,又像一个山当中的深谷,可以隐藏很多事物。它们有一种功能,叫作神奇、神妙、神灵。这个神跟我们一般所讲的鬼神,是不相关的。纯粹就是说,怎么在那么多山当中,会出现这么一个广大的山谷,实在是很神奇很神妙,如此而已。而且这种谷,它的神妙不是一阵子,而是会维持很长很长的时间。因此不死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不会死亡&,而是虚谷的神妙,虚谷的妙用是深深不移的。所以,老子给它一个名字叫作&玄牝&。老子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牝&就是母性。&牝&,前面加上个&玄&字是什么意思呢?表示赞叹:哪有这么能生的。一般的母性,生一个就很累了,生两个就有点犹豫要不要再生,生三个就觉得差不多,不要再生了,了不起生七个八个。但是谷神是生生不已的,所以加上一个玄字。绵绵不绝,不同于一般的母体,因此特别给它一个名词叫作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之门&,就是我们在第一章时候就讲过的&众妙之门&。它是万物生化的一个门,不是一般的生门,所以也叫作天地根,即天地万物生化发展的根本源头。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忘根、饮水思源的民族,就是老子所讲的,这是我们的根。&第四集《道德经》第九章,老子开篇就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已&,是停止的意思。要保持盈满,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不盈满。这样才能留下一些空间,等到有的时候还可以再装。当容器装满的时候,如果还有更好的东西,就再也装不进去了。如果没有更好的东西,里面装满了也是要溢出去的。因为天道忌满,自然的现象都是这样。下雨天我们弄个水桶去盛雨,盛满了之后的水会溢出来。任何一个蓄水池,如果装满了水以后,一定是向外流的。与其这样子,还不如少装一点,让它保持可以再装的功能,这不是更好吗?这句话就在告诉我们,凡事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两边都非常紧张,最后还可能逼死自己。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另一层面,半桶水是响叮当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说不要装满,一方面我们要了解,在没有满的时候,不要在那里晃来晃去。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没有满的时候,要表示自己是谦虚的,而不是表示不足。不满有两种:一种是我不足,我还要让它满,那就不叫持而盈之;另一种是认为到了七八分就差不多了,留下一些空间才有弹性,但是心里头是满足的。为什么呢?因为一旦不满足,就会很着急去争那个不足的地方,而且觉得只有一半,还要让大家知道只有一半,就不免会响叮当。这样,人家就会觉得你是个伪善的人,而不是一个真诚的人。&第五集《道德经》第十一章,讲的是无的大用: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实是轮子。如果当初没有发现轮子的功能,可能人类就很难进步。一直到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跟转动的作用有连带关系。所以,老子就用轮子,来启发我们去想象。三十辐,是轮子里面有很多辐条,当然不一定是三十根。可是再多的辐条,如果中间没有一个空洞的轴心的话,也构不成车轮。这个空洞的轴心就叫毂。三十个辐条,聚积在一个空洞的轴心。&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因为有这个空洞的轴心,才能够发生车子转动的功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埴&,就是泥土。&埏&,就是揉合。&埏埴&,就是把泥土拿来揉合。大家都知道,陶匠要做陶器的时候,一定先把泥土拿来,把里面碎的东西捡掉,然后再揉成泥团,这才开始去造器。可是不管怎么做,如果那个器没有装东西的空间,就没有用。比如一个方正的东西,就装不了任何东西。所以,&当其无&,就是因为它有那个看起来很空虚的空间,才&有器之用&,方才产生了可以盛装东西的、作为器物的这种功用。第六集&《道德经》第十四章讲出一个&道纪&,并告诉我们&道纪&很玄妙。至于如何玄妙,这要先从道说起。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在哪里,我们看不见,所以叫作&夷&。用心去听,听不到任何声音,所以叫作&希&。用手去抓、去摸,也抓不住、摸不到,所以叫作&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诘&,是问的意思。看不见的东西,听不见的东西,摸不着的东西,我们都不知道从何问起。既然不能问,只好静下心来去想。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道,就是这么一个东西。正因为道说不清楚,也写不出来,所以混而为一。&混而为一&这四个字很重要,意思是说道无色无声无形,分不清楚它具体是什么形状。&一&,就是道的体。我们今天常常讲的本体论,就是在讲这个&一&。老子接下来写的文字,就是来形容这个&一&的。其上不,其下不昧。&&,是光亮;&昧&,是黑暗。其上不光亮,其下不黑暗,意思是说道体是看不清楚的,但是道的现象是很清楚的。我们到处可以看到道的现象,比如人会打喷嚏,会抓痒,会看别人不顺眼,一定有原因,要是去找原因,一定找得到。第七集&《道德经》第十七章,老子把中华道统最大的特色说出来,叫作道政合一。意思是主政者、从政者,都按照道来施政,这在其他的国家,我们还没有见到过。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把君王分成四个等级,最高的等级叫作太上。太上指的是最上等的政治,它是道政合一。这样大家才知道,为什么我们后来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就是因为老君是修道的人,在众多的修道人当中,我们认为,而不是老子自己认为,最高等级的就是老子,所以我们尊称他为太上老君。&太上,不知有之&,老百姓隐隐约约感觉到,好像有人在治理这个国家,可是大家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比如,我们看鱼在水里面,水跟它的关系是很自然的。水没有说这个鱼怎么老在自己这里搅和,鱼也没有感觉到水在供应给它最好的东西。两者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相忘于无为,各遂其性,各做各的事,各过各的生活,各安其位,各得其乐。&&其次,亲而誉之&,次一等的,彼此之间互相亲近,互相赞美。这就是儒家所讲的礼乐安民,修己安百姓。所以,儒家的最高等级对老子来说,那是次一等的。道家主张我不给你压力,你也不要给我压力;我不必感谢你,你也不必感谢我;我们各人走各人的道,但是彼此都在同一个道上。大家可以从这里去领会一下。(小树林电子书:www.xshulin.com)
??????????????????????????????
关于作品: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是优秀的文化类好书,作品文字优美流畅,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本书作者是曾仕强,大家请多多支持作家曾仕强的作品。
关于版权: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由网友上传,版权属于原作者曾仕强,本站提供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的txt电子书下载只供网友私下交流,原版阅读请各位书友去作者授权或首发站访问。若有侵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及时处理。
感谢下载:感谢您在小树林电子书下载曾仕强详解道德经:道经。谢谢您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txt电子书下载服务。
&#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1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德经曾仕强1到20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