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况下吃阿司匹林预防脑血栓血栓

吃阿司匹林预防脑血栓方法并非人人有效_新闻中心_新浪网
吃阿司匹林预防脑血栓方法并非人人有效
吃了阿司匹林为啥还中风?
  深夜,呼啸而至的救护车将老张送进了医院急诊室,这已经是他近年来第三次因为脑血栓入院了。由于抢救及时,老张又一次幸运地逃过了“鬼门关”,但对于自己脑血栓接二连三地复发,老张有点想不通:“我已经照足医生的嘱咐吃药,降压药、阿司匹林一样没落下,肥腻的食物碰都不敢碰,为啥还是这么不走运呢?”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不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市民都知道长期、低剂量地服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脑血栓。但是最近却有研究表明,原来阿司匹林、氯吡咯雷、潘生丁等抗血小板聚集(抗栓)的药物并非对人人都有效,有些人天生对某种抗栓药物不敏感,有些人则是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效果越来越差。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吃进去的药片有没有正常发挥作用呢?专家指出,这需要在服药前和服药中做相关的监测,否则很可能存在没效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
  文/记者黎蘅
  通讯员葛峰
  医学指导/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伯荣、检验科副主任王融
  ●阿司匹林、氯吡咯雷、潘生丁等是国内外医学指南中主要的预防脑血栓药物
  ●研究显示,约有16%~20%的患者对这类药物不敏感,另有1%的人太敏感以致副作用明显
  ●建议服用此类预防脑血栓的抗栓药物前和服药期间做相关监测
  预防脑血栓 抗血小板聚集很重要
  说起脑血栓,不得不提血小板。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周伯荣介绍,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分泌、收缩血块的生理活动,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管破损时,血小板就会自动聚集上去,使得血液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它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保持血管壁的完整。
  但是对于那些因为长期患高血压或高血脂的人来说,他们的动脉管壁内沉积了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一旦动脉粥样斑块破溃或血管内皮组织损伤,原本负责止血的血小板就会在不断聚集的过程中形成血栓,从而堵塞血管,引起脑血栓形成。
  因此,国内外预防脑梗塞的医学指南中,都把长期服用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放在了预防首次脑血栓(一级预防)和脑血栓复发(二级预防)的重要位置。其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就是阿司匹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很多市民都掌握了预防脑血栓这一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一些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这是因为阿司匹林不仅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起到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而且性价比高,是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周伯荣解释说,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万人参与的300多个临床试验,证实每天服用75~150毫克阿司匹林可以有效地预防多数血栓性疾病,包括脑梗塞、心肌梗死、心绞痛等。据了解,临床上常用的、与阿司匹林有类似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还包括氯吡咯雷、潘生丁、西洛他唑等。
  研究显示:约两成患者对抗栓药不敏感
  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等预防脑血栓的人群中,绝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吃进去的这些药片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今年67岁的周先生患高血压多年,为了预防脑中风最近几年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已连续吃了两年。可最近的一个晚上,周先生在家洗澡时晕倒在了洗手间,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后诊断为脑血栓。“长期吃着降压药和阿司匹林,怎么还是中风呢?”周先生的家人对此很疑惑。
  而今年72岁的刘阿婆听说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血栓,就自己到药房买了一瓶服用。没想到才吃了5天,就因为消化道出血被送进了医院。
  对此,周伯荣指出,周先生和刘阿婆的例子都是典型的盲目服药。“事实上,部分患者的机体对阿司匹林等抗栓药物存在‘抵抗现象’,这些人可能天生就对其中的一种或两种药物不敏感,盲目吃后不仅预防不了脑血栓,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原来,医学界早在2004年就提出了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抵抗”这一概念。而在广医三院最近进行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研究中,200多例发生过一次以上脑血栓的病人,在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前和服药两周后通过血液检测发现,约有16%~20%的人存在“抵抗”现象,而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后,可能‘抵抗’现象就消失了。周伯荣说,另外,这些药物对某些患者来说本来是有效的,但在长期服用的过程中发生了“抵抗”,用药效果越来越差。
  相反,还有一类患者可能对这些药物特别敏感,服用这些药后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聚集性过于低下或血小板的数量减低等副作用,引起脑血栓后的出血或体内其他脏器的出血,还有就是有胃肠道溃疡的病人,如果盲目服用抗栓药物,往往存在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专家建议
  服用抗栓药前后应做相关检测
  周伯荣指出,为了避免“抵抗”现象或者“过度敏感”现象的出现,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他们会建议在用药前先做一个名为“血小板聚集率”的检测,而在服用两周后,再做一次同样的检查。“这样就可以判断药物到底有没有效果,或者药物的作用是否发挥过度,以致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以此指导医生调整用药方案。”而在长期用药的过程中,医生还应该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定期做一下这个检查。
  据了解,该检验项目目前大多数医院都有开展,费用一般在80~240元左右。“以前这个检验因为准确性和稳定性不够,一直未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根据广医三院最近的研究经验,在检测前只要控制一些条件如血糖和血脂等指标的校正,这个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会有保障。”检验科王融副主任说。
  此外,周伯荣还提醒,预防首次脑血栓(一级预防)和脑血栓复发(二级预防)中光靠吃抗栓药物还不够,患者还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血压,做到合理降压调脂。“之所以强调合理,是因为血压高固然不好,但如果一下子把血压降得太快或太低,也是很容易诱发脑血栓的。”周伯荣强调,高血压患者还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胆固醇和血脂,因为研究已经证实,高脂血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破坏血管内皮组织,增高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栓形成,对脑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不亚于高血压。
&&&&&&工具:
电话:010-
更多关于&&的新闻
  09:25
  09:50
  10:52
  11:58
  08:23→ 同时有很多病用什么药代替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同时有很多病用什么药代替阿司匹林预防血栓
悬赏5个健康币
健康咨询描述:
对于同时有糖尿病,类风湿,心脏病的老年人,平时用于预防血栓的阿司匹林用什么药代替既能预防血栓又不对其他病敏感?最主要的担心替代的药物会与糖尿病和风湿起冲突。安乃近是否可以?:
想得到的帮助:
奶奶同时有糖尿病,类风湿,心脏病的老年人,平时用于预防血栓的阿司匹林用什么药代替既能预防血栓又不对其他病敏感?安乃近可以吗?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深泽县医院&& 副主任护师
擅长: 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肺功能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728次
&&&&&&你好,不可以用安乃近代替,安乃近有解毒、镇痛、抗风湿作用。主要用于退热,也用于急性关节炎、风湿性痛、肌肉痛、头痛等。平时可以多吃黑木耳,黑木耳是天然的阿司匹林,有抗血液凝集的作用。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491次
&&&&&&病情分析:&&&&&&你好,你的这种情况需要联合用药,&&&&&&指导意见:&&&&&&一方面要用降糖药,另一方面要进行抗凝治疗,阿司匹林既可以抗血栓,有可以抗风湿,为什么不用呢?
擅长: 哮喘,咳嗽,各种腹泻,鼻炎鼻窦炎及小儿疑难杂症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545次
&&&&&&病情分析:&&&&&&安乃静没有抗血栓作用,不能替代阿斯匹林。&&&&&&指导意见:&&&&&&建议用藻酸双酯钠片替代,或者阿斯匹林肠溶片每周只用4次,对糖尿病等无影响。&&&&&&以上是对“同时有很多病用什么药代替阿司匹林预防血栓”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擅长: 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如甲状腺疾病(单纯性甲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3385次
&&&&&&病情分析:&&&&&&一般阿司匹林主要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是可以使用其他药物进行代替治疗是完全可以的&&&&&&指导意见:&&&&&&你的情况不建议使用安乃近,虽然便宜,但是该药物基本淘汰,不建议使用,可以考虑使用氯吡格雷或是华法林等都是可以替代的,但是注意定期复查凝血功能就是可以的,祝你健康
擅长: 脑梗塞,脑血管意外,面神经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症,颈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161次
&&&&&&病情分析:&&&&&&您好,我的意见是最好不用安乃近,因为安乃近的作用只是解热、镇痛,没有预防血栓的作用。&&&&&&指导意见:&&&&&&可以用氯吡格雷片,这种药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睢县中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病,风心病,药物和心内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047次
&&&&&&你奶奶64岁,有糖尿病,类风湿,冠心病。预防血栓还是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缓释片治疗。如过合并房颤心衰,有过中风史,左室射分数低时,可以选择华发林片治疗,但后者需检查凝血四项,调整华法林的计量
疾病百科| 糖尿病
挂号科室:内科-内分泌科
温馨提示:要根据自身体重定制合理的饮食计划,选择低血糖生成的食物。运动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身体逐步适应,并在运动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能力。
&&&&& 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
好发人群:中老年尤其是50岁以上人群
常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消瘦、乏力、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运动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价格:2.7
参考价格:0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吴力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普通人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普通人可以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除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没有预防性的药物呢?答案是肯定的,阿司匹林就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目前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冠心病、脑梗塞患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有助于减少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再发。那么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普通人能否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呢?&&& 针对上述问题,各国医学工作者做了许多这方面的试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欧洲的一项研究表明,普通人如果没有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评估10年内发生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小于5%,那么服用阿司匹林和未服用阿司匹林者相比较,并没有获得更多的益处。日本进行的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研究项目,共纳入了1万多例60-85岁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没有心血管疾病史,但是有、高脂血症、糖耐量异常、等一项或多项异常,一组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mg/日,另外一组未服阿司匹林,观察了10年,发现服用阿司匹林的老人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老人,发生严重的脑梗死、心肌梗死的概率相似,就是说60-85岁的老年人只有心血管高危因素,而无明确的心血管疾病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意义不大。进一步分析得知,这组患者心血管风险评估10年小于6%。&&& 从这两项试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系数较低,10年发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小于10%,就没有必要服用阿司匹林。&&&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目前用来评估心血管风险的指标,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强,而且日常工作、生活、情志、精神创伤、应激等都可以诱发心脑血管事件,所以,临床上很难预测患者什么时间会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例如有的房颤患者发作几次即出现血栓、脑梗塞,而有的房颤患者几十年也没有发生过脑梗死;同样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的容易破裂形成血栓,而有的患者斑块持续存在而不发生血栓。&&&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10年心血管病风险大于10%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明显减少新发的心梗和脑梗,支持阿司匹林合理应用,还是利大于弊。&&& 常识告诉我们,一个健康人,可能10-20年都不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而一个高危因素较多的患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心血管意外,风险更高,如果这部分患者获益了,才能显示出药物的疗效。&&& 所以《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认为:合并3个或以上危险因素的无明显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10年心血管病风险大于10%应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预防。&&& 美国《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指南》建议年龄大于50岁的无心血管疾病的普通人群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总体获益较多。&&&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包括:①男性≥50岁,女性≥55岁;②早发心脑血管病家族史;③;④;⑤高脂血症;⑥;⑦吸烟;⑧房颤;⑨动脉粥样斑块。&&&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的普通人群阿司匹林应用推荐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50-60岁,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反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没有消化性溃疡、出血性胃炎、血液病等,可以考虑服用75-100mg/日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2、60-69岁,随着年龄的增加,不同程度都会出现动脉硬化,如果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危险因素,单从年龄考虑,也应该服用阿司匹林。&&& 3、50岁以下的人群,如果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一定要规范地服用阿司匹林,一是用来治疗原发病,二是预防复发,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4、如果年龄≤50岁,只有1-2个危险因素,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如果仅仅作为预防,目前大部分的证据还不支持应用,因为一部分人可能受益,而另一部分人反而有害。&&& 5、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较低,服用阿司匹林虽然对心脏血管有好处,但是由于老年人全身脏器功能处于代偿阶段,或患有其他疾病,服用多种药物,发生副反应难以预料,故总体的获益并没有超过副作用。&&& 综上所述,患有、冠心病、2型、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者,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确实可以改善预后,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50-60岁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者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日);60-69岁,即使无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应该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70岁以上的老年人需要权衡利弊,根据每个人的特点、10年内心血管意外的风险评估来判定是否服用阿司匹林;50岁以下的普通人不主张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所以普通人需不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需要综合评估,权衡利弊,充分听取医生的意见后,再决定是否应用。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0:49
吴力大夫的信息
吴力大夫电话咨询
吴力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吴力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吴力大夫提问
吴力的咨询范围:
心血管系统疾病,老年脑血管病,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心律失常
吴力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心血管科好评科室天天吃阿司匹林为防血栓 吃出肠胃出血副作用
  近日,家住在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霞社区的张大爷好长时间也没来社区活动了,社区网格员上门一问原来张大爷住院了。可身体一向不错的张大爷怎么突然得病了?原来竟然是张大爷的&秘方&惹的祸。
  张大爷平时经常去社区活动室打牌娱乐,精神状态也一直不错。一直这么健朗的张大爷可是有个&秘方&呢。
  原来,注重保健养生的他,除了日常服用老年人常用的保健品之外,还天天都吃一片阿司匹林。为什么服用阿司匹林?张大爷说,阿司匹林是经过研究的,可以防止血凝,预防脑血栓。
  所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张大爷和老伴每天都要吃一片。
  张大爷是害怕自己得血栓,身边常常有老年人突发脑血栓、脑出血,这让张大爷更坚定了每天服药预防疾病的决心。而张大爷的老伴有风湿病,天天吃这个也确实轻松了不少。
  可是,近一段时间里张大爷发现自己总便血,张大爷慌了神,赶紧到医院做了肠镜和胃镜等检查后没有发现异常。
  后来经过住院细查,罪魁祸首竟然是长期服用的阿司匹林!医生说,肠胃轻微出血就是其中一个副作用。
  据医生介绍,阿司匹林确实可以起到防止血凝,预防脑血栓的作用,还可用于治疗感冒、关节痛、风湿病等。小剂量服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但吃得过多容易引起肠胃出血,因此老人尽量少服用。
延伸阅读:
相关阅读推荐:
香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配菜。经常可以看到煮...
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鼻炎的反复发作是否给...
现在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三高人群也逐渐的扩大年轻...吃阿司匹林能预防脑血栓吗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吃阿司匹林能预防脑血栓吗
拇指医生提醒您:问题下方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可以。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日。最早用于解热镇痛,现多用于预防血栓等疾病,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司匹林预防脑血栓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