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8 16乘乘法括号里最大能填几52-47怎么用递等式怎么

当前位置: >>
小学数学第05册教案(浙教版)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案教 学 计 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是按照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纲要》 精神编写的。 《 的 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 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 角。 1、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是 在 百 以 内 减 法 和 万 以 内 加 法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 的 。 学 生 在 学 习 百 以 内 减 法 时 , 已 经 掌 握 了 减 法 ,的 笔 算 方 法 , 当 时 由 于 计 算 的 数 目 比 较 小 ,笔 算 时 不 出 现 连 续 退 位 的 情 况 ,学 生 容 易 掌 握 。 而万以内的减法,基本包括了整数减法的各种情况,如连续退位、被 减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等情况,计算时比百以内的减法要复杂。学生学 习了万以内的减法以后,整数加减法酌计算就基本学全了。 2、两 步 计 算 式 题 和 应 用 题 是 在 学 生 学 习 了 加 减 混 合 运 算 、乘 除 混 合 运 算 、乘 加 (减 )或 除 加 (减 )两 步 计 算 式 题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 的 ,这 里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本册教材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一步计算应用题的基 础 上 ,开 始 学 习 数 量 关 系 比 较 明 显 的 加 减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以 及 以“ 求 剩余’ ’为 基 本 数 量 关 系 (减 数 是 两 数 之 和 或 两 数 之 积 )、以“ 相 差 关 系 ” 为 基 本 数 量 关 系 (比 两 数 和 多 几 、比 两 数 和 少 几 )和 以“ 求 和 ”为 基 本 数 量 关 系 (比 多 求 和 、 比 少 求 和 )的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 3、一 个 数 乘 一 位 数 的 乘 法 是 在 学 生 已 经 掌 握 乘 法 口 诀 ,学 会 乘 法 竖 式 的 写 法 以 及 口 算 100 以 内 两 位 数 加 一 位 数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 的 , 它是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本单元先学习口算 两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积 不 超 过 100),再 学 习 笔 算 两 、三 、四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 包括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4、除 数 是 一 位 数 的 除 法 是 在 学 生 已 经 掌 握 了 表 内 除 法 ,学 会 除 法 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单元,被除数扩展到万以 内 的 数 ,商 也 随 之 扩 展 到 两 、三 、四 位 数 ,计 算 过 程 比 较 复 磊 }为 了 使 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材先安排一位数除两位数 的口算和笔算,再学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笔算,包括商中间或末 尾有 0 的除法。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算理及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1 5、 时 、 分 、 秒 的 认 识 是 在 学 生 会 看 整 除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 的 。 它 要 求 学 生 进 一 步 认 识 钟 面 ,掌 握 看 钟 表 的 方 法 ,认 识 时 间 单 位 时 、分 、 秒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初步建立 1 小时、1 分和 1 秒的时间观念。 6、角 和 直 角 ,教 材 通 过 实 物 图 形 ,抽 象 出 角 ,使 学 生 知 道 角 的 各 部分名称。认识直角,并能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画直角,为以后学 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做好准备。 (二)教材特点 1、重 视 口 算 教 学 ,适 当 加 强 口 算 训 练 。本 册 教 材 对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 一个数乘一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编排做了适当修改。中、高年 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的精神,教材把口算另列小节进行教学,一些 计 算 的 编 排 都 是 先 学 口 算 ,再 学 笔 算 。这 样 有 利 于 学 生 掌 握 口 算 方 法 , 提高口算能力,为学习笔算做好准备。 2、 重 视 教 学 笔 算 的 计 算 方 法 , 提 高 计 算 能 力 。 为 了 使 学 生 在 理 解 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 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按计算方法要点进行编排的。例如一个数 乘一位数,先学习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都不进位 的 ,着 重 解 决 乘 的 顺 序 和 积 的 对 位 问 题 ;然 后 学 习 积 需 要 进 位 的 乘 法 , 着重解决进位问题;最后学习第一个因数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着 重解决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的问题。又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 材在编写时注意由浅人深,由易到难,先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再学 习一位数除三、四位数,最后学习商的中间或末尾有 0 的除法。编写 时,每次都是先教学被除数的首位够商 1 的,再教学被除数的首位不 够商 1 的。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突出重点, 解决难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按 基 本 数 量 关 系 相 同 , 解 题 思 路 相 近 的 原 则 分 组进行教学。在万以内的减法这一单元中,教学数量关系比较简单的 加 减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通 过 教 学 ,使 学 生 掌 握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的 结 构 , 并学习用综合法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 做好准备。 4、 在 后 面 学 习 的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中 , 按 基 本 数 量 关 系 相 同 , 解 题 思路相近的原则分组编排。先编排数量关系比较容易理解的以“求剩 余’ ’为 基 本 数 量 关 系 的 应 用 题 ,再 编 排 以“ 相 差 关 系 ”为 基 本 数 量 关 系的应用题,最后编排数量关系比较间接一些的,只有两个已知条件 的以“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应用题。这样编排,既有助于学 生理解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 系,举一反三,又便于对照比较,搞 清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避免解题时的生搬硬套。 5、 应 用 题 的 教 学 重 视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数 量 关 系 , 掌 握 解 题 思 路 。 本 册应用题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应用题中所陈述的事实贴近学生2 生活,便于学生理解。编拥嘲题,通过线段图揭示数量关系并提示解 题 思 路 ,引 导 学 生 根 据 题 目 的 具 体 情 况 采 用 分 析 法 或 综 古 怯 进 行 分 析 。 在练习中编排一定数量的题组对比练习,使学笙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 结构和基本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6、 通 过 操 作 、 观 察 等 方 法 , 注 意 培 养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 学 生 是 教 学活动的主体,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 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例如教学除法的验算方法时,教材通过计算准 备题中的四组题目,引导学生观察每组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 生自己概括出“商乘除数等于被除数”的验算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 7、 因 材 施 教 , 区 别 对 待 。 本 册 教 材 安 排 了 一 定 数 量 的 练 习 , 使 绝 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对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教 材还安排了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带“苦”号题目和思考题,通过练习,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 8、教 材 的 编 写 ,既 考 虑 教 法 ,又 体 现 学 法 。例 如 ,本 册 教 材 及 教 学参考书均按课时编写,练习分层次编排,既为教师提供“教什么” 和“怎样教”的思路,又不排斥教师重组教材、自由发挥的主动性。 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实物、图形的演示,学 具 的 操 作 ,启 发 学 生 思 考 ,使 学 生 知 道 怎 样 学 ,从 而 掌 握 学 习 的 方 法 。二、教学目标1、 掌 握 减 法 的 笔 算 方 法 ,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计 算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 比 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 习惯。 2、 掌 握 两 步 计 算 式 题 的 运 算 顺 序 , 能 正 确 地 计 算 带 小 括 号 的 两 步 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列综合算式解 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 握 一 个 数 乘 一 位 数 乘 法 的 计 算 方 法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进 行 笔 算 。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两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积 在 100 以 内 )。 4、 掌 握 除 数 是 一 位 数 除 法 的 计 算 方 法 ,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进 行 笔 算 , 学 会 用 乘 法 验 算 除 法 (包 括 有 余 数 除 法 )。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一 位 数 除 两 能 位数。 5、 认 识 钟 面 。 认 识 时 间 单 位 时 、 分 、 秒 , 知 道 相 邻 两 个 时 间 单 位 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 时间的好习惯。 6、 通 过 实 际 操 作 , 认 识 角 和 直 角 , 知 道 角 的 各 部 分 名 称 。 学 会 用 三角尺判断―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3 三、教学措施1、重 视 基 本 口 算 和 笔 算 的 训 练 ,培 养 和 逐 步 提 高 学 生 的 计 算 能 力 。 本册教材编排的计算内容较多,万以内的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 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是学生继续学 习多位数四则计算的基 础。要保证学生切实学好,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讲 清 算 理 , 揭 示 规 律 。 学 生 能 否 正 确 、 熟 练 地 计 算 , 很 大 程 度 上 与 理 解 和 掌 握 数 的 概 念 、运 算 的 意 义 和 计 算 方 法 等 有 着 密 切 关 系 。 对 于 一 些 计 算 方 法 , 教 学 时 , 要 通 过 直 观 演 示 、 学 具 操 作 象 @生 理 解 算理,掌握方法,并能应用方法进行计算。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一位 数 口 算 (例 3“ 14x2” )时 , 教 师 可 以 借 助 小 棒 演 示 , 使 学 生 知 道 14 是 由 1 个 十 和 4 个 一 组 成 的 , 用 第 二 个 因 数 2 乘 第 一 个 因 数 十 位 上 的 1, 先 得 2 个 十 ;再 用 第 二 个 因 数 2 乘 第 一 个 因 数 个 位 上 的 4,得 8 个 一 ;然 后把两部分乘积加起来。揭示虚线方框中的口算思考方法,让学生在 以后口算时有规律可循。又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材先 学 习 被 除 数 首 位 够 商 1 的 ,再 学 习 被 除 数 首 位 不 够 商 l 的 。 通 过 教 学 ,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一 位 ,如 果 不 够 商 1,就 看 被 除 数 的 前 两 位 ;除 到 哪 一 位 商 就 写 在 那 一 位上。为今后学习除数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打好基础。 (2)、 加 强 基 本 训 练 , 打 好 计 算 基 础 。 加 强 基 本 口 算 训 练 , 是 提 高 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一位 数除两位数是学习万以内减法、一个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的基础。口算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笔算,所以必须保证学生切实 学 好 。而 20 以 内 的 加 减 法 和 表 内 乘 除 法 是 学 生 必 须 具 有 的 基 本 功 ,应 在平时课堂中带着练习。练习是培养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在 练 习 时 力 求 做 到 目 的 明 确 ,重 点 突 出 ,有 梯 度 ,形 式 多 样 ,练 习 面 广 , 持之以恒,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3)、 培 养 良 好 的 计 算 习 惯 。 万 似 内 的 减 法 、 一 个 数 乘 一 位 数 、 除 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两步计算式题,由于计算数目较大,运算步骤较 繁,计算时学生容易出错,所以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计算、书写 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验等良好的计算习惯,确保计算正确。 2、 重 视 分 析 应 用 题 的 数 量 关 系 , 培 养 学 生 解 答 应 用 题 的 能 力 。 在 整数应用题教学中,一步是基础,两步是关键,也是难点。学生 解答 两步计算应用题的难点在于不会有效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找出 中间问题,提出解答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 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上。 (1)、 加 强 基 础 训 练 。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是 在 一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的 基 础 上发展得到的:因此要重视一步计算应用题的练习。在练习中必须重4 视应用题结构的训练,如根据条件补充问题,这种由条件到问题的训 练,是用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或根据问题补充条件,这种由问 题想条件的训练,是用分析法解答应用题的基础。经常训练,对于提 高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 教 给 学 生 解 题 思 路 。 分 析 应 用 题 中 已 知 数 量 与 未 知 数 量 之 间 的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核心。综合法与分析法是解答应用题常用的 两种思考方法,也是本册教材主要学习的方法。教学时,对例题的讲 解,不要就题论题,要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学会找中间问题。如教学 例 1 时 , 食 堂 原 来 有 50 袋 粮 食 , 吃 了 4 天 , 每 天 吃 8 袋 , 还 剩 多 少 “ 袋 ?”根 据 题 意 采 用 从 条 件 到 问 题 的 分 析 方 法 ,借 助 线 段 图 ,边 分 析 边 揭 示 中 间 问 题 。如 根 据“ 吃 了 4 天 ,每 天 吃 8 袋 ”可 以 求 出 什 么 ?又 根 据“ 食 堂 原 来 有 50 袋 粮 食 ,吃 了 32 袋 ”可 以 求 出 什 么 ?让 学 生 叙 述 解 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不同的题目,也可以采用分析法 进行分析,按照“要求??应该知道??”的程式进行推导、分析, 使 学 生 明 确“ 这 道 题 要 先 求 什 么 ,再 求 什 么 ” ,然 后 列 式 计 算 。在 学 生 掌握基本解题思路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启发学生从不同 角度分析应用题。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逐 步学会独立地列式解答。 (3)、 设 计 多 种 形 式 的 练 习 。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教 学 不 要 死 扣 类 型 , 应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如补充应用题问题或条件;提中间问题;把一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改 编 成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即 扩 题 ),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改 编 把 成 一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即 缩 题 ); 根 据 实 物 、 线 段 图 、 算 式 自 编 应 用 题 等 , 达到巩固的目的。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 构,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要重视 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 合 教 学 内 容 , 重 视 培 养 学 生 的 数 学 能 力 。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要 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 力,如数学概括能力、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本册教材中新的计算 方法比较多,教学时,应从实例出发,通过直观演示、学具操作,逐 步引导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如教学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通过计 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三、四位数乘一位数,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出一个 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又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一位数除法 时 ,引 导 学 生 比 较 有 的 0 表 示 不 够 商 1,补 上 0;有 的 0 表 示 0 除 以 任 何 数 都 得 0。通 过 比 较 ,既 加 深 学 生 对 数 学 知 识 的 理 解 ,又 有 利 于 发 展 学生的思维能力。 4、 注 意 教 学 的 开 放 性 , 重 视 培 养 幸 生 的 创 新 意 识 和 创 新 能 力 。 学 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 认知水平,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5 如两步计算应用题中的“购物”活动,题目中提供了四种书的单价, 要求学生求出不同购书方法所需的书款,这样的学习活动既巩固了所 学的应用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材中的一 些选做题和思考题,趣味性、思考性都比较强。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培 养学生分析问题、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 时也能促进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智力发展。这些题目不作为普遍要 求,也不列入考试范围。 5、 结 合 教 学 内 容 , 对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 在 教 学 中 , 要 充 分 利 用 、挖 掘 教 材 中 的 思 想 教 育 因 素 ,结 合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点 和 生 活 实 际 , 以 及 祖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的 伟 大 成 就 ,有 意 识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爱 祖 国 ?爱 社 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通过揭示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 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真仔细 计算、书写整洁、独立思考、自觉检验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教育。五、课时安排( 一 )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20 课 时 ) 1. 口 算 减 法 3 课时 2. 笔 算 减 法 10 课 时 3. 加 减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 5 课时 4. 复 习 2 课时 ( 二 ) 两 步 计 算 式 题 和 应 用 题 (15 课 时 ) 1. 式 题 4 课时 2. 应 用 题 9 课时 3. 复 习 2 课时 ( 三 ) 一 个 数 乘 一 位 数 的 乘 法 (17 课 时 ) 1. 口 算 乘 法 4 课时 2. 笔 算 乘 法 11 课 时 3. 复 习 2 课时 ( 四 ) 除 数 是 一 位 数 的 除 法 (22 课 时 ) 1. 口 算 除 法 3 课时 2. 笔 算 除 法 17 课 时 3. 复 习 2 课时 (五 ) 时 、 分 、 秒 的 认 识 4 课时 (六 ) 角 和 直 角 2 课时 (七 ) 总 复 习 5 课时万以内的减法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6 包括:口算减法、笔算减法、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二、单元前继点和后续点 前继点:百以内的减法、万以内的加法和加减一步计算应用题 后续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减法和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和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四、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1、 口 算 减 法 先编排好了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通过旁注说明口算方法,并推 广到整百整千减整百整千数。 2、笔 算 减 法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基 本 包 括 了 整 数 减 法 中 的 各 种 情 况 , 如连续退位、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 0 的减法,另外,介绍了用加法验 算减法的方法。 3、加 减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本 单 元 的 内 容 是 数 量 关 系 比 较 明 显 的 加 减两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 特征,借助实物图示和线段图,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分 步列式解答。 五、单元教学目标: 1、使 学 生 掌 握 减 法 的 笔 算 方 法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计 算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 2、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 正 确 地 口 算 整 百 整 千 数 。 3、使 学 生 了 解 验 算 的 重 要 性 ,学 会 用 差 和 减 数 相 加 等 于 被 减 数 的 方法和验算减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4、使 学 生 掌 握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的 结 构 特 征 ,学 会 分 析 应 用 题 的 数 量关系,能分步列式解答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 六、单元教学进度 口算减法 3 课时 笔算减法 10 课 时 加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材 5 课时 复习 2 课时第 1 教时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 教学目标: 1、 掌 握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不 退 位 减 法 的 口 算 , 并 能 正 确 地 进 行 计 算 。 2、 能 正 确 地 口 算 几 千 几 百 减 几 千 几 百 的 不 退 位 减 法 。 3、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计 算 技 能 。7 4、 培 养 良 好 的 检 验 习 惯 。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 1) 先 口 算 、 ( 2) 引 导 学 生 仔 细 观 察 , 每 一 组 3 道 题 之 间 有 什 么 关 系 ?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 根 据 下 面 有 联 系 的 算 式 合 并 在 一 道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的 题 目 。 68-30= 53-20= 38-2= 33 -1= 2、 例 1: 口 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 试 一 试 = 想 : 869 个 百 -349 个 百 = 个百 = 4、 小 结 三、课堂练习 1、 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 速 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 计 算 4、 找 朋 友 5、 综 合 练 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第 2 教时教学内容:8 P2,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的 口 算 教学目标: 1、 掌 握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退 位 减 法 的 口 算 , 并 能 正 确 地 进 行 计 算 。 2、 能 正 确 地 口 算 几 千 几 百 减 几 千 几 百 的 退 位 减 法 。 3、 培 养 学 生 良 好 的 计 算 技 能 。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63-40= 82-20= 84-30= 48-43= 38-2= 86-52= 96-43= 96-33= 二、引入 1、 口 算 73-28= 想: 73-20=53 53-8= 3、 试 一 试 45-20-9= 82-50-6= 100-20-4= 45-29= 82-56= 100-24= 4、 小 结 三、课堂练习 1、 口 算 36-17= 92-35= 71-29= 43-27= 76-58= 64-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 先 比 较 , 再 练 习 73-49= 93-76= 83-38= 730-490= 930-760= 830-380= 3、 计 算 67-24 54-13 67-28 54-38 4、 综 合 练 习 : 见 书 本 课 后 习 题 1、 2、 3 四、课堂作业第 3 教时教学内容:9 P43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和退位减法的计算,能正确地口算几千 几百减几千几百的减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用 44、 28、 56、 73、 32 中 的 两 个 两 位 数 , 写 成 一 道 减 法 算 式 , 能 写 几 道就写几道。 2、 你 能 分 类 吗 ? 78-42= 46-23= 86-34= 74-42= 32-24= 76-17= 56-49= 86-37= ( 1) 先 口 算 , 并 说 说 口 算 方 法 。 、 ( 2)第 二 组 中 的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的 题 目 ,可 以 怎 么 算 ? 先 让 学 生 独 立 地 算 一算,说一说,再同桌互相交流。 ( 3) 指 名 口 算 , 并 说 出 口 算 方 法 。 说说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 ( 4) 口 算 其 他 的 题 目 。 二、比较两组题目的异同 三、揭题: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四、课堂练习 1、 口 算 64-43= 55-23= 67-38= 74-46= 33-16= 76-47= 56-25= 82-67= 2、 先 说 说 口 算 方 法 , 再 口 算 760-420= 460-230= 86-34= 740-420= 320-240= 760-170= 560-490= 86-37= 3、 找 朋 友 4、 根 据 条 件 补 问 题 : 三 年 级 订 了 儿 童 报 51 份 , 四 年 级 订 了 68 份 , ? 5、 综 合 练 习 : 94-21+18= 25+46-34+29=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第 4 教时教学内容:10 万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万以内的减法竖式计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79 55 74 48 -25 -41 -53 -36 二、教学过程 1、 出 示 例 1 748-536= ( 1) 独 立 计 算 。 、 ( 2) 指 名 说 算 理 和 计 算 方 法 。 说说其他学生的不同算法。 2、 试 一 试 = 8394 - 5243 三、课堂练习 587 -165
四、渗透计算 1、 768-615 76-451 2、 应 用 题 3、 综 合 题 :111695 - 483 258 - 368254 - 31
795 -782 13
67 -15 五、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6 38 - 2 7第 5 教时教学内容: P6-7, 减 法 验 算 教学目标: 1、 掌 握 用 加 法 验 算 减 法 的 方 法 , 并 能 正 确 地 验 算 万 以 内 的 不 退 位 减 法 。 2、 培 养 良 好 的 检 验 习 惯 。 教学重点: 掌握验算法,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21-6= 44-20= 86-16= 78-48= 38+2= 26+5= 56+4= 86+4= ( 1) 引 导 学 生 仔 细 观 察 , 每 组 上 下 两 题 之 间 有 什 么 关 系 ? 、 二、引入 引 : 在 横 式 上 , 我 们 发 现 , 差 +减 数 =被 减 数 。 那么,竖式上,是否这样呢,请试一试。 出 示 例 1: 下面这题的差和减数相加,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呢?
- 615 + 615 3281 小结: 用差与减数相加等于被减数的方法,可以进行验算减法做得对不对。 学 生 试 做 例 3: = 7846 验 -2613 算 还可以怎么进行验算呢? 重算一遍。 试一试:有多种方法进行验算。12 三、课堂练习 1、 计算下面各题,并进行验算 4 -438 -315 -1072 2、 文 字 题 : ( 1) 2689 与 345 的 差 是 多 少 ? ( 2) 比 956 少 704 的 数 是 多 少 ? 3、 应 用 题 : 鲤 鱼 的 重 量 -相 差 重 量 =鲫 鱼 的 重 量 鲫 鱼 的 重 量 +鲤 鱼 的 重 量 =一 共 的 重 量 河 鳗 的 筐 数 ÷对 虾 的 筐 数 =倍 数 4、 综 合 练 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第 6 教时教学内容: P8,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退 位 教学目标: 1、 使 学 生 能 被 减 数 哪 一 位 上 的 数 不 够 减 , 就 从 前 一 高 们 退 1 作 10 与 本 位 上的数加位加在一起再减的方法。 2、 学 生 能 正 确 地 计 算 万 以 内 一 次 退 位 和 隔 位 退 位 的 方 法 。 教学重点: 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96 23 70 82 - 65 - 4 -56 -45 复习:竖式的计算法则。 二、教学过程: 1 学生尝试: ( 1) 927-654 : 下面这题的差和减数相加,是不是等于被减数呢? 927 问: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不够减? -654 怎么办?13 ( 2) 用 计 数 写 , 攻 克 难 点 演示: 百 位 上 退 去 一 个 珠 子 ,表 示 退 1,在 十 位 上 添 上 10 个 珠 子 ,表 示 人 10,则 十 位 上 一 共 有 12 个 珠 子 , 12 个 珠 子 减 5 个 珠 子 得 7。 ( 3) 要 求 学 生 说 说 算 理 。 2、 教 学 例 5 = ( 1) 独 立 计 算 。 ( 2) 同 桌 互 相 校 对 , 纠 正 。 ( 3) 集 体 讲 解 。 强调:退位点帮助记忆,使计算正确,不能漏下退位的减小的要点。 3、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 个位上不够减怎么办,十位上不够减怎么办?百位上不够减怎么办? 集体概括: 被减数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相加一 起再减。 4、 试 一 试 三、课堂练习 1、 计 算 ( 板 演 ) 3 -
- 718 2、 计 算 并 验 算 、 应 用 题 : 见书本 4、 综 合 练 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第十课 《两步应用题》 教 学 内 容 :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六 年 制 小 学 数 学 第 五 册 例 1。14 教学目的: 1. 使 学 生 初 步 认 识 含 有 三 个 已 知 条 件 的 两 步 应 用 题 的 结 构 。 2.使 学 生 初 步 理 解 和 掌 握 两 步 应 用 题 的 解 题 思 路 ,会 分 步 列 式 解 答 两 步 应 用题。 3.培 养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和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力 ,培 养 学 生 举 一 反 三 ,灵 活 解 题 的 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 1)师 :谁 知 道 10 月 1 日 是 什 么 节 ? 今 年 的 10 月 1 日 是 我 们 伟 大 的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50 岁 的 生 日 ,为 了 庆 祝 这 一 盛 大 的 节 旧 ,一 些 同 学 做 了 许 多 美 丽 的 花朵。 板 书 : 同 学 们 做 黄 花 25 朵 , 做 紫 花 18 朵 。 根据这两个条件,谁能提出一个问题,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怎 样列式解答呢? 大家仔细观察,这是一道几步计算的应用题? ( 2) 师 : 老 师 也 提 一 个 问 题 ――“做 了 多 少 朵 红 花 ? ( 板 书 ) 看 能 不 能 解 答 ? 为 什 么 ? ”( 因 为 题 中 没 有 告 诉 红 花 与 黄 花 、紫 花 的 关 系 ,所 以 不 能 解 答 。 ) 如 果 老 师 增 加 一 个 条 件 ――“ 做 的 红 花 比 黄 花 和 紫 花 的 总 数 少 3 朵 ” ( 板 书) 现在红花与黄花、紫花有关系吗?这道题能不能解答了? 。 二、进行新课 1. 师 : 这 是 我 们 今 天 要 学 习 的 例 1, 谁 来 把 题 读 一 遍 。 2. 引 导 理 解 题 意 。 这道题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有哪些?要求什么问题? 红花的朵数跟什么有关系呢?(总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自己的 话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画 线 段 图 。 师: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先画出一条线段表示黄 花 的 朵 数 , 边 说 边 画 )黄 花 有 多 少 朵 ? 接 着 画 线 段 表 示 紫 花 的 朵 数 ,表 示 紫 花 ( 的线段应该比表示黄花的线段长呢?还是短呢?为什么短 9 画完后问:哪一条 线段表示的是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呢? 指名上台指出) 画表示红花的线段 师 ( 再 ( 故意把表示红花的线段画得和总数一样长) 。提 问 :是 这 样 吗 ? 为 什 么 不 对 ? 应 该怎样改?这条线段就表示红花的朵数,也就是这道题要求的问题。 4. 分 析 、 解 答 。 ( 1)师 :请 大 家 想 一 想 ,求 红 花 的 朵 数 用 一 步 计 算 可 以 吗 ? 为 什 么 不 能 ? 要求做了多少朵红花,必须先算什么? ( 2)师 :每 一 步 怎 样 算 呢 ? 求 出 黄 花 和 紫 花 的 总 数 ,就 可 以 求 出 什 么 了 ? 请你在练习本上试着列式解答,谁最先做完,就上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其他 同学做完后看书自检。15 ( 3)小 结 :解 答 例 1 时 ,已 知 红 花 的 朵 数 比 黄 花 和 紫 花 的 总 数 少 3 朵 ,题 中没有直接告诉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所以要先算出黄花和紫花一共多少朵,再 算做了多少朵红花,需要几步计算?(两步。 ) 5. 揭 示 课 题 : 这 就 是 我 们 今 天 学 习 的 “两 步 应 用 题 ”( 板 书 课 题 ) 。 6. 改 编 例 题 。 ( 1)师 :下 面 老 师 把 例 1 改 变 一 下 ,把 第 三 个 已 知 条 件 中 的 “少 ”改 为 “多 ”。 (电脑出示。 ) 请你默读题目,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 道 题 和 例 1 比 , 哪 些 地 方 发 生 了 变 化 ? ②线 段 图 怎 样 改 ? ③解 答 这 道 题 要 先 算 什 么 ? 再 算 什 么 ? 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归纳后,学生独立解答,个别板演。集体订正。问:解 答这道题需要几步呀?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 2) 师 : 下 面 老 师 把 例 1 再 改 变 一 下 ( 电 脑 出 示 题 目 。 指 名 读 题 后 , 先 ) 提问上述问题,学生再独立解答。 师生集体订正。 7. 比 较 归 纳 。 (电脑出示)思考: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这三道题讲的事情相同,前两个已知条件和问题相同,第三个已知 条件不同。从解答方法来看,因为红花的朵数都与黄花和紫花的总数有关系, 而 “总 数 ”没 有 直 接 告 诉 , 所 以 三 道 题 都 需 要 两 步 计 算 , 先 算 出 来 黄 花 和 紫 花 一 共多少朵,然后再求做了多少朵红花。不同的是求红花的朵数计算方法不同。 因 为 例 1 告 诉 我 们 红 花 比 黄 花 和 紫 花 的 总 数 少 3 朵 , 应 该 用 总 数 减 3; 想 一 想 第 1 题 是 告 诉 做 的 红 花 比 黄 花 和 紫 花 的 总 数 多 3 朵 , 应 该 用 总 数 加 3; 想 一 想 的 第 3 题 是 知 道 做 的 红 花 是 黄 花 和 紫 花 的 总 数 的 3 倍 ,也 就 是 3 个 43,所 以 用 总 数 乘 以 3。 大 家 在 做 应 用 题 时 一 定 要 认 真 分 析 题 意 , 确 定 先 算 什 么 , 再 算 什 么,每一步怎样计算。 三、巩固练习。 1. 多 媒 体 出 示 ) 填 空 : ( ( 1)同 学 们 跳 绳 ,小 华 跳 75 下 ,小 明 跳 85 下 。小 青 比 小 华 和 小 明 跳 的 总 数 少 30 下 。 小 青 跳 了 多 少 下 ? 师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题 意 。 要 求 “小 青 跳 了 多 少 下 ”, 必须先算( ) 算式是: 。 ( ) 。 ( 2)畜 牧 场 养 出 羊 120 只 ,养 奶 羊 410 只 。养 绵 羊 的 只 数 是 山 羊 和 奶 羊 总 只数的 4 倍。养绵羊多少只?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 要 求 “养 绵 羊 多 少 只 ”, 必 须 先 算 ( ) 。16 算式是: ( ) 。 2. 小 游 戏 ――猜 一 猜 : 两名学生报出年龄、身高,师说出教师的年龄、身高与两名学生年龄、身 高的关系,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年龄、身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步应用题,做题时要认真分析题意,确定先算什么,再 算什么,每一步该怎样计算。 五、布置作业(略) 课后随想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是在学生熟练掌握 “求 比 一 个 数 多 ( 少 ) 几 ”和 “求 一 个 数 的 几 倍 是 多 少 ”的 应 用 题 的 基 础 上 进 行 教 学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难 点 是 找 准 题 目 中 的 ?中 间 问 题 ”。 本 课 注 意 沟 通 新 旧 知 识 之 间 的 联 系 , 重 视 应 用 题的结构教学。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前后知识联系紧密。注意运用迁移规律更 新 知 识 结 构 , 使 学 生 主 动 地 获 取 知 识 。 突 出 “中 间 问 题 ”的 教 学 , 帮 助 学 生 理 解 数 量 间 的 关 系 。 在 完 成 例 1 及 “想 一 想 ”的 教 学 后 又 引 导 学 生 比 较 三 道 题 目 的 异 同 , 再 一 次 突 出 本 节 课 的 教 学 重 点 , 强 化 这 个 认 识 。 “导 ”、 “放 ”结 合 , 培 养 学 习 能 力 。学 以 致 用 ,强 化 新 知 。本 节 课 的 设 计 努 力 遵 循 “教 师 为 主 导 、学 生 为 主 体 、 训 练 为 主 线 、 思 维 为 核 心 ”的 原 则 , 让 学 生 积 极 主 动 地 参 与 教 学 的 全 过 程 , 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得到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教 学 内 容 : 九 年 义 务 教 育 六 年 制 小 学 教 科 书 数 学 第 五 册 第 1~ 2 页 的 例 1、17 例 2 和 “做 一 做 ”中 的 习 题 , 练 习 一 的 第 1、 2 题 。 教学目的: 1.使 学 生 学 会 用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 整 百 、 整 千 的 数 的 口 算 。 2.使 学 生 会 用 两 种 读 法 读 一 个 乘 法 算 式 。 3.使 学 生 知 道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 整 百 、 整 千 的 数 的 简 便 算 法 。 教 具 、学 具 准 备 :教 师 准 备 6 捆 小 棒( 每 捆 10 根 ) ,以 及 例 2 的 图 ;学 生 准 备 6 捆 小 棒 ( 每 捆 10 根 ) 。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 算 。 教 师 每 题 读 一 遍 , 学 生 写 得 数 , 集 体 订 正 。 ( ) 6×4 9×3 5×3 9×7 7×3 8×5 7×5 4×8 6×8 2×9 2.指 名 回 答 问 题 。 ( 1) 6 个 十 是 多 少 ? ( 2) 8 个 百 是 多 少 ? 10 个 十 是 多 少 ? 10 个 百 是 多 少 ? 12 个 十 是 多 少 ? 12 个 百 是 多 少 ? 3.先 读 数 , 再 回 答 问 题 。 ( 1) 40 读 作 什 么 ? 它 是 几 个 十 ? ( 2) 800 读 作 什 么 ? 它 是 几 个 百 ? ( 3) 1200 读 作 什 么 ? 它 是 几 个 百 ? 二、新课 1.教 学 例 1。 先 让 学 生 摆 小 棒 ,每 堆 摆 2 捆( 每 捆 10 根 ) ,摆 3 堆 。在 学 生 摆 的 同 时 ,教 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 堆 有 多 少 根 小 棒 ? ”( 20 根 ) “要 求 一 共 有 多 少 根 小 棒 可 以 用 什 么 方 法 计 算 ? ”( 加 法 和 乘 法 ) “用 加 法 怎 样 计 算 ? ”( 20+ 20+ 20=60) “用 乘 法 怎 样 计 算 ? ”( 20×3=60) “你 能 说 一 说 这 个 算 式 的 意 思 吗 ? ”( 每 堆 有 20 根 小 棒 , 一 共 有 3 堆 , 也 就 是 3 个 20, 列 成 乘 法 算 式 就 是 20×3。 ) “20×3 得 多 少 ? 你 是 怎 样 想 的 ? ” 引 导 学 生 想 : 每 捆 是 10 根 , 3 个 2 捆 是 6 捆 , 也 就 是 3 个 20 是 60, 所 以 20×3=60。 教师可以结合叙述,在算式下面对照写出想的过程。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考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 师 告 诉 学 生 乘 法 的 读 法 除 了 已 经 学 过 的 一 种 外 , 还 有 一 种 , 即 20×3 还 可 以 读 作 “3 乘 20”。18 齐读两遍。 2.做 第 1 页 “做 一 做 ”中 的 题 。 第 1 题 ,教 师 先 出 示 题 目 让 学 生 用 两 种 读 法 读 出 3 个 乘 法 算 式 。可 以 先 让 几 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三道 题 。先 让 学 生 独 立 做 20×4,订 正 时 让 几 个 学 生 说 一 说 思 考 过 程 。然 后 ,再 分 别 做 200×4 和 2000×3。做 200×4 时 ,可 提 醒 学 生 :你 能 不 能 按 照 刚 才 学 的 方 法 想 出 怎 样 算 ? 如 果 学 生 有 困 难 ,还 可 以 启 发 他 们 想 :200 是 几 个 百 ? 2 个 百 乘 以 4 是 几 个 百 ? 必 要 时 在 200 下 面 注 明 “2 个 百 ”。 使 学 生 明 确 : 2 个 百 乘 以 4 是 8 个 百 , 也 就 是 800, 所 以 200×4=800。 最 后 让 学 生 做 2000×3。 订 正 时 , 让 学 生 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 2 题 ,让 学 生 一 栏 一 栏 地 做 。在 学 生 独 立 做 的 时 候 ,教 师 要 注 意 巡 视 ,了 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及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 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 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 学 例 2。 教师分步出示例 2 的图。 出第一组图。 : 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 先 问 “这 带 着 学 生 数 出 是 300 个 。 再 出 第 二 组 图 。 问 : “这 组 里 面 有 多 少 个 小 正 方 体 ? ” ( 300 个 ) “现 在 有 几 个 300 了 ? ”( 2 个 300) 类 似 地 , 出 示 第 三 、 四 组 图 。 最 后 问 : “要 求 一 共 有 多 少 个 小 正 方 体 , 可 以 用 什 么 方 法 计 算 ? 怎 样 列 出 乘 法 算 式 ? ”( 300×4) “这 个 算 式 还 可 以 怎 样 读 ? ”( 4 乘 300) “你 能 根 据 前 面 学 的 计 算 方 法 , 想 出 这 道 题 该 怎 样 计 算 吗 ? ”可 以 让 学 生 讨 论 。 可 多 让 几 个 学 生 说 一 说 是 怎 样 想 的 。然 后 教 师 根 据 学 生 的 回 答 ,把 计 算 的 思 考过程再整理一下。 4.做 第 2 页 “做 一 做 ”中 的 题 。 第 1 题,先让学生独立做,订正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第 2 题,仍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然后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简要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一位数乘几十、几百、几千的口算方法。 在计算时,我们一般把几十、几百、几千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几个千, 然后用一位数去乘。 三、巩固练习 1.第 2 页 “做 一 做 ”第 3 题 。 教师说明题意,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 2 页 “做 一 做 ”第 4 题 。 教 师 提 出 问 题 : “通 过 前 面 的 计 算 , 你 发 现 用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 整 百 、 整 千 的 数 ,在 计 算 上 有 什 么 特 点 ? ”让 学 生 仔 细 观 察 算 式 中 被 乘 数 、乘 数 、积 在 数 的 组 成 和 写 法 上 的 共 同 点 。 “利 用 这 些 特 点 怎 样 使 计 算 简 便 ? ”使 学 生 直 观 地 看 到 : 这些都是可以看作先将被乘数的最高位上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末 尾 有 几 个 0,就 在 乘 得 的 结 果 后 面 补 上 相 同 个 数 的 0。对 学 生 的 语 言 叙 述 不 必 要19 求过高只要学生能基本正确地表达其思想即可。 讨 论 完 简 便 算 法 之 后 ,让 学 生 做 第 4 题 。集 体 订 正 时 ,可 选 二 、三 道 题 让 学 生说一说是怎样用简便算法的。 四、小结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如提问: “今 天 我 们 学 习 哪 些 新 知 识 ? ”( 用 一 位 乘 整 十 、整 百 、整 千 数 的 口 算 ,乘 法 的另一种读法。 ) “计 算 时 我 们 应 该 怎 样 想 ? ” “有 什 么 简 便 算 法 ? ” 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五、作业 练 习 一 的 第 1、 2 题 。乘数 是 一 位数 的乘 法单元分析 教学要求 1、 使 学 生 能 够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简 单 的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整 百 的 数 ,每 位 乘 积 不满十的一位数乘两位数、一位数乘几 百几十、整千的数。 2、 使 学 生 掌 握 一 位 数 乘 多 位 数 的 笔 算 法 则 , 够 比 较 熟 练 地 笔 算 一 位 数 乘 能 多位数。 3、 结 合 教 材 中 的 有 关 内 容 向 学 生 进 行 思 想 品 德 教 育 。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 点 : 一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的 算 理 和 计 算 法 则 。 2、 难 点 : 需 要 连 续 进 位 的 和 被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及 末 尾 有 0 的 乘 法 计 算 。 课 时 安 排 ( 约 17 课 时 ) 1、 口 算 乘 法 ------------------------3 课 时 2、 笔 算 乘 法 ------------------------12 课 时 整 理 和 复 习 ---------------------2 课 时 机 动 ------------------------------2 课 时1、口算 乘 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20 课 本 第 1、 2 页 上 的 例 1、 例 2, 练 习 一 中 的 第 1、 2 题 。 教学目标 1、 使 学 生 进 一 步 理 解 乘 法 的 意 义 , 学 会 乘 法 的 两 种 读 法 。 2、 使 学 生 理 解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 整 百 、 整 千 当 选 的 思 考 过 程 , 掌 握 口 算 方 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3、 使 学 生 受 到 抽 象 、 概 括 能 力 的 训 练 。 教具准备 例 1 例 2 的放大实物图。 学具准备 每 个 学 生 准 备 6 捆 小 棒 ( 每 捆 10 根 小 棒 )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 算 2×3 3×4 8×5 6×4 5×7 4×3 5×6 7×2 5×8 9×3 2、 口 答 ( 1) 40 是 几 个 十 ? 4 个 十 是 多 少 ? ( 2) 800 是 几 个 百 ? 8 个 百 是 多 少 ? ( 3) 12 个 十 是 多 少 ? 12 个 百 呢 ? 二、谈话:过去我们已经学过了表内乘法,今天起,我们要开始学习“乘数 是一位数的乘法” 板书课题: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 “ 。 三、新授 1、 教 学 例 1 ( 1) 让 每 个 学 生 动 手 摆 小 棒 , 每 堆 摆 2 捆 ( 每 捆 10 根 ) 摆 3 堆 。 , 教 师 出 示 实 物 图( 如 课 本 第 1 页 例 1 的 小 棒 图 ) 。先 出 示 一 堆 2 捆 ,再 分 别 出 示 2 堆。 (2)让 学 生 检 查 自 己 所 摆 的 小 棒 是 否 和 教 师 所 出 示 的 图 一 样 , 然 后 提 问 : 每捆小棒有几根?每堆 2 捆有几根? 要求出 3 堆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加法算式和乘法处式,教师板书: 用 加 法 算 : 20+20+20=60( 口 算 得 出 数 ) 用 乘 法 算 : 20×3 (3)提 问 : A、 20×3( 指 算 式 ) 表 示 什 么 意 义 ? 算 式 中 的 20 表 示 什 么 ? 算 式 中 的 3 又 表 示什么? 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 B、 指 定 学 生 读 算 式 “ 20×3” 齐 读 算 式 。 , 告 诉 学 生 20×3 除 了 可 以 先 读 被 乘 数 , 再 读 乘 数 , 读 作 “ 20 乘 以 3” 还 可 以 , 先 读 乘 数 , 再 读 被 乘 数 , 读 作 “ 3 乘 20” 让 学 生 跟 着 教 师 读 算 式 。 。 (4)教 学 20×3 的 计 算 方 法 。 每 捆 是 10 根 小 棒 ,3 个 2 捆 是 6 捆 ,也 就 是 3 个 20 是 60,所 以 20×3 可 以 这 样想 20×3=2 个 十 ×3=6021 (5)指 导 学 生 看 课 本 例 1, 学 生 说 一 说 20×3 是 怎 样 想 的 。 口 算 30×2 10×7 让 再 说出思考过程。 “ 做 一 做 ” 的 第 1、 2 题 练习第 1 题时,先请学生用两种方法读算式,口算后再说口算思路。 第 2 题,请学生竖着往下做,做完后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帮助学生类推出一 位数乘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法。 教学例 2 出 示 直 观 图 , 主 学 生 看 图 后 数 一 数 其 中 一 组 共 有 多 少 个 小 正 方 体 ( 300 个 ) , 然 后 问 要 求 一 共 有 多 少 个 小 正 方 体 ,可 以 用 什 么 方 法 计 算 ? 为 什 么 要 用 乘 法 计 算 ? 板 书 : 300×4= 300×4 的 结 果 是 多 少 ? 你 是 怎 样 想 的 ? 学 生 讨 论 后 老 师 着 重 说 明 : 因 为 4 个 300 是 12 个 百 , 12 个 百 就 是 1200, 所 以 300*4=1200。 板 书 : 想 : 3 个 百 ×4=12 个 百 =1200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第 2 页“做一做” 。 第 1 题,先让学生口算,再说出思考过程。 第 2、3 题 ,要 求 学 生 竖 着 一 栏 一 栏 地 做 ,独 立 算 出 结 果 ,集 体 订 正 ,然 后 讨 论: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 第 4 题,要求学生运用简便算法口算,再集体订正。 小结: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时,可以将题目先看成表内乘法去 计算(即用乘数去乘被乘数最高位上的数) 计算出积后,再看被乘数的末尾有 , 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四、巩固 做 练 习 一 第 1、 2 题 。 第 1 题,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列式计算,再比较不同的读法所列出的算 式就不同。 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 1 加 法 : 20+20+20=60 例 2 0 乘 法 : 20×3=60 想 : 3 个 百 ×4=12 个 百 =1200 想 : 2 个 十 ×3=6 个 十 =60 20×3 读 作 : 20 乘 以 3 还 可 以 读 作 : 3 乘 20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课 本 第 3 页 的 例 3、 例 4 和 做 一 做 中 的 习 题 , 练 习 一 第 3― 5 题 教学要求 通过直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乘几百几十数(不进位) 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准备 例 3 的正方体直观图22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口 算 30×4 50×6 90×8 600×3 400×7 ×5 90×8 、 口 答 ( 1) 35 里 面 有 几 个 十 和 几 个 一 ? ( 2) 240 里 面 有 几 个 十 ? ( 3) 3400 里 面 有 几 个 百 ? 3、 先 让 学 生 在 书 上 写 得 数 , 再 指 名 口 答 。 10×5+6 20×3+9 300×2+60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口算内容,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1、 教 学 例 3 ( 1) 出 示 直 观 图 并 提 问 : 行 有 多 少 个 正 方 体 ? 有 几 行 ? 要 求 一 共 有 多 少 每 个正方体怎么列式? ( 2) 要 求 学 生 看 图 列 出 算 式 , 并 用 两 种 方 法 读 算 式 。 板 书 : 12*3= ( 3) 12*3=? 怎 样 口 算 呢 ? 引 导 学 生 看 图 中 第 一 行 ,问 :12 由 几 个 十 和 几 个 一 组 成 的 ? 再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左 边 3 个 十 是 多 少 ? 右 边 3 个 2 是 多 少 ? 30 加 6 得 多 少 ? 那 么 12*3=? 你 是 怎 么 想 的 ?( 因 为 12 是 由 1 个 十 和 2 个 一 组 成 的 ,所 以 3 个 12 就 是 3 个 十 和 3 个 二 的 和 。 然 后 让 学 生 看 书 上 例 3 算 式 旁 边 说 明 , 最 后 指 名 学 生 复 述 12*3 的 思 考 过 程 。 ) ( 4) 练 习 课 本 第 3 页 中 的 “ 做 一 做 ” 要 求 学 生 按 口 算 步 骤 进 行 计 算 , 如 。 12×4, 先 算 10×4=40, 再 臬 2×4=8, 最 后 算 48+8=48。 2、 教 学 例 4 ( 1) 出 示 例 4, 口 算 120×3 ( 2) 让 学 生 在 书 上 试 做 , 指 名 回 答 : 你 是 怎 么 想 的 ? ( 3)教 师 说 明 ;3 个 120 就 是 3 个 一 百 和 3 个 二 十 的 和 ,计 算 时 要 用 3 分 别 去 乘 100 和 20, 再 把 两 次 乘 得 的 积 加 起 来 。 ( 4) 练 习 课 本 第 3 页 下 面 的 “ 做 一 做 ” 。 第 1 题 ,先 让 学 生 口 算 后 说 出 口 算 的 步 骤 ,再 问 :你 还 能 想 出 别 的 算 法 吗 ? ( 如 120×4, 可 把 120 看 作 12 个 十 , 用 12 个 十 乘 心 4, 得 48 个 十 , 即 480 。 又 如 140×2, 先 把 140×2 看 作 14×2 得 48, 再 在 28 后 面 添 一 个 0) 第 2 题由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口算方法步骤。 3、 小 结 提 问 : 天 学 习 的 一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和 一 位 数 乘 几 百 几 十 的 数 的 口 今 算方法是怎样的? 三、巩固 1、 填 空 ( 1) 47 里 面 有 ( ) 个 十 , 、 ( )个一。 ( 2) 340 里 面 有 ( 、 )个百, ( )个一。 ( 3) 6 个 十 加 3 个 一 得 ( ) 。 ( 4) 5 个 百 另 3 个 十 得 ( ) 。23 ( 5) 口 算 32×4, 想 : 30×4=( 。 ( 6)口 算 480×3,想 :400×3=( 。) 2×4=( , ) ,80×3=()( , )( ,) +( )+() =( )=() )2、 口 算 6×5+8= 30×6+5= 70×4+6= 400×2+30= 50×8+4= 60×7+5= 3、 口 算 31×2 43×1 24×2 140×2 210×4 110×9 4、 学 校 科 技 比 赛 活 动 中 ,三 年 级 参 赛 作 品 是 二 年 级 的 2 倍 ,二 年 级 参 赛 作 品 有 12 件 , 三 年 级 有 多 少 件 ? 两 个 年 级 共 有 作 品 多 少 件 ? 四、作业 练 习 一 第 3― 5 题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 例3 12×3=36 例 4 120×3=360 想 : 10×3=30 想 : 100×3=300 2×3=6 20 ×3=60 30+6=36 300+60=360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口 算 乘 法 ( 练 习 一 6-11 题 ) 教学要求 通 过 练 习 巩 固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整 百 、整 千 的 数 和 一 位 数 乘 两 位 数 、几 进 几 十 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教学步骤 一、 板书课题:口算乘法练习 二、复习 1、 出 示 口 算 卡 , 学 生 用 两 种 方 法 读 题 。 读 后 口 算 , 并 说 口 算 步 骤 和 方 法 : 18×1= 22×3= 400×5= 63÷7= 210×3= ×2= 23×2= 340×2= 120×4= 600×7= 31×3= 2、 列 式 计 算 : ( 1) 24 的 2 倍 是 多 少 ? ( 2) 6 乘 11 的 积 是 多 少 ? ( 3) 乘 数 是 3, 被 乘 数 是 23, 积 是 多 少 ? 3、 归 纳 前 两 节 课 学 习 的 内 容 和 计 算 方 法 。 三、练习 完 成 练 习 一 的 第 6-11 题 。 板书设计:口算乘法练习课2 笔算乘 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位 数 不 进 位 的 乘 法 ( 第 6-7 页 例 1、 例 2, 练 习 二 第 1-3 题24 ) 。 教学要求 1、 使 学 生 初 步 理 解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位 数 不 进 位 笔 算 乘 法 的 算 理 , 初 步 掌 握 笔 算 乘法的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培 养 学 生 认 真 书 写 , 仔 细 检 查 的 良 好 习 惯 。 教学步骤 一、 复习 1、 口 算 : 13×3= 20×4= 50×6= 300×2= 210×4= 160×1= 2、 32×3 读 作 ( ) 还可以读作( , ) 。 3、 20×4 这 道 算 式 表 示 ( ) 还表示( , ) 。 4、 9 乘 6 写 成 ( ) ×( ) 26 乘 以 1 写 成 ( , ) ×( ) 。 5、 笔 算 ( 指 名 板 演 ) 6 3 4 7 × 7 × 5 × 2 × 6 二、新授 今 天 我 们 开 始 学 习 乘 数 是 一 位 数 的“ 笔 算 乘 法 ” ,这 节 课 先 学 习“ 一 位 数 乘 两 、三位数(不进位的)。 板书课题) ”( 。 1、 教 学 例 1。 ( 1) 出 示 例 1, 计 算 12×3, 问 : 12×3 表 示 什 么 意 思 ? ( 学 生 回 答 后 , 出 示直观图) ( 2) 学 生 口 算 12×3=? 你 是 怎 样 算 的 ? ( 3) 教 师 说 明 : 先 概 括 口 算 方 法 , 再 指 出 , 计 算 12×3 除 了 口 算 , 还 可 以 笔算。 ( 4) 讲 解 算 法 : 列 出 竖 式 1 2 告 诉 学 生 写 乘 法 竖 式 时 , 先 写 被 乘 数 , 再 写乘数,写乘数时应注意将乘数的个位与 × 3 被乘数的个位对齐。然后边讲解,边板书笔算方法。 A、 将 被 乘 数 十 位 上 的 “ 1” 遮 住 , 便 成 了 □ 2, 2 乘 以 3 得 6, 表 示 6 个 一 ,写有积的个位上,即写有与 2 对齐的 × 3 横线下。 B、 露 出 遮 住 的“ 1” ,引 导 学 生 想 :用 3乘 被 乘 数 十 位 上 的“ 1表 示 什 么 意 思 ? 得 多 少 ? ( 3乘 以 10, 表 示 3个 10是 30即 是 30。 板 书 : ) 1 2 × 3 6 3 0 --------用 虚 线 写 0 C、 把 个 位 、 十 位 乘 得 的 积 合 起 来 , 得 36, 板 书 : 1 2 × 3 6--------2×3 3 0--------10×325 3 6 D、 此 竖 式 可 简 写 为 ; 1 2 × 3 3 6 E、 请 1-2 名 口 头 表 达 能 力 强 的 学 生 将 上 面 的 计 算 过 程 及 积 书 写 的 位 置 完 整 地说一遍。 ( 先 用“ 3”乘 被 乘 数 个 位 上 的“ 2” ,二 三 得 六 ,在 积 的 个 位 上 写“ 6” ,再 用 乘 数 “ 3” 去 乘 被 乘 数 十 位 上 的 ” 1“ , 一 三 得 三 , 在 积 的 十 位 上 写 ” 3“ , 12 乘 以 3 的 积 是 36。 ) F、 归 纳 : 笔 算 一 位 数 乘 二 位 数 , 要 先 乘 被 乘 数 个 位 上 的 数 , 再 乘 十 位 上 的 数。 ( 5) 练 习 练习课本第 6 页“做一做“的习题。 学 生 算 完 后 , 以 24×2 为 例 , 说 一 说 一 位 数 乘 二 位 数 和 笔 算 方 法 。 2、 教 学 例 2 ( 1) 出 示 例 2, 234×2 ( 2) 指 名 用 两 种 方 法 读 题 , 并 写 乘 法 竖 式 : 2 3 4 × 2 ( 3) 这 道 题 与 例 1 有 什 么 不 同 ? 如 果 老 师 将 被 乘 数 的 百 位 上 的 “ 2“ 遮 住 ,这道题你会算吗?(指名板演) ( 4) 请 板 演 的 同 学 口 述 计 算 过 程 , 重 点 讲 清 乘 的 顺 序 和 积 的 书 写 位 置 。 ( 5) 露 出 被 乘 数 百 位 上 的 “ 2“ , 提 问 : 下 一 步 该 怎 样 算 呢 ? ( 用 ” 2 去 乘 被 乘 数 百 位 上 的 “ 2, 得 4, 4“ 写 在 百 位 上 。 想 一 想 : 4“ 为 什 么 要 写 在 百 ” ) ” 位上? ( 6) 全 体 学 生 在 下 面 乘 一 遍 , 边 计 算 边 口 述 计 算 过 程 。 小结:用竖式计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时,要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 再 乘 被 乘 数 的 十 位 和 百 位 ,并 要 特 别 注 意 用 乘 数 去 乘 被 乘 数 哪 一 位 上 的 数 ,积 就 写在哪一位的下面。 ( 7) 练 习 练 习 课 本 第 7 页 的 下 面“ 做 一 做“ 的 题 目 ,第 1,2 题 ,全 班 同 学 独 立 做 ,指 名 板 演 , 集 体 订 正 , 分 明 名 说 一 说 乘 的 顺 序 和 积 的 书 写 位 置 。 第 2, 3 题 学 生 独 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 做 练 习 二 的 第 1-3 题 。 第 1 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 2 题,全班学生独立口算,然后说说口算过程。 第 3 题,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完成。共同订正。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不进位的) 例 1 1 2 × 3 = 3 6 例 2 234×2 1 2 1 2 × 3 × 3 6--------2×3 3 6 3 0--------10×326 36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四 位 数 ( 不 进 位 的 , 课 本 第 7 页 例 3, 练 习 二 第 4-9 题 ) 。 教学要求 1、 使 学 生 理 解 并 掌 握 一 位 数 乘 四 位 数 的 计 算 方 法 , 能 够 正 确 地 进 行 计 算 。 2、 结 合 教 学 , 培 养 学 生 迁 移 类 推 的 能 力 。 教学步骤 一、 复习 1、 口 算 : 60×5= 120×4= 23×3= 300×7= 40×8= 2×3+5= 8×4+6= 9×6+5= 2、 笔 算 ( 全 班 齐 练 , 指 名 板 演 ) : 3 4 2 1 3 2 3 4 × 2 × 2 × 2 3、 以 213×2 为 例 , 说 一 说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位 数 乘 法 的 计 算 方 法 。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位数乘二、三位数的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如果被乘 数 是 四位 数 ,五 位数 又 该 怎 样计 算 呢 ? 今 天 我 们 继 续学 习“ 一 位数 乘 四 位 数”( 。 板书课题) 1、 教 学 例 3 ( 1) 出 示 例 3, 将 复 习 题 中 的 234×2 的 被 乘 数 千 位 上 添 上 “ 1” 即 得 到 , 1234×2= ( 2) 1234×2 是 由 几 个 千 、 几 个 百 、 几 个 十 和 几 个 一 组 成 的 ? 这 道 题 你 能 算 出 来 吗 ? 让 学 生 看 课 本 第 7 页 ,试 算 例 3,指 名 板 演 ,然 后 请 板 演 的 学 生 说 说 算 法 , 重 点 指 出 用 功 乘 被 乘 数 千 位 上 的 “ 1” 得 到 的 “ 2” 应 写 在 什 么 位 上 。 为 什 么。 ( 3) 同 桌 交 换 订 正 。 ( 4) 练 习 。 独立完成课本第 7 页下面的“做一做”的题目,教师巡视,个别辅导,集体 订正。 2、 小 结 。 一位数乘四位数,同样要从个位乘起,先用乘数乘被乘数的个位,再依次乘 被乘数的十位、百位、千位,乘得的积分别写在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上。 三、巩固 做 练 习 二 的 第 4-9 题 。 1、 第 4 题 ,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 集 体 订 正 。 2、 第 5 题 , 要 求 先 列 横 式 再 用 竖 式 计 算 。 3、 第 6 题 , 独 立 口 算 , 订 正 时 , 指 名 说 乘 法 口 算 的 过 程 。 4、 第 7-9 题 , 独 立 完 成 。 对 学 有 余 力 的 学 生 , 鼓 励 他 们 做 第 10 题 的 思 考 题 。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四位数27 例31234×2=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位 数 不 连 续 进 位 的 乘 法 ( 课 本 第 10-11 页 例 4、 例 5, 练 习 三 第 1-2 题 ) 。 教学要求 通过实物直观演示,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 位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中心。 教具学具 师 生 各 准 备 小 棒 6 捆 ( 每 捆 10 根 ) 又 12 根 。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5×3+6= 2×9+7= 6×8+3= 4×7+5= 2、 笔 算 ( 指 名 板 演 ) : 24×2= 12×4= 312×3=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板书课题) 。 1、 教 学 例 4。 ( 1) 出 示 例 4, 3 乘 24 该 怎 样 列 式 计 算 ? 板 书 : 24×3=, 这 个 算 式 表 示 什 么 意 思 ? 怎 样 计 算 呢 ? ( 2) 师 生 共 同 活 动 , 演 示 操 作 , 第 一 行 摆 2捆 , 另 摆 4根 , 表 示 24。 接 着 摆 同 样 两 行 小 棒 每 行 都 是 24根 。 要 求 3个 24根 一 共 是 多 少 根 , 就 是 要 先 算 出 3个 4根 是 多 少 , 再 算 出 3个 20是 多 少 , 最 后 把 两 次 乘 的 结 果 加 起 来 。 先 算 3个 4根 是 12根 , 把 其 中 的 10根 捆 成 一 捆 放 在 3行 小 棒 的 下 面 ,另 外 2根 放 进 这 捆 小 棱 的 右 边 :再 算 3个 2捆 是 6捆 ,一 共 是 7捆 又 2根 ,那 么 24×3=72是 怎 样 算 出 来 的 ? 先 算 什 么 ,再 算 什么。 ( 3) 竖 式 计 算 。 问 : 怎 样 计 算 呢 ? 借 助 直 观 操 作 、 边 讲 解 边 板 书 竖 式 。 2 4 × 3 1 2-----------4×3 6 0-----------20×3 7 2 然后指出,为了书写简便,以上竖式可简写为: 1 4 × 3 7 228 ( 4) 引 导 学 生 比 较 : 复 习 题 中 板 演 的 2 4 与 例 题 , 有 什 么 相 同 点 ? 有 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 × 2 白 乘 数 乘 被 乘 数 个 位 上 的 数 积 满 十 , 十 位 进 1; 果 积 满 二 十 , 向 十 位 进 2, 向 如 应 积 满 三 十 呢 ? -----( 5) 归 纳 : 用 一 位 数 乘 被 乘 数 个 位 上 的 数 , 积 满 几 十 , 就 向 十 位 进 几 。 ( 6) 注 意 : 告 诉 学 生 , 为 了 防 止 忘 记 , 进 位 数 可 写 小 一 些 记 在 横 线 上 。 ( 7) 练 习 。 完 成 课 本 第 10 页 的“ 做 一 做 ”中 的 题 目 。让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指 名 板 演 ,集 体订正,重点指导第 4 题。 2、 教 学 例 5。 ( 1) 出 示 例 5, 192×4= ( 2) 请 一 名 学 生 在 黑 板 上 写 出 竖 式 。 ( 3) 老 师 将 被 乘 数 百 位 上 的“ 1”遮 住 ,题 目 变 成 了 9 2 ,请 学 生 口 头说出竖式的计算过程。然后把被乘数百 × 4 位 的“ 1”露 出 来 ,应 该 怎 样 往 下 计 算 ? 计 算 中 强 调 指 出 :4 乘 90 得 360,在 积 的 十 位 上 写 6,向 百 位 进 3,但 4 还 要 乘 被 乘 数 百 位 上 的 1,所 以 十 位 进 到 百 位 的“ 3”并 不 能 直 接 写 在 积 的 百 位 上 ,而 应 暂 记 在 横 线 上 。最 后 让 学 生 翻 开 课 本 第 11 页 , 将 例 5 未 做 的 部 分 做 完 , 并 把 得 数 填 写 在 横 式 等 号 后 面 。 ( 4) 练 习 。 完 成 课 本 第 11 页 的“ 做 一 做 ”中 的 题 目 。独 立 完 成 ,指 名 板 演 ,集 体 订 正 。 重点指导第 4 小题向千位进位问题。 3、 小 结 。 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 三、巩固 做 练 习 三 的 第 1-2 题 。 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指名说出乘的顺序和过程。 第 2 题,组织学生讨论错误的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两点:第一计算中心 时不要忘了写横式上的结果。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不连续进位的乘法 例 4 3 乘 24 该 怎 样 列 式 计 算 ? 2 4 ×3 = 7 2 2 4 2 4 × 3 × 3 1 2-----------4×3 7 2 6 0-----------20×329 72第四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四 位 数 不 连 续 进 位 的 乘 法 ( 课 本 第 11 页 例 6, 练 习 三 的 3-9 题 ) 。 教学要求 1、 使 学 生 理 解 和 掌 握 一 位 数 乘 四 位 数 不 连 续 进 位 的 笔 算 乘 法 计 算 法 则 , 能 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结 合 教 学 , 培 养 学 生 的 归 纳 、 概 括 能 力 。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练 习 三 的 第 4 题 ) : 7×3+6= 21×3= 23+49= 6×8+7= 120×4= 450-80= 2、 笔 算 ( 全 班 练 习 , 指 名 板 演 ) : 62×2= 216×3= 283×3= 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每道题的步骤。 二、新授 1、 揭 示 课 题 :继 续 学 习“ 不 连 续 进 位 的 乘 法 ”板 书 课 题 :一 位 数 乘 四 位 数 (不连续进位的) 。 2、 教 学 例 6。 ( 1) 出 示 例 6, 1832×3= ( 2) 学 生 试 算 。这 道 题 你 能 自 己 做 出 来 吗 ? 全 班 学 生 在 书 上 做 ,指 两 名 学生板演。 ( 3) 让 板 演 学 生 说 说 是 怎 样 做 的 ? ( 4) 归 纳 概 括 法 则 : 教 师 引 导 学 生 联 系 复 习 中 的 三 道 题 及 例 6, 说 明 这 些题目都是一位数的乘法。大家想一想每道 题乘的过程。你总结一下一位数乘法的法则。通过学生发言归纳法则,然后让 学 生 看 课 本 第 11 页 , 齐 读 方 框 中 的 乘 法 法 则 。 ( 5) 练 习 。 完 成 课 本 第 11 页 的 “ 做 一 做 ” 中 的 题 目 , 全 班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 教 师 巡 视 , 发现典型错例,让大家集体订正,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3、 小 结 : 略 。 三、巩固 做 练 习 三 的 第 3-9 题 。 1、 第 3 题 , 让 学 生 先 在 本 子 上 列 竖 式 计 算 , 再 在 书 上 填 得 数 。 2、 第 5 题 , 要 求 先 列 出 算 式 , 再 用 竖 式 计 算 。30 3、 第 6 题 , 求 在 本 子 上 用 竖 式 计 算 好 每 题 , 后 把 得 数 填 在 书 上 窒 格 内 。 要 然 4、 第 7 题 , 可 采 取 竞 赛 形 式 练 习 。 5、 第 8 题 , 让 学 生 理 解 题 意 后 独 立 完 成 。 6、 第 9 题 , 提 醒 学 生 注 意 运 算 顺 序 , 独 立 完 成 。 对 学 有 余 力 的 学 生 , 鼓 励 他 们 做 第 10、 11 题 。 板书设计:一位数乘四位数(不连续进位的) 例6 1832×3=第五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 四 位 数 ( 连 续 进 位 的 乘 法 , 课 本 第 14 页 的 例 7; 练 习 四 的 第 1、 2 题 ) 。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例 7 直观放大图。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3×8+5= 6×9+8= 5×7+6= 5×7+4= 3×6+2= 7×8+9= 2、 笔 算 ( 全 班 齐 练 , 指 名 板 演 ) : 1×4= 、 乘 数 是 一 位 数 的 乘 法 法 则 是 什 么 ? 二、新授 今天我们要学习连续进位的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乘法。 1、 教 学 例 7。 ( 1)出 示 实 物 图 ,提 出 问 题 :已 知 每 桶 奶 粉 重 454 克 ,求 4 桶 奶 粉 共 重 多 少克?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算式 454×4 ( 2)学 生 试 算 ,指 两 名 学 生 板 演 ,板 演 后 学 生 说 就 这 题 与 前 面 所 学 的 进 位 乘法有什么不同?(连续进位) ( 3)提 醒 学 生 注 意 :用 乘 数 乘 被 乘 数 的 十 位 时 ,要 看 个 位 上 乘 得 的 积 有 没 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 来的数。同样地,用乘数乘被乘数的百位时,也要注意进位问题。 ( 4) 练 习 。 完 成 课 本 第 14 页 的 “ 做 一 做 ” 中 的 题 目 。31 A、 第 1 题 ,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 集 体 订 下 。 B、 第 2 题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指 名 分 别 板 演 。特 别 是 中 间 两 题 是 在 计 算 时 乘 得的积加上进来的数又要进位的题目, 是进位中的难点,要帮助学生突破。 2、 小 结 。 重点强调每位上乘得的积都要加上前一位进上来的数。然后让学生看课本 第 14 页 下 面 方 框 中 的 小 知 识 。 三、巩固 做 练 习 四 的 第 1、 2 题 , 学 生 独 立 完 成 , 集 体 订 正 。 板书设计:连续进位的乘法 例7 454×4第六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 四 位 数 的 练 习 课 ( 练 习 四 的 第 3-8 题 ) 。 教学要求 使 学 生 进 一 步 掌 握 连 续 进 位 的 一 位 数 乘 二 、三 、四 、位 数 的 乘 法 计 算 方 法 , 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4×2+9= 7×5+6= 5×4+7= 2、 笔 算 ( 全 班 做 , 指 名 板 演 , 集 体 订 正 ) : 68×7= 374×6= 1325×5= 二、练习 完 成 练 习 四 的 第 3-8 题 。 1、 第 3 题 , 读 题 、 引 导 学 生 分 析 题 意 , 然 后 让 学 生 独 立 解 答 。 2、 第 4 题 ,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集 体 订 正 。 3、 第 5 题 , 先 让 学 生 检 查 每 道 题 计 算 对 不 对 , 把 不 对 的 改 正 过 来 。 4、 第 6 题 , 指 导 学 生 说 题 意 , 独 立 计 算 。 5、 第 7 题 , 用 竞 赛 形 式 进 行 练 习 。 6、 第 8 题 , 用 游 戏 形 式 进 行 练 习 。第七课时教学内容 一 位 数 乘 二 、 三 、 四 位 数 的 综 合 练 习 ( 练 习 四 的 第 9-15 题 )32 教学要求 通 过 综 合 练 习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计 算 一 位 数 乘 二 、三 、四 位 数 的 熟 练 程 度 。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练 习 四 第 10 题 ) 2、 笔 算 ( 两 人 板 演 , 全 班 齐 算 ) 837×6= 1796×5= 练习后请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3、 记 时 间 训 练 , 看 谁 算 得 又 对 又 快 。 练 习 四 第 11 题 ) 集 体 订 正 。 ( 二、练习 做 练 习 四 第 9、 13、 14、 15 题 。 先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作业,最后集体订正。 1、第 9 题 :指 一 名 学 生 先 分 析 题 里 的 数 量 关 系 :再 让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然 后 订正,订正时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要求 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必须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算式应该怎么写? 2、 第 13 题 , 先 让 学 生 分 析 题 里 的 数 量 关 系 , 再 让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集 体 订 正后,可将问题改为“红气球和篮乞球一 共有多少个?”该怎样解答? 3、 第 14、 15 题 让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4、 对 有 余 力 的 学 生 , 安 排 他 们 做 第 16、 17 题 。第八课时教学内容 被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乘 法 ( 课 本 第 18-19 页 , 例 8、 例 9、 例 10, 练 习 五 1-3 题) 教学要求 使 学 生 理 解 和 掌 握 0 和 任 何 数 相 简 便 都 得 0: 步 掌 握 被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计 初 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教具准备 3 个盘子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15×3= 42×2= 25+0= 36-0= 35-35= 0+25= 2、 口 答 : 4×5 表 示 几 个 几 相 加 ? 3 个 6 相加用乘法计算怎么列式?33 3、 指 名 板 演 , 并 说 计 算 过 程 。 1 1 2 1 4 2 6 × 4 × 3 二、新授 1、 教 学 例 8。 ( 1) 出 示 三 个 盘 子 提 问 :要 求“ 三 个 盘 子 里 一 共 有 多 少 个 苹 果 ? ”可 以 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怎么列?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用 加 法 计 算 : 0+0+0=0 用 乘 法 计 算 : 0×3=□ ( 2) 引 导 学 生 看 图 说 出 “ 0×3” 这 道 算 式 的 意 义 , 并 算 出 结 果 。 ( 3) 想 一 想 : 0×5” 这 道 算 式 表 示 什 么 意 义 呢 ? 结 果 是 多 少 ? “ ( 4) 口 算 : 0×4 0×10 0×100 0×200 ( 5) 教 师 归 纳 : 0 乘 以 几 就 是 表 示 几 个 0 相 加 , 无 论 有 多 少 个 0 相 加 , 结 果 都 是 0, 所 以 “ 0 乘 以 任 何 数 都 得 0” 板 ( 书) 2、 教 学 例 9 ( 1) 请 同 学 们 口 算 下 面 各 题 。 5×2= 4×3= 2×5= 3×4= ( 2) 你 们 算 出 每 组 得 数 怎 样 ? 为 什 么 都 相 等 ? 那 么 0×3=0,3×0=□ ? 为 什 么 3×0=0? ( 3) 0×0=? 你 是 怎 么 想 的 ? ( 4)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 思 考 : 0 乘 以 任 何 一 个 数 都 等 于 几 ? 任 何 一 个 数 都 自尊心 0 又等于几? ( 5) 教 师 概 括 板 书 : 0 和 任 何 数 相 乘 都 得 0。 ( 6) 练 习 。 课 本 第 18 页 “ 做 一 做 ” 要 求 学 生 一 组 一 组 的 练 习 , 集 体 订 正 时 , 第 二 、 , 四组是乘与加对比练习,提醒学生注意运 算符号不同,其结果就不同,计算时,要先看清楚运算符号,再计算。 3、 教 学 例 10。 ( 1) 揭 示 课 题 。 0 和 任 何 数 相 乘 都 得 0” 这 是 “ 0” 在 乘 法 计 算 中 的 特 “ 点,在计算中经常要遇到,这节课我们就要 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学习“被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板书课题) 。 ( 2) 教 学 例 10 左 边 一 题 , 102×4 时 , 对 照 复 习 题 112×4 向 学 生 说 明 被 乘 数中间有 0 的乘法在计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间没有 0 的乘 法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 0 也 要乘。 A、 学 生 试 做 , 指 名 板 演 。34 B、 集 体 订 正 着 重 强 调 4 乘 十 位 上 的 0 得 0 在 十 位 上 写 0,起 占 位 作 用 ;积 的 十 位 必 须 写 0。 如 果 不 写 0 积 就 变 成 了 48。 ( 2) 教 学 例 10 右 边 一 题 。 A、 出 示 例 题 1005×6, 提 问 : 计 算 被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乘 法 , 应 注 意 什 么 ? B、 全 班 学 生 试 做 , 指 名 板 演 。 C、 订 正 时 请 学 生 说 出 计 算 过 程 。 D、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思 考 回 答 : 样 都 是 用 6 乘 被 乘 数 十 位 和 百 位 上 的 0, 为 同 什么所得的积十位和百位上的数不一样?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被乘数中间有 0 的一位数乘法,它是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一 种特殊情况,计算时按一位数乘多位数的 方法,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对中间有 0 那位,如果有进位的,进上 来 几 就 写 上 几 ; 如 果 没 有 数 进 上 来 时 , 这 一 位 就 要 写 0。 E、 练 习 完 成 课 本 第 19 页 的 做 一 做 ,由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集 体 订 正 后 ,引 导 学 生 做 方 框中的数学游戏。 三、巩固 做 练 习 五 的 第 1-3 题 。 1、 第 1、 2 题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2、 第 3 题 , 引 导 学 生 认 真 审 题 , 因 其 中 有 一 个 多 余 的 条 件 。 板书设计: 被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 用 加 法 计 算 : 0+0+0=0 例 10 1 0 2 × 4 1 0 0 5 ×6 用 乘 法 计 算 : 0×3=□ 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第九课时教学内容 被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乘 法 练 习 课 ( 练 习 五 4-9 题 ) 。 教学要求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被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 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1、 口 算 : 0×9= 134×0= 0×0= 20×0= 70-0= 146+0= ×324=35 2、 笔 算 ( 全 班 练 习 、 指 名 板 演 ) : 206×7= 07×5= 1036×6= 二、练习 做 练 习 五 的 第 4-9 题 。 1、 第 4 题 ,让 学 生 认 真 检 查 ,判 断 对 错 ,并 说 明 错 在 哪 里 ,为 什 么 错 ,然 后把错的改正过来。 2、 第 5 题 ,按 规 定 时 间 ,让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了 解 学 生 计 算 熟 练 程 度 ,做 后 集体订正,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 对差错多的学生了解差错原因,及时补上。 3、 第 6 题 ,是 加 、减 、乘 、除 混 合 练 习 ,做 题 前 提 醒 学 生 看 清 每 题 的 运 算 符号,独立认真做好每题。做完后集体 订正。 4、 第 7 题 , 让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订 正 时 , 提 问 : 为 什 么 “ 4 辆 ” 这 个 条 件 , 列式时没有用到? 5、 第 8 题 ,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订 正 时 , 提 问 : 为 什 么 第 二 步 要 用 27÷3? 使 学生明白题中条件是: 剩下的正好排成 3 “ 行 “ , 要 把 剩 下 的 27 辆 平 均 分 成 3 份 , 求 每 份 是 多 少 , 所 以 用 27÷3。 6、 第 9 题 ,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练 习 时 , 强 调 注 意 运 算 顺 序 , 集 体 订 正 。 7、 第 10 题 , 鼓 励 学 生 看 谁 很 快 说 出 下 面 两 个 算 式 哪 个 得 数 大 , 你 是 怎 么 知道的?能说得出道理的给予表扬。 8、 第 11 题 , 先 让 学 生 明 白 题 意 , 再 学 会 独 立 推 理 。 对 学 有 余 力 的 学 生 , 鼓 励 他 们 做 10、 11 题 和 思 考 练 习 方 框 中 的 思 考 题 。第十课时教学内容 被 乘 数 末 尾 有 0 的 乘 法 ( 课 本 第 22 页 例 11; 练 习 五 第 1-5 题 。 ) 教学要求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多位数末尾有 0 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20×3= 12×4= 200×3= 120×4= 0×2= 指名学生口算,教师写出得数。 引导学生观察,每组题的被乘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 较简便?36 教 师 归 纳 :被 乘 数 末 尾 有 0 的 乘 法 ,可 以 先 用 乘 数 乘 被 乘 数 中 0 前 面 的 数 , 再 看 被 乘 数 末 尾 有 几 个 0, 就 在 乘 得 的 数 后 面 添 几 个 0。 二、新授 今天我们学习“被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板书课题) ( 。 1、 教 学 例 11。 ( 1) 出 示 例 11, 350×3= ( 2) 提 问 :一 位 数 乘 多 位 数 的 计 算 方 法 是 什 么 ? 请 全 班 同 学 都 做 并 指 人 板演。 3 5 0 × 3 1 0 5 0 ( 3) 告 诉 学 生 ,像 这 样 被 乘 数 末 尾 有 0 的 乘 法 ,笔 算 时 可 以 用 简 便 方 法 计算。教师边说边板书: 3 5 0 写竖式时, 乘数对着被乘数末 把 尾 × 3 第一个不是 0 的数。 ( 4) 用 简 便 方 法 计 算 时 , 先 用 乘 数 去 乘 被 乘 数 末 尾 第 一 个 不 是 零 的 数 ; 再按照一位数乘多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 最 后 将 被 乘 数 末 尾 的 0 落 下 来 , 就 可 以 得 到 350×3 的 积 。 ( 5) 指 一 名 学 生 将 计 算 过 程 完 整 地 说 一 遍 。 ( 6) 出 示 想 一 想 : 2500×3 怎 样 写 简 便 ? 这 个 问 题 引 导 学 生 讨 论 , 并 归 纳简便算法。 让学生试做,指名板演:并要求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 7) 练 习 课 本 第 22 页 的 做 一 做 , 做 后 订 正 提 问 : 为 什 么 第 2、 4 两 题 积 的 末 尾 的 0 比被乘数末尾的 0 多一个? 2、 小 结 今天所学的被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和被乘数中间有 0 的乘法一样,它也是 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特殊情况,计算法则是 一致的。但被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计算时,乘数要写在 被乘数末尾的 0 的前面一位的下面,先用乘数乘被乘数末尾 0 前面的数,再看 被 乘 数 末 尾 有 几 个 0,就 在 乘 得 的 数 后 面 添 写 几 个 0,注 意 既 不 能 漏 写 0,也 不 能 多 写 0。 三、巩固 做 练 习 六 的 第 1-5 题 。 1、 第 1 题 ,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教 师 巡 视 指 导 , 注 意 学 生 竖 式 简 写 的 否 正 确 , 订正时,特别注意第 2 小题积末尾的 0 的个数。37 2、 第 2 题 , 独 立 口 算 , 订 正 时 指 名 学 生 说 出 口 算 步 骤 。 3、 第 3 题 ,先 让 学 生 理 解“ 各 是 多 少 ”的 意 思 ,再 让 学 生 独 立 做 ,订 正 时 , 可 启 发 学 生 从 18 的 4 倍 是 72 推 出 180 的 4 倍 是 720, 1800 的 4 倍 是 7200。 4、 第 4 题 , 生 独 立 练 习 , 正 时 注 意 第 1 小 题 的 积 的 末 尾 的 0 不 能 少 写 。 学 订 5、 第 5 题 , 让 学 生 独 立 审 题 练 习 。 板书设计:被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 例 11 3 5 0 ×3 = 1 0 5 0 想一想: 2 5 0 0 ×3 怎样写简便? 3 5 0 3 5 0 × 3 × 3 1 0 5 0 1 0 5 0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 综 合 练 习 课 ( 课 本 第 11-16 题 ) 。 教学要求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被乘数中间、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熟练程 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 口算: 0+6= 6×0= 0×0= 24×2= 32×3= 600×9= 110×7= ×1= 二、练习 1、 第 11 题 , 让 学 生 独 立 练 习 , 集 体 订 正 时 要 求 说 出 运 算 顺 序 。 2、 第 12 题 , 按 竖 行 一 组 一 组 地 列 竖 式 计 算 , 订 正 时 , 注 意 比 较 每 组 三 道 题的不同特点和要注意的问题。 3、 第 13 题 , 要 学 生 先 计 算 出 得 数 后 再 比 较 。 4、 第 14 题 , 先 读 题 意 , 再 提 问 , 要 求 哪 个 年 级 捐 得 多 , 必 须 先 求 什 么 ? 再求什么?怎么计算?然后要学生独立解 答。 5、 第 15 题 ,先 让 学 生 独 立 解 答 ,订 正 时 ,指 名 说 出 先 算 什 么 ,后 算 什 么 。 6、 第 16 题 , 先 引 导 学 生 看 图 , 理 解 图 意 , 再 看 图 编 两 步 计 算 的 应 用 题 , 再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时,要说出 先求什么?后求什么? 对 学 有 余 力 的 学 生 ,可 让 他 们 练 习 第 17、18 题 ,并 想 一 想 方 框 内 的 思 考 题 。38 整理 和 复 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复 习 乘 法 计 算 ( 课 本 第 26-27 页 的 第 1-5 题 ; 练 习 七 的 第 1-3 题 。 教学要求 通过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 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教学步骤 一、复习乘法算式的两种读法和有关 0 的乘法计算。 1、 课 本 第 26 页 的 第 1 题 。 ( 1) 指 名 用 两 种 读 法 读 30×2, 并 说 出 “ 乘 以 ” “ 乘 ” 有 什 么 区 别 和 此 、 乘法算式表示的两种意思。 ( 2) 用 两 种 方 法 读 0×5 和 0×0。 ( 3) 全 体 学 生 独 立 计 算 以 上 三 题 , 强 调 “ 0 和 任 何 数 相 乘 都 得 0” 。 2、 做 练 习 七 第 1 题 , 学 生 独 立 列 式 计 算 。 集 体 订 正 。 二、复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方法。 1、 引 导 学 生 整 理 复 习 用 一 位 数 乘 的 笔 臬 乘 法 的 类 型 和 计 算 法 则 。 ( 1) 主 要 类 型 :有 一 位 数 乘 二 、三 、四 位 数 的 一 般 情 况 ,包 括 不 进 位 的 连 续 进位的和连续进位的;还有一位 数 乘 二 、三 、四 位 数 的 特 殊 情 况 ,包 括 被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 和 被 乘 数 末 尾 有 0 的 。 ( 2) 计 算 法 则 :都 是 从 个 位 起 ,用 乘 数 依 次 乘 被 乘 数 的 每 一 位 数 ,哪 一 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被 乘数末尾有 0 的,可以简便计算。 2、 做 课 本 第 26 页 的 第 2 题 。 ( 1) 指 名 学 生 说 说 乘 的 顺 序 及 哪 道 题 可 以 用 简 便 算 法 。 ( 2) 全 体 学 生 独 立 计 算 。 3、 做 练 习 七 的 第 2 题 。 先 独 立 练 习 , 再 订 正 。 三、复习用一位数乘的口算乘法。 1、 引 导 学 生 整 理 和 复 习 用 一 位 数 乘 的 口 算 乘 法 。 ( 1) 主 要 类 型 :有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整 百 、整 千 的 数 的 口 算 和 一 位 数 乘 两 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数乘积不满十的口 算。 ( 2) 口 算 方 法 : 一 位 数 乘 整 十 、 整 百 、 整 千 的 数 , 一 般 把 其 中 的 几 十 、 几百、几千的数分别看成几个十、几个百、 几个千的数,然后用一位数去乘;一位数乘两位数、几百几十数,每位乘积不39 满十的,可以把被乘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或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再分别乘 以乘数后相加,对于被乘数末尾有 0 的(也就是整十、整百、整千数和几百几 十数) 也可以简便计算。 , 2、 做 课 本 第 26 页 第 3 题 , 先 独 立 计 算 , 再 集 体 订 正 。 四、练习 做 课 本 第 26 页 的 第 4 题 , 第 27 页 的 第 5 题 和 练 习 七 的 第 3 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综 合 练 习 ( 课 本 第 27 页 的 第 6 题 ; 练 习 七 的 第 4-9 题 ) 。 教学要求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 高灵活运用知识进行计算和解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笔算综合复习。 做 课 本 第 27 页 的 第 6 题 。 这题是加、减、乘、除的综合练习,要学生看清各小题的运算符号,认真 独立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二、口算综合练习。 做练习七的第 4 题。 先要学生看清运算符号,然后独立口算,写出得数,集体订正。 三、混合式题的综合复习。 做练习七的第 5 题。 先指名说出每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算完后请四位学生板 演,订正。 四、应用题的综合复习。 做 练 习 七 的 第 6-8 题 。 1、 第 6 题 , 让 学 生 独 立 解 答 , 订 正 时 , 要 求 说 算 式 的 意 思 。 2、 第 7 题 , 补 条 件 和 问 题 的 两 步 计 算 应 用 题 。 让 学 生 弄 清 题 目 要 求 后 , 是 先 独立补出条件和问题,集体订正,再 解答出来。 五、游戏形式复习。 1、 做 课 本 第 27 页 方 框 中 “ 乘 法 比 赛 ” 数 学 游 戏 。 先 让 学 生 弄 清 一 个 数 连 续 乘 以 2、 3、 4、 5、 6 的 意 思 , 以 8 为 例 说 明 8×2=16, 16×3=48------。 课 内 练 习 后 , 课 外 还 可 以 练 习 。 2、 做 练 习 七 的 第 9 题 是 看 谁 先 得 红 旗 的 游 戏 ,此 题 先 让 学 生 看 好 路 线 。全 班同学同时计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40 或分小组接力赛的形式练习。看哪组先做完,而且是全对的评为优胜小组,发 给“小红旗” 。 对 学 有 余 力 的 学 生 , 让 他 们 做 第 10、 11 题 , 和 方 框 中 的 思 考 题 。七总复习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对全册课本的主要内容进行复习。教材先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和 100 以 内 )和 两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积 100 以 内 )和 一 位 数 除 两 位 数 的 口 算 以 及 万 以内的减法,一个因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然后复习两步混合运 算的式题和应用题;再复习时间单位、角和直角的概念;最后是应用题的综合 练习。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深化概念,正确计 算,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目标 1.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两 位 数 加 减 两 位 数 (和 100 以 内 ), 位 数 乘 一 位 数 (积 能 两 100 以 内 )和 一 位 数 除 两 位 数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笔 算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一 个 因 数 和 除 数是一位数的乘、除法。 2. 掌 握 两 步 混 合 运 算 式 题 的 运 算 顺 序 , 能 正 确 地 计 算 两 步 混 合 式 题 。 3.进 一 步 学 会 分 析 数 量 关 系 ,能 分 步 列 式 解 答 以“ 求 剩 余 ”“ 相 差 关 系 ” 、 、 “和”等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三、复习重点与难点 1.复 习 重 点 :万 以 内 减 法 、一 个 因 数 和 除 数 是 一 位 数 的 乘 、除 法 以 及 两 步 计算式题和应用题。 2.复 习 难 点 :被 减 数 中 间 ,末 尾 有 0 的 退 位 减 法 ;一 个 数 乘 一 位 数 的 连 续 进位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并正确解答。 四、教学时间 7 课时。 (1)万 以 内 的 减 法 总 复 习 (一 ) (一 )教 学 目 标 1. 过 整 理 复 习 ,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 确 地 口 整 百 整 十 、 通 能 正 整千整百减整百整十、整千整百数。 2.能 比 较 熟 练 地 笔 算 万 以 内 减 法 ,能 用 减 数 和 减 数 相 加 等 于 被 减 数 的 方 法 来验算减法。 (二 )教 学 重 点 与 教 学 难 点 。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万以内减法的笔算退位减法。 难点:连续退位减法。 (三 )教 学 过 程 1. 揭 示 课 题 , 明 确 复 习 目 标 。 小黑板出示: 复习目标:41 1.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口 算 两 位 数 减 两 位 数 ; 2. 能 正 确 地 口 算 整 百 整 十 、 整 千 整 百 减 整 百 整 十 、 整 千 整 百 数 ; 3. 掌 握 减 法 笔 算 方 法 , 能 比 较 熟 练 地 计 算 万 以 内 的 减 法 ; 4. 能 掌 握 减 法 验 算 方 法 , 养 成 验 算 习 惯 。 2, 复 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乘除法去括号运算法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