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蒲公英陈士橹院士被被追授什么荣誉称号?

沉痛悼念陈士橹院士|【三航之光】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www.univs.cn)
沉痛悼念陈士橹院士
讣 告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21时10分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陈士橹先生,1920年9月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学系获学士学位,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中国航空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宇航学会第一、二届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航空宇航组第二届召集人。先后当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宇航学会副资深委员,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橹先生长期致力于飞行器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研究,在飞行力学、空气动力学、自动控制与结构弹性的交叉学科研究中建立和完善了一批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新型飞行器设计和研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在国内外影响深远。1959年,他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宇航工程系,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培养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0多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培养的飞行力学专业第一、第二位博士和博士后,为推进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陈士橹先生的一生是为我国航天事业开拓创新、勇攀高峰的一生,是为国防建设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一生,是为祖国强大敢于担当、鞠躬尽瘁的一生。直至耄耋之年,他依然深切关注航天事业和学校的发展建设,将毕生积蓄馈赠学校,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学与科研事业。陈士橹先生忠诚的政治品格、崇高的科学精神和超凡的人格魅力,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逝世是我国科技界和教育界的重大损失!我们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陈士橹先生!陈士橹先生永垂不朽!陈士橹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日(周四)上午8时在西安市殡仪馆咸宁厅举行。联系方式:电话: 029- 传真:029-联系人:薛康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转自西北工业大学校园网:陈士橹院士从教65周年暨航天学院发展座谈会举行
陈士橹院士从教65周年暨航天学院发展座谈会举行
&一代宗师居长安,耄耋美名天下传;教书育人遍华夏,著述等身满飞船。&今年是我校陈士橹院士从教65周年。9月24日一早,中国工程院便送来了祝福花篮&&恭贺陈院士90华诞;当日晚,香格里拉大酒店宴会厅鲜花簇拥、美酒飘香&&陈院士的老同事、老同学、老朋友和弟子们,与西北工业大学的领导在此欢聚一堂,庆祝陈院士从教65周年,回顾西工大七十余年的辉煌历程,畅谈航天学院的未来发展。陈院士的开门弟子、西工大副校长袁建平主持&陈士橹院士从教65周年暨航天学院发展座谈会&。
总装科技委委员李济生院士、航天二院二部防空导弹专家于本水院士、航天一院一部轨道专家余梦伦院士、&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院士、航天四院原院长邢球痕院士等校外嘉宾,校长姜澄宇、学校原党委书记叶金福、副书记副校长王润孝及校长助理张骏出席座谈会。空军研究院少将熊笑非、西工大365所总工程师祝小平、西安交大教授蔡远利、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研究员王西京等数十位弟子,航天学院领导、学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陈士橹院士的亲属,带着对陈院士深深的敬意和美好的祝福参加了座谈会。
姜澄宇校长致辞。他首先代表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向陈士橹院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祝贺,也向参加座谈会的各位来宾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姜校长介绍了陈士橹院士耕耘不辍、诲人不倦、献身航天科技教育65年的人生历程和辉煌成就。他说,陈先生胸怀祖国航天之梦,长期致力于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及控制研究,开拓了航天飞行力学研究的新领域,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地应用于飞航等型号设计,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陈先生是我国航天科技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创建并长期领导西工大航天学院,使其成为西工大的重要一翼,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陈先生作为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工作65年来,非常重视对航天科技人才的培养,注重基础教育,主张&深&与&宽&结合,为我国培养了第一名飞行力学博士和博士后,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工业的栋梁,桃李满天下!
庆祝座谈会引发学校原党委书记叶金福的深情回忆。他说,&陈士橹先生的大名我是久仰,有幸结识他还是到西工大工作之后,那时他已年届八旬,令我感动的是,他依然十分关注和积极参与国家的航天事业和学校的重大发展,竭力奉献自己的真知卓见。陈先生敢说真话、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弘扬,他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楷模。&他衷心祝愿陈老健康地再活三十年,为国家航天事业的振兴再鼓一把劲!
深情赞誉先生事,祝福声声情意浓。邢球痕、李济生、于本水、余梦龙、陈一坚等院士嘉宾先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纷纷表达对陈士橹院士献身航天科技教育、追求科学与真理的敬意之情,表达对陈院士科学家的精神恪守和高尚人格的敬仰之意。熊笑非、祝小平、徐敏、蔡远利等弟子先后发言,畅叙师生情谊,表达对恩师陈先生的爱戴和祝愿,同时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之情和深沉的祝福&&祝母校和航天学院兴旺发达,为国家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
欣闻陈士橹院士喜迎90华诞,一些单位和个人纷纷发来了贺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一部等诸多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及航天三院、航天十一院和航天一院的数十位在京的校友发来了贺信;陈院士的好友、航天三院研究员关世义,还专门发来了贺诗。
赴京出差的我校党委书记陈小筑也及时发回了贺信。在庆祝座谈会上,航天学院院长周军宣读了陈书记的贺信。
喜见朋自远方来,发自肺腑表谢意。陈士橹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要你说爱我
听歌会怀孕??
祝你一切胜意咯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西工大举办学习习总书记“航天日”精神暨深切缅怀陈士橹院士座谈会
西工大新闻网4月26日电(郭馨&李博洋)4
月24日,是国家首个“中国航天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21时10分,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
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陈士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96岁。
4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学工部、研工部举行学生座谈会,深刻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切缅怀悼念陈士橹先生,传承航天精神和陈老等航天先辈
的遗志,投身三航,献身三航,“两学一做”做表率,创优争先成英才,立志为工大梦、航天梦、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在座谈会前,全体学子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
集体默哀一分钟,向陈士橹先生表示深切缅怀和哀悼。座谈会由研工部乔彩燕副部长主持。
学习习总书记批示精神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李春科部长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内容。批示中总书记向六十年来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敬意,强调广大航天科
技工作者要牢牢抓住战略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谱写中国航天事业新篇章,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做出更大贡献。设立“中国航天
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总理批示指
出,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肩负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光荣使命,希望秉承优良传统,坚实创新驱动,深入实施航天重大工程,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全面
发展,大力营造尊重科学、追求卓越的浓厚氛围,培养造就更多创新人才,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汇聚发展新动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发
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做出新贡献,让航天梦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深切缅怀陈士橹先生
从“两弹一星”建功到航天神剑惊艳亮相“九·三”阅兵,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
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步的腾飞和跨越,都在陈院士等老一辈航天人的见证下,如今,先生的离开让西工大学子更
感受到传承航天精神与继承航天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
党委学生工作部王宇波部长讲述了陈士橹院士为中国航天事业无私奉献、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一生并宣读讣告。1959年,陈先生受命创建西北工业大学
宇航工程系,开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育的先河,几十年来培养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0多名,为推进航空航天科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
“为航天而来,为航天而走。”吉申莘同学深情讲述:“我是航天学院飞行力学方向的学生,陈老先生是我们系、我们专业的创始人,也是我的导师的导师,
可以说是我们的祖师。虽然未见过老先生本人,但我们所有西工大航天人,都承受着老先生的遗泽,陈老先生的航天赤子心一直影响着所有西工大航天人!陈老先生
就是宇航工程系的‘守护神’,在八系面临裁撤风波时,是陈老先生,四处奔波,向上级单位阐述航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得到了著名航天专家钱学森的支持,最终
宇航工程系得以保留,并最终发展为今天的航天学院……大树离去了,他所孕育的叶子仍将在四处生根发芽,孕育出新的国之栋梁。老先生虽然走了,但我们航天梦
还在延续。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到2030年将实现载人登月,届时,流传了千年的嫦娥奔月故事将变成现实。对于我们新一代航天人来
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我们的担当,就是对大师最好的纪念!”
“想不到首个‘中国航天日’竟是陈老的忌日。”庞维建同学感慨道,“奉献精神是贯穿陈士橹一生的品质风范。无论是在国内的科学研究,还是远赴外国的
深造交流,他都竭尽全力,只为一心发展祖国航天事业。陈士橹一生成就显赫、功垂竹帛,但他始终谦虚谨慎,艰苦朴素,从不居功自傲。当选为院士之后,学科组
徐敏教授打算为陈士橹装修办公室。陈士橹看了装修方案后告诉徐敏:‘办公室不要占那么多地方,不需要给我一个人弄一个办公室,最好都弄成实验室。’徐敏只
好按照导师的意见装修了办公室,她和陈士橹两个人共用一间办公室办公,他的桌子、椅子也很简朴,一直用到现在都没有换过。”
李田坤同学分享说,“从陈士橹先生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的勤奋与职守、努力与坚持、使命与担当、奉献与牺牲。他们是一代
代工大学子的榜样和楷模。作为年轻一代工大学子,我们更应当向老一辈航天人学习和致敬。未来我们将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承接航天事业的接力棒,我们没有理由
不去珍惜,没有理由不去拼搏,没有理由不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一周前刚刚完成博士论文答辩的陈院士的关门弟子曾志峰从外地发来了自己的追思信,学工部王玉玲副部长代其进行了宣读。作为陈院士的博士生,王志刚老
师也分享了一些陈老的点滴小事,为我们再现了陈院士为师治学之道。他说:“陈老是先被评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再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在俄罗斯留
学期间,一年就拿下了难度非常大的副博士,期间所做博士论文即使在现在仍然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受到俄罗斯科学界的敬仰……陈老是最早主动提出组建航天学院
的人,并一手筹办起宇航工程系,即使与他所学的航空专业不符,也不曾放弃,自称:‘革命的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在专业被撤掉时,写信力保航天专业,并在
后来使西工大的航天专业排名全国第一,远超其他高校,使学校的航空航天事业超前发展。陈院士被誉为航天学院的奠基人和掌舵人,对学院大小事宜亲力亲为,始
终心系学院发展,在还能行走时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对学院专业设置,管理等方方面面非常关心。陈老对学生的指导工作及其有耐心且细心,可以为了一个专业词汇
的翻译,查各种词典,将学生邀请到家中悉心指导。甚至帮学生查找文献为其翻译和讲解,并分析行业发展方向,结合实际应用,指导的非常扎实。陈老在昨天逝世
前,仍然关注着学校关于国家首个‘航天日’的各种动态,时刻心系祖国的航天事业。陈老是安详离世的,因为他看到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传承航天精神,我们在路上
“陈老精神永存!”李想同学从自身谈及了对航天精神的理解与学习,表达了对老一辈科学家的敬仰。他说尽管他是材料专业的,但是也是为了用新的更好的
材料使航天器,航空飞机能在蓝天下飞行的更好。他表示自从来了西工大,就感受到西工大浓郁的三航特色,感受到西工大老一辈科学大家的高尚追求与奉献精神。
他提倡要把这种精神与自身的科研工作和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论文不造假,发出高水平SCI。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学校贡献自己的力量。
熊伟同学说,“尽管人们都在提情怀,可是这些科学大家才是真真正正把情怀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老一辈航天人一位接一位的离世,他们不但给祖国留下来
世界瞩目的航天基业,还给祖国留下了宝贵的航天精神。他们力克艰难险阻,不计名利回报,踏踏实实地为祖国的航天航空事业奉献了一生。结合自身他谈到,我们
要把这种情怀深植于心,担当起科技进步,国家发展的使命与责任,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王蓉同学讲了一次被同学刺激的经历,当她告诉同学,自己正在做的有关材料的科研项目时,被同学说是落后,更是说这种材料性能不好,应用性差。听到这些,王蓉同学立志要把这个科研项目高效完成好,提高材料性能,一定要把这种新型材料应用到我国的航天器上!她说尽管困难众多,但是老院士这种不放弃,坚持拼搏,敢于突破,勇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自己,自己也会抱着坚定的信念,做好科研,实现梦想。
总书记做出重要指示后,我校航天学院连夜组织召开学习研讨会,并向全校师生发出《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致全院同学的倡议书》。座谈会
上,航天学院兼职教导员朱斌作为代表宣读倡议书,并呼吁全校学子积极响应,做到崇尚科学,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干
扰和侵蚀;勇于探索,树立勇猛精进、敢为人先的志向,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奔竞不息的精神状态,成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敢于创新,以追逐公为天下为
梦,以报效祖国为梦,助力工大梦、航天梦、中国梦早日实现!
座谈会最后,全体人员一起举起右手庄严宣誓:“铭记‘公诚勇毅’校训,弘扬‘三实一新’校风,胸怀天下,肩负使命,崇尚科学,追求卓越,勇挑重担,
强我中华!”——这是每一位工大人刻骨铭心的誓言。在这个沉痛的时刻,每位工大学子将化悲痛为力量,铭记使命,传承航天精神,在为国奉献的道路上坚定不移
地走下去!
陈先生一路走好,工大会铭记您,工大人会继承您的事业。传承航天精神,我们一直在路上!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深度好文!鞭策中国航天奇迹腾飞的西工大人
|D1000综合网
“空间技术范围是高技术集合的范围,空间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气力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气力、综合国力、国防气力的重要标识表记标帜。”——习近平“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彼苍揽明月。”唐朝浪漫主义墨客李白的热忱逸兴,表达出中华民族先人对朗朗太空、日月星斗的猎奇和神往。而《西行纪》里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的“齐天大圣”孙悟空,更是把人类飞天的浪漫假想施展到了极致。“探求浩繁宇宙,展停航天奇迹,直立航天强国”,是中华民族的千年胡想和不渝追求。日,国防部第五研讨院直立,标识表记标帜中国航天奇迹正式诞生。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胜利,拉开了中国人探求宇宙奥妙、造福人类的序幕。一个甲子已往,中国航天在风云荡漾中一起高歌大进——“两弹一星”奠基中国大国职位;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严重航天工程交相辉映,奔腾展开;各种利用卫星和卫星利用得到长足展开;高辩白率对地视察体系、斗极导航体系等得到严重平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记录不竭革新,新一代运载火箭已踏上征程……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费力斗争,我国航天奇迹走出了一条独立更生、自主创新的展开阶梯,本日的中国正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阔步前行。从“两弹一星”到神舟飞船,从“嫦娥”探月到火星探测,从无人飞翔到太空行走,从军事航天的迅猛展开到民用航天、贸易航天的郁勃郁勃……西北产业大学师生及校友见证和鞭策着中国航天奇迹每步的腾飞和超过。大半个世纪以来,几代西工大人对峙着中华民族的问天、追梦、探求,与无数中国航天人一同配合谱写了直立航天强国的绚丽篇章,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了应有的奉献。一个甲子的扼守:中国航天旗号在西工大高高飘荡中国航天人在浩繁苍穹创造了壮美的景色。61年来,中国航天实现超过式展开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事变者的冷静付出。这些人中,有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朱光亚、陈德仁、梁思礼等中国航天先驱和伟大科学家,他们用平生兑现报效故国的诺言;这些人中,也有冷静奉献的一样平常事变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央的春风反动烈士陵园,长逝着730多位航天英烈,他们用生命展示着“干惊天动地事、做抛头露面人”的大爱情怀。日,是第二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航天先驱、西北产业大学传授陈士橹师长西席一周年祭日。在这个特地的时间,西工巨匠生不由深切怀想起这位航天灵魂人物,这位气度童真、慈驯良蔼的白叟。陈士橹师长西席是我国航天奇迹和航天教诲的斥地者与奠基人之一,着名飞翔力学专家、教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日,在天下庆祝首个“中国航天日”之际,他在西安家中浅笑拜别,享年96岁。96岁,烦复而又长久。航天强国的胡想,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局部的生命。回首转头追念来路,他用平生披荆斩棘,种下一棵参天大树;他用平生拓路苍穹,为新中国的航天开路奠基;他用平生托举起航天厥后者的臂膀,把聪慧锻组成阶梯,留给厥后的攀爬者。丧生前两个月,他将毕生的积蓄捐赠黉舍,反哺本人奉献平生的教诲与科研奇迹。丧生前几天,他的末了一名博士以论文盲评及辩说全优美满完成学业,了结了他末了的心愿。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死。陈士橹,在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老实与酷爱洒满故国的万里漫空。1945年,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结业于西南联大航空工程系。暮年先前任教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航空学院,厥后扎根于西北产业大学。1956年,他被派往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学习,师从航空界着名的“大人物”奥斯托斯拉夫斯基传授,仅用两年韶光便得到了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成为在该校第一名得到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门生。他创立的简便谋略机动飞翔的气动机能新方法,为苏联学者所重视,被专家称为“陈氏机动飞翔算法”。他操纵良好的环境条件,对苏联及天下郁勃国家高度保密的导弹技术、航天器运载技术等作了大量的调查与堆集。——在中国航天教诲奇迹艰巨的腾飞线上,他是力挺千钧、不屈不挠的开山脊梁。1958年,陈士橹奉命创立西北产业大学宇航工程系(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诲的首批院系),首创了我国宇航工程科技教诲的先河。上世纪6、七十年月,我国首批宇航工程系首创不久,专业“撤并风”忽但是至。“中国这么大的国家,没有航天肯定不行!”陈士橹深化洞悉宇航专业作为尖端国防专业的极度重要性,他以战略家的胸怀和胆识,顶着宏大压力,扼守本人的主张。在宇航专业死活死活的关键时间,一贯温文儒雅的他,力挽狂澜,到处驰驱号令,以至是“满腔怒火”。精诚所至,无动于中。在国防科委有关辅导及钱学森的体贴、支撑下,终极保住了西工大宇航工程系。该系成为天下航空院校中唯一没有被“撤并”的宇航院系,终极为我国航天教诲奇迹和科学研讨保存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气。在那段费力卓绝的光阴中,该系经心培养的师资队伍成为国家上个世纪90年月航天大展开时期学科直立的主力军,所培养的结业生大部门成为国家航天和国防奇迹的栋梁之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勤劳,由陈士橹一手创立的西工大宇航工程系已展开成为中国四大航天学院之一,成为西工大航空、航天、帆海“三航”特性的重要一翼。学院具有一支气力亏弱、构造公道的师资队伍;具有3个博士后科研举动站(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把握科学与工程、兵器科学与技术)、6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具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飞翔器假想、航空宇航促进实际与工程)、1个国家重点培养学科(导航制导与把握);具有1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建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讨中央。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航天科技英才6000多名,个中搜罗中国航天科技团体公司董事长雷凡培、“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掌门人”田维平、束厄局促军某部照料长李鸿等两名“天下十大超卓青年”,和一多量在航天科研院所包袱当责行政和技术辅导的校友。——在中国航天科技奇迹艰巨的腾飞线上,他筑梦航天、拓路苍穹,擎腾飞翔力学的大旗。在航天科技范围,飞翔力学是一门为导弹和航天器供给最优把握和最好轨迹的学科。陈士橹眼光急迅、勇于创新,始终紧跟国内外导弹与航天技术前沿展开科学研讨。他创立了我国飞翔力学学科,历久尽力于飞翔器航举措力学与把握研讨,在飞翔力学、氛围动力学、自动把握与构造弹性的交叉学科研讨中直立和美满了一批新的实际和方法,其成果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新型飞翔器假想和研制供给了安稳的实际按照,在国内外影响深远。他主持的西工大飞翔力学专业,不竭处在国内抢先职位,一些研讨标的方针曾到达天下先进水平。年逾七旬,他仍旧瞄准学科国际前沿,向导科研团队围绕空间飞翔器多个标的方针遏制攻关。其“弹性飞翔器航举措力学”科研项目荣获1991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培养的第三位博士唐硕(现任西工大航天学院院长),胜利地将有关实际利用于我国某海防型号导弹的假想,并得到航天产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他培养的第九位博士南英等,前后研讨了地-空弹复合制导、拦阻区、发射动力学,地-地弹道把握、精度阐发、弹道整体假想,巡航弹的最优轨迹打算与制导,空-空弹的复合制导、可进犯区,航天器再入轨迹与制导,导航与把握、气动力帮助变轨等,其研讨成果辨别在航天、航空假想单元得到利用,为国防奇迹做出了严重奉献。——倾慕育人、毕生垦植,师风化雨、桃李葱翠,他为促进航天科技教诲奇迹的进步和高条理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奉献。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培养飞翔力学博士、硕士50多名,个中搜罗我国飞翔力学专业第1、第二位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产业范围的栋梁。他为我国航天科技教诲奇迹煞费苦心、费尽心血,作出了杰出奉献,前后被原航空航天部授予“良好教诲事变者”、“有凸起奉献专家”、“良好研讨生导师”等称呼。2010年9月,陈士橹90华诞之际,中国宇航出书社出书了《陈士橹院士文集》。中国工程院院士、嫦娥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为“文集”作序。他在序言中写道:“《陈士橹院士文集》中收录的论文,是陈士橹院士近30年来尽力于前瞻性、首创性科研学术举动的一个例证,也是他教书育人、奉献故国航天奇迹的活泼记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陈士橹,以其一个甲子的坚守,将他一颗赤热的“中国心”镌刻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镌刻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册,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协同创新:西工大顶天立地推动中国航天飞跃发展建校以来,西工大坚守使命、改革创新、追求卓越,充分发挥“三航”特色优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承担了大量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及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专项工程的攻关任务。西工大师生争当开路先锋,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西工大因此两次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褒奖(系全国唯一高校)。西工大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防科技工业、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推动世界科技进步中,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快速发展之路。顶天立地做科研,弹箭星船写人生。在航天领域,西工大师生瞄准中国航天重大工程,重点开展了空天飞行器系统技术、空天信息技术、空天材料技术、空天动力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和攻关,为探索和发展我国的空间科学技术、维护我国空天战略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西工大先后参与了几十个型号的飞行器、运载火箭和卫星的研制工作,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特别是在我国首次载人飞行试验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彰,西工大成为“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西工大航天学院服务于国家航天领域和国防军工的重大战略需求,长期从事导弹、运载火箭、航天器等各类飞行器及相关技术研究,参与了我国20多个型号的研制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积累。该院在传统导弹和运载火箭技术领域一直保持优势地位。在航天运输领域,由该院唐硕教授主持研制的“运载火箭故障模拟系统”,以我国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为背景,采用数字和半实物仿真技术,完成运载火箭从起飞到载荷分离过程的正常/故障状态的飞行模拟、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故障检测系统半实物以及箭体载荷特性计算等,为运载系统仿真、设计与故障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采用具有工业化标准的操作系统、开发平台、编程语言、数据接口,实现了模块化、结构化、面向对象建模设计。该系统已用于我国载人飞船工程,并在8次“神舟”号飞行试验中得到验证,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彰的两所高校之一。在导弹领域,西工大航天学院是保障国内产品研发的重要力量,参与了多型导弹的设计和关键技术攻关。在国家某空地导弹重点型号中承担了总体、控制、结构等关键技术攻关,该院谷良贤教授担任该导弹的副总设计师,保障了该型号的顺利研制。该院闫杰教授主持研制了某型信息对抗飞行器,于2012年顺利完成演示验证飞行试验,所取得成果将可以大幅提升我军在现代战争中的战斗力。该院于云峰教授主持研制了某大机动靶标,于2016年成功完成飞行试验。该项目将为我军提供有效的目标模拟装置。在导弹火箭发动机技术方面,该院何国强教授团队针对飞行过载条件下固体发动机内部的两相流动和烧蚀机理开展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飞行过载条件导致发动机解体的机理,发展了一系列的地面模拟实验模拟方法和装置,为我国高速高加速战术导弹武器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2011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解决了国产硼粉与粘合剂的相容性难题,实现了高含量硼粉与粘合剂的良好混合,使得国内开展高能富燃料推进剂冲压发动机的研究成为可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在弹用电动舵机伺服系统技术方面,该院周凤歧教授主持研制了以动态性能好、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抗过载能力强为特点的电动舵机伺服系统,三十年来一直引领了国内这一技术领域的发展,技术成果直接应用于我国“长剑10号”巡航导弹、炮射导弹等十几个国家型号中,推广应用于航天、航空、兵器等20余家研究院、所、厂。在卫星和航天器领域,该院周军教授等先后承担了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二代导航、高分专项、高超声速飞行器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专项工程任务。参加了风云三号、实践十二号、OXX和XX卫星等多个型号卫星论证设计和复核复算;完成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的工程复核任务;承担了载人登月、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复合复算任务,为载人航天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技术发展,西工大航天学院拓展形成了高超声速与空天飞行技术、先进组合动力技术、空间操控与应用技术、微小卫星技术等前沿方向,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引领性研究工作。瞄准未来高超声速和空天飞行技术战略制高点,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技术成果。在空天飞行器方面,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倡导了两级入轨火箭基组合动力空天飞行器概念,国内首次研制了机体/组合动力集成原理样机,完成了地面原理试验。在先进动力技术方面,国内率先对火箭组合冲压发动机开展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牵头研制了国内首个火箭基组合动力原理样机。在高超声速控制方面,负责了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演示验证项目的制导控制系统设计及集成,实现了我国高超声速飞行器首次自主飞行试验,圆满实现“分得开、控得住、点得火”三大任务,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空间操控技术领域,针对在轨合作目标的维护任务,研发了我国首套空间机械臂地面遥操作系统,并于2013年首次成功实施了人在地面对空间机械手的遥操作,为我国空间维护技术科学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做出了开创性工作。针对空间失效卫星的捕获难题,首次提出并发展了一种带系绳、可远距离抓捕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空间绳系机器人系统,解决了非合作目标远距离识别、跟踪、逼近、抓捕、辅助稳定、拖曳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在微小卫星技术领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立方星技术研究。与比利时冯卡门流体力学研究所、斯坦福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等共同发起欧盟QB50计划,西北工业大学成为该项目的亚洲区总协调单位和三大任务控制中心之一。自主研制的欧盟QB50计划“翱翔一号”2U立方星于日搭载Atlas5火箭发射升空,并由国际空间站在轨部署,开展人类首次低热层大气的探测。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已于日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日中午12时11分,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九部联合研制的“行云试验一号”卫星为2U立方星,搭载“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该院袁建平教授和罗建军教授团队早在“九五”期间率先在国内开展空间站伴随卫星研究工作,“十一五”在国内开展空间机动和空间操作技术与应用研究,作为国家高技术主题专家组的组长单位,牵头论证和全面布控我国空间机动平台技术和空间操控技术研究计划。“上天入海”的西北工业大学堪称西北地区工业设计的摇篮。载人航天(神舟飞船)工业设计和载人深潜(蛟龙号)工业设计是西工大工业设计团队的两大杰作,也因此蜚声业内外并奠定了行业标杆地位。依托西工大在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的优势背景,机电学院工业设计系青年教师苟秉宸副教授和他的团队,将现代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率先引入载人航天工程,注重工业设计和人机工效的完美结合,艰苦攻关,科研成果在载人飞船、目标飞行器和空间站等型号上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西工大在该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了工业设计学科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让工业设计之花在‘天宫’灿烂绽放;扮靓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为其打造太空舒适的家园。”——该团队青年教师初建杰为此深感自豪。2005年以来,西工大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先后完成了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服气液控制台、神舟八号等系列飞船仪表与照明系统、飞船舱内人机环境和人机交互设备的工业设计;自2007年起,又先后承担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舱内环境设计和仿真动画设计,参与了空间站核心舱的总体布局设计和演示验证舱的搭建,完成了空间站二号实验舱的工业设计,承担了空间站多项人机交互设备的工效学设计等。“这是我国第一次把工业设计运用于载人航天工程,大大提升了我国载人航天器的工业设计和人机工效水平。”苟秉宸欣慰地说,“载人航天是万众敬仰的重大科技工程,能深度参与载人航天器工业设计,为载人航天事业保驾护航,此生无憾。”西工大自动化学院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在航天工程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多项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打造了一个“航空航天电机王国”。该所所长刘卫国教授介绍说,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先后开发成功稀土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同步电动机、同步发电机、步进电机、特种电机伺服系统等系列产品,研究成果已在航天、航空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所刘景林教授、马瑞卿教授、窦满峰教授、罗玲教授、骆光照教授等多位骨干教师在我国的航天事业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日凌晨和12月21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我国自行研制的两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顺利发射成功。卫星进入轨道后,由西工大自动化学院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刘景林教授团队主持研制的卫星天线展开电机成功地将卫星天线展开,为卫星发挥导航定位功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成功,建立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随后的十余年间,西工大数十台套天线展开电机又随着20余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升空,分别建立了“北斗一号”和“北斗二号”导航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北斗三号”的组网建设。为此,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多次给西工大发来感谢信。天线展开电机的成功研制是我国自行研制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里程碑,填补了国内空白,彻底结束了该类电机依赖国外进口的历史。经原国防科工委鉴定,该电机是国内高等院校第一个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星上电机产品,填补了我国卫星用电机的空白,技术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由于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研制成功,开创了西北工业大学的航天电机事业。在随后的十多年间,刘景林教授带领的航天电机科研团队又陆续主持研发了多种航天电机及控制系统,涵盖了多个重大航天型号,包括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交会对接系统、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统及鑫诺系列卫星、中星系列卫星等多种通信卫星。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航天电机已经成为西工大的一个靓丽的品牌。此外,刘景林教授团队还主持成功研制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交会对接机构用电磁阻尼器,它标志着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关键技术的突破,使我国成为继俄罗斯之后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交会对接系统,也将应用于未来的空间站交会对接系统。西工大自动化学院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马瑞卿教授团队在高超声速天地往返飞行器研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其成功研制的“罗马车”全电刹车控制系统,推进了飞行器刹车系统实现了飞跃式跨代发展。2013年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在给西工大发来的感谢信中表示,“西北工业大学积极承担‘某一号’飞行器研制、试验的协作配套任务,为‘某一号’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马瑞卿教授团队的该项成果获得了2014年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该项成果还被运用于C929和新一代战机的预研中。“某型号高超飞行器”冲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成功研制是马瑞卿教授团队的另一杰作。2016年12月,酒泉发射中心,“某型号高超飞行器”的发射成功,令马瑞卿终身难忘。“当时,国防科技大学校长陪着有关领导在北京观看,我作为控制系统研制的负责人穿着白大褂在现场观看,发射前的那一刻真是压力千钧啊!”发射成功后,国防科技大学作为总体给西工大发来了贺信,表示“西北工业大学为该飞行试验圆满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愿后续进一步加强合作”。马瑞卿还告诉记者,在这些高尖端项目的攻关中,他的研究生(博、硕士生)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历练。西工大自动化学院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窦满峰教授团队成功研制了风云系列卫星(二号、三号)配套用电机。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成功发射升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特向西工大发来贺信,祝贺自动化学院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窦满峰教授等研制的“精太阳光源测试设备的高精度电机稳速系统”应用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十二五”期间,窦满峰教授团队为载人航天、高超声速飞行器、高分对地观测飞行器、大飞机、制造装备等五个重大专项成功配套了稀土永磁电机,并为大运、四代战机、空警200等五个型号飞机配套完成150余台电机。相关成果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一研究所在给西工大发来的贺信中表示,“近日,国家某重大专项工程飞行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一研究所研制的XX-XX发动机成功点火并实现了稳定工作,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本次飞行试验中,贵校窦满峰教授为电机及电机控制器技术提供了支持,对试验成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工大生命学院商澎教授团队多年来致力于空间生命科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战略发展研究,建立了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抗磁悬浮技术平台,承担973课题、863课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3项。利用地基微重力环境(效应)模拟技术,从细胞、组织及整体动物层次开展了失重环境致骨质流失机制及对抗措施的系统研究。与欧空局合作,利用法国抛物线飞机开展骨细胞研究,发现微重力导致骨细胞突触数目减少,细胞微丝-微管骨架结构发生紊乱。商澎教授系国防科工委“空间生物实验模拟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主任,国家“载人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和预先研究航天医学专家组”成员,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等。商澎教授作为我国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空间生命科学领域”工作组组长,牵头组织完成《空间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空间生命科学》1部、出版《空间生物学与空间生物技术》专著1部,为推动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年起,西工大作为牵头单位,商澎教授作为项目责任专家,组织中科院、清华大学等7家单位8个课题组在我国首艘太空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开展空间生命科学实验——“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该项目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批准立项的由高校牵头实施的空间生命实验项目。该项目主要研究微重力等环境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殖细胞分化及骨组织细胞结构功能的影响,成果有望应用于心脏与肝脏疾病的治疗、器官移植、生殖健康恢复,以及预防和治疗骨质变化等疾病。“天舟一号”计划日至24日择机发射。商澎教授说,“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本身,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注重用‘真项目、大项目’来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生命学院一个硕士研究生全程参与了‘天舟一号’项目,育人的意义很大。该项目的实施证明我们十多年的执着和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是我校生命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弦歌不绝英才辈出:西工大校友剑指苍穹大放异彩“公诚勇毅”引领立德树人,“三实一新”造就领军人物;战略构建科学培养体系,坚守三航特色打造人才高地。在与时俱进、与辉煌同行的79年办学历程中,西北工业大学坚守大学之道,坚持育人为本,以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崇高使命。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18万多名高科技人才。国防科技工业一直是西工大毕业生的主战场和大舞台,仅“十二五”期间,西工大就为国防科技工业输送了8955名毕业生(其中航天系统占2013人),其间培养的国防生数量、规格名列全军签约高校前列。西工大毕业生遍布海陆空,在当今中国三航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西工大校友领军人才辈出,一大批校友勇立潮头、追求卓越,屡建功勋、大放异彩,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蔚然形成令人瞩目的“西工大现象”。在中国航天领域,长期活跃着一大批西工大的杰出校友。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担任该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的西工大毕业生达144人;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担任该集团公司院所、企业党政领导干部及副总师以上职务的西工大毕业生达71人。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六研究院为例,航天四院重大型号总师中西工大校友占44%,航天六院省部级专家中西工大校友占56%。西工大的毕业生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新一代的西工大校友也已经成长为中国航天的中坚力量。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后西工大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四院、五院、六院、七院、八院、九院、十一院输送毕业生约2400人,其中西工大校友担任副处级或副主任设计师以上职务的有404人,占比近17%。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人力资源部门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以后西工大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输送的硕士、博士毕业生中共有97人担任副处级或副主任设计师以上职务,占比14%以上。西工大是一所肩负国家重大使命的国防名校。这里,弦歌不辍,薪火相传;这里,飞天巡洋,辈出栋梁;这里,成就“飞天梦”,培育了一大批逐梦太空、名垂青史的“航天人”——“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吴自良,物理冶金学家,1939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西工大前身之一)航空工程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两院”院士陆元九,1941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西工大前身之一)。早年从事探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及一些战术导弹的控制系统的研制和开发。担任航天工业部总工程师期间,参加和领导了多种航天器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梁守槃,系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著名导弹和火箭专家。曾任教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西工大三支脉源之一),是中国第一任海防导弹武器系统的总设计师,被誉为“中国海防导弹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邢球痕,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1957年毕业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西工大三支脉源之一),曾主持研制成功多种战略、战术导弹固体发动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钟山,1957年毕业于“哈军工”空军工程系(西工大三支脉源之一),曾任某低空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某重点型号工程副总设计师。吴美蓉,1952年考入西北工学院(西工大前身之一),2001年当选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日被授予冯·卡门奖,是国际宇航界第一位女航天科技专家。张庆伟,1982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1988年获西工大飞机设计专业硕士学位。27岁时与中国航天结缘;31岁时被任命为中国“神箭”的副总设计师,成为中国“航天三少帅”之一,荣膺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40岁时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任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副组长,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46岁时被任命为国防科工委主任,是国家部委中最年轻的一位部长;47岁时被任命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肩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掌舵开拓中国的大飞机事业;2012年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2017年任黑龙江省委书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2002年获西北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作为航天测控通信与航天系统总体设计专家,曾负责研制成功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遥测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在嫦娥二号工程中,创新提出“一探三”总体设计思路,实现嫦娥二号成功探月,并开辟了深空探测新领域;在嫦娥三号工程中,主持实施了“自主导航、自主避障”的软着陆方案,国际首次成功实现无人自主避障着陆,树立中国航天新里程碑;提出月球及以远天地一体X频段深空测控通信方案,并主持在轨试验,实现测控通信由S到X频段、由近地空间到深空的技术跨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系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航天三少帅”之一。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1987年获西工大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硕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六院院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副总指挥。他主持研制的火箭发动机在历次航天发射中一直保持着100%的成功率,让中国火箭有了一颗实实在在的“中国心”。荣膺第十三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198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作为中航工业“武器技术”首席技术专家,先后参加了我国第二代、第三代红外型导弹的研制,主持第四代雷达型导弹的研制,曾担任国家三个重点型号的总设计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重大贡献奖”,被中央组织部、国防科工局、人力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授予“第二届国防科技工业杰出人才奖”。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晓,1990年作为中国第一位固体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博士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到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院——中国航天第四研究院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室主任、研究所副所长,从2000年至今任航天四院科技委常委、某型号副总设计师兼固体发动机总设计师,现任航天四院副院长,为提高我国固体发动机的研制水平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1984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导弹设计专业,系航天六院院长、某型号总师。他曾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为代表的10余项宇航发射任务,发动机参加飞行试验保持着100%的成功纪录;他先后参与并组织领导了我国多种重点型号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国防技术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航天固体动力掌门人”田维平,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火箭发动机专业。历任四院41所所长、四院副院长、四院党委书记。主持研制神舟八号等系列逃逸发动机,以及天宫一号和嫦娥二号目标飞行器全套结构密封系统,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和探月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研制的多种新型战略、战术导弹武器发动机和新一代固体动力运载火箭,为国防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和固体动力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天宫一号总设计师、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尚志,曾先后担任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副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载人飞船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总指挥,主持实施了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飞船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研制任务,主持完成了载人航天飞船系统发展的第二步任务规划。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航天功勋奖,被授予“载人航天功臣”等荣誉称号。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航天八院副院长马佳,199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宇航系统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突出的火箭领军人物,他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积极投身到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建设中,在我国运载火箭工程研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充分展示了年轻一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风采。航天八院某型号卫星总设计师程卫强、载人航天“神舟”逃逸固体火箭发动机总设计师任全彬、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总师助理马晓兵……年轻一代的西工大校友,正大显身手、日渐成长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中坚。西工大航天校友“群星闪耀”,不胜枚举。飞天长征路上,西工大人一直高擎“壮美的火炬”。不渝追求,终成壮举,西工大人为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日益腾飞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方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处理 邮箱地址 tc_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工大2017院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