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被击沉的精度是不是被砍了

踢馆|为何美军制导炮弹更贵,射程精度还比不上我国远火?
踢馆|为何美军制导炮弹更贵,射程精度还比不上我国远火?
大家应该注意到,今天的微信推送里,关于航母的新闻占据了半壁江山……
正常说来,堂主选稿的标准一般是平衡文章选题方向,争取飞机大炮坦克潜艇方面的文章都覆盖到。只是今天,海军的兔子们好像打了鸡血啊!连着搞了这么些个大新闻出来,每一个都是堂主我看来都是平时能当头条的重量级,今天其他方面的稿子就只好割爱让贤了。
几条没能入选的重要新闻:
中国航空发动机专家张恩和逝世 曾任太行发动机总师
太行之父张恩和
牺牲歼15飞行员张超被授予“强军先锋”荣誉称号
大家可以关注我们的腾讯新闻客户端军事栏目,搜索有关这两位的详细事迹。
今天我们早点进入正题。
问:朱姆炮弹价格更贵,但射程和射击精度貌似还比不上我兔的远程火箭炮呢?!我注意到我兔的a100装药235公斤到500公斤弹重840公斤,而LRLAP装药11.4公斤弹重118公斤,小编觉的我兔的火箭弹可以小型化做到或者接近LRLAP的水平吗?
朱姆的炮弹贵,一个原因是采购量削减以后,分摊成本太高了。这样的弹药本来应该要十几艘船装备,才可能满足生产条件的,现在就两条船装,生产线建设成本、科研成本全都要摊在这有限的数量内,那自然就出问题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LRLAP是制导炮弹,本质是一枚导弹,制导控制系统、火箭发动机都不会比普通导弹便宜多少,因为炮射要采用抗冲击元件,价格可能更贵。
图:左侧是标准155弹丸,可以看到LRLAP的制导和控制系统、火箭发动机都比战斗部大很多。堂主并不看好LRLAP,它本质上是一枚导弹,价格不会便宜;而既然是导弹,干嘛不放在垂发里呢?
图:美帝其实完全可以根据ESSM防空导弹的尺寸,搞一款射程差不多的对地攻击导弹,MK41可以一坑4弹。DDG1000去掉一座155炮,至少可以装64单元MK41,256发,备弹数量比那什么AGS 155毫米火炮还要多。所以堂主也要说,不要盲目迷信美帝,这10多年,美国海军干的脑残规划太多了。
至于装药量,11.4公斤是装的炸药数量,战斗部重量可是接近30公斤的,而A100的235公斤是战斗部重量不是装药量,而且LRLAP是制导炮弹,制导和控制机构也要算重量。同类对比的话,M270火箭炮的M30/31制导火箭弹,射程只有84公里,重量300公斤出头,战斗部也只有90公斤重而已,要是延伸到跟LRLAP一样的185公里射程,战斗部重量比LRLAP重一点可能也有限了。
我国的水平也不会比M270的火箭弹高,要做小型化,估计极限就是200公斤的火箭弹,带30公斤战斗部(装药10公斤上下)打185公里吧。当然火箭炮比起AGS火炮来说省掉了炮管和复杂的装填,整体系统要小巧很多了。
图:美国陆军就很好,直接为原来的火箭炮搞制导火箭弹,战术性能堪称完美。
问:舰炮口径76mm居多,岸炮动不动就150mm口径,现在主流都是舰对岸炮火支援,那么口径相差如此巨大为何岸上还打不过水里的?求解。
现在的127毫米和130毫米舰炮也很多啊……76毫米炮主要还是海战和对空支援,当然遇上近海治安作战,打打游击队也可以。实际上哪怕是127毫米和130毫米舰炮,主要任务也不是强行对岸射击了,现代军舰太昂贵,大家都舍不得了。
不过军舰的火炮火力还是比岸炮强的,有复杂的自动装弹机,还有水冷炮管,射速远超岸炮。意大利的127毫米舰炮射速可以达到40发,一门炮就相当于20门的普通牵引榴弹炮的持续投射量,哪怕是PZH2000,持续射击也只有127舰炮的七分之一射速而已。
不过说老实话,本堂主对舰炮对岸支援还是不看好,或者说现代化驱逐舰去执行对岸火力支援是本末倒置,还不如专门造几条便宜的炮舰算了,就像我军的火力支援舰,用老式护卫舰改装火箭炮,火力就很给力。
图:江湖级护卫舰改装的火力支援舰,上面的火箭炮也完全可以改用制导火箭弹。
图:这个世界只剩下一个脑残土豪会专门为对陆攻击,搞一款万吨级隐身驱逐舰。
问:堂主,最近网上都在比较中国的054A和俄毛的22350,很多人都认为22350吨位那么小却能将相控阵能带对陆攻击巡航导弹垂发也多,而054A吨位大火力却不强,堂主怎么看?另外,俄毛现在新建的护卫舰虽然吨位不大但是所携带的火力却很强悍,而中国甚至美国的军舰反而是吨位比俄毛大一圈才有他们那么强悍的武备,为什么发展思路相差这么大,这两种思路哪个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不能光看垂发数量,也要看垂发口径,不然像很多买了以色列巴拉克1导弹的军舰,那垂发数量就逆天了……另外,2吨的,比054A要大一些。
054A是32发大口径垂直发射系统,虽然长度短没法装远程对地导弹,但是中程防空导弹没问题,反潜导弹没问题,中短距离对地导弹也没问题,同时还有八发反舰导弹的倾斜发射装置,也可以换装对地导弹。
而22350的垂发是32个单元的小型防空导弹加上16单元的反舰导弹。
我国的小型防空导弹现在也在开发中,等服役了那054A的一个单元可以装4枚,那就相当于128个单元的小型防空导弹,比22350多太多了……而且054A可以在小型防空导弹和大口径的防空导弹之间切换,使用灵活度上22350更没法比。
图:22350前面的32个垂发单元是小导弹。
图:054A的32个单元垂发都是大口径的。
至于22350的相控阵雷达,只能说本靓仔也算活久见了,终于见到高雄复生,大和重来,这么高的重心出门真不怕被浪翻么?
广大资本主义国家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国,都是胆子比较小的,至少也要接近6000吨级才敢装这么大型相控阵,像毛子这么装,适航性就是最大的问题,鬼子海军当年可为了这个问题出了不少大事的。
图:对海军来说,重心过高永远都是大问题。
问:第一次,敬请指教!枭龙在三代机里是个什么水平?中国空军没装备,巴基斯坦仿佛看起来也是嘴上说好,实际也不是很满意,向外推销到现在也没卖出去,不知道能不能达到巴空军F-16A/B的水平?和三代机中的低档货鹰狮、米格29、LCA相比如何?
同样是低档,那价格差异也是很大的,鹰狮单价要超过8000万,是枭龙的三倍以上,这能比么……
米格-29虽然早些年卖价低,但现在卖价也很高了,而且不光卖价高,使用成本也高得吓人。
至于LCA,根本就没达到服役状态,不能算作是有效的战斗机,也没法对比。
图:JAS-39也是很贵的,并不比F-16便宜多少。
图:两台发动机,加上部件寿命短,米格-29使用成本很高。
枭龙比起F-16A/B来说,航电设备和武器是远超的,但是机动性还是不如F-16A/B,毕竟F-16A/B采用的是大推力的F100发动机,动力更加充沛。
现代战斗机市场本身就削减得很厉害,像鹰狮也没卖掉多少,枭龙现在已经有两三家订货,相对来说在比较新的战斗机里面还算卖的不错的了。
至于在三代机里面什么水平?枭龙就是价格最低,性能不算最差,用起来比较方便的战斗机。现在第三世界国家购买力下降很厉害,F-16这样的飞机实际上已经没钱买了,鹰狮这样的也很难支持,枭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非常高端了。
图:买了枭龙,各种精确对地打击弹药任选,保证你可以任性地欺负别人,买F-16就没这好处了。
问:堂主希望提一些与众不同的问题,脑洞大开,请接招。巴铁和台湾空军都是以F-16为当家花旦,请堂主比较一下两者的装备水平,飞行员素质,体系建设。如果两者开战,结果如何?两者的对手三哥和大陆空军都是以苏30系列为主的空军。巴铁和印度的差距和台湾和大陆的差距哪个大?F-16配AIM-120C导弹能对抗苏30发射R-77或者歼11发射的PL-12?感觉导弹AIM-120更好,发射平台苏30更好,堂主怎么看?
这个啊,台湾地区的训练水平是不高的……前几年台湾的RF-5侦察机失事,两个飞行员一个飞了21年才1800小时,一个飞了八九年才750小时,算下来人均一年只有几十个小时飞行时间,战备水平、飞行员素质必然都不算高的。
巴基斯坦是80年代阿富汗战争期间,为了和驻阿的苏联空军对抗,在美国的大力援助下训练水平很高,这个一直影响到现在。同时由于巴基斯坦是那种贫富差距和阶层差异超级巨大的国家,所以他的战斗机飞行员相当于是古代的贵族骑士身份,地位很高,所以哪怕现在经济差,所以训练水平还保持得不错。
图:参加珠海航展的巴基斯坦飞行员,他们在国内那算是贵族身份,战斗精神是很强的。
当然如果两者开战,台湾肯定是巨大优势的,毕竟台湾的三代战斗机加起来接近300架,而巴基斯坦只有100架上下,经济实力差距太大了。
巴铁和印度的差距,比台湾和大陆的差距要小的,因为大陆毕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巨大的经济体量优势使得不开战都能通过军备竞赛磨死台湾,而且还能顺带磨死日本、韩国、越南包括印度之类的。
F-16+AIM-120C,比苏-30MKK加R77还是要强很多的, 不光导弹强,雷达也好,苏-30MKK还是继承的苏-27的雷达,倒卡天线、模拟处理,性能很不靠谱。歼-11+PL-12估计能打个旗鼓相当吧。
图:上图苏27的雷达,下图F-16的雷达,两者技术相差一代。
问:堂主潜艇在深海航行、它是怎么看见前面的、也不可能装玻璃,在几百米海底的压力是很强的,用雷达的话比如海底的山啊,大鲸鱼啊也会探测不到的、那这样潜艇在海下航行不是很危险?
不需要看到海底的山啊……因为潜艇出海要带海底地图的,只要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那周围海底地形是啥样就一目了然了。就像我们坐在火车里,只要打开导航仪,哪怕关着窗也知道自己周围的地形如何了。潜艇有舰位推算的能力,根据自己航行的距离、方向就能在海图上面精确的标出自己的位置,从而规避海图上面的障碍物。
图:海底三维地形图
至于大鲸鱼之类的,鲸鱼自己也有海底的探测手段,看到潜艇这么巨大的存在,鲸鱼才不会傻乎乎的撞上去。在比较深的海域,潜艇的航行都是很安全的,靠着海底地图都可以很稳定的航行。
同时潜艇也有高频的防撞声呐,在不太有把握的近海海域都会打开防撞声呐,防止这些误撞的。
图:美军无暇号测量船来南海,主要就是为了南海测海底地图、洋流图什么的,所以必须切它的电缆啊。
问:糖主大大,这次航展外场展示区一个像是硬壳飞艇样的东东是啥?没看到说明,希望堂主大大解释下。没法上图。
那好像是一个民用飞艇,飞行高度比较高,事实上也可以转做预警飞艇,军民融合发展嘛。预警飞艇概念最早是美国人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建立廉价的巡航导弹侦测系统。
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用地面雷达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之前也多次说到过这是地球曲率问题,无解的。以前能搜索主要是靠预警机,不过预警机价格贵,而且一次起飞能飞的时间有限,所以靠着预警机来保卫国境线是不可能的。
这样的情况下,美国人就提出来在飞艇上装雷达,虽然搜索距离不如预警机,但是价格便宜可以做很多,而且飞上天去只要不遇到恶劣天气不用收起来,一个飞艇就可以保持很大一篇区域持续搜索了。
同时美国还有墨西哥湾扫毒问题,用这种飞艇还可以保持对墨西哥湾水域的大范围监控,防止毒枭用快艇或者低空飞机运毒。
图:美帝的反巡航导弹系统的预警飞艇,底下圆球是装雷达用的。
问:看了朝鲜最新的护卫舰,我就在想军舰外形应该比飞机要简单很多吧,毕竟不用考虑气动阻力之类的。只要简单测绘出形状就可以模仿么?隐身化军舰外形设计就没有类似战机风洞类似一说?包括隐身外形?
军舰当然也是有类似的,像当年法国的拉法耶特级搞出来以后,大家都学着拉法耶特的外形设计了。军舰要设计个隐身外壳是很简单的,但是战斗力还是要看里面,朝鲜的船用的火控雷达还是苏联70~80年代导弹艇的,这样电磁泄漏都能让隐身能力失去作用。
图:法国拉法耶特级护卫舰影响了一个时代。
问:一直都说欧美限制对华军事出口。可是为何法国与中国有涡轴,船用内燃机,直升机等转让,美国政府没处理他们呢?
直-9直升机本身是作为民用的通用直升机出口我国的,而后续升级也是在民用框架内执行的,这个是可以绕开军事禁运的。而船用内燃机,也是如此,民船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柴油机,不卖那是不可能的。
问:堂主,求翻牌,我看美剧的古典战争场面的弓箭手射箭时都是仰射,而中国的古代战争剧里面的弓箭手射箭都是平射,到底哪一种是真实的?哪一种更好?
这个啊,要精确射击必须平射,而仰射是为了射远,两者都是正确的,只是不同任务的不同姿势而已。英格兰长弓手也经常在几十步的距离上射,也只有这样距离平射才能直瞄对方士兵射击。
问:堂主我车里有一个电子狗,宣传说可以接受到雷达信号,我放在车里他是怎么能接受到雷达波的,雷达波可以穿透我的车?还是厂家在瞎bb!
电磁波有衍射和绕射问题,而且你车上的玻璃也是可以透波的,早期战斗机雷达天线罩就是用玻璃纤维做的。
问:堂主,火箭助飞鱼雷、智能水雷的性价比如何,规模化应用对水道航道的封锁效果结合反舰导弹能否建立战区的极大优势?
你说的是火箭上升水雷吧,这个水雷的价格不会比先进的沉底水雷贵多少,因为精密昂贵的引信系统大家都是一样的,火箭上升水雷只是增加了一个小火箭发动机而已。火箭上升水雷主要优势是可以在比较深的海区布设,是有很大价值的。
图:我军吊放火箭上升水雷。
问:堂主你说洲际导弹再入速度都有这么快了!那人们所说的高超音速武器不是已经早形成战斗力了?
其实是这样,洲际导弹弹头再入速度比现在的高超音速武器还要高的,它着地速度更要比高超音速武器高得多,但它进入大气层后的机动能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高超音速武器,更准确地说,应该是高超音速滑翔武器。它进入大气层后,可以利用空气动力进行大过载机动转向,潜在战术价值就是绕开反导拦截。
图:现有的洲际导弹就是尖尖的雪糕筒形状,再入大气层后,机动能力非常有限。
图:高超音速武器是这种扁平的形状,目的是利用气动力来进行大过载机动,现在要实用为时尚早。
问:堂主,为什么看到直20肚子会突出一块,这是原版黑鹰没有的啊,还有就是堂主直20上舰呼声相当高,可未来的海直20能上已经服役的052C/D、054A的甲板机库吗?还是只能新设计的军舰直升机甲板会加长?
在亚丁湾护航中,美帝的海鹰直升机就曾经降落在我军的驱护舰上,所以看样用起来还是凑合能用的。新的军舰直升机甲板肯定会加长,因为甲板越长着舰的安全性越高。至于肚皮突出那块估计是为了增加货舱高度吧。
图:美军海鹰在运城号护卫舰上着舰。
问:听说RD33-RD93设计其实比法国M88好,如果用西方的材料、加工、工艺、涂层改造,会比M88优秀?据说三姨夫改进也借鉴了许多RD-33的设计?希望堂主采纳。
RD33设计比M88好,这种事情就好比有人和你说桑塔纳比本田雅阁好一样。实际上RD33各方面设计都比M88差得远了。
M88是法国在施奈克玛与美国GE公司合作建立CFM公司以后的产物,设计基础来自于GE公司的F101家族(F110就是这个家族的)核心机,起点不知道比RD33高到哪里去了。而且材料设计和工艺设计,特别是部件制造和装配工艺,本身就是发动机设计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国内这种将设计、工艺对立看待的观念流毒,真是让人特别无力。
图:M88涡扇发动机
AL-31发动机设计时大量继承老旧的AL-21发动机结构,相对来说参考借鉴RD33设计的那部分都算先进了。也正是因为这种设计上的不彻底和妥协,使得AL-31F发动机的支撑设计特别复杂,结果导致润滑可靠性相当差,明显不如RD33。
但这不是说RD33做的多好,而是AL-31本身不行,当然AL-31的燃油雾化又做得比RD33好。毛子这发动机...唉,只能说中国没更好的选择。
图:RD33涡扇发动机&&&&&&&&&&
  本文来源:NGA论坛,由Carnotzet翻译()。
  [请记住下文中提到的所有赠送和折扣活动都只和毛服有关]
  问:什么时候把提尔皮兹再摆上架?
  答:它会定期出现在商店中的,但是我不能告诉你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
  问:狄安娜经常会送给那些新创建账户的玩家们。那这些老玩家怎么办?
  答:没计划免费发给大家,但是过段时间会上架卖
  问:你们打不打算解决预瞄插件的问题了?装了这个BB能在15公里上打中DD,更别提其他舰种了。
  答:当然了,我们并不喜欢这种非法插件在游戏中被使用的情况。所以我们会进一步改进客户端保护(上一次我们就有搞了,但是结果不尽人意)。然而也不能说预瞄插件就能让菜鸡一步登天,在15公里甚至更远的位置,DD随便机动一下就能躲开BB的炮火。而对他进行射击的BB会因此(炮击DD)失去一轮炮击其他目标的机会。
  问:你们近期会不会考虑实装以下的舰长技能的任意其中一个:增加对空伤害/增加舰战的载弹量/增加舰战的扫射的伤害以及降低弹药消耗(扫射就是舰战的Alt键攻击模式)/给飞机加入烟雾弹,加入一些新的机制或者是改进现有的机制来确保在一开场就干掉航母这件事会变得很困难?
  一开场就损失掉一艘CV会导致以下的后果(这些后果都挺严重的):
  少了CV的队伍失去了可以点亮船只的最好方法,尤其是点亮DD这个方面。意味着对方有着十分明确的战术优势。
  对面的CV可以随便把舰载机丢在一个什么船上面,尤其是可以摆在DD上面,还不用担心被对方的飞机打掉。所以说AA其实是很被动的。
  也就意味着:
  飞机的高速化:在中级船的时期,想让自己家的飞机能够攻击到对面的航母(在战斗开始时)是需要一些时间的,很多人都认为一定要一波就把航母打沉,因为再放一波攻击队出去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在9~10级,飞机的速度都超过了150节,同时放出2~3波攻击队是很正常的,而在这种情况下IJN的航母基本都会输,因为对空比美国航母差。
  美国CV可以使用全舰战/舰爆的配置。这种全面进攻的配置会鼓励CV们尽可能早的干掉对方的CV。当然了,两个全面进攻的航母在战斗中碰头的事情也并不是很少见。
  航母普遍喜欢和大部队拉开距离。尤其是在上个版本对AA进行重新平衡之后,船只都没办法很好的进行对空了,更别提航母一般都是和大部队分开的。如果你想找人护航(巡洋舰)的话,这艘船在战斗中基本没办法发挥什么作用,只能拿到很少的银币和经验,护航的玩家玩起来也不是很开心。
  锦上添花的是,舰战只能在舰爆去投弹的路上才能干掉它们。而对手需要做的仅仅是把小队分开而已。我的舰战去打了他的舰爆队,但是只有一架舰战活了下来,而且也没什么弹药了。但是就算这样还有三队舰爆抄我飞过来。当然我可以最后再来一波扫射,但是如果对手会玩的话他会直接躲开我的攻击,不用怎么受伤,而我的舰战就一点子弹都没有了。就算我让舰战去骚扰舰爆们会让我少受一些伤害,但是第二轮攻击队过来我基本就死球了。
  答:我们有计划在未来实装一些关于AA的修正。关于CV开场互殴的这个情况我们也不是很开心的,因为开场少个航母会影响到全队中的其他所有玩家。我们现在正在调查你所提出的这些问题。
  1.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和远距离上的弹道有关的。我举个栗子好了。当我在开BB的时候,我会瞄准地方的水线。假设散布和精准都是没有随机值的,那这发炮弹到底是会朝着船中间去(下图左)还是朝着船边去(下图右)?
  答:[下面的回答中包含大量我不熟悉的技术性内容。所以我很有可能错误的翻译了许多词汇。如果有人知道正确的用语的话请告诉我,我会编辑帖子]
  为了简化这个机制的解释过程,我们来假设对面的船的侧面是完全暴露给你的。
  请想象一下在这艘船的提前量的位置有一个半空间(如果船的侧面是全部暴露给你的话,这个半空间是和穿过船中间的半空间是同样的那个)
  译注:Half-space并无正式译名,直译则为半空间。其定义为一个被超平面分割开的仿射空间的两个部分,其中的任意一个都可以被称作半空间。
  如果你的视线能够和半空间相交的话,那么炮弹的落点就是在这个交点上。然而我们现在说的是在水平面上的这个半空间,不是水下的那个
  假设我们准备打提前量,也就是不去瞄准船只,而是瞄准船前面的水线。你有三个选项:
  ▲1.瞄准水线&炮弹就会打到水线,这样的话半空间和炮弹是不会相交的,因为我们的视野和半空间也交点。
  ▲2.瞄准船的中心线&炮弹会像下图右上一样飞过去。这个炮弹和半空间也是没有相交的&这是个十分极端的栗子。
  ▲3.瞄准甲板的位置&这样的话视野会和半空间相交,炮弹会命中甲板中部。
  ▲4.还有第四种选项&也就是说准星正好瞄准在船上的时候(比如敌方不动或者是移动速度很慢)
  因此炮弹和船只的交点&在和半空间有交集的情况下&是由D的值来决定的。
  D的值是这么算的:如果我们炮击一艘静止的船的时候,准星正好套在模型上&那么炮弹的落点会是我们所瞄准的位置。
  2.你说的&对空基础系数&是啥啊?我看你经常有提到。
  答:在我曾经用过这个词语的回答中,我所指的是你按ctrl然后手动选择对空炮火集火目标时候的加成。现在的值是1.1,以前是1.5
  3.现在10级BB会因为CV的鱼雷墙(鱼雷汤)吃很多苦头。你们为什么削弱了大和的回血技能?难道是有必要才削的吗?
  答:没错,必须削弱。
  4.我之前一直有看到说你们有计划要Buff下石锤的射程。但是这么久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那到底只是个谣传还是你们真的有计划要改动些什么?
  答:我们没计划要改,更何况也没必要要改。
  5.你们有计划实装阿金科特号战列舰吗?我对那14杆炮挺感兴趣的。
  答:抱歉,但是对于没放出/没有正式宣布要出的船无可奉告。
  问:长门主炮上的那些奇怪的东西会和炮管有交叉的情况是正常情况吗?是建模出了问题吗?你们有计划修复吗?
  答:情况是这样的:如果主炮要&躲开&这些奇怪的东西的话,长门就会有一个很大的&火力盲区&。但是如果弄掉这些&奇怪的东西&的话就会导致长门模型的史实度下降。现在这个问题还处于&代办&状态。你觉得我们要怎么解决这问题?
  问:[很长的问题,其中有一半都是在喷,关于声望值的问题]
  答:现在的话举报他&玩的很烂&并不会影响你的声望。那个只是用于数据收集而已。11被浏览2,986分享邀请回答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2 个回答被折叠()假如他们真的相遇:大和大拿谁是最强战列? _战舰世界官网合作专区_多玩游戏网
战舰世界系统
战舰世界攻略
战舰世界插件
>>>>假如他们真的相遇:大和大拿谁是最强战列?
假如他们真的相遇:大和大拿谁是最强战列?
11:31:50 条 来源:多玩论坛 作者:伊萨科夫 ]
  前言:
  大概四年前我整理发表在铁血论坛战史区的一篇文章,原内容出自《战舰》杂志第二十一期《大和级与蒙大拿级对抗之辨析》一文,我当年也是闲来无事把段落中的一些主旨精华部分提炼出来而已(原文实在太长)。
  大和级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列舰,蒙大拿级又堪称美国战列舰的巅峰之作&&虽说难产但没有人会怀疑美国人当年的建造技术能造出来。关于大和和大拿真撕起逼来孰强孰弱是很多玩家乃至军迷喜欢调侃的话题之一,我们抛开游戏不论,不妨先看看专业人士的分析。
  注:《战舰》这本杂志前后一共只出版了三十余期,是由海军战史类大神丛丕担当主编的纯技术类刊物,专业性毋庸怀疑,只是因为受众度太小以至于停刊至今,对于喜欢大船大舰的军迷来说绝对是一巨大损失。
  以下就是内容:
  日制战列舰的代表大和级大家耳详能熟,提及美制战列舰就当属衣阿华级最具代表,所以大和级和衣阿华级的较量始终为军迷们所热议的话题,虽然支持衣阿华级的不占少数,但在天气、海况良好的白昼条件下,衣阿华级要想战胜大和级概率极低,特别是火力和防护上的逊色使之衣阿华级只有在20000米以内才有可能撕裂大和级的装甲带,反观大和级在任何有效射程内都可以击穿衣阿华级的装甲,即便衣阿华级具有高速机动的优势,但在抢占阵位和机动规避的同时更会直接影响到己方火炮发挥,借用原书中的话语&衣阿华要想重创大和势必要顶着随时可能被致命炮火击中的危险,在靠近20000米的过程中无异于在刀尖上跳舞,应当说衣阿华要想战胜大和并非绝无可能,只是概率实在太小&。
  借此也引出了真正可以与大和级对抗的本文主角蒙大拿级战列舰,虽然蒙大拿级仅可算作一个纸面战舰,但以美国当时的技术条件完全具备建造的实力水平(可惜航母时代的降临而被剥夺了出生资格)。单纯的对比两艘战舰主要从机动、火力、防御以及火控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机动方面
  大和级理论航速是27节,但在试航中曾达到了28.5节的高速,在26节航速下的回旋直径为624米,90度转舵时为589米,回旋系数(回旋直径与水线长度对比)为2.44。
  蒙大拿级理论航速是28节,但因其并未建成所以缺乏试航数据,但根据经验蒙大拿级应具备比理论航速更高的冲刺航速,再参考北卡罗来纳级的相关数据(27.5节回旋直径625米、回旋系数2.87、水线长宽比例6.59),水线长宽比例更大的蒙大拿级(7.35)其回旋系数也理应更大。
  综合来看蒙大拿级在航速上拥有略微的优势,但由于回旋系数的增大在稳定性方面则劣势于大和级。
  火力方面
  大和级九四式45倍径460毫米舰炮,为有史以来威力最为强大的舰炮,其使用的九一式穿甲弹重达1460公斤,最大射程高达42000米,在20000米距离可以击穿566毫米垂直装甲。
  蒙大拿级装备与衣阿华级相同的MK7型50倍径406毫米舰炮,发射的穿甲弹重为1224公斤,最大射程38700米,在18300米的距离可以击穿509毫米的垂直装甲。
  综合而言由于蒙大拿级的主炮数量为十二门(一次齐射可投掷弹药总量14.7吨),所以在倾泻弹药方面并不逊色于只有九门主炮(一次齐射可投掷弹药总量13.14吨)的大和级,还享有三分之一的数量优势。虽然九一式穿甲弹在数据上不错,但自服役便存在弹体强度不足的缺陷,当主炮以25度以上的入射角射击时只能击穿414毫米的装甲,不过蒙大拿级的主装甲带厚度也不过409毫米和25.4毫米的钢内衬,所以说即便是打出缩水数据的九一式穿甲弹仍存在击穿蒙大拿级装甲的可能。
  实际上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海军就已经着重改进穿甲弹,经过改装后的一式穿甲弹就有效解决了弹体强度不足的缺陷,之所以大和级没有参考一式穿甲弹数据,主要还是因为一式穿甲弹至今无法确定是否配备过大和级,目前关于一切一式穿甲弹的记录都来自于金刚级,所以秉着公正的原则大和级依旧采用九一式穿甲弹作为参考,倘若大和级真的配备过一式穿甲弹,那么蒙大拿级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承受大和级的打击。
  反观美制弹体由于其一流的金属冶炼和加工工艺,弹体强度出类拔萃,甚少出现日方炮弹那种弹体强度不足或者引信延迟而导致的&无害通过&(所谓的无害通过就是命中目标触发引信,但弹丸往往会在爆炸之前横贯目标飞出舰外)。
  所以在火力方面大和级占优,炮弹可靠性上蒙大拿级占优,就实战效果来看,日本的弹体强度不足的问题可能被夸大了,在1942年8月的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期间,日本海军第八舰队重巡舰群向美军重巡发射了1020枚穿甲弹,在命中率高达10%的前提下并未出现穿甲弹效果不良的报告。
  防御方面
  大和级在水平装甲防御上有着明显优势,垂直防护方面则双方差距不大。
  美制渗碳A型装甲钢的渗碳深度由于过大,导致韧性不足很容易在巨大的冲击下发生崩裂,而日制无渗碳VH型装甲钢在与渗碳装甲钢相当的前提下韧性更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大和级可以在23000至25000米的距离上击穿蒙大拿级的装甲,而后者必须逼近20000米左右才能击穿大和级的装甲(出现和衣阿华级一样的尴尬)。
  不过考虑到二战期间战列舰主炮的最远命中记录也不过24000米,因此大和级想要利用这一优势也不是那么容易。并且美方战后估算也认为,大和级至少在22000米的距离才可以击穿蒙大拿级,这样一看22000米对比20000米,大和级想充分的利用这2000米的优势确实也不太容易。
  火控方面
  日本海军始终以射术精准而著称于世,长期保持者主力舰打靶命中率及散布精度的世界领先记录,1936年扶桑号战列舰曾在超过25000米的距离上取得命中率14.5%的佳绩,1940年榛名号战列舰也在20000米的距离创造了24.1%的高命中率,而长门号更是在1936年的27200米、1938年的30400米、40年的30900米分别创造了21.5%、17.2%、9%的命中率。而同时期美国海军战列舰在25000米的距离上罕有超过5%的成绩,即便20000米以内的射程,通常命中率也在15%以下,从这方面来看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差了一大截。
  但从实战角度的情形考虑,日本战列舰却表现的差强人意,以萨马岛海战的大和号为例,第一轮和第二轮主炮齐射的确表现出较高的射击水准,但在持续的降雨、美舰释放烟雾、战机和驱逐舰干扰之后却把之后的104发460毫米弹全部打空。还有1942年11月12日雾岛号、1944年10月24日扶桑号和山城号,他们都在实战中没有将训练时的命中率展现出来,特别是雾岛号还打出了1.7%的可怜命中率。
  而美方战列舰的最大优势则来自于火控雷达及观瞄设备的运用,美制MK8型雷达的测距误差不足300米,而日制22型雷达测距误差高达700米上下,美制MK38型火控系统可以从航向、航速、风力、风向、大气密度、气温、炮膛磨损等诸多因素进行解算,所得射击诸元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主炮伺服系统,控制主炮的旋转和仰俯进行齐射,日制的火控系统依旧为传统的九八式方位盘测量目标的状态,解读的数据也需要以人工的操纵方式进行调整,所以面对美军接近半自动化的火控模式,日军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日军战列舰在实战中的频频令人大跌眼镜了。
  但话说回来,即便是技术最为完善的美军也不可能完全依赖这些设备,比较有代表性的战例就是1944年2月17日美军舰队围攻日军特鲁克基地,衣阿华和新泽西两艘巨舰追击日本野分号驱逐舰(日本三大祥瑞舰之一),两舰在首轮均做到了跨射打击,野分号似乎命中已定在劫难逃,但野分号舰长采取了一个聪明的做法:每当看到美舰炮口闪焰就下令转向45度,直至炮弹落水后再转回原航向,这样一来美舰炮弹的飞行时间超过1分钟,给了日舰足以避开炮弹的时间,直到34500米衣阿华和新泽西号对日舰进行了美国海军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舰炮射击之后停止射击,野分号也逃脱了美舰的追击悻悻而逃。
  其他方面
  当时的主力战舰普遍都装载有为观察校射的航空舰载机,其目的是为舰炮的射程延伸增加,蒙大拿级和大和级也同样不例外,但蒙大拿级由于在设计构想中通常都会伴随有航空母舰协同,所以自身航空能力非常有限,仅携带3架沃特OS2U-3型翠鸟双座水上侦察机;而大和级为了配合射程高达42000米的九四式舰炮,配备了6至8架爱知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或者三菱零式双座水上侦察机),无论是数量和质量上都为日方占优。
  同样引用书中原话&如果在两舰交火之前彼此都放出侦察机,那么很有可能会爆发出一场小规模空战,但面对可以作为水上战斗机使用的零式水上侦察机,翠鸟水上侦察机没有任何的胜算,但零式水上侦察机依旧不敢过分靠近蒙大拿级,因为蒙大拿级的防空系统十分的强大,特别是发射VT无线电近炸引信的127毫米高射炮完全可以将日机拒之于防空武器射程之外&。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蒙大拿级将缺乏航空观察校射的优势,但大和级的航空观察校射优势又能占多少呢?很遗憾,日本海军只是在训练中号称创造过佳绩,并且九一式机载观测仪性能有限故障频频,实战中鲜有出彩的表现,所以这航空校射的优势大和级依旧占不了多少。
  最后的结论
  书中很有意思的搞了一个虚拟对决,就是在战场环境为气候良好的白昼两舰遭遇,作战条件为一对一的交锋排除其他舰艇和飞机的参与,谁能赢呢?
  看书中的意思是有些倾向大和级的,直接把原话抄下来好了:由于最大射程炮弹散布高达千米,不仅命中率低更会浪费弹药和炮管寿命,所以双方都不会在刚一进入极限射程就大打出手,所以在战斗开始阶段双方舰长都会选择加速接敌以便尽快进入有效交战距离,至于谁先开火很难确定,蒙大拿级可以凭借火控系统尽早完成射击诸元解算并直接开始效力射击,而日本海军向来强调先敌开火的作战理念也可能抢先射击,双方的射击距离理应在30000米左右转入小夹角近平行的航线状态之时,假设30000米距离开始对射双方炮弹都难以有效穿透对方主装甲带,只能对非装甲区造成一定的破坏,考虑到蒙大拿级的弹药投射数量和火控效能,在这一阶段命中大和级的机会较多,但距离实在很远,想做到决定性命中效果都不太可能,到了25000米的距离之后大和级的主炮开始能够击穿蒙大拿级的主装甲带,而后者依旧不能穿透大和级主装甲带,所以说这一距离对蒙大拿级而言将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此时大和级像泗水海战及科曼多海战那样刻意保持距离进行炮战,那么对于蒙大拿级来说将是极为痛苦和不幸的。
  如果说进入了20000米以内的决定性交战距离,那么就真的不好说谁输谁赢了,蒙大拿级主炮较多投送炮弹数量占优可以有效提高命中率,而大和级虽然在单次齐射投送炮弹数量上不如蒙大拿级,但在这个距离上以九一式穿甲所拥有的装药量和破坏力,即便单次命中蒙大拿级也足以使其致命,所以说到了这个时候就必然要考虑到运气因素的存在,比如说炮弹的落点位置(直接命中指挥塔、弹药库之类的)足以像丹麦海峡的胡德号大战俾斯麦号一样。
  看到这里,大和级和蒙大拿级到底谁胜谁负,我想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了吧?
添加到收藏夹
最新游戏视频
最新战舰资讯
看完本文后有何评价?已有0人评价,点选表情后可看到其他玩家的表态。
最新QA爆料
战舰世界新闻
战舰世界视频/图集
战舰世界经验
战舰世界插件
战舰世界论坛
绝地求生内容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和号战列舰被击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