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的例子到底是什么问题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专业自动化论坛-中国工控网论坛
发展智慧停车,首要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
给TA发消息
加TA为好友
发表于: 10:22:58
  停车难是老问题,背后有一系列难题。车位供给总体不足,找车位时间成本过高,老式收费导致漫长等待,都是很多人的切肤之痛。“解锁”这一难题,有没有好方法?在哈尔滨举办的“2017年中国高峰论坛”上,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了“智慧停车”。  并非新概念,2015年就被称作中国智慧停车元年。这一概念试图通过技术支持,实现在线查询和泊位预订,并支持诱导停车、反向寻车、智能支付。发展智慧停车,首要目的就是解决停车信息不对称。2015年《中国城市智慧停车指数报告》有过这样一组数据:北上广深停车位平均缺口率达76.3%,而停车场泊位平均空置率却高达44.6%。车位绝对缺口与相对利用不足并存的状况足够说明:加强停车位的供给固然关键,但盘活车位资源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如果有这样一个智能平台,停车是不是能轻松一点?  这并不只是构想。两年来,智慧停车已经迎来了一轮大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超过200家企业研发了各种智慧停车APP。然而诸多实践也表明,技术固然是化解难题的手段,真正的推广却离不开“兼容”。因为企业分头行动,城市内部“山头林立”、数据彼此独立,用户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难以升级,停车也就难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个城市级?这是哈尔滨的考虑。面对千万级人口、超160万辆乘用车,不亚于京沪的拥堵程度,哈尔滨城投集团通过联合优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地磁传感、近场支付等技术,搭建了一个实时化、可视化的城市级智慧停车平台,为国内解决停车难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创新样本。  停车问题一头直通动态交通,一头扎进社区,甚至路内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尽相同。智能停车面临各种权利关系的界定与处理,涉及一个城市的综合治理问题。具体而言,泊位的普查与认证最为关键,没有完备的基础数据,后续管理无从谈起;管理短板也必须补上,只有避免“路面归交警、小区不要紧”的治理空白,才不会涌现“见缝插针”式的乱停放。再比如,有学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区白天闲置车位实现车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车费如何共享,却有赖于更完善的业主委员会治理。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解决停车难,仅有一个城市级的智慧交通基础架构还不够,关键要有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相调适的智慧治理架构。  的目标,绝不止于方便停车,更在于有效调节车流,这便需要人们直面一个烧脑的思考题:停车管理到底是公益还是生意?从2015年底国家发改委推行“不同区域、不同位置、不同车型、不同时段停车服务差别收费”来看,停车费尤其是民营资本独资的停车场收费已经放开;然而因为担心乱收费,各地对停车费的事实价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车,能否实现明码标价之下的价格浮动,助推各地突破价格管理的矛盾心态?这可能是影响停车智慧程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应该说,加快发展智慧停车已经成为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课题,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更检验着城市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个城市都能落实城市级的智慧停车方案,不仅有助于化解停车不便带来的心塞,也有望纾解拥堵,让城市多点从容。
周点击排行周回复排行
[18] [10] [10] [10] [9] [8] [8] [7] [7] [7]
[1] [0] [0] [0] [0] [0] [0] [0] [0] [0]最新求助
[5] [1] [1] [4] [9] [3] [3] [3] [8] [6]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套路”多
究竟是谁在制造信息不对称?
■ 新华社记者 周蕊  银行发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近年来备受居民欢迎,但大数据调查显示,想要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 “难于上青天”,三分之一的产品实际收益率为“保底”的最低预期收益率,“高大上”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结构性理财产品“看上去很美”  走进商业银行大堂想要办一笔存款,不少消费者往往会遭遇“不如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劝说,承诺的最高收益率动辄高达20%,准入资金门槛又低至数万元,资金的占用周期最短只要一个月。“看上去很美”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真的是这样吗?  上海市消保委日前联合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课题组,对上海消费者可以购买的2016年上半年到期的17家商业银行的8种挂钩标的627只产品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市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套路”多,容易导致投资者误解,部分银行销售的产品实现最高收益率其实“难于上青天”。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杨宝华说,多家银行推出的产品均存在收益区间巨大,实际收益率较低的问题,“最高收益率看起来很高,但实现的可能性却极低,这就给消费者带来了误导。 ”  以江苏银行的 “聚宝财富专享4号(结构性)1609期”为例,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是18.50%,但最低收益率却仅有1.50%,区间高达17%,该款产品的最终实际收益率也落在了最低收益率的1.50%。该产品的1512期预期收益率为2%到15%,按照产品发行前后的市场数据模拟测算显示,其模拟实际预期收益率集中在2%至3%,从概率学上来说实现最高收益率 “几乎不可能”。  商学院课题组对627只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的测算还显示,超过96%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低于平均预期最高收益5.8%,84%的产品实际收益率甚至低于2016年上半年面向普通个人投资者发行的封闭型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4.38%,33.33%的产品实际收益率为最低预期收益率。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华侨银行、星展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银行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的实现程度偏低,恒生银行62只预期最高收益率高于4.38%的产品中,最高收益的实际实现程度仅有6.3%。  是真的太“高端”还是人为制造“信息不对称”?  金融消费领域长期以来争议较大的问题之一,便是由于其领域专业度带来的信息不对称性。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本身是客观的,但是,银行在其中究竟是主动作为公开信息,还是有意加剧和利用这种不对称性?  杨宝华说,和传统的理财产品不同的是,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一般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和金融衍生品组合在一起,其中金融衍生品的部分回报往往取决于挂钩资产的表现,但其变动也不完全是与标的进行 “全挂钩”,这样的新型金融产品,其复杂性远非普通消费者可以理解。  课题组调查发现,627只商业银行销售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没有一款产品公布交易对手信息。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银行自行设计的还是从其他机构购买来的?产品中衍生品的部分投资去向经过哪些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信息,消费者就难以判断产品的风险系数。 ”杨宝华说。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还存在关键信息披露不足,披露缺乏统一规范的问题。调查显示,南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星展银行等信息披露内容完整性较差,披露信息不全面;星展银行、渣打银行、华侨银行没有提供产品说明书。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茆训诚说,银行能否成为金融市场有效性的主导者,取决于信息是否对称、交易行为是否公正透明,但一些银行却心存侥幸,不仅不主动消除信息不对称,还人为制造“主动性不对称”。  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  “不讲实现可能性,只宣传最高收益率,就是耍金融流氓。”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说,部分银行宣传的最高收益率就好像“抛硬币”的结果是否真的有可能竖立起来,“只对消费者宣传会竖立起来,不说实际发生的可能性近乎零,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诚信、不靠谱的,在商业银行已经不是在是一家独大的今天,银行更应该少讲些数字、多讲点良心。 ”  茆训诚说,和其他销售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渠道不同的是,消费者对银行的信任度非常高。他建议,银行在进行设计产品时应开展压力测试,尽可能做到信息公正,促进市场有效性。  杨宝华说,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结构性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市售的主流金融产品之一,目前国内对其监管依然停留在2005年银监会下发的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这一办法将结构性存款(尤其是衍生品部分)业务纳入综合理财业务范畴,而没有针对产品特性的精细监管。 “国际金融危机后,英国金融监管部门进行的系列动作值得借鉴。英国要求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进行公布,而且对信息披露包括对手方等也有系列详尽的要求,这些都是可以借鉴的针对性监管要求。 ”信息不对称令购房者困惑:房价到底啥走势_地方经济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信息不对称令购房者困惑:房价到底啥走势
  由于需求的刚性,房地产行业始终备受市民关注,但今年以来有关房地产信息和市民的感受差距却越来越大。
  原来预期的新盘不断延期开盘;某楼盘开盘前一天出现大量人群排队购买,当天成交一百多套,时隔不久又撤销合同一百多套;某段时间房地产成交平均价格较大幅度回落,可当购房人兴致勃勃赶到销售现场时,却发现自己看中的房子价格根本就没降;某新楼盘在开盘当天就销售一空,其周围则是大量兜售新房的中介……难怪市民感叹这年头一手房越来越难买到了。
  一方面是大量房地产信息充斥市场,另一方面自己预期的性价比房始终难觅。
  一会儿有专家说房价会出现下调,一会儿又有专家认为房价不会下降。
  所有这一切,都令普通购房者困惑。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有购房梦想的大有人在,几乎每天都有新楼盘上市,还有大量二手房充斥市场,按理说买卖双方应该可以自由选择,各得其所。 然而客观事实却令多方失望。
  毋庸置疑,卖方希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买方则希望自己的满意度最高。在这一过程中,买方始终处在被动状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双方的预期过高之外,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对称的信息不仅困惑了买卖双方,还困惑了整个房地产市场,这一现象很值得深思。(李俊)
【】【】【
】【】【】
不支持Flash
地方经济栏目21被浏览1,798分享邀请回答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 个回答被折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息不对称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