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遗尿症怎么办在看遗尿,在连续7天夜晚的夜间排尿日记期间能把尿么?还是就顺其自然,记录有无尿床?

【图文】儿童排尿日记和尿液报警器的的临床应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儿童排尿日记和尿液报警器的的临床应用
总评分3.8|
浏览量242563
用知识赚钱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宁鹏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小儿单症状性夜遗尿诊断与治疗
小儿单症状性夜遗尿诊断与治疗
小儿单症状性夜遗尿诊断与治疗摘要:小儿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记录排尿日记,排除日间症状和合并症因素而确诊的单症状性夜遗尿,大多可得到很好的治疗。本文为儿科医生提供了治疗夜遗尿的基本处置流程,通过简单而全面的实践工具(如检查表、日记模版和快速参考流程图)指导一般儿科实践,最终实现对儿童夜遗尿的全面评价,同时也为选择具体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指出积极的临床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是儿童夜遗尿的治疗基础,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如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小儿夜遗尿(nocturnal enuresis)是一种常见病症,国际小儿尿控协会对其定义是5岁及5岁以上儿童睡眠中间断发生尿失禁。据国外资料统计.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不同程度夜遗尿,青春期和成年早期仍有1%~3%受到夜遗尿困扰。夜遗尿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多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目前多认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夜间尿量增多和膀胱功能性容量减小是单症状性夜遗尿(MNE)的主要病因,同时睡眠觉醒障碍是发病的前提,也就是说遗尿症发生是由于夜间尿量与夜间膀胱容量之间不匹配导致的,并且发生这种不匹配时患儿不能觉醒。根据是否有日间症状,夜遗尿可以分为MNE和非单一症状性夜遗尿(NMNE),其中85%以上为MNE,本文围绕夜遗尿的基本处置流程,主要介绍MNE诊断和治疗。一、夜遗尿诊断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于2014年制定了《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诊断要点包括:(1)患儿年龄≥5岁;(2)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3)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次数。对于夜遗尿程度的判断,各国仍采用美国精神卫生协会制定的标准,每周2~3个夜晚尿床属于轻度遗尿,4~6个夜晚尿床属于中度遗尿,7个夜晚均尿床属于重度遗尿。若要做出正确诊断,需掌握下列相关术语,对患儿进行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除外NMNE以及其他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夜遗尿,按照夜遗尿基本处置流程进行诊断和治疗。1.相关术语MNE:除遗尿外,不伴有任何下尿路症状。NMNE:除夜遗尿外,还伴尿急、尿失禁、排尿次数增加或减少、排尿延迟、憋尿表现、排尿不畅等任何一种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一种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综合征,可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预期膀胱容量(mL)=[年龄(岁)×30+30]mL。最大排尿量(MVV):早晨第1次排尿之外的24h内最大尿量,该排尿量数值应该在连续3~4d记录膀胱日记后确定。夜间多尿(NP):夜间尿量超过同年龄段儿童预期膀胱容量130%。合并症因素:增加遗尿症发病率和(或)增加治疗抵抗的相关因素。大于5岁的遗尿患儿2. 夜遗尿基本处置流程&& 充分评估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图1为夜遗尿的基本处置流程。初次就诊时就应向患儿及其家庭解释进行评估的好处,使其明白夜遗尿为一种常见疾病,其他同龄儿童也可能有,不必为此尴尬,更重要的是夜遗尿可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应与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坦诚交流,并且向其提供相关教育材料,从而使整个家庭得到帮助。可能情况下,在第2次就诊前,无明显NMNE症状的患儿家庭应完成排尿日记,这将有助于区分MNE和NMNE,给出膀胱容量和夜间尿量等重要信息。若为MNE可由普通儿科医生进行治疗,若为NMNE需转诊至专科中心。问询病史、体格检查和尿液检查初步指导和建议(病因,饮水和食物等)&&&&&&&& &&& MNE:单症状性夜遗尿;NP:夜问多尿;MVV:最大排尿量图1& 夜遗尿的基本处置流程3. 病史采集&& 全面采集病史是诊断与治疗夜遗尿的基础,建议使用病史采集表。首先要明确是否夜间遗尿,记录每周尿床夜晚数和每晚尿床次数,这提示遗尿严重程度及预后。白天是否有漏尿以及漏尿频度,是否有尿频(指每日排尿次数不少于8次)或排尿延迟(指每日排尿次数少于3次);是否有突然和急迫感想要排尿;是否有排尿间断,或一次接一次的数次排尿。上述症状提示膀胱功能障碍。合并日间漏尿及膀胱功能障碍者属于NMNE。和心理疾病是遗尿症的重要合并症因素,这些合并症会增加治疗难度,导致治疗抵抗。要明确是否有严重(指每周排便不超过3次)和大便失禁。对儿童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必要时由心理科医师进行心理测试。对于某些儿童精神心理疾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谱系障碍等,需要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共同参与治疗。既往史方面要仔细询问是否有泌尿系感染病史,是否有肾脏泌尿系畸形和神经系统畸形表现,是否有脊髓及泌尿系手术史。夜间是否饮水以及饮水量,夜间睡眠是否规律。记录既往是否曾有针对遗尿症的治疗及疗效,是否有家族史。4.体格检查&& 就诊时需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排除潜在解剖学或神经学异常。测量血压可了解是否有血压过高或过低,生长发育迟缓提示有潜在疾病。专科检查方面要检查生殖器,了解有无尿道下裂、包茎、小阴唇粘连和大便失禁迹象,查看腰骶椎,观察有无皮肤凹陷、脂肪瘤、多毛症或骶骨发育不全,必要时嘱患儿脱鞋,观察双足外形有无异常并观察步态,了解双下肢肌力和肌张力状况。5.辅助检查&& 尿常规和B超适用于所有初诊儿童。尿常规项目包括尿比重、糖尿、白细胞尿或血尿和蛋白尿等。建议检查晨尿,初步排除儿童潜在的尿路感染和肾脏、泌尿系先天疾病。B超检查包括双肾、膀胱、输尿管、残余尿,初步排除泌尿系先天畸形,并评估膀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腰骶部隐性脊柱裂在夜遗尿儿童中很常见。已有很多研究表明,夜遗尿儿童是否合并隐性脊柱裂,对其治疗反应以及最终预后并无影响。因此,鉴于对该部位的X线检查可能会对儿童生殖系统造成损伤,因此不建议常规行腰骶部摄片。尿流率检查可客观反应下尿路排尿过程,有助于了解膀胱功能,观察最大尿流率、是否有排尿梗阻以及膀胱逼尿肌-括约肌收缩是否协调。正常的尿流曲线为钟形曲线,MNE儿童常有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小和不同程度逼尿肌-括约肌收缩不协调。尿流率检查属于初步筛查,伴明显日间排尿症状者及排便异常者,须进一步进行全套尿动力学检查。6.排尿日记&& 排尿日记(图2)是评估儿童MVV和是否存在NP的主要依据。连续记录日问排尿日记,测量MVV,可判断膀胱功能,若MVV低于预期膀胱容量的65%,提示膀胱容量偏小,使用报警器效果好;连续记录夜间排尿日记,测量夜间尿量,若MVV大于预期膀胱容量的130%,提示存在NP, NP患儿使用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效果好。治疗前医生应充分向家长解释完善排尿日记对明确病因以及成功治疗的重要性,并详细讲解排尿日记的具体记录方法,以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排尿日记应在做到睡前2h限水、睡前排空膀胱之后进行,需详细记录至少3~4个白天(上学期间可于周末记录)和连续7个夜晚饮水、遗尿以及尿量等情况。MVV指除清晨第1次排尿以外的日间最大单次排尿量,而夜间总尿量应包括夜间尿布增重或夜间排尿量与清晨第1次尿量之和。应向患儿家庭提供收集和测量尿量的容器(如量杯或量筒),如有需要时提供可称重的尿布或纸尿裤。连续两个周末的日间日记图2 &临床使用的排尿日记单7.MNE分型诊断&& 把日间排尿日记得到的MVV数值和夜间排尿日记得到的夜间尿量数值与预期膀胱容量进行比较,可区分以下4种类型的MNE:(1)NP型;(2)膀胱容量偏小型;(3)NP并且膀胱容量偏小型;(4)夜间尿量正常并且膀胱容量正常型。二、治疗决策1.基础治疗&& 应加强对夜遗尿患儿及家长的教育,向其提供儿童夜遗尿的基本信息和相关教育材料。积极的生活指导是儿童夜遗尿治疗基础,某些夜遗尿儿童经过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调整,夜遗尿症状便可消失。基础治疗包括以下方面(1)调整作息习惯:建立规律的作息,鼓励患儿白天正常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晚餐宜早,且宜清淡,少盐少油。睡前2h禁止饮水,包括粥汤、牛奶、水果、果汁等含水分较多的食品。(2)奖励机制:家长不应责备患儿,要多给予鼓励,减轻患儿对疾病的心理负担,让其自已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中。(3)有养成良好的排尿、排便习惯:养成日间规律排尿、睡前排尿的好习惯。多食用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每日定时排便,对伴的患儿应同时积极治疗。(4)记录夜间排尿情况:治疗期间继续记录夜间排尿日记,可简单记录是否达到于床,以帮助判断夜遗尿的病情并指导治疗。2.一线治疗&& 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alarm)是公认的儿童夜遗尿一线治疗方法,可有效治愈大部分儿童MNE。在治疗前应向患儿及家长详细讲解不同治疗方法的利弊,治疗策略的选择应由患儿具体病情(包括排尿日记结果)及治疗意愿等共同决定。(1)对于夜间尿量正常且膀胱容量正常的儿童,可给予警报器或去氨加压素治疗。(2)对于小于年龄相应预期膀胱容量的儿童,可能出现去氨加压素抵抗而对报警器疗法更敏感。(3)NP且膀胱容量正常的儿童,将对去氨加压素更敏感。(4)对于尿量过多且膀胱容量偏小的儿童,联用去氨加压素和报警器的治疗可能取得成功。(1)去氨加压素& 去氨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之一是将夜间尿量减少至正常范围内。推荐剂量为0.2mg/d,建议从小剂量起开始使用,并根据患儿情况及疗效调整剂量,最大剂量0.6mg/d。在最初治疗中,一般用服药前后每周夜间尿床频率减少程度来判断(应连续观察2周),减少程度≥90%,为完全效应;减少程度50%~<90%为部分效应;减少程度<50%,为疗效不佳,可能需要提高用药剂量。无改善者应重新评估,包括记录排尿日记等。若仍有夜间多尿,可增加去氨加压素剂量。若治疗6~8周后仍无明显改善,可联合遗尿报警器治疗或转诊至遗尿专科诊治。去氨加压素治疗疗程一般为3个月,若患儿达到完全效应后暂停用药2周进行观察,若2周内无遗尿或仅遗尿1次,可停药;若2周内遗尿2次或2次以上,则需开始第2个疗程的治疗。如患儿停药后复发,可再次使用去氨加压素治疗。去氨加压素仅在给药夜间有效,须每晚给药,全程坚持给药以避免夜间尿床。睡前1h服药,能浓缩并减少尿液。给药前1h和给药后8h尽量不饮水,以达到最佳浓缩容量和治疗应答,并降低低钠血症或水中毒(头痛、恶心和呕吐症状)风险。2009年报道了一项由德国、法国、英国和加拿大4个国家86个中心的共同完成的一项大型多中心开放式临床实验研究,目的是评估去氨加压素作为小儿遗尿一线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最初共744例5~17岁中至重度PNE(包括部分NMNE)患儿参与,药物剂量0.2~0.6mg/d,疗程3~6个月,随访1~6个月,共471例完成整个实验,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41%(指尿床夜晚数下降50%以上),5%出现了头痛、腹痛等轻或中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4%因为试验过程中不良事件而中断治疗,2%退出试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疗效与是否存在夜间多尿、治疗依从性、药物剂量以及年龄正相关,与性别、种族以及是否有家族史等无相关性,说明5岁以上PNE患儿长时间应用去氨加压素安全有效。(2)遗尿报警器&& 遗尿报警器是将尿湿感应器放在床单或内裤上,当患儿尿湿时,警铃报警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通过反复训练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报警器治疗有效率高达65%~70%,且复发率较低,在西方国家使用较为普遍。近年来,我国上海、北京、广东等地区多家儿童遗尿诊疗中心也越来越多应用报警器治疗,并逐渐推广。遗尿报警器缺点是使用时容易打扰患儿和家长睡眠,且起效时间往往较长,多需连续使用8周或更长时间,需患儿和家长具有良好依从性。需每晚穿戴报警器,患儿连续14个夜晚不尿床为治疗成功,持续治疗2~3个月无效则为治疗失败。使用报警器成功治愈者,如中断治疗后病情复发,应再次联系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再次使用报警器治疗,且仍然有效。报警器还适用于去氨加压素药物减量阶段,以促进患儿觉醒闹钟唤醒或人工叫醒,常被家长作为遗尿报警器的替代方法,但目前在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未被提及,并且这样人为干扰儿童夜间睡眠,会影响夜间去氨加压素分泌,理论上对治疗夜遗尿具有反向作用。近年来,如何改善遗尿儿童睡眠质量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治疗热点,欧洲一些医疗机构正在进行应用褪黑素改善睡眠以治疗儿童夜遗尿的研究。(3)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联合治疗&& 使用去氨加压素或遗尿报警器症状无改善时需重新评估患儿病情,并可考虑二者联合治疗。如果联合治疗仍无好转,需转诊至遗尿专科进行诊治C3.其他治疗(1)抗胆碱药物&& 抗胆碱药物可有效抑制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状,有效减少患儿夜间遗尿频率。当患儿有夜间排尿次数过多、疑似膀胱过度活动者,排除了神经源性膀胱等器质性疾病时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胆碱药物和去氨加压素。常用抗胆碱药物为奥昔布宁(Oxybutynin ),最大剂量为0.4mg/(kg.d),起始推荐剂量为2~5mg,年龄较大者可增加至10mg,睡前服用。主要副作用包括口干、皮肤潮红、、瞌睡等,需严格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2)三环类抗药物&& 以往治疗儿童夜遗尿常用三环类抗药物,如丙咪嗪等。因其抗胆碱作用可增加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膀胱无抑制性收缩,故对尿流动力学紊乱的夜遗尿有效。但此类药物具有潜在心脏毒性等副作用,如传导阻滞、心律不齐等,现临床已不推荐常规使用。(3)膀胱功能训&& 练膀胱功能训练有利于加强排尿控制和增大膀胱容量。可督促患儿白天尽量多饮水,并尽量延长2次排尿间隔时间使膀胱扩张。训练患儿适当憋尿以提高膀胱控制力,当患儿排尿时鼓励时断时续排尿,然后再把尿排尽,以提高膀胱括约肌控制能力。(4)生物反馈治疗&& 基本原理是用仪器将人体内极微弱生理活动及生物电活动信息加以转换、放大并显示出来,通过反馈信息了解自身变化,并根据变化逐渐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纠正某些活动的过程。通过互动式式电脑游戏的形式,将生物反馈用于盆底肌训练,则可改善盆底肌舒缩,强化整个骨盆底肌群,从而纠正膀胱尿道功能紊乱,而膀胱功能紊乱可能是原发性遗尿的重要病因之一。每周训练2次,1个疗程训练8次。(5)心理治疗& 对于伴明显心理问题的患儿除上述治疗外,建议同时进行心理专科治疗。遗尿症患儿自我评价低、同伴交往差、有较多焦虑和等不愉快情绪。接受过心理治疗的患儿自我意识评价得到明显改善。(6)中医药疗法& 中医中药以及针灸、推拿、敷贴等外治法是我国传统中医学治疗儿童夜遗尿的特色。中医认为遗尿症属肾虚,治则补之,多以温补固肾醒脑为主对肾气不足、下元虚寒者宜温肾固涩;对脾肺气虚者则益气固涩;肝经湿热者用泻火清热法。具体治则可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遗尿症的诊疗规范进行。三、小结我国对小儿夜遗尿研究相对较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尚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标准,导致一部分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中国儿童遗尿疾病管理协作组于2013年成立,之后召开了多次“儿童遗尿疾病管理专家研讨会”。来自小儿肾内科、泌尿外科、儿保科、心理科和中医科等各领域的专家对国外儿童遗尿疾病管理指南或共识进行了解读和分析,并针对我国诊疗现状进行了多次专题讨论,旨在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经济有效并且简洁实用的小儿夜遗尿诊疗管理方案,最终于2014年11月达成了《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该共识对儿童遗尿症的定义、诊断及治疗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指出积极的临床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是小儿夜遗尿的治疗基础,个体化治疗策略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是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可根据小儿夜遗尿的具体类型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并在选择时充分考虑家长和患儿意愿。共识主要针对临床最多见的MNE,以期实现对儿童夜遗尿的全面评价和有效治疗(包括转诊)。&&&——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5年第4期&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09:39
宁鹏大夫的信息
宁鹏大夫电话咨询
宁鹏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宁鹏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宁鹏大夫提问
宁鹏的咨询范围:
小儿喘息性疾病、抽动障碍(抽动症),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过敏性紫癜、病毒性心肌炎、肾病综合征、新生儿黄疸
宁鹏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儿科好评科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遗尿是怎么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