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文化发展历程压缩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下)(15份打包,Word版,有答案)-(历史)
所属科目:历史&&&&文件类型:rar类别:试题、练习
上传日期:
相关资源: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教学资源均是完全免费提供!内容简介下方即有下载连接!
下载步骤:直接点击即可下载
注意:1.源文件中的公式,图片,在下边的内容预览中被忽略!(文档内容预览在最下方)
2.下载链接在下方,无需注册直接可下载!
文档内容预览:&& 该压缩文件包含以下内容:2018楂樿EUR冨巻鍙插ぇ涓EUR杞??涔犳暀甯堢敤涔︼細绗?崄浜屽崟鍏冦EUREUR涓?浗浼犵粺鏂囧寲涓绘祦鎬濇兂鐨勬紨鍙樺拰绉戞妧鏂囧寲_word鐗堝惈瑙f瀽.doc2018楂樿EUR冨巻鍙插ぇ涓EUR杞??涔犳暀甯堢敤涔︼細绗?崄涓EUR鍗曞厓銆EUR涓栫晫缁忔祹鐨勫叏鐞冨寲瓒嬪娍_word鐗堝惈瑙f瀽.doc“2018楂樿EUR冨巻鍙插ぇ涓EUR杞??涔犳暀甯堢敤涔︼細绗?崄浜屽崟鍏冦EUREUR涓?浗浼犵粺鏂囧寲涓绘祦鎬濇兂鐨勬紨鍙樺拰绉戞妧鏂囧寲_word鐗堝惈瑙f瀽.doc”内容如下:【时空坐标】 【线索引领】 线索1:古代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具体历程是: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线索2:古代中国科技: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线索3:古代中国文学: 从先秦到明清,古代中国文学经历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发展演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线索4:古代中国书画戏曲艺术:中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独具东方神韵,是世界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成为中国的国粹。第25讲 从“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背景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思想文化上:出现私人讲学,形成一些思想流派。(2)特点: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3)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早期儒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主张地位和影响春秋孔子(1)政治:①思想核心是“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③主张“克己复礼”(2)教育:主张“有教无类”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首创私学,被后人尊称为“至圣”战国孟子(1)政治:①发展了孔子的“仁”思想为“仁政”;②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2)伦理:主张“性本善”儒家学派两位重要代表,对儒学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时期成为诸子百家中蔚然大宗荀子(1)政治:①施政主张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提出“君舟民水”的思想(2)伦理:提出“人之性恶”3.其他思想流派(1)道家①春秋时期老子: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②战国时期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2)法家:韩非子①地位: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②主张: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3)墨家:墨子①主张“兼爱”、“非攻”。②提倡节俭,反对浪费。③主张“尚贤”的治国主张,反对任人唯亲。[误区警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我们提倡的“以人为本”的理念有着本质的区别。孟子的思想对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误区提醒]  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谱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农工肆之人的利益。[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一个根源:生产力的发展。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三个阶级:新兴地主阶级;没落奴隶主贵族、小生产者。四大派别:儒、墨、道、法。[答题术语必备]1.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主统治为前提的;现代民主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的,是在民主制度保障下的民本思想,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2.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考向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史料二 “时移世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史料三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史料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轲《孟子·尽心下》1.史料一为原始文献史料,从分号看分为四层,紧扣“无为”“静”“无事”“无欲”等关键词,表明了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不扰民,核心是“无为而治”的治国主张。2.史料二为原始文献史料,紧扣“时移世易,变法宜矣”,“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信息,突出反映了韩非子主张历史向前发展和主张社会变革的主张,表明了韩非子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主张。3.史料三、四为儒家的经典史料,史料三反映的是孔子的治国理念,据“为政以德” 可知体现了儒家代表孔子“为政以德”的“仁政”治国理念;史料四反映的是孟子的治国理念,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体现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的古代民本思想。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冷落,而法家思想备受推崇的原因。试答:春秋战国,社会分裂割据,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而法家的中央集权、严刑峻法却适应了时代要求。[史论归纳]儒、法、道、墨诸家思想主张及特点学派代表主张特点道家(老子)“道”无为、小国寡民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儒家(孔子)“仁”、克己复礼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儒家(孟子、荀子)“仁政”“仁义”新兴地主阶级调和阶级矛盾、改造社会愿望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法家(韩非)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对点训练]1.(2017·湖南岳阳质检)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解析:选B。材料关键信息“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强调君子的地位,意思是君子是天地的参赞、万物的总管、人民的父母,体现尊君思想,故A项错误;而“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强调百姓与君子各安其职,各司其位,也就是说平民百姓就会安心政事政局,然后君子也就会安于政位,反映君民关系本质相通,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专制一面,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2.(2017·江苏南京模拟)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想相关的是(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解析:选C。“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是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题意,故A项错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儒家孟子思想主张,不符合材料题意,故B项错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契合材料“弃官隐居,编织草鞋、濮垂钓”的庄子道家哲学思想主张,故C项正确;“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是墨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3.(2017·湖北荆门调研)《战国策》中记述,赵武灵王就能否攻打中山国咨询谋臣,得到肯定的回答。理由是,中山国君主重用读书人,并善待贤者。重用读书人导致百姓求虚名而不务本,善待贤者则会使农民懒惰而士兵怯懦,其国必亡。这种认识(  )A.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B.反映出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C.本质上属于小农意识D.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解析:选A。材料认识善待贤者会导致亡国,体现出反对尚贤的主张,具有法家思想的特征,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被各阶层所排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小农意识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反对尚贤的主张,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形成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①经济:汉武帝时期,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诸侯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③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3)内容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②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③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等处事的道德标准。2.儒家独尊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措施①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②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③教育:将儒家经典规定为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图解历史] 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轻巧识记]  汉代思想大一统可归纳为三个“一”(1)一个目的:巩固政治上的统一。(2)一种方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一个统一:文化上的统一。[误区警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与孔子的“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了。[答题术语必备]1.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3.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余下内容暂不显示,请下载查看完整内容“2018楂樿EUR冨巻鍙插ぇ涓EUR杞??涔犳暀甯堢敤涔︼細绗?崄涓EUR鍗曞厓銆EUR涓栫晫缁忔祹鐨勫叏鐞冨寲瓒嬪娍_word鐗堝惈瑙f瀽.doc”内容如下:【时空坐标】 【线索引领】 线索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线索2: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1)区域集团化趋势:从“欧共体”到“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都是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表现。(2)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的建立,一方面确立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全球性资本市场的形成、生产的国际化程度提高、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等,都是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同时也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深的层面发展。第23讲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考纲要求]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1)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②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③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规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需要。(2)两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3)特征①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充当黄金的等价物或代表。②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4)影响①对世界: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②对美国: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1)原因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贸易保护主义。②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2)标志: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4)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3.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三大支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2)影响: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标志着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误区警示]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1)成立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是《布雷顿森林协定》的重要内容,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2)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制度,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图示记忆]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名师指津] 辩证评价关贸总协定的作用积极方面: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世界各地经济的发展,相对发展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产品和技术。消极方面:对发达国家有利,它可以大量地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商品,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答题术语必备]1.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和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2.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银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的世界性经济组织,它们的建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客观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美国的对外扩张和确立霸主地位提供了条件。考向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和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30多年中,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是核心的货币,大多数国际贸易和金融都以美元结算和支付,汇率的标定也是以美元为基准。在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出现繁荣,工业国开始减少贸易壁垒,它们的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欧洲和亚洲的经济从废墟中恢复,并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洪千帆、林忠凡《外汇知识与交易技巧》史料二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1.史料一中“美元本位制”指以美元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储备货币、结算货币和外汇交易手段的一种国际货币体系。史料中的前两句话体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第三四句话评价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在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2.史料二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并未动摇美元的地位,其结果是“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要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的一张纸(美元)”,即美国从此摆脱了美元兑换黄金的压力。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世界一直是事实上的美元本位制”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试答:(1)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2)作用:促进了贸易自由,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二战后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影响美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试答:(1)变化:美元与黄金从挂钩到脱钩。(2)主要因素:美国经济实力和对外经济政策。[史论归纳]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的原因、主要特点和影响1.原因(1)必要性:经济大危机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2)契机: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变化——欧衰日破,美国独霸。(3)动力:美国企图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4)趋势: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2.主要特点:美元等同黄金,美元“唯我独尊”。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保持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关系。3.影响(1)积极影响:暂时结束了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消极影响: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对点训练]1.(2017·山东潍坊质检)“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解析:选B。“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回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故B项正确。2.(2017·湖北武汉调研)下列是二战后多边贸易谈判表。该表主要反映了(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月月1950年9月-1951年4月使占资本主义国家进口值54%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使占应征税进口值5.6%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35%使占进口值11.7%的商品平均降低关税26%A.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D.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解析:选B。本题考查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于1995年,与表格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锐,减少贸易壁垒,故B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汇率,与关税无关,故C项错误;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与关税无关,故D项错误。3.下表为“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对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的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年份年均增长率6.7%8.0%10.4%A.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的结果B.利益于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消除关税壁垒的做法C.世贸组织对战后经济发展发挥关键性的推动作用D.世界经济体系朝制度化、体系化建设的客观结果解析:选D。区域经济集团化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以A错误;战后各国没有消除关税壁垒,所以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诞生于1995年,所以C不正确;战后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经济开始走向制度化和体系化,所以选D。 (2015·高考课标全国卷Ⅰ)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思路点拨]定位知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世界银行解读题干信息:时间变化:从1968年到1981年;贷款项目、总额变化:从62个,9.5亿美元到266个,124亿美元主旨:联系教材,贷款对象从主要是西欧国家后来转向亚非拉国家,材料印证教材辨析选项解读题干及所学可知,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选A项。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方法点拨] 因果型选择题解题技巧1.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2.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1.(2017·陕西商洛高三教学质量检测)1948年以来的40多年里,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已从36%减到4.7%,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关税在同期也下降到13%,达成关税减让的商品达10万多种。同期内,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0倍以上。这主要是由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B.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D.国际贸易体系的建立解析:选D。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与材料信息不符…………………………余下内容暂不显示,请下载查看完整内容
历史相关课件、学案、教案历史毕业类试题
关于资源的下载性声明:千教网本身不提供任何资源的下载服务,也不会保存任何数据在服务器上。所有资源的下载,均源于互联网抓取。当该资源的原始地址失效时,您可能无法获取该资源。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推荐-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高考历史复习方法推荐
来源:查字典 &责任编辑:小易 &
高考马上就要来了,下文是一篇高考历史复习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一、第一轮复习:第一轮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疏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强调三点:1、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暴十寒,许多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突击完成。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率。2、加强熟读与记忆,务实基础知识第一阶段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熟读,并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是增强记忆的秘诀。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好办法。(1)通过主动作用于教材形成记忆。(2)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3)其他几种方法。联系记忆方法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图示记忆方法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轨迹;特点分类记忆法抓住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自身的特点,把所学知识,按内容性质、特征归纳分类,使本来分散的历史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二、第二轮复习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在掌握住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为了提高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必要进行关于知识的整合、迁移和运用的训练。关于知识的整合和迁移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重要的历史专题⑴中国古代政治军事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要兵制,重大战事。⑵中国古代经济史: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货币发展。⑶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历代各少数民族的演变,中央对周边地区的管辖,民族融合的发展,少数民族的重要制度。⑷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中国古代与古代各个朝代与周边国家的位置关系,交通路线,友好交往的史实,相互间科技文化的影响。⑸中国古代文化史:中国古代科技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儒家思想发展史),科举制度发展史,文学艺术发展史,政治经济背景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可以把中国近现代史分为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世界近代史部分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共产主义史专题。2.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要求我们正确的划分历史阶段,然后根据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不同特点来确定应该从哪几个领域分析特征。中国古代史通常包括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个方面。中国近现代史的近代史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可以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琴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中国人民的救国和革命斗争三个方面来分析;建国以后部分主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主要是三条线索:资本主义发展史、殖民地问题和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而其中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涵盖了世界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在每一个阶段,可以根据情况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科技文化几个方面。下面,我们提供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仅供参考。中国古代史部分第一时期先秦时期第二时期秦汉时期第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四时期隋唐时期第五时期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第六时期明清时期中国近代现代史部分第一时期国门初开和中国社会的变化(19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第二时期侵略深入和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80年代至五四运动前)第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五四运动至1949)第四时期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1949年以后)世界近现代史部分第一时期资本主义兴起和资产阶级革命(14世纪至19世纪前后)第二时期工业化初期(19世纪前后至19世纪70年代)第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初期(19世纪70年代至十月革命)第四时期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危机(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五时期两极格局和多极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把握热点与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一方面要联系时政热点,以史鉴今,史为今用。以历史知识、观点为基础,使热点和历史知识之间做到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应针对题型变化、能力要求提高的趋势,在具备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开阔思路,提高文字表述能力。三、第三轮复习进入第三轮复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冲刺阶段复习,这一阶段的复习过程中,应合理地分配世界和精力,作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具体到历史科的复习就应该:1、越是邻近高考越是要抓牢基础知识,将应该拿的分到拿到。每年都会有一些考生在考完后为丢了应该拿到的分而捶胸顿足。2、有针对性、计划性做练习题,一定要讲究实效。要在老师指导下,针对教材的重点,易考的热点,自己的薄弱点,加强针对性训练,做到缺什么补什么。3、完整地做几套近几年的历史高考题。热身赛对考生很有帮助,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家进一步掌握答题思路和技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考生熟练把握答题节奏。4、时间安排上也应该有计划。考虑到文综考试是在,因此做题时间最好安排在训练,并注意限时,完全按照高考的模式来。5、整理笔记,仔细阅读以前做的练习试卷。这些笔记和卷子记录着你的学习过程,从中可以回顾史实,调整视角,了解如何审题,如何解答。对笔记中的特别记述要再认知,对做错的习题要多加审视,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以上就是学路网历史网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6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