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最近讲法干什么啊,空三师不正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新高考带来教师“潮汐现象”,眼下高考只剩语数英三门空下来的学科老师们在干啥?
  衢报传媒集团记者 吴昊斐
  距离6月份的高考还剩下一个月的时间,高三学生们都在准备最后的冲刺,不过相对于教室满满当当的紧张氛围,高三年级的教师办公室却要显得冷清很多。
  今年4月份,2017届学生新高考最后一次学考选考落下帷幕,他们是新高考实行后即将走完&高考季&的第一批学生。在接下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这批高三学生只需集中精力备战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由此,原先教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的老师,也较往年提前了近两个月结束了自己这一轮的教学任务。
  选考结束之后,这些没有课的学科老师们在干啥?5月2日,记者走访我市几所普通高中发现,衢州的各所学校都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了安排,可以说是&一校一策&,老师们并没有闲下来。
  任课老师变身服务团队
  下午4点30分,衢州高级中学高三(2)班的教室里,学生们正在进行日常的英语测试,讲台上郑增强老师正负责他们的监考。晚上,他还要负责这个班晚自习的班级管理。
  郑增强是高三年级的历史老师,4月份选考结束以后,他的课就全部结束了。不上课的郑老师并没有闲下来,他在学校的安排下留在高三,辅助高三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管理。
  &很多班主任都是语数英三门学科的老师,本身这一个来月的教学负担就很重,我们就多帮他们分担一些班级管理的压力。&郑增强告诉记者,衢高高三年级非语数英三门学科的任课老师有近四十名,其中有一半老师留在了高三做&服务大军&。除衢高外,衢州三中也有近一半的非语数英学科老师留在了高三做&后勤服务&。
  物理老师胡雄君是衢州一中高三(4)班的班主任,选考结束后,每天他除了要负责班里学生的早晚自习和日常班级管理外,还要帮助语数英老师们批改一些作业和测试中的客观题部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这段时间的重头,在自习时间里经常找班里同学沟通聊天。
  物理老师胡雄君是衢州一中高三(4)班的班主任,选考结束后,每天他除了要负责班里学生的早晚自习和日常班级管理外,还要帮助语数英老师们批改一些作业和测试中的客观题部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也是这段时间的重头,在自习时间里经常找班里同学沟通聊天。
  师资紧缺,老师到高一高二支援
  记者了解到,在衢州的高中学校里,除了让部分学科老师留在高三做&后勤服务&外,大多数学校都安排了相应的师资补充到高一高二,进行学选考科目的教学。
  衢州一中的技术老师陈昕最近都在忙着给高一学生开设信息技术课和通用技术课,这两门虽然都是&7选3&的选考科目,但由于学校师资紧缺和高一学生课表安排,在4月之前,高一学生都还没机会接触到这两门,而在高一本学期结束时,学生们必须做出自己选考科目的选择。
  &我们一共有7名技术老师,2名在高三,选考结束以后,我们赶紧重新调整,除高二留了2名选考老师外,其他5名都到高一开课,让学生用两个月的时间先体验技术通用课,这样他们高一学期结束时才能对&7选3&有概念。&陈昕告诉记者。
  新高考施行后,学生高一时就要对7门科目有一定的概念,这就要求学校在高一时就开足加上语数英的十门课,可这对不少学校的师资和课表安排都有很大的压力。
  &时间很紧张,每天都像打仗一样。&面对这两个月的教学,陈昕感叹道。
  也有师资相对充沛的学校选择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空下来的老师们趁机出门&充充电&。衢州二中高三物理教研组就在选考结束后参加了杭州师范大学的一个为期12天的培训班,这两天刚刚回到衢州。
  &平时很难得有这么整块的时间集体去外地充电,这次大家满载而归。&衢州二中高三物理教研组副组长李益青老师说,原本老师就有培训学时的要求,正好趁着这个时间完成了90学时的培训。&回来以后也没有闲着,老师们也会经常性地做一些教学研究和研讨,给一些年轻老师们听听课,也蛮充实的。&
  新高考拉长&战线&,教师安排是个考验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全面铺开,新高考给学生带来了科目选择,而选择也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带来极大的挑战。不少学校技术课缺老师缺课时,物理课却选课人数减少,物理老师富余,于是不少物理老师转而教授技术课。不仅如此,学生每年选课的情况皆不一样,对各科目师资的需求也变化无常,部分学校已经出现了师资潮汐现象。
  随着选课情况的变动,未来该情形又可能出现新变化。
  衢州一中教务处主任孙建清介绍,新高考把整个高考&战线&拉长了,每个学校对于学生学选考的安排不同,课表也不一样,都是根据不同的选择做出不同的安排。
  对于新高考带来的教师潮汐现象,衢州二中校长潘志强提出,在编制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可通过县管校聘、局管校聘的方式来储备师资队伍。
  &改变衢州师资队伍现有的储备模式,&潮&时应征上阵,&汐&时送教师去培训提升,或是全方位帮助学生素质的提高,比如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开展各类课外活动等。&潘志强如是说。
  新高考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也带来不少新情况,学校和老师都在不断地适应中。 &因机而动,不断磨合,希望能尽早找到合适、科学的方式来应对这些新挑战。&孙建清说。
扫码分享到手机
(来源: &责任编辑:林家俊)
手机订阅:联通用户发送811到 电信CDMA用户发送102到 移动用户发送
24小时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点击排行不得不认识的当代高僧——净空法师
不得不认识的当代高僧——净空法师时间:一、法师简介 二、弘法理念 三、乡下生活 四、少时用钱 五、敦亲睦邻 六、祠堂读书 七、讲经秘诀 八、为何出家 九、与佛有缘...
栏目:作者:目录:
目录:&一、法师简介 二、弘法理念 三、乡下生活 四、少时用钱 五、敦亲睦邻 六、祠堂读书 七、讲经秘诀 八、为何出家 九、与佛有缘 十、学习师承 十一、同参道友 十二、网络传法 十三、亲身果报 十四、回归净土 十五、无价之宝 十六、第一本儒书 十七、第一本佛经 十八、从不妄语始 十九、选弥陀要解 二十、能解定能行 二十一、介绍善知识 二十二、弘法与护法 二十三、我来做护法 二十四、批评与毁谤 二十五、畜生通人情 二十六、学佛学儒的两把钥匙 二十七、做错事才生病 二十八、粗茶淡饭保平安 二十九、重要理念略述 三十、<span style="font-size:19color:#090725声明 三十一、学习印光大师教诲 三十二、<span style="font-size:19color:#091002声明 三十三、<span style="font-size:19color:#091228声明 三十四、<span style="font-size:19color:#100510师敬劝净宗同学 三十五、<span style="font-size:19color:#110304虚度八十五 &&一.法师简介& 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印度尼西亚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荣誉博士 ,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净空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桐城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济南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师于台北圆山临济寺剃度;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至今讲经教学已逾五十年,从无间断。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大开印赠经典及运用影音设备、网络、卫星电视普及仁慈博爱之全民教育的风气。至今已印购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经》赠送全球高等学府、国家图书馆暨各宗教团体。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内学院院长。创办华藏视听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与澳洲净宗学院。指导新加坡净宗学会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现今全球有百余所的佛陀教育机构聘请法师为永久导师;成千上万的听众,透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除讲经教学,法师于各类医药、教育、慈善救济事业也非常关注,不分国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诚的贡献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星洲三年,致力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确实是可以团结的」!先后荣获美国德州荣誉公民、达拉斯荣誉市民、澳洲图文巴荣誉市民、印度尼西亚宗教部最高荣誉,以及澳洲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与印度尼西亚夏利.悉达亚都拉回教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与荣誉教授。二ΟΟ五年,荣获英国女王AM勋衔,再次肯定了法师对多元文化教育与宗教团结的卓越贡献。半世纪以来,法师足迹遍满五大洲。多次代表大学至亚、澳各地参加国际和平会议;数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度尼西亚五大宗教、马来西亚五大宗教代表团,访问中国(远至新疆)、罗马、埃及等宗教圣地与大学。并捐赠泰国僧伽医院建设基金,实为化解南北传佛法两千多年来的隔阂迈一大步。所至之处,不仅深受佛教信众的拥护爱戴,也与各宗教人士亲切交流,真诚学习,成为坦诚相待的老朋友。二ΟΟ五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澳代表,多次访问老法师,希望与澳洲净宗学院合作,邀请真正有爱心、有道德学问的老教授、专家学者讲演。再加上《弟子规》、《十善业道经》的教学,以中、英、阿拉伯、西班牙、俄、法等六种语文向全世界推广。利用网络、卫星电视,二十四小时于全世界各地区反复播放。提供全球人士认识学习神圣至善圆满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的教育。法师有鉴于近代各宗教逐渐式微,偏重形式而缺乏实质,积极提倡建立「宗教大学」或「多元文化大学」,培育各宗教教师传道人员,深入教义,提升素质。诚望各宗教学习者皆能恪奉真主神圣仁慈博爱精神,落实和谐社会的大同理想。 为坚实伦理、道德、因果、宗教、科学的圣贤教育基础,法师特于二ΟΟ六年在澳洲昆士兰省购买建校土地,希望建校培育世界各宗教及优秀传统文化的师资。以儒之《弟子规》、道之《太上感应篇》与佛之《十善业道》的教诲为扎根教育,戒律基础,要求全体师生百分之百落实此三门课程。因此三科,不仅是儒释道三家学术的基础,实为圣贤「仁慈博爱、诚敬谦和」教育之大根大本。尤于今日社会,老法师更加强调,唯有深明因果教育,才能真正自利利他,自度度他。若不明因果,纵然学习伦理、道德教育,亦容易流于表面,徒具形式。故安士先生云:人人皆明因果,天下大治之道也;人人不明因果,天下大乱之道也。若非切实履行,世出世间所有德行学问仅如空中楼阁,自行化他均难真实成就。 二十世纪英人汤恩比博士曾说:「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法师多次参加国际和平会议的经验,深切认识,唯有建立和谐社会示范区,才能使世人明白肯定「人性本善」,告知世人「和谐是可以落实的」。于是,法师秉持着「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处世原则,于家乡安徽庐江县汤池镇建立「文化教育中心」,培养伦理道德教育的师资,展开小镇全民伦常教育。老师们经过二个月的密集学习,下乡上课,短短三、四个月内,已协助镇中四万八千居民,道德水平显著提升,民风纯朴,好礼知义。地方领导与百姓深刻体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不是口号」! 一生致力于宣扬神圣伦理道德教育的老法师,以「团结宗教、族群为世界和平的基础」之理念,深深感动了全世界无数各行各业的志士仁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鉴于此,特于二ΟΟ六年十月,以教育与和平为前提,诚邀老法师于法国巴黎总部,进行为期三天的「二五五Ο年欢庆卫塞节活动」,多方阐扬「宗教是可以团结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圣贤传统文化教育于现代社会仍深具实用」等重要理念。此次庆典,有来自全世界一百九十二国的驻法使节、团体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以及法国重要官员共襄盛举,对全球宗教人士与爱好和平者而言,实为一次意义深远的重要活动。 二ΟΟ九年二月,在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先生的支持赞扬下,由老法师领导的净宗学院与格里菲斯大学于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市政厅联合举办三天,以《世界宗教是一家》为主题的「澳洲、亚太地区促进和平与和谐之多元宗教高峰会议」。来自亚、澳各地一百四十八个宗教、政府、商业、医药、大学、警方和媒体机构的二百八十八位代表出席。与会者反响踊跃,如悉尼吠坛多中心代表所说:「你们举办的多元信仰高峰大会,不但惠利这一区的人民,甚至会对人类有极重大的贡献,因为所探讨的问题是全世界所关心的。这个会议,已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号,假以时日,一定能作出更有意义的贡献。」 简言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纯一的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中真实的意义。&二.弘法理念&「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个字是老法师修学教化的基本理念。老法师诲人不倦地以此来劝化他人,自己亦终身奉行不渝。自一九五九年开始在台湾讲经弘法以来,迄今已有四十年。自始至终,老法师不厌其烦地阐释「佛教是佛陀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释迦是一位义务的社会教育工作者;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等思想,让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佛教,并且也极力提倡孝道、师道和中华传统文化。在四十余年的弘法历程中,法师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尤其在美洲、澳洲和东南亚地区法缘非常殊盛,所到之处极受当地社团、学校及四众弟子的尊敬和爱戴。净空老法师的思想体系蕴含丰富,博大精深,现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对其加以说明,俾使我们能对老法师的思想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一)以教育弘扬佛法  (二)以讲学培养人才  (三)以慈悲利益社会  (四)以真诚增进交流  (五)以专修求生净土&(一)、以教育弘扬佛法【1】、成立佛陀教育基金会净空老法师倡导下,一九六二年起便创设「华藏法施会」以印送佛经善书,无条件赠送给需要的人。一九八五年一月「佛陀教育基金会」正式在台北成立。基金会秉持「促进道德,推展佛慈,阐发伦理」的宗旨,多年来以赠送经书及佛教音像制品、举办佛学讲座、捐助奖学金等为主要弘法方式。先后翻印《大藏经》及佛教历代祖师大德著作、儒家《四书》、《五经》等善书及一切与提升善良质量、恢复心性、昌明道德、改善社会风气、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目前,佛陀教育基金会的经典及音像制品赠送范围已由原来的亚洲、美洲地区扩展至澳洲、非洲和欧洲地区的许多国家。单单在一九九八年,世界各国接受佛陀教育基金会赠送法宝的团体就达到两百多个,所赠送的经典总数达到两万八千多箱一百七十余万册。数十年来,「华藏法施会」及佛陀教育基金会已累计赠送经典善书千余万册,佛菩萨及祖师大德像数百万张流通全球。【2】、佛教是教育按净空老法师的指导思想,凡是新的净宗学会成立,首先所要进行的会务重点便是印赠经书、流通音像制品,展开佛教的「正名」活动。净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教沦落为宗教,并且被纳入低级的宗教(西方观点中的多神教),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作为一名现代的佛教弟子,所首先应该明白的就是搞清楚我们和佛陀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佛为「本师」,他老人家是我们根本的老师,他和我们之间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教与学的关系,而不像其它宗教那样存在所谓的「父与子」的关系或「主与奴」的关系。佛教的教学是非常艺术化的教学,每一尊佛像,每一种仪式,每一个供养具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工具,都有无限深广的表法意趣。如果我们进入任何一座寺院,在天王殿首先所看到的是一尊袒胸露乳,笑容可掬的弥勒菩萨塑像,它代表的是──如果想学佛、如果想作菩萨,第一步便要从「欢喜大度」修起。要学会包容别人、体谅别人、时时笑面迎人,不生烦恼,对任何人都能平等看待,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进入佛门熏修。由此看来,这「微笑运动」还是佛教首先提出的呢。另外,「四大天王」、「四大菩萨」、「十八罗汉」等所有塑像;供香、供花、供果等种种供奉仪式,各有其表法深意。如果我们现在只是把佛菩萨当成偶像加以崇拜,以为多烧几支香,多磕几个响头,便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便能升官发财,这是迷信!这简直是对佛菩萨教学的侮辱!任何事情是以因果而存在的,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事实真相,不按照佛教导我们的理论方法去学习,只是一味的盲目崇拜,这完全与佛教化的宗旨相违背,也完全脱离了佛陀教育的本怀。所以,老法师四十余年来,一直推行「佛教是教育」的理念,并在一切场合、聚会和演讲中对此概念加以阐述和论证,使闻者无不颔首称是。所以由「净宗学会」的命名中,我们即可以看出法师的一番苦心,虽然此名在二战后即由夏莲居老居士提出,但一直以来,并未落实到实际修学生活中,净空法师所推行的「教育」理念才真正把夏老居士的理想变成现实。【3】、在祖国各地设立奖学金 在普通社会教育方面,净空老法师也作出非常引人瞩目的成绩。一九九三年法师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及南京市第一中学(净空法师早年母校)五校第一次设立「华藏奖学金」。一九九八年老法师又在另外三十所学校设立「孝廉奖学金」。在这短短五年中,法师在祖国各地大学、师范大学(学院)、中学所设立「华藏奖学金」及「孝廉奖学金」的学校共达八十八所(其中师范大学(学院)三十所,大学(学院)二十九所,民族及医科学院(大学)两所,中学二十四所,小学三所),每年单单用于颁发奖学金的款额就达二十万美元。由奖学金的分配情况,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师范大学(学院)是「华藏」及「孝廉」两奖学金的主要受惠者。净空法师十分赞同《礼记~学记》中所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思想,法师认为教育可以救国,教育可以兴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的文明进步、社会秩序的安定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而教师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取得这些成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虽然,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丧失与西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传播形成强烈的反差,但依老法师的思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上下功夫,给少年儿童从小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从小就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并逐渐教育青年人拓开心量,包容他人,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积极继承和发扬,使它们「古为今用」;对于外来文化采取有取有舍「洋为中用」的态度,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当然,虽说教师是从事这些工作的中坚分子,但必须有赖政府的支持和社会贤达的配合。让净空老法师十分欣慰的是我们国家在这个方面已做了很多很多,并且「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一直以来就被各级领导所重视和提倡。(二)、以讲学培养人才【1】、人才是佛教发展的保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居士,在一九九一年中国佛教教育工作(上海)座谈会上,曾说过一句令国际佛教界至今不能忘怀的话,那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中国佛教最重要的事情,第一是培养人才,第二是培养人才,第三还是培养人才」!其言之恳、语之切、心之真令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自朴老的上海讲话发表之后,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重视和培养佛教接班人的热潮。这股热潮至今仍然在神州大地上激荡着,发挥着不可思议的神奇作用。各类佛学院如雨后春笋般的在红墙绿瓦中矗立起来,一批批的寺院管理和弘法人才,也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寺院中。毋庸置疑,这次会议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和法门中兴奠定了十分深厚的基础。尤其让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自「文革」之后,中国佛教界在政府支持下,能在极短时间内,运用极其有限的师资和资金,在颇为艰苦的条件下培养出一大批颇有素质的佛教后继人才。净空老法师对于这个成果非常认同和赞叹,于世界各地讲经弘法时亦常常提到。对于祖国的佛教教育事业,净空老法师一直以来寄予无限厚望和满腔热忱,老法师十分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祖国的大地上教书育人,课徒醒众,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美好的理想一时无法变成现实。于是,老法师遂走向国际弘法的道路,并于一九八五年移居美国。居住美国期间,由于在团结种族、祥和社会、提升道德方面贡献卓著,一九九五年被美国德州州政府及达拉斯市政府分别赠予「荣誉州民」及「荣誉市民」的称号。但「叶落归根」的观念仍然占据着老法师的思想,遗憾的是因缘一直不是那样纯熟和遂人所愿罢了。【2】、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一九七七年老法师应邀于香港弘法,八七年起应邀于新加坡弘法,于此两处法缘深厚,每年几乎是例行往返讲经弘法。一九九五年五月,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诚邀老法师来新讲经,并主持「弘法人才培训班」的日常教学工作。当老法师得知第一届所有受训法师都来自祖国大陆时,欢喜之情溢于言表。能为祖国佛教界培养一批讲经弘法人才、能将自己所学奉献给祖国佛教事业,是老法师多年来的心愿。第一届九位法师圆满结业后,在老法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下欢喜而归。「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一届弘法人才培训计划的成就,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求赴新培训的申请信雪片似的飞来,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商量后,遂决定将培训名额大幅度增加。这样,依来信先后录取的原则,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十位法师,在一九九六年底参加了第二届培训班。紧接着第三届和第四届分别在九七年九月和九八年三月成功开办。截至目前,弘法人才培训班共开办四届,接受了来自祖国大陆、美国、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的法师居士七十余位(其中来自国内的法师共六十八位),这些法师现已分别在各自的寺院或应邀至各地正法道场讲经弘法。弘法人才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无疑为中国佛教注入一股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在一定层次上改善了佛教界说法人才奇缺的困境。【3】、开办「华严班」一九九八年中,净空法师应邀在居士林开讲《华严经》,对于这部「佛门第一经」的开讲,四众弟子感到无比欢喜。为此,居士林特意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在国内铸造了两座铜塔运至林内安置(此二塔目前是世界最大之铜塔),并命名为「华严双塔」,以纪念《华严经》在新加坡开讲。同时,为了继承华严经义及对整体佛教经藏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华严班」遂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进入华严班学习的共有十二位法师,其中决大多数曾经参加过前几届的讲经培训,并且百分之九十来自祖国大陆。目前他们除了每日听经、做讲记、做批注、进行佛学讨论外,还编辑杂志、学习英语和计算机,并按次序定期升大座习讲。【4】、筹办「佛陀教育学院」九八年底,在新加坡创办首间佛教学府「佛陀教育学院」的计划,正式被净空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提上日程。目前,所有文字数据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并已提交给新加坡教育部审批。「佛陀教育学院」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办学宗旨,准备开设三级教学课程,即预科班(一年)、正科班(三年)和研究班(三年)。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理论等方面稍有别于一般的佛教院校。教学计划将分单元逐步进行,一个单元课程学习结束后,经过导师验收许可,学生才能进行下一单元的课程。学习方式基本上以攻读一部经论为主,围绕自己所选学的这部经典展开必要的探讨和研究,所涉及其它所有经论都为其辅助,中途不得随意转换所学课程,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以这种教学方式为指导原则,以撰写讲记、心得报告和小座习讲、大座复讲为考试和实践,所有听众都可根据自己的观点提出建议,进行批评。课业结束后,以提交命题论文为阶段成绩评估。老法师希望通过这种中国传统的私塾教学方式,能为祖国佛教界培养一批宗教兼通,解行并进,有修有证,并能运用现代科技设备为弘扬佛法服务的高素质法门精英。(三)以慈悲利益社会【1】、慈悲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毋庸置疑,佛教是以推行和平和慈悲为其主导思想的特殊教育。净空老法师经常教导弟子和学生们,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并且时时提及佛教所要求的慈悲不仅仅是对家人、朋友、认识的人或不认识的人,它还包括了我们的对手、敌人、动物、植物和一切我们能看见或看不见的有情生命。佛教的慈悲观主要是建立在「物我一体」,即「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理论基础上。它的立足点坚定精纯,是佛弟子勇猛精进的推动力。佛教深明因果关系,不但坦然面对我们现前所报得的一切顺逆境遇,还放眼在我们过去的造作和未来的果报上。佛门有一句「百年修得同船渡」的老话,假如我们能明了此事的真相,我们自然会善待和珍惜所遭遇的一切因缘,和言软语,结欢喜缘,不再斤斤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执着于个人的得失取舍,完完全全跳出「小我」的圈子,成就「大我」的功德。不但如此还要有一种「所有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的想法,尊敬爱护一切众生,处处替他们着想,为他们谋福祉,这样,佛教所要求的慈悲才算是做到了第一步。当然,在慈悲的表现方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以自己的财力、物力、劳力在生活上帮助众生,使他们重树信心,度过难关,这是慈悲的基本形式;除此之外,如果能给予他们佛法的利益,让他们明白今天所受苦报或善报的原因,并能告诉他们离苦得乐或获得幸福快乐的方法,这是慈悲的深入和拓展。在这点上净空老法师确实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2】、说法四十年慈悲利人天净空老法师自讲经弘法以来,足迹已遍及亚洲、澳洲、美洲各地,四十余年来老法师以讲经弘法为唯一正业,横说竖说无间断说,教化劝导无以数记的东西方有缘众生,使他们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超越瓶颈,满怀信心,满怀希望的迎接新的生活。这四十年来,在弘法生涯中老法师走过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不平凡历程。那是一种孤寂和艰辛的历程,是一种一时不能被人们理解和支持的历程;当然,那也是一段磨炼身心,看破放下,得大自在的历程。我们现在只看到老法师不管走到何处,总是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总是有那么多的拥护者和追随者,总是在人们热烈渴求和极度崇敬的目光中走向法座。但我们又有谁想过老法师那轻松微笑背后所饱含的沉重︰那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众生着想的沉重,是一种鞠躬尽瘁代佛宣化、让正法永住世间的沉重,那也是一种念念不忘众生苦、念念帮助有缘出离轮回的沉重。老法师悲天悯人的胸襟和「明月清风焉能比其朗润」的情操造就了他处处随缘、处处报恩、处处为公、处处利众的思想,在这种思想观念下的一举一动,便无不体现出无尽的悲心和无私无我的坦然胸襟。韩馆长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老法师讲经弘法近四十年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克服一切障碍困难,护持讲习不中断的韩瑛正士(韩馆长)。韩馆长是在老法师最需要帮助时,开始发心,并全家人鼎力以赴成就老法师的弘法事业的。当时离开法藏莲社,何去何从,老法师眼前一片茫然。就在这时,在馆长盛情邀请下,老法师开始暂住在她家里,但谁能想到这一住就是十七年!这在常人眼里是不可想象、不可思议的事,遭别人的误解和非议也并不奇怪,但奇怪的是馆长竟然全部忍受,不但毫无怨言,反而对老法师的照顾更加周到,对佛法的护持更加虔诚。如果稍有头脑思惟,我们便不难发现馆长对老法师的护持,并不是冲着老法师这个人来,而是她真正明了正法久住的重要性。对佛法的尊重和对弘法人才的爱护,是对众生慧命负责,是对法运兴衰饱具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正是这样,在这种「为护法而生」的力量及「舍我其谁」的气慨推动下,才有她千方百计,四处奔走,借、租讲堂让老法师的讲演得以中继。这种护持,常人谁能做得到?难怪老法师感慨的说︰「我这棵菩提树苗是经方老师选种,章嘉大师孕育,李炳南老居士栽培,然后移植到此地(指台北)接受韩馆长三十年的照顾,三十年的灌溉。这棵菩提树长成、开花、结果了,她的功德圆满,阿弥陀佛就来接引她往生,这是我们亲眼所见,从这里我们能真正体会到护持正法的功德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因缘,才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老法师对师友之深情始终念念不忘,并以此耳提面命教导学生,知恩报恩他完全做到了。净空老法师已步入古稀之年,在这个常人或尽享天伦或坐以待旦的年岁里,老法师却将无量众生的生死大业一肩挑,处处以身作则,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里讲经说法从不中断。九八年十一月中旬,老法师得重感冒已有数日,随侍弟子及护法同修数次劝他休息几日,可老法师一句话也不说,在讲经之前甚至比平时提早搭好衣,准备好经本,正襟危坐,等候侍者到来。那几日是新加坡四众弟子永难忘怀的时光,早餐开示半小时,晚间大座两小时老法师一次也没有耽搁。尤其在晚间大座时间,听众们所看到的是老法师浮肿的双眼和不断掩面剧烈咳嗽的病相,但一等咳嗽稍停,便立刻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地进入正题。那几个晚上很多法师流泪了,很多居士流泪了,一千多人的讲堂鸦雀无声,那实在是一种颇为悲壮的场面,从那以后,跟随老法师修学的年轻法师们再也无颜轻易称病,再也无人轻易请假。【3】、捐款捐物救灾救心九八年秋季,所有的中国人和全世界华人的眼睛都聚焦在祖国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成千上万的人民子弟兵和灾区人民一道浸泡在百年不遇的洪水中,用自己的身体铸起一道道「钢铁长城」来保护人民的家园和生命财产。「视众生苦为己苦」的老法师在焦虑中彻夜难眠,虽然,他知道在祖国各族人民的同心协力下,一定可以战胜水灾,但身为华夏儿女又岂能袖手旁观?八月中旬,在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的大力号召下,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和净宗学会发起了为祖国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潮,短短半个月中,即筹集到新币十五万元,交由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转交给灾区人民。而捐款救灾的行动仍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后来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又分别将所筹救灾款额五十余万新币,分数次如数交由中国大使馆转交灾区。中国驻新大使馆一等秘书彭安海先生同随同人员专程至居士林接受捐款,并访问净宗学会,转达了特命全权大使陈宝鎏女士及中国灾区人民的谢意。后来,当老法师得知东北灾区已近寒冬,可灾区人民过冬棉衣仍然不能及时供给到位时,老法师再一次号召四众弟子们修大布施、修大慈悲、修大喜舍,尽力协助东北受灾人民度过难关。在老法师的感召下,十万套过冬棉衣和棉裤的款额很快便筹齐,然后,老法师委托本溪崔玉晶居士具体负责经办此事。崔玉晶居士除了尽力办好老法师交待的事情之外,还出资给每位灾民结缘人民币一百元和面粉一袋。灾区人民的燃眉之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解决,老法师感到无比欣慰。祖国毕竟和他心连着心哪!老法师在水灾后的这些举措,不但在物质上大大缓解了灾民的困境,而且使他们在精神上也得到极大的鼓舞。灾民们一颗颗曾经绝望的心被温暖了,一种重建更美好家园的信心之火被点燃了。【4】、灾区建校播种希望在这次松嫩流域水灾中,大片农田农作物被淹没,房屋被毁坏,很多学校不能再复启用,就连大庆油田也遭受无妄之灾。净空老法师认为灾区重建和灾民安居工程,中国政府已经做得非常圆满,但是在学校重建方面他可以尽心尽力地予以协助。老法师认为学校是播种希望的地方,是现代文明和文化知识的摇篮,任何重建工程可以推迟,但学校的重建进度,一分也不能延误。于是,老法师的案头又摆上一份援助灾区重建中小学校的计划。在老法师的亲自督导下,为东北灾区捐建十所慈光中学,二十所孝廉希望小学的计划已经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久,我们即可看到,凝结着老法师无限悲心的一所所新学校,在东北广袤的黑土地上逐个建成。【5】、祖国结缘由来已久其实,稍作回顾,我们便不难发现,净空老法师对祖国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对佛教界、文化教育界及各地灾区的支持与资助,早在八十年代便已开始。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五年间老法师曾给国内各大寺院、佛学院居士林赠送《大藏经》达八百多部。一九九一年国内华东等地遭受特大水灾,老法师倾全力与华藏佛教图书馆、华藏讲堂共捐资二十五万美元救灾。一九九二年中国佛教文化教育基金会成立,老法师为基金会捐资四万美元。一九九三年,老法师在南京金陵刻经处及上海佛学书局印赠《佛学大辞典》一万部,与全国所有佛学院的学员结缘。同年,老法师还捐赠《四库全书荟要》三十三套,每套五百巨册,给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及各省市高校图书馆。一九九四年,老法师在新加坡捐资六万新币支持祖国「万村书库」工程。一九九七年法师返回阔别五十年的故乡,给庐江中学赠送一百台586计算机,次年又为庐江中学新建图书馆捐资人民币六十万元……(四)以真诚增进交流【1】、多元世界多元文化「世界是多元的,种族是多元的,文化、宗教也是多元的……」,这是净空老法师多年来所提倡和推行的团体、族群、社会以及各类宗教、文化实体之间的相处、对话、交流的基本思想概念。「只有拓开心量,念念为别人着想,念念为遍法界一切众生着想,念念不忘自己是义务社会教育工作者的身分。这样,我们的视野才能日益扩展,我们的心胸才能日益扩大,我们起心动念才是真诚,才是正念;如果有丝毫的私心和不平等心,就不能与佛陀的教化相应,不能把多元文化、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理念落实。」又说︰「真觉了者,众生即是自己;善知识者,法界即是家园。虚空法界与自己其实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佛陀才说出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是佛教导的中心理念」。这是老法师对出家弟子及学生们的要求。【2】、真诚是相互交流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不管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还是宗教与宗教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相互的交流和往来已在所难免。对抗和猜疑,甚至采取暴力手段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用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和对方交流?这是老法师思考多年的问题。问题的产生看起来颇为复杂,也值得每个人去动脑筋思考,但老法师的答案却简单得让人吃惊,他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两个字「真诚」。「以真诚心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种种难题会迎刃而解」。讨论起来,任何事情似乎单纯而易于下手,但实行起来似乎就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和如愿。但在老法师的「教育」理念下,宗教、种族、文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可以在十分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从古至今,我们可能没有看到过不同宗教的信仰者在同一个屋顶下作祷告、读同一本经书、唱同一首赞美诗,但是我们却看到各个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宗教和种族的人们其乐融融地在同一间教室上课。很多宗教虽然是国际性的,但其国际性是相对范围内的国际,是十分有针对性的国际,它们所划定的界限依然十分狭隘,依然有颇多的排他成分。各个宗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评论他人,但在「教育」的理念下就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以教育的理念为出发点,我们便站在一个相对高度上,以同一个立场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和对话,彼此之间坦诚布公、无成见、无顾虑、真诚以待,这样交流才有成果,对话才有收获。【3】、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在澳大利亚昆士兰,每个月有一次由昆士兰少数民族事务局尤里局长所主持的「多元文化论坛」,各个不同的族群、宗教、学术界的领袖们同聚一堂,闲话交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以共同创造和谐、繁荣、安乐、福祉的社会为目的,各各作出真诚的贡献。净空老法师在澳期间,应邀出席并就论坛所提出的问题发表看法,提出期望。在该论坛上,大家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辩论,交换意见,然后向政府提出解决宗教冲突或种族矛盾的方法。依老法师的观点,每一种文化,每一种宗教,每一个族群都有其优良美好可取之处。虽然各种文化和宗教所产生的背景与发展不同,但如果细心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一定有相同点或相似之处。老法师提议我们完全可以将此作为出发点,在这个基础上求同存异,共存共荣,共同发展。并且,彼此之间假若能够互相帮助,互取所长,在真诚和尊重的基础上展开交流,既不蛮横相互干涉内部事物,又不运用一切非理性手段去解决问题,则我们的世界一定会和平无战事,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安定繁荣。以此因素,老法师深切期望能在澳洲创办一间「多元文化大学」,或在当地大学内开办「多元文化学院」、「多元文化学系」,来培育全球从事多元文化教学和推广此一大事因缘的专业人才。【4】、尊重传统反对渗透净空老法师的交流理念其实与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不谋而合,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周总理在一九五五年万隆会议上曾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开展国际交流。这五项原则(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当今社会仍然闪烁出煜煜光华,被国际社会所遵从,甚至已成为联合国宪章的基本条例。它们所表现出的是一种公正平等,不亢不卑的立场和崇尚和平的观念。「我们如果以真诚心来践履这五项原则,收到的效果则会更为显著,种种矛盾也就不称之为矛盾」老法师感叹地说,「这种好的思想观念,我们每一个种族、文化和宗教团体都有义务把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老法师讲经时常说︰「不同的文化、族群和宗教之美,正如我们身体上的每个部位,它们各有其特色,各有其妙用。头有头之美、头之用,手有手之美、手之用,但是本末不能倒置,不能因为头戴帽子便强迫手也戴帽子,这样有违自然天性,也有违生存法则,会搞得不伦不类。不同的宗教与文化有其不同真善美的妙作,不可以差强人意甚或以强制手段去灌输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或处事原则给别人,不可凌驾于别人之上,认为只有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全世界都得向我学习,这种观念从着手处已经错了。各个族群都有其优秀传统,传统的东西才能真正体现出这个民族的特色,也能体现出它文化的长处和妙处,都应该保留和发扬光大。」翻开近代史,我们看到在二战时代,强权政客打着维护世界和平,为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旗号,四处推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人权和法制模式,完全不考虑其它国家的国情和历史文化,完全不懂得尊重别国的思惟方式和人民意愿,只想以自己一元文化、一极格局来强加别国,统治世界,这怎么能行得通呢?所谓「得道者昌,失道者亡」,他们势必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巨大的代价。老法师还常常譬喻说︰「我们炎黄子孙所接受的是圣贤的教导,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文化之广博绝非他国人所能测度。中国文化就好像是一间独具特色的千年老店,而有些国家,如美国就像是一群小摊贩,他们没有历史渊源,大家推举一个人来代表这个团体是正确的。但如果是一所老字号的老店,它自有其承传管理的法则,不能任人宰割,不能轻易舍弃传统,也不可贸然取法他人的经营模式,而自毁优良传统文明,岂非可惜。因此不同的文化,我们不可厚非,应当平心看待,我们没有控制人、事、物的意念,没有占有人、事、物的心行,世界一切是完美的,不同文化更是多彩多姿,美不胜收」。老法师在演讲中常申述此一观点,既表明了立场,也维护了中华文化和整个民族的尊严,并且也称扬赞颂一切不同异族文化的真善美慧,令在场者赞叹不已。【5】、访问伊斯兰教中心九八年底,在净空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的率领下,新加坡佛教居士林及净宗学会六十多位法师和居士,首次对新加坡伊斯兰教中心及所属慈善福利机构进行了访问,并向该中心老人院及孤儿院住众结缘红包、赠送礼品,另外发出五十份助学金申请表格供新加坡马来族贫困学生申请。此举立即在新加坡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当地华文报《联合早报》、《新民日报》及英文报《海峡时报》都做了详细报导,并且报章评论及社会人士在访问结束两三个星期之后,还津津乐道地谈论此事。看到政府及民众如此珍视宗教融洽和种族交流,老法师和李木源居士已计划在适当时候也对基督教、天主教和印度教等其它宗教团体进行友好访问。期望能以此抛砖引玉,引导各宗教、各民族加强交流,鼎力维护社会安定,种族和谐。(五)以专修专弘求生净土【1】、净土修学以孝亲报恩为基础在《观无量寿佛经》中佛陀对修学净土的人提出了三个基本条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观经三福」,这三福第一条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也就是说,净土宗的修学是以遵行孝道和师道为入门第一要求。净空老法师经常说︰佛法是师道,但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一个连父母都不孝养的人,我们怎能相信他对社会大众的真诚;一个连老师都不尊敬的人,我们怎能相信他对有情众生的诚敬。当然,孝道所要求的是,不但要「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但是,如果我们能以此为基础再将它加以拓展,不但孝养自己的父母而且还孝养别人的父母,尊敬一切有情生命、爱护一切无情事物、慎重一切因缘际遇;除此之外,还尊敬我们过去世无量劫以来的父母眷属,甚至珍惜我们生存和生息的环境,珍爱一草一木,这样孝道才能做得彻底、做得圆满。由此看来,儒家讲孝道是将它限定在一个家庭或一个族类的小界限内进行;而佛家讲孝道是将它放在一个永永无穷的因果链中,并拓展于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无限广袤的范围之内。所以,每一个佛教修学者每天课诵时都有发四弘誓愿,它首先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是一种极度广阔的心襟,这也就是佛教所提倡的知恩报恩思想,说实在的报恩思想也就是儒家孝道的无限延伸。当然,话说回来,净土宗修学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孝亲尊师,报四重恩,佛教其它宗派又何尝不是如此。佛教初传进中国时,所以能完全被这个东方大国所接收,除了它圆满的教理教义,高度智慧的人生态度等原因之外,尊师重道,孝亲报恩思想的提倡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2】、一门深入是最直截的解脱方法净空老法师在早年对禅宗、天台、华严、唯识、三论等佛教其它经教几乎都有涉猎,当时由于所亲近的老师都学养深厚且德高望重,所以老法师契入十分快捷,佛学基础也打得非常扎实,研究极有心得。老法师经常说,在亲近方东美先生时「我知道了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在追随章嘉大师的年月里,「我明了了『看得破,放得下』这六个字的真谛」。所以,后来老法师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按老师的要求把以前所学全部放下。老法师那时深深地体会到纵然千经万论,部部皆能大开圆解;八万法门,门门都能直趣般若,但学佛者在下手时一定要遵循一门、一条路而入,也只有这样心才会专,心专一,自然定力日增,智慧日长。持之以恒,不管在佛学知识上,还是在修行见地上都会有明显的成就。自「佛陀教育学院」的创建计划开始逐步落实之后,学院的课程安排便完全按照老法师的思路进行,这也是为什么学院实行单元教学制模式的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只有这种模式比较接近于中国传统的私塾式教学方法,也只有这种方式才适合于运用在佛教教育之中,当然,它也符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原则。老法师对于一般佛教学院安排课程时参照社会大学的教学理论不以为然,因为老法师经常说︰「佛教学校与社会学校办学的目的迥然不同。譬如社会医学院的教育目的是培训学生将来当医生,法学院的目的是培训学生将来当律师,而佛学院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受教育者将来作菩萨成佛。社会教育的理论方法、课程设置及管理模式等一系列东西,绝对不能适应佛教教育,如果这样,我们不但会浪费人力财力,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断送很多人的法身慧命。这种事情我们千万不能做。所以我主张佛陀教育学院采用单元教学制,并且强调一门深入的重要性是有原因的。古来祖师大德都是依这种方式而开悟而成就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在佛教教育上有成就,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丢掉了好方法,而拿来了世间一些捆绑我们双手双腿的绊索,一句话我们在舍本而逐末,怎么会有收获呢?」【3】、净土法门最切合现代社会根基净空老法师决定此生专修专弘净土是在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之后(李炳南老居士是灵岩山印光大师的传人)。当时受李老居士的影响,在台湾地区修学净土法门的人约有二十万左右。李老居士的教学非常活泼,他老人家观机逗教,随缘施化,并且言行相应,心口一如,倍受当时教内外的尊崇。在亲炙李老居士的十年中,净空老法师的思想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他认为作一个「似乎什么都知道,但是又什么都不通」的通家或佛学家并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等人生根本问题,也不能帮助有情众生出离六道轮回。依据佛陀「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的教诲,在我们现代,净土法门最能应机,也最能在根本上帮助众生,于是老法师有了尽形寿弘扬净土法门的决心。现代社会,在东西方任何国家和地区,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受用日益丰富,但生活节奏却日趋紧张,生活心态逐日苦闷。佛教教育在这个时代无疑是解决人们精神和心理问题屈指可数的门径之一,当西方人在无奈中吶喊「上帝死了」时,独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色彩的佛教,在西方人渴盼的目光中进入他们的生活中。但是,由于佛教各个宗派侧重不同,修学方式各异,华严、天台、唯识等宗并未叩开西方的大门;而禅与净土却很快被许许多多人接受了。但我们知道,禅宗修学一定要有明眼人的指导才能有所成就,而我们又有多少明心见性和将要见性的禅师远度重洋呢?这个问题我们大家谁都心里有底。但净土修学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难题,也不会有太大语言上的障碍和环境上的限制。净土修学可在动中、静中、工作中、休息中随时随处,不拘形式,随意而就。它只要求修学者具足真信、切愿,然后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带业往生,不退成佛。时代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转型,如果能在这个多变的群体中保持一颗真心不变,保持出离六道的意念不变,保持念佛修学,看破放下的精进不变,假以时日我们绝对不会说没有收获。所以老法师经常说︰净土法门虽难于产生信心,但却易于修学,所以,只要大家肯干、真干,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一门深入,常时熏修,把每一个心念都转换成「阿弥陀佛」,这样我们一定会成就。&三.乡下生活&现在地球的污染非常严重,其污染的根源无他,就是「人定胜天」的思想所带来的。所谓的高科技及工业技术,虽然带给我们生活某种便利,但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太高了,而实际上得到的受用有限。现今,人心纷乱,妄念甚多,执着非常坚固。回想,与前一个世纪的社会比较,那时中国还相当落后,我们住在乡下,许多小城市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点的是油灯,喝的是井水。当时最快速的交通工具是帆船,陆上还没有汽车,也没有公路,虽然路很大,那是马车道。马车是很大的交通工具,可以坐十个人,最多可坐到十二个人。有骑马,有马拉车,还有苦力推的独轮车,这都是那时的交通工具。没有电话,也没有无线电广播,小城市里甚至连报纸都没有,所以某个地方发生事情,可能十天半个月才听说。做事不方便,交通也不方便;虽然不方便,但社会人情味浓,人心是安定的。现在科技发达了,处处皆便利,人情味却没有了,安全感没有了,生活在大自然的乐趣没有了。换言之,往昔是过人的生活,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仔细想想,究竟付出多少代价,才换得一点点的受用。所以,我不说享受,因为没有享,这是苦受,不是乐受。今天报纸、杂志、出版品很多,还有电视、广播,再加上网络,都在染污我们的真性。中国古代也有歌舞、戏剧,它的内容是守住孔老夫子「思无邪」的最高艺术指导原则。中国以往所表演的歌舞戏剧节目,都是以「忠孝节义」为原则,最后的结局一定是结归到因果报应:善人有善报,恶人有恶报,这对于世道人心大有帮助。现在社会教学教的是杀盗淫妄,这是旧社会所禁止的,如今完全开放了。现今将旧社会里的美德、良好的教诲都抛弃了,所以造成整个世界的动乱。如今旅行是方便了,但是这些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所排放出来的气体,染污了大气层,引起温室效应,破坏了正常的气候,对我们造成很大的伤害。现在大家都说地球病了,地球为什么会病?「众生烦恼所扰浊」。地球是我们生存依靠的地方,它病了,我们就要吃大亏,要受极大的苦难。许多人告诉我,科技再往上发展,到最后是世界末日。我听了这个话,我能接受,且相信不怀疑。因为从以往的历史来观察,这种进展与变化清楚的告诉我们,前途究竟是吉还是凶,不能不觉悟!我初学佛时,看到佛经上称这个世界为「五浊恶世」,我并不以为然。我认为浊恶是有,但释迦牟尼佛讲得好像太过了一点,并无浊恶至此。未料短短三、四十年间,竟浊恶至如此程度,这不得了!现在浊恶是加速度在增长,再这样下去,二十一世纪的末期,这个地球还适不适合人类居住,真是不敢想象。目前有许多国家地区政府都发觉到此问题,而提出环保。半世纪之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环保」这个名词。纵使现在觉悟了,是否有效果?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没有改善?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是什么原因?今天世人依然参不透其根源何在,皆向外寻找。而浊恶的根何在?人心。人心被环境污染了,真心本性完全迷失了。所以,环保要从何处着手?一定要恢复圣贤教育。圣贤教育是保护人心,佛法标榜的最明显,就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就没有污染,「平等」就没有烦扰,「觉」就不迷。由此可知,古圣先贤的教诲,是从心地上下手;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就清净,所以环保真正的因在人心。现今推行环保,却只治标不治本,所以无法治好。因此,要从根本着手,标、本要同时并行,才能挽救这个社会。&四.少时用钱&今天早晨,我于陈老居士的柜子上,看见几个硬币;拿起来看看,很感慨!由此看出什么?看出无常,看出变化。我小的时候,已经不用铜钱了。铜钱是满清时候用的货币,铜钱当中有个方孔,现在古董店还能见到。那时很多,每家人都有,但现在都不用了,而用铜板。铜板是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上面写十文,从前一个铜钱是一文钱,一个铜板等于十文钱。民国的货币,一个铜板等于十个满清钱币,一比十兑换。我小时候上小学念书时,母亲会给我两个铜板,买烧饼、油条、馒头,喝一碗豆浆,早餐就够了。有的时候给三个,三个铜板等于三十文,也就是一分钱。那时的一毛钱就很大了,可供四个人到餐馆吃一餐。一块钱就是银元,清朝时的银元很值钱、很管用。我们这次到韩国、日本去旅行。韩国的货币,钞票票面一张是一万元,听说兑换美金约是六、七元;日本的货币,一万元大约折合美金十几元;换算成新加坡币大约是一百五十元。我们看看,从货币演变到现在的钞票,短短几十年间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无常!我们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件事如此,仔细再观察,任何事不也如此?看清楚了,才能了解这世间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还要去计较,去分别,岂不是自找苦吃!&五.敦亲睦邻&世间人事物之环境,可说是重重无尽。现今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相连,也是无有穷尽。如果真能明了关系间的连接,就会明白其实整个世界就是一家人。而扪心自问,我们爱自己、爱家人,但爱邻居吗?现在的社会出了大问题!我早年于香港讲经,香港同修告诉我,隔壁邻居几十年不相往来,没有讲过一句话,完全是陌生人。这如何能弘法利生?从前的社会不如是,我小时候住在乡村,乡村中约有十几户人家,彼此互相照顾,哪一家有事情,一吆喝,邻居自然来帮忙,如同一家人。那时农村住的是草屋、土墙,房子上盖茅草,房子都是自己造的。现在已很少见了。所以,人多了,或是小孩大了不够用,旁边再盖一间。邻居年轻小伙子都会来帮忙挑土打墙,墙是用两块木板夹起来,当中填土,用磨锤把土打紧;而泥土中是用稻草使土连接起来。通常土墙都很厚,大概有一尺、两尺厚,所以房子住起来很舒服,冬暖夏凉。虽然现在的砖墙比较好看,但是实际上却不如上面盖茅草的茅屋。茅草大概一年要换一次,确实比较麻烦,但它确实很舒服。主人如何酬谢来帮忙的邻居们?工作累了,就在家中招待一餐午饭,顶多晚上再招待一餐晚饭,吃个家常便饭。小孩在外面游玩,如有跌倒或摔伤,每个人看到都会照顾。整个村庄犹如一家人,有人情味!至今,我依旧怀念着茅草屋,也怀念七十年前的社会生活。最近的邻村,差不多距离一里路(约是现在的五、六百公尺);远的村庄,约距离一千多公尺。邻近村庄的人彼此都认识,这庄子中要是有大事情发生,邻近村庄的人都会来帮助。农业社会有人情味,现今工业社会没有了。工业社会中,人人自私自利,父子、兄弟之间,感情多淡薄!甚至于在现今社会上,很多兄弟不相往来,父母年老无人照顾,住养老院,每个月只送一些钱,认为这是孝顺。这样的人生有何意义?愈想愈见世态之炎凉了。为何昔日的社会,人情如此厚?其根本的因素就是教育。以往老人教,父母教,社会上的大人们都会做小孩的好榜样,国家政府重视教导;现在没人教了,人人讲利害。古人还讲伦理道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农业社会时代,世人心中还都存有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观念;今之世人已无此观念,社会当然会乱。有许多同学问我,为何要到澳洲去住?澳洲还有人情味。在澳洲,我住小城市,不住大城市,大城市受一般工商业的影响大,小城市影响小。我住的这个小城,人口只有八、九万人,一般人民仍有人情味,虽不如中国过去的人情味那么浓,但是还有。古人常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端视我们如何待人,我们对人好,自然回报的就很多。我在那里买了一栋旧教堂,房子虽破旧,但可以重新整修。修好之后,我们举行一次敦亲睦邻的餐会。附近两条街的居民,有一百多家,我都发请帖给他们,大多数都来了。我们请他们吃饭,参观我们的教堂,并告诉他们,我们为什么要到这边来,我们在此地做些什么。大家了解了,很欢喜!很高兴!教堂附近的居民,大多都是退休的老人,我一看,此地就是「弥陀村」。他们的小孩都大了,都到外面工作了,老人自己住在家里,有的是一个人住,有的是夫妻两个,他们也守望相助,彼此互相帮助。这个温馨睦邻的餐会办得很成功,非常欢喜。有不少人提议说:「法师,你们这种会能不能多办几次?」&我说:「好,大家既然这么欢喜,我们每个星期举办一次。」所以,现在改成每个星期六的晚上举办,附近邻居们都来参加,我们免费供应餐饮。餐饮都是素食,一半是西餐,一半是中餐,大家在一起吃得非常高兴,我们称之为「温馨晚会」。这个晚会举办后的第二天,当地的澳洲人就送了两袋米给我们。现在我们跟这些人都很熟悉,他们常常送水果、送菜、送米来,很温馨!若居住在一个环境,邻居处不好,那不行!我们的邻居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我们不分族群、不分宗教,用真诚爱心去照顾他们。他们需要帮忙时,我们知道了就马上去,主动去照顾他们。这是佛法,这是学佛,学佛就要如此学法。在澳洲,我们一切的构想设施,得到当地人民的支持,得到政府的支持,所以办什么事情都非常方便。从此地学习,我们的行愿要先推广到周边的众生,若所居住的小环境,不论是街前街后,街左街右,都无法照顾到,这就不是学佛了。而且我们绝对不劝他信佛,他有他的宗教,我们尊重他的宗教,赞叹他的宗教,欢喜他的宗教,更不能破坏他的宗教,我们只在精神、道义上给他援助。如果到一个地方就劝人家改变宗教来信佛,那是制造矛盾与冲突,那就错了。普贤菩萨教导我们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恒顺是没有一丝毫的勉强。他信基督教,我们赞叹基督教。他读《圣经》,我们有《圣经》。我们书架上还有《古兰经》与其它宗教的经典,也告诉他们,我们也学习,没有排斥,更无恶意批评。他们赞叹说:「你们是好人。」而且非常欢喜跟我们接触,感觉跟我们接触非常安全,我们在他们的心中非常可靠,不欺骗人。我们遵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并在此地兑现、学习。二00二年参访日本时,我见到中村康隆老法师,他今年九十七岁,他对我们开示说:「世界所有一切宗教的创始人,及所有宗教的神圣,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我们听了很惊讶,老和尚所讲的跟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完全相同,更印证了我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虽有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国家,但我们都是一家人。哪个家?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没有离开地球,地球是我们目前的故乡,我们都是地球人,我们是一家人。再想想看,我们邻居的那一边也是邻居,邻居的邻居还是我的邻居,再远一点的邻居,一直走就到世界的尽头,走遍全世界都是邻居。他是我邻居的邻居,我爱邻居,邻居所爱,我怎能不爱?此思想、理念几人有?我们一定要明白此理,真正去做,时时思惟,视世人为一家人,无论在何处,无论在何时,都是亲人。我们星期六的温馨晚会起了很大的作用,族群与族群之间的界限没有了,宗教与宗教之间的隔阂没有了,大家做朋友。我们每个星期都见面,每个星期都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聊天,真的是守望相助。这个世界是和平的,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如能真正了解,智慧由此而生。若还不了解,则多看看我们所做的;你看到了、听到了,自然慢慢会懂。我们居住在这个城市,总得要将这个城市变成一家人,这是我们的目标。&六.祠堂读书&今天社会何以如此乱?如此无秩序?因为教育沉沦了,这是很可悲的事。七十年前,我六、七岁的时候,那时没有学校,上学是私塾。农村有个私塾设在亲戚宛氏宗祠的祠堂中。当时,老师是清末的秀才,教二十几个学生,年龄、程度参差不齐,十五、六岁的程度是相当不错,而我们仅六、七岁,刚启蒙的。 上学这一天,我的父亲带我到祠堂去上学,这是很隆重的大事,带了束修(礼物)供养老师。进到学校,学校设于祠堂,祠堂也有一个大殿,那是祭祖用的,这时后面的屏风全都拉起来了,看不到后面的祖宗牌位,就像一个大厅一样。大厅有供桌,很高很长的供桌,供桌上面供奉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大牌位。当然事先父亲与老师都接洽好了,这一天要送我上学。进到殿堂中,老师站在旁边,先向孔老夫子的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最敬礼,那是从前对皇帝的最敬礼。父亲在前面,我在其后跟着拜。拜了孔老夫子之后,请老师上座,再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父亲在前面,我在后,家长带着儿女拜老师。虽然此事差不多是民国二十几年的事,但我印象仍然很深刻。亲见自己的父亲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之礼,这就是教尊师重道之方。想想父亲对老师如此恭敬,做学生的我岂敢对老师不恭敬?行完老师礼之后,再献上礼物,佛法称之为「供养」,如同佛经所说的菩萨见佛,都是行最敬礼。而菩萨见佛是顶礼三拜,右绕三匝,然后赞佛、供养,礼貌是如此的!行完此礼,献上礼物后,家长嘱咐子弟要听从老师的话,接受老师的教诲。用意很深,此乃教育!我受此教学的时间很短,因为两年之后,也就是我八、九岁时,私塾就停办了。农村里有短期学校,此礼节就没有了,学生对老师的恭敬心逐渐淡薄了,也不如已往隆重。古圣先贤对教学仪式、方法,绝非随便制定的,是以真实智慧,再确实的经过千斟万酌,所制出最好、最圆满的方法。自幼教起,就是从小让他的阿赖耶识里种善根,这个善根会影响他的一生。如能将教育根基打好,往后学习就不难,学习圣贤之道不会偏离,不会变质。我这年龄还接受过几个月的私塾教学,亲眼看到入学的仪式,比我小一、两岁的就看不到了,这仪式流失了,根也由此折离了。虽然人们感叹现今社会无止尽的动乱,也看到动乱没有止息、回头的时候,却不知其原因为何,这就是原因之所在。有识之士想提倡、恢复,如以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有六位老师、八位学生。六位老师中,李老师、徐宽成老师,还有一位讲《普贤行愿品》的刘汝浩老师,这三位已往生了;现在还有三位,就是为大家讲儒学的徐老师、周家麟老师与我。在入学当日,先礼佛,礼完佛后,家长恭请老师上座。李老师代表家长,李老师在前面,八位学生随后。当时我们是李老师的学生,但也是这八位学生的老师,因此皆上座接受李老师领着学生们恭恭敬敬的顶礼三拜。试想,家长对老师如此隆重的付托,老师若不认真教学生,如何对得起家长!如果家长对老师无恭敬心,学生对老师就会有轻慢心,根本不尊重老师,老师何需教此学生!《印光大师文钞》说得好,求学求道成就的高下,完全在学者。学者就是学生,其对老师、学业、道业的尊重心有多少。「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话讲得好!以往做家长的人懂得,代代相传,自己从小上学,父亲也是如此带他的,他知道!俟其做了父亲,也就知道如何教儿女去拜老师。实际上,老师并非要家长行如此大礼节,而是老师与家长在演戏,演给谁看?学生看,给自己的儿女和其它同学们看的。因为每个同学都不是同一天进学,不像现在学校有规定开学日,学生一起来。进私塾非同一天,随时都可进学。进学时,家长带着儿女来礼拜老师,老同学皆在旁边观礼;观礼就是接受教育。你上学时,父亲带着你行此仪式;后来的同学看他的父母带着他来上学也是相同的仪式。因此,尊师是为重道,若不重视学道,如何能有成就!老师绝对不端架子,若有「我是老师,你们一定要对我恭敬」,此人不足为人师表。这其中深义,就是佛法所谓的「密义」。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记载着「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是参学,是自老师处毕业,出去参学。如何才能毕业?开了智慧。如果智慧不开,就不能离开老师。以前儒与佛的教学大致相同,或有跟老师十年、二十年者,此乃常事,不足为奇。甚至有随老师一辈子的,直到老师往生才离开。这样的人有两种,一是自己智慧不开,不能离开老师;另外则是自己智慧虽开,为了报师恩,仍不离开老师,从旁协助老师,做助教,当学长。如学弟们有疑惑问不出来,或是怕老师,不敢在老师面前讲话,老的同学、学长们可以教他,为其解答问题。帮助老师教学,不离开老师,佛门之中有很多例子。儒家古代办书院,也有许多学业、德行已经成就了,不离开书院,还是以学生的身分帮助老师,当助教的也大有人在。现在回顾以往之教学方式,无限的向往,也无限的感慨!这方式实行了将近两千年,如果不是一个好的方式,如何能推行两千年!大约到民国二十四、五年才完全消失,现在已不存在了,也无人讲。甚是感慨!虽然我早年失学,但仍懂得尊师重道,懂得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去亲近好老师,向他们求教,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这是我学成之方。遇到佛法,实为大幸!确实不容易,此为大圣大贤真实的教诲。而现在讲儒学的甚少了,我们很担心将来会失传,所以请徐老师讲「儒学」,请江逸子老师讲《论语》,欢迎同学们都来听。&七.讲经秘诀&早年,我在台中求学时,同学有二十多人,我常常劝勉大家专精学一部经。因为今人之能力,不如古人。通宗通教,实为不可能的事。我有个想法,也是个妄想,但此妄想有其道理。我一生中,用十年的时间专门学一部经,我十年学一部;另一个人也用十年的时间,但是学十部经,平均一年学一部。试想,何者效果较彰?十年功夫皆用在一部,可说是这一部经的专家权威。而十年学十部的,虽然学得也不错,但一部都不专,无法精通。唯有专精,自己才能得受用,这就是深入。民国初年,江味农老居士一生学一部《金刚经》,用了多少时间?四十年。周止庵居士也是一门深入,专攻《心经》,二百六十个字,也用了四十年的功夫。今天我们欲研究《金刚经》或《心经》,一定要读他们的著作,这是权威的著作,下得功夫深。江味农居士写了一部《金刚经讲义》,周止庵居士着有《般若心经诠注》,都是专精,一门深入,成了这一部经的权威,如今无人能超越。以后是否有人能出其左右?很难说,谁肯下如此大的功夫!他们都是我们的榜样、模范。天同学们在此也是学一部经,常年讲这一部经,也许你们会觉得讲座有七十天,一部《阿弥陀经》,我十天就讲完了,后面还有六十天,怎么办?从头再讲。一部经从头至尾讲七遍,听众听了不厌烦吗?听众若听得厌烦,你就失败了。要使听众听得欢喜,必须遍遍味道不一样。因此,更不能写一部讲稿,讲七遍皆用此讲稿,而是讲七遍要用七篇不同的讲稿。讲第二遍时,绝对不用第一遍的讲稿,要重新写。每讲一遍都重新写,才会有进步。如果用一部讲稿讲一辈子,就毫无进步,听众听了会打瞌睡,甚至于离去。遍遍皆不同,听了一遍,再听第二遍,听了甚是欢喜,这就有进步。一部经不断重复的讲,心是定的。而且每一次准备都依照规矩,如《内典讲座之研究》提供的原则,《实用讲演术》提供的方法,祖师大德的注疏提供的参考数据。只要了解现实社会的状况,再将此经典的义趣落实到现今社会中,所讲的经绝对是活活泼泼的。过去我在李老师会下求学,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一部经学会之后,要在最短的时间中从头至尾讲十遍,讲熟后再学第二部。这是当年学经的想法,我确实是如此做,我会找机会讲十遍。那时,我也把此标准劝导我的同学,似乎很少人做到。到何处讲?谁请你去讲?我是到居士家去讲。所以,平时与大众结善缘很重要,人家才会接纳你,请你到他家讲经。一个星期讲一次,星期一在张三家讲,星期二在李四家讲。在台中,我们一个星期听李老师上课,只有三堂课,所以还有四天没课,我们就找机会讲经。自老师处学到之后,我们就覆讲,绝不中断,如此才能学得成功。每一遍讲得都不一样,自然遍遍不相同,遍遍有进步,自己也愈讲愈有兴趣。美国洛杉矶有一位赵立本居士,也将近七十岁了,比我小一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四十多岁,在加州大学教书,后来遇到一些挫折,把工作辞了,跟几个朋友开了间四川餐馆,每星期到馆中照顾两天。有时间就听我早年讲的《金刚经》与《六祖坛经》,他就听这两部经。他来问我:「我专学这两部经,念佛求生净土,可否?」我说:「可以,江味农居士就是这样,『教宗般若,行在弥陀』,他成功了。」他讲《金刚经》似乎是一个月就讲圆满,一次是一个半小时,总共约四十五个小时。《六祖坛经》的分量也差不多。他专听这两部经,听了二十六遍。我告诉他:「不够。」他说:「那要听多少遍?」我说:「至少要听一百遍。」他真的照做,一百遍听下来之后,他能讲了。为什么?听熟了,熟能生巧,遍数听多了,变成自己的。听说他现在在美国各地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很受大众欢迎。这就是听多了之后,自己有悟处。一生专攻一部经会得定,能得三昧。涉猎的东西太多,心里杂乱,不能成就,自然学得很辛苦。《无量寿经》中「三辈往生品」最后一段,慈舟大师判此段为「一心三辈」,就是修行其它大乘法的,不是修净土五经一论的,以此回向求生净土,一定得生。净土法门广大无边,并非一定要修净土宗才能往生。不论是修任何宗派,只要修到心地清净,心净则佛土净,也必定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标准,就是心要清净。此方法是古人传下来的,今人不相信。实而言之,今人多好高鹜远,什么都想学,学得太杂,学得太乱。冷静想想,自己的心是定的,还是乱的?终日妄念纷飞,如何能成就?学经教的人心清净,心是定的,时时刻刻心想着经文,所以有悟处。现今学经教者,大多数心中无经、教,有的是人我是非、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如何能成就?何以会有进步?修行人,特别是修经教,将来是要代佛讲经说法,若不能把整个精神完全贯注,就无法深入,所学的都是文字皮毛而已,一分一毫皆无契入。任何一部经教,字字句句无量义,所以讲无量遍都不重复,听起来都有味道。往年,我在台中听李炳南老居士讲《阿弥陀经》,他讲六遍,我听六遍,遍遍不一样。观其讲经的笔记,他无讲稿,仅编表解,每一次讲的皆不同。因他不用之前的讲稿,一部经讲几遍,这部经就有几种讲稿。所以,虽然重复讲经,仍将听众抓住了。如果只用一个讲稿来讲,抓不住听众,因为听了一遍,再听第二遍时,讲得内容一样,有何好听的?听众中最重要的是同学,同学内行,会批评指教。学经者,同学就是善友,就是善知识。其批评与指教,我们要虚心接受、参考改进,才会有进步。一般听众不内行,要内行人来听,我们才会有进步。所以,同学非常重要,须互相提携。而修学者要将全部精神贯注在经教上,才能学得成功。如欲偷懒,不愿将全部精神投入,必定无法学经教,而学经教就是修行。所以,同学们要发心专攻一部经。&八.为何出家我们四众同学只会念经,而不解经典之义,修行完全着重在形式,却无内容,所以入不了境界。烦恼习气、贪瞋痴慢不比一般人差,甚至与日增长。冷静思惟,惭愧至极,上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下对不起后代。因此,我们佛门四众弟子没有尽到责任,使世人对佛法、对经典产生严重的误会,我们对不起释迦牟尼佛。现在年轻人发心出家,其动机为何?不知道!总而言之,就是胡里胡涂出家的,连佛法是什么,完全无概念。然而不论是因何动机出家,重要的是出家之后要认真学习。我与大家稍有不同,我是明了后才发心出家的。为何发心出家?发觉这么好的佛法无人学习。如同大学的课程,此课程很好却无人修学,我才来修。如果修学的人很多,我未必会出家。在世间,不须与人竞争,能做别人不愿做的事,这是好事!社会上有许多事,众人争着做,若我也去争,有何意义?别人不肯做、不愿意做的好事,我就做。有人争着要做的,我双手捧着让给他做,甚至于背后助其一臂之力,乐见其早日成功!何者是世间最有福报之人?于人无争,于世无求,清闲之人最有福。心地清净,无忧虑,无牵挂,身心安稳,粗茶淡饭,游山玩水,此为世间第一等有福报之人。真正懂得享福,就是世人所谓的神仙生活。其实,最有福报并不是有地位、有财富,但一般世人不以为然,这是不懂得生活的真正乐趣。早年,我未学佛之前,喜欢读历史。《二十五史》中有「隐逸传」,初看之时,还很迷惑。历史记载的人物都是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青史垂名,而隐逸中所记载之人称为闲人,对国家、社会无任何贡献,为何为其作传?因为他有学问、有道德、有能力,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如诸葛亮,如果不是先主三顾茅庐,他还是隐士,自己种几亩田,每天与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游山玩水,过着隐逸的生活,这是会享福。像这种没有挺身而出为社会人民做事的人,为何为他作传?学佛后我才明白,他是我们社会最好的典型、模范;他并不是没有本事、能力与人争,而是用身体力行来教化社会,不要去争。隐士就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如果人人皆能守此原则,则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也许有人反对,这样的社会不是永远没有进步了吗?其实这个社会是以非常平稳缓和的速度在进步,世人永远是幸福的。现在大家鼓励竞争、斗争,斗得头破血流,得到什么?细细想来,过隐逸的生活有其道理!从前「儒、道、佛」三教的圣贤人,都是「于人无争,于世无求」,儒家的高士,道家的道长,佛家的高僧,都是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他们从另一个方向去发展,从事于社会教育。那时没有「社会教育」这个名词,实际上他们所作所为就是教化众生,现在就是称为从事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工作者。这行业无争无求,很自在、很快乐,物质生活很简单。衣服能穿得暖,三餐能吃得饱,有房子能遮风蔽雨,睡得很甜,这人生多快乐!这才叫真正会享受。尤其是高明的人,智慧高的人,天天在提升自己的境界,这绝非一般世人能相比的,也不是一般世人能了解的。&九.与佛有缘九、与佛有缘 每个人学佛的因缘不相同,我比一些人幸运一点,就是我入佛门的缘不一样。我未学佛之前,是最反对佛法的,我进过教堂,进过清真寺,就是不入佛门。年轻的时候感觉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很低级的宗教,是泛神教、多神教,因为那时我对佛法一无所知,也没有人能讲清楚。我何以进教堂?教堂讲道,清真寺也讲道,讲《古兰经》,我听他讲的挺有道理。可是从未听说佛教有讲经的,也没有遇到过,只看见和尚念经,问他经里面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 &方东美我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介绍我:「佛经才是世界上最高的哲学」,他称佛经哲学是古今中外最高的哲学;还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是被他这两句话引入佛门的。之后,常到寺院去找经书来看,虽然没有人给我讲解,也愈看愈有味道,这大概就是世间人常讲的与佛有缘。以佛法说,总是佛菩萨加持。&十.学习师承早年,我因为有工作要上班,所以想利用公余的时间,到学校去听方东美先生的课。方先生每个星期在学校上课,我那时候找他,目的只想在学校里旁听他的课程。我跟他认识是自己写信给他,我写了一篇文章寄给他看,向他老人家请教。一个星期之后他回信了,约我到他家见面,面谈就是考试。 面试的结果,他跟我说:「你不需要到学校去听课。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一无所获。」我听了他这几句话,确实很难过,像凉水浇头,满腔的希望一切都完了。过了几分钟,他老人家说:「这样好了,你每个星期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个钟点的课。」这是我作梦都不敢想的!到以后学了佛,懂得师承,才知道他为什么要费这么多的时间来教我,不让我到学校去。我到学校去,一定认识很多老师,一定认识很多同学;认识很多老师,我就会听到很多东西,杂了,乱了。我那时候跟他,确实是一张白纸。所以,他很慈悲,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 在台湾,他用这个方式教学,大概在那段时间当中,只有我一人,没有第二个。以后他的学生多,听到老师教这么一个学生,方老师的学生我认识很多,一个个对我都另眼相看。我问:「为什么?」他说:「方先生眼睛长在头顶上,从来瞧不起人的,单独教你,这不是简单的事情。」学佛很久之后才明了,我是一张白纸,没有被污染,老师非常珍惜;不让我到学校去旁听,特别教导是为防止污染,这是他用的苦心。当时我们体会不到,学佛之后才了解,这是师承。 我亲近章嘉大师三年,也是每个星期两个小时,三年没有间断,我的佛学基础从这个地方奠定的。 早年,我到台中见李老师,跟他学习,正式拜他为老师。老师开出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我完全能接受,他就收我这个学生;不能接受,他不收。 第一个条件,你过去所学的,我都不承认,他否定。其实我那个时候学佛才四年的时间,方东美先生教我哲学,章嘉大师教我佛学。李老师讲从今天起要听我的,他们所教你的,我都不承认;别人教的都否定掉。 第二个条件,从今天起,你读经看书,只要是看文字方面的东西,一定要经过我同意;我不同意的一律不准看。电视、电影、广播就更不必说,连报纸都不可以看。 第三个条件,你到这个地方来学,听经只能听我一个人讲经,其它的不管是法师、居士大德,任何人讲经都不准听。换句话说,我拜他作老师,只跟他一个人学,听他一个人讲经,其它的统统要放下,统统要舍弃。 我们诚心诚意去求学,我想了一想答应了。但是那时候心里面还是有疑惑,这个老师太跋扈太专制了,好像只有他自己,没有别人。但是我仰慕他的道德学问,还是归心老老实实听话,不违背他的教诲。最后他告诉我,他这个条件不是无限期的,跟我约法五年,五年内一定要遵守。我听了心里很舒服,我就跟他了。 三个月之后,我就感到有效果,为什么?感觉心清净多了,很多东西不能看不能听,一天到晚听他一个人的,接受他一个人的指导,看任何书都要向他报告。看经都不行,他不同意你就不能看,受了很大的拘束。六个月之后,效果就很显著,感觉到自己有一点智慧了,智慧渐渐开了。怎么开的?心定了,不能看的东西不看,不能听的东西不听,不能想的东西不想。这样去学习,慢慢心清净了,心定了,六根不再往外面六境上跑了,晓得老师这个法门高明,佩服了!开头有疑惑,六个月之后,一点疑惑都没有。三年之后,我自动跟老师说:「老师要求我五年,我会遵守十年。」他笑笑!我遵守他老人家这个约法十年。 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把方东美先生与章嘉大师这两个人的教导统统否定了,这是什么原因?说老实话,他对这两位老师非常尊敬,尤其对章嘉大师。为什么否定?好教!免得他教的时候,我又会想起方先生这么说的,章嘉大师那么说的,还要提出来跟他辩论;谁说的李老师都不承认,他给你否定了,那就没话说。这样好教!我虽然跟章嘉大师、方东美先生两位老师,这是轻微的染污,不是严重的。李老师这个约法三章,没有别的,保护清净心,纯净的心,没有丝毫的染污,好教就有成就。 李老师对我非常的关怀,表面上一点看不出来,李老师对我跟对一般学生完全一样,到我离开台中的时候,才表现出来,那完全不一样。我们在此地体会到,做老师的人一生没有别的,就想找到一个传人,能传法的弟子。能传法的条件,尊师重道是基本条件;第二个,清白,没有被污染,肯学、好学;具备这几个条件,老师会特别照顾。他一生的行谊,就是给你做榜样,做模范。 我常常跟同学们讲,在这样的乱世,我还能遇到师承,像古大德修学的这个模式,遇到之后我能接受。实在讲,方东美先生也是如此,章嘉大师也是如此,没有说出来而已。&十一.同参道友现今时代,物质文明虽然突飞猛进,可是众生福薄,修学的环境糟透了,处处都在增长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诱惑你争名夺利,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修行,说明你有相当功夫,可一般人确实没有能力抗拒,所以修学环境不能不选择。 一个人的成就,不能离开老师,不能离开同学。有老师没有同学很难成就,没有人与你切磋琢磨,研究讨论;像行路一样要有伴,彼此可以互相照应。而老师则是指路的,指导如何达到正确的方向与目标。那个「路」是要自己走,所以要有好的同参伴侣。 过去我在台中有李老师指路,有六个同学在一起学习,十年如一日。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办了一个「内典研究班」,有六位老师、八个学生。六位老师已经有三位不在世了,现在还剩三位,就是讲儒学的徐醒民老师,还有周家麟老师跟我还在。所以,师与友都是我们修行成败关键之所在,因此物质环境决定不能疏忽。&十二.网络传法我们学佛人都知道,「福德广大」是说他的影响面之广,时间之长;而影响面与时间的长短及他的学生集合成一体,一代一代的传下去,才能代代有传人。我认识李老师的时候,他老人家六十九岁,我今年七十六岁了,还没有找到传人。我不是不留意,传人可遇不可求,我知道难!所以今天用录相这个方法来教学。找不到传人,我就把我所学、所悟的,用现代工具传下去。希望将来有缘的人,能通过这个渠道来接触、学习佛法,最终能大开圆解,悟入佛菩萨境界。 有些好心的护法大德,将此录相用网络传播出去,这是好事情。佛法要流通,听到的人愈多愈好;纵然是现前不能成就,阿赖耶识里, 种下大乘圆教的种子,这是希有难逢,难能可贵,希望传播的速度愈快愈好。 现代这些好的教学工具,过去方东美先生赞叹,李老师也非常赞叹,可惜缘不具足,他们无法利用,因为那时候成本太高了,也没有现在这么进步。到我们这一代缘成熟了,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我们就可以使用。我们要接着老师的足迹,勇猛精进,这是报师恩,是续佛慧命。 我知道有许多跟我没有见过面的人,居住在远方,他们利用我讲经的录相带、VCD、网络认真学习,确实有成就的,这是传人。虽然没有见面,佛法常讲心传,以心传心。他具足传法的条件,孝亲尊师、好学、勇猛精进,真正能落实世尊所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我们现在是用电磁波在播放,电磁波对鬼神有感应,鬼神能从这个地方收到画面、音声。我也从一些讯息中得知,许多的鬼神非常认真努力在学习。我们在一起同学的人,不认真学习,人间没有传人,其它不同空间的众生有传人,鬼神认真学习,我听到了很安慰。&十三.亲身果报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我很听话,肯依教奉行。我得到的果报,你们大家不都看到了?我的福报不小! 第一个福报,现在听我讲经,依我提倡的《大乘无量寿经》来学习的,跟着我念佛的,在全世界估计超过两亿人。这个影响还不断的在扩大,这是福报,一点勉强都没有。 第二个福报,财富!我们要用一点钱,实在很简单,一个人供养一块钱就有两亿。我的生活非常简单,不需要用钱,我已经差不多三十年没用过钱了。 第三个福报,聪明智慧。我在讲台讲经五十年了。这些年来,你们如果是常常听我讲经的,一年一年比较,你就晓得我的智慧在进步,年年不一样。 第四个福报,健康长寿。我八十二岁了,你们看到我一生没有生过病。到澳洲第一次做体格检查,没有毛病。第二次再检查,医生就跟我说:「法师,明年你不要再来了。」健康长寿!我怎么得来的?依照经典的方法去做,自自然然得到。 我没有求财,也没有求聪明智慧,也没有求健康长寿,我一无所求,「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自自然然是这样。我们能顺乎天道,顺乎大自然,这是自然的果报,没有丝毫自己的意思在内。 很多人学佛,学了很多年,甚至于比我学得还久,他不如我的原因,关键就在此地。我完全随顺经典的教诫,经上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意思。凡是得不到这样殊胜的果报,都夹杂有自己的意思,中国人讲他有成见,自己想怎样做就怎样做,那就是违背了自然。&十四.回归净土我学佛最初对净土法门没有兴趣,也跟一般人的知见一样,认为这是老太婆教。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应当学大经大论,学《华严经》,怎么会学这个法门?所以,往年我也讲《华严经》讲了十几年,有一天讲《华严经》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文殊、普贤菩萨是修什么法门?我知道代表《华严经》修行的是善财童子,善财童子修的是什么法门?仔细一查经,结果三人都是修念佛法门,都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一下我就楞住了。平常对这个法门疏忽了,没有想到这个法门这么殊胜。看到所有的佛菩萨,全都修这个法门。从十地品看到,从初地到等觉皆修念佛法门。这就说明在华藏会上,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并不完全修净土,还有修其它法门的;但是登了地的,皆修念佛法门。为什么?登地就智慧大开了,对于一切法门当中,哪个法门最容易、最快速、最稳当能成就,才明白了,他们皆选择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太殊胜了! 我从教下回归净土,最主要的是《华严经》引导我,真的是普贤菩萨度我的。如果过去没有十七年的时间讲《华严经》,我对于净土只是尊重,我不会发心修这个法门。能死心踏地修这个法门,是从《华严经》看到这个法门的殊胜,是无等法!&十五.无价之宝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大师在南京第四中山大学曾做过一次讲题为「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是人生所必需」的演讲。只是非常可惜,在他那个时代还没有现在这样方便的大众传播工具。 第四中山大学,就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我曾经去访问过。欧阳竟无的学生王恩洋先生,曾把老师两次的讲演都做成笔记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圣空法师最近讲经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