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陡崖高度顶部和底部的绝对高度怎么算,那个公式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教育资源,努力打造中国最大的教育资源分享平台,豆丁网教育资源提供教育文档发布、教育机构推广、教育资源搜索、教育文档下载、教育百科在线的网络服务平台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的变化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是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陡崖的相对高度的公式“(n-1)×d≤△H<(n+1)×d”中,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
那(n-1)d<h<(n+1)d 可以吗
不对,因为h表示高度,Δh表示相对高度。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读某地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是( ) A.(4...
读某地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范围是(
)A.(40M,50M〕
B.(45M,60M)C.﹝50M,60M)
D. (50M,55M)2.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④43mA.①②
D.①④3.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①P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Q为山坡上的洼地③P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Q为山坡上的小丘A.①②
D.①④ 
试题分析:
1.有若干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d,重叠的等高线中最大数值为x,最小值为y,则陡崖的顶部海拔:[x,x+d)。陡崖底部的海拔海拔范围:(y-d,y]。故计算得C项。
2.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故计算得20—40M。
3. 这个题目考的是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取值。 相邻...
考点分析:
考点1: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考点2:等值线图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下面以极点为中心的地球俯视图,A点在C点的(
)方向A.正西
D.西南 
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4 444千米
B.3 333千米C.2 222千米
D.1 823千米2.若一架飞机从N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M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先东北再东南C.一直向西
D.先西北再西南3.与N点关于赤道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60°N,80°E
B.60°S,40°WC.60°S,140°E
D.60°S,80°E 
在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00千米的地图上,则赤道(长约为4万千米)在地图上的长度是(
)A.200厘米
B.100厘米C.50厘米
D.20厘米 
下列比例尺最小的是(
)A.1︰1000000
B.1︰10000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D.五千分之一 
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黑气是指(
D.太阳风2.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层
D.最外层3.“黑气”的活动周期为:(
D.76年4.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黑子出现在色球层B.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21年C.太阳活动强烈会产生磁暴、极光、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等D.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活动 
题型:选择题
难度:简单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如何确定陡崖的顶部海拔,底部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
如何确定陡崖的顶部海拔,底部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
计算悬崖相对的高度有专门的公式:(n-1)×d≤△H<(n+1)×d(n表示重叠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H表示陡崖的相对高度)&&&&&&&如上图设定,五条等高线都重叠,而且等高距都是20米,那么:图一,等高线A在陡崖顶以下,等高线E在陡崖底以上,则陡崖相对高度小于(n+1)×d=(5+1)x20=300米.图二,等高线A在陡崖顶以上,等高线E在陡崖底以下,则陡崖相对高度大于(n-1)×d=(5-1)x20=200米.图三,等高线A刚好在陡崖顶,等高线E刚好在陡崖底,则陡崖相对高度等于(n-1)×d=(5-1)x20=200米.这样比较好懂,最好你自己也画一下图琢磨一下,就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了.(不知道图片是否上传成功)
名师点评:
清风儿小0433
我有更好的回答:
剩余:2000字
与《如何确定陡崖的顶部海拔,底部海拔和陡崖的相对高度》相关的作业问题
1.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范围:[x,x+d).2.陡崖底部的海拔海拔范围:(y-d,y].
先给你说公式:(n-1)d
山脊:等高线弯曲,向海拔_低__处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向海拔_高__处凸出.陡崖:等高线_重合__处.
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h.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d547cc9c6f224f4a57cc7ba/024f78f0f736afc31e8d85dfb119ebc4b6451282.jpg"
2.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4米,最低处死海的海拔为—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B.9244米)A.8844米 B.9244米 C.12844米 D.2212米两地的相对高度用海拔高的减去低的即可:两地的相对高度=8844米-(-400米)=9244米所以A不对,答案是B
最高 亚东有一地平均3600
细线剪断前,箱子受重力、地面的支持力,箱内上面绳子向下的拉力,下面绳子向上的拉力四个力作用处于平衡,当剪断细线的瞬间,下面绳子的拉力突然消失,弹簧来不及发生形变,瞬间弹力不变,对上面球分析,根据平衡知,上面绳子拉力不变,则在此瞬间地面的支持力变大.然后弹簧的弹力逐渐减小,上面绳子的拉力减小,所以地面对箱子支持力逐渐减小
垫层底.条形基础挖土方,根据土质和挖深确定是否需要放坡.1、不放坡:V体积 = (B+2*c) * H * L2、放坡(两面放坡):V体积 = L * (B + 2c + K*H ) * H注:此公式实际是长方体的计算公式.两面放坡后,截面实际是一个等腰梯形.它可以分割成1个矩形+2个全等的三角形,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可以
平均海拔是指某一地区海拔的平均值,海拔一般指某一点的海拔高度.如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4.13米.
根据能量守恒就能得到水的内能增加=水的机械能的减少cm△t=mgh
设纸边长为x,宽为y.xy-2*2.5x-2*3.5(y-2.5*2)=875化简xy=840+5x+7y利用均值不等式的等号成立的条件,所以且仅当5x=7y=840时,xy取得最小值解得x=168 y=120
压力=压强*面积压强=密度*G*高度=1.2**(0.8-0.6)=2352压力==235.2
相对高度=A海拔-B海拔=900m
由题意知:ab=200,则4a+2b≥24a2b=21600=80,…(6分)则排版面积S=(a-2)(b-4)=ab-(4a+2b)+8…(9分)=208-(4a+2b)≤208-80=128,…(12分)即排版的面积S最大值为128,当且仅当a=10,b=20时取等号.…(13分)答:当纸张的边长分别为a=10,b
这个么,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大气压力,只作用在一个洞上,把水压在里面,流不出来.可能你会问,那洞大一些为什么就流出来了呢?那是因为,除了大气压力之外,还有液体表面张力在起作用,使液体成球面,没有零碎的分开,所以水没有漏出来,当洞开的大一些的时候,表面张力已经不能维持洞口表面的液体形状了,所以,你会看到一部
窗户高度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公式,有:2gh=v2-v02&解得h=1m&&&&&&&&&答:该窗户的高度为1m
(V2)^2-(V1)^2=2as,数据代入可求得窗高S=1米,同理可求得顶部距屋檐为0.8米______2010年状元纠错笔记_______【高中地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63,050贴子:
______2010年状元纠错笔记_______收藏
一楼度娘&&
复制来的&&
腾讯 ok了 。
觉得很好 希望更多的人看到&&&
高中地理,龙文教育独有&六位一体&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八大学法高效学习,培养学习兴趣,有效诊治&学习通病&!
易错点1 对地图三要素理解不清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1)忽视图中的指向标,仍然按照“上北下南”的方法判断方向;(2)对比例尺理解错误,不清楚比例尺的缩放状况。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关注以下相关知识:一、如何在地图上确定方向1.在一幅地图上判断方向,首先要看是否有经纬网或指向标,如果有经纬网,则根据经纬线的走向判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果有指向标,则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方向来判断(一般箭头指向北方);在没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情况下,按照一般规律来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在有经纬网或者指向标的情况下,由于其方向与普通情况不一致,同学们极易判断错误,判断时可转换试卷或者书本的角度,使其与我们习惯的方向一致(即面对地图,上侧为北方),然后进行判断。3.以上情况为平面上方向的判断。在宇宙空间中,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只有东西方向,且方向根据地球公转的情况来判断(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二、比例尺复习点睛1.比例尺的缩放地图比例尺缩放的计算中常出现“放大(缩小)”、“放大到(缩小到)”和“放大了(缩小了)”等问题。比例尺“放大到”原先的几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几;“放大”几倍或“放大了”几倍是比原比例尺多了几倍。例如:“放大到”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2;“放大”或“放大了”2倍,就是原比例尺乘以3。同样,原比例尺“缩小”或“缩小了”1/5,则原比例尺乘以4/5;“缩小到”1/5就是原比例尺乘以1/5。2. 图幅的缩放图幅的缩放是面积的缩放,而比例尺的缩放是长度的缩放。例如,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则图幅面积放大到原图面积的4倍。3.实地范围和纸张大小已定,绘制地图时要求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其方法是先用纸张的长度除以实地长度,得出长度比例尺,然后用纸张的宽度除以实地宽度,求出宽度比例尺,然后比较长度比例尺和宽度比例尺的大小,只能选用较小者或比较小者更小一些的比例尺,而绝不能采用大于较小者的比例尺。例如:用长和宽各1米的纸张绘制中国地图,可根据纸张长度和中国东西距离(约5200千米)求出长度比例尺为1∶5 200 000,根据纸张宽度和我国南北距离(约5 500千米)求出宽度比例尺为1∶5 500 000。然后可以得出在这张纸上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例尺不得大于1∶5 500 000。4.比例尺的大小与坡度大小、风力大小的关系(1)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2)等压距和等压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等压距)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距)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其比值的大小,即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同样的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其内容就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同样图幅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其内容就越详细。
易错点2 等值线弯曲状况判断不准易错分析 学生易对影响不同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没有理解和掌握,且不能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来分析问题而出错。在复习中药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等值线的弯曲凸起部分一般都符合“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高低变化规律。如果记忆不牢或者怕记忆不准确,可采用下面两个方法来确定:(1)垂线法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大处的两侧作各等值线的垂线,方向是从高值指向低值。若箭头向中心辐合,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则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比,为高值区。(2)切线法在等值线弯曲最大处作某条等值线的切线,比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大小。若切点数值小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低值区;若切点数值大于其他点的数值,则为高值区。二、等值线的特征1.同线等值:即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等值线,在同一条线上,其地理特征的数值相等。如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同一条等震线上,烈度相等。2.等值线应为闭合曲线:任何一种等值线,都应是闭合的曲线,虽然在图中可能看到不闭合,这是因为受图幅大小的限制,如果图幅非常大的话,它一定是闭合的。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由于一条等值线上的值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个点只可能在某一条等值线上,但等高线在陡岸处可能重合。4.等值线密集的地方,表示该地理要素在单位距离内的变化幅度较大,反之则较小。如果是等高线,则坡度较大;如果是等压线,则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如果是等降水量线,则降水的变化幅度较大。
易错点3 经纬网的特点不能灵活运用易错分析 容易出错的地方:(1)对经纬线的长度变化特点判断不清,容易受视觉的误导,误以为相邻两条经线在不同纬度间隔的距离相等。(2)不能正确比较比例尺的大小。(3)方向判断错误。图中经纬线均为曲线,极易使同学们形成视觉误差。(4)对有关地球运动部分的时间计算和太阳高度等内容判断错误。解答有关经纬网判读的试题应注意以下内容:一、经纬网地图上的长度1.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的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2.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也有的教辅上是110千米,做题过程中同学们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的进行计算,下同)。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地点间隔的实际距离是111千米×cos θ(θ为该纬线的度数)。3.根据上述内容可以推断出,相邻纬线之间的长度间隔相等;相邻经线之间的长度间隔不相等,在赤道处最大,在极点处为0(这点在圆柱投影图中尤为重要)。二、根据经纬网或者经纬度判断方向1.在有经纬网或者经纬度的情况下,南北方向可以直接根据纬度判断,较为简单。难点是东西方向的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断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的劣弧段。也可按照经纬度来判断,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把两地经度相加,如果两地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东边,西经的地点在西边;如果两地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地点在西边,西经的地点在东边;如果两地经度和等于180°,则两地互为东西方向,即说两地任意一地点在东边,另一地点在西边均可。2.在以极地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应该按照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注意按照劣弧的方向来判断);而就南北方向来说,不能直接按照两地的纬度去判断,应该注意沿线运动中,其南北方向有一个转折点(即从极点做该线的垂线,垂足丙为转折点),从经过转折点的前后分别找出其运动的南北方向。三、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判断球面上任意两点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我们常见的大圆主要有三类:经线圈、晨昏圈和0°纬线圈即赤道。如果所讨论的点位于这三个圈上,则其最短航线可以确定,按照两点间的劣弧判断即可。1.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过两极点为最短航程,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1)同位于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北,过极点后再向南;(2)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线方向一定是先向南,过极点后再向北;(3)两地位于不同半球,这时需要讨论,确定过哪个极点的为劣弧,再进行分析。2.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线圈,而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程不经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可分为两种情况:(1)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2)甲地位于乙地的西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短航线方向为:同在北半球,先向东北再向东南;同在南半球,先向东南,再向东北;位于不同半球时需要讨论,方法同上。
易错点4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不准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是不会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二是不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相对高度;三是不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实际应用;四是习惯性地认为站在高的地方一定能够看到低的地方。复习时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一、等高线地形图的常见规律及综合运用1.数值计算和数值规律(1)同线等值,邻线可等值也可相差一定值。等高距全图一致。(2)两点间的数值差,有如下三种情况:①两点都在等值线上,则两点数值确定,数值直接相减;②如果一点在线上,一点不在,则在线上的点数值确定,不在线上的点数值不确定,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值差也是一范围;③如两点都不在线上,则数值都为一范围,则求出的数据差也为一范围,且两个范围相减时,其中一个范围的大值减另一个范围的小值,前者的小值减后者的大值。注:若有等值线重合如等高线的陡崖处,计算数值差与此方法相同,也可由此得出以下公式:①陡崖顶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H&(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大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②陡崖底部的绝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m-d)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h≤m,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m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最小值,d为图中的等高距。③陡崖的相对高度(ΔH)计算公式为:(x-1)d≤ΔH&(x+1)d,x为陡崖处会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2.综合应用(1)与气候结合①地势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6 ℃。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③阳坡热量条件好,阴坡相反。④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2)与河流水文结合①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②水库坝址宜选在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3)与运输线路结合①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短、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②引水线路的选择应尽量让水自流。③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4)与“点”的区位结合①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工厂宜选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②港口的建设应选择在避风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③气象站应建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④疗养院应建在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5)与农业生产结合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二、可视问题高考(论坛)中经常出现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中两点是否可视的问题,在做这类题目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观察两点之间是否有山脊、山峰的阻挡,可用地形剖面图加以证明,如果两点分别位于山顶和山脚,还要注意凸凹坡的问题。在形态上,凹坡是下部坡度缓,上部坡度陡;凸坡则下陡上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凹坡等高线外疏里密;而凸坡则外密里疏。同学们可以这样来记忆:凸坡:等高线里疏外密,所以上缓下陡,看不见山脚。凹坡:等高线里密外疏,所以上陡下缓,能看见山脚。
易错5 时间计算能力差易错分析 学生易出错的地方:(1)在图中找不到地方时或者区时的有关信息;(2)运用地方时计算公式时出错。学生在复习时要关注以下内容:一、地方时计算1.掌握常见的有关地方时的信息。某地白天的正中间时刻、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最大、某地一日中物影最短、某地太阳位于最南或最北(极夜区除外)、某地物影位于最北或最南(极夜区除外)、位于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上等信息均表明该地所在地方时为12:00;赤道上日出地的地方时为6:00,日落地的地方时为18:00。2.有关地方时的知识点。(1)地方时的概念:同纬度地区,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2)求地方时的依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3)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点的地方时=已知地点的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4分钟/1°。【注】①加、减原则:“东加西减”,即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边的用加,在已知地点西边的用减(注意这里的东西方向是人为规定的,以180°经线为分界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越靠近180°经线的地方越在东边)。②两地经度差计算: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都在东经度(或西经度)时,用较大的度数减去较小的度数,其差值即为两地的经度差;若已知地点与所求地点一个在东经度,一个在西经度,则将两地的经度数相加,其和即是两地的经度差。3.很多同学在进行地方时计算时出错的原因都是对公式掌握不够熟练,或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现象。建议这些同学在进行计算时把计算公式写出来,按照计算公式将已知条件代入,一步一步地计算,千万不要只动脑不动手,否则计算能力差的同学极易出错。二、区时计算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在进行区时计算时,很多情况下不是因为学生不会做而是因为学生在做题时不注意细节,没有看清题意而出现错误 ,所以在做该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已知经度求该地所在的时区——经度数除以15,小数部分“四舍五入”例:新加坡(104°E)——104÷15≈6.9,属于东7区。2.在区时计算上我们一般说时间值大的在“东”,即:同是东经度经度值越大,时间值越大;同是西经度经度值越小,时间值越大。3.注意世界上一些重要地区的时区,如北京(东8区),伦敦(0时区),纽约(西5区),洛杉矶(西8区)。4.注意给出的地点位于东时区还是西时区。5.看清楚题目要求的地点是在所给地点的东方还是西方。6.根据东西方向,判断计算时是用加法还是用减法。7.看清楚题目给出的时间是24小时制还是12小时制,如不要把下午3点当作3点来计算。8.看清楚题目要求的是地方时还是区时,是求哪个时区的区时。9.为了避免错误,计算时最好按行书写,便于对照。三、新旧一天的问题和日界线1.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他信息;二是给出其他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他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解答第一类题,同学们应掌握日界线的一般规律,确定日界线的类型(人为日界线还是自然日界线),根据不同日界线的特点找到有用信息。解答第二类题,同学们要明确两条日界线的位置,180°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经度的信息来判断,0时经线的位置需要根据题目中有关时间的信息来判断。建议同学们一定要画图解答,特别要把方向、日期标注在相应位置上。2.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两条,一条是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即180°经线,该日界线的位置不变,但是时间在变化;一条是0时经线(自然日界线),它的位置是不断变化的,但时间不变,且当太阳直射0时经线时,两条日界线重合,全球为一个日期。除此之外,地球上有两个日期。3.新的一天的范围是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向东至180°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180°经线向西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
易错点6 不能正确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及其应用易错分析 学生容易错三个方面:(1)不能准确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常因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里各字母的含义弄混而出错;(2)不能对正午太阳高度进行实际应用,不理解正午太阳高度与热水器吸热面之间的角度关系;(3)不理解图示所隐含其他有用信息。解决以上问题要重点关注以下内容:一、太阳高度及其应用1.一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就是该地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12:00、太阳位于一天中最南或者最北(极夜地区除外)、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度都是当地该日的正午太阳高度。2.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H=90°-|φ-δ|,其中H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另外,为避免计算绝对值出错或混淆各字母的取值范围,同学们可将此公式简化为H=90°-Δφ,其中Δφ表示该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3.正午太阳高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正午太阳高度与建筑物的采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前一幢楼在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不挡住后一幢楼一楼的阳光。如北半球纬度为φ的某地,楼高为h,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面积和良好采光的情况下,两幢楼之间的合适距离是L≥hcot[90°-(φ+23°26′)]。(2)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角度调节:其基本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但始终要使太阳光线与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保持垂直,以取得最好的吸热效果,即太阳能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最佳夹角应该是直射点与当地纬度的差值。(3)正午太阳高度与物影的关系:从方向上来说,影子的方向与太阳所在的方向相反;从长度上来说,物影的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呈负相关(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二、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的扩展子夜和正午时,该地与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而其子夜太阳高度可以借鉴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来计算(注意纬度间隔的计算)。即处于极昼区的点,其正午太阳高度加子夜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2倍。根据此原理我们还可以推导出如下结论:①发生极昼的极点太阳高度一天不变,且等于直射点的纬度;②若某一纬线圈上正好出现极昼,则该纬线圈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其上各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③处于极昼区的某一点,其正午太阳高度与午夜太阳高度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 ④就南北方向而言,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角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 ⑤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⑥如果太阳直射赤道以外的其他纬线,此纬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
太好了,谢谢你的分享
我突然觉得自己成了挖坟工作者了。另:请大家认真看看呀。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陡崖高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