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经典例题何

client: 180.113.18.68, server: 7abacd8, time:.  向量法是解高中立体几何题的神器。只要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题,都可以用向量法来解,而这样的题目可以占到所有立体几何题的 95% 以上。与传统方法相比,向量法的计算量稍微大一些,但它的优点是不需要费脑筋做辅助线,而只需要简单粗暴地按套路进行计算,所以尤其适用于复杂的问题。  向量法的完整套路中,包含一种名为「叉积」的运算,它在部分地区是超出教学大纲的。但是没有「叉积」的向量法在很多情况下发挥不出它的魔力。本文就来把「叉积」这个缺口补上,让大家领略一下向量法的简单、粗暴、有效。当然啦,我知道你们会有「考试时不让用叉积」的抱怨。没关系,我会教你怎样把叉积「伪装」成不超纲的内容。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介绍向量间的点积、叉积两种运算,包括它们的定义、计算公式、运算律,以及向量法中直线和平面的方向的表示方法。高中立体几何题的大部分问题都是求角或求距离,本文的第二、三部分就来介绍各种角和距离用向量法怎么求。证明题一般是要证明线、面之间的平行或垂直,或者两个角的大小、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都可以化归成求角或求距离。在第四部分,我会讲一下叉积在求面积、求体积这两种相对罕见的题型中的用法。最后展示一道例题。一、基础知识 1.1 向量的点积运算  向量的点积是大纲之内的内容。设两个向量为,它们的夹角为。的点积记作,读作「a 点乘 b」,或干脆读作「a 点 b」(「点」字常常儿化)。是一个数,它等于各自的模之积再乘以夹角的余弦:。当垂直时,。  点积运算适用于任何维度的向量,不过本文只讨论三维情况。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的坐标为,则可用这些坐标表达为。  向量的点积具有交换律和分配律:交换律:分配律:但没有结合律,因为两个向量的点积是一个数,不能再与第三个向量进行点积运算。 1.2 向量的叉积运算  向量的叉积是本文要介绍的重点。叉积仅对三维向量有定义。设两个三维向量为,它们的夹角为。的叉积记作,读作「a 叉乘 b」,或干脆读作「a 叉 b」(「叉」字也可以儿化)。是一个向量,它具有以下性质:它的模等于各自的模之积再乘以夹角的正弦,即;它的方向与都垂直,且满足右手定则,如下图所示。  右手定则有两种理解方式,如下图。一种是:伸出拇指和食指,让它们分别朝向的方向,然后伸出中指让它与手掌垂直,则中指的方向就是的方向。另一种是:让四指从的方向弯向的方向,并伸出拇指,则拇指的方向就是的方向。当平行时,(注意结果是零向量)。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设的坐标为,则可用这些坐标表达为。这个公式可以用交叉相乘法来记忆:注意,左、右两个交叉相乘是「捺减撇」,中间的交叉相乘是「撇减捺」。  向量的叉积具有反交换律和分配律:反交换律:分配律:两个向量的叉积是一个向量,可以继续与第三个向量进行叉积运算,但不幸的是,叉积运算也不满足结合律,即没有。 1.3 直线与平面方向的表示  在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题目中,提到一条直线,一定会已知直线上两点的坐标。两个坐标的差就是直线的方向向量,它可以表示直线的方向,在求角和求距离时都很有用。  而平面的方向,则是用与平面垂直的向量来表示的,这个向量称为「法向量」。提到一个平面,一定会已知平面上不共线的三点的坐标,由此可以得到两个向量。这两个向量的叉积就是平面的法向量。根据需要,可以选择或作为平面的法向量,这两个法向量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在立体几何题中,叉积的主要用途就是求平面的法向量。如果考试时不允许在步骤中使用叉积运算,可以用如下方法绕过去:既然法向量就是与平面中两个已知向量都垂直的向量,那么可以设出法向量的坐标,并利用与都垂直来列出两个方程。设的坐标分别为,则两个垂直可以用点积表示为:★ 在试卷上列出这个方程组后,不必真正去解它,而是在草稿纸上根据,利用交叉相乘法算出法向量坐标,直接把结果写到试卷上。但这种「伪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方程组只能解出法向量的方向,不能解出它的模,所以遇到需要使用叉积的模的场合,就绕不过去了。二、用向量法求各种角  高中立体几何涉及的角度有: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2.1 求两条直线的夹角  设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它们的夹角为。两条直线的夹角,就是和中较小的那个,它的余弦一定是非负的。由点积定义可得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为,于是两条直线的夹角就是。  有同学要问了:上面的方法利用的是点积,那么利用叉积求得两条直线的夹角为行不行呢?答案是:行,但是叉积的计算量比点积大,所以优先选择点积。  注意向量法并不要求两条直线共面,它同样适用于异面直线!这就避免了传统方法中作平行线的麻烦。 2.2 求直线与平面的夹角  设直线的方向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夹角为。容易看出,待求的线面角是和中较小者的余角,。由点积定义,,于是有。与 2.1 节相同,我们优先选择计算量小的点积运算,而不是叉积。  请再次领略向量法的简单粗暴有效:传统方法中,要求线面角,必须找到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并作出直线在平面内的投影。而在向量法中,只要知道直线上的任意两点和平面中任意三点(不共线)的坐标,就可以代入公式计算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再代入公式计算夹角,完全不必考虑五个已知点的位置关系。 2.3 求两个平面的夹角  设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分别为,它们的夹角为。两个平面的夹角,就是和中较小的那个。用与 2.1 节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到两个平面的夹角为。  在几何题中,提到「二面角」,往往指的不是两个「平面」的夹角,而是两个「半平面」的夹角——也就是说,求的是和中特定的某一个。怎么知道是哪一个呢?还记得在求法向量的时候,可以人为选择箭头指向哪一头吗?只要让两个法向量一个指向角外,一个指向角内(如上图),那么两个半平面构成的二面角,就一定是两个法向量的夹角(注意分子上没有绝对值),而不是它的补角了。反之,如果两个法向量都指向角内或都指向角外,那么二面角就是法向量夹角的补角。  用向量法求二面角,同样不需要找到两个面的交线和它在两个面内的垂线,而只需要知道两个面内六个点的坐标。在很多情况下,交线上会有两个已知点,那么就只需要在两个面中各再找一个点。三、用向量法求各种距离  点、线、面三种图形两两组合,可以得到六种距离:两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其中线面距、面面距只在线面或面面平行时才有定义,此时可以在直线或其中一个平面中任取一点,转化为点面距。因此这一部分将介绍前四种距离的求法。 3.1 求两点间的距离  设两点的坐标分别为,则它们的距离为。 3.2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如图,设直线上任意一点到已知点的向量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夹角为。可以看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由叉积的定义,有,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就是。  这里为什么使用了计算量大的叉积,而不是点积呢?这是为了利用叉积定义中现成的。 3.3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图,设平面上任意一点到已知点的向量为,平面的法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夹角为。可以看出,点到直线的距离为(余弦取绝对值是因为可能是钝角)。由点积的定义,有,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  点到平面的距离,其实是向量在法向量上的投影长度,也正是投影长度公式。 3.4 求两条直线的距离  三维空间中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异面。后两种情况都可以求距离,但方法不一样。若两条直线平行,则可在其中一条直线上任取一点,转化成求该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若两条直线异面,则可以按如下步骤求出它们的距离。设第一条直线上有两个已知点,第二条直线上有两个已知点。首先,找一个向量与两条直线都垂直,这个向量可以是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叉积。然后,任作一条连结两条直线的线段(比如),将它投影到上,投影长度就是异面直线的距离。  我们看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同时,它们的距离求法不一样。但向量法最有用的时候,正是图形的位置关系不清楚的时候。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呢?有!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计算「法向量」,如果算出来发现是零向量,那么说明两条直线平行,转化成点线距。如果算出来法向量非零,那么就继续计算投影长度,如果投影长度为 0,说明两条直线相交,否则两条直线异面,投影长度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四、用向量法求三角形面积和四面体体积  这两种题型在高中立体几何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们与高等数学中「行列式」的概念联系紧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涉猎一下。 4.1 求三角形的面积  设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坐标均已知,则三角形的面积为。而由叉积的定义,,所以。  这个公式同样适用于平面几何,此时的坐标均为 0。设,,则。这个向量的坐标的绝对值的一半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而坐标的绝对值是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坐标的正负号,表示在平面中从到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旋转,因此坐标也称为平行四边形的有向面积。  把的二维坐标排成两行两列,这个东西称为「行列式」,它的值是一个数。二阶行列式的计算公式是「交叉相减」:。二阶行列式对应着平面中两个向量的叉积,其几何意义就是「平行四面体的有向面积」。 4.2 求四面体的体积  设四面体四个顶点的坐标均已知。由 4.1 节,底面三角形的面积为;而四面体的高是顶点到底面的距离,由 3.3 节,这个距离为。四面体的体积为。  上述结果去掉后剩下的部分,是以为三边的平行六面体的体积。再去掉绝对值,剩下的部分称为向量的混合积,它表示了平行六面体的有向体积——若从角内部观察,向量呈逆时针排列,则体积为正,反之为负。  设,,。容易验证,。这正是三阶行列式的计算公式。三阶行列式对应着三维空间中三个向量的混合积,其几何意义是「平行六面体的有向体积」。  行列式的概念还可以推广到更高维的空间。从同一个点出发的个维向量的坐标排成的阶行列式,代表了以这些向量为边的维「超平行体」的「有向超体积」。五、一道例题  图中是一座金字塔。它是一个正四棱锥,底面是一个边长 10 米的正方形,各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在底边的中点处竖立着一根高米的火把。求金字塔相邻侧面所成的二面角。求金字塔的棱所在直线与底边所在直线的距离。求火苗到棱所在直线的距离。解:如上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原点为底面中心。容易求得下列各点坐标:(单位均为米,下略)。金字塔的高未知,设顶点的坐标为。由于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解得。求二面角:侧面的一个法向量为,不妨缩短成,它指向二面角外部。侧面的一个法向量为,不妨缩短成,它指向二面角内部。二面角的大小就是法向量的夹角,即。求直线与的距离:先求一个与两条直线都垂直的向量,不妨缩短成。将投影到这个向量上,投影长度为,这就是直线与的距离。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此距离。,,,代入得。68065 条评论分享收藏文章被以下专栏收录松鼠山上松鼠多,松鼠窝里有干货情满四合院
那片星空那片海2
画江湖之换世门生
梦想越走越近
摔跤吧!爸爸
橙子乐园在日本
我们最美好的十年
玩具益趣园
英语启蒙慢速儿歌
小猪佩奇玩具秀
当怪物来敲门
盗墓惊魂之锁魂
语文基础知识把握题型吃透题型
高中语文写作一点通
英语单词新概念
先说说再发表吧…
链接超时,未发表成功,请重试…
已成功发表…
淡定,正在努力发表中…
还可以输入字
评论需绑定手机号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剧情介绍:讲师:任卫兵。任卫兵,中学一级教师。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多次获奖励:连云港市教学质量先进个人,连云港市普通中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连云港市高中数学教学优秀课评比中获得二等奖;多次在江苏省师陶杯等论文比赛中获奖;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等省级及国家刊物上发表多篇作品。曾任教高一、高二、高三各年级以及学校重点实验班的数学教学,历年教学成绩优异。多次任教高三毕业班,并担任年级数学组备课组长。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应用文的写作技巧
方程根与函数的零点
对数函数及性质
新教育用心教育。
司法考试民事诉讼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立体几何解题技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