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怎么才能深度睡眠写出游深度的文章

【深度】旅游行业是个大坑,不懂行业的千万别乱跳!
[ 亿欧导读 ]
旅游行业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看看不久前各种融资发布会开的红火热闹,现在哀鸿遍野,尸体一片,剩下的一些还在挣扎残喘,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那些还想跳进来的家伙们做做功课,期待他们能活的长点。
很多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写写。我翻了个白眼:我何止不愿意写,我还不愿意待呢。而我言辞一向不擅长委婉含蓄,我如果要写旅游行业,那就是得罪一大片熟人的场面,那么多皇帝的新装,他们在资本面前编的故事被我无情的戳破,那我岂不是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从他们手里骗到3000去日本、1999元去韩国这样的超爽特价线路了,所以我一直忍而不发。不过现在一统天下的格局已定,而旅游创业圈也终于迎来了死亡高潮,那我就出来落井下石一下,八一八我为什么离开旅游圈。反正我现在自己创业,就是只要1000元让我去日本,我也没钱去啊;另外顺道刷一刷存在感,我最喜欢看他们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境游市场,同时国内旅游,也是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国。中国人富起来了,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的必需品,旅游行业就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大金矿,于是很多人眼里放光,觉的这是风到了,然后扛着铁锹就来采金了,资本也来了,周边服务也来了,火、火、火,可是你们真的了解旅游行业吗?旅游行业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看看不久前各种融资发布会开的红火热闹,现在哀鸿遍野,尸体一片,剩下的一些还在挣扎残喘,还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那些还想跳进来的家伙们做做功课,期待他们能活的长点。
当然在你们读下文之前,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风尘棋客的【你和逃离O2O死亡名单的距离,只差看懂这10个问题】。建议你们跪着读完,因为读完此文,就不用跪着读我这篇了,而且好多道理我也不用再废话了。
一、旅游行业是个低频消费的行业
前几天和面包旅行的CEO彭韬聊旅游行业卖产品的坑,他是麦肯锡出身,随手就跟我画了一张图,跟我说一年365天,一个人最多也就15天在旅行(请不要吹毛求疵说是16天还是14天),而如果他做一门生意,一年只能服务于一个用户15天,那这个生意注定很难做。以前他没有意识到,在他的面包旅行做了2年后他醒悟了,毅然决定转型,他要做365天都能做的生意。我能说的是,这哥们在坑里待了两年终于想明白了,他真要庆幸的是这两年他竟然还活着没死掉,现在还能重新来过。
低频消费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资源,最大的问题有三个:1)营销成本极高,每天都要获取新用户;2)你要扩充品类,因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用户去了一次后,很长时间内不会重复再去,如果你想让用户在你这里二次消费,那你就不得不扩充品类。3)你要做大量不直接产生收益的内容,你期望用美图、攻略、点评、社区留住用户,帮助他们做用户决策,但是然并卵,收效又慢又低,投入还不小。
因为低频,所以这个行业的公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增长率基本是靠经济增长,靠天吃饭的意味更重,缺乏模式的优化和创新。低频还导致一个极度致命的问题,就是抗风险性能力低,一有风吹草动突发事件业务下滑的就极端厉害。特别是经营单一目的地、单一产品的企业,在其它行业垂直细分是形成壁垒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旅游行业却还要承担额外的风险,每天回家都要烧烧香,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二、旅游行业是个重运营的行业
旅游是个复杂交易型产品,从你决定出行、到查资料、做攻略、定行程、买票、订酒店、办签证、租WIFI、接送机、当地交通、门票……特别多环节。用户可以打包一起买,也可以分拆多家买,但是不管怎么样都会导致你企业运营的二大问题:1)服务周期流程长,不管你是提供其中某个单项服务,还是多个服务,甚至全部服务,客人在出行前就会频繁的和你沟通,周期跨度长的甚至超过1个月。2)服务链长导致每个环节均可能出现问题,旅游是体验性产品,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现不可控的因数,同时很多原因还不是你企业自身可控的,但是客户才不管,出了问题就找你。导致你运营人员工作极端繁琐和复杂,不仅仅出现前你要服务客人,客人出行中甚至出行后,你都要为客人解决问题。比如做出境游的经常大半夜接到境外来的电话,在睡梦中不仅要面临客户的怒火,还得爬起来替他解决问题。
所有重运营的行业不可避免的就是客服人员多,这不仅仅管理复杂,还增加很多额外成本,但是要保证服务体验和质量,你就又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源。于是你费劲心思开始标准化你的产品、你的服务,期待你的运营可以系统化,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但是你就会发现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这和用户期待的产品线丰富、多变、好玩冲突。你重塑价值链,那些要做加法,那些要做减法,这又让你陷入了决策性选择难题,什么样的服务才能平衡客户满意度和成本收益之间的矛盾呢?
我的一个朋友,在上海做了一家旅游卖线路的网站叫麦兜旅行,看他的创始人天天晚上发朋友圈加班,什么12点吃夜宵啊、凌晨1点单位还灯火通明了。我跟他说:你和你的员工就是全部累死了,麦兜也就是一卖货的,如果不从商业模式上有创新有突破,撑死了也就是赚点血汗钱。
所以说如果你又懒又怕麻烦,那还是不要做旅游行业了。
三、旅游行业竞争剧烈而且壁垒极低
这里说的旅游是那些专注卖线路的公司,或提供旅游单项服务的公司比如租车、签证。而不是那些旅游产业链上的公司比如酒店、航空公司、景区。旅游天生有两大属性:一个是空间属性,另一个是时间属性。
空间属性又有两个纬度:出发地和目的地。比如你做北京到东京生意好,那我做上海到东京啊;你做东京租车生意好,我做泰国租车啊。一个产品模式只要在一地被验证,马上全国就会蜂拥而上,全球开花。你在这里有资源,我在那里有资源啊,竞争壁垒态极难构建。
时间属性是每个目的地均有淡旺季,以前旅游行业是有牌照制的,因此一些有牌照的公司就招租,很多夫妻老婆店,一张桌子就开张了,投入很低,旺季的时候一窝蜂的来做生意,淡季的时候就干别的去。而国内游的门槛就更低了。虽然现在互联网在线时代,拉个队伍不容易,但是要避免目的地淡旺季对业务的影响,因此只能去增加经营品类,竞争继续惨烈。
于是旅游行业就变成了一个极度分散、但是竞争超级激烈、进入门槛极低的行业。
那么新进入者,请问你是带了什么颠覆式的商业模式来旅游行业做生意呢,你怎么打造你的竞争壁垒呢?当然我们很欢迎你们烧投资人的钱啊,比如我上次出国就用皇包车,他们补贴后,真的很便宜。
四、旅游行业是低毛利的行业
旅游行业是服务业,核心服务是整合资源,产品组成部分的成本是硬性存在的,而上文也说了,旅游行业竞争激烈,同时中国人成本低廉,服务附加值并不高,于是导致了旅游行业毛利率普遍偏低,批发商3%的毛利,零售10-15%的毛利。旅游行业很难像工业化那样行成规模,因此看看国内旅游行业,赚钱的基本是老板,而员工和从业人员赚的都是辛苦钱,而老板赚钱现在基本都不是靠旅游卖线路的利润赚钱,而是通过什么资金沉淀、什么购物返佣来赚钱。
这几年互联网补贴大行其道,什么羊毛出在猪身上,其实旅游行业才是鼻祖,零团费可是旅游行业很多年前就出现的模式,他们那时就想明白了靠卖线路赚钱其实挣不到几个钱。
而低毛利的旅游行业,是很难支持企业做点其它什么方面的投入,这也是这么多年旅游行业的商业模式基本稳定不变,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一旦你想投入点什么,马上就亏损,所以你看旅游行业的ERP和CRM售价极低,但是还没有几家购买。大家很容易就能发现这么多年,在线旅游除了携程外没一家赚钱?途牛、同程亏损严重,一方面是市场投入大,另外一方面很大的原因就是内部技术投入系统搭建是很大的支出,而传统行业还能维持微薄的毛利,是因为他们大部分还在用手工作业。
所以低毛利的旅游行业,你怎么带领兄弟们一起多赚点钱呢?还是你就自己赚点就好了,既然旅游行业赚钱那么难,你为什么还要往里面扎呢?
五、旅游行业总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这是很拉仇恨的一段描述。一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薪资程度一方面是这个行业利润率水平决定的,另外一方面也是这个企业在行业内获利能力决定的。当旅游行业普遍的低毛利,导致低工资,怎么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呢?谁都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高处,不就是更高工资的行业和职位吗?旅游是标准的服务业,而第三产业一向不是大学生毕业择业的优选,旅游行业一线员工基本上都是从技校、中专招聘而来。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酒店,其中国际酒店的从业人员素质最好,颜值还高,但是人家心里可是认为自己是饭店业的,根本不是你们旅游圈的;航空领域,那一般人还真进不去,他们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旅游圈的。剩下你看:大巴公司、旅行社、导游、领队、OP、销售。。。有多少是主动积极愿意投身这个行业的呢?
就连旅游行业自身的媒体圈都没有什么高知名度高影响力的媒体,深度好文章更少见了,那些在别的行业能分析能解读的媒体人基本和这个行业没什么交集,实在是因为这个行业没什么好写的,另外也是实在没什么油水可赚。看看你们旅游行业有什么顶级会议吗?有什么顶级行业交流吗?基本没有?只有几个小公司每年办几场了无生趣的会议,发发奖啊,老板们捧个人情场,来做做广告,年年都那样,也没什么长进,本质就是会展公司赚点辛苦钱,仅此而已。
但是旅游行业的老板个个是顶尖的商人,因为员工不强,只能老板强了。比如百程旅游的董事长曾松,拥有卓越的眼光和气魄,2000年初就看到了未来在线旅游和自由行发展的机会,自己投钱做网站,遗憾的是他的钱不够多,起来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去年他把自己的华远旅游(批发业务)卖给了携程,然后拿了阿里的投资专注在线旅游领域。还有比如冯斌,成功带领众信上市。这些优秀的企业家在如此艰难的行业环境中还能坚持这么多年,带领一群朴素勤奋的人撑起一个行业,虽然这个行业有这么多那么多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经商天赋和企业运营能力,极度值得敬佩。
旅游行业就是老板强,员工不强。外行业的优秀人才很难流入进来,你即使携资本之威带了一些优秀人才进入,但是当他们和行业内人一打交道,就会发现彼此完全是两类人,他们能融入这个行业吗?一方面骨干人员剧烈流失,另外一方面就是沉不下心来做繁琐的业务。
六、旅游圈已经有携程这样的巨无霸
终于说到防火防盗防携程了,携程是家极其优秀的公司,我非常喜欢这家企业,他们针对旅游行业的特征做了很多的努力并且取得了及其卓越的成果,是商业案例的典范,在携程身上我们能完整的看到了“社会生产率”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大幅提升了“体力工作者的生产率”,携程近万名的呼叫中心员工统一高效近乎标准的服务,极大了提高了运营效率; 第二次革命,是德鲁克开创的管理学。通过管理,借用组织来提升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携程的管理高效、直接,精细,极早就在企业内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携程把工业时代先进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了较为落后的旅游产业。而第三次革命,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高效链接(我自己编的),携程一样走在了前列。好把,再说下去,你们就要称呼我是携程的脑残粉了。
在现在这个竞争环境和行业格局下,请问你们告诉我,你想在那个领域打败携程,或者说想在那个领域分杯羹呢?携程叫旅行网,而不叫旅游网,这是有区别的,携程是做商旅出行起家,产品品类的拓展:酒店、机票、度假、门票、火车票、其他单项,每一个业务的拓展均深耕细作。你看到的大机会,携程均能快速跟进并能取得领先优势,而且携程用商旅的高频带动了旅游的低频。比如你们今天拼的死去活来的自由行度假领域机会,而携程06年就毅然悄悄的布局深耕这个领域了,而为了在这领域取得领先优势,这么多年这条业务一直是持续投入持续亏损。
为什么同样的业务,携程赚钱,别人不赚钱,你可以抄袭商业模式,但是内部的管理运营效率你能抄袭吗?那些烧钱拼规模的企业说,我们是互联网马太效应,只要到了一定规模,我们就能赚钱了,艺龙的崔广福用实际行动把你的脸打的啪啪响。对比下携程和艺龙这10年的业务规模,你们就会发现,同样的规模,携程是赚钱的,艺龙是赔钱的。为什么呢?内功啊。
你要和携程比钱,还要和携程比内功,请问你的机会在那里?那么多烧钱的公司,请问你啥时候可以烧出内功来啊?
我们只要有点商业常识,就会知道,要集中销量,这样才能获得上游的议价能力,而携程掌控的销量够大,所以和酒店的议价空间和控房谈判能力强。而酒店作为一家企业,携程只是他的一个销售渠道,商业常识也说了,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不努力发展销售渠道,分担风险,而一味的控诉携程不厚道,以销量来压迫他们的利润空间,抱怨他们都是为携程打工,实在是很大的笑话。携程是一家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管理者的使命。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但是只获得了利润的极少一部分,同样Nike的代工厂也是一样,怎么没见他们埋怨苹果和Nike公司啊。因为在商业世界里,你的经营水平和商业模式决定了你的利润分配水平。除了怨自己命不好,那只能怪自己不努力。这个话题越说越会拉仇恨,在携程这样一统旅游圈的生态下,大机会肯定没有了,所以你的创业是为了改变世界呢,还是为了赚点小钱呢?
七、在线旅游最后的机会在那里?
在线旅游在我眼里实在不是一个多金的行业,另外行业格局已定,那这个行业还怎么玩呢?我最喜欢的大师波特,他的竞争5力论,已经把各企业可以发展的方向说死了。你看旅游行业:1)那些卖货的,无一不是想往上游走控制资源,包飞机,包酒店,还有开酒店的,和航空公司合作的,获得议价能力和资源的保障能力;2)供应商、批发商往下游走,做直销,做网站,做App;3)不管是零售商还是批发商都在扩充品类,做亚洲的也做欧洲了,做团的也做自由行了,不断在丰富和满足用户的需求。
可是不管你往上走,还是往下走,还是增加现有的并行业务,基本都没有突破颠覆的方向,我还是那句话,旅游行业价值链很长,其中的创业机会很多,如果是想做个公司比打工赚的更多一点,机会遍地是,但是想做大,就洗洗睡吧。因为只要你想卖货,不管你怎么卖,都卖不过携程;你做攻略、游记、图片、行程规划师,如果最后还是想卖货,那你仅仅只是兜了个大圈子而已,看看马蜂窝,艰辛的走在商业化道路上,还有穷游,10多年了,业务一直做不大。百程旅行网算是聪明的,通过签证办理切入,但是后面还是要卖货,一样绕不过携程。
携程就像社交领域的微信一样,基本上你们能做的只是点缀点缀,填填缝的角色而已。如果说用垄断威胁论来说携程,你们有这力气还是花在移动、联通、电信身上把,这个才是高频,而且和你的生活更息息相关。
马化腾说打败微信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信,那打败携程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携程。在卖货领域,携程已经登峰造极,但是你们要明白旅游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是人,人才是根本,只有通过人入手,以人为核心,而不是以货为核心,才能找到突破口,为什么我以前的文章看好“本地人”模式,看好社交+旅游,本质是以人为核心。有人说本地人根本不好做,去哪儿就没做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蠢货,还是面壁回去把风尘棋客的文章再跪读一遍,正是因为不好做,才会有可能的机会,打败携程就那么容易吗?去哪儿没做起来,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想明白了,就不会说因为去哪儿没做好,就来否定这种模式。Airbnb这几年作为颠覆者神话的很厉害,但是你好好想想,他们的成功是不是你的需求和房东(人)做了高效链接,“人”的因素在里面是不是发挥了极大的重要性?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对旅游做了一个极好的定义:旅游就是你在异地的本地生活。那组成旅游要素的:吃、住、行、游、娱、购,各位用本地生活的角度好好看看是否那个环节还有机会呢?如果用O2O高频理论来说,我们现在唯一还剩的机会就在“娱”上面了,亲们,“娱”还没有一家企业做到像滴滴那样成为“行”的入口哦,所以我看好面包旅行本次转型,社交加本地娱乐,面包带你玩,天天都像在旅行。
PS:在旅游行业挣的每一分钱,可都是辛苦钱,你们在度假,他们在为你们体验的每一个环节做保障,吃饭、睡觉从来没有固定点,被你们骂的根孙子一样,指使的根陀螺一样,一年下来才赚了快八毛,所以请你们以后对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特别是一线人员好一点,多一份理解和包容。
“零售化”、“大数据”、“供应链”成为2018年餐饮业的关键词。4月18日,,你将看到:
1、亿欧拟邀麦当劳、顶新集团、海底捞、小南国、眉州东坡、呷哺呷哺等知名餐企,统一、康师傅等零售大咖,及正在风口上的瑞幸、连咖啡等咖啡新零售品牌等;2、首发《2018餐饮B2B服务行业研究报告》;3、2018年中国餐饮服务商20强榜单。报名链接:
诸多利好不及行业自勉
你知道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2017发展热点看热词
快来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吧!
微信扫码登录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发送验证码
如果你遇到下面的问题
我在注册/找回密码的过程中无法收到手机短信消
我先前用E-mail注册过亿欧网但是现在没有办法通过它登录,我想找回账号
其他问题导致我无法成功的登录/注册
账号密码登录
关联已有账户
曾经使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网账户的用户
创建并关联新账户
曾用微信登录亿欧网但没有用手机注册过亿欧的用户
没有注册过亿欧网的新用户
先前使用邮箱注册亿欧网的老用户,请点击这里进入特别通道
填写个人信息
扫描二维码,下载亿欧客户端
Android & iOS
亿欧公众号
小程序-亿欧plus穷游大洋洲
贝尔格莱德
新海尔采格
代斯波托瓦茨
卡萨布兰卡
瓦尔扎扎特
撒哈拉地区
 ·  23:09
写在前面前言你说塞尔维亚好玩的不多,我说你资料挖掘得太少上面是我结束塞尔维亚行程后最想说的一句话......今年的一月,塞尔维亚正式宣布对中国免签,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免签的欧洲国家,然而却没有像去年的摩洛哥那样引起热捧,却引起了我的关注。在敲定去塞尔维亚之后,却发现塞尔维亚可查的中文资料相当少,其中可以用作旅游信息的就更少了,去翻游记,大多数人都只安排了3-5天在塞尔维亚,活动范围仅限于首都贝尔格莱德和第二大旅游城市诺维萨德,路线和玩点高度重合。也许因为资料少,所以计划去的人安排的时间就少,回来反馈的信息也少,所以后面打算去的人看见前人的信息,也不会安排多的时间在塞尔维亚和继续深挖信息,造成一个死循环。老实说这两个城市,以及更远一点的苏博蒂察、塔拉国家公园、木头城等地,并不能很好地代表塞尔维亚,亮点也不抓人,如此循环往复,很多人就会得出“塞尔维亚并不好玩”的结论,也许这就是塞尔维亚一直没有火的原因。但正是这样的地方,勾起了我极大的求知欲。我在确定去塞尔维亚之前,对塞尔维亚的印象只有1999年前南斯拉夫被北约轰炸、2005年塞黑分裂以及几个塞尔维亚足球运动员而已。我决定做功课的时候,遍寻游记无实用的收获,于是开始着手先查历史,却发现目前中文资料里面对塞尔维亚的历史大多在一战前夕到现在,而对一战前、尤其是中世纪时期的资料相当匮乏。再进一步探查,发现塞尔维亚其实有很多中世纪时期的宗教建筑及城墙堡垒的遗迹,同样是甚少中文资料可查,作为古迹控的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信息如此匮乏的塞尔维亚,让我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如一个探路者一般的兴奋。于是我开始翻查外文资料,大约花了4个月的业余时间,把塞尔维亚从史前到一战的历史通过英文材料阅读和翻译整理出了一份独家的中文历史概览,从中也了解到了那些隐藏在深山里、隐藏在历史的云烟里的如珍宝一般的古迹。关于千万年前的喀斯特地貌、关于斯拉夫人的迁徙、关于雄极一时的尼曼雅王朝、关于那些别树一帜的中世纪修道院、关于神秘瑰丽的湿壁画、关于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大量堡垒遗迹、关于被奥斯曼帝国侵略带来的屈辱与文化冲击,关于塞尔维亚的一切,慢慢地在我眼前呈现出一幅巨大的画卷,那些不为世人所知的塞尔维亚,竟是如此的引人入胜。后来我通过各种渠道,结识到塞尔维亚的华人群体,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团结最热情的海外华人群体,在我准备过程中和游历过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帮助,也帮助我更全面地接触和认识塞尔维亚。此次游历,除了收获塞尔维亚的美景与历史,更是收获了塞尔维亚人的热情,让塞尔维亚成为了我最喜爱的国家之一。所以我立心写下这张帖,希望给大家呈现一个最完整的塞尔维亚,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了解到塞尔维亚到底有什么,关于它的自然奇观、关于它的辉煌历史、关于它的古老遗迹、还有关于塞尔维亚人的动人故事。我也会把最详尽的游玩攻略整理出来,方便有兴趣要去塞尔维亚的穷游er,以及把我花了大量时间整理的历史资料分享出来,让有兴趣的人能全方位地了解塞尔维亚。Tips:由于大家回复太热情,为了保证看帖的连贯性,建议点击上方“只看楼主”,或者通过电梯(网页版在右边,App版在右上方)跳转相应章节~照骗时间老规矩了,照骗先来Uvac峡谷世界文化遗产——斯图代尼察修道院遗世独立的河中小屋Mamula城堡遗迹(黑山)前南斯拉夫纪念碑修道院内珍贵的湿壁画如同堡垒一般的马纳西亚修道院与米卢的“奇遇”(对,就是那个米卢)黑山明珠——科托尔红酒小镇——斯雷姆斯基·卡尔洛夫奇贝尔格莱德的Kafana文化多瑙河畔美丽的泽蒙某日被板块置顶,没收到(或者错过了)系统通知,感谢版主~日论坛置顶~日网页首页,再次达成大满贯,今年第四篇,感谢各位支持!关于作者Tino,梁庭俊穷游网内认证:穷游精华作者、摄影资深用户视图网、全景视觉、中国图库网签约摄影师新浪微博:Tino_Leung微信公众号:Tino的环球旅行笔记欢迎搜索关注~过往精华游记可点击标题跳转印度绝色:过最疯狂的节日,看最幸福的笑脸——洒红节狂欢指南六年前,印度之行成为了我背包探索国外世界的第一站;六年后,终于盼来二刷印度,这一次,专为洒红节而来。坠入一个彩色的异度空间,过世界上最疯狂的节日,邂逅世界上最幸福的笑脸。沙与海的吻痕,摩洛哥的一千零一夜(附全方位干货攻略)这里是传统的阿拉伯世界与现代文明的十字路口,这里是撒哈拉沙漠与大西洋留下的吻痕,在迷人的异域风情以外,我想和你说说摩洛哥真实的模样陪着妈妈游走长白云之乡——新西兰南岛自驾(附全方位干货攻略)小时候她带我认识世界,长大后我带她看世界,八天的南岛自驾,看100%纯净的星辰和高山挪威追光笔记——我可能去了个假的北极圈(附极光观测、摄影攻略及吃住行玩全信息)心心念念不远万里来看极光,却遭遇洋流异常,北极圈内气温零上,每天暴风雨,运气不济但依然无阻看极光的心,谱出一部追极光的心酸史......纯干货!三天也能玩转吴哥窟!三天吴哥快闪全方位吃住行玩摄攻略(六大精华寺庙,小长假,轻旅行)苍蝇再小也是肉,三天再短也是假期,谁说三天小假不能出国玩,教你快闪个吴哥窟试试写一首雪与冰的诗——贝加尔冰湖之行(海量美图,附超详尽攻略及自制地图)冬日二刷贝加尔湖,躺卧于西伯利亚的蓝宝石,凝固住的美俄罗斯西伯利亚铁路东向西大穿越,从海参崴到莫斯科,9288公里的无边秋色,附超详细攻略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干线,从太平洋海岸直抵欧洲大陆腹地,9288公里的秋色,9288公里的精彩灾难里的永恒力量——希望(尼泊尔地震亲历记录,还原一个真实的震后)亲历尼泊尔8.1级大地震,记录灾前灾后的变化,第一视觉记录这场世纪之灾穿行亚非,我的诗与远方——从长安到斯瓦希里(12国145天行摄游记,千图万字宏篇)间隔年远行,145天穿越亚非12国,从神秘古老的波斯,到壮美而少人涉足的外高加索,进入战火纷飞的黎巴嫩,从约旦的佩特拉越过红海看西奈最美的星辰,沿着尼罗河从沙漠到雨林,看野性十足的动物大迁徙,最后抵达千年海上贸易之都斯瓦希里,一次酣畅淋漓的大暴走关于摄影器材和后期:关于摄影器材、后期与否的问题,鉴于每篇帖子都有大量朋友询问,我也按惯例集中在这里解答,后面再有询问的恕不再另行回复:Q.用的是什么器材?A.微单机身一个:索尼A7镜头四支:索尼FE16-35mm F4索尼FE70-200mm F4索尼FE55mm F1.8老蛙15mm F2航拍无人机一台:大疆Mavic ProQ.有什么滤镜和附件吗?A.多飞100mm滤镜支架、海泰炎龙GND1.2、海泰RGND0.9、超薄CPL、三脚架、快门线等等Q.照片有做后期吗?用的什么软件?A.关于照片有没有做后期,数码摄影已经普及了十年,数码照片有没有做后期,需不需要做后期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也已经可以不再问了拍摄使用RAW格式,后期软件有Lightroom CC和Photoshop CC,我个人习惯是Lightroom做曝光、白平衡的调整,然后再于Photoshop做色调的调整以及个别微调。PS:最近听到个冷笑话:别人问你的照片有PS过吗?我答没有,我是LR的.......声明:本文游记、攻略及图片均出自Tino写作、整理及拍摄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挪作他用关于攻略,本人谢绝一切伸手党。攻略是本着穷游网的各位一贯的助人与自助精神辛苦整理并发布出来的,承蒙错爱各位认为攻略有用的,可以自助通过各种方式把我的攻略保存下来备用,在此对各位对于本人的认可表示感谢。但本人谢绝一切伸手党,诸如留邮箱要求发把攻略整理发过去之类的,一律不予回应,希望大家能发挥自助的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假如现成的攻略都懒得自己去复制黏贴的话,我建议还是参加旅行团比较合适。另外也希望各位能认真阅读我整理的攻略,我会尽量将我能整理出来的信息全部写出来,所以希望攻略里面已经写过的问题,先详细看帖,不要重复问,这也是对作者的尊重;对于攻略没有的或者未详尽的部分,欢迎提问探讨,你们发现的遗漏之处,将会使这份攻略更详尽,谢谢!
贝尔格莱德
新海尔采格
代斯波托瓦茨
125433 个浏览
615 条回复
 ·  21:59
一、线路及说明日—7月24日,还是一家三口,这次的行程选择了南疆,日程安排如下:关于旅途十八天的旅途是自己制定的线路。还是两年前的司机小李,还是两年前的那辆四驱越野。每个家庭对于旅行的理解各不相同,几年来,一家人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旅行方式,不管是长途还是短线,我们喜欢规划这样的旅途:1、不随团,自己走2、避开人群,避开游客,避开商业景区3、放慢脚步,不赶路4、尽量避免在标志物前的立存此照5、尽量避开众人挤在一个观景平台的拍照6、只要时间允许,走小路不走大路,走进当地人的生活7、每次出游,尽可能安排一些非常规路线8、少看一般类游记,行程的安排多参考国家地理之类的杂志,多借鉴专业旅人和摄影前辈的经验关于安全如果说2014年第一次带着孩子游走天山的旅途,还是经过慎重思考的话,这一次的南疆行程则是自然之间做出的决定,从没有觉得走进南疆会有什么问题。十八天的行程下来,也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一路走下来,不管是在维族人聚集的喀什库车,还是塔吉克族聚集的塔县,乃至柯尔克孜族放牧的玉其塔什草原,每个城市、每个街区都透着平和的氛围。不管在哪里,一家人都喜欢拿上相机走进当地人的生活区闲逛,走进小巴扎买几个西红柿、胡同里买杯沙沙奶,或者路边一次偶遇的热情邀请,一如在自己的城市。走过的一个个地方,建筑风格不同、民族信仰不同,但生活的氛围和我们的城市并没有感觉出什么差别。走在路上,只要你送出微笑,就一定会收获一个笑脸和问候,十几天的行程,相机里已经装下了无数的笑脸,如果还有人疑问南疆的安全,我想这些微笑应该是最好的答案。关于器材再次说明一下,自己不是一个严谨的拍摄者,对于器材也并没有太多研究,相机对于我的意义只是记录旅途、记录家人。这次出游所带的器材与两年前的天山之旅类似,只是多了一台GOPRO。罗列如下:
微单:NEX6+18-200
极限相机:GOPRO
旅途记录、特殊环境使用
两台单反机身:5D3、6D——通常一台装长焦、一台配广角,和爱人各用一台。
五支镜头: 爱死小白兔、24L、35L、百微、15/2.8。70-200和24L成了这次旅途的挂机头,通常组合是: 5D3+70-200,这样的组合即便是在车上,对焦也是很果断; 6D+24L用于拍风景和身边的事,缺点是晴天时没办法使用最大光圈。其余三支镜头沦为了替补:
Zeiss 15/2.8只是在一些大场景偶尔使用。
百微一路带着,却一次也没有使用,因为南疆之旅的重点不是花花草草,翻越天山时也错过了唐布拉和鹿角湾的花期。
35L是我的第一支镜头,也是最喜欢的一支镜头,去南疆拍人文却没有使用这支“人文之眼”,而是全程用着24L,这点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如果非要给一个解释的话,就是想让自己多使用一下更难驾驭的24L,同时也想逼着自己在拍人文时能靠的近些,再近些......关于沿途
喀什——南疆之旅的中转站,在这里住了四个晚上。一座最有鲜明南疆特色的城市,一个拍人文的好地方,只是需要你带上微笑、放慢脚步去感受。
库车——喜欢夕阳下老城区那些线条优美、色彩丰富的门廊,一次偶遇的热情邀请让我们感受到了普通维族家庭的生活。
阿克苏、叶城——虽是南疆城镇,但建筑和街道已经和我们的城市没有任何区别了。
温宿大峡谷——峡谷很宽阔,车可以一路开进去。这里虽然没有库车峡谷的细腻,在托木尔峰的映衬下却多了一份磅礴大气。
拜城五彩山——距离高速不远,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顺路去看看那些五彩的山岩。最好把车开进干枯河滩直接停在山岩脚下,拍些人像特写也不错。
白沙山、白沙湖——别总是停在路边举着剪刀手拍留念照,把车开下去开到到河滩上。如果有蓝天白云的映衬,这里值得呆上半天。
喀拉库里湖、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风景很美,但遇到一个好天气更重要。如果想拍出更美的山峰倒影,别蹲在喀拉库里湖边,最好去不远处找一个不知名的小池塘。
慕士塔格冰川——如果是晴空万里,极力推荐去看一下。临近五千米处那几百米的攀登虽然有些费力,但绝对值得。
塔合曼的林荫道——秋天!等到秋天的时候,那金黄色的林荫路千万不要错过。
玉其塔什——中国国家地理的记者评价它是中国最美的红土草原,红绿相间的原野真的很震撼。还感受到了它的银河星空、雨后彩虹,还有柯尔克孜族的热情。
塔什库尔干——一个被雪山环绕的小县城,很干净、很整洁,中国国家地理评价它是中国最“牛”的县。对那条笔直的迎宾大道印象深刻,同样印象深刻的,还有塔吉克族的热情。
库科西鲁克乡——到库科西鲁克乡需要在X613那条颠簸的山路上开上六七十公里。春天这边的杏花很美,中国国家地理有过专题介绍,和伊犁的杏花风景不同,这里的景色更硬朗。不是杏花时节,我们并没有开进去。
红其拉甫——相对于慕士塔格的雄伟,这里也许并没有太震撼的景致,但来塔县应该来一趟红其拉甫,就像去北京要去看看长城。
新藏线——时间的原因,我们只起了一个头,只过了第一个达坂(阿卡孜达坂),但昆仑山的壮阔已经印在了脑海里。有机会还会带着老婆孩子再去的。
独库公路——两年来已经往返走了四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只是感觉路上的车和游客越来越多了,沿途人们丢弃的垃圾越来越多了,多多爱惜我们环境吧!
101省道——两年前的天山之旅是从101省道开始,当时建设中的肯斯瓦特水电站已经蓄水使用了。如果有机会,还会再去。
鹿角湾雷达山庄——这一次错过了花期,没有看到漫山遍野的黄花。但个人感觉它仍旧是鹿角湾夏牧场最好的住宿地,因为有着极佳的观景位置。还有,今年房间里增添的电暖器太有用了。
唐布拉——沿途的蒙古包越来越多,越来越商业了。路面已经坑洼的难以行驶,沿途都在修路。错过了野花的花期,加上斑驳不堪的路况,没有感受到两年前的美丽。
安集海峡谷——两年前的天山旅途没有找到安集海峡谷,这次终于如愿了。站在峡谷边缘腿有点抖,气势很震撼,颜色很震撼,落差很震撼。根据刘辉老师《新疆影无疆》文字介绍绘制的塔什库尔干沿途景观图白沙山、白沙湖鹿角湾雷达山庄库车红山地貌慕士塔格冰川玉其塔什草原的彩虹温宿大峡谷慕士塔格峰的倒影轮克公路拜城五彩山玉其塔什的清晨旅途的行走喀什街头
113999 个浏览
375 条回复
 ·  09:13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leoandeve为什么去摩洛哥五月份,是我们放暑假的日子。那时候离我的毕业很近,所以想去一个远一点的地方,也算是来一趟毕业旅行。正计划着去哪儿玩的时候,我在穷游网上突然发现了摩洛哥,一个远在非洲大陆又不需要签证的国家,瞬间就打动了我。虽然我连摩洛哥和摩纳哥都还分不清楚,但也兴致勃勃地拉着Leo和我一起去。当时的决定是很迅速的,我们稍作了一些攻略,就把机票订好了。摩洛哥简介机票我们的机票是直接用Google Flight查的,四人一起从温哥华YVR机场出发。由于Leo之后要回北京然后八月回温哥华,而Eve之后直接回温哥华,另外两个小伙伴回上海。于是我们去的时候是一起,但是从摩洛哥离开的时候是的不同的行程。在我们各种比价之后,法国航空的deal是最好的,时间也不错,于是我们最后都定了法国航空,中途在巴黎转机。所以最后:Leo的行程是温哥华-巴黎-卡萨布兰卡 + 卡萨布兰卡-巴黎-北京 + 北京-巴黎-温哥华(最后23个小时的航班真的是要吐了。)Eve的行程是温哥华-巴黎-卡萨布兰卡 + 卡萨布兰卡-巴黎-蒙特利尔-温哥华(也是很折腾啊)另外两个小伙伴的行程为 温哥华-巴黎-卡萨布兰卡 + 卡萨布兰卡-巴黎-上海友情提示:卡萨布兰卡的机场非常简陋,安检速度之慢令人发指。离开摩洛哥的时候值机一定要多余留一些时间。交通摩洛哥国内交通的选择是一种很纠结的存在。由于国家面积的局限性,摩洛哥各大城市间的距离至多不会超过400km,于是坐飞机就是很不换算的选择。而如果想在国家内各城市间穿梭,那么只有城际巴士和火车两种选择。摩洛哥全国主要有两条火车线路,一条是北端海港城市丹吉尔途径拉巴特、卡萨布兰卡最终到达马拉喀什的线路,另外一条是由北边的城市途径菲斯最后可以到达马拉喀什。火车分为快车(Rapide,TCR)和普通(Ordinaire,TNR)两种,其实说是快车只不过是经停的站少一些,速度其实还是很让人堪忧。所以如果你打算像我们一样环整个国家旅行,实话说不推荐这种交通方式。城际巴士在摩洛哥有CTM和supratours两家两大国营巴士公司,基本就是走高速穿梭在各个城市。你可以在网上预订车票,但行李要另外收取每件5迪拉姆的费用。费用其实不低,而且时间比较局限性,于是也不是很推荐。所以综上所述,如果你来摩洛哥环国旅行,个人还是最推荐租车。租车不仅行程上更加自由,并且持中国驾照只有包含翻译件便可以在摩洛哥租车自由行。租车摩洛哥国内基本囊括了所有国际大租车行,比如Hertz,Avis,Europcar等。如果你提前在网上预订了,那么提车的时候价格就比较公道,也可以异地还车。不过如果你未满25岁,那么会比一般放在网站上的价格的贵一些。我们由于中途要跟随私人团去撒哈拉,所以中途是不需要租车的,于是我们的租车是分为两个时间档的。一段是从卡萨布兰卡机场提车,最终在马拉喀什还车,花费为CAD$392.51,另一段是从Fes提车最终在卡萨布兰卡机场还车,花费为CAD$486.77。第一程租车细节:第二程租车细节:路程规划我们这次摩洛哥旅行路线规划的宗旨就是尽可能去最多的城市+不走回头路,于是我们设计了一个“环国”的旅行线路。我们从卡萨布兰卡出发,向南到达马拉喀什,随后向东进入撒哈拉沙漠区。离开沙漠后,我们驱车向北一路途径伊夫兰、菲斯和舍夫沙万抵达摩洛哥最北端的丹吉尔,随后在艾西拉留宿一晚,次日折返向南路过拉巴特最后回到卡萨布兰卡。途径城市路线为: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Marrakesh 马拉喀什Merzouga 撒哈拉沙漠Ifran伊夫兰Fes 菲斯Chefchaouen 舍夫沙万Tanger 丹吉尔Asilah 艾西拉Rabat 拉巴特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时间规划:05-02
当地时间2:45pm 抵达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check in酒店休息05-03 上午游玩Casablanca卡萨布兰,下午3点离开驱车3小时后6pm左右抵达Marrakesh马拉喀什05-04
游玩Marrakesh马拉喀什全天05-05
早上8am私人团接上我们启程撒哈拉沙漠05-06
撒哈拉沙漠旅行05-07 上午从沙漠离开,中午启程,途径Ifran伊夫兰,傍晚到Fes菲斯05-08
游玩Fes菲斯半天,中午开车3.5小时下午抵达Chefchaouen舍夫沙万05-09
中午离开,开车2.5小时后抵达Asilah阿西拉05-10
一早启程出发到Rabat拉巴特,游玩半天,下午开一小时回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05-11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游玩一天05-12
一早出发机场回家向导来摩洛哥最重要的就是进入撒哈拉大沙漠,而如果你不是很有经验的自驾者,那么想要进沙漠最好还是跟团走。摩洛哥的沙漠团有很多种,有那种20多人一起的,也有像我们这次的4私人团。我个人建议大家走我们这种私人团,一方面私人团的行程比较自由,比如我们在某些沿途漂亮景色可以要求向导停车我们拍照,或者我们想中途上厕所可以随叫随停。另一方面,私人团行程里的方方面面都是可以谈,只要我们一团中的四个人没意见,就可以在可能的情况下修改行程中任何方面。比如我们在即将进入沙漠的时候,有同伴并不想骑骆驼,如果你走多人团,那么可能很难给你安排车辆,但因为我们是私人团,则有了选择空间。亦或是我们在选择沿途酒店的时候可以提前和他确认更改住宿的条件和吃饭的地点,这些都是多人团没有办法做到的。而实际来说,私人团相比于多人团在单人费用上其实差别并没有非常大,如果是4人或者6人一起来摩洛哥撒哈拉沙漠,那我强烈推荐你走私人团。无论是私人团还是多人团,你都可以直接google“sahara trip guide”寻找,点击页面进入后你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行程和类型。有四五天的,也有我们这种三天的。摩洛哥有许多沙漠团,有大公司的也有小公司的,大公司的优点就是酒店和餐厅的选择比较多,小公司就是费用会便宜一些。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你都可以和他们谈想要的行程和类型。如果你不在摩洛哥,那么只能够邮件联系他们。(我个人建议大家邮件他们,毕竟你电话过去很有可能他们听不懂中文甚至英语,而你不会说阿拉伯语或法语)。在定行程的时候,一定要尽可能和他们确认全面一些。比如要不要4*4的SUV,住酒店什么样子(他们会回复给链接),几个人住一间,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回来,在哪里出发,在哪里结束等等。这是我给他们发的邮件,大家可以参考。这是他们的回复:在这一个板块最后,我非常诚挚和衷心地向大家推荐我们的这个沙漠团联系公司,叫 Camel Safaries Morocco S.L. 他们的负责人叫Ali Oussou,主要负责和顾客联系,非常有耐心,我们来来回回有差不多20次回复,每次他都会在24h内回复,很负责任。我们因为一行四人所有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小癖好,每次我和他沟通的时候他都会最大可能满足我们。而且最后给我们的价格也很不错。三天沙漠团下来,我很负责的说,真的很超值。服务和配套设施完全对得起我们给的价格。而Ali其实并不是当天带我们旅行的向导,如果你报他们的团,最终带大家的会有两个人,一个司机一个向导,他们偶尔会互换,一路上照顾我们的方方面面,人非常nice,而且最后一天其中一位叫Moha的大哥因为要去医院治疗腰病,很遗憾没能送我们最后到Fez,他为此和我们道歉很久,但其实我们内心也很感激和担心。所以这里用亲身经历给大家推荐他们家,他们的网站是Web:www.camelsafaries.com 你也可以Email 他们 。发邮件的时候说是来自China的Leo和Eve推荐的,他们应该会给更多的折扣。(这不是广告,只是一个小小的建议)沙漠团完整行程:Day 1: Depart Marrakech and travel over the Tizi n’ Tichka Pass while enjoying superb views of the High Atlas Mountains and of the Berber villages. Stop for lunch and tour the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 of A?t Benhaddou that is situated on a hill along the Ouarzazate River. This beautiful example of southern Moroccan architecture has been used as a backdrop for over 20 films including Lawrence of Arabia, Jewel of the Nile, The Mummy, and Gladiator. You will continue towards the El Kelaa M’gouna (Valley of the Roses), and the Dadès Valley (Valley of One Thousand Kasbahs). Stay overnight in a hotel right by the Dadès Gorges and enjoy the evening with a Moroccan dinner at the Kasbah Chez Pierre or Xaluca dades or ecobio riad.Day 2: After breakfast you will depart for Todra Gorges. Its 20 m/66 ft wide entrance, bubbling clear stream and its 304 m/1000 ft high rock walls stretch 99 m/325 ft back on either side and is the most stunning part of the canyon. The narrow valley is lined with palmery and up on the rocks you may see the Nomad families tending sheep and goats. Perhaps, you will spot the eagles that nest in the Todra and other amazing birds. You will have lunch in the Gorge, travel further into the desert to the tiny village of Merzouga, where you will camel trek into the beautiful Erg Chebbi Dunes. You will spend the evening in a bivouac (camp), enjoy a Moroccan dinner, and sleep in a traditional Nomad Bivouac Camp at les clee de desert or Mohayut camp.Day 3: Wake-up to a spectacular sunrise in the desert and enjoy breakfast. Bivouac trekkers will return by camel, and continue your journey to Fez via Ziz valley– this is an interesting route along the Middle Atlas with a stop for lunch on the way. Drop off in Fez.The cost for a private, 3 days/2 nights tour via a 4 x 4 Toyota Jeep includes an experienced driver/English speaking guide, fuel, 1 night accommodation with half board (double or twin rooms, dinner, and breakfast), and 1 night camel trip into the Erg Chebbi desert staying in a traditional Nomad Berber tent (mattress and blankets provided) with dinner/drum party, breakfast, water, traditional mint tea (known as &Berber Whiskey), and sand-boarding.住宿五月二号:One night in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住宿: Airbnb: Green Beach Paradise dans une villa en bord de mer五月三号四号Two nights in Marrakesh 马拉喀什住宿: Raid Elisa地址:Ksour Rue Sidi Lyamani n? 21, Marrakech,
40000 Morocco五月五号六号晚上: 沙漠私人团向导四人团负责住宿五月七号晚上One night in Fes 菲斯住宿: Barcelo Fes Medina地址:53 Av. Hassan II Fes五月八号晚上One night in Chefchaouen 舍夫沙万Airbnb:2 Chambres doubles/Dar Wadada -G?te 1ère Catégorie五月九号晚上One night in Asilah 阿西拉住宿:Riad Assilah地址:Rue Bab R'Mel 64, Ancienne Médina, 90050 Asilah, Morocco五月十号十一号晚上Two nights in Casablanca 卡萨布兰卡住宿: Casablanca Le Lido Thalasso & Spa (ex Riad Salam)地址:Boulevard De La Corniche, Ain Diab, 21000 Casablanca, Morocco五月十二日一早退房前往机场电话卡摩洛哥的电话卡真是一言难尽,下了飞机在机场外面的小商贩就有专门办理电话卡的。选择并不多,有inwi和maroc telecom两种,但其实大同小异。我们当时因为在机场只有Inwi就定了她们家的。inwi在郊区信号还不错,但在市区内反而不怎么好用,而maroc telecom则是流量通话都很便宜的,大概5个G是差不多100人民币的样子。但实话说,真的就是矮子里拔将军,彼此彼此,信号完全不敢恭维。一圈人买一两个然后开热点差不多用用就行,反正酒店都有wifi,电话卡用来联系沙漠团就够了。上网不要报太大希望。11天玩转摩洛哥Day 1: 卡萨布兰卡下午两点多,飞机在卡萨布兰卡的机场降落。和想象中的不太一样,这座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破旧落后。机场的内饰很陈旧,厕所也并不干净。过关的队伍排的老长,不过一切都是很顺利的。 出了机场,我们就去租车点提车。我们是在网上提前订好了租车公司,谁知到了租车行人家说我们没满25岁,不租给我们了。如果不能租车,我们行程的所有规划都将被打破,于是我们急急慌慌询问其他租车公司。所幸大部分租车公司都不是很“正规”,我们最终以还能接受的价格租到了一辆现代。开了一个小时左右,就要进卡萨布兰卡市区了,进城的交通非常堵塞,人们开车也完全不守规矩,我们都有种回国了的亲切感觉。到民宿的时候已经傍晚了,民宿在卡萨布兰卡市中心,离海边不远。我们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就驱车前往一家当地很有名的中国餐厅——新龙门就餐。这家餐厅做的菜还不错,就是分量不算多。奔波的一天就这样结束,回到民宿后我们都早早睡下,准备明天继续赶路。Day 2: 马拉喀什睡到自然醒,我们准备前往马拉喀什。马拉喀什离卡萨布兰卡大概三个多小时车程,但由于我们的民宿定在了老城区Medina里,里面不仅道路很窄,不让通车,地形也是异常复杂。找了好久才找到住的地方,因此到的时候已经傍晚了。在Medina找路的时候,很多摩洛哥人会前来搭讪,要帮我们之路。他们大多数并不是出于热心,而是希望能从我们这里拿到小费。最让我们感到厌烦的是,每一个前来给我们指路的人,指的方向都不一样。最后我们谁也没搭理,靠着谷歌地图微弱的信号,找到了住址。在美丽的raid里拍了很多照片后,我和Leo就出去找晚餐吃。那一天,我们第一次吃了摩洛哥当地的食物——塔吉锅,从此塔吉锅成为了我们这趟旅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菜肴。Day 3: 马拉喀什今天在马拉喀什的行程安排很满,所以我们起的比较早。十点多就奔向了第一个景点,Jardin Majorelle 马若雷勒花园。Majorelle花园被法国时尚设计师Yves Saint-Laurent(YSL)购得,他去世之后,也将骨灰洒在了这个花园。花园的主色调是蓝色的,能看到大面积蓝色的墙与绿油油的植物像映衬。除了奇花异草之外,花园里还有一个小博物馆,里面有伊夫圣罗兰先生个人珍藏的北美纺织品,还有大量陶瓷、珠宝和绘画。第二个景点就是著名的 Médersa Ben-Youssef 本约瑟夫神学院 这个神学院在Medina里面,是北非规模最大的学习古兰经的学院,已有六百年的历史。虽然年代久远,但还是可以看出神学院的建造十分精致辉煌。墙壁上的雕花纷繁复杂,建筑也十分讲究对称性。两层楼的建筑里有许多房间,是当年的学子们学古兰经的教室,让人不禁感叹古人们对智慧的崇尚之情。后来我们还想参观Koutoubia Mosque 库图比亚清真寺,号称是北非最美丽的清真寺。然而这个清真寺不让异教徒进入,因此我们只能遗憾错过。于是,我们去了Menara Garden梅纳拉花园,据说这个花园是阿拉特斯山的入口。花园内有绿色屋顶的金字塔屋,和一片水池。不过水池颜色混杂,园内景色也很一般,我们都颇感失望。傍晚回到Medina,开始了我们的购物之旅。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着接踵而来的游客。 我们特别想买摩洛哥当地的服装,找了许多家,终于买到了合适的袍子,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天中穿。和以前的中国菜市场很像,这里有很多卖“香奈儿”“阿迪达斯”“LV”的商铺,吸引了很多当地妇女前去购买。Day 4:沙漠团第四天一早,我们订的去沙漠三天两夜的私人团就在Medina城外接我们了,来接我们的有两个人,分别是导游和司机,他们都是摩洛哥人,其中导游会说英语,因此交流还是很顺利的。我们把行李放好,买了几箱水,就开始了最令人期待的行程。 我们的第一站是一个观景台,也算是所有人在这里做一个短暂的休歇。这里有咖啡厅和小卖部,还有厕所(摩洛哥的许多公厕都是收费的,最好随身备着1、2迪拉姆)二楼的观景台景色特别好,因为地势略高,山坡上升起了袅袅雾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中。我和Leo穿着摩洛哥的传统服饰,在观景台留下了许多照片。第二站我们到了瓦尔扎扎特,被誉为撒哈拉沙漠的大门。在这里我们有幸参观了非常有名的景点 —— 世界文化遗产阿伊特本哈杜筑垒村。五月的沙漠非常热,我们都“全副武装”,还是抵挡不住撒哈拉烈日的炙烤。但是为了一睹这个古老小村庄的风采,我们顶着烈日爬上了城堡最高点。在这里也要感谢我们的导游,他也同样忍受着炙热的阳光,为我们保驾护航。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 堡垒顶上景色非常壮观,风猛烈地呼啸着视野能到之处都是红色的土地和河流,将撒哈拉的历史痕迹一览眼底。这是我在摩洛哥最难忘的片刻之一,也让我不禁感慨千百年前这里文化的繁荣,是多么不可思议。从城堡上下来,我们就赶到了吃午饭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天,我们都要一直吃相似的食物 —— 塔吉锅。下午几乎就是在不断地赶去住宿的地方,途径了一个很壮美的经典 —— Valley of One Thousand Kasbahs。山上的红石和风留下的痕迹,是我此生从未见过的景象。我们很欢跃地在这里拍照,并有幸欣赏到了绝美的日落。历经波折,终于到了我们的酒店。酒店在一个十分隐蔽的传统的建筑里,如果没有导游和司机,一般游客根本找不到这个地方。当天入住的只有我们一行人,虽然略显冷清,但是酒店的工作人员们还是十分热情的。当晚的晚餐异常丰富,晚餐过后还有非洲鼓表演。受到了这么周全的接待,我们都觉得很开心,也感受到了朴实的摩洛哥人的热情。Day 5:沙漠团第二天一早,又是赶路。上午去了今天的第一个景点 —— 特德拉峡谷(Todra Gorges)。 峡谷的入口出有20m宽,清澈的水流从300多米高的悬崖下飞流而下,峡谷中间有一条窄窄的小溪流过。这里的游客不少,很多人都在这美丽的峡谷中野餐。 而我们为了赶路去沙漠,只能继续前行。 从峡谷到沙漠的路程不长,但是路不是特别好走,我感觉车开了很久。 终于眼前的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黄色的沙。越往深处走,沙路越厚,最后车停在了某个地方,而一眼望去已经是无边无际的撒哈拉沙漠。下了车后,我们开始等骆驼。骑骆驼进沙漠是好玩的,也是考验体力的。沙路很颠簸,必须要时刻都握紧扶手。 骆驼步履慢慢,我们都跟着它上下颠,屁股很痛。 进沙漠之后,风云莫测,天气情况也更难以预料,不多久就刮起了大风。 风卷着沙子,天空都灰了下来。牵骆驼的人带着我们和骆驼稍作休息,才继续往前。走了大概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我们要住的帐篷。 经过了一天的暴晒,帐篷内特别热。 虽然已近黄昏,气温降了下来,但是帐篷内的热气迟迟无法散去,人进去就感觉进了蒸笼一样。于是我们就坐在帐篷外等着天黑,等着晚饭。 晚饭过后,还有篝火晚会。接待的工作人员都很热情,生怕怠慢了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 熄灯后,我和Leo跑到了不远处的小山坡上拍星空。夜晚的沙漠凉爽安静,我们头顶着灿烂的撒哈拉星空,那一刻感觉美好得不真实。Day 6:沙漠团 - 菲斯这一天一早,我和Leo就起床爬到沙漠的小山坡上看日出。 脚踩着柔软的沙,不知不觉就能爬到很高的地方。早餐之后,我们就要离开沙漠了。导游Moha身体不适,提前离开了,只留下不会说英语的司机小哥送我们出去。今天我们要赶往菲斯Fez,然后继续我们的自驾之旅。在去菲斯的路上,我们经过了一座特别漂亮的小城市 Ifran。这座城市之所以又干净又漂亮,是因为摩洛哥的王室就住在这里。 街上明显多了很多警察,比起其他城市的人,这里的人们更守秩序。 接下来,我们经过了一片森林。摩洛哥这个国家算是非洲的一个奇葩,和它的邻居阿尔及利亚等国家比起来,摩洛哥的自然环境是非常好的了。 这里有山甸,有草原,有森林,有沙漠。这个森林有趣的地方在于有很多小猴子,大概是见多了游客,它们态度很嚣张,有些甚至就堵在马路上讨吃的。 后来司机小哥送了我们一包花生去喂猴子。又是坐了将近一天的车,我们终于到了菲斯。菲斯是摩洛哥东部最大的城市,有点像我记忆中90年代中国城市的样子。傍晚人们都在街上散步,人行道上有卖零食和小商品的小商贩,还有套圈和打气枪的摊位。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方是购物中心,里面有必胜客之类的西餐厅,还有很多甜品店。晚饭后我们也在菲斯的大街上散步,这感觉又熟悉又亲切,毕竟在北美的城市已经太久没有感受到这样的平凡的烟火气了。Day 7:菲斯早上起床,我们决定上街去溜达溜达,顺便找一找菲斯非常有名的皮革染坊。可惜谷歌地图不给力,我们转了一大圈也没有找到,这也算是这趟旅程中的一个遗憾。 清晨菲斯的街道很热闹,遍地都是大大小小的咖啡馆。我们走进一家小咖啡馆,想随便吃点早餐,结果人家店里根本不卖早餐。店员说,如果你们饿的话,我可以给你们煎个蛋。我俩摆摆手,还是溜了。 咖啡馆里坐满了人,有的人看电视,有的人看报纸,过着悠闲的慢生活。 之后就到了午饭时间,我们随便进了一家餐厅,还是点了塔吉锅。比起在沙漠的时候,这里的塔吉锅便宜太多了,我们还能逗逗店里的小猫。
下午我们在菲斯租了车,继续往舍夫沙万方向开。 路上我们看见了摩洛哥村庄的独特风景,牧羊人在山坡上赶着漫山遍野的羊群。 金红色的太阳在远处的地平线上渐渐沉去。草甸、湖水、零星的灯光,和酒红色的天空,构成了自驾途中最美的风景。 实话说,舍夫沙万是此趟旅程中我最期待的地方之一,蓝色的房子和小巷子给我留下了太难忘的印象。 但后来去了舍夫沙万后,又感到有些小失望。对这里感到失望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遇上了非常刻薄的Aribnb房东,虽然我们住在山上,可以一览蓝色的舍夫沙万小城全景,但因为房东恶劣的态度,导致我们第一晚心情异常低落。Day 8:舍夫沙万 - 艾西拉今天就要去舍夫沙万蓝色的小巷子里拍照啦~一早我们就起床,好好梳妆打扮了一番。房东在这一天的态度有所转变,但我们还是很讨厌他,早早收拾好行李逃离了那个可怕的民宿。 舍夫沙万不大,兜兜转转不一会儿又会回到原地。
舍夫沙万里有很多有特色的小店,都很适合拍照。
还有当地人看准了商机,在自己家门外挂上牌子,写着“花园”之类的介绍,吸引人们去他们家拍照,然后收取一定费用。 小巷子里有很多野猫,猫咪们在这里过着悠闲的生活,也毫不怕人。 还有些猫已经成精,甚至会在你拍照时凹造型,有趣极了。 总之,在舍夫沙万就是要照很多相片,毕竟随手一拍都很美。 下午离开了舍夫沙万,就起程前往另一座小城市Asilah,途径摩洛哥离西班牙最近的点丹吉尔。丹吉尔是摩洛哥新兴的现代化城市,有点像90年代大力发展的中国城市。海滨公路修的又宽又直,有零零星星的游客在海边走着。我们把车在了麦当劳,步行去了海边,可以远远地看见西班牙的边。到达Asilah的时候也是下午4、5点了,正是孩子们放学的时候。我们的车在小镇里饶了很久,引来了很多路人的注目。Asilah在摩洛哥的北部,也靠海边,不过城镇没有怎么维护,显得有些破败。我们放下行李,决定去当地一家很有名的西班牙餐厅Casa Garcia。走在路上的时候,街边大排档的小伙子们不停地招呼我们,想让我们在他们那就餐。大排档里坐满了人,正值一场球赛,热爱足球的摩洛哥人都热血沸腾聚在一块儿。Casa Garcia主打是海鲜,里面坐着几乎全是中国人,估计大家都是看到超高的评价来的吧。夜晚的Asilah小城很静谧,广场上亮起了灯光,有妇女带着孩子玩耍。我们早早回到酒店,在Aribnb上写下了控诉舍夫沙万房东的评价。Day 9:拉巴特拉巴特是摩洛哥的首都,但和卡萨布兰卡、舍夫沙万、马拉喀什比起来,这里好像并没有什么存在感。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这里参观了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据说这个陵墓修了十一年,耗资9亿美金,陵墓气势恢宏,还有军人轮番守候,陵墓底下坐着一个穆斯林的老法师在诵经。Day 10:重返卡萨布兰卡终于回到卡萨布兰卡了,虽然当时只在这里呆了一天,但是重新回到这里,还是感觉异常亲切。一进城,我们就直奔中餐厅和平饭店,吃了十天的塔吉锅,此时更加想念中餐的味道。和平饭店是一对台湾老夫妇开的,已经有几十年了,餐厅的厨师是四川人,做得一手好川菜。我们尝到了他腌的四川泡菜,味道特别正。菜量不大,但我们还是吃的意犹未尽。最后还可以用支付宝付账,真是与时俱进。在卡萨布兰卡最难忘的就是参观了哈桑二世清真寺。路过了很多次这个清真寺,每一次都被这个宏伟的建筑都会被震撼到,这次终于有幸进去参观。我们在门口买好票,套上附送的塑料袋(不能踩脏里面),就跟着大部队进去了。清真寺里特别干净,每天都有专门的人在打扫。即使游客进去了,也要拖鞋或者套上塑料袋。平日,有很多人在这里做礼拜,最多可以容纳十万人,并且是男女分开。清真寺在卡萨布兰卡的海边,可以从细密的雕花窗隐约看见外面。听讲解的人说,清真寺所有的材料都是防腐防潮的,因此造价巨高。从清真寺出来,我们就去了号称是摩洛哥最大的购物中心Morocco Mall。这个Mall里有很多奢侈品专柜,Gucci、LV、Fendi……也有平价的高街品牌Zara等,不过价格比加拿大的Zara要贵很多。Day 11:离开摩洛哥我的飞机在早上八点,因此凌晨4点我们就起床了,然后让酒店给我们叫了的士去机场。摩洛哥的机场很像国内的火车站,人们拎着大包小包,在机场外就开始安检。十天的旅程就这样结束,在摩洛哥的这段时间里,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遇到过很mean的房东,遇到过贪小便宜讨钱的路人,但也遇到了更多善良的人,有我们的导游Moha和司机小哥,有为我们牵骆驼的小伙子,有爱聊天的老大爷……他们都是我们这趟旅程中最美好的回忆。再见摩洛哥,有机会我们再会。
卡萨布兰卡
瓦尔扎扎特
撒哈拉地区
20502 个浏览
 ·  19:27
一千零一夜的梦远方,充满了神秘与向往,搁在心里也就变成一个小小的梦了,摩洛哥在心里就是这样的远方。旅行时间27天,去了11座城市,每个城市逗留了2到4天左右,起点与终点都是卡萨布兰卡。如今在键盘敲上“摩洛哥” “卡萨布兰卡”这几个字,已经不是最初的感受,最初是个美丽的梦,梦已揭开,酸甜苦辣都有,旅行就是去体验,好的坏的都要去发现,都要写出来,不神话更不包庇。 所有的旅行还是得自己去感受,想用文字表达的摩洛哥,是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旅行者介绍@缅茨沐 云南土著,自由旅行/摄影师
微信: mishela 美拍/微博:@缅茨沐拍摄器材:索尼黑卡,Gopro427天11座城市流浪过的十一座城市以及入住天数1卡萨布兰卡(经济之都,哈桑二世清真寺)3天2拉巴特 (政治首都,默罕默德五世陵墓)2天3艾西拉(海滨城市,精致迷你型的色彩涂鸦小镇) 2天4丹吉尔(海上明珠,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相望)2天5舍夫沙万(蓝色城堡,高高低低的麦地那有一抹梦幻的蓝色)2天6菲斯(精神首都,惭愧只记得那股难以启齿的味道)3天7梅尔祖卡(沙漠地带,是神,是魔,撒哈拉)2天8瓦尔扎扎特 (沙漠之门,一层层一叠叠土黄色的砖墙)1天9马拉喀什(南方明珠,皇城好似一个世界)4天10阿加迪尔(度假圣地,酷似尼斯戛纳的柔美海湾)2天11索维拉(很清新的小城,海鸥盘旋,音乐飞舞)4天流浪地图没出发之前,对于摩洛哥的认知是二战电影卡萨布兰卡,是三毛笔下流浪的地方,是旅行画册里的蓝色城市... 除此之外并无它知,不管这个国家是好是坏,毕竟没有去过神秘感还是存在的。想要去认识这个国家,想法快被搁浅,好巧不巧免签了,这是不是叫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说到这里,该带着照片和文字进入真正的卡萨布兰卡。流浪时间为整个九月,上海浦东出发,卡塔尔航空多哈转机,不算转机落地的停留时间,总共飞行时间为18个小时,平安搭配着疲惫落地卡萨布兰卡。一出机舱就有故事,填好了入境单拿在手上随意地扇着小风,还在飞机接驳道路上,前方就有人大声吵闹,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打起架来,两个男人吵着我根本听不懂的话。越演越烈,随后有人劝架有人煽风点火,穿着黑色制服的机场保安到达后打架事件才逐步平息。不料,刚看完一场斗争,排队入海关时又有人不知因为什么引起争执,再次吵着我根本听不懂的话,整个入关大厅都是吵架声的回身,黑色制服的保安又来了。还好,这一切都与我无关,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一切顺利出海关了。换了1000欧的银子,出示护照领取了免费的电话卡,拿好我的大黑箱子走了出去。阳光好炽烈,刺得睁不开眼睛,周围的房子都是白色的,旁边有一些长得很随意的浪漫椰树。到达出口好多围着面巾穿着长袍的人手拿姓名牌接机,每一次旅行都会预订接机,而这一次却没有,也没好好做个攻略,只是圈了要去的城市,想看看自由探索的魅力,带着疲惫的微笑直径往TAXI的方向走去。拦车之人是一位穿着白色长袍的大哥,讲好价格机场到市区酒店为300迪拉姆,他引我到车上,司机却不是他,是另外一位大叔,才把行李放入出租车的后备箱,这位司机大叔又想载我又想载其他人,其他人觉得价格太贵,他们便争执起来,也不知他人的价格几分,而我现在只想回酒店,300迪拉姆能接受。坐上车,司机大叔还没上车,等了几分钟还在外面吵,指手画脚不可开交,半小时内眼见3场骂架,这就是摩洛哥欢迎我的方式,如此摇滚。司机大叔终于上车了,他一发动车我就问他“300DH,right”? 他说“yes”。于是,我们出发了。前几个月看旅行真人秀,志玲姐姐说的讲好的价格说变就变,这种骗术也以不同的形式发生在了我身上。我就怕他说话不算话,车开出去五分钟就把钱给了他,刚刚才说好300迪拉姆,五分钟后就变成350迪拉姆,才五分钟…五分钟…五分钟… 坐了这么长时间的飞机,也没有力气讨价还价,道理似乎也讲不通,丢了300迪拉姆后对他说“这是你说的价格,请开车!”之后默不作声,心不在焉地看着窗外,这位人品欠缺的司机大叔依旧不饶地说着“NO 300DH, its 350DH” 我依旧默不作声,直到到达酒店…车钱,当然不会少给,你热情服务小费依旧不会少给,可是这位大叔如此这般坐地起价,人品着实低劣,小费自然是没有的,按照原来谈好的价格300迪拉姆完成交易。才第一天刚下飞机就遇上摩洛哥骗术,我还能忍受,可是在这后面的28天内,骗术轮番上阵,现在想想依旧恶心叹息... 所以我说,这么美丽的国家是如此“特别”,美丽在于风景,特别在于人心。在网上不是有很多摩洛哥骗术的攻略么,用我的实际经历告诉大家,这些骗术一点都不假,通通应验。如果一个国家的攻略不仅有美景攻略还有骗术攻略,这个国家也是蛮失败的。如果我们中国的旅行攻略在外国人的版本中还有一项骗术攻略,那真的痛心。关于骗术,我会在攻略里单独列出来。卡萨布兰卡酒店,豪华酒店千千万,但在摩洛哥最值得入住的酒店为阿拉伯风情的传统花园Riad,在网上扫了一圈,卡萨布兰卡的酒店多为商务型或高端度假酒店,很少有传统Riad,于是选了一家类似riad有阿拉伯风情的酒店,Hotel Moroccan House。卡萨布兰卡Hotel Moroccan House摩洛哥家园酒店终于安顿下来,房间虽说有些老可也特别可爱,蓝色版块居多,浓浓阿拉伯式的内装,卫生间内还有电影《遮蔽的天空》中旧时代法式房屋的影子。稍微休息一下,独自上街把电话卡充好流量顺便去超市买了些吃的。上网流量在一个很小的电话亭充的,帮我操作手机的是一位包着头巾的伊斯兰少女,看不懂手机里的中文,又把手机语言设置更改为法语,直接充了30天50G的。如果你也用inwi的手机卡,直接去街边小便利店请人充值就好。第一晚睡得并不好,原因在于洗澡时把膝盖给撞肿了。怎么撞的,浴缸实在太高,我172的身高用正常跨度抬腿一跨,都没跨过去直接撞在浴缸边缘口上,带着疼痛和疲惫,摩洛哥第一天进入了梦乡。撞腿2秒钟,疼痛5小时。卡萨布兰卡,当地人简单亲切地称它卡萨。在首都拉巴特西南处,濒临大西洋,是摩洛哥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是西班牙文casablanca的音译,意思是“白色的房子”,其阿拉伯文名“达尔贝达”,也同样是白色房子的意思。据说这个名字源于曾经在这里经商的西班牙人,他们给自己的商铺取名casablanca,越来越多署名casablanca店存在于街头巷尾,后来逐渐演变为整个城市的名字。卡萨布兰卡还是著名的足球之都,20世纪60~70年代,这里上演过无数次世界级和非洲级著名的足球大赛,摩洛哥国家足球队是第一支进入世界杯决赛的非洲足球队。在摩洛哥,无论你走到哪,都会不经意间看到人有在嬉戏足球,不论大人还是小孩,也不论在巷子里还是大海边。除了上述客观实在的拥有,大家熟知的卡萨布兰卡应该都是从电影和歌曲中。《casablanca》这首歌难以忘记,高中时代每天的英语早读前老师就会放这首歌,放完歌意味着英语听力训练快开始了,作为学渣的我怎么可能忘了这种念不进书的痛苦。再之后对于卡萨布兰卡的记忆就是二战电影,穿风衣抽雪茄的帅大叔为了护送自己心爱的女人离开混乱的欧洲奔向自由的美洲,即便是永别了也充满深深的爱。对于旅行者来说,卡萨布兰卡值得一看的只有哈桑二世清真寺。一个人的流浪,时间也宽裕走走停停不必赶路,睡了个自然醒,在酒店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餐厅只有我一人,食物也没有摆出来,徘徊在走廊,房间内出现一位黑人先生“Breakfast?” 我立马回音“Yes!” 他热情地安排我坐下后就去准备食物了,不一会儿杯杯盘盘就占满了桌,丰盛到不知如何下手。传统摩洛哥式的早餐绝对不可缺少的就是薄荷茶,薄荷叶是摩洛哥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植物,这里的人每天都喝薄荷茶,还打趣地说薄荷茶是“Morocco whisky” ,之后的每个城市每个酒店,这杯whisky必定是要下肚的。用来盛薄荷茶的小银壶。酒店不小,可是早餐之人却只有我一个,于是跟黑人先生交谈起来,他说今天是国家节日,所有人都放假在家杀羊。杀羊?是的!伊斯兰世界的屠宰节。还说,今天你去街上估计什么都见不到,全城关门,只会见到无数杀羊的人和羊尸体。早餐吃得太得劲了,走路直喘气。出门后按照地图指示,首先去了老城麦地那,沿路走了大约15分钟,只看到两家咖啡店营业,其余商铺全关。初见的卡萨布兰卡街道与房子很旧,那种很法式的旧。最喜欢的还是这些婀娜多姿的棕榈树,优雅得不行。正在欣赏着这些街边的建筑,一位穿着红色T恤的男人走过来,跟我打了招呼,我也礼貌微笑地回应他。他说他是做导游的,可以带着我走一下卡萨布兰卡,当然是没有必要的,谢过后准备走。他又拦着我说可不可以给我拍张照片,顺势地手就要搭过来,我急忙说谢谢我要走了。他不依不饶又跟上我,这次是问我要钱,完全没有道理可言,我没有说一句话,头也不回地走掉了...【卡萨布兰卡麦地那老城】不一会儿就到麦地那老城了。米黄色的城墙格外显眼,一道墙之内包围所有旧时代的卡萨布兰卡。标志性的伊斯兰钟楼简单别致,城外空空荡荡那就去城内看看好了,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摩洛哥的麦地那,对每个城市的麦地那也有了新的认识。旅行就是学习,不走到这儿,以前的人生都不清楚麦地那是何方圣神。摩洛哥所有麦地那城墙上的城门长得都差不多,只是颜色和大小的区分,阿拉伯式的拱形门连接着两种生活。如果你到摩洛哥,一定要去一下所在城市的麦地那旧城,不要怕脏不要怕吵不要怕恶臭,旅行是学习,学会更加包容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有华夏人生,穆斯林老城内有依旧中世纪的人生。待到走进了麦地那老城,另一个世界的垃圾肆意地吹散着,腐烂的味道飘在空气中,破破烂烂的房子,破破烂烂的门窗,第一天的走走逛逛对卡萨布兰卡是一场新的认知。已经忘了动听的歌曲和美丽的爱情故事,电影镜头永远很美丽,现实总是很骨感。老城区也可以叫垃圾场了,有图为证。虽说美好的,不美好的都要感受一下,展示出来。但是作为游客还是看看就走吧,除非你免疫系统够强大。家家户户都在忙着为杀羊做准备,略显杂乱不堪的市井。再向前走一些,听到了人群噪杂声,心想终于有些人气了,可不巧的是一群小孩抱着羊皮从旁边走过,手上身上还沾着些许血液。还没消化完这一场景,鼻子却闻到一股羊肉飘香,前方有人在地上凑火,火上架起铁架,一颗颗羊头并排着被火烧。此刻,香也闻不到了。第一反应真的被吓到,第二反应黑人先生说的没错,家家户户都在杀羊,他们在杀羊。再向前走一些,我!看!到!了!羊!尸!体!(没图)无数羊尸体一堆堆摆在路边,内脏全部堆积在垃圾桶边,画面有些血腥。这就是伊斯兰世界的“古尔邦节”,是盛大的法定节日。开斋节68天后,为纪念古代先知用一只羊代替其儿子,以祭献上帝的故事。于是每一年的“古尔邦节”就是传统的屠宰节,简单来说“上帝给予人类,人类就应该向上帝拜礼,方式为宰牲”,家家户户杀羊,就是为了感恩上帝的赐予。血淋淋的羊尸体根本不敢看它,跟别说拍摄了,退而求其次拍个羊皮吧,可都是新鲜的羊皮。在国内羊毛羊绒厂家要以高价收购羊毛,制成羊毛纺织品后再以昂贵的价格出售,羊绒含量都有可能不纯正。而在这儿一摊摊温热的羊皮却遗弃在垃圾箱和路边街道上。触目惊心不敢再向前走一步,但对于当地人这就是生活的样子,大人们火烧刀坎着,小孩们拿着羊角欢乐着,家门口都会拴着一只待宰的羊。旅行,每一次都在刷新自己,民族传统的延续让人心生敬畏,我估计来到了个假的卡萨布兰卡,在这里找不到诗情画意,柔美动听的卡萨布兰卡。走出麦地那老城,到了新城区,眼睛见到的一切又都不一样了,欧非气质的街道整齐干净,漂亮的椰树林立,阳光照射下的树叶影子幽静美妙。漫步其中,终于找到了些许卡萨布兰卡的意境。宽阔干净的街道,这才是卡萨布兰卡的正确打开方式。你看,前方就是美丽的哈桑二世清真寺。不管对于棕榈树还是椰树完全没有抵抗力。从小生活在高原高山区,这种长条形浪漫叶子的树对于我来说就是“诗和远方”。乍一看,两个大菠萝,又可爱又美丽。在这些街区,你才会看到很多白色的房子,卡萨布兰卡就是白色房子的意思。【哈桑二世清真寺】接下来的重磅景点就是哈桑二世清真寺,从地理位置上看是伊斯兰世界在地图板块最西边的清真寺,也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伊斯兰世界中的一大瑰宝。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角,屹立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岸边。清真寺主体用乳白色大理石堆砌而成,寺内祈祷大厅开阔明亮,据说可容纳2万多人同时在此祈祷。寺外宽阔的广场上则可容纳8万人聚集祈祷。到达时刚好礼拜结束,千万个穿着白色大袍的穆斯林就像满屏弹幕似地从大门涌出,我坐在铺满大理石的地上,眼睛不知该往哪看,他们步伐矫健速度平稳,几分钟后广场上又空无一人了。清真寺是由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建造,于1987年开工,1993年落成,是一座非常现代的清真寺,所有工程由法国公司承包,用才讲究建设质量堪称本国第一,是当代摩洛哥清真寺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广场上的人越来越少,是时候给自己来几张。原本想着会不会游客成堆根本没法拍照,但偏偏得益于古尔邦屠宰节,城市空空荡荡,正好可以好好感受一下城市本来的模样。来张全景背影人像,今天这一身白色+绿色的造型就是为了搭配哈桑二世清真寺,白色的墙体,绿色的点缀。清真寺的每一处每个角落都是艺术品,没有留白的地方。天是那么蓝,我是那么热,清真寺是那么宏伟清新。一千零一夜的世界其实并不那么遥远。颜色依旧饱满,臀部依旧巨大,内心依旧热情。“欢迎走进一千零一夜的世界里”,时间和宽裕,宽裕到在这里站着直播了一个小时,在伊斯兰异域的清真寺内,直播完拍了这张照片,自己好喜欢,喜欢这肤色,这一年白了又黑、黑了又白,易黑易白的我第一天就又成当地人了。在清真寺走走逛逛,时而坐下来静静听会儿祷告声,时而拿起相机随意拍照,清晰地记得,在这里逗留了3个多小时。清真寺不可缺少的必定是宣礼塔,与其说从这发出耐人寻味的祷告声用以召唤人们礼拜,不如说是宗教信仰最好的表达。清真寺宣礼塔往往很高,基地是方形的。在其他国家见过不同形状的宣礼塔,摩洛哥的几乎都是长方形的。伊斯兰建筑也被称为“面纱建筑”,这种神秘在于你见到建筑里一切美好精致的一面都在外观上,却见不到人们在建筑内做什么,这与戴着面纱的伊斯兰少女异曲同工。绿色的琉璃瓦,马赛克式的贴墙,虽然年轻但爱这一切异域的建筑,我尊重宗教,可只相信科学,就是不知为何那么喜欢听宣礼祷告声,这里的祷告声与土耳其的有些不一样,但是哀嚎延绵的声音容易让人浮想翩翩。哈桑二世清真寺并没有被震撼到我,毕竟不是穆斯林。上一回去的世界级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不难拿来作心中对比,哈桑二世清真寺现代清新,蓝色清真寺历久弥新,鄙人陋见总是觉得有年代历史感的建筑更有味道,你呢?在清真寺除了参观建筑物、马赛克琉璃瓦外、聆听宣礼祷告外,就是去邂逅清真寺后方的滚滚大西洋了。哈桑二世清真寺三分之一的面积建设在大西洋填海而成的地基上,在大厅看不出来,人走到清真寺旁的大堤上则能看出在海上的部分。而这个有趣的构思来源于哈桑二世的梦境,可见梦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他梦见自己的祖先从海上而来,为了缅怀祖先,让穆斯林信徒们面对大海和天空祈祷,从而修建的水上清真寺。海水还是那么蓝,去了印度洋这回来到了版图上最西边的大西洋了,想想还是有些小激动的。来吹一场大西洋的海风,任凭发丝飘动!【瑞克咖啡馆】玩得有些累了,是时候去饱腹一下,中午不营业的瑞克咖啡馆应该开张了,我想大家心中一定都有不断回放这部二战电影《卡萨布兰卡》,店内国人多老外更多,大家都不亦乐乎地拿着手机拍照留影。咖啡馆作为电影中的主要拍摄地,原本是一个在卡萨布兰卡的虚拟场景,现在则是经典重现。2004年,一位《卡萨布兰卡》的土豪粉丝出资,照着电影里的场景一模一样地复制了瑞克咖啡馆。卡萨布兰卡这个城市本没有什么可看的,而这小小的咖啡馆却成为一道迷人风景线。楼下电影不断播放,黑人弹奏的钢琴依旧静静在角落,带着红色帽子的员工来来回回忙绿着,洁白的阿拉伯式建筑里回想着“As time goes by… a kiss just a kiss” ......一整天没吃饭,这一顿足够美味,不爱西餐的我吃了个底朝天,主要是饿的。这一顿210迪拉姆,已强制性包含服务费。浪漫存在于每一位热爱生活的人心中。这一顿饭,跟朋友谈天说地视频聊天,配着音乐和两杯鸡尾酒,从白天吃到夜晚。点了一杯鸡尾酒,味道和色泽都很美,可惜端白开水的杯子有些煞风景。吊顶上的阿拉灯亮起来了,环境似乎更浪漫了,可惜没有心爱的人一起,再浪漫也像在迷离的世界流浪。首都拉巴特瑞士的首都不是日内瓦,美国的首都不是纽约,土耳其的首都不是伊斯坦布尔…诸如此类,摩洛哥的首都不是美名远扬的卡萨布兰卡而是拉巴特,从卡萨布兰卡启程顺时针旋转游历,第二站来到了拉巴特。拉巴特是摩洛哥国家政治和行政中心,位于摩洛哥西北部的大西洋岸边,也是布雷里格河的入海口。早在公元前8世纪,地中海东岸的人航海来到这里。罗马时代,拉巴特的原城位于南部的“Chellah”遗址处,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拉巴特一直被冷落,先后以内陆城市菲斯和马拉喀什为政治中心,直到1912年,法国殖民者才将行政首都迁回拉巴特。老城与新城,完全两种世界。拉巴特新城区建于1912年,由法国殖民者兴建。开建时为了隔离阿拉伯土著人和欧洲移民,虽说的确有些歧视,但这样一来也使老城完整地保存下来。如今老城区仍然是阿拉伯人集聚居住的地方,也更适合旅行者驻足。红色的城墙,城墙之内就是老城区,之外就是新城区。拉巴特酒店,Dar Yanis 达尔亚尼斯旅馆。从火车站走到酒店要15分钟左右,谷歌地图很准,酒店不大但很精致温馨,四合小院的riad型,马赛克砖铺满了墙面,楼梯过道粉刷城砖红色,墙面上有很多漂亮的画作。楼顶有露台,露台建造也有当地城墙风格,浓浓的摩洛哥式的色彩酒店。刚到达酒店,门口有一只猫咪咪,好像在欢迎我的到来,到庭院内刚坐下来薄荷茶就端了上来,不得不说这茶倒是得我真爱。Dar Yanis 达尔亚尼斯旅馆入住后在房间内收拾了会儿就跑到露台上休息了会儿,有露台的地方,稍许浪漫。酒店上上下下的主色就是这一抹,砖红色还是西瓜色呢?喜欢得不得了,嗨!摩洛哥的色彩。【乌达亚城堡Kasbah des Oudayas】乌达亚城堡又称乌达亚宫,位于拉巴特,是一座建筑在海角上的军事要塞。公元9世纪,统治摩洛哥的阿尔摩哈德人正是从这里出发,北上跨越直布罗陀海峡,发动对西班牙的远征,而这里就是兵部大本营。外观上看,名副其实的军事堡垒,古朴厚重的砖红色城墙把整个城堡圈起来,城堡外高大的椰树如同漂亮的门卫,又庄严又美丽。摩洛哥城市中,著名景点的巡逻兵标配为“三人行”,三人都有枪,其中有两个是戴绿帽子的。想来个正面照,可惜没种,来张背影吧。细长高大的椰树都快超过城墙了,如果下辈子我有一座庭院别墅,一定进口两株椰树种在庭院里。在城墙外拍拍走走,幻想一下我美丽的梦,该走进城堡内看看了,什么叫别有洞天,走进城堡一看便知。一走进城堡内,里面完全颠覆,尽然藏着一个梦幻的小镇。这座精美的小镇不同于拉巴特整体的土黄色颜色,反而是多了地中海风格,砖石铺就的小巷四通八达,房屋外墙一律是上白下蓝,乍一看来到了希腊圣托里尼。门窗上装饰着伊斯兰风格的花纹,马赛克的地砖一秒又拉回到摩洛哥。时间,慢慢地走吧,美丽的时刻总是转瞬即逝。还没到摩洛哥著名的蓝城舍夫沙万,这儿就已经美得迈不动腿了。除了这些醉人眼的房屋外,小镇里还有一些展览馆,分别展示着摩洛哥各地的传统服饰个各种民族乐器、手工地毯和陶瓷。街道巷尾狭窄神秘,房屋高耸的高耸,低矮的低矮,总想让人步入一探究竟,走到底却是一户美丽装点的人家。靠近海洋,小镇被赋予独特的气质,墙角盛开的花,可以想象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热爱。墙壁上西班牙风格的街灯和铁门铁窗特别吸引人,铁板上刻下的门牌号直到现在都有保存下来,这都是上个世纪的宝贝了。走到小镇尽头处则是最佳观景点,观景台很大,视野开阔来到这儿看城市看大海看夕阳都是不错的选择。远处的海滩上,有人踢足球、有人日光浴,而右侧就是拉巴特的母亲河。大家好!这里是非洲!不可思议的非洲蓝,大海怎么看都不够。往下是悬崖,往外是大西洋,往内是蓝色小镇,这座嵌在岬角上的乌达亚城堡,美丽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小时候没见过海,长大后来不同方位的版图上看海,这片蓝色又收入囊中。【穆罕默德五世陵墓Mausoleum of Muhammed V 】沿着海滩往右边城市里走,就到穆罕默德五世陵墓,这里也是拉巴特的标志性建筑。这座陵寝是为穆罕默德五世修建的,建于1962年,1971年修建完毕,是一座很现代的陵墓。陵墓用意大利大理石建成,屋顶为金字塔形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内有哈桑家族的石棺。陵寝内的穹顶用红木和雪松雕成,高高的屋檐墙壁上绘有精美的阿拉伯文书法,贴有多彩的瓷片,精致气派。整个陵墓庄严而又华美。陈列馆分为上下两层,游客只能从上层俯瞰瞻仰,只有皇家被允许的官方人士才能进去一层墓室。馆内有历代君主的画像,穆罕默德五世遗物以及该统治时期的历史资料。四方形的主体建筑每一面都有一扇门,共四扇每扇门配备一位将军,手拿长枪,穿着华美,远远看去咋像唱戏的,可人家是公务员。陵寝的左侧就是皇家清真寺,也是一座精美的建筑,一位穆斯林正穿着大袍手拿诵经拜读着。【哈桑塔以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 Tour Hassan 】陵寝的正对面就是另一个著名的景点,一个大方砖头和一对小圆柱堆——哈桑大清真寺。注意了,不是哈桑几世清真寺,就叫哈桑大清真寺。也搞不懂为什么不为它起一个很厉害的名字,能区分的名字。在摩洛哥,不管你走到哪儿清真寺都叫哈桑清真寺,男孩都叫穆罕默德...哈桑塔,高44米,塔体四面宽16.2米,用同样城市颜色砖红色堆砌而成,四周雕刻着美丽的花纹和图案。哈桑清真寺,原来是摩洛哥最大最古老的清真寺,始建于1195年,据说当时国王雄赳赳气昂昂,要把它建造成一座极其雄伟的清真寺,可惜工程未完成,他便离开人世,后来再也没有把这工程发展壮大。18世纪的一场大地震使大西洋沿岸的拉巴特夷为瓦砾,只留下现在广场上的300多根柱子,建筑群多多少少已经损毁,漫步在复古的伊斯兰世界还是能感受到当时哈桑大清真寺气势恢宏的壮美。每隔一段时间,宣礼塔依旧会发出耐人寻味的祷告声,听着哀嚎看着破损的石头,若是忘了前方还有大海,想想此刻,怎一个苍凉了得!广场很大,累了就可以坐在墙角处的石凳上阴凉休息,我还在广场上拍照,两个小孩男孩跑过来一人送了我一朵大红花,不知是牡丹还是月季,收到花还是很开心的,一直攥着很久很久舍不得把它扔掉。旅行是发现,也是遇见。两个小朋友送了花后又叫来了他们的伙伴前来合照,那就拍吧!用他们的手机拍,拍完又用我的gopro拍。人多难以控制,拍了无数还是找不到一张大家都露脸的,凑合着看吧。与这群小孩笑别之后心情棒棒哒,自己给自己拍了几张就坐在墙角处听歌休息了好大一会儿。只要是旅行,时间在我身上就是用来奢侈的享受的,走走停停自由自在。离开此地准备往酒店方向走去,一出们就被一位大妈拉着手画上了海娜,也不问问别人要不要喜不喜欢,头都是懵的才想起来要问价格,大妈却说“As your wish” wish是多少钱?于是给了20迪拉姆,就这样全程不超过五分钟,海娜就这样印在了我手上。花还是不舍得扔掉,情谊满满记心中了。【舍拉废墟La nécropole de Chella】舍拉废墟位于拉巴特王宫附近,从酒店直接搭了出租车前往。舍拉古城曾经是古罗马时代著名的港口城市,也是“黑苏丹”阿布哈桑与爱妃的陵寝所在地,在1980年被列为摩洛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下图为入口大门,不成文的感受,只要被城墙围起来的地方一定是珍贵的值得一去的地方。“舍拉”本意为“土地”,舍拉废墟是舍拉古城皇家陵寝遗址,古罗马式的台面、诵经院、凯旋门等等标准配备的经典建筑痕迹还依稀可见,清真寺的宣礼塔和放生池等古遗迹都还保留着原貌,站在台地上可以俯瞰整个舍拉废墟遗址的全貌。如今也真是废墟了,舍拉古城在里斯本大地震中被夷为废墟,只能在断壁残垣中想象过去了。废墟房顶上的北非珍稀鸟类“隐士鹮(huan,第二声)”这里也已经是它们的家园了。在这栋主厅里,墙壁上还有很多美丽的马赛克镶嵌画,描绘着几千年前建筑艺术家们眼中美好的世界。参观舍拉废墟一定要有想象力,否则就是一堆黄土难以入眼。参观了最主要的居室、厕所、浴室、凯旋门后自己跑去后方拍照采风去了。世界真的好奇妙,一堆几百年的破石头却是这个国家首都的象征,照片有价历史无价,你愿意花几千块来这里看看这些珍贵的石头吗?大片即视感的场景让我有些激动,靠近植物却被锋利坚韧的树叶子刺破了一点红,血立马飙出几滴,还好皮肉外观上看着不严重,自己倒了疼了一天。被刺伤也不能输,拍照一定要拍起来,像素不够,构图来凑。【拉巴特新城区】新城区街道干净宽阔,一排排椰树和棕榈树沿着街道生长,白色的楼房整齐气派,城市观感完全不同于老城。除此之外,拉巴特还集中了摩洛哥主要高等学校,最著名的有穆罕穆德五世大学和国立行政学院。现代化的电影院、剧场、图书馆,世界一流的高尔夫球场,在富人区街面上川流不息的豪车,穿着体面,手拎名贵包袋的男女,很难想象这里是非洲。【拉巴特麦地那】拉巴特麦地那也就是拉巴特老城区,直到现在依旧是阿拉伯人居住的地方。老城区和新城区是两个世界。说白了一方是富人区另一方是贫民窟。老城区街道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才能深度睡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