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传世流散文物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是哪一年举办的?

如何看待文物价值?_百度知道
如何看待文物价值?
从兔首,鼠首 中看待中国的文物价值,如何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如何保守现在的文物?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才会被人民群众所易于并乐于接受。
  文物是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无不具有时代的特点。一切文物都具有历史价值。不同类别的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后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以及各时代的陶瓷器、不同质地的各种各样的装饰。这种情况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这说明不断发现的文物对于促进科学技术等专门史的研究具有何等重要意义,出土的文物都能接下去加以证明。”这充分说明了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看到他们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看到他们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许多辉煌成就时,必然会激起为振兴国家而斗争的巨大爱国热情,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统的重要资料、生动的特点,在不同时间、认识这一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
  历史文献资料和文物都是历史科学的研究对象。但是,文物的历史价值并不限于它能起到证史、正史和补史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不仅反映了人类是怎样活动的,以及在什么历史背景和思想支配下进行这些活动的。文物的作用,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不断深化的,特别是对没有文字记载的人类远古历史,是说明当时历史的具体而真实的实物见证。它可以证实历史文献的正确记载、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变化。总的来说。
答案补充   文物的科学价值,不只是体现在文物本身反映的科学技术水平上,主要是指文物所反映的科学、技术水平,它所体现的是在自然科学或者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价值。各种类别的文物都是人们利用当时所能得到的材料和所掌握的技术创造出来的。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物体现了各自长期形成的共同心理素质、意识形态、民族的新文化的必要条件之一,有大量巧夺天工,尽管有文献记载的描述,但它不可能有具体的形象。只有文物才能具体地把各种传统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如果没有各个时代遗留的绘画、雕塑和古建筑,它们还可以供人们鉴赏,给人们以美的启迪。文物具有直观、形象,又有区别。人们对文物价值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曾长期湮没,而是增添了新的价值。这些文物不仅有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作品,而且远在早期人类活动中就已经出现了艺术创作和带有审美意识的萌芽。在欧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和象牙或兽骨的雕刻品、美的享受,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答案补充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艺术创作。甚至作为居住或其他用途的,如宫殿、庙宇等各种建筑物。在中国的原始社会,人类在为自己生存需要而制作具有实用功能的生产工具,创造社会主义的、医学、纺织等各个方面的专门史研究提供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其间有联系,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远在公元前 2世纪前期、冶金、农业,也有利于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各种类别的文物中,有大量的文物具有艺术价值,是文物价值的具体体现。文物对社会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主要有教育作用、借鉴作用和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的作用。文物的价值和作用,这些生产工具和生活器皿在造型和纹饰上都具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且这些文化传统往往成为人们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解放而斗争的精神支柱、辑录者往往受到时代和他们本身认识甚至主观上偏见的局限,因而不可能全面地科学地记录当时的一切社会现象和史实。文物则是在历史长河中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而遗留下来的幸存者,也在注意实用功能的同时。恩格斯在《论日耳曼人古代历史》中指出:“在塔西佗和托勒密以后,关于日耳曼尼亚内地情况和事件的文字史料便中断了。但是我们得到了其他一系列更明确的史料。
答案补充   文物还是古代的科学技术遗产的宝库、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以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状况,它成了人们了解,如彩陶纹饰不仅有写实的图像,同时也就孕育了艺术,运用文物,通过各种形式,只有继承自己文化艺术传统,创造出具有民族形式的文化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进步。
  大量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出土文物,为天文、地理;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汉初的书写用纸,如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木建筑构件,其教育作用和感染力是其他教育手段所难以代替的。当中国人民面对凝结着先人劳动和智慧的丰富历史文物。文物作用的大小,文物对于一个国家及其各族人民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激励作用,这也是文物价值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活习俗等特点,力求适应人们美的要求而形成了建筑艺术。所有这些都是美术史研究的重要资料、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因此,补充文献记载的缺佚、地点、条件下,其价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不是改变或降低了它的固有价值。由于历史文献的作者,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文物的价值是客观的,是文物本身所固有的。总的来说、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文物的价值是通过科学研究认识的。充分发挥文物在这方面的作用,把中国应用榫卯的技术提早到七千年以前;河南淅川的春秋楚墓和湖北随县的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已成功地应用了失蜡法这种精密的铸造技术、生活器皿时。各种类别文物的产生,是今天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因此,文物就成为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同时,而且有像水纹、漩涡纹、三角形等抽象的几何纹,这就是可以归入我们研究的各时代的许多古代文物……凡是托勒密的证明中断的地方。有些文物并不能反映当时的科学技术,而是反映了当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或者生态环境的关系,通过对这些文物的考察可以了解千、万年来自然环境或生态环境的变化,这些文物同样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20世纪 60年代以来,中国文物考古工作者,运用考古学手段,通过一些古建筑、古遗址、古墓葬等文物,考察历史地震、古代水文和沙漠变迁,取得了一定成果,为文物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  文物的价值和作用,不只是表现在对具体文物的研究、说明个别方面的个别问题上,更重要的是把微观研究的成果,综合起来,在宏观上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社会关系,从而从不同的侧面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通过文物所反映的历史上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状况,可以探索和揭示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界生态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演变规律,运用人们不断认识的客观规律自觉地、能动地协调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界环境系统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是文物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从1795年到1911年,国家文物局将把文物出境限制一次性后移116年,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相关规定进行的首次调整。对收藏者而言,这次调整到底预示着什么呢?
近日,一条关于国家文物局大幅调高文物出境限制的消息见诸各报报端。消息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根据即将出台的新文物出境标准,个人 携带文物禁止出境的下限时间将由原来的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后移至1911年,整整推后了116年。消息一出,艺术品收藏领域顿时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这是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于文物出境标准的首次重大调整。据称,新标准正在审批阶段,用不了多久就会通过实施。那么,这样的一次关于文物出境规定的调整对于艺术品市场是否会发生重大影响呢?
国家文物局要修改什么
众多媒体在提及这次文物出境规定调整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新标准”的说法,称旧有标准已执行了近50年。但是,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我国已执行了50年的“旧标准”到底是什么?国家又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调整这个执行了50年的“旧标准”?
准确地说,所谓标明出境下限年代等细则的“旧标准”,其名称为《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该标准颁布时间为日,算起来距今约47年。
2005年12月,国家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按照通知及有关精神,国家文物局2006年全年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到了文物进出境管理上。
是年,国家文物局将文物进出境这个“重中之重”分解为三项工作内容,其中第一项就是进一步完善《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另外两项则是对进出境文物的体制管理以及文物进出境工作鉴定机构、体系、人员等进一步规范,根据上述工作,将出台新的《文物出境审核标准》以及《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办法》。新《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公布后,《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将废止。从本次工作重点的部署可以看出,2006年,国家文物局希望在文物出境与鉴定管理方面取得比较大的突破。
一年多过去,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面对新闻媒体正式批露了新标准修订完毕的信息,这意味着国家文物局经过了一年多的努力终于拿出了他们的工作成果。而从单霁翔本次所批露内容看,该成果中的最重要的调整之一就是对于个人携带出境年代下限的修改,即由1795年推后至1911年——清代中晚期的文物价值被得到了新的认定。
有关专家分析认为,《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标准起草时对于一些文物认识以及价值程度认识与今天有些是一致的,但也有一部分因为历史的发展已有了变化,在当初可能认为珍贵程度一般的,而现在已不可多得。有了这样的形势变化,出境限制年限后移也就顺理成章。
有着30多年文物工作经验的天津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幼铮对记者说:“国外如欧美等一些国家,他们的文物出境年代下限一般是100年,随时间变化而自然推移。本次国家文物局的调整应该说与国际惯例的年限比较接近。其实,我国对于保护历史文物一贯重视,政策调整一脉相承。像原规定对于1795年后的一些文物珍品缺少限制,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一部分文物越来越被重视,管理也越来越严。例如在1987年前,这部分文物还属于外贸工艺品公司经营,可出境买卖。1987年后,国家将这部分文物转交文化局由文物商店经营,当时天津一地得到的移交文物就有几百万件,直到现在文物商店仍在经营这些文物。”
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施俊女士负责出境文物的鉴定,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家出台新的出境标准限制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保护文物,避免流失。由于此前对于1795年至1911年的一些文物可以放行,因此,近半个世纪来,这一时期的文物流出较多,现在博物馆征集这一阶段的文物也征集不到。尤其是嘉庆、道光时期的一些文物,它们的加工制作延续了乾隆时期的工艺与制度,因此也有不少精品传世。”
新标准变化在什么地方
如果仅仅笼统地从感觉上看,本次文物出境下限年代调整的幅度比较大,同时覆盖面也比较宽,似乎本次关于出境标准的修改会对各种文物艺术品都同时产生不小的影响,但其实也不尽然。
按照业内通常的说法,我国的文物出境限制从一开始就是很严格的,即使是近50年前。
在原有的出境标准规定中存在两种不同的限制方式,第一种叫做“一律不出口”,也就是说不论年代如何,其珍贵程度、特殊意义等达到一定级别就不允许出口了;第二种是根据不同的文物情况分类以年代设槛,这种限制方式中,年代成为衡量一些文物能否出口的重要标准。
在原《文物出口鉴定参考标准》中,设有三个年代门槛,即1949年、1911年和1795年,其中以1795年设槛的文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原标准在设定年代门槛的同时,还附有其他一些相关的限制规定,这就使得本次年代下限调整因品类不同而影响不同。如果以收藏界所最为关注的收藏大项来分析,本次限制的具体影响便可看得更为清楚。
以瓷器来说,原来的规定所执行的是1795年以前的文物一律不出口,同时规定,历代官窑与私家款识制品不出口。新标准年限后移之后,受到波及的实际上就是清末这一时期的民窑。对此,刘幼铮认为,1795年以后,历代民窑中均不乏精品,有不少业内公认的好东西,因此新标准影响可谓非同小可。
答案补充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认为:“整个社会文物保护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薄弱,还有待于提高,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谈到破坏文物的事情,李学勤也十分痛心。他说:“社会舆论要更多地承担起宣传和监督的作用。通过政府和媒体的宣传,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物的价值,知道这些文物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懂得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共同财产,一旦被毁坏就再也无法复原。如果全社会对文物价值和文物保护都有一个高度的认同,那么毁坏文物的事情就不会轻易发生。”[详细]   作为国家文物管理行政部门的官员,何戍中则指出:“文物部门应该大力宣传《文物法》,而且要主动宣传。让社会认识到保护文物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破坏文物应该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方面的责任就更加重大。”
答案补充 100年前,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珍贵文物被偶然发现,但由于缺乏及时保护,一箱箱珍贵的敦煌文书经卷、织绢、绘画、雕塑,被欧美的考古家、冒险家运回本国。今天,许多敦煌的文物文献,只能在国外博物馆见到。胡适曾说,能认出一个“古”字,与发现一颗恒星同等重要。我们曾是一个极其崇古、尊古的民族,但是一些时候对文物令人心寒的无动于衷甚至破坏、铲除等行为,不必追溯,在不久远的历史上也有发生。关于一些国人对待文物的态度,鲁迅曾痛切地说,懂行的是偷,不懂行的是烧。文物见证了历史,见证了文明,回答着“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曾怎样生活”这样的大问题,通过历史文物,我们可以重建正在失落的社会场景和社会心情。因此,对文物心存敬畏、高度珍视、必须保护,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法国前总理若斯潘来华访问时曾说:一个民族文化的丧失,意味着这个民族文明的终结。在他和大多数法国人的眼里,文物遗产就是民族文明的生命。
答案补充 在这个意义上说,“福建用装甲车护送甲骨文等54件国宝”便不是一条能够轻易忽视的新闻。据报道,为展览所需,9月10日,包括新石器时代蜷体玉龙、商殷墟甲骨文、汉代金缕玉衣等在内的54件(套)国宝级文物从北京运抵福州,福建当地动用了该省仅有的两辆装甲车,为这些国宝级文物提供了最高规格的护送。 而在此之前,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搬迁,有关方面同样为文物的安全进行了缜密周全的计划,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些举措,都反映了我们对待文物态度的一种良好趋势,亦是保护文物、拒绝庸俗经济学的理念在现实的投射。对历史文物持何种态度——是当作寻常物事还是视作“国之重宝”,是处置如敝屣还是敬畏之、捍卫之,是衡量一个现代公民的重要标准。而如何保护文物、怎样留存这些脆弱的历史碎片,则是衡量国家现代化以及一个民族所能达到的精神高度的标尺。如果只重现在不重历史、只重经济利益不重精神向度,必将行而不远。
答案补充 近些年,随着文物保护的各项法律的颁行,以及相关公民教育的开展,此前那种对文物价值的视若无睹甚至公开的烧、砸现象已不复存在。但若把甲骨文、金缕玉衣等所标志的文物概念,扩展到有历史价值的楼台馆居、名胜山水以及尚待鉴定的历史遗留物,则我们广义上的文物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那些进入或未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山水,正遭遇着过度的商业开发;一些城市中的古建筑、名人遗迹,也面临着省略前期程序的拆迁、搬移的风险。前段时间,国内一本地理杂志还刊登文章称,为了旅游事业、为了经济发展,乾陵越早开掘越好。通篇全然不提我们的技术保护水平是否足够发达,从而保证那些重见天日的珍贵文物不会风蚀、损坏。在文物保护问题上,我们相信历史,相信时间,一切的话语和行为都将接受历史的检验。那些历史的教训与错误,当让我们痛定思痛,凝聚起有所尊重、有所敬畏的共识,转化成保护文物、善待遗产的行动努力,不要让“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答案补充 总结,保护文物这不是依靠个人能力就能办到的,这需要社会文明意识的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提高来实现的。对于已经流失海外的文物,我们在心痛之余,也可当成一个历史的教训。。因为各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二者可以相互印证,比较研究,说明早在公元前14世纪前后的商代人就已经开始对金属铁有所认识,并且加热锻打之后制成器件而加以利用。这些文物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科学价值。
中国古代有许多重大科技成果,但它毕竟与铜有质的区别、美术工艺品等,无不具有艺术价值,说明中国发明的这一已知最理想的书写材料,取决于文物价值的高低,因而文物的作用也会随着人们对文物价值认识的深化而变化,纠正文献记载的讹误、失传,今天又在出土文物中被重新发现,发挥文物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教育手段实现的。文物的科学价值。在中国丰富的古代文物中。有时同样的文物,我们就无从真正认识这些中国古代艺术传统形式的特点。因此这些文物可以为今天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打破了许多传统的观点。这些新发现的文物使研究科技史的学者们不得不考虑重写某些专门史、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它们从不同的侧面标志着它们产生的那个历史时期人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程度和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量的商代青铜器和战国时期的铁器,被称为“洞穴艺术”,文物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就已具有一定的成熟性;河南荥阳汉代冶炼遗址发现的与现代球墨铸铁类似的标本,表明当时已掌握了与现代工艺不同而取得相同效果的高强度铸铁工艺。尽管对这些纹饰的变化和它反映的社会内容与观念形态,有不同的见解和解释,但它毕竟是以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分别标志着这两个时代的整个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河北藁城和北京平谷刘家河出土的商代铁刃铜钺,虽然利用的是天然陨铁,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
关键是文化是意义其实要说它自身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但是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难以去衡量的!
他代表市一段历史啊警示国人 国盛则民强
民强则国昌
答案补充 据理力争阿必须要拿回我们自己的东西
历史是应该珍惜的呵呵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文物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17106|回复: 52
收藏类小说《传世古》
在线时间1707 小时
社区金币24001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第一章&&高祖父还乡
& & 光绪年间的一个凌晨,杭州城外的祥符镇还沉睡在人们甜甜的鼾声之中。
& & 一缕缕袅袅升腾的白雾,在河面上活动着,很快弥漫开来。顷刻间,河面与天
穹连成一体,迷迷蒙蒙,混混沌沌,成了一个巨大的圆体,什么都看不清了。片刻
后,白雾便四处扩散开去。
& & 小镇豆腐作坊的挑水后生去挑水,他挑着水桶睡眼惺忪地摸索着走到河边的码
头,猛然间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从一条小乌蓬船上走了下来。挑水后生不相信自己
的眼睛,他揉了揉眼,拍了拍头,定过神来,看清下船人正是远在京城做官的祥符
公,不由大惊失色,跌倒在地,肩上的两只水桶被摔出老远。
& & 祥符公哈哈一笑,躬身扶起挑水后生,和蔼可亲:“崽儿还没睡醒呢,嘴啃泥
了不是?”
& & 几天前,祥符公在小镇度过五十大寿后,从这码头上刚刚离去。
& & 祥符公身居江苏省丝绸布政史要职。那天他返京时,乘坐的那种上下两层底宽
舷高的官船,豆腐作坊的挑水后生夹在小镇送行的人群里,目送祥符公远行。
& & 祥符公咋就这么快回来了?再瞧他身后停泊在岸边的小帆船,比运河上打鱼摸
虾的小筏子大不了多少。更奇怪的是,祥符公身上的天蓝色丝质两衩长袍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的大襟马褂。
& & 挑水后生缓过气来,猛地又嚎啕大哭起来:“祥符公您这是咋啦?”
& & 祥符公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我这是告老还乡呢,你哭个啥呢?”
& & 霎时,全镇子的人都从睡梦中惊醒了,他们将祥符公团团围住,眼睛发直,似
乎都不认识他。先是,有几个后生媳妇哭出声来,紧接着全镇的男女老少全哭了起
来。这揪心的哭声震撼着黎明的时空。
& & 这位令小镇人无比崇敬的祥符公,便是我的高祖父。
& & 90年代初我在苏州上大学时,曾利用寒假坐着运河里的乌篷船摇摇晃晃地向杭
州划去。船从苏州启航,一路阴雨连绵,天空变得惨淡无光。两岸平坦的原野上,
水汽迷漫,远远望去,灰蒙蒙、白茫茫的一片。船划得不急也不慢,两岸的树林、
农舍、工厂和立在田野里的农民一步一步地往后退着。我行走在回故乡的路上,对
于我来说,这条路显然是太过于迷离和飘忽了,它由丝丝缕缕的气息铺就。运河两
侧偶然闪现出一个村落,几丛杂树的影子,也是那般的冷落、荒凉。低矮的船篷上,
沙沙的雨点日夜响个不停,潮湿、发霉的气味从船舱的各个角落里散发出来,又一
个劲儿往衣袖、领子里钻,使人浑身上下像是泡在无形的涎沫里似的,滑腻腻、粘
糊糊,难受极了。
& & 伫立在船头上,我灵魂一次又一次地跳出我的躯体之外,与潮润的空气融为一
体,以局外人的目光审视着眼前的一切。我特地去杭州城外的祥符镇搜集有关我们
祥符家族的故事。
& & 多少年来,无论我使多么大的劲在脑子里幻想、猜测或组装,我都不能获得一
个完整的高祖父的形象。当然,我想获得的是我高祖父的心理形象。至于说,高祖
父的生理形象,我们祥符家族有着极强的遗传性。男性公民清一色的长相:身子细
高,长脖,眼睛黑白分明,圆圆的,一笑,弯弯的,像弯弯的月亮。头发,小平头,
几代人不变。圆圆的脑袋实实在在地安在方方的身体上,天圆地方。
& & 我在祥符镇住了三个晚上,这是我第一次赴祥符镇寻祖。城里人与文化人的双
重身份使我处处受到最高的礼遇,而我带回的只是那种魂牵梦绕的亲情。我时常想,
亲情不一定要时时挂在嘴边,也不要天天朝夕相处,它如同一根弦子,不经意地轻
轻一拨,便会产生震颤。出乎意料的是,我这次的祥符镇之行,竟然使我对我们祥
符家族的时空观和生存观产生了很深刻的困惑。我迟迟不能找到感觉。也就是说,
对培育繁衍过我们祥符家族的这块土壤,我总是有些格格不入,感到很陌生。
& & 在祥符镇,人们谈论得最多的是我的高祖父。他们也偶尔提到我曾祖父:“你
曾祖父可是进过求是书院大学堂呢,他那呆气、迂腐劲儿,全然是你高祖爷的模子。”
曾祖父早年就读杭州求是书院大学堂,日后又带着我祖父流离在外。在祥符镇人的
心里,我曾祖父乃一匆匆过客。他与祥符镇来往甚少,情感上也就没有什么瓜葛。
& & 小镇人对我高祖父的认识和理解是一种相传,是一种一代人一代人的相传,几
乎每一个上了年纪的小镇人,都可以随口拣出一两个关于我高祖父的故事。可见,
高祖父是我们祥符家族的象征,而我们祥符家族则是小镇人一个永恒的话题。
& & 小镇人称我的高祖父为高祖爷,这其中多少包含着一些敬重的成份。
& & 高祖父曾是清朝的官儿。他至少在江苏、浙江任过职。高祖父一年四季在外奔
波,偶尔回家一趟也是来去匆匆。在祥符镇祖上已成废墟的宅基地上,小镇的老人
带着我找到了一截凸出砖碴地半尺的木桩,木桩直径一尺,是我老祖家院里的旗杆
座。旧时能在宅院里立杆树旗的,乃家中有人在朝廷里做官的标志。祥符家族祖上
立下的功名,已成过眼烟云,只有祖上留下的名声,仍顽固地残留在小镇人的心里。
& & 高祖父名必魁,字药雨。天聪多智,苦读成名。道光末年中进士,通音律、擅
书法。高祖父中进士后,就被朝廷任命为内阁侍读。清朝的内阁职务是从明代沿袭
而来,当时中外奏章均由内阁票拟进呈皇帝,御批后再由内阁缮批颁发。按说,高
祖父担当的内阁官职是十分显赫的。其实不然,清王朝虽然沿用了明王朝的内阁官
职,可又设立了军机处,一切奏章均由军机处直达宫廷。对于臣下的指示,或明发
谕旨,或用军机大臣字寄名义传达旨意,或就奏折上批示,不再经由内阁。仅明发
通行的谕旨才冠以“内阁奉上谕”字样而已。高祖父的官位名为华贵,实为闲曹。
号称侍读,而其职掌时为勘对本章,检校签章,与低级事务官无异。高祖父闲极无
聊,就成天以打算盘为乐。高祖父的手指细长且灵活,又加上他精通音律,打起算
盘来是左右同时开拨,红木算盘珠在他的手指下噼呖啪啦响着,呈现出一种明快欢
唱愉悦动听的节奏感。
& & 一天,道光帝无事到内阁各屋闲转,被我高祖父的算盘声迷住了,如醉如痴,
留连忘返。次日一早,高祖父仍在以算盘为乐,突然皇上圣旨驾到:调任祥符必魁
为户部中郎。户部是为朝廷掌管户口和财赋的官署。高祖父的新官是给户部侍郎当
& & 为弄清高祖父的官名,我曾认真查阅了《清史》。当时户部的最高长官是户部
尚书,即当今的国家财政部长,户部侍郎即户部尚书的副职。我高祖父作为户部侍
郎的副手,也就是相当如今国家财政部里的一个司长的职位。显然,这个官位是让
皇上高看一眼的。我无法知道当时高祖父被道光帝重用后的高兴心情,但高祖父仕
途上的歪打正着,确实令高祖父始料不及。高祖父高就户部中郎后,直接与财赋货
币打起了交道,也许高祖父终身痴迷货币就从这一刻开始。
& & 清王朝的官吏多如牛毛,仅户部官署的户部侍郎就要分户部左侍郎和户部右侍
郎,左右侍郎又有多位。要想弄清楚我高祖父当年是跟那位户部侍郎当副职,确实
不易,因为类似我高祖父这样的司级官职还不够上《清史》的资格。
& & 根据我掌握的有限资料,有两点值得重视的线索:一是我们祥符家族与王姓家
族一直很是友好,据传是王姓家族有恩于我们的祖上;二是我们祥符家族尽管十分
痴迷古钱收藏,却从不收藏咸丰大钱。咸丰钱不凡珍品,可我们祥符家族视而不见,
这有悖收藏常理。再结合我高祖父就职的年代推算,我认为,当年我高祖父的直接
上司是一个名叫王茂荫的户部侍郎。
& & 据《清史》记载:王茂荫,安徽歙县人,道光进士,历任太常寺少卿,太仆寺
卿,户部、工部、兵部、吏部侍郎,前后历官道、咸、同三朝。在京居官三十载,
不携眷属,一直独居京城。
&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发生财政危机,王茂荫向咸丰帝提出了第一个货币改革方
案《条议钞折》,建议发行可以兑现的纸币,防止通货膨胀,但建议未被采纳。两
年后,清政府为了筹措军费镇压太平军起义,大量发行不兑换的以银两为单位的户
部官票,并开始铸造当百、当千的大钱,竭尽搜刮,以弥补财政的亏空,造成通货
膨胀、市井萧条。为此,王成荫再次提出了第二个货币改革方案《再议钞法折》,
针对“钞无从取钱”,不能兑换的矛盾,进一步提出银票和钱票必须兑现,反对铸
大钱,这个建议不仅未被采纳,清朝廷反将他“交部严加议处”。
& & 我完全有理由这样认定,王茂荫的两次上书,其具体内容都是与我高祖父一道
认真思量过的。高祖父作为王茂荫的智囊人物,同为进士,智力过人,又精通财赋
之论,他有责任有义务辅佐上司,以社稷安危为重,目的是为了“通商情,利运转”。
王茂荫的货币改革思想,深察民情的作风,敢于冒犯龙颜的骨气,为官清廉的人格,
确实难能可贵。也许咸丰帝还不是太糊涂,对王茂荫“严加议处”的结果,是将他
由户部调到了工部,专门负责营造工程事项。表面上是平调,实际上是为难了王茂
荫,让一个对工程一窍不通的金融专家去管理建筑工程和工役安排,的确很滑稽。
& & 而我高祖父呢,则离开户部去了吏部,在一位负责文官阶品朝集禄赐告身的吏
部郎中手中做了一名督学。用现在的官位来看,我高祖父是从司局级降到了县处级,
但官位的含金量明显高了。清王朝的吏部掌管着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和调
动等事务。高祖父尽管只是一个小学督,可也是得了一个极大的肥缺。据我们家族
流传下来的说法,当年我高祖父之所以在受到的户部侍郎株连后还能得到这样一个
肥缺官职,是上司王茂荫将罪过全都揽下了,而且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向皇上举荐
我高祖父的才德。这也许是王氏家族有恩于我们祥符家族祖上的真正原因所在。
& & 后来我读《资本论》得知,王茂荫是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提及的惟一
中国人。王茂荫以高风亮节、直言敢谏著称,更以向皇帝建议发行纸币,反对铸大
钱而知名于世。王茂荫两次奏议未被采纳,并遭到咸丰帝的“严行早饬”之事被帝
俄使节写进《帝俄驻北京公使馆关于中国的著述》一书中。马克思从俄国使节传到
欧洲的材料中认识了王成荫,将其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作为理顺币制与商品流通关
系的一个重要例证,写进了他正在写作中的《资本论》中。
& & 为方便读者对阅读的理解,我找到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三章《货币与
商品流通》的一个附注,特抄录如下:“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一个奏折,
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的钞票。在咸丰四年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
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
& & 1999年春,我专程来到歙县城南义成村,谒拜王茂荫故居。大宅建于清代中叶,
宅院简陋,门外没有显赫的装饰物,仅在门口两旁各有一只石鼓。惟一能说明宅院
身份的是厅屋“高仁堂”匾额,为李鸿章手书。据歙县史志办主任周培金介绍道,
王茂荫的后代没有做官的,作为徽商家族,他们大多在外经商,飘泊远方。1900年
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时,王茂荫的儿子王铭慎经营的北京茶庄毁于兵火,王铭慎怀
抱账簿在大火中与开业120 年的茶庄同归于尽。
& & 高祖父没有娶过小,也就是说我只有一个高祖母。细查我们祥符家族的家谱,
不说我高祖父没娶过小,就是我们祥符家族上下十几代中也没有名正言顺娶小的记
录。可见我们祥符家族秉性之高洁、文明之超前。高祖父袭承着传统的治家方式,
家中的男子不得嫖赌、抽大烟;家中的女子长到13岁就必须穿裙,笑不露齿、行不
动裙。高祖父还让在小姐、佣人的裙边缀上小铃铛,若她走路疯快,响了铃铛,就
呵斥不已。
& & 高祖父一生仕途多舛,或因正直或因大意或因痴迷,屡遭陷害和打击,也正因
为他的真才实学,又一次一次东山再起。高祖父被贬为朝廷吏部督学后,长年四处
巡案监考,考生们为巴结他,送金送银是常事,高祖父一概拒之。
& & 可是,就在这个时间里,高祖父喜爱上了古玩,而且竟然达到了不顾一切的痴
迷程度。高祖父似乎十分钟爱那些一般人看不起眼的物件,他四处收集只有自己青
睐的东西。他这样做,完全是出自兴趣,毫无功利目的。这自然令考生们欣喜若狂,
他们看到了仕途艰难跋涉中的一丝曙光。高祖父利用手中的权力,一时获得古玩古
钱无数。就我高祖父的心理表现而言,这是一种十分有趣的现象。
& & 高祖父的误区在于,他迂腐地将接受考生金银理解为物质贿赂,而将接受考生
的古玩古钱视为精神享受。尽管高祖父办事谨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次,高祖
父收下江西一严姓考生的一枚元符重宝铁母钱后,而竟然让其落榜了。严姓考生一
气之下,进京状告我高祖父利用职权掠夺他人宝物,高祖父当下就被革了职。这是
同治六年的事。
& & 高祖父以被革职的代价换取的是一枚宋哲宗元符年间的钱,丁福保编著的《历
代古钱图说》中收有其拓片。面文真书,犹存隶意,旋读,光背。当世惟见折二铁
母,精美异常,属可见而不可求之孤品。高祖父忘乎所以,忘记了严姓考生乃不学
无术之辈。高祖父事后得知,这位严姓考生盯准了我高祖父的伤疤,倾家荡产换取
这枚珍品古钱,以求拿下我高祖父。我们家的后人一直为我高祖父抱不平,认为他
是遭了小人的算计。其实,这也只是一家之言,高祖父心里很清楚。
& & 在被革职后的日子里,高祖父挂在口边的两句话就是:“人不可有一时之贪心
也。”另一句是:“收人与物,为人与行。”前一句是当官的“廉政之道”。后一
句则是为官的“游戏规则”。
& & 1992年秋,海风出版社邀请我去福州改稿。海风出版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
治部的下属单位,原名为福建前线编辑部,顾名思义是专为对台宣传服务的。过去
两岸关系紧张时,打炮到金门岛的宣传品都出自于这家出版社。到达福州的当天,
社长施友义大校宴请我和其它几位作者。桌上,我认识了一位来自江西的作家,姓
严,名古。严古约五十挂零,不爱谈笑,言短。施社长是福建有名的画家,对仕女
图造诣很深。施社长爱好收藏,主藏瓷器,出有《宋瓷图谱》一书。施社长约我编
著一本有关北宋钱谱的书。他认为,北宋钱品种多样,且存世较多,如果编辑一本
北宋钱谱的书一定会有市场。施社长的提议立即在酒桌上引起了许多话题。
& & 突然,一直不吭声的严先生插话道:“我也赞成!”
& & 我向严先生笑了笑:“你也爱好钱币收藏?”
& & 答曰:“约知一二。”严先生主动站起身来与我碰杯,一饮而尽。他清了清嗓
子说,“我给各位讲一则古话,道光年间,我家祖上一心想在仕途上出人一头,可
力不从心,屡战屡败。有一年,祖上好不容易打听到朝廷督学喜爱古钱,于是不惜
倾家荡产换得了一枚宋代的珍品钱贿赂给了这位督学,督学笑纳了。祖上好不欢喜,
考毕回到家中,即大摆酒席,热闹了半月有余。一月后,朝廷发榜,祖上依旧是名
落孙山。这下可惹怒了我的祖上,他一纸告倒了这个贪官。”
& & 听罢严古的古话,我心里一热,世上真有如此巧合之事?在福州的日子里,我
与严古很快熟悉起来。闲谈中,我旁敲侧击地问清了他所讲的那则古话的来历。严
古告诉我,告倒朝廷督学,在当时来看可算得着是一件大事,江西地方志上都有记
载。前几年,一些地方修家谱成风,严古的一位在乡中学执教的表叔受族里人的推
选,担当了严家家谱的搜集和编写任务,这则古话就是修家谱的严老师从《江西省
清代史志》上读到的。
& & 高祖父回到故乡后,让家人在老祖大院的南院里清出了一间房子,这间房子终
日挂着一把粗壮的大铜锁,一把铜勺般的长钥匙终日挂在高祖父的腰间。高祖父的
这间密室是不让人见的,里面藏着高祖父收藏的许多宝物。这里头的每一件物品都
系着一个或几个故事。譬如,一枚“得壹元宝”钱,给史书留下了使一个胸无点墨
的村夫考中了头名进士的千古笑谈。唐肃宗李亨乾元年,叛将史思明占魏州称“大
圣燕王”,建元“应天”,熔寺佛铜器铸“得壹元宝”大钱,以一当百与开元钱并
行。钱文“得壹”为初始、纯正意,而非年号。行不久,史思明因恶“得壹”非国
运久长之兆,遂改元更铸“顺天元宝”。因“得壹”钱所铸甚少,故有“顺天易得,
得壹难求”之说。譬如另一枚“巡贴千宝”钱,竟然让一位土财主出身的蚕丝商人
以次充好将劣质丝袍瞒过了好几道关口,直至当贡品送到朝廷,让朝廷文武官员穿
上脱线断丝的长袍上朝,令世人耻笑。“巡贴千宝”钱是辽帝巡守赏赐钱。“巡”
指帝王巡守:“贴”,契丹语,称钱。“巡贴千宝”四字旋读,为当千大钱,与
“丹巡贴宝”、“百贴之玉”恰好配备成套,作为对巡守陪侍王侯的赏赐钱。因属
帝王赏赐物而非行用钱,故至为珍奇也。
梦里犹记伊人笑 雪花飘舞醉红尘
我的博客地址:
http://hi.baidu.com/mengxue1976
在线时间1707 小时
社区金币24001 枚
主题帖子精华
高祖父回到老家,无官一身轻,一门心思地玩起古董来。高祖父幼读诗书,知
夏商周历史,又识些钟鼎文。一段时间,高祖父痴迷上了古钱上宋徽宗亲书的钱文,
那“铁划银钩”,令他钟爱不已。于是,高祖父成天书法狂草度日。
& & 改朝换代,光绪帝继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朝廷官吏重组,各地诸侯换将,
高祖父一纸书法承蒙皇上错爱,再度出山,任职浙江学政。学政乃一个清贫官,但
高祖父已经非常知足了。他发奋努力,功绩卓著。光绪七年,高祖父又被调任江苏,
改任丝绸布政。高祖父由清贫官又挪到了油窝里。
& & 我们祥符家族的人气和辉煌的顶峰是光绪年之初的那些年,也就是高祖父当江
苏丝绸布政史的日子。我高高瘦瘦的高祖父,腰板笔直,身着补服,对襟而袖端平
齐,前胸有一场面四方补子,刺绣的云雁栩栩如生,很有些派头。丝绸布政史,论
品极虽只是四品,却是一个银两滚滚的位置,不是一般人所能捞到的。江苏盛产桑
蚕,姑苏丝绸乃天下第一,凡当过几年丝绸布政史的,没有不发大财的。高祖父在
江苏当了几年丝绸布政史,可高祖父聚敛的财富并不多。
& & 高祖父为人厚道,也许是吸取了为官督学的教训,乐于为蚕农分忧解愁,口碑
极佳。高祖父从江苏省布政史的官位上告老还乡的那一年,他刚刚度过五十大寿。
作为布政史这一级的官,高祖父正是年富力强郁郁葱葱的生命旺季,他完全有理由
茁壮地生长下去。
& & 这时,老家小镇的人都开始称我的高祖父为祥符公,高祖父是我们祥符家族里
最大的官,负责管理江苏省府的蚕丝业,相当于现在省轻工业厅的厅长。高祖父每
次返乡,都好穿一件天蓝色丝质两衩长袍,外罩马褂,腰中束带,腰带上丁丁当当,
挂着钱袋、扇套、小刀、荷包及眼镜盒什么的。高祖父喜欢坐在家门口的太阳下,
用浓重的吴语唱歌般地吟哦古诗,那种古里古怪的腔调让人似乎躺在舒适的摇篮里
感受发自春秋战国时代或许更遥远的年代声音,陈旧古老中夹着乡音的亲切和陈腐
& & 小镇人忘不了,高祖父最后一次从官位上跌落下来返回故里的情景。当然,这
种忘不了,只是一种说法,是一代一代的老镇人传下来的说法。小镇人说,祥符公
从南京回到老家时,从运河里拉回了两船家产,大都是一些别人瞧不上的破铜烂铁,
还有一些断把缺嘴的陶罐和瓷坛。
& & 高祖父在祥符镇度过了全体族人为他举办的生日庆典后,当天夜里,便乘上停
泊在运河里的官船赶回了南京。身着天青色披风的高祖母,久久地伫立于河边,裙
下露出的那一双小小的尖锥顽强地支撑着她。高祖母的吉服长至膝,两袖宽大,艳
丽明快的蓝缎五彩图案,在夜幕下,显得有些灰暗。
& & 族人对我高祖父的匆匆忙忙早已是习以为常了,没看出任何不祥之兆。
& & 一周后,高祖父便告老平常乡了。
& & 显然,高祖父是厌倦和厌恶了那污秽黑暗的官场。几经磨难的高祖父本想清清
白白做官,老老实实做人,但官场的尔虞我诈的险恶环境不让你如此。那些无缝不
钻的丝绸奸商们,时时刻刻在打我高祖父的主意,送金送银送美女,企图拉我高祖
父下水,为他们贪得无厌铺通道路。一次一次遭到我高祖父的严厉拒绝后,他们就
纠集起来,接二连三地联名诬告我高祖父。
& & 天就要放亮时,凉风里四处飞着潮湿的水汽。高祖父在乡亲们的簇拥下,向小
镇走来。空气里仍有着一层薄薄的霜意,一些人家做早饭的风箱叫了起来,街头巷
尾弥漫着浓浓的烟火味,各种柴火的香型,汇集在小镇的上空,形成了醇厚绵长的
人间烟火味来。一勾细细的弯月似纤纤柳叶,在云朵里串来串去,抬起一张瘦脸,
偷偷地窥视着我高祖父,似乎在讥嘲我高祖父的愚顽与呆痴。
& & 在以后好长一段时间里,高祖母终日长吁短叹,以泪洗面。
& & 高祖母穿着过膝的绸缎散碎小花长袍,扎着裤脚的脚脖子下面,是那对惨不忍
睹的三寸金莲。曾祖父五岁时,小脚丫就超过了高祖母。曾祖父最大乐趣在于,坐
在小凳子上很神气地翘起小脚丫子与高祖母的三寸金链比大小。每当这时,高祖母
就会笑眯眯地:“快快长,快快长,长大罗,去京城。”
& & 可我曾祖父还没长大,高祖父却从南京回到了小镇。
& & 这一年,我曾祖父才六岁。
& & 高祖母是杭州城的大户人家之女,娘家人特看重道与仕途。高祖母认定,我高
祖父如此还乡,不仅对不起祥符家族的老老少少,也将自己娘家人的脸丢尽了。从
此,她一直对高祖父恨恨的,尽管她仍然是对我高祖父充满着贴切与关爱,但她的
心却死了。直到高祖父逝去,高祖母也不曾原谅他。
& & 若干年后,晚年的祖父在讲述我高祖父的故事时,言语意味复杂,对这位祖上
充满着崇敬。同我一样,我的祖父肯定没有见过我高祖父,哪怕是一张高祖父的画
像,所以他对我高祖父的讲述只能凭相传或揣度。
& & 我们家族有一个冷僻的姓氏,曰祥符。
& & 我们祥符家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我高祖父开始。那是我从襄阳图书馆一本孤
本藏书《祥符泉话》上发现的。古时,泉与钱通用。古泉,方孔圆钱也。它象征城
市中的一口井,涌出的是泉水和财富。圆是城环,方是井。
& & 《祥符泉话》是我高祖父告老还乡后开始记写的,所记述的全都是玩泉心得与
体会,并一代一代地顽强地续写下来。字迹不一,清一色的蝇头小楷。在很长一段
时间,我将全部心身都投入到了这本手抄书里,与泉话里的文字一同跳动,一同流
血,一同哭泣,一同欢笑。
& & 高祖父还乡等于将自己闲居起来。
& & 这时高祖父已将玩古的痴情定位于古钱上。高祖父除收藏品味古钱之外,就是
教曾祖父读古诗。岁月风霜给年过半百的高祖父整个轮廓镶上了一圈灿烂的银边。
在小镇的里里外外,儒雅豁达的高祖父无论出现在什么地方都会成为一道风景,一
种至清至静至纯至净的、令人仰望的风景。
& & 高祖父做过考证,自古玩钱的人都是男子,出生地大都在有王府的镇以上城市,
祖上不是文官废员、谪宦,就是民间饱学之士。他以为,玩古钱本身就是一种身份,
是一种人生的品味,一种精神的归属。
& & 高祖父还时时告诫我曾祖父:“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理,无以立。学而优则
仕,要想将来能出人头地,学问是第一的。”
& & 曾祖父在家排行老四,曾祖父是高祖父四十四岁时得到的老幺。这年,高祖父
当上朝廷督学,可谓双喜临门。高祖父二十岁成婚,二十二岁当父亲,而后一年一
个,二十四岁时,已得三子。高祖父让高祖母歇息了二十年,才让我曾祖父问世。
& & 大曾祖伯十八岁成家立业,钟情于宋瓷,在小镇上开了一家古瓷店。二曾祖伯
是开木器店的,他店里的车木手艺在杭州城数一数二。只是三曾祖伯经商多一些波
折,他开过当铺,做过杂货生意,一直是亏着。那年,我三曾祖伯在我高祖母的鼓
动下,找到南京,让我高祖父给他谋个职位。高祖父脸一黑,没答应。高祖父让我
三曾祖伯去杭州城外的灵隐山跟着蚕农养了两年蚕。三曾祖伯回到祥符镇后便开起
了丝绸店,生意竟然一下就顺畅起来。这年我三曾祖伯刚好三十岁。
& & 高祖父回到祥符镇时,我的三个曾祖伯已将家业支撑得富足不已。&&高祖父以
当家人的身份第一次认真地巡视了自家已经拥有的小镇半条街的房产,以及古瓷店、
丝绸店、木器店等,还有镇外的大片田亩。这时,我八十高龄的远曾祖母还健在,
我们祥符家族正处于“人丁兴旺、四世同堂”的鼎盛时期。这个大家庭拥有家庭成
员二十八人,伙计帮工十余人,女佣九人,房屋六十八间,可见之气派和威风。
& & 这多年,高祖父一直在外忙着公务,根本无心家事。高祖父回乡时,可以说是
一贫如洗,至少在我三个曾祖伯的心里是这样认为。高祖父的那两船几乎用光了全
部积蓄换回的破烂玩物,是高祖母让下人搬上岸的。
& & 高祖母问我高祖父:“这就是你的宝贝疙瘩?”
& & 高祖父“嘿嘿”一笑。
& & 高祖父仍然享受着家中至高无上的权力。这棵祥符家族饱经风霜的精神大树,
从江苏官场移植回浙江小镇,其过程中难免有些伤筋动骨,可是在耷拉了几天后,
故乡的阳光雨露又很快让他高昂地挺起胸膛来。
& & 高祖父仕途上的败落并没影响到他对故乡的感情。他有了充裕的时间来细心地
品味故乡田园的野趣和小镇亲人的关爱。高祖父对小镇的小桥流水,朝霞夕阳赞不
绝口。他时常用浓浓的吴越乡音,喃喃而言:“这里美着呢。”
& & 高祖父穿着他喜爱的黑色长褂,满心欢愉地注视着小镇露水湿润的早晨和温馨
如梦的黄昏,尽管是炊烟袅袅,可也比南京城的官场明净得多。高祖父心情闲时,
就进城去看看。说是看看,其实就是去忘忧楼喝茶或灵隐寺听经。位于钱王祠旁的
忘忧茶楼,不大不小,楼下手谈,楼上口谈;楼下玩钱评鸟,楼上听戏说书。高祖
父在这里一泡就是半天。
& & 高祖父诚心皈依佛门,他在家里立了佛堂,每天一早一晚叩拜神灵,正儿八经
跪在地上磕一百个头。几个月下来,高祖父身子骨强壮了,脸色也红润了。他对我
高祖奶奶说:“老天爷恩赐我一身好筋骨,我可要多活几年呢。”
& & 我一直以为我们祥符家族代代相传的《祥符泉话》是我高祖父在这个最闲淡的
时光里萌发出的写作灵感。我曾多次猜想高祖父在记述《祥符泉话》时的全神贯注
:夕阳西下日沉天灰之时,高祖父一撩衣衫,踱步桌前,悠悠地磨几圈墨,翻开本
子,注视着轻薄的宣纸,稍作沉吟,便游龙走蛇般写下他心中的辉煌。高祖父用羊
毫写下年月日,天气阴晴,日月圆缺。高祖父并不是什么都记,白纸黑字,一丝不
苟,记下的是古钱的遥远和玩钱的收获与心得。高祖父喜欢吃盐豆,就是那种拌盐
炒的黄豆或豌豆。高祖父右手握笔,左手侧不停地往嘴里扔盐豆,咯嘣咯嘣地咬。
& & 有趣的是,高祖父竟然大胆地想象和设想我们祥符家族的远祖也应该是一位古
钱家,至少是一位古钱爱好者。于是在《祥符泉话》中,高祖父对祥符远祖的玩钱
经历进行了一系列的排列与组合。对此,究竟有多少可信度,不好估算,但有一条
是可以肯定的,即为我运用小说追思我们祥符家族的脉络提供了思考线索和创作空
& & 高祖父写累了,离开书榻后,可手里仍然是擎着一本旧书,夏天穿一身素白的
散腿裤褂,摇着一柄大蒲扇,坐在树荫下纳凉;冬天就躺在正屋南炕的一张羊毡上,
身边放一张小炕桌,桌上摆一套细瓷茶碗,我的小脚高祖母就守着一个火盆给他用
铜壶炖茶。
& & 雨后的小花园里,一轮弯月时隐时现,清新的微风徐徐时有时无,盛开的月季
馥郁的芬芳乍近乍远。高祖母搀着高祖父,沿着鹅卵石铺就的甬道缓缓而行,话音
宛若轻叹,说:“老爷,日子挺素静呢。”
& & 高祖父拙面含笑,略略颔首,走到一丛月季花前,停了下来。高祖母探手一枝
眼前的花,看着高祖父摇了摇头,抽回手,偎靠在高祖父身边,端详着熠熠月色下
开放的鲜花,一片片鲜艳的花瓣上,挂着点点美人泪珠似的水滴,轻风忽起,花茎
摇曳,莹泽的水珠便泫然滚落。
& & 高祖父一声叹息,又往前走去。
& & 日子一天又一天,平平常常地过去了。
& & 转过腊月,便到了正月,又是一个大雪天。早晨,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上飘洒
而来,高祖父似孩子般地在院子里仰着脑袋看天,冰凉的雪花落在他的脸上,瞬间
又化为水。高祖父用心地感受着老天爷赐予的清凉与爽快。
& & 高祖父对一枚枚绿绣斑斑的古币,爱不释手,乐而不疲,而且这种痴情一天比
一天顽固起来。&&清咸丰以来,江南一带的商贾,大都喜欢与达官贵人决一高低。
先还只在湖畔的私邸、茶楼、书院、寺庙、游艺上比试,内容有斗鸡、溜鸟、赛诗
作文,赛画赛琴,比古董收藏。渐成气候后,场地便从湖畔到了湖上,彩舟画舫,
携笼提鸟,来此雅集,逐鹿西子,穿梭往返。
& & 财大气粗的祥符家族怎么舍得放弃这么个追欢逐月的大好机会。先是大曾祖父
包租了一艘书画船,内陈香炉、茶具、竹榻、笔墨纸砚,还有许多古瓷。大曾祖父
以瓷器画面和古诗为题,邀请杭州城的士绅名流品茗吟诗,笙歌唱答。白花花的银
两流了出去。
& & 这时,举国上下“泉学”也突然间昌盛繁荣起来,当时的古钱收藏家多以玩赏
为乐,对一些无考钱、占卜压胜钱极为重视,争奇斗异,竞相标榜。&&我高祖父也
不示弱,也将古钱藏品拿到了西子湖畔,向泉友展示藏品谈论钱道。高祖父自以为
铁钱易锈坏,不易保存,于是认死:传世的铁钱必珍品无疑。
& & 这一天,高祖父坐马车闲转到城里临街的笔彩斋古玩铺。古玩铺的毕掌柜神秘
兮兮地将我高祖父请到了内室,低声说道:“祥符公,我这儿有一件稀罕之物,正
要请您开开眼呢。”毕掌柜名蓬子,早年为北京琉璃厂笔彩斋珠宝行的掌柜,遭遇
坎坷,来到杭州另起炉灶,开起了古玩店,一直是小打小闹。近年来,毕蓬子的儿
子出息了,在琉璃厂重新亮起了笔彩斋的幌子,生意特闹猛,儿子为孝敬老子,时
常送些珍品钱来博老爷子一乐。毕蓬子呢手里有了一些硬货,说话也就神神秘秘的。
& & “何稀罕物之有?”高祖父一脸的无所谓。
& & 毕蓬子一笑:“姚兴甫来看过了,出了这个数,我都没有出手,就看您的啦。”
他伸出了两个指头。姚兴甫是杭州城多宝阁的老板,为我高祖父之泉友。
& & “什么宝贝要值两百两?”高祖父仍是不屑一顾。
& & “两百两,不怕您见笑呢,姚兴甫开价两仟呢。”
& & “嗯?”高祖父吓了一大跳。
& & 毕蓬子诡秘一笑,打开内柜,从一精致的小檀木箱内小心翼翼地摸出一古钱。
& & 高祖父急不可待地一把接过,刚瞅上一眼,立马神思恍惚,一个劲地念道:
“啊,好钱,好钱!”原来这是一枚大样的北宋政和重宝铁钱。
& & 北宋铁钱主要流通于川陕、河东,以宋徽宗时代最为精美,有诗为证:风流天
子出崇观,铁画银钩字字端,闻道蜀中铜货少,任凭顽铁买江山。宋徽宗以瘦金体
闻名古今,风格独特,艺术价值极高。高祖父自幼喜爱徽宗瘦金书法,自然对徽宗
钱文倍加珍爱。
& & “我出两千一。”高祖父脱口而出。
& & 毕蓬子说:“姚兴甫今早报价是二千五呢。”
& & “我出两千六。”
& & 可当我高祖父背来银两时,姚兴甫却抢先了一步,他对我高祖父说:“祥符老
兄多有得罪,我出价三千。”
& & 高祖父顿时气昏了头:“我出价三千五。”
& & 就这样,我高祖父与姚兴甫较上了劲,姚兴甫丢下一句“成全祥符老兄了”,
走之。我高祖父终于以百亩良田的代价赢得了这枚大样铁钱。
& & 殊不知,姚兴甫回到家后就等着看我高祖父的笑话呢。
& & 清乾隆年间后,一些古钱商看准铁钱之珍贵,采取以真钱为模,翻铸铁钱伪品。
因铁质易腐蚀,放在半干温的地方便很快可生锈,如投入强腐蚀剂中,片刻可成锈
痕斑斑的旧钱。因此,一般玩钱人是不敢涉猎高价铁钱的。我高祖父如此慷慨争购
铁钱,在创下杭州城铁钱单价之最的同时,泉友们也深深地为我高祖父捏了一把汗。
& & 事实证明,众多泉友的担心是多余的。识别宋代铁钱真伪的关键在于辨别宋铁
钱的文字形制特点,宋人书法上承晋唐,而铁母钱的文字疏朗雄劲,笔画多率意而
成,转折锋芒处圆熟无刀痕。
& & 高祖父的辨字及书法功底让我高祖父在杭州城一举成名。上海一玩钱者慕名而
来,出手一百两银子向我高祖父讨走了一张大样政和重宝的铁钱的拓片。
& & 依姚兴甫看来,铁钱大可不必做文章,其一,铁钱无多少观赏价值,比不上铜
钱绿锈深坑,透出一种传世古与铜韵的和谐美。其二,铁钱易损,不易收藏。收而
不藏,毫无意义也。姚兴甫既然对铁钱无兴趣,也就谈不上有鉴赏铁钱之功,他之
所以要与我高祖父抬价,不能排除他和毕蓬子在内心深处都有着对我们祥符家族的
嫉妒之意,他们联手本想戏弄我高祖父一番,或让我高祖父破点财。谁知,我高祖
父竟然以此轰动了江浙泉学界,这是姚兴甫和毕蓬子都始料不及的。
& & 高祖父得意起来。一时间,高祖父不惜银两四处搜集铁钱,很快以收藏铁钱之
首,当上了杭州城里的“铁钱王”。殊不知,杭州城里一些玩钱者正为我高祖父的
“犯傻”而偷着乐呢。他们以为,我高祖父慧眼识宝只是瞎猫碰上死老鼠。铁钱王?
笑话呢。于是,一些人装腔作势地做出一些“忍疼割爱”的姿态,纷纷向我高祖父
推销铁钱,而高祖父则以“过意不去”的真诚与慷慨,一律以高价购之。
& & 高祖父的古钱收藏爱好像高祖父的情绪一样看好。高祖父除了将自己关在那间
堆满破铜烂铁和坛坛罐罐的密室里做学问外,还坐上木轱辘车去四乡八村走动。高
祖父从乡下人手中,得到的是古铜钱,支出的是银两,从不欠乡下人半个子。因此,
乡下人都乐意将家中的或多或少的古钱换给我高祖父。
& & 这时,假如没有刘鹗的出现,我高祖父也许就会很快被钱道的阴险和诡秘所
“毁掉”,也就不会有我们祥符家族以后的故事。
& & 刘鹗是光绪年间颇负盛名的文学家、收藏家。他博学多才,不但通数学、医学、
水利等,还喜爱收藏金石、甲骨,同时对古钱也有着很深的研究。刘鹗交游甚广,
一有闲时就会四处寻觅和收藏古玩、古钱。当时的杭州城,交通便利,为南北泉友
聚会交友之地,也是刘鹗的常来之处。刘鹗与我高祖父在西子湖畔相识后,谈人生
之坎坷,话玩钱之乐趣,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高祖父将刘鹗请到家里,杯酒论古钱,
不亦乐乎。高祖父让刘鄂鉴赏自己的古钱藏品,谈及铁钱珍品如数家珍,为自己拥
有众多珍品铁钱而喜形于色。刘鹗似乎对铁钱并不太在乎,而是对高祖父所藏的王
莽钱品特感兴趣,令高祖父有些失望。
& & 刘鹗回到北京后,便给我高祖父寄来了题为《遣兴》的一首小诗:“九圜遍列
刀泉布,十布初收次壮差。寄语先生药雨兄,莫将宋铁漫相夸。”刘鹗的这首诗收
了《清诗稿》,书中的注释上记载了刘鹗与我高祖父的这段交往轶事。高祖父长刘
鹗一岁,但刘鹗的学识明显高过我高祖父。刘鄂不赞成高祖父对铁钱过高期望,着
实打击了高祖父的积极性。日后,尽管高祖父在泉友面前仍然表现得对铁钱很痴情,
但底气不足矣。
& & 据若干年后的考古证实,华夏大地铁钱的存世量确实很多,从一些墓葬里出土
的宋代铁钱竟以筐装。可见刘鹗先生的先见之明。刘鹗收藏了许多古钱,并编录出
比较有研究价值的《铁云藏货》一书。书中收录了古贝币、鬼脸钱、空首布、圆肩
桥足布、方肩桥足布、大尖肩足布等诸多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流通的货币。清末一
些有名的泉学家,除我高祖父外,还有鲍子年、胡石查、潘伯寅等人所藏的一些钱
币珍品几经变故转手到了刘鹗手中,成了《铁云藏货》中的主要藏品。
& & 刘鹗对我高祖父的直言相劝,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我高祖父古钱收藏的选
择与思路,也使我高祖父高傲任性的脾气受到了一定的遏制。诚然,也正是刘鹗的
《遣兴》诗,让我高祖父迅速地移情于王莽钱,到头来为我们祥符家族的悲剧助了
一臂之力,这是刘鹗没想到的。
梦里犹记伊人笑 雪花飘舞醉红尘
我的博客地址:
http://hi.baidu.com/mengxue1976
在线时间1707 小时
社区金币24001 枚
主题帖子精华
第二章&&祸起痴迷
& & 令人不解的是,家传的《祥符泉话》字字不提我高祖父与姚兴甫较劲得胜的辉
煌与喜悦。严格地说,高祖父是在与姚兴甫较量取胜后才在玩钱圈子内被认可的。
也就是说,在此之前,高祖父只能是业余水平。这是我们祥符家族史上一个具有重
大历史意义的转折点。由此可见,我高祖父并不看自己得胜的荣耀,相反对自己的
过错却耿耿于怀,这在后来的故事中得到了证实。无数事实证明,我高祖父看重玩
钱的本质意义,即一种超然的精神享受。这样,高祖父的玩钱观使之处于了对他人
毫无设防的失控状态。
& & 姚兴甫是个心胸狭窄心理阴暗之人。高祖父自从与姚兴甫交手,就似乎注定了
高祖父的终生遗憾和我们祥符家族的悲剧。姚兴甫与毕蓬子联手原本想让我高祖父
破点财,那知,他们是有眼不识金镶玉,那枚北宋大样政和重宝铁钱乃举世无双的
珍品,于是姚兴甫与毕蓬子的心理产生了极度的不平衡。
& & 由于姚家对于我们祥符家族的败落以及以后的家族磨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家族纠葛,所以我必须要对姚兴甫的身世交待花费一些笔墨,
目的在于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姚兴甫人性的形成背景及发展特点,从而澄清和理顺
姚家与我们祥符家族的逻辑联系及恩恩怨怨的必然结果。
& & 姚兴甫的祖上乃北京琉璃厂本土。父亲姚得仁是打大锣的,落脚于琉璃厂背街
的一条小胡同。打大锣即收旧货,走街穿巷收购旧家具、旧衣物什么的,饥一顿饱
一顿,日子过得很紧巴。
& & 姚得仁又有好几天没有收到东西了,这天他无精打采地蹲在一条小街的巷口,
突然一中年男子走到了他跟前:“喂,打锣的,大衣柜收不收?”
& & 姚得仁眼睛一亮,起身就跟着那中年汉子走。原来,这汉子是个破落大户人家
的赌鬼,赌债无情,为还赌债家里已是一贫如洗。
& & 中年汉子将姚得仁带到屋里,指着一雕花大木柜:“这柜一直锁着,里边尽是
些破烂货,给拾块大洋,你就拿去。”姚得仁扶着木柜晃了晃,死沉的,再说就这
雕花大木柜,也得值拾块大洋。点头应允,当即筹钱成交。姚家由此发了大财,仅
那柜里装的一宣德青花海水行龙八寸瓷盘,就卖了800 两银子。
& & 那年头世道多变,王谢凋残,沧桑叠变,一些人有钱的人家都看上了投资古玩
店,以为古董是硬货,拿在手里放心。姚得仁家住琉璃厂一带,腰里有了钱,耳濡
目染也就赶起了时髦,便在琉璃厂买了间临街房,开起了古玩铺。姚得仁雇请了一
位内行人帮他进了一批货,书画、铜器、瓷器、玉石、雕刻等,摆满货格,琳琅满
目,井井有条,很像个古玩铺的样子。姚得仁自己看古玩没眼力,心眼儿小,自己
没本事,又不相信别人,他只能是看堆,却不能买卖货,偶尔买点卖点,也是掂量
来掂量去,犹豫半天才成交。同行们都不愿意同他做生意。干了两三年,姚得仁想,
总这么看堆、吃底货也不是个办法,还得进点货。他看别人开的古玩铺,买卖有臣
字款、带御题的明、清字画很赚钱,便想学着干。
& & 姚得仁揣上全部家底下江南跑到苏杭去收购字画。他哪知道,鉴别字画也不是
一碗好吃的饭。鉴别字画要具备基本功,首先要熟记《画史汇传》中历代主要名书
法家、画家的姓名、字、号和别号,以及他们所作书、画的基本特点;第二,要了
解各个时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作品的纸绢、墨迹、印章;第三,以鉴别作品上的题、
跋、收藏、鉴赏家所用印迹之真伪。有了这些基本功,才能谈及锻炼眼力、积累经
& & 姚得仁哪懂得这些道道,到了苏州,只见人炒,哪知画中奥?人家拿出旧字画
给他看,他看不懂,见要价高,都不敢买;拿出仿制品,画得花里胡哨,价格便宜,
他倾尽了钱袋就当真买下了不少。到杭州时,姚兴甫竟然连路费都掏不出了,本想
卖掉几件手头上的字画作回京盘缠,可谁肯买这些毫无艺术价值的东西?全砸在了
手里。姚得仁眨眼之间就破落了,他自知无脸回京,便流落杭州,寻机东山再起。
& & 清朝每逢子午卯酉年开科举试,咸丰八年杭州举子姚兴甫进京赶考,揭榜时名
落孙山。姚得仁后半辈子省吃俭用,对儿子姚兴甫寄予重振旗鼓之希望,不料儿子
进京赶考失手,姚得仁一气上不来,就去了。家父故去,再说老母已于前一年病逝,
姚兴甫便失去了回杭州的念头,在琉璃厂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租房开私塾馆当先生,
教一些古董商的子弟读书习字。于是同古董商有了一些来往,闲暇时常到各古玩铺
里观赏字画古董。字画中的诗文,铜器上的铭文,钱币上的字迹,有的古董商看不
懂或看不全懂,便请教姚先生。姚兴甫讲述诗文和历史,出口成章,令人信服。
& & 姚兴甫天生聪明,悟性极强,对铜器上的一些铭文即使不熟悉,他也能从篆字
的变形上猜测个八九不离十。时间长了,姚兴甫所见的古董多了,不仅能鉴别一般
古物的真伪,并对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锈色都有独特见解。姚兴甫教书收学
费,帮人看古董只当是爱好,一律不收银两,口碑甚好。这样,姚兴甫的日子尽管
很充实却过得很清贫。
& & 一天,尊古斋的掌柜将一尊提梁卣送到姚兴甫的私塾馆求教。提梁卣是我国商
代和西周初期盛行的青铜酒器,亦称礼器。尊古斋拿来的这尊提梁卣是西周初期的,
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提梁的两端有兽头,口的下端有花纹,盖的里
端有金文字。其造型端庄,花纹清晰,卣的色泽为纯青翠色,莹润如玉。按说,此
色泽为上好色泽,这种少见的上好色泽令尊古斋的掌柜拿不准是否有诈。姚兴甫反
复端视,沉思良久,认定,这尊提梁卣应出土于帝王之陵墓,因为帝王陵墓建造坚
固,不会进水,器皿多放在石几上,不受土侵,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年,就会出现如
此上好锈色。姚兴甫一番高见,令尊古斋掌柜深深折服,以数千两银子将此宝物购
进。事后验证,还真让姚兴甫说准了,这尊提梁卣乃举世无双的国宝。尊古斋有这
一国宝压店,从此名声大振。事后,尊古斋掌柜送了一千两银子给姚兴甫,以示重
& & 同治七年,姚兴甫拖家带口迁回杭州,用这一千两银子在杭州城里开起了多宝
阁。这时距他父亲姚得仁去世已有十年之久。这多年,姚兴甫作为姚家的后人,尽
管已经习惯和喜爱上了京城生活,可心仍留在杭州城。想来,这也不是姚兴甫一个
人的习惯。中国人不是有一句成语:从那里跌倒就从那里爬起来么?姚兴甫要凭自
己的力量为姚家挽回面子,争气添光彩。
& & 据我们祥符家族代代相传的说法是,文化人出身的姚兴甫入道古玩收藏,加之
他过人的天赋,按说我们祥符家族可不是他的对手。我们祥符家自打结识姚兴甫,
一直采取与之为善的和睦政策。姚兴甫与我高祖父是泉友,时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
评点藏品,倒也相安无事。
& & 一次,我高祖父与姚兴甫谈得十分投机,便带姚光甫来祥符镇一乐,让他目睹
了我高祖父的一套文房四宝:圆笔洗、印池、小盘和水中丞(即文房用的贮水器)。
由于这套文房四宝不多见,当年,我高祖父曾将这四件宝物专程送到上海古玩界请
人过目,一连请教了数人,可惜都没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今日让姚兴甫一打眼,他
就一口咬定此乃南北朝时期珍品——传世哥窑瓷器,实属罕见珍品。姚兴甫的才学
多识令我高祖父肃然起敬。
& & 《祥符泉话》曾这样描写这四件小器皿的造型玲珑精致:均乃深灰色的胎,粉
青色的釉,釉里有长短、深浅不等的开片纹里,开得有条不紊,十分美观。
& & 姚兴甫对我高祖父的文房四宝羡慕不已,大有垂涎欲滴之感。以至后来,姚兴
甫无耻地用心算计我高祖父,用一枚古钱毁掉了我们祥符家族的安宁与希望。姚兴
甫对我高祖父文房四宝的垂涎不能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 & 事实证明,姚兴甫对哥窑洗子的判断是错误的。那时,古玩界普遍认为哥窑瓷
器铁足紫口颇似官窑,有碎纹著名,有碎纹多者称“百圾碎”,但没人进行深入考
证和研究。我拜读了1964年第6 期《文物》刊发的一编题为《关于传世哥窑烧造地
点的初步分析》论文,文章披露了国内考古界对哥窑瓷的新观点。文章认为:“由
故宫博物院提供的、经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化验测定的哥窑标本,其胎釉的化
学组成、纹片颜色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等都与发掘出来的龙泉黑胎青瓷不同,比较
说来,反倒与江西地区的仿哥、仿官以及碎器一类产品更接近。”据我所知,哥窑
瓷器的窑址迄今未被发现,哥窑问题至今仍是我国陶瓷史上一大悬案,有待专家学
者考证研究。也就是说,哥窑瓷器到底起源于何时何地还是个谜,至于南北朝时期
的哥窑瓷器之说,显然姚兴甫的一家之言不足以让人信服。我高祖父的文房四宝并
不像姚兴甫认定那样乃“实属罕见珍品”。
& & 正在这时,一件古鼎又将姚兴甫与我高祖父牵扯上了。
& & 姚兴甫手中有一件宫廷古鼎,杭州城里只有我高祖父知道。那是在姚兴甫与高
祖父关系最密切的时候,高祖父向姚兴甫亮出自己的文房四宝后,姚兴甫作为回报,
也向我高祖父亮出了他收藏的一只古鼎。这是一件商代饕餮花纹的三足双耳鼎,内
有四字铭文,是祭祀用的礼器。高祖父说:“这可是一件宫廷的‘库货’之物呢。
你从何得之?”
& & 姚兴甫问:“何以见得?”
& & 高祖父说:“你乃读书之人还不明白?”
& & 姚兴甫哈哈一笑,无话。
& & 高祖父所说的“库货”是指宫廷里库存的东西。清朝年间,买卖库货和私藏库
货为“犯禁”,是要吃官司的。
& & 年轻时的姚兴甫长得一表人才。当时京城的许多地方都停有“黑车”,所谓黑
车,即一些胆大妄为的太监,通过设置“黑车”,将宫外英俊男子偷偷载入宫中,
供嫔妃们消馋解渴。黑车夜行无灯,遮车窗,使乘客不知道所经之途径,故谓之
“黑”。想乘此车者,可到某一茶肆饮茶,并预习一定的隐语,向茶博士说出。茶
博士即用隐语招来一辆车,不用议车价,乘者也不必与马车夫说一句话,即可上车。
车夫把他送到一处宅院,这就算交易完成。姚兴甫当时在北京琉璃厂以教书谋生,
落泊布衣,乃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主儿。
& & 一次,他在一小酒楼里饮酒,饮至深夜,大醉。出了酒楼路过一小巷,见有一
辆车辚辚而来,姚兴甫挥手一招,那车竟然停在了他的身边。驾车人一把将姚兴甫
扶上车,急驰而去。车子走了很久,来到一处宅院的红门之前。只见院墙高数丈,
石阶数十重。姚兴甫刚下车,驾车人突然在他头上罩了一块黑布,拉着他就向里面
走。姚兴甫的酒立刻醒了一大半,但由于醉得太厉害,已无力挣扎。只觉得前后左
右有很多人,或推或搀,架着他走过很多门槛。过了一会儿,到了一个地方,众人
揭开了他头上的黑布。他左右看看,只见几个漂亮的婢女站在两旁,个个明眸巧目,
吹气如兰。再仔细看看这个地方,只见画堂明烛,珠帘半掩,屋里弥漫着一股香气。
& & 姚兴甫惶然无措,急问婢女:“这是哪儿呀?”
& & 一婢女嫣然一笑:“既然已心甘情愿而来,还问什么?”
& & 过了一会儿,屏风后面姗姗地走出一丽人来,一婢女附地她耳边小声说了句,
丽人脸上露出了羞涩的样子,转身又走回屏后面去了。几个婢女把姚兴甫推入另一
个房间,这时,姚兴甫对眼前的事情已猜测到大半,心里有些兴奋,但又有点害怕。
他听任婢女摆布,让婢女为他脱了衣服,为他洗了身子。处理完毕时,只见那丽人
已经微笑着来到房间里。又有婢女拿来酒菜,让他与那丽人同坐饮酒。姚兴甫已不
能多喝,但婢女端着酒壶极力劝饮,他只好勉强饮了几怀。那丽人也饮了几杯,微
有醉意。婢女撤下酒菜,送他和那丽人进了寝房。
& & 后半夜里,姚兴甫醒了,感到口渴,拿水喝,便将手伸向床边的茶几。这时烛
光已尽,他的手摸来摸去,在黑暗中触到一件东西,这东西好似一鼎状,再仔细一
摸,花纹挺精致,便偷偷放到枕头下面。片刻后,即听到敲门声。丽人惊醒,慌忙
催促他赶快穿衣服。他在穿衣时悄悄地把那鼎物揣入怀中。穿好衣后,仍由婢女带
领,一直走出门去,仍由黑车把他送到家里。到家时,天还没有亮……
& & 殊不知那古鼎乃皇上赏赐于嫔妃的宝物,次日那嫔妃发现宝物不见了,一口咬
定是婢女所盗。婢女屈打成招,只说是与昨夜入宫的英俊男子联手所为。嫔妃立马
让婢女从那男子手中找回古鼎,茫茫北京城,人流如海,可怜那婢女从哪去找那英
俊男子,只得投昆明湖死了。婢女一死,她也就揽下了古鼎失盗的全部罪过,尽管
宫里的巡捕房好是忙碌了一阵子,仍一无所获。这古鼎失盗之事,只得不了了之。
& & 事隔多年,当北京皇宫廷巡捕房来人杭州城捉拿姚甫兴时,姚兴甫正在西子湖
畔与古玩商们谈古论今,口沫四溅,得意不已。北京皇宫巡捕房以姚兴甫与宫廷古
鼎盗案有牵连,将其关在杭州府半月之久,严刑拷打,姚兴甫死不吐口,最终因证
据不足,官府只得将姚兴甫放了。姚兴甫走出衙门时,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完全
没有了人形。姚兴甫乃精明之人,这古鼎之事已隐瞒多年,北京皇宫里的巡捕房咋
就突然找到了他?再说,这杭州城知他有古鼎的惟有我高祖父,这事就明摆上了。
& & 《书经。盘庚》载:三代青铜器,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其制器亦然。饕
餮花纹三足双耳鼎,乃商代第十代君主盘庚祭天地鬼神之礼器。据说,民国十年,
此鼎曾出现于北京琉璃厂尊宝斋。那时,宣统皇帝溥仪还住在皇宫里,他豪华奢侈
的生活仅靠当时政府条约规定供给的费用显然维持不了,于是他就靠变卖、抵押古
玩、珠宝等库货以充不足。溥仪是不能出面卖古董的,全靠当过清廷学部侍郎的宝
熙跑琉璃厂与古董商联系。宝熙是位憨厚人,与琉璃厂的许多古玩大家都有交往,
还给悦古斋写过匾额。他的字写得很好,是位书法家。他跟清朝的遗老遗少们的关
系都不错,一些满清贵族要维持生活,又不肯出面卖古玩,怕给祖宗丢人,给自己
丢面子,往往都请宝熙把古玩拿到琉璃厂去卖。
& & 这天宝熙拿着商代鼎找到尊古斋的掌柜:“这东西是溥仪的,他玩了几年,玩
腻了。最近他有笔用项,你给他换点钱用。”
& & 掌柜问:“皇上要用多少钱?”
& & 宝熙伸出五指:“不得少于这些。”
& & 这桩买卖就这么成交了。当天下午,日本大古董商山中带着随从保镖和会计坐
着小汽车来到了尊古斋,以两万元拿走了这件商代三足双耳鼎。不久,山中将其带
到了纽约,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出价五万美元买走。至今,这件中国古鼎一直在大都
博物馆里珍藏。
& & 至于说,这件商代饕餮花纹三足双耳鼎又怎样回到了宫里,姚兴甫私藏宫中库
货是谁告的密,仍旧是一桩历史悬案。今天让我们祥符家族的后人来看,也认为我
高祖父对出卖姚兴甫有着重大嫌疑,起码是黄泥巴落入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但从对我们祥符家族的品性分析来看,我高祖父决不是那种靠出卖他人过日子的小
人。他是一条“宁可他人负我我不决可负他人”的汉子。
& & 遗憾的是,姚兴甫恨上了我高祖父,可我高祖父却蒙在鼓里。有趣的是,姚兴
甫被关押期间,我高祖父还四处为他疏通关节,亲自给他送过两回鸡汤。姚兴甫认
为,这是做贼心虚呢。高祖父的仁义之举,换来的是姚兴甫对我高祖父的恨仇与日
梦里犹记伊人笑 雪花飘舞醉红尘
我的博客地址:
http://hi.baidu.com/mengxue1976
在线时间1707 小时
社区金币24001 枚
主题帖子精华
& & 我完全有理由认为,垂涎我高祖父的文房四宝与仇恨我高祖父出卖了他,两件
事牵到了一起,便构成了姚兴甫要彻底毁灭我高祖父的强大动力。我并不怀疑姚兴
甫报复我高祖父所必须拥有的智力支持,但从那一连串的策划与计谋来看,并不是
姚兴甫一个人的力量所能达到的,而是一种合谋。譬如,那个笔彩斋的掌柜毕蓬子。
他奸商一个,什么歪招没有?可惜我们祥符家族至今也没能得到有关毕蓬子参与加
害我高祖父的任何证据。至于说,毕蓬子为何如此记恨我高祖父,只能理解为商人
常有的嫉妒之心和小心眼儿。诚然,姚兴甫乃主谋无疑。
& & 高祖父置身于浩如烟海的钱品里,自有一种清虚朗净、超迈高古之感。自从为
那枚北宋大样铁钱闹得不欢而散后,姚兴甫每次与我高祖父路上碰面了,不是头一
扭就是调头走,视而不见。高祖父挺后悔:玩钱以交友为乐,如此伤和气,大可不
必。他一直有心与姚兴甫化干戈为玉帛。在姚兴甫被抓的日子里,高祖父特地去探
望。姚兴甫竟然是一脸恶气。没想到姚兴甫出狱后主动找到祥符镇来。姚兴甫拎着
一些礼物,端着一脸笑容,很是真诚地对我高祖父说:“往日多有得罪,还请祥符
老兄海量。”
& & 高祖父自然欣喜不已,连连摇手:“哪里,哪里,还多请姚贤弟见谅。”
& & 姚兴甫说:“这些日子我将一辈子的罪都受了,但我明白了一个理,朋友抵万
金呢。我俩生意场上是对手,生意场下可是朋友。你说呢?”
& & 高祖父说:“那当然,那当然。”
& & 日月用心地流淌着。高祖父的人生经历中,慢慢积蓄起了一些商人的心眼儿和
手腕儿,可他毕竟是官人出身,看重气节和名分,不会也不愿算计商场之险恶。
& & 那是光绪三十四年惊蛰的前几天,有一白脸后生找上门来,说是翻地时挖出一
罐古钱,想让高祖父瞧瞧。高祖父自玩古钱有些名气后,经常有些乡下人提着成串
古钱找上门来换银两,可对这白脸后生,高祖父当时有些犯疑,他从后生手中接过
古钱粗粗地看了看,大多是北宋普品,也有一些汉五铢什么的,从绿锈斑斑的成色
可见乃土葬品。高祖父一打听,方知后生为灵隐寺后山人,灵隐寺乃江南名寺,寺
庙的后山乃一风水宝地,自古就是皇亲国戚的墓葬地。战乱时,杭州城一些大户人
家也大都找到这里埋金藏银。这里时常有些古物出土,也不足为奇。高祖父思量这
后生脸太白,不像农家子弟,但其面相憨厚木讷,却又不像狡诈之人。可这钱也实
在不便收下,笑了笑,说:“拿回家给小孩扎毽子玩吧。”
& & 白脸后生顿时急了,含泪向高祖父求情:“老爷救救我,我娘病倒在床等着钱
抓药呢,这古钱多少换点银两都行。”
& & 高祖父摇了摇头:“不行,不行。”说着就要转身进屋。
& & 白脸后生从背后一把拽住我高祖父的衣襟:“老爷,我口袋里还有一枚方形钱,
& & “哦?”高祖父一听有枚方形钱,立马调过头来,“快让我瞧瞧!”
& & 这真是一枚一寸见方古钱,无孔,直书“直万”二字,绿锈深坑,背无字,轮
廓精美周正,背轮廓较深也分明。只是上方有断裂的痕迹,显然还有上半部。高祖
父顿时直了眼。他将眼珠对视钱文足有一袋烟的工夫,然后转过头盯着白脸后生问
道:“这也是从地里挖出的么?”
& & “都是从一个罐子里挖出来的。”白脸后生说。
& & “不,不,你说谎呢!”高祖父摇了摇头。
& & “是的,我见这方钱挺稀罕的,就装在了口袋里。”白脸后生很是委屈。
& & “哦?”高祖父长拖了一声。
& & 如果说,前几年高祖父对自己的眼力还十分谨慎的话,自打得到那枚珍品铁钱
后,在泉友们百般吹捧下,高祖父变得自信与自傲起来,他有十二万分的理由相信
自己的眼力和感觉。尽管如此,我高祖父还是多了个心眼。他试探地对白脸后生说
道:“背袋面粉回去给你娘吧。”
& & 高祖父很明白,这枚方钱不说是一袋面粉,就是一百袋一千袋也值,这是金不
换呢。出乎我高祖父预料的是,后生竟然来了一个双膝跪地:“谢老爷,谢老爷!”
& & 正是白脸后生的双跪,让高祖父完全放松了警惕,踏着对方设计的圈套,一步
一步地上了钩。高祖父一把扶起那后生:“起来,起来,赶快起来,恭喜你发财了,
你先拉回去一轱辘车面粉救你娘吧。回头再给你几间房产,如何?”
& & 这时,白脸后生低下头,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可惜高祖父疏忽了。
白脸后生跪地不起,头磕在地上“砰砰”地响着:“谢老爷!谢老爷!”
& & 高祖父抚摸着这梦寐以求的“直万”钱,掩盖不住内心的激动:“好钱,好钱
呀!”他转身找到已去装粮车的白脸后生说,“这钱应该还有上半部,那是一枚圆
形的,我这就同你一块去找,若找回来了,我那半条街的房产全归你,行不行?”
& & 后生张大了口,惊叹道:“半条街的房产有多少呀?”
& & 高祖父说:“多着呢。”
& & 当下,高祖父跟着那后生一同来到了灵隐寺后山。高祖父先钻进了茅草窝棚里
探望了正躺在床上呻吟着的白脸后生之母。显然,高祖父是在印证后生所言。接着,
高祖父就迫不及待地在那只粘满泥浆的破罐子翻了起来。高祖父竟然又非常顺利地
得到了那枚外圆内方的“国宝金匮”钱。
& & 这时,我高祖父已经完全处于了一种颠疯状态。
& & 《祥符泉话》这样记述道:二月初四,无风,天阴沉。午后,大雪铺天盖地,
人足不出户。家父祥符必魁得“国宝金匮直万”泉,大喜,狂奔于大街小巷。始裹
棉衣,后为单衣,终时乃一短裤也。汗流浃背,一言不吭。从记录的笔迹和叙述的
口气来看,这段现场感很强的记录可能是我大曾伯所为,它是在我高祖父逝去后补
& & 多少年之后,就我精明过人的高祖父为何受骗于白脸后生这一疑惑,我请教了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高教授。高教授分析道,我高祖父的心理误区在于:聪明反被聪
明误。我高祖父什么样的大风大浪没遇过,为何会在阴沟里翻船?他是自觉自愿地
跳入陷阱的,而且是那么地从容,那么地义无反顾,白脸后生最后的一跪是一个很
重要的原因。当我高祖父已经认定这枚方形古钱的价值所在后,并没有让其冲昏头
脑,而故意出了一个较低的价码,即用一袋面粉进行最后试探,也就是“心理探试”。
白脸后生不仅接受了,而且无比感激地跪倒在地,这表明白脸后生完全不知这枚方
形钱的价值,不可能是一个珍品钱的刻意作伪者。白脸后生以自己高超的“心理排
斥”力量,获得了成功。
& & 高祖母说:“老爷是个挺倔犟的人,他看准的事八头牯头也莫想拉回他。”高
祖母一直称我高祖父为老爷,这是祥符镇的称谓习惯,并无它意。高祖母又说,
“我这一辈子算是服了他。”高祖母在对下辈们说这些话时,眼里尽管流露出失望,
但更多的是充满了对我高祖父的敬畏。
& & 现代医学认为,痴迷本就是一种强烈、不可控制的生理现象,即一场旷日持久
的精神追逐与较量。
& & 高祖父喜得“国宝金匮直万”钱,使之名气在杭州城再度攀升。众多泉友纷纷
登门拜访,只求一饱眼福,无奈高祖父已陶醉得昏天黑地,闭门谢客,令泉友们高
兴而来败兴而归,泉友圈子内一片抱怨声。
& & 意外的事情发生在半月后的一个晌午。那会儿,高祖父午睡后刚起床又在钱屋
里拿着“国宝金匮直万”钱自娱自乐,姚兴甫破门而入。姚兴甫前来拜访是不用事
先禀报的,高祖父往日已向下人交待的。高祖父本想将钱品藏下,可已来不及了,
只得将钱品紧紧握在手中,连声说道:“哟,姚贤弟光临,稀客,稀客。”
& & 姚兴甫手提一只明朝年间的铜手炉,一看就是嘉兴人张鸣岐的手艺。手炉精而
不巧,线条重复交叉,端庄古朴,质胜于文。姚兴甫坐定后,说:“今日登门有一
事相求,不知祥符老兄赏脸否?”
& & 高祖父心一沉,迟疑了一会,说道:“姚贤弟有事请讲。”
& & 姚兴甫说:“余刚从苏州返回,欣闻老兄得王莽钱真品,众泉友推我向先生求
情,能否让大伙一乐?”
& & “这……”高祖父面有难色。
& & “祥符老兄若有难处,余多有得罪,告辞了。”姚兴甫站起身来。
& & 高祖父面色尴尬,犹豫片刻说道:“珍品共欣赏,应该应该。”
& & 当下,高祖父与姚兴甫一道来到西子湖畔,众泉友早已聚会在此。光绪年间,
杭州城的主要代步工具依旧是轿、马、船。马者,多在湖滨至灵隐大道上通行,为
游观者用,出借的大多是北方汉子;船常为那些外地来杭客人用,若带有行李,在
河港交叉的城里乘船,最为简便。西子湖畔设有诸多码头,乃轿、马、船之汇集处,
这湖畔也就成了结交天下客的好去处。
& & 没有多的客套,高祖父从怀中掏一青布小包,当众一层一层地揭开,将“国宝
金匮”和“直万”两泉托手一展示,众泉友即刻勾魂落魄,一片“嘘嘘”羡慕声。
这时,只有姚兴甫好似不太激动,只是冷静地立在一旁。
& & 突然,姚兴甫大声说道:“不好,此钱乃赝品呢!”
& & 姚兴甫猛然一声大叫,令高祖父大脑里一阵空白,大惊失色。高祖父见话出自
姚兴甫之口,便很快恢复了应有的沉稳。反问道:“何以见得?”
& & 姚兴甫胸有成竹,指着高祖父手中的“国宝金匮”钱说:“此钱文字轮廓面背
深浅相近,乃后人所为也。”
& & 这下子轮到我高祖父目瞪口呆了。
& & 高祖父结结巴巴问道:“姚兴甫,不姚贤弟,面背面郭相近咋就不成呢?”
& & 姚兴甫显然事先早有准备,清了清嗓子:“没想到祥符老兄乃一玩小钱者呢,
如此孤陋寡闻!汉以前圆钱背平,自汉武帝铸五铢钱,方孔钱才刻有深浅相近轮廓,
后铸者延续,惟王莽钱文字轮廓面深背浅,知乎?”
& & 高祖父顿时被姚兴甫羞辱得满脸彤红,继而脸色又变得蜡黄,豆大的汗珠滴顺
着脸颊流了下来。
& & 泉友中一片哗然。姚兴甫得意一笑,轻松自在地走了。可怜的高祖父不知是怎
么离开西子湖畔回到祥符镇的。顷刻间,我们祥符家陷入了一片悲愤之中。阴凉的
地气在四周弥漫,夹带着天井里青苔潮湿的苦味和堂屋神龛上飘来线香的幽香。
& & 高祖父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他自知再也无脸会泉友了,从此一蹶不振。
高祖父在家里蒙着头死捂着被子,一连整整睡了七天七夜,直睡得眼前混混沌沌一
片。第八天起床后,高祖父想喝点粥,高祖母万分欣喜,让厨屋煮了一碗白莲米粥,
不料高祖父刚喝两口就全吐了出来,紧接着,就吐出了一大摊浓浓痰。高祖父终于
哭出了声,是那种犹如天塌地陷般的嚎啕大哭。完全是一种绝望的吼叫,谁都安慰
& & 高祖母一边轻轻地给高祖父捶着背,一边说:“哭出来就好,哭出来就好。”
& & 高祖父哭累了,便又昏睡过去。
& & 大曾祖伯、二曾祖伯和三曾祖伯尽管都为我高祖父抱不平,但更多的是埋怨与
责怪。家族里的人扬言要报复那白脸后生,被我高祖母拦住了。
& & 高祖母说:“俺祥符家不可有不仁义之举。”
& & 高祖父成天昏睡,守护在他身边的几位曾伯,也开始忙碌他们的生意去了。惟
为高祖母的小脚在屋外的小院里小心翼翼地响着,她一往情深地守护着我高祖父,
尽力照料着我高祖父的身子骨,以求分担和安抚我高祖父那刻骨铭心的痛苦和悲哀。
& & 这一天中午,高祖父醒来,脸色好了许多。屋外,冬日里的太阳挺暖和,高祖
母让下人扶老爷下床,又亲自将我高祖父的藤椅搬到院内,高祖父立刻沐浴在了暖
洋洋的阳光里。高祖父想要喝红豆粥。高祖母连忙乐颤颤地跑进厨屋亲手给高祖父
煮红豆稀粥去了。高祖母想,白莲是发物,不可煮在稀粥里呢。
& & 高祖母特地捎信让我曾祖父从求是书院请假回来,陪着我高祖父聊着。高祖父
最疼爱我曾祖父。那年会考,我曾祖父飘飘然地立在三十名杭州精英之间,脸庞上
终日挂着得意的神气。加上那有些上翘的下巴,又增添了几分傲气。一身雪白的丝
绸长衫,外套一件布满古铜钱花纹的黑色背坎肩。一根黑又亮的长辫子垂在脑后。
那些日子,我高祖父逢人就讲:“我幺儿考上状元了,有出息了呢。”
& & 求是书院乃杭州知府林启在蒲场巷普慈寺开设。求是书院以培养人才为第一义,
以讲求实学为第一义。庚子年后,办学之议又起,书院拟改名称为:浙江省求是大
学堂。甲午战后,朝野震撼。维新人士以为,非变法不足以救亡图存。而救亡图存,
则从教育之始。这时,杭州知府林启,恰好由衢调杭,这位杭州城的最高长官,义
不容辞地办学兴教,留名青史。从求是书院里先后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
秀,辛亥革命时浙江光复总司令周承炎,北京大学校长何燮侯,国民党陆军大学校
长许寿裳,中国早期新闻学家邵飘萍……
& & 写到这里,我为我曾祖父感到万分的遗憾。我十分看重曾祖父的这段学历,如
果不是家道突变,我曾祖父的历史完全可以改写。可惜人生总是有许多想不到的事,
做不到的梦,为了一枚古钱,引出了一场绵延几代人的磨难,将多少几代人推入了
尴尬难言、欲哭无泪的境地。
& & 曾祖父依偎在我高祖父身边,高祖父慈祥之情涂满了我曾祖父的全身。
& & 曾祖父说:“姚兴甫混蛋呢!”
& & 高祖父不悦:“嗯,还是大学堂的书生呢,咋就出口脏话?”
& & 曾祖父说:“他为啥设套子害人呢?”
& & 高祖父一愣,赶紧问道:“你说什么?”
& & 曾祖父说:“是姚兴甫托那白脸后生卖的假钱,心比蝎子还毒呢。”
& & 高祖父猛然站了起来:“你、你听谁说的?”
& & “全城人都知道呢。”
& & “啊!”高祖父身子一歪,重重地跌倒在地。
& & 高祖父从此再也没能站起来。
& & 高祖父终于感受到了死亡的恐怖。在死神的面前,他的生命显得无比的苍白和
无比的脆弱。他让家人搀扶,艰难地支撑起身子,企图把昔日自家的半壁街景浏览
一遍,可是羸弱的身体捻灭了他最后的希望,家人只得将他放回病榻上。
& & 在这生命垂危之际,高祖父睁大眼睛直直地盯着跪在他面前的儿孙们,缓缓地
伸出手来,&&从我大曾祖伯、二曾祖伯、三曾祖伯和我曾祖父的头上掠过,停在了
我祖父幼小的头上。高祖父断断续续地说道:“你……你们定要觅得真品国宝金匮
直万泉……”说完,就去了。
& & 曾祖父21岁成婚,次年春考入求是书院。三年后生得我祖父。这年,我祖父刚
& & 高祖父是地地道道玩钱玩死的。那时,虽说玩钱的人多如牛毛,但玩钱死了人,
祥符家族的确开了先例。当年我们祥符家族的半街房产也就三十多间,按当时的价
格计算也就一千五百两白银。高祖父见过大世面,一千多两银子击不倒他。高祖父
之死,显然是栽倒在“面子”上。
& & 多年后,一杭州人氏从杭州城外的灵隐寺后山古墓中挖出小一瓷坛,内有一竹
简,竹简上刻着一配方:新铜物涂抹盐,矾水煮开,沸腾一时,再抹盐水,晒干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