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在等你思考一个问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小题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B.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D.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小题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小题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分)【小题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一下普通班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C项,原文是说“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D项,概括不全面。林清玄之所以不认同周作人的作品,原因里还有周的文字没有伸缩性;试题分析:访谈的话题是采访者提出的,所以要概括本题就要注意采访者谈到了几个方面的话题。本文的几个话题是:“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筛选题,所以先要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然后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的答题信息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 本题的难点在于正确理解“茶”和“心情”的象征义。从全文来看,林清玄认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如“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一句。由此可见,“茶”象征着物质生活,“心情”指一个人的精神追求。答题时要辩证地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小题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5分)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B.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D.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小题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小题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分)【小题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人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节选)广州日报:在都市忙碌浮躁的生存状态下,你怎么能写出那么清新淡雅的文字?林清玄:其实,这是从我个人的需求出发的。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很穷,跟一般年轻人一样,一心想要成功,想要追求更好的生活。在当时看来,所谓成功就是成为有钱、有权、有影响力的人。后来,我在报馆工作,又做了报社主管;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文章也受到很多人的欢迎,书很畅销。按照世俗的眼光来看,我应该是蛮成功的。但当时我并不快乐也不满足。于是,我开始思考成功的意义何在。慢慢地,我发现,如果成功却失去快乐,这种成功还不如不要。在都市中努力拼搏的人们一心只顾着赚钱,一味追求物质和现实的享受,其实内心充满迷惘。所以只能说是我个人需求正好迎合了当时人们的需求。广州日报:你一直处于非商业性的写作状态,但作品一直热卖,对此,你自己有什么看法?林清玄:作品能受到什么样的理解或欢迎,是没办法预期的。我举个例子,去年下半年,深圳一所小学的校长写信邀请我前去演讲,因为小学课本里选了我三篇文章。当时我很感动,20多年前写那三篇文章时根本不会想到它会入选小学课文,也不会想到小学生们希望我前去演讲。在创作时,你可以掌握的,只是自己作品的方向。广州日报:你的作品常常涉及茶道和佛教智慧,这跟周作人的作品似乎有相似之处?林清玄:某些部分有相似,但实际上很不同。我读过周作人的全集,也很喜欢他的文章,但我没有受到他的影响。他太喜欢掉书袋,自己的意见只有一点点;另外,他的文字也没有伸缩性,一般都只有短短的几百字。我呢,不喜欢掉书袋,自己不感动的东西不会去写。广州日报:那么,哪些作家对你的影响比较大?林清玄:在中国作家里,苏东坡对我影响最大,还有辛弃疾、杜牧、李白等,他们都是些潇洒自在的人。苏东坡的作品里有很多生活的元素,而且,不管处在什么状态下都能写出好文章。另外,在外国作家里,泰戈尔、纪伯伦、惠特曼等对我影响也比较大。我喜欢的作家和作品有三个特点:一是比较生活化;二是有点自由派;三是有些哲学和思想,而不是纯粹好看而已。当然,我并不是刻意去学习他们,而是他们慢慢对我形成了影响——写生活的、自由的、浅显的东西。我觉得文章应该很浅白,在浅白中有感动、向往等美好的东西。广州日报:近些年,国学热逐渐升温,一些地方还会给学生举行开笔礼啊之类的传统仪式,你怎么看?林清玄:我觉得这些都是好事啊,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到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缺乏自信。不过,一个教授在中央台讲《论语》竞然可以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我开始觉得不可理解。这可能是传统文化在承续的过程中曾经有过一段断层,是压抑太久之后的爆发。广州日报:记者生涯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帮助?林清玄:10年的新闻工作经历对我的写作帮助很大。一般的作家写了300字可能你还不知道他到底要写什么,但我写文章时会马上进入主题、进入重点,这是新闻从业经历对我的启发,因为突出重点是新闻写作的本质所在。还有,记者常常是把深奥的东西用浅显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了解,我写文章时不会故弄玄虚,而是尽量使文字浅显易懂。很显然,一篇文章10个人看了之后鼓掌与100个人都能读懂这两者之间,后者的意义更大。广州日报:可以说,你的作品中体现了一种慢生活的生活方式,但快节奏的都市中,生活似乎慢不下来?林清玄:慢生活常常会被曲解为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其实,慢生活重要的不是时间的进程,而是做这件事情时,你的内心是否从容。我以前在电视台讲慢生活,有人就骂我说慢生活让年轻人没有斗志。其实,你泰然自若也可以很有斗志,你很紧张也不见得你有斗志。比如,你看奥运会上的那些最了不起的选手,他们内心都很从容,他很轻松却完成了很困难的事情,反而那些功夫不好的选手很紧张。所谓从容,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广州日报:对于现在出版界的商业炒作,你怎么看?林清玄:我对此比较宽容。其实,很快做成的东西也会很快消失,以前的作家是把脚印刻在石头上,而商业炒作一本书,就像在沙滩踩脚印,潮水一来,脚印就消失了。时间会筛选作家和作品,对于各种炒作现象,其实不必太在意。【小题1】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____(5分)A.林清玄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认识到成功的意义在于快乐,这给予人们深深地思索:怎样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B.林清玄认为慢生活其实指的是内心的从容,也就是有定力,有定见,有对人生的长久规划。“慢生活”并不是不积极的、消极的生活,它同样可以让人充满斗志。C.林清玄觉得人应该站在传统上,这样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而一旦放弃传统,那么,我们就无法理解生活中深刻的部分,就会没有自信。D.周作人喜欢掉书袋,他的作品中只有一点点自己的思想.所以林清玄喜欢却不认同他的作品,周作人也没有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影响。E.对于如今出版界的各种商业炒作现象,林清玄持宽容的态度,觉得不必太在意它,他认为时间是“裁决家”。【小题2】这篇访谈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小题3】从访谈的内容看,哪些因素对林清玄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6分)【小题4】在(《平常茶非常道》)这本禅茶文化散文中,林清玄说:“我每天的生活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叶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来更清香的滋味,善饮者饮到更细腻的消息。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其中,“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6分)”相似的习题。一位金融教授10年来对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我的图书馆
一位金融教授10年来对金融危机的深度思考
黄益平生于1964年,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本文为日演讲实录。金融危机过去10年了,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每次危机一爆发,就有很多的学者专家站出来,我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危机,你们没有听我的,所以发生了危机。我也特别想站在这里和大家说,我当年就料到了,但是我说不了。因为10年前的时候,我错得很离谱。这篇文章现在还在网上,2007年下半年写的文章,当时我认为中国经济2008年不会有拐点。现在看起来当然是错得不能再错了。如果我要推卸一下责任,这个错也不光在我,当时美国和全球的经济学家形成的一个观点,觉得次贷危机确实很严重。从2007年年初,大概3、4月份,最早美国的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然后开始引发了一系列的次债市场的损失、问题,很多大机构都卷进去了,包括美国银行、花旗集团。为什么危机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大家还是认为这个问题不太大?当时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美国国会听证的时候给大家讲了一个道理:美国的次债市场出了问题,但他认为次债的规模一共就6000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的0.5%。这样一比较,他的意思是说,市场出了问题,但是不用担心系统性的风险。当然,最后我们看到显然不是这么回事。所以今天我不太好意思到这里来给大家讲我怎么理解金融危机这件事,但是后来我看到纽约大学的教授Paul Romer曾经说过:A crisis is a terrible thing to waste。因为2008年的时候我彻底的看错了,其实很多的时间,一直在反思这件事,所以我不是说要来开会我才反思,过去10年我一直在思考错在什么地方,到底是什么问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反思的五点看法。为什么当时我们对美国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的判断出现了很严重的偏差。也有人看对,有人说“我预料到了”,这不完全是玩笑,但也并不是所有人说他看对了就真看对了。我记得纽约大学的教授Roubini,在次贷危机很多年前,一直在说美国的次债市场要出大问题。所以在2009年年初达沃斯经济论坛上曾经给他发了一个奖,大概是说他真的准确预言了危机要爆发。现在来看有五个方面的教训,当时我没有意识到,我认为是比较沉痛的教训:一、为什么危机会变得这么严重我们往往看到宏观经济稳定的时候,忽视了金融风险。这在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期间,这是最大的一个悖论。格林斯潘做主席的时候,美国的利率从最高15.8%,拉到最低2003年时候的3.4%,一路往下压利率,最后导致的结果是什么?是经济增长非常的强劲,通货膨胀非常的稳定,经济真的非常好。所以后来金融市场似乎对格林斯潘产生了崇拜的心情,几乎像“上帝”一样的地位,说一句话,大家都跟着走。后来在宏观经济当中,出现一个特别奇特的现象就是大缓和,在格林斯潘的治理下,不光美国经济,世界经济都出现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增长越来越强劲,宏观经济越来越稳定,波动区间越来越小。我当时看到有一篇文章说,我们的宏观经济调控已经进入了一个成熟的黄金时代,非常难得。后来的故事大家知道了,2006年格林斯潘一退休,伯南克一上来,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宏观经济表面来看比较稳定,金融市场出了很大的问题。表面来看,我们看到的是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其实次贷危机爆发最初只有2007年房价回落3%,引发了一系列的调整。对我们来说,现在回过头来看,似乎可以得到的一个教训,就是简单的只是看到宏观经济稳定,并不意味着一定有我们的金融稳定。如果我们看中国的数据,现在似乎也可以看出这样的情形,这是我们关于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指数,网上则表明风险高,往下表明风险低。2007年、2008年以后,我们采用强力的宏观刺激政策,我们的经过状态基本稳定,增长速度当然是往下走。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金融风险走势一直是往上走,现在还处于非常高的位置。尤其是我们看从2007年开始,虽然我们的增长似乎稳住了,但是风险还在往上走。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全球危机的看法、教训,对我们理解今天我们增长在企稳,但风险在上升,还是有一定的启示。二、不透明的交易很危险金融交易做的是资金融通,核心困难是信息不对称。这个产品我们无法很好的理解,最后它的风险在哪里?风险往哪里传导?到底是什么风险?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很危险。这个问题,一开始不严重。次贷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次贷的风险其实很明确。什么是次贷?银行把按揭贷款发给传统意义上来说,不符合贷款资质的客户,当时有一个说法:无资产无收入无职业的人到银行按揭贷款买房子,这个风险可想而知。你想,作为正常的银行家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但却是很多银行做了。为什么做了?我觉得就是和后面的资产债券化有关系。资产证券化最大的好处,你可以用一个特定的平台,把你的次贷发完之后,移到特殊的平台上,然后打包出售,从我的资产包当中移离出去,风险跟着移离出去,从次贷变成次债,风险看上去不那么清楚了。原来银行发贷款你应该知道你的客户是什么样子,当你的资产打包、卖出去,风险就不是看得很清楚,尤其是变成不同的等级后,有的次债是AAA级的评级,国外很多地方都买了,加上当时的宏观经济问题,流动性充裕,这些产品变成了好产品。同样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它可以给你好的回报,使我们对高风险这样的事实忽视了。所以,我觉得不透明的交易其实是很危险的。这对今天来说,可能也是很相关的。我们发展衍生品市场,推进资产证券化,一个客观的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看清楚。其实,我觉得今天有些产品我们确实不是很清楚。如果不是很清楚,是否要大力的推动?后果是什么?这个我们可以思考。三、金融监管不能守株待兔当然我并不是觉得“如果你看不清楚就不要做”,监管部门站着什么都不要做了?我觉得监管部门还是要主动学习,适应市场。金融创新是常态,看不清楚不要做,这个原则没有错,但不能由此推论我们不要金融创新。因为很多市场的创新,很可能你开始都看不懂。如果真的对于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支持普惠金融有帮助,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主动学习。我看伯南克回忆录当中对这个问题也有判断。危机爆发,很多人就开始评论美国的监管框架和金融体系,一方面是说金融创新太多了,有很多衍生品,同时出现了一些混业经营,监管跟不上,哪边是更主要的理由?我觉得两边可能都要考虑,不能简单的说创新往前走了,监管部门跟不上,所以说是市场的问题。监管也要承担很大的责任。伯南克的基本理论是说,其实我们监管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尤其是监管不往前走,市场已经往这样走,有一些创新是很难逆转的。比如说,我们讨论创新的问题,讨论混业经营的问题。今天我们还有没有可能把中国的业务框架重新回到我们过去设立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框架?我认为比较困难,也不是符合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的监管,如果跟不上就会有很多新的问题。这个图是我们做北京大学金融科技情绪指数,反映互联网金融当中,非常激烈的情绪震荡。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的监管跟不上。我们发现这些网络的金融对支持实体经济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因为没有特别好的规范,没有提供好的环境,这个行业的发展是很混乱的,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甚至于很多领域根本就是监管空白。如何跟上?我觉得不能简单的把板子打在市场的身上,监管部门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当然,背后的问题就是监管不但要学习,同时监管的方式、监管的机制和框架都应该有改善。四、以系统性的策略应对风险前面提到,伯南克为什么错了?为什么我跟着他错了?最大的错是我们认为次债市场的风险会限制在次债市场里面,其实远远不是这样。金融风险很容易传导,在一个领域出问题,就会在另外的领域爆发出来。我们在学术研究里面有很多的研究证明,一个国家如果发生了货币危机,他再发生银行危机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反之也如此。你在一个领域出了问题,你希望解决这个领域的问题,有的时候不一定是最有效的。我们简单的把次债市场的危机看成次债市场本身的问题,从而忽略了很多其它市场出现问题。雷曼等出现问题,很多并不是单纯的次债市场的问题。这也反映了我们现在监管有效性在下降。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关于中国金融监管有效性指数,为什么监管有效性在下降?可能涉及到监管原则。机构监管,说明导致很多领域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管,没有穿透式的间卷,很多领域出了问题,我们其实也不太清楚是什么问题。原来的“一行三会”,现在是“一行两会”,如果还是保持分业监管的做法,政策的协调出现很大的问题,相互之间不协调。当然,我们的监管部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和监管的责任并重,有的时候两者之间自己打架,你不知道哪个被牺牲掉了。总之,我们现在的监管框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改善。起码从政策的实施来说需要改善。核心问题,我觉得对于金融监管的问题、金融风险的问题,要用系统性的方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根治毛病的方法,有些问题可能超出金融领域了。五、灵活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发挥作用,最早大概是在东亚危机期间看到的。东亚危机,美国财政部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个建议是说,我可以支持你金融稳定,提供一些资金的支持。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你要强化市场纪律,要收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让已经资不抵债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破产。听起来符合传统的经济学思考,你出了问题,说明你的治理结构有问题。这时候,我要把不好的机构关掉,我要强化市场纪律,避免道德风险的问题,下一轮你的经济会变得更健康。当然,东亚国家其实反弹非常厉害。最后发现美国自己发生全球危机的时候,一下子全扑上去了。美联储给摩根大通提供资金,让它并购贝尔斯登。美国财政部从国会拿了很多钱,对大型的金融机构注资,也许他是从东亚危机的过程当中获得了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危机爆发时候你再强化市场纪律,无疑是雪上加霜,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那时候稳住一把是有道理的,但是不意味着政府一定要这样做。我们的情况相反,过去是长期金融稳定,我过去总结长期金融稳定主要是两条:1、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在发展中解决问题。2、政府兜底,这个很重要。徐忠刚才提到90年代后期,银行部门的问题很多,最后没有出现大的问题。最后强调,人民银行发挥了积极、正面的作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些银行觉得有政府兜底。所以即便不良率高达30%到40%,没有人在晚上会睡不着觉,只要政府能扛得住,银行的钱你不用担心。这样的做法,从表面来看是不太有效率的。但是从直接的后果来说,我们确实支持了金融稳定,没有发生很大的金融危机。现在碰到的问题,这样的做法是不是能持续下去?我觉得政府到底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什么作用?我觉得我们要灵活的对待。正常情况下,应该用市场机制,让市场纪律发挥作用。也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说的,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危机来临,这时候再说要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不是很合理。我们可以假设一个问题:美国财政部,我记得保尔森受到最大的质疑就是他没有救雷曼兄弟。有很多人质疑主要是两个方面,那么关键的时刻,你没有救可能使得金融危机变得越来越深。也有一个八卦新闻,他和当时雷曼兄弟的CEO个人关系不好,所以不愿意救。但我觉得,这不会是他主要考虑的问题。今天值得提出的问题,假如美国政府当时救了雷曼兄弟,金融危机发生的轨迹就会发生改变?对我们来说,今天的问题可能相反,我们兜底太多,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个图是僵尸企业、非僵尸企业的负债率。可以看到,很多问题集中在僵尸企业,僵尸企业很多杠杆率降不下来,因为它的杠杆率特别高;僵尸企业很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就不可能提高;僵尸企业很多,金融风险自然很多。这时候,也许政府需要做的是退出对经济的干预,真的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一旦危机来临,这是另外一回事。所以我前面和大家分享这10年来我对金融危机的一些思考,思考的过程当中我也一直在想,对中国大概有什么样的借鉴?我列了五条:1、宏观经济稳定很重要,宏观审慎监管同样重要。尤其要重视日常对风险的检测和预警,尤其是科技的应用,不能简单像过去3个月、6个月交一次报表,估计有问题你也赶不上。2、没有看明白的产品或交易不要急着做。我们在一些领域,有的是看到推动资产证券化,似乎感觉这是我们未来金融市场发展的方向。你的目的是什么?可以带给我们什么?我这个风险是不是真正能把住的?我觉得看清楚了再做。范文仲主任刚才也说了“穿透式的管理”,你要做到穿透式的监管,我知道风险在那里,我知道风险会去哪里,我知道风险有多大。这时候鼓励大家去做,这样的把握可能更好一些。3、监管创新要与业务创新同步发展,不能简单的说我看不明白你们谁都不许做,那我们的金融部门、实体经济永远不会有进步。金融出现创新,哪怕是互联网金融、影子银行,为什么?第一条是正规部门的管制太多,所以都要出去到外面去做。太多了,出去做也不是好的,但是管制多它们出来做,一定意义上就是变相的市场化。二是在做,其实是满足了实体经济的需要,对实体经济是有帮助的。如果我们认定这两条,那么我觉得对金融创新的看法应该更多是从学习、适应、规范的角度,而不是一棍子打死。4、防范金融风险是系统性的工程。我们现在有了国务院金融发展与稳定委员会,政策协调我相信未来会更好。不光是监管政策的协调,金融监管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改革政策的协调,其实是一揽子的措施。5、政府在金融体系当中的作用,应该是有进有退,正常的时候少干预,唯一的时候要支持。谢谢大家。教战法 ,授心得!隆重登场!包国宪白重恩 &清华经管学院蔡洪滨陈春花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陈宏陈继勇陈昭全成云雷 &南通大学丁忠明董沛武方卿方卫国方兆本冯根福冯学钢高友才宫玉振龚六堂郭沛海闻黄自庚 &南开大学何志宏何志毅贺力平胡鞍钢 &清华大学黄益平& & & & & & & &黄达 &&华北联合大学政治学院财经系& & & & & & & & & & & &黄伟卫 &&加拿大 McGill 大学管理学院霍佳震霍雪喜纪连海姜玉梅赖德胜李春艳李稻葵李俊清李明俊李铭俊李维安李晓西李义平李毅 &上海财经大学李仲飞厉以宁 &北京大学刘丰 &北京大学刘国恩刘洪刘伟刘金全刘俏 &北大光华刘星刘志成林毅夫龙勇陆雄文陆亚东骆玉吕德文 &&华中科技大学马超群马钦海马永开毛基业宁向东钱文荣钱文忠钱颖一邱勇盛洪沈艺峰史晋川宋国青宋海唐晓华仝允桓万国华汪涛王惠文王瑞华王兆华王宗军魏杰 &清华经管&魏一鸣温铁军 &中国人民大学吴联生项兵谢平谢丹阳徐玖平徐信忠徐飞许小年阎世平颜宁杨蕙馨杨谦杨壮姚洋叶建明叶强叶忠明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尹恒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张斌张荣刚张维迎张新民张玉利赵林度钟伟周林周玫周其仁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周思源周伟华朱桂龙朱晓明……
馆藏&3623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一直在你身边百度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