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行测50分上岸的,爱要大声说出来来让我涨点信心

2016年公务员成功上岸经验分享(文长慎入,耐心读完会有极大收获)北方某省行测68,申论74,142分顺利上岸。下面就和大家分下我的备考经历和心得,同时欢迎大家和我交流。
2015年刚开始准备考试,刚开始完全不知道该学些什么,就在网上买了某图的宝典,详细过了一遍,就直接用的真题卷,做一套卷过程太痛苦真是太煎熬,想死的感觉,关键一对答案全部懵逼,错的一塌糊涂。然后就买了某图视频,以视频+模块专项+套题模式,就这样糊里糊涂的坚持复习了5个月,慢慢就开始有点门路了。每天坚持练题,错题总结,到2016年省考前,言语部分一般错误在10个左右,逻辑7个,都是30分钟以内搞定,资料分析用时30分钟,数量关系用时不太确定。
重点强调下数量部分,有很多同学对于数量关系采用的态度是完全放弃,我反倒觉得这个部分应该是准备有立竿见影效果的部分。某图的数量分析模块宝典就很不错,力争15分钟内搞定,一般对4-6个,对于数学白痴的我很满足了。个人认为,其中最有用当属化归为一法和倍数法。像牛吃草,十字相乘法这些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应用有限。我建议大家学了那些方法之后,尽量见到题就试着用,看一下到底能够应用于哪些题,刚开始的时候速度会慢,因为你要判断怎么用,用哪个。不过不要紧,一习惯就可以见题就来,到最后你都不知道你解题用技巧没。到了,这个阶段就会速度与正确率并存啦。
对于资料分析,当时就是死算,而且没有学过任何技巧,什么直除法压根没有用过,毕竟直接就上的真题,正确率还好,时间还行(言语和逻辑省下的时间全给了他了),所以在各种速算技巧上有不少缺失。当时就是每天一个小时专门用来做资料分析,提高自己的速度。做题的时候自己发现咦,这个题算完前两位就可以了,咦,这个题不用算的嘛,直接就能看出来······当时就是自己靠着这点小技巧一点一点提高速度的。
申论真是一言难尽啊,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学习。当时就是下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学着文章结构来安排自己的结构,偶尔能记几个优美句子,对于大作文真是快愁死我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
前前后后我也在网上找过很多类似“申论高分技巧”之类经验分享的文章,大家各有各的技巧,各有各的方法,多查,多看,多比较,集众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这个很重要也很有效果,这也是我在此开贴的原因之一,希望大家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哪怕一点点也值得。所以,在此强调一下希望大家能多结合自己的情况在网上多找一些成功者的经验分享,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也是在一篇篇看过别人的分享之后,在申论上才慢慢有了感觉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精力谈一下我对申论答题的认识和看法。一、公务员考试申论题一般为两大块:第一块,根据给定材料回答数个小问题。每一块都很重要,每一块都决定我们能否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所以在申论考试中任何一个小题都要高度重视,认真答好。具体怎么答,方法很重要。第二块,是结合给定材料写大作文。申论大作文吧(牛人请自觉绕行,我说的是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最起码不丢分的小技巧而已)在我们考试中申论一般会这样写“请即和材料给定内容结合实际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超过2000字,题目自拟”之类的,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一句话,信息还是很多的。结合材料给定内容、字数、文体、题目等要求都在里面了。字数和文体是应要求必须照着来,题目有时候考试会给固定的题目,有时候需要我们自拟,看清要求不要出错。最关键的是结合材料,所以申论文在写的时候一定要紧紧结合材料给定的内容,切不可天马行空不找边际。二、大作文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字迹清晰。虽然一时半会我们写的字很难有质的飞跃,但是工整、干净、方方正正做到这一点还是难度不大的,这样一来也不会减少印象分。如果自己漂亮当然优势就是大大的啦,前提是要保证写的要快,不能一味追求完美放慢答题速度呀。这样前面松后面紧的答题会打乱自己所有的计划和安排,影响整体答题的质量的。(我答题对自己的要求是每段的结尾一定要在这一行的最后一个格里,这样看干净,美丽。但是大家不能苛求,生拼硬凑就不好了)。(2)结构完整。申论虽然要求写议论文体,说的更加准确一些是“策论文”。策论文在我的理解就是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对策的文章。重点是为给出的对策服务,体现我们作为一名公务人员治国理政的大局观念。如何写策论文可以高分呢?把握好文章的整体结构,用心搭建框架是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说道这里就是重点了,全文布局一定是题目(给定或自拟)首段(提出问题:分析现状、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严重性)第二段(分析问题:分析原因、危害,提出对策)第三、四、五段(给出对策:分段逐一阐述每一个)末段(总结:升华、畅想、喊出口号)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但凡国家或地方工作报告,年终总结,都是这样一种行文结构,特别是你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处处是这种结构。对每一个专题,每一个专题下的小标题的阐述都是运用的这种行文结构,再看看我们学习中最常接触到的某公、某图的高分申论教材或范文,大部分也都是这样的呢。(3)行文流畅。就是要我们文章开篇起转、陈述现状、引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观点、对策研究,一直到最后的总结升华都可以自然而然,不做作,不浮夸,朴实之中见真情。一味过多使用排比、对仗、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反而会给人华而不实、假大空的感觉。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在用语修辞上还是比较自然朴实的,起转承合自然有度,给阅卷老师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感,何愁没有高分可拿呢?(4)观点醒目。就是把我们的观点放在最容易找得到的地方。阅卷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下对我们的文章的判别很容易集中在大框架上,也就是前面说到的字迹干净优美、主题观点鲜明突出、整体布局紧凑合理。那么观点放在那里更加醒目呢?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文章题目、第一段、之后每段的段首、最后一段,这四个位置是最容易突出自己观点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打动和说服考官的地方。(我在看别人优秀范文的时候第一眼不是看文章具体,而是先按照我刚才说的四个重点位置把文章的基本架构了解一下,知道文章具体是在些什么,如果这四个地方写的好,会更加勾起我继续详细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①标题要拟的恰当。总方向是有政治高度,向习大大看齐,向党看齐,向主流报纸看齐。如: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拟题。我们可以拟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不太适合写成“浅谈……….”“小义………”“……之我见”。再比如:改革作风的加与减
实现政府三大转变,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被xx”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这些我认为也是比较好的题目,从题目中就可以读取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和信息,而且有新意。②第一段。即我们的手段,但又不完全仅限于手段。第一、二段都很ok,也是提出问题,抓住主旨,两处态度的最好位置。但注意引题,切题要快,干净利索,别帕拉帕拉一地啊对才写出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我自己写文章会认为这种两段式的行文会比较合理。第一段:闪亮开头+陈述现状+指出问题(每一个两句话左右就够了)第二段:原因分析+亮出观点+引出下文③每段首句。在具体阐述观点的时候,可以结合给出的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每段的第一句话最好都是观点句,统领句。这样阅卷老师对你想要表达的观点一目了然。不至于在大段大段蚂蚁爬一样密密麻麻的文字里找来得痛快。④最后一段。这一段往往是我们总结提升的精华段落。阅卷老师也长舒一口气,终于看完了,终于又要完成一份试卷了,此时如果结尾敷衍了事,往往前面留下的好影响此时大打折扣,下滑一个档也不是没有可能;相反前面平铺直叙,平淡无奇,但是结尾出彩,漂亮,我们的分数就一下又上升了一个档次。这一个档次的分差该是多大啊,就是是一分,在这个竞争极尽惨烈的考试中,零点几分都可能让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三、基本做题步骤方法1、阅读材料
我们应该先看完所有的题目,全部看完所有试题的要求和设问,并且牢记住这些问题,然后回头在看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更加有针对性,在材料阅读过程中,其实我们头脑中也开始有意无意地思索答案,组织语言了。
边看边在试卷上标记。标记每段的段落大意(简单几个字或一句话就ok);标记与问题有关的词句;标记重复出现次数最多,认为特别重要的重点词句。如此一来,材料看完,我们就可以很宏观地把握住整个材料的中心主旨(哪些是现象描述、哪些是原因分析,哪些是对策阐述,哪些是经验之谈),这样我们再回头看问题,找答案,就会心中有数,不至于一头雾水,眉毛胡子一把抓。
按问题要求,把我们标出的词句边上1、2、3、4等序号,合并同类项,找出回答问题所需要的部分,整理成答案(注意:尽量用材料中的原话,因为这些原话都是阅卷老师所要找的得分点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虽然意思没有错,但是追求效率按点给分的老师们可没有时间斟酌揣摩你答案的意思哦。)以上是我回答前面小问题的思路和步骤。2、注意事项
主次分明。回答问题学会列点,重点放前面,次要放后面,无关紧要的一笔带过,不过为了全面,在规定字数范围之内也可以尽量多答一些。切记主次分明和用语准确(用材料原话或尽量使用官方用语,不要大白话)
按点给分。为什么有的题15分,有的题30分,有的题字数要求200字,有的要求300字呢?题目本身就是信息源,不仅告诉我们考的核心,几个得分点,每个得分点大概多少字,比如10分的题得分点可能在3个左右,20分题的得分点就有可能在5-6个,找准这些了基本上就可以得满分了。再比如15分200字以内,得分点就可能是5个,每个点用材料中关键词句稍加阐述即可。
用语准确。小题目的答案几乎散落在各个材料中,应该学会从原文中找答案,一种情况是完全引用原文,一种情况是需要稍加总结,将已经找到的相关材料中心句,总结句稍加调整组合就ok。3、几种类型题的答题思路。
对策建议型题目。题目主要答案来源,一是整合分散于材料中的各个对策,二是从问题本身出发,有时需要自己的归纳总结,结合材料中多次提及的词句,或是社会主流大势和自我见解推导相应对策。对策类题目限于5条为佳。(注意:国家大力倡导的主流对策或重要人物的讲话,先进地区的经验是重点)
概况内容型题目。我们可以从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的对策,有时加上产生的影响(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具体阐述材料要求概括的内容。
评价型题目。阐述某事影响或谈谈自己对某一现象,问题的看法时,注意用辩证性思维全面思考,比如有的可以用积极和消极影响,有的可以用好坏两方面作答,切记以偏概全。4、谈谈我过去考试过的感受
要学会结合材料。大作文,我通常都是从现象、原因,影响,对策,总结这几个方面写的。在对策方面,我的感触是一个大点的对策中,最好不要只是单单阐述一个方面内容,要学会总结和归纳,把内容详尽或者相似或者同属一类的几方面内容汇总到一起,也就是一个大对策,我们可以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实施。因为如果你只是写一个方面内容的话,有两个弊端。一是写着写着就会出现无话可写的境地,毕竟内容就这一个点,你需要大篇幅的阐述,还要说的头头是道,令人信服,这是不容易的。更糟糕的是时间紧,题量大,于是捉急,开始胡拼乱凑,那么恭喜你次文必死无疑。二是一个大申论,我们在行文布局的时候最多在措施上会列出三到四个大段落,这种行文结构,每一段基本上就是一大点,如果这一大点你就单阐述一个方面内容的话,势必出现文章不全面的风险,毕竟材料给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当然了如果就这几个方面你仍然可以阐述的头头是道,令人折服,这就另当别论啦。我指的是那些行文没有思路,时间又紧迫的考生,可以试着结合材料多角度阐述,这样就不怕你没有话可写了(我也吃过这方面的亏)题目要求我们结合或者联系材料来写申论大作文。所以一定不要完全撇开材料,自己天马行空,要围绕材料中阐述的现象或问题,运用材料中给出的措施,才是万全之策。当然,也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发挥的部分啦。要不然怎么在千万篇文章中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呢?
要学会“抄”。回答问题可以抄材料中词语和短句(因为材料很简单,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很简单,你能概况出的和标准答案在意思上差不多,但是致命的是你概括出的语言没有阅卷老师想要找的“给分词眼”)。正确的抄法:一是小题目的抄法。看到“可疑”词语标注出来,然后进行串联,再结合提问,还原到答案中。你发现合适的词眼中要选择那些重复次数多的或者出现次数多的重点词句写,把发现合适的词眼串成一句话,此类小问题需要我们在作答的时候单刀直入,下笔直接,力求简洁,信息点全面。二是大作文的抄法。申论中的四个题目是分别由好几个老师来独立批完的,并且彼此不知道对方给了多少分,也看不到其他问题的作答,一个人也就是批一个题目而已,各个独立。于是乎,最后一题(大作文)可以从问题,原因,影响,对策四个方面来写,而前面几个小问答题往往就是从这几个方面问的,再于是乎,意味着你前面的答题内容是基本上可以抄过来的(有选择性的)、另外你抄的都是简要精炼的语句,骨架俱在,血肉欠佳(对策内容),再回到原材料画出相关语句充实在后面。(自己如果写不出比较官方,比较正式的公文型语句,还是建议多多模仿或者借鉴材料原文)。下面我以真题为例说说的申论解题思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分割线-------------------------------请各位看官和公友多多交流,多多指正,谢谢。我先只说申论小题中的两个题型概括题和分析题,这两个题容易被人忽视但其实非常重要。说重要,原因一是每年必考,二是采分点清晰,解题思路固定,做好了是真正可以为申论提分的。记住,你的大作文写到吐血也不一定能超过对手10分,而小题可能轻轻松松就被对手甩掉15分以上。下面说正题,概括题和综合分析题,怎么辨别题型是最基本的了,不细说,如果你现在还无法通过阅读题目分清题型,需要好好下功夫研究真题去练习挖题眼了,各机构培训教材也有讲解。下面说说两大基本原则,这是解题的核心:1.完全基于材料,完全基于材料,完全基于材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个原则大家都知道,但是我为什么还要强调,就是很多人知道但是根本不执行!总是会在写着写着就会想要展示一下自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理论储备和文字素养,写的天花乱坠,但根本没分!尤其是分析题,自己很多主观的论据乱写一气。小题的判分标准是按照采分点给分,请大家用笨方法想一想,采分点的依据是什么?在如此大规模又严肃的考试中,答案标准会非常谨慎的,判卷组会用尽一切可能避免主观性和不统一性出现的可能,因此材料就是所有采分点的来源,没有任何主观性!某些培训机构的垃圾之处就在于,作为很多考生学习的唯一途径,许多参考答案如此敷衍不严谨,带来的影响和后果真的很恶劣,完全会给考生带偏。我接下来会细讲,怎么根据材料抓住采分点。2.改变自己的写作习惯,一切废话统统靠边站!你可以强调逻辑顺序,但我告诉你逻辑分类没有那么重要,当宝贵的200字空格被你的这个方面那个方面,这个角度那个角度等一些无关紧要的分类词占据了许多地方后,你会发现很多细节的内容想写也没地方写了,但是这个细节可能才是采分点。你的逻辑能力是体现在把相关的点总结到一句话里面去,然后以序号分清条理就可以了,内容为王。16年国考副省级概括归纳题:首先,让我们先分析一下题目:一、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15分)(2016年国考)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l
材料范围:资料2l
题型:明确的概括字眼,“全面,准确”l
主体:两会委员l
内容:问题+建议,需要两方面回答,“若干”字眼,说明问题不是一个l
字数和分值:200,字数空格不多,需要精炼回答;15分,说明至少有5个采分点审题是第一件做的事情,审题不用看材料,所有的要求都在题目里,迅速的找到题眼,知道答题的方向和思路其次,开始分析材料,申论考察的是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简单点说就是找出关键词和与题意相符的中心思想,然后凝练成答案。我下面就在原材料上做重点句和关键词的解析,大家来看看材料应该怎样阅读阅读思路:材料2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诚信知理、与人为善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的优良传统。如今,中国正处于经济中高速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物质财富的日渐丰富,给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影响。为此,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指出,要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头两段,大前提,背景,与问题无关,迅速略过)
近来,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屡被曝光。如何引导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成为近年来全国“两会”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他们从各自的角度给出建议。(委员开始提出建议,重点开始,满篇的采分点)
“书香社会”的提法“亮相”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代表Y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特别赞同。读书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要提升国人的文明素质,提升国人在海外的形象,倡导全民阅读十分必要。(典型的建议1,要倡导阅读)
Y说,现在的道德教育多是口号,人们不喜欢(问题3,道德教育形式化)。用阅读潜移默化地熏陶国民,效果会更好。(建议1倡导阅读)现在,大城市的图书馆不够多(问题2,图书馆数量不足),中小城市和县城的图书馆更少,人们想读书,但没地方读。因此她建议各地多建一些图书馆。(建议2,建造更多图书馆)
全国人大代表W认为,今天到处都是低头族,他们看手机、刷微博、看微信,真正读书的人太少了。(问题1,碎片化浅阅读流行,读书少)如果一个民族没有文化知识做支撑,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有局限性,厚度不够。
W说,她今年带来一个关于制定图书馆法的议案。欧美一些国家规定,社区方圆十公里之内一定要有一个图书馆,创造条件引导人们阅读。我们也应当营造这样的环境。大学里面有非常好的图书馆,应该让公众共享。(建议2,制定相关法规,图书馆应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明缺失(问题3,文明缺失)等现象是存在的,但他相信情况会渐渐变好。很多人在国外看到同胞的不文明行为时,都会感到很难为情。一些人出国后的表现像暴发户,大声喧哗,随地吐痰,甚至做出其他不文明的事。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国民在接受社会文明素养教育的同时,不断加强自身文明修养,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尤其要做好表率,起到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G建议,应当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擦亮国人“礼仪名片”,(建议3,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公众人物更应做好表率)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
G 指出,目前社会上出现不少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的现象,(问题3,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现象频发)如父慈子孝蜕化成纯金钱性的抚养和赡养义务,邻里和睦蜕化成老死不相往来的“家庭孤岛”,尊师爱生蜕化成合同式的知识供给等。一些优良的传统道德和礼俗在现代化过程中逐渐流失,如果没有全社会的重视和共同坚守,我们可能会进入物质丰盈,但精神贫瘠、文化缺失的状态。他建议,深入挖掘古代文明礼仪的精华,结合现代文明和现代生活的特点,归纳整理行业和地域礼俗,并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遵循。(建议3,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守则)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全国政协委员K说,在大学工作多年,他发现在大学生中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问题4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等现象越来越突出。K认为,孝敬父母是最基础的道德教育。他建议,以大学生作为弘扬优秀孝文化的突破口,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大学生的孝德之心、仁爱之心,在高校开设孝道教育的国学课程,将传统孝文化列入公选课内容,增强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同时,大力开展以“孝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在言行中体现孝爱美德。(建议4,开设孝道课程和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孝道意识)
W 认为,文化艺术发展和创新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文件,要求学生从中学开始,都要具有音乐和美术的基础知识,这非常好。从孩子抓起,这对提升整个国民的文化素质(建议3,注重儿童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非常有力的举措。他引用了欧洲―位哲学家的话:“孩子出生后,要给他鲜花,让他视觉上看到美;给他音乐,让他听觉上建立音的概念。”W认为,这就是在体现素质教育。以上的注解就是文章关键词的抓取思路,注意,逻辑顺序是体现在把相关的点整合到一起,而不是你人为的分门别类,反而占据宝贵的答题空间,下面就是整合的参考答案:问题:1,碎片化浅阅读流行,国人读书少;2,图书馆数量不足;3,道德教育形式化,文明缺失,违反传统礼仪规范现象频发;4,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对家庭缺乏情感关怀建议:1,社会应倡导阅读;2,制定相关法规支持建造更多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图书馆应开放共享;3,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编制礼仪教材,让文明礼仪成为社会守则,注重儿童的素质教育,公众人物也更应做好表率;4,开设孝道课程和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孝道意识每条建议可以对应到每个问题,每个问题和每条建议都论述的是同一个方面,这就是逻辑性。这些字刚好在200字左右,没有多余的空间了,几乎不够用,你试想一下写了很多无用的关联词,还能是采分点吗?要做到每个字都尽可能是干货,才能最大程度的摸到采分点,大家看看,这个答案还能漏掉么,几乎可以说能一网打尽了吧。下面我们再看看某机构的答案,反映出哪些问题:答:代表委员们提出以下问题及建议:一文明观念难形成:制定图书馆法,多建图书馆,大学图书资源共享;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文化艺术从孩子抓起;二文明行为不够:加强示范表率,提高国民自身修养;对行为改善有信心,培养羞耻感;三文明形象难树立: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古代礼仪精华;编教材,使礼仪让社会共同遵循;四文明道德难推行:孝道教育成大学公选课,开展主题活动,发扬孝文化,引导其在言行自觉中现孝爱。第一,把问题和建议合在一起写,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有的时候几个问题可能用一个对策就解决了,这种写法就需要把问题合并在一起写了,会造成严重的逻辑混乱,扰乱了判卷人的思维;第二,所有标色的文字都是主观性的答案,也许道理是对的,但这不是采分点,这些“不够”,“难…”“羞耻感”等字眼肯定不会是采分词,更浪费了很多空间。三,“代表委员们提出以下问题及建议”这种字眼去掉,浪费空间毫无意义。大家仔细对比一下这两个答案,合理性和条理性就一目了然了。-------------------
--分割线------------------------------分析题虽然分值不高,但是很重要。分析这个工具的使用有很专业的术语来阐释,但我用最简单的思维跟你说:题目的一句话,让你分析,首先你要解释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然后你得自己说明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吧,最后你要说明你这么分析的意义何在吧?分析的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用一个接地气的公式来给定义一下,就是:分析=含义+表现/原因/影响/意义/+对策分析论证有几种论证方法,比如辩证,正反,事例,因果,还有培训机构的供需分析,利益最大化等等,这都没错。把这些东西运用到大作文里,你就是申论高手,运用到小题,死的会很惨。为什么会很惨,因为没有那么多空间给你发挥啊!分析题一般在200字到250之间,个别题会在300字以上还会好一点,面对最新的16年国考150字的分析题,你要稍微发挥一点,可能直接gg思密达。综合分析题接下来,我们开始分析这道题目:二、“给定材料6”中说:“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请你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l
材料范围:材料6l
题型:分析题,“指出…的含义”。分析题大体分为两种:理解阐释类和观点分析类,这道题属于理解类。看题眼和字数限制还有些像概括题,但以某句话的解释这种题型是不能够完全按照概括题的思路解答的,切记。l
主体:中国教育l
内容: “步子走得快”“灵魂跟不上”。做分析题要首先把题目拆干净,抓准题目的题眼,你要把重点放在这上面,题目的重点如果都找不到,回答的内容肯定跑偏很远。l
字数:150字。分析题常规字数在250字左右比较常见,有的人觉得字数要求多的不好写,因为采分点多。但我觉得,字数少的难度更大,你的每个字都值千金,对你的概括能力要求会非常高。而且150字的字数限制一定会逼迫你改变分析方式,即使我那么精炼的万能公式都已经不好用了,还要更精炼才可。阅读思路:材料6: 6. 有教育专家撰文指出:“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该文择要如下: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而是我们的教有缺乏灵魂的东西。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引领段,说明教育出问题了,问题不是出在某某方面,而是出在缺乏灵魂上,跟题目一致,无用)
柏拉图说过一句话:“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印身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写了一本书《教育就是解放心灵》。(教育的功能:解放心灵,)解放心灵,按柏拉图的语境来说心灵究竟应该转向哪里?我认为是转向爱、转向善、转向智慧。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教育的方式:适合孩子)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都没有确定的指向。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教育的方式:摒弃浮躁公里,回归教育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教育的三个原则)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教育的方式:做教育不激进也不松懈)什么叫过头?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我们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都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但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 教育的方式:保留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适当”,指教育的方式方法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 教育的方式:适合孩子)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让孩子学他内心喜欢的东西。
蒙田说:“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 教育的方式:不要让孩子为适应外界而学)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教育的功能:丰富内心,)”古希腊哲学家西塞罗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如果一味去适应外界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主流价值却全部忘了。好,我们根据找到的关键词,开始整理答案。参考答案:中国目前的教育一味地盲目追求改革,(“步子走得快”)从而忽略了教育的内在本质规律,违背了教育中庸,可能,适当的原则,忽视了教育解放心灵,丰富内心的功能。(“灵魂跟不上”)因此,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本质上,教育改革不要激进也不松懈,(“中庸”)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适当”)保留孩子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可能”)而不是让孩子为适应外界,适应现实而学。(总计145字)我的分析结构不算理论上完整,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导致的,但我很具体清晰的解释了题目这句话的含义,又完全根据材料提出了这句话的现实意义,10分的分值,应该是满分无疑。让我们看看某机构答案:答:“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指中国教育过于反映方法、改革及对应的学生才能和分数,在培养上太浮躁、功利,教改太过头,忽视规律;教法上讲攀比、讲效率;教育一味适应外界。所以,要跟上灵魂只有让教育向爱、向善、向智慧,教育规律要循序渐进;原则要追求中庸、可能和适当;目的要为内心丰富,学习主流价值。之前概括题我已经讲了答案的简洁性,这次不多说。所有标记的部分,如果我是判卷老师可以直接略过了,并且存在部分不通顺的地方会影响印象分。剩下的部分,看不到解释的具体含义,看不到分析的逻辑性,也许会碰上一两个采分点,但整道题不会得太高分这道题是比较特殊的综合分析题,难度也相对较高,单独说它是因为是最新的国考,今年联考没准也可能会出类似的题,但是解题思维万变不离其宗,掌握规律,就什么都不害怕。有时间的话,我会讲一讲近几年比较常规的分析题的一些思路,看看大家需不需要了吧,如果自己的一点想法大家比较认可,此贴会有很多人看的话,我会继续开贴继续分享哦~16年的国考申论首先,阅读题目:一、请你根据“给定资料1”的内容,将与会人员关于“好政策”的有关见解,汇总整理成一份简报。(20分)要求:(1)内容全面,紧扣材料;(2)观点明确,简明扼要;(3)语言流畅,条理清晰;(4)不考虑格式要求,不超过400字。l 材料范围:资料1l 题型:分析题。“观点明确,简明扼要”,一个题眼,直接搞定。出题人还算善良,一句“不考虑格式要求”帮你打消了必须按照公文格式写它的必要,节省了空间。至于“汇总整理”为什么不能当做概括题的依据,原因在于接下来阅读材料你会发现,材料全都是事例,没有太多核心的语句可以让你概括成400字左右的答案l
主体:与会人员l
内容:“好政策”的见解---简单说,什么是好政策?l
字数:400字,各位,400字的题目如果还按照概括题来做,那原文还叫什么材料,直接把答案给你好不好?概括的本意就是让考生浓缩精华,浓缩成400字的概括题,我还没见过。这样的材料,至少5000字左右才成立。好,说到这儿,也许各位还不服气,可能在心想但凭几个题目的题眼就否定了所有培训机构的大师专家们,没有说服力,下面,我开始带各位深挖材料,真相慢慢浮出……材料1:1.某市市政府组织召开了―次专题研讨会,邀请了相关专家及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以“好政策”为话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与会人员的发言摘要:A:我讲一个关于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治理西湖的事情。当时,西湖内淤泥壅塞、湖草蔓生,使得西湖容量日渐减少,淡水不敷居民饮用。苏东坡决心清理淤泥蔓草,他动用数千劳力,费时四个月得以竣工。工程完毕后,如何处理堆积如山的水草和淤泥又成了难题。苏东坡实地考察后发现:西湖南北两岸居民顺着蜿蜒的湖边步行到对岸必须绕道数里。于是他决定用挖出的淤泥修―条直贯南北两岸的路堤,将湖面分隔为里湖、外湖,大大缩短往返路程,沿堤垂柳和6座拱桥及9个亭子更增加了西湖的美景。这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使湖中的恶草不再滋生呢?那就把沿岸部分湖面开垦出来,让农民种菱角增收,条件是必须在自己承包的湖面按期除草。同时,苏东坡还向朝廷上书,请求向菱角种植户收的税金应确保作为保养湖堤、湖体的专项资金。(政策的制定:实地考察,因地制宜,解决根本问题,效益最优化)B:确实,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好的政策,我印象深刻的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明白点说,就是以后收税时,不收东西了,统一改收钱币,一条鞭法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极高的智慧.正如那句老话: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政策的执行:简单化)C: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律,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一政策出台后,也有过一些争议,一是商家担心执行不严,有竞争者偷偷地继续提供塑料袋;二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差,原来不花钱的塑料袋,现在需要自己买,会有抵触情绪;第三,塑料袋毕竟价格低,消费者还会继续花钱购买塑料袋。从多年执行的情况看,我认为这—政策还是成功的。消费者逐渐理解了政策出台的意义,同时出于经济考虑,购物前一般会准备可以长期使用的环保塑料袋。一时忘记带,也可以购买能反复使用得环保塑料袋。所以说,政策是否有效,还要看其是否合理发挥了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政策的评估:有效性原则,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D:美国在如何推动民众参加养老保险计划方面,可谓费尽苦心。最初,在美国养老保险体系当中,员工需要经过选择、申请加入,然后要作出各种各样养老金比例的选择。人们往往会被这一繁琐复杂的过程吓倒,(政策的执行:简单化)因此相当多的人—生中从来没有加入过养老保险计划,也有很多人将自己的养老保险计划弄得一团糟。所以,后来美国的一些公司改变了他们的默认选项,他们说如果你不填表的话,就默认你会自动加入这个养老保险计划。除非你填表,明确表示退出,才能够不参加养老保险计划,这大大提高了员工的参保率。这个方法也被美国政府在很多方面加以采用。在养老保险体系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刚参加工作的人缴存比例比较低,人们不愿意为了未来而降低现在的收入,于是美国又出台了另外一项推动措施,叫做“明天储蓄更多计划”,参与者在将来按照工资涨幅提高缴存金额,而不会看到自己手上的钱减少(政策的执行:人性化)。这项措施促使民众缴纳更多的钱用于养老保险计划。E:我的老家有一个亲戚,是区里某个部门的副局长,最近相当“纠结”。眼下,从上到下反“四风”,
对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嫁娶”抓得很严,他准备不办婚宴。不料亲家坚决不同意:儿女婚姻是人生大事,必须办!两家为此闹得很不愉快。情急之下,他只得向纪委打电话“求助”:“我家女儿快结婚了。怎么样办婚宴才不至于违纪?”听说区纪委收到不少这样的咨询,因为不少人对有些事吃不准,害怕“一不小心”违了纪。于是,区纪委很迅速的制作了一部动漫片。把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碰到、大家又拿捏不准的违纪“高发点”梳理出来,用动漫片的形式进行权威解读、“边界”标注,让党员干部一看就懂,(政策的执行:通俗化,标准化)首批梳理出来的违纪“高发点”有五个:一是婚丧嫁娶大办宴席;二是以公务考察旅游;三是违规发放福利;四是违规发放津补贴;五是违规接受宴请礼品和参加娱乐活动。针对每个“高发点”,区纪委都制定了非常具体详细的规定。这下,我那位亲戚,不再“纠结”了,已经与亲家达成共识,婚宴照办,但是—不收彩礼,二要控制规模,只宴请两家的亲戚欢聚一下。
F:好的政策谁说了算?只有综合汇总分析多方面的反馈,才能知道某项政策的效果(政策的调整:建立反馈制度,汇总分析反馈)。在美国家庭里,有一个能源使用反馈灯.如果家里消耗的能源过多,这盏灯就会变红变亮。通过这种反馈,美国家庭的能源消耗下降了40%。同理一项政策需要有良好的反馈系统,从而及时修正相关政策。习近平同志在一次考察时说:“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G:政策制定的过程是一个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要有延续性,不断调适渐进,(政策的调整:延续性)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摸着石头过河”,反映的正是这种理念 。好,我把所有的要点总结一下:l
政策的制定:要实地考察,因地制宜,解决根本问题,效益最优化l
政策的执行:简单化,人性化,通俗化,标准化l
政策的评估:有效性原则,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l
政策的调整:建立反馈制度,汇总分析反馈,要有延续性,不断调试渐进现在,清晰点了吗?是不是觉得有些道理了?可能有人会觉得我还不专业,没有权威性,也许在满嘴跑火车,那我就引用一下公共政策专家的专业理论,大家来看看:布鲁尔和狄龙---《政策分析的基础》六阶段论----创意阶段:制定方案,设计目标----估计阶段:讨论问题,提出方案----选择阶段:讨论方案,选择方案----执行阶段:制定实施规则,监控执行情况----评估阶段:根据既定标准,比较判断绩效----终止阶段:分析成本效果,改善或结束政策对比一下我的思路和关于公共政策的专业分析,再参考一下材料中我所划出的所有重点,够清晰明了了吗?看出来这道题为什么是一道关于政策的观点分析题,而不是对策题和概括题了吗?我不用再解释了吧。也许你还不太清楚,这个答案到底好在哪儿,那我再说一下这个答案不low的原因,也是所有的分析题该怎样写才能不low的方法:1.匹配每一段材料所反映出的核心思想,且没有漏掉任何一段材料,这样不容易漏采分点2.按照政策分析的逻辑分类,专业,清晰。制定--执行--评估--调整,从逻辑上看浑然一体,一气呵成。我再强调一下,逻辑性的体现不是你刻意的为你的答案分门别类,而是在每一条种中都体现了你语言的归纳性和逻辑顺序性。3.没有废话,不拖泥带水,让判卷人直接看出你答案的中心点,而不是让他们觉得你是在和他们玩藏猫猫。抓住这些点了,再将材料里面的一些具体事例填充到每一条里面具体论证一下,凑够400字左右,就是一篇完整的答案,具体的内容我就不再写了。
我的复习是围绕这些真题标答展开的(视作纲领),申论单靠多做题提高幅度很少,精研真题标答才是王道。其它申论真题用来练手,不做申论模拟题。
最后大家克服“申论无常”的心魔 我对申论有了一种新的感悟,即申论思维是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看待世界的观点也不可能是一种。我对申论的理解已经不再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申而论之、以理服人、自圆其说等很书面的话,而是更返璞归真的话: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三句话很多人都知道,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确实,不过关键在于你看问题的角度,如某些理工科网友,我某天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忽然联想到了《十万个为什么》,一本很多人喜欢的书。《十万个为什么》定位群体一般是中小学生,太难或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一般不写。申论也是这样,农村土地问题考过,但为什么不考考城市房地产问题?中国经济一半的问题都能归结到房地产问题上。没法考,中国房地产问题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看不懂,更别提我们这样的普通考生了。
我从小到大是《十万个为什么》丛书的忠实读者,感情很深。当我意识到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不就是小学十万个为什么思维后,我对申论的看法慢慢改变了,从排斥到认同。我不再把申论当做一门考试,而是当作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其实理工科生看待问题,用的也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种思维方式。每年出成绩后,都有网友吐槽、感叹甚至恼怒申论,称之为“神论”,感觉自己被“申论无常”折磨。对此,我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写这两篇文章就是想分享下申论复习经验,毕竟我也受过其他人文章的启发。比如,我看论坛上有的网友细心整理了国考申论答题格式,其对答案结构形式分析之细致,我现在都达不到(实际上我就是照这么做的)。
但有一关,任何人都不帮了你,不是申论考试本身,而是你内心认同申论吗? 世界是错综复杂的,看起来很无序,但是人们通过建立有序的方法来认识无序的世界。申论也是如此,它只是认识世界诸多有序方法的一种,也谈不上最佳。不过,官方设定申论为他们的语言,招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这就是规则。无法改变规则,只有去适应规则,这就是现实。以上就是我对申论的认识。祝大家好运!
建 议 篇一、
备考必备图书某图的宝典系列和真题集,某公系列,某笔皆可以。二、好的文章推荐1、六国论 2、关注民生是根本
3、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4、要追求有质量效益的速度
5、赢得挑战就赢得机遇
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7、论十大关系 8、论持久战(这篇长文是主席写过的最好的文章,应该是每个公考人必读的作品)
上述文章都不是申论考试意义下的标准文章,但我们可以改写。真正要紧的地方在于学习这些高手们是如何论证的。要反复地看,精度,细读。
热点图书推荐,那就推荐大家看一下这几本书吧。《理论热点面对面》(网上下载电子版也ok)《改革热点面对面》(网上下载电子版也ok)《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三、材料素材推荐1、半月谈 2、瞭望时评 3、理论热点面对面
4、政府工作报告
四、练习推荐。大家不要太固步自封,多学习一些其他人的方法,多和人交流,我在网上就搜索加了几个申论互助的群(我把我当时加的那个群推荐给大家,,一定要备注,申论学习哦),我们偶尔一起互相批改,互相点评,每次总感觉有收获的,同时一些高质量的群总会有一些跟你并肩作战的战友,大家经常互相鼓励,公开路上,有人陪才不孤单。也欢迎大家加我秋秋交流,备注知乎22421 条评论分享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爱要大声说出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