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中外园林的审美特征征上有哪些区别

  这本书字里行间,处处闪动着园林艺术的迷人风韵;张张图片,无不再现中国园林的精妙。说到如何了解中国园林的精髓,以及西方园林如何从中借鉴,本书执笔方晓风先生对我们帮助很大。所以,本书值得广大园林艺术工作人员及其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中国园林艺术》全面呈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造园技艺和最经典的代表之作,是一部将学术性与鉴赏性完美结合的建筑艺术画册。全书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人的宇宙观以及中国园林发展简史;第二部分为园林主要的构成要素及造园手法;第三部分名园赏析则收录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中国园林。  该书的文字作者与审校皆为国际知名的园林研究学者,他们以生动而洗练的文字、精致而准确的草图,清晰地阐述了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和风格特色。中国多位著名摄影家历时多年赴古典园林实地拍摄了大量精彩图片,跟是形象地诠释了中国园林的精髓所在与意境之美。  本书不仅会为中外造园者提供创作灵感,也是建筑及园林专业研习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读物,同时还是献给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爱好者们的厚礼。
前言起源与发展中国人的宇宙观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技术与造景元素中国园林的审美图式景观构成建筑叠石理水植物园林边界园林路径名园例举北京故宫御花园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北京北海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网师园苏州留园苏州沧浪亭苏州狮子林扬州个园南京瞻园无锡寄畅园上海豫园东莞可园杭州西泠印社中国历史年表
更多图书信息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
中国青年出版社
使用移动设备
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 合作伙伴 |
密码登录在这里哦~
手机扫码,安全登录
打开书问阅读|微信
扫一扫登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对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的详细内容,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图纸资料下载_定鼎园林
欢迎登录定鼎网
您的位置:
本站推荐图片
正在加载推荐资料……
本站推荐图纸
正在加载推荐资料……
来源:转载资料
??在以农业与手工业生产为主的封建社会时期,西方的传统园林服务对象同中国一样,都服务于少数人。工业革命的到来使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城市自身以及城市居民服务的开放型园林也随之形成。1857年奥姆斯泰德主持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掀开了西方城市公园运动的序幕,城市公园运动也开辟了西方现代园林发展的新纪元。现代园林是真正意义上大众园林,这就要求设计师探索适合大众园林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西方设计师把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探索体现在了他们的作品中,并且已经开始对中国的景观设计产生影响。研究和总结他们这些作品的特点,会对今天中国的设计师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1 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问题??传统园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已树立和具备了社会所认可的形象和含义,借助于传统的形式与内容去寻找新的含义或形成新的视觉形象,既可以使设计的内容与历史文化联系起来,又可以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使设计具有现代感 [1] 。然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仅在于现代景观设计如何对传统园林进行借鉴吗?对传统园林的简单模仿甚至是摆脱不了传统园林形式的设计师只能设计出传统园林的赝品!1.1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将传统园林与现代景观有机结合现代西方园林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不乏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将民族的传统园林特色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特点紧密结合,创造出了在传统园林基础上升华了的现代作品,这些作品即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巴黎的安·雪铁龙公园(Andre Citroen Park)的设计在众多方面反映了法国巴洛克园林的特点,例如其规整的平面布局、笔直的道路、像巴洛克宫殿一样的大温室和温室前的大草坪。但是,在其处理上又与巴洛克园林有所不同:规整的平面布局被其北面的系列庭院和横穿其中的直线道路打破,其笔直的道路有高差和空间上的变化而避免了单调,大温室的玻璃材质也与凡尔赛宫殿有本质的不同,规整的大草坪上散植了树木。美国当今著名园林设计师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的众多作品都体现了传统造园元素或手法。他在美国的IBM索拉纳园区(IBM Solana)的综合办公楼群北侧环境设计中,面对开阔、平坦的园地,沃克采用了类似于法国园林中平坦连续的草坪图案园景处理方式,但这种规整也由于原有基地的自然景观的参与而有别于传统法国园林。在德国慕尼黑机场的康平斯基饭店(Garden of Kempinski Hotel,M&nchen)环境设计中,沃克将黄杨篱、草坪、彩色砂石带和狭冠橡树等传统园林素用极简的图案式构图重新组合,组成了两组成角度的重叠格网布局的花坛园庭院平面。荷兰乌德勒支VSB总部花园(Garden VSB, Utricht)设计中,传统的黄杨篱与红色的碎石地面组合成了一个狭长的下沉花园。在这些作品中,设计师吸收了传统的园林形式和精神,并用现代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作品即具有传统色彩,又富含时代精神,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1、2] 。 1.2 西方景观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给当今中国景观发展的启示 ?? ??当我们大肆批评中国现代的景观中找不到中国传统的园林特色时,却极少有人用自己的作品和实际行动说明怎样才能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与眼前的中国景观设计相结合。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不管是中国传统的北方皇家园林还是江南的私家园林,都是时代的产物,其所用的材料,所表达的内容都是与其时代相关的。虽然他们是无比珍贵的遗产,但如果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仍然模仿老祖宗的,那只是赝品!从西方的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中不难发现,西方景观设计师在促进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结合时,继续保留着传统园林的特点,同时赋予了其现代的精神和内容。传统也好,现代也罢,西方设计师的这些设计作品有一点必须承认,即他们是为人们所接受,受人们所喜爱的,这既是传统与现代园林结合的最高境界。 ??笔者认为,首先,我们不能让现代的景观在式样、材料、形式等等各个方面都与传统园林相吻合,现代的景观只要继承传统中的造园技法就足够了。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常见的造景元素水榭,现代园林照样可以用水榭造景,可并不一定用木质结构和古典水榭的形式,设计师可以创新,甚至可以用极现代的材料和形式来表达。不管形式多么现代,它还是传统的,因为水榭是传统的造园要素,即:用现代材料和式样表达的水榭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其次,过分的强调传统和现代对当代景观设计没有太大的意义,景观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景观能不能被大众接受和认可。北京的故宫、苏州的园林都是古典的,它们被世人称道,说明它们被中国人和世界人民认可和接受;故宫前原来是没有广场的,天安门广场是后来修建的,采用的也是现代的广场形式、材料,但它被我们认可了,它就是好的景观设计作品。 2 景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尊重地域的景观文化一直是景观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的理论似乎只停留在批判上。当我们的设计师在大肆批评西方文化的冲入给中国带来了文化和传统上的冲击时,却很少有人探索为什么会这样,很少有人回答过该怎么做,即使回答了,也是笼统的教条似的条条框框。诚然,盲目接受西方景观理念会造成景观民族性的丧失;同时,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不可能闭关自守地发展所谓的民族景观。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接受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优秀景观设计理念和造园技法,又要发展这些理念和技法使它们成为适用于中国的,在这里,世界的便成为了民族的。2.1 西方民族景观与世界景观交融的经典之作 ??拼合园(The Splice Garden)&&玛莎·舒沃兹(Martha Schwartz)设计的美国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九层试验大楼的屋顶花园,是西方景观设计师将景观的民族性与世界性交融的经典之作。拼合园是一个25&25英寸的正方形屋顶花园,设计师玛莎·舒沃兹希望其能表达出场地是微生物研究所的特征。她从“基因重组”中得到启示,将花园设计成了基因重组的象征物&&来自不同园林文化的连体婴儿。一面以法国文艺复兴园林为主,一面以日本禅宗园林为主 [1、3] 。从园林风格来讲,法国园和日本园毫无疑问是民族的园林。但改作品是设计师基于对该场地位置和文化特征的分析,并综合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式,进行加工创新而完成的,因此在这里,民族的成了世界的。2.2中国自己的经典之作及启示 ??笔者认为,俞孔坚先生的中山岐江公园设计是在回答民族景观与世界景观如何交融的最好的实例。中山岐江公园受西方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理念的影响,同样强调对废弃工业设施的生态恢复和再利用,这种设计理念是世界景观设计界探索产业用地再生设计的结晶。同时,俞先生从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出发,保留龙门吊、水塔等场地原有构筑物,建设了一些反映地方特色和中国景观的景观元素,尤其是红盒子,这些都反映了民族性、地域性 [4] 。在这个案例中,世界的成为了民族的,同时俞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诉中国的设计师:“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是处理民族景观与世界景观问题的最好切入点。 ??学习西方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技法是对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和资源共享,文化和艺术共同进步的社会里,我们之所以学习西方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技法,是因为他们在最近百年内相对于我们是先进的。几百年以前,西方和日本都在不断地学习中国的造园,就是因为在当时中国的造园理念和技法是先进的。日本人做的很好,他们学了中国的,但他们提炼了,升华了,也就逐步形成了为人称道的日本园林风格。中国的景观设计师也应该明白,学习不是拿来,不是copy,而是洋为中用!要想洋为中用,就要把自己的足下文化融入世界景观设计理念中去提炼中国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3 绿色与生态 ??很多人把绿色与生态等同起来,认为生态的景观不过是多种点树,甚至认为搞园林就是种树的。尽管从外在表象来看,大多数的景观或多或少地体现了绿色,但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形成和保持效果的景观,并不是生态意义上的“绿色”的 [5] 。3.1 西方园林的生态理念 ??席卷全球的生态浪潮让西方的设计师看到了景观生态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们不断探索生态的设计,逐步形成了两大生态理念:生态恢复与促进,生态补偿与适应。在后工业景观改造中这两大理念显得尤为突出。从美国西雅图(Seattle)煤气场公园(Gas Work Park)到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杜伊斯堡北部风景园(Duisburg Nord Landscape Park)和格尔森基尔欣北星公园(NordsternPark,Gelsenkirchen)等众多后工业用地的改造中,无一不渗透着生态设计理念,应用了很多生态的设计手法。例如对场地原有构筑物的保留,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用废弃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等。现在,科技的发展更加促进了景观的生态化,有些景观已开始应用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来维持自身的运行。除后工业景观以外,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上的日本馆和荷兰馆也都体现了生态设计理念 [6] 。3.2 当今中国的生态化景观设计 ??西方的生态理念和手法传入中国,给中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中国的设计师近年来也在探索生态设计的新路子。例如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就利用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先抽取府南河水,注入400立方米的厌氧沉淀池,经过沉淀后的水依次流经水流雕塑、兼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氧化沟等水净化系统,使之由浊变清,最终重返府南河 [7] 。上海梦清园不仅构建了一套生态净水的系统,还设置了采集太阳能和风能的装置,为水泵提供部分动力,蕴含生态意义。中国后工业景观改造成生态公园的佳例还要数中山岐江公园,对原有构筑物的保留和再生利用,修建亲水栈桥保护江边的原有水生植物,开渠成岛以保护古榕树等等,这些做法都是生态理念的具体体现。 ??我们可以说以上的设计都是生态的设计,但它们不是绿色的,设计师在这些场地中并没有大肆的种树,而是通过恢复、促进原有生态环境或通过适应、补偿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来实现景观的生态性。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前几年的草坪热就是例子。在中国北方的一些城市(例如大连),水资源并不是很富足,甚至可以说是缺乏的。但草坪的养护却需要大量的水,在少雨的城市,养护用水只能从城市用水中来,这样一来,养护大片生态效益并不高的草坪就需要耗费大量的城市水资源,从整个城市生态系统来讲,草坪的生态效益很可能是负的。所以,绿色的不一定是生态的。4 结语??困惑于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绿色与生态之间不知何去何从时,却从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启示,并从中国设计师的作品&&中山岐江公园中找到了答案。我们不能单纯的讲某个景观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也不能讲某个景观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更不能认为绿色的等同于生态的。如何继承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而又不乏现代,如何借鉴西方先进的设计理念而又能体现民族特色,如何设计信息时代人们想要的生态型景观,是一直困扰这我们景观设计师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立足于自己的脚下文化,应用“野草”似的造景元素设计的景观就会秉承传统理念又富有现代气息,饱含民族特色而又体现世界潮流,绿意盎然而又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参考文献: [1]王晓俊编著.西方现代园林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2]王向荣,林菁编著.欧洲新景观[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3]苏肖更.一个离经叛道者──玛莎·施瓦茨作品解读[J].中国园林,2000(4): 62-64.[4]俞孔坚,庞伟等著.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产业用地再生设计探索,岐江公园案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王向荣,林菁.现代景观的价值取向[J].中国园林,2003(1):4-11.[6] Expo 2000 Hannover GmbH .Architecture Expro 2000 Hannover[M].Hannover:Hatje Cantz Verlag,2000.[7] 何均发.生态与文化的交融:四川成都府南河活水公园评介[J].时代建筑,1999(3):58-60.
已有 0 人对这个资料发表了看法,
【我来打分】
正在提交您的评论,请稍候……
在此发表您的评论!
本站声明:
本站的所有资料均来自广大行业工作者的辛苦创作,资料均实行免费下载,因此希望广大同行也将您的资料贡献出来,共同构建一个属于大家的免费资料库。
会员帮助:
会员帮助:
本类推荐文章
正在加载推荐资料……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审美特征上有哪些区别_百度知道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审美特征上有哪些区别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等我结婚去纹身知道合伙人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等我结婚去纹身
采纳数:14
获赞数:650
参与团队:
可以从文化上联系考虑,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中国园林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它强调天然美胜过人工美,体现博大的文化和复杂的精神。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驾驭自然。相对应,西方园林艺术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强调秩序,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它以科学、技能为主,在明确轴线的引导下作前后左右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大面积平整的草坪、修剪的形态规则的林木和花卉构成了西方园林的主体。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精确和对称,整体简洁而清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74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51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正在初始化报价器中国园林与西方园林的区别是什么?1个回答廉成弘园林是人工天然,它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这个层面讲,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西方园林艺术具有本质的区别。 近现代西方文化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驾驭自然。相对应,西方园林艺术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的美高于自然的美。它以科学、技能为主,在明确轴线的引导下作前后左右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则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大面积平整的草坪、修剪的形态规则的林木和花卉构成了西方园林的主体。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精确和对称,整体简洁而清晰,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 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对比,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它强调天然美胜过人工美,体现博大的文化和复杂的精神,被称为世界造园之母。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一个世纪。西方文化借助于强大的经济、科技和文化感召力,成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主导文化。随着西方文化的大举渗透,体现西方文化的西方园林艺术逐渐成为中国园林产业追求的时尚。当前在城市绿化、园林规划中大量采用西方园林设计理念,能够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理念的景观逐渐成为***上难得一见的“稀罕物”。 而恰恰是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园林规划的“西化”,正在将中国城市生态环境推向死胡同。大面积的草坪加上稀疏分布的几颗灌木或矮树,就构成了城市绿化的主体。草皮的根系浅,只能利用有限深度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现实是,绝大部分中国城市的水资源短缺,还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水资源,不断浇水,才能保证草皮的正常生活。而草坪需要不断修剪,并把修剪物移走(其中的营养物也随之不断输出),土壤肥力迅速下降,不得不通过施肥来保障草坪的生长;稀树草原式的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在这方面,城市绿地更像需要精心照顾的农田),不断爆发的虫灾病害需要经常施用农药,这样也就同时把农药送达了城市居民的身边左右,并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大部分情况下,稀树草原式的城市绿地并不适应城市的自然环境。所以,在非人为干预条件下,这些绿地最终要么发育成森林、要么退化成草原,当然也有一些保持原状。也就是说这个人工生态系统会继续演替直到顶极状态。但是如果我们一定要它停滞在稀树草原阶段,就必须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它进行压制性的维护,这就提高了绿地维护的成本。总体上讲,稀树草原式的城市绿地导致水资源的进一步紧张、土壤肥力的迅速下降、污染和破坏环境,加速了城市生态系统的退化,并且加重了城市运行的经济负担。这种绿化模式是非常不适合中国城市条件的。 无论是国内提出的建设“森林城市”,还是“城市森林”,都是对“稀树草原式的城市绿化模式”进行反思的结果。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草皮”这一项目(从国外引进的),林、木、花卉虽然最初也都是人工组合在一起的,但在以后的管理中更注重因应自然,不追求刻意雕琢,顺其自然发展。所以,这种园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与本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可以良好发展的生态系统。乔、灌、草趋于自然组合,层级分布(地上的枝干叶、地下根系的分布均表现出分层现象,充分利用地上的光、热、湿以及地下的水、营养等),生物多样性较丰富,系统稳定性强。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不仅运行成本低,而且其生态功能也更强大。 两幅可以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园林代表的绿化模式。大雪中的寒山寺图片中,大家可以看出,树木的枝条姿态各异,它们相互补充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阳光。这是植物向光性的一种表现。而图4是一个住宅小区的局部绿化图,图中包括平整的草坪、修剪的形状规则的、三色搭配的低矮的小灌木和稀疏的几颗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瑰宝。而恰恰是这个国宝正在被我们自己遗忘和抛弃。中国园林艺术模式是世界园林艺术的最高成就,而恰恰是这个最高成就正在被国人破坏殆尽。被西方文化冲昏头脑的中国园林界,攀洋附外的洋奴心态实在是要不得,大力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光辉,它将光照神州,造福世界。 并不是所有的“洋”艺术都是先进的,我们因为头脑简单已经失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目前为止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我们大可不必在这方面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理念。 在家业时代,中国和西方的造园艺术,前科学时代的地理思想和占地术(在中国被称为风水),农业及园林艺术,不同规模尺度上的水利和交通工程,风景审美艺术,居住及城市营建技术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是我们现代意义上景观设计的前身和源泉,但同时和传统造园艺术相比,现代景观的含义在外延和内涵上又有了更大的拓展。 世界上最早出现经营性绿地的地方,往往是在自然条件虽然能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但缺乏同自然山河亲密接触的地区,人们需要通过同自然接触来调节心理,以获取情感的安宁和审美的满足。在西亚如波斯(伊朗)和阿拉伯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就是如此,因而也造就了世界上最早的经营绿地(园林的前身)。除了西亚的造园系统外,世界上还有两大系统,即欧洲系统和中国系统。 西亚的造园始自波斯,由狩猎的囿演进为游乐的园。在公元前5世纪就出现了用围墙进行分割的“天堂园”(paradise garden),同时代的希腊也有关于天堂园的记载。到了公元8世纪,波斯庭园开始把平面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的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的中心处设中心水池,象征天堂。在西亚这块干旱的土地上,水一向是庭园的生命,随后的阿拉伯继承了回教的水法,并随着回教军事的远征传到了北非和西班牙,以及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在所有的回教地区,对水都很爱惜、敬仰甚至神化,使水在园内尽量地发挥作用。 回教的水法传到意大利以后,更演进到了神奇的地步,在每一个园林中都有充分的演示,成为欧洲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点缀。回教的园林和水法在西班牙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在格拉那达(Granada)城边,有公元14世纪前后建造的“红堡”园(Alhambra),经营建造的数百年,有大小六个庭院和七个厅堂组成,其中以1377年所造的“狮庭”闻名于世。狮庭种有桔树,以十字形水渠象征天堂,各庭之间的洞门互相联系,隔以漏窗,以此来扩大庭园的空间感。回教园林的建筑物色彩丰富,雕饰色调与花木明暗对比强烈。同时,回教园林用丰富的色彩图案铺地来代替草坪花坛。离“红堡”不远的“园中园”也是回教园的典型代表。 西方园林布局多为规则园林,造景多为极端化,稀疏或密集,更多的是浑然一体的震撼,讲究天人物合一(象参天的大树林、整齐有致的布局分割庄园)。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讲究对称,造景讲究峰回路转,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为意境,更多体现了诗人的情怀,和大自然的归一法。中国园林的小意境是西方园林无法理解的,凡是正式这种小意境,真正的体现了自然美。中国园林的独景在世界园林艺术是独领风骚。热门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查看更多21222324252627282930相关问答3个回答小凯亮晶晶园林和风景园林还有园林设计学的内容差不多,只是侧重点不同: 园林是偏植物方面涉及设计的比较少。 风景园林是设计方面的。 园林设计感觉和风景园林很像吧。 园艺就是彻底的植物了。 风景...2个回答陡变吧GFO地理位置不同3个回答孤楼一夜听秋雨园艺同设计区别大一些,园林风景园林园林设计区别不大。2个回答zhaoqun66618可以进他QQ空间看看,我不敢肯定他会做--路过--2个回答2维尔京狱可以进他QQ空间看看,我不敢肯定他会做--路过--1个回答花生_02681、鹅掌楸 2、火棘 3、四照花 4、海桐 5、卫矛 6、山茶 7、小叶蚊母树 8、金钟花 9、流苏树...等3个回答博弈上的诡计古典园林主要追求的是光与影的完美结合,采用各种手段改造地形(主要表现为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以及通幽小径达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完美平衡。古典园林十分注重山石、树木、水和周围环...4个回答soldier_killer我们专业今年有去苏州哦!去了拙政园,狮子林,沧浪亭,网师园、个园、留园、北师塔、怡园、藕园。说真的那里蛮好玩的,充满了古韵,风景怡人,在那里心情会变愉悦。有空要去逛逛哦,那里的夜景...3个回答男孩46643施工吧,钱途3个回答加菲18日76金屿园林,高端别墅庭院绿化,可以来看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西方园林审美特征的差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