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刊》历任主编任期表

预出版文章
在线办公区
高被引论文
&&总访问:4293132
&今日访问:2108
预出版文章
编者按 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中国科学院院刊》近年来在科技支撑决策和引领公众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该刊也引起了科学共同体的极大关注:继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后,据2015年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数据,《院刊》在自然科学综合类60多种期刊中,以影响因子2.183的优势排名第一;在中国最大的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2015年发布的数据中,《院刊》又以复合影响因子3.176荣登全国422种综合类科技期刊第一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战略科学家进入作者群,尽管2016年《院刊》已由原双月刊改为月刊,但仍难以满足作者的需求,为使科学家们的优秀“思想产品”及时高效传播,本刊拟将已审通过的高水平论文,以“预出版”形式在《院刊》网站先期刊出以飨读者,并期待这种新媒体传播在作者、读者、编者互动中不断完善,使《院刊》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公众、服务科技界。
“预出版”是数字化出版的一种创新形式,节省了由于期刊版面有限等待发表的时间,使文章一般可提前半年与读者见面。本刊“预出版”文章已通过了同行专家评审被编辑部定稿录用并经编辑加工。其在纸刊发表前允许作者有个别修改,内容以最终纸刊发表为准。
[][][][][][][][][][][][][][][][][][][][][][][][][][][][][][][][][][][][][][][][][][][][][][][][][][][][][][][][][][][][][][][][][][][][][][][][][][][][][][][][][][][][][][][][][][][][][][][][][][][][]
微信关注公众号
.er_weim {
text-align:
width: 160
z-index: 99999;
.er_weim img {
height: 160
width: 160中国科学院院刊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科学院院刊
《》是主办的以战略与决策研究为主的科技综合类刊物,该刊作为国家科学思想库的核心媒体,重点刊登中国科学院和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刊收录情况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国科学院院刊刊登内容
重点刊登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科学家就我国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的研究报告,对重要前沿及交叉学科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评述,探讨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介绍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介绍中国科学院科研进展和重大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刊主要栏目
常设栏目有:特稿、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院士与学部、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论坛、科学家、合作与交流、新建机构、专题报道等。
中国科学院院刊文稿要求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流畅。要有20字以内的题目(中、英文)、关键词和作者简介。文中外国人名和组织机构须依照国家标准译成中文,并注明原文全文。战略与决策研究、政策与管理研究、学科发展、科技与社会、成果与项目栏目的文章除上述要求外,还须有200—300字的中、英文摘要和主要参考文献(具体要求见附件)。所有来稿均请通过E-mail发送到编辑部。请勿一稿两投。为扩大信息量,提倡撰写短文;欢迎提供照片和图表。来稿请留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号或E-mail地址。文章发表后即付稿酬,并赠刊两册。
本刊不负责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来稿逾三个月未收到通知者,作者可另行投稿。
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读者对象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各级管理决策者和关心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读者。
中国科学院院刊通信地址
地址: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邮编:100864
.82-202[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白春礼:2018《中国科学院院刊》卷首语白春礼:2018《中国科学院院刊》卷首语旧人生活百家号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党的十九大以“新时代”明确了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在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的同时,也为科技界指明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新的时代赋予科技创新以新使命。科技创新,不仅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应有之义,更需要与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深度融合。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在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的同时,如何实现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是新时代赋予科技界和中科院的新使命。2017年,中科院全面推进实施“率先行动”计划,各项工作均迈上新台阶。全院重大成果产出成就斐然,科技基础设施、国防科技、信息科技、农业科技、产业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等领域均取得积极进展。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中国天眼”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均取得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创新成果。FAST夜景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中,在提到2017年“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时,特别提到中科院主导研发、参与的“‘慧眼’卫星遨游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等,并表示“为中国人民迸发出来的创造伟力喝彩”!中科院全体职工及全国科技界备受鼓舞,更加坚定科技创新自信。在新的一年里,中科院将不忘科技报国为民的初心,牢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和十九大描绘的新蓝图、做出的新部署贯彻落实到“率先行动”计划中,充分体现和贯穿到科技创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紧密围绕十九大提出的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不断调整充实“率先行动”计划的重大创新领域布局,凝练聚焦重大科技任务;立足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性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等科技创新的新部署,不断强化“率先行动”计划的重点领域和前沿方向部署;紧密结合参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等任务,进一步与国家科技体制改革举措有效衔接,不断拓展“率先行动”计划在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区域布局等方面的内涵和外延。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重大创新贡献。2017年,在新一届编委会领导下,《中国科学院院刊》坚守“国家科学思想库核心媒体”定位,坚持“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重大专题、专刊策划,不断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其中,第5期“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得到刘延东同志批示,“科技支撑‘一带一路’——中国科学院在行动”“科技支撑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发展”“青藏高原综合科学研究进展”“科技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专刊专题和高端论坛活动,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战略和决策,发挥了科技智库媒体的重要作用。过去一年,《院刊》还新增“智库观点” “新形势 新经济 新动能 新体制 新政策” “新青年 新思想” “科技支撑‘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进展”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新栏目,紧跟新的时代脚步,把握科技创新脉搏。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科技创新的新时代,为科技智库媒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院刊》也必将乘势而上,依靠国家科学思想库的公信力,通过媒体融合的传播力,不断扩大社会的影响力。更好地为国家宏观战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更好向社会和公众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2018年新春到来之际,谨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刊》和中科院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新年问候,向中科院全体职工致以新春祝福!白春礼化学家和纳米科技专家。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中共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53年9月出生,辽宁人。博士。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欧洲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兼任中国微纳协会名誉理事长、国家纳米科技指导协调委员会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奖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院刊》主编,若干化学和纳米科技领域重要国际学术刊物的共同主编或国际顾问编委。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旧人生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认真搞笑,讽刺胡闹!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题
介绍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规划及最新研究进展----自动化研究所
当前位置:&&&&&&
《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题
介绍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规划及最新研究进展
发表日期: 【
  7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刊》发表“脑科学与类脑智能”专题,用9篇文章介绍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及中科院战略先导B类“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项目规划及进展情况。中科院院长白春礼亲自为该专题撰写序言。&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概述》一文系统介绍了两个重要的前沿科技领域——脑科学和类脑智能技术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发展的历程,尤其是近年来国际科学界涌现的新趋势。文章指出,脑科学研究对大脑认知神经原理的认识,提升了人类对自身的理解和脑重大疾病的诊治水平,也为发展类脑计算系统和器件、突破传统计算机架构的束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文章概括性地总结了国际脑科学和智能技术领域的总体进展。文章指出了未来15年的发展趋势和有望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以及我国在这两领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  《类脑智能研究现状与发展思考》一文指出: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的许多重要进展反映了一个趋势——来自脑科学的启发,即使是局部的借鉴都能够有效地提升现有人工智能模型与系统的智能水平。然而,想要真正逼近乃至超越人类水平的人工智能,还需要对脑信息处理机制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借鉴。类脑智能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借鉴脑神经结构及信息处理机制,实现机制类脑、行为类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文章从受脑启发的新一代人工神经网络、基于记忆、注意和推理的认知功能模型、基于生物脉冲神经网络的多脑区协同认知计算模型等角度,并结合研究团队在类脑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论述类脑智能的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类脑计算芯片与类脑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与思考》一文指出,分析了类脑器件与计算系统中的类脑芯片和类脑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重点探讨了类脑芯片在模拟人脑神经元模型和认知计算方面,以及类脑机器人在感知控制和智能生长方面的研究内容。针对现有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文章指出未来研究在仿人运动模型、类人神经运动控制、人机协同的智能机器人控制等方面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序言中指出,在新一轮的脑科学竞争中,中科院已率先布局。2014年成立了“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为推动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的交叉融合,2015年卓越中心扩容为“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同时先导专项更名为“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希望通过两个前沿学科的相互借鉴和融合,赋予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新的内涵和发展动力。中国的脑计划经过不断反复研讨,确定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体现我国特色和优势、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一体两翼”的研究布局,即以研究脑认知的神经机制为“主体”,研发脑重大疾病诊治新手段和脑机智能新技术为“两翼”,以期在脑科学、脑疾病早期诊断与干预、类脑智能器件三个前沿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突破。中科院将继续发挥先发优势,汇集顶尖人才,开展高水平研究,推动中国脑科学和类脑智能研究在世界科研前沿占重要的一席之地。&  院刊链接:&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下载PDF-中国科学院院刊.PDF 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下载PDF-中国科学院院刊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昆明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 北京 )
关键词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一 必要性和紧迫性
造就了举世瞩目的、独特的生物区系。“中国
人类所面临的食物安全、清洁能源、人
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我国相关研究
口健康、环境优化和脱贫致富等自然与社会
的重要科技平台,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库、
问题,都与生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有直接或间 动物种质库、微生物种质库和DNA库。该库
接的关系,所以说生物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 将以收集保存野生植物为主、兼顾脊椎动物
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种质资
和微生物种质资源;近期重点收集保存珍稀
源对人类的贡献是巨大的,如科学家利用日 濒危种、特有种、有重要经济价值及科学价
本矮杆基因,育成了“奇迹”的墨西哥小麦, 值的物种;立足云南、覆盖西南、面向全国,
一举使这个粮食进口国成为出口国;国际水 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地位的野生生物种质资
稻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中国低脚乌尖水稻 源的收集保存、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平台。
的矮杆基因,培育出了系列水稻品种,从而
因此,在生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云南建立野
掀起了闻名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我国 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是中国政府开展生物多
科学家利用海南岛野生稻的不育特性,进行 样性保护、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维护大国
杂交水稻研究并大面积推广,大幅度提高了 形象、承担国际义务的重要工作,同时与我
水稻产量、极大地缓解了
亿人口的粮食
国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国家
目标一致,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科学工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的大国,是世界上生 程。
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效地保护野生
二 工程项目进展
生物种质资源,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
1999年,著名植物学家吴征镒院士致
质基础。云南与毗邻的四川、西藏、贵州、重 信朱?基总理,建议尽快建立中国西南野生
庆、广西等周边地区,几乎囊括了中国植物 生物种质资源库,朱?基总理十分重视并做
最主要的三个特有中心,即滇西北中心、滇
了重要批示,云南省和中科院迅速开展了与
黔 桂中心和川东 鄂西中心;而青藏高原则 项目相关的前期工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
云南省和中科院等部门组织对项目的《初步
可行性报告》、《预可行性报告》、《中国云南
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设项 目建议书》和
《中国云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项 目建议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建在云
书》进行了专家评估和院士咨询。
南省昆明市北郊黑龙潭中科院昆明植物研
2002 11
月国家发改委对项目建议书进行了批复,同 究所内,占地 5.3333公顷。根据保藏的需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