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多张图片做成pdf文档的文档或者图片,要参数相同。

当前位置: >>
自整理摄影常识技巧精华帖答疑
人物摄影的基本常识 [转] 在对人物进行拍摄时,需要被考虑下面几个因素: 地点 对人物进行拍摄,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找到你的拍摄位置。选择一个点作为简单的中间色调背景,树叶、草或是 大海都可以。为了使肤色变暗,可以找到一个类似颜色的背景,使人物的脸部光线保持明亮,保持背景的简单,将图 案、形状和颜色降低到最小化,或者是将带有特殊意义的物体作为背景。 光线 尽量让太阳位于你的身后,如果太阳光很亮,则让人物处于阴凉处,因为刺眼的直射光线会让人物的脸部看起来 过度偏白,不自然。如果在阴凉处时的光线又有些暗,则使用闪光灯来增亮脸部的光线。 最佳的拍摄时间是在下午,这时的光线柔和、呈金黄色。在其他的时候,你可以在 SLR 相机上加上一个 81B 或 C 滤色镜,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最常用的技术是将你的被摄主体处于阴暗处,然后使用闪光灯照亮脸部。你也可以使用一个小的反射镜或白色卡 片来将阳光反射到阴影处。 有时候,你在光线背对人物的场景进行拍摄时(逆光),偶尔会拍摄出很有创意的照片,因为光线透过人物的头发会 产生光晕现象。 如果你使用 SLR 相机在户内拍摄时,使闪光灯的光线远离墙壁或是天花板,以得到更为自然的光线。如果你使用 的是单独的闪光灯则是最好的,不过要注意将它放置在离镜头足够远的地方,以避免人物红眼的产生。 镜头 如果你拥有的是 SLR 相机,使用的是 135mm 或类似的镜头,你就可以拍摄出绝大多数的场景的图象。使用最大 的光圈(最低的 f-号),可以使背景模糊,而让人物脸部有电影上的光线效果。如果背景也很重要,你可以使用小光圈(高 f-号)使所有的东西都处于焦距上。 拍摄位置 尽量靠近一些,不要将整个人都拍摄下来。如果是做特写镜头,就完全可以让人物充满整个画面。对着人物的视 线水平拍摄可以得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如果是给小孩子拍摄,就需要跪下来。 图象比例 一般情况下是保持人物的眼睛在画面的中央,如果人物看起来有些偏向一边,就在空出了一边加上一些其他的物 体。 如果被摄人物的明暗反差强烈时,你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或快门速度来控制闪光在胶片上的照度,比如说, 光圈大,闪光在胶片上的照度大;光圈小,则照度小。 尽量的让你拍摄的人物放松 让被摄人物显得轻松、高兴,尽量让他们想象一些有趣的事。人们都不喜欢长时间的等待,所以你首先将相机调 整好,然后再请他们拍摄。 给照片添加情趣 你可以用很多方法在照片上加上一些趣味或是特殊效果,比如说你可以将相机旋转 30 度拍摄,使人物看起来好象 处于一个很危险的角度;或是使用广角镜头来扭曲人物的脸部等等。 运动着的人物 如果你要拍摄的是正在运动的人物,(比如说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你可以故意地模糊图象的背景来强调速度。如果 你用的是 SLR 相机,可以使用中等的慢快门速度(1/60s)。关于闪光灯曝光补偿 老悲你好!我对闪光曝光补偿略知一二,其具体原理我说不全面,不过也能说两句,若有不对之处请指正。 现代相机中都有 TTL 闪光测光系统,闪光测光的方式很多,我以 TTL 闪光测光系统为例,它是通过测量从主体反射 后进入镜头的闪光脉冲实现的。进入镜头的光被内传感器接受,当传感器感知到产生的闪光足以使中间影调的主体取 得正确曝光时,就会使闪光泡熄灭。同样也可通过一种“调节”的方法来改变闪光灯熄灭的时间,这个“调节”就是闪光曝 光补偿的 EV 值。 为什么有了曝光补偿还要有闪光灯曝光补偿?其实闪光灯补偿与曝光补偿一样, 无非曝光补偿是经过控制光圈或快门 来实现的,而闪光灯曝光补偿却是通过控制闪光灯闪光结束时间来实现的。想必曝光补偿大家都知道了,闪光灯曝光 补偿其实也是一样,但闪光灯曝光补偿只能补偿前景却无法补偿后景,在摄影师需要得到特殊的效果时,常用曝光补 偿来补偿后景的曝光值,同时用闪光灯曝光补偿来补偿前景的曝光值,最终得到一幅理想的前后景色曝光都满意的片 子。爽文关于夜景拍摄的回帖(供大家学习参考)以下是引用 莫南 在 12 楼的发言:Re:[a2t,9 楼] 夜景档拍的还是不行啊。搞了很久了。还是一样很模糊。是不是以后拍的时候用 P 档和自动档就行。晚上拍的时候 肯定要用闪光灯嘛。不然的话拍的很暗。听别人说晚上拍相片 ISO 要调高点。为什么你这里说调低。多请指教谈两点: 1,夜景模式多用于室外拍璀璨灯光等场景,室内近距离不必用夜景模式. 2,夜景模式的曝光速度一般都较慢,你那张室内夜景模式拍的 PP 曝光速度在 1 秒,除非你手特稳,否则非糊不可. 3,ISO 调高后,相机会自动将快门速度提高,可以防止抖动而使 PP 不至于模糊,但相对来讲会增加 PP 的燥点. 4,将 ISO 调低,可以减少 PP 的燥点,使画质提高,但此时最好用三脚架.以下是引用 爽文 在 16 楼的发言:Re:[莫南,15 楼]以下是引用 莫南 在 15 楼的发言:Re:[爽文,13 楼] 爽文,您好,上面二张图片都是在夜景模式下拍的,真不明白会拍到这种程度,我的手没有抖动。闪光灯也开了。但是在同 种条件下,用自动档和 P 档拍得就很清楚。是不是在夜景档时一定要设置哪些参数值吗?要改哪些?能否再指点一二,非常感谢! 不过我对 S3 的画质和自动档 P 档下拍的图像非常满意。 1P2P 回南兄: 1,当拍摄设定在夜景模式时,相机会自动根据场景的进光量决定自己的参数,所以这两张 PP 的曝光速度分别是 1 秒 和 1/2 秒,光圈在 2.8 左右,我上次说过,像这种速度,除非你的手特稳,否则 PP 模糊度概率就会很大.而且在拍摄夜景时,相 机的防抖功能基本上不起作用.你说你的手没有抖动,但是,感觉与实际是不一样的,这两张 PP 明显的是抖动了.你可以用 三脚架再拍一下试试,肯定不会出现情况. 2,室外拍摄夜景,根本无须开闪光灯,以相机自带的闪光灯的功率,怎么可能照到你要拍摄的景物上去,而且若不小心将光 打到前景上,其反射到相机的光源会使相机作出错误的判断而加速快门的合闭时间,造成前景清晰而后景一片漆黑. 3,自动档就是 P 档,在拍摄对象光源很充足的情况下,P 档确实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光源不是很足的情况下,P 档并不 能充分体现出夜景的魅力,但夜景模式由于延长了曝光时间,就可以较好地体现出夜景的美丽.不过这种模式我基本不用, 相机本身带有手动功能,自己根据场景确定各项参数,更能表现出夜景的璀璨. 4,说句题外话,场景模式是对一些懒得用手动功能的人设计的,所以在傻瓜卡片机上会设定多达十几种模式,以方便使用, 既然相机带有手动功能而不用,那就对不起所买的机器了,你说是不是. 5,过去用传统相机,米又少,买一卷胶卷拍摄时,左算右算,拍坏一张就是几毛钱,舍不得啊.数码相机.你怕什么.拍啊,用各种 数据拍,回来看,不好就删呗,经验就会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相信经过努力,技术一定会提高的. 发几张本人的拙作,交流交流.
关于爆炸效果与追随拍摄 创造变焦爆炸效果的秘诀之一是先将相机支在稳固的三脚架上,以便推拉变焦镜头时顺滑流畅,不致晃动,确保构图 不会改变。 不妨试试不同的较慢的快门速度,但至少得慢于 1/4 秒,使曝光时间长得足以进行平滑,可控制的变焦推拉,甚至曝光 时间可长达 10 秒。为得到所需的长时间曝光,应使用慢速胶卷,小光圈以及在阴天下拍摄。必要时可使用中性密度滤 镜。夜晚是较佳的拍摄变焦爆炸效果的时间,对着明亮、五光十色霓虹灯招牌,可多作尝试,进行一些探索。 如果相机具有自动对焦功能,则要转到手动档,以求对焦更准确和方便。先将镜头推至最长焦距处,然后当快门释放 时,将镜头变焦环平滑稳定地拉近至最短焦距端。在开始变焦前可稍停片刻,停顿的时间取决曝光时间的长短。例如, 对于 4 秒的曝光,可让快门开启 2 秒钟后才变焦,这使主体在画面变焦爆炸的线条中突显出来。可尝试一下将镜头拉 近和推远,看其效果有何不同。也可试一下不同的推拉速度以及在曝光的不同时间进行推拉。 大多数变焦镜头所获得的变焦爆炸效果都不错。如果构图紧凑一些,广角变焦镜头出来的效果会比远摄变焦镜头的效 果好得多。 追随拍摄,顾名思义,就是相机追随运动的物体拍摄。运动的物体在取景框里的位置相对是固定的,而背景和前景相 对取景框是运动的。因此,拍出来主体清晰,背景和前景被拉虚化,产生强烈的动感。这种拍摄方法适合表现体育活 动,如赛跑、赛马、跳水;也适合表现奔驰的火车、汽车、快艇;在人像摄影中,拍摄奔跑的儿童,有一种特别活泼 的效果。 拍摄时要注意下面问题: 1:设置较低的快门速度,以利加强动感;较小的光圈增大景深,以利主体处在景深范围之内。如图:快门=1/30 光圈 =32。 2:相机追随速度与主体运动速度要保证同步,按快门时,相机不能停止追随。 S3 高速快门 1/3200 试用,顺便提问 小弟新手,试了一下光圈打到 8.0,快门打到 1/3200,但是拍出来的照片在看照片的模式里参数显示为 1/500,疑惑中, 请帮我看看这张照片执行的到底是 1/3200 还是 1/500,拜~ 各种拍摄方法和技巧 忽然之见兄可能不愿脏手,还是我来代劳,转一个帖子(别人写的,不是我的著作,但作了一些删节,正在学习) , 不管是否有用,希望大家不要喷口水到俱乐部中见到一关于摄影技巧的帖子,转一下(摘录) (俱乐部上传者: cctv2006 ) “虚化背景“的拍摄方法 在室外进行器物摄影,经常会遇到主体物虽好,但背景却过于杂乱无章,严重妨碍画面结构整体美感的情况。设法让 杂乱的背景虚化,使之成为“虚化背景“,以虚托实,虚实相衬,将会产生良好的画面效果。 背景影像的虚实,取决于以下几个主要因素: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背景器物距离主体物的远近等。镜 头焦距越长,光圈开得越大,背景器物距离主体物越远,背景影像就越虚化;反之,背景影像的虚化程度就比较小, 甚至不虚化。因此对主体物的主要部位对焦应该非常精确,调焦工作可以通过三脚架的前脚作轻微的前后移动来进行, 这种调焦方法,既方便又准确,不妨一试。 生活人像的拍摄 人, 是各民族社会生活的主体, 是物质民俗、 精神民俗和社会民俗的创造者, 因而是民俗摄影所反映的主要对象之一。 生活人像摄影,是区别影室人像而提出的。主要表现的是各民族各种人物及其活动情节,反映的是一定的民俗生活主 题。但也十分强调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在人物摄影创作中,要表现好人物的形象,必须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这就要抓好人物的神态、姿态、皮肤质感等。一幅好的生活人像作品,不是就人照人,一般地表现民族的人物,而是 表现出比真实的人看起来更美、更生动、更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气质,为此,在实践中应注意掌握以下要领: 1 . 要注意脸部表情的处理 通过人物的脸部表情及神态,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其精神风貌,是拍摄生活人像时应掌握的一条重要原则。 这就要特别注意拍摄的瞬间,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被摄人物的生动神态,运用自己的摄影技巧熟练地拍摄 下来。人物典型神态的流露,往往只在一瞬,抓住了这一瞬间,就抓住了最能代表人物理学性格的神态。世界上没有 绝对相似的人,人各有特征,精神面貌各有差异。由于民族、地区、年龄、性别、职业的不同,而形成的外部特征和 内在性格各有不同。满脸皱纹的老人与朝气蓬勃和年轻人是不同的,城镇职业女性与饱经风霜的农妇是不同的。即便 是同一年龄段同一性别的人,由于民族、地区的差异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性格也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作者在拍摄前对 被摄对象的外表特征要有认真的观察和分析。找出能代表其性格的外部神态,并加以突出的表现。外貌最重要的部位 是脸,人的神态主要由脸部表达出来,尤其是拍摄近景的胸像和特写的头像时,对脸部表情更要仔细。 2 . 要注意皮肤的处理 皮肤是人体外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画面的影调有重要影响。皮肤丰润、影调明朗,能表现出 人物的喜悦的神情和开朗的性格;皮肤憔悴,影调低沉,表现了人物忧郁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的孤僻。所以,拍摄中要 注意把人物的皮肤和年轻人的皮肤当然不同,但都要把皮肤的质感体现出来。 在生活人像摄影中,拍摄角度的稍微变化,对人物面部形象的表现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拍摄角度的变化一般可 分为:正面、九分面、八分面、七分面、六分面、侧面等几种;在高度方面又分为俯拍、平拍、仰拍三种。正面和九 分面可清楚的表现出被摄者的五官,看到人物正面的形象;八分面和七分面可表现出被摄者的眼睛、鼻子及侧面的某 些特征,能表现出人物的头型,头上的装饰品等;六分面和侧面可突出的表现被摄者的侧面轮廓,清楚地描绘出额头、 鼻子和口部的线条及型式样。这里,关键的是作者要根据被摄者的脸部特征,选择合适的角度,尽可能地表现出脸型 上的美的部分。 拍摄生活人像,选用全适的镜头也很重要。通常应使用标准镜头,距离两米开外拍摄人物理学,因为距离太近会 产生透视变形效果。例如用低角度拍摄,人物腿部变长,头部变小;而用高角度近摄,人物理学头部很大,身躯变小。 因此,人物摄影不宜选用广角镜头,以使用 50mm 标准镜头和 80mm 或 75mm 中焦镜头,拍摄人物脸部特写,应选 用 135mm 的中长焦镜头。 3 . 要注意手的运作的处理 手的动作,能表现出人物理学的心理状态。劳动时,手的动作和人的精神面貌是一致的;唱歌跳舞时,手的动作 和脸部表情是和谐的;讲话时,许多人也常常用手势表达思想感情。所以,作者一定要注意被摄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 手的不同动作。身体的姿态对表现人物的情绪起着重要作用。在表现身体姿态时,要生动活泼,自然大方,避免呆板。 总之,各种姿态都要有助于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4 . 生活人像摄影用光 生活人像摄影的用光,基本是以自然光为主,有时辅以闪光灯拍摄。 A 正面光。正面光也就是顺光,可使被摄人物受光面大,获得明朗的平调效果,但明暗反差不大,缺乏立体感。所以 在利用自然光的正面光拍摄时,可稍偏一点照射角度,这样既可以取得与正面光拍摄的相同效果。又能使脸部产生一 点阴影,从而鲜明有力的表现出人物的立体感。 B 侧光和侧逆光。侧光和侧逆光能使被摄人物理学受光面较小,造成较大的明暗反差,影调对比较为强烈,能表现出 人物的立体感。但人物的脸部黑影较明显,可使用反光工具反光,使阴影部分得到必要的辅助光。反射光要高于照相 机的位置,使光线从上往下反射,免得出现下明上暗的反常现象。同时还应注意反射光不要过强。采用侧光和侧逆光 时,照相机镜头应尽可能加用遮光罩或用其它方法遮挡,以避免光线射入镜头而产生雾翳现象。 C 逆光。逆光拍摄人物照,成败的关键在于光线的处理。比如,在逆光下,倘若能使人物头顶被阳光照射形成一束光 环,背景衬以深色的建筑物或树丛、山坡、画面就会十分悦目。但按正常感光,人物脸部会发黑,此时如有一块反光 板反射部分光至人物脸部,或者以闪光灯作为辅助光源,便能降低反差,使人物脸部不致过黑。但是闪光灯射出的光 线比较强烈,照射到人物脸部容易使人物面部显得生硬。因此,使用时在灯前罩一层薄的白布,可以使灯光变得柔和。 这样拍出的照片就比较理想了。 D 散射光。用散射光拍摄人物,即有受光照射的效果,又有明暗反差不太强烈的柔和影调,也不必用反光工具辅助照 明,很适宜拍摄人物照。在黄昏或黎明,阳光不太强烈,可利用云彩作衬托,能拍出别有情趣的人物作品。但这种光 线会使人物形成半剪影状态,不能区分人体的细部。阴天的散射光,由于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拍出的人像反差低,效 果一般较平淡。 在室内拍摄人物照,可根据窗户进光的多少,进行不同处理。若室内只有一扇窗户进光,可采用顺光或侧光拍摄。 顺光能获得平调的画面效果,缺乏层次,特别是当人物和背景的亮度接近时,会使人物和背景有重迭在一起的感觉。 侧光较易表现人物的立体感,但照片的反差大些,需要辅助光。室内若有相对的两扇窗户进光时,对人物造型较为有 利。一面窗户的光线为主光,另一面窗户的光作辅助光或背景光。这样可以获得丰富的影调。如受条件限制人物的方 向、位置不便随意变动时,就要避免或遮挡不利于造型的光线,加强有利于造型的光线。 5 . 生活人像的影调 人物摄影的影调,是指照片上的黑白密度。影调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不同的影调也可以表现人物皮肤的不同质 感。照片的影调,可通过光线处理和洗制条件来控制。常见的人物照,按影调的明暗淡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A 高调。画面大部分是明亮的淡影调,黑色影调只占少部分,这类照片属于高调,也叫明调。它能给人以清新明快的 感觉。拍这类照片时,应尽量减少人物身上的阴影,或使阴影部分减淡,服装和背景也要选择浅的颜色,这样会产生 较好的高调效果。 高调人物照, 靠淡影调的细微变化来表现形象, 但也可以有少量较深的影调用以表现人物某些部分。 B 低调。低调也叫暗调。其特点是和高调人物照相反,画面上大部分都是较深的调子,尽量避免和少用亮调子。它给 人以深沉、庄重的感觉。服饰和背景通常以深色为主。一般采用侧进光或侧光,使被摄者面部阴影大一些,依照被摄 者面部的亮度曝光,使亮面再现为中等明暗的调子。个别是的低调人像也可以用顺光拍摄,但曝光量要少,以便将面 部再现为暗调。 C 中间调。中间调是相对高调和低调而言的,其画面上明暗影调分布比较正常,是人物摄影中常见的一种。这类照片 给人的感觉既不偏于明快,也不偏于凝重。画面上允许有大面积的淡调子,也允许有一定面积的深调子,有较丰富的 中间层次。 此外,在谈论人物摄影的影调时,除了以上明暗不同外,还有影调的软硬之分。实践中,许多人物摄影作品就是 用柔和、朦胧的软调拍摄的,自然也有与软调相反的、反差大的硬调作品。所以,不妨对这两种调子也分别做一研究。 D 柔调。柔调人物照的特点是画面的影调配置比较朦胧,而且多半是用中等明暗的调子。 (在黑白照片上是灰影调;在 彩色照片上是中等明暗的色调)去描绘被摄者的形象。亮调子较少,深暗的调子更是少用或不用。它给人的视觉感受 是比较轻盈、明快,有一种清淡、愉悦的感受。这种柔调人物照的拍摄技巧是,尽量运用散射的柔和光线,而且光比 要小,要避免画面中出现明显的深色调子。要瞄准中间影调的部位测光,并根据它的反射亮度曝光。同时,拍摄过程 中常常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柔光镜。柔光镜不仅可以使画面的调子柔化,也能使影调进一步变浅。 E 硬调。硬调人物照的特点与柔调人物照恰恰相反,它主要是运用明暗两极的影调(比如黑白照片上的黑调子和白调 子)构成影像,光比大,而中间调子很少。这种影调处理方法常常用来表现被摄者处在明亮的光线之下,或者采用日 光拍摄时表现一种暑热的感觉。在曝光技巧上,要分别测量被摄者脸部亮面和阴影的亮度,然后折衷曝光。或者根据 脸部亮面与阴影的综合亮度曝光。硬调人物照虽然有以上造型效果,但由于它对于被摄者皮肤的质感表现不充分,所 以除了特殊需要时,一般不采用。 以上调子各有特点,画面效果各有不同。在拍摄中要根据不同民族的人物特点及作者的表现意图,采用不同影调 借以烘托人物,表现出人物的外表与内在素质的关系,通过外表的拍摄来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从而拍出 更多更好的民族生活的人像作品。民俗环境的拍摄 民俗环境,是经过人们劳动改造过的自然环境。在各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中,只要认真观察,善于取舍,到处 都有反是非曲直当地民俗特色的景色可以拍摄。如锦绣的梯田,广阔的田野,茂密的山林,古朴的建筑等等可以表现 无究。一般村寨小景也可以创作出动人的作品。 1 . 自然环境 用高角度拍摄能展示自然环境的大场面壮观景象。这类作品要求景深大,线条和影调分明,气势磅礴,透视效果 好,深远感强烈。若平视或仰视拍摄,则难以表现好大地的气象万千。拍摄自然环境时,不应使自己的眼睛只看到田 野和植物的色调或面积的大小变化,更要注意山川、河流、林带、道路、田埂等在画面中的位置和对构图的影响。这 些景物可加强画面的线条变化,层次与深度,能用以渲染气氛,突出主题,增强艺术魅力。 采光方法运用得当,是拍好自然环境的基本条件之一。多用侧光和顶逆光,在画面上的造型效果较佳,可达到立 体感强,层次多,景物轮廓明朗,线条清晰。在同一景物中,若改用顺光,整个画面会变得平板、单调,景物层次少, 画面上的深度效果也出不来。全用大逆光也不行,被摄景物在画面上占的面积过大时,容易形成漆黑一团。 此外,对云、雨、雾、霞等自然条件的得体运用,也是拍摄自然环境时营造画面气氛的重要手段。有人说阴雨天 气无法拍摄好自然环境照片,但大量实践表明,阴雨天却是表现的有利时机。阴雨天,由于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才能 到达地面,从用光的角度说,此时的光线等于加了枚柔光镜,比烈日当空的“顶光“要柔和得多。拍摄时用彩色胶卷比 较适宜。这样,只要注意纳入一点暖调色彩,如红橙色的花卉或衣服,使前景中的色彩和雾蒙蒙的背景形成色彩反差, 拍成的作品同样十分悦目。通过天气的变化加强对大自然气氛的刻画,或造成悬念,产生联想,或构成特有的意境, 使画面形象具有诗情画意。一幅反映自然环境的照片,如果缺少云、霞、或雾气来活跃画面,就象炒菜缺少调料一样 平淡无味。云、雾、霞就是摄影的调料,而掌握拍摄时机和角度,抓取瞬间,就是摄影艺术的火候。 2 . 村寨小景 拍好村寨小景,也是民俗摄影中常遇到的题材,大场面虽然能表现自然辽阔壮丽的景色,但村寨小景也同样富于 诗意,在美的欣赏中给人以启迪,使各族人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家乡,陶冶思想情操。拍好村寨小景,应选取有特 色,有情趣,多层次的景物,特别要注意周围景物的特征,认真观察阴雨晴雾的变化,寻找最好的角度和理想的光线 效果,以相应的景物作陪衬,当即立断地按动快门。选择的拍摄对象,如民居、田间、古建筑、池塘、溪流、椰林等 等。村寨小景的拍摄并非靠单纯的摄影技巧取胜,而其更包含着作者对民俗生活的热爱,是在深刻的感受中产生的美 的结晶。 3 . 畜牧活动 民族地区畜牧活动的拍摄,也是民俗摄影的内容之一。在民俗摄影和其它摄影艺术形式中,表现放牧的镜头较多。 但如何拍摄的更有民俗风韵、更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拍摄草原放牧 情况,平视拍摄就很难表现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气势,只有采取高角度拍摄,才能使视野开阔,深远感强,畜 群的层次多,才能使构图有变化。这通常要将拍摄点选在畜群附近的高地上,居高临下拍摄。选择背景亦应尽量寻找 有代表性特征的山包、树木、河流等地形,或独特树种、地貌等。形象特点突出,使人一看就大体知道是哪一地区、 民族的景象。 拍畜牧情景,很多人只注意反映畜群的活动场面,这是需要的。但都拍这种场面,就难免给人千篇一律之感。我 们还应从放牧生活中去挖掘那些有情趣的细节,有特点的镜头,如放牧人的动作、情感,个别牲畜的活动,人与畜的 感情交流情节,借助云朵、霞光、炊烟等活跃画面。拍羊群、马群、骆驼群,多采用逆光,侧逆光,将被摄体勾勒出 生动的轮廓光,再衬以灿烂的云霞,浓郁的树丛,盛开的鲜花等,就会赋予主体形象以美的感染力。民间竞技的拍摄 民间竞技,包括各民族的文化体育活动,传统技艺比赛项目,不仅有一定的竞争性,还有浓重的实用性、表演性 和娱乐性。我国各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独有的民间竞技活动。尽管种类繁多,内容与形式千差万别,但活动的 基本规律是相通的,可掌握的。只要把握住它们有规律性,就拿到了拍摄成功的钥匙。 竞技性摄影的主要特征是大动态摄影。多数项目是在激烈的运动中进行的。被摄者动作的速度、力量、难度、造 型和生动的表情等等,都在“动“中表现出来的。而各种“动“的瞬间,往往又是最紧张、最精彩的画面。这就要求摄影者 要在暂短的时间内取景、抓拍,否则就会错过机会。同时摄影教者要在暂短的时间内取景、抓拍,否则就会错过机会。 同时摄影者还需要熟悉所要拍摄项目的活动规律、比赛规则,充分运用能显示动感的各种摄影技法,虚实结合的进行 拍摄。下面就民间竞技摄影的有关问题做一简要探讨。 在动态摄影中,有时适当地使用滤色镜可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例如,用黑白片拍摄运动场全景,如果此时天空晴 朗并且有白云浮动,可以使用黄色滤色镜使兰天变暗,白云突出,从而使整个画面显得开阔、明朗。相反,若不使用 滤色镜则会显得比较平淡,失去光彩。 在室外进行的竞技拍摄,一般使用 ASA100 ( GB21 ° )的胶卷即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而在室内拍摄,这种胶卷就很 难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室内照明的亮度要比室外暗得多,而竞技摄影所需快门速度通常要 1/300 秒以上的快速,要使 胶卷准确曝光就必须开大光圈,有时光圈开到最大仍达不到准确曝光的要求。这时应使用感光度在 ASA400 ( GB27 ° ) 以上的胶卷,才能达到要求,才能把较快的动作清晰地拍摄下来。在少数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闪光灯进行光线补偿,那 就例外了。 有些情况下的竞技摄影还应使用遮光罩,以防止杂光进入镜头。在拍摄大场面的照片时,应当用三角架固定照相 机,这样拍出的照片即使放得很大,也可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有计划有重点地拍摄 一个大型的民族竞技活动,往往时间长,内容多,如何在即定的时间内拍下所需要的照片,而避免在拍摄过程中 的盲目性,事先需要有一个拍摄计划。首先利用各种途径了解竞技活动的程序。然后确定自己的拍摄项目(一般和重 点要有所区分) ,排列出拍摄表,依次拍摄。 拍摄中要以有民族特色的项目为重点。各民族的竞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 演。例如,同样是摔跤,蒙古族与朝鲜族不仅跤服不同,而且比赛的方式也不一样。朝鲜式摔跤,开赛前双方先抱好, 而蒙古族的摔跤,开赛前对手是分开的。蒙古族摔跤手进入场地时的动作很有特色,又有舞蹈的美感,还有虎视眈眈 的竞争气氛,很有拍摄价值。有些少数民族的运动会,不仅经赛项目别有特点,奖品也是很独特的。有奖励马的,奖 励牛的,还有奖励骆驼的,摄影者若将这种独特的奖品作为前景,透过栓在场地上披红戴彩的黄牛,拍摄场地中央龙 争虎斗的比赛场面,肯定会使画面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情趣。 突出和强化“动“感 拍摄各民族的竞技或表演活动,不能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那些花花绿绿的场面,要让人在观赏作品的过程中得到 美的享受。而这类照片的美感又突出表现在动感方面,动中有力,动中有情,动中有美,如何表现“动“感呢?必须针 对不同竞技项目“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技巧进行拍摄。 A 用高速拍摄凝固运动瞬间。这种拍摄要特别注意动热的表现,以较快的快门速度固定住优美的动作。陈扬坤拍摄的 《激浪高歌同心曲》 ,趣味中心是龙舟上的指挥者,你看他高扬手臂,挥动指挥棒,动作潇洒,富有力量感。被高速拍 摄凝固的运动员划浆的手臂,全都是一种姿式,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协力同心共争先的赛龙舟主题。高速拍摄不仅固定 住了优美的动作,而且又将激起的水花凝固在空中,增加了竞争的气势和画面的动感。 B 用慢速拍摄虚化动体。同样是拍摄龙舟比赛,黄雄飞选择了慢速拍摄,其作品《龙的传人》也取得了成功。作者以 特写镜头,选取了几位奋力挥浆的运动员,用三分之一秒左右的快门速度抓取运动员迅速挥浆的动作,使画面上形成 有规律的运动虚像,动感很强,也很有力度。 C 用追随拍摄强化动体。追随拍摄,是作者手持照相机紧随被摄目标等速移动的同时按动快门,与战士打活动靶时的 射击动作很相似。这样,由于焦点随着动体移动其影像清晰,而画面中的静体则变为虚像。这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的画面,动感更为强烈。追随拍摄的方法有很多,实践中应根据目标的不同运动方向采用不同的追随方法拍摄。横向 追随。这种方法适于表殃横向运动的民族况技活动,如赛马、赛骆驼等。竖向追随。这种方法适于表现上下运动的民 族竞技活动,如跳板运动。竖向追随的方法并不比横向追随复杂,只是相机是向上或向下移动中拍摄。斜向追随。这 种方法适于表现倾斜运动的民族技活动。如荡秋千运动。身着彩裙的姑娘踏着秋千飞向高空,背景的人群、树木呈斜 向虚线,给人以秋千生风,人飞天空的感觉。纵向追随。这种方法是用镜头正面迎着动体,并随着动体的前进或后退 移动焦点,同时按动快门。变焦镜头纵向追随最为方便。如果只有定焦镜头,通过移动机身也可达到变焦效果。纵向 变焦会使静止的物体在画面上变为四射的线条,给人以浓重的“爆炸感“。 追随拍摄的方法还有几种,如旋转追随。俯 角追随等等。每种方法只要运用得当,都能拍出方向性动感很强的作品。值得初学者注意的是,追随拍摄的速度一般 都在六十分之一秒左右,所以一般的“傻瓜“相机是拍不出追随效果的。 夜晚拍摄民俗运动 我国有些民族的民俗活动是在夜幕降临后才开始的,如彝族的“火把节“,许多民族的“灯会“等。“火把节“的夜晚, 每家门口都竖有火把,村口有公立的大火把,广场上人们燃起篝火和火把集会。拍摄这种活动的大场面,应尽量选择 制高点,将相机固定在三角架上拍摄,为使场面轮廓清晰,可采用两次曝光的方法:天未完全黑时,以低于正常曝 光 2-3 档的曝光组合拍下草场垛子的轮廓,等火把点燃后再以火的亮度正常曝光。在篝火场地拍摄时,要尽量拍出火 光映照下的欢快气氛。有时要用闪光灯作辅助光拍摄,闪光灯应尽量加检红色,以使辅助光和火光色温相近,保持一 定的现场感。 在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中,灯会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汉族在内的农历“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我国最为广泛的灯 会活动,还有满族的“放河灯“,有着 800 多年放灯历史的四川自贡市灯会及其它现代灯会等等。已成为广大摄影受好 者十分喜欢的民俗摄影题材。为便于叙述,下面以流传较为广泛的“正有十五闹花灯“为主研究一下夜间拍摄要领。正 月十五前后,我国许多民族的大街小巷都挂满了形态各异的花灯。公园里更是热闹。拍摄这种传统灯会,要体现传统 特点。如花灯上常常设置一些灯迹,可拍下亮闪闪的花灯及猜谜人的情态。拍闹花灯,要体现“闹“的特点。传统灯会 常常伴有歌队跳跃其间,他们身着传统艳丽的服装,手举各种花灯,摇来摆去,拍摄时应选一个较高的位置,用三角 架固定相机,以尽量小的光圈和较长一些的曝光时间拍摄。 对较大场面的展示,可用广角镜头拍摄。拍摄时,用各种花灯本身的亮度进行曝光,一般无须加用其它辅助灯光。 在取景构图时,须仔细选择真拍摄角度,利用各种灯的亮度使画面的明暗、轻重取得平衡。有时还可以借助彩虹镜、 星光镜等进行拍摄,这些滤光镜能使色彩缤纷的灯更加迷人。现代灯会多用电照明,亮度较高,所以不必用太大的光 圈。曝光用光圈 F8 和 F11 ,速度 1/15 或 1/8 秒即可。拍摄灯会中的人物活动,要解决好人物曝光和背景曝光的平衡问 题,不能让人物淹没在黑暗之中。拍观灯人,一是靠现场彩灯的光,二是靠辅助光,但不能太强,若人物离彩灯较近, 可以不用辅助光。拍摄灯会最好不用“傻瓜“相机。因为它的光圈和速度是电脑控制,无法手动操作。其它的相机基本 上都适合灯会拍摄。在灯会上拍摄,一般都使用彩色胶卷,这样能反映出灯会的缤纷色彩。可用 21 ° 日光型彩色胶卷, 不必用灯光型彩色胶卷。因为,日光型彩卷表现低色温的灯光,画面色调呈暖调,有些偏红,有助于渲染灯会的热烈 气氛,也为闪光灯补光提供了方便,因为闪光灯的色温与日光型彩色胶卷所适应的色温相符。光线的运用和对影调的影像 户外日光是人们最常使用的光照条件,尤其是阳光普照的晴天,更是摄影者喜欢的黄金时光。充足的光线把万物 照射得色彩缤纷,如果选择好拍摄角度,可以拍出立体感强、色彩饱和的照片。特别是对于使用镜头解像力弱的照相 机的业余摄影者来说,这种照明能使你有机会拍到清晰度高、层次丰富的图晴日阳光的光线特点 晴日阳光的光照极强。这样的光线使摄影者采用慢速胶片并以较高的快门速度和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时,仍能获 得较高的清晰度和颗粒细腻、适应高倍放大的底片。 若采用常用的 IS0100 胶片则可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甚至可使 用 1 / 4000 秒的速度来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 比如奔驰中的火车, 奔跑中的运动员等等。 同样, 采用 f / 22 、 / 36 等 f 极小的光圈进行拍摄时也能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小光圈能获得很长的景深, 如果是 24 毫米的广角镜头采用 f / 22 光 圈,甚至不必对焦就能拍摄,这对于抓拍很有用处。 晴日阳光还能拍摄到反差很好的照片。由于光照强硬,使得物形、物体的边缘线均能得到最佳的表现。 在一天中特定 的时刻进行拍摄时,太阳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只要想办法改变我们的拍摄角度和被摄者的位置,我们每时每 刻都能在太阳光下拍到顺、逆、侧等光位的照片。 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射向被摄体称为顺光。顺光照射的景物往往给人以平板的感觉,拍成照片后立体感和空间感不 强,画面反差小,缺乏影调层次。如果景物的色彩相近,照片的反差就更糟。拍彩照时,顺光能不加修饰地表现被摄 物的本来面貌,色彩较朴实,饱和度和透明度也较好。顺光对于拍摄人像有一定的长处,尤其是拍老年人,顺光可用 来掩饰脸部皱纹、斑疮,对人物起美化作用。还有,在翻拍资料时,顺光是最合适的。如果拍摄的资料画面不太平整, 在顺光下能得到最佳效果。由于一天中太阳高度在不断地变化,因此,早、中、晚每个不同时辰顺光的高低角度也在 不断地变化,这种变化同样也会对拍摄产生影响。 我们大致将各种高度的顺光分成平射顺光、斜射顺光两类,这两类 在一天中上午、下午各一次,情况大致相同。 1 .平射顺光 一般我们把太阳光线与地平线之间夹角小于 45 ° 的顺光称为“平射顺光”。 这是就平原地带而言的,如果在山区, 拍摄者由山下往山上仰拍或由山上往山下俯拍,此时的光线情况又应作具体分析。顺光最典型的特点如画面易平板、 反差小等在平射顺光中体现得最突出。因为这种光线会使拍摄者、被摄体与太阳基本平射顺光上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此时太阳的位置很低,阳光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射向景物,太阳光线被大气层中的尘埃、水气等微粒散射比中午要多 得多,所以,此时的阳光相对而言要柔和些。如果拍摄青年女性或者可爱的儿童,这种正面顺光会使图片显得明快而 温和。但是,由于平射顺光光线几乎是直接照射到被摄者脸上, 因而不宜拍摄正面照,否则会产生眯眼的不良效果。 平射顺光拍摄要注意影子的影响。在拍摄人像时拍摄者的影子很容易投到被摄者身上。初学摄影者往往不注意顾及整 个环境,在通过取景器取景拍摄时视线总落在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人的脸部。因此,初学者在拍摄平射顺光人像 照时,尤其应注意自己的影子是否落在被摄者的身上并及时调整。有些大胆创新的摄影者故意利用自己的影子或用一 些道具来挡住投射到被摄者的一部分光线,甚至挡掉脸上的一部分光,以产生特殊的艺术效果。初学摄影者也可以在 学好基本功的基础上不囿于传统,大胆创新,进行反向思维,以激发创作灵感。影子的妙用还可以推而广之,用在风 光、小品等门类的摄影中。在平原和海滨等开阔地带,拍摄者既可以把一些建筑物、篱笆等的阴影拍入画面,也可以 把自己的影子拍入画面来活跃画面,这样还能弥补顺光下画面反差小的缺陷。在彩色摄影中,由于光线通过大气的路 径最长,七色光中的蓝色光被空气中微粒反射得最多,因此,此时太阳光的色温较低,拍出的照片往往呈暖色。 2 .斜射顺光 阳光从摄影者背后与水平线呈 45 °-75 ° 的角度照射被摄体称斜射顺光。用这种光线拍摄的人物照片光线呆板,虽 然由于太阳位子变高,人物不易出现眯眼,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的鼻子底下开始出现不悦目的阴影。尤其当太阳角度 较高,而被摄人物的眼窝较深,颧骨较高时,这种阴影就更为严重了。这种光照拍摄风光片也不理想。拍黑白片,整 个画面呈中间灰色调,白的不够白,黑的成为灰黑,景物的质感得不到很好的表现。拍彩色照, 除了质感表现不佳外, 整个图片偏灰,此现象因具体拍摄对象而异,据笔者经验一般偏灰蓝色。因此,一般不宜选择这种条件拍摄。为了弥 补上述两种顺光条件下光感平淡、反差不足的缺陷,在彩色摄影中可以通过不同景物、人物的色彩反差来丰富画面。 例如, 运用被摄物体本身的颜色差别, 或者选择一些与画面的色彩基调成补色的景物作为前景来拉开画面的色彩反差。 顶光 中午,阳光垂直地照射到地面,这种光线即为顶光。此时的光线照度是一天中最强的,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因为 太阳穿过大气层的距离最短,光线的散射最微弱,光线在底片上留下的反差也最强。在这种光照条件下拍人像,眼窝、 鼻下或脸颊会出现难看的黑影,造成脸部变形,一般难以拍出悦目的令人满意的人物照。如果非得在这个时候拍摄, 那么可以用闪光灯补光,但要注意闪光灯的光量须较强;或者适当靠近人物,以使顶光下呈现的脸部黑影变淡或消失; 或者采用一块反光率较高的揉皱了的锡箔纸制成的反光板,也能起到弥补的作用。另外,也可以改变被摄人物的姿势, 由站立、正坐变为躺、仰靠等等,同时避免阳光直射人物眼睛,以防眯眼。同样,在顶光下拍摄塑像、产品广告等其 他可倾斜、倒置的物体,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需要的话,还可以用一个支撑的架子来固定被摄物。以顶光拍摄风光 时,环顾四周,景物的受光情况一致,而且,地平线附近的天空也是一样的蓝色,所以,不管朝哪个方向,以拍摄蓝 天为背景的风光较为理想。不足的是,景物的阴影仅仅在景物的底部,所以,如果你拍摄的地点是处在丘陵地带,那 么广阔的远景照片会显得很平淡,因为几乎每座山丘都是均匀受光,缺乏立体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一个生动的前 景来活跃画面,如从树林里向远处拍摄。如果你在树冠下拍摄,树的枝叶或躯干在顶光下一般呈现为剪影,把它拍入 画面,既能拉开画面的透视层次又能增强影调对比。 侧光 阳光从侧面射向被摄体,称为侧光。侧光照射被摄体,在另一侧产生具有明显方向性的投影,它能较好地表现被 摄体的肌理和立体感,纵深感强,造型效果好。所以,侧光摄影的影调层次比正面光丰富得多。被摄体的某些部位受 阳光直射,而另外部分则靠天空或四周景物的散射和反射光照明。无论是拍风光、人物、静物,侧光照明都是富有表 现力的。如果是在较暗的环境中如树林里、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内拍摄,侧光摄影的明暗反差则很大。此时,如想获 得丰富的影调层次,可以采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淡色物体的反光来给被摄体加补助光。晴日侧光可有两种分类方 法。一种是分为前侧光、正侧光和后侧光;另一种则是以一天之中太阳高低变化将其分为平射侧光和斜射侧光。前侧 光、正侧光和后侧光是在一定的太阳光位置下调整照相机与被摄体及光源之间的平面夹角而产生的不同光照效果。 1 .前侧光 前侧光一般是指阳光、被摄体和照相机三者之间的平面夹角在 45 ° 左右。这种光线尤适用于新闻摄影。日光直射, 画面一目了然,又有一定的反差,能反映出被摄体的基本面貌,且容易表现出物体粗糙或光滑等质感。特别是对于初 学者来说,在还未能很好地把握光线造型的情况下,用前侧光拍片的成功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用前侧光拍摄风光片效 果也不错。拍出的画面蓝天、大海的色彩纯度仅次于顺光。它还能将景物的线条明显地勾画出来,景物的纵深感也要 比正面光强。 2 .正侧光 正侧光又称标准侧光,阳光与被摄体、照相机镜头之间的平面夹角成 90 ° 。这种侧光能锐利地勾画出被摄体的线 条。如果是拍正面人像,则人的面部一半受光,阴影在画面当中占的比例比前侧光大。拍摄黑白片明暗分明,反差强 烈,黑白效果极强;彩色片则将有一部分色彩被黑或者灰色所代替。然而正侧光对树叶、花卉等被摄物具有一定的透 射效果。所谓透射就是光线穿透被摄体产生比正面光照射下更艳丽的色彩,因此用正侧光拍摄花卉、树叶,画面的色 彩将会很鲜艳。 3 .后侧光 后侧光是指照相机镜头、被摄体与阳光之间平面夹角约在 135 ° ,亦称侧逆光。在这种光线下,无论是彩色片还是 黑白片,画面中暗部比例增大,相当一部分细节被阴影掩盖。物体往往以简洁的线条或者很少的受光面出现在画面中, 产生强烈的艺术造型效果。这种光线多用于艺术创作,而较少用于新闻摄影或普通人像照,除非加闪光灯补光或者被 摄体正面所受的散射光或反射光较多,足以使其与受阳光照射部分之间的光比在 2 级以内。后侧光的纵深感强,是拍 摄风光艺术片的理想光线。景物的透射性好,只要避免阳光直射镜头,就能拍出反差极强、画面简洁、造型生动的艺 术风光片。后侧光拍摄人像,选择暗背景可拍出低调侧面艺术人像。这种效果以往一般只能在摄影室人工光布光下获 得,但现在随着现场光摄影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的摄影室灯光人像照常常可以为现场光人像照所取代,走出摄影棚 的现场光人像摄影更能产生自然生动的效果。 4 .平射侧光 平射侧光,在一天中早晚各一次。平射侧光最大的特点是投影长,光线较柔和,色温低。这是由于平射侧光太阳 离开地平线位置较低,景物的投影相对就长,阳光穿过地球大气层的路径也较其他光线长,大气层中的水气、尘埃对 阳光的反射也相对大一些,所以平射侧光的光线显得柔和些。这就使景物的暗部与亮部的反差减弱,因此拍摄人像、 建筑、风光,不仅有足够的明暗反差,有立体感,而且还有较好的过渡影调。如果是拍彩色片,此时的侧光摄影色调 温暖,拍少女更显出温情和朝气,拍风光有层林尽染、满目辉煌的意境。 5 .斜射侧光 斜射侧光,一般是指阳光以与地平面呈 60 ° 左右角度照射到被摄体的侧面光。这种光线产生的明暗对比较强,是 拍摄自然风光、建筑和各种人物的理想光线。 因为在斜侧光照射下,景物的立体感强,影调丰富。拍摄彩色照片,色 彩还原正确,拍摄花卉枝叶透射增艳效果好。而且,此时光线穿过空气中的水气和尘埃的路程也相对减少,故而光线 偏硬,景物的清晰度较高。这种光线下拍出的照片往往层次丰富,影调饱满,色彩鲜艳,画面明快、清新。晴天侧光 摄影是运用得最多的拍摄用光方式。对于初学者来说,用侧光拍摄较易体现摄影语言的魅力。初学者不妨从侧光人手, 先将上述两大类分开琢磨,反复进行单项训练。如先在同一时刻进行前侧光、正侧光、后侧光的拍摄实践,仔细分析 比较这三种侧光的造型效果。同时注意背景的选择,观察这三种侧光在明亮的背景、阴暗的背景和杂乱背景或灰色背 景下的拍摄效果。可以买些散装的黑白胶片作摄影练习之用。在掌握了这三种光线的表现力的基础上,进而研究这三 种光线在一天中不同时刻由于太阳高低产生的平射侧光、斜射侧光的效果。在熟识多种侧光的特点后,你就可以在拍 摄实践中灵活运用,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或被摄体的位置或等待时机来获得你所需要的光照,从而实现你的拍摄意图。 逆光 太阳从被摄体背后射来,阴影落在景物的前面,这种光照称逆光。此时物体处在背阳处,仅有边缘一小部分受光, 亮度要比其他光位低得多。因为被摄物体处在阴影下,物体的细部及表面质感得不到细致的表达。 当主体有深色的背 景衬托时,逆光照明能使主体从背景中显露出来,给人以明显的轮廓光勾勒的艺术效果。逆光照射下的景物由远及近, 景物的色彩由淡而浓,由亮变暗,造成极妙的纵深感。早晚平射逆光, 因为阳光投射角度低,被摄体的投影拉长,暗 部的亮度更弱 ( 得不到来自地面的反光 ) 。但这种光线却是勾勒人物和景物轮廓,体现人物优美的体态和创造丰富纵深 感的理想光线。太阳从被摄体后方以很低的投射角度照向被摄体,光与形变得极其简炼,有助于突出主体,使在其他 光照条件 - 下显得杂乱的景物变得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若选择湖、海等大面积水面或灰亮的天空作背景,无论使用黑 白或彩色片,均能拍出主体鲜明突出的剪影照片。此时的阳光因色温低而显得色调暖,另外低角度的光线对枝叶等其 他较薄而透光的被摄物有透射增艳的效果。应注意的是,太阳位置较低易产生晕光。晕光会使景物模糊,对黑白照片 更是有致命的损害。彩色照片则因此而改变色调。但你不妨试试用广角镜小光圈直接把太阳摄入画面,处理得当非但 不会使画面因讨厌的晕光而变成灰色,反而可使画面因太阳的光芒而生辉。长焦镜头则无法拍摄泛白后的太阳,但也 要避免晕光和炫光。太阳与地面呈 60 ° 左右的照射角照射到被摄体上的逆光称斜射逆光。斜射逆光在一天中持续的时 间较长。这种光线拍摄的照片虽然还有大量被摄物处在背阳处,但景物立体感强,层次丰富,是拍摄人物、风光的好 光线。画面层次丰富且比平射逆光明快。特别是太阳与地面夹角在 65 ° 以上时,天空中强烈的散射光可使整个画面影 调丰富,易拍得质感好的照片。逆光拍摄,一般以主体物的亮度为曝光依据。尤其在拍摄人物近景时应按人物脸部阴 影部位的亮度曝光,同时宜选择较深暗的背景来衬托人物。若拍剪影,则应按背景的亮度曝光,且宜选亮或浅色调的 背景。 色温 色温,自然风光摄影中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数码技术流行的今天,变的越发的重要。大家都知道,早晨和黄昏的 光线是黄色的,而不是象中午、白天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因为大气层的原因,早上和黄昏阳光是被大气 折射、散射过的,与中午直接穿透大气的光线是不同的。于是产生了色温的概念。色温的国际单位是 k (开尔文) ,太 阳的标准色温是 5400k ,其它日常生活中的灯光更加复杂,粗略的认为灯光的色温是 3600k ,于是我们大家就会注意 到,传统的胶卷都会注明,如 Kodak color100 日光型、 Kodak MAX400 灯光型等等,这就是不同色温条件下的胶卷选 择。用日光型的胶卷在低色温( k )条件下拍摄会有什么效果呢,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片子偏黄,人物、 景物等被光线照射的物体都会表现出日常要黄,由此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不能正确的还原色彩,当然了,在风光摄影 中还是可以表现不同意境的。闪光灯,是标准的 5400k 光源,好的闪光灯可以在光线不好的条件下正确的表现色彩(其 实正不正确只是依据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 。通过滤镜也可以有效的改变色温,达到所需的效果。有时,其实大家还是 很喜欢那种昏黄的意境的,但有时还有人物出现时无法兼顾人物和环境,就要用其它的方法了,比如电影中常用到的 手法,在日间通过使用哈夫镜,即能正确的表现人物主体的色彩,有可以造出黄昏的感觉。补充: 在混合光源下,最好使用手动白平衡,对准白色物体来设定。另外为保证曝光准确,可以简单的用手来当 18% 灰板, 注意,手应当放在被摄体的位置。 影调和色调 Posted:
16:54 基本概念 影调是指画面的明暗层次和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在这些关系中使观众感到光的流动和变化。影调可以说 是光的空间存在形式。光影的明暗变化层次还会使面面具有一种音乐般的视觉节奏和韵律。景物的层次和空间距离及 光源方向是获得这种丰富影调效果的途径。影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被摄体表面的不同亮度在黑白感光材料上所形成 的阶调层次――黑、白、灰以及处于这三个主要等级之间的过渡层次。二是指整个画面的调子。黑白照片讲究影调, ―幅作品若影调难看,就谈不上艺术性。依照调子的不同,摄影作品主要分为三个类型,即高调、低调、中间调。 色调,主要是指彩色摄影中画面色彩的基调,是由色彩的明暗和色别所组成。在画面上起着主要作用,或在量上 占有相当比重的色彩称为主色调。根据色相的不同,色彩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因饱和度不同,每种色彩 会产生多种灰度不同的色彩,它们构成了彩色摄影作品丰富的色调。就彩色摄影而言,不讲究色调运用的彩色照片称 不上好照片, 摄影者根据拍摄的内容确定画面的基调, 色彩在画面上的作用不仅是再现自然, 更重要的是表现自然―― 通过色彩的选择、控制和运用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摄影构图中影调和色调有意识的运用方法 1. 影调的处理 在影像构图中搞好明暗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在画面中选择拍摄对象时,在大面积的亮影调中安置一小块暗 影调,或是在大面积的暗影调中出现一小块亮影调,都能够吸引观众的视觉注意力,有利于表现所要强调的对象或主 体。明暗配置在画面构图中还可以用来均衡构图,如果画面一侧是很浓重的暗调,而另一侧是很轻淡的明调,利用构 图适当地调整明暗关系,就能够改变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使画面的结构形式稳定、均衡。 2. 色彩的处理 色彩能够影响我们的情绪,如拍摄红色,能让人有一种喜庆、奔放的感觉,绿色能让人有一种宁静、平和的感觉, 白色让人有一种恐怖、死亡的感觉,在拍摄时应根据主题和内容的需要选择感情特征明确、相互关系鲜明的色彩,进 行恰当、灵活地匹配、组合和运用。色彩还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如红叶象征秋意,橘红的草地告诉我们夕阳正在落山, 而姹紫嫣红则显示早晨,而且色彩还能烘托视觉要素的表现力,如肤色红润表现青春年华。 3. 光线的处理 摄像用光的动态性特点不仅是由摄像的技术要求和造型特点所决定的,它还与不同内容对光线的不同要求有密切 的联系。在纪实性影像中,如纪录片、风光片、纪实性专题片等通常要求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艺术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 典型光效,注重实景光线的运用,强调真实自然的光效。而艺术类影像的用光比纪实类要复杂而多样,可以根据需要 进行人工处理,但应根据拍摄内容和节目体裁的区别来适度地掌握。 控制光的方向和角度:户外摄影要充分利用户外摄影的黄金时刻『清晨和黄昏前半小时,甚至不到半小时,太阳 不高于地平线 15b的位置,可拍出多种多样的画面影调』和最佳时刻『指上午九十点和下午三四点,太阳于地平线 15 b~60b的位置,光线从侧上方照射下来,光线在被摄体一边,能造成被摄体的自身投影,获得丰富的明暗描绘』控 制光的效果。 控制光的强度:中午光线强,反差大,影像生硬呆板,没层次。主光和补助光的光比最好控制在 1:4 之间。光线 的集中与分散的运用:集中的直接的“硬性光”『被一极强的灯光照明』明暗界限分明,对比强烈,中间过渡色调极少, 能刻画出主要形象的外形轮廓线条。主光不聚集在一点上,而在被摄体周围淡淡分散开,对比减少,使深黑色的阴影 和耀眼的光斑消失,产生柔和的效果,扩大色度范围。 4. 线条的处理 在构图中线条的造型美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与画面框架的相互关系。如拍摄同一根旗杆,虽然现实生活中它 是笔直地矗立着的,但是在电视屏幕的画面框架中,它可以居中占满画面,也可以靠边分切画面,给人的感觉是不一 样的。这就要求您在拍摄过程中要能够认识和选择何种构图下被摄主体的线条形式最佳、最能表现和反映其本质、最 能传达主题思想和创作意图。 进一步的讨论 明与暗的核心是照片的影调和层次。改变画面上的明暗结构,调整影调与层次的手段有: 1、利用照明光线进行调整: 被摄主体受光后形成亮调,而背景处于暗调之中,可体现主体与背景的影调差别。被摄主体有明有暗,背景保持 中间调,用中间调托出主体的亮面和阴影部分。用背景上暗的部分衬托主体亮的部分,或用背景亮的部分衬托主体暗 的部分。如果是在较暗的环境中如树林里、窗户自然光照明的室内拍摄,侧光摄影的明暗反差则很大。此时,如想获 得丰富的影调层次,可以采用反光板或利用周围环境淡色物体的反光来给被摄体加补助光。 2、利用滤镜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利用滤色镜可以调整照片上的明暗结构,使照片上本来深浅相近的一些灰色影调有了明暗的差别。凡 是与滤镜颜色相同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调就会变的浅淡。与滤镜的颜色互补(或接近互补)的被摄体,表现出来的影 调就会变深。 3、利用曝光时间进行调整: 黑白摄影中,不同的曝光量会直接影像被摄体原有影调的再现。如按明亮的部分曝光,暗部就会损失某些层次; 如按阴影部分曝光,亮部又会损失某些层次。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调整曝光量,取被摄体测光的平均曝光值,这样亮部 可呈浅灰影调,暗部呈深灰影调,使画面明暗适中。被摄体明暗差别较大时,还可利用暗房加工调整。 4、用暗房工艺进行调整: 5、利用控制景深进行调整: 尽量使被摄主体置于最短的景深范围之内,而使其前景或背景处在景深范围之外,以获得主体和陪体的不同程度 的清晰度,区分被摄景物的前后层次,表现出空间感和纵深感。何时为摄影的黄金时间 何时为摄影的黄金时间 拍摄风光最壮观时间是日落前的短暂的一小时--可称为摄影的黄金时间。 此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较低,低角度照射 下来的光线使景物产生较长的阴影,为平淡无奇的景色显示出质感并增加了深度。太阳较高时,因为阴影较短,景色 缺乏深度和形状,看起来会十分平淡。 其次,光线的密度较易控制,反差也较低,因此在画面上可记录更多的细节,而不会使阴影太黑,或高光太亮。这 对于拍摄反转片十分有用,因为反转片需要更精确的曝光而不像负片可以在扩印时进行矫正补偿。再次,也是其中最 好的,黄昏光线所具有的美丽的金色光 芒给风光和其它景物注入了生命。 一旦太阳开始落在地平线上,光线的调子会变得更暖和更丰富。这是因为此时太阳的光线透过的大气层较厚,吸 收了光线中所含的大部分蓝光,而留下了光谱中较暖的成分,显示出金黄的魅力。 摄影的黄金时间取决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也因季节不同而有别。夏天日落较晚,傍晚 7-8 时拍摄较佳,而在冬季, 下午 3-4 时为最好的拍摄机会。黄金拍摄时间与天气情况大有关系。在阴雨天,就没有所谓的黄金时间了,而在暴风 雨天气,太阳会出其不意露下脸,金色的阳光会穿透乌云喷薄而下,所以你得预先找好拍摄地点,在突如其来的光柱 照射到画面中时,不致错失良机而后悔不迭。 在黄金时间进行拍摄,有各种各样的办法都可以拍到佳作。 当太阳仍在地平线上,你可以将其放在相机的一边,低角度光线形成的长长的阴影就成为了画面有机的一部分, 显示出被照物体的质 感并为画面增加了深度。 也可以利用黄昏的正面光来拍摄古老的建筑物、码头、桥梁和乡村景色。最好利用落日的最后一抹金色的光芒, 特别在暴风雨天气, 天色很深,夕阳照射的景物便戏剧性地突显出来。慢速同步,前帘同步,后帘同步之间有什么关系 慢速同步闪光,延迟数码相机的快门释放速度,以闪光灯照明前景,配合慢速快门为弱光背景曝光,拍摄出前后 景都获得和谐曝光的照片,特别对应光线不足环境下的拍摄。 前帘同步和后帘同步应该是慢速同步的两个形式。慢速同步是指在拍摄夜景中的人物肖像时既用闪光灯保证人物的 正确曝光,又用慢速快门保证背景夜色的正确曝光。而闪光灯的闪光方式又分为前帘和后帘,因为焦平面快门,由前 帘和后帘两部分构成。平常,快门帘的动作是在按动快门瞬间前帘移动,打开快门,胶卷(或影像传感器)曝光,然 后后帘移动遮光完成曝光。 用闪光灯拍摄时是在前帘打开瞬间,闪光灯闪光并照射被摄体,然后后帘关闭完成曝光,称之为前帘同步。后帘同 步时,前帘打开后闪光灯不闪光,而在后帘关闭前一瞬间闪光灯才闪光并完成曝光。 用低速快门在傍晚、夜间或室内拍摄动体时,如果用前帘同步,当闪光灯闪光后,由于被摄体还在移动,所以会在 曝光位置前方留下被摄体移动的虚影;但如果用后帘同步拍摄,虽然仍然会拍下被摄体移动的虚影,不过闪光灯是在 后帘关闭之前才闪光,所以能把被摄体拍得很清楚。例如在结婚典礼上用后帘同步拍摄新婚夫妇及有手持蜡烛的人行 进的场面,画面上新婚夫妇拍得很清楚,而在新婚夫妇后面留有蜡烛的光迹,画面充满罗曼蒂克的情调。 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对于拍摄静物来说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在拍摄运动物体(比如开着车灯的汽车)的时候效果还 是很不一样的。 前帘闪光同步,是先闪光。如果画面有活动的景物和人群,就会把刚才拍清楚的影像给覆盖住,主要用在光线较暗 的时候拍清楚主体。 后帘同步,用在想表达运动的物体上。过程基本是这样:后帘同步开启时,快门开启,拉出一串运动的影像,最后 闪光灯开启,将主体定格,最后的定影很清楚,前面有一串影子,特殊效果用于表现运动。 后帘同步就是在闪光灯开启前会有若干活动的人群会在画面上留下不同颜色和不同光线,不同明暗的划痕。有了这 些运动的影像,最后在关闭快门的那一瞬间一闪光,最后闪光的那个固定影像就不会被前边的那些滑动的影像所覆盖, 有了这么一个好看的背景,这种闪光模式是不是更精彩了? DC 设定在自动或光圈优先模式时一般为前帘同步,相机的快门速度会自动设定到 1/60 到 1/125 以配合闪光摄影。 也就是快门打开时同时闪光,用于一般光线不足情况下的室内和人物摄影。新手摄影入门 拍摄时怎样取景和构图 新手摄影入门 拍摄时怎样取景和构图 取景就是选择恰当的拍摄范围,使景物合理地安排在一张有限的画面上,使拍出来的照片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取景实 际上也就是构图。取景(或构图)要注意以下四点: 1.构图要突出主题 -这就是说,一张照片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内容。取景不能过于杂乱,画面要简洁,主次分明,而且对主题的位置、方向,在画 面上要作合理安排。一张照片的主题,一般不能放在正中,可放在井字格两线交叉点上的四个黑点位置上。2.注意画面上的平衡性 -照片画面不可一头重、一头轻;不要一边大、一边小;一边多、一边少.应当在人们视觉上相对平衡.在拍摄天上飞鸟,地面 的羊群,海面的浪花等都需要有一定的回旋余地,使照片给人们有一种舒畅的感觉。3.要注意画面的稳定性 -我们必须给画面下一个稳定的感觉。也就是说,在取景时必须将水平线、地平线等安排在水平位置,面对于地面垂直的 物体,如建筑物、电线杆等,应该使它们垂直于照片底边,否则照片就会不稳定,这是值得注意的。在注意表现各种物体稳 定性的同时,也要避免给人以不活泼、沉闷、呆板的感觉。4.直拍还是横拍 -如果你要反映画面的宽度和辽阔感,或拍摄对象的水平线条多于垂直的线条,例如水面、田野、街道等,最好拍横的.如果 要强调高度感,或拍摄对象的垂直线条多于水平线,例如:塔、高大建筑物、高山等那么最好拍直的.总之,―表现高大,使用 竖的取景,这样可以使景物向上引伸,有时我们把镜头仰起,更能表现高大物的高峻.表现宽广,取景时尽可能使用横拍,这 样可使横线条的景物向两方延伸,更表现它宽广的特点. 大家讨论一下拍摄角度问题 拍摄的角度,不仅对表达拍摄内容起重要作用,对形成优美的构图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拍摄角度,拍 出的照片差别很大。变换一下角度,能直接影响画面结构。例如,在同一距离、同一高度、用相同焦距的镜头,采用 仰角、平角、俯角拍出三张照片。虽然前后景物没有变化,而画面内包括的内容就不同了。如果采用不同的高度。在 同一距离,用仰角、平角、俯角再拍出三张照片,就会发现前景和后景的变化很大。这就说明相机与被摄物体的角度 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镜头角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画面中的水平线和空间深度的改变。 俯视:即拍照时相机的位置高于物体,从上向下拍摄。其特点是视野辽阔,能见的场面大。景物全,可以纵观全 局。这种方法多用于拍大场面,比如拍摄粮食大面积丰收,草原及成群的牲畜,交通枢纽,水面等。如果俯角较大, 虽没有广阔的场面,拍摄特殊题材时也有其独特效果。 平视:即相机与被摄物体大致在一个水平线上。这种角度接近人眼的习惯印象。平视构图的特点是透视效果好,一 般不易产生变形。这种方法顺手、方便,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但拍出的照片很少有变化,也不新颖。初学摄影者习 惯用平视角度拍摄。 仰视:是从下向上拍摄,相机低于被摄物体,拍出的照片地平线低。仰角拍摄的特点是,可使景物拍得宏伟、高大。 如拍建筑物,有直插云霄之感;拍高台跳水,以蓝天作背景,显现出运动员的凌云之势,腾空飞翔之感。低角度拍摄, 还可舍弃杂乱的背景,使画面简洁,主体突出。这种方法也即摄影师们说的“狗眼看世界”。 选择高低角度的同时,还要对景物的横向角度加以选择。以拍建筑物为例,是拍正面、侧面还是拍背面,要多方观 察,定好角度后再进行构图。再如拍摄人物头像,不妨围绕被摄人物,结合光线、脸形等特点,细心观察,在最美最 理想的角度进行拍摄。选择拍摄角度,一方面要服从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哪个位置最能体现被摄物体的特征,最 富有表现力,就在哪个位置拍摄。 正面、侧面、背面拍摄,各有特点。正面构图,线条结构对称、稳定,有庄重、威严的气氛。但正面构图缺少透视 感,容易呆板。侧面构图,立体感强,能产生空间感和线条透视的效果。如用侧面拍摄人像,能充分显示优美姿态和 面部表情。利用光线的明暗的反差,可增强立体感。这是通常使用较多的角度。采用斜侧面拍摄,景物在画面中有一 部分正面,还有一部分侧面,可以突出被摄物体的整个轮廓。背面构图,绝大多数是为了内容的特殊需要而采用的, 能显示出特殊的效果。背面拍摄,也有许多印象深刻的好作品,这要靠在实践中去体会摸索了IS 对长焦的影响大吗?IS 是影像稳定系统(Image Stabilizer)的缩写,佳能的 IS 光学防抖技术是在镜头内的陀螺仪侦测到微小的移动,并 且会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立即计算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片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 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相机的振动产生的影像模糊。 佳能的 IS 系统仅需要极短的时间就可完成 IS 镜片组的移动, 所以效果 还是非常好的。通常能有效预防快门时间短于 1/60s 范围之内的抖动。 尽管有了防抖功能,但并不意味着拍摄时 DC 就不怕晃动了。在使用长焦端或者手臂和身体有较大运动时,仍会使 影像画面不稳, 有时候仍然需要用三脚架来支持拍摄。 如快门速度在 1/30 秒左右时, 新手可能会因手抖动而使 pp 漠糊, 这时防抖功能便有用了。但当光线太暗,快门速度在 1/5&左右时,防抖功能也等于 0 了。另外当快门速度在 1/60&以上 后,不用防抖功能也能拍出不花的 pp,开了防抖功能不但不起作用,反而多耗电。 摄影的 12 个基本法则 拍摄时需要遵守哪些基本规则呢?都有哪些基础知识是你在拍摄时要时时记在头脑中的呢?综合了多本基础摄影 书籍,归纳了下面这 12 条基本的摄影法则,仅供各位参考: ⒈阳光 16 法则。 这条基本法则适合于在白天拍摄明亮的、照明均匀的场景,即用光圈为 f16,快门速度用感光度指数的倒数,例如光圈 f16,感光度为 ISO100,快门速度可以选择 1/125 秒。在此基础上,如果在海滩上拍摄可以将光圈缩小到 f22,如果遇 到多云天气可以将光圈放大到 f11,以此类推。 ⒉月亮 11、8 和 5.6 法则。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法则,它只有在拍摄月亮时才有效.满月时光圈为 f11,快门速度高于感光度指数的倒数;月缺时 快门速度不变,但光圈改为 f8;如果只剩一弯新月,则在相同的快门速度下选择 f5.6 光圈。 ⒊机震法则。 手持相机拍摄最低的安全快门速度为所用镜头焦距倒数,低于这一快门速度,机震可能导致照片锐度下降。比如使用 50mm 镜头,快门速度应高于 1/60 秒,如果现场光照度不足,可以使用闪光灯、三脚架或让相机借助某些固定物体来 加以解决。 ⒋灰卡法则。 在拍摄过程中,使用 18%灰卡测光是获得一张曝光均匀、准确照片的最佳方法,即使你忘带灰卡也没关系,你可以伸 出手来,让它面对光源,用测光表或机内测光计测光,以测光值为基础增加 1 级曝光量即可(不同的皮肤色调可能导 致测光精度有一点偏差) 。 ⒌景深法则。 对远处的被摄体聚焦时,通常景深区域在被摄体前方的长度是在被摄体后方长度的 2 倍。换言之,被摄体通常在景深 的后三分之一处。这在所有光圈和焦距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光圈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你能够拍摄的清晰长 度就越大。 ⒍最大数码打印法则。 为了计算你手头数码相机能够输出的照片的最大打印规格(是在人们能够接受的成像质量作为前提的情况下) ,可以将 你相机的最大分辨率除以 200, 就能算出这台数码相机打印规格 (有的摄影文章和摄影图书将其称为展览级照片质量) , 如果除以 250 就是该机的极限打印规格,所得结果的单位是英寸。 ⒎曝光法则。 最经典的阐释是:“按照高光部位曝光,然后按照暗部来冲印”,这对传统反转片和数码相机来说都是一样准确的,不 过使用负片―――特别是彩色负片,最好还是曝光过度一档。 ⒏快速闪光曝光法则。 当使用没有自动降低闪光灯输出量、实现闪光补光的自动闪光灯时,可以将闪光灯上的感光度设置提高到你所用焦距 感光度的 2 倍。 ⒐闪光灯工作范围法则。 要了解你的闪光灯最大的工作范围,就需要这条规则了。这条规则是:“距离加倍,感光度速度提高 4 倍”。举例而言, 如果感光度为 ISO100 时,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是 6 米,那么更换 ISO400 胶卷或将数码相机感光度提高到 ISO400 时, 闪光灯最大有效距离为 12 米。 ⒑百万像素乘数法则。 为了使数码相机分辨率提高一倍,你必须将数码相机的有效像素数乘以 4 才能做到这一点(不是 2 倍!,这是为什么 ) 呢?如果要将分辨率提高一倍,必须让影像传感器有效像素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增加 1 倍,因此影像传感器上像素数 的数量自然就是 2 倍× 倍=4 倍啦! 2 ⒒动体凝固法则。 为了记录下垂直于镜头光轴运动的物体,你需要在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上将其提高 2 级;当 物体以与镜头光轴呈 45 度夹角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 所需快门速度为物体面向或背向相机移动时所需快门速度基础 上将其提高 1 级。举例而言,如果一个人以中速面向你跑来,需要用 1/125 秒将运动固定下来,当他以同样速度从取景 器中横向跑过时就需要 1/500 秒快门速度了,如果他是以斜向跑过时只需 1/250 秒快门速度即可。 ⒓日落法则。 为了在日落时分拍摄能够获得准确曝光,测光区域应位于太阳上方,但不能包括太阳本身,如果你希望整个场景看起 来像是日落半小时后的效果,可以在此基础上缩小 1 档光圈或减一级曝光量。拍摄蓝天的捷径猎手是要赶紧达到 30 主帖,好去投票。 说起来真是有意思,猎手兄回别人的帖子都是长篇大论,主贴就这么将就。 不过题目倒是都挺好,大家不妨讨论一二。 我先说。 1 选地方,选天气,天本来就蓝,拍起来当然省事; 2 用正片效果; 3 用鲜艳蓝色; 4 用滤镜 5 PS 6 请大家补充。这张照片白平衡就是设置的“白炽灯”模式 风光摄影的光线控制与曝光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是我为了凑数勉强提出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怎样控制光线,既然大家感兴趣,我就把我知道的和 大家知道的重说一下。 1、最佳的黄金时段,日出日落时的光线为暖色调,反差比较低,这种柔和光线下可获得大量的细节,使图片更有层次, 片中的阴影也会柔和,出片率比较高。 2、阴天 这种天气可以精确的表现色彩,揭示细节,这种天气可用来拍摄花草、草原上的油菜花等色彩丰富的风景。 但必须使用偏光镜,使花瓣和树叶的色彩更为饱和。 3、晴天 这种天气适合游玩但不适合拍照,晴天的光线会使被摄物反差明显缺乏细节,但晴天的日出时分与日落是拍 照的最佳时机。 4、控制耀光 避免光线直射镜头,这样会在照片上产生耀斑,避免耀斑的办法除了清除镜头表面的灰尘外,镜头上的 滤色镜也是耀斑产生的根源。最好使用长焦,避免光线直射,在阴影中进行拍摄。 5、使用灰色渐变虑光镜控制天空的反差 风光摄影中,天空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是画面构成的有效成分和提升构图 魅力的重要成分,但日常的拍摄中,天空往往要比地面和前景亮很多,为了均衡曝光,控制反差,得到天空与前景真 实的细节表现,使用渐变镜和偏光镜都能有效控制反差。又来说说照片上的百斑看了 nasoi 网友的帖子,觉得没有必要过份紧张,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别说我多管闲事哟 首先看一下网上的一些照片: 富士 F30 的)柯达 Z730 的 三星 i6 的 白斑出现在不同品牌相机的照片上,出现在白天、晚上,不是那款的质量问题或者设计问题,哪会是怎么呢?包括您 的照片在内,有共通点是开了闪光灯,而且用短焦距,或者这就是问题所在。我可以肯定,这些白斑是空气中悬浮颗 粒(水珠、灰尘等)对闪光灯的反光造成的。不会是镜头上的东西,超微距还要 1cm 呢,镜片上的灰尘成不了像。 空气中的颗粒很多,打开手电看到的光柱就是它们的反光造成的。闪光灯就像手电一样,这些颗粒向各个方向反光, 当某几颗的角度恰好把光线反射回镜头,就会在照片中形成光斑(所以不是满照片都是,角度不对的就形成不了) 。 广角(短焦距)呢?这与景深有关,颗粒形成白斑,必须在景深之内(景深之外的就弥散了,成不了清晰的像) ,同时 还必须在闪光灯的照射范围之内。因为 DC 的实际焦距很小,广角时只有几毫米,景深很长,在景深内又在闪光范围 内有可能形成白班的颗粒就多,出现白斑的几率也高。 以 nasoi 的照片为例说一说。 照片拍摄的焦距是 5.5mm, 光圈 F2.8, 1/2.5'CCD, 对焦距离估计 20M 景深范围就是 2.14m 到无限远,手头没有 S3 的闪光指数,估计也就十几二十的样子,F2.8 时闪光灯的范围大概就是 7m,这么看来,在 2.14 -7m 范围内的颗粒都可能形成白斑。 要避免白斑,最根本的方法是不用闪光灯,其实夜景用闪光灯也毫无意义,闪光灯的照射范围也就几米。如果必须用 闪光灯,譬如拍摄夜景人像,就用长一点的焦距。还是前面的例子,如果焦距变成 20mm,拍摄距离是 6m(要在闪光 范围内才有意义) ,这时的景深范围就变成 5m-7m 了,能形成白斑的颗粒的范围小了,出现白斑几率也很低。说说相机的程序曝光模式(场景) 程序曝光模式不是最近的相机才有,很早的单反相机就有,它是相对于手动曝光、快门优先和光圈优先而言的,由 单一曝光组合程序曲线发展到多程序、复式程序、职能程序模式,我们现在常见常用的是图标程序曝光(场景模式) 。 其实场景模式并不是相机将拍摄的图片调整到最令拍摄者满意的效果(那样还要手动功能干什么) ,它只是相机的设计 者根据前人的经验,结合流行的审美观和自己的拍摄理念,通过设定曝光参数(快门、光圈,数码还有 ISO 和白平衡 等) ,实现特定场景的拍摄效果。这样,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这些场景,设计者是怎样特定的,设计者是用怎样的拍 摄理念去设置拍摄参数的。下面举几个例子看看(纯粹个人分析,我不是设计者肚里的蛔虫,大家也可以分析一下) : P 模式(程序偏移) :设计者为拍摄者在景深和拍摄速度选择上留出很大的空间,测光模式由拍摄者选择,之后相机程 序根据测光数值设定若干个光圈和快门的组合供切换,若要控制浅景深,选择大光圈的组合,若要拍摄运动主体,选 择高速快门的组合。P 模式的目的就是在抓拍时免得在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之间反复切换错过拍摄时机。 简易拍摄模式(AUTO) :设计者认为选择该模式的拍摄者对相机的功能毫不了解,所以把拍摄的事情全交给相机完成。 但实际情况千差万别,他只能按中性情况设置。很多的设计者选择评价测光,根据拍摄焦距确定安全快门,然后把光 圈设置得小一些以确保足够的景深。平均评价测光是将画面上各个测光取样点的数值进行加权平均(大致是画面中心 周围 70%的矩形面积里的样点数值占权 90%) ,最终确定曝光量进行拍摄。该模式有很大的局限,当画面亮度反差大 时,因为平均,亮部和暗部都曝光不准,出来一张废片。在拍摄者看来,曝光失败,但在简易模式看来,曝光准确, 它是按平均评价测光办事的。不要因为曝光不当去怀疑相机测光不准,如果测光不准,那么跟拍摄者所选择的模式一 点关系没有,所有模式用的都是同一测光系统呀,只是拍摄者选择的模式里相机自定的测光模式不适合拍摄者的意图, 或者说,拍摄者不该选择这种程序模式。 雪景模式:设计者认为雪景是一片白雪皑皑,这样的场景与风景场景有什么区别呢?在于测光的数值。反射式测光的 参照物是反光率 18%的灰板。一大片的白雪,反光率远远大于 18%,但相机的测光系统不可能知道它的反光率不是 18%,会认为高强的反光是由于环境的高亮照度造成的,自然就会较少曝光量,造成画面曝光不足,白雪就会偏灰了。 所以在雪景模式里,设计者会根据相机的测光再增加曝光量而设定曝光组合。如果场景不是大片的积雪而是稀稀落落 的几堆,选择雪景模式曝光就又失准了。 其它的场景模式大家再去推敲补充,反正数码拍摄成本低,多拍摄多总结,技术自然会提高。不要一味迷信场景模式, 场景模式不是万能的,并不能代替技术的提高和经验的积累。看看蔚蓝的天空是怎样拍成苍白的 论坛里几位大哥亮出照片,说蔚蓝的天空拍成灰蒙蒙。我已经告诉大家,在逆光情况下,强光直接照射进镜头,干扰 成像,就可能拍出灰蒙蒙。今天广州好天气,我还是用照片说话。我只有尼康 D70,但这样的规律适用于所有光学成 像系统,何况 D70 素质不差,她同样会将蓝天拍成灰蒙蒙。 (所有照片用习惯了用 NEF 格式拍摄,用尼康 NC 软件转 换成 jpg 格式,iSee 调整尺寸) 首先上一张广角,顺光,镜头是 18-70mm,阳光明媚的下午,广州中山纪念堂下面看看天空是怎么变苍白的。用的镜头是 AF85mm/F1.4,这是尼康的人像王,价格可以买 2.5 台 A620,拍不好绝对 不要怪器材。从上而下,从侧光到斜顶光拍摄。
大家可以看到,侧光拍摄,天空是蓝色的,随着拍摄角度改变,蓝色逐渐发白,最后到了斜顶光,蓝天就苍白一片, 不算太远的楼房都蒙上一层灰蒙蒙。实际上,都是同一蓝天下,但广角那张就通透得多,看看越秀山顶的中山纪念碑, 比灰蒙蒙的楼房远多了,仍然清晰。我很欣赏你对摄影技术方面独到的见解,也给大家菜鸟们上了不少课,使我也从中获 益良多.虽然我们用的不是一个品牌型号的机器,但本着来探讨和帮助大家的心确是个别别有用心的人能比,也令你一度 成了它们的攻击目标,这就是我们大家尊重您的原因,今天更可笑看到有人将我图的信息改为 350D,呵呵,要是我拿那么 低的价钱买到这么好的单反机,实在应该高兴的事,可惜.那几个论坛败类,你没必要向它们道歉,因为你根本的意义给歪曲 了. 这几张图是出自那台机大家清楚.数码相机的另一用途――翻拍底片看后觉得比较实用,推荐给色友 现如今,当大家手里都有了数码相机的时候,胶片时代也即将成为过去。但是,我们对家里珍藏的一些旧底片的保存 却成了问题,如果保存不好,日久天长就会发生霉变,想对底片进行扫描,又苦于没有底片扫描仪。在这里,根据自 己的摸索和实践,简单向各位朋友介绍用数码相机翻拍底片的方法和步骤,供大家参考。 翻拍底片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光源的利用 可利用的光源主要有:萤屏光、灯光、自然光。一般情况下,最好利用萤屏光,因为萤屏光光线分布均匀。如果利用 一般的灯光或自然光,光线分布不均,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利用萤屏光的主要方法是:打开一个空白的 WORD 文档, 并将显示器的亮度调到最亮,这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最好的光源。利用萤屏光翻拍,最好是在晚上进行,并将室内灯 光开闭,以免反光。 第二步:底片的放置 利用黑白放大机的底片夹将底片夹住,并置于显示器前,距显示屏约 1~2CM。如没有底片夹,可就地取材,用其它 夹子将底片夹住置于显示器前。但是要注意的是,底片必须夹平,不能卷曲和变形。 第三步:翻拍 翻拍底片一般要用带有手动功能的数码相机,这样便于调整光圈、快门速度和白平衡。将数码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 采用微距拍摄。调整到最大光圈,快门速度一般用 2 秒,具体应根据测光情况确定。关闭闪光灯。对焦以后,将相机 调整到延时自拍状态,一般延时 2 秒即可。锁定对焦后,按下快门拍摄。 第四步:对底片进行裁剪、整理 翻拍得到的底片输入电脑后,用 ACDSee 或其它软件对其进行裁剪,把不需要的部分裁掉,并根据拍摄情况,还要对 其暴光度进行调整,直到达到满意的效果。再按照个人的需要,象保存其他数码照片一样,存入自己指定的文件夹, 便于管理和查找。将来需要的时候,再把它拷到冲印店里冲印出来就可以了。 原帖 http://www.xiangshu.com/htm_data/4/.html教你如何拍好朝霞晚霞朝霞是一天当中最早的拍摄对象,往往先于日出而有彩云;晚霞则后于日落而成为拍摄对象。它们能呈现为辉煌壮 观的自然景观。 朝霞、晚霞都有自身的光线和色彩特点,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特点,就能保证拍摄成功。他们的特点是天空中都有 不同形状的彩云,有的如朵状,有的呈鱼鳞状,有的是片云、水波云,还有的是长云或卷状云等。由于一早一晚的日 光色温偏低,所以云朵一般都是呈现为红橙色。霞光色温偏低,用日光片在低色温下拍摄会有红橙的偏色,但这恰恰 是云霞所需要的色彩。早、晚霞出现的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只有 20 分钟至 30 分钟,因此拍摄时应抓紧时机。云霞形 状不断变换,十分动人,有时稍纵即逝,容易留下遗憾。此外,以云霞为拍摄对象,它们多是处于逆光条件,因而地 面景物显现得较暗,反差较大,所以要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标志性景物作为前景,一般将其处理为剪影更具魅力和迷 人。 拍摄朝霞,要在太阳出来之前的 20 分钟内开始,而拍摄晚霞宜在日落之后的 30 分钟内完成。根据这种时间段的 要求。我们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提前选择拍摄地点。取景时应在画面上部留出充分表现云霞的位置,而地面景物一 般安排在画面下端,且不宜过大,避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地面景物要以选那些形态突出,轮廓明显的小树、亭台楼榭 为宜,或是结合放牧归来的牧童、羊群等,更能增添抒情的意趣。 拍摄云霞要准确掌握曝光量的问题,曝光不足使整个画面色彩沉闷,红橙色的云彩发暗,失去鲜艳效果;倘若曝 光过度,画面色彩浅淡,红橙色的云彩过于发“飘”。朝霞是越变越亮,而晚霞则是越变越暗,拍摄时应及时调整曝光 组合。当以朝霞或晚霞为背景拍摄人物时,因人物处于逆光照明,极易产生剪影效果,若有意表现人物情绪,可以采 用闪光灯作为正面补光之用,将人物适当照亮,又不会冲浅云霞斑斓的效果。总之,晨曦和黄昏是拍摄彩色照片的黄 金时刻,切莫错过这一难得的光阴。尤其拍摄朝霞,更是要求摄影者早起床,赶在日出前半小时到达拍摄地点,才能 抓住好时机。如何用数码相机拍摄焰火 第一次用数码相机拍摄焰火,绝对可以成为令你难忘的事情。拍摄焰火是在夜晚中进行的,但是它不像拍摄都市 夜景那样轻松。 1.焰火拍摄器材准备 拍摄焰火需要准备一些器材。要得到理想的焰火照片,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最好有遮光罩,使用遮光罩可减轻光线 经过镜头折射后,在图像传感器上所产生的碍眼光斑。 2.焰火拍摄特点 焰火精彩的瞬间只有短短的几秒钟,这样就为拍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要抓住那精彩的瞬间不仅要有很好的拍摄技巧, 而且对数码相机进行有效地设置也是不可少的哦!焰火拍摄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也特别重要,选择最佳摄影角度是一 幅照片成败的基础。 3. 数码相机的设置及使用 拍摄焰火,就要针对焰火的特点进行一些设置: 在拍摄焰火之前,关闭闪光灯的自动闪光模式,选择禁止发光模式。曝光时间应该在 1~3 秒左右为好,通常礼花炸开 后火星从中间扩散到四周需要 1 秒的时间,然后就徐徐降落了,因此至少也要有 1/2 秒以上的曝光时间,否则看到的就 不是花,是“花粉”了。 在较暗的环境下拍摄时,很难进行 AF(自动对焦) ,可以手动设置成无限远(没有手动设置的相机可以设置成拍摄远 景模式) 。 白平衡设置为自动即可,ISO 值一般设为 100。 一个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提前量,数码相机从按下快门到拍摄之间会有延迟。在拍摄礼花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预测它 升起的位置,然后在它绽开之前按下快门。 好了,经过这样的设定,相信在拍摄焰火的时候一定会大大提高成功率的。 由于长时间曝光需要机身非常稳定,稍微一点点抖动都会造成烟花的轨迹和羊毛一样,一定要使用三角架。 进行适当的设置,就可以从容的抓拍下烟花绽开的景色。初级摄影全程训练教程(转)初级摄影全程训练教程(转)训练 1、全景深练习 被摄体:一般风景、花卉、城市建筑等冲击力较强的景物。 要 求:画面全部实焦。 建 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 拍摄, 光 圈:F11―16,光圈优先 AE 模式。 训练 2、单体对焦练习 要 求:只把焦点对在主要被摄体上,浅景深。 建 议:中望远镜头:85MM 以上,光圈 F5.6 或更大。光圈优先 AE 模式。 训练 3、定格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行走着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将激烈运动着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 议:高速快门 1/1000 秒以上、快门速度优先 AE 模式。 训练 4、动感练习 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 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 议:慢速快门 1/15 秒-11 秒。先从 1/30 秒开始练习,然后 1/15、1/8、1/4、1/2、1 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 训练 5、取景练习 要 求:突出主题,画面简练,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 *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 建 议:望远镜头,大光圈。 训练 6、特写练习 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 求: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 议:使用微距镜头或微距功能及近摄接圈,最短摄影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 7、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的使用练习 利用各种焦距镜头(镜头各焦段)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 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 50MM 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 35MM 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望远镜头:焦距为 85MM~135MM 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 多用于人像摄影。 望远镜头:焦距为 200MM 以上的镜头――很少远近感,有压缩效果。 (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 练习 8、横、纵位构图 被摄体:景物、山河、建筑、人物等. 要 求:用横位构图表现稳定感和宽阔感,用纵位构图表现纵深 感和高度感,画面不能有无用的空间. 建 议:1、对同一被摄体分别用横、纵位构图法拍摄,比较作品的不同感受. 2、横位构图表现安定感时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表现宽阔感时使用广角镜头. 3、纵位构图表现纵深感与高度感时使用广角镜头,注意画面中近景与远景的位置配置. 4、构图时应特别注意水平与垂直,使用三脚架. 练习 9、三角形构图 被摄体:三角形或类似三角形的景物,建筑,人物造型等. 要 求: 利用三角形在画面中不同的位置配置,表现稳定感、跃动感、高度感和宽阔感. 建 议:1、画面中有容易识别的三角形造型,三角形构成的复数物体焦点要实,要有平衡感. 2、高楼大厦和道路等高大细长的景物时使用 20MM 以下的广角镜头. 3、使用景深预测功能. 练习 10、对称形构图 被摄体:所有具有对称构图性质的景物、人物造型、建筑等. 要 求:利用上下左右对称构图,表现稳定感和超现实意境. 建 议:1、选择优美的对称形,对称形的两边焦点都要实,每个对称形表现要明显. 2、尽量使用标准焦点以上的镜头,使用广角镜头时要注意相机与被摄体保持平行. 3、拍摄岸边与水中的对称构图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张图片做成pdf文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