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不可救药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历史不可救药的的成语故事
由书奇供稿
  不可救药是比喻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谓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成语主要源自的诗经一段历史故事,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
  不可救药的成语故事
  西周王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刮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和奴隶的剥削和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捕鱼,还派人监视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的老臣凡伯,极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勤修德政,挽救国家。可是周厉王却把这番话当成耳旁风,一些权臣也嘲笑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写的:&天上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我这老夫一片诚意,小子们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一样无法治愈了。
  果然不出凡伯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衰落下去,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诗经&大雅&板》
  不可救药的故事点评
  周厉王在位期间,重用奸佞,不听贤臣周公、召公、凡伯等人劝阻,实行残暴的&专利&政策,奴役百姓,不让他们有丝毫的言论自由,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以目光、眼神来示意。于是周朝国势更加衰落,朝政更加腐败。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于是聚众起义,冲进王宫,试图杀掉厉王,史称&国人暴动&。周厉王下场凄惨,完全是咎由自取。
  不可救药的成语解释
不可救药 b& kě ji& y&o
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
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东升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比喻事态严重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怀疑与猜忌,难道就竟已成了他们~的根性了吗?(郑振铎《桂公塘》十四)
药王爷摇头;病入膏肓
绝症;病入膏肓
相关文章推荐
相关热点排行榜
2阅读:1278
3阅读:1245
4阅读:1242
我们的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以及用户投稿,如果有侵权请联系:
Copyright @
乾程互联科技(广州)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6不可救药和不屈不挠成语故事的感悟_百度知道
不可救药和不屈不挠成语故事的感悟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释义]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语出]
《诗经·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正音]
不;不能读作“bú”。[辨形]
药;不能写作“要”。[近义]
病入膏肓 气息奄奄[反义]
妙手回春 手到病除 旭日东升[用法]
可用来比喻人和事物坏得无法挽救。用作比喻时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结构]
偏正式。[辨析]
见“病入膏肓”(77页)。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释义]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语出]
《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离(屈)。”[正音]
挠;不能读作“ráo”。[辨形]
屈;不能写作“曲”。[近义]
坚韧不拔 百折不挠 视死如归[反义]
卑躬屈膝 奴颜婢膝[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结构]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成语故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登录 | 注册
没有账号?
下次自动登录
成语故事不可救药:忠臣凡伯上谏言,厉王不纳西周倾
00:00/06:2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演讲的成语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