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经典的古诗词歌曲20首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

欢迎来到作文网!
作文网订阅号
(www_zuowen_com)一手好文 一生受用
家庭教育家长帮
&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浏览
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重点难点梳理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考试大纲》&古代诗文阅读&、&鉴赏评价&中&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的内容。能力层级为E级。&评价&的辞典义是&评定价值高低&。用于古诗鉴赏中,即评判诗歌的意义,包括内容积极还是消极,感情向上还是低沉,格调高雅还是平庸等。从近年来高考情况来看,&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通常要求考生回答的是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思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之类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真正意义的&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评价&题在近年高考中非常鲜见&&因为&评价&题一般要求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即要求鉴赏者用自己的话来评点诗歌的高下优劣,而上述类型的设题都属于&是什么&的问题。
  金题透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江苏卷)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写的是作者登上金陵(南京)凤凰台上的所见所感。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是对历史的感慨&&理解此句,须抓住蕴含着李白独特历史感喟的&埋幽径、成古丘&等关键词语;颈联&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则是对现实之景的描绘。古今对比,抒发作者古今兴亡盛衰之感。
  【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高考全国卷I)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字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解答该诗,应结合注释来理解诗歌内容。前两联从怀古开始&&作者来到西山、赤壁这些古代英雄驰骋争雄、兵家必争之地,不禁浮想联翩: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但像这滚滚东流之水一去无回。第三联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栖息在那里;仰望广阔的天空,看上去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在向后移动。最后一联发出感慨: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参考答案】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年高考江西卷)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
  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
  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
  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
  老木寒云满古城。
  【注】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
  (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解析】高蟾《金陵晚望》写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金陵(今南京)城头远眺,看见一幅&浮云落日&图之后所抒发的一种沧桑感。韦庄《金陵图》则是一首题画之作,诗人看了六幅描写南朝史事的图画之后,有感于心,挥笔题下了这首诗。两位诗人都是借六朝旧事抒发对晚唐现实的深深忧虑。鉴赏这两首诗歌,不能忽视注释内容,这样才能做到知人论世。
  【参考答案】(1)诗人为唐朝的衰败而伤心。(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诗作者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看不出来的。韦诗作者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能画成的。
  难点攻略
  以下内容,第一点侧重谈平时的复习备考,第二、三点则侧重谈考场的解题方法。
  一、分类整理,把握同类诗歌的内容特点
  对诗歌分类复习,是备考&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类题目行之有效的方法,因为尽管古诗数量庞大,诗歌的思想内容多种多样,作者的观点态度丰富多彩,但同一类型的诗歌还是具有一些&共性&,只要平时复习把握了这些&共性&,考试时通过确定考查的诗歌所属类型入手,解题的针对性无疑会更强。
  分类鉴赏古诗的&程序&大致如下:
  1.分类。即把诗歌按内容特点作大致分类:⑴&送别&类;⑵&怀古&类;⑶&思乡怀人&类;⑷&山水田园&类;⑸&边塞&类;⑹&哲理&类;⑺&讽刺&类;⑻其他。
  2.选材。即为上述八类诗歌各选十首诗歌,课内和课外各五首,有的类型课内数量不足则用课外同类诗歌代替,至少保证有五首课外诗歌入选。
  3.探究。复习可分为8个时段,在一个时段内完成对一类诗歌内容的分析与归纳工作;或者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类诗歌的分析归纳。提倡合作探究,尽量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完成。
  4.展示。完成探究工作后,把各类诗歌或各个小组的探究成果展示出来。可采用个人主动发言的方式,也可由小组派出代表向全班作介绍。
  这种分类鉴赏、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复习效果较为明显。
  例如&怀古&类诗歌的复习情况:
  ①选定诗歌:《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桂枝香&金陵怀古》(宋,王安石)、《石头城》(唐,刘禹锡)、《蜀相》(唐,杜甫)、《乌衣巷》(唐,刘禹锡)、《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赤壁》(唐,杜牧)、《金陵怀古》(唐,许浑)、《咏怀古迹》(唐,杜甫)。(课内外各五首)
  ②借助教材、相关资料、工具书或网络资源对这些诗歌的内容作出分析和探究。
  ③得出此类诗歌内容特点的&共性&一般有以下三种:a.通过怀古来表述作者对时局的忧虑;b.通过怀古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情;c.通过怀古来警示统治者(或&世人&)要以史为鉴。
  通过这样的分析、探讨、归纳、整理,我们对&怀古&类诗歌的内容便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在以后的考试中,一旦确定所鉴赏的诗歌属于&怀古&类,其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就不难把握了。
  二、由&点&及&面&,挖掘诗歌意蕴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面&,指的是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出来了。又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关键句。抓住这些句子,就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I的一道考题:&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只要我们抓住了&最羡渔竿客&一句,写出类似&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的答案就并非难事。
  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类型和内容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表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越中览古》中的&览古&,说明它是一首&怀古&诗;《出塞》、《从军行》则显示此类诗歌应是&边塞&诗。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答题就有了针对性。如回答2008年高考重庆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这一设问时,我们就可结合送别诗的内容特点,写出&上片写眼前送别之景,下片写朋友将去之地&之类的答案。相反,如果忽视题目,有时便很有可能因思考失去着落点而盲目答题,如鉴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不结合题目理解,则很难把握这首诗的主旨是&谈读书&。
  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意象常常含有特定的含义。如:松,往往寓含坚贞;梧桐,常常表现凄苦之情;残月,往往暗示离散;柳,表示离别时的难舍之情,也含有挽留之意;杜鹃,往往表示凄凉、哀伤。平时备考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积累,考试时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2008年高考山东卷古诗鉴赏题是赏析秦观的《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踊ㄖΓ呕ㄎ抻锒孕标停撕匏&其中第(1)题是:&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作答时只要抓住&落红&、&小雨&、&杜鹃&等几个意象来思考,就不难发现作者是通过描绘残春景象来表现伤春的无奈之情的。
  注释。出现在高考古诗鉴赏题中的所有信息都应看作是有效信息,包括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如2007年高考江西卷是比较鉴赏高蟾的《金陵晚望》和韦庄的《金陵图》注释简单地介绍了作者:高蟾、韦庄,均为晚唐诗人。在解答&这两首诗都写到了&伤心&,诗人为什么伤心&和&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这两个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注释所起的作用,因为这两位身处&晚唐&的诗人,他们在这两首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就是为&晚唐国事的衰败&而&伤心&的。
  三、借助表达技巧,揣摩诗歌内容和情感
  有些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主要是借助于某些特定的表达技巧,如比喻、用典、反衬等来表现的。因此,把握诗中的表达技巧、分析它们的表达特点,也是鉴赏诗歌的有效方法。如2007年高考浙江卷古诗鉴赏题的第二首是金代吴激的词作《人月圆》:&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 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该词化用了唐代三位诗人的诗句: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刘禹锡《乌衣巷》中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解题时倘若不抓住三个典故的寓意揣摩,我们对作者蕴含其中的&家国灭亡的悲痛、无奈仕金的隐哀、身世相仿的伤感&就难以理解。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乐景写哀情&这种表现手法。古代借景抒情类诗歌绝大多数是以乐景来表乐情的,但也有一些诗歌却以乐景来寄托哀情。我们在解读此类诗歌时,不能被诗歌中明快的景象所迷惑而误解作者的真实情感。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诗就是以&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的热闹、繁华之景(乐景)来表达盛衰无常的慨叹(哀情)的;《旅夜书怀》中&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雄浑开阔之景)寄寓的则是诗人孤独伤感之情。
  重点难点题型测试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
  独游雨岩
  辛弃疾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联系作者的生平,理解&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一句的含意。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水西简郑明府
  清湍鸣回溪,
  绿竹绕飞阁。
  凉风日潇洒,
  幽客时憩泊。
  念昔游(其三)
  李白题诗水西寺,古木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
  【注】杜牧因仕途失意,长期飘泊南方。《念昔游》是若干年后追忆那次游踪而写的组诗,一共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1)杜诗中最能概括&水西寺&特点的一句诗是:           。
  (2)两首诗中各有一个能代表作者游&水西寺&时心情的诗句,请找出来,并结合作者的遭遇作简要说明。
  3.阅读下列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越调】天净沙
  鲁卿庵中
  张可久
  青苔古木萧萧,苍云秋水迢迢,红叶山斋小小。有谁曾到?探梅人过溪桥。
  试分析&探梅人过溪桥&的意蕴。
  评价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答案)
  1.作者&高歌&而问&谁和余&,意在殷切希望有应和者,然而只有&空谷&中响起的&清音&,作者以此来表明自己的孤独;而这种孤独,不仅指没有旅伴,更指因自己的思想主张(或&抗金主张&)得不到响应而产生的孤独,流露出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2.⑴古木回岩楼阁风。⑵&幽客时憩泊&和&半醒半醉游三日&。李白一生经历坎坷,长期浪迹江湖,身临佳境时&幽客时憩泊&;杜牧仕途失意,长期飘泊,面对胜景时&半醒半醉游三日&,这两句诗都表明作者想把政治失意的苦闷消解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3.此处的&梅&喻指隐居的友人鲁卿。作者称自己为&探梅人&,既称赞了鲁卿高洁的人品,又表明了作者与鲁卿之间的深厚友情,同时还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够精彩?
我要点评:如何评价古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写作达人推荐怎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课件下载(人教版高考复习总复习诗词鉴赏)
怎样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上传者:yezhanghua 邮箱: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用大量的例子阐释如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对高三复习有很强的实用性 )
相关课件: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这是我在县级作文研讨课中所用的课件,图文并茂,习作指导性意义大,实用性高!. 上传者:abc7273&「下载次数:10」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本课件能紧扣教材,既有课文知识,又有课外延伸,做到图文并茂,适合教学,值得你看看!. 上传者:ljxgbzx&「下载次数:88」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写活文字,文字写活,是文章的本质魅力。整篇作文即使结构有些欠缺也不会影响得分。而且本篇写作指导具体,有案例分析,切实可用,0基础也能学会哦。. 上传者:pinghailinfeng&「下载次数:215」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课件制作精致,内容具体,形象直观,能结合例文讲解指导,教给学生写读后感的方法,实用性强。. 上传者:taolifenfang&「下载次数:678」
&&&课件简介:改编课件, 本课件从表现人物特点、选材以及描写方法和技法上入手,教会学生写好一个人,课件对学生的感染力强。. 上传者:haoyueqianli&「下载次数:173」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助力高三学子,完成人生梦想!克服心理高原期,你就是最成功的那一个。. 上传者:tongfenghua&「下载次数:107」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该课件短小精炼、简洁实用,操作性强,启发性强,普遍性强。把读诗歌最难得问题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解说。让初读古诗的高一学生兴趣十足。. 上传者:wsf321&「下载次数:242」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应是高一新生入学后第一堂语文课的重要任务。. 上传者:lisaidan&「下载次数:872」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深学课文,分段讲解归纳段意,讲解了课文的一些句型,以及有关图片。. 上传者:aliya126&「下载次数:259」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写人作文小结:1、选典型的材料事件。--最能说明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的事情。2、采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正面直接写,侧面烘托反映人物性格和神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有机结合--选择最能表现、突出人物形象的来写。3、突出人物性格、思想品质,反映人物心灵世界。4、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反映人物的性格。. 上传者:azheng&「下载次数:273」
&&&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了解各种人物描写手法;通过描写的专门训练,能够熟练自如的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学会各种描写手法的有选择性地综合运用。 . 上传者:azheng&「下载次数:208」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本课件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入手,逐步引导学生学会作文。在作文训练的过程中,分别从九个方面提出要求,给出方法。经过系统训练,学生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上传者:yuhurubing&「下载次数:462」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介绍高三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三的学习节奏。. 上传者:A810129&「下载次数:169」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综合性与指导性结合,目的性强,一目了然,重点是钢铁怎样练成的. 上传者:xinguoyize&「下载次数:844」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初二上学期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采用竞赛的方法, 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操作性强. 上传者:czh2321&「下载次数:561」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课件从谜语入手,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并形之于文字,思路清晰,想练结合,训练实在。. 上传者:放下就是快乐1&「下载次数:367」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通过介绍课批注含义、考查的依据和必要性,归纳玉林市近年中考批注命题特点,找出批注类型和不同的答题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上传者:ssccff12345&「下载次数:353」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初中伊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编者经过细致准备,多方面搜集整理资料,形成了这样一个课件,并在3个班级中尝试使用,效果良好!. 上传者:韦妙韦笑123&「下载次数:459」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配合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细节的内涵,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体会运用对比手法强化人物性格;欣赏作者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幽默背后的深情。. 上传者:yuwan6666&「下载次数:298」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件通过对这本名著的介绍,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阅读从而获得阅读体验。上传者:xwzjwc&「下载次数:665」
上一篇:下一篇:如何评价古代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课件下载(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诗词鉴赏)
如何评价古代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上传者:ahaojiejie 邮箱: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古诗鉴赏评析对初三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如何评价古代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评价中的难点之一,可以运用直观的例举解决。 )
相关课件: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这是我在县级示范课时所用的作文指导课件,获县级一等奖,实用价值高,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上传者:abc7273&「下载次数:0」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凡竞赛中胜出的获奖作文,都是与时俱进,具有特定年代的思想、情感和语言特色的。这些作文,不是为应试而写,不讲究什么模式,对上什么套路;也不是人云亦云,写出一些令人生厌的大话、假话、空话、漂亮话来迎合潮流。这些作文,不管是什么题目,都直抒胸臆,写自己想写的内容,流露出敏锐的眼光、真实的思想和自然的情感。语言也就具有个性了。 但是对于“如何写好竞赛作文”,研究的人却很少,本课件传授了学生写好竞赛作文的六方面 策略,具体而实用。 . 上传者:qinyuyuqin&「下载次数:752」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这篇作文评讲课件,有选材指导,结合实际,结合时代特点,简洁实用。. 上传者:cyjuan2016&「下载次数:83」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的课件 分析诗歌中的形象题型 分析意象意境题型 分析语言特点题型 分析关键字题型 分析表达技巧题型 . 上传者:jiangruirui&「下载次数:61」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不错的作文课件,操作性强,效果不错,相信你会喜欢的。试试看吧。. 上传者:任东东123456&「下载次数:634」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结合初中学生实际,从心理层面给学生支招,让学生善待批评,感谢批评!. 上传者:lgczhyb&「下载次数:96」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本课件是我备的作文指导课件,给材料作文的指导细致,主要从立意和构思上指导学生的写作,很有实用性,结合了学生的记叙文弱点,突出重点。. 上传者:yangxiue&「下载次数:489」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从写作的方法、具体的案例进行指导,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上传者:zengyanhong123&「下载次数:210」
&&&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审题乃作文第一步,方向明,不会偏题离题,这才可以写出好作文。如何审题,这里有绝招。. 上传者:li&「下载次数:368」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班级是学校按照教育培养目标,把年龄特征和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结合起来,分成不同的级别,再分成具有一定人数的班,以便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组织。. 上传者:wlwen008&「下载次数:161」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教育组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任这种角色也有自己的特殊性:班主任不仅的班级的组织者,同时还是教育者,是发展中的精神关怀者。 . 上传者:wlwen008&「下载次数:84」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解读古典诗词,提升学生诗歌阅读能力. 上传者:lcjlcjlcj123&「下载次数:221」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如何写好作文,是学生一直困惑的一个问题,那么应该从审题,下笔等几个方面去着手。. 上传者:azurel2014&「下载次数:411」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高中尖子生特别会学习是天赋来的吗?非也。特别会学习的高中生一般有一些“特别”的习惯。今天将搜集高中尖子生的学习秘诀给各位高中生参考,大家可以对照一下自己日常的学习,看看能在什么方面改进,向尖子生进发。. 上传者:afeifeitian&「下载次数:123」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1、要有一定的顺序 2、抓住特征 3、突显性格和情感 4、善用修辞 . 上传者:yyz627&「下载次数:370」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针对孩子去图书馆不知所措的去阅读,没有目的性,下面就介绍一些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充分的利用图书资源。. 上传者:zhangqing1984&「下载次数:237」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选材熟悉最重要,材料真实才可靠;典型事例有意义,新颖有趣为最好;围绕题旨选材料,感情真挚得分高。. 上传者:azheng&「下载次数:1414」
&&&课件简介:ppt制作,改编课件, 开门见山点题式, 题目主题见分晓。 巧用修辞好方法, 引人入胜添文采。引用名言警句法, 吸引读者突中心。设问置疑方法好, 扣人心弦求根底。 景物描写抒情式, 烘托气氛定格调。 巧妙模仿创新式, 激发读者感情高。 . 上传者:azheng&「下载次数:342」
&&&课件简介:ppt制作,原创课件, 作文开头的好处,在于题目,可活以致用。运用好的开头,使文章新颖。. 上传者:xwd000000&「下载次数:231」
&&&课件简介:ppt制作,转发课件, 写议论文的小方法,有例子分析,有各省的高考题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上传者:chunbianyanwu&「下载次数:309」
上一篇:下一篇:2015高考语文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6: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我的图书馆
2015高考语文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6: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6: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易错成语勤温习
1.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2.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在句中与“初稿”相矛盾。)
3.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而前面讲“如不及时关注”,紧接着应讲“就怎么怎么样的结果。这里用反了。)
4.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与“腰缠万贯”矛盾。)
5.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前边讲到是?初春?,前后矛盾。)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网
经典素材:
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以仁义贤明著称。有一次,商汤到城外去玩,看到一个捕鸟的人张着四面网在捕鸟,捕鸟人口里还不断地叨念说“从天上落下来的,从地面往上飞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掉进我的网里来!”商汤看了,对捕鸟人说“你这样做太残忍了,赶快撤掉三面网,留下一面就够了。”捕鸟人说:“一面怎么能捕鸟!”商汤说:你张一面网,对鸟喊叫:“‘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飞就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我的网里来吧!‘这样才显得你心地善良。”商汤对捕鸟人的一番话很快地流传开来,人们都说商汤这个人真好,他对禽兽都这样仁慈,我们应当真心拥护他。这个张一面网捕鸟的故事,后来就形成为一句成语,叫做“网开一面”。“网开三面”成了“网开一面”,意思起了变化,用来比喻要给坏人留一条改邪归正的出路。
时新素材:
1.社会上的关系网(上学为结关系网)(高级管理人员——上学——学知识——建立关系网——事业资源)
据报载,某名校开设了名目繁多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班,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是晚上,平日寂静的校园都停着一排排的奔驰、宝马这一级别的名车,据悉,MBA班中不乏资产上亿的商界名流。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这里结交各界的精英,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为今后的事业积累宝贵的资源。
2.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厦门远华走私案告破)(远华走私—蛀虫—关系网——邪恶——落入法网——正义)
2001年在中央的直接干预下,有关部门破获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挖出了一批蛀虫,厦门市委、市政府、海关的一大批领导干部纷纷落入法网。他们为了私利,苦心经营关系网,损公肥私,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但是正义毕竟战胜邪恶,关系网毕竟不敌法网。
3.潜逃数年终落网——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法律是公平的,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惩罚。法律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个人一旦作了违法的事,无论他潜逃到哪里、躲多久,法律这张大网都会把他“网”住,绳之以法,法网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人。
2002年,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破获了1986年夏天发生在山东省陵县前刘村的一起2死2伤的血案。犯罪嫌疑人潜逃16年之久。
2003年,涉案金额0.4亿,利用高额利息为诱饵设下陷阱,伪造金融凭证疯狂诈骗储户4035万元,案发后潜逃国外4年之久的付普照被押解回国。
2004年,潜逃6年之久的国家一级文物——北魏太和造像文物大盗被判无期徒刑。
2005年6月,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将一名潜逃10年,隐姓埋名并已娶妻生子的杀人嫌疑犯抓获。
这些潜逃若干年的犯罪分子的最终落网正说明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真理。
技能再提高
一、古代诗歌中的感情类型
1.山水田园诗
(1)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如,《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边塞军旅诗
(1)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保卫边陲的奉献精神。
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戍边将士乡思和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6)对不义战争的控诉,控诉战争的灾难。
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多少士兵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多少家庭因此妻离子散,换来的结果只是赢得了葡萄能种在中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是站在无数他的士兵的尸骨上的。成就一个伟大的将领,需要无数战士的流血牺牲。)
(7)展现矛盾心情,如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咏物言志诗
理解咏物言志诗的情感的方法分析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既要理解所写之“物”的特征,又要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流露的人生态度,寄寓的理想,隐含的生活哲理。
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4.咏史怀古诗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这类诗歌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鉴赏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抒发青春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5.羁旅思乡诗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6.赠友送别诗
(1)直接表达离愁别绪。比如王昌龄的《送窦七》、柳永的《雨霖铃》等。
(2)表达劝勉、安慰之情。诗人用殷勤的话语劝勉、鼓励、安慰亲人或朋友,为其增加信心和力量。比如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等。
(3)表达诗人志向或政治见解。虽命运坎坷,仕途不顺,但无消沉低迷之态,分别之时以豁达的胸襟告诉朋友自己的志向和政治抱负。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别刘谞》二诗。
(4)乐观的心情、真挚的祝福和积极有为的斗志。比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方法
1.读题目。题目是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2.关注作者
(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
(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
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
3.看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
4.抓关键句。
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
5.把握形象。
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6.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
基础巩固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
&&&&&&&&&&&&&&&&&&&&&&&&&&&&&&&&&&&&&&&&&&&&&&&&&&&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
&&&&&&&&&&&&&&&&&&&&&&&&&&&&&&&&&&&&&&&&&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小题1】“九万里中鲲自化”运用了什么典故?出自何处?(2分)
【小题2】颈联有何表达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小题3】请分析尾联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4分)
提升突围测
一、(2014届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二、(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 答问题。(8分)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三、(14届江苏苏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小题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小题3】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4分)
四、(14届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村坞②。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水边山地。②村坞:村落。
【小题1】“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
“‘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小题2】“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五、(201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百日突围系列之专题17: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答案
基础勤梳理
名篇名句不离口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表现词人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
限,同时放笔呼号,发出一声深沉的浩叹的句子是&&&&&&&&&
,&&&&&&&&&&&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答案】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4.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5.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易错成语勤温习
1.众志成城,因人成事,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因人成事”:依赖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句中明显与后面的“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了新中国”相矛盾。)
2.李军从多方面查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刻苦
钻研和认真分析,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一称得上不易之论的改革方案的初稿。(“不易之论”:指不可更改的言论、说法,在句中与“初稿”相矛盾。)
3.这项新规定颁行一年多,已经露出危险的苗头,如不及时关注,恐怕亡羊补牢,为时太晚。(“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而前
面讲“如不及时关注”,紧接着应讲“就怎么怎么样的结果。这里用反了。)
4.他虽然腰缠万贯,但终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身无长物。(“身无长物”:指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生活穷困。与“腰缠万贯”矛盾。)
5.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前边讲到是?初春?,前后矛盾。)
写作素材常积累
备考话题:网
经典素材:
商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以仁义贤明著称。有一次,商汤到城外去玩,看到一个捕鸟的人张着四面网在捕鸟,捕鸟人口里还不断地叨念说“从天上落下来的,从地面往上飞的,从四面八方来的,都掉进我的网里来!”商汤看了,对捕鸟人说“你这样做太残忍了,赶快撤掉三面网,留下一面就够了。”捕鸟人说:“一面怎么能捕鸟!”商汤说:你张一面网,对鸟喊叫:“‘鸟儿啊!你们愿意往左飞就往左飞;愿意往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我的网里来吧!‘这样才显得你心地善良。”商汤对捕鸟人的一番话很快地流传开来,人们都说商汤这个人真好,他对禽兽都这样仁慈,我们应当真心拥护他。这个张一面网捕鸟的故事,后来就形成为一句成语,叫做“网开一面”。“网开三面”成了“网开一面”,意思起了变化,用来比喻要给坏人留一条改邪归正的出路。
时新素材:
1.社会上的关系网(上学为结关系网)(高级管理人员——上学——学知识——建立关系网——事业资源)
据报载,某名校开设了名目繁多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班,每到星期六、星期天,或者是晚上,平日寂静的校园都停着一排排的奔驰、宝马这一级别的名车,据悉,MBA班中不乏资产上亿的商界名流。据了解,这些学生大多是大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一方面是为了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这里结交各界的精英,建立自己的关系网,为今后的事业积累宝贵的资源。
2.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厦门远华走私案告破)(远华走私—蛀虫—关系网——邪恶——落入法网——正义)
2001年在中央的直接干预下,有关部门破获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挖出了一批蛀虫,厦门市委、市政府、海关的一大批领导干部纷纷落入法网。他们为了私利,苦心经营关系网,损公肥私,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但是正义毕竟战胜邪恶,关系网毕竟不敌法网。
3.潜逃数年终落网——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法律是公平的,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惩罚。法律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个人一旦作了违法的事,无论他潜逃到哪里、躲多久,法律这张大网都会把他“网”住,绳
之以法,法网不会漏掉任何一个人。
2002年,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破获了1986年夏天发生在山东省陵县前刘村的一起2死2伤的血案。犯罪嫌疑人潜逃16年之久。
2003年,涉案金额0.4亿,利用高额利息为诱饵设下陷阱,伪造金融凭证疯狂诈骗储户4035万元,案发后潜逃国外4年之久的付普照被押解回国。
2004年,潜逃6年之久的国家一级文物——北魏太和造像文物大盗被判无期徒刑。
2005年6月,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将一名潜逃10年,隐姓埋名并已娶妻生子的杀人嫌疑犯抓获。
这些潜逃若干年的犯罪分子的最终落网正说明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个真理。
技能再提高
一、古代诗歌中的感情类型
1.山水田园诗
(1)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热爱;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
如,《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4)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如,《过香枳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边塞军旅诗
(1)建功立业和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
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卫边陲的奉献精神。
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戍边将士乡思和家中亲人(妻子)的离恨。
如,“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4)描摹塞上的奇异风光,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反映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表达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
如,“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6)对不义战争的控诉,控诉战争的灾难。
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多少士兵牺牲了宝贵的生命,多少家庭因此妻离子散,换来的结果只是赢得了葡萄能种在中原!)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个将军的功成名就是站在无数他的士兵的尸骨上的。成就一个伟大的将领,需要无数战士的流血牺牲。)
(7)展现矛盾心情,如慷慨从戎与久戍思乡、卫国激情与艰苦生
活、痛恨庸将与献身精神等的矛盾。
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咏物言志诗
理解咏物言志诗的情感的方法分析咏物言志诗的思想感情,既要理解所写之“物”的特征,又要知人论世,认真分析诗人流露的人生态度,寄寓的理想,隐含的生活哲理。
如,王安石的《北陂杏花》:“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4.咏史怀古诗
(1)抒发感慨,感伤兴衰
现实的不尽如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如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2)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个人意识。或是借古讽今,别有寄托,如王安石金陵怀古词《桂枝香》: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或是理性分析,独抒机杼,表达自己对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唐代杜牧的《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作变换视角,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使人耳目一新。
(3)感慨身世,关照自我
这类诗歌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鉴赏时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抒发青春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慨。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5.羁旅思乡诗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③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怨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6.赠友送别诗
(1)直接表达离愁别绪。比如王昌龄的《送窦七》、柳永的《雨霖铃》等。
(2)表达劝勉、安慰之情。诗人用殷勤的话语劝勉、鼓励、安慰亲人或朋友,为其增加信心和力量。比如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等。
(3)表达诗人志向或政治见解。虽命运坎坷,仕途不顺,但无消沉低迷之态,分别之时以豁达的胸襟告诉朋友自己的志向和政治抱负。比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别刘谞》二诗。
(4)乐观的心情、真挚的祝福和积极有为的斗志。比如李白的《赠汪伦》、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的方法
1.读题目。题目是
诗歌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时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写作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内容。而这些有时又是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感情必不可少的提示。
2.关注作者
(1)关注作者,可以从他的风格特点上获得提示,对鉴赏诗歌的语言和理解思想感情有一定的帮助。
如王维,以创作山水田园诗为主,语言清新自然,诗中有画,内容上主要写山水隐逸生活,特别是清静优美的景物,渗透着佛家思想,艺术成就更高。
(2)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性格等等,无不深深打上当时社会风气的烙印;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等对把握情感有重要的帮助。
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诗人词人的生平、人生经历,有利于帮助我们了解时代背景以及诗人的思想内容。
3.看注释。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注释可以揭示背景,理解诗歌,了解典故内容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把握情感。
4.抓关键句。
从五七言律诗的一般规律来看,艺术中心在中间两联,思想中心在首尾两联。(注重绝句的三四句,律诗的首尾联。)
5.把握形象。
注意意象的特征和寓意,注意形象的外在特征、内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等,有助于情感的把握,特别是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诗。另外柳、月、长亭、水、白云等常见意象的含义暗示了情感的流露。
6.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即能直接表达情感。
基础巩固练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储蓄的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
答:&&&&&&&&&&&&&&&&&&&&&&&&&&&&&&&&&&&&&&&&&&&&&&&&&&&&&&&&&&&&&&&&&&&&&&&&&&&&&&&&&&&&&
【答案】(l)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
答:&&&&&&&&&&&&&&&&&&&&&
&&&&&&&&&&&&&&&&&&&&&&&&&&&&&&&&&&&&&&&&&&&&&&&&&&&&&&&&&&&&&&&&
(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试题分析:这一联谈及两个对象——“世味”与“时光”。对“世味”诗人是“门常掩”,对“时光”诗人称“簟已便”。一句一事一心境。结合诗后所给注释,可知“世味门常掩”,表达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盛夏时分,醉卧竹席,是多么惬意,由诗意可知诗人恬淡的心境。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
(3)“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
、“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小题1】“九万里中鲲自化”运用了什么典故?出自何处?(2分)
【小题2】颈联有何表达特色?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小题3】请分析尾联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4分)
【小题1】“鲲化而为鹏”,《逍遥游》(或《庄子》)
【小题2】运用白描手法,“数竹”“量松”的动作写出岁月变化,间接抒发(暗含)深沉的人生感慨。(手法2分,分析2分。)
【小题3】作者看到“壁间诗句”、“残墨”与“暗尘”等景象,抚今追昔,流露了怀往感旧之情。(情感2分,分析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这里是采用白描的写法。故地重游,驿中庭院已经起了变化。那片竹子比过去长得更多了,那株古松比过去长得更粗大了。竹子,他是一根根数过的;古松,他是解下腰带量过
的:这哪里是在数竹、量松,他分明是在思量这些年闲抛的岁月,分明是在寻找这些年往来奔波的脚印。竹增松长,岁月如流。可见这数竹量松看似悠闲的动作中,实含有无穷感慨,万种凄惶。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提升突围测
一、(2014届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答案】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答案】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前面的词句“恨残
照,犹有一竿红”,展开联想和形象,描述“怪人催去早”的大意,然后结合着关键词句“恨”“怪”等,分析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
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2013·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
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14届江苏苏州高三一模)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出盘门刮眼明,萧萧疏雨更阴晴。
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
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
&无穷好景无缘住,旅棹区区②暮亦行。
注:①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诗与梅尧臣齐名,世称“苏梅”,这首诗是诗人过苏州时流连光景之作。②区区:既“仆仆”,形容旅途劳累困顿。
【小题1】诗的颔联写景,颇具特色,请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2】“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小题3】评论家认为,此诗“以清切闲淡为主”,请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1】运用拟人手法,写绿杨白鹭的自得,写山水有情;(2分)以色彩表现美景,“绿杨白鹭”“绿”“白”相间;(1分)远近结合,“近水”“远山”结合,画面生动。(1分)
【小题2】坦然面对自然和人生的盛衰;(1分)对自身“羁苦”被俗人所轻的自嘲。(1分)
【小题3】意象清新:选取“绿杨”“白鹭”“近水”“远山”等意象,气清水秀,别有韵致;语言朴素,不肆雕琢,清新自然。情感平实,坦然面对万物变化和人生盛衰。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试题分析:这道题比较直观,从字面意思可以看出作者坦然面对自然和人生的盛衰,对自身“羁苦”被俗人所轻的自嘲。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四、(14届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村坞②。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注]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这里指水边山地。②村坞:村落。
【小题1】“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
“‘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
【小题2】“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小题1】“惊”字。用了拟人手法,夜雨乍晴,沾在树上的雨点,经风一吹,仿佛因受惊而洒落,奇妙生动,写活了小雨点,饶有情趣
【小题2】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写心中感受,恰好今天心中无忧烦之事,信步走出,大自然便如热情好客的主人,捧出奇异的美景招待我,真让我欣喜不已又感激万分。表达了诗人轻松愉悦之情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五、(2013·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
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答案】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巧取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本来就属于闲散之人,有何必要你皇帝的恩赐?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见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