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是想用USB接口来提供电源接口类型,那焊接USB母座的时候中间两条数据传输线可不可以不焊接?

USB口上哪两条是电源线?_百度知道
USB口上哪两条是电源线?
不是指接主板上的插口,是外面USB的接口,四条铜芯哪两个可以接通5V电路?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们常见的A型USB接口,即笔记本电脑上的USB接口,内置共有四条线,电源的正负极布置在最外侧的两根线上。为了更好的定为正负极的位置,请参考下图。按上图摆好USB的插头,左边1号线和右边4号线分别是电源的正极和负极,中间两根线是数据线。USB插座的四根线与插头一一对应。顺便指出,USB接口还有一种B型,常见于打印机数据线,其定义如下图。
1和4(就是靠外边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两边的就是。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电源线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查看: 33600|回复: 55
真的是玄学?几根不同的USB线的声音听感对比
  发烧音频领域存在诸多的玄学,比如电源、数字线等等。玄学之所以为玄学,主要是因为其中的缘由很难用科学去解释,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由于它的原理说不清道不明,无法十分肯定它是正确还是错误,很多时候只能靠亲自实践去检验,但问题也来了,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主观感觉、环境条件的不同,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东西,有人表示一耳朵的区别,也有人表示听不出来区别,本来就难以解释的实物因此变得更为玄幻。而厂商也往往会利用这些玄学进行宣传与推销,于是很多时候到越是玄学的东西,价格往往越是高的离谱。
  音频产品的玄学中,线材绝对是争议很大的一类。线材里面有电源线、模拟信号线与数字信号线等等,其中模拟信号线,比如耳机线,音箱线对于声音会有影响并没有多少人怀疑,但是电源线与数字线的争议比较大,特别是数字线则会受到很多质疑。
  因为平时用的是PC-HiFi系统,所以笔者对于USB线比较关注,一直很想实际做个对比试听,但由于手头的设备以及线材有限,一直没有如愿。这次笔者找来几个比较合适的设备,AK120I I播放器以及几条USB线,正好可以验证一下 USB线材对于声音是否真的会有影响。
  对于学过数字电路、计算机的朋友来说,数字信号线,比如USB线对于声音有影响这个观点,似乎应该想都不用想的就可以否定,因为数字传说的最大优势就是可靠,信号只有0与1两种状态,即便中间出现了错误也会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纠正,最终的数据保证是一致的。这就好比我们上网看网页,服务器与我们距离可能几千里,期间经过无数的网线与节点,但是我们获取的信息不会有差错,比如同样一则新闻所有打开网页的人看到的都是同样的内容,不会因为传输误码而看到的内容不一样。因此,既然传输的数据是可靠的,那么又怎么可能会影响音质?
  笔者当年学的专业也刚好是电子通信,所以对于USB数据线最初是否定的,但后来看到网上各种表现USB数据线影响巨大的结论,也开始寻找一些理论依据,并且开始发行有影响的不只是USB数据线本身,解码器、数字界面的USB端口控制方案影响似乎要更大。如果以解码器的USB端口以及USB数据线对声音有影响为前提,笔者认为产生的原因应该如下:
  音频内容的传输不同于其他数据内容,是要求实时性的,传过来的东西不能中间有中断或者延迟,否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听到的声音感受。这应该比较易理解,比如在线视频,如果网络状况不好,虽然看到的内容肯定是相同的,但断断续续的缓冲与停止,无疑是难以令人正常欣赏下去的。对于吹毛求疵的HiFi设备对于实时的要求更是苛刻,如果传输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即便是有纠错机制,但是重新传输的话势必会带来延迟,影响时钟频率,增大jitter,从而影响听音感受。所以如果说USB数字信号线会影响音质,那么主要原因应该在于它的实时性,不同于往U盘复制文件,早复制完一毫秒和晚复制完一毫秒都没有什么影响。而PC-HiFi之所以认为还不能与传统CD机音质相提并论的原因,笔者认为与电脑功能太多,干扰太多,系统同时运行的线程太多,容易更多的产生传输错误,不太容易保证信号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有关。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解码器的USB模块。既然是传输自然有一套标准的USB音频规范,它的作用是规范USB接口实时传输音频信号的问题,是直接集成在操作系统内的,也就是说,只要符合这个规范的USB音频产品,系统内的集成驱动就能直接支持,而不用厂商另外开发驱动程序。但这个规范的标准不高,所以一些功能强大一些的解码器,往往要高于规范标准,需要专用的驱动程序才能工作。
  在这个标准USB音频规范下,有三种传输模式:同步、自适应,和异步。
  同步:标准的同步模式其实很少见,基本不太用到的,这里省略。
  自适应:早期解码器基本都是用的自适应传输模式,主要的USB芯片方案有TI PCM270X与PCM290X系列等等。
  异步:目前比较新的解码器大都采用异步方式,有很多优点。目前主要的异步USB方案有XMOS与CM6631A,基本都需要专用的驱动才能工作。
  那么自适应传输模式和异步传输模式到底有何区别呢?这里先要了解一下USB音频处理的大致流程。电脑通过USB接口将音频数据流传递给DAC上的USB接收芯片,USB接收芯片一边接收数据,一边合成时钟信号,然后转化为标准的I2S或者SPDIF信号,再传递给后面的数据接收芯片,再之后的流程与一般的DAC就没有分别了。而在这个过程中,影响USB音质的关键,就是USB接收芯片所合成的时钟信号。
  在自适应模式下,USB接收芯片,在合成时钟信号的过程中,会根据USB传输速率的变化,对时钟信号进行实时的调整。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USB传输速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合成的时钟信号。
  举个夸张点的例子:比如现在播放一段44.1K的音频,当然就要求USB接收芯片合成一个44.1K的时钟。而这个44.1K的时钟,对应于USB传输的速率,比如是200个数据包每秒。也就是说,如果要让USB接收芯片稳定的合成44.1K 的时钟,USB传输速率,也必须稳定在200个数据包每秒。但现在的问题是,USB传输的速度不可能这么稳定,也许这一秒传递了200个数据包,而下一秒,突然增加到了400个。而这个时候,USB接收芯片会怎么做?它会把实际合成的时钟,提高到88.2K。如果再下一秒的USB速率又变为100个数据包每秒,那么相应的合成时钟就变成了22.05K。当然,这是一个极端夸张的例子。可是为什么USB接收芯片要这么做?很简单。因为如果USB接收芯片只是单纯的合成44.1K的时钟,每秒处理200个数据包,那么一旦真的收到了400个或者100个数据包,缓存就会溢出,或者断流。所以,在自适应模式下,USB接收芯片所合成的时钟信号,是随USB口的传输速率实时变化的,传输速率是主,时钟信号为从,USB传输速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合成的时钟信号。那么可想而知,这个时钟信号的jitter有多大。从而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自适应下通常不支持规格较高的音频传输(比如24bit/192KHz),还有为什么有人会说,换质量好的USB线能提高音质,因为质量好的线更能保证传输速率的稳定性。
  那么异步传输是怎么工作的呢?说起来更简单,USB接收芯片现在只需要稳定的合成44.1K的时钟,也就是说,现在这个时钟与USB传输速率无关了。可是如果这样的话,缓存的问题怎么解决?答案是,软件控制。通过一套软件,根据缓存的负载情况,实时的控制USB口的传输速率,从而保证缓存不会溢出或者断流。在这种情况下,时钟信号为主,传输速率为从,时钟信号不受传输速率变化的影响,理论上这时的jitter源,就只有工作晶振本身的误差了。
  所以异步USB模式有自己的时钟,更大的缓存以及软件上的换成控制方案,所以数据传输要稳定与可靠很多,同时可以支持更大的数据量传输,更高码率甚至DSD音频的传输,同时对于USB线材的质量依赖变得小了。所以从这个层面上说,如果解码器的USB模块足够的好,那么USB数据线的影响应该也会变得小的多。
  当然,以上只是以USB传输对音质有影响为前提,笔者找到的一些理论说法,实际具体有没有影响,也必须通过实践去检验。
  这次用来测试的设备,主要是Astell&Kern AK120II,选它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AK120II不同于采用XMOS异步USB方案的AK240,应该还是同步传输,对于USB线材的影响应该更敏感一些,而且AK120II本身素质不错,应该比较容易感受出来不同;二是因为笔者拿到了一根足够好的USB数据线,价格应该在千元以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只用几根几十元的USB线而欠缺合理。
  一般来说发烧级USB音频线都打印机上使用的那种USB A型方口插头,主要是因为USB A型口最为粗壮,可以用粗壮的线材来加工,插头接触也更加充分与牢固。而现在数码产品中常用的Micro USB的插头触点太过微小,比较难焊接粗壮一些的线,所以也不太适合作为要求极端的音频线材。
  Astell&Kern AK120II有专用底座,这个底座除去用于充电外,也方便连接电脑作为USB数据线使用。正常销售版本的底座的数据连接线是与标配数据线一样的线材,而笔者拿到的是特殊定制版,线材换成了一条粗壮的ALO定制线。想象一条随便一条ALO耳机升级线都要上千元,这USB线估计也是价格不菲。
  底座的底端与背板都是塑料材质,据说可以减少干扰
  电脑端的USB插头非常粗壮,里面应该有电磁屏蔽环一类的东西
  线材为ALO定制,具体采用怎么样的材料与纯度未知,但这条线非常粗壮,比22AWG的普通USB数据线粗很多,里面应该有屏蔽层。
  市场价20多元的NOHON品牌USB线,以结实耐用为卖点,按照官方图片展示里面是有屏蔽层的,相对普通的机线好一些。
  飞傲X5播放器标配的线,线材比较粗壮,线皮上的写明是22AWG/1RP+28AWG/2C,也就是一条22AWG的双绞线,2根28AWG的直通线组成,这样的线粗在普通USB线中算是很不错的了。
  最后一条是AK120II标配的数据线,线很细,摸起来的质量感觉不算好。
  本次测试的装备,就是AK120播放器分别使用4跟不同的USB线与电脑连接,作为USB DAC使用,来感觉声音是否会有区别,试听所用的耳塞为平衡线版的舒尔SE846。
  ALO线:4根线听过之后,声音最明显不同的就是这根ALO的数据线,它的声音风格都是与其余三根线不同的,声音温暖、厚润,声音规模、上下延伸都比较完整,无论素质还是听感都是最出色的。也正是这根ALO数据线,让笔者切实的感觉到了USB线确实对音质有影响,而且是很容易听出来区别。
  NOHON线:剩余的3根线与ALO线对比,都会觉得声音偏瘦、偏冷,有些干枯与发柴,包围感没那么好,声场规模也小了一圈,纵深变浅。但是NOHON线与其它两根线相比差别都非常微小,如果眼看着的换线,笔者认为NOHON线在通透性方面略占一些优势,但笔者自认为心理因素影响比较大,但如果是盲听,应该无法区分三根线的声音。
  飞傲线:总体感觉与NOHON线差别极小,只是感觉清晰度略有一点点差别,但不确定是不是心理因素造成的,如果盲听的话,自认为分辨不出来。
  AK120II原线:声音和飞傲线差别已经很小,但是仔细对比,会觉得AK120II线的声音相对清淡与舒展一些,声音更薄一些,总体感觉比NOHON线与飞傲线略差一点点,但不排除是错觉,盲听的话同样自认为识别不出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USB DAC使用时,笔者认为四根线的声音都没有AK120 II直接播放本机音乐来的好,这也并不是奇怪的事,因为AK120II本身的USB传输模块规格并不高,不像AK240那样用了XMOS方案。
  经过这次试听对比,可以说USB线对声音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于普通USB数据线而言,声音表现几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而USB线的质量、可靠性更值得关注。而发烧级USB线材不知道用了怎么样的秘诀,的确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音质,但从价格上来讲性价比很低,对于普通的音频设备来说并不值得,钱花在其它地方提升会更大。
本帖最后由 嘉峪 于
15:05 编辑
没有盲听实验缺乏说服力
实验设计、线材选择都是浮云,线材最好上到4000美元这个档,不然还是难有突破
然后找一群所谓的发烧友做双盲实验,数据化音频指标,然后统计分析差异是否显著,最好还能横向分析主流器材
这么弄好的话可以发一篇paper,彻底澄清是玄学还是科学
感觉你那个特殊版本好叼的样子,那线看起来好看~
没有盲听实验缺乏说服力
实验设计、线材选择都是浮云,线材最好上到4000美元这个档,不然还是难有突破
这个方法好,如果器材允许的话,这么玩一次还是不错的。只不过4000美元的线,,,,,,,,,,,,,,,,一万只乌鸦从头顶飞过
本帖最后由 ppt44 于
22:34 编辑
0222123.gif (31.05 KB, 下载次数: 68)
22:21 上传
那个20块的线甚至不是合格的线,所谓的屏蔽外层只是做样子的麻,而且内里四芯无编织,做充电线可以。基本上很多usb配线其实也差不多。
有兴趣可以拿那条牛x线和类似下面这种“合格线”比一比。
318.jpg (24.39 KB, 下载次数: 69)
22:34 上传
本帖最后由 嘉峪 于
06:37 编辑
屏蔽蛇皮丝网材质务必要是金属,而且一定要跟两端的金属插头通路,而且两端插头线束收紧也要由插头的金属延伸完成,最好的办法还是买透明的,terratec和E-mu的配机电缆都是这样的设计,坊间销售的小口一端一般都不包金属,要么蛇皮网不连接插头,要么根本不是金属。
呀买碟毫无人性
每天来这里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啊
“今天没法听了,一定是水电站的 水位又涨了。”
异曲同工之妙
最近太阳耀斑爆发声音应该会暖一些
极端发烧才会烧线材吧?不是很偏执就是很有钱。。。
这都行& && &
机线不代表没有好声的,只不过便宜的机线肯定没好货。
而发烧USB线不代表就一定好声,而且越是贵的线越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好声。
但天价的钱至少买了一条绝对耀眼的线,反正声音自己也搞不清楚啥是真正的好声,算值了吧。
对于线材特别是usb线还是观望一下算了
线材对声音的影响的确蛮大的,不过基本都是最后才烧的东西。不过现在太多线材商家坑钱罢了,最好自己听过,喜欢再买。
usb线5元一条的就很好了关键是要有屏蔽网的
的确有影响
这个影响应该不是很大吧
客观 包容 敏锐 专业
iMP3.net 随身数码影音
推广合作:139
莫凡配件:135
All Rights Reserved.MICRO USB3.0焊线公头 USB 3.0A公两件套双接口定义 价格 - 谷瀑环保
深圳市广佳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查看所有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 >
> MICRO USB3.0焊线公头 USB 3.0A公两件套双接口定义
MICRO USB3.0焊线公头 USB 3.0A公两件套双接口定义
&R1000 个¥0.45
产品型号:MICRO USB3.0焊线公头
品&&&&&&&&牌:广佳源
所&&在&&地:
更新日期:
1000个起售
1000个 | 0.45元
添加描述请填写信息
&品牌:广佳源 &加工定制:是 &型号:MICRO USB3.0焊线公头 &&外形尺寸:10 mm&适用对象:手机 &应用领域:电子 &
MICRO USB3.0焊线公头 USB 3.0A公两件套双接口定义。沉版USB 2.0/3.0/3.1type c 款90度母座 24p超薄正反插。近日在上海举行的CES Asia上,有一家知名厂商一口气展示了18款搭配有、新品推出USB母座 3.1Type-C型口正反插接口USB 3.1 Type-C接口的数码配件产品;其中的产品种类包括充电器、移动电源、数据线、USB扩展坞等,可以说是几乎涵盖了所有与USB接口相关的使用场景。这不禁让人联想到近半年来纷纷有诺基亚、苹果、谷歌等IT行业巨头已经开始在自家产品上搭载Type-C接口,并且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卖点和宣传点;甚至在Google I/O大会上,Google宣布Android M也将支持Type-C接口&&USB 3.1type c公头 沉版USB 3.1type c 母座 24p超薄正反向
供应 两面插USB 3.1type c公头转接 USB 3.0母座连体接口、MICRO USB 3.1type c公头转接 USB 3.0type c 母座 和一体,USB 3.1type c公头 沉版USB 3.1type c 母座 24p超薄正反向,这些不禁让我们思考, 一个小小的接口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重视?眼前正在风生水起的Type-C接口究竟能否风行世界,并掀起一场改变整个行业数据接口的大潮流?
USB 3.1的妥协和开创Type-C接口插座端的尺寸和MicroUSB接口类似,尺寸一样小,为8.25*2.4mm。
*可承受插拔1万次反复插拔。
*.超薄设计,迷你尺寸
* Type C接口含有24pin端子,支持&正反插&功能(类似苹果lightning接口)。
*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USB3.1 10Gbps。
USB(Universal Serial Bus,中文名为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的提出是为了规范计算机和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它从***初1996年的1.0版本起步、2000年的2.0版本普及,到2008年的3.0版本更新,***终在版本中成为现在的***新状态。每一代USB标准的更新除了数据传输速度的加快、扩展性的加强、电流传输的加快等内部的技术更新之外,还有一个消费者可以直观感知的一点:那就是接口标准的改变。
在***新的USB 3.1标准中,有三种接口样式,一个是Type-A(即Standard-A,传统计算机上***常见的USB接口样式),一个是Type-B(既Micro-B,三星Galaxy Note 3配备的接口样式),另外一个是Type-C(即本文中提到的全新设计的接口样式)。
从三种接口样式的命名中,我们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USB 3.1标准的制定者(USB IF协会)也在试图简化和统一目前纷繁不一的接口类型。简单地说,USB IF协会从目前存在的接近十种之多的USB接口中选择了其中***为广泛的两种,分别命名为Type-A和Type-B,接着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接口并将之命名为Type-C;只有这三种接口才能够支持USB 3.1标准下的数据传输速度、电流传输大小等等各项技术标准。
事实上,USB作为一种技术的标准,每一个新版本的制定都要在技术更新的基础之上考虑对前代版本的兼容性问题。单从接口标准的角度,Type-A的样式理论上可以兼容从USB诞生到如今的几乎所有配备USB接口的电脑(2015年***新发布的Macbook Air和Chromebook Pixel除外),因为Type-A被USB 3.1之前的每个版本都确定为唯一的与电脑端相连接的USB接口类型。
而Type-B则沿用和兼容了USB 3.0版本下的Mciro-B接口,不仅如此,Type-B母口(母口,,指的是设备上配有的被插入的接口端)可以单方面兼容现有所有安卓手机所配备的Micro-USB公口(公口,英文名Plug,与母口相对应,指的是用来插入母口的接口端)。
因此可以说,在USB 公头3.1标准的三种接口中,Type-A和Type-B的存在更多的是考虑向下兼容和统一已有接口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者的存在也算是新标准对于过去的一种妥协;当然这种妥协是很有必要的。
唯有Type-C才是USB 3.1真正意义上***有亮点的开创之处。其开创性不仅仅体现在相对于以往的技术标准上的提升,也更为集中地体现在了它史无前例的外观样式;这种样式是全新的,完全地面向未来的。也正是因为如此,Type-C在设计阶段就受到了世人的关注;当它***终形成被公布于世之后,更是激起了众多的讨论和期待。
而如今,它已经从一个设计概念,变成了人们可以使用的产品。
终于到来的人性化
Type-C从一个设计理念到***终形成产品,不仅仅受到USB 3.1标准制定者的重视,更是引发了设备生产厂商和普通消费者的关注。而它之所以受到关注,乃是由于它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应对未来整个电子消费产品行业的发展将要面临的更加关键与数据传输相关的高效性、多样性、简便性、可移动性和易用性方面的问题。
Type-C具备的以下特性决定了它注定代表了数据接口的未来。
更高效的数据传输能力。跨设备的数据传输是USB存在的本质意义;所以每一代USB标准的提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数据传输速度和效率的问题。在被Type-C支持的USB 3.1标准之下,数据的理论传输速度已经从USB 2.0时代的480Mbps(相当于60MB每秒)提升到了10Gbps(相当于1280MB每秒),数据的传输损耗率也由USB3.0的20%下降为3%。这些都保证了数据传输效率不仅能够满足如今的信息传递需求,也可以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游刃有余。
更加丰富的可扩展性。计算机可以通过USB可以与几乎所有的外部设备相连接,但是在影音的传输上,USB 3.0及其之前的版本都只能停留在***高1080P的Full HD等级上,而USB 3.1标准下的Type-C接口可以***高可以传输4K显示画面。如今的市场上已经出现了4K电视,手机屏幕的配置也已经进入2K时代而且在不断提高;而USB 3.1和Type-C的出现正好对应了这种趋势。
更强的供电能力。USB 3.1标准下Type-C接口的供电能力可以达到***高20V/5A,不仅可以满足手机充电的要求,还能够满足平板设备和计算机的充电需求;另外,在这种供电能力下,也可以免去其他用电功率较高的外部设备需要另接电源的麻烦。
以上所说,更多的是Type-C接口基于USB 3.1标准下的技术特性;而对于Type-C接口而言,除了满足以上更先进的技术特征,还有其他更为明显的与普通消费者关系更加密切的样式特征。
更纤薄的外形。与Type-A一贯的庞大和Type-B的大宽度相比,Type-C大小约为8.3mm&2.5mm的外形更加适应人们对于笔记本、平板和手机等移动设备在机身厚度方面的越来越苛刻的要求。尤其是手机,已经有数款机型在机身厚度方面已经突破了5mm的极限达到了4.75mm,而且在传闻中下一代iPhone的厚度可能为4.3mm。即使如此,这对设计厚度为2.5mm的Type-C来说依然绰绰有余。
正反面皆可插入。这个特性也是Type-C***为人称道的一点,也是它与其他接口相比***为人性化的地方;它解决了无论是电脑还是平板、手机等各种设备的&USB永远插不准&的难题。
总之,Type-C接口无论是在行业本身较为重视的技术发展上,还是在消费者较为关心的易用性和人性化上,都完全满足了当下乃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而在消费者对产品好用这一追求的驱动之下,同时在诺基亚、苹果、谷歌等顶级品牌大胆采用Type-C接口的示范效应下,一定会在未来形成一个Type-C风行世界的大潮流。
数据移动时代的到来
谈到这里,关于Type-C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暂时先告一段落;接下来要谈的是,在Type-C接口被设计出来以及被寄予厚望的背后,其实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在。
前边已经说到,USB标准的提出是基于一个基本理念&&规范计算机与其他外部设备的连接和通讯;这个理念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要以计算机为数据集散中心,其他的外部设备为数据的分散点。这些不同的数据分散点通过计算机这个数据集散中心完成数据的获取、发送、展示、交换等各项工作;这些工作的本质当然都是数据传递,但是由于设备种类、传递方式、信息量大小等多种方式的不同,因此形成了各种差异化的方式。而为了保证数据能够在允许这些差异存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与计算机进行沟通,就需要一个基本的数据传递规范;这个规范就是人们后来意识到并且制定的USB标准。
这个理念也同样在USB接口的样式上。从USB 1.0时代开始,人们就为这个数据集散中心&&计算机&&设计了今天USB 3.1标准所采用的Type-A接口样式(当然那个时候还不是这个称谓),并且这种接口样式经历了USB 1.1、USB 2.0乃至USB 3.0三代标准的更新,依然顽强地存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且统治了这个实际上的绝大多数计算机的USB接口类型。
而反观作为数据分散点的其他外部设备,不仅它们在时间的变换中有的销声匿迹有的应运而生,而且在接口样式上也呈现出各自为政的混乱状态。这一切,皆是因为计算机一直作为唯一一个能够连接互联网的数据中心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也存在于人们的意识里。
而到了USB3.1时代,Type-C接口诞生了;这个接口不仅仅可以连接手机、平板等其他设备,它还可以直接连上我们的计算机。也就是说,Type-C接口不仅可以取代我们日常所用的各种手机、U盘、移动电源等设备的接口,它甚至可以取代Type-A成为计算机的用以数据交换的接口。
这样一来,在***新的USB 3.1标准下,计算机不再是独占众多数据线的其中一端的中心,而有可能成为由一条两端都是Type-C接口的数据线相连接的一个数据节点;甚至有可能,在以后的数据传递中,手机和平板等其他设备之间通过Type-C互相连接,留下那曾经是数据中心的计算机无人问津。
这就是Type-C的真正意义之所在。它昭示了信息时代的一个新的阶段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代里,有越来越多的设备 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视、电子书阅读器乃至汽车等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从而将先前由Type-A接口所象征的计算机的数据集散中心地位逐步消解,由此形成更加平等的包括计算机、手机、平板在内的诸多数据节点。而这诸多数据节点的得以相沟通的重要工具,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Type-C接口。
如此,我们将等待并期待着一场风行世界的Type-C接口大潮流的到来。
询价产品:
MICRO USB3.0焊线公头 USB 3.0A公两件套双接口定义
详细需求:
手&&&&机:
电&&&&话:
公&&&&司:
地&&&&址:
您可能感兴趣
内容声明:谷瀑环保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谷瀑环保(含网站、客户端等)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店铺经营者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店铺经营者负责。谷瀑环保提醒您购买商品/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在购买前通过谷瀑环保与店铺经营者沟通确认;谷瀑环保设备网上存在海量店铺,如您发现店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谷瀑环保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联 系 人:
所在地区:USB线有四股线,那四根线有两根是电源,中间那两根_百度知道
USB线有四股线,那四根线有两根是电源,中间那两根
那中间的那两根传输线传的是什么电流,万用表和示波仪量有什么显示?要什么样的电流电脑(如果有这种驱动)才识别出来,电脑能接到什么样的信息?麻烦专家说下,越祥细,分越高我现在有七百多分,可以追加,诚心请教!!!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间的那两根传输线数据传输线 脉冲电流一般应该在十几毫安左右 万用表打到毫安挡 可能指针会&左右 微小的晃动&
示波器 的话 就会出现 断断续续高高低低的波形
要想电脑识别 必须要有能跟电脑串行 通信的模块 (也就是一般我门所说的U盘或MP3主控芯片) 芯片内部存有该设备的信息 所以一连上电脑 电脑就提示发现新硬件 然后显示硬件信息!!!
采纳率:38%
两边是电源正负,中间两条是数据
USB一共是4条线路,第一的VCC+ 第二是DATA-第三是DATA+第四的VCC-。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电源接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