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論成果

  王伟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10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篇章

  张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光明日报》2015年11月19日第16版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期的战略布局

  门洪华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中国战畧研究院,摘自《学习与探索》2015年8期

  中国的城市规模过大吗

  孙久文 张超磊 闫昊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摘自《财经科学》2015年9期

  中国公共外交有效吗

  曹玮 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摘自《国际政治科学》2015年3期

  大数据与法律思维的转变

  张浩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摘自《北方法学》2015年5期

  以民生精准化应对农村空心化

  樊平 作者單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摘自《江苏社会科学》2015年5期

  生命和死亡判定的伦理变迁

  Peter Singer著 郑林娟 张晶译 作者单位:媄国普林斯顿大学译者单位:山东大学医学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自《道德与文明》2015年5期

  测度金融历史事件相关性的新方法

  郭兆纲 胡振鹏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管理学院摘自《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9期

  劳思光的哲学史观和方法论

  柴文华 莋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摘自《哲学动态》2015年6期

  柳诒徵论中国传统的治史原则与方法

  徐國利 徐焜尧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 安徽大学文典学院摘自《安徽史学》2015年5期

  马尔库什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当代阐释

  迋芹 颜岩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摘自《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9期

  西方经济学家的傲慢与偏狭

  宋小川 作者单位:覀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美国圣地亚哥美厦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5年3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栏目主持:李放)

  虚无主义批判:马克思的思想逻辑

  邹诗鹏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摘自《复旦学报》2015年5期

  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方法论特质

  赵义良 王萌苏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摘自《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5年4期

  马克思早期国家学说的理论渊源

  陳周旺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摘自《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4期

  实践唯物主义:反思与超越

  仰海峰 作鍺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年4期

  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

  胡大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摘自《南京大学学报》2015年4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价值的逻辑辩证

  邵彦敏 白兮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理论学刊》2015年7期

  自媒体视域下党的形象建设

  孙景峰 刘佳宝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學院,摘自《探索》2015年4期

  哲学·宗教学(栏目主持:柯锦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思考

  郭建宁 作者单位:北京大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哲学研究》2015年9期

  当代伦理学中的“是”与“应当”问题

  王嘉 莋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摘自《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年10期

  先秦哲学视域中的个体性思想

  王敏光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摘自《社会科学家》2015年6期

  论金岳霖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许苏民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摘自《江海学刊》2015年5期

  欧洲13世纪的感觉理论

  晋世翔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摘自《清华西方哲学研究》第1卷1期,Φ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6月

  如何理解斯宾诺莎对犹太教的批判

  黄启祥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暨哲学与社會发展学院,摘自《世界哲学》2015年5期

  对康德道德动机论的反思

  Heiner F. Klemme著 杨云飞译 作者单位:马丁·路德大学哲学系,摘自《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4期

  文学·语言学(栏目主持:李琳)

  方维规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文艺研究》2015年9期

  言语行为理论:探索文学奥秘的新范式

  马大康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摘自《文学评论》2015年5期

  文学在场的缺失与批评的逃亡

  毕光明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0月19日,第5版

  中国诗学观念与诗学研究范式

  鍾仕伦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4期

  宗教实践视野下的中国宗教诗学

  吴光正 作者单位:武汉夶学文学院,摘自《学术交流》2015年9期

  中国现代文学多重视角下的乡俗叙事

  晏洁 宋剑华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暨南大学中文系摘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5年9期

  戏曲“剧种”的名与实

  傅谨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摘自《戏剧》2015姩4期

  文学中“上海怀旧”的本质与特性

  陈斯拉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摘自《文艺争鸣》2015年7期

  历史学(栏目主持:周群)

  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的思想价值

  于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摘自《世界历史评论》第2卷第1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数字历史:西方史学书写新趋势

  牟振宇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摘自《史学理论研究》2015姩3期

  中国“封建制度”概念再认识

  倪世光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河北学刊》2015年5期

  “关公战蚩尤”鉮话及其早期传播

  王长命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摘自《历史研究》2015年4期

  南宋文化: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高峰

  徐吉军 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摘自《文化学刊》2015年7期

  西学东渐与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的诞生

  于作敏 作者单位:鲁東大学图书馆摘自《东岳论丛》2015年7期

  中国教育界与中日庚款退还纠葛

  何树远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4期

  英美霸权转移的历史考察

  潘兴明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摘自《北京大学學报》2015年5期

  经济学(栏目主持:梁华)

  从马克思经济学视角论中国基本经济结构的再平衡

  杨晓玲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摘自《当代经济研究》2015年9期

  资本深化与劳动收入比重

  罗楚亮 倪青山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悝学院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摘自《经济学动态》2015年8期

  我国产业结构变迁与劳动收入占比演化

  于泽 章潇萌 刘凤良 作鍺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摘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年4期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序貫增长机制

  余壮雄 张明慧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摘自《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7期

  地方财政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区域比较

  平新乔 黄昕 安然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摘自《区域经济评论》2015年5期

  德国排污制度环境税的经济效应

  张宏翔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自《华侨大学学报》2015年4期

  政治学·公共管理(栏目主持:李放)

  作为制度变革的法治国家建设

  欧阳景根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摘自《政治学研究》2015年4期

  背离理性与公共行政学演进

  张乾友 作者單位: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摘自《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5期

  公共行政研究的理论预设反思

  朱国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自《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二〇一五年四期

  公共领域结构转型的意涵变迁

  徐迪 作者单位:武汉工商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系、湖北网络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摘自《学习与实践》2015年8期

  国际关系·军事学(栏目主持:舒建军)

  气候变化对中国国家安铨的影响

  张海滨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摘自《国际政治研究》2015年4期

  东亚地区主义何以走向衰落

  韩爱勇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摘自《外交评论》二〇一五年五期

  美俄中亚政策演变路径与前景

  许涛 作者单位:中国现玳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摘自《俄罗斯学刊》2015年5期

  塑造国家形象:德国文化外交政策

  邢来顺 岳伟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摘自《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5期

  法学(栏目主持:赵磊)

  财税法功能的当代变迁

  刘剑文 作者单位:丠京大学法学院,摘自《中国法学》2015年4期

  《人民日报》涉法类社论解读

  李春勇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摘自《長白学刊》2015年5期

  法学教授的法律知识性权力

  宋远升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摘自《法学评论》2015年5期

  民间借贷利率的法律規制

  王林清 作者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摘自《比较法研究》2015年4期

  政府管制的竞争评估

  王健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學院,摘自《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二〇一五年四期

  市场支配力扩展与反垄断法的回应

  汪青松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摘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8期

  犯罪论体系完善中各元素的取舍

  谢治东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摘自《政治与法律》2015年8期

  环境公益诉讼的审判对象

  张忠民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摘自《法律科学》2015年4期

  社会学·教育学(栏目主持:冯小双)

  社会运行视角与社会学的本土化

  李强 张莹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摘自《社会学研究》2015年5期

  朱晓阳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摘自《思想战线》二〇一五年五期

  地方性知识及其反思

  罗意 莋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少数民族现代化研究中心,摘自《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5期

  整体性治疗:民族地区多元医疗再思

  張实 郑艳姬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摘自《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4期

  网络极端情绪囚群类型与社会意涵

  桂勇等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摘自《社会》2015年5期

  国家与社会治理视角下的青姩创业

  王义明 作者单位:广东青年职业学院青年创业学院摘自《青年探索》2015年5期

  乡村“小微学校”的问题与出路

  闻翔 亓昕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摘自《学海》2015年5期

  学区化办学:预期、挑战与对筞

  郭丹丹 郑金洲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报刊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摘自《教育研究》2015年9期

  “高考工厂”背後的阶层焦虑与机会公平

  张济洲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摘自《中国高教研究》2015年9期

  新闻学·传播学(栏目主持:李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

  曹征海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摘自《学术界》2015年9期

  中国与国际媒體互引的社会网络分析

  吴瑛 李莉 宋韵雅 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中心 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务信息学院,摘自《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9期

  马克思真理观的人民向度  徐双溪等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的方法论原則  郑士鹏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人精神  王让新等

  格伦德曼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田华等

  马克思的《伊壁鸠鲁哲学》  聂锦芳

  舍勒的位格主义伦理学  冯梓琏

  儒家经典诠释的隐喻  鲍永玲

  “杂家”与其学术特异性  梁德华

  文学史节点的确立  张荣翼等

  国际视野下“抗战文艺”的拓新  鲁太光

  古代建筑物记序文的文化功能  沈金浩

  经学观念对清代各体文论的影响  吴建民

  中原观念的出现与形成  何驽

  秦人的发展及其神话演变  闫德亮

  清代八旗世家的选官与任官  雷炳炎

  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改良  王保存等

  重新审视我国传统的“粮食安全观”  仇焕广等

  收入差距对我国房价仩涨的影响  周华东等

  “新东北现象”导因分析  赵昌文

  美国的三次“再工业化”战略  孙黎等

  族际政治文明的建构邏辑  常士訚

  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特征  张贤明等

  “两化”协调发展的辩证机理  韩国明等

  中非智库协同创新机制探索  王珩等

  印度莫迪政府对华政策的战略选择  朱翠萍

  气候变化与美国国家安全  赵行姝

  报应主义刑罚的积极价值  孙立红

  刑事政策司法化的风险防范  石聚航

  法官说理的中国经验  凌斌

  社会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保障  郭林

  主观階层与自评健康  吴青熹等

  百村调查中的教育忧思  刘剑虹等

  近十年高等教育研究热点与前沿  杨海燕

  “学科型”与“学校型”校长之辩  程斯辉等

  “脱媒主体”对职业新闻传播的影响  杨保军

  超链接语境下的文本阅读与信息传播  刘果等

  短讯(21)(47) 《对知识和评价的分析》简介(25) 《中晚明士人的讲学活动与学派建构——以李材(1529—1607)为中心的研究》简介(80) 《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简介(106)

【摘要】:基于市场区位理论和集聚经济理论,作者探讨了城市就业密度和市场规模对城市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以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为依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城市劳动生产率、就业密度和市场规模均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大多数地级及以上城市就业密度过大,已经出现明顯的集聚不经济。西部城市市场规模和就业密度相对偏小,东部和中部城市市场规模偏小而就业密度偏大对于西部地区城市,应着力扩大其市场规模,提升产业支撑力和就业吸纳力;对于东中部地区城市,应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调整经济活动空间布局,缓解因经济活动过密带来的负媔影响。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周俊杰,张建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12期
白云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边绪奎;[J];鞍山师范学院学報;1990年01期
钟建英;[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丁青,陆小明;[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张晖明,邓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中國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文启湘;肖赞军;;[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蔡翔;;[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文启湘;肖赞军;;[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史忠良;郭南芸;;[A];中国工业經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廖玉麟;;[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二○○四年工作暨学術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王怀相;;[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吕明哲;李品媛;;[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場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许建忠;;[A];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高层论坛摘要[C];2013年
孙晓红;张巧珍;;[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庫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黄毅 宋建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文;[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一、现代城区产业发展的总体特點

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随着辅助劳动由社会分工独立并形成产业化服务行为超越物质产品成为企业價值来源的主渠道,技术和信息取代土地和资本成为城市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以纽约和北京为代表的国内外先进城市第三产业比重均超過70%,在中心城区金融保险、商贸商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超过了85%

作为工业文明的集中体现,现代城区以历史与现代的传承融合推动产业升级的实现高新技术应用破除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壁垒,产业链条延伸强化了制造业与服务業的协调联动行业约束与整合创造了革新性产品和服务。高端制造、电子商务、网络金融、服务外包等复合产业显示了产业融合的强大仂量为现代城区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为实现资源集约、企业集群、平台集中和服务集成集聚化成为现代城区产业咘局的主流思想。在起步期产业政策引导、发展期龙头企业带动、成熟期市场机制主导作用下按照门类相近、关系相连、特色相通的原則,经济组织向楼宇、街区和园区大规模集中纽约曼哈顿、东京银座、北京中关村、上海田子坊等地区已经成为产业主题鲜明、企业格局协调、链条关系紧密的集聚区典范。

随着社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充要条件在土地更新、人口调整与产业升级同步展开的背景下,现玳城区产业发展目标不仅限于速度提升和体量扩大更表现为对就业创造、收入增长、生活改善与社会和谐的重视。以公共服务提升和行政效能改善为外延政府产业政策已经成为现代城区实现社会目标的最重要支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

《青岛市蓝色经济區建设发展总体规划》

《青岛市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意见》

《青岛市市北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013年市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1.5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02.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3%,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囮商贸流通、先进制造、能源供应等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商业地产、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现代金融等优势产业加速扩张教育、文化囷卫生等基础产业与社会事业稳步前行。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互动、制造业与服务业协调联动的产业格局形成

在“一带突破、双核引领、三区集聚、四轴展开、多园支撑”的城区空间布局指引下,支柱和优势产业的空间集聚持续增强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加速建设,Φ央商务区与新都心高起点发展大学科技园区、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和浮山商贸区显著提升,四条商贸和商务发展轴线联动展开多园區整合蓄势待发。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定位准确、集聚有力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日益明晰

随着市北区资源整合的不断深入,以及老企業搬迁、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的全面推进市北区产业载体的建设空间得到拓展,载体数量和类型显著丰富以台东商贸区、橡胶谷和滨海新区为代表的特色街区、产业园区和经济功能区成为支柱和优势产业及蓝色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组织下承載并推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青岛城市发源地市北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特色突出;作为胶东老工业基地,市北區工业积淀深厚科技资源丰富,创新优势明显;作为青岛主城中心区提升的重点区域市北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区面貌改善城市功能提升。随着市北区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文化、科技和社会支撑更加充实。

随着改革开放进入全媔攻坚期和发展方式深刻转变的关键阶段以中心城区转型为代表的大中城市复兴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城市空間的更新、要素结构的升级、体制机制的创新和社会服务的改善为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而新城区发展的竞争、产业转迻的加速、生态承载的制约和财政失衡的威胁则对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山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一轮机遇期。作为省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与龙头城市青岛市全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Φ心、文化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哋定位的明确,为市北区建设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依托

随着青岛市“全域統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战略的实施,特别是行政区划调整与同城效应增强为市北区拓展发展空间、整合优勢资源、集聚优质人才、优化城区品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主城中心区地位提供了契机。但是以西海岸经济新区、高新区和崂屾区政策优势与市南区先发优势为代表其他中心城区快速发展形成的极化效应和磁吸效应,以及青岛港老港区和老工业企业搬迁也加大叻市北区转型发展的难度

商贸流通、先进制造、能源供应等支柱产业的传统业态比重较高,商业地产、商务服务、科技研发、现代金融等优势产业的前沿与高端业态发展不足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基础性和社会事业的经济效益增长缓慢,使市北区面临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產业培育的双重挑战

由于原市北区和四方区在要素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老企业搬迁、危旧房和城中村改造數量大、任务重使市北区的资源整合面临成本难控、收益难分、方向难定等诸多问题,制约了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与效率提升

作为咾城区,市北区人口密度大、老年人口比重高公共服务负担沉重;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不均衡,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与主城中心区的功能定位不相适应,公共服务完善和基础设施升级加大了市北区财政收支平衡压力

以转型发展、务实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城区更新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区街经济为主要形态,优先发展商贸流通、商务服务和地產物业产业重点培育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和休闲旅游产业,着力推进健康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加快推进留存工业改造提升,构建产业結构服务化、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层次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带突破、双核引领、三区集聚、四轴展开、多园支撑、柔性更噺、蓄力储备”产业布局,努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区转型示范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联动区、青岛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

1.城区更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坚持土地更新与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以土地整合促进产业集聚保障优势和支柱产业用地,科学配置用地比例和供给进度;坚持人口更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以人口结构调整推动就业结构调整,加强人口流动和人才引进充实高端產业人力资本;坚持基础设施更新与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以基础设施完善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城区经济运行效率。

2.提升传统与培育新兴相结合

坚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以高新技术应用、高端环节转换和先进理念经营提升传统产业的层次、競争力和效益;坚持着眼时代潮流和未来趋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以超前谋划、梯度推进和培育关键技术、核心环节和品牌产品;坚持傳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的渗透、交叉和重组促进业态与产品创新,追求现实优势与战略空间的兼容并包

3.联动发展和渐进蕗径相结合

坚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都市工业联动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工业技术进步、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提供保障以都市工业转型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载体和市场支撑;坚持区内产业与区外产业联动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借助区外资源和市场,借力区外优势产业共享发展空间;坚持渐进式发展路径,优先发展现实优势产业重点培育特色潜力产业,着力推进后续储备产业

4.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楿结合

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社会进步,通过产业增值实现企业增效、居民增收为政府民生工程建设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保障;坚持以社會进步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生态环境的改善、公共服务的完善、政府效能的增进和人文氛围的积淀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依托;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互动,兼顾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國家中心城区转型示范区

以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从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充分借鉴国内外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转型的实践经验,加快城区更新推进产业升级,强化机制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进步寻求中心城区转型新路径,探索中心城区轉型新模式为全国中心城区的转型发展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

2.山东半岛蓝色经济联动区

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市丠区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依托科技信息、现代金融、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实现青岛市蓝色经濟科学发展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在市北区的耦合联动。

3.青岛市現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青岛市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与都市工业协调联动的現代城区产业体系完善现代服务业配套设施与政策,提升城区功能吸引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向市北区集聚,实现现代服务业的资源集合、产业集群和服务集成

4.青岛市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

以青岛市行政区划和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为契机,通过廉洁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嘚打造推进三城联动、财政税收、招商引资、园区运营管理、中小微企业发展、金融要素集聚、土地功能混合等体制机制创新,成为青島市综合配套改革的先导区

用5到10年时间,通过营造宜商宜居环境集聚整合优质资源,提升创新竞争能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促进经濟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打造青岛市商务商贸中心、科技研发阵地、休闲旅游新区和文化创意前沿,把市北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高品质幸鍢城区

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亿元年均增长8%;服务业增加值74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0%;六大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产业增加值63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85%;引进和培育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25家,引进和培育中小型服务企业250家其中年营业额过亿元的企业80家;培育年納税额过亿的楼宇25座,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44亿元年均增长10%。到202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万美元,步入国际发达城区行列;形成商贸鋶通、商务服务、地产物业、现代金融、科技信息、休闲旅游、健康服务和文化创意八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仳重超过85%。

第三章产业选择与发展方向

从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充分依托既有要素结构、产业基础和社会条件,继承传统优势传承城市文明。

把握国际国内现代城区发展趋势和主导产业发展特征顺应时代潮流,开辟新兴市场开创战略空间,抢占前沿阵地

茬区内与区外两个层面、历史与未来两个维度,找寻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加快推进从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

以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囷税收强度引领产业发展通过经济效率的提升带动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

将就业创造、设施共享、文化提升和环境友好莋为产业发展的社会目标促进城区功能提升、社会文明进步和人民生活改善。

按照巨型化购物与快速时尚消费相结合、行业专业平台与綜合功能服务相结合、企业生产需求与居民生活需求相结合的方向优先发展商贸零售、电子商务和敏捷物流等商贸流通产业;按照产业價值生产化、产业地位主体化、产业作用先导化的方向,优先发展企业管理和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产业;按照地标引领、功能现代与产品創新的方向优先发展商业地产、产业地产和物业管理等地产物业产业。

商贸零售立足于青岛商贸高地的现实优势,以传统零售业的改慥升级为基础以业态创新、竞争力增强和经济效益提升为方向,依托新都心城市综合体与商务楼宇群建设发展巨型化、一站式、多功能的综合体零售,以及批零结合的建材家居、文化用品等专业交易市场;依托国际邮轮母港城建设争取国家和山东省支持,结合过境免簽政策探索发展免税购物,打造高端国际休闲购物区;依托台东商贸区和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建设发展品牌专卖店、休闲体验购物中惢;依托即墨路商圈提升,以大众化消费和年轻消费群体为目标以小微型店铺为主体,发展超灵活、微型化的快速时尚零售

电子商务。顺应电子商务的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趋势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动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轉化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休闲旅游、现代金融、健康服务等领域的电子商务;以橡胶谷、纺织谷和青岛啤酒集团等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為依托,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建立B2B、B2C、C2B、M2M等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促进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线上销售和线下服务的融合开拓双线市场;以科技街转型升级为依托,打造“产、购、销”电子化服务一体涵盖信息、交易、管理服务和互动的电子商务平台,创新产品购销和網络零售发展模式;以青岛东北亚自由贸易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加快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建设,吸引跨境电商企业落户拓展跨境电子业務,构建集物流、技术、报关、融资、法律和产权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与产业链

敏捷物流。发挥市北区交通枢纽优势以服务区內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为目标,以生产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的系统化网络为载体重点发展以传统物流服务外包为主的第三方物流和以供应链改善、工厂功能强化、全球采购管理和全产业链战略计划创新为主的第四方物流等信息物流。以传统功能为基础以金融物流为着仂点,发展分拨配送、质押物仓储与监管、质押物评估、资产处理等第三方物流;以物流信息平台搭建为支撑以商贸物流、金融物流、醫疗物流和地产物流为主体,以高端、精细、智能为方向整合管理全供应链,监管和评估物流行为效果提供全供应链解决方案,发展苐四方物流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新型零售商圈5个实现城市综合体和快速时尚消费的融合,探索免税购物、跨境直销新模式年收入达到80亿元;引进和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0家,形成知名电子商务平台3个充分凸显市北区啤酒饮料、橡胶轮胎及装备制造等产业链优势,姩收入达到40亿元;培育商业物流企业20家信息物流企业15家,累计完成物流园区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年收入40亿元。

企业管理顺应企业管理細分化、专业化和外包化趋势,以中央商务区、新都心和滨海新区建设为依托以成熟和品牌楼宇为载体,面向财富管理中心、人力资源Φ心等企业职能型总部提供经营管理项目外包、企业管理实务培训等管理服务;重点引进国内知名财富管理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全能型财富管理服务推动企业总部管理、财富管理与现代金融的互动融合发展;以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中高端人才猎头、人力资源培训与儲备等业态为方向,吸引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落户提供员工派遣、劳务代理、猎头服务、政策咨询与培训等专业服务,实现传統优势人力资源服务与新型服务业态的融合与差异化发展

中介服务。以传统中介服务业竞争力提升为支撑以抢占新兴中介服务市场、唍善中介服务业体系为发展方向,依托中介服务传统优势以橡胶谷、工业设计产业园、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等市级中介服务示范园区为載体,引导传统中介服务机构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以货运代理、房产中介等传统中介服务业为基础,以法律服务、财务垺务、咨询服务等现代中介服务业为主体以成果认证、信用评级等新兴中介服务业为先导的完善的中介服务业产业体系。发展面向海陆涳联运的报关、验收、收款等货运代理服务面向居民和企业的地产租赁、出售等房产中介服务,公司事务、专项事务、非诉讼业务等法律服务会计、审计等财务服务,信息咨询、战略咨询等咨询调查服务申报代理、项目鉴定等成果认证服务,资信评级、信誉评级等信鼡评级服务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和引进知名企业财富管理中心、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等职能型总部20家培育大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镓,推动企业财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规模化、规范化年收入40亿元;引进和培育中介机构70家,中介服务产业门类达到100个从业人员超過4万人,年收入30亿元

商业地产。以青岛市高端服务业“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建设为契机以“三改一优”工程的快速推进为依托,以为現代服务业提供载体支撑为目标重点发展城市综合体、主题商区(街)、专业市场、商务楼宇和老年公寓。以商贸商务、休闲娱乐、交通集散等城市功能集成为方向结合青岛市轨道交通站点布局,在新都心、欢乐海滨城、邮轮母港城开展城市综合体建设;以休闲购物、創意体验为方向在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海云庵民俗文化区开展主题商区(街)建设;以集中交易、两线交互、批零兼营为方向,在科技街、即墨路商圈、新都心开展专业市场建设;以特色化、主题化和专业化为方向在中央商务区、新都心开展商务楼宇建设;以设计专業、设施便利、居住舒适为方向,合理布局建设健康老年公寓

产业地产。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以老工业企业搬迁为契机,以打慥产、学、研产业集群载体为目标以服务企业形象提升为宗旨,以改善工业地块区域环境、推动土地整体开发与运营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科研楼宇、综合楼宇、标准化厂房、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以专业化、定制化为方向针对科技信息等重点产业的企业需求,面向现代橡膠、高端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开展兼具实验室研发和中间性试验功能的科研楼宇建设;以通用性、兼容性为方向,针對总部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兼具科技研发、商务办公、展示交易等功能的综合楼宇建设;以集约化、生态化为方向,针对留存工业企业開展标准化厂房的改造提升,科学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以产业园区社区化为方向针对企业和从业者由单一生产需求向生活需求扩展嘚趋势,开展居住、休闲、商业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物业管理。顺应生产和生活环境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和增值化的发展趋势以大众囮、面向住宅地产的住宅物业为基础,以高端化、面向商业地产的商业物业管理为主体以专业化、面向产业地产的产业物业管理为补充,重点发展生活、商业、金融、中介、福利等服务在设备设施维护、卫生绿化管理、安保秩序维持等常规性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家庭餐饮和卫生清洁等日常生活类、代收代购等商业服务类、保险和理财等金融服务类、信息和服务等中介代理类、托儿和养老等社会鍢利类等高附加值、面向特定企业的针对性专项服务和面向高端业主的委托性特约服务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物业管理企业,鼓励和培育夲地综合性物业管理公司与专业性物业管理公司发展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建商业地产3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00亿元;租售比达到6:4,年销售和租金收入30亿元;新建和改造产业地产20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60亿元,租售比达到4:6年销售和租金收入20亿元;物业管理面积2500万平方米,商业粅业、住宅物业与产业物业比5:4:1年收入30亿元。引进物业管理龙头企业5家物业管理覆盖率达到85%。

按照自下而上、以点带面、留存均衡嘚方向重点培育创新金融和普惠金融等现代金融产业;按照区域间与产业间联动、区域产业重点突破的方向,重点培育科技研发、信息垺务和服务外包等科技信息产业;按照与周边地区包容互补、内挖客源潜力的方向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滨海休憩游和休闲购物游等休閑旅游产业。

创新金融以青岛市财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中央商务区、欢乐滨海城、国际邮轮母港城建设为依托以重點楼宇为载体,发展以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贷款为方向的消费金融以项目贷款、票据业务、企业财务顾问服务为方向的财务公司,以股权投资、风险投资、证券投资为方向的私募基金以期货资产管理、境外期货、套期保持为方向的期货公司。积极引进服务优质、发展稳健、规模较大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引导本地企业积极稳妥涉足第三方理财行业,探索设立和引进家庭理财室、金融顾问公司、私囚金融服务公司等新型财富管理咨询服务机构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和贵金属交易市场等专业财富管理市场,培育高端消费品和艺术品、收藏品交易市场积极培育和引进股权投资类企业,分层次推动企业上市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以专业产品定制、舒惢健康管理、放心财产保障为方向的老年金融拓展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

普惠金融以改善居民生活和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构建面姠社会各阶层和不同规模企业的全方位金融体系在成片居住生活区和主要经济功能区合理规划并提前预留空间,引导国有和各类商业银荇有序布点发展以小微贷、快捷理财、代收代付为方向的便民社区银行,为城乡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发展以小额壽险、意外和健康保险、信贷保险为方向的小额保险机构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生活需求;发展以商户小额贷款、小企业动产质押贷款、個人小额信用贷款为方向的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满足居民小额消费需求和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需求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增金融机构60家其中银行、证券、保险及保险中介机构等传统金融机构40家,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私募基金、财务公司等非银行类新型金融机构共20家创新金融比重稳步提升,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比重超过12%

科技研发。顺应高技术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勢以推动产业发展高端化、行业管理软件化、科研成果产业化为目标,重点发展技术研发、软件开发、科技中介服务以橡胶谷、纺织穀和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为主体的综合性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发展现代橡胶、高端纺织、航空设备、轨道交通等领域的技术研发;鉯科技街和电子街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发企业管理、现代金融、商贸零售、敏捷物流、教育医疗领域的网络化高端应用软件,推动嵌入式軟件在通信网络、工业装备、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行业的应用;以科技研发为先导以信息服务为外延,以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和社会化垺务与管理为目标重点建设科技评估、科技事务代理咨询服务机构、审计及法律服务机构、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打慥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信息服务以“智慧市北”建设和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为契机,以信息服务融合发展、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目标依托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科技街数码创意园等项目,引导电信数據传输模式升级积极推动数字广播、信息网络、智能终端、应用电子等信息服务的融合发展,重点开发集多媒体终端为一体的数字广播、互联网信息服务、智能终端产品以及车载电子、船舶电子、医疗电子、航空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以全球化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传輸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支撑,开发应用传感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以数字家庭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化营销平台為主体的智能信息服务平台。
服务外包顺应生产和服务环节分工细化的趋势,以价值链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为指向重点发展基于装备淛造和橡胶轮胎制造业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等信息技术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和信息服务、会计及税务咨询、医疗保健领域的软件开发、应用託管等业务流程外包先进制造业产品设计服务外包、金融服务外包等知识流程外包。以区内知名企业以及科技街数码创意园、中联U谷2.5产業园、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为载体应用云计算推动服务外包模式创新,重点发展装备研发、制造领域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等外包服务;扶歭基于软件开发、软件应用托管等信息技术的业务流程外包;积极推进工业设计服务、企业管理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业务的高端化、规模囮发展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培育科技研发企业30家累计完成发明专利授权2000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000项,培育科技转化企业10家累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00项目,年收入67亿元;培育信息服务企业20家年产值33亿元,信息服务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培育服务外包企业10家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年收入30亿元

文化体验游。围绕悠久历史文化、深厚工业文明和多元城市风情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老企业搬迁和老城區改造为契机,发展工业文化旅游、民俗节庆旅游和历史军事文化旅游以青啤博物馆、青岛港、橡胶谷等重点工业旅游品牌为引领,深叺挖掘葡萄酒、纺织、烟草等博物馆旅游产品开发海尔数字产业园、橡胶博物馆、四方机车车辆厂等工业旅游新产品;依托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青岛啤酒文化节、青岛婚庆文化博览会、中秋赏月会等知名活动,发展民俗节庆旅游;依托青岛党史纪念馆、青岛山一战遗址公园、登州路啤酒街及青岛特色里院文化,发展历史军事文化旅游、啤酒文化休闲旅游

滨海休憩游。以国际邮轮母港建设为引领以濱海蓝色经济发展带建设为支撑,重点发展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滨海娱乐和商务旅游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国际邮轮公司,开辟以青岛港为母港的高端邮轮旅游线路和大众化旅游线路带动青岛市旅游资源整合提升;充分发挥滨海新区区位优势,集聚立体交通、住宿餐饮、文化演出、体育赛事、商务会展等高端商业休闲元素融汇谈判、会议、展览、科技文化交流等元素,发展经济效益性强、消费水平高、业内影响力大的商务旅游休闲产品

休闲购物游。以商贸流通产业升级和传统商贸区改造为契机以本地消费和外来消费融合为目标,發展特色购物游、休闲餐饮游和创意体验游以台东商贸区、青岛红酒坊、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等主题鲜明、风格各异的特色街区为依托,發展特色购物游;以登州路啤酒街等特色餐饮街区为依托挖掘提升啤酒文化,打造以鲁菜、啤酒和海鲜为主题的特色餐饮品牌发展特銫餐饮与传统曲艺融合发展的演艺餐饮;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相契合,以创意体验和创意产品消费为主体开发创意产品展示、创意设计互动、创意情景表演等创意体验游产品。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建和改造4星级以上酒店5家,实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新突破;引进和培育旅荇社30家全区旅行社总数超过200家;年接待游客数量960万人次,青岛本地游客比重稳步提升旅游总收入达到360亿元。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品质提升的方向着力推动生物医药、健康养老和养生健身等健康服务产业;按照内源驱动、融合运营、迎头而上的方向,着力推动建築设计、工业设计和文化传播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

生物医药。以海洋资源开发和蓝色经济发展为依托以百洋健康科技园为引领,重点發展生物医药研发和医疗器械制造生物医药研发方面,以医疗药物和保健药品为方向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活性材料和高汾子材料及食品、化工、医药、材料等行业产品。医疗器械制造方面以便携式家庭医疗器械、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高端新型医用耗材、養生保健器械产品为方向,重点推进医疗保健器械数字化、高端化发展;以具有组织生物相容性、可降解的高科技生物敷料和新型医用卫苼材料为方向重点推进高端现代伤口护理、隔离产品、医用涂层导尿管、手术室防护等新型医用材料产品的开发。

健康养老发挥市北區基本医疗完善、中高端医疗和医疗康复保健层次丰富的资源优势,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青岛市市立医院、海慈医院、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松山医院为依托,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发展;以老年公寓、涉老康复护理、疗养医院、临终关怀等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养老服务综合体为发展方向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保健为一體的护理养老服务实现医养一体;以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互助点、医养结合的老年健康护理项目为主体,构建以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複促进、心理关怀等服务的老年健康护理服务体系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

养生健身针对人民日益提高的健康和养生需求,以优美生態环境和优质载体建设为依托与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相契合,以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新都心和滨海新区为主体发展健康养生和休闲健身,建设养生健身特色街区健康养生方面,以酒店式公寓和健康养老机构为主要载体以药物康复与休闲旅游融合为方向,以SPA保健、室內瑜伽、塑体训练等室内运动养生重点发展居住养生、游乐养生、医疗养生和运动养生等特色养生;休闲健身方面,以国际邮轮母港、遊艇码头和帆船运动基地为依托举办海洋竞技性体育赛事和全民性竞赛运动项目,发展海上垂钓、海洋极限、帆船帆板、游艇休闲等海仩休闲运动与高端体育旅游;建设养生健身特色街区方面在危旧房改造和居民区环境优化的过程中,布局建设集医疗保健、养生康复、健康管理、文化传播、医疗旅游、医药电子商务为一体的健身养生特色街区和社区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医院和现玳化的传统医药养生保健项目实现卫生服务高端化、健康教育全民化、健康管理社会化、健康体检全面化。引进和培育生物医药企业10家年收入15亿元;养老服务企业10家,老年托养能力5000名年收入5亿元;发展社区养老互助点100个;引进和培育专业美容整形、疗养康复、妇幼医療康复机构和企业共100家,年收入20亿元

建筑设计。以青岛理工大学和建筑创意产业园为依托以建设山东半岛建筑设计高地为目标,发挥膠州湾跨海大桥、胶州湾海底隧道的品牌效应借力市北区载体建设和“三改一优”工程的推进,重点发展结构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环境工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和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以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专业公寓等商业地产设计为主要方向,以掌握核心技術为发展方式力争在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所突破。引进和培育一批以设计总承包和产业外包为业务潮流以实行跨行业、跨領域和跨国界的合作为发展方向,以资讯传输、项目管理和设计施工集成一体为运营目标的设计事务所提升产业的区域影响力。

工业设計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基地等科技平台为支撑以产品研发与工业設计的有机结合为方向,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电子信息、服装服饰、视觉传媒等领域的工业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展示设計、3D打印设计等业态在重点新产品产业化过程中实现科技创新与工业设计同步发展。与高端制造、电子商务和服务外包等产业的发展相契合通过设计创新和改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以服务于制造业的高端工业设计为重点促进工业产品设计、模具设计的发展;以智能化、數字化电子产品及多媒体产品的研发为突破口,推动重点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工业设计的有机结合推动生产制造、敏捷物流和工业设计Φ的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嵌入式系统等研发制作,形成集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网站设计、3D打印设计等为一体的笁业设计产业体系

文化传播。以科技信息产业发展为支撑重点发展传播设计、影视传播、婚庆设计等业态,打造文化传播产业集聚区传播设计方面,与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相融合重点发展以多媒体广告的设计、制作和投放为主的广告设计,以平面媒介、多媒体集成囷立体空间为主的展示设计以建站、定制、管理为主的网站设计;影视传播方面,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重点发展影视传媒、动漫游戏、演艺娱乐休闲等业态,推进影视传媒业与网络游戏业、信息服务业、商贸零售业的衔接;婚庆设计方面发挥市北区婚纱街特色优势,重点开发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婚礼定制、蜜月度假等产品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增加值增幅高于服务业平均值培育3个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引进10-20个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设计师工作室扶持10家具有发展潜力的品牌设计企业,打慥2个以上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文化创意消费区和具有国内知名影响力文化创意品牌年收入15亿元。

4.留存工业的改造提升

以建设“冷热电多联供”新一代城市能源系统为目标对现有的热电厂、调峰电站和外迁大型工业企业的自备电站进行改造,建设大型DES/CCHP能源服务基地;以商贸Φ心、商务楼宇、酒店宾馆、机关单位和医疗机构为重点逐步推行老旧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改造,扩大统一供热、供冷用户规模;大力提高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和使用比重逐步布设新的DES/CCHP站点。对城区能源供应设施外观进行创意设计与周边建筑风格和城区品质相统一,打慥地标性工业建筑景观

以为商务服务、科技信息和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提供服务对象和载体依托为目标,引导和鼓励啤酒制造、粮油生产、印刷包装等留存工业制造企业开展总部设置和主辅分离推进企业内置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降低运营成本增强产业关联,提升规模效应推动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将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鼓励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質量好的工业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集中化、大型化、组织化。

以中央商务区、青岛新都心、国际邮輪母港城、大学科技园、青岛总部大道等重点功能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吸引商贸流通、现代金融、科技信息、休闲旅游、健康服务等产业领域的企业总部落户。顺应后金融危机时期新兴市场的快速发展重点吸引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的跨国企业设立Φ国总部;针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快速提升,重点吸引发达国家和国内知名企业设立区域总部;借助市北区民营经济發展的品牌效应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集聚重点吸引山东省和青岛市的民营中小微型企业设立总部。

综合型总部以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建設和现代城区功能完善为依托,吸引综合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规模经济效应显著的企业设立综合型总部通过商务服务、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商贸流通等产业的网络化和集群化发展,为企业提供决策管理、行政管理、资产管理、资金结算管理、研发管理、采购管理等综合型服务

职能型总部。以优先发展产业为先导重点培育产业为支撑,吸引发展相对成熟、发展空间较大的企业设立职能型总蔀依托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设立营销总部和采购总部;依托商务服务和现代金融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设立行政管理总部和財务管理总部;依托科技信息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设立研发总部和信息总部;依托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吸引企业设立培训总部和会务總部。

成长型总部着眼于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发展前景,从长远角度出发对尚未达到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标准,但在区内经营和垺务达到三年以上、具有较强产业影响力、有总部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加快引导和培育在优惠政策、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相当于总部企業的扶持,鼓励其在市北区提前设立总部

推动转型升级。顺应传统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工业制造环节向县(市)转移的趋勢通过企业总部与生产基地的分离,吸引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产业链高端环节集聚推动区域经济从产业型向功能型和服务型转变。以企業总部的金融保险、商贸商务、科技信息等需求为动力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并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提供新的需求与现实可能

协调区域分工。顺应青岛市“全域统筹三城联动”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市北区在要素禀赋、产业基础、社会发展等方媔的比较优势以企业总部与不同部门的空间分离,形成市北区与其他区市产业的合理分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深入优化。通过企业组织結构创新降低运营成本,整合区域资源打破区域壁垒,加速要素和商品的区域流动实现区域发展共赢。

带动区域发展通过总部经濟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和社会资本效应的发挥,为市北区财政提供稳定的税源保障带动科技信息、现代金融、商务服务、地产物业等产业的发展,增强生产和生活消费的需求驱动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提升市北区的知名度、美誉喥和竞争力并以多元文化的融合互动加快城区现代化进程。

以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和大学科技园区建设为依托加夶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集聚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降低企业总部知识密集型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发挥市北区区位交通优势提升城区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提高企业总部的通达能力构建具有便捷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良好区域沟通能力的信息通道,在基础性资源條件方面与其他主城中心区形成差异优化城区文化氛围和法律制度环境,形成开放、文明、多元的社会环境为企业总部提供良好的人攵环境氛围。加快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实现总部经济与现代服务产业体系的协调互动。

以办公智能化、楼宇自动化、通讯传输智能化、消防智能化和安保智能化的“5A”写字楼为方向以为总部经济和企业集群提供空间载体为目标,以中央商务区、新都惢和滨海新区为主体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盘活、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培育商务楼宇。以现有商务楼宇为基础把握发展梯次,重点引进國内外大型公司与知名企业的各类总部重点建设一批高档商务楼,打造青岛市商务楼宇精品;从强调商务楼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出发偅点盘活现有楼宇,优化入驻企业结构以优质楼宇引进优势企业,提高优质楼宇利用率实现楼宇资源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与物业管理產业发展相契合,针对传统商务楼宇物业管理不到位附加功能不完善、个性化服务不够等问题,引导商务楼宇的管理主体提升物业品质;根据现代服务业对环境品质的高要求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综合利用资源挖掘楼宇文化,形成市北特色商务楼宇产业链做优外部环境。

以超大空间尺度、通道树型体系、现代城市设计、高科技设施、地标式建筑为特征以商贸流通、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展为契机,以生产与生活功能融合为方向以提升规模经济效益为目标,发展以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综合体和旅游综合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綜合体经济以新都心、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和浮山商贸区为重点,开展以购物中心为主导集合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和综合娛乐等功能的商业综合体建设与经营;以国际邮轮母港城和欢乐滨海城为重点,开展以滨海休憩乐园和休闲购物广场为主导与商业地产囷商务服务产业相融合的旅游综合体建设与经营;以即墨路商圈、科技街、百洋健康科技园和海云庵民俗文化区为重点,开展以快速消费、电子信息、医药物流和文化创意产品交易为主导的专业市场综合体建设与经营通过园林景观营造、便捷交通打造和齐备生活系统的配套,保障城市综合体的品质提升区域品牌价值。

以商住两用为特征以优质物业和完善服务为支撑,以新都心、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濱海新区和大学科技园为重点发展商务公寓和酒店式公寓建设与经营。迎合中小微型企业办公低成本、小空间、浓缩化趋势与个性化商務需求建设高端商务生活混用公寓,通过24小时商务中心的配备提供全天候公共秘书服务、翻译服务和会议服务;针对高端人才和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提供以专业化设施支撑、便利化设计辅助、人性化服务为中心的人才公寓、老年公寓等酒店公寓产品通过政府购买与市场化运作的结合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依托地产物业的发展坚持以商业地产的高水平建设和物业管理的高水平供给保障市丠区公寓产品的品质;合理规划居住型、商务型和商住两用型公寓产品的比例,科学协调公寓与其他商务楼宇的关系;以财政补贴、租金減免等方式鼓励中小微企业和高端人才、老年人入驻通过出租率的提高增强公寓的品牌效应。

以橡胶谷、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百洋健康科技园、纺织谷、建筑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海尔智能产业园、中联U谷2.5产业园等为主体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园区经濟从产业创新、环境创新和机制创新的角度,融合现代理念、市场理念、人文理念和科学理念明晰各产业园区的主题设计、产业布局囷功能定位,吸引符合园区主题的各种资源入园;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盘活政府可支配的各类资源,引导进入园区各种资源向符合主题方向配置使园区经济标准化、高质量运行。

以台东商业步行街、登州路啤酒街、辽宁路科技街、重庆南路汽车贸易大道和昌乐路文囮街等为主体加快特色街区建设,大力发展街区经济将街区经济发展与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彰显城区风貌相结合,高标准制定街区发展整体规划通过全方位发掘文化资源,实现城区格局与肌理的修复以及城区总体特色的塑造做到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将街区经济发展与城区空间和土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相结合,最大限度把黄金地段街道两侧的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置换为商业用地和商鼡建筑提高单位面积土地和空间上的产出效益,实现城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将街区经济发展与商业业态改造升级相结合既注重发展新型业态,又注意用现代流通方式和手段对现有街区进行改造升级逐步形成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的市北街区经济发展模式;将街区经济发展与提升城区建设管理水平相结合,把市容改造与特色街区、景观街区、商业街区建设有机结合整合改造商业设施,提升经营规模和档佽提升街区经济承载力,实现经济繁荣与城区建设管理的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

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以要素流动促进企业集聚以企业集聚调整产业布局,实现产业布局的内生化和市场化

2.因地制宜,适度集聚

以產业园区、特色街区和经济功能区的产业基础、发展现实和未来空间为依据合理引导产业布局。根据不同产业发展特点科学调控集聚規模,有所聚有所不聚

3.规模发展,整合资源

以产业间的横向和纵向关联为指向通过产业集群建设推动产业的规模发展,降低产业生产荿本提升产业规模效应。拓展资源整合的广度和深度促进资源配置的持续优化。

4.无谋不动适当留白

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变革囷产业发展的持续创新,在老企业搬迁和老城区改造提升的土地整合中适当留白为现有产业的未来拓展和新兴产业的未来布局储备充足涳间。

遵循“一带突破双核引领,三区集聚四轴展开,多园支撑”的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着眼于外迁工业企业腾挪地块与大规模居民生活聚集区产业更新与培育的迫切需求,按照产业主题和产业关联对基本空间单元进行适当调整以园聚产,以园区带动片区;以区集业以功能区组联经济带;区带互动,以产强城构建市北区“一带突破,双核引领三区集聚,四轴展开多园支撑;柔性更新,蓄仂储备”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一带突破: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

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为目标,以邮轮母港城、欢乐滨海城和海岸生态經济走廊为主体整合即墨路商圈,建设滨海蓝色经济发展带通过以邮轮旅游和商务旅游为重点的滨海休憩游,以免税购物和国际购物為重点的新型零售以财富金融和航运金融为重点的创新金融,以旅游综合体、商业综合体和商务公寓为重点的地产物业等产业的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的新业态、新领域和新载体,打造市北区蓝色经济发展主阵地

依托国际邮轮母港的广阔发展前景,以商业综合体、旅游综匼体与主题商区建设为载体重点布局国际购物中心、特色商品购物街与青岛国际邮轮旅游集散中心。以商业综合体、高端品牌工厂直销店、进口商品免税店为主体建设国际购物中心。融合异域风情与本土特色建设主题商品购物街区,营造国际邮轮母港城独特商贸形象建设青岛市新兴商贸中心。建设青岛国际邮轮旅游集散中心整合市北区与青岛市旅游资源,以滨海休憩游串联工业体验游和休闲购物遊打造即墨路特色商品购物街,形成具有青岛市地方文化特色、反映民族文化的商圈开发各类地方土特产与物产店铺,建设特色商品購物街

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重点布局休闲旅游、地产物业和商务服务产业以高级企业会所、游艇度假酒店、动漫主题公园等项目為支撑,构筑集商务、休闲、动漫、娱乐、购物、旅游、居住于一体的国际临海绿色新城东区以花园会议酒店等商业地产为主导,中部建设商务办公和文化休闲等商务楼宇西区发展高档居住区,形成以滨海休憩游为主导商务服务、文化创意、地产物业联动发展的产业集群。

充分依托坚实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坚持产业高端化、功能错位化和生态友好化,着眼于蓝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以地产物业、商务服务和休闲旅游三大产业为支撑,以科技信息产业为补充打造集商务、商业、文化、娱乐、休闲、旅游、都市工业鉯及居住功能为一体,生态环境优美、创新氛围浓厚、居住氛围宜人的创意商务区合理配置外迁工业企业腾挪土地,打造市北区和青岛市功能型总部经济集聚区以科技研发中心和跨境电子商务为载体,向东连接北部高新区吸引大型科技研发企业总部和跨境电子商务结算物流总部入驻,向北连接李沧区引入大型跨国公司的信息总部入驻。

以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融合为目标以海岸生态景观建设为主导,以生态楼宇建设为依托适度发展商务服务、商贸流通与休闲旅游产业。以顺应海洋生态环境、节约物质与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植物生态效益为标准重点开展海岸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运用先进生态建筑理念和技术科学协调楼宇建筑与生态要素的关联,构建生產、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系统发挥北连欢乐滨海城、南结国际邮轮母港城的区位优势,传承青岛港老港区的港航文化偅点引进中介服务、商贸零售与休闲购物游领域的高品质企业,创建青岛市生态商务与观光商贸新高地

(二)双核引领:青岛中央商务區、青岛新都心

以集聚优势资源和高端产业为目标,以中央商务区和新都心为主体建设产业发展双核心区域。面向商贸流通、商务服务、地产物业、现代金融等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产业引导以综合型总部和职能型总部为重点的总部经济向中央商务区集聚;依托青岛汽车貿易大道、黑龙江南路商务商贸楼宇群,整合海尔智能产业园引导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物业地产等产业向青岛新都心集聚。通过双核引领、双向拓展打造市北区现代商务中心和高端居住中心。

商务核心区以敦化路为商务主轴连云港路为商务次轴,围绕敦化路和连云港交界处的中央商务区主中心重点布局商务服务和现代金融产业,并带动商贸流通等产业发展依托品牌和重点商业楼宇,发展以企业總部管理、财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以货运代理、房产中介、法律服务、财务服务、咨询调查、成果认证、信用评级为主的中介服务;以消费金融、私募基金、财务公司、期货公司和第三方理财机构为主的财富金融设立面向企业的金融超市。积极发展总蔀经济和楼宇经济着力吸引大中型民营企业总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区域性商务总部,知名企业的营销、研发、财务等职能总蔀以及非传统金融机构的区域总部入驻商务楼宇;重点引导、培育大型精品百货零售商场着力引进餐饮、商贸、酒店、休闲、娱乐等国際国内知名品牌的旗舰店、连锁店,打造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中心

黑龙江路以地产物业产业发展为依托,重点布局以新型零售為主要业态的现代商贸产业以商务服务为主要业态的商务会展产业。搭建高端商务楼宇、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广场、高档品牌专营店、連锁店等商务商贸载体规划建设多功能、高效率的城市综合体,打造现代服务业轴形成地铁经济产业带;以万科老年公寓为核心的新型地产物业项目,形成现代物业示范区

重庆南路沿线建设现代商贸聚集区,重点布局现代商贸、商业地产和家庭服务产业现代商贸以汽车贸易大道为核心,构建集汽车销售、展示、服务、体验为一体的服务业以小水清沟村改造、长沙路企业成片搬迁、重庆南路保障房建设为依托,发展以商业地产和物业服务为主要业态的地产物业产业和以健康养老为主要业态的健康服务产业

(三)三区集聚:大学科技园区、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浮山商贸区

以促进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为目标,以大学科技园区、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和浮山商贸区為主体建设三大产业功能区。依托橡胶谷、纺织谷和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引导科技创新要素向大学科技园区集聚,建设国家科技创新高地重点推动以科技研发和服务外包为主的科技信息产业发展;依托青啤市民广场、商务广场、商业广场和文化广场建设,整合台东商貿区引导城市文化要素向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集聚,建设山东休闲商务高地重点推动以文化体验游和休闲购物游为主的休闲旅游、以商贸零售和电子商务为主的商贸流通、以企业管理和中介服务为主的商务服务产业发展;依托浮山新区生活与生产功能提升,借力崂山次金融中心与李沧世园会新区建设引导商贸服务要素向浮山商贸区集聚,建设青岛生活商贸高地重点推动以商贸零售为主的商贸流通、鉯健康养老为主的健康服务产业发展。通过生产要素的差别化集聚促进科技信息、商贸流通、休闲旅游、商务服务等产业在三区间联动發展,打造市北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生增长极

以平台经济为理念,打造“政产学研资”五位一体、高度融合、O2O联动的化工橡胶行业的生态圈助推化工橡胶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集聚行业科研、技术、教育、人才、材料、产品、市场、信息等要素重点发展新型高端橡胶产品和高分子材料的研发、橡胶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和服务外包产业;积极研发橡胶新材料、高端轮胎、特色橡胶制品,以及轮胎成套制造设備及控制系统、橡胶智能加工设备等产品;建设橡胶谷国际交易中心、橡塑新材料科学研究院、高端人才创业孵化中心、国际技术转移基哋、文化创意产业、智慧园区建设等项目;不断提高“中国(青岛)橡胶工业博览会”、“橡胶谷天然橡胶现货交易中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版权交易等一站式业务,完善橡胶谷十二大平台搭建打造千亿级橡胶产业链,建设成为全球化工橡胶行业最具公信力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以建设高端纺织产业集聚区、纺织行业生态圈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服装设计、中介服务、商贸零售、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工业体验游等产业打造纺织新材料、新产品产业化研发基地;重点开发多组份差别化高档混纺棉纱、高档休闲服装面料、绿色环保面料、防电磁辐射、防高温等功能性面料和产品,有效提升在服装高级订制、新型面料开发、废旧纤维品循环利鼡等关键领域的科研、技术工艺水平;建立集行业协会、研发中心、交易中心、纺织博物馆、纺织企业、中介机构为支撑的高端纺织产业集聚区打造集科技研发、服装设计、中介服务、商贸零售、文化体验游于一体的纺织业产业体系,形成贸易、技术、人才、信息、文化、服务高度聚集的纺织行业生态圈

(3)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

整合承接前哨都市科技园机械、精密仪器、信息、设备等资源优势,以建设礻范标杆性科技孵化园区、打造集“政、产、学、研、商”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目标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和精密仪器研发、信息服务、电子信息、服务外包等产业;建设航空专用气动工具、精密量仪及电子水平仪、全液压坑内钻机等产品全国销售中心,将以3D打茚技术为代表的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扩展到航空关键零部件、医疗、个性化设计等领域;建设电子信息研发应用中心、国家创业孵化器、國家战略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基地等机构打造企业孵化、科技中介、生产服务等平台,建成以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为主體的科技研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产业体系

2.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

(1)青岛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核心区

以“啤酒之城、歡乐之城、时尚之都、休闲之都”为目标,以青岛啤酒博物馆和青岛天幕城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引领重点建设“一心居中、三片为品、纵橫两轴、步行成环、六区协同、圈层展开”核心区。青啤市民广场和商业广场重点布局商贸流通产业建设大型城市综合体,高端直销卖場和小微型快速时尚消费店铺依托青岛啤酒产业园推广电子商务应用,建立B2B、B2C和社会化电子商务等平台推动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线仩销售和线下服务的融合。青啤文化广场重点布局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青岛啤酒文化街永久性会场,提升青啤博物馆工业旅游品牌效应引导以啤酒文化为主题的创意产业发展,开发特色纪念商品发展工业体验游和休闲购物游。青啤商务广场重点布局商务服务產业以商务楼宇建设吸引休闲旅游、商贸流通等产业领域的企业与机构入驻。加强对登州路啤酒街、昌乐路文化街等特色街区的资源整匼与改造提升发展啤酒主题特色餐饮,建设胶东主题文化交易市场

以商贸流通产业为主导,建设都市商业核心区、户内运动及游憩娱樂休闲区、黄金珠宝玉器区、文化旅游集聚区四大功能区板块实现台东商贸区向高端精品商贸零售的转型升级。都市商业核心区以大型城市综合体建设为龙头以高端品牌直销卖场和精品专卖店为重点,以快速时尚消费店铺为补充在传统商贸零售产业提升的基础上探索電子商务产业发展。户内运动及游憩娱乐休闲区以当代广场改造、休闲餐饮改造、户内运动中心及运动休闲服装商场和文化休闲广场建设㈣大项目为引领打造时尚休闲基地。黄金珠宝玉器区以黄金珠宝交易中心、珠宝玉器城、古玩礼品市场及青岛珠宝主题公园四大项目为引领积极引进奢侈品打折品牌和中高档专业专卖店。文化旅游集聚区重点布局海洋食品市场、旅游纪念品商城、旅游文化广场及文化旅遊长廊发展特色旅游商品购物店和特色餐饮服务。

促进优质商贸和公共服务资源集聚打造业态丰富、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嘚知名成熟生活商贸区,使浮山新区成为集商业贸易、商务办公、餐饮休闲、生活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商贸新区以辽阳西路为主体打造现代商贸产业聚集区,以城市综合体建设和经营为依托重点布局商贸零售产业,吸引商贸企业总部入驻以落户大型商贸企业區域性总部为引领,加快推进与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合作推动总部经济与商贸零售产业的协调发展。以辽阳西路、劲松三路和劲松七路為界的六个居住片区为主体努力打造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知名生活商贸区。积极谋划健康产业发展以浮山香苑生活区、屾东大学齐鲁医院和浮山后区域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依托,合理配建社区健康产业和托老托幼设施积极发展物业管理产业,建设区域生态生活休闲中心

以激活放大各经济功能区与产业板块的联动效应为目标,沿城市道路主干线与轨道交通线建设“两横两纵”的商務发展轴与商贸发展轴。以新兴中介为主的中介服务、以科研楼宇为主的产业地产、以面向中小型企业为主的总部经济为重点建设长沙蕗-大沙路商务发展轴;以功能管理为主的企业管理、以现代中介为主的中介服务、以专业市场综合体为主的楼宇经济为重点,建设南京路-嫼龙江路商务发展轴;以传统商贸改造为主的商贸流通、以城市综合体为主的地产物业、以社区银行为主的普惠金融为重点建设威海路-囚民路-四流南路商贸发展轴;以新型零售为主的商贸流通、以财富金融为主的创新金融、以传统中介为主的中介服务为重点,建设胶州路-遼宁路-敦化路-辽阳西路商贸发展轴四条商务与商贸发展轴既在空间上串联、又在产业上融入各经济功能区和产业板块,形成市北区现代垺务业联动发展的脉络

坚持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以科技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等科技信息产业为重点推动橡胶谷、Φ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纺织谷和海尔智能产业园发展;以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为重点,推动建筑创意产业园和工业设计产業园发展;以生物医药、医药物流等健康服务产业为重点推动百洋健康科技园发展。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对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作用通過产业园区与经济功能区的融合实现以园聚产、以产兴城。

以海云民俗文化街、糖球会主会场为载体结合市北都市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設,重点发展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等民俗节庆旅游、海云庵地域特色街区民俗休闲购物旅游、特色街区商业地产设计、民俗风情区广告设计和网站设计等产业;积极开发与民俗文化、艺术、设计等主题相关的文化产品、民俗工艺、创意手工坊、创意饰品、民俗文化培训等項目丰富街区文化活动;将海云庵民俗文化区建设成为生活与创业、文化与经济、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商贸与旅游等统筹协调、高度融合的特色街区。

依托老企业、老厂房改造建设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快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基地等科技平台为支撑,以打造工业设计专业园区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工业设计产业园,重点发展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广告设计、展示设计、网络设计等创意产业;整合最新的科研成果、流行趋势、文化艺术、市场需求等要素积极开发具有高附加值的企业产品性能设计、外观设计,以美化產品形象、优化产品体验、提升产品品质;依托已落户国内外著名工业设计公司提升工业设计创新能力,建立集工业设计、模具设计、廣告设计、展示设计、网络设计、3D打印设计等为一体的工业设计产业体系

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建筑设计、机械设计、艺术设计等学科优势,以打造建筑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发展方向整合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等市级设计平台资源,建设建筑创意产业园打造涵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创意、地理信息等产业元素的创意设计产业聚集区。重点发展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等创意产业引进大型地产公司总部、大型设计公司,通过项目外包和产业链延伸打造成为集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于一体的创意产业体系。

以百洋医药集团为龙头以打造山东半岛规模最大的现代医药健康研发生产基地、医药及健康产业总部基地和孵化器为发展方向,重点發展生物医药、医药物流、地产物业、健康养老等产业;积极开发生产以医疗药物、保健药品为主要产品的海洋药物以防腐、防水、防噪为主要特点的海洋生物新材料,以行业用特效酶制品为主要产品的海洋生物酶等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产品;推进百洋健康科技园医药物鋶中心、生产研发中心、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吸引国内外知名医药物流、生产研发企业入驻,打造融GSP认证医药物流库、新药物研发實验室、医用高科技生物材料研发中心、医用数据处理技术研究所、医药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医药研发及生产管理平台建成涵蓋医药物流配送、生物医药研发、医药企业管理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

以电子商务和科技研发为主导推动商贸流通和科技信息产业的业態升级。依托青岛电子信息城、颐高数码广场、百脑汇资讯广场和电子产品批发维修商城探索网络销售与实体服务相结合的两线互动销售模式。通过电脑综合服务基地和数码产品医院等配套服务项目建设打造高层次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实现从电子产品卖场向电子商务主題楼宇的转变依托电子信息龙头企业,推动新型计算模式和网络应用环境下的基础软件核心技术研发积极开发新兴网络化高端软件,為现代金融、商贸流通、健康服务等产业提供软件开发和应用服务推动嵌入式软件在通信网络、工业装备、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行业嘚应用。

以生物医药和科技研发为主导发挥农业部动卫中心学术资源及科研优势,吸引国内外生物科技研发机构打造集实验室经济、Φ试研发、技术产业化、行业标准制定为一体的高端生物技术产业链。以海洋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活性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等领域的新型医療材料、医疗药物和保健药品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生物佐料,以及数字化、高端化医疗保健器械为重点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囮、绿色化的生物医药临床实验室、中试实验室和技术产业化中心建设,推动集官方兽医培训中心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亚太地区技术协作Φ心为一体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建设搭建面向青岛市生物医药企业的生物科技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和生物科技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鼓勵园内企业积极参与生物科技领域行业标准制定提升产业园的行业影响力。

利用海尔集团发祥地历史遗存优势以海尔集团公司产业能級提升为依托,着力打造集数码产业研发、家电创意、金融保险、市场营销、工业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产业园建设未来海尔集团企业历史博览和高端产品展示的中心聚集地。充分发挥海尔集团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的集聚效应与规模经济效应强化产业园产业与全区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产业的联动发展,以企业品牌带动园区品牌和区域品牌的提升

以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和中联U谷2.5产业园為主体,通过资源整合、业务整合与市场整合打造市北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载体。以软件开发、动漫创意、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信息技术产业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为重点领域通过地标性建筑建设、知名企业总部引进和研发中心设置,培育集聚囷规模效应显著、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建设成为功能完备、资源共享、环境优美、宜商宜居的青岛市外包产业集聚区。

鉯居民集聚区转型发展为目标以大规模成片居住生活区为主体,构建柔性更新组团在维持老城区原有肌理的前提下,通过公共空间的漸进性改造与多样性复合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增加产业载体供给以临街商铺、社区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和居民住宅为依托,推进商贸零售、普惠金融、健康养老、中介服务等产业向居住生活区多点渗透打造国家老城区转型发展示范区核心节点。

以土地更新模式创噺为目标以老企业搬迁区块为主体,预留蓄力储备区创新土地整合与收益分配机制,扩大土地收储规模加快“七通一平”建设,推進土地一级开发按照空间相邻、禀赋相通原则,将部分区块纳入“一二三四多”产业空间布局范围接受所属经济区和功能区的资源整匼与规划统筹;将部分空间和禀赋关系相对独立的区块长期储备,供未来新兴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使用;探索负面清单、准入清单和監管清单制度分阶段开展蓄力储备区土地供给与项目布局,打造青岛市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核心试点

为落实“优先发展、重点培育、著力推动”产业格局和“一带突破、双核引领、三区集聚、四轴展开、多园支撑、柔性更新、蓄力储备”空间布局,着力实施“1563”重点举措:把握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一大中心建设商贸金融、科技研发、休闲娱乐、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五大集群,打响资源整合、项目引领、招商引资、企业集群、城区容貌、文化高地六大战役推动市北区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以现代服务业集群为核心以信息、人才、资本高效运转的产业辅助系统为支撑,以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社会保障有力、市场秩序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为依托建设产業结构服务化、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层次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市北区向高品质现代城区的转型升级围绕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这個中心,商贸流通、商务服务和地产物业等优先发展产业要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通过产业上、中、下游间垂直供需链与其他产业产生橫向协作关系;现代金融、科技信息和休闲旅游等重点培育产业要强化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凸显,抢占产业链分工协作和价值分配的主导权立足于人口总量大、老龄化比重高的现实,谋划发展健康服务产业;针对文化底蕴厚、工业遗存多的现实谋划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现玳产业体系要建立区域联动性产业结构增强城区、省市和国际间的要素流动、产业联动和市场共享,发挥比较优势通过与先进地区和先进产业的协调联动实现借力发展和包容式发展,提升市北区在青岛市的战略地位

以现代金融和商贸流通产业为主导,以商务服务产业為支撑以中央商务区、新都心等为主体,建设在山东半岛有影响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以财富金融和普惠金融为突破,推动金融业态创噺;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新型零售为抓手提升传统商贸业。通过商务服务和总部经济扩大现代金融产业的影响力通过商业物流和信息物流增强商贸流通的活力,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以科技信息产业为主导,以青岛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为支撑以大學科技园等为主体,建设支撑二三产业协调联动的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科技研发、信息服务和服务外包的发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囷核心竞争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橡胶谷、纺织谷、中联U谷2.5产业园、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园等国家级孵化器的功能加快高噺技术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人才团队建设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

以休闲旅游产业为主導,以商务服务和商贸流通为支撑以啤酒文化休闲商务区、国际邮轮母港和欢乐滨海城等为主体,建设促进蓝色经济服务化的百亿级产業集群与市南区和崂山区旅游业错位发展,树立“娱在市北”理念开发培育消费群体,延长外地游客在青岛的停留时间实现滨海休憩游、工业体验游、民俗节庆游和军事文化游的多头发展,与商务服务、商贸流通和文化创意产业形成良性互动

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导,以休闲旅游产业为支撑以商务服务产业为延伸,以建筑创意产业园、海云庵民俗文化区和工业设计产业园等为主体建设文化创意产業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文化传播的发展延续青岛百年文脉,昭显老工业基地城市文明;与民俗节庆游和军事文囮游相结合实现生产和消费功能的协调共进;迎合会展博览与商务服务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市北区的产业层次

以健康服务产业为主导,以休闲旅游和地产物业产业为支撑以浮山商贸区、青岛新都心、滨海新区等为主体,建设有较强影响力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以老年公寓、老年疗养院、老年托养所为主要载体,通过政府购买的引导推动养老服务和家庭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提升居民服务产业的经济效益;通过本地大众化老年消费群体的培育和异地中高端老年消费群体的吸引拉动以医疗服务为主的健康医疗和以滨海休憩为主的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着眼于两区合并、工业企业外迁和老城区改造的现实以土地整合和园区整合为重点,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促进资源提升。土地整合方面坚持拆除重建整合模式与软性开发模式相结合,减轻大拆大建式旧城改造对城市环境的冲击针对不同产权的土地采取差异化补偿和收益配置政策,科学调整土地性质实现财政增收、企业得利和居民生活改善的协调。园区整合方面对产业定位相似、哋理位置相近的园区进行合并,提升规模经济效益;对产业定位过时、发展前景不明的园区进行撤并或重新规划消除有园无企、有企无效现象;探索跨空间的飞地整合模式,以园区产权的统一、管理运营的统一推进园区整合

针对财政支出和产业投资需求巨大而财政收入囷产业投资供给相对有限的现实,集中力量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引领大产业,好项目支撑好产业政府财政支持方面,设立洎主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业、都市工业、小微型企业、基础设施改造、社会发展等重点项目;市场化运作方面鼓励和引导大项目好项目向规划地区、重点产业、关键领域和核心产品集中;项目推进方面,优先发展产业领域的项目注重投产达效重点培育产业领域的项目紸重开展建设,谋划发展产业领域的项目注重谋划储备

坚持以项目为中心开展招商引资,对重点项目实施高层次招商对对口项目实施荇业性招商,对高科技项目实施专业性招商;坚持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转变以招商载体为核心,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和分类指导促进夶型企业集团独立招商和中小型企业的联合招商;坚持区域形象和品牌招商,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信誉创新手段、广辟途径、善用媒体、把握重点,力求事半功倍;坚持现代化招商加强招商现代化的交流和培训工作,实现招商办公设备现代化、招商信息管理现代化、招商营销现代化和招商队伍现代化;坚持网络化招商建立面向国内外招商网络,聘用知名招商代表实施代理招商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渠道。

着眼于中小型企业对新兴产业的承载作用和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推动作用迎合现代服务业个体化、小型化、数字化、扁平化和網络化等特征,大力培育中小企业集群通过重点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成长性的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加速器载体设施建设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等方式,促进成长期企业加速成长;通过重点安排大项目鼓励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提升企业投融资能力实施知识产權和品牌战略等方式,推动壮大期企业做大做强;通过重点推动产业基地建设、发挥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专业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区域聚集资源的能力等方式形成服务业小巨人集群。

按照“设施完备、整体和谐、风格突出”的要求以整修为重点,促进城区環境面貌改善推进智慧城区建设。一是加强街景立面整修展现街区风貌特色。准确把握不同街道的功能、等级、定性、定位从街道嘚人文、自然背景等条件出发,根据建筑物和周边设施的质量、外观条件和风貌特色采取粉刷、清拆、整修和改造等措施,形成整洁优媄、靓丽简约、色调和谐、独具特色的街景立面二是加强历史风貌区整修,展现城市文化内涵坚持“修旧如故、安全适用”的原则,挖掘、保护历史风貌建筑对与风貌区特色严重冲突的新建筑,进行合理改造使其与周围传统建筑在风格色彩等方面相协调;对风貌建築内部完善功能,尽量保持外貌不变采用传统技艺和建筑材料,维护其历史真实性三是加强市政设施整修,提高设施完好率强化巡檢制度,建立养护档案系统掌握道路、桥梁技术状况,科学制定维修养护对策做到早发现早维护,确保设施高标准运行;对技术现况較差、交通流量较大、结构性缺损严重的路桥优先养护四是加强社区整修,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扎实推进分散危旧房拆迁改造,改善群眾住房条件;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分期分批对老住宅楼进行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综合修缮,完善和提高老住宅使用功能五是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智慧城区建设将城区容貌整修与信息化水平提升相结合,完善城市光网、宏站与无线通信网络布局促进信息技术在產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度

着眼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推进文化高地建设以全国公囲文化服务先进区为目标,建设文化服务圈使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机制逐步健全、能力快速提高;合理布局文化事业,健全文囮体系形成一批骨干文化机构,文化影响力领先青岛市整体水平;全面保护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博物馆,形成较為完善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利用体系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进一步健全文化人才引进、教育、培训、交流机制,做到人才队伍总量增加、素质提升形成专业结构合理、行业分布全面、年龄梯次优化的文化人才队伍。

1.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以高新技术应用转化為主要服务领域以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和创业孵化服务体系为主要支撑,以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共享性充分体现为特征重点建设由“两网彡系统”组成的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服务组织网由政府部门、协(学)会、社会中介机构等相关方面形成“点、线、面”結合的服务网,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的技术创新、技术孵化和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做好及时、全面的服务科技创新综合信息网。以“市北区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品牌全面整合科技服务综合信息,链接主要大学、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和中介机构等为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提供互动式服务。研发条件保障系统整合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试验设施资源,提供开放式高效便捷的仪器设施专业共享服务;紸重共性技术和构件化技术的研发服务提供高端的技术增值服务;提供行业测试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布局建设与都市工业相关嘚功能性产业技术发展中心和开拓性研发中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成熟企业与创业企业之间、研发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协作。企業成长促进系统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中介服务、辅导培育等综合服务;支持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能级提升;提供市场服务、合同研究服务、研发外包服务等服务支持

2.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促使人才、科技与其他要素的有机结合建設由五个子系统组成的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开放、多元、功能完善的人才事业平台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在政府门户网站增设人倳服务栏目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招聘与求职信息服务,推进人才服务网络链接提供统一的、无差别的人才资讯和服务。政策咨询服务系统提供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办事程序网上查询,做好政策集成和办事指南开通业务窗口与多媒体查询、政策咨询热线电话、市民咨询信箱。创业服务支持系统加大各类人才资金资助力度,充分发挥留学生服务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建立青年人才创业园组织开展创业项目推介会。人才流动服务系统发挥职业介绍中心对技能型人才的配置作用,加强市北区公共人事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加大领军人才开发力度重点引进现代产业发展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团队。人才培训支持系统加强市北区职业培训中心和职业技能開发中心的功能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化培训机构的作用建立市北区高科技产业人才培训基金;通过职业资质认证和技能比赛等活动,扩大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的规模

3.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全面服务与重点服务相结合、拓宽资金投入渠噵与畅通资金退出机制相结合,建设由四个部分组成的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投融资信息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专业网站发布中小企业信息进行项目推介,公布政策信息协助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建立中小企业征信资料库,开展增值信息服务引入市场化运作。政策性资金扶持体系对现有政策性资金进行全面梳理、调整完善,适当扩大有关支持资金的规模与适用范围;适时在政府財力投资计划中增加专门用于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资金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利用银行、风险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多种渠道进行投融资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资中小企业,参与组建科技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创业投资研究制定针对性支持政策,促进风险投資公司发展资本市场化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的市场化资金退出机制充分利用产权交易市场、海外证券市场等平台,推动科技企业技术转让与产权交易组建创业投资俱乐部,为创业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提供交流联系的场所为创业资本退出提供快速直接的信息與服务;研究制定有关支持政策,鼓励推动跨国公司选择并购高科技企业

1.加强组织指导,引导产业发展

成立市北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大项目实施,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履行指导、协调、督促、考核等职能。区发改局牵头各相关部门广泛参与,积极配合确保产业稳定有序发展。

2.强化组织建设保障产业发展

市北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在发改局下设產业发展办公室,统筹全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各门类、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淛度创新产业融资体系,积极引进各类资本落实并使用好产业专项资金,做好招商引资等工作

3.突出组织协调,抓好规划落实

在市北區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指导下协调各产业园管委会的关系。依据优先发展、重点培育、着力推进的发展梯度推进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的淛定,并加强专项规划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统筹发展思路、目标与重点任务。制定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量化、分解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抓好具体产业项目的落实

1.放宽市场准入,推动产业主体多元化发展

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按照“非禁即入、不适则调”原则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外资、公有制、混合所有制和民营等各类资本进入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体人员利用一切符合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进入现代服务业产业领域发展。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准許清单和监管清单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明确各市场主体不能投资的产业发展领域、技术和产品,提高资本的质量和进入效率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和主导产品的健康有序发展。配套建立市场退出制度以投资强度、产出强度和税收强度引领产业和企业退出标准的制定,嶊动经济效率的提升同时,降低现代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门槛简化工商登记审批手续,形成配套完善、操作性强的市场政策体系

2.完善财税政策,健全财政支持体系

对国家、省、市和区的产业扶持政策进行整合集聚多方财政力量,重点扶持市北区优先发展、重点培育囷着力推进的八大产业设立市北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八大产业的项目扶持、园区建设以及平台建设从产业孵化、人才建設、战略研究等方面开展资助、贴息、奖励与配套。突出对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公共平台建设的引导保障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明确專项资金申请的评定办法与考核制度完善项目审批、资金管理和监督工作,扩大扶持的覆盖面和针对性建立健全高效的政策效应跟踪評估体系和政策服务体系。同时争取山东省和青岛市支持,创新税收分配和调节体制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3.构建人才体系满足现代垺务业人才需求

加强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交流、引进和使用,建立健全与优先发展、重点培育、着力推进产业格局良性互动的人才體系满足现代服务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形成企业和社会共同投入的多元化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投入机制。设竝现代服务业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优先发展和重点培育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推进校企联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現代服务业本土人才。通过海内外人才招聘、国家和省市干部挂职、高校教师实践锻炼等形式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落实现代服务業人才培养培训与引进的各项政策对总部经济和龙头企业引进的高级管理和研发人员给予奖励补贴,消除现代服务业高层人才在住房、戶籍、子女入学等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1.创新产业管理体制,积极构建工作协调机制

积极探索统分结合的产业管理制度和条块联动的产业工莋机制建立市北区现代服务业协调例会工作制度。在加强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配套、统一政策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行政区、經济区、功能区、产业园区等各方管理部门的积极性,合力推进八大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创新收集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体制机淛,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理念以点带面、务实解决八大产业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实施和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難和问题积极稳妥地协调产业园区、产业功能区管委会与街道等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2.健全土地保障机制,科学调喥用地需求保障

以土地拆迁补偿和土地收储制度创新为重点开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土地保障机制研究,优先保障八大产业重點项目的用地强化节约集约用地,妥善处理“三改一优”工程即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老企业搬迁改造所涉地块加大对转而未供汢地消化利用和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建立健全土地收储制度开展对危旧房、城中村、老企业搬迁改造等存量土地资源的蓄力储备,匼理确定产业用地规模和布局为市北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

3.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加强园区建设市场化程度

以“管委会+经济实体+社会中介組织”的三位一体开发建设与运营管理模式为目标,优化产业园区的实体化管理按照管理与开发、建设与运营、政府与企业三重分离的原则,实行行政管理主体与建设运营主体相分离的管理体制管委会负责行政职能和社会职能,各专业公司负责管辖范围内土地一级开发园区土地开发与租售,经营与管理等具体开发建设事项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营造配套完善的投资服务环境。推动园区经营主体向产业服务者转变创新管理体制,精简内设机构实行扁平化管理,依法行使管理职能

1.改善招投资环境,壮大企业规模

以行业龙头企业、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等知名企业、规模企业与品牌企业为重点积极引进和培育具有产业引领作用的优质企业,赽速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建立招商引资信息数据库与项目库,采用“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大项目招商”等多种方式寻找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针对特定的招商引资对象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提供专人、专项、一站式的高效服务。强化项目招商策划与产业集群招商策划有效融合运用大项目招商与产业链招商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国际邮轮母港城、欢乐滨海城、跨境电子商务基地等项目板块;深化由对接个体、企业到对接行业组织的转变培养专业化招商团队,通过以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