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相关知识及应用”是指哪方面的知识????

章节习题: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后四章
第三章 小学生学习与指导
亲,考试近在眼前,您准备好了吗?海量资料分享,考试信息共享,重点内容总结,主观题目集锦;考友互相激励,直播课程放送,尽在群:。一起备考,让您的复习之路不再孤单和盲目。我们愿意撑起一扁小舟,载您同行!
一、单项选择题
1.学习是人类和动物普遍存在的现象,这说明学习是( )。
A.形成思想的必要条件
B.掌握技能的必要条件
C.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
D.有机体适应阶段的必要条件
2.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最终是要让学生( )。
A.学会生存
B.学会思考
C.学会学习
D.学会分析
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 )。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4.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的是(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见风流泪
D.尝梅生津
5.小狗听到主人叫它的名字就能跑过来,这是( )的反应。
A.第一信号系统
B.非条件反射
C.第二信号系统
D.第三信号系统
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属于刺激( )。
8.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 )。
A.顿悟的过程
B.同化顺应的过程
C.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D.尝试一错误的过程
9.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该过程实现的途径是( )。
A.尝试过程
B.试误过程
C.联结过程
D.反馈过程
10.桑代克的学习三律指的是( )。
A.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B.准备律、练习律、类化律
C.练习律、思考律、迁移律
D.练习律、因果律、近因律
11.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只有提前具有某种需要,才能积极接受知识,这体现的学习规律是( )。
D.条件反射
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限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问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3.下列事例中属于负强化的是( )。
A.老师对迟到的学生罚款
B.老师不再批评按时完成作业的小明
C.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
D.上课扮怪相而不再有老师和同学理睬
14.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
C.逃避条件作用
15.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提出限制孩子看电视的禁令,这属于( )。
16.如果学生上课扮鬼脸是为了得到老师或同学的关注,老师与同学可以不予理睬,不给予其希望得到的强化,那么此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这种减少不良行为的方法是( )。
17.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
18.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学习行为是( )。
A.直接强化
B.问接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性强化
1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本人并没有受到直接的外在强化,但通过观察他人某种行为受到强化,从而在自己身上也产生了类似的强化效果,心理学家班杜拉将这种现象称为( )。
A.内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无意强化
20。“警示”教育所产生的强化作用是( )。
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替代强化
D.积极强化
21.( )提出了完型一顿悟说,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22.提出学习是期待的获得而不是习惯的形成的观点的是( )。
23.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提倡发现学习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是( )。
C.奥苏贝尔
2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 )。
A.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构造一种“完形”
25.布鲁纳提出的学习过程包括获得、转化和( )。
26.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 )。
A.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考得高分数
B.促进学生获得与理解新知识
C.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促进教师能够设计出优秀的课程
27.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28.(2012年真题)提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是( )。
C.奥苏贝尔
29.“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
C.奥苏贝尔
30.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前提供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 )。
A.先行组织者策略
B.认知结构策略
C.比较性组织者策略
D.固定点策略
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的理论流派是( )。
A.行为主义心理学
B.人本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
32.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B.维果斯基
C.奥苏贝尔
33.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的心理学流派是( )。
A.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C.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4.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来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这说明小学生的学习( )。
A.以间接经验为主
B.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并重
C.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关
D.以直接经验为主
35.学习策略主要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 )三大类。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36.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调节策略
D.精加工策略
37.为了便于理解知识,小华利用表格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38.(2013年真题)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他所运用的教育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组织策略
3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40.(2014年真题)丽丽花10分钟背会了《山行》这首诗,接着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知识保持方法属于( )。
A.及时复习
B.使用记忆术
C.分散集中结合
D.适当过度学习
4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复述策略
42.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被称为早慧的儿童、小天才;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这表现了( )。
A.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B.智力类型差异
C.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D.智力的性别差异
43.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44.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经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紧急、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措,这种性格类型是( )。
45.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的、主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是指( )。
A.学习兴趣
B.学习习惯
C.学习技巧
D.学习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2.(2012年真题)简述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观点。
4.(2014年真题)简述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5.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6.促进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方法有哪些?
7.简述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强强无论参加什么活动,都十分积极主动,精力旺盛。他平时做事很急,想干什么就立即行动,想要的东西也必须马上得到,否则会坐立不安。强强做事有闯劲,但时常马马虎虎。
强强待人大方,热情直率,爱打抱不平。他喜欢别人听从他的支配,否则便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人。事后虽也后悔,但到时总是难以克制。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你认为他基本上属于什么气质类型?为什么?
(2)谈谈应如何根据幼儿四种不同的气质类型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老师今年刚当上班主任,干劲十足,一心想将班级的整体成绩提高到全年级第一名,为此他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学生的作业中每出现一次错误,都要改正十遍,严重的要写检查保证自己不再犯错。王老师还总会搞“突袭”,在本应讲授新知识时突然考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请根据桑代克的学习观点,分析一下王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别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它是有机体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行为。
2.C【解析】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3.D【解析】条件反射中涉及四个基本的事项:(1)无条件刺激,指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条件刺激,指原来的中性刺激;(4)条件反应,指条件反射形成后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应。
4.B【解析】本题考查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谈梅生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5.A【解析】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虽然主人叫狗名字是以语言为中介,但对于小狗来说,它并不是因为理解语言的意义而产生反应,而是将这种语言作为一种物理性条件刺激。
6.C【解析】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刺激泛化”。
7.C【解析】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8.D【解析】桑代克认为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随着错误反应的逐渐减少和正确反应的逐渐增加,从而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结。
9.B【解析】本题考查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它的理论核心是说学习是通过有机体不断地尝试错误而形成的。学习的实质是有机体在刺激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10.A【解析】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1.A【解析】准备律是指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学习者提前具有某种需要,这属于心理的预备性反应。
12.D【解析】为了塑造良好的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式鼓励个体行为,即在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13.B【解析】负强化主要是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撤销惩罚),从而增强其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A、D两项撤销的是积极刺激,C项属于回避条件作用。
14.C【解析】当厌恶刺激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便增加。这类条件作用称为“逃避条件作用”。
15.C【解析】孩子哭闹的行为属于不好的,母亲呈现令孩子厌恶的刺激来抑制这种行为,属于惩罚。
16.D【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17.A【解析】观察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班杜拉提出来的。班杜拉认为人的学习主要是观察学习。
18.C【解析】自我强化是班杜拉在斯金纳强化理论基础上的重新解释。自我强化是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19.C【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替代强化的含义。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20.C【解析】“警示”教育是观察者通过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属于替代强化。
21.A【解析】完型一顿悟说是由德国的心理学家苛勒提出的。他的主要观点有: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刺激和反应之间要以意识为中介。
22.B【解析】托尔曼认为行为不是受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而是受预期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结果的支配。
23.A【解析】布鲁纳提出认知发现理论,是发现学习的创始人;苛勒提出完型一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
24.B【解析】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5.A【解析】布鲁纳认为获得新知识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运用各种方法将它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应新任务。同时,还要对知识转化进行检查,即评价。
26.C【解析】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27.A【解析】奥苏贝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进行学习分类:一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可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内在的)和实质性的(非字面)联系。他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28.C【解析】奥苏贝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29.C【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30.A【解析】先行组织者即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31.B【解析】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32.A【解析】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斯基、奥苏贝尔、布鲁纳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33.C【解析】本题考查对学习理论流派的了解。其中,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34.A【解析】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题干中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获得知识,体现了对间接经验的学习。
35.B【解析】麦基奇等人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36.C【解析】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个体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37.D【解析】组织策略是指找出记忆材料中各项目间的意义联系,并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的过程。列提纲、画图表、归类等都属于组织策略。
38.D【解析】组织策略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小学教师引导学生按偏旁部首归类识字属于组织策略。
39.A【解析】圈点批注是画线的一种变式,属于复述策略。
40.D【解析】复述策略应注意:复述时间的安排技巧;复述次数的安排(适当过度学习);复述方法的选用。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
41.B【解析】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42.C【解析】人的智力表现存在着早晚差异。有的人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常的智力,被称为早慧的儿童、小天才;而有的人却大器晚成。
43.C【解析】场依存型的人对事物做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
44.D【解析】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划分,性格可以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顺从型的人独立性差、易受暗示,经常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照别人的意见办事,在紧急、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得惊慌失措。
45.B【解析】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的、主动化了的持久的学习行动方式,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1)苛勒的完型一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型;刺激和反应之间要以意识为中介。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有:学习是有目的的,是期望的获得;学习是对完形的认知,是形成认知地图的过程。
(3)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其主要观点有: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提倡发现学习。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其主要观点有: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实质是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建立起非人为(内在的)的和实质性(非字面)的联系。组织学习要遵循逐渐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2.【参考答案】
(1)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2)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参考答案】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3)学习的情境性。学习的情境性强调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4.【参考答案】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对各不同学科内容产生初步的分化性兴趣。主要有四种特点:
(1)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4)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
5.【参考答案】
(1)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3)精心设疑、质疑。
(4)利用教具、多媒体进行教学。
(5)课堂教学多样化。
6.【参考答案】
(1)从低年级抓起,越早越好。
(2)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3)严格要求,多方密切配合。
(4)树立榜样,启发自觉。
(5)整体发展,互相促进。
7.【参考答案】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其顺利发展。
(1)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放、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
(2)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3)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4)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地批评。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根据强强的上述行为表现,我认为他基本上属于胆汁质类型。
胆汁质类型的人坦率热情,精力旺盛,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勇敢果断,朴实真诚,生气勃勃。但这种人性情暴躁,行事鲁莽,易感情用事,刚愎自用,办事不考虑后果。强强表现为精力旺盛,性格刚强,易感情用事,符合胆汁质的表现。
(2)对不同气质特点的幼儿,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发扬其气质中的长处,培养良好性格,同时,防止不良品质的产生。
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防止任性、粗暴。
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对黏液质的孩子: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
对抑郁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心,防止疑虑、孤独。
2.【参考答案】
根据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理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鼓励学生多尝试,从错误中学习。王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严厉惩罚,会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出现厌学、抵抗性情绪。
桑代克还提出了学习应遵循的三条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遵循准备律要求让学生在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教师不应该经常搞“突袭”;遵循练习律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加强练习;遵循效果律要求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得到自我满足的积极结果,防止一无所获得到消极的后果。王老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遵循以上三条规律。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章节习题: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教育
第四章 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 )。
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3.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5.(2013年真题)一名小学生决心改掉上课迟到的缺点,冬天一到,他又迟迟不肯起床,结果还是频频迟到,要对该生进行教育,应着重强化其(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衡量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8.(2013年真题)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要素是( )。
A.道德情感
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9.( )不属于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
A.同伴群体
B.认知失调
C.态度定势
D.道德认知
10.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由此判断,他进入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阶段。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1.方明做事时能遵守规则,但同时有同情心、怜悯心,这说明他的道德发展到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的(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2.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A.寻求认可定向阶段
B.遵守法规定向阶段
C.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D.普遍伦理定向阶段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道德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公正水平
C.习俗水平
D.后习俗水平
14.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下列不属于我国小学德育基本内容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
B.理想教育
C.集体主义教育
D.生命教育
16.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所以在德育实施过程中( )。
A.应严格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育
B.以情为开端,动之以情,对学生进行教育
C.以行为开端,从培养学生行为习惯人手,对学生进行教育
D.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对学生进行教育
17.德育过程中经常出现“屡教不改”的现象.这说明( )。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18.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9.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只一味批评学生,认为其无药可救,这违背了( )的原则。
A.导向性原则
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疏导原则
20.(2012年真题)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2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22.“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德育的( )原则。
C.因材施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3.某学生是校田径队的主力队员,但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班会上请他向全班同学讲解田径比赛的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然后组织全班同学以此为例,讨论如何自觉维护课堂教学秩序。这促进该生思想发生了转变。这种做法体现了德育的( )。
A.疏导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活动
C.少先队活动
D.班主任工作
25.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
A.榜样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26.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式称为( )。
C.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27.通过课堂教学、报告、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觉悟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评价法
B.说服教育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28.我国古代教育家颜之推指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从德育方法来讲,这里强调的是一种( )。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29.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属于( )。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实践法
D.陶冶教育法
30.(2014年真题)三(1)班在“每月一星”评比活动中,将本月乐于助人的同学的照片张贴在光荣栏上。这种德育方法属于( )。
A.说服教育法
B.实践指导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31.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下列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2.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陶冶教育法
D.说理教育法
33.培养学生审美( )能力是美育的起点。
34.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5.美育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与手段是( )。
A.形式教育
B.理想教育
C.艺术教育
D.道德教育
二、简答题
1.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2.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3.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4.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5.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6.简述小学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2012年真题)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8.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9.小学美育实施的途径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记者对某市某县4所小学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半数以上的小学生不愿意参加劳动,有的学生连打扫校园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甚至连日常的值日也会让别人代劳;有高于20%的学生,让别人给自己洗衣服,家长不在时自己就吃不上饭。
调查发现,有的小学生花钱雇同学写作业;有的花钱拉选票争当少先队中队委员;有的花钱更改考试分数。调查还发现,一些学生追求高消费,花钱大手大脚,浪费惊人。一些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高达几百元,过生日也要到饭店去大办酒席。
问题: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时接任一个新班没几天,阎老师无意中发现不少男生头发很长。过去他遇到这种情况时,常常是当面指出,但效果往往不佳。现在,阎老师琢磨用什么办法劝告他们,帮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终于,阎老师想出了一种合适而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一天中午,阎老师特意去了理发店,把自己不长的头发又精心地理了一次。下午上课前,阎老师不露声色地来到班里,召集全班同学开了个5分钟交流会。阎老师首先问:“看谁最先发现班中有哪些新变化?包括我和你们。”当学生发现并说出老师理发了,阎老师话锋一转:“现在,我很想知道老师理发之后,你们的感觉怎样?这样好吗?”于是阎老师听到了一片赞扬声。最后,阎老师说:“有位名家说得好:‘真心诚意地赞美别人一句,就能让人多活20分钟!’因此,我感谢同学们今天对我真心诚意地夸奖!”5分钟交流会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阎老师没点一个留长发的男生姓名。第二天阎老师再去上课时,欣喜地发现那几个男生的长发变短了,有的还剪成了小平头。
问题: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了哪些德育方法?试分析这种教育方式和技巧的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语文课上,有个学生总是喜欢跟周围同学讲话,交头接耳。语文老师多次提醒、制止,但还是无济于事。时间长了,语文老师开始责骂、讥讽、奚落他,有时候也惩罚他。渐渐地,这个学生越来越不喜欢上语文课,对语文老师产生了极度的厌恶感,最后出现了厌学情绪。
家长找老师询问原因,这位老师说:“我严格要求有什么错?”
问题:请你根据德育原则分析,这位老师的做法有错吗?如果有错,他违反了什么德育原则?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王平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王平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王平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
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王平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2.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3.A【解析】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道德观念。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疑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道德信念。
4.C【解析】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
5.C【解析】在心理学上,品德是一个完整的结构,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6.C【解析】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道德意志。
7.D【解析】道德行为是衡量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评定一个人的品德,主要看他是否言行一致。
8.C【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人品德的外部表现,是衡量学生品德形成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
9.A【解析】同伴群体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外部因素。影响学生品德形成的内部因素包括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智力因素、受教育程度等。
10.C【解析】可逆性阶段的儿童已经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成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
11.D【解析】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道德发展处于公正阶段的儿童将规则同整个社会和人类利益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人类关心和同情心的深层品质。
12.A【解析】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往往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
13.D【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取向阶段与普遍伦理取向阶段两个阶段。
14.D【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15.D【解析】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属于中学德育范畴。
16.D【解析】在品德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而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需要、最易生效的因素为开端,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
17.D【解析】德育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的特点,要求教育者必须长期一贯、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抓反复,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18.C【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19.D【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题干中一味批评学生的做法有违正面施教的理念,没有做到循循善诱、积极疏导。
20.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疏导原则的内涵。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1.B【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2.A【解析】通过以理服人,提高学生认识,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的疏导原则。
23.A【解析】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本题中,该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讲解规则重要性和群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课堂纪律的重要性,符合疏导的做法。
24.A【解析】小学德育途径多种多样,其中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5.B【解析】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其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26.B【解析】榜样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
27.B【解析】说服教育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说服的方式,如讲解、报告、谈话、辩论、读书指导等;二是运用事实进行说服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和调查。
28.B【解析】从“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可看出是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利用环境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影响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感化的一种方法。
29.C【解析】指导实践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炼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30.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督促其不断进步的一种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通过评比活动,选出助人为乐的学生并张贴属于品德评价法。
31.D【解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意思是:桃树、李树有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能吸引许多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树下走出一条小路出来。这体现了教师在德育中身教重于言教,体现了榜样示范法。
32.B【解析】品德评价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方式。
33.A【解析】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34.C【解析】美育具有培养学生充分感受现实美和艺术美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正确理解和善于欣赏现实美和艺术美的知识与能力;形成他们对于美和艺术的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现实美和艺术美的才能和兴趣等任务。其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
35.C【解析】艺术教育是美育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内容与手段,是美育的主体部分。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
(1)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信念和评价能力。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道德情感是人们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3)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一切内外的阻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道德意志是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4)道德行为是在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
2.【参考答案】
(1)外在因素:①家庭教养方式;②社会风气;③同伴群体。
(2)内在因素:①认知失调;②态度定势;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参考答案】
皮亚杰通过一些对偶故事的观察实验,揭示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种水平,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4.【参考答案】
柯尔伯格把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为道德两难故事法,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鉴别出了6个阶段。他将这些阶段划分成3种道德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
每一水平又包括两个阶段,即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阶段l: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阶段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阶段3: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阶段4: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阶段5:社会契约定向阶段。阶段6:普遍原则定向阶段。
5.【参考答案】
(1)爱国主义教育;(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6.【参考答案】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7.【参考答案】
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包括:(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6)班主任工作。
8.【参考答案】
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育方式。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包括:(1)说理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指导实践法;(5)品德评价法;(6)品德修养指导法。
9.【参考答案】
(1)通过课堂教学实施美育。具体来说,包括美术课、音乐课、数学课、语文课、自然课、手工课和劳动课。
(2)通过开展课外活动实施美育。
(3)利用美化校园、教室环境进行美育。
(4)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美育。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小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小学生的道德观日趋现实,并且不少小学生以个人为中心;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功利化的倾向。
(2)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小学德育工作
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大力开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引导他们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高尚品德和文明素养的未来社会人。
(3)必须为小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整顿社会文化市场、积极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榜样、美化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努力使道德教育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格局,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4)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增强教育效果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小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义务感和责任感,把集体主义教育与个人价值观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小学生认识到,只有集体主义行为才能具有崇高的生活目的,才能使生活充满活力,才能使情操高尚,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加强热爱劳动教育,增强建设国家、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抓好行为规范的教育,努力将小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
总之,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德育为首,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重视正面教育,立足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开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新局面。
2.【参考答案】
(1)案例中阎老师既不点名批评又能纠错这样一个高招包含的德育方法有:榜样示范
法、陶冶教育法。
(2)阎老师的教育方式和技巧的意义。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在上述案例中,阎老师采用的德育方法具有以下方面的重要意义:
①榜样示范法。它是指教师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由于榜样能把社会真实的思想、政治和法纪、道德关系表现得更直接、更亲切、更典型,因而,能给人以极大的影响、感染和激励;运用榜样示范法符合青少年学生爱好学习、善于模仿、崇拜英雄、追求上进的年龄特点,也符合人的认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的发展规律。阎老师在看到班上有不少男同学留长发时,没有严加指责,而是去把自己的头发整理了一番,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了典范。这更能对学生起到教育的效果,比直接指出要好得多。
②陶冶教育法。它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案例中,阎老师首先自己理发,以自己的品德为情景对学生进行陶冶,以感化学生,促进学生思想转变,积极进取。
3.【参考答案】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他违反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
(2)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两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为学生进步和发展提供方向。这位老师只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却没有尊重、信任该学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了信心,才出现了厌学情绪。
(3)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遵循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基本要求如下:
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②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③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必须坚持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4.【参考答案】
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鼓励了学生努力学习,挽救了一个后进生。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德育原则: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陈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时,能够讲明道理、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正是坚持了德育的疏导原则。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该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陈老师运用了这一原则,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信赖,还提出了合理正确的要求。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陈老师能从学生的愿望入手,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符合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4)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必须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并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品德健康顺利地发展。陈老师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章节习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 小学生的认知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小学阶段数学领域,学生的思维呈现出的特点是( )。
A.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B.小学生数学思维难以形成自然结构
C.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呈现多维度特征
D.小学生数学思维成熟,没有缺陷
2.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 )。
3.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B.横向迁移
D.纵向迁移
4.李红学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过的中文语法的理解,这种现象属于( )。
A.负向迁移
B.垂直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5.小明将数学课堂上教师演示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解决数学作业中的习题中去,从迁移的范围角度来看,这种现象属于( )。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6.化学中锂、钠、钾等各种金属元素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同化迁移
D.顺应迁移
7.学习策略能够迁移到类似或者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这种迁移属于( )。
A.具体迁移
B.特殊迁移
C.一般迁移
D.水平迁移
8.先掌握了苹果、香蕉的概念,再来掌握水果的概念,这属于( )。
A.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9.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和“ball”后学习“eye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10.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属于( )。
C.特殊迁移
D.垂直迁移
11.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逆向正迁移
C.顺向负迁移
D.逆向负迁移
12.( )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是上位结构。
B.顺应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垂直迁移
13.“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属于迁移的( )。
A.同化性迁移
B.一般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顺应性迁移
14.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C.奥苏贝尔
15.在早期迁移理论中,提出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是( )。
C.奥苏贝尔
16.心理学上著名的“水下击靶”实验证明了(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理论
D.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17.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概括原理说
D.关系转换说
18.有关迁移的经验类化说是由心理学家( )提出的。
B.伍尔沃斯
19.苛勒用“小鸡啄米”实验证明了学习迁移的( )。
A.关系转换理论
B.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C.产生式理论
D.结构匹配理论
20.( )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前提。
A.认知习惯
B.生活经验
C.学习态度
D.具有知识背景
21.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
B.学习材料特性
C.学习情境
D.认知结构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1年秋季起,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从三年级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已成了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决定强化小学英语教育,把英语课提前至三年级,同时列为高年级必修课。
问题: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小学生言语学习的看法。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A: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
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联系。
学生A:不光知识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
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骑三轮车。
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
(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
(2)教师应该如何利用这一原理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形成和发展,并呈现出与具体形象思维交错发展的模式。
2.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3.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4.D【解析】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即后面学习中所习得的经验能够影响前面学习中所习得的经验,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变化。
5.B【解析】根据迁移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迁移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其中,近迁移是指将所学得的知识经验或原理、方法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去。
6.A【解析】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7.C【解析】原则、原理和态度的具体应用是一般迁移,因此,学习策略的具体运用属于一般迁移。
8.A【解析】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9.B【解析】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10.A【解析】会讲英语促进了德语的学习,这是正迁移的现象。
11.B【解析】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形成。高等数学的学习能够促进初等数学的学习,是典型的正迁移,又因从高等数学到初等数学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所以又是属于逆向的。
12.B【解析】顺应性迁移是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经验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的过程,其根本特点是自下而上,原有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
13.A【解析】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心理机制的不同,迁移可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14.A【解析】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1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主张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15.A【解析】桑代克和伍德沃斯等人提出共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的习得。
16.B【解析】概括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他在1908年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
17.A【解析】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它的基本主张是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过程才能产生。
18.C【解析】迁移的经验类化说也叫概括化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
19.A【解析】苛勒是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
20.D【解析】学习者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21.D【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智力和能力、认知结构、心理准备状态;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小学阶段,小学生在语文领域认知的主要目的是学会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文、英语领域,儿童表现出的认知特点主要是言语的发展。
(1)小学生言语学习的准备:言语的敏感性、言语的倾向性、言语的发展性。
(2)推动小学生言语水平的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于学生个体心理的结果。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自主状态、社会的文化背景、学生的人际交往。
(3)小学生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语言发展时期。
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小学生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语法运用逐步趋于合理、完善,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和多样化。小学生还有能力学习外语,这说明小学生言语发展有很大的潜力。
2.【参考答案】
(1)这两位同学所谈论的学习原理是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就是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例如,学习语法后对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习平面几何后对立体几何有帮助;会弹电子琴就比较好学钢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例如:学习骑自行车后影响骑三轮车。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有效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①精选教材
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大量的实验都表明,在教授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配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并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则有助于迁移的产生。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小,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止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是宏观的整体教学规划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简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意味着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还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许多研究证明,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迁移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这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了迁移的意识性,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学生指导》章节习题: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心理指导
第六章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心理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不吃早餐,血液里缺少( ),大脑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D.微量元素
2.阳光中( )能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变成( ),促使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软骨病。
A.红外线;维生素A
B.红外线;维生素D
C.紫外线;维生素A
D.紫外线;维生素D
3.具有抗佝偻病作用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4.牛奶、豆类、豆制品、绿叶蔬菜、海产品等是( )的主要食物来源。
5.可以促进胶原合成,参与胆固醇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帮助铁的吸收和利用,如缺乏会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坏血病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6.水痘是儿童的常见病,若班上有儿童出水痘,教师应该( )。
A.立即采取隔离,教室消毒
B.要对全校教室和操场消毒
C.向校领导汇报坚持上课
D.通知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7.肥胖症发生的主要诱因是( )。
A.遗传因素
B.过食、缺乏适当的体育锻炼
C.内分泌疾患
D.精神因素
8.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需的( )、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
9.(2013年真题)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C.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10.王强做实验时不小心烧伤手背,教师应当( )。
B.刺破水疱
C.用冰水冲洗
D.立即送校卫生院
11.(2012年真题)小学生游戏时摔倒扭伤并有少量出血,教师的正确做法是( )。
A.止血带绑在伤口上方,注意保暖
B.纸巾盖上伤口,电话通知家长
C.冷毛巾敷伤口,立即送往医院
D.清洁水冲洗伤口,消毒纱布包扎
12.鼻出血时,可以( )。
A.用热毛巾敷前额
B.用冷毛巾敷前额
C.用纸张堵鼻孔
D.头往后仰
13.被猫和狗咬伤、抓伤后,下列措施中哪种是无效的?( )
A.用大量清水和肥皂彻底冲洗伤口和伤口周围皮肤
B.注射抗生素
C.注射狂犬疫苗
D.用碘酒消毒伤口
14.(2014年真题)当学生摔倒后出现头疼、恶心等轻微脑震荡症状时,教师不宜采取( )。
A.电话通知家长,具体告知情况
B.送校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就诊
C.卧床休息,适当减少饮水和进食量
D.按摩并热敷受伤的部位
15.儿童多动综合征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 )岁。
1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17.小芳的手很干净,她却总是禁不住反复洗手,明知这种做法不对,可就是控制不住,这说明她患有( )。
18.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19.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 )。
A.交往焦虑
B.上学焦虑
C.考试焦虑
D.课堂焦虑
20.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21.学习困难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 )。
A.计算困难
B.活动过多
C.诵读困难
D.缺少某种学习技能
22.(2012年真题)小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 )来治疗。
A.系统脱敏法
B.肌肉松弛法
C.自我暗示法
D.行为疗法
23.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C.发展学生的能力
D.提高学生的成绩
24.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是( )。
D.心理测验
25.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26.在心理测验中,成就动机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27.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 )。
A.行为矫正
B.学会适应
C.寻求发展
D.克服障碍
28.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寻求发展
B.矫正行为
C.学会调适
D.开发潜能
29.张老师通过奖励小红花来表扬学生的行为,这种心理辅导方法属于( )。
A.系统脱敏法
B.代币奖励法
C.行为塑造法
D.自我控制法
30.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是( )。
A.代币奖励法
B.行为塑造法
C.暂时隔离法
D.自我控制法
31.小伟过分害怕猫,通过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远看猫到近看猫、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行为训练的( )。
A.全身松弛训练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塑造法
D.肯定性训练
32.(2014年真题)针对小明上课不敢发言的情况,王老师在数学课上多次鼓励他发言并加以表扬,使小明逐渐克服了胆怯心理。王老师运用的方法是( )。
B.代币奖励法
C.自我控制法
D.系统脱敏法
33.小红孤僻、羞涩,当她主动与同学交谈或请教老师时,李老师就给予肯定或激励。这种心理辅导方法是( )。
B.系统脱敏法
D.行为塑造法
二、简答题
1.简述小学生运动系统的特点。
2.简述小学生的常见外伤及处理办法。
3.简述心理健康的含义。
4.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
5.小学心理辅导的途径有哪些?
6.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洋快餐以其时尚、美味、快捷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儿童和青少年特别青睐洋快餐。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洋快餐具有“三高”和“三低”的特点,即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质,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纤维。洋快餐的制作方式以烤、炸为主,脂肪含量很高,大大超过人体一天所需的脂肪量。能量过剩会导致超重和肥胖。超重、肥胖的少年儿童的比例越来越高,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肥胖是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还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儿童肥胖的原因。
(2)如何预防肥胖症?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缪佳,10岁男孩,小学三年级,学习成绩差,人际关系恶劣,总是以强者形象出现,经常欺负周围的同学。该生从小跟爷爷在老家生活,很少见到父母,对父母缺少依恋,爷爷对他宠爱,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使他渐渐形成任性的性格。其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从而逐渐变成一个欺负别人的人。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没有认识到上学的目的和要求。
问题:试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对缪佳进行咨询和辅导。
3.(2013年真题)请看下图,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的小学生在安全用电方面犯了哪些常识性的错误?
(2)你认为小学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杨蒙是一名五年级学生,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一直不错。一次,在期中考试时由于感冒发烧没有考好,结果成绩下滑,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不知她带病考试)。此后,每当面临考试时杨蒙都很紧张。在考试前几天就开始担心,害怕考试失败,为了能考好,她考前每天都复习得很晚。考试时,杨蒙经常感到注意力很难集中,脑子里也一片空白,明明掌握的知识也都忘记了。同时还伴随着紧张、心慌、手发抖、出汗、小便急、全身绷紧等症状。可考后她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只是由于没发挥好而失败,因而更加害怕考试。为此,杨蒙非常痛苦,不知道如何摆脱。
(1)杨蒙的这种症状是一种什么心理问题?
(2)本案例中,造成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针对她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葡萄糖是脑、神经和肺组织必需的能源物质。如果不吃早餐,血液中葡萄糖降低,从而引起血糖浓度降低,首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会产生疲劳或头晕等现象。
2.D【解析】阳光中紫外线能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变成维生素D,促使人体对钙的吸收,预防软骨病。
3.B【解析】维生素D具有抗佝偻病的作用,又称为抗佝偻病维生素。维生素D与机体的钙、磷代谢密切相关,它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对骨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4.D【解析】钙的食物来源首选牛奶,它含钙较高,吸收率也较高。其次是豆类、豆制品和绿叶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芹菜等。海产品如小虾米、小鱼干、紫菜等也是钙的好来源。菠菜含钙量丰富,但草酸含量太高,其中的钙难以吸收。
5.D【解析】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又名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食物来源就是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猕猴桃、柑橘、鲜枣等富含维生素C。
6.A【解析】学校对病人和可疑的病人要隔离观察,及时治疗;做好消毒和检疫;采取药物预防。
7.B【解析】多食、少动是肥胖症的主要诱因。
8.D【解析】营养性贫血是指因机体生血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铁、叶酸、维生素D等物质相对或绝对地减少,使血红蛋白的形成或红细胞的生成不足,以致造血功能低下的一种疾病。
9.A【解析】抽筋是肌肉痉挛的一种,所以必须先直立,缓解强直收缩这一现象,然后再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
10.D【解析】烧伤后应立即送卫生室,若是程度轻微的烧伤可用大量凉水冲洗。
11.D【解析】本题考查对小学生常见外伤的处理,对于擦伤,应该采取清洁伤口、盖上纱布止血的办法进行处理。
12.B【解析】用冷水敷前额,冷水有收缩毛细血管的作用,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头往后仰会造成鼻血倒灌,血容易进入大脑里。
13.D【解析】逗玩猫狗等宠物时注意防止被抓伤或咬伤,一旦被抓伤或咬伤,要立即反复清洗伤口,并到医院接受治疗及疫苗注射。
14.D【解析】轻微脑震荡建议24小时内冷敷,目的是减少渗出、出血。24小时后热敷目的是促使瘀血、血肿吸收。
15.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的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男性儿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16.B【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涉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门是否上锁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17.C【解析】强迫症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小芳的情况属于强迫行为,即患者反复做一些没有必要的行为,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反复计数以及某些仪式性动作等,明知不对,但无法控制自己。
18.A【解析】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比如快考试了,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症。小强的症状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症。
19.C【解析】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为考试焦虑。
20.C【解析】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21.B【解析】活动过多属于多动症的表现之一。
22.B【解析】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刚好能够治愈这一症状。
23.A【解析】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4.A【解析】会谈法是一种有目的的会话,是心理评估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25.A【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心理测验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26.C【解析】人格测验包括多相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27.C【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包括调节与适应;第二是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28.C【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
29.B【解析】小红花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属于代币的一种,所以这种方法属于代币奖励法。
30.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为塑造法的概念。行为塑造法主要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31.B【解析】系统脱敏法是将放松训练和经典条件反射原理结合运用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全身放松训练;建立焦虑刺激等级表;焦虑刺激与松弛活动相配合。
32.A【解析】利用正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发生的次数。王老师利用鼓励的正强化方式来帮助小明增加发言的次数。
33.A【解析】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次发生。李老师希望通过给予肯定或鼓励来帮助小红克服交往障碍,是强化法的具体运用。
二、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小学生骨骼发育特点
小学生骨骼弹性大,可塑性强,软骨较多,骨膜较厚,再生能力强。因此,骨骼在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儿童时期,具有明显的可塑性。
(2)小学生肌肉发育特点
儿童时期,支配大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早,故大肌肉动作发育较早,躯干及上下肢活动能力较强;支配小肌肉群活动的神经中枢发育较晚,手部腕部小肌肉群活动能力较差。8~9岁后,肌肉发育速度加快,到青春期时,肌肉发育剧增,此时能够准确灵活地做出细微动作。
(3)小学生关节发育特点
小学生关节窝较浅,周围韧带较松,关节的活动性及伸展性较强,但牢固性较差,在较强外力作用下,易脱臼。在肌肉力的作用下,关节可以逐渐改变形态以协助肌肉完成一定的动作。小学儿童足弓周围韧带较松、肌肉更弱,若长时间站立、行走,易引起足弓塌陷,特别是肥胖儿童更易发生扁平足。
2.【参考答案】
(1)擦伤。对于擦伤的处理:用干净的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处的杂物;盖上消毒纱布,按压止血;外用创可贴或云南白药;每天换2次药,保持伤口通风,避免感染、红肿。
(2)刺伤。对于刺伤的处理:用高锰酸钾溶液清理伤口;用过氧化氢进行消毒;送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3)扭伤。对于扭伤的处理:24小时内用冰敷,用冰块或毛巾反复多次冷敷,每次20~30分钟,间隔10~20分钟进行一次,并检查皮肤的温度;4小时后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如怀疑骨折应去医院检查。
(4)割伤。对于割伤的处理:用清水清洗伤口;擦上消毒药水,如过氧化氢;太刺激的消毒或消炎药会伤害伤口的组织,所以要小心使用;盖上消毒纱布,包扎固定。
(5)烫伤。对于烫伤的处理:迅速避开热源;采取“冷疗”的措施,如用大量凉水冲洗;千万不要揉搓、按摩、挤压烫伤的皮肤;水疱可在低位用消毒针头刺破,移动身体时创面应以消毒敷料或干净衣被遮盖保护;及时就医。
(6)烧伤。对于烧伤的处理:脱去滚热的衣物,防止进一步损伤;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或将伤处浸在冷水至少十分钟;在伤处盖上清洁的敷料以免受细菌感染和再次损伤;让伤者饮水,补充失去的水分。若是手脚烧伤,可尽量保持其在高于心脏的位置,以减轻水肿。
3.【参考答案】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4.【参考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5.【参考答案】
(1)开设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为主的有关课程;
(2)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
(4)结合班级、少先队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5)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活动;
(6)开展小组辅导;
(7)进行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教育。
6.【参考答案】
(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7)惩罚法。
三、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儿童肥胖的原因如下:
①营养过剩。营养过剩致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多余的脂肪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于体内致肥胖。
②缺乏运动。儿童肥胖一旦形成,由于行动不便,便不愿意活动以致体重日增,形成恶性循环。
③遗传因素。肥胖症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④心理因素。情绪创伤或父母离异、丧父或者丧母、被虐待、受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而造成不合群、不活动,以进食为自娱自乐,导致肥胖症。
⑤中枢调节因素。正常人体存在中枢能量平衡调解功能,控制体重相对稳定,如果个体调节功能失去平衡,而致机体摄人过多,超过需求,就会引起肥胖。
(2)预防肥胖症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限制饮食。限制饮食的同时必须照顾营养需要,以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不能使体重下降过快。儿童食欲旺盛,可给予大量蔬菜水果,逐渐让其习惯进食减少。
②增加运动。逐渐增加儿童活动时间和活动量,可先从简单的运动做起,培养其兴趣,每次可进行1~2小时。同时鼓励儿童参与家务活动。
③家庭和社会的支持。预防肥胖必须有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最好能改变家庭的生活饮食习惯,如不能在家长暴饮暴食的同时限制儿童饮食,不能经常带儿童参加宴会。
2.【参考答案】
(1)可运用认知领悟疗法,或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不正确的认识。
(2)对于其不良行为可运用行为疗法,奖惩结合。
3.【参考答案】
(1)图一,在高压电线路下方放风筝容易使风筝缠绕在电线上,高压电线与大地产生回路,导致学生严重触电。
图二,湿手插电座会造成电流回路,导致学生触电。
图三,在高压变电箱上攀爬,由于电压箱子电压较大,阴天下雨或保养不良会发生漏电现象,学生有触电的隐患。
图四,用湿抹布擦插座,如果没有及时关闭电源,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2)首先,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小学生介绍触电的原因、危害,提高学生对触电事故的认识。
其次,讲授安全用电的常识,训练学生良好的用电习惯。
最后,利用趣味活泼的实验活动向学生介绍有关电的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4.【参考答案】
(1)杨蒙的症状是考试焦虑症。
(2)杨蒙考试焦虑主要与考试失败及老师的批评有关系。可以采用强化法、代币法、行为塑造法等进行克服训练。
教师资格笔试交流群:
资料分享,经验之谈,复习指导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教学理论专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