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的3次方是10亿,为什么说一大千世界百入手七亿日元的我小说月?

三千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
三千大千世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名词。
佛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的心能包容虚空法界,宇宙之中,有恒河沙无量无边刹土。那大千世界究竟有多大呢?
佛教中的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又称“三千大世界”。因大千世界中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是由一千小世界,累进千倍为中千,再由中千累进千倍,一共经过三次千数的累进而成,所以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其实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已。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的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一个小世界按照一个太阳系来比喻)
一千个小世界,称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也就是一千个太阳系)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
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也就是100万个太阳系)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
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也就是由10亿个太阳系组成)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
大千世界的统治者
大千世界的统治者,是色究竟天的大梵天王。
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 量无数。
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总称为娑婆世界,每一大千世界,即为一佛的化区,释迦称为娑婆教主,原因即在于此。
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为了普化 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
古印度传说中,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为一“小世界”。
东胜神洲不用说,就是中国,这四洲其实就是当时印度人心目中最远的四极,“同一日月所照”,从天文学看,就是半个地球。往大点说:小世界就是整个地球吧。
那么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地球那么大。太阳系中的木星,体积是地球的1316倍,这就算小千世界吧。
太阳就是木星的一千倍大,或者说是地球的一百万倍那么大。太阳就算中千世界。
大千世界等于一千个中千世界。太阳不过是个中等大小的恒星,银河系中比太阳大的多得是,那些巨星们,哪一个都比大几百倍,几千倍,随便一个巨星都可以充当“大千世界”!
银河系中总共有几千亿颗恒星,起码一半都比太阳大。所谓大千世界,在银河系中简直比沧海一粟还小得多。
宇宙与三千大千世界
事实上,三千大千世界在宇宙中就像沙粒一样渺小。整个宇宙又有多大呢?
佛经中是以十方微尘世界来说明。十方是指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西南、上、下,期间散布着无量无边的微尘。
在十方世界中的三千大千世界,就如微尘那么数不胜数,这在佛教的很多经典中都有说明。
我不是尚书
我们只是大千世界和宇宙中渺小的一部分,同样对于我们来说,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那么,你心向远方,大千世界亦不可阻。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今日搜狐热点佛经中的十个大数字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佛经中的十个大数字
&&佛经中的十个大数字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盲哑人一尘]
[清净安隐]
[理由一个]
[力量时评]
[KD逍遥子]
[高射炮兵]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9:53 &&
开悟的中华思想家宣昶玮对佛教徒佛法开讲想听的请加入弥勒信仰QQ群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19:47 &&
时间的全息宇宙的全息,包含两个方面,即空间的全息,与时间的全息。佛经中描述空间的全息的文句很多,如“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一一微尘内,佛刹如尘数”、“于一毛孔中,普见十方刹”等,这些都已为不少人所熟知了。现在我们要讨论的,是时间的全息。时间的全息体现在几个方面,兹摘录佛经文句以说明。一、部分包含整体,即极短的时间内包含极长的时间,如:《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三世所有一切劫,于一念中能悉现《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又一念中,示现三世,入巧方便,起诸刹海,于三世国,示现成佛《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知诸劫修短,三世即一念《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一刹那中摄无量劫。《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于一念中摄多劫《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自在音天王,得一念中普现无边劫一切众生福德力解脱门。《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有解脱门,名: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一刹那中百千劫,佛力能现无所动,《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一刹那中见多劫(注: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劫,时间单位,指极长的时间。刹那,时间单位,指极短之时间。)二、部分包含整体,部分又扩展至整体,部分与整体互相融摄。如:《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或无量劫入一劫,或复一劫入多劫,一切劫海种种门,十方国土皆明现。或一切劫庄严事,于一劫中皆现睹,或一劫内所庄严,普入一切无边劫。始从一念终成劫,悉依众生心想生,一切刹海劫无边,以一方便皆清净。《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或一切劫为一刹那,或一刹那为一切劫,劫与刹那无增无减,乃至一切众生未尽解脱。刹那刹那一时普于此诸世界,常作如是种种佛事,未曾休息而无功用。《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菩萨摩诃萨,欲悉了知一切世界劫数成败故,发菩提心。欲知长劫即是短劫,短劫即是长劫,知一劫即是不可数阿僧o劫,不可数阿僧o劫即是一劫,知一切有佛劫,知一切无佛劫,知一佛劫中有无量佛,知无量佛劫中有一佛,知异劫中有无异劫,知无异劫中有异劫,知有尽劫是无尽劫,知无尽劫是有尽劫,知无量劫即是一念,知一念即是无量劫,知一切劫入无劫,知无劫入一切劫,欲悉了知过去未来际及现在一切世界劫数成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名菩萨初大誓庄严,所谓悉知一切劫智慧照明。三、极短的时间内包含整个宇宙(即所有时间与所有空间),或极短的时间内遍入整个宇宙,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又以诸佛神力所加,一念之间,悉包法界。《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一念普现于三世,一切刹海皆成立,佛以方便悉入中,此是毗卢所严净。《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或有能于一念中,开悟群迷无有数。《大方广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如今世尊毗卢遮那,等无有异,不起功用,摄无量劫入于一念,即于如是一一刹中,各现佛刹微尘等诸佛威仪;一一威仪,各度恒河沙等众生,皆令离苦,乃至虚空众生界尽,常无休息。《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无有分别无功用,于一念顷遍十方,如月光影靡不周,无量方便化群生。于彼十方世界中,念念示现成佛道,转正法轮入寂灭,乃至舍利广分布。或现声闻独觉道,或现成佛普庄严,如是开阐三乘教,广度众生无量劫。《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于一念顷一切现化,充满法界。《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佛有如是,自在神力,于一念顷,现无量身,普令众生,灭除垢秽。《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于一念顷,能灭一切世界中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诸恶道苦;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令离邪定立正定聚;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令立声闻缘觉之地;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立无上道;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立一切不可尽功德智慧地;各如须弥山尘数众生令立卢舍那佛愿性海中。(注:“微尘”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类似于“原子”的概念。“须弥山尘数”即构成须弥山的基本粒子数量。)《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于一念中,皆悉普照一切法界,于一切世界,雨一切佛诸大愿云。《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或有能于一念中,化度无量众生海《大方广佛华严经》(60卷)云:无量无数劫  解之即一念知念亦非念  世间无实念不动于本座  一念游十方无量无边劫  常化诸众生不可说诸劫  即是一念顷亦不令劫短  究竟刹那法一切诸世间  及诸众生心非一亦非二  菩萨悉了知众生世界劫  诸佛及佛法皆悉如幻化  法界无有二普于十方刹  示现无量身《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百千万劫诸佛土,一刹那中悉明现《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一刹那中普周法界而无懈倦《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云: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刹那即一刹那,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刹入一佛刹,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佛语即一佛语,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诸佛,与其所化一切众生,体性平等,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世法及诸佛法性无差别,决定无二;一切诸佛悉知三世一切诸佛所有善根同一善根,决定无二。四、部分的不断重复,构成整体。比如在分形(Fractal)图中,一个大图案由许多重复的小图案构成,每个小图案皆与大图案相同或相似,且每个小图案又由更小的相同或相似的图案构成,如此无穷无尽。分形图展示的是空间的全息,而佛经中描述的不断重复的事件,展示的则是时间的全息。如:《大方便佛报恩经》云:尔时阿难受如来教,至地狱门外,问牛头阿傍言:“为我唤提婆达多。”牛头阿傍言:“汝问何佛提婆达多?过去诸佛皆有提婆达多。”《大般涅经》云:善男子,我念过去无量无边那由他劫,尔时世界名曰娑婆,有佛世尊,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为诸大众宣说如是大涅经。我于尔时从善友所,转闻彼佛当为大众说大涅,我闻是已其心欢喜欲设供养,居贫无物,欲自卖身,薄福不售,即欲还家,路见一人,而便语言:“吾欲卖身君能买不?”其人答曰:“我家作业,人无堪者。汝设能为,我当买汝。”我即问言:“有何作业,人无堪能?”其人见答:“吾有恶病,良医处药,应当日服人肉三两。卿若能以身肉三两日日见给,便当与汝金钱五枚。”我时闻已心中欢喜。我复语言:“汝与我钱,假我七日,须我事讫,便还相就。”其人见答:“七日不可。审能尔者,当许一日。”善男子,我于尔时,即取其钱,还至佛所,头面礼足,尽其所有而以奉献,然后诚心听受是经。我时钝,虽得闻经,唯能受持一偈文句:如来证涅  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  常得无量乐 受是偈已,即便还至彼病人家。善男子,我时虽复日日与三两肉,以念偈因缘故不以为痛,日日不废足满一月。善男子,以是因缘其病得差,我身平复亦无疮痍。我时见身具足完具,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偈之力尚能如是,何况具足受持读诵。我见此经有如是利,复倍发心,愿于未来成得佛道,字释迦牟尼。《佛藏经》云:佛告舍利弗:我念过世,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值三十亿佛,皆号释迦牟尼。我时皆作转轮圣王尽形供养,及诸弟子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为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是诸佛不记我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何以故,以我有所得故。......如是展转,乃至见定光佛,乃得无生忍,即记我言:“汝于来世,过阿僧o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清净法身毗卢遮那心地法门成就一切陀罗尼三种悉地》云:尔时毗卢遮那佛,在莲华藏世界,与百千亿化身释迦牟尼佛,说心地尸罗净行品,教菩萨法证菩提道。......尔时毗卢遮那佛告言千百亿释迦牟尼佛:“汝今谛听,吾为汝说调伏之法,令一切众生普得安乐。”《梵网经》云:尔时千花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花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皆化无量佛,一时以无量青、黄、赤、白花供养卢舍那佛。《佛说佛名经》云:南无三十亿释迦牟尼佛;南无一切同名释迦牟尼佛;......南无八十亿那由他同名释迦牟尼佛;......佛告比丘:“比丘,彼诸微尘可知其数,而彼过去同名释迦牟尼佛,已入涅者,不可数知。比丘,我知彼过去诸佛如现前见,彼诸佛母同名摩诃摩耶,父同名输头檀王,城同名迦毗罗,彼诸佛第一声闻弟子,同名舍利弗、目b连;侍者弟子同名阿难陀。何况种种异名母、异名父、异名城、异名弟子、异名侍者。”《妙法莲华经》云:尔时佛告大菩萨众:“诸善男子,今当分明宣语汝等,是诸世界,若著微尘及不著者,尽以为尘,一尘一劫,我成佛已来,复过于此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o劫,自从是来,我常在此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亦于余处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o国导利众生。”“诸善男子,于是中间,我说燃灯佛等,又复言其入于涅,如是皆以方便分别。”“诸善男子,若有众生来至我所,我以佛眼观其信等、诸根利钝,随所应度,处处自说名字不同、年纪大小,亦复现言当入涅;又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能令众生发欢喜心。”“诸善男子,如来见诸众生乐于小法、德薄垢重者,为是人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我实成佛已来久远若斯,但以方便教化众生,令入佛道,作如是说。”“诸善男子,如来所演经典,皆为度脱众生,或说己身,或说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诸所言说,皆实不虚。所以者何?如来如实知见三界之相,无有生死、若退若出,亦无在世及灭度者,非实非虚非如非异,不如三界见于三界。如斯之事,如来明见无有错谬。以诸众生有种种性、种种欲、种种行、种种忆想分别故,欲令生诸善根,以若干因缘、譬喻、言辞种种说法,所作佛事未曾暂废。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o劫,常住不灭。”《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云: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我谓世尊于彼庄严世界以异名字利益众生。”尔时世尊赞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以佛力能知是事。彼佛身者即是我身,以异名字于彼说法度脱众生。”《佛所行赞》云:一切诸牟尼  成道必伽耶亦同迦尸国  而转正法轮同一事件在时间长河中的不断重复,揭示出一个道理:我们正在经历的一切,其实早就经历过 ―― 我们在重复做著过去做过的梦。我们内心深处明知此事,而表层意识却不知道,这就是迷;若能跳出时间之环,就是悟。《圣经?旧约?传道书》(Ecclesiastes)云:1:9&&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太阳底下无新事。[kjv]&&The thing that hath been, it is and that which is done is that which shall be done: and there is no new thing under the sun.1:10&&岂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说:“这是新的”?那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kjv]&&Is there any thing whereof it may be said, See, this is new? it hath been already of old time, which was before us.1:11&&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kjv]&&There is no remembra neither shall there be any remembrance of things that are to come with those that shall come after.1:12&&我传道者在耶路撒冷作过以色列的王。[kjv]&&I the Preacher was king over Israel in Jerusalem.1:13&&我专心用智慧寻求查究天下所作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经练的,是极重的劳苦。[kjv]&&And I gave my heart to seek and search out by wisdom concerning all things that are done under heaven: this sore travail hath God given to the sons of man to be exercised therewith.1:14&&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kjv]&&I have seen all the works that ar and, behold, all is vanity and vexation of spirit.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02:37 &&
佛说了四十多年,却一个字也没有说?什么样的邪恶才能如此的张口胡说呢?世界上的邪教多了,能比佛教邪恶的,我看还没有出现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9:09 &&
美国《发现》月刊文章 ―― 从现在到永远(摘录)蒂姆?福尔杰理论物理学家朱利安?巴伯,对时间的本质有一些异乎寻常的见解 ―― 在巴伯看来,此刻以及此刻存在的一切 ―― 他自己、他的美国客人、地球、地球外的一切,直到最遥远的星系 ―― 都永恒不变。没有过去,没有将来。实际上,时间和活动只不过是幻觉。在巴伯的宇宙中,每个生命个体经历的每一刻――生、死,以及生与死之间的每一件事――都永远存在。巴伯说:“我们生命的每一瞬间实际上都是永恒的。”巴伯完全了解,“没有时间的世界”这个概念听起来会是多么荒谬。他说:“我现在还不能很容易地接受这种观念。” 但是,常识对于理解宇宙从来都是不可靠的向导――自从哥白尼最早提出太阳并不围绕地球旋转以来,物理学家们便一直在混淆我们的知觉。毕竟,当旋转的地球以每小时6.7万英里的速度在宇宙中运行时,我们不会感觉到它最细微的运动。巴伯说,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觉与此类似。在他的一部新作《时间的终点》中,他认为时间在宇宙中不起任何作用。巴伯的中心论点是:对时间本身的错误理念阻碍了物理学家们达到其最终目的:量子力学亚微观的原子世界与广义相对论中巨大的宇宙世界的统一。这个问题的产生是因为两种理论各自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时间概念,而科学家们对于如何协调这两种概念束手无策。是什么使这两种时间概念的差别如此之大呢?量子世界的时间没有显著的特征。在量子力学理论中,时间实际上被看作理所当然的东西;它只是在背景中有规律地流逝着,就像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一样。就像体育比赛中的钞表,时间提供了一个肉眼看不到的框架,事物在这个框架中展开。为了描述最大规模的宇宙,爱因斯坦必须将时间和空间恰当地编织到宇宙的结构中。结果是,在广义相对论中,没有隐匿的框架,宇宙外没有滴答作响的时钟来衡量事物发展的进程。怎么会没有呢?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产生了奇怪的后果:空间和时间在恒星和巨大天体的周围发生了弯曲,使原来沿着直线传播的光发生了弯曲。在黑洞附近,时间似乎慢了下来,甚至完全停止了。巴伯认为,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将时间从完整描述宇宙的公式中去掉。自从他10年前听说美国一位叫布赖斯?德威特的年轻物理学家提出的一种让人伤脑筋的数学解法以后,他一直在研究这种方法。德威特在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的帮助下,于1967年提出了一个显然将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相融合的公式。他将描述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学原理应用到整个宇宙。经过德威特的修改,该公式 (指薛定谔公式)描述了整个宇宙可能出现的不同形状,以及一切事物在其中的位置。薛定谔描述量子世界的公式与德威特描述整个宇宙的公式的主要区别――除了所涉及的物体的体积――在于原子经过一段时间会与其他原子相互作用并改变它们的能量。但是,宇宙除了自身以外没有其他东西可以作用,而且它只有一个固定的总能量。因为宇宙的能量并不随着时间改变,所以要解决业已成为著名的惠勒―德威特公式的最简单方法就是去除时间。包括巴伯和史蒂芬?霍金在内的一些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都非常认真地看待德威特的工作。巴伯将其视为通往真正可以说明每件事的理论的最佳途径,即便其中包括令人吃惊的含义: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时间、运动以及任何形式变化的宇宙中。他从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命题开始:时间只不过是一把衡量物体位置变化的尺子。钟摆一摇晃,钟上的指针便向前推进。因此,物体以及它们的位置绝对比时间更重要。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些宇宙中每一个可能的结构,都是独立并永恒存在的。我们并非生活在一个穿越时间的宇宙中。相反,我们――或者我们具有细微差别的许多形态――同时生活在众多静止、永恒的画面中,这些画面包括任一时刻出现在宇宙中的每件事物。巴伯将这些可能的静止结构中的每一个都称为“现在”。每一个“现在”都是一个完整、独立、永恒、不变的宇宙。我们错误地认为这些“现在”都会稍纵即逝,而事实上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永远持续着。因为“宇宙” 这个词似乎太小了,无法包括所有可能的“现在”,巴伯便为之造了一个新词:柏拉图尼亚。这个新词是用来纪念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他认为现实是由永恒不变的形式组成的,尽管我们通过感官所感受的物质世界好像在不停的变迁中。他将自己对现实的看法比喻成一条电影胶片。每一帧代表一个可能的“现在”,其中可能包括几株野草、蓝天白云。朱利安?巴伯、《发现》杂志迷惑的撰稿人、以及许多遥远的星系。但是,没有什么在任何一帧中运动或变化。而这些帧胶片――过去和将来――在过卷之后并不会消失。从宇宙中一个静止的排列到下一个排列是不运动的。一些宇宙结构只包含小片的意识――人――以及对他们称之为过去却成为“现在”的记忆。之所以产生运动的幻觉是因为我们自身许多差别细微的形态――其中没有一个发生运动――同时存在于物质结构具有细微差别的宇宙中。我们的每一个形态都看到不同的物质结构――一个独特、静止、永恒的“现在”。巴伯说:“我的观点是,我们在任何两个瞬间都绝不相同。”他说:“从那个程度讲,我们确实是从一个‘现在’运动到另一个 ‘现在’。但是,你能以什么感觉说我们在运动呢?我所看到的宇宙――并非完全相同的信息内容,而是近乎相同的信息内容――存在于许多不同的‘现在’中。” 他说,没有任何东西真正在运动。他说:“我认为我提出的观点……它们非常自然。如果我们要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起来,最简单的方法是什么呢?我相信就是我提出的方法。我也相信事实上这也是德威特在1967年提出那个著名公式时采用的方法。”“我认为,说世界是在创世大爆炸中产生以及创世大爆炸是特殊的创造活动都是完全错误的。” 巴伯赶紧又补充说,存在一个包含创世大爆炸的永恒“现在”,但是他将其视为此刻沿着牛津大街存在的一系列永恒“现在”中的一个。他说:“永恒处处存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认识永恒。”在西班牙举行的一次物理学大会上,巴伯组织了一次非正式投票。他问有多少物理学家认为,时间并不是对宇宙最终和完整描述的一部分。大多数人同意这个观点。与此同时,巴伯仍然在发展他的理论。巴伯与爱尔兰物理学家尼亚尔?奥?穆查德哈一起,想用公式来表示对广义相对论的修改,在这个公式中,不仅不包括时间,也不包括距离。特别是,他的理论预测,宇宙是静止的,并没有扩张。而物理学家用来解释宇宙扩张的主要证据――著名的宇宙红移,即遥远星系光谱线向红端的系统位移――被相应地解释为中子星和黑洞产生的引力效应。在巴伯的宇宙中,我们死去的那一刻并非终点:它只是一个大得不可思议的结构中无数元素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历和将要经历的事都是永远不变的,就像一些永恒的、不朽的宝石晶体表面一样固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23:28 &&
凡夫不可妄加破斥他宗的大德和法门有人见祖师大德也常互相辩论破立,甚至显现说呵毁不敬之语,于是草率随学,岂知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唯现丑态,因为祖师大德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大作梦中佛事,外现虽似出语不敬,或将不了义说为了义、了义说为不了义,但其内在本无自相嗔心,也并非不具有抉择了不了义的智慧,实是为了度化各种根机的众生,有必要作如是方便显现。相比之下,凡夫若立自破他,则可断定大多难免生起自相的贪嗔,而颠倒了不了义也全是愚痴薄慧所致,这样在没有方便智慧摄持的情况下,妄加破斥他宗的大德与法门极易造下毁谤罪业。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弟子堪布根华说:“为了增上智慧可以学习祖师大德之间的辩论,此外如对大德妄加破斥则会产生无穷的过患,连同那些盲目无知的追随者也因加入毁谤的行列而造下谤法、谤大德的罪业。”法王如意宝说:时值末法的如今,佛法异常衰微,各宗各派应该互相帮助,携手共进,不应互相排斥打击,如此则佛法会兴盛,否则只能加速佛法的灭亡。因此为了平等护持三乘佛法,为了一切有情的暂时究竟安乐,为了自己今生来世的前途,我们应当舍弃门户之见,平息宗派纷诤,彼此赞叹,互相帮助,在根本上应当了知一切佛法都是修行的教授,悉皆圆融无碍、毫不相违。如此则自然具足四种殊胜:一切教法现为修行教授、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易于获得圣者密意、自然消灭极大谤法罪业。总之,由于宿世的因缘愿力、串习深浅,形成了今生自己学法的根机意乐,无量的法门对自己来说会有缘深缘浅、相不相应的差别,所以择一最有缘的法门修学自宗、一门深入非常重要,而对一切他宗法门应当一律观想清净,这样才能不造谤法、舍法的罪业,对于佛法以及自他都有极大利益而无任何损害。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5:15 &&
&&&&佛棍说话,就是完全无责任&&&&怎么说都有理&&&&发展下去,就是怎么干都有道理,而且还能找出伟大的理由来&&&&用这种话的逻辑,可以造很多句:我杀你千刀,实未曾杀一刀,为什么?&&&&里面还有丰富的哲理啊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6:58 &&
&&&&俗话叫文化不及格,p话考一百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54:22 &&
[转贴] 英译《圣经》中对律法的变动新教徒(Protestant)否认《Torah》律法的永恒性。由于对《耶利米书》(Jeremiah)一句经文的错译,导致了“新约”这一错误概念。《耶利米书》31章30节的希伯来文是: “Henei yamim baim Neum Hashem VeCharati Brit Chadash” 他们翻译成:“耶和华说,日子将到,我要与以色列家和犹大家另立新约。”①“Brit”不等于“新约”(Testament)。在所有经文中(比如《创世纪》17:2、15:8、《出埃及记》24:8、《利未记》26:42、《民数记》 25:12)“Brit” 意思都是 “约定”(covenant)。在西奈(Sinai)接受的《Torah》永不改变,永不废弃,这是犹太教的基本原则。这一点在《Torah》中至少提到了24次,经文是:“这是你们世世代代永恒的律法。”(《出埃及记》12:14, 12:17, 12:43, 27:21, 28:43,《利未记》3:17, 7:36, 10:9, 16:29, 16:31, 16:34, 17:7, 23:14, 23:21, 23:31, 23:41, 24:3, 《民数记》10:8, 15:15, 19:10, 19:21, 18:23, 35:29,《申命记》29:28 ②)接受《Torah》神圣的起源却否认其永恒性,这是相当荒谬的。犹太教是行动的宗教,它一直教导人通过对戒律的遵守表现心中的信仰。无视《Torah》的律法效力而仅将之视为道德书,会把它的作用减少一半以上。“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 难道竟意味着这个吗?① 英文版和中文版《耶利米书》31:31② 中译文在《申命记》29:29:“惟有明显的事是永远属我们和我们子孙的,好叫我们遵行这律法上的一切话。”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12:24 &&
[转贴]基督教与轮回转世观本文根据魏斯博士的《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相关内容整理犹太教对轮回转世的信仰已存在上千年,轮回转世观一直是犹太教的信仰基石,转变不过是近两世纪的事。在正统的犹太教采施地(Chasidic)社区,轮回的信仰至今仍未丝毫动摇。千年之前的犹太神秘哲学秘典 Kabbalah 中,轮回转世的观点满书皆是。几世纪前,学富五车的犹太学者路查脱(Rabbi Moshe Chaim Luzzatto),在《神理》(The Way Of God)一书中摘取gilgul精华,并说:“一个灵魂可透过不同躯体,轮回转世无数次。如此,它会修正前世的错误;同理,它也会达成前世的理想。”(注:犹太教是基督系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的总源头,Kabbalah 是犹太教的密宗,也是基督系宗教的密宗。)《新约圣经》中原本存在轮回转世的教言,但在公元四世纪当基督教成为罗马的法定宗教时,被君士坦丁大帝删掉。君士坦丁大帝觉得这种转世观念,会危害帝国的存在,因为相信有另一世的国民,比起相信有审判日的人,更不服从命令或遵守法令。公元六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第二次议会,更特别支持君士坦丁大帝的做法,并规定凡公开倡导轮回转世者,皆属异教徒。当时,教会也和君士坦丁大帝一样,害怕前世的观念减弱教徒的信心,不再找寻救赎之道。他们同意,审判日的鞭策是必要的,才能确保信徒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在君士坦丁会议领导的基督教草创期,其他的教会神父如奥利金(Origen)、亚力山大的克里蒙(Clement of Alexandria)、圣哲罗姆(St.Jerome)等,都相信轮回转世说。著名的诺斯帝教徒(Gnostics)也相信轮回。随后在十二世纪时,部分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基督教徒,因为相信轮回而被残酷处置。不论是清洁派教徒(Cathars)、诺斯帝教徒(Gnostics)、犹太神秘教徒(Kabbalists),除了一致的轮回转世信仰外,还有一种完全相同的看法,那就是:直接的个人(通灵)经验,是超越理性思维的;或者说,宗教所教导的东西,都是灵界的智慧根源所传达的。直接的个人经验可以提升灵魂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很可惜,由于这些看法被视为异端,会遭受严历处罚,所以这些教徒只好明哲保身,严守秘密。对前世教诲的镇压,理由竟是政治的,与灵性无关。与耶稣同时的犹太教大师裴禄,就很明显地主张轮回说。如他曾向信众宣说:像摩西这类智者,原本住在他们美好的家乡,后来离开家乡始寄存于另外的地方。他们为什么寄存异域之地而不好好安居天堂?原因是好奇和求知的欲望。当他们寄存在人的身体里时,看到周围的一切以及会死亡的事物,对之非常鄙视,于是就又热切希望重返他们本来的故乡。他们是将天界看作自己的祖国,现在居住的这个世界,不过是暂时寄居的他乡而已。轮回说一直是犹太教的中心思想,没有那个教徒敢否定的,如有否定轮回,就被视为叛徒,这从犹太教的另一位学者马拉塞所说,可以得到最大的证明。他说:‘灵魂轮回的信仰或学说,是我们教会里的全体会众,所一致接受的坚定不移的教条,因此没有一个人敢于否定它......。其实,在以色列有许多圣者深信这个学说,因此将它制订为一个教条,成为我们的宗教的基本根据。因而我们有义务热烈地去服从和接受这个教条......它的真实性早已被梭哈以及所有卡巴拉所证明’。犹太教对于轮回为何这样坚定不移地深信?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每个生命,都要接受轮回的审判,不但在你来这世界前要接受,在你离开这世界时同样要接受。受审判的每个生命,不知自己要经历多少转化和神秘审判,更不知有多少灵魂来到这世界,再没办法回到天上的宫殿去。灵魂在这地面上被囚禁于人的躯壳中,并不是理想状态,应寻求重回神圣的故乡。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将各部分,发展到最极完美的地步,如在一生中不能完成,那就一生又一生地继续下去,直至达到目的为止,所以生命轮回是普遍存在的。本于犹太教而创立的基督教,是由被认为上帝独生子的耶稣基督所开始的,以《旧约全书》(承继自犹太教的经典)、《新约全书》为圣经。当时犹太教所奉行的轮回思想,耶稣也是接受的。如耶稣再三对弟子说:‘施洗约翰即为先知以利亚之转生’。这是耶稣亲口所说,足以证明他相信轮回。除此,还有更详细的说法,如约翰福音第三章说:‘有一个法利赛人,名叫‘尼哥底母’,是犹太人的官员。这人夜里来见耶稣说: “拉比!我们知道你是由神那里来作师傅的。因为你所行的神迹,若没有神的同在,无人能行”。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尼哥底母说:“人已经老了,如何能重生呢?难道再进母腹生出来吗”?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生灵。我说:你们必须重生,你不要以为稀奇。风随意而吹,你听见风的声响,却不晓得风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从耶稣说的这番话,更可证知耶稣是谈轮回的,并且坚定地信受轮回。基督教中另有一位很有名的牧师雅洁,为了研究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曾花费数十年光阴致力于此,终于被他发现轮回确是一大事实,不是任何人所能否定的。为了证明轮回确实有,特发表专论轮回而且极有价值的书,不但风行一时,且获广大读者的喜爱与共鸣。如他在书中说:‘用类比的论法来为轮回理论辩护,似乎是特别强有力的。我们很自然地可以从大宇宙的生命景象,论到无处不表现一个永恒的计画,各别不同的灵魂进入适当的有机组织中,在形形色色的世界里,获得一连串继续不断的经历......’。又说:‘我们得承认,许多很有深度的、优雅的信仰,都不及这个信仰传布得广泛和悠久。它获得大家的赞同,代代都有半数的人类深深相信它,几乎没有一件事物可与它比拟。的确,轮回说是骤看之下,最触目的事实,是在世界任何角落,都一直重现的信仰,而且某些大国还对此坚信不移......。’由雅洁的这一说法,可知轮回之说,在空间上固然流传得很广,在时间上亦流传得相当久,而且在任何时空中,都获得广大人群的信受,认为生命确是不断在流转中。每个不同生命的出现,外表上的态度和容貌,不论有著怎样极度的相似,但各自的才质不能不说有著大大的不同,所以在轮回中的生命,可以说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创立基督教的耶稣,有名的牧师雅洁,固皆承认轮回说,还有被尊为该教亚圣的保罗,同样相信轮回是真实不虚的。如他在罗马书第九章中说:雅父和以扫在未生以前,神就喜欢前者,讨厌后者。此即承认二人在未生以前就有灵魂而转生’。当时有很多基督教的教父,因为离开基督的时间还不太久,所以都能继承轮回说,对之没有一点怀疑,况且轮回是世间的事实,是无庸置疑的。所以那时基督教的信徒,大都深信有轮回这回事,且坚信不移地以种种理论来阐释轮回,不由得你不信。如大奥日根说:‘灵魂被放置在生命肉体中,不是随便放入,而是依各个生命的功罪和过去的行为来决定的。那些曾运用肉体,作最高善事的灵魂,会有权比其他灵魂,得到较佳禀赋的肉体,这不是极为合理的事吗?......本性非物质性与不可见的灵魂,如不具有一个合乎物质世界性质的肉体,就根本不能存在于物质世界。同理,它有时会把一个从前所必需,而现在有了变化,不再适用的身体,自然卸下,另换一个新的生命肉体。不论什么人的生命,出现到这世间上,必然有个物质的肉体,而这物质的肉体,不能永远存在,在无常法则之下,到了一个相当时期,演化不息的肉体,自然而然地毁灭,接著有个新的肉体来,这不是世间的事实吗?而为前后生命做连接任务的,就是灵魂。’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24:41 &&
[转贴]基督教中的轮回和素食教义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早期基督教中也存在著轮回之说,只是在近代基督教的变革中被人为剔除。早期犹太教的轮回说(基督教衍生自犹太教,基督教的"旧约"圣经也是犹太教的经典) 早在西元前200年至西元68年写就的《死海古卷》中,就记载著昆兰厄赛派(Qumran Essenes)犹太人等待《创世记》中的大祭司麦基洗德再次转世重临,新约《希伯来书》中耶稣为大祭司麦基洗德之说正是为了呼应这个厄赛派古老的传说。从第一世纪犹太史学家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的记录中可见当时犹太教三大支派中除了撒都该派,厄赛派和法利赛派均相信轮回转世之说。在《使徒行传》中有这样的话“撒都该人说没有复活”,这大概是要突显撒都该人有别于当时其它犹太人和基督徒般信奉轮回(复活)之意。影响著整个基督教的第二世纪教父俄利根(Origen),就相信灵魂会因著前生所作的善恶而得著今生不同的果,且无始无终地不断轮转下去,此说在正统教会一直流传了三百年之久。大概到第六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Justinian I)才设法将教父俄利根之说定为异端,并拘禁当时支持此说的教皇维吉利(Vigilius)。而否定轮回说的首要原因是“惟恐轮回说会削弱基督救赎的重要性”。 据考证,早期基督教中严守律法及持素食的雅各派后人以便尼派(Ebionites),在他们的经典《革利免讲道集》中就曾描述太初的“真先知”阿当不断轮回转世并成为耶稣之事:他自太初不断更换自己的形态和名字,周而复始地在世上显现,直到属于他的时候到来,他将得到神的恩慈之膏立,使他永远地得享安息。犹太教中的轮回说希伯来文为Gilgul ha Neshamot(意为灵魂的轮转),引伸自《申命记》和《以赛亚书》,为历代主流犹太教中的信仰,在犹太秘学重要经典《光辉之书》(Sefer ha Zohar)中,有这样的描述:若一个人未能完成他到世上来的任务,至圣者将会把他连根拔起,并且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秧种他。......灵魂皆要轮转,人们却不懂神圣一位所设的法则。他们不知道来世前和离世后皆要接受判决,他们不知道自己还有多次的转世和事情要经历,也不知道在另外世界没有进入神殿的赤裸灵魂之数量。人们亦不知道灵魂有如石头被投石器投掷后旋转。然而时候将至这一切奥秘将被揭示。近代犹太秘学创始人十六世纪的拉比以撒卢利亚 (Isaac Luria) 在其作品《轮转之门》(Shaar ha Gilgulim)解说到万有皆在阿当的宇宙一灵(Neshamah Klalit)之中,自他首罪后,他的灵始分裂并轮转为地上众生,当中摩西为该隐和塞特之转世,《民数记》打驴的巴兰和大卫时代的拿单为雅各母舅拉班之转世等。经过生生世世的轮转,众生最后将会重新结合成一如太初之一灵。再比如雅各书3:6:舌头就是火,在我们百体中,舌头是个罪恶的世界,能污秽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并且是从地狱里点著的。其中“生命的轮-子”的希腊文是 trochos tes geneseos,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出生之轮”或“造生之轮”,“生命的轮-子”显然不能表达原文的意思。如何摆脱轮回之苦?如何从此无间轮转迷宫中逃脱就是灵知派救赎观的重点。在《拿戈玛第古本》的《抗衡者多马之书》中使徒多马作为耶稣的“双生儿”领受k的教导,以摆脱肉体枷锁以逃出物质界为中心思想,结尾祷文如下:谨守及祈求你自己别再以肉身再生,宁愿你脱离生命痛苦的束缚。当你祷告,你将找著歇息,因你已放下痛苦和屈辱。当你脱离了痛苦和肉体情欲,你将从至善者得著歇息,且与王共治,与k结合在一起,从今时直到永远,阿门。同在《拿戈玛第古本》的《约翰秘传之书》中,耶稣在使徒约翰的异象中提及以跟随引导者(另一生命之灵在其中的灵魂)脱离轮转的方法:(约翰)我问:“主啊,灵魂怎样收缩从而返回母腹中?”他为著我的提问而欣笑,并回答说:“你是切实地蒙福的,因著你已悟明了。灵魂该去跟随另一生命之灵在其中的灵魂,它会因此而得到救赎,从此不用再进入另一肉身中。”在犹太教中流传著当人在弥留之际默想舍姬娜 (Shekhinah) 并跟随她的话,此人就能直接返回光那里不用继续轮回之苦,这与耶稣在《约翰秘传之书》所说的“跟随另一生命之灵在其中的灵魂”十分接近。在《约翰秘传之书》还曾详述唤醒沉睡中众人的救赎说,当中耶稣指自己乃在第三次降临时来到“下界”(人间),暗示著自己为童贞的灵芭碧罗 (Barbelo)披带耶稣的第三次降临。犹太宗教学者Schalom Ben Chorin在《耶稣兄弟――从犹太人的角度看那撒勒人耶稣》中写道:“耶稣时代,轮回思想在犹太文化中显然是民间信仰……所以,许多人把耶稣看成是一个古代先知的再世(路加9:8, 9:19)。塔木德中也常有可以理解为轮回的奇怪记载,比如:‘Mordechai,这就是撒姆尔。’这意思就是说,这个叫作Mordechai的犹太人,王后Esther的叔叔(舅舅?),是先知撒姆尔的再世……”(德文版,慕尼克1977,第25页)。应该说,若轮回思想在耶稣和早期基督徒身上没有反映,那是很奇怪的事。事实上,新约中的某些说法从轮回报应的角度看可能更容易理解。比如《约翰福音》有这样的记述:耶稣过去的时候,看见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门徒问耶稣说:“拉比,这人生来是瞎眼的,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父母呢?” 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门徒的问题从轮回和报应的角度来看是很容易理解的。而耶稣自己用轮回说的实例,最著名的就是他对施洗约翰和先知伊利亚的关系的解释了。这段可见《马太福音》:门徒问耶稣说:“文士为什么说,以利亚必须先来?”耶稣回答说:“以利亚固然先来,并要复兴万事。”“只是我告诉你们,以利亚已经来了,人却不认识他,竟任意待他。人子也将要这样受他们的害。”门徒这才明白耶稣所说的,是指著施洗的约翰。当然,现代基督教,不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不会说约翰是以利亚的转世,而是想方设法“解经”,以便绕开轮回这个话题。为何近代基督教否认轮回说?可见,早期基督教中不乏对于轮回的述说。但是到了近代,基督教不仅否定轮回,将轮回说从《圣经》中剔除,而且有时还批评佛教的轮回说。究其原因,就要涉及另一位据说是魔转世的大名鼎鼎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新约圣经》中原本存在的轮回转世的教言,在公元四世纪当基督教成为罗马的法定宗教时,被君士坦丁大帝删掉。君士坦丁大帝觉得这种转世观念,会危害帝国的统治,因为相信有另一世的国民,比起相信有审判日的人,更不服从命令或遵守法令。公元六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第二次议会,更特别支持君士坦丁大帝的做法,并规定凡公开倡导轮回转世者,皆属异教徒。当时,教会也和君士坦丁大帝一样,害怕前世的观念减弱教徒的信心,不再找寻救赎之道。他们同意,审判日的鞭策是必要的,才能确保信徒的信仰态度和行为。在君士坦丁会议领导的基督教草创期,其他的教会神父如奥利金(Origen)、亚力山大的克里蒙(Clement of Alexandria)、圣哲罗姆(St.Jerome)等,都相信轮回转世说。著名的诺斯帝教徒(Gnostics)也相信轮回。随后在十二世纪时,部分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基督教徒,因为相信轮回而被残酷处置。不论是清洁派教徒(Cathars)、诺斯帝教徒(Gnostics)、犹太神秘教徒(Kabbalists),除了一致的轮回转世信仰外,还有一种完全相同的看法,那就是:直接的个人(通灵)经验,是超越理性思维的;或者说,宗教所教导的东西,都是灵界的智慧根源所传达的。直接的个人经验可以提升灵魂的成长和个人的成长。很可惜,由于这些看法被视为异端,会遭受严历处罚,所以这些教徒只好明哲保身,严守秘密。对前世教诲的镇压,理由竟是政治的,与灵性无关。君士坦丁大帝不仅从基督教中删除了轮回的教义,还删除了更多的灵性知识。例如,《艾赛尼和平福音》发现于死海古卷,现存于梵蒂冈图书馆和皇家哈布斯堡王朝图书馆,被认为是耶稣?基督的原始教义。书中包括有关戒杀、素食及天使的许多内容。所有这些内容都在公元325年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之后被从基督教教义中改变或完全删除。该公会议由君士坦丁大帝召集,制定了强制性的统一信条(后经修订为《尼西亚信经》)。在此过程中,许多基督教原始的灵性精髓被修改或完全删除。之后,持素的基督徒不得不偷偷地修行,因为君士坦丁大帝不仅是个食肉者,还是个疯子。基督教历史书中总能找到他如何将熔化的铁水倒入持素的基督徒嘴里之类的故事,而且他还把自己的妻子投进了装著沸水的桶里烫死。就这样,基督教中的许多灵性精华知识丢失了。不过,即使在经过删节的《圣经》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有关轮回和素食的蛛丝马迹。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7:30:17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8:16 &&
早在许多年前,著名的 Discovery 科学探索频道就制作了一部探讨轮回现象的专题纪录片《Past Lives - Stories of Reincarnation》。在线观看:介绍去亚玛逊或港台等境外综合网络书店,能看到很多前世经历的科学研究书籍。比较驰名的就有数十种。我也买过几本,不过外文书籍理解和翻译不便,没太认真研究。西方的轮回研究者大都是正规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专家,绝大多数研究者本来也没有轮回信仰,只是一些偶然的经历和相关资料使他们投入了研究。然后发现证实了越来越多的案例和规律,从而坚定地承认轮回现象的存在。 即使在基督教盛行的西方,也有很多人接受轮回的观念。因为相关的报道和科学研究已经有很不错的进展和广泛的社会影响了。我在国外坐公交车就曾看见对面的阿姨看着一本著名的轮回研究书籍(后面会介绍)。 美国的Discovery科学探索频道可以说是史上最成功最引人的科普节目。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科学奇迹和一个个不可思议的神秘世界。我最喜欢它的原因就是制作人员的科学探索精神。他们对于未解之谜,先从事实现象入手,而不是因为某种理论能解释现象就拿来作为解释,他们也会同时采纳多方的质疑。 有一集节目令我印象深刻,因为我对生与死的疑问也因此找到了获得答案的方向----轮回。 这期节目我看过两次,一次是在欧洲电视台播放的外文版本,一次是在飞机上播放的外文版本(带中文字幕),不会有什么理解上的偏差。里面具体谈到了两个被证实的轮回案例,而且均为当事人本人的跟踪采访。 案例一家在美国某地的麦克现年6岁,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小时候没什么特别,只是到了四五岁时,突然对母亲说:“玛丽,其实我是你祖父,XXX。” 母亲当然认为是儿子的闹剧,但儿子反复提起这件事,还说到了母亲小时候的很多事,比如她小时候,祖父养有两只猫。这令母亲非常震惊,母亲说:“没错,杰可和杰密很可爱,我很喜欢杰密的白毛”。麦克却说:“玛丽,不对,你总把他们搞混,杰密是黑毛的...“ 母亲当时极为震惊,因为这件事过去很多年了,而且即使是亲属也不会知道这些细节,于是她便相信儿子是祖父的转世。当节目组采访她时,她还描述了一些很特别的线索:祖父原是警察,在一次银行劫案中,被匪徒开枪击中气管和旁边的动脉,因公殉职。麦克一生下来,该部位也有先天缺陷。其实这种现象在很多西方被证实的转世纪录中都有,就是身体上一些特殊的胎记和黑色素沉积,甚至一些器官的先天缺陷,都与前生的创口或者意外有关。以后我会给出更多详细的科学记录。后来,摄制人员专门采访了6岁的麦克。当记者让他描述死后的经历时,他坐在秋千上,眼神中有一丝忧郁看着远方,说道:我后来看到了一片光明,我感到“k”就在我面前,我不想再回来了,可k还是让我回来了。“k就是上帝?”麦克仍然默默看着前方,点了点头。 看着节目中这个几岁大孩子深邃而迷茫的眼神,仿佛突然能感觉到一个沧桑的老人的记忆。 案例二印度某地住着一个中等富裕家庭,夫妇俩有一个十多岁的女儿丹雅。一天,女儿经过河边,看着河水,她突然想起了很多事情,回家后就对父母说,我本来叫XX(我对人名和地名记性不好,请见谅),不是你们的女儿,我的家在XX邦XX镇(距该地上千公里)。父母以为女儿开玩笑,并没有相信她的话。但是女儿不断重复,并说了自己前生家庭和生活的诸多细节,最后在河里不幸淹死,转生到了今天这里。她哀求父母给她前世父母写信,希望能和他们联系。父母最后不得不写信询问,结果得到的答复是这个家庭和丹雅前生淹死的事情是真的,那事发生在丹雅出生前一个月。摄制组来到丹雅家,对他本人和今生父母作了采访,得到了上述描述和一些细节。最后,丹雅与父母来到近千公里外的“家”。一进镇子,丹雅便激动地描述镇内的各种东西,甚至告诉司机如何开到“家”。父母很惊讶,因为她几乎没出过家门,更不可能到过这个镇子。最后,丹雅见到了前世父母。顿时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父母们也悲喜交集,旁人无不被感染。后来丹雅还带领摄制人员到了她前生死的地方:在一条小河边上,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孩子们常在这里嬉戏,丹雅前生就是在这里淹死的,乡亲们也证实了她的描述。可惜,丹雅谈到死亡经历时只是说开始很痛苦,后来看到脚下一片黑暗,之后就不记得了。最后她决定和前生父母住在一起,因为她觉得这里才是她的家,今生只不过是前生的延续。 节目中间还有另一个有争议的案例并采访了正反两方的研究者,案例是这样的:安尼是个四岁的漂亮女孩,一天,她对母亲说,我常梦到我有红色头发,穿着格子裙,人们叫我萨瑞。而且她还说了一些恐怖的事,比如这个叫萨瑞的女孩是如何被杀的。母亲很惊讶一个四岁女孩会有这样恐怖的梦境,便找心理医生,后来更惊人的是,他们发现了数年前一桩轰动的幼女谋杀案,受害女孩叫萨瑞,红色头发,穿着格子裙!节目摄制人员也对安尼进行了现场采访。这个可爱的四岁女孩显得天真和腼腆,甚至不懂得盯住对方谈话,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一些萨瑞的事。当被问及萨瑞是如何被害时,安尼显得有些不愿回答,并逃避追问。最后她说是被一个恐怖的恶魔杀害的。后来,一个反方研究者觉得这属于不能被证实之事,不能作为事实根据。但我觉得他无法否定前面两个例子的真实性。而正方研究者中,有一位也是因为儿子小时候突然说出了奇怪的经历,后来他经过研究发现,很多孩子小时候都有这种事发生,并专门从事这项研究。不过多数案例因为无法证实而作罢,但孩子们描述的一些经历绝对不可能是虚构的,因为不少经历完全符合事实,即使是成年人也无法编出如此圆满的故事,仅以几岁孩子的知识和经历,不可能臆想出这种故事。后面还会介绍不少孩子的前世记忆案例调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56:26 &&
影片截图: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18:01:46 编辑过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1:59:22 &&
以量子物理观点看世界(摘录)译自:量子物理学指出,我们在此刻(当下)观察宇宙的方式造就了被观察的宇宙。我们对宇宙的感知就是因我们而生的宇宙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我们所观察的宇宙。量子物理学指出,谈论一个分离或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宇宙,是毫无意义的。物理学家 John Wheeler(*)说:“说世界独立于我们而存在于外,这在日常环境下有点用,但这种观点已不再能得到支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奇妙的观点:这是一个共同参与的宇宙。(* John Wheeler: 设计了著名的「延迟选择实验」的物理学家。)“双缝实验”是量子物理学的基石。在其变种“延迟选择实验”中,Wheeler 证明,我们此刻的观测行为不仅影响宇宙在此刻的展现方式,还会实实在在地影响过去(历史)。经典物理学认为,「现在」必定有一个特定的「过去」。而量子物理学由于其概率论本质,会将历史的范围扩大 --- 我们正在经历的「此刻」有许多种可能的「过去」,而历史则是所有这些「过去」的混合体。量子宇宙的「过去」包含了大量未展现的潜在的「过去」。以物理学术语解释就是,由于我们把「过去」想象成某个样子,我们使含有无数个「过去」的波函数坍缩,从而固化了某个特定的「过去」。正如量子物理问题:“这是波,还是粒子?”而其答案,取决于我们观察的方式。按照量子物理观点,在每一纳秒中,宇宙都多次从「无」中诞生,又多次复归于「无」,如此不断重复(*)。每个时刻都会产生一个潜在的新的「过去」,而「此刻」的我们则是其缔造者。就在此刻,就在当下,无数种可能交织在一起。将来,当我们回忆现在这个多维度的时刻时,我们很可能只记得「此刻」的某个特定碎片,并将其固化于时间中,成为我们的记忆。我们在将来回忆「此刻」的方式,会影响「此刻」在将来的展现方式。同理,我们观察「过去」的方式,会创造性地影响「此刻」的展现方式。(* 这与佛教的「刹那生灭」观点一致。)经典物理学认为,「过去」以一种固定和客观的方式存在,并决定了我们此刻的感受,但Wheeler 通过延迟选择实验指出,事实并非如此。Wheeler说,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我们是通过在「此刻」观察宇宙的方式,回溯至过去,并创造了过去。不仅将来是不确定的,过去亦是如此。就像未来有多种可能性,过去亦是如此。我们当下的观察从许多个量子历史中选出了一个,使之成为这个宇宙的历史。当我们认为「过去」以固定和客观的方式存在时,我们麻醉了自己,并堕入一个自制的幻境中。Wheeler 说:“认为「过去」‘已经存在’的观点,是错误的。…… 「过去」并不存在,除非它在「此刻」被记录下来。” 当我们确信「过去」以固定的方式存在时,我们在自己的意识中把它固化成了那个特定的样子,从而创造出强制性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观点是正确的(即「过去」确实是那样的)。若我们确信「过去」是某个样子的,这种确信会使我们在此刻感到「过去」似乎确实是那样的,从而使我们更加确信「过去」确实是那样的,这种确信又会使「过去」看起来更像是那样的...... 如此不断循环递进。这是一个无尽的自我确认回馈循环,其中各个过程同步发生、与时间无关。它能满足我们的期许。我们创造了它,并堕入其中。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运用那通过观察而影响现实的能力,催眠了我们自己。由于我们以局限的方式看待「过去」,「过去」似乎无可置疑地坚实而客观地存在着,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过去」的可变性超出我们的想像。在一个循环的、非线性的、原因性的反馈回路中,「过去」在「当下」影响着我们,与此同时,在「当下」,我们影响着「过去」。在一个我称之为‘同步的、操控性的反馈回路’中,我们在此刻观察「过去」的方式确实地影响着「过去」,而「过去」则同步地在此刻影响着我们。「当下」(此刻)就是窍门,就是找到我们塑造现实的能力的关键点。量子物理学认为,宇宙并非于亿兆年前从大爆炸中诞生,而是在「当下」被“源于观察的创世”(Wheeler语)创造出来。这个宇宙的奥秘并非存在于过去的某个时间点,而是存在于此刻,就在这个活生生的当下。「过去」就这样从「当下」产生,或称变化而出,又进入「当下」。我们的感官告诉我们,时间是连续的、因果关系是线性的,但量子物理看待「过去」的这种观点,颠覆了这些感官认识。这揭示出时间和空间的非定域本质,即过去、现在、未来全然互相渗透、不可分离。若问:“在我们开始观察宇宙之前,它是否存在?” 我们从宇宙得到的答案是:它看起来似乎在我们观察它之前已经存在。量子物理描述的是现实世界的如梦本质。就像众人同做一个梦,我们每一刻都在合力梦想出这个宇宙,使之成为现实。梦,并非存在于某个可令其固定不变的‘平面’之上,而是极度多维的。我们于「当下」观察「过去」时,「过去」的存在状态亦是如此,因此它并不比我们昨晚做的梦更加真实。就如这一刻,当我们在明天观察它时,在那一刻,它并不比我们的一个虚妄的想象更加真实。附:关于本初佛的教言:噶陀佛学院第三任堪钦阿噶(班玛勒扎杂)在记录丹贝尼玛的脱噶耳传之《空行心要无文字窍诀笔记》中说:此本初佛之义,不可仅执为原古有一开端,而是正当我们心念之当下实际,就有“迷而创世之众生流转”,或“觉而自解之本初佛自成”――的事情。《妙法A三昧z密三摩耶》云:大日如砀嫠_恃裕阂磺斜生一念心中,皆有如哿块Lh身寂光海煌似兴_亦不能知。《佛光大辞典》【一念三千】:一念亦称一心,指心念活动之最短时刻;三千即三千大千世界。一念三千即谓,于凡夫当下一念之中,具足三千世间之诸法性相。盖天台宗思想,不论三性之有漏无漏,而谓介尔一心即具三千世间之迷悟诸法而无欠缺。摩诃止观卷五上(大四六?五四上):“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种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种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亦不言一心在前,一切法在后;亦不言一切法在前,一心在后。”考诸吾人于日夜所起之一念心,必属十法界中之某一法界,如与杀生等之嗔恚相应,是地狱界;若与贪欲相应,是饿鬼界;若与人伦道德律相应,是人间界;若与真如法界相应,是佛界。是故,一念与某界相应,此心即在某界,更且此众生之一念心并非与一切诸法之间有所隔历,而系互具互融。因其非孤立,故在一界必具十界。同时,于此十界又各具十界,而成百界。此百界复具足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即成千如,再配以五阴、众生、国土三世间,即此三千世间具足于一念之中。《佛学次第统编》【三千大千世界】:第一、小千世界。以世界之数千倍之,谓之小千世界,二禅统一小千。第二、中千世界。以小千千倍之,谓之中千,三禅统一中千。第三、大千世界。合中千千倍之,谓之大千,四禅统一大千。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共 3131 次点击,16 个回复& 1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江西会馆&&├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佛说法四十多年,实未曾说一字? 为什么?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点击量过亿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