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应用物理比赛,2018物理每个单元最可能考的两道题

| 最新推荐
序号 批次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志愿名称 最低投档分 1 中本贯通 201 商业会计 20141 商会会计 537.00 2 中本贯通 202 商贸旅游 20241 商旅
一、随迁子女中高职贯通(考试满分450分) 二、随迁子女中职:各校各专业具体录取分数线请咨询各招生学校。
序号 批次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专业代码
说明: 1.未录取的随迁子女考生根据招生学校公示要求,于7月13日-21日带好报名信息确认表、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件到缺额中职学校联系登记补录龋 2.有关
| 中考资讯
2018年中考考试的时间和中考的招生日程表已经公布了,大家可以根据日程表进行中考的复习和准备工作,中考加油~ 2018年上海中考考试主要是6月16日和6月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根据考生回忆整理) 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 被需要 的心态普遍存
学校 推荐 自荐 总计 未知 3 14 17 市北初级中学 2 14 16 存志学校 3 11 14 上外双语学校 6 8 14 兰生复旦中学
13 13 华育中学
7 7 复旦二附中
| 中考政策
一、初中学校根据本校的 提前招生录取 操作办法,组织推荐工作。获得推荐生资格的考生名单应在校内张榜公示5个工作日,由区招考机构上报市教育考试院
一、中职学校提前批志愿分为网上填报志愿、书面志愿现场确认两个步骤。填报对象为报考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中职自主招生(含中职航空服务专业、艺
一、随迁子女志愿填报分为网上志愿填报、书面志愿现场确认两个步骤。填报对象为符合随迁子女报考条件的应届初三考生。若考生报考有面试或专业考试要
| 自主招生
上海中学 推荐生 自荐生 上中东校 推荐生 自荐生 华师大二附中 推荐生 自荐生 华师大二附中紫竹校区 推荐生 自荐生 复旦附中 推荐生 自荐生 复旦附中
序号 考生报名号 姓名 1 *******00034 陈诺 2 *******90282 陈天来 3 *******00044 陈杨熹 4 *******00115 杜颖婕 5 *******001
序号 考生报名号 姓名 1 *******30015 蔡婧 2 *******80233 蔡奕D 3 *******80216 蔡子健 4 *******00001 蔡子茜 5 *******801
| 中考体育
(一)测试场地 必须在长25米或50米的游泳池内进行测试;根据参加考试的人数应分为若干泳道,泳道之间用泳道线标记。 (二)测试方法 出发 从起点处
(一)场地器材 在平整的足球场上进行,测试区域长30米,宽10米,起点线至第一标志物的距离为5米,各标志间距5米,共设5个标志物,标志物两侧边线各5
(一)场地器材 在墙面距地面高度1.40米处设一标志线;在地面距墙壁1.50米处划一标志线。测试用球符合排球规则中规定的比赛用球。 (二)测试方法 考
| 中考分数线
》》》2017年上海中考分数线特别策划
》》》2017年上海中考分数线特别策划
》》》2017年上海中考分数线特别策划
中考网微信
高考网微信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中考网微信ID:zhongkao_com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高考网微信ID:www_gaokao_com考前最重磅押题!2018高考理综最可能考的30道类型题!
马上就要迎来高考了,前面我们推送的一系列押题受到了大家的好评。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2018高考理综最可能考的30道类型题,都是由一线优秀教师从2018各地高考模拟题中精选推荐的,希望大家考前认真做做,一定会有收获!
分析近几年高考物理试卷的命题特点,预计2018年高考物理试题会呈现以下特点:
(1)选修3-5的内容在考纲调整后,2017年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2018年极有可能以实验题或计算题形式考查。计算题中动量部分内容可能会与能量、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相结合考查。
(2)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概念、规律与科研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的联系,尤其是关注我国科技进步,关注新能源。
(3)试题会以教材为背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考生应重视教材中的细节。
(4)选择题注重考查主干知识,重视基础性和综合性,淡化繁杂计算,加强能力考查。
(5)实验题重视探究性和开放性,通过新颖的实验情景,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通过增加试题开放性,考查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6)计算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建模能力、对复杂物理过程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推荐老师】徐高本
【推荐学校】湖北省大悟县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武汉市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测试
如图所示,用两根长度均为 l 的轻绳将一重物悬挂在水平的天花板下,轻绳与天花板的夹角为 θ,整个系统静止,这时每根轻绳中的拉力为T。现将一根轻绳剪断,当小球摆至最低点时,轻绳中的拉力为 T′。θ 为某一值时,最大。此最大值为( )
【试题答案】A
【推荐理由】
受力分析、物体平衡、摩擦力分析是高考热点,历年都涉及。本题的物理情景非常熟悉,考查的知识点也是几乎每年必考的共点力的平衡、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关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要求考生能够把一个较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推荐老师】徐高本
【推荐学校】湖北省大悟县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福建泉州市高中毕业班理科综合测试(一模)
我国已掌握“半弹道跳跃式高速再入返回技术”,为实现“嫦娥”飞船月地返回任务奠定基础。如图虚线为大气层边界,返回器与服务舱分离后,从 a 点无动力滑入大气层,然后从 c 点“跳”出,再从 e 点“跃”入,实现多次减速,可避免损坏返回器。d 点为轨迹的最高点,离地心的距离为 r,返回器在 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v,地球质量为 M,引力常量为 G。则返回器
A.在 b 点处于失重状态
B.在 a、c、e 点时的动能相等
C.在d点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D.在d点时的速度大小 v>
【试题答案】C
【推荐理由】
万有引力定律、天体运动是近几年高考热点内容,且常联系我国航天航空实际,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今后仍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另外分析近几年高考真题,发现2017年全国卷Ⅰ未考,、年全国卷Ⅰ均有考查,故2018年考查的几率比较高。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型出现。
3.【推荐老师】吴社英
【推荐学校】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武汉模拟
如图所示,abc 为半径为r的半圆,圆心为 O,cde 为半径为 2r 的
圆弧,两圆孤相切于 c 点,空间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带电微粒1、2分别由 a、e 两点同时开始沿圆弧运动,经时间
在 c 点相碰,碰撞时间很短,碰后结合成个微粒 3,微粒 3 经时间
第一次到达 O 点。不计微粒的重力和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则(  )
A.微粒1带正电
B.微粒3可能沿逆时针方向运动到 O 点
C.微粒1和2的电荷量之比为
【试题答案】CD
【推荐理由】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是高考中的热点话题,每年都会涉及;动量部分的内容归为必考内容后,极有可能考查动量与磁场相结合问题。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动量守恒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几何关系求得运动轨迹,或反过来由轨迹根据几何关系求解半径,进而求得速度、磁感应强度。本题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4.【推荐老师】董马云
【推荐学校】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年衡阳联考三
据报道,日,某市一处高压电线落地燃烧,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高压电线落地可能导致行人跨步触电,如图所示,设人的两脚 MN 间最大跨步距离为 d,电线触地点 O 流入大地的电流为I,大地的电阻率为 ρ,ON 间的距离为R。电流在以 O 点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球面上均匀分布,其电流密度为
,若电流密度乘以电阻率等于电场强度,该电场强度可以等效成把点电荷 Q 放在真空中 O 点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脚并拢跳离触地点是防跨步触电的一种有效方法等效
B.点电荷 Q 的电荷量为
(k为静电力常量)
C.图中 MN 两脚间跨步电压可能等于
D.当两脚间的距离处于最大跨步时,跨步电压可能为零
【试题答案】ABD
【推荐理由】
近几年高考比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物理概念、规律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本题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电场强度、电压,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是高考中必考知识点,学生应重视相关方面的内容,并会应用其分析问题。
5.【推荐老师】董马云
【推荐学校】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年衡阳联考三
如图所示,电阻不计的金属导轨 PQ、MN 水平平行放置,间距为 L,导轨的P、M 端接到匝数比为
的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变压器的副线圈接有阻值为 R 的电阻。在两导轨间 X≥0 区域有垂直导轨平面的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一阻值不计的光滑导体棒ab垂直导轨放置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开始时导体棒处于处 x=0,从 t=0 时刻起,导体棒ab在沿 x 正方向的力 F 作用下做速度为 v 的匀速运动,则 ( )
A.导体棒 ab 中产生的交变电流的频率为 2kv  
B.交流电压表的示数为
C.交流电流表的示数为
D.在t时间内力做的功为
【试题答案】BC
【推荐理由】
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变压器是每年必考题,且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本题把电磁感应和变压器综合在一起,涉及内容包括了交变电流、变压器和功,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6.【推荐老师】时长明
【推荐学校】武汉一中
【题源出处】2018西城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
如图1所示,用半径相同的 A、B 两球的碰撞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先让质量为
的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 C 由静止开始滚下,进入水平轨道后,从轨道末端水平抛出,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在下面的白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 10 次,得到 10 个落点痕迹。再把质量为
的 B 球放在水平轨道末端,让A球仍从位置 C 由静止滚下,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白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操作 10 次。M、P、N为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未放 B 球时,A 球的落点是 P 点,O 点是水平轨道末端在记录纸上的竖直投影点,如图2所示。
(1)在这个实验中,为了尽量减小实验误差,两个小球的质量应满足
(选填“&”或“&”);除了图中器材外,实验室还备有下列器材,完成本实验还必须使用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____。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打点计时器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如果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每次的落点一定是重合的
B.重复操作时发现小球的落点并不重合,说明实验操作中出现了错误
C.用半径尽量小的圆把 10 个落点圈起来,这个圆的圆心可视为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D.仅调节斜槽上固定位置 C,它的位置越低,线段 OP 的长度越大
(3)在某次实验中,测量出两个小球的质量
。记录的落点平均位置 M、N几乎与 OP 在同一条直线上,测量出三个落点位置与 O 点距离 OM、OP、ON 的长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则可以认为两球碰撞前后在 OP 方向上的总动量守恒;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关系式______。(用测量的量表示)
(4)在 OP、OM、ON 这三个长度中,与实验所用小球 B 质量无关的是_____,与实验所用小球质量 B 有关的是_____。
(5)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记录下小球三个落点的平均位置 M、P、N,如图3所示。他发现 M 和 N 偏离了 OP 方向。这位同学猜想两小球碰撞前后在 OP 方向上依然动量守恒,请你帮他写出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_______。
【试题答案】
(1)& ;BC
(4)OP; OM和ON
(5)连接 OP、OM、ON,作出M、N在OP方向上的投影点 M′、N′,如图所示。分别测量出OP、OM′、ON′ 的长度。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则可以认为两小球碰撞前后在 OP 方向上动量守恒。
【推荐理由】
2017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将动量、近代物理等知识列为必考内容。2017年新修订的内容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今年极有可能换做实验题考查动量部分内容。另外纵览近6年全国卷1的力学实验,每年几乎都不一样,预计今年考查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几率比较大。2017年实验题增强了探究性和开放性,本题通过设问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表达的能力,开放性实验考查的几率非常大。
7.【推荐老师】吴社英
【推荐学校】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原创
惠斯通电桥是电学实验中测电阻的一个常用方法.是在1833年由Samuel Hunter Christie发明,1843年由查理斯·惠斯登改进及推广的一种测量工具。它用来精确测量未知电阻器的电阻值,惠斯登桥可以获取颇精确的测量。如图1就是一个惠斯通电桥电路图。
(1)在图1中,在 a、b 之间搭一座“电桥”,调节四个变阻箱
的阻值,当 G 表为零时(此时也称为“电桥平衡”),4 个电阻之间的关系是:
(2)我们现在想要测量某个未知电阻Rx,实验室有如下器材:
A.一个电阻箱R
B.一个滑动变阻器
C. 一个灵敏电流计G
D.一个不计内阻的恒定电源E
E.开关、导线若干
根据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的原理设计了如图2所示电路进行实验,有以下实验操作:
A、按图2接好电路,调节,P为滑动变阻器的滑头,当G表示数为零时,读出此时变阻箱阻值
B、将Rx与变阻箱R互换位置,并且控制不动,再次调节,直至电桥再次平衡时,读出此时变阻箱阻值
C、由以上数据即可得Rx的阻值,其大小为Rx=
【试题答案】
(2)R; P;R; 400
【推荐理由】
根据电桥的平衡,分析出电阻关系,是惠斯通电桥测电阻的原理。根据此原理就可以设计测电阻的步骤,并完成实验。本题跳出常规,着眼素质,恰到好处的“变”,但只要认真分析题意就可以找出实验的具体方法和依据;这也是近几年实验考查一个新的走向,考生需要多关注此类试题。
8.【推荐老师】乔显正
【推荐学校】山东潍坊寒亭一中
【题源出处】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3月份第六次质量考评
如图所示,两足够长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 MN、PQ 相距 L=0.5 m,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夹角为 θ=30°,导轨上端跨接一阻值为 R=0.4 Ω 的定值电阻。距导轨顶端MP的距离为 d=0.5 m 的 CD(CD∥MP)下方有方向垂直于导轨向上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0=1 T 的匀强磁场。现将金属棒从 CD 处由静止释放。已知金属棒的质量为 m=0.2 kg、电阻为 r=0.1 Ω,在运动过程中金属棒始终与 CD 保持平行,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当金属棒沿导轨下滑距离d时(图中EF的位置)速度刚好达到最大。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1)金属棒速度达到的最大值
和从 CD 下滑到 EF 的过程中金属棒上产生的焦耳热 Q;
(2)为了使金属棒经 EF 后回路中不再产生感应电流,可使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 的大小发生变化。试写出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从金属棒到 EF 处开始计时)。
【试题答案】
(1)2m/s 0.02 J
【推荐理由】
本题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考查的内容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力、能量守恒定律、匀加速直线运动、欧姆定律内容,要求考生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读出重要的物理信息,并根据物理知识列出相关的物理表达式,综合性较强。电磁学综合题,2017年考了两个电场题目,一个磁场题目,2018考查电磁感应综合题的可能性较大。
9.【推荐老师】徐高本
【推荐学校】湖北省大悟县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安徽省皖南八校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4月)
如图所示,半径为 r 、间距为 L 的两根等高光滑的四分之一金属圆弧轨道通过两段较短的光滑绝缘材料与两根足够长且间距也为 L 的光滑金属平行直导和
相连(即金属圆弧轨道与
绝缘连接不导电),在轨道顶端连接一阻值为 R 的电阻,所有轨道电阻不计,整个导轨所处空间有两个有界匀强磁场,相距一段距离不重叠,磁场I左边界在圆弧轨道的最左端,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方向竖直向上;磁场II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2B,方向竖直向下,现有一根长度稍大于 L、质量为 m、电阻为 R 的金属棒 a 从轨道最高点MN开始,在有拉力作用情况下以速率
沿四分之一金属圆弧轨道作匀速圆周运动到最低点 PQ 处,到达 PQ 处立即撤去拉力然后滑过光滑绝缘部分进入水平金属轨道,另有一根与 a 完全相同的金属棒 b 置于磁场II中的 ef 处,设两金属棒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 g,求:
(1)在金属棒 a 沿四分之一金属圆弧轨道运动过程中通过电阻 R 的电荷量;
(2)在金属棒 a 沿四分之一金属圆弧轨道运动过程中电阻 R 上产生的热量及拉力做的功;
(3)设两磁场区域足够大,求金属棒 a 在磁场I内运动过程中,金属棒 b 中产生焦耳热的最大值。
【试题答案】
【推荐理由】
电磁感应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近来高考多以压轴题形式出现,常考查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模型,因为这类问题能综合考查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安培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及力学的主干知识,所以这类问题一直高考的热点。电磁感应定律与力学的综合应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电磁感应中切割磁感线的导体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导体棒又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电磁感应问题往往和动力学问题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因此又常与动量、能量联系在一起,这两类综合问题是2018年高考命题的趋势。
10.【推荐老师】吴社英
【推荐学校】河北省鸡泽县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o江苏一模
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倾角为 37° 的足够长的固定斜面,斜面上有一长为 L=1m、质量为 M=1kg 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的木板,木板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μ1=0.5,其下端P到斜面底端的挡板 C 的距离 d=0.5m.现在木板的正中央放一质量为 m=1kg 可看成质点的木块,此时木块刚好能处于静止状态。现对木板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外力 F1 使木板处于静止,此时木板与斜面之间刚好没有摩擦力。最大静摩擦近似等于滑动摩擦,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3=0.5,g=10m/s2.试求:
(1)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2 及外力 F1的大小;
(2)现将外力大小变为F2=21N,且方向仍沿斜面向上,木板将向上运动,经多长时间木块与挡板相碰;
(3)从外力F2 作用到木板上开始到木块与挡板相碰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
【试题答案】
(1)木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是 0.75,外力 F1的大小是 12N;
(2)木板将向上运动,经 2s 时间木块与挡板相碰;
(3)37J。
【推荐理由】
本题主要考查了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板块模型是计算题考查的热点,涉及的内容包括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二定律和摩擦生热。解题的关键要正确分析木块和木板受力情况,根据受力判断其运动情况,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出相关的表达式。
11.【推荐老师】董马云
【推荐学校】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年最新高考信息卷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 m=4kg 的物块左侧压缩一个劲度系数为 k=32N/m 的轻质弹簧,弹簧与物块未拴接。物块与左侧竖直墙壁用细线拴接,使物块静止在 O 点,在水平面A点与一顺时针匀速转动且倾角 θ=37° 的传送带平滑连接,已知
,传送带顶端为 B 点,
,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 μ=0.5。现剪断细线同时给物块施加一个初始时刻为零的变力 F,使物块从 O 点到 B 点做加速度大小恒定的加速运动。物块运动到 A 点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运动到 B 点时撤去力F,物块沿平行 AB 方向抛出,C 为运动的最高点。传送带转轮半径远小于
,不计空气阻力,已知重力加速度 g=10m/s2。
(1)求物块从 B 点运动到 C 点,竖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
(2)若传送带速度大小为 5m/s,求物块与传送带间由于摩擦产生的热量;
(3)若传送带匀速顺时针转动的速度大小为 v,且 v 的取值范围为 2m/s&v&3m/s,物块由 O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力 F 做的功与传送带速度大小 v 的函数关系。
【试题答案】
(2)Q=48J
【推荐理由】
传送带和弹簧问题是高考中常见物理模型,通过各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将传送带和弹簧相结合,很好的考查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12.【推荐老师】董马云
【推荐学校】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
【题源出处】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十五模理综物理试题
如图甲所示,一圆柱形绝热气缸开口向上坚直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气缸内,活塞质量 m=1kg、横截面积
,原来活塞处于 A 位置。现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气体,直到活塞缓慢到达新的位置 B,在此过程中,缸内气体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大气压强
,忽略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 g=10m/s?.
①求缸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到达位置 B 时缸内气体的体积;
②若缸内气体原来的内能
,且气体内能与热力学温度成正比。求缸内气体变化过程从电热丝吸收的总热量。
【试题答案】
【推荐理由】
选修3-3(2)在高考中一直是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考查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关联气体;第二种是多过程问题。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分析推理能力。从近几年考题分析,高考要求学生要关注教材中的“插图”、“思考与讨论”、“做一做”以及“问题与练习”,在选修3-5课本的“问题与练习”中涉及了气体的变质量问题,而近几年高考真题均未涉及,因此此类问题要引起学生关注。
13.【推荐老师】刘进京
【推荐学校】河北无极中学
【题源出处】2018湖北八校联考
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形 ABC,∠A 为直角,直角边长为 L. 一细束光线沿此截面所在平面且平行于 BC 边的方向射到 AB 边上的某点 M,光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 BC 边上。已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
,光在真空中速度为 c.
①作出完整的光路图(含出射光线,并在图上标出角度大小)
②计算光从进入棱镜,到第一次射出棱镜所需的时间。
【试题答案】
(1)光路如图
【推荐理由】
分析近几年高考题很容易发现,多数情况下选修3-4部分计算题多以光学部分为主,所以光学部分的计算题考查的几率非常大,考生应多关注相关问题。本题考查了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涉及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等知识。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条件画出光路图,再根据折射定律、题设条件和几何关系求出第一次射出棱镜的时间。
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在近几年的修订中幅度最大,增加和删除了很多考点,优化了内容、精炼了语言,要求进一步明确,这种变化在2017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明显体现,2018年考试大纲变化不大,所以预计2017年考试大纲修订的影响会延续到2018年的高考试题。
分析近几年高考化学试卷(尤其是2017年全国卷)的命题特点,预计201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将继续落实大纲修订思路,呈现“稳中求变、变中求新、选材新颖”的特点:
(1)重视必备知识的考查。如重要的化学实验、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热点,突出热点问题,但不追求面面俱到。
(2)重视关键能力的考查。呈现真实化学问题,利用新的情景和素材,通过给出图像、图形、图表、数据、文字的形式,考查学生接受、吸收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提取信息与所要解决问题构建联系,运用所学和提取信息进一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视化学实验的考查。强调实验过程的体验,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解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
1.【推荐老师】杨坤
【推荐学校】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三二模)
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所指代物质的主要成分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试题答案】A
【推荐理由】
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该题以学生熟悉的古诗句为背景素材,从物质分类的视角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相关物质成分,试题难度不大,关键在于抓住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的关联点。
2.【推荐老师】薄晓军
【推荐学校】山东省沂南县卧龙学校
【题源出处】2018·河北省衡水中学3月理综模拟
某学习小组设计实验制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是为了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 装置B、D中的试剂可分别为水和浓硫酸
C. 将铜片换成木炭也可以制备纯净的亚硝酸钙
D. 借助装置A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可以分离
【试题答案】C
【推荐理由】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高考每年必考,本题从呈现形式上创新,以物质制备实验装置为背景,综合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纯化处理、基本操作等实验基础知识,体现高考化学实验基础命题的新趋势。
3.【推荐老师】杨坤
【推荐学校】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河南省郑州市高三三模
)的分子式均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M、N均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W、M、N的一氯代物数目相等
C.W、M、N分子中的碳原子均共面
D.W、M、N均能使酸性
【试题答案】 D
【推荐理由】
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判断是历年高考必考点之一,本题从分析分子式均为
的几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切入,考查与结构相关联的典型性质、卤代物种类判断、共面问题等宏微结合深入分析,综合性强,符合该题在高考中的考查特点。
4.【推荐老师】陈波
【推荐学校】陕西西安交大附中
【题源出处】2018·广州高三一模
一种电解法合成氨的装置如图所示,该法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用吸附在它内外表面上的金属Pd多晶薄膜做电极,实现了570℃、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B. 该装置工作时,
从a极区向b极区迁移
D. 该装置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高转化率合成氨
【试题答案】C
【推荐理由】
电解原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内容之一,也是高考高频考点之一。该题以电解法合成氨原理为命题素材,基于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元素化合物具体反应事实,从宏观(电极产物)、微观(
迁移)、符号(电极反应式书写)几个角度对电解原理进行全面考查,精准引导考生高效突破该考点。
5、【推荐老师】谭银光
【推荐学校】湖南省衡阳市衡东一中
【题源出处】2018o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押题
常温下,用
的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
(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溶液中
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δ)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的数量级为
C.pH=1.2溶液中:
D.pH=4.2溶液中:
【试题答案】C
【推荐理由】
电解质溶液试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每年必考,且多以图像形式呈现,本题以强碱NaOH溶液滴定(二元弱酸)溶液的酸碱中学反应为题材,围绕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图而设计。从知识层面考查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和电离常数的计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能力层面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及对所学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非常吻合高考考查角度,值得深入分析。
6.【推荐老师】陈波
【推荐学校】陕西省西安交大附中
【题源出处】2018o厦门市双十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理综考试
25℃时,和的饱和溶液中,金属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 [-lgc(M2+)] 与溶液pH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该温度下 Ksp[Cu(OH)2]& Ksp[Fe(OH)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曲线a表示
饱和溶液中的变化关系
溶液中含有的少量
,可加入适量CuO
和沉淀共存时,溶液中
D. 向X点对应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可转化为Y 点对应的溶液
【试题答案】 C
【推荐理由】
有关电解质溶液图像分析是选择题中的压轴题, 年该题侧重以弱电解质电离、酸碱中和滴定为载体,从宏观实验现象到微观离子平衡分析,而此题从考点看与前几年高考考查有互补性,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切入,涉及热点
计算及溶解平衡的具体应用等,从呈现形式上结合对数函数,突出数形结合思想,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应用能力,体现跨学科素养培养。
7.【推荐老师】杨坤
【推荐学校】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年潍坊市高三二模
“银-菲洛嗪法”是检测居室内甲醛(化学式
)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其原理设计如下装置测定新装修居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夹持装置略去)
已知:甲醛能被银氨溶液、酸性
溶液遇甲醛气体即褪色;毛细管内径不超过1m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银氨溶液的制备。打开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饱和食盐水慢慢滴入圆底烧瓶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当观察到三颈烧瓶中__________时,关闭
和分液漏斗活塞。
(2)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的测定
①用热水浴加热三颈烧瓶,打开
,将滑动隔板慢慢由最右端抽到最左端,吸入1L室内空气,关闭
,缓慢推动滑动隔板,将气体全部推出,关闭
。装置中毛细管的作用是________。
再重复上述操作四次。
②向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调节溶液pH=1,再加入足量
溶液,写出加入
溶液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立即加入菲洛嗪,
与菲洛嗪形成有色物质,在562nm处测定吸光度,测得生成
1.12mg。空气中甲醛的含量为_____
,将三颈烧瓶中的溶液换为
溶液,量取
溶液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再加入2mL
的硫酸酸化后重新测定空气中甲醛的含量。当三颈瓶中溶液恰好褪色时,向容器 A 中共抽气____次。
【试题答案】
(1)饱和食盐水和氮化镁反应制
并减缓生成
速率 白色沉淀恰好完全溶解
(2)①减小气体的通入速度,使空气中甲醛气体被完全吸收
(3)酸式滴定管或移液管 5
【推荐理由】 .
该题是2017年利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中含氮量题目的拓展,在以“银-菲洛嗪法”检测居室内甲醛含量的情境素材下,对实验基本操作、仪器选择、化学实验原理、定量计算等进行综合考查,体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实用性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学科价值和功能,非常值得关注!
8.【推荐老师】刘德生
【推荐学校】山东青州实验中学
【题源出处】2018o湖南雅礼中学第十次考试
某同学看到“利用零价铁还原
脱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相关资料后,利用如图装置探究铁粉与
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如图:
ⅰ.打开弹簧夹,缓慢通入
,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
氛围中进行;
ⅱ加入pH已调至2.5的
酸性溶液100mL,一段时间后铁粉部分溶解,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待铁粉不再溶解,静置后发现,剩余固体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质附着;
ⅲ.过滤剩余固体时,表面的白色物质变为红褐色;
ⅳ.检测到滤液中存在
并保持后续反应均在
氛围中进行的实验目的是 。
(2)白色物质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变为红褐色的原因: 。
(3)检验滤液中是否存在
的实验方案是 。
(4)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几滴
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几滴稀硫酸,溶液呈红色。溶液变成红色的原因是 。
(5)该同学进一步查阅资料发现,用铁粉、碳粉的混合物脱除硝酸盐,效果更佳。他用上述
溶液继续设计如图实验,探究碳粉的作用。
③关于碳粉的作用,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
【试题答案】
(1)避免空气中
反应的干扰
(3)取滤液,向其中滴加几滴
。若观察到蓝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存在
(4)溶液中存在
后发生反应
反应使溶液变红
(5)①碳粉和 pH=2.5 的
酸性溶液100mL
②Fe电极部分溶解,电流计指针偏转,右杯中
③碳粉作为催化剂,提高脱除硝酸盐反应速率(开放性答案,合理即可)
【推荐理由】
2012年到2014年全国I卷综合实验以考查有机实验为主,2015年、2016年侧重气体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2017年为凯氏定氮法测氮含量的设计实验,探究性实验在考纲中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但前几年的综合试题中没有具体体现,故预计今年的全国卷会在探究性实验中有所突破,该题以探究铁粉与
溶液的反应为背景,以探究实验的核心环节为载体,是一道非常典型、新颖的探究性实验题,值得关注。
9.【推荐老师】谭银光
【推荐学校】湖南省衡阳市衡东一中
【题源出处】2018o河南省濮阳市三模
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我国稀土资源丰富。目前从氟碳铈矿(主要化学成分为
)提取铈族稀土元素的冶炼处理工艺已经发展到十几种,其中一种提取铈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焙烧后烧渣中含+4价的铈及+3 价的其它稀土氟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中,Ce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酸浸I”过程中
,且产生黄绿色气体,用稀硫酸和
替换HCl 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则稀硫酸、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沉淀”步骤中发生的反应为:
的Ksp分别为a、b,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 用含a、b 的代数式表示)。
(4)“浸 出 液”中含有少量
及其他稀土元素 的离子,可以通过“萃取”与“反萃取”等操作进一步分离、富集各离子。“萃取”时
存在的反应为:
。 用D 表示
分别在有机层中与水层中存在形式的浓度之比(D=
) 。其它条件不变,在浸出液中加入不同量的
以改变水层中的
, D 随浸出液中
增大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
(5)“操作I”后,向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调节溶液的pH 可获得
沉淀,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
视为沉淀完全,常温下加入NaOH 调节溶液的pH 应大于 ____ 。[已知:
;1g2=0.3]
(6)写出“氧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是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关键成分,它能在还原气氛中供氧,在氧化气氛中耗氧。在尾气消除过程中发生着
的循环。写出
消除CO 尾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试题答案】
【推荐理由】
无机工艺流程题为高考的经典题型,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每年必考,该题以提取铈的工艺流程为情境、以化学反应原理为主线,结合平衡理论、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等要素,凸显对学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及分析问题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能力的考查。
10.【推荐老师】杨坤
【推荐学校】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
【题源出处】2018·山东省临沂市高三二模
我国是世界上锑蕴藏量最大的国家,锑白(
)是生产阻燃剂的主要原料。以辉锑矿(主要成分为
等)为原料制备锑白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易水解生成
;为白色粉末,不溶于水,溶于酸和强碱。
②浸出液的主要成分为:
③常温下:
分子中所有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的电子式为________。
(2)加入浓盐酸稍过量的目的是______;滤渣I的成分为______(填化学式)。
(3)“浸取”时,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还原”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
(4)“除铜、铋”时,若溶液中
溶液(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
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
,此时是否有
沉淀生成?____________(列式计算)。
(5)“洗涤”时,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为___________。
(6)隔膜法电解pH=1的三氯化锑溶液(盐酸酸化)得到五氯化锑、锑和氢气,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① 阳极反应式为_____。
② 若阴、阳极室溶液体积均为100mL,电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阴极室溶液中
物质的量由a mol变为b mol,则此时阳极室中
的转化率为___。
【试题答案】
【推荐理由】
元素化合物的流程题是历年高考必考的经典题目,通常涉及元素多为副族,而本题所涉及元素为长周期主族元素,试题情境陌生度高,涵盖考点全面,方法灵活,很好地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下的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思维能力,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优秀试题。
11.【推荐老师】刘德生
【推荐学校】山东青州实验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年广州二模
加氢制备甲酸(HCOOH) 可用于回收利用
。 回答下列问题:
(2) 温度为
时,将等物质的量的
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①当 HCOOH 的体积分数为 20%时,
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②
=_____(以
表示)。 当温度改变为
(填“&”、“&” 或“=”)。
作为碳源有利于实现
加氢制备甲酸。向反应器中加入
水溶液、 Al粉、Cu粉, 在 300℃下反应2h, 实验结果如下表。
物质的量/mmol
碳转化率/%
①实验 III 比 II碳转化率高的原因是_____。
用量一定时, Al、Cu 的用量对碳转化率影响结果如图。 由图可知, 对碳转化率影响较大的是_____(填“Al” 或“Cu” ) 的用量。 当碳转化率为 3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是_____。
(4) 采用电还原法也可将
, 用 Sn 为阴极、 Pt 为阳极,
溶液为电解液进行电解。
应通入____ 区(填“阳极” 或“阴极”), 其电极反应式为_____。
【试题答案】
(1)+31kJ·mol-1
(2)①33.3% ②k逆,<(3)①铜能够形成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或能够形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②Cu;Al/C=8:1,Cu/Al=2:1 150min Al/C=8:1,Cu/Al=1:1 180min(4)阴极;
【推荐理由】
加氢制备甲酸(HCOOH)回收利用”
为主题,通过图表、图像数据的分析处理,将热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相关计算、实验条件选择、燃料电池等主干知识进行综合考查,从化学科学这一特点出发,体现化学的应用性,符合高考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考查方式和角度。
12.【推荐老师】李明
【推荐学校】安徽省泗县第三中学
【题源出处】2018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氮(N)、磷(P)、砷(As)等VA族元素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重要用途。如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发现
,俗称砒霜)对白血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As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P的第一电离能比S大的原因为_____
(2)写出一种与CNˉ互为等电子体的粒子_____(用化学式表示);分子中σ键和π键个数比为_____
(3)砒霜剧毒,可用石灰消毒生成和少量,其中中As的杂化方式为_____,的空间构型为______
(4)中H-N-H的键角比中H-N-H的键角大的原因是____;和水分子与铜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中阳离子呈轴向狭长的八面体结构(如下图I),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水,请从原子结构角度加以分析:______
(5)BN的熔点为3000℃,密度为,其晶胞结构如上图Ⅱ所示,晶体中一个B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N原子有______个;若原子半径分别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为,则BN晶胞中原子的体积占晶胞体积的百分率为_____。
【试题答案】
(1) P的p能级是半充满状态,比较稳定,所以第一电离能比硫大
(2)CO或 5:4
(3)sp3 正四面体
(4)中的氮原子上均为成键电子,而分子中的氮原子上有一对孤对电子,孤对电子与成键电子之间的排斥力强于成键电子与成键电子之间的排斥力,导致中H-N-H的键角比中大; 由于O原子半径小,电负性大,提供孤对电子能力比N原子弱,故水分子形成的配位键弱于氨分子
【推荐理由】
本题以“VA族元素化合物在研究和生产中有重要用途”为主题,对主干知识灵活考查,尤其是要求学生能采用合适的分析方法,阐述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及根据晶体结构进行相关计算等问题的设置,从设问角度和呈现形式上考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与2017年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要求”两方面基本没有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 2018 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分析近几年高考生物试卷,生态部分有弱化的趋势,动物调节仍旧是考查的重点,遗传部分的分值比重加大,且难度有所增加;选修部分难度有加大的趋势,且内容不拘泥于教材;整张试卷非常注重对学生科学探究、理性思维的考查;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教材中的本节聚焦、插图、思考与讨论、相关信息、技能训练和拓展题里面隐含了大量的过程与方法等知识,高考试题以教材为背景考查过程与方法的比较多。这一特点在近几年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1.【推荐老师】赵新晖
【推荐学校】邢台一中
【题源出处】2018辽宁辽阳市一模
.某实验小组在室温条件下,将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Cl溶液
B. 细胞在t1时刻开始从外界溶液中吸收溶质
C. t1?t2时间段内,液泡体积有所增大
D. 若降低温度,则t1?t2时间段会变长
【试题答案】 B
【推荐理由】
生物核心素养是近几年全国卷高考命题诠释的热点,在四大学科素养(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中考查最多的是理性思维(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理性思维中区分度较大的试题考查的往往是演绎与推理。推荐本题一是该题是单选题热点之一,二是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演绎与推理能力。
2.【推荐老师】史广荣
【推荐学校】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题源出处】2018河北唐山市二模
下表为某患者血浆化验的部分结果: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3.89~6.11
3.50~5.30
2.02~2.60
A.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B.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减小
C.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D.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试题答案】D
【推荐理由】
本题以血浆的化验数据为知识载体,以表格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渗透高考试卷中要求的生物学科素养。
3.【推荐老师】龚佐山
【推荐学校】安徽霍邱一中
【题源出处】2018山东德州市一模
研究人员将某植物幼苗切段经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分组,在黑暗条件下分别置于低浓度IAA、高浓度IAA、乙烯利(ETH)、低浓度IAA+ETH溶液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幼苗切段伸长率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IAA对幼苗切段生长的影响
B.促进幼苗生长的IAA最适浓度在低浓度IAA和高浓度IAA之间
C.低浓度IAA和ETH对幼苗切段生长的调控具有拮抗作用
D.若另设清水组,其曲线应在高浓度IAA和ETH组之间
【试题答案】C
【推荐理由】
通过实验探究的命题形式,考查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的核心素养,符合高考命题的趋势和走向。
4. 【推荐老师】黄奕珊
【推荐学校】揭阳市宝喜高级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年广东省广州一模
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漠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群落可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B.荒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最初阶段,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增加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试题答案】 B
【推荐理由】
党的十九大提出“美丽中国”的口号,呼吁大家注意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类试题很好地体现了“社会责任”这一生物学学科素养,因此考生应多关注这方面的新闻,增加自身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5.【推荐老师】赵新晖
【推荐学校】邢台一中
【题源出处】2018广东惠州市一模
某二倍体植物有高茎与矮茎、红花与白花两对相对性状,且均各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高茎红花亲本,其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5:3:3:1,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植株(合子)致死现象
C. 出现5:3:3:1的原因是可能存在某种基因型配子致死现象
D. 自交后代中高茎红花均为杂合子
【试题答案】 B
【推荐理由】.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Ⅰ理综的第6题均为遗传题,本题以自由组合的异常分离比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原则、致死现象、杂合子等,具有较好的综合性。
6.【推荐老师】史广荣
【推荐学校】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
【题源出处】2018山东潍坊市二模
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分别以淀粉和脂肪为主要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这两种物质都氧化分解为
。请回答:
(1)淀粉和脂肪两种物质中,____是细胞内更优良的储能物质,从元素组成上看原因是____。
(2)现有谷类种子和油料种子各一组,请根据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时氧气消耗量与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关系,设计实验以确定种子的类型,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②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试题答案】
(1)脂肪 脂肪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淀粉,而氢的含量更多
(2)①分别检测这两组种子萌发时
释放量的比值,并比较两组比值的大小。②萌发时
释放量的比值低的一组为谷类种子;萌发时
释放量的比值高的一组为油料种子。
【推荐理由】
近年高考试题对实验思路的构建、实验过程、实验结论的阐述的考查比重逐渐增大,试题的开放性加大,同时注重对文字描述能力的考查,体现了高考命题紧扣“科学探究”、“科学思维”这两大生物学科素养。该题需要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生物学事实,对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该题的难度比较大。考生在复习时,要能熟练掌握教材中的一些经典实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新情境的实际问题。
7. 【推荐老师】黄奕珊
【推荐学校】揭阳市宝喜高级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广东东莞市高三二模
已知果实是叶片光合产物的储存库,是人们收获植物的重要器官。某兴趣小组将长势相同、各带有10个小果的番茄植株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保留果实(甲组),另一组摘除果实(乙组),分别于夏季晴天的深夜12时置于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钟罩1和2中,在自然条件下处理24h,结果发现:玻璃钟罩1中的量在早晨7时开始下降,在下午5时开始上升;玻璃钟罩2中的量在早晨6时开始下降,在下午6时开始上升。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叶片与果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细胞____的结果;与番茄根尖分生区比较,叶片和果实的遗传信息传递情况的主要不同之处是______。
(2)实验期间发现:玻璃钟罩2在早晨6时的浓度低于玻璃钟罩1在早晨6时的浓度,原因是;_______;玻璃钟罩2在下午5时的浓度高于玻璃钟罩1在下午5时的浓度,原因是_____。
(3)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试题答案】
(1)分化 没有DNA复制
(2)钟罩1比钟罩2多了果实,夜间呼吸作用产生的较多(答案合理即可) 钟罩1的植物有果实,叶片光合产物能及时输出,促进光合作用吸收,而钟罩2没有果实,光合产物输出受阻,光合作用减弱(答案合理即可)
(3)果实的存在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答案合理即可)
【推荐理由】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总会出现几道“阐明原因”题,该类题目一般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某个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解释,体现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的生物学学科素养。该类试题的答题模式为:描述条件→分析本质→描述结果。“描述条件”一般来自题干信息,可以照抄设问的条件;“分析本质”一般是“阐明原因”的具体答案,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先采用顺推或逆推法找出多个“关键词”,再用通顺语言串联表述,思维推理过程要严密、科学、符合逻辑;“描述结果”一般来自题干信息,可以照抄。
8. 【推荐老师】黄奕珊
【推荐学校】揭阳市宝喜高级中学
【题源出处】2018福建龙岩市4月高三质检
某艾滋病人因高烧、怕光等症状而就诊,发现其病因是右脚被铁钉扎伤后感染了破伤风,该病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回答下列问题:
(1)患者发烧时,体温的来源是;患者见光会促进乙酰胆碱释放,反复刺激肌细胞膜,使膜内电位变成而发生肌肉痉挛。
(2)伤口处理前,需先注射抗破伤风抗体,该抗体进入患者内环境后发生的反应是 。破伤风杆菌能进行 呼吸,因此需暴露伤口。
(3)患者治疗破伤风的时间比正常人要长,原因是 。
【试题答案】
(1)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正电位 (1分)
(2)与病原体结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粘附(或与病原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答案合理即可) 无氧(1分)
(3)艾滋病病毒(HIV)会破坏T细胞,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减弱,难以抵抗感染(答案合理即可)
【推荐理由】
综合分析近5年“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这一考点,该考点考查的内容包括内环境及稳态、血糖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辅以物质跨膜运输等内容。考查形式常以新情境为背景,或借助具体某实验来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考查的知识较为简单,体现“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高考《考试大纲》在2017年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这一考点的能力考查层次由“Ⅰ”调整为“Ⅱ”,但在2017年高考全国1卷试题部分并没有考查到该考点的内容,因此2018年高考备考需重视本考点。
9.【推荐老师】赵新晖
【推荐学校】邢台一中
【题源出处】2018广东惠州一模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神经性疾病,患者由于运动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下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①②③④⑤为兴奋传导过程。请回答:
(1)据图判断谷氨酸是__ _(兴奋/抑制)型神经递质,判断理由是 。
(2)图中③过程与膜的_______有关。
(3)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______。
(4)ALS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成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渗透压______,最终水肿破裂。某药物通过作用于突触来缓解病症,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
【试题答案】
(1)兴奋 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MDA结合后,促进Na+内流,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3)识别谷氨酸、运输Na+
(4)升高 抑制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抑制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抑制突触后膜Na+内流、促进突触前膜回收谷氨酸
【推荐理由】
近几年大文字量长句式填空在生物高考全国卷中占比增加。本题以突触模式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考生面对陌生知识加以演绎和推理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长句式应答技巧。同时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也是高考大题的一个命题点。
10.【推荐老师】黄奕珊
【推荐学校】揭阳市宝喜高级中学
【题源出处】2018河南安阳市高三一模
果蝇的生物节律由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基因PER和per、T和t)控制,同时含有PER基因和T基因的果蝇才表现为有生物节律。PER基因控制P蛋白合成,T基因控制T蛋白合成,野生型果蝇(纯合子)同时具有P蛋白和T蛋白。将野生型雌果蝇测交,均有节律,自由交配,中雌性表现为有节律:无节律=3:1,雄性表现为有节律:无节律=3:5,其中雌雄均有能合成T蛋白和不能合成T 蛋白的个体,而雌性是都能合成P蛋白的个体,雄性存在不能合成P蛋白的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具有易饲养、繁殖快、(答出1个即可)等优点,因此果蝇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由上述实验可确定T和t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理由是 。
但是无法确定PER和per基因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请用最简便的实验证明PER和per基因的位置。
①方法:选择野生型的雄果蝇与的雌果蝇进行杂交。
②预测结果及结论:
a.若,则PER和per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b.若,则PER和per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试题答案】
(1)性状易于区分,子代数量多,雌雄容易辨别,染色体数目少
(2)常(1分) 雌雄均有能合成T蛋白和不能合成T蛋白的个体
①隐性纯合无节律
② a.子代雌性都表现为有节律,雄性都表现为无节律
b.子代雄性果蝇都表现为有节律
【推荐理由】
近几年高考题考查的内容主要以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为主,其中考查基因位置确定的实验或其他设计实验是考查难点,高度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生物学科学素养,建议学生要逐个分析、深层了解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概括、模型与建模及批判性思维等方法,熟练掌握答题模板,做到万无一失。
11.【推荐老师】赵新晖
【推荐学校】邢台一中
【题源出处】全国省级联考仿真模拟(二)
某禾本科植株抗倒伏与易倒伏(A/a)、阔叶与窄叶(B/b)、子粒饱满与子粒皱缩(C/c)是三对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P 抗倒伏窄叶子粒饱满×易倒伏阔叶子粒皱缩
抗倒伏阔叶
子粒饱满91
易倒伏阔叶
子粒饱满44
抗倒伏窄叶
子粒饱满45
抗倒伏阔叶
子粒皱缩31
易倒伏阔叶
子粒皱缩15
抗倒伏窄叶
子粒皱缩16
(1)根据实验分析,A/a、B/b、C/c这三对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关系是 ;“子粒饱满与子粒皱缩”与“抗倒伏与易倒伏”满足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2)该植株种皮相关性状受R/r控制,其中R_表现为厚种皮,rr表现为薄种皮,若不含有R或r基因,则表现为无种皮,现有纯合的厚种皮子粒饱满植株、无种皮子粒饱满植株、无种皮子粒皱缩植株、薄种皮子粒皱缩植株,请从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通过两套简单的杂交实验方案验证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试题答案】
(1)A/a、B/b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与b、a与B在一条染色体上,C/c在另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A/a、C/c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图中杂交实验Fl抗倒伏子粒饱满:抗倒伏子粒皱缩:易倒伏子粒饱满:易倒伏子粒皱缩=9:3:3:1,满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方案一:实验思路:取纯合的厚种皮子粒饱满植株与薄种皮子粒皱缩植株杂交,Fl自交,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预期实验结果:F2中厚种皮子粒饱满:厚种皮子粒皱缩:薄种皮子粒饱满:薄种皮子粒皱缩=9:3:3:1;结论: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方案二:实验思路:取纯合的厚种皮子粒饱满植株与薄种皮子粒皱缩植株杂交,F1与薄种皮子粒皱缩植株测交,统计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预期实验结果:F2中厚种皮子粒饱满:厚种皮子粒皱缩:薄种皮子粒饱满:薄种皮子粒皱缩=1:1:1:1;结论:R/r与C/c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推荐理由】
实验与探究能力是近三年全国卷高考考查的主旋律,包括设计类实验(验证或探究)和评价类实验。其中设计类实验又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补充完善实验类——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假设、完善实验步骤、写思路、结果结论、确定自变量与因变量、实验结果结论分析等。新课标全国高考实验题主要会出现在遗传的物质基础及遗传规律处,望加以重视。
12. 【推荐老师】黄奕珊
【推荐学校】揭阳市宝喜高级中学
【题源出处】2018广东深圳第二次调研
依据复制与宿主菌相关程度不同,细菌中的质粒分松散型质粒和严谨型质粒。当宿主菌蛋白质合成停止时,严谨型质粒 DNA复制随之停止,松散型质粒 DNA复制仍可进行。
(1)通常选用松散型质粒作为基因工程载体,原因是____。
(2)细菌体内限制酶不剪切该细菌本身的 DNA,这是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 _______,但能对外源 DNA进行降解,有利于______。事实上,上述细菌仍允许部分异源 DNA进入体内,其意义是________。
(3)转化是指________。在培育转基因荧光海马时发现“转化”不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_。
(4)人们已经认识到,从微生物到人类都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一事实为研究基因工程提供了什么启示:_____。
【试题答案】
(1)目的基因容易复制(不容易受干扰)
(2)防御机制 防止外源DNA(遗传物质)的入侵 有利于生物变异和进化(只答变异或进化也可)
(3)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目的基因未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未转录;目的基因未翻译(或未表达)
(4)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推测和合成目的基因;某生物的基因可以转移到其他生物并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有利于进行基因的分离和合成)
【推荐理由】
综合分析近些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现代生物技术实践》选做题的考点考查的主体是“专题1基因工程”中有关基本工具和操作步骤的具体原理,深度挖掘相关知识的内涵,考查风格与各地多数模拟题不相同,因此建议考生深度研究教材专题一的第1、2节,做到能够熟练掌握基因工程基本原理,包括“影印法”、“PCR技术”等重要考点,同时要兼顾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专题的基本知识。另外要求考生关注生物科技热点,如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可能会使该题的考点偏向考查《细胞工程》的知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一月快速提高30分!快速提分必备!提高一分甩掉千人!
我们只负责提分和逆袭!一学就会,一用就灵 一月快速提高30分!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浦东初中物理二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