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金属边框磕碰修复磕到中框,会对手机金属边框磕碰修复内部造成冲击,使内部受损吗

红米手机 &
电视盒子 &
智能硬件 &
骨灰级手机控
楼主的荣誉
扫码下载App一键签到 升级加速
因为手机边框磕碰就不保修了
&来自老版论坛
扫一扫!手机看帖更爽
今天因为手机屏幕中出现了一条横线&&到了本地的授权服务中心 说我的手机边缘有磕碰痕迹 不在保修之内了&&我想问问小米的客服&&三包法中有这样的规定吗&&就是一种霸王条款啊&&你们还写什么未经授权出现的磕碰&&难道出现磕碰的时候还要打电话通知你们一声吗&&谁用手机没有出现磕碰的现象啊&&你们自己就没有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们也不用花什么钱搞售后服务了 浪费金钱 浪费感情&&
扫描二维码,手机查看本帖
·来自老版论坛
你好,社区无法为您解决售后的问题 请您通过网络或者电话联系小米客服,相信客服会第一时间为您解决问题 网络客服: 客服电话:400 100 5678 微博客服:私信 新浪微博@小米公司@小米手机
京ICP证110507号 京ICP备号无边框手机能否成为未来手机新主流?目前的屏幕技术可以做到吗?无边框手机能否成为未来手机新主流?目前的屏幕技术可以做到吗?科技与我们的生活百家号就目前来说,绝对的无边框手机是不存在的,各家厂商宣扬的无边框手机也只能称之为超窄边框手机,区别只是在边框的窄度上。技术、制造水平高一些的厂商推出的产品,其超窄边框的视觉冲击力就会更强一些,有些产品不仔细观察的话,几乎看不到边框的厚度,比如此前夏普推出的骨传导手机,其极窄的边框就一度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提到边框的实现难度,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屏幕技术上的限制了,那么为何在如今这样一个屏幕技术愈发先进的时代,还是无法实现真正的无边框呢?这还是要从液晶屏幕的本质说起。液晶屏幕中的“液晶”顾名思义是“液态的结晶”,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同时也拥有晶体的性质(流动性和各向异性),因为它介于液态和结晶之间状态的物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液晶”,例如一定浓度的肥皂水会产生“液晶”现象。我们在用肥皂洗手或者洗澡的时候,可以看到有气泡的产生,而这些气泡在灯光下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原理上,气泡的这种特性与液晶屏幕中的“液晶”是接近的。液晶屏幕里面的“液晶”能够被电路所控制,因此其呈现颜色也是能够控制。无边框手机难以炼成的原因在于“液晶”拥有液体的特性,具有流动性,因此必定要用一定界限的空间限制液晶的流动,必须要有边沿。屏幕由液晶组成,边缘要用粘胶或者其他物质进行封闭,而诸如点胶等技术也被应用到屏幕边框中,其能够把边框收窄的同时减低碎屏的风险。只要是液晶屏幕,那么边缘必定不能少,哪怕是把边框收窄到近乎无边框的效果,边框依然存在,纵使是零点几毫米。技术的障碍:多层设计而除工艺方面的限制外,屏幕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条件,虽然现有的不同品牌的智能手机都采用了一系列的触摸屏技术,但是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通过内置电容器,通过电荷改变来实现触摸操作。比如三星的S Pen手写笔,笔尖上内置了可以影响电容器的磁域。另外,类似“空气悬浮”这样的操作,则是因为内置了更敏感的电容器,让你可以在更远的距离实现相同的操作效果。无论是何种电容触摸技术,触摸屏中都内置了两个单独的电容层来实现手指的精确检测,一个在X轴,一个则在Y轴,对于多点触摸的操作尤为重要。而这种技术对于屏幕边框是有所依赖的,因为需要检测电流变化,需要额外的线路设计在屏幕边框周围,从而实现精确的操作效果,这就是为什么“无边框屏幕”实际上是一种非常困难的技术。此外,当涉及到实际量产时,使用两个单独轴来记录数据的效果并不理想,因为两个电容层(X、Y轴)间会产生信号串扰,所以需要在它们之间放置一层绝缘材料,之后还需要放置布线层和外部保护玻璃,这种设计导致了屏幕厚度无法有效降低,同时如果任何层发生了故障,这块电容屏幕就无法正常工作了。如果手机整个屏幕做成无框的,液晶屏的边框都暴露出来了。边框胶是粘着上下两个玻璃基板的,所以胶的部位不可能跟液晶一样用来显示。液晶分子加电后旋转,边框胶都是固化的,与液晶没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目前来说即使把手机屏幕做成无框的,屏幕四周也会有大约0.3--1mm左右(边框胶的粗度)不能显示。而且液晶屏的背光还会从边框胶的位置露出一部分,即使撇开易碎和误触等情况,这部分还是需要遮盖起来。所以,目前用液晶显示屏就基本不可能做出真正的无边框手机。成本限制除屏幕外,想要做出一款无边框的手机,对手机厂商来说,在成本上也是需要优先考虑的,如果做出的手机十分昂贵,相信也不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那么要制造一款无边框手机,会涉及到什么样的成本限制呢?人力成本:当前未有厂商做出无边框产品,未有参考先例,对实力不足的研发人员挑战非常大。研发成本:创新一款前所未有的工艺与产品,所做的实验会非常多。然而当前的技术手段来看,对这方面的投入会是未知数,底子不厚的公司不敢轻易尝试。制造成本:目前手机供应链的各基件比较同质化,然而屏幕的成本占整个手机成本的一个很大比重(从iPhone 5成本上看出,屏幕+触摸屏+玻璃成本超过整体成本15%)。因此,即使研发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没有足够的材料,只会大大增加制作成本,甚至在受到市场质疑的情况下面临销售压力。可通过折射原理模拟无边框说了如此多的限制因素,那么无边框是否真的无法实现呢?无法实现绝对无边框,并不代表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我们知道,传统的液晶面板都采用了矩形的设计,而且在面板周围始终都有一圈黑黑的区域不能显示。实际上,这是因为传统的液晶面板都需要在边框的区域里放置门驱动器的驱动电路,因此就算是尽可能地缩减非显示区域的宽度,也不能最终让其消失,否则液晶面板就无法工作了。要突破这个限制,就得让这部分电路“消失”。夏普“自由形态显示”技术的做法是将这些电路都整合到液晶面板的每个像素中去,这样就可以彻底甩掉面板边缘的电路部分了。此外,由于门驱动器的电路都集成在了面板像素之中,面板的形状也就没有了限制,完全可以根据产品需要制作出各种形状的面板。不过,“自由形态显示”的液晶面板目前还没有实现量产,要应用到手机上恐怕还要等些时候,于是夏普想了个更容易实现的方式,虽然不能完全无边框,但能做到“几乎无边框”。其自家的AQUOS CRYSTAL无边框手机就是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方式类似光学魔术,就是利用折射原理,在手机的屏幕面板的边缘进行斜面特殊切割,产生了“镜头”效果,通过光线的折射把玻璃下方面板的黑边“隐藏”起来。这样一来,玻璃的边缘就可以完全覆盖手机的正面,从视觉上给人一种“无边框”的感觉。而很显然,这位网友提到的nubia无边框手机应该也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这从其弧形的侧边就能够看出。目前来说无边框手机的缺陷无边框设计的手机看起来的确非常炫酷,不过这种酷是有代价的。屏幕边缘的暴露意味着人们在握持手机的时候,手掌很容易碰到屏幕,从而可能引发触控的误操作。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提供触控解决方案的厂商通过算法判断来解决。另外,目前的无边框手机还不能做到极致的薄,曲率半径1mm的弯折度对于不到6mm厚度的机身来说还是太高了,夏普的CRYSTALDisplay技术也要求玻璃有一定厚度,才能通过斜面切割来制作具有透镜效果的保护玻璃。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失去边框保护的屏幕玻璃极易在磕碰中碎裂,这对于很多有边框的手机来说都是个很大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屏幕边缘采用2.5D突起设计的手机也已经验证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突起的屏幕玻璃在手机掉到地上时粉碎的几率远比保护在边框之内的屏幕玻璃高。除非手机厂商放弃玻璃材质,改用高透光率的塑料材质,但这又会导致屏幕防划伤的能力降低。总而言之,单从制造条件来讲的话,无边框手机现在就可以诞生,但要解决诸多实际使用中的问题,恐怕还要多等些时日才行。完美的无边框手机时代究竟何时到来那么说到等,到底要让我们等多久呢?我们前面说到了,无论无边框的设计看起来多炫酷,它都有一个最为直接的缺点,那就是无法对屏幕有足够的保护作用。手机作为一个日常使用的工具,意外难免会发生,而一旦发生,尤其容易损坏的就是屏幕。更为恐怖的是,一台手机屏幕的价格往往会占到整机价格的三分之一以上,目前采用全贴合技术的屏幕一旦碎掉,其价格可不是像从前那样分内外屏了。尽管玻璃的强度随着技术水平的增长在不断提高,康宁大猩猩越来越抗刮,但同时玻璃的韧性却没有达到十分抗摔的水平。边框的意义除了加强整体的强度,最重要的一点是防止了屏幕边缘的磕碰。努比亚一直在往窄边框的方向努力,为的就是在尽量向无边框靠拢的同时能够保证整体强度以及对屏幕的保护性。边框越窄越接近没有,越是能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官。一台手机无边框的话,其整体的构造就不会是现在手机的构造了。要么是屏幕整体在支撑系统之外,要么是用屏幕本身作为整机强度的保证。所以,如果哪天柔性的屏幕材质真正推广开来,也许完美的无边框时代才会真的到来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科技与我们的生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科技与我们的生活,传播最新科技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手机外壳模内注塑五金
最后更新时间: 02:40:55
阅读量:952
作者:痰盂
为什么现在的手机不采用耐摔材质做外壳?问题详情:很早以前的很多手机主打耐用,电视还有好几楼掉下来被车碾压还能正常用的手机,诺基亚也都是塑料的外壳,现在的手机也有塑料外壳的,怎么从床上掉下来都能磕个角碎个屏呢?推荐回答:大多数手机所使用的主要就是以下这三种材质:塑料、玻璃和金属。手机所使用的最常见的塑料材质是聚碳酸酯,这种材质能够有效抵抗冲击,导热性相对也不那么高,同时柔韧性极佳。三星Galaxy S和Note系列和诺基亚Lumia系列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聚碳酸酯材质手机。一般来说,使用聚碳酸酯外壳的手机基本不可能出现信号接收问题,因为研究显示,这种材质不会减弱无线电信号。由于市场正受到利润率下降的挤压,聚碳酸酯相对于玻璃或金属的低成本也是一个不应被忽视的明显优势。虽然这些优势已经足以说服厂商,但聚碳酸酯同样也存在缺点。较低的热传导性虽然让设备不会太过发烫,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在散热能力受限的移动设备当中,塑料设备所使用芯片的CPU和GPU主频要低于金属或玻璃材质设备。具体来说,铝合金的导热系数(数值越高导热性越好)是205W/mK,镁合金是156W/mK,普通玻璃是0.8W/mK,而聚碳酸酯只有0.22W/mK。这也就意味着,在运行高负荷任务(比如大型游戏)时,塑料材质设备一般都要比同等配置的金属或玻璃材质设备更慢。对于追求轻薄紧凑的智能手机来说,柔韧性也是这种材料的另一大问题。由于手机的信号天线都安装在背部,所以易弯曲的塑料后盖更容易让脆弱的天线连接器受损。天线连接器通常是一些弹簧状的小薄片,用于和后盖进行接触。虽然它们具备一定的弹力,但受压过大可能就无法回弹了。受此问题影响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Tegra 3版的HTC One X,由于天线连接器被压坏,这款设备经常会出现Wi-Fi和蓝牙信号丢失的问题。下图是Galaxy S4的拆解图,当中那些金色的小凸点就是天线连接器。金属金属被许多人认为是一种优越的材料,但他们只考虑到了外观和手感,而非技术优势和缺陷。智能手机最常用的金属材质为铝合金和镁合金,不过后者基本只用来做中框。由于硬度较高,铝合金在保护内部元件上拥有明显的结构优势,同时耐久度也不错。就拿曾经的iPhone 4来说,全铝合金设备所需的外置天线带来了比内置天线更好的信号接收和性能。即便在今天,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具备更高信号接收的全金属设备,比如说Sprint定制版HTC One M8在1900MHz CDMA网络下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就要比Galaxy S5更高。而更高的EIRP就等同于更好的信号接收,虽然在这方面还需参考有效全向灵敏度(EIS)。因为金属具备更高的坚韧性,其表面更难以被划伤。但因为阳极化处理,在暴露于未经处理的表面时,划伤会更容易显现。金属的另一关键优势是超高的导热性,这在散热受限的情形下也就带来了更好的性能。无论如何,散热片可都是铝合金和/或铜材质的,而非玻璃或聚碳酸酯。这个问题的具体体现可以参考Galaxy S5和HTC One M8在T-Rex性能测试中的对比。如下图所见,HTC One M8的帧率要明显高于Galaxy S5。当然,铝合金也并非是完美的手机材质。对于金属材质的设备来说,使用内置天线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在机身上加入用于让信号通过的玻璃/塑料材质“窗口”。这意味着设备在无线电信号接收上的全向性(方向独立)会打折扣。即使是把部分金属外壳变成外置天线的处理,当手触碰到天线或将其桥接到另一个导体所出现的失谐现象也是个大问题。让无法改变的机身去支持多个频段也是同理,因为无论是为哪个运营商定制,iPhone 5s和HTC One M8都不可能进行大幅改动。虽然多天线和主动式天线调谐器的使用让全金属设计成为可能,但信号接收上面依然存在明显不同。至于这种不同是信号更好还是更差了,取决于其所使用的频段。由于原材料成本更高、生产难度更大,铝合金机身的成本要比聚碳酸酯高很多,而这一点会反映在设备的最终售价上。此外,铝合金出色的导热性虽然让设备内部的热量更容易被排出,但这也让机身表面的触感变得不那么舒适了。在同样的内部温度下,聚碳酸酯设备摸上去总是会比铝合金“凉快”一点。再说镁合金。由于密度更低,镁合金要比铝合金更轻,射频传输比铝合金更高,并同时具备铝合金相较聚碳酸酯和玻璃材质的许多优势。但遗憾的是,镁合金外壳的量产目前来说还是不可行的,这主要是因为其在含氧环境中的被动性。而没有表面处理的话,镁合金还会被迅速腐蚀,这意味着它目前还无法被当作手机外壳。玻璃玻璃同样也是一种经常被移动设备所使用的外壳材质,它是这三种材质当中最硬的,抗划伤的能力也最好,但同时也是最易碎的。铝硅酸盐玻璃是手机外壳最常用的玻璃类型,康宁的Gorilla Glass也正是这种材质。在导热性上,玻璃介于铝合金和聚碳酸酯之间:比聚碳酸酯稍高一点,但远低于铝合金。玻璃对于无线电信号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可以使用内置天线。玻璃的缺点在于极其脆弱,这可能会带来重大的安全性问题。此外,手机的材质也会受到明显限制,这也就是为什么玻璃材质设备总体上都更小,设备的玻璃部分一般都是一块平板。如果去考虑设备实际的布局,事情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聚碳酸酯设备的散热可以通过使用镁合金中框得到改善。壁厚和不同类型的塑料、玻璃及金属可以显著降低各自身上所存在问题的严重性。比如说,往聚碳酸酯中加入ABS塑料可以显著提升硬度,在玻璃上加入防碎膜可以降低后盖碎裂的风险。新的天线调谐技术可以让全金属设备成为可能。总结当然,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这些很重要?无论如何,苹果不必去担心iPhone 4的散热问题,因为它的芯片无法产生足够的热量,但它们使用了金属边框和玻璃后盖。虽然它们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内部元件,但坠地保护的细微提升和信号接收的改善并不是追求这种设计的强有力借口。那苹果为何还要这样做呢?答案是工业设计。虽然容易和纯粹的美学设计混为一谈,但工业设计是任何一部设备的关键层面。尽管我们在使用移动设备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在看屏幕,但设备的外型、外观和感觉都会对体验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一款设备更称手、更漂亮、感觉更好,那它自然会成为一款更加出色的设备。无关紧要的元素会损伤设计的集中度,而真诚的设计对此会提供帮助。好的设计是明显又是隐性的,只有在我们使用到设计糟糕的产品时,才会体会到什么是好设计。技术进步可以也的确能够修复材料存在的问题,但糟糕的设计是没得救的。虽然这些都显得很主观,但随着移动产业趋于饱和,工业设计和材料设计将会成为突显产品独特性的关键所在。钻石切割、纳米注塑……为什么小白用户会“迷恋”手机厂商这种“高大上”的忽悠?问题详情:为什么手机厂商推出的那些高大上的名词,普通消费者听不懂,却很迷恋,甚至因为这些词被忽悠购买?推荐回答:其实类似钻石切割、纳米注塑这样的工艺噱头,都是从早年间手机类电视购物就已经沿袭下来的坏毛病。那时候的国产功能机就已经在电视购物上提出所谓的“施华洛水晶切面”、“八心八箭”甚至“360度全旋转滑盖”,最终只以998的价格卖出。可事实上,就算是步入智能机时代红海,这样的高级外观也是鲜见的。可以这么说,手机作为实物而非宣传渲染图时,用料和质感未必和广告宣传中的那样。这也就是今年所流行的“PPT手机”。只能开发布会看看幻灯片,过过眼瘾,没什么实际意义。现在智能机市场仍然存在这种利用生造冷僻却又高大上的所谓专业术语来进行商业宣传的手机厂商,它们竟然成功继承了电视购物时代功能机厂商的鼓吹技能。犹记得360奇酷的“全球首创的太空水冷散热系统”、小米4“一块钢板的艺术之旅”中提到的奥氏体304、贾跃亭的“ID无边框”以及魅蓝3所谓的“聚碳酸酯”。“太空水冷散热系统”就是手机里的散热导管,和太空、水冷没半毛钱关系。奥氏体304,就是常见的不锈钢。而ID无边框,就是熄屏后强行无边框的大黑边手机。至于聚碳酸酯,就是大塑料的学名。明明都是普通的工艺,被过于修饰或专业性地表达之后,让人产生一种高端感。使得消费者不得不为这样值得骄傲的“新材料”、“新技术”买单,这就是现实版的“挂羊头卖狗肉”了。不过就算入手了这款产品之后知道它真正的工艺,消费者还是不愿意承认它的本质,甚至会嘲笑你,“你懂不懂奥氏体304啊,人家可是经过40道制程、193道工序、8次CNC加工打磨的呢。”轻信乃至迷信自己不懂和外行的东西,就算被欺骗后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知识的浅薄,反而极力为之争辩以显示独立个性,这大概就是什么小白用户会“迷恋”手机厂商这种“高大上”的忽悠了吧。华为手机不用外壳能行吗?华为手机不用外壳行吗?推荐回答:为什么不给手机带壳?你不穿衣服可以吗?你怎么忍心让自己手机裸漏在众目睽睽之下,你让其他手机怎么看你的手机,哼,瞧那个华为手机,天天不带壳,一看就不是什么正经手机,妖艳的贱货手机天线的纳米注塑工艺是什么?推荐回答:纳米成型技术(NMT,即Nano Molding Technology),是金属与塑料以纳米技术结合的工法。纳米注塑手机外壳(半成品)过程简述先将金属表面经过纳米化处理后,塑料直接射出成型在金属表面,让金属与塑料可以一体成形。NMT技术简化并缩短了制造工艺;作为胶连镁合金金属,减少了不必要的表面处理工艺;由于NMT是安全和可回收的技术,对环境影响小;兼顾金属外观质感,简化产品机构件设计,让产品更轻,薄,短,小几种纳米注塑前处理技术:T处理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纳米注塑前处理技术,然而市场上不仅仅只有T处理技术,同类处理技术还有C处理、B处理、HK处理、E处理、PMH处理、TRI处理等。T处理生产效率高,适合不锈钢、铝合金和MIM,适合复杂结构件使用大量强酸强碱污染环境,不适合压铸铝,时效只有一周E处理生产效率较高,结合强度高,适合复杂结构件,适合挤出铝和压铸铝,时效长达一月以上不适合不锈钢和MIMHK处理超强结合力,HK制程容易控制, 工艺安全环保, 塑料选择多样化,金属塑料结合体阳极氧化稳定。适合型材铝、压铸铝,时效一周以上。不适合不锈钢和MIMTRI处理结合强度高,适合复杂结构件,时效长达一月以上,使用的化学品较少不适合不锈钢和MIM定制手机只可以定制手机外壳吗?推荐回答:目前各厂商推出的定制款手机还是只又在外壳和ui上的定制。如果要更改内部的硬件设备在工序上要相当麻烦,像处理器,内存这种都是封装在一起的,同时现在手机为了一体性都是不可拆卸的,所以想拆开还是很麻烦的。同时,手机不像电脑可以更换原件,每一款手机的主板设计都是不一样的,厂商也不会为同一型号设计多种处理器的组合,目前同一款手机主要都是在内存和存储空间上有些改变,想要深度定制还是难度很大的。
爱福窝免责声明:您在爱福窝上所看到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不构成广告也未用于商业宣传,福窝网仅为广大用户无偿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福窝网赞同其观点,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对内容有疑义,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阅读量:1445
阅读量:1098
阅读量:659
阅读量:212
阅读量:877
阅读量:267
阅读量:496
阅读量:987
阅读量:193
阅读量:894
阅读量:521
阅读量:754
企业版售前咨询(08:30-17:30)
业主服务号
设计师服务号手机磕到撞到,内部硬件会震伤吗_百度知道
手机磕到撞到,内部硬件会震伤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手机内部硬件大多数是在主板上的,如果不是撞击的力度太大,直接冲击到主板,是不会受伤的,像摄像头,听筒喇叭,屏幕之类比较容易受损,你检查一下当时没坏就没事
我的手机大概屏幕附近被受力,手机外观完好,手机内部就没有任何损伤吧
采纳率:87%
来自团队:
人还有脑震荡呢!你说能不震荡吗!就看大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手机边框磕掉了一小块漆,自己想到一个方法,还没有实践,JRS能否论证一下可行性
刚刚手机在手里一个没拿住,磕到水泥地上,左上角边框磕掉了一小块漆,联系客服客服说由于手机边框跟屏幕是一体的,所以不建议我更换,即使我自己花钱,他也不建议我更换,成本太高。我又不想通过贴摸或者弄个套这种方式,就想尽可能的修复一下,然后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手机漆的, 但是我哥哥是做手机维修的,我问他他说像我这种情况喷不了,于是没办法,我只能另辟蹊径。我现在在淘宝上查到一种叫做手机奶油的东西,原来是贴手机壳时用的,我想买一点,把掉的那块给弄上,然后等干了以后,再买一瓶透明的指甲油,刷一下,由于是在比较不起眼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如果弄得好的话应该能最大限度的修复。不知道有没有JRS遇到过这种情况,觉得我的这个想法可行么?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不要就这么沉了啊~
有什么好修的啊
什么手机这么金贵?我的手机也是正常使用的磕碰都无所谓的。经常看到身边的人,屏幕摔裂了一样用
基本无解吧,不过楼主折腾的精神不错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我对掉漆这方面很有研究 你寄过来我看看
楼主你这是强迫症。得治
多大点事。。
楼主问题大了,这是强迫症啊!。。。跟特么我一样,手机老是摔一次就想换
引用2楼 @ 发表的:
有什么好修的啊
就是觉得不完美了啊,心里总想着
引用3楼 @ 发表的:
什么手机这么金贵?我的手机也是正常使用的磕碰都无所谓的。经常看到身边的人,屏幕摔裂了一样用
唉~强迫症
引用4楼 @ 发表的:
基本无解吧,不过楼主折腾的精神不错
恩,要是效果好的话再跟大家分享
引用6楼 @ 发表的:
楼主你这是强迫症。得治
确实强迫症
引用8楼 @ 发表的:
楼主问题大了,这是强迫症啊!。。。跟特么我一样,手机老是摔一次就想换
是是是,强迫症没办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621人参加团购629.00元&899.00元
1192人参加团购368.00元&799.00元
204人参加团购749.00元&1299.00元
1895人参加团购289.00元&619.00元
448人参加团购118.00元&199.00元
318人参加团购239.00元&399.00元
1264人参加团购649.00元&969.00元
336人参加团购330.00元&799.00元
297人参加团购479.00元&1199.00元
80人参加团购59.00元&99.00元
318人参加团购88.00元&229.00元
389人参加团购528.00元&1099.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金属边框磕碰修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