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给带孩子去看病看病

给孩子看病的医生真的不够了
临近开学,各地学龄儿童看病高峰依然不减。儿童医院人挤人的照片见诸于报纸电视,急诊科看病排队几个小时,专科号一号难求,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某一个城市,而是全国普遍存在。为什么儿童看个病这么难?
儿童看病难,难于上青天
看病似打仗、挂号像春运,且家长等一夜换来的只是孩子两分钟的就诊时间
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一直为人们所诟病。在当今独生子女盛行的大社会环境下,相对于大人看病难问题,小孩看病难的问题更严重。
深圳儿童医院的“霸气逐客令”引起轩然大波
“不管你是发烧、拉肚子、咳嗽或者是手足口病,都要等6到8个小时!如果你能等,就挂号,不能等请去其他医院!”日上午,一张写有如上内容的“霸气逐客令”贴在深圳儿童医院某挂号窗口上。其所反映的儿科看病排队候诊难问题,直至今日依然在全国普遍存在:找专家看病,号源基本秒杀,家长打地铺、通宵排队,也常常连续几天挂不上号;即使看个普通门诊,等候三四个小时是经常的事。
“看个病像打仗,然后挂个号像春运”,央视曾这样描述儿科看病的情形。但是春运的紧张、拥挤是一年一次,儿童医院和综合型大医院儿科诊室这种情形是天天如此。并且,更让家长气愤和恼火的是,好容易到了自己,医生常常仅用几分钟就打发了。以全国最大的儿童医院之一的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为例,今年5月份该院儿科门诊接诊量最高的医生,平均每名病人接诊两分钟。
造成这一窘境的是儿科医生的严重短缺
仅以2012年的统计数据,中国儿科医师的缺口就至少20万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0~14岁儿童超过2.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6.6%。由于抵抗能力弱,儿童患病的机会往往大于成人。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也显示,儿科疾病占所有就诊人数的20%。
患者多,医生却严重短缺。《2013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包括助理医师在内,中国共有执业医师261.6万,其中仅有3.9%是儿科医师。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儿童医院许巍等发表的研究文章显示,2012年中国平均每千个儿童只有0.43位儿科医师为他们治疗,而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则拥有1.46位儿科医师。若以此标准衡量,中国儿科医师的短缺数至少达到20万。
此外,原本匮乏的儿科医生也存在分布不均的情况,不少四、五线城市相比一、二线城市更为紧缺。本科以上学历的儿科医生也多集中在大城市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儿科,而乡镇卫生院本科学历的占比不超过5%,一半以上的儿科医生只有中专学历。
并且近年来,他们的数量还在不断减少
早在2011年,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朱宗涵就提醒过,15年来,全国的儿科医生仅增加了5000名。近年来,儿科医生的增加更是处于停滞状态,类似“医院招聘儿科医生,无人前来报考应聘”的新闻屡屡见诸媒体。
旧的医生却从医院大门接踵而出。来自原卫生部人才服务交流中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与2005年相比,在执业类别为儿科的执业医师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员离开儿科。而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的数据,平均每年每家医院有两名儿科医师离开岗位。2012年D2014年,广州市妇儿中心医务人员离职人数分别为50人、67人、52人,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
逃离儿科,远离儿科,是近年来很多儿科医生和临床医学生的共同选择
高负荷高风险只换来低回报,儿科医生自然招不进留不住
儿科专业的撤销虽然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儿科医生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有人把儿科人才队伍的萎缩归咎于1998年的专业调整。当年,教育部为了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调整中,将儿科专业作为调整专业于1999年起停止招生,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改革切断了儿科医生的来源。
不可否认,儿科系的取消,对于儿科人才的培养的确是一个“撤退”力量。但并不是儿科医生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儿科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的学习,在现有的培养儿科医生体系中都能完成。很多非常优秀的儿科医生都不是儿科系毕业的;专业调整也没有错,临床专业本就该覆盖各科,欧美发达国家的医学院都没有专门设置儿科系。不光儿科,其他科室,比如内科、外科也都没有设置专业。
事实上,就算要求医学院强制设立儿科,也会像招聘儿科医生一样不会有人报考。
“宁治十大人,不治一小孩”,儿科医生除超负荷工作,还承受高风险
患多医少的重压下,儿科医生工作强度大、超负荷工作自然不可避免。仅以门急诊量为例,2013年,一项针对国内多家儿童医院工作强度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儿科医生的人均日门急诊量可达每个医生50至60个孩子。在高峰时间,像冬季的呼吸道疾病高峰期间,则能达到100个。加班加点也成了常事,健康严重透支。近几年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自然减员的五名副高以上职称儿科医生中,三人是由于恶性肿瘤,一人猝死,一人出现严重腰椎疼痛。
而同样是看病,和大人比较起来,给儿童看病比要困难得多。首先,医生难以通过病患之口了解病情。儿科俗称“哑科”,除了少数能准确表达的大孩子,大部分儿童是不会诉说自己的不适。比如同样是肚子痛,大人可以清楚、准确地描述疼痛的症状,儿童通常就是不停地哭闹;除此之外,医生还要和儿童的不合作作斗争。体检、打针、抽血、治疗都会遇到拼命反抗、誓死不从的小儿,常常需要几个人才能按住。
儿童看病让家长很揪心,儿科医生也很辛苦
而和累比起来,儿科医生所要承担的风险和压力更令他们难以接受。儿童各个器官发育欠成熟,对疾病耐受力低,病情变化更快,有些新生儿疾病甚至可以一天内发病导致死亡。当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时,爱子心切的家长很可能归罪于儿科医生――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披露的数据,儿科发生医疗暴力事件的几率比其他科室高出许多,而且每年都以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
苦、累、险,换回来的却还是一个穷字,儿科比起别的科室来说难赚钱
如果高强度的门诊工作量、精准诊断的压力以及高发的儿科医疗暴力事件,是儿科医生们必须忍受的压力的话,那么相比其他科室来说偏低的收入,则成为他们倍感寒心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医生的收入来源于三部分:基本工资、科室奖金和药品、耗材回扣。在当前医疗服务价格扭曲和医生价值得不到体现的医疗卫生体制下,药品、耗材回扣是医生变相弥补其自身收入水平的主要途径,在其总收入中占很大的比例。而儿科医生以此来弥补自身收入的可能性很低。鉴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在医疗过程中必须谨慎利用药物和设备,因此儿科用药量少、辅助检查少成为一个事实,这也就意味着儿科收费项目少,儿科医生的收入自然差其他科室一大截。
到底有多低?翻看媒体这些年的报道,“儿科医生收入与医院电梯工相仿”、“中国儿科医生收入仅略高于保姆”等屡见报端。而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组织的一项关于儿科医师工资的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有96%的儿科医师并不满意他们现有的工资水平,同时他们认为儿科医师的工作强度与他们的收入水平并不匹配。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医学会儿科委员束晓梅甚至这样说到,“按照现行的定价收费机制,儿科医生根本无法养活自己。”
困局如何破?放开自由执业提高儿科医生的收入
降分吸引更多报考者?此举会降低儿科医生执业门槛,也非治本之道
今年7月,卫计委曾下发通知,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以吸引更多报考者。这一“名为加分,实则降分录取”的降低门槛政策,真的是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一种有效方式吗?
儿科医师短缺的状况着实令人担忧,但降低儿科医师的执业门槛,并不能吸引优秀的医学人才投身儿科,却可能使本来无法通过全国统一考试的差生,通过加试的分数取得儿科的执照。在儿科医患矛盾异常尖锐的当下,向外界传递的信号就是:儿科是劣等医生。甚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儿科一再降低用人标准,医疗质量逐步下降,医患矛盾随之激化,暴力事件增多。与此同时,每一次暴力事件使得更多学生远离儿科专业,加速医生流失。而这一切的后果是:“儿童看病只会更难。”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放开医生自由执业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水平
长期来看,要想留住和吸引儿科医生,最根本、最实际的做法是提高儿科医生的待遇水平。
医生自由执业已成国际主流模式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儿科医生之所以短缺,除了儿科苦、累、险,就是目前儿科医生收入水平较低,体现不了该工作的价值,也就无法吸引人才。允许自由执业,医生成为市场的人,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生的收入由市场来决定,或者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儿科就变得有利可图,医生可以获得与劳动相等的报酬,多劳则意味多得。可以极大提高医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儿科医生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事实上,医生自由执业已成国际主流模式,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均予以采用,其医生执业身份并不受国家管控。即持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可以自由选择个体、合伙或者受聘于医院的行医方式。而在中国,作为自由执业试点的“多点执业”被部分医院明确禁止,甚至以取消福利相威胁。
若有关部门的医改导向不改变,可以预见到,有朝一日,儿科医生可能会消失,小孩看病去内科!这绝不危言耸听。
“工资低所以才拿回扣”是个笑话
医生的辛苦一定程度上是幸福的烦恼
接受过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国人,鲜少有不知道“司南”者。在指南针出现之前,司南被认为是古代中国人所发明的最重要的方向辨识工具,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磁性指南工具。
在众多名贵中草药中,人参能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清朝政府和商人的大肆炒作。
联系电话: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记者蹲点浙大儿院 给晚上带孩子看病的家长4点重要提醒!
  浙江在线1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唐梦霞 翁含露 见习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王雪飞)1月16日17时至23时,浙江在线记者蹲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晚上医院会空一点?人流量有多大?去医院就能测流感病毒吗?抗流感药磷酸奥司他韦还买得到吗?医生们连续两个月加班,给患者看病是怎么坚持下来的……记者给您带来一线报道。  第三篇:给晚上带孩子看病的家长4点提醒  大半夜的杭州,这里还是灯火通明、人山人海。  走进浙大儿院滨江院区,多位医生告诉记者,这波流感太厉害了,传播范围实在太广,你们提醒下家长,人多的地方不要把孩子带去。  夜间7到9点是就诊高峰,二楼候诊大厅里人来人往,哭声、咳嗽声、叫号声此起彼伏,普通内科门诊、输液区门口的家属患儿熙熙攘攘,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了。  而在诊室内,白大褂上一张张疲倦的脸,开口就是沙哑的喉咙,累到不想清洗的油发,有时忍不住不耐烦地回答,一支写了一天病历就写完的笔,一个从开始看病到看完所有病人都未曾打开的水杯……都是高负荷加班两个月给儿科医护人员留下的痕迹。  提醒:针对近期冬季儿科就诊高峰情况,省疾控中心对流感疫情进行监测和分析显示:2018年至1月16日,我省共报告流感15528例,其中14岁及以下为发病主要人群,0到6岁人群报告发病6150例,占39.61%;7到14岁报告发病4334例,占27.91%。2018年这半个月以来,全省报告的14岁及以下流感病例显著高于2017年12月(增加了1.36倍)及2017年同期(增加了15.15倍)。  医护加班加点&& &坚守治病一线  气温反弹,浙大儿院两个院区的门诊量又回升,16日单日门诊就诊人次达到12186。  16日晚,除了普内科9位医生、急诊内科8位医生外,浙大儿院夜间特需门诊还有15位医生坐诊,而正常情况下,夜间特需门诊坐诊医生仅4名。加班的医生中,除了医院从病房、教研组抽调来支援门诊,还发动了党员夜间加班,每晚5个党支部各抽派1名党员医生夜间坐诊,直至就诊高峰结束。  解春红主任医师、袁哲锋主任医师、冯春月主治医师、朱履昌主治医师、胡玲玲主治医师……他们都是白天从8点半上到下午四五点,然后紧接着5点后又来支援门诊,一直到晚10点左右才收工。这意味着,在医院上班的时间超过了14小时,而这样的“额外工作”他们每个月要轮到五六次。  他们告诉记者,在急诊科轮岗的年轻医生更辛苦,看诊、抢救都要兼顾,上班时间有时是前半夜,有时是后半夜,有时是“白+黑”,生物钟混乱、休息很不好。B区的普通内科人流汹涌,前半夜的普内科医生每个人大约要看百来个患儿,为此他们经常看到凌晨两三点。“成人免疫力相对较强,但我们多位医生和护士还是被病毒击中,陈振杰医生自己打着点滴还坚持给患儿看病,我们护士发热头痛还要撑在那里。”急诊科的一位护士告诉记者。  在晚9点15分时,原本可以收工的胡玲玲还在等待一个患儿的检查结果。“这个2岁的小女孩白天在专家门诊看过,然后在输液区打点滴,但家长发现孩子呼吸不对,就跑过来拜托我加个号,我一看孩子的确呼吸急促、心率过快,就赶紧给她加号,然后送她到抢救室去进行氧合。”  同样给患者加号的还有冯春月。这不是普通的加号,加一个号意味着晚至少30分钟回家陪亲人。在诊室分流的孩子们,他们的检查项目都集中到检验处,那里排起了长龙。以前半个小时不到就出结果的血常规,现在高峰期要近两个小时。“有一次晚上家里老人给我打电话,你快回来!你自己的娃不行啦!”虽然说起这件事,冯春月医生是笑着说的,但背后的辛酸当妈的人能感同身受。  “儿科(医生)不够成人(医生)凑、成人(医生)不够兽医凑、兽医不够屠夫凑……”虽然,浙大儿院几位儿内科的医生戏谑自己工作压力大,但他们依旧坚持在一线。  不去家门口的医院  也是迫不得已  蹲点中发现,家长问最多的问题是“医生,什么时候能退烧?”“为什么这么久还不好?”“不肯吃药,会吐出来怎么办?”“医生,是不是流感?”一位来自余杭的家长充满疑惑,就诊完后还往返诊室4次咨询医生问题。“我是真的不懂,问大医院的医生,我就放心点。”  晚8点,记者在挂号大厅导诊的黄师傅身边站了一会儿工夫,他一直在反复回答患者的问题。黄师傅说,晚间的普通门诊和急诊挂号窗口都是不分的,如果情况特别紧急的,可以先到抢救室导医台检查之后,由抢救室开具急诊单,再到挂号窗口挂号,从而保证患儿及时就诊。  “能解决多少问题就解决多少。”黄师傅说,一般家长询问怎么挂号、科室怎么走等问题,他基本都能帮他们解决,但有时候碰到问做什么检查之类的专业性稍强一些的问题,他则建议家长去导医台咨询。“其他倒不怕,最怕病人家属吵架。”黄师傅感叹说。如今49岁的他,每天晚上7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时间长了,对于这样的夜班也习惯了,医生更辛苦,本来12点下班的,经常工作到三四点才看完所有病人下班。”黄师傅说。  记者发现,晚上赶到医院看病的除杭州主城区,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的患儿很多,还有诸暨、安吉、海宁、桐乡、东阳等地来的。  为什么家门口的医院不看,要跑到大医院排队,这样看病不折腾吗?  从海宁赶来的虞女士告诉记者,他们是前天晚上来的,后天还要复诊。孩子现在有些咳嗽,但已经好了些。“在本地医院挂了4天的盐水,还是咳得很厉害,最后孩子自己提出要来杭州看病。”  带着孩子,和婆婆一路从海宁赶到杭州,虞女士也讲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大医院的医生看病想得比较全面,有些问题是县级医院医生想不到的,如果县级医院的水平能进一步提升的话,我们看病就方便了。”她说,浙大儿院输液只开两天的量,如果以后能多开一天的药,让外地的病人能将药带回自己家去挂,在精力和路程上就省心些。  “我们也不想来大医院排队看病,但流感这么厉害,我们哪里敢掉以轻心?”从诸暨赶来的张先生说,如果基层医院的儿科水平像省儿保这样,他们当然愿意留在当地看。“去年带着孩子拉肚子去社区医院看,结果连是不是轮状病毒感染都没办法检测。”来自丁桥的戚先生说。&  温馨提醒大家  这几点特别注意  一、流感病毒检测、开证明只能白天来  浙大儿院流感病毒检测标本接收时间是上午8点到下午4点半,所以,夜间去医院看病的不能做这项检查。  有家属说孩子流感好了,但是回学校要医院开证明。注意,医院晚上无法开证明。  “磷酸奥司他韦时有时无,好在流感是自限性疾病,精神状态好的话等身体慢慢抵抗也能自愈。”冯春月医生说。  二、交叉感染很厉害!去医院记得戴口罩  冯春月医生接诊了一个满脸、全身都是红疙瘩、有些还是水泡的小宝宝,确诊是水痘后再问患儿妈妈“家里有没有人得水痘”,妈妈这才告诉医生,自己得水痘刚好。更让人担忧的是,家里还有两个小孩子。  在冯春月坐诊时,有3对患儿是兄弟姊妹,一个生病了,另一个也紧跟着生病。还有是妈妈生病刚好,孩子就接着生病;从社区打完疫苗回来第二天就发热,吃药也不退烧。还有患儿流感好了,又得了轮状病毒肠炎,反反复复生病。  在陪女儿吃晚饭的柴女士说,家里有两个宝宝,老大前段时间感染到病毒,之后反复发烧,没过多久自己好了,便没有到医院来看;但小女儿病了之后反复发烧,烧到了40度,还有打颤、抽筋的情况,就只能送医院来就诊了,发现是肺炎。“一直都不想来医院的,怕二次感染,但老二的情况实在没办法。”  三、乙型Y株流感正在减少,甲型在增加  解春红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现在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孩子在减少,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孩子在增加。另外据省疾控消息,15岁以下儿童感染的流感病毒型别以乙型Y株为主,占阳性标本的44%,并正在逐渐减少;而乙型V株、甲1和甲3型占比56%。故目前的流感疫苗接种仍然有效。  四、就诊尽量不要迟到  “请37号***到特需门诊*号诊室就诊……”叫号机喊了多次,却迟迟等不到这位37号的小患者。袁哲锋医生跑到隔壁诊室打了个电话,发现家属还在路上。孩子妈妈表示非常抱歉,因为这意味着,走完看诊、验血等流程,接诊医生要等到至少10点半方可下班,而第二天8点半又是新的一天门诊了。  所以温馨提醒,为了医生能早点下班,以养足精力应对第二天坐诊看病,患儿家长尽量按秩序就诊。这张边输液边给孩子看病的照片走红!医生说了一句话让人感动...|儿科医生|医生|看病_新浪新闻
这张边输液边给孩子看病的照片走红!医生说了一句话让人感动...
这张边输液边给孩子看病的照片走红!医生说了一句话让人感动...
近日,大连一名儿科医生的举动让不少孩子家长大呼“感动”。大家发现为自己孩子治病的医生身旁,有一根输液杆,医生正一边打着点滴一边给孩子看病......这一幕也被家长拍下放上了网络,网友们纷纷表示,要为这名医生点赞。院方供图这位医生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59岁儿科主任医师陈竹名。陈医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她得了肺炎,总是咳嗽无法看诊,就打了消炎点滴坚持了下来,这几天刚有好转,又患上胃肠型感冒,陈医生又把点滴挂上了。中新社记者杨毅 摄虽然打着点滴,但陈竹名的工作一点儿也停不下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都是焦急等待陈大夫看病的,门诊室里随处都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用她的话讲,“我的病也不是什么大病,这段时间来就诊的孩子比较多,家长们也特别着急,再说现在儿科诊室里的患者多医生少,不希望因为我的原因给其他医生添加额外的工作。”院方供图 陈竹名说,她当儿科医生已经35年了,非常热爱这个工作,也很喜欢孩子,所以愿意这么做。“看着这些小不点儿一个个生着病,你忍心病倒吗?打着点滴看病两不耽误,不算事儿。”看到医生带病坚持工作,很多小朋友和家长们也非常感动。正在候诊的患者家属杨爽告诉记者,陈大夫医术好,为人也十分谦和,看着陈大夫带病还坚持工作,觉得心里特别温暖,也非常感动。“陈医生不仅是解决孩子身体病痛的好医生,而且还是我们的‘知心朋友’!”说这话的潘先生告诉记者,在网上看到陈医生的事迹后很激动,她真是一位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生,是患者心中的“最美医生”。中新社记者杨毅 摄陈竹名每天上午8点就准时坐进了诊室,一直工作到下午一两点钟才能吃上饭。白天,她不敢喝水,以免去厕所影响看病。“就诊病人多,为了大家都尽量能看上病,我就干脆不喝水。”到了下班时间,她还时常延长时间为患者诊治,近期流感患者增多,陈医生又主动跟医院申请开了夜诊。陈竹名说,虽然有些疲累,但一想到孩子们康复后的笑脸,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心里始终怀揣着一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陈竹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的一切”的神圣诺言。chenhang1996:闺女去看病的医院儿科主任也是边打吊瓶边看病,他说最想做的事就是休息,真的太辛苦了,还有一个医生一边保胎一边上班咪思滋怀特:看了新闻就是心疼她。我带孩子看病接触过她,我觉得她是个特别好的人。有个家长看中午检查结果没出,怕孩子饿,她就不午休在那陪着等结果。她老爸老妈到医院看病门外看着她,她眼都不抬,告诉她,你妈在外面看你,“不敢抬,知道在外面。陪不了她看病。”OneTwoElevne:这才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医者父母心的好医生,为你点赞梅梅是多米的麻麻:我真的很佩服儿科医生的,小孩子生病了真的很麻烦,尤其是小宝宝,有的时候只知道娃难受却不知道病因,全靠医生常年累积的经验夏清点:最美女医生!点赞!琳琳COME:希望大夫也能好好休息,太不容易了!这名医生只是千万个默默奉献的医务人员的缩影为了承担起生命的重量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了自己的所有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他们点赞!编辑:周阳责编:刘船
新媒体实验室
Copyright (C)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找人给我孩子看病说我孩子是真花姐,而且是被阴间锁阴魂了,我想知道什么是锁阴魂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医院孩子看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