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消防办事大厅一教师在危急关头选择牺牲自己保护学生吗?

17秒舍命一转 他们选择牺牲
“短短17秒,他们的规避动作十分决绝”。在近日的一次飞行训练中,因发动机突然空中起火,海军航空兵学院某飞行训练基地两名飞行员姜涛和鲁朋飞,避开人口密集区域后,终因高度过低处置时间短促,无法跳伞而牺牲,他们20多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蓝天。两位烈士的骨灰已在他们家乡安葬。
5月13日,该基地在辽西某机场组织昼间训练,飞行一团二大队一中队教员姜涛带领学员鲁朋飞,驾驶某型初级教练机进行起落航线训练。当他们在完成一个漂亮的着陆动作、再次拉起飞机后不久,塔台飞行指挥员李万年发现飞机发动机拉出异常的青烟,立即提醒飞行员“检查温度”。此时,飞机已接近机场边缘,正前方100多米及其前方左右地面上均为人口密集区域,就在这时,指挥员发现飞机突然开始向右转向,出人意料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随后以较大俯角坠向地面一片树林并起火,两名飞行员牺牲,地面没有任何连带损伤。副团长崔海波说,“这些处置动作,在飞机正常情况下都会被视为危险动作,可见他们的决心十分决绝,舍命一转。”
5月17日,海军航空兵学院批准两名牺牲的飞行员为革命烈士。5月24日,姜涛骨灰安葬仪式在他的家乡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烈士陵园举行。此前一天,鲁朋飞的骨灰也在他的家乡河南省博爱县烈士陵园安葬。
北京晨报记者 韩娜
2006年9月入伍,党员,正连职飞行教员,海军二级飞行员,累计飞行1305小时42分,牺牲时年仅27岁。
2011年9月入伍,2014年9月转入海军航空兵学院学习飞行,累计飞行时间99小时52分,牺牲时年仅22岁。
飞行参数记录仪记录还原了那个瞬间:当时,发动机局部失火,两名飞行员果断操纵飞机大角度右转,规避人群密集区,快速实现180度掉转机头……从飞机出现故障到坠机,短短17秒钟。
[责任编辑:和平饭店姚苰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人?姚苰为什么选择牺牲自己?
  悬疑谍战大戏《和平饭店》播出后反响热烈,孔维饰演的姚苰是个有些神神叨叨的女作家,她出场后那“烈焰红唇”的造型令人印象深刻。除了奇特的装扮与夸张的妆容,女作家姚苰的身份背景也颇为神秘。最新剧情了姚苰领便当了,陈佳影对于没能救下对方而表现地十分自责,姚苰死的太心疼了。那么和平饭店姚苰是不是共产党?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介绍。
《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姚苰的真实身份介绍
  孔维饰演的姚苰死在了香雉将军的剑下,她牺牲了自己而保全了陈佳影和王大顶。
  电视剧《和平饭店》正在热播,剧中居住在和平饭店的客人身份都十分的复杂,姚苰是一位女作家和香雉将军的关系十分的好,但是随着剧情的播出姚苰的身份并不是那么的简单,其实姚苰也是一个共产党员,为救陈佳影和王大顶选择牺牲自己。
  陈佳影被野间要求找出传讯者,传讯者的身份就是共产党,一开始陈佳影是不愿意的,她清楚这是个很艰难的任务和选择。在野间和日下步的请求下陈佳影答应下来,也因为野间的逼迫,让陈佳影的逻辑思维恢复了,然后陈佳影通过缜密的数据分析,在脑海中呈现了一幅画面,而这个画面的主人是姚苰。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关注微信公众号芥末堆看教育&不错过
当教育成了服务业,“春蚕”成了保姆,哪里才是教师的职业边界
当教育成了服务业,“春蚕”成了保姆,哪里才是教师的职业边界
摘要:最近,连续曝出几则与教师相关的新闻事件。
图片来源:unsplash(一)备忘录最近,连续曝出几则与教师相关的新闻事件。还是先来回忆一下,做个备忘录。毕竟,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们健忘的速度常常超过热点爆料的速度。其一、5月初,湖南衡阳网友质疑当地某中学老师“收入不透明”,理由是“某些教师买了房子和小汽车”,“中学教师工资怎么可能买得起房子和小车?”是不是“截留了学生的学费?”其二、5月底,中部某省教师“散步”维权,遭遇粗暴“执法”;其三、5月28日,河南西平县某小学教师因在微信群里公布了学生的默写成绩,引发部分家长不满,个别家长称“要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就举报到教体局”。该老师深感恐惧,不得已在家长群里发布道歉信息:“忽略了个别同学的尊严……,以后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不再往群里发了……,能力有限,做的不足,请大家谅解,也希望家长们多提意见和建议,请不要出了一点问题,就要把我告到局里去,我需要每个月2607元的工资养家,跪求各位家长了!”该老师随后向校方提出请假,后又提出辞职。其四、6月5日,江西赣州某中学校长刘某,身为特级教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赣州市十佳校长,因抑郁症选择了坠落自杀。遗书中写到:“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身心俱疲,我太累了,我想休息了,在天堂里我愿意继续做老师。”其五、高考结束后的6月8日,四川资阳某中学老师杜某被家长舒某纠集的社会人员殴打,起因是杜老师曾制止舒同学在校“耍手机”“耍朋友”,家长对学校老师的管理不满,隐忍到高考后,“考后算账”。学生毕业日,正是殴师时。目前,行凶者已被刑拘。其六、6月11日,安徽蚌埠,某小学老师因未能及时回复某女性家长的消息,该家长就口出污言秽语,在其他老师解释老师可能在做饭或休息时,仍冲到学校办公室对同为女性的老师进行暴打。其间,其他家长看不下去,在群内要求该家长道歉,该家长霸气侧漏:我有资格打老师,老师没有资格打我。其七、6月13日,还是安徽,某小学刘老师因批评了课堂违纪的董同学,被学生的家长在路上堵截暴打,血流满面,额头伤痕达十几厘米。看来,六月份不仅是考试月,期末月,也是“教师挨打月”“家长泄愤月”。怒怼乃至暴打老师,不仅过瘾,而且安全。结论:老师过街,人人喊打。教育俨然已沦为民愤极大的“众矢之的”,教师也成为如假包换的“弱势群体”。不要再奢谈“师道尊严”“天地君亲师”,教师行业早已“斯文扫地”。(二)无缘无故的恨?&&&&&&&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但却常有无缘无故的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有论者说是由于教师经济待遇偏低,所以社会地位走低,挨打不奇怪。有观者说是缘于学校和教育局“甩锅”,不敢为教师维权,打了也白打,白打谁不打?有观点说是源于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教育沦为“服务业”,“服务”不合格,作为“上帝”的家长顾客们,就该打“服务员”。有声音说是应试教育催生的压力和“负能量”,宣泄转嫁到老师身上,竟然没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不打你打谁?有专家说“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家长”,要提升家长的素质,可问题是,谁来教育“熊家长”?谁敢教育“熊家长”?有群众说是不良媒体恶意炒作教师的负面新闻,助长了轻师、辱师、贱师的社会风气。貌似也都有一定道理。似乎又“隔靴搔痒”。(三)职业定位的扭曲和职业边界的缺失。个人认为,出现类似现象,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一、教师身份“职业定位”的冲突。全社会对教师的职业“定位”与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自我定位”产生了巨大冲突。部分家长、部分媒体、部分管理层仍以传统社会“精神人”“圣人”“春蚕”“蜡烛”的职业标准来定位教师,而无视在剧烈的社会变迁中,教育早已不是传统的教育,教师也不可能再是传统的教师,越来越多的教师日益认同自己“普通人”“职业人”“经济人”的职业定位。两种定位之间的巨大反差必然带来剧烈冲突。其二、教师工作“职业边界”的反差。社会、家长、媒体,包括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层,对教师(学校)的职业边界缺乏科学界定,一方面不断扩大教师的职业“职责边界”,学校有成为“无限责任公司”、老师有成为“无限责任监护人”的趋势。另一方面,家长的强势、媒体的造势和教育管理层的弱势,又在不断压缩教师职业的“权力边界”与“权利边界”。责任和风险无限放大,权力和权利无限缩小,二者的强烈反差必然产生严重的恶果:教师不断缩小的职业权力不足以支撑日益放大的职业责任;教师缺乏保障的职业权利不足以对抗日益放大的职业风险。通俗说:挣的是“白菜钱”,操的是“白粉心”;被捆起来手脚,还得负责去抓贼。案例:以前述一系列教师新闻为例。*质疑老师不该买房买车,是因为某些人对教师的职业定位就是“穷教师”;*举报老师在微信群里公布成绩,是因为家长认为老师不具有反馈学生成绩的教学管理权;*优秀校长坠楼,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承担了过多的非教学负担和考评压力;*高考过后暴打老师,一个诱因是家长认为教师无权将“熊孩子”停课;*未及时回复消息遭暴打,家长的逻辑是老师应该24小时全天候无缝服务。*以圣人的标准质疑教师的道德,以学者的批评老师的业务,以客服的方式要求老师随时在线,以民工的劳动强度证明老师的“清闲”,以发达地区个别名校的收入推断全国教师的“高薪”……这不正是对教师职业“定位”的扭曲和职业“边界”的紊乱吗?(四)教师(学校)的职业边界有多混乱?教师的职业边界缺乏清晰的定义。没有哪种职业比教师的职业边界更模糊的了。“传道、授业、解惑”,本身就似是而非。至于所谓“教书育人”,若“教书”尚有边界可寻,而“育人”,则是一个很难界定的“定义域”。随便举几个例子吧。工作时间边界的扩大。教师职业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应该是几个小时?学校该不该像社会上其他单位一样,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社会上普遍认为教师有“双休日”和“寒暑假”。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内地省份大量学校的节假日早已名存实亡。迫于升学压力、学校生存和家长们的诉求,双休日加班和寒暑假补课现象愈演愈烈,毕业年级(初三、高三)尤甚,越是所谓的“重点学校”“名牌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越长,老师无偿加班时间也越长。日《中国教育报》第12版以《打造高中教育创新发展的范本》为题,报道了河北某县级重点中学的“特色发展之路”。文章第二部分的标题为“标准化人性化管理”,该部分用一段诗意化的语言描述该校的“先进经验”:当第一缕阳光冉冉升起,校长便提前来到了学校,5:15成为校长的标志。在校园路口,学校领导会准时迎候着各位主任。处室主任每天早5:20,便在操场上迎候着各位班主任;班主任每天早5:25,笑容可掬地迎候着一队队朝气蓬勃的学生(跑操)……。如果此报道属实,不禁让人产生疑问,该校的校长、处室主任和班主任又是几点起床的?又是几点休息的?早上5:25开始跑操,那孩子们又是几点起床的?如此显著违规的作息时间,又是如何能作为“特色发展之路”的“先进经验”而大肆报道的?其实,类似河北某中学的这种超负荷工作的“超长待机”现象,不仅在河北早已变本加厉,而且在内地大量省份也是愈演愈烈泛滥成灾。前述安徽蚌埠的家长在中午给老师发消息,老师没有及时回复,家长勃然大怒。殊不知,中午本身就是教师的休息时间,教师在非工作时间没有义务一定要回复家长的常规留言。可部分家长自己却不这么定义,他们认为老师就应该24小时随时在线,随叫随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群已成了捆绑教师的新型枷锁。不少班主任对管理班级微信群颇感棘手,微信群引发的家校纠纷和家长之间的纠纷已屡见不鲜。就笔者工作实践看,在深夜凌晨给班主任打电话、在中午休息时间给班主任发短信或微信留言,已经不是个别家长的个别行为。若是涉及学生急事儿、大事儿,尚可以理解,然而并不是。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如:让孩子给家长回电话;孩子的东西送到学校门房了;最近孩子表现咋样?……。其实这些内容完全可以在正常工作期间联系老师。当然,部分家长的逻辑可能是:上班时间教师在上班,我也在上班,我没时间发消息,教师也没时间看消息。等到我休息了,老师也休息了,正好我有时间发消息,老师也有时间看消息。所以在休息时间给教师留言是合情合理的。这种逻辑显然混淆了工作和生活的边界:家长在自己的休息时间联系教师,对于自己来说,是完成父母教育子女的“工作”,而对于教师来说,在这个时间段接收回复家长的消息,就等于是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完成“工作”。道理很简单:教师与学生关系再亲密,毕竟也不是学生的父母。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是职业关系,不是家庭关系。家庭关系内部,是无须也无法区别职业和生活、工作与休息的。而职业关系内部,界定“工作时间边界”与“休息时间边界”是必须的,也是合理合法的。部分伟大的教师乐意压缩自己的休息边界,延长自己的工作时间边界,固然是值得钦佩赞叹的爱岗敬业之举,但社会、媒体、家长并没有权力要求全体老师都按这种“高标准”去无限制延长工作时间。当然,教育职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作时间段”与“休息时间段”划分的不够清晰。毕竟,学生的成长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学生的问题也不会有时间段划分。所以,教师职业,尤其是班主任岗位,从“育人”工作的特殊属性出发,常常需要利用休息时间处理班级工作中的偶发事件,很多时候很难区别自己的“生活”与“职业”。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家长、社会可以无原则、无节制、无上限的要求教师全天候24小时“待机”。“工作”不是上帝,工作更不应该是“魔鬼”。“奉献”当然宝贵,但“奉献”不该是强迫,“奉献”的前提是“自愿”。工作职责(内容)边界的扩张。如果说教师的职业内容仅仅是“教书育人”,那对当下的教育肯定是太不了解了。现在的学校和老师,除了承担“升学任务”外,其他非教学负担之重,有愈演愈烈泛滥成灾之势。其一、花样繁多的各类检查、评比、“迎检”、“创建”。教学检查、质量评估、文明创建、卫生城市、安全校园、扶贫、继续教育、花园单位、交通治理、传统文化进校园、特色体育创建……名目繁多,推陈出息。上边千根线,下边一根针,如今的各种检查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细。每种检查都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台账、有表格、有照片记录、有活动体会、有反思总结、有评比颁奖。作为业务性很强的事业单位,学校和教师为各种检查和“创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2017年5月,著名学者和知名资深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开展了一项题为《请问,是哪些因素让你的精力耗费在无效甚至无聊的忙碌中》的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共有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787位教师,其中一个问题是:除了基本教学任务之外,以下哪些事情耗费了您在校期间的大量精力和时间?调查结果如下:(多选)如上表,“迎检”占据非教学任务的第一名;其次是非学校交办的非教学任务;第三名是完成各级各类的网上学习任务(如继续教育、政策学习、专业课时等。)据笔者了解,某普通中学在一学年内接到的上级通知、会议、评比、检查总计590多项,可以说是很恐怖了。有的常规工作并不繁琐,可怕的是临时性突发性的“迎检”或“创建”,所有资料、档案、报表、数据、实物都要紧急突击,责任到人,按评估的细目逐一落实,其中不乏形式主义的造假充数。其二、责任大过天、难度赛登天的各类“安全责任”。不知从何时起,“学生安全”成了校园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校长们挂在口头的两句话:安全无小事、安全大如天。现在安全工作的范围日益扩展:运动安全、饮食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安全、网络安全……,每一项都成为老师“不可承受之重”,尤其班主任,可谓“闻安全则色变”,几成惊弓之鸟。举身边几个因学生安全引发的真实例子。某学校住校生晚上翻墙出去上网,不小心摔伤,家长起诉学校失职。学校无奈,安排班主任在宿舍内值班。前几年某学校新生军训期间,学生不慎摔倒导致骨折,年轻班主任承受不了心理压力,军训未结束就选择了辞职。某学校走读学生中午出去上网,家长投诉学校管理不当。学校无奈,只得安排班主任到附近网吧蹲守,结果你猜怎么着?网吧老板纠集流氓揍了班主任一顿。交通安全。不少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发出通知学校参与治理不规范的校车,可学校哪里有对社会校车的检查权与执法权呢?饮食安全。还有奇葩管理层责令学校治理校外小吃摊。学校要求班主任管理本班学生不要在校门口小摊就餐,表示要将各班“违规就餐”人数纳入班级考评。试问:班主任如何有体力和办法去监管校门口的小吃摊呢?心理安全。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毋庸讳言,有心理疾患的老师也越来越多),心理问题引发的人身意外伤害已不是偶发事件。据笔者了解,现在老师凡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谈话都提心吊胆,与这些同学的家长交流也如履薄冰,唯恐一言不合就遭遇投诉或举报。部分老师迫于无奈,已养成了凡是和学生、家长沟通交流,必保留录音或截图以求自保的习惯。针对教师和学校的职责趋于无限扩张的趋势,网上曾流传这样的一副对联:教书、禁毒、扶贫、网安、迎国检,眉须俱抓无所不能;下联:坚韧、执着、忍辱、负重、吃万苦,境界合一将封神。横批:班主任。影响: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非教学任务上耗散了过多精力,在教学中必然会精力不足,降低教学质量是难免的。教学质量降低了,自然催生出更多的教育问题,更多的教育问题也会衍生出更多的“非教学负担”。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负向反馈”的恶性循环。问题:是不是学生在成长期间遭遇的所有事件都该由老师和学校“背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职责应该是无限大还是有限大?学校究竟在教育学生方面应该承担多少教育“职责”?哪些教育职责该是家长的?哪些职责该是“有关部门”的?“有关部门”到底该是哪些部门?学校(教师)权力与权利边界的萎缩不知从何时起,随着媒体和专家倡导“人性化教育”、“保护儿童个性”、“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学校办学的约束越来越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自由度每况愈下,家长对教育行为的干预越来越深。理论:按照管理学的一般规律,责、权、利三者应该是正相关:责任扩大,权力也应该扩张、利益也应该提升。现实:与日益攀升的“无限责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学校(教师)在履行职责日益缺乏起码的管理权,且教师的人身权利(经济权、休息权、健康权、人身安全权、名誉权)都每况愈下。连锁反应:对教师赋权不足使教师履职能力受限;职业权利(收益)的贫困使教师履职动力不足;履职效果欠佳催生管理层更严厉的“问责”;当教师履职的职业责任越来越大,职业权力越来越小,职业权利越来越少时,教师履职产生的职业风险会迅速升高,而日益升高的风险大多都由教师直接承受(尤其是由班主任承担)。&&图:职业风险和收益分布图。如图:纵坐标为“职业责任”,横坐标为“职业权力和权利”。假如军人位于右上蓝色方框,公务员位于右下粉色方框,工人农民位于左下绿色方框,则当下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显然已处于左上红色方框区,即“责任大、权力小、权利弱、高风险、低收益”。如果用此坐标图对照校园内的教职工,大致可以做出以下划分:管理层位于蓝色区;行政人员位于粉色区;任课老师位于绿色区;班主任位于红色区。总之:距离家长、学生越近,发生职业风险的概率越高。学校、家长、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逐渐发生了深刻而微妙的变化。学校成了提供产品(分数)的“公司”、“工厂”;家长成了予取予求的“上帝”、“客户”;学生成了惹不起的“祖宗”、“熊孩子”;老师成了捉襟见肘束手缚脚的“奴隶”。面对学生,教师逐渐丧失了对“熊孩子”的“批评权”,成为学生的“保姆”;面对家长,教师也不再是拥有人格平等地位的“先生”,而是日益沦为小心翼翼的“客服人员”;面对领导,教师则成了生产线上按指令机械操作的“提线木偶”。教师进行正常的课堂管理,屡遭学生的投诉和家长的举报,背后是校方的软弱、和稀泥,教育局的甩锅、无是非,无良媒体的选择性报道和断章取义。案例:近日,江苏扬州某小学,某家长在校门口扯横幅称:老师多次辱骂、殴打学生,天理难容!该家长同时在当地教育局门口跪地鸣冤。经调查,事实真相是,当事学生在英语课上无故大喊大叫,老师同学无法上课,老师让他到隔壁办公室,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结果该生在办公室肆意打砸,办公用品一片狼藉。通知家长来校领孩子,家长就说老师打了孩子,要举报要告状。又有其他家长爆料:此前该生曾在考试时将试卷扔在地上,老师用试卷敲打了他一下,结果家长以体罚为由起诉学校和老师,最终当事老师无奈赔偿三万元人民币。这种“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已经成功发明了一种发家致富的“创业新途径”。无独有偶,去年辽宁朝阳某学校,学生课堂违纪,教师用格尺打了一下,家长索赔,最后老师也是赔偿家长三万元人民币。该校校长对记者称:事情解决的很顺利,家长很满意。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在当下的中小学,越是负责任的老师,产生职业风险的概率越高。屡屡曝出的校园师生冲突大多发生在“负责任”的“优秀教师”身上(如去年湖南邵东弑师案中的鲍老师,就是有口皆碑的优秀班主任。)。职业风险和职业收益的不对等,已经催生部分有能力的教师用脚投票:逃离公办学校。而更多的老师则选择明哲保身,竭力避免当班主任。案例:近期网传视频学生在课堂喝酒吃肉,老师安之若素无动于衷,其他同学也见怪不怪熟视无睹。怪谁?老师不履职尽责?有个地方叫“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的部分学生,早已不再是“熊孩子”层次了,完全可以列入流氓行列而不逊色了。老师要是敢上前制止,我估计这几个身强力壮的所谓“学生”敢当场围殴文弱年迈的教师。其他学生估计也是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至于学校管理层的“批评教育”又能有多大力度呢?该是“校警”出面的时候了。有些教育责任不属于教师,而是属于警察和监狱。&&道德边界的“双重标准”。有一个词儿叫“道德”。这个词儿大约最模糊、最笼统、最善变的概念之一。估计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道德的标准。我大天朝大约是世界所有“文明国度”中最爱拿“道德”说事儿的国家了。毕竟“以德治国”是传统社会的主流三观。各行各业都该有“职业道德”,教育行业尤其如此。毋庸讳言,既然教师从事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是未来,是文明传承,那么,对教师提出较高的道德要求是必须也是恰当的。这正是教师行业特别注重“师德”的原因所在。人们去市场买西瓜,主要关心西瓜甜不甜、价格低不低。种西瓜的瓜农人品如何,卖西瓜小贩脾气是否暴躁,固然也可能会影响西瓜的品质,但并不是主要的考量因素。人们购买房子,主要关心房子的质量、朝向、户型、位置,至于开发商的私德如何,是否随地吐痰当众吸烟,并不是消费者考量的基本因素。可老师,就不一样了。由于教育的产品是“人”,是文明、道德的再生产,牵涉到未来整个民族的基本素养,所以,社会、家长、媒体在正常的职业服务外,对教师行业附加一个较高的道德要求,无不妥。但问题是:“较高的道德要求”该有多高?是“圣人”标准?是“好人”标准?还是“普通人”标准?把个别优秀教师的高道德操守当成全体教师必须奉行的基本规范,是否恰当?社会、媒体、家长是否很容易将教师的个人道德与职业道德混为一谈?规范教师行业基本准则vs宣扬感人泪下的道德楷模,哪个才是科学的做法?要求教师无上限牺牲自己成全学生的,是否涉嫌“道德绑架”?案例:教师行业从来不缺乏感人肺腑、感天动地的正能量(以下感人事迹引自公众号“河南班主任”)。河南林州衡水镇王生英老师工作的学校因水灾变成了一片废墟,王老师就将自己家的新楼房当成了学校教室;河南濮阳第三中学的王老师,30多年来为学生煮过4000多枚“生日鸡蛋”,缝过无数的校服,买过无数的书包,做过无数的“病号饭”,经常为没钱回家的学生支付过路费;河南镇平某乡村小学教师张老师,16年来逢雨雪天接送学生上下学,收入微薄,却先后资助了300多名儿童求学;河南邢台的郭老师,安徽六安的徐老师,因腰疼,跪在凳子上给学生上课,批改作业。河南濮阳的张老师,带着输液瓶上班,边输液边为学生讲解辅导。……讲真,身为一名老师,看到同行这些催人泪下的敬业水准,俺一方面是感动,一面是惭愧:同为老师,俺,是真的做不到。有病就去看病,带病上班固然感人,未免不利于教师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长期没有教室上课,该问责主管部门,用教师家的房子做学校,打的是谁的脸?为学生支付路费,煮饭做饭,偶尔为之尚可,长期如此,已远超教师的职业责任,这是父母、监护人的失职。以“道德”要求老师并无不妥,但以超出教师职责的“过度道德标准”要求教师无止境的奉献牺牲,就显得十足荒诞了。事实上,“高尚”往往是受益方对不合理的让利方的一种“补偿”,但切不可就此认为对方的“高尚”是对方应尽的“义务”,这不仅霸道,而且贪婪。案例:某学校某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任课老师“水平不高”,自己孩子的成绩不理想。要求学校调换任课老师,被学校拒绝。然后该家长找到该校另一位“水平较高”的老师,要求其为自己的孩子无偿补课,该老师婉言拒绝。然后该家长将两位老师同时投诉,投诉第一位老师业务水平不高,投诉第二位老师不辅导孩子学生功课。这是什么节奏?这是什么逻辑?我的利益不能特殊保障,我就投诉。反正你们学校和教师也拿我没办法。以圣人的标准约束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是圣人。严以待人,严于律己,这是直人。宽以待己,宽于律己,这是常人。严以待人,宽于律己,这是啥人?碰到圣人师,这是天上掉馅饼,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常态;碰到直人师,这也该值得珍惜,毕竟现在认真的人不多了;碰到常人师,这也还算过得去,至少人家态度还算不错了。遭遇最后一类,该举报举报,该投诉投诉。最可怕的是,自己是最后一类,还强迫别人当第一类。引一段胡适先生的话吧: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都开始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人人都争当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都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传统社会是乡土社会、熟人社会。传统社会中,用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其成本最低。现代社会是城市社会、生人社会。现代社会中,用法律规范人际关系,其成本最低。既然中国已经由传统的乡土社会、熟人社会急剧转型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生人社会,还是多落实法律,少谈些道德吧。还是多培养些现代社会的守法公民靠谱,把建设“中国梦”的希望寄托到满口仁义道德的真假“君子”们,如果不是天真,那就是愚蠢。在拜金主义泛滥、功利主义至上的时代里,做“优秀教师”的成本越来越高,付出与收益不成比例;做“合格教师”也常常被批评为“不思进取”“自甘堕落”。那总有一天,优秀的人才会成批逃离教师行业。(五)教师这么惨,为何你还不辞职?讲一件小事。分班了,高一某班拆了。一个小女生,W同学,被分到了我的班。她学习超级认真,对老师超级恭敬。不是装模作样的戏精,而是发自肺腑的单纯。有一天晚上,我偶然打开他们原班锁着的门,进去挪一些桌子。她看到原班灯亮了,迅速来到原班教室。“老师,我拿点东西。”她走到讲台附近,把墙上粘贴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师辅导表小心翼翼的撕下来。“这不都作废了吗?还要它们干嘛?”“可上边印着老师的名字,还有同学的名字啊。”“老师和同学们不都还在学校吗?”“……,可这上边有老师、同学的名字啊,他们对我可好了。我不想让别人把这些给毁了,我想留着,老师对我可好了……”“那你能保存多少?这辅导表、监考表可多了去啦。”“……我已经保存了一些了,能搜集多少就保存多少。”说着说着,这孩子眼圈红了,声音也有点哽咽。听了这些话,我又好笑,又感动,又心酸。当我在另一个班讲这件小事儿时,班里和W同学曾经同班的好几个同学,竟然也擦起了泪水。你看,不管家长如何误会你,不管领导如何压榨你,不管媒体如何糟蹋你,但,只要你对学生真的好——,总会有学生记得你的好。身为教师,你可能衰老的更快,你可能挣的钱不多,你可能会累,你可能会委屈,甚至可能会挨打……,但有一点是教师永远的优势:只要你真心付出了,别人说你“好”的概率,比任何职业都高。同时,还有一点也要警惕,如果你无视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别人说你“坏”的概率,也比任何职业从业者都高。谨希望,教育的行业边界越来越清晰,教师的职业边界越来越规范。&PS:故事是真的,感受是真的。但其实,俺不敢辞职的原因只有一个:俺年龄早过了可以辞职的阶段。呵呵。如此枯燥长文,能有耐心读到结尾的,我猜您肯定是个教师。既然同是天涯教师人,那,点可赞,顺便转发一下可好?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隐蔽的历史”,作者郭山,原标题《教师(学校)的职业边界在哪里?》。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1、本文是转载文章,原文:;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告诉我们。
想知道谁回复了你的留言?登录后即可查看~
总共0条评论
观察全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动态发展
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和产品
解读政府政策及市场变化
及时高质地为业内各方提供深度价值信息
手机号或者验证码错误
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获取验证码
【电脑】请您打开手机微信APP,可选择“扫一扫”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支付;
【手机】长按下方图片,可选择“识别二维码”进行支付。
请您稍等片刻,付款成功将自动关闭!
有问题请联系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河南省消防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