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教学反思(二)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查看: 62918|回复: 5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轴对称;平移。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建议: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2、恰当把握教学目标。
3、注意知识的科学性。
章节名称& & & & 图形的运动(二)& & & & 课 时& & & &
课标要求& & & &
教学目标& & & &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内容分析& & & && &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 & &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教学重点& & & & 1、 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 & & 1、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2、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 & &
教学策略& & & &
教学目标: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对称轴,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难点:认识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环节& & & &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 & & 学生活动& & & & 媒体应用& & & & 设计意图
& & & & 导入新 课& & & & 一、创设情境
出示轴对称图片
师:这些图片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因为对称而让人觉得美的物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 & &
二、复习旧知
1、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2、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3、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三、学习新知
1、出示例1
(1) 这幅图对称吗?
(2) 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3) 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 )个小格。
(4) 点B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 )个小格。
(5) 点C和点(& &)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 & )个小格。
(6) 我发现: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 && &
2、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思考:
&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 在思考的基础上,用铅笔试画。
(3)小结:
1、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2、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4、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课堂练习:P84做一做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需要第二课时
我要下载这教案
我要第二课时教案
我需要这个教案。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整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整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明确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能够运用数学语言清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欣赏图形旋转变换所创造的美,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思考生活,体会数学的价值。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活动沟通联系,理解旋转含义,感悟特征及性质。难点: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及会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呈现生活实例,引出课题。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春天是旅游的最佳时节,你们喜欢春游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一看。(出示图片)想看嘛?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风车是怎样运动的?(旋转)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抓住了们爱玩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2、学生举例。旋转这个词,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认识过,谁来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旋转?(我们比一比谁知道得多,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生答。师: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旋转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旋转还隐藏着什么知识呢?二、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旋转三要素及性质。2、会用数学语言简单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三、学习探究新知& 1、 下面老师想要考考同学们的眼力,看谁是火眼金睛,仔细观察这些物体都是怎样旋转的?(同桌互相说一说)生答。(引出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含义。)板书师:这个点或轴,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叫“旋转中心”或“旋转点”。(板书:旋转中心)(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实例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出图形的旋转运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是学生第一次正式了解,教师以钟表和风车为例,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两种物体旋转的区别,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物体旋转是有方向的,认识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3、我发现同学们眼力越来越好了,并且脑子也越来越爱思考问题了,下面我想再试试同学们的眼力如何?准备好了吗?()请看大屏幕,请大家仔细观察,指针是怎样旋转的?&预设:1)指针是按顺时针旋转的。2)指针是绕着一个点转动,这个点不动。(师补充;这个点就是我们刚才说的旋转中心,用字母o表示3)指针顺时针旋转30°,从12到1。(30°你是怎么判定旋转了30°)(板书:旋转角度)4)谁能把旋转的这三个要素完整的说一遍。(生答)& 接着出示2、3个表,学生观察汇报。(可同桌互相说一说)4、师: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了吗?(会了)&& 哦,小精灵看老师难不住你们了,也想考验你们一下,你们能不能经受的住小精灵的考验。(这一次咱们来个同桌比赛怎么样?)&& 请看大屏幕,仔细读题要求,看谁先拨出来。咱们拨完以后,同桌互相对照一下,不一样的要勇敢地把手举起来,好吗?(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旋转,为后面学习旋转的特征做了很好的铺垫。)&5、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一般要从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三个方面去描述图形是如何旋转的,那么如果给你一个基本图形,该怎样去画呢?你们想不想试试?好,我们拿出提卡1,认真审题哟。师:做完的同学同桌互相对照一下, 答案不同的请举手。(设计意图:线段的旋转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时已经由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上升到图形的旋转。在方格纸上画图,是一种特殊的操作活动,它在图形变换初步认识的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学会画图是学生必须达成的学习目标,同时它又是反映学生是否理解有关概念,掌握有关特征的表现形式与检测手段。这里教师设计在方格纸上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让学生先模拟“转”再“画”,通过操作,看清楚旋转后图形位置,再讨论怎样画,由此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画图方法。线段的旋转既承载了对旋转要素的深化理解的作用,又为后继学习面的旋转打下了坚实基础。)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一条线段的旋转,那如果给你一个平面图形,它又会怎么旋转呢?请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借助三角尺探究一下。(我们快速读题要求)请拿出一个像图上这样的三角尺,摆好方格纸,在方格纸上摆好三角形,按要求旋转,在旋转的时候,我们要带着问题去操作。(看屏幕)注意事项:是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旋转,不是用笔画三角形,不拿笔。同桌可讨论一下如何旋转?会的同学可以帮一帮不明白的同学,看我们谁会当小老师,我们要互相帮助。师:好,同学们旋转好了吗?观察一下你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旋转的?。。。。。。。介绍发现。(设计意图:借助三角尺在方格纸上的旋转,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特征,为下节课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做准备,本环节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在实践操作中升华概念,得到知识。)预设:1)我发现旋转中心的位置不变。2)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每条边都绕点o顺时针旋转90°。& 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是怎样判定三角尺旋转了90°呢?(看三角尺连o点的两条直角边或一条边)连o点的两条边旋转的方向相同,旋转的角度相同。每个顶点旋转前后到o点的距离都没变。3)旋转后的三角尺,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预备环节,看时间。师:三角形旋转具有这些特点,那其它图形旋转是否也具有这些特点呢?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在方格纸上试一试。&& (逆时针旋转90°)&& 生上台展示。说发现。)设计意图:这里教师设计了在带有方格的纸上操作小三角形旋转90°的活动。利用三角形学具,在有方格的纸上操作,为下节课学习例3做了知识与技能上的孕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四、巩固练习同学们掌握有关旋转的知识了吗?下面老师想考一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 练习1题找出小图形。(设计意图:本题呈现了几个通过旋转运动形成的图案,让学生根据旋转变换的特征判断该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而成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题带阴影的三角形是以原来三角形中的哪个点为中心旋转的?3题道闸。(学生举生活实例,问其旋转三要素)(设计意图:选取生活中较为典型的例子,特别是注意选取旋转角度不是360°的道闸、秋千等,丰富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充分感知旋转现象。)五、谈收获,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妙的旋转无处不在,就让我们带着收获,走进生活,去发现生活中更有趣的旋转现象,更美的运动吧!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m
相关教学资料:
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最新教学资料
推荐教学资料
? ? ? ? ? ? ?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doc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图形的运动(二)教学设计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图形的运动(二)
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设计了简单图形的平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画图的过程中感受、认识图形的平移,学习把图形向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的方法;最后设计了在方格中求面积,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平移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折叠”“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能识别对称轴图形并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对称轴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准备:PPT课件
创设情境,合作探索
进一步研究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
(1)课件出示五环图的一半,请学生观察想象,这应该是一个什么图案?(奥运五环图)
讲述:看到五环图,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奥运会的情景。奥运会的参赛队和游客来自世界各地,而国旗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象征。
(2)课件出示信息窗中的几张国旗和区旗图案。
请学生观察思考后,根据自己要了解什么提出问题。预设:这都是哪些国家哪些地区的旗帜?这些旗子上的图案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教师提议:我们在课堂上研究第三个问题,把前两个问题留给大家课后去查资料找答案,另外找时间交流。
(3)思考:
①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1:它们的左右两部分是完全一样的。
生2: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②你是怎样发现这一特点的?
生3:观察出来的。
③用眼睛直接观察会不会出现偏差呢?你能想办法验证吗?
(4)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旗帜图片动手操作,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办法对其轴对称性进行验证。可进行小组交流。
(5)请几位拿着不同图片的同学上台依次在展示台上边演示边汇报。
预设:生1:我把图片从中间对折,两边就完全重在一起了。
生2:我把图片对折后,发现两边不多不少都一样。
课件再动态演示把澳门行政区的区旗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情境。结合课件演示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大家要表达的意思都是“把图形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强调“对折”和“完全重合”。
(6)请学生把对折的图片展开,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发现图片中间有一条折痕。教师告诉学生:在教学上,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7)课件完整的出示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将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如果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学生朗读一遍,以形成完整的印象,同时学习如何较为准确地表述。
(8)请学生把书翻到82页,选出你最喜欢的五个图案画上对称轴。
提示学生:对称轴通常要画成虚线。
请几个学生上讲台,在黑板上提前贴上的大的图案上画对称轴。
课件出示画好对称轴的所有图案,学生对照检查。
(9)请学生用数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
2、探究以学过的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并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1)请学生回忆我们已经了解了哪些图形。
学生列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形。
(2)提问: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的就找出它所有的对称轴。
学生借助学具袋里各种形状的图片,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边动手操作边交流,共同寻找答案。
说明:教师在为学生准备学具时,要进行充分的预设。要准备好包括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梯形、等腰梯形等各种形状的纸片。
(3)请学生代表针对每一种图形进行汇报,其他学生可质疑、辩论。
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做到学生发言既热烈有有序。
预设: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可能会引起一些争论。
可适当提示:判断某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它对折后能否完全重合。
(4)达成共识。
图形名称 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的条数
长方形 是 2条
正方形 是 4条
任意三角形 不是 没有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 是 1条
等边三角形(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是 3条
任意梯形 不是 没有对称轴
等腰梯形 是 1条
平形四边形 不是 没有对称轴
圆形 是 无数条
3、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小树图案。
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请大家都用数方格的方法看一看,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课件动态演示证实学生的发现。
小结归纳:数学上的轴对称现象很有趣,他可以是一个图形对于某条直线对称,也可以是两个图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查看: 7527|回复: 1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
2014资料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1课时)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四小学 窦俊荣 李吉云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现象。教材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体会它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2是认识平移现象,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材呈现了观光电梯、观览车和推拉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物体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从而认识平移现象。再由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巩固认识。接着教材呈现了一幅静态的小房子,图形运动之后所形成的画面。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判断哪几座小房子图形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做一做”让学生利用小汽车图形的平移画出一排小汽车。在画的过程中,可使用大小不变的模型。
例3是认识旋转现象,可分为二个部分,教材呈现了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机螺旋浆的转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运动的共同特点:物体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同一条直线)转动。从而认识旋转现象,再由小精灵提示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巩固认识,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一做是个很有意思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旋转螺直观感受纸片上的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充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发现特点,使学生认识平移与旋转现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旋转现象。难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 & 本节课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教学,可以让学生先说说教材上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与旋转的示例以外,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 & 为了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点?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 & 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试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把握好教学目标。本节目标是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等。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 && &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第2课时)1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实验小学 焦露
一、教材分析
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第29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有一定的感性基础。教材在编写时注重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辨认对称图形的方法,进而能够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真正理解“对称”的含义。而“剪一剪”的操作活动对于学生灵活应用、掌握新知提供了直观支持,对于理解“对称”的含义提供了表象支持,因此,这个活动对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来说是很重要的,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在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理解新知奠定基础。
(二)具体分析
1.实物情境图。
教材先呈现了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点,发现这些物体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都完全相同,通过认识“对称”现象从而引出“对称”的概念。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加以巩固认识。
2.操作应用体验。
例2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提供了一个剪衣服的活动。
教材通过剪纸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的: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先仿照书上的步骤随便剪一剪,使学生看到,在剪的过程中,只要把一张纸对折,两边完全重合,剪出来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从而通过折痕引出“对称轴”的概念。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使学生了解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性。
3.练习做一做。
“做一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其中第四幅图较难些,必要时可通过折一折的方式判断。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一)唤醒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
1.由于学生在美术课上已经学习过剪纸片,生活中也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学生对此并不陌生。所以教学时应利用这些经验,比如让学生回想剪纸片的过程等,为后面将剪纸片过程进行数学化处理做好铺垫。
2.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在描述时,使用的语言可能是不规范、不科学的,如“这些图形两边都是一样的”,不必刻意纠正,只要学生对轴对称现象有一个感性认识就可以了。
3.最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是对称的,学生的答案是很开放的,可能并不是严格地在同一平面范围内描述,只要大致准确,都是可以的。
(二)思考与操作相结合,体现数学化
1.教学例1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任务:“你可以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吗?”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再进行交流。一开始时,学生可能想不到把长方形纸对折,虽然尽量按照对称的思路去剪,但剪出来的东西并不对称,此时,可以让学生看看教科书上是怎样做的。然后凭自己的想象随便剪一剪,想剪什么就剪什么,只要剪出来的图形是对称的就可以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剪的作品给全班学生展示一下,并让学生试着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对称,很自然地让学生说出要把长方形纸对折,从而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2.为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应通过合适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其教学目的。如以“为什么要将纸对折?”使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因为对折了的原因,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三)关注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
学生对“完全重合”的理解,直接影响着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为此应指导学生细致观察图形的轮廓及内部元素,确定对折后完全重合才是轴对称图形。这是学生认知的难点,要给予重视。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图形的运动三教学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