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铜,捧部首都是,不同铜的英文表示方法这些字都是

偏旁部首虫跟什么有关 完美作业网 www.wanmeila.com
虫的偏旁部首都有哪些字 虫chóng,huǐ,虬qiú,虮jǐ,虱shī,虲uu,虬qiú,虰dīng,虭diāo,虿chài,虼gè,虾há,xiā,虹hóng,虺huǐ,huī,蚂mà,mǎ,mā,虻méng,蚀shí,虽suī,蚃xiǎng,蚁yǐ,蚤zǎo,虸zǐ,虵shé,虶yú,虷hán,虳jué,虴zhé,蚌bàng,bèng,蚕cán,蚩chī,蚪dǒu,蚨fú,蚣gōng,蚝háo,蚧jiè,蚍pí,蚋ruì,蚊wén,蚬xiǎn,蚜yá,蚓yǐn,蚛zhòng,蚄fāng,蚠fén,蚈qiān,蚦rán,蚟wáng,蚉wén,蚏yuè,蚡fén,蚑qí,蚘huí,蚆bā,蚇chǐ,蚅è,蚥fù,蚢háng,蚷jù,蚗jué,蚐jūn,蚞mù,蚔qí,蚚qí,蚙qín,蚒tóng,蚖yuán,蚎yuè,蛏chēng,蛋dàn,蛄gǔ,gū,蛊gǔ,蚶hān,蛆jū,qū,蛎lì,蛉líng,蚲píng,蚯qiū,蚺rán,蛇shé,yí,蚰yóu,蚴yòu,蚱zhà,蛀zhù,蚫bào,蚮dài,蚵kē,蚭ní,蛍yíng,蛃bǐng,蛁diāo,蚿xián,蚳chí,蛂bié,蚾pí,蚹fù,蚼gǒu,蛌tún,蚸lì,蚽pí,蛈tiě,蚻zhá,蛅zhān,﨡sheng蛤gé,há,蛔huí,蛱jiá,蛟jiāo,蛞kuò,蛮mán,蛑móu,蛲náo,蛴qí,蛩qióng,蛐qū,蛳sī,蜓tíng,蛙wā,蛧wǎng,蜒yán,蛘yáng,蛰zhé,蛭zhì,蛛zhū,蛕huí,蛒gé,蛯ē bì,蛠lì,蛪qiè,蛥shé,蛡yì,蛬qióng,蛓cì,蜑dàn,蛗fù,蛫guǐ,蛣jié,蛚liè,蛨mò,蛢píng,蛝xián,蛜yī,蛦yí,蜍chú,蛾é,yǐ,蜂fēng,蜉fú,蜐jié,蜊lí,蛸shāo,xiāo,蜃shèn,蜀shǔ,蜕tuì,蜗wō,蜈wú,蛹yǒng,蜇zhé,zhē,蜖huí,蛽bèi,蛼chē,蜔diàn,蛿hàn,蜕tuì,蜏yǒu,蜣qiāng,蜎yuān,蚬xiǎn,蛱jiá,蜋láng,蛖máng,蜌bì,蜅fǔ,蝍jí,蛶jiè,蝆yǎng,蛷qiú,蜹ruì,蜄shèn,蛵xíng,蜁xuán,蝉chán,蜚fěi,fēi,蝈guō,蜾guǒ,蜡là,zhà,螂láng,蜽liǎng,蜢měng,蜜mì,蜱pí,蜞qí,蜻qīng,蜷quán,蜩tiáo,蜿wān,蜥xī,蜴yì,蝇yíng,蜮yù,蜘zhī,蜯bàng,蝄wǎng,蝅cán,蜠jùn,蜫kūn,蝋là,蜝qí,蜶suò,蝊uu,蜟yù,蝂bǎn,蝀dōng,蜰féi,蜺ní,蚀shí,蜨dié,蜗wō,蝃dì,蜳dūn,蝁è,蜬hán,蜭hàn,蜛jū,蜧lì,蜦lún,蜸qiǎn,蜤sī,蜙zhōng,蜪táo,蜼wèi,蜲wēi,蝧yīng,蝫zhū,蝙biān,蝽chūn,蝶dié,蝠fú,蝮fù,蝴hú,蝗huáng,蝌kē,蝰kuí,蝼lóu,蝥máo,蝻nǎn,蝤qiú,yóu,蝾róng,螋sōu,蝎xiē,蝣yóu,蝓yú,蝲là,螀jiāng,蝿yíng,蝜fù,蝘yǎn,蝟wèi,蝨shī,蝯yuán,蝱méng,虾xiā,蝹yūn,螁bɑn,蝭dì,蝩chóng,螆cì,蝳dài,螝guì,螖huá,蝔jiē,蝷lì,蝐mào,蝞mèi,蝒mián,蝚róu,蝵qiū,蝺qǔ,蝡rú,蝪tā......
虫的偏旁部首是什么 虫偏旁:虫拼音:[chóng]释义:1.节肢动物的一类: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2. 动物的通称:大~(老虎)。长~(蛇)。介~(有介壳的虫子)。
蚂这些字有偏旁虫,表示这些和什么有关 蚂这些字有偏旁虫,表示这些和(昆虫)有关。供参考
与人体有关虫字的偏旁部首 虬qiú虬须。虬髯(拳曲的胡须,特指两腮上的胡须)。
带虫子偏旁部首的有哪些昆虫 蛇、蜥蜴、蚯蚓、蚂蚁、蝴蝶、蜻蜓 蝙蝠 蜘蛛,蚱蜢,蟋蟀螳螂,蟑螂
“虫”的偏旁部首都有哪些字? “虫”的偏旁部首就一个:“虫”读音:chóng释义:节肢动物的一类。动物的通称。笔顺:竖、 横折、 横、 竖、 横、 点、组词:昆虫[ kūn chóng]害虫[hài chóng]可怜虫[ kě lián chóng ]虫草[ chóng cǎo ]飞虫[ fēi chóng ]造句:清晨,草地里昆虫家族的成员们轻轻呼唤,互相应答。夏日的夜晚山里静悄悄的,只有昆虫在窃窃私语。虽然蝙蝠面目可憎,它却是捕食害虫的益兽。农民们正采取有效措施,扑灭田间的害虫。伟人们忙着干实事,可怜虫们忙着骂别人。要顺应改革开放的历史潮流,不然就会变成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虫部首的有哪些 虫部首:虫以虫为部首的字:7 虬qiú,  8 虮jǐ,虱shī,虲uu,虬qiú,虰dīng,虭diāo,  9 虿chài,虼gè,虾há,xiā,虹hóng,虺huǐ,huī,蚂mà,mǎ,mā,虻méng,蚀shí,虽suī,蚃xiǎng,蚁yǐ,蚤zǎo,虸zǐ,虵shé,虶yú,虷hán,虳jué,虴zhé,  10 蚌bàng,bèng,蚕cán,蚩chī,蚪dǒu,蚨fú,蚣gōng,蚝háo,蚧jiè,蚍pí,蚋ruì,蚊wén,蚬xiǎn,蚜yá,蚓yǐn,蚛zhòng,蚄fāng,蚠fén,蚈qiān,蚦rán,蚟wáng,蚉wén,蚏yuè,蚡fén,蚑qí,蚘huí,蚆bā,蚇chǐ,蚅è,蚥fù,蚢háng,蚷jù,蚗jué,蚐jūn,蚞mù,蚔qí,蚚qí,蚙qín,蚒tóng,蚖yuán,蚎yuè,  11 蛏chēng,蛋dàn,蛄gǔ,gū,蛊gǔ,蚶hān,蛆jū,qū,蛎lì,蛉líng,蚲píng,蚯qiū,蚺rán,蛇shé,yí,蚰yóu,蚴yòu,蚱zhà,蛀zhù,蚫bào,蚮dài,蚵kē,蚭ní,蛍yíng,蛃bǐng,蛁diāo,蚿xián,蚳chí,蛂bié,蚾pí,蚹fù,蚼gǒu,蛌tún,蚸lì,蚽pí,蛈tiě,蚻zhá,蛅zhān,﨡sheng  12 蛤gé,há,蛔huí,蛱jiá,蛟jiāo,蛞kuò,蛮mán,蛑móu,蛲náo,蛴qí,蛩qióng,蛐qū,蛳sī,蜓tíng,蛙wā,蛧wǎng,蜒yán,蛘yáng,蛰zhé,蛭zhì,蛛zhū,蛕huí,蛒gé,蛯ē bì,蛠lì,蛪qiè,蛥shé,蛡yì,蛬qióng,蛓cì,蜑dàn,蛗fù,蛫guǐ,蛣jié,蛚liè,蛨mò,蛢píng,蛝xián,蛜yī,蛦yí,  13 蜍chú,蛾é,yǐ,蜂fēng,蜉fú,蜐jié,蜊lí,蛸shāo,xiāo,蜃shèn,蜀shǔ,蜕tuì,蜗wō,蜈wú,蛹yǒng,蜇zhé,zhē,蜖huí,蛽bèi,蛼chē,蜔diàn,蛿hàn,蜕tuì,蜏yǒu,蜣qiāng,蜎yuān,蚬xiǎn,蛱jiá,蜋láng,蛖máng,蜌bì,蜅fǔ,蝍jí,蛶jiè,蝆yǎng,蛷qiú,蜹ruì,蜄shèn,蛵xíng,蜁xuán,  14 蝉chán,蜚fěi,fēi,蝈guō,蜾guǒ,蜡là,zhà,螂láng,蜽liǎng,蜢měng,蜜mì,蜱pí,蜞qí,蜻qīng,蜷quán,蜩tiáo,蜿wān,蜥xī,蜴yì,蝇yíng,蜮yù,蜘zhī,蜯bàng,蝄wǎng,蝅cán,蜠jùn,蜫kūn,蝋là,蜝qí,蜶suò,蝊uu,蜟yù,蝂bǎn,蝀dōng,蜰féi,蜺ní,蚀shí,蜨dié,蜗wō,蝃dì,蜳dūn,蝁è,蜬hán,蜭hàn,蜛jū,蜧lì,蜦lún,蜸qiǎn,蜤sī,蜙zhōng,蜪táo,蜼wèi,蜲wēi,蝧yīng,蝫zhū,  15 蝙biān,蝽chūn,蝶dié,蝠fú,蝮fù,蝴hú,蝗huáng,蝌kē,蝰kuí,蝼lóu,蝥máo,蝻nǎn,蝤qiú,yóu,蝾róng,螋sōu,蝎xiē,蝣yóu,蝓yú,蝲là,螀jiāng,蝿yíng,蝜fù,蝘yǎn,蝟wèi,蝨shī,蝯yuán,蝱méng,虾xiā,蝹yūn,螁bɑn,蝭dì,蝩chóng,螆cì,蝳dài,螝guì,螖huá,蝔jiē,蝷lì,蝐mào,......
虫字的部首是什么 虫拼 音chóng部 首 虫笔 画 6五 行 火繁 体 虫五 笔 JHNY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1.节肢动物的一类: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2.动物的通称:大~(老虎)。长~(蛇)。介~(有介壳的虫子)。
虫和口共同的偏旁是什么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打出所有符合上述条件的汉字,例如:蚍↔吡;蚴呦;虬叫;虮叽;蝔喈;蝝喙;……。
两个字都带有虫部首的词语有哪些? 两个字都带有虫部首的词语有:蚰蜒、 蜈蚣、蟾蜍、蜻蜓、 螳螂。相关词语蚰蜒[yóu yán]蚰蜒是百足虫的一种类型,节肢动物,像蜈蚣而略小,体色黄褐,有细长的脚十五对,生活在阴湿地方,捕食小虫,有益农事。2.蜈蚣[wú gōng]为陆生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一节上均长有步足,故为多足生物。蜈蚣又名叫天龙、百脚虫、少棘蜈蚣、吴公、蝍蛆等,是一种有毒腺的、掠食性的陆生节肢动物。3.蟾蜍[chán chú]蟾蜍,也叫蛤蟆há ma(蟆单独读má)。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4.蜻蜓[qīng tíng]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5.螳螂[táng láng]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已解决问题
帝王的谥号都用了哪些字?这些字代表什么意思?
提问时间: 02:23:21
浏览次数:9074
该答案已经被保护
谥(亦作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商代亡国之君是纣王。纣王姓子名辛,《史记.殷不纪》说:「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在「辛」前加一「帝」字,是后人叙史时加添的,并非谥号;「纣」可能是同人给他的恶谥。秦朝曾经废谥号。及至汉初又恢复谥法。谥号最初用一个字,后来有两个字的,例如战国时赵武灵王、魏安厘(僖)王,还有三个字的,例如贞惠文子;后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长句的。未死而谥的特别例子是有的: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太子即改谥为成(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另外,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美谥亦可追夺,如秦桧死后,宋高宗赐谥忠献,意思是褒扬他危身奉上、智质有圣,至宋宁宗时追夺原谥论,改谥缪丑,那是指斥他名实相悖、怙威肆行。明清的情况则较为特别,规定礼部奏请才能得谥。 ??民无能名曰神 ??靖民则法曰皇 化合神者曰皇 ??德象天地曰帝 德合天者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立志及觽曰公 ??执应八方曰侯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髃曰君 ??扬善赋简曰圣 敬宾厚礼曰圣 ??照临四方曰明 谮诉不行曰明 果虑果远曰明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学勤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愍民惠礼曰文 赐民爵位曰文 ??绥柔士民曰德 谏争不威曰德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敌德曰武 克定祸乱曰武 刑民克服曰武 夸志多穷曰武 ??安民立政曰成 ??渊源流通曰康 温柔好乐曰康 安乐抚民曰康 合民安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中情见貌曰穆 ??容仪恭美曰昭 昭德有劳曰昭 圣闻周达曰昭 ??治而无眚曰平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克定祸乱曰平 ??由义而济曰景 耆意大虑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不隐无屈曰贞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 ??能思辩觽曰元 行义说民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主义行德曰元 ??圣善周闻曰宣 ??兵甲亟作曰庄 睿圉克服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屡征杀伐曰庄 武而不遂曰庄 ??柔质慈民曰惠 爱民好与曰惠 ??夙夜警戒曰敬 合善典法曰敬 ??刚德克就曰肃 执心决断曰肃 ??不生其国曰声 ??爱民好治曰戴 典礼不愆曰戴 ??未家短折曰伤 ??短折不成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 不显尸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官人应实曰知 ??肆行劳祀曰悼 年中早夭曰悼 恐惧从处曰悼 ??凶年无谷曰荒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傦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贞心大度曰匡 ??德正应和曰莫 ??施勤无私曰类 ??啬于赐与曰爱 ??危身奉上曰忠 ??克威捷行曰魏 克威惠礼曰魏 ??教诲不倦曰长 ??肇敏行成曰直 ??疏远继位曰绍 ??好廉自克曰节 ??好更改旧曰易 ??爱民在刑曰克 ??一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尊贤贵义曰恭 敬事供上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爱民长弟曰恭 ??执礼御宾曰恭 芘亲之阙曰恭 尊贤让善曰恭 ??威仪悉备曰钦 ??大虑静民曰定 纯行不爽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安民法古曰定 ??辟地有德曰襄 甲胄有劳曰襄 ??小心畏忌曰僖 ??质渊受谏曰厘 有罚而还曰厘 ??温柔贤善曰懿 ??心能制义曰度 ??聪明睿哲曰献 知质有圣曰献 ??五宗安之曰孝 慈惠爱亲曰孝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 资辅共就曰齐 ??甄心动惧曰顷 敏以敬慎曰顷 ??柔德安觽曰靖 恭己鲜言曰靖 宽乐令终曰靖 ??威德刚武曰圉 ??弥年寿考曰胡 保民耆艾曰胡 ??追补前过曰刚 ??猛以刚果曰威 猛以强果曰威 强义执正曰威 ??治典不杀曰祁 ??大虑行节曰考 ??治民克尽曰使 ??好和不争曰安 ??道德纯一曰思 大省兆民曰思 外内思索曰思 追悔前过曰思 ??行见中外曰悫 ??状古述今曰誉 ??昭功宁民曰商 ??克杀秉政曰夷 安心好静曰夷 ??执义扬善曰怀 慈仁短折曰怀 ??述义不克曰丁 ??有功安民曰烈 秉德尊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 思虑深远曰翼 ??外内贞复曰白 ??不勤成名曰灵 死而志成曰灵 死见神能曰灵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极知鬼神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愎很遂过曰刺 不思忘爱曰刺 ??蚤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好变动民曰躁 ??不悔前过曰戾 ??怙威肆行曰丑 ??壅遏不通曰幽 蚤孤铺位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柔质受谏曰慧 ??名实不爽曰质 ??温良好乐曰良 ??慈和篃服曰顺 柔贤慈惠曰顺 ??博闻多能曰宪 ??满志多穷曰惑 ??思虑不爽曰厚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觽曰炀 ??内外宾服曰正 ??彰义揜过曰坚 ??华言无实曰夸 ??逆天虐民曰抗 ??名与实爽曰缪 ??择善而从曰比。
答案创立者
以企业身份回答&
快速解决你的电商难题
店铺优化排查提升2倍流量
擅长&nbsp 店铺优化
您可能有同感的问题现代汉语教案-文字
摘要: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和性质特点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过程、汉字的特点、历史功绩以及与汉语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字的特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一、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我国广大地区通
第一节 汉字的产生和性质特点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产生过程、汉字的特点、历史功绩以及与汉语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汉字的特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教学时数】2课时。
一、汉字的产生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我国广大地区通行的一种文字。它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使 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之一。它在我国人民的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有过伟大的贡献,对于我国社会 生活的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在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文字中,除汉字以外的其他几种古老的文字都已经不再使用,只有汉字自古至今一直是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来使用的。汉字也是联 合国的正式文字之一,它对于增进我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我国古代的传说里,汉字被说成是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其实,汉 字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作为一种文字,它必须经过许多人的手,经过许多年代,大家都了解了,才能成为人们共同应用的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普遍 地流行开来。但是,传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把史官同汉字的整理和使用联系起来,却有一 定的道理。在原始社会里有一种称为巫的专门从事祈祷求神的人。遇到祭祀、狩猎、战争等 大事,巫除了舞蹈降神以外,还要对发生的事情做一点记录,这就是史官的起始。后来巫和史的职责分得更清楚了,有了专门记事的史官,汉字就是史官做工作必需的工具了。所以, 在汉字由原始文字发展成为相当发达的文字的漫长过程中,巫和史大概起过重要的作用。
巫、史这一类人在使用文字的过程中,除了整理已有的一些文字,还会因实际需要不断添造一些新文字。这样,约定俗成,渐渐形成了文字的体系。因此汉字绝不可能是由某一个人或 几个人创造的,它同其他文字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为什么传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呢?我们推想仓颉可能就是巫、史一类的人物,并且创 造 文字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于是就把仓颉推出来作代表,而且把他神化了,因此出现了种种类乎神话的传说。
汉字产生的确切年代,现在还不能断定。从考古研究的资料来看,汉字的历史可以远溯到五 六千年之前。1952年在西安东郊半坡村氏族文化遗址(即通常说的半坡文化)发现的陶器上, 共有二三十种重复出现的符号,人们认为这些可能就是汉字的前身。现在能够看到的最古的 成批 的汉字资料,是商代后期的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大约有3500个汉字。从文字结构来 考察,除了象形以外,会意、形声、假借等方法都已经应用,可算是基本成熟的文字了。这 种文字,距离现在也已有3000多年了。在汉字形成的历史过程中,从原始文字演变为商代的 相当发达的文字的具体途径,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在目前和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汉字仍然是我们必须学习和使用的文字。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地学 习汉字,正确地使用汉字,使它能更好地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服务,为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服务。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汉字是有缺点的,汉字必须进行改革,必须 标准化、规范化。因此,我们一方面必须很好地学习和正确地使用汉字。另一方面,还应当了解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遵循国家有关语言文字政策的规定,对现代汉字进行整理,做好 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
二、汉字的特点
(一)从形义上来看,汉字是表意文字,是用表意体系的符号来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 的
世界上通行的文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表音文字,一类是表意文字(表形的象形文字实际上也属于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是用字母来 表示语言中的音节或音素的,语言中的音素或音节是有限的,所以字母的数目不多。只要掌握了字母和拼音规则,一般听到一个词就可以写下来,看到一个字就可以念出音来,根据声 音就可以知道意义。语言是借声音来表达思想的,所以用表音文字来记录语言的声音,那就不管什么意义都能表达出来。表音文字使用最方便,学习起来也较容易。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而是表意文字。它同汉语的语音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我们看到一个不认 识的汉字,不查字典,不向别人请教,一般是读不出正确的音来的。有部分形声字,也只有知道了声旁的读音才能读出这个字的声音。
一个汉字一般表示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语素(如&学文化&的&学&这个字表示的是一个词,&&学习&中的&学&和&习&这两个字分别表示的是一个语素)。声音相同而意义不同的词 或语素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如&汉、汗、旱、悍、捍、撼、颔&都是读&h&n&,但因意义 不同,字也就不同。正因为这样,汉字的数目繁多,字形复杂,不像表音文字那样只用有限 的几十个字母来拼写语言中的词,而要用成千上万个不同形体的字来书写汉语。
汉字是怎样表意的呢?对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汉字是用象形描写的方法来表示词义的,如&&月&字,最初是&&的形状,这是天空中半月形的画像。人们见形后就容易想到天上的月亮,知道指的是月亮以后,很自然地就能确定它的声音了。所以古代的这一类汉字,从形 可以见义,从义可以定声。有些东西不大好画,例如刀口,就先画一把刀的形状,再在表示刀口的地方加一个短画,指出它的意义是刀口。还有一些比较抽象的事情,画不出具体的形 状来,就画几个有关的形状凑合起来叫人去领会它的意思。例如&&,就是画了一个人的侧面形状,又画了一棵树木的形状,合起来表示人背靠树是&休&(休息)。这种汉字 似乎是很有趣,但是它的形状会起变化,变到后来,画的是什么事物叫人难以辨认。即使从 形状揣测出意思来了,也还不能直接了解读音。描摹物形,符号指点,凑合具体的形状表示抽象的事情,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有不少事物是不好画的。于是就出现了借一些字的读 音 (声符)再加上一个表意的符号(意符)而组成新字的造字法。例如&沐&,用&水&表示意思,用&木&表示读音。这似乎接近于记音的符号了,但是&水&和&木&仍旧是图画式的符号,而且很多声符表示的也只是近似的音。它并没有完全脱离描摹事物形状的基础,表示读 音的那个符号(声符)本身的音仍然不能直接表示出来,所以声符本身仍属于表意文字的性质 。
由于汉字是同意义直接联系而同语音没有直接联系(它同语音只是间接的联系),所以它具有 超时空的性质。从古到今,汉语的语音变化很大,但是汉字的字形及其记录的语素意义却变化不大。我们现代人阅读、理解汉字保存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并不感到有多大的困难,这 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同一个汉字在不同方言区往往有不同的读音,但字义却是相同的。所以不同方言区的人彼此用方言往往无法交际,但如果写成汉字(即变换成书面语)却能进行沟通,因此,汉字具有超方言的性质。正因为如此,表意体系的汉字能较好地在不同历史 时期、不同方言之间起到交际工具的作用。
关于文字(汉字)体系的问题,目前学术界的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文字都要经过表形、表意、表音三个阶段;有的认为经历表意和表音两个阶段(因为表形文字实际上也属于表 意体系的文字);有的认为经历形意、意音、拼音三个阶段,而汉字则属于意音文字。因为&&表意字虽然可以从形体知道它所表示的意思,但实际上它已与语素、词等单位的声音挂上钩。字形与词语的声音挂钩,因而可以念出来,这是文字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一步。人们 认识到字形和语音之间的联系之后,就直接借用一个同音的表意字来记录语言中的一个词,或者在一个表意字的旁边加注读音(声符或音符),因而出现了意音文字。世界上独
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意音文字,即兼用表意、表音两种方法的文字 。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钉头字、中美洲的玛雅文和我国的汉字都是这种类型的文字。&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3版,第161页。
这段关于汉字属于意音文字的论述,我们认为是言之有理的。虽然汉字与语音有联系,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汉字同语音的联系是间接的,同一个汉字,古人和今人的读音往往不一样 ,不同方言区的人读音也往往不一样。上面说到汉字具有超时空的性质,那是因为汉字记录的是汉语共同语,而不是方言,这种共同语是学过汉字的人大体都了解的。但如果用汉字来 记录方言,那么对不懂该方言的人来说,照样读不懂汉字写的文章。
(二)从语音上来看,汉字是代表音节的
在表音文字中,字母是表示语言的音素的。除少数音节是由一个音素(即一个字母) 构成外 ,多数情况下一个音节要用几个字母来表示。但是,一个汉字,一般就是一个音节。只有少数汉字是例外,如儿化中的&儿&不代表一个完整的音节,如&花儿&(huār)合起来才 是一个音节。还有一些已经淘汰的计量单位名称用字如&NE039&(qiānwǎ)&
NB041&(hǎilǐ)是一个字代表两个音节。
(三)从书写习惯上来看,汉字是不实行分词连写的
用表音文字来记录语言时,大多数都是实行分词连写的,也就是以词为单位连着写, 词与词 之间分开写。用汉字记录语言时,不用空隙表示词和词的界限,究竟是词还是语素,没有明显的标志。写在纸上的一段话,只见一个个字挨次排列下去,中间没有任何空隙。这也就是 说,汉字不像表音文字,它是不实行分词连写的,这一特点对我们学习语言有些不利,它使我们不容易确立词的界限,不容易掌握句子里的停顿。例如&我们学习汉语&中的&学&只是一个语素,但在&我们学英语&中的&学&就是一个词了。这是我们今后学习中应该注意的。
三、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由于汉字有上述的三个特点,用它来记录汉语时,就不能完全同汉语相符合,汉字和汉语就形成了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一)汉字不能直接地明确地表示汉语的词或语素的读音
用象形符号或抽象符号构成的汉字字 形本来和语音就没有直接联系,不能表示读音,因此不能看见字形就可以读出字音来。就是 带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也不能把语音完全准确地表示出来。汉字中虽然有90%是形声字,但 它们的声旁表音的能力是很不可靠的。据统计,不管声调,只看声母和韵母,现行汉字声 旁的表音率只有39%;如果要求声、韵、调都完全相同于声旁的标准读音,那么声旁的有效 表音率仅占现代常用汉字的157%。因此,&秀才认字读半边&并不完全可靠。
(二)汉字和汉语里的词不能完全相对应
一个汉字有时是一个词,有时又不是一个词。有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才能表示一个词,有时一个词里的几个汉字拆开来后不能表示任何意义(如&玻璃&&巧克力&)。汉字和汉语中的词不完全相当,就形成了字和词的矛盾关系。
(三)同一个词有时可以用不同的汉字来表示,这就形成了一大批音、义全同而字形 不同的异体字,如&烟&&&&菸&(后两个都是&烟&的异体字)
(四)同一个音节,为了表示不同的义而用不同的形来表示,于是形成了一大批形、 义全异而音同的同音字
由于汉字不是直接表音的,音和义没有直接的联系,于是就产生了大量的同音字。例如《现 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6年第3版)中h&这个音节里就有&禾、和、何、河、荷、貉、核 、涸、阖、盒&等26个汉字。同音字、同音词多(因同音字多故同音词也就多),但并不影响 人们的交际,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口头语言中,由于说话的现实环境能够把同音字、同音 词区分开来,如&发射导弹&中的&导弹&,决不会误认为&捣蛋&;第二,在书面语言里,不同字形的汉字能较好地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例如&张&和&章&、&树木&和&数目&、&无礼&和&无理&等。另外,用汉字表示汉语里的最小语言单位语素很方便。这就是形、音、义相结合的汉字同汉语相适应的 一面,这也正是汉字长期以来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
四、汉字的历史功绩
(一)汉字记录、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遗产,主要是靠汉字记载下来的。汉民族的文化 历史悠久 ,记载古代文化的文献典籍异常丰富,这是一份珍贵的遗产,现在它已成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
(二)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书同文&,统一了文字。有了统一的文字,就有了统一的书面语 言。这种统一的书面语言,对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居住地广、方言复杂的民族大家庭的成 员,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凝聚力量。尽管人们口头上说的话可能彼此不懂,可是用汉字一写出来就十分清楚明白了。这就使人们意识到大家属于同一个民族、同一个国家,从而产生强烈 的民族感情。由此可见,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约束方言等方面所产生的一种精神力量、凝聚力量,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汉字在同兄弟民族交往和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语、汉字现在不仅仅是汉族人民通用的语言文字,也是汉族人民同兄弟民族交际的 工具 (我国的兄弟民族为了同汉族人民相互学习,交流经验,也在学习和使用汉字)。同我国相邻 的朝鲜、韩国、越南、日本也都使用过汉字,现在日本还用部分汉字(日本1981年所公布的 常用汉字还有1945个)和他们自己参照汉字的 偏旁制定的假名(字母)配合在一起记写日语。汉字也是联合国法定的六种工作文字之一。因 此,汉字在促进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方面都曾发挥过并将继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思考和练习
一、汉字是怎样产生的?对仓颉造字的传说你是怎么认识的?
二、汉字的特点有哪些?哪一个是本质特点?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三、举例说明汉字与汉语的关系。
四、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说说汉字的功绩。
第二节 汉字的造字方法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制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 了汉字造 字的基本方法。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 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 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数量众多的汉字是用什么方法造出来的呢?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 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 种造字方法。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 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根据一般的解释,&六 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 两种用字的方法。
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这里所说 的象形 ,是就古汉字来说的。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象形字 跟图画很相似,人们一看就知道它表示什么。例如:
(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
(目):像眼睛的形状。
(山):像峰峦层叠的山。
(木):像有树根、树枝的树木。
(草):像一株株草。
(竹):像竹叶下垂。
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形象符号 ,不 同于图画,不可能也不需要画得很细致,它只需要把某一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就行了。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常常是构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础。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这种造字法 的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而客观事物无限纷繁,要一 律造出象形字,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总共只有300多个(《 说文解字》里的象形字只有364个,只占全书所收9353个汉字的4%左右), 而且这300多个象形字绝大部分造于远古时代,秦以后两千多年来造的象形字,只有&伞& &凸&&凹&等几个。
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最常见的符号是&、&和&&&),用 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例如:
(刃):在刀口上加一点,指出刀刃的部位。
(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末):在木上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的末梢。
(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
(亦):&亦&是&腋&的本字,&&像正面的人形,加两点指示两腋的所 在。
(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
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事符号来表示词义的 。这类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体,在所有指事字中占绝大多数。
(二)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例如:
(下)&上&和&下&都是以一条长横线表示位置的界限,线上加一短横 表示&上&,线下加一短横表示&下&。
其他如表示抽象的数目的&一&&二&&三&等字都属于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 字。
上述两类指事字中,第二类数量极少。
指事字虽然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意义才能用指事 的方法表示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指事字的基础是造字有许多局限的象形字,所以,虽然用指事 方法造了一些新字,却因为基础薄弱,先天不足,数目很少。汉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来的字 最少,在《说文解字》中指事字总共只有125个。可见指事造字法只是汉字中的一种辅助 性造字法。
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一般都是单一的形体,不能再分为两个字,所以也是独体字。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合起来另造新字、以表示一个意义的方法。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会意字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 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前一类叫同体会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会意字以两体为基本形 式,三体、四体的较少,五体以上的更少。下面按同体会意和异体会意两类举例说明。
(一)同体会意这是用相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例如:
从: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
比:两人后向并立,表示比较。
北:本即&背&字。两人相背而立,表示方向相反。
众:三人重叠,表示众多。
林:双木重叠,表示树林。
森:三木重叠,表示树木很多。
炎:二火相重,表示烈火旺盛。
友:两手相助,引申为朋友。
晶:三日重叠,表示光亮。
棘:两NE22E(木芒)并立,表示荆棘丛生。
(二)异体会意这是用不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例如:
休:人靠着树,表示休息。
采:上爪下木,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匠:木匠,&匚&是装工具之器,&斤&是斧子。
炙:把肉放在火上烤,引申为烤熟的肉食。
益:本即&溢&字。上面从水,表示水漫出器皿。
牧:手持木棍赶牛,表示放牧。
看:手搭在眼上,表示观看。
见:人抬头睁目,表示看见。
烦:&页&是人头形,从&火&,表示发热头痛。
解:用刀把牛角砍向一方,表示分解。
初:从刀从衣,本义是用刀裁衣为制衣之初,后泛指行动的开始。
这类会意字较多,又如人言为&信&,小土为&尘&,日月为&明&,大力为&夯 &,少力 为&劣&,不正为&歪&,不好为&孬&,不用为&甭&,山石为&岩&,合手为&拿&, 两手中分为&掰&,等等。
语言中有许多抽象的词无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来表示,会意造字法正好弥补了它们的 不足。会意法造出的新字,是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构成材料的,这样不仅提高了象形 字和指事字的使用率,充分发挥了旧有文字的作用,而且用原来人们就熟悉的符号构成新字 ,容易为社会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掌握,因此也就容易流传、推广。
会意字的结构方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的组合,其组合方式灵活多样。例如&看&字 , 由上、下两个偏旁组合而成;&初&字,由左、右两个偏旁组合而成;&匠&字,由内、外 两个偏旁组合而成;&晶&字,由上、下、下三个偏旁组合而成;&解&字,由左、右上、 右下三个偏旁组合而成;&寒&字,由上、中上、中下、下四个偏旁组合而成,等等。组合 形式的多种多样,就使会意字的数目比起象形字、指事字来要多得多。在《说文解字》里, 会意字 有1167多个。会意造字法比象形、指事造字法前进了一步,我们今天简化汉字,有时也还在 使用会意方法,例如&笔&&体&&泪&&阳&&阴&等等。
但会意字也有严重缺点:会意字的表意是造字人主观规定的,缺少客观标准。比如&休& 字 ,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的意思,可是人休息不一定在树旁,在树旁也不一定就是休息;同时, 会不会使人误会作&木头人&呢?又如两&人&在&土&上为什么一定是&坐&呢?不可以是 &蹲&或是&站&吗?更主要的是,会意同象形、指事一样,还是只能纯粹地表意,造字的 局限性仍然很大。因此,现行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类字加起来只占10%左右。
为了记录汉语的需要,后来又产生了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方法,大大发展了汉字,这就是形 声。
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 出字的 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利用形 旁和声 旁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例如&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 属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
形声字同会意字一样,都是合体字。但形声和会意的组合方式大不一样,组合部分的作用也 不相同。会意字里每一个偏旁都是表意成分,它是会合两个意思来形成一个新的意思;形声 字里一般只有一个偏旁是表意成分,另一个偏旁是表音成分。会意字里表意成分的意义同该 字字义关系直接,是新字字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形声字里只是形旁跟字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 ,起提示新字字义范围和类属的作用,而声旁与字义无关。
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左形右声:如校、哼、蝗、城、爬、胸、河、犷。
2右形左声:如功、期、剃、顶、欣、鸠、领、切。
3上形下声:如草、笆、景、骂、宇、窥、崇、零。
4下形上声:如盒、盲、煎、恩、梨、毙、裂、堡。
5外形内声:如固、近、府、厦、衷、裹、阁、病。
6内形外声:如闻、闷、问、闽、辨、辩、辫、哀。
这六种组合方式可以概括为左右、上下、内外三种关系,其中左形右声的占多数,上 形下声的也较常见,内形外声的字数最少。
就各个具体的字来说,形旁和声旁的位置是固定的。例如&口&和&今&两个偏旁,左右组 合成为&吟&,上下组合成为&含&;&召&和&叨&、&杏&和&呆&、&裹&和&裸& 、&集&和&椎&、&部&和&陪&等都是靠组合位置变化成为不同的字,不能任意更动部 位。至于一些异体字,如&略&和&NE03A&、&峰&和&NE03B&、&够&和& NE03C&,则是由于书 写上的不规范造成的。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汉字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已经产生 了变异,必须仔细识别。例如&修&的形旁到了右下角,&旗&的声旁也到了右下角,&荆 &的形旁到了左上角,&颖&的形旁到了左下角等。还应注意的是,形声字中还有&省形& 和&省声&的现象。&省形&就是省略形旁的笔画,例如&星&的形旁&日&是&晶&的省 略;&弑&的形旁&杀&是&杀&的省略。&省声&就是省略声旁的笔画 ,例如&恬&的声旁&舌&是&甜&的省略;&炊&的声旁&欠&是&吹&的省略。
形声字的形旁一般都是利用原来的象形字;声旁可利用原来的象形字(如&护&),也可以利 用原来的指事字(如&村&)或会意字(如&睬&),还有一些是利用另一个形声字(如&院&) 。这些字作了声旁以后,就丧失它原来的表意性,变成了表音成分。
形声造字法,利用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采取上述多种结构方式,可以创造大量 的形声字。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或同一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都可以构成许多新 字。这种很高的能产性,解决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法难于解决的需要创造无数图形符号 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另外,形旁和声旁的出现,还使大批汉字在偏旁 系统上联系起来,加强了汉字的系统性。形声字一出现,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 ,在殷周的甲骨文和金文里,形声字只占20%左右,到了东汉,《说文解字》里的形声字已 有近7700个,占82%强,而在现行汉字中,形声字已占90%以上。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 发展的主流。
形声造字法照顾到了语言的音和义两个要素,所造的字半表意半表音,能帮助了解这类字的 义类和字音。形声字的构造也比较简单清楚,既不必像象形字那样去艰难地描摹实物,也不 会像会意字那样读不出音,意义还颇费猜测。因此,形声造字法是一种比象形、指事、会意 三种纯粹表意的造字法更优越更先进的造字方法。形声字是表意汉字向着表音方向发展的一 个极为重要的进步因素。但是,形声字也有严重的缺陷和较大的局限性。从现代汉字的实际 来看,一方面,不少形旁由于字义的演变使其表意作用逐渐减弱了。例如&物&字以&牛& 作形旁,&骗&字以&马&作形旁,&独&字以&犬&作形旁,等等。类似这样的形声字, 它们的意义,已经不能完全甚至完全不能根据形旁来确定了,它们的形旁基本上已失去了表 意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等原因,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也逐渐降低了。例如& 河&&海&二字,&河&与声旁&可&,读音不很相谐;&海&与声旁&每&,读音也不 相同。这就是说,大多数声旁已经不能准确地表示或根本不能表示形声字的读音了。
以上所说的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带有表意成分,这 也进一步证明汉字是表意文字。
五、关于&转注&和&假借&
&六书&当中,&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方法,而是用字方法。
所谓&转注&,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指部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可以互 相注释的一组字。如《说文解字》里&老&字的解释是&考也&,&考&字的解释是&老也 &,以&考&注&老&,以&老&注&考&,于是&老&和&考&就成了意义相同、形体相 近而声音有了转变的一组字,所以叫&转注&。但就这两个字的造字法来讲 ,按《说文解字》的分析,&老&是会意字;&考&字的形旁从&老&省,声旁是&NE03 D&,属形声字。又如&喊&和&唤&、&颠&和&顶&也都是义同、形近、音转的转注 字。要注意的是转注不单是互相注释,还必须&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类&指&形&, 就是事物的类别,&一首&就是指同一部首;&同意相受&就是几个字是同一个意思),也 就是说,转注字必须部首相同,不然就不是转注字。由于转注并没有另外造出新字来,所以 它只是一种用字的方法。
所谓&假借&,就是一种同音代替的方法,即借用同音字表示意思,借用的字就叫假借字。 许慎对假借的解释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例如&来&的本义是小 麦,借作来往的&来&;&求&(即&裘&字)的本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这种借字 标音的方法,也就是同音代替。
又如,&令&的本义是&发号施令&的令,&县令&的&令&是本无其字,因为&县令&是 发号令的人,就借发号令的&令&作&县令&的&令&,&县令&的&令&就是假借字。又 如&长&的本义是&久远&的意思,&县长&的&长&也本无其字,&长远&和&长老&的 意思有关(&长老&是年纪大的人,活得长久),而&长老&和&县长&在受人尊敬方面有相 同之点,所以就借&长远&的&长&当作&县长&的&长&。当初&长远&的&长&和&县 长&的&长&是一个读音,后来由于语言的发展演变,现在一个读ch&ng,一个 读zhǎng。
这两个假借字的例子都同意义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假借字绝大多数是不管意义的。如&其& 是 &簸箕&的&箕&的本字,借作代词&其&;&北&字像两人相背,是&背&的本字,借作 南北的&北&。有些字的本义被借用的侵占。久借而不归,就失去了本义,表示本义就只好 另打主意,再造新字。如会意字&莫&,被长期借用作表示否定的词,它原来表示&日落傍 晚&的意思就只好在&莫&字下边加个&日&,成为形声字&暮&了。其他如拟声字(&伐 木丁丁&的&丁丁&和&风呼呼地吹&的&呼呼&)以及纯粹译音的文字(如&咖啡&&沙 发&)都是假借法的应用。
假借完全是从声音相同或相近出发的,假借字同被假借字之间可以毫无意义上的联系。这也 就是说,假借字仅仅被当作一个纯粹的表音符号来使用的。假借把已有的字当作标音的符号 使用,把字形撇开不管,这比半意半音的形声又进了一步。但是假借仍旧利用表意的方块字 ,没有分析音素,制定标志音素或音节的字母,所以仍然不是表音文字。
假借字使用得很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了。现在简化汉字还利用了假借这种方法。例如借&丑 &为&NE03E&,借&斗&为&NE040&,借&板&为&NE03F&,借& 松&为&NE041&等等。
假借的方法扩大了汉字使用的范围,使汉语中没有汉字代表的词或语素,只须找个同音字替 代一下,而不必另造新字。当然,同音替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毫无限制地借用,就会造成 文字使用上的混乱。
假借这种方法是借用已有的字来代替要造的字,没有增加新字,因此不是造字之法,而是一 种用字之法。
今天我们要对汉字的造字法作更科学的说明的话,首先应该认为转注和假借与汉字的造字法 无关;其次,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还可以作更合理的分类:一类是纯粹的表意字(象 形、指事、会意),一类是兼有表音和表意成分的形声字。象形字和指事字都是独体字,而 会意字和形声字则是合体字。
从上述的几种造字的方法来看,汉字的发展规律是从表形到表意到表音。记录语言,密切表 音,是它发展的方向。只不过由于形声字出现以后,汉字才没有走上拼音道路罢了。
思考和练习
一、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二、为什么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方法,而只是用字方法?
三、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有哪几种主要类型?试举教材以外的例子说明。
四、试用下列独体字作偏旁(包括变形)来组成合体字;把每一个独体字组成两个合体字, 其中的一个是会意字,另一个是形声字。
人()()手()()火()()口()( )贝()() 土()()木()()日()()目()()山()( )力()()草()()
五、用下面的字分别作形旁和声旁,各组成一个字。
心()()豆()()马()()木()( )衣()()山()()刀()()门()()
六、下面两组形声字的声旁分别是&皮&和&工&,注上汉语拼音,看看读音有什 么不同。
1陂披坡破波玻跛被彼疲
2功汞贡空红江扛项邛杠
七、用下面的字作形旁,各组成三个形声字,并说明字义同形旁的联系。
刀(刂)火(灬)心(忄)手(扌)
水(氵)示(礻)衣(衤)金(钅)犬(犭)言(讠)
第三节汉字的形体
本节让学生自学。
一、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的形体,即汉字的字体,是指汉字在书写或印刷上的体态形式。汉字从 产生到现 在,虽然没有跳出表意文字的圈子,但汉字的形体却一直按照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着, 逐渐由直接 表意的图形变成了间接表意的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 汉字形体的 历史演 变,主要包括字形构造、笔画繁简和笔势方圆曲直等方面的变化。汉字形体演变的原因和社 会的需求有关,也和书写的工具材料的变化有关。 汉字在近四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根据现在能见到的材料,它曾出现过甲骨文、 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 八种各具特点的形体。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用刀子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是距今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的文字。 由于殷商时代还没有纸笔,因此遇事要记录时,就用刀雕刻在龟甲兽骨上。这种刻在甲骨上 的文字 就叫做&甲骨文字&,简称&甲骨文&(见图一)。甲骨文大都是记录商王朝当时占卜吉凶结 果的,因此又称&甲骨卜辞&。古代把刻称为&契& ,甲骨文是殷人刻的字,所 以又叫&殷契&。由于甲骨文是在殷商故都的废墟上发现的,因此也叫做&殷墟文字&。
甲骨文是公元前1324年到公元前 1066 年共二百多年间通行的字体。甲骨文自1899年在河南安 阳附近的小屯村发现以来,至今已发掘出十六七万片,单字总数已达4000字以上,其中考释 出来的有1700多个字,其余的一半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辨识。甲骨文的图形性很强,就已认 识的1000多字来看,象形字、会意字占的比例很大,约占60%,假借字约占10%,形声字还不 多,只占27%左右。从甲骨文的字数和结构方式来看,可知汉字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发展成熟,构造比较完整并形成汉字系统了。甲骨文有以下特点:
1由于当时的书写工具是刀笔骨板,因此字体线条细瘦,笔画多直少曲,不像后来的汉字 那样圆转。例如&鱼&字,甲骨文的写法是:。
2字的排列不太整齐,同一段文字,字形大小不一致,有些笔画繁多的字可以占几个字的 位置。
3多数字的形体还没有完全定型化,书写较为灵活自由,字的方向可以变换,偏旁可有可 无,点数可多可少,同一个字往往有好些种写法,因此形成了许多异体字。
这些都反映了甲骨文具有古老的象形字的特点。
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故有&金文&之称。(见图二)金文多见 于当时主要的乐器钟和主要的礼器鼎这类青铜器上, 所以又叫&钟鼎文&。至于铭文,那是指铜器上铸的文 辞,而不是指这种字体。
金文是流行于西周时代(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200年)的一种文字。至今发现的金文字数有3 000多个,已经考释出来的有2000多个。
金文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同甲骨文形体很接近。两者有许多共同点,但金文也有自己的 一些特点:
1金文大部分都是在模子上刻好再进行浇铸的,所以可以细细地加工,笔画大都宽而粗, 肥厚圆浑,和甲骨文的细瘦特征相比,就更显得粗壮丰实;有曲折的笔画但不是方直的而是 圆转的。
2金文字形大小方正匀称,排列整齐,这个特点在晚期金文中尤为明显。可见周代 中晚期汉字的方块形已在逐步形成中。
3金文没有甲骨文那样突出的象形特征,甲骨文中有许多繁复的象形字。金文减少 了笔画 而代之以虚拟的线条,简化了图像而代之以象征性的轮廓。因此,文字的符号特征得到了进 一步加强。
4金文中增加了大量形声字,甲骨文的一些非形声字到金文中也变成了形声字。而 且出现 了不少简体字,异体字也比甲骨文少一些。据统计,金文中的形声字已超过了象形字和指事 字的总和。
尽管金文的形体结构仍不够定型,但从以上特点看,它比甲骨文前进一步。
大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秦国通用的字体。它 大约产生于公 元前七八世纪,又叫&籀(zh&u)文&&籀书&,因著录于字书《史籀篇》而得名。
许慎《说文解字》指出:&篆,引书也。& &引&是&引长&的意思,&引书&就是一笔一 画引长来写。篆书的特点在于字体结构整齐,无论笔画多少,都是一笔一笔引长来写,构成 一个完整的方块字,笔画的疏密长短都要求配合得很好。
大篆是针对小篆而言。广义的大篆包括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 字在内。这里所 说的大篆,专指籀文&&即春秋战国时代秦国通用的一种字体。大篆是秦国 早期应用的文字 ,是小篆的前身,以石鼓文为代表。石鼓文是唐朝初年在现在陕西宝鸡市发现的十块鼓形石 上面所刻的文字。(见图三)
大篆是在金文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只是字形比金文更工整匀称,笔画圆曲而富有篆意 。大 篆与六国古文有同有异,与金文接近,一般比较容易认识;六国古文是当时带有地域性的文 字,有的难以识别。&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是由大篆演变而来的。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李斯的意见,推行统一 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把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稍加简化,作为正字,同时淘 汰了通行于其他地区的异体字。这种经过整理和规范的秦国文字就是小篆。(见图四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有领导的文字规范化 运动,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小篆也叫&秦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大篆的笔画和结构比较繁复,小篆对它作 了简化, 去掉了一些繁杂和重复的部分,保留了篆书的圆转笔画。甲骨文和金文中的许多异 体字,在小篆中被淘汰了。虽然仍有异体字,但小篆已经是比较规范、定型的字体了。
小篆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第一是线条化,使用圆转匀称的线条,形体整齐,确 立了汉字的符号性,汉字的书写因此有了规律。第二是统一化,把原来没有固定 形式的各
种偏旁 统一起来,一个偏旁只有一个形体,为汉字定型打下了基础。第三是定型化,确定 了每个 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的位置,每个字形所用的偏旁固定为一种,每个字的书写的笔数 也基本固定。
小篆在汉字发展史上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上承甲骨文和金文,下启隶书和楷书,它是使汉 字从表形文字阶段演进到纯粹的表意文字阶段的一种代表性和关键性的字体。它笔画匀圆整 齐,线条化,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结构更加划一定型,它使汉字从图形化发展为线条化, 是最大的一次汉字简化运动,并从此奠定了方块汉字的基础。
对于小篆的保存和流传,《说文解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收录保存下来9353个小篆的 形体。
隶书是为适应书写急速的需要,对小篆简化而产生的一种字体。
秦始皇用小篆统一文字之后,为了适应当时社会越来越多的记事需要,于是产生了一种在小 篆的基础上省易快写的应急字体&隶书&。&隶书&由当时使用它的人多为&徒隶&(下级 胥吏)而得名。也有人称它为&左书&,&左&即&佐助&的&佐&字,左书是佐助篆书的 意思。隶书主要是在秦汉两代使用,秦代使用的隶书称为&秦隶&或&古隶&,汉代使用的 隶书称为&汉隶&或&今隶&。由于今隶的波磔(zh&)向左右分开,像个八字,因此又叫 做&八分&或&八分书&。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形体发展的一次大变革,是汉字演进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隶书对它 以前字体的笔画、结构都进行了改造,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它改 变了古代汉字的象形特点,它把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成了不象形的今文字,使汉字完 全符号化了,所以它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见图五、图六)。汉字经过隶变后,形体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特点有:
1改变了小篆的笔势,把小篆圆弧形的笔画变圆为方,变曲为直,字体进一步笔画化, 从此汉字的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等就形成了,从而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 书写的效率。
2为了书写方便,也为了使汉字结构更匀称、美观,隶书把不同位置的偏旁进行了 改 造,使偏旁和独体字的形体不完全相同。例如&水&&人&作左偏旁时写作&氵&&亻&; &刀&&文&作右偏旁时写作&刂&&攵&,等等。
3在隶变的过程中,许多原来不同的偏旁,简化归并为同一偏旁。例如:奏、泰、 奉、舂 、春等字,按小篆书写,它们上半部的构造各不相同,隶变后却完全一样了。这种合并的结 果使汉字形体结构更加趋于简单了。
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隶书使汉字由繁向简迈进了一大步。隶书是汉字从古文字变到今文字 的过渡形式,因而它是介于古文字跟今文字之间的一种字体。隶书这种承上启下的 作用,对 汉字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它结束了古文字阶段,彻底消灭了图画、象形在汉字形体中的残 痕,使汉字进一步简化、定型,是汉字最大的一次字形定型化运动,并从此奠定了现行汉字 的基础。
汉字的字体在隶书的基础上,沿着两个方向平等发展:隶书草化,发展为草 书;隶书楷化,发展为楷书。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连笔写的一种字体。正如隶书对于小篆那样,草 书也是为了书写快速,草率地书写隶书而发展起来的。&
草书的形体是比较潦草的。它的得名,是从&草稿&的&草&字来的,&草&是草创的意思
。文章才创就,没有写定,所写的字自然不必十分工整,叫做&草稿&,因而草书也叫做 &稿书&。
广义地说,自有汉字以来, 各种字体都有工整和草率的分别,也就是说,都有草书。不过, 小篆以前,文字没有定型化,分不出什么是正体,什么是草体,草意不显,一般就 算作繁体和简体的分别。东汉以后,才有&草书&字体的名称。
一般说草书,是就章草、今草和狂草而言。
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即草隶,也就是书写急速草率的隶书,流行于东汉章帝的时 候。关于章草名称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或谓因东汉章帝爱好、 提倡草书而得名,或谓因章帝时杜度 善草书而得名。章草还略保汉隶的笔势,笔画带草意,有连笔。字字独立,不相连属,布局 也较匀称。而且有些结构是整个隶书字体的简写,只要求粗具轮廓,不要求一笔一画都很清 楚,因此书写起来比隶书便捷迅速得多。(见图七)
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今草是由章草演变而来的,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 体、便体 ,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这种草书体势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脱去了章草中保留的隶 书笔画形迹,上下字常相勾连。今草书写起来灵活流畅,简易快速,但往往难以辨认。(见图八)。
狂草兴于唐代,是在今草的基础上写得更加放 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这种字体 ,牵连宛转,上下相属,滥借偏旁,形体混淆,任意增减笔画,书写诡奇疾速,人自为体, 千态百变,缺少规律性,难学难认。因此,狂草已脱离了广大群众日常的书写需要,丧失了 文字进行交际的实用功能,只能作为一种书法艺术供人欣赏。(见图九)
章草是从隶书发展而来的,今草和狂草是从楷书发展而来的,当然也不能忽略今草是章草 的直接演变,狂草是今草的直接演变这一情况。它们的发展演变可用下表表示:
章草今草狂草
楷书又名&真书&&正书&。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见图 十)
楷书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盛行于魏晋 南北朝,一直通行到现在,已有 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了。今天,楷书仍是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
楷书是由隶书演变来的,它的结构与隶书基本相同,只有少数地方略有改动。就整个字势看 ,隶书向外摊开,楷书向里集中;隶书笔画波动,楷书笔画平稳;隶书是&八&字形的横宽 扁平的方块字,楷书是&永&字形的竖长的方块字。
楷书使每个字体有一定的笔画顺序,即所谓&笔顺&。每种笔画又有一定的形式,主要分 为 点、横、竖、撇、捺、提、折、钩等八种笔形,即所谓&永&字八法&永字八法& 八种笔画的原来名称是:侧(点)、勒(横)、弩(竖)、NE043(钩)、策(提)、掠(撇)、啄( 短撇)、磔(zh&,捺)。,从而形成楷书的一整套笔画系统。
楷书是兼采隶书之长而形成的字体。它笔画平直、清楚,结构方正简化,比隶书更便于书写 。楷书对隶书来说是化繁为简,对草书来说是化草为正; 楷书写起来没有隶书那样费事,又比草书工整易认。由于楷书形体严谨、端庄、美观,因此 近两千年来一直被作为正式的字体广泛应用。
楷书的出现标志着汉字从隶书的古今文字过渡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汉字成为方块字就定型 了,汉字也就完全成熟了。
现代楷书印刷体常见的有三种:一是宋体,又称老宋体,是最通用的印刷体,特点是:形 体 方正,笔画严谨,横细竖粗,有装饰性点线。这种字体起于明朝中叶,叫做宋体是出于误会 。二是仿宋体,比较接近于宋朝刻书的字体。它比老宋体秀丽,笔画粗细均匀,顿笔讲究, 常用于排印诗词的正文、一般文章的引文、序言和图版说明等。仿宋体还有一种变形叫长仿 宋,一般用于表格的题头,或用于排印诗词和正文中的夹注等。三是正楷体,同手写体接近 ,比仿宋体丰满,多数用来印扫盲识字课本、通俗读物、小学课本和儿童读物等。 印刷体中另有一种黑体,又称方头体、粗体,供表示着重用,作为文章的标题一般也用黑体 字,很少全篇都用它来印刷的。
印刷体根据形体的大小还有特定编号,常用的有头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 号、五号、 小五号、六号等(见下表)。印刷中常用变换字体、变更字号的手段来区分文章的性质、逻辑 层次、地位的轻重等。
头号二号三号四号小四号五号小五号六号
黑体学学 学学学学学学
老宋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正楷学学学学学学学学
仿宋学学学学 学学学学
长仿学学学 学学学学学
(八)行书&&
行书是为了补救楷书的不便书写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它是楷书的草 化或草书的楷化。行书既不像 草书那样潦草,又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它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行书是楷书通行之后才产生的。由楷书演进为行书是一种自然的趋势,因为楷书虽然比隶 书 方便,但是一笔一笔写起来仍旧费时费事,写得快时自然会把几笔连成一笔,但是行书的连 笔只是局部的,不像草书那样一笔连到底,所以不至于写得像草书那么难以辨认。行书没有 严格的书写规则,写得规矩一点,接近楷书的,一般称作&行楷&;写得放纵一点,比较接 近草书的,一般称作&行草&。行书的特点是近楷近草,不拘不放,笔画连绵,字字独立。 用草书如飞、楷书如立、行书如行的形象比喻,正好生动地说明了草、楷、行这三种字体之 间的关系。
行书大约是在东汉末年今草和楷书盛行的时候产生的。行书兼有楷书和草 书的优点,字形清 晰易辨,书写效率较高,在实用方面差不多和楷书一样受到重视。所以自魏晋以来一直成为 手写体的主要形式,至今普通写信、记账、起草稿、抄文件、作记录、写日记、开药方,几 乎没有不用行书的。行书作为楷书的辅助字体,应用极为广泛,实用价值不在楷书之下。&
二、汉字形体演变的简化和繁化的矛盾
从汉字近四千年的形体演变历史来看,总的趋势是简化。简化的过程反映了人们运用 文字的 基本要求。由甲骨文、金文发展到小篆,是一个简化的过程,小篆又简化成隶书,隶书又简 化成草书和楷书,楷书又简化成行书。广义的草书,则是各种字体的简化。
在汉字八种字体的演变简化过程中,最重大的变革有两次:一次是小篆的推行,这是历 史上 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汉字简化运动;一次是隶书的产生,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的一 次字形定型化运动。汉字由不定型到定型,异体字大大减少,也是一种简化。两次大的运动 都是使汉字趋简避繁,趋易避难。
但是,汉字字形还有繁化的一面。比如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出现了同音替代的假借字。假借 字使得一个字不止一种意义,从而变为多义字。后来为了分化多义字,便大量地使用形声造 字法给一些字增加偏旁(主要是形旁)。这样一来,除了增加字数和笔画外,字体结构也变得 复杂了,使原来简化的倾向又转而趋于繁化。例如&然&字,原为&燃烧&义,后来借作& 答应声&,为了区别字义,于是&燃烧&义的&然&另外加形旁&火&变为&燃&,而&答 应声&的&然&又另外加形旁&口&变成&NE044&字。又如&暴&之为&曝&,&莫 &之 为&暮&,&冥&之为&暝&等等,都是繁化。在其他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繁化问题。
汉字形体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简化和繁化的矛盾。但是,从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来 看,简化是主流,繁化只是支流而已。
汉字始终是朝着简化的方向演变的,但这种变化只限于字体的形态,并没有改变汉字的基 本性质。方块汉字在表意体系的制约下,是不能直接简化成表音文字的。
由于经过以上这些演变,汉字到了今天就成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不象形的象形字,不十分 谐声的谐声字&了。(汉字形体演变的大致情况请参见《汉字字形演变表》)
思考和练习
一、汉字形体演变中有代表性的八种形体分别通行于什么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二、汉字形体的演变反映了汉字发展的什么趋势?
三、字的楷书形式为什么有较强的历史稳定性?
四、现代汉字通行的印刷体有几种字体?每种字体各有几种字号?不同的字体、字号有什么 功用?
五、利用参考书,临摹汉字的八种字体,每体五字,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第五节 写字和正字法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书写方法和技巧;掌握笔画、笔顺、偏旁和部首等概念,防止写错别字。
【教学重点与难点】笔画、笔顺、偏旁和部首等概念;毛笔字的书写方法和技巧。
【教学时数】2课时。
这里所说的写字,与书法含义不同。写字是每一个运用文字的人都要从事的日常活动 ;而书法的范围要窄一些,它是一种写字的艺术,不包括一般的书写在内。
写字是属于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写好字,除主要靠实践外,也必须掌握汉字字形结构系统的 基本知识。汉字的结构系统包括笔画系统、偏旁系统和部位系统(间架结构)三个方面,笔画 和偏旁是汉字的两级结构单位,而笔画、笔顺、偏旁和间架结构,是掌握汉字字形的几个重 要方面。
(一)汉字的笔画和笔顺
笔画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各种点和线,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按楷书书写要 求写字,由落笔 到抬笔,就是一笔或一画。笔尖的走向和行程不同,就产生不同形状的笔画。汉字的笔画有 两个特点:除了少数几个字外,绝大多数汉字是由多笔画构成的;所有的笔画在楷书中多数 是直线形的。
笔画的基本形式是点和线。点和线在汉字里的位置不同,有一些变体。把笔画的基本形式和 变形加在一起,就有许多不同的形体,这叫做&笔形&。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横)、丨(竖)、NE170(撇)、丶(点)、NE171(折)。这五 种基本笔画都有一些变形,其中主要
笔形有八种,即点、横、竖、撇、捺、提、折、钩。传统的所谓用笔法则的&永 字八法&,就是因为&永&字恰巧具备这八种主要笔形,是典型的例子。成千上万的汉字, 都是由这五种基本笔画和它们的变形笔画构成的。汉字的基本笔画及其变形笔画共有三 十多种。列表如下(见下页): 每一个规范汉字的笔画是有定数的。笔画数不对,就会写成&
错字或不规范的字。 正确 计算笔画数目,对于汉字教学、查字典和索引都是必要的,新闻中排列人名也往往按姓氏 笔 画的次序。如&阝&是两画(旧字典作三画),&比&是四画(旧印刷字形作五画),现在应依 据《现代汉字通用字表》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来正确地计算笔画。根据《现代汉字通 用字表》的统计,7000个现行汉字的总笔画数是75290画,平均每个字1075画,最少的是1 画(一、乙),最多的是36画(NE033)。
现代汉字笔画表(略)
书法上还常讲究笔势或笔法。笔 势或笔法,指的是书写时用笔的轻重粗细。笔势对笔画的形 状有些影响,但不会改变笔画的性质。因此,笔势不在笔画系统范围之内。但是,要把字 写好,特别是用毛笔书写时,还是应当注意笔势的。
笔顺就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绝大多数汉字,是由多笔画组成的 ,书写时总有一个先后次序。汉字笔顺的一般规则是:
(1)从上到下,如&主、空、李、章、旦&等;
(2)从左到右,如&语、则、街、极、海&等;
(3)从外到内,如&月、问、句、风、同&等;
(4)从内到外,如&画、凼、延、远、道&等;
(5)先横后竖,如&十、下、井、丰、王&等;
(6)先撇后捺,如&人、余、文、夫、又&等;
(7)先横后撇,如&左、大、厂、在、有&等;
(8)先中间后左右,如&小、水、办、亦&等;
(9)先外后里再封门,如&因、目、田、回、国&等。
此外,还须注意写点的笔顺:点在左上先写,如&斗&&头&;点在右上后写,如&戈& &发&;点在里边后写,如&瓦&&凡&。
这些规则不是孤立的,除笔画极少的字外,多数汉字都是几个规则共同起作用的。如以&唱 &字为例,先写&口&旁,后写&昌&旁,这是应用从左到右的规则;写&昌&,这是应用 从上到下的规则;写&日&又是应用先外后里再封门的规则。至于笔画多的字,它的结构就 更复杂了。
由于汉字形体多样,结构复杂,因此,书写的笔顺也有一些矛盾的情况。例如&非&字, 前四画和后四画都是先竖后横,而不符合先横后竖的一般规则。&中&&申&等字,把中 间一竖放在最后写,也和先中间后左右的规则不合。又如&左&字,第一、二画是先横后撇 ,而&长&字第一、二两画却是先撇后横。可以看出,汉字的笔顺,不是简单的几条规则可 以概括得了的。还有少数字结构特别,笔顺不易弄清楚,也要用心记住。例如:
笔顺是约定俗成的,是人们长期写字经验的总结。学习汉字书写笔顺的一般规律,又了解一 些特殊情况,可以提高写字速度,也容易把字写好。将每个汉字的笔顺固定下来不仅对于正 字法有意义,而且对汉字的信息处理也有作用。
(二)汉字的偏旁和部首
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较大的构字单位,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绝大多数偏 旁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画组合而成的。&
有些字是单独由笔画组成的独体字,分离不出偏旁来,这些字都是象形字或指事字,例如 &山&&水&&日&&月&&八&&人&&中&&上&等。大多数汉字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偏旁组合而成的合体字,这些字都是会意字或
形声字,例如&明&&坐&&休&&基&&柏&&藏&等。
偏旁原指汉字中合体字的两方:左方为偏,右方为旁。现在无论在左、在右、在上、在下 、 在中间、在周围,统统叫做偏旁。例如&岗&字,由&山&和&冈&两个偏旁组成;&闷& 字由&心&和&门&两个偏旁组成。
一个偏旁是形旁还是声旁,只有在具体字中才能确定,因为有许多偏旁既可以充当形旁,也 可以充当声旁。如&木&在&松&中是形旁,在&沐&中是声旁;&马&在&驶&&骑&& 驻&中是形旁,在&妈&&吗&&骂&中是声旁。此外,还有两种比较特殊的偏旁:一种是 表音 兼表意的偏旁,如&娶&中的&取&,既表示&娶&的读音是qǔ,又与&娶&的意义 有一定的关联;另一种是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纯符号偏旁,如&汉&&鸡&&邓&&观&中 的&又&,它分别代替了这些繁体字中较复杂的偏旁。
现行汉字的偏旁中,有些本身是一个字,如&力&&寸&&弓&&马& &见&&石&&田&&日&&月&&目&&山&&鸟&&皮&&车&&舟&&身&&角&& 青&&其&&音&&骨&&韦&&黑&等等,这些可叫做&成字偏旁&;有 些 本身已不成为字,如&匚&&宀&&辶&&廴&&彡&&疒&等等,这些可叫做& 不成字偏旁&。有些独体字作合体字的偏旁用时,因形 体上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关系,往往要发生变形。例如&人&变为&亻&,&手 &变为&扌&,&刀&变为&刂&,&水&变为&氵&,&火&变为&灬&,&犬&变为& 犭&,&心&变为&忄&,&示&变为&礻&,&衣&变为&衤&,&阜&(在左)。
汉字部分偏旁名称表
名称形状例字两 点 水冫冶平 宝 盖 冖写
言 字 旁讠说厂 字 旁厂压区 字 框匚匠侧 刀 旁刂判同 字 框冂冈八 字 头八公八 字 底NE22F兵人 字 头人令单 人 旁亻 伍 包 字 头勹勿建 字 旁廴延走 之 旁辶进提&&手 旁扌拉提 土 旁NE137培 土 字 底NE138塞
草 字 头艹艺
名称形状例字
又 字 头又圣
又 字 旁ㄡ难
又 字 底又支
单 耳 旁卩即
左 耳 旁阝陈
右 耳 旁阝部
力 字 旁力加
三 点 水氵河
竖 心 旁忄忆
竖 心 底NE139慕
宝 盖 头宀实
广 字 旁广康
马 字 旁马驰
马 字 底马驾
四 点 底灬热
火 字 旁NE13A炼
心 字 底心思示 字 旁礻社 续表1 名称形状例字 大 字 头大夺
大 字 底大奕
口 字 旁口吐 口 字 底口否 大 口 框囗国 巾 字 旁巾幅 巾 字 底巾带 山 字 头山岸 山 字 旁山岭 山 字 底山峦 双 人 旁彳彻 反 犬 旁犭狠 食 字 旁饣饲 尸 字 旁尸屋&
弓 字 旁弓强
子 字 旁孑孩
子 字 底子学女 字 旁女妨
女 字 底女要&
名称形状例字
王 字 旁NE13B理
木 字 旁木村木 字 底木棠
歹 字 旁歹殊
戈 字 旁戈战
车 字 旁NE13C轨
瓦 字 旁瓦瓯
瓦 字 底瓦瓮
止 字 头NE13D肯
止 字 旁NE230此
止 字 底止歪
日 字 旁日暖
冒 字 头NE13E冒
贝 字 旁贝贬
贝 字 底贝贵
见 字 旁见觑
见 字 底见觉
父 字 头父斧牛 字 旁NE13F牧
续表2名称形状例字 绞 丝 旁纟级
门 字 框门问反 文 旁攵政肉 月 旁月肌肉&&月 底月脊欠 字 旁欠款风 字 旁NE140飓殳&&字 旁殳段穴 宝 盖NE141究立 字 头立亲立 字&&旁NE142端病 字 旁疒疾衣 字 旁衤初 衣 字&&框NE143裹衣 字 底衣装石 字 头石泵 石 字 旁石砂石 字 底石碧目 字 旁目睁
名称形状例字
牛 字 底牛犁
手 字 底手擎
羊 字 头NE144NE145盖差
羊 字 旁NE146羚
米 字 旁米料
米 字 底米粱
耒 字 旁NE147耕
页 字 旁页颂
虫 字 旁虫蝗
虫 字 底虫蚕
竹 字 头NE148筑
缶 字 旁缶缸
缶 字 底缶罄
舟 字 旁舟航
羽 字 头NE149翼
羽 字 旁羽翻
丝 字 底糸素
走 字 旁NE14A赴
酉 字 旁酉醒
续表3名称形状例字&
目 字 底目盲
田 字 头田界田 字 旁田畴横 目 头 NE14B署皿 字 底皿监金 字 旁钅钢白 字&&头白 皂白 字 旁白皑禾 字 旁NE14C科鸟 字 旁 鸟鸵鸟 字 底鸟鸳
名称形状例字
足 字 旁NE14D路角 字 旁角触齿 字 旁齿龄
隹 字 旁隹雄
鱼 字 旁NE14E鲜
革 字 旁革鞍
骨 字 旁骨骼
麻 字 头NE14F磨
黑 字 头黑墨
黑 字 旁黑默
黑 字 底黑黛
&邑& (在右)均变为&阝&(双耳旁)等等,不但笔形有变化,有的还减少了笔画数。这些改变后的 偏旁,也只能作偏旁用,不能独立成字。 汉字偏旁有的不能再切分成小的偏旁,如&休&& 抓&中的&亻&&木&&扌&&爪&,这种偏旁叫做&单一偏旁&。有的偏 旁可以再切分出 小的偏旁,如&湖&,第一次切分出&氵&&胡&;其中的&胡&还可以进行第二次切分, 切分出&古&&月&;其中&古&还可以进行第三次切分,切分出&十&&口&。这里的& 胡&和&古&都是可以再次切分的偏旁,这种偏旁又叫做&复合偏旁&。根 据切分的先后层次,&氵&&胡&属于一级偏旁,&古&&月&属于二级偏旁,&十&&口 &属于三级偏旁。 规范汉字的偏旁部位格式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更动,更动了,有的变成了异体字,如& 够 &与&NE03C&、&群&与&NE04B&;有的变成了另外一个字,如&柑 &与&某&、&吞&与&吴&等。
汉字的数量很多,但偏旁是有限的,据有人统计,11834个汉字共有单一偏旁648个。参见《汉字结构及其构成成分的分析和统计》,《中国语文》1985年第4期。
学习汉字的偏旁, 可以认识汉字在形体上的特点,有助于分析汉字的结构,有助于查检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编纂字典时,常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编在一起,称为一部,并把每部相同的偏旁作为该部的 标目。这种作为标目的、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就叫部首。例如凡是从& 木&的字编为一部,以&木&为首;凡 是从&火&的字编为一部,以&火&为首。&木&和&火&就是两个部首。部首不属于汉字 结构系统的范畴,而是用部首排列法编纂字典时给汉字归类的一种手段。
研究汉字的部首,把它整理成为一个系统,是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的。这部书把所 收的9353个汉字归为540部。明代梅膺祚的《字汇》合并为214部,其后《康熙字 典》《中 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均为214部。解放后编印的《新华字典》改为189 部,《现代汉语词典》调整为188部,《汉语大字典》又调整为200部。
部首和偏旁不能等同,偏旁的数目比部首多得多。据统计,现行汉字偏旁有1000个左右。 凡部首都是偏旁,但偏旁不一定是部首。这是因为部首一般是表示同部的 字的词义类 别,具有表示意类的作用,而偏旁则除了一部分表示词义类别的以外,更多的是字的表音成 分。例如组成&江&&河&两个字的&氵&&工&&可&都是偏旁,&氵&是这两个字 所属的部首,而&工&&可&只是表音的偏旁而不是部首。可见,部首包含在偏旁之中,偏 旁的范围比部首大。
懂得部首的有关知识,既方便查阅字典,也有利于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
(三)汉字的间架结构
笔画构成偏旁。由一个偏旁构成的字叫独体字,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构成的字 叫合 体字。偏旁与偏旁组成方块汉字,有它一定的规律性,这就是汉字的间架结构(也就 是部位系统)。汉字的间架结构指的就是偏旁的组合方式。
汉字中不管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不管偏旁多少和笔画多少,也不管偏旁呈何种部位 分布, 每个字都要求占一个方格。汉字的这种方块特性,是由隶书奠基,楷书定型的。为了把汉字 写得整齐、匀称、美观,就必须注意各种结构的类型,掌握每一个字的各部件的大小、宽窄 、高低等的比例。
汉字的间架结构,常见的有下列几种类型:
1独体结构:一个字分不出偏旁的,例如&水&&火&&土&&木&&人&&手&&刀& &马&&牛&等。
2上下结构:由两个偏旁重叠而成,例如&昌&&些&&字&&笔&&思&&台&&需& &照&等。
3上中下结构:由三个偏旁重叠而成,例如&意&&冀&&蜜&&曼&&赢&等。
4左右结构:由两个偏旁并列组合而成,例如&江&&姓&&林&&础&&记&&致&& 期&&鹅&等。
5左中右结构:由三个偏旁并列组合而成,例如&街&&辙&&膨&&概&&谢&&树& 等。
6半包围结构:指外面的偏旁从两面或三面包围着里面的偏旁,例如&厌&&庄&&病& &近&&廷&&旬&&同&&区&&凶&&闲&等。
7全包围结构:指外面的偏旁从四面全部包围里面的偏旁,例如&回&&因&&团&&困 &&园&&圆&&国&&固&等。
8品字形结构:由三个偏旁呈品字形组合而成,例如&晶&&众&&森&&磊&等。
上述八种类型中除独体以外,可以概括归纳为上下、左右和内外等三种基本格式。这几种结 构方式往往互相结合,如&架&字是上下结构为主,上面一部分的&加&是左右结构;&捆 &字是左右结构为主,右面一部分的&困&是内外结构;&漪&字是左右结构为主,右旁的 &猗&,又是左右结构,&猗&右面的&奇&是上下结构。
(四)写字的基本要求
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工整、熟练。
写得正确,就是要写得对,不写错字,不增笔,不减 笔,不改变字形。一点一画的差别,就会造成错误,因此要按规范字体写得笔画分明 ,横要 像横,捺要像捺;哪里起笔,哪里收笔,都应合乎一定的规则。形体相似的字要写 出笔画上的差别,使人一目了然。所写的字别人一看就能认识,才能理解意思,才能达到文 字书写书面交际的目的。 写得工整,就是要写得端正匀称,行款整齐,纸面干净;不潦草,不歪斜,不大小悬殊,不 高低参差,不让笔画多的字出格,也不让笔画少的字缩在一个角落里。这样,不仅可以使字 形美观,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字形的轮廓更清楚,别人看了易于辨认。
写得熟练,就是要把字写得又好又快。这是写字的较高要求。 必须注意的是,所谓&熟练& ,并不是单纯指写得快,熟练虽然包含有快的因素,但是它必须以正确清楚、工整匀称为前提。
& & 字要写得熟练,就要有耐心和信心, 自觉顽强地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地多写多练,才会得心应 手,运笔自如。熟能生巧,自然就能写得既快又好。
写字首先要求把字写正确,其次要求写工整,最后达到熟练。正确、工整、熟练三个方面的 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五)写毛笔字的基本方法
写字,通常用的是铅笔、钢笔、圆珠笔和毛笔。师范院校的学生, 还应熟练使用粉笔。其中铅笔、钢笔、粉笔和圆珠笔属于硬笔,毛笔属于 软笔。毛笔是我国人民书写汉 字的传统工具。毛笔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写出轻重粗细有变化的点画,并能写出各种大字。 不用毛笔写,就不能充分体现汉字的笔画和结构特点。而且 练好毛笔字是写好其他各种硬笔 字的基础,是学习写字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这里主要介绍写毛笔字的基本方法。
学写毛笔字,应先从楷书学起, 因为楷书的基本笔画特征非常明显,笔法变化较多,并且用 处也最大。同时练好楷书同写好行书、草书的关系也很大。
学写毛笔字,必须先懂得怎样执笔,只有执笔得法,写起字来才能运转自如。
执笔的方法:大指上节端和食指上节端相对紧握笔杆 ,中指上节端附着在笔杆外,向 内钩住笔杆,无名指的指背向外顶住笔杆,小指贴着无名指,但不着笔杆,无名指和小指的 指尖不要触到掌心,笔杆垂直。虎口微向内作圆形。应做到:指实、掌空、手竖、腕平。手 臂放在桌上,手腕稍稍悬空,五指一齐用力。大指向外拒,中指向内抵,食指 向内钩,无名 指向外弹,小指辅助无名指。执笔部位的高低,要看字的大小而定。一般是 靠下的1/3 处。如果字小,就低些;字大,就高些。总之,笔杆要执得牢,执得直。写大字要学会悬腕 ,才灵活有力。
写字的姿势也要十分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是:身体坐直,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俯;背 直,胸挺起,前胸应离书桌三、五寸;大腿平放,小腿垂直, 大小腿约成直角,脚尖相并平 行着地。右手执笔,所写的字,应在视线的正中;左臂平放在 桌面上,左手摊开五指,将纸 张按住,以免书写的字偏斜不正。眼睛离桌面不可过近,需距离一尺左右。如果写三寸以上 的大字,应站着书写,两脚分开,右脚稍向前,上身微向前倾,左手轻扶桌面,右 手悬肘执笔书写。
写毛笔字还应注意运笔,运笔讲的是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 律。下面把八种基本笔画的写法,用示意图加以具体说明。
(1)上点:①逆锋起笔;②接触纸面向左推;③随即铺开笔毫,转笔向右下移作顿; ④回锋向左下收笔。
(2)左点:①顺笔向左下;②让笔毫铺开;③顿笔向下;④回锋向右内收笔。
(3)右点:①藏锋向上落笔;②转锋向右;③转锋向下;④稍一按笔;⑤回锋收笔。
(4)俯点:①逆锋起笔;②铺毫转下;③随即向右顿;④提锋向左下轻快挑出。
(5)仰点:①逆锋起笔;②铺毫转下;③回锋向左;④提笔向 右上挑出。
(6)长点:①顺锋向右下;②逐渐铺毫;③向下微顿;④转锋向左上收笔。
①逆锋向左;②急顿笔成点向右;③提笔顺势稍轻快行笔,横引至末;④提笔稍向 右下;⑤顿笔成圆;⑥回锋向左收笔。
无论长横短横,取势都应左稍低,右稍高。
(1)长、短竖:①逆锋起笔向左;②顿笔成点;③铺毫行笔;④至末端顿笔; ⑤顿笔成圆角,并上下迎送一二回;⑥转笔向上提收。右面的长竖,收笔末端形圆如垂露 ,故叫&垂露竖&。
(2)垂竖:①写法与长竖的①②③相同;④至末端轻轻提锋向下,不停 顿,轻快收笔,使竖末短而尖。右面的垂竖,因末尾收笔像一针尖,故叫&悬针竖&。
(1)斜撇:①逆锋向上;②转笔向右下顿笔成点;③引笔 向左下逐渐提笔;④撇成尖端轻快提笔。
& &(2)平撇:运笔方法同上,但取势较平,左稍低,笔 画较短。
(3)竖撇:运笔方法与斜撇基本相同,但起笔不宜过重,取势细长。
(1)斜捺:①起笔逆锋向上;②转锋向下;③渐渐用力行笔;④顿笔;⑤提笔 向右捺出收笔。
& &(2)平捺:①逆锋起笔向左;②转锋铺开;③渐渐用力向右行笔;④顿笔;⑤提锋收笔 。
& &(1)斜提:①逆锋起笔;②顿笔成点;③渐渐提笔向右上;④顺势轻挑出。
(2)竖提:①逆锋起笔向左;②顿笔成点;③铺毫下行;④略转锋偏左;⑤顿笔成角;⑥ 转笔轻挑出。
(1)竖钩:①②③同竖的运笔法;④转笔成圆;⑤顿笔蓄 力;⑥轻收挑出收笔。 (2)横钩:写法照&横&的方法运笔至末端,顿笔转锋向左下轻收挑出。
& &(3)斜钩:①逆锋左上;②顿笔;③铺毫向左下行笔并略向右弯;④顿笔蓄力;⑤提锋向上挑出。
(4)卧钩:①顺锋起笔;②逐渐铺毫,引笔平向右弯;③至末 端顿笔蓄力;④提笔向上左挑出。
(5)弯钩:①顺锋起笔;②铺毫向下行成弧形;③至末端顺笔蓄 力;④提笔向左轻快挑出。
(1)横折:①逆锋起笔;②顿笔成点;③铺毫行笔; ④挫笔后提笔转锋;⑤顿笔向下行;⑥顿笔成圆;⑦转锋向上收笔。
(2)竖折:①逆锋起笔;②顿笔成点;③铺毫行笔;④挫笔后提笔转锋;⑤顿笔向右行;⑥ 顿笔成圆;⑦回锋向左收笔。
练习写毛笔字的传统方法是临摹,就是以书法家所写的字作为范本来学习。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描红(填摹):用毛笔在已印 好红色楷体字的字帖、范本、习字本上照字迹填写。这种方 法很简便,易为初学写毛笔字的人所掌握。描红可以渐渐了解一些毛笔的性能,可以了解汉 字各种笔画的特点,为以后进一步练习写字打下基础。
2描影(摹写):用半透明白纸蒙在字帖、范本上,用毛笔照 着下面的字影摹写。这种方法基本上与第一种相同。
3先摹后临:在习字本上每行的第一格中,先用描摹的 方法写一个字,然后在下面空格中照上面描摹好的字样,进行临写。
4细摹粗临:先用铅笔描写标准笔画的轮廓,然后用毛笔在 轮廓内临写。先摹后临和细摹 粗临都是从描写到临写的过渡练习阶段。这个阶段能使初学写毛笔字的人学到一些汉字的笔 画安排和字形结构的组合,为脱手写字打好基础。
5格临:用印有田字格、 米字格或九宫格的习字本,或者将画有田字格、米字格或九宫格 的玻璃或玻璃纸压在字帖上对帖照格临写。临写前,应对帖上字的结构、笔意仔细揣摩,做 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下笔有法&,这是一种&心摹手追&的功夫,至为重要。千 万不要看一笔写一笔,因为这样会忽略整个字体间架结构的总安排。应该是看了之后,落笔 把整个字一气呵成写好,这样所临写的字的精神面貌, 才不致差得太远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进一步掌握书写的运笔功夫和字体韵味。 图十二颜真卿《多宝塔》
6框临:在印有方格的习字本或自画方格上,照着字帖临写 或用白纸蒙在方格上对着字帖 临写。这一种方法比格临更难掌握一些,因为字的笔画、结构布局已不像格临那样有明显的 线条标志,指示出上下左右的位置,而只是一个大方格。
& &7背临:先认真观察、体会字帖、范本中字的笔法 、笔画、结构特点,并熟记在脑子里, 然后背着字帖、范本书写;字写好后再对帖修改。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写字基础才能掌 握,对提高写字能力很有效。
临帖要有恒心,又要专一,要先专心临好一种字帖,只要是喜欢的一种就 应该下决心坚持练下去,不要好高骛远,不要见异思迁,不要中途改换另一种字帖。选定字帖,一口气坚持下去,收效才大。
临帖,首先应选好碑帖。我国历代的书法家很多,碑帖种类浩繁,数不胜数。学写楷书,可 选用以下碑帖:(1)临写大楷最好以颜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或柳字(唐 代书法家柳公权)比 较适宜。颜真卿的《多宝塔》或《大字麻姑坛记》,字体端庄宽绰,气 势雄厚,笔画有骨有肉,顿挫分明,间架严整,独创一格(见图十二);柳公权的《玄秘塔》《神策军碑》(见图十三),字 体紧而不拘,疏而不散,笔笔挺拔,字字刚劲,笔画清丽,结构疏朗。(2) 写中楷最好临写 欧字(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欧字以《九成宫醴泉铭》(见图十四)为代表,用笔 苍劲方润,笔 画干净利落,结构开朗爽健,整齐而不板滞,紧密而不局促。(3)练写小楷 可选用王羲之(晋 代书法家)的《乐毅论》(见图十五)和赵孟 (元代书法家)的《闲邪 公家传》(见图十六)。这两种字帖用笔流畅娟秀,笔势清圆,笔画优美 ,结构谨严,端正方整。
上述诸家碑帖,从楷书这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但是,这些碑帖 出自古人的手笔,其内容有不少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等毒素,加之有许多字现在已经简化或 废弃了,不符合汉字规范化的标准,所以初学写毛笔字的人也不一定要选用这些字帖作为学习的样本,可以先选用现代书法家的规范汉字字帖。
初学时,最好从实用的观点出发,先练习大楷或中楷,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进一步练习 小楷和行书。如果要全面探索书法艺术,也可以学一学隶书和草书。
二、正字法
(一)正字法的含义
正字法就是文字的形体标准和使用法则。它的作用在于保证文字的全民性和 社会性,使文字 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循的规范化的书写标准。所谓正字,就汉字来说,是指结构和笔画正确, 符合法定标准的规范汉字。正字有别于异体字、错字和别字。
正字法所包含的内容是由语言特点和文字传统所决定的。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正字法问题。 用拼音文字的国家,正字法一般包括字母拼写法和符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旁部首所表示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