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2010太空漫游游类似的,有推荐值得玩的新吗

您好, []|
江晓原评《太空漫游》四部曲 一个旧传统的绝响
[导读]2008年阿瑟·克拉克逝世时,他被称为“最后的科幻大师”,“科幻文学黄金时代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被视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为他送行的是一片颂扬之声。
“太空漫游”四部曲-2001-封面“太空漫游”四部曲-2010-封面“太空漫游”四部曲-2061-封面“太空漫游”四部曲-3001-封面2008年阿瑟·克拉克(Sir Arthur Charles Clarke,~)逝世时,他被称为“最后的科幻大师”,“科幻文学黄金时代最后一位大师”,他的逝世被视为“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为他送行的是一片颂扬之声。所谓“科幻文学黄金时代”这个提法,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几乎所有“黄金时代”的说法,都只是一个文学性的修辞,通常被用来建构今人想象中的理想世界,就像儒家总是说“三代以上”、“唐虞之世”一样。这种理想世界总是被建构在往昔,这是为了增加说服力(表明已经达到过),如果建构在未来或遥远的时空,虽然更具科幻色彩,对于政治论说而言却反而不够有力。评价阿瑟·克拉克虽然不是政论,但道理是类似的——当我们称赞往昔某段时间是什么什么的“黄金时代”时,似乎就意味着我们当下已经不如那个时代了——这当然未必真是事实,通常我们只是想借那个虚构的黄金时代来说当下的事而已。“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说法应该也不例外。那么何等人可以膺选“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大师”呢?从科幻的历史来看,最基本的“考核指标”也不外两项——大奖和销量。克拉克得过3次雨果奖,3次星云奖,1次星云科幻大师奖;他的近100部科幻作品据估计全球销售了2500万册,平均每部作品销售25万册。从这两项指标看,克拉克的“科幻大师”资格当然没问题。况且他还得过国际宇航协会的最高荣誉“冯·卡门奖”(日颁发给他的,领奖地点居然是中国北京)。我对于克拉克“科幻大师”的称号,并不打算持什么异议。但是,比克拉克晚些时候的作家,也有很畅销的科幻小说,比如迈克尔·克莱顿(Michael Crichton)的一系列小说,比如丹·布朗的小说——他的《数字城堡》、《天使与魔鬼》、《骗局》都是绝对典型的科幻小说,只是现在大家通常不把他算到科幻作家行列中。这也是因为“科幻”的边界正在越来越模糊(或者可以说正在扩张)。克拉克最著名的作品,当然是小说《2001太空漫游》(2001: Space Odyssey,1968),以及另外三部一直写到1997年才结束的续篇《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他自己认为不是续篇,而是“变奏”)。但这四部《太空漫游》的名声,很大程度上是拜库布里克导演的同名科幻影片《2001太空漫游》之赐。与通常先有小说后有电影的模式(亦有少数相反的模式)不同,这两部作品是同时合作创作的。克拉克对于他和库布里克的这段合作,此后多年来也一直津津乐道。但是,比克拉克晚些的作家,也有很著名的改编电影,比如克莱顿的《侏罗纪公园》(Jurassic,)、《时间线》(Timeline,2003)、《刚果惊魂》(Congo,1995)、《深海圆疑》(Sphere,1998)等等。而在与克拉克约略同辈的科幻作家中,菲利浦·迪克(Philip Dick)在这方面有着远远超过克拉克的成就——只要提起《银翼杀手》(Blade Runner,1981)、《宇宙威龙》(Total Recall,1990)、《少数派报告》(Minority Report,2002)、《记忆裂痕》(Paycheck,2003)这些著名科幻影片就够了。也有人将《太空漫游》与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的《1984》相提并论,这倒是一个颇有创意的比较——这两部小说表现了科幻的两个传统(或者说纲领)。虽然克拉克的《太空漫游》比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写于1948年)创作得晚,但克拉克表现的却是科幻中的一个旧传统。这个传统中最为中国读者熟悉的,是19世纪下半叶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的作品,这些作品呼唤、赞美科学技术,为科学技术向我们许诺的美好未来吟唱颂歌。这个传统标榜“硬科幻”——以有很多科学技术的细节为荣,更以能够预言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荣。这是一个科学主义的传统。另一个传统,其实早在19世纪末已经开始,那是一个悲观的传统,着重反思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它就是反乌托邦、反科学主义的传统。这个传统中有许多“软科幻”作品,因为这个传统并不以科学技术细节之多为荣。上面提到的奥威尔、迪克、克莱顿,甚至丹·布朗,都是后一个传统中的重要作家。克拉克的作品,基本上一直停留在旧的科学主义传统中。他自己也以此为荣。这方面的直接证据,在《太空漫游》四部曲中很容易找到。在前后写了30年的《太空漫游》四部曲中,他写过许多篇序、后记、题记之类的文字,在这些文字中,他反复提到自己小说中某些与后来航天事业吻合的细节,深以为荣。这些细节,归纳起来其实也就是三件琐事:一、飞船阿波罗十三号出故障时宇航员向地面报告的语句,与他小说类似情节中的语句非常相近;二、通讯卫星“棕榈棚B2”发射失误的情节,与他小说中的某处情节类似;三、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木星的一连串画面,与航海家号宇宙飞船所拍摄的画面“其相似之处令人拍案叫绝”。这些细节上的吻合或相似有多大的科学意义,是另一个问题,但反复提到这些细节,足以说明克拉克心目中的价值标准——在这些序、后记、题记之类的文字中,能解读为后一个传统的内容,连只言片语也找不到!对外星文明持何种态度,也往往可以视为上述两个传统的试金石。那个陈旧的、乐观的科学主义传统,更愿意相信外星文明是仁慈友好的——尽管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而在悲观的、反科学主义的纲领下,则对外星文明表现出更多的警惕性和防范心理,认为出于资源争夺的基本原则,外星文明更可能是侵略性或恶意的。对待外星文明的这两种态度,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争论不休,近年史蒂芬·霍金主张人类不应该主动与外星文明交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可以视为上述悲观的、反科学主义纲领的新表现。而克拉克在他的作品中,则坚信外星文明是仁慈友好的,人类应该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那样投入外星文明的怀抱。正如1994年库布里克给克拉克的贺词中所说的,克里克笔下的外星文明“或许会扮演神一般的父亲角色,或甚至像教父一样地对待我们”。这样看来,克拉克确实是那个科学主义旧传统“最后的大师”。因为早在他写作《太空漫游》之前的年代,世界各国的绝大部分科幻作家,都已经告别了克拉克所表现的科学主义旧传统,或者说抛弃了克拉克所采用的旧纲领。库布里克的影片《2001太空漫游》,虽然是和克拉克的小说同时由他们两人共同创作的,但这两者并未相互成为对方的翻版。从影片看,也不像旧传统的产物。即使是被旧传统束缚了很久的中国科幻创作,也在20世纪90年代基本完成了与国际潮流的接轨。也许有人会说:这两种传统或纲领有什么高下之分?你凭什么厚此薄彼?在所谓的“科幻文学黄金时代”,这样问或许能显得相当雄辩,但是到了今天,情形已经完全不同。今天的科学技术,已经是脱缰的野马,人们对于科学技术,早已不是担心它发展得太慢,而是担心它发展得太快,担心它会失控。今天的科学技术,早已不需要《太空漫游》所表现的科学主义传统来呼唤它,却迫切需要《1984》所表现的反乌托邦、反科学主义传统来反思它。所以,如果我们非要找出一个“科幻文学黄金时代”的话,这个时代也不能找克拉克来做它的代表。最后,关于《太空漫游》四部曲,有两处细节给我印象深刻,特别在这里提一下。一是在《太空漫游》四部曲中,钱学森居然是一个重要角色。《2010太空漫游》的第二编标题就是“钱学森号”——这是艘宇宙飞船的名字。但钱学森在《太空漫游》中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而已,例如,《3001太空漫游》第四编的第26章标题是“钱氏村”,在书末所附的“资料来源”中,赫然有“钱氏村”条目。克拉克在该条目中回忆了他本人与钱学森的交往:他托人将签名本《2010太空漫游》和《2061太空漫游》送给钱学森,得到的回馈是一套《钱学森文集:》(科学出版社,1991年)。二是克拉克晚年强烈的自恋。他反复谈论他小说中的三处技术细节与后来航天科学的发展有所吻合,已经显得相当自恋,但他还有更为自恋的调调。例如,他在《3001太空漫游》序中说:“让我又惊又喜的是,我发现《牛津英语大辞典》从我的书里引用了超过66处!”这番统计工作让克拉克有点得意忘形,他接着说:“亲爱的《牛津英语大辞典》,如果你在这几页里发现了什么可用的例证,再一次的——别客气,尽管用!”又如,在《3001太空漫游》末尾“最后的感谢”中,克拉克感谢一家酒店的老板为他写作提供了套房,但“或许更令人鼓舞的是入口处所悬挂的牌子”,因为牌子上罗列了光临该酒店的卓越人物,包括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电影明星格里高利·帕克、费雯丽等等,最后他告诉读者,“我很荣幸看到我的名字列在他们之间”。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会员。已在海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主编丛书等60余种。
推荐微博: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文化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图书资讯博客原创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近几年来的日本动画有哪些值得推荐?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20,041分享邀请回答labs.ieph.net/S1ACVoteCloud.swf
(制作系统的是
大大)。下面是2008年至今所有动画作品评价的一个总图(排列顺序是随机的,每次刷新都不同):这个图里主要是两个信息:作品题目字体的大小代表投票量,越大的字体越多人投票,也反映了作品是否话题作。本图并不能完全展示所有08年以后的动画,从图中只能看到一些比较热门的作品,所以可以从右侧选项中进入各个季度分支里详细观看。字体的颜色代表最后评分,可以参考下图。红,评高分的人多;蓝,评低分的人多;绿,评中间分数的人多;粉,高分和低分的人一样多(争议作)。我个人推荐的选择补番顺序是,结合字体大小,然后红→粉→蓝→绿。高分作自然不用说明,争议作中诞生你心目中的独特神作的可能性极高,而平庸作通常都比较大众。虽然图中是色彩斑斓,但其实无论颜色是什么只要图上有名的都是近几年不容错过值得一看的动画。这里在各种颜色中挑一些字比较大的作品评论一下。红色:《魔法少女小圆》:21世纪以来最“现象级”的日本深夜动画,披着魔法少女外壳的反类型片。此片在播放期间无论在日本还是中国都带来了滔天怒涛级的讨论,在2ch上超越了《凉宫春日的忧郁》成为了动画版历史上讨论串主题数最多的动画。蓝光销量各种破纪录犹如吃生菜,剧场版超越了《轻音少女剧场版》缔造深夜动画延伸电影的日本史上最高票房20.6亿日元。这部作品是一部最适合追着看的动画,是一场持续4个半月的疯狂营销大战。你可以不相信政府,但一定要相信宅男们虔诚参拜的神物;你可以觉得它不好看,但你一定要看。《冰菓》:京都动画公司作品。虽然改编自米泽穗信的“古典部系列”推理小说,但褪去所有外衣后会发觉,它其实只是用长达22集的漫长过程去描写一个男生如何堕入爱恋而已。温柔又美好的,正是不完全的我们。青春,既有温馨也有疼痛。作画水平非常高,片头片尾光列举本集的原画工作人员就能把整个屏幕都占满。是我个人心目中京阿尼的top3之作(top2是《凉宫春日的消失》,top1是《日常》)。《反叛的鲁路修》:日升动画公司作品。拿出了日本动画最稳打稳扎的元素——机械人战争+政治阴谋+男主角的特殊能力+男主角的特别高的智力+旁人的特别低的智力,加上莎士比亚的剧本(?),CLAMP大妈的人设,联合打造了新世纪最典型的商业动画。情节跌宕起伏,虽然第二季因为各种现实的原因而造成剧情发生了暴走,但这片子依然成为我推荐给不看动画的同志们的标准入门作。《命运石之门》:原名《SGate》,改编自5pb.社和Nitroplus联合制作的同名文字悬疑游戏,是“分号三部曲”的第二部(其余两部是《CHead》和《RNotes》,均已动画化)。平心而论,当最初听到了悬疑游戏的题材和继承了KID社一部分血脉的5pb.,都让我不禁期待起本作能否再现那款惊天地泣鬼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文字悬疑游戏巅峰之作《Ever17》给玩家曾经带来过的无与伦比的震撼。事实上,《命运石之门》的核心包袱在动机上还真的和《Ever17》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只学了前辈十分之一的功力,结局就把我震得屁滚尿流。好了,胃口吊得有点多,正经的说,本作是很正统的关于时间穿越题材的作品,假如你看了第一集觉得很好看,那么赶快转为玩游戏感受神演出还来得及,那么赶快转为玩游戏感受神演出还来得及。(重要的东西要说两次)《回转企鹅罐》:这名字的命名风格最初一看还以为是村上春树哪篇小说被动画化了。被誉为otaku三大神作之一的《少女革命》的导演几原邦彦沉寂十数载14年磨一枪的新作品,依然是晦涩的意识流演出,仿佛打满灯光的舞台剧布局。虽然看得让人云里雾里,但本质其实是个很温暖的故事。少年少女围成圈,我的命运你来品尝。还有顺带一提片里的“生存战略”太赞了,比《少女革命》中的“绝对命运启示录”还要赞,我都想提名它为日本动画最强的变身兼用卡。《四叠半神话大系》:汤浅政明作品。四叠半,日本大学生宿舍的面积。使用魔幻现实主义和绚烂色彩风格的浮世绘描绘的一场迷走的青春,算是一部很婉转和委婉的大学生励志剧。可以预先说明,本片神在最后,适合追不适合补,假如是一口气补完的话前期会累积一定的烦闷和迷惘,但这些都为了在最后的狂奔中释放和爆发。推荐给吻合电波的人。粉色:《革命机Valvrave》第一季:不知道是谁说过,现在的动画要在播放时火起来的秘诀:JB乱、超展开、打打打,这部动画竟然能同时完成三个任务,实在让人惊讶。来自日升动画公司的作品,再次展现出元素糅合的大混搭,原本很有希望成为次时代的《鲁路修》——至少第一季是。别人说在《魔法少女小圆》三集一次的超展开轰炸下小心肝已经有点承受不住,《革命机》竟然可以做到每集都超展开,一集比一集劲爆,更有甚者例如第一集竟然可以每5分钟一次超展开,着实让人瞪目乍舌,感到好像坐上云霄飞车一样丧失了心智。这种片就是我之前提到过的心目中的独特神作,我给这种类型起了个名字,叫“颓废型超展开片”,就是说剧情冲突来临得太突兀,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散发着迷人的毒品般的诱惑,在跟随着它步伐的不久后会慢慢地迷失自我。看了多年片子,我渐渐习得了故作严肃的批判性眼光,用应得的加分项和逊色的减分项来评价一部作品的优缺。是《革命机》让我重新听到了灵魂的呐喊,我抛开了表达意图抛开了作品深度抛开了立意抛开了创作目的,只是专心地对下一分钟究竟会发生什么剧情翘首以盼。Valvrave,那是颠覆智商的系统。《轻音少女》第二季:京都动画公司作品。“无比典型的废萌片。假如你想无忧无虑不带脑子地看日本女高中生的日常生活,而且对十几岁美少女如痴如醉的话,那么...”——以上的评语,对于评论这部动画的第二季来说已经不适合了。《轻音少女》是罕见的一部第二季超越第一季的动画,京阿尼略微调整了第一季过度泛滥的为萌而萌的气氛,在第二季施展了它深不见底的日常剧情演出功力,使这部动画从“废萌片”升级为带有感染力的“清新型废萌片”。事实上在这个评分系统中,《轻音》第一季是绿色的(平庸),第二季变成了粉色(争议),原来集中于中间的评分经过第二季后向高分和低分两个方向分散开去,个人觉得这种两极分化就是把剧场版的票房推向了19亿日元的高度的原因。第二季过后,堀口悠纪子的轻音脸人设渗透到京阿尼的每部作品当中,影响深远。蓝色:《罪恶王冠》:播放前让人期待过高加上拙劣的营销手段将一部“无以名状”、“一团混沌”的动画推向了烂片的悬崖。虽然有优秀的音乐优秀的人设和元素糅合大混搭,但剧情走向却有点让人预测不能。虽然如此,这片依然是我个人第二部心目中的“独特神作”,同样是“颓废型超展开片”,适合补不适合追。很多人说此片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成功塑造一个能留名的人物,但我觉得这只是因为人物们被太耀眼的剧情异色光芒所掩盖。后半段的情节韧性很高,让人越看越起劲。《刀剑神域》:改编自同名轻小说。是唯一在“这本轻小说真厉害!”评比中蝉联两届冠军的作品。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这部动画,剧情王道,作画精良,人设优秀,节奏出色,音乐良好,是很值得推荐给没有看动画习惯的同学的爽片。其实基本上大部分对此片的差评都集中在“网游”这个点上——它太像一部连载在起点上的网络小说了。“看日本动画和看中国起点网文两个行为是没有区别的”——观众接受不了这个残酷的事实,于是怒打差评,死得有点冤。《Angel Beats! 》:麻枝准编剧,延续了key社世界观风格和人物风格的作品。题材和立意都是挺有趣的东西——超生不了的灵魂在一个死后世界相聚,相当于描写在奈何桥喝孟婆汤前的逝者。但出来结果节奏发展飘忽不定集与集之间连接生硬,每一集单独拿出来都不错,连起来却很别扭,这原因可能是麻枝准写惯了超长剧本的galgame一下子突然去写13集动画导致的不习惯。再加上本片播放前宣传夸下海口,说是“最高的人生赞歌”,还拍了个好看到不得了的预告片,期待落差了。顺带一提,上面这三部动画其实都是近年的热门作,事实上都值得推荐,没有评分的这么糟糕,都怪营销团队猪队友了。绿色:《Fate/Zero》:改编自同名小说。原作是黄色游戏剧本家虚渊玄在型月世界观中写的同人,是游戏《Fate/Stay Night》的前传。虚渊玄这个人,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也有自己的一套展现残忍的方法,这些特色和型月的世界观与设定相结合,是这本原作小说的看点。动画在还原上做得中规中矩,但经费预算分配颇为失败,前期的几场打斗出色得让人震惊,后期人物的作画崩坏又严重到让人胆寒,所幸剧情救活了全剧。顺带一提,本作第一集的niconico中文直播、“陈坤微博事件”、还有后来bilibili的第二季第一集同步直播,让我有一种正在经历日本动画在华版权时代前哨战的感觉,有一定里程碑意义。《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原名《あの日見た花の名前を僕達はまだ知らない。》(句号不能打少),是2011年的一部原创动画,讲述的是为了给突然出现的昔日已逝的好友鬼魂超生,早已渐行渐远的青梅竹马们重新走到一起来的故事。本作心理描写很细腻,主要人物有血有肉塑造得很成功,剧情虽然是很王道的小清新煽情,但对观众的感情冲击做得很出色,每集结尾那首好听到泪如泉涌的片尾曲插入是近年来最出色的演出。虽然最后结局榨泪煽情过度,但瑕不掩瑜。本作的第一集和《化物语》的第一集、《回转企鹅罐》的第一集是个人心目中五年来的top3首集,翻看无数次。此片被黑主要是集中在编剧冈田磨里小姐身上,这位同志多年以来一直专注狗血剧情的描写,是日本动画琼瑶化,韩剧化的代表。至于你是否吃她那套,就各花入各眼了。这里只是粗略地介绍了一下大图中的其中13部作品,更加详细的话需要按自己的兴趣在每个季度的分支里筛选,好看的片子多如牛毛。投票区有补完一些08年前的经典之作,例如在传说中的神片爆发年2007年时投票区还没有成立,所以2007年产生的那些流传后世的动画的投票量都不够大,隐没在上面那幅大图中了,但点进分支的话会看到每部题目都红光耀眼。为了和别的榜单统一口味,这里结合用户群体总结一下S1动漫投票区的评分特点:1、作品发起投票均安排在该作品完结之后,努力确保所有投票用户是在看完全剧的情况下评分的。极大减少了豆瓣和bangumi的“一话弃”党对慢热作品分数的拉低。2、每个论坛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作品,论坛讨论气氛会影响用户的评分。举个例子,S1动漫区有五大G点,东革西麻南春北白中小圆,这五部作品(《革命机Valvrave》、《天才麻将少女》、《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白色相簿2》、《魔法少女小圆》)的讨论热度异于常人,这些从讨论帖里激战一天后走出来的患了狂热病的病人所评的分,确实会和外界有点偏差。3、神回加分、拙劣营销减分的现象严重。前者的例子如《四叠半神话大系》,第十话神演出可以一击封神;后者例子如《Angel Beats! 》。4、有微妙的反大众、反热门倾向。例子如《进击的巨人》、《刀剑神域》、《Fate/Zero》,黑它们的会比外面多。由于上面这个榜单最接近题主问题中的“近几年”,所以说得长了点。除了S1动漫投票区外,还说说另一个榜单,那就是鼎鼎有名的“2ch Top200”:。2ch是日本一个大型的综合论坛,其中的动漫版也是日本比较重要的动漫讨论社区。这个榜单在流传过程中经常会冠以“2ch票选”这样的字眼,其实是错误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个人排名榜单,排名者自称常年泡在2ch中,通过观察然后“总结”出的这一份排名,并做了几个视频放在niconico上传播,原名叫“傑作アニメランキングTOP200”。当时的niconico还在起步期,这个榜单传播得挺广泛。榜单上面的作品既照顾了各种经典作,也排进了很多新动画,热门作不知道为什么会排很后,冷门作的插入通常也突然,常常有“这究竟什么东西听都没听过怎么排这么前”的感觉,因此逼格甚高,流传甚广。虽然有点高贵冷艳,而且客观性经常受质疑,但个人认为里面排名前的动画值得推荐的很多,各种互相影响后竟然就把一些往日的偏冷门作给捧红了。前30中有一些值得一提的平时见得比较少的动画:Rank 2《星空清理者》:日升动画公司的太空题材人文主义硬派科幻,关于人生、梦想、爱情和宇宙。Rank 9《百变之星》:关于少女在马戏团的成长故事,“友情、努力、胜利”,王道的主题王道的剧情,无敌的感染力。Rank 10《无限的未知》:日升的“男一右派男二左派政治片”,群像戏,一个类似《蝇王》的故事,关于政变、革命、自我毁灭。Rank 21《玲音》:世界是一座电子空城,宽广又恐怖,简单又心安。虚响的电线音,空无一人的街道。一人即全世界。这部动画的实验先锋晦涩程度让人发指,我完全看不懂。Rank 24《妖精的旋律》:用来膜拜的动画。因为极度血腥暴力残忍的描写,无论在中日都被一定程度禁过。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弱势群体生存的寓言。类似的还有由日本文部省文化厅给出的“官方”榜单——“日本传媒艺术100选动画部门”: 。这个里面全是老面孔和经典面孔,和bangumi100什么的也只是顺序不同而已。除了上面所有提到的叫好的口碑榜,还有一些叫座的销量票房榜。根据销量来选动画就好像根据票房来选电影一样。地球上最高票房的两部电影《阿凡达》和《泰坦尼克号》连imdb250都进不了,但你不能因为这个而断定他们不优秀和不值得看。销售数据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数字游戏,各种排名繁花似锦,有时还具有一定误导性。举些极端的例子,《小圆》比《EVA》的蓝光销量高,那是因为《EVA》根本没有发行蓝光;《EVA》比《小圆》的DVD销量高,那是因为现在时代变迁,相比DVD人们本来就更愿意购买蓝光。这种情况下只把数字拿出来看不能说明问题。权衡多种数据下看“累计平均”量会相对有参考价值。假如一部动画DVD发行了a卷总销量为x枚,BD发行了b卷总销量为y枚,BOX发行了c卷总销量为z枚,那么这部动画的总“累计平均”=(x+y+z)/(a+b+c),意为“混合平均每卷的销量”,是一个数量值,不包含价格。下面是一个历史总榜单:TV动画+OVA动画历代销量累计平均排行(1988年~2012年2月)来源:1位 172,431 金蛋世界22位 171,101 新世纪福音战士3位 168,525 金蛋世界4位 108,922 化物语5位 *81,730 高达00796位 *79,124 高达seed destiny7位 *75,037 凉宫春日的忧郁20068位 *71,134 高达seed9位 *71,055 魔法少女小圆-----------------------------------------------------------------70000,神作线10位 *57,688 听见涛声11位 *53,357 Z高达12位 *53,052 凉宫春日的忧郁200913位 *52,923 龙珠GT14位 *52,892 钢之炼金术师15位 *52,251 反逆的鲁路修16位 *46,146 超时空要塞F17位 *45,072 星际牛仔18位 *43,883 轻音少女19位 *43,697 高达0020位 *42,690 反逆的鲁路修R221位 *42,237 机动战舰NADESICO22位 *40,507 龙珠Z-----------------------------------------------------------------40000,社会现象线23位 *39,785 高达00第二季24位 *39,385 轻音少女第二季25位 *39,324 未来少年柯南26位 *39,283 蓝宝石之谜27位 *37,670 幸运星28位 *35,627 高达W29位 *35,304 鲁邦三世 1st30位 *34,274 火球 魅力之章31位 *34,127 Fate/stay night32位 *34,107 Angel Beats! 33位 *33,812 Infinite Stratos-----------------------------------------------------------------33812,Moppy线34位 *32,425 龙与虎碟片销量和票房有一个区别:买碟的人已经看过了作品,但走进电影院的人还没看过电影。而且不同年代的人购买力不同,每部作品的销量还和当年的日本经济息息相关,所以这个榜单需要批判着看。说回本身,这个销量榜一眼扫下来都是老脸孔,就不多说了,主要可以感受下口碑和卖座之间的微妙差别。值得一提的是第33位《Infinite Stratos》,这部作品的设定、剧情、内涵都非常烂俗,纯粹的卖肉卖萌后宫机战片,但即使如此却能拿到非常不错的销量。现在拍一部动画,无论有多少“优点”,如果连这种片子都不能战翻,那么这些“优点”就多少显得有点尴尬了。国内把《IS》戏称为“名作之壁”——成为名作前必须要越过的墙壁。事实上《IS》的动画制作非常精良,除了内容,其余全是优秀水平,是制作组创造了这个销量奇迹,我看完后发誓以后都不敢小看后宫片了。顺带一提排名第一的《金蛋世界》是一部脱力系搞笑动画,销量高主要是因为价格便宜而且是安室奈美惠配音的。除了TV动画和OVA动画,还有剧场版动画的票房。下面有一个总榜(截止2013年初)和一个深夜动画剧场版的分榜(截止2014年1月),单位日元:总榜:1.《千与千寻》304亿2.《哈尔的移动城堡》196亿3.《幽灵公主》193亿4.《悬崖上的金鱼姬》155亿5.《借物小人阿丽埃蒂》 92.5亿6.《地海战记》 76.5亿7.《宠物小精灵剧场版:超梦的逆袭》 76亿8.《海贼王剧场版:Z》 67.1亿9.《猫的报恩》64.6亿10.《宠物小精灵剧场版:洛奇亚的诞生》 64亿深夜动画剧场版票房榜:20.2亿 魔法少女小圆剧场版 新编 叛逆的物语 19.0亿 轻音少女剧场版 10.3亿 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剧场版*8.5亿 凉宫春日的消失 *7.0亿 超时空要塞F 恋离飞翼 *6.5亿 超时空要塞F 虚空歌姬*6.0亿 TIGER & BUNNY 剧场版 -The Beginning- *5.9亿 魔法少女小圆剧场版 前编 起始的物语 *5.7亿 魔法少女小圆剧场版 后编 永远的物语 *5.6亿 命运石之门剧场版:负荷领域的既视感 *5.5亿 魔法少女奈叶The MOVIE 2nd A's*5.0亿 魔法禁书目录 剧场版 恩底弥翁的奇迹 *3.1亿 战国BASARA 剧场版 The Last Party *2.8亿 Fate/stay night 剧场版 Unlimited Blade Works *2.5亿 攻壳机动队 S.A.C. SOLID STATE SOCIETY 3D *2.3亿 强袭魔女 剧场版*2.1亿 图书馆战争:革命之翼 *1.7亿 Code Geass 亡国的阿基德第1章:翼龙降临 *1.7亿 小鸟游六花·改 剧场版 中二病也要谈恋爱! *1.5亿 东之伊甸 剧场版 The King of Eden *1.0亿 花开伊吕波 HOME SWEET HOME *1.0亿 BLOOD-C 剧场版 The Last Dark *1.0亿 天降之物剧场版:发条装置之哀女神 总榜的话,真是感叹吉卜力的影响力,凶残屠榜,连海贼王和宠物小精灵这种财大气粗的国民级民工动画都战不过。但另一方面去想的话,关注票房水平过高的位置是没什么参考价值的——看日本动画的谁不知道宫崎骏啊!而深夜动画分榜这边,重点其实不是剧场版本身,而是它们的原作TV动画,除了老脸孔之外个人觉得值得一提的有《图书馆战争》、《天降之物》和《强袭魔女》。顺带一提EVA的几部新剧场版没有算进深夜动画的行列,它们的票房均为40-50亿左右。成功的作品都是相似的,失败的作品各有各的失败。我觉得动画片最核心应该是“动画”这种体裁的表现力,通俗地讲就是能否把故事讲好,和能否把故事用“动画”的方式讲好。剧情是如何,真的只是锦上添花,好的动画制作可以把王道普通的剧情演绎得让人感动流涕,失败的演出可以糟蹋掉有趣新奇的剧本。最后说一句,每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审美标准,有些人喜欢猎奇和戏剧性,还有各种大大喜欢看《光之美少女》和黄金时段子供番。所以,所有的评语和推荐都只是我一家之言,以上!2.8K17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K6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空漫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